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還記得音悅臺嗎?它要轉型做娛樂領域的淘寶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1112/152759.shtml

導讀 : 這是一家看似被邊緣化很久了的平臺於2015年4月拿到了一筆音樂行業最大的投資,B輪,3500萬美元。他們正考慮轉型,打出的口號是“做娛樂領域的淘寶”。

i黑馬 卡西 11月12日報道

“音悅臺“近來顯得有些沈默。

在BAT搶流量、爭版權的熱鬧景象下,“很多人感到意外——我們竟然避開了BAT的圍剿,活到了現在。”音悅臺聯合創始人時穎將這種“遺忘”看成是種幸運。自知拼流量吃力不討巧, 他們一早就放棄了音頻這條路,按照時穎的說法,“很容易被BAT半路截殺”,所以他們從一開始就選擇做高清音樂MV視頻這條路,並用6年時間打造了這一垂直類媒體平臺。

這里的確聚集了大量的MV愛好者,不過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音悅臺是靠推韓流起來的,“其實不是故意的。我們一開始打的就是高清MV的概念,而日韓在這方面相對比國內投入要大,呈現效果也好,所以當門戶還看不上韓流文化的時候,我們很早就開始了與日韓的交流合作。”時穎說。

這里逐漸成了日韓音樂粉的集中地。 他們不像QQ音樂、網易雲音樂、百度音樂、酷狗那麽大眾化,也不是豆瓣、蝦米這類更細分的文藝派。曾先後任職於環球音樂、MTV的時穎對粉絲有長期的觀察,她將音悅臺的忠實用戶定義為一群“看臉”的日韓粉。他們比傳統目標青年用戶更年輕,均為12—24歲。

基於長達6年的韓流文化滲透及粉絲沈澱,音悅臺在探索商業模式時更傾向於向日韓學習。比如,韓國的粉絲經濟和偶像文化。

比如近兩年,音悅臺開始在媒體平臺之外強化自身的粉絲社區屬性。

2015年4月,音悅臺宣布獲得了3500萬美元B輪融資,由韓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NHN領投(旗下有全球最大網絡遊戲門戶網站Hangame,以及韓國最大的搜索引擎naver。)當時引發了國內音樂行業不小的震動。這以後,CEO張鬥多次對外宣稱平臺要做粉絲經濟,比如開商城、圍繞粉絲做明星的周邊衍生品、打造中國偶像文化。雖沒有明確說公司整體在尋求“轉型”,但實際上卻在拓展業務板塊,尋求新的商業突破口。

比起MV版權生意,粉絲經濟無疑才是更大的生意。 正如資本方看中音悅臺的並不是其媒體屬性,而是構建在媒體屬性基礎上的粉絲變現能力。時穎坦言,“拼流量是拼不過BAT的,只有圍繞粉絲的需求來做服務才是我們的優勢。”

11月9日,音悅臺宣布與美國公告牌Billboard推出聯名榜,音悅“V榜”將正式入駐美國公告牌國際榜,公告牌中的Hot 100榜單則落戶音悅臺。

這大概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還在花大力氣、重資源、強運營團隊做音樂榜單的平臺,乍看之下,外界大多覺得此舉既傳統又沒太多意義。

對於這種評價,時穎則認為這種投入十分有必要,目的是為了給粉絲營造的一種社區內的互動玩法。“該榜單的公信力在於公開、透明,藝人的榜單名次均為粉絲真實的打榜結果,它需要真實的互動。”

其實更早的時候,他們也做了一些初探,主要是通過一年幾十場活動的形式來呈現,比如演唱會、音樂節、見面會等。去年年底,他們在PC端推出了商城模塊,販售明星周邊產品。另外在移動端,他們也試圖構建一套系統性的服務體系。拿無線端的產品來說,他們陸續推出了音樂stage(練習生孵化)、舔(圖片互動)、口袋FAN(粉絲社區)等服務類應用平臺。但如何通過這些平臺來定義中國的粉絲文化?他們喊出了口號,具體怎麽做卻仍在探索,而一口氣增加多塊新業務的後果是,運營起來略顯吃力。

時穎稱自己接下來的工作重點將是音樂stage這個項目,即copy韓國的練習生模式,打造屬於中國自己的偶像藝人。

簡單而言,這是一個偶像藝人的孵化平臺,他們從全國搜羅了50個左右的“國貨精品”練習生,並參照韓國SM公司的練習生模式對其進行培養,他們中一部分會直接送往日韓、歐美培訓,一部門則會被打造成半成品後以新人姿態輸送給國內的經紀公司,由平臺跟經紀公司彼此實現共享權益。“我們是這些小孩的天使投資人,未來會聯動產業鏈上下遊來做他們的下一輪,大家一起來運作中國的偶像產業。”

關於偶像生意,這些年國內不乏有經紀公司、文化娛樂公司想從中掘金,卻始終沒有特別成功的案例。TFboys的出現給了音悅臺想要嘗試一把的底氣,作為該偶像團隊的幕後推手之一,音悅臺開始發現自身媒體屬性的優勢,“我們現在就把這些練習生的物料丟到自己的媒體平臺上去試就行了,試錯的成本很低。再加上大量日韓粉絲的沈澱,一個新人只要在互聯網上積累了前10萬粉絲,往後的想象空間就很大。”

從一家互聯網媒體平臺轉向做粉絲服務平臺,音悅臺的野心是成為娛樂領域的淘寶。眼前的一個事實是,無論在PC端還是移動端,音悅臺希望圍繞媒體、社區、服務、造星這四個服務內容打造的平臺矩陣還未見雛形。就目前而言,音悅臺最堅實的服務依然只有媒體平臺,而粉絲社區、商城等多個並行業務板塊的運營都處於初級探索階段,未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對一家發展了6年的公司而言,尋求轉型是必然,隨之而來的陣痛也將不可避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439

音悅臺CEO張鬥:音樂人做不好音樂產業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410/155119.shtml

導讀 : 音樂產業的很多問題是感性解決不了的,而現在很多音樂人腦子里只有音樂作品,卻忽視了消費者的需求和商業元素。

i黑馬(常皓靖) 4月9日,由音悅臺主辦的“音樂未來 破界而來”專輯榜暨粉絲服務平臺發布會在京舉辦,音悅臺創始人兼CEO張鬥、美國公告牌亞洲區總裁Jonathan Serbin等人齊聚現場,探討粉絲時代下音樂行業的發展方向。

音悅臺創始人兼CEO張鬥在演講中表示,現在全球的音樂產業都不景氣,甚至很多人都認為唱片已死,但是音悅臺是“極少數的樂觀派”。

張鬥對未來的音樂產業有四大預測:

一是5年後,中國唱片銷量將突破1億;

二是5年後,中國演唱會票價降低50%;

三是只有粉絲經濟能拯救音樂產業;

四是音樂人做不好音樂產業。

他解釋道,專輯在未來並不是一個聽音樂的工具,更多的承載的是收藏價值,承載了粉絲對於偶像的愛,所以中國唱片業定會迎來一個春天。

對於“音樂人是否能做好音樂產業”,張鬥認為,音樂產業的很多問題是感性解決不了的,而現在很多音樂人腦子里只有音樂作品,卻忽視了消費者的需求和商業元素。

隨後,在發布會現場張鬥宣布聯合各大音樂平臺成立中國專輯榜,作為和美國的公關牌(Billboard)的延伸。

“一個權威的榜單有利於形成良性競爭的局面,促進音樂市場的發展和繁榮。但是中國由於巨頭割據,每一家都有自己的榜單。這種割據的局面不但造成了巨大的內耗,傷害了用戶體驗,更不利於在市場上形成強有力的競爭機制。”張鬥說,“我們歡迎各種平臺加入專輯榜,共同建立一個公開、透明、公正的中國專輯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921

音悅臺叫板阿里音樂 “京東”還是“淘寶”模式更能取悅粉絲?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0097.html

近日,在北京三里屯SOHO音悅臺的總部,音悅臺創始人兼CEO張鬥接受了第一財經記者的專訪,面對各大音樂平臺近期動作不斷,張鬥卻不以為意。

“我們要做音樂產業的‘京東’,因為只有粉絲才能夠拯救音樂產業,‘京東模式’可以更好服務於粉絲。加入做成開發平臺模式就很難吸引占中國音樂市場九成營收的頂尖藝人。”

張鬥的觀點直指著名音樂人、阿里音樂董事長高曉松近日推出的阿里星球應用,這款糅合了音樂產業上下遊各方的APP被一些業內人士看作是音樂產業的“淘寶”平臺,是阿里對音樂產業布局的重要棋子。

張鬥為何這麽說?他所謂的“京東”模式又是如何做的,如何能夠掘金音樂產業?

張鬥

音悅臺“京東模式”叫板阿里音樂

近日,阿里音樂上線了阿里星球,這款堪稱史上最複雜的在線音樂應用,被揉入了太多功能,包括粉絲互動、聽音樂、直播,還為詞曲制作人、演出方、場地方、設備租賃方、廣告方等音樂幕後產業公司開辟了入駐平臺。張鬥認為阿里星球是在做音樂界的淘寶,做一個開放平臺,讓大家都來入駐。

在張鬥看來,如今中國音樂產業還並沒有做到“百花齊放”,10%都不到的藝人占據了90%的市場份額。在市場很小時,要把市場拿過來全部自己做,做京東式的自營,而不是像阿里一樣做開放平臺。“中國最上遊的藝人就那麽幾十個,剩下的人請你看演唱會,你可能都不會去。中國40%的演唱會是虧錢的,市場還沒起來,你必須先做上遊最賺錢的部分。李宇春演唱會,商家都是求李宇春,那李宇春為什麽還要跑到淘寶平臺上把演唱會的聲音放出去,邏輯很難成立。”

為什麽張鬥不認可阿里音樂的模式?張鬥看來,音樂產業是一個創意產業,是非標產品,涉及的各種合作各種服務是情感服務,很多商業邏輯要建立信任,歌手或者一個歌手工作室是不會在阿里星球上隨便找一個不熟悉的公司做合作夥伴。目前音樂產業90%的產出被10%的藝人控制,藝人不是要導流,缺的不是流量而是服務,基於對整個產業鏈了解的一條龍服務。彼此割裂的局部服務公司,一來無法對全局進行把握,做出更好的針對明星的定制化產品;二來也很難獲得明星的信任。

張鬥認為,我們做音樂產業的“京東模式”就是要做好服務,建立專業的幕後團隊服務好兩端,一個是歌星、一個是粉絲。服務歌星是保證有優質的歌星IP的產生;服務好粉絲,是為了讓音樂產業變現成為可能。

高曉松

不過,對於張鬥的觀點,阿里音樂方面並不認可。阿里音樂相關負責人表示,阿里星球不是音樂界的淘寶或者說阿里巴巴,服務交易沒有衡量標準,所以不可能像淘寶一樣。

高曉松也認為阿里星球這款應用對音樂產業具有重要意義。“音樂產業是一個開放性的,碎片性的,產量大的,體量小的,極其適合互聯網來綜合的產業。阿里星球是一個泛娛樂平臺,以我們對這個行業深入的了解,給有需求的人提供完善的服務,這個服務是多元化的。比如一首歌怎麽生產,先需要詞和曲,找歌手唱,找制作人制作,這是一個非常專業的東西,不是一個綜合性平臺以類目的方式能夠解決的問題。我們會提供人與人最大限度的接觸,就是創作,人需要和更多人碰撞才能創作出更多的作品。我們的平臺上光獲得過格萊美獎的音樂人就有80多個。數據與人的最大限度的接觸,是推廣端。數據與數據最大限度的接觸,那就是發行。比如自動生成你喜歡的歌。可以依靠阿里星球這個平臺,把角色分配完整。希望我們提供的每個角色最後都能營生。利用強大的資源能力,把整個產業跑通。”

CIC灼識咨詢執行董事趙曉馬表示:“阿里音樂推出的阿里星球希望打通音樂產業上下遊,依托現有阿里音樂旗下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的用戶和音樂人資源,基本形成平臺的供需兩端。構成了商家、藝人和粉絲之間的三角關系,囊括粉絲經濟、演藝活動、粉絲互動、演出代理、衍生品等娛樂產業環節,將變現的種種可能形態都融合在其中。它實際是一個音樂文化活動的‘交易’平臺,這符合以電商起家的阿里的風格。但是濃厚的生意人的思維模式建立的音樂產業體系所提供的服務以及是否能很好地滿足文化人和粉絲的情感和文化需求,還有待觀察。從粉絲角度來說,集合播放、歌詞、音效、可視化、下載等眾多功能,擁有可以輕易識別和記憶的核心功能的APP是解決聽音樂這個簡單而明確的強需求的最好途徑。反之,如果複雜的‘交易平臺’放在面前,不知從何下手,恐怕很難同時取悅藝人或者粉絲。”

趙曉馬強調,不論各家目前如何布局,都是在保持自己商業作風的同時避免服務、內容同質化,各家的布局各有特點和側重方向,不能純粹去比較。

掘金粉絲經濟

張鬥與高曉松孰是孰非一時恐怕難有定論,尚需要時間來檢驗,不過,張鬥對於音樂粉絲經濟的理解卻值得音樂同行借鑒。

“中國的音樂產業是全世界服務最差的行業。”張鬥認為,“所有的服務業都非常看重客戶服務,千方百計地為客戶做好每一個細節,而音樂產業,特別是中國音樂產業,只知道高高在上地做內容,從來不知道粉絲服務是什麽。”

“在日韓,有很完善的粉絲會員體系,演唱會,見面會,專輯,周邊,應援等等都有完善的服務機制,而中國的音樂產業從來不管粉絲的死活。就拿演唱會來說,粉絲承受著全球最高的票價,黃牛的故意擡價,票務詐騙,不靠譜的主辦方,亂七八糟的現場組織等等,消費體驗其實很差,而音樂產業的人完全不在乎這些。當我們把粉絲服務做好了,才能為音樂創造更多的附加價值。”

就拿音樂產業來說,雖然全中國現在專輯銷量每年只有300萬~400萬張,但張鬥卻提出了“五年後,中國唱片銷量將突破1億張”的觀點,這個觀點基礎就是粉絲服務。粉絲服務的第一步做的便是建立了音樂專輯榜,“中國到現在連一個真正的與音樂相關的榜單都沒有。產業要想得到發展,必須建立起一個評判的標準、PK的標準和好壞的標準,而這個標準實際上就是榜單”。

張鬥認為,粉絲購買專輯並不是為了拿回去聽,而是一張投票券,以支持自己的偶像在權威音樂榜單內獲得好的名次。日本公信榜帶動日本每年專輯銷量超過1億張,中國缺乏這樣的音樂榜,如果建立起來,將大大促進音樂專輯的銷量。“隨著國內音樂權威榜單逐漸形成,預估五年後中國音樂專輯銷量將從現在的三四百萬張增長到1億張,給音樂產業帶來相當可觀的收入。

此外,降低演唱會門票價格吸引更多粉絲走進演唱會現場、售賣明星官方周邊產品(熒光棒、發帶、水杯等)也將給音樂產業帶來龐大收入,這一切本質上是一種粉絲對偶像的情感消費,也就是所謂的“粉絲經濟”。

因此,要做好音樂產業就必須服務好歌星以及粉絲,培養出優秀的歌星及音樂才能吸引更多粉絲,而從粉絲角度設身處地著想,為粉絲提供其想要的服務及產品,挖掘粉絲經濟才是做好音樂產業的秘訣。

張鬥透露,作為音樂產業的“京東”,音悅臺四種業務模式:第一,正版MV,通過正版MV建立起粉絲社區;第二,音悅V榜,用戶產生的歌曲榜單,數據計入Billboard,是Billboard首個合作的中國流行音樂榜單(榜單公式為:50%站外+50%音悅臺數據,包括播放量、下載量、評論量、收藏量等數據);第三,音悅商城:賣明星官方周邊(專輯、熒光棒、發帶、水杯等)、明星代言產品等;第四,音悅Stage:明星孵化平臺,用戶上傳作品,粉絲選擇,音悅臺將“榜首有名”者推薦給大公司簽約,自己保留10%~15%的分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1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