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音悅臺叫板阿里音樂 “京東”還是“淘寶”模式更能取悅粉絲?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0097.html

近日,在北京三里屯SOHO音悅臺的總部,音悅臺創始人兼CEO張鬥接受了第一財經記者的專訪,面對各大音樂平臺近期動作不斷,張鬥卻不以為意。

“我們要做音樂產業的‘京東’,因為只有粉絲才能夠拯救音樂產業,‘京東模式’可以更好服務於粉絲。加入做成開發平臺模式就很難吸引占中國音樂市場九成營收的頂尖藝人。”

張鬥的觀點直指著名音樂人、阿里音樂董事長高曉松近日推出的阿里星球應用,這款糅合了音樂產業上下遊各方的APP被一些業內人士看作是音樂產業的“淘寶”平臺,是阿里對音樂產業布局的重要棋子。

張鬥為何這麽說?他所謂的“京東”模式又是如何做的,如何能夠掘金音樂產業?

張鬥

音悅臺“京東模式”叫板阿里音樂

近日,阿里音樂上線了阿里星球,這款堪稱史上最複雜的在線音樂應用,被揉入了太多功能,包括粉絲互動、聽音樂、直播,還為詞曲制作人、演出方、場地方、設備租賃方、廣告方等音樂幕後產業公司開辟了入駐平臺。張鬥認為阿里星球是在做音樂界的淘寶,做一個開放平臺,讓大家都來入駐。

在張鬥看來,如今中國音樂產業還並沒有做到“百花齊放”,10%都不到的藝人占據了90%的市場份額。在市場很小時,要把市場拿過來全部自己做,做京東式的自營,而不是像阿里一樣做開放平臺。“中國最上遊的藝人就那麽幾十個,剩下的人請你看演唱會,你可能都不會去。中國40%的演唱會是虧錢的,市場還沒起來,你必須先做上遊最賺錢的部分。李宇春演唱會,商家都是求李宇春,那李宇春為什麽還要跑到淘寶平臺上把演唱會的聲音放出去,邏輯很難成立。”

為什麽張鬥不認可阿里音樂的模式?張鬥看來,音樂產業是一個創意產業,是非標產品,涉及的各種合作各種服務是情感服務,很多商業邏輯要建立信任,歌手或者一個歌手工作室是不會在阿里星球上隨便找一個不熟悉的公司做合作夥伴。目前音樂產業90%的產出被10%的藝人控制,藝人不是要導流,缺的不是流量而是服務,基於對整個產業鏈了解的一條龍服務。彼此割裂的局部服務公司,一來無法對全局進行把握,做出更好的針對明星的定制化產品;二來也很難獲得明星的信任。

張鬥認為,我們做音樂產業的“京東模式”就是要做好服務,建立專業的幕後團隊服務好兩端,一個是歌星、一個是粉絲。服務歌星是保證有優質的歌星IP的產生;服務好粉絲,是為了讓音樂產業變現成為可能。

高曉松

不過,對於張鬥的觀點,阿里音樂方面並不認可。阿里音樂相關負責人表示,阿里星球不是音樂界的淘寶或者說阿里巴巴,服務交易沒有衡量標準,所以不可能像淘寶一樣。

高曉松也認為阿里星球這款應用對音樂產業具有重要意義。“音樂產業是一個開放性的,碎片性的,產量大的,體量小的,極其適合互聯網來綜合的產業。阿里星球是一個泛娛樂平臺,以我們對這個行業深入的了解,給有需求的人提供完善的服務,這個服務是多元化的。比如一首歌怎麽生產,先需要詞和曲,找歌手唱,找制作人制作,這是一個非常專業的東西,不是一個綜合性平臺以類目的方式能夠解決的問題。我們會提供人與人最大限度的接觸,就是創作,人需要和更多人碰撞才能創作出更多的作品。我們的平臺上光獲得過格萊美獎的音樂人就有80多個。數據與人的最大限度的接觸,是推廣端。數據與數據最大限度的接觸,那就是發行。比如自動生成你喜歡的歌。可以依靠阿里星球這個平臺,把角色分配完整。希望我們提供的每個角色最後都能營生。利用強大的資源能力,把整個產業跑通。”

CIC灼識咨詢執行董事趙曉馬表示:“阿里音樂推出的阿里星球希望打通音樂產業上下遊,依托現有阿里音樂旗下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的用戶和音樂人資源,基本形成平臺的供需兩端。構成了商家、藝人和粉絲之間的三角關系,囊括粉絲經濟、演藝活動、粉絲互動、演出代理、衍生品等娛樂產業環節,將變現的種種可能形態都融合在其中。它實際是一個音樂文化活動的‘交易’平臺,這符合以電商起家的阿里的風格。但是濃厚的生意人的思維模式建立的音樂產業體系所提供的服務以及是否能很好地滿足文化人和粉絲的情感和文化需求,還有待觀察。從粉絲角度來說,集合播放、歌詞、音效、可視化、下載等眾多功能,擁有可以輕易識別和記憶的核心功能的APP是解決聽音樂這個簡單而明確的強需求的最好途徑。反之,如果複雜的‘交易平臺’放在面前,不知從何下手,恐怕很難同時取悅藝人或者粉絲。”

趙曉馬強調,不論各家目前如何布局,都是在保持自己商業作風的同時避免服務、內容同質化,各家的布局各有特點和側重方向,不能純粹去比較。

掘金粉絲經濟

張鬥與高曉松孰是孰非一時恐怕難有定論,尚需要時間來檢驗,不過,張鬥對於音樂粉絲經濟的理解卻值得音樂同行借鑒。

“中國的音樂產業是全世界服務最差的行業。”張鬥認為,“所有的服務業都非常看重客戶服務,千方百計地為客戶做好每一個細節,而音樂產業,特別是中國音樂產業,只知道高高在上地做內容,從來不知道粉絲服務是什麽。”

“在日韓,有很完善的粉絲會員體系,演唱會,見面會,專輯,周邊,應援等等都有完善的服務機制,而中國的音樂產業從來不管粉絲的死活。就拿演唱會來說,粉絲承受著全球最高的票價,黃牛的故意擡價,票務詐騙,不靠譜的主辦方,亂七八糟的現場組織等等,消費體驗其實很差,而音樂產業的人完全不在乎這些。當我們把粉絲服務做好了,才能為音樂創造更多的附加價值。”

就拿音樂產業來說,雖然全中國現在專輯銷量每年只有300萬~400萬張,但張鬥卻提出了“五年後,中國唱片銷量將突破1億張”的觀點,這個觀點基礎就是粉絲服務。粉絲服務的第一步做的便是建立了音樂專輯榜,“中國到現在連一個真正的與音樂相關的榜單都沒有。產業要想得到發展,必須建立起一個評判的標準、PK的標準和好壞的標準,而這個標準實際上就是榜單”。

張鬥認為,粉絲購買專輯並不是為了拿回去聽,而是一張投票券,以支持自己的偶像在權威音樂榜單內獲得好的名次。日本公信榜帶動日本每年專輯銷量超過1億張,中國缺乏這樣的音樂榜,如果建立起來,將大大促進音樂專輯的銷量。“隨著國內音樂權威榜單逐漸形成,預估五年後中國音樂專輯銷量將從現在的三四百萬張增長到1億張,給音樂產業帶來相當可觀的收入。

此外,降低演唱會門票價格吸引更多粉絲走進演唱會現場、售賣明星官方周邊產品(熒光棒、發帶、水杯等)也將給音樂產業帶來龐大收入,這一切本質上是一種粉絲對偶像的情感消費,也就是所謂的“粉絲經濟”。

因此,要做好音樂產業就必須服務好歌星以及粉絲,培養出優秀的歌星及音樂才能吸引更多粉絲,而從粉絲角度設身處地著想,為粉絲提供其想要的服務及產品,挖掘粉絲經濟才是做好音樂產業的秘訣。

張鬥透露,作為音樂產業的“京東”,音悅臺四種業務模式:第一,正版MV,通過正版MV建立起粉絲社區;第二,音悅V榜,用戶產生的歌曲榜單,數據計入Billboard,是Billboard首個合作的中國流行音樂榜單(榜單公式為:50%站外+50%音悅臺數據,包括播放量、下載量、評論量、收藏量等數據);第三,音悅商城:賣明星官方周邊(專輯、熒光棒、發帶、水杯等)、明星代言產品等;第四,音悅Stage:明星孵化平臺,用戶上傳作品,粉絲選擇,音悅臺將“榜首有名”者推薦給大公司簽約,自己保留10%~15%的分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1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