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部長萬鋼23日表示,解決鋼鐵產業產能過剩的方式並不是把工廠都關掉,而是促進鋼鐵產業的轉型升級。
在國務院新聞辦當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萬鋼說,鋼鐵產業是我國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鋼鐵產業的發展為我國經濟的發展,為改善人民的生活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產能過剩也是一個現實的問題,解決產能過剩的方式並不是說把廠都關掉,而是促進這個產業的轉型升級。”
萬鋼說,最近很多專家進行了這方面的討論,比如提高鋼鐵的質量,減少消耗,減少資源利用,提高能效。這是一個總的發展方向。具體來說,比如在建築業能不能推廣鋼結構。鋼結構是輕型的、回收也比較容易的,發達國家有很多好的經驗,“能不能轉到這個方向上提高它的效益。”
萬鋼說,也有的專家提出專業化特鋼的概念。按照需求來提高這方面的鋼材。在很多領域都有特殊鋼材的要求,鋼材需要精細化和提高質量。此外,要大力發展新材料。比如新興的合金鋼,需要在工藝流程、煉鋼的裝備、自動控制、信息化,包括銷售渠道和互聯網+結合在一起。
中共中央、國務院近日印發了《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綱要》提出,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管理的改革和優化科研經費的管理,再造科技計劃管理體系,改進和優化國家科技計劃的管理流程。
萬鋼說,按照中央的要求,要建立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他說,這個平臺簡單地說是“一個制度、三根支柱、一套系統”。
“制度”是指國家科技管理的部際聯席會議,有30多個部門參加。到目前已經召開了10次會議,對“十三五”的科技創新規劃、重大科研任務的布局、重點研發、計劃的組織實施、重大專項的改革、專業機構的遴選與改建、監督評估體系等一些重大事項做出部署。
通過競爭擇優的辦法,遴選了7家專業機構開始承接項目管理,管理的能力和服務的質量正在接受著科技界的檢驗和應考答試。全程嵌入式的監督管理體系正在形成而且發揮作用,所有的申報和今後的管理都已經由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上線運行,有效支撐了統一發布指南、統一受理申報等項目的管理工作。“我們要求在整個的過程當中,真正做到全程留痕,可申訴、可查詢、可追訴。”
萬鋼介紹,我國目前已基本形成了新的五類科技計劃,原有的100多個科技計劃整合為89項。重點研發計劃根據國務院批複的方案,在信息、海洋、空間、國家安全等領域率先啟動了36個重點專項,已全部發布了指南,開展立項的評審。他表示,科技部將力爭加快項目的立項和經費的撥款。
萬鋼介紹,正在實施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管理改革,已在寬帶移動通信、轉基因、新藥創制、傳染病這四個專項開展試點,年內將在具備條件的重大專項中全面落實。技術創新引導專項,已啟動的有國家科技成果轉化的引導基金,有新興產業創業投資的引導基金,有中小企業的發展基金。科技部近期還將會同各個區域創新,來實施區域創新引導專項,盡快完成優化整合的任務。
此外,基地和人才專項優化整合的方案已制定完成,科技部正在和相關部門協商,力爭年內完成改革任務。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納入到平臺管理工作,也有了共識,年內將實施啟動。
萬鋼對記者表示,“國家科技管理改革的過程中,我感觸最深的,是改革取得這樣的進展是廣大科技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果。”他說,這項改革在實施過程中,改變了過去由上而下的布局,而是由下而上征求意見,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各地方、各部門、重點高校、院所,包括高新區、創新示範區,提出了2600多個建議。
“我看著這一本本建議的時候,每一個專項建議都有四五千字,真是感到肩上沈甸甸、心里暖和和。”萬鋼說,科技的計劃、體制的改革必須要得到大家共同的支持,與會的30多個部門包括相關的部門收到建議以後,采用大數據的方式進行了聚焦,和各領域的專家針對各地方提出來的建議進行凝練,僅去年就舉行了上百場重點專項的研討會。
萬鋼介紹,把這些建議和國家頒布的重大戰略進行相互的比照,有上千名專家參加各種各樣的會議。聚焦形成了60多個重大專項的建議,經過特邀咨評委認真的評議,提出了優先啟動的順序,也提出了有些專項的凝練不足或者聚焦不夠的問題,要求繼續完善。在新的系統當中,科技人員不僅參與申報和評審,還對現實碰到的問題進行質疑和提出新的建議。
科技部部長萬鋼。攝影/章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