📖 ZKIZ Archives


丁文雄標會五十萬元起家 股海掙得三億元身價 種樹悟心法園丁變大戶

2011-5-23  TWM




將標會籌來的五十萬元投入台股賺進數億元身價,丁文雄雖然僅有專科畢業,早年投入種樹行業的他,憑藉著好學又懂得靈活變通,縱橫股海二十三年,依舊能保有獲利數億元的身價。

撰文‧林心怡

位於台北市大安區的巷弄內,一座綠意盎然的小公園正對面,有一戶兩層樓的透天厝,雖然是中古屋,但在寸土寸金的台北市大安區,透天厝是極稀少的物件,市價高達四千多萬元。這裡是丁文雄(化名)的私人看盤室。

羅馬絕非一日造成

曾慘賠後再起 蒜農子弟終成大戶如同這幢建築物般,講話帶點台灣國語口音的丁文雄,從外表很難看出他是在股市單筆進出經常是億元起跳,身價三億元的大戶。「我原本持有綠 能一二○○張,成本約一二○元,近來股價 大跌,大華證券的太陽能研究員還來這裡向我簡報太陽能產業的近況!」從他口中輕鬆道出的一句話,已經透出他在台股中的「分量」。

走進丁文雄占地二十幾坪的工作室( 樓地板面積逾五十坪),空間陳設走極簡風,玄關正前方擺放著自行車,是丁文雄最常使用的健身休閒工具;玄關左側則擺放著財神爺肖像,「那是我從鄭楠興(前 台灣日光燈董座,也是叱吒風雲的股市大戶)的財神廟請來的!」除了股市大戶的身分,丁文雄也是北台灣小有名氣的普洱茶收藏名家。他解釋說:「幾年前花了上 千萬元收藏普洱茶,我的收藏大多是老茶,有六十年的,也有不少中國文革時被偷藏起來的茶!」語畢,他隨手剝開一塊茶磚的一角準備招待我們,在好奇心驅使 下,筆者不禁問起這塊茶磚的身價。「這塊不貴,差不多要十五萬元新台幣!」他一邊泡茶一邊回答說。

從他口中不經意透露出的數字,總是顯得輕鬆平常,但我們卻聽得瞠目結舌。丁文雄望了我們驚訝的表情說:「其實我不是一出世就有錢,在股市也不是一直都賺 錢,我曾經栽在華邦電與茂矽兩檔股票。後來靠做園藝生意,再一點一滴累積財富。記取教訓後,鑽研股票投資之道,步步為營,才有如今這等局面。」說這話時, 他微笑瞇眼,搭配厚實的耳垂,感覺像極了﹁清瘦版﹂的彌勒佛。

出身雲林,家中賣蒜頭的丁文雄,原本只是一介平凡的農家子弟。他隻身北上求學,靠著半工半讀完成學業。畢業於中國工商土木科(現為中國科技大學)的他,退伍後一腳踏入中興百貨擔任貿易採購的工作。

﹁一開始,我也是什麼都不懂,但只要肯下工夫、邊做邊學,也沒有想像中的難。﹂果然,丁文雄在中興百貨期間,憑著每天工作超過十二個小時的拚命三郎個性,短短不到一年,就升任為小主管。

丁文雄初入社會的時代,適逢台股起飛的年代。一九八八年,丁文雄靠著存下的薪水,加上標會籌來的五十萬元,買下了生平第一支股票||華國,﹁沒想到這一 買,讓我對投資台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丁文雄說,他以五十幾元的價位買十張,一路抱到一三○元才出脫,算算獲利幾近八十萬元。

投資絕不人云亦云

不研究無控管就重壓 資產瞬間少逾半華國不僅讓他存到第一桶金,也令他興起要轉換跑道到證券業的念頭。在朋友的引薦下,丁文雄進入券商擔任營業員,而且在短短的三年間,就在台 股累積了近一五○○萬元的財富,那年他才不過三十歲。當時滿懷自信的他,還乾脆辭掉工作,成了專業投資人。

只是好景不常,一九九三年,丁文雄在台股慘遭滑鐵盧。原來,台股操作向來順遂幾乎沒大賠經驗的他,不但忽略了風險控管,也對所投資的股票疏於研究,只是一味隨著市場起舞,重壓當時股價已在高檔的DRAM股,讓他資產幾乎瞬間蒸發逾五成。

﹁還記得當時重壓的DRAM廠商華邦電、茂矽,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讓我慘賠八百萬元!﹂丁文雄回憶道,這次慘賠教訓讓他學到了許多寶貴的教訓,那就是投資台股不該人云亦云!

﹁現在回想,我當時真的被市場熱絡氣氛給沖昏了頭,完全忽略了當時DRAM廠殺價競爭大,本益比過高的警訊!﹂後來丁文雄充分了解到,投資一檔股票除了要 熟悉該檔股票的股性,還得熟悉公司的基本面,並時時追蹤,才不會在景氣反轉時,無法放手出脫持股,甚至陷入越跌越買、擴大虧損的窘境。

﹁一下子慘賠那麼多,當然很心痛、很灰心!﹂丁文雄苦笑著說,投資股票多年,第一次嘗到為投資虧損夜夜失眠的經驗,﹁每當夜深人靜我都在想,自己哪裡做錯 了?該怎麼把賠掉的錢賺回來?﹂在那段不斷自我懷疑的日子,丁文雄相當慶幸有善解人意的妻子,一路支持他所做的任何選擇。

無論行業 賺錢心法萬變不離其宗暫別股市沉潛學習 專業就是不二法門眼看多年辛苦投資的錢虧掉一大半,三十二歲那年,一心想要把錢賺回來的丁文雄,決定老老實實地去工作賺錢,一來補貼先前的大幅虧損,藉此 再存一桶金當作投資的資本,東山再起;二來可以沉澱心情,同時加強研究個股的專業能力;但有趣的是,他選擇的卻是從未接觸過的園藝行業,當起﹁園丁﹂來 了!﹁其實不論是投資股票還是種樹,只要肯下苦功學,一定學得通!﹂丁文雄說。

當初丁文雄會跑去種樹,也是無心插柳。負責丁文雄居家社區的園藝公司因經營不善倒閉,這家園藝公司老闆欠了丁文雄一點錢,於是把園藝業務移轉給他。就這樣,從自家社區園藝包工出發,丁文雄園藝事業的觸角後來還伸入公園、行道樹等公家單位標案領域。

丁文雄說:「園藝不困難,成功的不二法門唯有專業!」原本是門外漢的他,開始勤讀各種植物與樹木的圖鑑,向專業人士請教植栽方法與種苗行情。「向苗圃商採 購時,絕對不能讓人家看出你是門外漢,不然採購價格會差很多!」「專不專業很要緊,是在這行能否立足與生存的關鍵!」他在努力學習、研究後,歸納出了經營 園藝事業的心法。

丁文雄黝黑的皮膚,就是時常帶領工人在大太陽底下種樹曬出來的。在二年辛苦種樹後,不但獲利頗豐,還悟出投資股票的正確觀念。他打個比喻說:﹁每一種樹有 適合它栽種的季節與方法。比方說,櫻花樹樹苗栽種要選在冬天,且須與土壤緊密結合,所以栽種時土壤要夠溼潤,樹苗細根填土才能更緊實。然後第一周一天澆一 次水,二周後開始兩天澆一次,若天氣太熱,再適度增加澆水次數,遇到蟲害就要果斷除害。﹂「這不是與投資成長型股票的道理有異曲同工之妙嗎?」他興奮地反 問我們。

園藝事業穩定後,丁文雄把公司交給太太打理。帶著上千萬元資金重返股市,而且在投資思惟與投資心理的準備上已經更為成熟。「從事園藝業後,我發現到一個道 理,從商業價值而言,一棵樹的漫長成長過程中,以育苗到落土栽種這段時間最有利可圖!」「股票市場的道理也是一樣,要賺大錢,就得從它未上市之前就開始投 資,而克服未上市的巨大風險,唯有對這家公司以及所處產業,從基本面下苦功去研究!」仔細尋找 耐心等待 感覺很重要感覺對了寧可逢高加碼 絕不逢低攤平當時的台灣正值筆記型電腦與IC設計產業起飛期,丁文雄先向各家券商索取研究報告,不僅厚著臉皮打電話向素未謀面的分析師請教,也會打電話給 各公司發言人或投資關係部門打聽消息。因為要專注,他決定將資金集中在三至四檔股票,在華碩、廣達、華宇與聯發科未上市時就開始介入,正式上市後,果然都 能讓丁文雄大賺數倍,獲利出場。

「除了專業,等待收割的耐心也很重要,這也是我從園藝業中培養出來的心性,這一點是我獲利的另一個重要關鍵!」「在股市中,贏家之所以成為贏家,不在於他 挑股有多厲害,而是當他挑到對的股票後,能夠有耐心等待它漲五○%、一倍甚至二倍以上才肯獲利了結出場。」丁文雄如是說。

丁文雄喜歡投資產業趨勢向上的成長股,而他之所以會成功,正是因為他克服了一般投資大眾買成長股的迷思。他分析,成長股股性活潑,一般小投資人總是以套利的心態面對,賺到微小利潤就急著出場。相反地,如果慘遭套牢卻捨不得停損出場,往往還加碼攤平,導致「愈攤愈平」。

但丁文雄則是以陪伴成長股茁壯,寧願隨著價格上漲往上加碼,嚴守絕不往下攤平的紀律來操作成長股。「我投資的股票,如果出場至少都有五○%的獲利,一倍是 正常水準,二倍則是常有的事!」比如說,華碩他大賺三倍,廣達與華宇則獲利逾二倍,聯發科則是獲利超過二.五倍。如果投資標的感覺不對,虧損再多也要有壯 士斷腕的魄力。

譬如他最近投資的綠能,每股一二○元附近的成本價,他鎖定在二五○元才肯出場,一度漲至一六○元他沒賣,後來太陽能產業利空消息不斷,一路重挫至一○二 元。丁文雄在一二○元就先行調節三分之二股票(約賣八百張),並請券商研究員到辦公室為他分析太陽能產業發展情況。他詢問許多這行業的專家後,自行判斷利 空消息已反映差不多,而且確定太陽能產業長線趨勢仍有可為,在一○八元附近又重新買進二百張。

「如果綠能股價日後跌破一百元,且基本面不如預期,代表我的判斷錯誤,我會選擇認錯,停損出場,而不是加碼!」「如果不幸跌破九十元鐵板區,我可能又會請研究員來我辦公室一趟,看能不能重新介入!」「這就是我的操作邏輯!」他詳細地解釋道。

丁文雄自承:「不論是收藏還是投資,在出手時我是很『殺』的人!」這個「殺」字不是代表他很會殺價,斤斤計較,而是他投資的第二個心法:寧願買貴、甚至不惜追高,也不願買錯。

「如果你判斷正確了,買到一檔趨勢向上的公司,假設它會漲到二百元,試問你買進的價位是一一○元或一二○元有什麼差別?」相對地,如果你看錯了,就算你買得比別人便宜,還不是要以虧損收場。

殺伐決斷 寧願買貴也不買錯買得再便宜 看錯了一樣要以虧損收場以台灣大哥大最近剛入股的富邦媒體科技(擁有MoMo台)為例,台灣大哥大買的成本是每股一四二.六元,而富邦媒體科技如果在未上 市市場流出,價格只要低於一七○元,丁文雄照單全收,迄今已擁有逾一百張。「這家公司一年幾乎賺一個股本、零負債經營,不僅有實體通路,還有電視購物頻 道,未來還將進軍中國電視購物市場,我買的平均價約在一五○至一六○元之間,看似比大股東貴,但一點都不貴!」再以丁文雄二○○八年年底,台船上市前為 例,當時他熟讀台船的財報與公司資料時發現,其實該公司EPS(每股稅後純益)獲利有二、三元的實力,﹁如果不是台船一次性的員工退職金的管銷資金太大, 一年可能EPS有機會賺到五元。﹂每當投資一檔股票前,必會詳閱公司資訊的丁文雄,當時解讀到台船在造軍艦的領域上,是具備寡占性的利基型產業,整體獲利 其實還算不錯,若以當時股價在十三元左右來看,雖然正值金融海嘯,股價看來還跌得不夠低,但他認為已經機不可失,在未上市市場上以十三至十五元之間,掃貨 三千張。

當時台船在短短半年的時間,股價一度最高站上四十元關卡,而丁文雄也在之前陸續在二十八元至三十八元間出脫持股。出脫原因除了獲利逾倍數的預期目標達成 外,分析當時台船走勢,還一度出現價量背離、RSI(相對強弱指標)高檔交叉向下的過熱跡象。事後檢視,當時台船股價果然在來到高點四十一.八元後,開始 在高檔做頭、反轉向下,並在二十七、二十八元的價位,打了一年多的修正大底。

丁文雄不但買股帶「殺氣」,就連買房地產也一樣。○七年,丁文雄託仲介好不容易找到台北市大安區目前當作辦公室的物件,賣方開價二七五○萬元,他看完屋 後,考慮二個小時就決定買下:「我只殺了屋主區區二十萬元,他高興得不得了!」然而四年後,這間物件價格已逾四千萬元。」丁文雄輕描淡寫地說。

事前充分準備 不要事後後悔掌握基本面 不看盤、不短線進出照賺成為專業投資大戶的丁文雄,早上打高爾夫球,閒暇時買珠寶鑽石,還收藏了二十幾只百達翡麗名錶,生活看似愜意,但挑股上卻一點也不 馬虎。「我寧願事前充分準備,也不要作出事後再來後悔的決定!」這是他投資股票上能保持愉快心情的祕訣。

丁文雄選股時,第一步是:先找出趨勢向上的產業, 找到對的產業後,勝算已經提高很多。第二步則是:在這個有前景的產業,找出股價相對低廉的公司。第三步則是:買進股票後,盯緊每月營收、每季毛利率,例如當基本面不符預期,就會先進行調節作壁上觀。

○八年,丁文雄用相同的模式,在未上市市場發現了年獲利幾乎倍數成長的聖暉。這家專做無塵室與空調設備的廠商,大客戶包括晶圓龍頭大廠台積電、飲料包材大廠宏全等,他認為,在景氣復甦、電子廠商資本支出增加,加上深耕大陸市場多年,極具中概獲利題材。

就這樣,把基本面了解透徹的丁文雄,早在○八年底,該公司尚未掛牌前,就以九十幾元做布局。半年前,持續追蹤該公司基本面變化的他,發現該公司一○年 EPS可達十九元,加上得知未來聖暉將與日商住友合作,切入中國石化工程業的空調設備市場,獲利有機會呈現爆炸性的成長,讓丁文雄更加強持股信心,在聖暉 去年股價一○六元時追加布局一百張,總張數達二百張。以目前聖暉價位約一七○元來看,其獲利已直逼倍數成長。

﹁大哥(丁文雄)是個操作靈活的股市投資人,他會詳細分析每檔持股值得投資的點,但只要情勢不對,他就會調節持股,鮮少聽過他賠錢或被長線套牢,反而獲利五成、倍數的例子時有所聞。﹂熟悉丁文雄十餘年、目前擔任日盛證券業務協理的黃麗君,如此形容。

的確,丁文雄並非所有持股都一定要抱足五成至倍數才會出脫,一旦察覺基本面苗頭不對,他也會彈性減碼,遇到基本面變差也鮮少戀棧。除了打電話向上市公司查探公司獲利與接單狀況,也會透過人脈找拜訪過該公司的研究員一同商討基本面變化。

如同栽種前檢視樹苗一般,透過詳閱公開說明書,了解公司過去獲利的表現,密集留意投資該檔股票的籌碼動向;而持有公司的獲利變化就要像植樹後須澆水一樣, 要有耐心定期觀察,一旦發現技術線形不對,就要適度減碼,公司基本面不如預期時,就要像遇到蟲害般果斷除害,勇於停損出場。

除了聖暉,丁文雄的經典戰役很多,包括他曾在中國產物掛牌價約五十四元附近,以成本價六十幾元買進六十張,短短不到一年時間,就以一六六元出脫,獲利六百 多萬元。也曾在成本價一四○元附近、買進五十張敦陽,並在三四○元附近出脫,獲利八五○萬元。而堪稱丁文雄至今最經典的電子股投資戰役,則是曾在IC股王 聯發科在二百多元未上市時就布局,隨著掛牌上市,前後約一年多的時間,他就陸續以五百多至六百多元獲利了結。

雖然丁文雄對自己投資的每檔股票基本面都瞭若指掌,也會持續追蹤相關的獲利數字與基本面變化。但丁文雄不看盤、不短線進出的投資方式,讓他在暢談股票經時,少了分肅殺的霸氣,多了分從容的悠閒。

投資台股是一場戰勝心魔的拉鋸戰持盈保泰 重壓也得保留三、四成資金熱愛收集普洱茶的他,收集的茶種都是價格帶較高的﹁老茶﹂,價位從幾十萬元到百萬元都有,收藏總額逾三千萬元,每周總會打三、四 場高爾夫球,定期爬山、騎單車健身,邀請三五好友泡茶、談天說地,每年出國旅遊一至二次,生活相當愜意。

﹁很多人投資股市不論有無進出,都習慣看盤,離開不了台灣。但對我來說,只要平時留意大方向,出國旅遊不是問題。﹂丁文雄笑著說,像自己這次準備去法國旅遊十幾天,就不會有任何顧慮。不論股市行情好壞,似乎都不會影響到他的心情。

﹁投資台股是一場戰勝心魔的拉鋸戰,不要患得患失,即使重壓,也要保留三、四成的資金,最好不要壓滿持股,才能在暗潮洶湧的台股中,持盈保泰。﹂歷經台股二十多年的多空洗禮,丁文雄下了這樣的注解。

丁文雄

出生:1961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經歷:園藝工作

學歷:中國工商土木科(現為中國科大)股市操作金額:粗估3億元

丁文雄種樹投資法:

1. 栽種前檢視樹苗:

詳閱公開說明書、留意籌碼動向。

2. 植樹後定期澆水:

持續追蹤每月、每季獲利變化。

3. 等待收割或除掉蟲害:耐心持股待獲利5成至1倍出場,若基本面不如預期要斷然停損出場。

丁文雄台股滾錢術三階段

第一階段:

白手起家

畢業後做過中興百貨貿易採購,省吃儉用加標會存了50萬元開始投入股市。1988年買第一支股票華國,50幾元買10張,130元賣出,賺到第一桶金80萬元。曾在日盛當過2年營業員,30幾歲成為股市專業投資人。

第二階段:

投資受創

1993年,重壓茂矽、華邦電資產蒸發800萬元,讓他學到不人云亦云、不投資不熟悉的股票,決心做好功課再投入股市,於是有2年的時間從事種樹和園藝工作,在承包政府工程賺錢之餘,悟出投資著重產業基本面研究的重要性。

第三階段:

東山再起

1995年,開始利用基本面、追蹤獲利數字投資股票,只聚焦重壓可賺5成或倍數獲利的股票,至今累積3億元財富。

丁文雄

的投資心法

1.

選擇產業趨勢向上的公司,熟讀公開說明書。

2.

必要時可在未上市公司尋找投資標的。

3.

買龍頭、具有利基發展型的股票,要有賺5成與倍數的目標價才重壓。

4.

每次投資聚焦5檔以內,不融資。

5.

持續檢視營收變化,營收與毛利率都要跟上,若基本面改變,絕不戀棧,也不攤平。

6.

搭配技術面分析,觀察價量關係變化,但不盯盤。

目前看好的標的:

綠能(3519)處太陽能產業上游,具備高競爭優勢,獲利能力佳。

聖暉(5536)看好公司無塵室與空調設備,受惠企業資本支出增加,以及中國收成的高獲利題材。

富邦媒體科技(未上市)看好公司獲利,有實體通路、電視購物頻道,未來還有進軍中國的題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18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執行長 張明輝 不當「窮忙族」 用早起掙得工作主導權

2011-7-25  TWM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執行長張明輝,曾經因貪睡半小時而差點開車開到睡著,讓一天的工作從痛苦中開始。

三十五歲以後,他以「早起」取得工作主導權,不但自創表單管理工作行程,還把新聞分三種、會議分兩種,就是要讓自己不當愈忙愈亂、卻愈亂愈窮的「窮忙族」!

撰文‧林讓均

晚上八點,車子剛離開煩囂的台北市信義區,沿著快速道路緩緩駛入木柵,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執行長張明輝,這才感受到夏夜裡的一絲涼爽!趁著到家前,他打起精神在腦內飛快轉過一輪今天發生的大小事情,同時整理出明天的待辦事項與工作順序。

下班,對別人來說是一天的結束,恨不得早早將腦袋關機。但五十二歲的張明輝每天下班時,必定在回家的路上花上半小時,不只為今日事做整理,還順便勾勒出隔天的工作概況,等於為即將發生的事情提前暖身。所以對他來說,下班,其實是一天的開始!

「資誠」名列國內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上班時間是比一般公司早的「上午八點半」,而全公司最早來的,往往是有早起習慣的所長薛明玲與執行長張明輝。例如張明輝就風雨無阻,每天都早半小時、八點就到公司。

有效率!

以表格分類待辦事項緩急

張明輝每天到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看國內兩份主要的財經報紙。「看報紙要有方法,我半小時就能看完報紙,而且做完分類!」張明輝說,報紙上的訊息分為三 個層次:第一種看過標題就好;第二種是需要讀完整篇報導,了解來龍去脈的;第三種則最重要,不只要讀完報導,還得請祕書剪報,分發給相關人員進行研究。例 如二○一三年就要正式上路、影響金融業界甚巨的IFRS(國際會計準則),就屬於第三種。

看完報紙,張明輝會將前一晚整理好的待辦事項,逐一填入自創的表單當中,並依照「緊急、不緊急」、「重要、不重要」的原則,來設定優先順序。

這些A4大小、記載得密密麻麻的工作表單,仔細一看會發現其實只簡單區分為三欄,分別是以英文填寫的「issues」(待辦事項)、「deadline」 (到期日)與「remarks」(備註意見)。「備註意見」這欄主要是標明負責人與事件進度,一旦處理完就整列畫掉。

「以表單來管理工作,是我從『法櫃奇兵』系列電影中學來的!」張明輝笑說,男主角印地安納.瓊斯的爸爸說他從來不用腦袋記東西,因為所有事情都鉅細靡遺記載在隨身冊子中。

自從三十多歲從電影中得到啟發以來,張明輝一直保有這個以自製表單來管理工作的習慣,近年還衍生為兩份工作表單,一份是張明輝的個人工作行程,另一份則交由祕書管理公司交辦事項。

雖然一天至少須開三個會、上班時間被會議瓜分,但講求效率如張明輝,連會議安排都藏有時間管理的邏輯。早上的時間通常保留給公司內部開工作會議,這時開的 會叫作「宣導型會議」,主要是會商一些已有具體執行方向的工作事項,這種會議往往是凝聚共識、不需要太多討論,所以可在一個小時內結束。

另一種會議,則是需要大量腦力激盪的「開放型會議」。張明輝說這種不超過六個人的會議,經常從天馬行空的討論開始,所以開會時間要夠長。他會把這種會議安排在工作告一段落的傍晚時間,或者乾脆選在氣氛輕鬆的周六上午。

有紀律!

開車險出車禍讓他決心早起除了以上述方法盡可能地管理上班時間,張明輝為了避免一天從忙亂開始,還寧願當起早鳥一族,早晨六點半以前一定起床。但他不是天生就起得早的人,也曾因貪睡而讓上班節奏大亂。

他是在三十五歲之後,才學會以「早起」來管理上班時間。當時他剛出掌中壢分所,但因住在台北,每天須駕車奔波於中壢與台北之間,加上那時只有中山高,堵車堵得嚴重,一趟車程往往要一個半至兩小時。

「剛開始我常常開車開到『天黑』,覺得怎麼愈開眼前愈黑,原來是太累了,差點開到睡著啦!」張明輝說當時八點半上班,想說七點從台北出發就可以,但因遇上 交通尖峰期,別說趕不及上班時間,還差點發生車禍。一陣子的疲於奔命之後,他發現癥結就在不夠早起,因此決定提早到六點起床、六點半出門,沒想到一切節奏 就順了起來。

「現代人經常忙而亂,也就愈忙愈窮!其實可以透過時間管理來讓自己從容一點!」張明輝說,他每天一起床就轉開收音機,一邊聽新聞,一邊盥洗、著裝,然後帶著狗在社區公園中跑一圈,還有時間吃完早餐才出門。

早起,對張明輝而言是管理工作時間的第一步,因為有效率,一天至少可以省下兩小時的工作時間,一個月下來就多掙得了四十小時。他說,要養成「早起」這個習慣不難,「紀律」二字而已。

張明輝

出生:1959年

現職: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執行長經歷:全國會計師公會理事、中原大學會計系兼任講師學歷: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會計碩士早鳥時間管理法 1.早半小時到公司。2.報紙新聞分三類閱讀。3.自創表單管理一天行程、會議分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92

出走的法官,離開法院掙得更多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14/59496.html

胡清平:我個人留心做了一些統計:法官辭職後到底去了哪兒。就我掌握的信息,60%的法官辭職去做了律師,30%的法官辭職去當了法務,這兩年法官辭職到互聯網公司當法務的比較多,因為薪水相當可觀,10%的法官走了學術之路或其他選擇。

法官去哪了?

作為北京遠郊區縣法院的一名法官,2013年8月,崔俊傑離開了崗位,到中國政法大學就讀博士。在同事看來,這種還沒有找到新工作就離職脫產讀博的做法有些過激。而且崔俊傑在法院工作3年,未滿5年服務期,按規定只能「被辭退」。

崔俊傑自己也明白,這種舉動多少有點壯士斷腕的悲涼滋味。

「因為未滿服務期而被辭退,在我們法院,我並不是第一個。」崔俊傑對記者說。

他只是離職法官中的一員。

2014年北京兩會上的信息說,從2008年至2012年,北京市法院招錄2053人、流失348人。流失法官主要集中在基層法院,而且骨幹比例增加,流失速度加劇。

法官辭職人數在默默上漲。由於2008年起北京市法院系統擴招了上千名新法官,這樣到2014年7月,將有大批法官「五年服務期」到期。

流失的法官大部分處於28至35歲之間,多為高學歷、80後骨幹法官。這些人的離去,會給審判工作帶來多大影響不好估計。

法官理應是社會最優秀的群體之一,而一些人正紛紛離開這個外人看來無限風光的行業。也許,離職後所作的選擇,可些許折射出法官們內心的真實想法。

「風光省親」

從法院離職的法官,選擇學術道路的並不太多。崔俊傑所在的班級,除了他自己外只有3位離職法官。

女法官馮迎去了企業。2012年,她離開了工作3年的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來到金融街一家大型國企擔任法務,收入比以前增加了2~3倍。

對於馮迎來說,跳槽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收入。這位北京大學畢業的黑龍江姑娘在西城區法院轉正後的收入是每月4000元,交完房租所剩無幾。

2004年,北京法院法官實行「陽光工資」改革,將公務員以前除基本工資以外的收入,如補貼、津貼之類都納入工資範疇統一核算。至此,所有法官的工資都是透明的:一般法官的月收入到手四五千元,不同級別的法官津貼只相差幾十元。

「即使升到一個較高的職位,收入差別也不大。」馮迎對本刊記者說。

當了3年法官,崔俊傑每月到手收入4700元左右。

在工作兩年時,馮迎就曾有過離職的想法。但是和崔俊傑一樣,因為未到5年服務期,她如果想離開,就只能「被辭退」,因此臨陣退縮。

根據《國家公務員辭職辭退暫行規定》,法官的辭退與辭職不同。前者是單位行為,單位根據某個人的具體情況決定。而法官申請辭職則完全是個人的自願行為,是法官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權衡利弊後的決定。如果被辭退,5年內不允許再考公務員。

馮迎又堅持了一年,直到2012年10月,還是「兩害相權取其輕,離開了法院」。

與她相比,北京市某中級人民法院法官曹北(化名)兩年前離職跳槽去律所的舉動,在別人眼裡多少有些突兀。畢竟,曹北是該中院結案量最好的幾名法官之一,且已是業務骨幹。

《法官法》規定,法官自人民法院離任二年內,不得以律師身份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曹北只能暫時做一些幕後工作,而即使薪水因此縮減,律師事務所依然給他開出了40萬元的年薪。

曹北來自河北農村,父母辛辛苦苦才供出一個博士生。他的想法是,如果繼續呆在法院,每月收入只有5000元左右,很難在北京買房。2013年,他的兒子剛剛出生。

「養家餬口是很現實的問題,也許你們覺得當法官很有尊嚴,但是沒有錢,一切尊嚴都無從談起。」曹北說。

曹北所在的中院,離職者大多是男性,因為「女性養家的壓力並不大,跟男人的想法也不一樣」,但女法官也有逐年增多的趨勢。

曹北的同事,現在仍然在任的法官李初(化名)則表示:「去年曹北迴來過一次,車也換了,開著一輛寶馬,請所有同事吃了一頓兩三千元的飯,眼都不眨。我敢說,我們系統的同事80%都曾經有過離職的想法,只不過有些人行動了、成功了。而我就屬於那個沒有成功的人。」

李初曾在前兩年考上了某部委的公務員,但因為檔案被卡住,最終沒有離開。

法官的榮譽

對於崔俊傑來說,當法官能夠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他此前從未想過自己會作出離職的決定。

3年來,他一直埋頭苦幹,而媒體也對這個願意到京郊法庭吃苦的80後格外關注,2011年《法制日報》就曾對他進行過大篇幅報導。

崔俊傑所在的派出法庭位於北京北部燕山山脈深處,距離市區120餘公里,轄區管轄面積1251平方公里、400多個自然村、5萬多人口。

崔俊傑在這裡擔任法官時,只能每週回城裡一次。為了趕上早班車,必須早上5點鐘起床。

在派出法庭工作的法官們經常要進行巡迴審判。大多數法官需要深入農村及交通不便、人煙稀少等偏遠地區,就地立案、就地開庭、當庭調解、當庭結案。

剛來不久,崔俊傑就被派到「柏油路盡頭」的道德坑村辦案。「山裡可真冷,我們在外面開庭,凍得我腦袋都想藏進大衣裡。」

法庭管轄面積太大,隨便去一個地方,開車來回至少兩小時。崔俊傑說:「我們法庭的法官每年有200件左右的案子需要審理,像朝陽區法院等城區法院的好多法官,一年審理500~800件案子,但他們不需要像我們這樣走這麼遠的路,所以總體來看,我們的工作壓力和他們也差不多,但我知道城區還有的法官一年甚至要審理1000件案子。」

工作壓力並不是崔俊傑離職的主要原因,實際上,他相當熱愛這份工作。「這是個可以鍛鍊人的地方,有過下鄉的體驗,對國情、社情、政情瞭解感悟會很深。但出於對自己法律理想和長遠前途的考慮,我還是選擇離開這裡。」

真正動搖他內心最後防線的,是基層法官這份工作讓他缺乏職業榮譽感。

「農村的老百姓大多非常淳樸,但法律意識覺醒得不太理性。有時,他們為了實現自己的利益而不惜製造假案。如果你作出了對他們不利的判決,他們甚至還會有意陷害你。如果他覺得判決不公,還會捏造事實上訪。」崔俊傑說,「高院要求對案件遞進式化解,案子在上訪後倒回基層法院,即使化解不了也要反覆處理,加上大量的行政性事務、宣傳性事務,自己被弄得疲憊不堪。」

李初說,人民群眾信訪不信法,法官每天除了辦案,還有來自各方的監督干預,不僅心理壓力加大,工作也加重了。

「即使一個案件完結,如果有上訪,上級還會要求你對此案作出說明。對於不服的民眾,還要一次又一次接待安撫。一些案件,已經不能單純依據事實來作出審理了。在這樣的狀態中,法官難以發揮專長,更難以實現人生價值。」他總結說。

有時候,法官還會受到嚴重的人身傷害。崔俊傑所在法院另一派出法庭的法官,在審理一起贍養糾紛時,被當事人毆打。崔俊傑所在的法庭,也曾因為有夫妻對離婚案件判決不服,在法庭門口撒紙錢宣洩。

「我不是不能吃苦,但如果我的工作讓我覺得沒有尊嚴、難有發展,那麼往別的地方走就成為選擇,這也是不少人離開法院的根本原因。」崔俊傑說。

前勤與後勤

李初家境殷實,所以收入並不是他兩年前盤算離開的主要原因。

李初2001年從南方一所知名法學院本科畢業,又拿到中國政法大學碩士文憑,再通過更為慘烈的司法考試,才得以進入司法系統。

但工作三四年後,他發現自己遇到了玻璃天花板。

「能夠進入我們院的人都非常優秀,很少有人希望在此混一輩子,可我們感覺自己的晉陞通道幾乎是關閉的。」李初說,在一般的公務員系統中,一個處長下面可能只有四五個人。而他所在的中級人民法院是局級單位,相當於處級的法庭下面就有二三十個水平差不多的研究生,庭長、副庭長只有各一個。同事之間競爭特別激烈。

「司法這一塊參照公務員管理,這本身有些不合理。」他說。

馮迎也認為,自己之前所在的基層法院「幾乎看不到任何晉陞的希望」。一般新畢業碩士研究生被招錄到法院之後,先要做一兩年書記員,提拔成助理審判員後才可以辦案。

其後,再經過兩三年的助審經歷,才能提拔為審判員。至此開始,就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審案、辦案,極少數人有成為副庭長、庭長的機會。

「不患寡而患不均」,也是李初想離開的重要原因。進入法院工作的人一般都有法官職稱,但他們會被分配為兩種性質截然不同的工作:前勤和後勤。換句話說,「法院裡的法官人數」與「法院裡實際辦案的法官人數」差額很大。

前勤,也就是一線,被分到這裡的法官在各個法庭辦案,辛苦不言而喻。「有時候做夢都在審案。」李初說。

在一份北京市某中院內部調研文件中可以看到:該院2012年人均結案239.5件,平均每個工作日1.08件;結案數最多的法官審結案件712件,平均每個工作日3.23件,如果一年365天全年無休,則每天1.95件。

「除了辦案,法官還要被牽扯進大量與審判關係不大的事情,包括考核指標任務、一定數量的案例分析、新聞稿件、調研報告、信訪說明、市區兩級的活動以及其他相關文字工作。」崔俊傑說。

監察、政工等後勤部門的工作人員也是法官,他們不審案,卻要管理一線人員。

兩類人的工資相差無幾。

「不干活的指揮幹活的,這自然讓我心理不平衡。」李初說。

而後勤也有抱怨。「錢少也就算了,連精神上的鼓勵都沒有。」一位北京郊區基層法院的離職法官向記者表示,他原來就在後勤部門工作,非常同情一線的法官,但也曾被一線法官指著鼻子罵:「你們憑什麼來管我們?」

在一線,每個法官分到的案子不盡相同。有些人專門處理一些知識產權之類「高大上」的案件,有些法官卻只能處理一些「吵呀鬧呀」的案件。這也是法院內部不平衡的因素之一。

「現代社會的糾紛解決渠道較單一,老百姓幾乎所有糾紛都需要法院來處理,對法院的指責越來越多,需要大家抱團取暖。可後勤法官都不願意到一線工作早已是個公開的秘密。一線法官拼盡全力往後勤部門擠,兩邊的人還互相指責,最後導致一些人要麼離開法院,要麼想盡辦法到後勤。」上述離職法官說。

未來會怎樣

冬季過後,崔俊傑已經適應了學生生活。離開了法院,他依然很感念這三年法院對自己的培養,不過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實現自己在法律方面的學術理想,做一名優秀的老師。」

在進入法院工作之前,李初也有多種選擇,比如在一家全國聞名、薪水誘人的央企做法務。他曾在心裡把這幾份工作的利弊反覆揣摩,最後還是覺得「即使在外面一年掙40萬,也不如當法官一年只掙幾萬」。

可這幾年,參加同學聚會的時候,他的心理落差還是越來越大,「很多同學都開著豪車,在所有人中,自己的收入幾乎是最低的。」

當然,「法官也並不是一無是處。」他承認法官頭上是有光環的,「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法官和律師,就像甲方和乙方。」所以他覺得,雖然曹北迴來跟同事聚餐時變得闊氣很多,但當他跟大家說很懷念以前當法官的日子時,「應該有一點真心。」而且,曹北還讓自己的妻子複習,準備繼續考北京某法院。

李初仍然在是否離開的問題上糾結。不過,對未來他並沒有太多擔心,畢竟像他這樣有經驗的骨幹法官,一直被很多律師事務所和企業「盯著」,「出去一年四五十萬甚至上百萬都不是問題。所以如果有更好的機會,可能會跳槽。」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後,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的《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一文,令李初印象深刻。

「要推進司法人員分類管理改革。突出法官、檢察官的辦案主體地位,健全有別於普通公務員的法官、檢察官專業職務序列。要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理順司法權與司法行政事務權、司法權與監督權的關係,健全權責統一、權責明晰的司法權力運行機制。」

「如果真的有所改善,我還是願意繼續留下來。」李初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131

為什麽你掙得比別人少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1/4037817.html

如果嫌自己掙得少,最好檢查一下你的職業杠桿吧,不要寄希望於通過增加工作量來解決問題。

什麽有的人掙得多有的人掙得少?這個問題我問了好幾個人,得到的回答首先令我對自己的表達水平感到絕望,有80%的回答者認為我要把話題引向社會不公平的問題。談到此,他們立刻義憤填膺指天畫地,這導致我為了平複他們的情緒主動結了咖啡的賬。另外,這也說明我認識的人,大部分都認為自己是收入少的那個階層。

當然,在問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已經把條件限定了,那就是在這個問題中“有的人”是同樣努力,而且在同樣資源基礎上發展的人。在某種程度上,你可以理解為我說的這種人各項水平都是個平均數。但是,很可能類似的一幫人,每天做的事也完全一樣,但是獲得的收入卻差別很大。

造成這種同工不同酬的現象有很多原因,比如工作者所在的區域經濟體整體發展水平不同,以及區域人力市場的競爭力結構不一樣。但還有一點,那就是同樣的工作者他們的職業杠桿水平不一樣,收入也可能差別很大。

還是先來給職業杠桿下個定義吧:隨著你所做工作的產品或者服務到的人增多,如果你付出的邊際勞動量或者邊際成本沒有降低甚至越來越高,這就說明你的職業杠桿越比較低。反之,如果邊際成本下降很快甚至是零,那麽就是職業杠桿高。

在《莊子》里記載了一則故事能很好地說明職業杠桿造成的差距。春秋時候,一個商人在吳越之地做生意,從當地土著手中得到一種當地的秘方,那是一種護手霜的制作方法,這種產品可以讓人在冬天不生凍瘡。商人後來制作了很多這種護手霜,把它賣給了吳王。吳王當時正在和越國和楚國打仗,吳國戰士免除了凍瘡,提高了戰鬥力,從而獲得戰爭的勝利。因此那種防凍護手霜價格可以賣得很貴,還成了限制出售的軍需品。土著和那個商人同樣生產護手霜,而商人賺的錢要比土著多很多。在這個故事中,商人的職業杠桿比土著要高很多。

職業杠桿高的人收入更高,其實很好解釋,公司人競爭的最終目的是在提供同等質量的產品(或者服務)前提下比別人有更多的產出。但每個公司人的生命長度和健康承受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公司人之間的競爭就變成了一種效率競爭,如果誰能低成本地產出產品,那麽他將在競爭中獲勝。

所謂公司人之間的職業競爭,他們都在競爭些什麽呢?從職業杠桿的角度看,他們競爭的要點就是職業杠桿的“把手”。無論是在一個公司里,還是一個產業中,職業杠桿高的職位總是有限的。一般來說,一個經濟體中,平均職業杠桿比較高的行業也最能吸引社會中最棒的人才。

有時候公司人在競爭方向上也會陷入前邊我們說的那種匠人思維,那就是“我要做的更多”。人們有時候還會以此為美德。

什麽是匠人思維?如果你是個匠人,這里包括像我這樣的寫稿匠,還有似乎更高級一點的畫匠或者劇作匠,想要掙到更多的錢,一條很容易走的錯誤道路就是增加自己的產量。

這種方式雖然在短期內稍微地增加了自己的收入,但是付出的邊際成本並沒有下降,在很多情況下這個成本還會出現上升——這是因為,如果一個家夥專欄或者繪畫作品完成得過多,還想保持邊際成本不變,那麽這些作品所謂的靈感或者特色,就會被作者像撒胡椒面一樣平鋪在所有作品里,難免粗制濫造。而這可能導致作者的職業杠桿下降。為了讓職業杠桿堅挺,匠人們肯定要付出更高的邊際成本。

所以,希望增加自己財富的公司人,更應該提高自己的職業杠桿,而不是增加自己的工作量——那只會讓你對你的工作和生活更加厭倦。


(編輯:JZ)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339

新三板董秘離職潮原因起底:幹活苦+掙得少+要求高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1-06/1067704.html

001-006.thumb_head

每經實習記者 張祎 每經記者 宋戈 每經編輯 張海妮

“2016年中報出來之後,其實就引發了一波董秘離職潮,這里面有多方面的原因,有的是覺得董秘工作很難做,轉向其他崗位;有的是自己能力跟不上,沒法勝任融資要求;有的是覺得付出和報酬不匹配等。特別是2016年新三板的監管嚴格了許多,董秘壓力越來越大。”一位資深董秘的心聲,道出了部分董秘離職背後的關鍵字眼:監管、能力和薪酬。

監管:信披要求趨嚴

“作為信息披露人,新三板董秘累啊,各種監管要求比幾年前的主板還多,有時候做得比較痛苦。”某董秘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感嘆道。

2016年新三板市場進入調整規範期,董秘們在信息披露和內部治理上稍不留神,就有可能被監管部門“盯上”。

聯訊證券研報指出,2016年1~11月,新三板市場共有360家掛牌企業受到不同程度的處罰,涉及431起違規事件。

國內某大型券商投行部高級經理表示,2016年監管層對掛牌公司的處罰原因主要在於監管資金占用、關聯交易等重大信息未披露、重大事項未履行內部決策程序、違規使用募集資金、權益變動期間違規交易等,“預計新三板掛牌企業分層下的差異化制度即將落地,2017年的監管趨勢應該是全面從嚴,尤其是對創新層企業,規範運作的要求會更高,而做市企業由於公眾屬性更強,也會提高監管要求。”

魚鱗圖(831885)證券事務代表陶然告訴記者,財務數據、股東情況、融資分配、公司治理、股權變動……大到公司一年的重大事項、行業格局、政策環境,小到公司員工變動情況,要讓如此繁瑣的年報內容中既要體現出公司經營和發展亮點,又要避免差錯和遺漏,可是不小的挑戰,“股權變動、關聯交易、財務比率、資金占用、融資及分配這些內容極易出錯,同時也是監管機構重點關註的環節。在審計報告定稿完成後,我們要反複校對披露內容,年報報出前一兩天加班到深夜是常態。”

某資深董秘告訴記者,以前監管沒那麽嚴的時候,基本花一周時間就可以將年報撰寫完,看個三四遍就發出去了,但是現在不同了,做年報不但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內容制作周期也更長,可能要花上三周左右,還得來來回回檢查十多遍,就怕出錯接到問詢函。

針對2015年報中信息披露不全、關聯交易未明確、被會計事務所出具保留意見、無法表示意見或非標準的審計報告等眾多問題,全國股轉公司對35家掛牌公司發送了問詢函。因未按規定期限披露2015年報及2016年半年報,朗頓教育、中成新星、森東電力、眾益達四家公司在2016年被強制摘牌。

融資:苦尋投資人

一位優秀董秘除了要做好信息披露、內部治理、合規運作、投資者關系管理等基礎性事務工作外,還要協助董事會制定公司戰略發展規劃,籌劃融資和並購重組等事宜,為公司做好各種資源整合。近兩年新三板湧現的一批金牌董秘,幾乎都是內外兼修——既能處理公司日常事務,又能為公司引入各種戰略資源。

2016年,新三板市場交易低迷、估值萎縮、定增遇冷,不利局面困擾著很多企業。無論是線下路演,還是微信群、APP等線上路演,活躍著不少董秘,協助企業開展融資並購等資本運作。

艾錄股份(830970)的90後女董秘陳雪騏在新三板圈中有著“路演達人”的稱號,從2014年8月起,艾錄股份一年間做了六輪融資,“基本是上一輪還沒結束,下一輪又開始了,我也是不停地做路演,不停地見投資人,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杭州來回跑,雖然很累,卻有很多收獲。”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董秘都能收獲這樣的成就感。有董秘向記者抱怨,談融資並購時,從方案設計,到標的選擇,再到後續的協調中介機構,董秘都需要全程參與,可是董秘在其中也只是起到一個協調人的作用,並沒有決策權,“有時難免會出現現有股東跟意向投資人預期不一致,在企業估值上無法達成統一意見,雙方相互博弈,互不妥協。我們辛苦很久,最終卻沒有得到一個滿意的結果。”

一些基礎層企業的董秘更是苦於尋找到合適的投資人,“投資人會先關註創新層,像我們這種基本面一般的企業在新三板並沒有引起太多關註,融資做起來相對比較困難。”

薪酬:抽樣調查滿意度不足一成

有業內人士稱,離職潮的出現,一個重要原因是付出和回報上的不對等。2016年上半年,微信公眾號“董秘一家人”以分布在29個省市的1321位董秘和證券事務代表為調研樣本,統計發現,新三板董秘的薪酬滿意度不足8%。

“董秘一家人”的統計數據顯示,整體來看,有近68%的董秘、證券事務代表年薪在20萬元以內;約19%年薪為20萬~30萬元;約10%年薪為30萬~50萬元;近3%為50萬~100萬元。在一線城市的北上廣深及江浙等發達地區,約六七成董秘年薪在30萬元以內。而反觀A股市場,iFinD數據顯示,2015年,A股3022名董秘的平均年薪為46.85萬元,比新三板董秘的薪酬高出了一大截。

華揚資本學院項目經理莫海碧表示,董秘薪酬待遇高低,與公司本身的盈利能力,以及對董秘這個崗位的界定有關。“行業不一樣,薪酬也有差異,一般來說,互聯網、新能源、文化傳媒等行業的公司董秘待遇相對較高。前不久,深圳一家文化行業的新三板企業就開出了50萬年薪,表示想招一位有經驗的董秘。”

莫海碧還告訴記者,在新三板市場有個認知上的誤區,嚴格說來,董秘是高管,但很多新三板公司並沒有把董秘當做高管來看,從其他部門轉崗而來的董秘身兼數職,卻仍參照原來的崗位拿著中層的薪酬,隨著新三板的不斷發展,市場可能會加速對董秘崗位的重新定義。

從“董秘一家人”反饋的情況來看,到了2016年下半年,優秀董秘薪酬行情明顯看漲,甚至很多跳槽的董秘薪酬都翻了一番。“隨著董秘對企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未來新三板董秘的薪酬還會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南北天地(430066)董秘、董秘一家人創始人崔彥軍如是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56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