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伟创力长三角“关厂”悬念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8-4/HTML_B0IL8NI06LRF.html


时值盛夏,宏观经济到处流淌着复苏信号,但电子代工业仍然寒气袭人。

8月3日,记者从多个渠道调查获悉,仅次于富士康的全球第二大代工巨头伟创力(Flextronics International Ltd.)可能将关闭其在常州的工厂。

伟创力常州工厂是常州市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之一。公开资料显示,该工厂成立于1999年3月,注册资本500万美元,投资1250万美元,2006年伟创力又投资1500万美元建设二期厂房,总共占地66000平方米。

或关闭常州工厂

“我们得到消息称,常州伟创力就要关闭了。”7月30日,伟创力常州工厂的一位人力资源专员告诉记者。

一年前离职的伟创力常州工厂前总经理陈宝生告诉记者,伟创力很可能的处理办法是,将常州工厂的业务并入上海伟创力。此外,伟创力在常州本地的供应商很可能也将吸收一部分员工。据悉,伟创力常州工厂有近2000名员工,大部分都是常州及周边人。

对于常州工厂即将关闭的传言,7月31日,记者致电伟创力设在马来西亚的公关部,对方表示,“(对此事)不能发表任何看法。”

8月3日,常州外经贸局一位官员告诉记者,截至目前,伟创力常州工厂的出口、经营数据仍然在正常上报给当地政府。

“去年金融危机开始之后,该企业的经营状况开始明显恶化,订单下降比较严重,再加上经营思路出了一些问题,从下半年开始有了一定面积的裁员。”上述常州外经贸局的官员表示。他同时承认,伟创力常州工厂可能关闭或外迁的消息,早在去年就已经开始流传了。

该官员同时透露,今年年初,伟创力常州工厂还向常州市政府递交了一份减资申请。由于效益等问题,该公司之前宣布的增资项目,出资一直没有到位,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需要办理减资手续。

“这家工厂今年刚刚换过老总,从我们掌握的出口数据来看,最近几个月的数据还算比较正常。”上述常州外经贸局人士说。

另有知情人士透露,伟创力南京工厂近期也很可能关闭,并可能将其业务合并到伟创力在苏州的工厂。不过,记者随后致电南京伟创力总经理杨樵元,他否认了南京伟创力要关闭的传闻。

去年已开始裁员

“ 常州伟创力的产品比较单一,主要生产通讯机柜。”一位刚刚离职的伟创力常州工厂中层告诉记者。公开资料显示,伟创力电子(常州)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经营电信 和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系统,即无线电发射通讯柜。公司主要客户为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K&S、北电等通讯厂商。

一位伟创力离职高管向记者透露,在伟创力的中国业务中,通讯订单大概占到业务总量的六到七成。

“ 金融危机爆发后,导致整个行业的产能过剩。许多客户都把产品拿回去自己做了,导致伟创力订单下降很厉害,而作为代工企业的伟创力,受制于上游客户,受订单 影响很大。”伟创力常州工厂一位已经离职的肖姓财务经理表示。据悉,伟创力常州工厂的订单60%来自国内,40%来自海外。

相比之下,伟创力上海工厂尽管也有通讯机柜业务,但其产品比较多样化。有业内人士认为,伟创力将通讯机柜业务由制造成本较低的常州,整合到制造成本较高的上海,看似令人费解,其实显示了伟创力收缩产品线的意图。

赵刚(化名)于2009年1月离开了伟创力常州工厂。对于该工厂可能即将关闭的消息,他并不感到吃惊,“常州伟创力的效益一直在下降,特别是2008年最后几个月效益急剧下降”。

据知情人士透露,“销售好的时候,常州伟创力一个月可以有2400万美金的销售额,但是现在一个月可能只有600万到700万美金了。”该数据未获得伟创力方面的证实。

另外,据赵刚透露,常州伟创力从2008年9月份就开始陆续裁员,“大约一批百十来个人”。赵刚的上司就是因为裁员而离开了伟创力,曾经和他一起打拼的一些同事也都先后离开了伟创力常州工厂。

成本控制悬疑

对于处于产业链末端的代工业而言,一向靠“大规模、低成本、低利润”模式取胜的代工企业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背景下,难免面临上游订单萎缩的尴尬。

根据7月23日富士康国际(2038.HK)发布的盈利预警,由于海外市场产品需求及价格的下降,其预计今年上半年净利将较去年同期显著减少,甚至可能出现亏损。

而一位已经离开伟创力常州工厂的报价工程师向记者透露,与其最主要的竞争对手富士康相比,伟创力至少在通讯设备这一块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显然要更大一些。

“富士康和伟创力的业务基本上是重合的,产品基本没有什么区别。富士康和伟创力的报价竞争非常激烈,大家都在‘抢’客户。”这位报价工程师透露,富士康的价格一直比较低,比伟创力低大概20%到30%左右。

“富士康的资源整合能力比伟创力强。”该报价工程师表示,富士康的很多下游工厂都是自己控制的,资源都是买回来做,这对控制成本至关重要。

对 此,伟创力常州工厂一位已经离职的前高管也表示认同。“就拿给苹果做代工来说,伟创力和富士康都给苹果电脑做代工,富士康刚刚起步的时候,郭台铭还只是做 Connector这一块,算是小生意。”该离职高管说,然而涉足3年以后,富士康大举进军代工配套业务,买断了许多冲压、钣金公司,自己做这一块,成本 大幅降低,而伟创力的这些业务还需要外包给其它厂商,无形之中增加了成本。

不过,就在伟创力常州工厂传出可能关闭消息的同时,其在其它代工业务领域还在进行着扩张动作。

今 年7月12日,伟创力宣布在中国台北成立笔记本电脑研发中心,为笔记本电脑厂商OEM客户提供ODM/JDM产品与服务。据悉这一中心将雇佣超过1500 名工程师。同在7月中旬,伟创力还表示,到明年底前,要把自己在中国的笔记型电脑年产能扩大到2000万台,其目前的产量为800万-1000万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39

從瀕臨關廠到成為中國第一大民營造船廠 揚子江任元林要挑戰兩岸船王寶座

2001-8-30 TTW




任元林在甫接下揚子江船業廠長時,卻遇到面臨關廠的存亡關鍵,他化危機為轉機,將原本岌岌可危的國營企業,改造為中國民營第一大造船廠,九月上旬更即將來台發行TDR。到底他如何帶領揚子江轉型,又要如何坐上兩岸船王的寶座?

撰文‧林宸誼

身穿船廠制服,搭件深色牛仔褲的中年男子,坐在會議室中,侃侃而談與他命運緊緊結合的不凡偉業。他是全中國第四大、民營第一大造船廠||揚子江船業的董事長任元林。

這 位五十六歲、沒有架子的董事長,回答問題不拐彎抹角,說到激動處,還會搭配豐富的手勢。根據今年最新出爐的︽新財富︾雜誌中國富豪榜,排名第一一八名的 他,擁有人民幣六十三.一億元的財富,在他任內創下中國﹁首家國營企業轉民營企業﹂、﹁首家在星國上市的中國造船廠﹂,以及﹁首家純陸資來台發行TDR的 企業﹂等紀錄。

高中一畢業,就被政府分配到造船廠的任元林,永遠記得當電焊工人時揮汗如雨的情境。

當年,只要一到夏天,整個造船廠就像個悶燒的火爐,任元林永遠數不清,一天下來制服被汗水浸溼了幾次,又乾了幾次。﹁那種熱,只要把生雞蛋打在地上,沒多久就變成熟的﹂,任元林回想。

背負著員工的生計

當 時揚子江船業怕員工中暑,要求員工在清晨三、四點,趁著天色還沒亮就起床開始工作,忙到傍晚六點才能下班。經過十二年磨練,任元林一路從車間副主任、主 任、工藝技術科長、造船辦主任,一直做到造船廠副廠長。一九九七年,當他終於升上廠長之後,卻立刻面臨船廠生死關頭的考驗。

﹁一當上廠長就 倒大楣﹂,他毫不掩飾當時的感想,原來當時揚子江船業是國營企業,接了很多來自東南亞國家的訂單,銷售金額有人民幣一億元,﹁我們算是國有企業裡最牛的 ﹂,他說。但金融危機來臨,許多船東紛紛抽單以求自保,揚子江面臨關門大吉的命運。想到一千多個家庭就要流落街頭,他大膽向政府申請改制,將造船廠私有 化,讓幹部、員工一千多人出錢把公司股份買下當股東。

﹁很多人都沒有信心﹂,任元林不斷對造船廠員工遊說,要大家先努力一年看看,如果業績還是沒起色,﹁歡迎把不要的股份賣給我﹂。肩頭背著一千多個家庭的期待,他的心頭更沉了,但機會總是在最絕望時悄悄現身。

改 制前的船廠,接的訂單都是小型船製造為主,為了提升造船技術,任元林派大量員工到日本研修,他說,﹁說白了就是給日本打工﹂。工人素質提高了,加上二 ○○○年歐洲造船重鎮波蘭,為了加入歐盟,必須讓高汙染性的造船業逐步轉型,任元林抱著﹁永無退路﹂的決心,主動說服歐洲船東把集裝箱船的訂單轉給揚子江 承包。他想,歐洲的船價比揚子江高出三○%,如果揚子江所造的船,售價比歐洲低二○%,還能夠賺到一○%,就能搶進更多訂單。

他自豪地說,從○一年到○五年,光是年營業額就從原先的人民幣一億元增長到十五億元,比起中國同業,揚子江船業的營運能力可是第一名。有了利潤,船廠在○五年開始進行擴產,從原先二十萬噸,發展到二百萬噸產能,並選擇到新加坡上市。

他不諱言,雖然新加坡股市的市值容量相當小,但資本市場讓他大開眼界,並得以透過各家航運業者的財報,挑選信譽優良的船東接單,才能在這次金融海嘯將損失減到最低。

在這場金融海嘯中,曾有船東在船廠還沒開工前,就付了四○%訂金,但無力付餘款,任元林向船東保證,一定會把船造完,船東再把餘款補齊即可;﹁但還是有人付不出來﹂,他只好請船東在交船證書上簽字,代表已經接收,但船須放在揚子江造船廠,等有錢再來﹁贖船﹂。

還有船東希望把集裝箱船改為其他形式的船,他也都答應;﹁盡量為船東著想﹂,讓他與船東之間培養出革命情感。

不 過,任元林不接受臨時取消訂單。原來中國遠洋向揚子江訂了二十艘船,卻又反悔,但造船的原料都已經下單,他對中遠代表說,﹁什麼都好談,取消是不可能的。 要取消,叫你們總裁魏家福來跟我談,他沒法作主,叫總理溫家寶跟我談。﹂最後雙方達成協議,將明後年交船的時間延後一年,這也是揚子江未來兩年可保持高成 長的關鍵。

在兩岸關係出現緩和跡象前,任元林早就在關注台灣航運市場。其中台塑○九年就向揚子江訂了四艘九.五萬噸的散貨船,船價共二.○四億美元,預計明年起陸續交船。

爭取台灣航運業者訂單

而 台灣的台船曾把部分﹁船段﹂︵船的部分結構︶,發包給揚子江轉投資的中泰鋼構處理。﹁同樣是散貨船和集裝箱船,揚子江的價格硬是比別人低﹂,台船總經理譚 泰平指出,關鍵點就在揚子江船業工人的薪水,比別人便宜四分之一,成本不降下來都很困難。除了節省成本,揚子江還重起﹁拆船﹂業務來增加收入。任元林指 出,其實整體造船業並不景氣,揚子江買進廢船,趁原物料價格好,把拆下來的鋼板賣給鋼廠獲利。

積極進入台灣,任元林另一個考量,就是不排除未來與台船合作的空間。﹁總的來說,台船的設計和開發能力是世界公認﹂,他表示,台船的設計圖紙只使用一次就束之高閣,實在太可惜。他願意當搭橋者,幫台船把技術賣給其他大陸造船業者。

透過來台發行TDR,揚子江希望爭取台灣航運業者的訂單,任元林未來更要挑戰成為兩岸船王!

任元林

出生:1954年

現職:揚子江船業董事長

學歷:江蘇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經濟系

經歷:廠長、副廠長

揚子江船業

成立時間:1956年

資本額:人民幣36億元

2009年營業額:

人民幣106.2億元

2009年稅後淨利:

人民幣22.9億元

主要業務:

製造散貨船、集裝箱船等船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44

標緻雪鐵龍法國關廠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900
 當工廠每個月虧損1億多歐元時,標緻雪鐵龍集團選擇了面對員工的怒火,而非繼續往虧損的漩渦裡扔錢。


  7月12日,標緻雪鐵龍宣佈,將關閉位於巴黎北郊的奧奈工廠(Aulnay)。該廠是該公司在法國最大的裝配廠,擁有3600名員工,主要生產雪鐵龍 C3車型。同時,標緻雪鐵龍CEO瓦蘭還宣佈將裁減法國的員工,人數為8000人,比去年宣佈的裁員計劃增加了3000人。


  這是法國近20年來第一家被關閉的整車廠,引起了多方關注和不安。據當地媒體報導稱,法國總理埃羅對此表示擔心,稱「這對整個汽車製造工業造成了打 擊」。法國最大的工會CGT主席皮埃爾甚至宣稱「瓦蘭已經向我們宣戰,而我們將同他作戰」。當天,大約250名工人聚集在奧奈工廠門前,表示抗議。


  但對於標緻雪鐵龍CEO瓦蘭來說,這是一場不得不進行的「戰爭」,如果他繼續優柔寡斷,試圖維持原先的崗位數量,公司遲早將被債務拖垮。由於銷售乏 力,從去年開始,這家公司的經營狀況一直都在惡化。2011年,其汽車業務出現了9200萬歐元的虧損,債務額度達到34億歐元。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全球 銷量為161.9萬輛,同比下降13%,其中,歐洲市場的銷量為98萬輛,同比下降15.3%。汽車業務繼續虧損,前6個月共虧損了近7億歐元。


  除了削減成本標緻雪鐵龍別無選擇。去年,該公司提出將削減8億歐元成本,而今年2月又將該目標提升至10億歐元。公司出售旗下兩家汽車租賃公司,以及法國總部的大樓。為了節省開支,還退出了在法國勒芒舉行的24小時汽車耐力賽。


  標緻雪鐵龍節節敗退是受到大環境的影響。歐洲車企都面臨著同一個難題—產能過剩。據普華永道估計,2012年歐洲市場新車銷量約為1300萬輛,產能 過剩規模將超過200萬輛。預計到2015年,歐洲112座工廠總產能將達到2280萬輛,產能過剩規模將會擴大。而據摩根士丹利的研究報告顯 示,2011年標緻雪鐵龍歐洲工廠的利用率約為80%,今年將下滑到70%。


  由於債務危機波及整個歐洲,各國政府實施財政緊縮政策,民眾的購買力也急劇下降,歐洲汽車市場的總體銷量下滑。標緻雪鐵龍60%以上的銷量集中在歐洲 地區,最大的市場是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而這3個市場在歐債危機中受到的影響比其他市場更甚,今年上半年的汽車總銷量分別下降了13.4%、19.7% 和8.2%。


  標緻雪鐵龍已經提出2015年前歐洲市場外的銷量擴大到50%,它的希望是新興市場。從今年上半年各市場的銷售情況來看,該公司大部分單一市場的銷量 在下滑,只有在俄羅斯和中國市場還維持增長。上半年其在俄羅斯市場的銷量為4.1萬輛,同比增長17.1%;其中國市場的表示更搶眼一些,總銷量為 20.9萬輛,同比增長7.5%。按照該公司亞洲區總裁奧立維在今年4月的北京車展上接受《第一財經週刊》採訪時的說法,今年該公司在中國的增幅目標為 19%,48萬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92

日月光私排超標廢水 在對岸就準備關廠 中國防汙技術三級跳 台灣輸慘了!

2014-01-27  TWM
 
 

 

台灣的環保產業技術,恐怕已經輸給中國!台灣民眾對中國的印象,多半是經濟發展快速,卻不重視環保,認為台灣在環境保護上遠遠贏過對岸,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從台灣到上海發展的環境工程師、鉑弈環保公司負責人張英德直指:「台灣的汙染處理技術,已經遠遠落後大陸!」日月光半導體公司含鎳廢水毒害後勁溪,全民共憤,各縣市環保局嚴查之下,又揪出數家小型電鍍廠排放廢水中的鎳含量超標。一條一條河川,不斷發出哀鳴,看在張英德眼中,相當不可思議。「落後在哪裡?就在這裡!台灣工業廢水含鎳量是一.○PPM,竟然還天天抓到超標;中國只容許○.五PPM,再加上區域總量管制,廠商只好找技術更先進的環保業者來做,否則就會被關廠!」張英德指出,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台後,各地對環保法規執行日趨嚴格,過往也許有汙染大廠以關說行賄方式蒙混的情事,「起碼我在上海、無錫幾乎很少看到走後門現象。大家乖乖找環保廠商處理到符合國家標準,甚至要設法做到廢水再利用,環保技術發展,一日千里。」環保抬頭!

中國工業廢汙處理商機大

「近年來,中國工業廢汙處理商機,的確相當大。」不願具名的資深台灣化工學者表示,根據他的觀察,「各大外資環保公司,都已經將重兵部署在中國,可謂兵家必爭之地。台灣許多廠商,卻還為了節省成本,用較低階的技術處理汙水。」台大公衛系教授吳焜裕也認為,台灣環保技術其實相當先進,卻因為產業政策不良,讓業者懶得付出成本做汙染防治,「被中國追過,是非常有可能的事。」中國以往被認為是汙染大國,長年受霾害與各類公害所苦,在習李上台後,顯然將建立「綠色中國」視為中國夢的重要組成之一。二○一三年底,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喊話歡迎環保外資登陸設廠;一四年初,環保部會同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人民銀行、銀監會聯合發布《企業環境信用評價辦法(試行)》,汙染物超標、發生突發環境汙染事件的企業,最重可被處以吊銷許可證,或停產整頓的處分。

新政之下,根據《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畫》預估,在一五年之前,預計環保產業總產值達人民幣四.五兆元,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的二%;當中重點發展項目,也包含台灣近日頻頻出包的工業廢水汙染減排工程。一連串的措施,讓外資紛紛進場卡位,例如張英德的環保公司,就帶著台灣的技術,來到上海設點。

「頂尖的技術,台灣廠商懶得用;我開的價錢,台灣廠商不想付;但在習近平嚴格的環保標準與執法下,在中國都有機會。」張英德感慨地說。

標準提高!

台灣汙染比中國還嚴重一倍張英德以日月光廢水中的鎳舉例說:「台灣處理汙水的技術,還停留在加藥控制、硫化物沉澱,頂多讓鎳勉強降到合格邊緣,也就是一.○PPM左右;中國卻因為必須達到○.五PPM的標準,許多廠商都開始使用離子交換、薄膜過濾等方法。」對此,曾獨家向《今周刊》爆料廠商偷排廢水惡劣手法的環保公司員工B先生,證實了此一說法。B先生表示,台灣大多環保廠商處理汙水,的確仍使用加入混凝╱膠凝劑,讓汙染物自然沉澱,比較少見張英德所提的高階處理技術。

「台灣廠商不願花太多錢請環保公司處理汙廢,認為那是全然的浪費。廠商僅能在有限經費下,用投藥等方法,也就是二級處理設施來處理,甚至直接幫業主埋暗管、偷排了事。」B先生說,張英德所提的方式,需要技術更進階的三級處理設施,「要台灣老闆花錢買?很難。」資深化工學者也表示,以台灣學界的技術,要將廢水鎳含量處理到○.○○一PPM都不是問題,還會出現這麼多的鎳廢水超標案例,「關鍵只在於廠商不願花錢。換成高階的處理設備,購買與後續維護的費用,都會大大提高,被企業視為不必要的支出。」學者與業者的指控,並非無的放矢。日月光董事長張虔生,因汙染後勁溪一案接受檢調偵訊時,便坦承「廢水處理設備預算占(公司)總成本比率非常小。」日月光歷經汙染風暴後,目前仍未打算投入經費升級汙水處理設備,財務長董宏思接受《今周刊》訪問表示,會對現有汙水處理設備加上即時監測、管控系統,「汙水處理設備本身沒有改變。」一場汙染風暴,就此悄悄落幕,並未讓台灣跟上中國環保技術升級的腳步。

除了汙染標準與罰則過於寬鬆,導致廠商不願投入預算追求技術升級,張英德認為,工業用水費用過於低廉,也是台灣環保技術漸漸被中國追過的關鍵。「就以日月光的違規為例,就是因為工業用水太便宜,才能用自來水稀釋汙水,應付環保局的採樣!」張英德分析,中國工業用水一噸要人民幣一二○至一五○元,就算廠商想用自來水稀釋汙水,也會不敷成本;台灣的低廉工業水費,讓廠商連作弊門檻都超低,「台灣下次稽查汙染的好時機,就是每年的枯水期;只要一限水,相關單位就趕快去排放口驗,保證數值超標!」政策鼓勵!

強大執行力實現「綠色中國」產業政策設計不良,缺乏吸引優良廠商誘因;環保稽查又太寬鬆,汙染大戶「罰不怕」,讓台灣空有環工技術,卻無法回饋給自家的青山綠水,只能帶著技術出走、服務他國。張英德更直指,由於環保執法寬鬆,已讓台灣的最新電鍍鎳報價來到一公斤二十八元,遠遠低於中國合法大廠的報價一公斤四十元,「為什麼這麼便宜?全是犧牲環境(廠商省下汙水處理成本)換來的!」面對中國的挑戰,台灣不但在一般產業領域備感威脅,現在連一向自認優於對岸的環保技術,都可能被迎頭趕上。中國經濟研究專家、中研院人社所研究員瞿宛文分析,習李政權以「中國夢」為激勵全民的願景,輔以強大的執行力,整治嚴重的中國汙染問題,她並不意外,「有吸引優秀廠商的產業環境,接下來只要地方政府調整官員考核指標,列入環保因素,環境品質全面改善,指日可待。」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表示,雖然同樣可能有執法不力、官員放水的現象,中國在許多環保政策、法規設計上,「的確有做得比台灣好的地方。」「中國的例子顯示,嚴格的環保標準,絕對有助於產業創新、升級,對經濟發展有正面貢獻。」李根政也批評,台灣政府每次修法,都對高汙染業者過度體貼,「一天到晚想著替廠商節省成本,廠商當然不願意花錢聘請更好的環保公司處理,永遠不必轉型,樂得輕鬆。」事實上,環保法規應從台灣總體環境承載量等項目著手,「你把標準訂出來,廠商只好把錢花下去,台灣產業才會進步!」「台灣就是缺乏清晰的願景,也找不到發展的動力,國家的自主性逐漸低落,只好被廠商牽著鼻子走。」瞿宛文感嘆,台灣近年來「防守」性格濃厚,整體發展動力疲弱,也無力整治環境汙染。她認為,盡早從中國經驗反思,問問自己,我們到底想要什麼樣的國家?該建立什麼樣的環保標準?並嚴格執行,才是撥開環境汙染迷霧,大步走向未來的唯一道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578

啤酒巨頭嘉士伯繼續關廠改善利潤 銷量下降成代價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5-21/1006660.html

在中國啤酒市場上,此前的格局排名是雪花、青島、百威、燕京和嘉士伯,這五家把持著啤酒市場80%以上的份額,第一名雪花占據的份額有25%。而五巨頭中嘉士伯所占的份額最低,只有7%

繼續關廠改善利潤 銷量下降成代價 嘉士伯不再“貪杯”

本報記者 金曉巖 北京報道

外人看到的是丹麥啤酒巨頭嘉士伯自來華開始,便氣勢恢宏地通過並購在中國市場上攻城掠地,但事實上入華多年以來,嘉士伯卻一直平穩居於中國啤酒市場排名第五位的穩定位置,不溫不火的業績令其剛剛上任的新總裁郝瀚思深深感到“著急”,剛剛接手便推動嘉士伯轉型。

關廠和裁員輪流上陣,以期改善公司業績,最終實現利潤提升,但同時也付出了銷量下降的代價。嘉士伯近日發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和2015年業績報告顯示,中國市場銷量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但反觀國內市場上互相競爭的啤酒企業,銷售疲軟也成為了行業趨勢代名詞,緊張時刻下,高端化旋即成為了企業們的轉型出路。

銷量連續下滑

5月11日,嘉士伯亮出了2016年第一季度成績單,顯示中國市場銷量下滑3%。這也延續了去年的步調,2015年嘉士伯在華銷量下降5%。

對此,嘉士伯公關部人士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行業整體下滑的市場大勢下,公司在中國正在執行既定的業務發展策略,目前公司在中國市場的整體業績表現不遜於其他業內同行。

不過,在隨即召開的嘉士伯分析師會議上,嘉士伯高層還透露,對於中國市場,由於重組重慶啤酒在華東的項目,導致需要關閉工廠,從而令啤酒銷售量下降。

“雖然我們在重組重慶啤酒集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並為此而關掉了一些工廠,但是嘉士伯預計在中國市場的份額還是得到了維持。”郝瀚思說,雖然該措施對於公司在華的銷量會帶來負面影響,但最終中國市場是會得到實質性改善的。

據悉,截至2015年底嘉士伯在中國市場已經關閉了5家工廠,並預計在此之後,還將關閉兩家。理由是為了鞏固利潤。據悉,公司已經在中國實施了大規模的結構調整,包括關閉了數家工廠。關停工廠包括其旗下的重慶啤酒集團所屬的部分工廠。

啤酒專家方剛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重慶啤酒是一個很難整合的攤子,因為多年積累成疾,廠子太多了,導致效率不高,成本大。嘉士伯入主後,下手比較狠,連續關停多家工廠。讓重啤的步調逐漸向嘉士伯靠攏,整合工作也看到了希望。“整合後,嘉士伯就可以卸掉包袱,輕裝上陣。”

嘉士伯業績疲軟並非個例,在近期舉行的2016年一季度業績發布會上百威英博高層透露,其當季在中國銷量下滑1%。另有公開數據顯示,華潤雪花2015年銷售量為1168.3萬千升,同比下降1.34%; 在國內市場排名第四的燕京啤酒業績也連續兩年陷入低迷。2015年燕京啤酒營業收入約為125億元,相較於2014年135億元,下跌7%;啤酒銷量同比下滑9.22%。

還將陸續關廠

原供職奶粉品牌美素佳兒母公司的菲仕蘭坎皮納的郝瀚思在去年6月上任嘉士伯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新官上任三把火,剛剛履新的郝瀚思便將2015年定位為嘉士伯的轉型之年。

當時,嘉士伯管理層評估了公司的表現和展望,並得出了“最近幾年的財務表現並不能讓人滿意”的結論。

為此,嘉士伯不得不制定了以改善利潤、資本回報和現金流的兩大舉措,包括正在進行的“資”援新征程和已經公布的“揚帆22”。嘉士伯對此解讀為,前者是一個利潤改善措施,目的是要確保緊緊聚焦於利潤,並致力於利潤的達成。而後者的時間跨度將達到7年,並為嘉士伯集團未來定下方向。嘉士伯管理層對它的期待定位是一場演變,具體層面涉及產品組合和品牌定位等。

“這個項目正按照設想的步調進行。” 郝瀚思說,這兩大措施都是為了改善利潤、資本回報和現金流。

除此之外,在上述2016年第一季度業績說明會上,嘉士伯方面也透露,除了將陸續關廠之外,同時把公司白領人員削減至約2000人的規模。另外,嘉士伯還正推動把一大部分後勤工作轉移給印度的一個服務供應商。

不過,嘉士伯並不是孤軍作戰,據公開信息顯示,2014 年6 月,我國啤酒行業結束了20年的正增長,產量首現下滑並持續至今,使得全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愈發凸顯。行業盈利仍處在尋底過程中。

類似關廠的現象在其他啤酒企業中也有出現。業內認為,未來中國啤酒行業的方向必然是向中高端發展。嘉士伯也在加大中高端市場的開拓力度。

其中,郝瀚思在一季度說明會上即表示嘉士伯在華正處於減少供應低價產品的過程,以重新分配力量,向高端組合投入更多的支持。

向追求利潤型轉變

通過以上一系列的整改措施,方剛分析認為,嘉士伯的調整方向也是未來的核心戰略,就是確保銷量不大面積下滑情況下,保持利潤增長。“可以看出,嘉士伯在中國盈利能力在改善,在中國更看重利潤貢獻。”

業內對目前中國市場上的啤酒行業有一個大致的分類,即將青島啤酒和嘉士伯劃分為追求利潤財務指標的財務導向型企業,將百威英博和華潤雪花等劃分為追求市場份額的市場導向型企業。

該種說法在方剛看來也不全然就是準確的,他認為,凡是活下來的企業都是市場導向型企業。只是有快慢之分而已。

在中國啤酒市場上,此前的格局排名是雪花、青島、百威、燕京和嘉士伯,這五家把持著啤酒市場80%以上的份額,第一名雪花占據的份額有25%。而五巨頭中嘉士伯所占的份額最低,只有7%。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雖然五大啤酒巨頭在中國的格局短期內不會改變。事實上,20多年來,中國啤酒市場格局已經逐步集中化。

早在1999年,我國生產啤酒的企業有474家,而到2008年已經減少至249家。近年來,隨著巨頭擴張的加快,市場集中度漸漸向五巨頭靠攏,其他啤酒企業要麽投入五巨頭的懷抱,要麽在市場上逐漸消失。

持續高強度競爭的啤酒行業中,各家啤酒企業都在使出渾身解數自救。國內前五名的另外一家啤酒企業相關負責人也對《華夏時報》記者坦承,目前公司銷量依然是同比下滑狀態,但隨著高端產品比例的不斷增加,公司利潤則越來越高。

  • 華夏時報
  • 陳俊傑
  • 金曉巖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011

萬鋼:解決產能過剩不只是關廠 將再造管理體系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7352.html

科技部部長萬鋼23日表示,解決鋼鐵產業產能過剩的方式並不是把工廠都關掉,而是促進鋼鐵產業的轉型升級。

在國務院新聞辦當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萬鋼說,鋼鐵產業是我國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鋼鐵產業的發展為我國經濟的發展,為改善人民的生活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產能過剩也是一個現實的問題,解決產能過剩的方式並不是說把廠都關掉,而是促進這個產業的轉型升級。”

萬鋼說,最近很多專家進行了這方面的討論,比如提高鋼鐵的質量,減少消耗,減少資源利用,提高能效。這是一個總的發展方向。具體來說,比如在建築業能不能推廣鋼結構。鋼結構是輕型的、回收也比較容易的,發達國家有很多好的經驗,“能不能轉到這個方向上提高它的效益。”

萬鋼說,也有的專家提出專業化特鋼的概念。按照需求來提高這方面的鋼材。在很多領域都有特殊鋼材的要求,鋼材需要精細化和提高質量。此外,要大力發展新材料。比如新興的合金鋼,需要在工藝流程、煉鋼的裝備、自動控制、信息化,包括銷售渠道和互聯網+結合在一起。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綱要》提出,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管理的改革和優化科研經費的管理,再造科技計劃管理體系,改進和優化國家科技計劃的管理流程。

萬鋼說,按照中央的要求,要建立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他說,這個平臺簡單地說是“一個制度、三根支柱、一套系統”。

“制度”是指國家科技管理的部際聯席會議,有30多個部門參加。到目前已經召開了10次會議,對“十三五”的科技創新規劃、重大科研任務的布局、重點研發、計劃的組織實施、重大專項的改革、專業機構的遴選與改建、監督評估體系等一些重大事項做出部署。

通過競爭擇優的辦法,遴選了7家專業機構開始承接項目管理,管理的能力和服務的質量正在接受著科技界的檢驗和應考答試。全程嵌入式的監督管理體系正在形成而且發揮作用,所有的申報和今後的管理都已經由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上線運行,有效支撐了統一發布指南、統一受理申報等項目的管理工作。“我們要求在整個的過程當中,真正做到全程留痕,可申訴、可查詢、可追訴。”

萬鋼介紹,我國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新的五類科技計劃,原有的100多個科技計劃整合為89項。重點研發計劃根據國務院批複的方案,在信息、海洋、空間、國家安全等領域率先啟動了36個重點專項,已全部發布了指南,開展立項的評審。他表示,科技部將力爭加快項目的立項和經費的撥款。

萬鋼介紹,正在實施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管理改革,已在寬帶移動通信、轉基因、新藥創制、傳染病這四個專項開展試點,年內將在具備條件的重大專項中全面落實。技術創新引導專項,已啟動的有國家科技成果轉化的引導基金,有新興產業創業投資的引導基金,有中小企業的發展基金。科技部近期還將會同各個區域創新,來實施區域創新引導專項,盡快完成優化整合的任務。

此外,基地和人才專項優化整合的方案已制定完成,科技部正在和相關部門協商,力爭年內完成改革任務。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納入到平臺管理工作,也有了共識,年內將實施啟動。

萬鋼對記者表示,“國家科技管理改革的過程中,我感觸最深的,是改革取得這樣的進展是廣大科技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果。”他說,這項改革在實施過程中,改變了過去由上而下的布局,而是由下而上征求意見,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各地方、各部門、重點高校、院所,包括高新區、創新示範區,提出了2600多個建議。

“我看著這一本本建議的時候,每一個專項建議都有四五千字,真是感到肩上沈甸甸、心里暖和和。”萬鋼說,科技的計劃、體制的改革必須要得到大家共同的支持,與會的30多個部門包括相關的部門收到建議以後,采用大數據的方式進行了聚焦,和各領域的專家針對各地方提出來的建議進行凝練,僅去年就舉行了上百場重點專項的研討會。

萬鋼介紹,把這些建議和國家頒布的重大戰略進行相互的比照,有上千名專家參加各種各樣的會議。聚焦形成了60多個重大專項的建議,經過特邀咨評委認真的評議,提出了優先啟動的順序,也提出了有些專項的凝練不足或者聚焦不夠的問題,要求繼續完善。在新的系統當中,科技人員不僅參與申報和評審,還對現實碰到的問題進行質疑和提出新的建議。

科技部部長萬鋼。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9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