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Nike+的進化史:一隻鞋的社交網絡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6/1818619.html

步曾經是一件孤單的事情。就好像作家村上春樹在那本《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裡說到的:它不需要夥伴或者對手,也不需要特別的裝備,更不必特地趕赴某個 場所。只要有一雙適合跑步的鞋,就可以興之所至,愛跑多久跑多久。

從2006年開始,耐克就想改變這個事實。今年1月,耐克發佈了一款叫做燃料腕帶( FuelBand)的新產品,售價149美元,聲稱是自耐克氣墊跑鞋(Nike Air)以來最大的創新;2個多月之後,耐克又與全球用戶快速增長的私密社交應用Path合作─如果你已經下載過Nike+GPS這樣的App,你只需在 智能手機上輕輕拖動一根小繩,就可以把它與Path關聯在一起,這意味著你的跑步數據可以實時更新到你選定的朋友圈裡。

這些研發和合作都來自耐克位於美國俄勒岡州比弗頓市的總部的一個神秘部門,按照《金融時報》的說法,即使耐克本公司的員工也不清楚裡面的工作人員都在幹什麼。部門門口掛著一塊牌子:「禁區:我們聽到你敲門了,但我們不能讓你進來。」

它是耐克數字運動部門(Nike Digital Sports),整個團隊有240人,最有名的產品是Nike+。從2006年至今,這個比成人拇指蓋大一圈的芯片產品一直在全球各大蘋果店有售。如果你 把它放進Nike特製的跑鞋裡,它可以追蹤你包括時間、距離和能量消耗在內等各項運動數據,並鼓勵你把數據傳輸到nikeplus.com上面,在那兒你 可以得到一些訓練建議,還能和朋友分享自己所得。自那以後,耐克發佈了Nike+GPS和Nike+Training的App,還有一個叫 Nike+SportWatch GPS 的設備和針對專門領域的Nike+Basketball等。它們的功能與原始的Nike+芯片類似:追蹤、記錄和分享。

「我們有這樣一種感覺,我們知道未來顧客在參與使用這個產品的過程當中,他會希望獲得更豐富的產品體驗,所以我們也希望賦予我們的產品這樣一種能 力,能夠通過數字來給消費者提供更豐富的體驗,正如今天我們展示的技術,讓大家看到之前一些不可見的信息,現在已經是可見了。」耐克品牌總裁 Charlie Denson對《第一財經週刊》 說。

在過去的3年中,耐克花在傳統媒體的廣告預算下降了40%,儘管它的營銷預算在 2011年創紀錄地達到了24億美元。調查公司廣告時代(Advertising Age)數據顯示,耐 克在2010年的非傳統營銷預算達8億美元,所佔總營銷預算比例在美國廣告主中名列第一 。「邁克爾·喬丹火了,他的鞋也會火」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背後的一個原因是,它的核心用戶─年輕人從電視移到了互聯網上。耐克不滿足於通過4A公司來影響 這群人,它 們想直接和顧客發生關係,置身於他們的生活之中,掌握他們的數據,準確把握他們的需求,更有效地影響他們。

換句話說,耐克發展配飾業務不是在乎用其賺錢,儘管1000元買一個FuelBand也著 實不是平價消費,但耐克更在意的是搭建一個數字和實境的客戶關係,不斷帶入新客戶,創造品牌忠誠度。耐克北京的一位店長告訴《第一財經週刊》,就北京市場 而言,大概有40%左右的Nike+用戶購買了耐克品牌的跑步鞋,並會持續購買其他裝備。

按照耐克披露的數字,現在全球大約有500萬名跑步愛好者登錄耐克網站,並查看自己的表現。如果算上Facebook和Twitter的粉絲,耐克 擁有一個龐大的社交網絡:以前它一天最多擁有過2億人的關注─那出現在美國超級碗(Super Bowl)比賽上─現在耐克每天都能輕易達到這個數量級。雖然沒有關於Nike+的財務細節,但分析師稱,Nike+的會員數在2011年增加了55%, 而其跑步業務營收增長高達30%,至28億美元,Nike+功不可沒 。

這個社交網絡裡可能包括耐克贊助的明星球員科比·布萊恩特,也包括普通的中國 跑步愛好者趙小釗和蔣旭。

2011年6月1日,28歲的趙小釗在北京三里屯Village耐克店買了一個Nike+運動腕帶和芯片。每次他出門跑步,他都會設定好距離:從農業大學跑到西單。跑步時腕帶不斷更新的速度、熱量和距離等數據還會時不時提醒他離設定目標有多少差距。

趙小釗不僅僅會把自己的運動數據上傳到Nike+,他還報名參加過耐克城市跑的活動 :每個城市的人在規定時間內將自己的跑步數據上傳,看哪個城市積累的距離長。2010 年耐克在倫敦就組織過類似的活動。這個名叫Nike Grid的活動在Facebook上發起,參加者必須跑到城市的不同地點簽到獲得積分。活動的參與者在15天的活動中發起的跑步總距離相當於繞地球半 圈:1.25萬英里(相當於2.02萬公里)。

武漢的蔣旭用的是Nike+SportWatch GPS 。她每週跑三次至四次,每次半小時。 SportWatch也必須配合芯片使用,按照蔣旭之前的使用頻率,她左腳鞋墊下面的Nike+芯片壽命大約為一年。因為後來她參加了NIKE RUN CLUB舉辦的漢街夜跑,這個時間又會縮短一些。

同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城市參與夜跑活動的人數相比,和蔣旭一起參加武漢夜跑活動的人並不算多。儘管為擴大這項活動對此類Nike產品使用者的影響 力,Nike曾在2011年夏天舉辦首次夜跑活動時請來了武漢明星李娜助陣,當時現場近600名跑友參加了活動。但在今年的活動中,每次夜跑參加人數穩定 在四五十人,以25歲至30歲的公司人為主。

蔣旭沒怎麼看到使用Nike+SportsWatch GPS的同類。整個夜跑團隊裡,大約有10個人使用Nike+產品,但他們大多人的職業和體育相關,比如健身房教練、體育教師這樣 的接近專業的跑友。不過,倒是有很多人在他們的iPhone手機上下載了Nike+GPS。蔣旭 會和跑友們比較誰跑的距離最長、消耗熱量最多,「有時候也會討論測量的距離準不準確、路程對不對等問題。」蔣旭對《第一財經週刊》說,這些成績最終會被曬 到Nike+社區裡,她會「看一下自己的排名,但沒有那麼在意」。

如果你在Facebook裡分享過Nike+數據,你會知道Nike+GPS另外一個社交功能:耐克推出了Nike+GPS的Cheer Me On的插件,把它和Facebook賬戶相連,你的跑步的狀態 會實時更新到帳戶裡,朋友可以評論並點擊一個「鼓掌」按鈕─神奇的是,這樣你在跑步的時候便能夠在音樂中聽到朋友們的鼓掌聲。隨著跑步者不斷上傳自己的跑 步路線,耐克也掌握了主要城市裡最佳跑步路線的數據庫。

正如耐克發佈燃料腕帶時的那句廣告詞:一切皆可計量(Everything Counts)。雖然從技術角度而言,燃料腕帶沒有變得更強大─它只是一個黑灰色的帶有20個微型LED燈 的腕帶,靠藍牙與iPhone相連,內置一枚叫做三軸加速器的芯片,算法會根據你的動作自動匹配各種運動種類。事情從這裡開始變得有趣,燃料腕帶並不僅僅 是一個測量跑步或者籃球的運動配飾,它測量一切「運動」:包括洗碗、爬樓梯、玩Xbox Kinect和泡吧 。這意味著你時時刻刻可以戴著這個玩意,而LED燈由紅至綠閃爍則表示你正在消耗越來 越多的卡路里。

耐克不喜歡卡路里這個說法,它們的叫法是 「燃料值」(NikeFuel)。「我們想創 造一個通用的能量單位,這樣你總能意識到你在做運動這件事上有多活躍。」耐克用戶 體驗總監Ricky Engelberg在接受《快公司》採訪時說:「NikeFuel 提供標準化的計量單位,即不論身體構造有何不同,相同的活動總是會獲得相同的分數。」

燃料腕帶抹去了Nike+各個產品線之間的隔閡,也為用戶各自的表現提供了一個衡量 標準。以前Nike+芯片和Nike+ GPS只能測量跑步的數據,而Nike+ Basketball可以記錄你的彈跳記錄,Nike+Training的App又有獨立的操作界面。燃料腕帶用一個簡單的交互方式解決了這個問題:不同 色彩的LED燈和統一的燃料值。在Nike+的網站上,你能看到24小時不停滾動的Nike+用戶燃料值總量。

「我們的用戶既包括17歲的打籃球的小孩,也包括60歲的女士。Nike+和Nike+FuelBand就是滿足人們日常的運動需求。」耐克鞋類研發總監Tony Bignell告訴《第一 財經週刊》。

燃料腕帶的確把運動的界限推廣到了普遍意義上的保健領域:既然做什麼都可以計算消耗的能量,那你會不由自主關注自己每天到底消耗了多少燃料值。雖然 這一點並沒有從根本意義上改變社交的基礎:比如對於不是那麼熱愛社交的用戶,你原來跑上一圈,然後在Path上更新了自己的跑步距離和時間,而你現在更新 的是一個燃料值。

6月29日,耐克會發佈和Nike+Training以及Nike+Basketball應用配套的鞋類產品。這才是這家公司的初衷。趙小釗可能會 注意這個消息,他說出去跑步,停下來休息時交流的就是裝備,「什麼追蹤得更準,又出了什麼更炫的鞋子。」但在倫敦的Nike+裡, 很多人表示耐克往往最能吸引入門級用戶,一旦變得專業,消費者就會轉向更小眾的運動品牌─這沒什麼關係,耐克從來都認為自己是個Fashion的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11

鮮果六年進化史:三年目標5000萬用戶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10/13/233626.html

「鮮果網」這名字聽起來很像賣新鮮水果的一個網站,鮮果網CEO梁公軍卻用它來「販賣」個性化的資訊。

在做了三年的RSS個性化訂閱業務之後,移動互聯網的興起讓鮮果找到更大的發展機會。在移動端,鮮果相繼發佈Android、iOS、WP7等版 本,月底微軟Windows8正式上市之際,將同步推出鮮果Windows8版本。移動化、個性化閱讀已成為資訊服務的一個重要方向,鮮果網則是這些年這 類服務的典型樣本。

6年打磨個性化資訊服務

一直從事互聯網技術開發的梁公軍在互聯網興起的時候見證了信息的大爆炸式增長。他有一個判斷,在信息大規模增長的時候,個性化的信息對個人更重要。

基於這樣的理念,2006年,他創辦鮮果網,主做RSS個性化訂閱,不過幾年下來,RSS訂閱模式並未成氣候。做同樣業務的抓蝦網出售給豆瓣,2011年宣佈停止服務。另一家博鄰網也宣佈停止服務。

2011年3月,鮮果網推出移動閱讀應用「鮮果聯播」。用戶可以在該應用上訂閱自己喜歡的互聯網內容,鮮果會根據當天的熱點進行精選和推送。

選擇這樣的一種運營模式,梁公軍有自己的理由。

目前,在個性化資訊服務方面基本分為兩個流派。一種是用戶根據自己的愛好進行訂閱,Flipboard、鮮果為典型代表。另一種根據用戶的興趣圖譜推薦,國外以Zite、國內以指閱為典型代表。

「根據算法計算用戶的興趣不太靠譜」,梁公軍這樣說。他認為,目前的技術還不能幫助應用推薦滿足用戶需求的內容,一旦推薦失誤很容易讓用戶產生不信任感從而放棄產品。而用戶自主訂閱的模式不會讓用戶對內容推薦有過多苛責,應用運營只需專注用戶體驗已經勝算大半。

事實上,興趣圖譜派也未成大氣候,2011年8月,CNN宣佈收購Zite,雙方並未披露收購價格,但坊間傳聞在2000-2500萬美元之間。Zite的身份從獨立應用走向「輔助」,幫助CNN網站和應用實現更加個性化的內容。

而用戶訂閱派的應用則越走越好。如Flipboard用戶數在今年8月份突破2000萬,月瀏覽量30億次。每天Flipboard上的活躍用戶達到150萬。

與Flipboard的走勢類似,鮮果也開始了自己的指數增長時期,梁公軍介紹說,目前鮮果擁有36億信息條目,並以每天700萬的速度增長;擁有900萬註冊用戶,日活躍用戶比例超過10%。

「我們希望一年內用戶達到2000萬,3年內達到5000萬用戶,如果有5000萬用戶去用鮮果聯播,盈利是很自然的事情。」梁公軍說。

佈局云管端發力Windows8

做個性化閱讀服務的公司也有多家。鮮果網靠什麼贏得競爭力?

梁公軍把自己的佈局定位為「云管端」。「云」主要是資訊數據中心、用戶行為數據中心和精準推薦引擎;「管」主要是鮮果聯播、鮮果閱讀器、鮮果熱點、鮮果社區這些內容頻道;「端」主要是手機和平板電腦客戶端、PC和智能電視等。

梁公軍認為,這6年的技術積累讓鮮果做好了兩件事,一是云端能力強、資訊比較全,用戶點開應用和刷新的速度很快。二是高品質的內容個性化推薦和挖掘能力。「這些能保證鮮果推出的資訊真正做到新鮮、清爽、有營養。」

而在端方面,截止到目前,鮮果聯播已完成iOS、Android、WindowsPhone、Windows8平台的全線覆蓋。

雖然目前大部分應用開發者對Windows8與WindowsPhone平台均持觀望態度,梁公軍則明確表示要在這個新平台上發力。

新平台有機遇,但對創業公司而言,風險甚至要大於機遇。對此,梁公軍有自己的理由:「iOS平台太封閉,Android平台則太開放,微軟推出的 Windows8和WindowsPhone8,從內核層面開始統一,強調PC、平板與智能手機用戶體驗的統一性,全新的Metro體驗,這一點將很有吸 引力。」

儘管WindowsPhone8還沒有正式發佈,鮮果開發團隊已提前申請到WindowsPhone8SDKPreview 版,WindowsPhone8正式發佈後,鮮果將會推出鮮果聯播WP8版。在Windows8平台上,鮮果聯播也已經在8月16日提交Windows商 店,並連續1個月蟬聯新聞和天氣分類下免費應用第一名。

「微軟只要不犯重大錯誤,它推出的這個新平台應該會有個好結果,也許會超過iOS和Android其中的一個。」梁公軍說。

盈利須待兩年後

在融資方面,鮮果網先期以梁公軍和朋友的自有資金做支持,2009年,盛大投資100萬美元。2011年,鮮果網獲凱鵬華盈中國基金800萬美元投資。

對於一個略顯小眾的閱讀應用而言,獲得這些投資並非易事。一方面投資閱讀產業的前景,另一方面投資方看重梁公軍的團隊的耐心和堅持。

這些融資可以維持鮮果團隊的日常運營並改善技術和服務,而對創業公司而言,盈利模式以及何時盈利這些是必然面對的問題。

梁公軍表示,鮮果商業化的嘗試也在規劃中,比如使用「貝殼」作為鮮果的虛擬幣推進付費閱讀;比如和出版商洽談新書引進獲得分成;比如和電商網站商洽流量導購。

梁公軍把盈利的節點放在「兩年後。」「付費閱讀和廣告是鮮果的盈利模式」,他說。

梁公軍寄望兩年後的厚積薄發,他認為,這些年鮮果的數據和技術積累是盈利的關鍵。「我們的廣告可以實現個性化推薦。等到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沉澱在底層的數據就變得重要。」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們每天都在建」,鮮果網CEO梁公軍這樣描述自己的心路歷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582

法興:美聯儲QE退出策略進化史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5711

雖然現在談論美聯儲QE退出策略——也就是縮減美聯儲資產負債表規模,看似有點言之過早,但鑑於現在市場價格的走勢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對美聯儲未來政策的預期,只要看一下今年6月美聯儲首次談及縮減QE規模,市場出現了多麼巨大的波動,現在瞭解一下美聯儲關於退出策略的態度變化還是很有必要的。

鑑於連續實施了4輪的QE計劃,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似乎已經膨脹到覆水難收的地步(現在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已經膨脹到3.6萬億美元+,如下圖所示)。QE2結束時,美聯儲提出的退出策略在今年看來已經完全不可行了,但從某種程度上說,美聯儲到了某個時候還是需要給出QE退出策略的,就算策略是沒有主動縮減資產負債表的計劃,因為現在市場最大的不確定性正是來源於美聯儲自身的想法。

法興銀行對比了美聯儲退出策略的歷史變化(點擊放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809

經濟制裁進化史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7769

只實施了一年多的伊朗制裁已經迫使伊朗與國際社會在核問題上達成了臨時協議,但西方國家對朝鮮實施了幾十年的制裁仍沒有把把金正恩的體重減下來,為什麽制裁的效果相差這麽遠的,其中隱含的應該不僅僅是社會制度的區別,WSJ對經濟制裁史的解讀可能有所啟發: ...回顧曼德拉不平凡的一生很容易想起一個普遍的觀點——美國和其它國家對南非實施的貿易制裁是南非種族隔離制度崩潰的關鍵因素。這讓美國人感到自豪。但大部分學者認為,這些制裁措施並非決定性的。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Gary Hufbauer和他的同事檢查了20世紀的174個經濟制裁案例得到一個結論,只有約1/3的時間有效。他表示:“它們(的影響)是很小的。很多只是外交措施和套話。...我們認為制裁只有中等作用,但民意卻認為它們很有效。” 一個典型的證據是,雖然制裁的確迫使南非停止出售克魯格金幣,但該國大規模的黃金出口從來沒有受到沖擊。 當然,限制來自南非的進口,打擊跨國企業的南非投資,還有尤其的阻止南非隊伍參加國際體育賽事,的確排擠了南非白人,增加了南非政府的壓力。 然而,根據經濟學家Philip I. Levy數年前在哈佛大學的觀察,“鑒於貿易制裁很小的經濟影響,支持制裁措施效果的觀點最終轉移到了對執政黨的心理影響上。” 在其它因素中,影響最大的因素可能是增加了南非國內實施種族隔離的行政成本,非洲國民議會(曼德拉所屬的政黨)和共產主義的倒臺,最終導致南非白人政府不再把非洲國民議會視為與蘇聯是一個陣線的。無論怎麽說,美國的確達到了其在南非尋求的結果。而美國針對古巴和朝鮮數十年的制裁都沒有達到這個效果。 回到2013年的伊朗。當前的制裁措施看起來是更有效的,部分是因為制裁的技術已經改變了。 在小布什時代幫助實施制裁的Jun Zarate表示:“這已經不再是關於你是否能在德黑蘭的街頭上買到綠箭口香糖,而是一個政權是否能融資支付更為需要的東西。”Zarate在最近書中把這稱為“金融戰爭的新時代”。 雖然伊朗是否能獲得制造核武器能力還仍然有待觀察,但制裁措施的確導致伊朗嚴重缺乏生活物資,同時物價大漲也為伊朗人民帶來了巨大的麻煩,這迫使了德黑蘭政府重回談判桌。 長期研究制裁措施,在布什政府和奧巴馬政府中都擔任外交事務官員的Richard Haass表示:“制裁措施明顯已經影響了伊朗領導人的盤算。...制裁明顯在傷害(伊朗)政權,並導致不滿率上升,從某種程度上導致了(伊朗新任總統溫和派候選人)Rouhani驚人的一面倒大選勝利。” 包括針對伊朗的,我們能從最近制裁措施的使用中學到什麽呢?除了一個很明顯的事實,當制裁措施不是單方面實施的,而是美國、德國、日本和其它大國同時追尋的,那麽這些措施將有更大的影響力。 第一,正如Hufbauer說的,當制裁的目標“相當溫和和明確”,效果會更好。改變一個政權具體的行為比拉倒一個政權是更容易的。Hass表示:“呼籲太多的制裁是錯誤的。制裁可以給一個政府施壓,迫使它們改正和減少其行為,但制裁是難以改變一個國家的領導層的。” 第二,封鎖和進口禁令(很大程度上)是過時的。有系統地封殺進入全球銀行體系的渠道,從根本上迫使該國與其它願意與其貿易的國家進行以物易物的貿易,通常是更好的替代方案。而且這樣做成本更低,因為其更多依賴計算機而不是戰艦。 第三,現代的制裁應該針對具體的遭到國際社會反對的活動(購買濃縮鈾用的離心機,洗錢)或領導層瑞士銀行的賬戶,比如說伊朗革命衛隊的。 第四,當受制裁國國內存在大量政治活躍的選民,並與美國有相同的目標(朝鮮的主題思想果然厲害...),那麽制裁將是最有力的工具。比如說伊朗大選的結果顯示了,存在大量伊朗人希望在強硬派推動的核活動問題上,與西方國家進行談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834

15年只做一件簡單的事 阿里巴巴6.6兆帝國進化史

2014-09-22  TCW
 
 

 

二○一二年五月,北京車展,一台亮橘色超跑Dream Car吸引了現場的所有目光。跟其他車展不同的是,介紹這一台橘色怪獸的,竟是兩個穿牛仔褲的中國小夥子。

原來,這台酷似藍寶堅尼的橘紅色超跑,全在北京一個胡同裡組裝完成。打造他們的,不是義大利原廠的老師傅,而是一對在北京胡同的年輕老闆──李林韜、王宇。

他們最重要的工具,是淘寶。

藉著淘寶這個平台,他們向全球蒐購製作超跑所需的數百種零件,從下訂、合約、徵信、付款、交貨,全在阿里巴巴打造的生態系上完成,硬是讓這台惡魔(Diablo)復刻版,在北京重生。

試車時,這台「淘寶版超跑」飆出了每小時三百一十公里的極速,表現不亞於保時捷911 Speedster。

兩個素人的故事,不僅被拍成五分鐘的微電影《夢的汽車人》,連赴美上市的公開說明書中,都花了半頁介紹這個中國夢。因為這台「淘寶版超跑」,就是阿里巴巴顛覆世界商業版圖的最佳展現。

大小商家通吃!提供一站式服務有賣場、徵信、倉儲,產品好就能賣

如果淘寶村發動的是一場窮人與富人的戰爭,這兩個中國素人老闆進行的則是中國?「小型」新進者與「大型」舊勢力的角力。這場阿里領軍的顛覆之戰,只花了十五年。

為了讓手無寸鐵的新進者打造「武器」,阿里巴巴所有投資及布建,只為完成一個動作:讓所有人都在網路上簡單做買賣。

eBay只管交易不管物流,阿里硬是把最困難的最後一哩,統一了起來;亞馬遜(Amazon)只在乎大商家、不管小買賣,但阿里巴巴卻能大小通吃。「一站式服務」從打造賣場、廣告、徵信、付款、客服、倉儲、遞送,在阿里都找得到。就算你赤手空拳,只要產品好,進了淘寶體系就能擺攤做生意。賣方如此,買方亦然。

如今,每年有超過二億三千萬個小買家透過阿里巴巴交易,每天在阿里巴巴體系上的交易量,比全球兩大電商亞馬遜、eBay加起來還多。

把「簡單」做到極致,成就了阿里帝國,最重要的養分,竟是中國貧瘠的商業環境。

十五年前,中國經商環境仍是一片荒蕪,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自己形容:「當時要扶植這些小企業,等於是把千萬隻不會爬山的綿羊,扛到喜馬拉雅山上!」一路以來,馬雲說:「?相信『哪裡有抱怨、哪裡就有商機』……,把別人不要、看不上眼的麻煩事,變成飽滿的商機。」

阿里巴巴成立於一九九九年,由馬雲領著十八位夥伴在杭州成立,希望藉由這個B2B(企業對企業)交易網站,把無人聞問的中國小工廠商品,賣到全世界。雖是後進者,但在網路狂潮拉抬下,成立不到一年,就引來高盛及日本軟體銀行的注資,不到兩年,馬雲就成為《富比世》(Forbes)的封面人物。

但千禧年初期的網路泡沫,差點也淹沒了公司,阿里巴巴的資金鏈已經接近斷裂,只能全面撤守,馬雲更把自己薪資砍半,屯兵杭州總部。

所幸二○○三年,在手機的帶動下,中國資訊產業重燃生機。這次,馬雲又有更大膽的想法,他打算把電子商務平台,從照顧小商人,擴大到一般大眾,二○○三年阿里成立了C2C(消費者對消費者)的拍賣網站──淘寶。如果成立阿里,是將千萬隻羊帶上喜馬拉雅山,「淘寶就是把他們再搬下山來!」馬雲說。因為當時全球拍賣霸主eBay轉投資的易趣,已經在中國掌握了九成的網拍市場。

完全免費!不向賣家收一毛錢搶得先機,再布局支付體系

為搶占先機,淘寶一成立就宣布絕不向賣家收取任何一毛錢,並搶先在二○○四年五月上線,於中國推出「支付寶」線上付費機制,當時eBay還偏安美國,等到回神,緊急在二○○四年十月在中國推出「安付通」,已經晚了五個月。

眼見對手已經加速追上,支付寶很快結合了中國重要金融機構,推出「全額賠付」機制,如果買家收到貨品不符需求,七天無理由退換貨。支付寶不甘只做線上收付貨款,接著推出小額擔保借款服務,這種大銀行不屑一顧的市場。

金流事業越做越大,水電燃氣費繳款、航空旅遊繳費、教育繳費、大型活動購票,都可藉由支付寶繳納。二○一三年更推出餘額寶服務,使用者可以利用支付寶帳戶內的餘額,購買基金產品,資金可以隨時轉入轉出,收益每日結算。短短半年,用戶量就超越A股開戶數,不消八個月,基金規模已經超過新台幣兩兆元,資金「吸血鬼」之名,開始在金融界不脛而走。

在「購物+金融服務」的分進合擊下,淘寶在二○○五年年底就輕取易趣,成為C2C的霸主,站穩全中國七○%的市場。

二○○八年,阿里進一步為較高價的商品成立淘寶商城,後更名為天貓;二○一○年,推出網購搜尋引擎「一淘網」,只用了一年時間,就成為中國最大的購物搜尋引擎;更在二○一一年,成立以團購為主的「聚划算」,專供旅行服務的淘寶旅行、線上教學網站──淘寶同學、專攻海外C2C市場的Ali Express,也在這個基礎上陸續建立。今年,以淘寶為主的C2C事業群,已經成為阿里巴巴集團中的旗艦。

只有電子商場、線上金融服務,生意只算做了半套,貨品必須順利送到客戶手上,買賣才算完成。但要為網路上的兩億小買家進行物流服務,何其困難?在淘寶之前,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家C2C廠商願意做這差事,連霸主eBay都在物流服務前止步,只有阿里一開始就打定主意,必須把這最後的一哩串接起來。

最難一哩路!拚物流卻不養車隊打造平台,讓網民選自己愛的物流商

但,阿里不願養車隊。

馬雲在史丹佛大學的一場演講說:「中國可能需要一千萬人送貨,我們怎麼可能開一間公司雇用一千萬人?」他結合專業物流業者,用一套大物流系統——「菜鳥網絡」取代。在這個系統內,賣家可以選定自己喜歡的物流業者合作,被選定的物流業者,則可直接從淘寶網站接受和處理客戶訂單。收到訂單的賣家,必須在三天至七天內,將貨物送抵淘寶在各地的發貨倉庫,若未按時送抵,交易作廢,負評立現。

這套系統,鞏固了阿里的江山,至二○一三年年中為止,全中國電子商務物流約二十一億件,淘寶帶來其中十一億件,不僅如此,更改變了中國物流的遊戲規則。全球物流霸主UPS等覬覦的花花中國江山,就這樣被與淘寶體系合作密切的廠商,如順豐、星晨急便,一點一點拿走。

除了物流、金流及資訊流這些基礎設施外,阿里還幫賣家打造了不少做生意的好工具。二○○七年成立的阿里軟件,提供各式各樣做生意需要的工具,包括:會計軟體、進出口表單等;同年成立的阿里媽媽,匯集全中國三十八萬個廣告版位,為賣家提供充沛的行銷管道;阿里更打造了淘寶大學,成為淘寶大軍培訓的基地,而這些「額外」的服務,也成為淘寶利潤最豐厚的來源。

一般公司頂多種了一棵樹,但阿里巴巴造了一座茂密森林,一個為中國十三億人,打造了一個向全世界賺錢的動態體系!也因為這個生態系,阿里巴巴市值能超越常春藤級資優生臉書(Facebook)及亞馬遜。台大商研所教授江炯聰認為,中國新興企業不少,但能真正做到這樣全球級破壞式創新的,可能只有阿里一家!

最關鍵創舉!把信用變最大資產透過機制,大幅降低交易成本和風險

商業模式固然可貴,但更進一步深層來看,阿里最大的創舉,「是改變中國人做生意的態度:讓信用變成資產!」台科大管理學院教授盧希鵬說,在阿里的體系內,建立了不少讓誠信出頭的機制。

淘寶買賣雙方的評價機制,不只在賣場,連金流及物流品質都包含在內;另外,網路交易最怕商品描述言過其實,說買一送三,最後只有買三送一,淘寶為防止言過其實的狀況發生,會透過轉換率監看,揪出那些看似生意很好(轉換率高)、實際上可能無法銀貨兩訖的廠家。一旦負評過多,評等遭調降,不僅無法完整分享阿里大數據的分析資料,連好的廣告版位都排不上,更很難參加雙十一光棍節的年度拍賣盛事。

此外,不論是買方或賣方,在上淘寶交易前,都得在淘寶的即時通軟體──阿里旺旺上註冊,一則方便買賣雙方溝通,若發生糾紛,上面的對話,都可以做為「呈堂」證據。

一位從事進出口紡織品多年的台灣廠商就說,以前做跨國交易時,都會請銀行開設信用狀(LC),保障銀貨兩訖,「現在我們都上淘寶交易,用支付寶交易,LC已成為歷史!」

簡單來說,阿里創新最迷人的地方不在技術,而是在於透過各種機制,讓交易成本及風險大幅降低!

交易成本,這個讓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現代企業理論始祖科斯(Ronald Coase)成名一甲子的代表作,竟然在七十年之後,被馬雲這個科技白癡,帶到了一個新境界。成就的地方,居然在「信用」沙漠──中國。相信這是去年才辭世的一代宗師,怎麼也想不到的吧!

【延伸閱讀】eBay、微軟、PayPal、Google,都曾被阿里巴巴超越!

■1999年》阿里巴巴成立,連7年擠下其他B2B網站馬雲在杭州創辦阿里巴巴,到二○○六年為止,連七年當選《富比世》全球最佳B2B網站,獲日本軟銀及高盛注資,並於六年後收購雅虎中國全部資產

■2003年》淘寶網成立兩年,月交易額勝eBay易趣推出C2C拍賣網站,成立第二年,全月交易額開始超越eBay轉投資的競爭對手易趣;二○一二年淘寶和天貓(二○○八年成立)交易額超越亞馬遜和eBay總和

》阿里巴巴網路零售交易額成長:9,000萬元(新台幣)

■2004年》阿里旺旺一度擊敗MSN推出即時通訊軟體服務,一度擠下MSN成為中國市占率第二的通訊軟體

》支付寶9年後超越PayPal稱霸中國首個第三方數位支付平台,二○一三年日均交易額達新台幣五百零九億元,多PayPal三百九十億

》阿里巴巴網路零售交易額成長:41億元(新台幣)

■2007年》阿里媽媽日平均69%覆蓋率,贏過百度推出網路廣告交易平台,成立一年,日平均覆蓋率就達69%,超越排名第一的百度(五千三百萬人覆蓋數),成為中國覆蓋率最高的廣告交易平台

》2007年10日:阿里巴巴於香港申請掛牌以16.9億美元超越Google的16.5億美元,創當時全球網路公司募資紀錄

》阿里巴巴網路零售交易額成長:1,862億元(新台幣)

■2008年》天貓創人民幣百億銷售額達成最快紀錄成立主攻高價品的B2C網購商場,二○一二年成為中國B2C網購龍頭,當年雙十一(11月11日)光棍節,僅13小時銷售額即破人民幣百億元,刷新全球用時最短紀錄

》阿里巴巴網路零售交易額成長:4,598億元(新台幣)

■2013年》餘額寶從銀行業者吸金近人民幣兆元推餘額增值服務,用戶可用餘額購買基金,上線9個月用戶數突破8千萬,最高6.7%年報酬率迅速吸金,使傳統銀行流失人民幣九千四百億元

》阿里巴巴網路零售交易額成長:7兆3,968億元(新台幣)

■2014年》美國時間9/19:赴紐約IPO募資金額有望創全球最高達243億美元

資料來源:阿里巴巴公開說明書、《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阿里巴巴的網商帝國》、新浪科技整理:夏嘉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461

PE进化史 一家本土私募机构的样本透视

http://www.xcf.cn/newfortune/fmgs/201511/t20151125_761934.htm

2015年,中国PE走到又一个拐点。

  这个神秘、小众的金融子行业,历经喧嚣与探索,如今开始步入成熟季。从行业规模看,国内活跃PE机构的数量20年前不过10家左右,而截至 2015年9月底,仅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登记的PE为9512家,VC为1266家,其管理基金的合计认缴规模达到了2.66万亿元。2015 年,伴随一批PE登陆新三板、获得巨量融资,PE的触角正突破一级市场的边界,伸向更远的资产、市场和国度。


  成熟季也是洗牌季。GDP增速告别7时代、IPO在A股暴跌的压力下再次关闸之后,又一个资本寒冬正在逼近。滴滴与快的合并、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优酷土豆被阿里收购、携程联姻去哪儿,无不折射出它们背后投资人的压力。


  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2015年8月,中国VC/PE基金的募集状态持续回落:当月披露出有76只基金成立及开始募集,50只基金完 成募集,基金的目标募集规模为188.64亿美元,募集完成基金规模仅为43.28亿美元。PE投资数量和规模更是创下近一年来的最低值:当月VC市场披 露的案例106起,投资规模仅为14.71亿美元,环比双双回落;PE市场披露的案例仅为20起,投资金额仅为7.76亿美元。


  盛夏的泡沫宛在昨日,忽而已是凛冬将至。LP会不会“断供”?项目失败率会不会上升?退出能不能如期完成?回报能不能维持较高水平?每一家PE面前,都摆着这样的问题。


  这并非PE第一次面对冬天。诞生以来的20多年里,中国PE始终与宏观经济、资本市场同凉热,既体会过全民PE式“疯投”,也曾在2002、 2008、2012年前后或深或浅三度入冬。每一个冬天,都是一个二八分化的路口,一批机构遭遇淘汰,另一批机构实现逆生长。而在眼下这个可能更为严峻的 冬天,分化或将来得更为猛烈。没有国家资本背书的本土草根PE如何避免出局?那些逆生长的同行有什么成长秘诀?东方富海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解析样本。


  经由东方富海的模式进化,回溯本土PE的成长史,有助于我们在这个行业分化的节点,提取PE成长的关键基因,把握未来的致胜方向。


  刘凌云 陶娟/文


 


  


  1992-2001


  VC时代


  


  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PE)在中国的起步,始于VC(Venture Capital,初创期投资)。第一家本土VC/PE机构,可以追溯到1986年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的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国家科委、财政 部分别持有其40%和23%股权。因为诞生于资本荒漠时代,这家公司难以实现扶持高科技企业的初衷,最终因违规炒作房地产和期货于1998年6月被清算。


  中国第一批真正意义的PE,是1992年进入的IDG等外资机构。据IDG亚洲区总裁熊晓鸽回忆,1993年6月,IDG与上海科委旗下上海科 技投资公司各出资1000万美元,成立了上海太平洋技术创业有限公司。此后,IDG又分别与北京、广东科委下属公司各出资1500万、500万美元,相继 成立了北京太平洋技术创业有限公司、广州太平洋技术创业有限公司。


  这正折射出早期PE行业的主角,除了外资,就是国资。在中国,唯一没有牌照垄断且对外资大规模开放的金融子行业,大概就是PE了,尽管它的体量远不能与银行、券商、保险与公募基金相比。在这个没有准入限制的行业里,美元基金一开始就占据绝对领先地位。


  PE行业,钱的属性往往决定了投的属性。美元的资金来源,决定了外资PE与国际接轨的投资口味和海外上市的退出方式。


  此时,正是席卷全球的.com泡沫的酝酿期。在纳斯达克指数向2000年3月的最高点5048点攀升的进程中,IDG选择以VC起步,在中国互 联网企业的早期阶段广泛布局,其先后于1999年100万美元投资搜房网(SFUN.NYSE),150万美元投资百度(BIDU.NSDQ),43万美 元投资携程(CTRP.NSDQ);2000年则以110万美元获得了腾讯(00700.HK)20%的股权。


  所谓VC,正是PE的一种。PE的传统定义是,向特定投资者以非公开方式筹资,对未上市企业进行权益投资并提供经营管理服务,在其发展成熟后, 通过权益转让,实现资本增值。广义的PE包括天使投资(Angel Capital)、初创期投资(VC)、成长性投资(Growth Capital)和并购(Buyout Fund)等,狭义的PE则主要包括中后期阶段的成长性投资和并购等。当年的中国,市场化改革方兴未艾,初创企业蓬勃生长、空间巨大,VC也成为主流投资 模式。


  2000年,新浪(SINA.NSDQ)创造性地搭建VIE(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可变利益实体)结构,赴美上市,为这些美元基金打通了海外退出通道,本土投资-海外退出的美元基金模式得以成型。


  纳斯达克成就的VC神话,不仅激励IDG、黑石(BX.NYSE)等外资机构探路新兴的中国市场,其财富效应也辐射到大洋的这一边。叠加 1999年A股“5.19行情”的带动与创业板筹备的预期,一批主要由地方政府出资发起的国有创投机构集中涌现,其中包括如今声名赫赫的深圳市创新投资集 团(简称“深创投”)的前身—1999年8月成立、注册资本7亿元的深圳市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正是在1999年,刚刚从荷兰访学归来的兰州商学院会计系副教授陈玮来到深圳,向初生的深创投递出了一份简历。身为中国会计学泰斗葛家澍的弟 子、厦门大学会计学博士的他,被时任深创投总裁的阚治东一眼看中,加入了深创投,不但开始了个人的PE生涯,也见证了中国的第一场PE热。那时的陈玮可能 没想到,2002年,自己会在38岁时接替阚治东出任深创投总裁,成为深圳最年轻的局级干部;又几年,他们都重新出发,下海创办了民营PE机构。


  自起步之始,中国PE的成长就与宏观经济、资本市场的涨落互相映射。2000年科网泡沫的破裂,使得外资PE的快速退出预期化为泡影,一些深受 重挫者亏损撤出。IDG也只从那些坚守的项目中收获了丰厚的收益,比如其2001年退出腾讯时投资回报收益仅10倍;而从2010年上市的搜房身上,则达 到108倍。


  在国有创投这一侧,资金的来源,决定了这些机构具有投资非市场化、管理行政化、激励机制不足的硬伤。虽然2000-2005年堪称投资中国互联 网企业的最佳时期,但无论募集基金的规模、投资意识还是机制,都不允许它们大手笔介入这些尚未盈利的新兴企业,以至于集体错失BAT早期,成为中国PE永 远的遗憾。而2001年末,伴随A股转熊、创业板被搁置,这些机构的投资退出变得遥遥无期,后续资金亦难以为继,本土PE开始集体入冬。


  这一批为数50-100家的国有创投中,只有深创投等成为少数幸存者。这家身处中国开放前沿的机构,迅速转向,谋求搭建境外投资-退出平台,实 施两头在外、跟随境外机构投资的战略。2002年,深创投与新加坡大华银行成立第一家中外合资创业投资基金—中新创业投资基金;此后,又通过全资子公司 SCGC和以色列Ainsbury Properties组建中以基金投资公司,并受委托投资管理由日本China Venture Investment组建的CVI基金。深创投通过这些平台投资的潍柴动力(02338.HK,000338.SZ)、中芯国际 (SMI.NYSE,00981.HK)等公司,2004年相继在香港和纽交所等地上市,实现了退出。


  度过第一个冬天的深创投,最终成为本土最大的PE机构之一。1999年成立至2015年9月,其在IT技术/芯片、光机电/先进制造等领域共投资587个项目,总投资额逾175亿元,内部收益率(IRR)达到36%。


  


  2002-2011


  热钱时代


  


  本土PE崛起


  在成熟市场,PE是富人的专属定制游戏。中国亦不例外。在中国,A股开户,1元起步;融资融券,50万元起步;新三板开户,500万元起步;投资PE,1000万元起步。因此,PE的成长,与富人的财富增长息息相关。


  就在第一批外资和国资PE在2001年感受到袭人的寒意时,另一条驱动PE成长的线索却在暗暗滋长。2001年加入WTO带来的全球化红利,推 动中国GDP进入双位数增长区间。经济的高景气,不仅为投资机构提供了一大批高成长的优质民企标的,更重要的是,拉动了制造、资源、钢铁、地产等领域的民 营企业家财富暴涨,中国富人的数量和财富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轮跃迁。个人资本向PE领域的配置需求逐日递增,PE逐步迎来了不差钱时代。


  到了2004年,旨在助力民企融资的中小板推出,PE的境内退出打开通道。2006年,同洲电子(002052)登陆中小板,为深创投、达晨创投等机构带来数十倍回报,更为本土PE的退出提供了创富示范。


  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的双重利好,解决了本土PE钱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如何收回的根本问题,明星合伙人、产业资本、地方政府难以遏制成立PE的 一波波激情。2005-2006年,国内活跃的PE机构达到500家。而截至2015年9月底,仅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登记的PE为9512 家,VC为1266家,其管理基金的合计认缴规模达到了2.66万亿元(图1)。



  PE链接的两头,一端是高净值人群;另一端则是亟需资本扶持的创新者。将有钱人的钱变成推动社会创新的钱,从这个意义来说,本土PE的崛起,恰逢其时。


  从PE的资金构成看,这一季有两个鲜明的特点。其一是人民币基金成了主角,“本土投资-海外退出”的美元基金模式逐步让位于“本土募资-本土投资-本土退出”的人民币基金模式。


  虽然德丰杰(DFJ)、红杉、凯鹏华盈(KPCB)、经纬(Matrix Partners)等大批美国基金这一时期先后进入中国,其投资模式也更为多元化,从VC到并购重组均有涉猎,凯雷2006年对于徐工的收购更激起轩然大 波,但总体而言,在2006年商务部10号文的出台、红筹上市退出模式受阻之下,外资PE的投资步调逐步放缓,2008年的金融危机与此后的中概股危机, 更强化了这一态势。


  相比之下,尽管本土PE在2007年下半年A股从6000点腰斩和2008年金融危机中乍遇寒流,但4万亿刺激政策带来的充足弹药和创业板的推 出,令这一行业迅速还暖。2009-2010年,本土创投投资案例数占比超过60%,领先外资,退出案例数远超过外资。此时,本土PE最大的梦想,就是投 中下一个马云,下一个马化腾,捕捉到新的10亿美元估值的“独角兽”。


  其二,是民营PE成了主角。民间资本对于PE的汹涌热情,带动PE领域的非政府资金总量迅速增长,2007年已接近70%,是2002年的4倍多。在深圳,2005年以后设立的创业投资机构90%属民营性质,LP主要是民企和富人,其资金大多来自房地产、股票等收入。


  没有国家资本的背书,草根的本土民营PE面对盈利压力,运作更加市场化,成长更加迅速。于是,一些国有创投机构或开始引入民企股东,或直接走向 民营化。在2004年的MBO大潮中,中科招商的股权首现变化,至其挂牌新三板时,国有股东已全部清退,而当家人单祥双持有超过6成股权,剩余股东皆为民 营资本。2011年,国有创投的旗舰深创投也首次引入3家民企股东,其中,星河地产持股16.1%,七匹狼集团和立业集团持股均为4.6%。


  正是在这样的风潮中,陈玮和他在深创投的同事程厚博等人决意投身PE创业。2006年10月10日,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完成注册; 当年12月,即对彩虹精化(002256)投出1085万元。2008年6月,彩虹精化上市后,东方富海获得近10倍回报。2007年11月,东方富海一 期基金正式开始募集,并为了不错失机遇,边募边投。


  除了投钱,PE还要投什么


  尽管相比2000年以前“全中国没有一个处级以上干部懂PE”,更没有多少人分得清GP(General Partner,共同合伙人,即基金管理者)和LP(Limited Partners,有限合伙人,即基金出资人),此时,PE、VC的概念已逐渐深入人心,然而,千军万马涌入带来的“全民PE”狂热,仍为这一行业打上了 非理性繁荣的烙印。


  在成熟的国际市场,PE的资金主要来自FOF、保险公司、其他金融机构、私人养老金、政府基金、大学捐赠基金、家族及慈善基金等长线资金,其投 资周期往往长达7-10年。如闻名的耶鲁大学捐赠基金,将超过3成的资产配置于PE上,该类别自1976年后的年化收益达到了29.9%。而在东方富海成 立的第一年里,LP问陈玮最多的问题却是:“咱们今年有几个项目能上市,能有几倍的回报?”


  与此同时,许多LP对于PE的专业性缺乏认识,认为有钱就能做投资,个个想当GP。一则流传甚广的段子是,鼎晖在路演时刚说“你们的钱交给我 们,要‘8+2’的结构,即8年投资、2年退出”,一半的LP走了;又言及“你们的钱给我们后不能插手,不能干涉我们怎么投”,另一半LP也走了。


  此时的PE行业,“三多三少”现象普遍存在:小机构多,大机构少;热钱多,经验少;PE多,VC少。这一格局下,PE行为趋于短期化、同质化, 过往以VC为主的投资模式开始后移,无风险、高收益却对眼光和专业能力要求不高的Pre-IPO项目备受追捧。2007年,有80%的PE投资投向了中后 期项目,导致Pre-IPO竞争激烈,价格快速攀升,恶性竞价也不鲜见。价格和关系也成为PE实力的一部分,增值服务能力让位于项目挖掘能力。


  作为资深PE人,陈玮深知,PE风险高、专业性强,增值服务能力才是PE不被取代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专业投资风格,才能构建自己的壁垒。为此, 东方富海在2007年设计一期基金时,就着手从募资环节进行改变,解决“短钱长投”的问题。在一般民营PE的“3+1+1”基金(3年投资期+1年退出 期+1年延长期)之外,综合国际惯例和中国国情,在国内首推了更长年限的“5+2”结构基金。目前,这类基金已成为了行业主流。


  在投资上,一方面,在大行其道的Pre-IPO潮流中,他强调“精选赛道,再投选手,用产业投资的方式做PE”;另一方面,他注重增值服务,提出“GP每投资一块钱,就要为企业投入一块钱的增值服务”。


  在陈玮看来,PE的盈利模式,不应是借由一二级市场估值体系的差异获取高收益,而在于帮助企业规范、成长,分享其经营业绩提升带来的回报。他所擅长的会计、管理等领域,则成为东方富海增值服务的核心领域。对广田股份(002482)的投资,即体现了这一理念。


  2008年5月,东方富海以5400万元换得广田前身广田装饰9%的股权,成为除广田实际控制人叶远西及其兄长叶远东之外的唯一外部股东,对应 市盈率为11.85倍。对于这个独享项目,陈玮当时的投资逻辑很简单:房地产行业处于上升期,装饰业每年的市场容量都高达2万多亿元,但整体极不规范,处 于小乱差的状态,缺乏标杆性企业。东方富海进入后,可以推动广田走高附加值路线,设立行业第一家国家技术研究中心,专攻中高端公用建筑、商业建筑等领域, 与低附加值的家装形成差异化竞争。


  投资广田之后,东方富海开始在会计、管理等方面注入增值服务,而且,整个广田小至扩展客户、协调各界关系,大到上市时间的确定、券商的引进,都尽力协助操办。GP与被投企业的齐心协作下,2010年广田的营收达到了42亿元,是东方富海入股前的2007年的5倍。


  2010年,广田股份如期上市,东方富海投资回报超过10倍,当初的成本只相当于最终回报的一个零头。


  有了这一段因果,广田股份的大股东后来又成了东方富海的LP。和东方富海达成后续合作的被投公司非只此一家,文科园林(002775)、任子行(300311)等都在被东方富海投资后,又当上了东方富海的LP,再去帮助其他创业者。


  对于东方富海另一项目昆仑万维,陈玮唯一的遗憾就是当初投的太少了。由周亚辉2008年创办的昆仑万维,因为开发了《三国风云》、《昆仑世 界》、《武侠风云》等明星网游,备受PE青睐。“我们当初想投都投不进去,IDG、红杉资本也都想投,但创始人不愿意接受投资,一是没想好在中国还是美国 上市,二是担心接受外部投资带来压力。”为了这个项目,陈玮亲自飞了四趟北京,“动之以情,晓之以利”,最终成功领投。


  2011年2月,周亚辉将其持有的公司2.5%的股权以5000万元的价格分别转让给东方富海(芜湖)基金(投资3500万元)、东方富海(芜 湖)二号基金(投资1500万元)。半年后华为控股拿下该公司3%的股权,代价已是1.17亿元。2015年1月,昆仑万维以20.3元/股的发行价上 市,经过今年股市的大幅波动,其10月16日收盘价仍高达122.2元/股,东方富海合计5000万元的投资,市值已超过6亿元。


  热钱时代,当钱不再值钱,PE的资源和专业能力就更为被投企业所重视。坚守专业的东方富海,逐步进入良性循环:以扎实的服务能力,取得优质项 目;获得出色的回报,吸引更多LP。截至目前,这家成立9年的PE已募集基金16只,管理的资金达到百亿规模(表1);投资的企业超过190家,其中43 家企业通过上市或并购等方式实现退出(表2)。


  在衡量GP的业绩时,业内常常使用的收益率指标为IRR。东方富海因尚未上市,其IRR未见公开,不过从新三板挂牌PE披露的已退出项目IRR 看,专注于Pre-IPO的九鼎投资(430719.OC)为38.1%,同创伟业(832793.OC)为35.72%,硅谷天堂 (833044.OC)为31.08%,中科招商(832168.OC)为27.23%,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表3)。






  综合来看,中国PE已退出项目的IRR也高于美国同行(表4)。黑石在上市时曾披露,其私募股权业务的IRR为30.8%,扣除管理费用后则为 22.8%;KKR的2013年报也揭示出其IRR为26%。在中国,由于本土PE主要退出项目集中在Pre-IPO阶段,且A股存在制度性准入溢价,新 股普遍受到爆炒,因此IRR普遍偏高。


  随冬天而来的模式升级压力


  创业板推出的2009年及其后的2010年,是又一段令PE激情澎湃的日子。全球性的宽松货币政策,叠加“三高发行”的创业板利好,把全民PE 的游戏推向了顶峰,一个新的创业团队,只要模式可行,领头靠谱,执行力有保证,从市场募资已不太困难。僧多粥少的局面下,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好企业变得无 比挑剔,钱不再是唯一让他们动心的东西。为了脱颖而出,诸多PE开始塑造贴合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的商业模式。被称为“PE工厂”的九鼎投资,正是在这一时 期快速崛起。


  2010年成立的九鼎,瞄准制度性红利,全力以赴推进Pre-IPO投资,在募资环节给予LP让利,同行一年收取2-3%的基金管理费,它只一 次性收3%(九鼎2011年7月前设立的基金大多如此);项目超额收益的分成一般PE收20%,它只收10%。在大规模募资的同时,其GP全线出击,主动 接触各类已经或即将达到IPO标准的企业,高价入股等待上市退出。自2010年12月成立到2013年10月31日,九鼎旗下基金累计投资项目209个, 投资金额154.3亿元,退出24个项目,远超同行。中科招商则深入地方,挖掘二三线城市LP资源,以6000家LP资源笑傲民企PE江湖。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蔓延,中国出口、房地产两大引擎动力减退,经济增速2012年开始放缓。当年11月,IPO也开始了长 达一年多的暂停期,价格昂贵、竞争激烈的Pre-IPO模式戛然而止。融资、退出两头受阻,PE再次入冬。业内人一直呼吁的投资模式变革,到了不得不变的 关口。越来越多的PE机构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投资领域和策略,他们意识到,“放养型”投资已经过时,“只投不管”是行不通了,而提供精细化的投后管理服 务,才是“见真章”的地方。


  2011年,高歌猛进的东方富海,也遭遇了一场阵痛。其管理的三家基金—东方富海(芜湖)股权投资基金、东方富海(芜湖)二号基金以及皖江物流 产业基金,与另几家PE一起投资了通威集团旗下的四川永祥多晶硅有限公司。2010年,光伏产业的快速增长令人侧目,虽然2011年受海外双反政策影响市 场回落,但从当时中介机构提供的材料看,这家公司质地不错,利润等财务数据表现很好,而且即将过会,入股的市盈率也不高。根据东方富海的内部测算,即使光 伏组件的售价腰斩,永祥还有钱可赚。但形势的逆转出人意料,在欧盟取消新能源补贴后,光伏价格指数暴跌了九成以上,行内公司一蹶不振。


  光伏高成长神话破灭,拖垮了业内巨头无锡尚德和江西赛维,也把局外的东方富海卷入漩涡。LP的指责,媒体的质疑,令陈玮承受重压。他一边派出专门项目小组,前后40多次去企业研究解决方案,一边进行了深刻的内省。


  在他看来,这一投资失误的根源还是在于东方富海对光伏行业的了解不够深入,如果是长期跟踪行业的专业化基金,可能对风险及收益的预估会更到位。 事实上,在投资永祥之前,曾有光伏业内的LP提示过这一行业的风险,但东方富海投委会认为,风险不足以掩盖亮点,最终通过了这一项目。


  其实,除了四川永祥,东方富海在光伏行业还有牵连。2011年7月,在浩博新材(830814.OC)的增资扩股中,其通过皖江(芜湖)物流产业投资基金,联同另外11家投资人共同投资,而此后的行业不景导致浩博新材陷入困境,甚至存在倒闭风险。


  如今,随着光伏行业的回暖,浩博新材已挂牌新三板,收益可能还难如预期,但最凶险的阶段已经度过。四川永祥大股东通威集团也在通过通威股份(600438)积极自救,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经历光伏领域的两趟麦城,陈玮开始思考:东方富海到底和别的PE有什么不一样?我们的核心优势在哪里?他得出的答案是:东方富海要走专业化投资 方向,同时搭建全方位的增值服务平台,构建自己的核心优势。2012年开始,这成为他着力打造的两大方向,并为此进行了一系列合作、并购、增资与优才引 聘。


  


  2012-2015


  分化/升级时代


  


  


  重构专业化基金矩阵


  尽管陈玮早对PE专业化有了充分认识,并提出投资要“精选赛道”,然而,面对充满机遇的市场,东方富海2012年以前募集的3只基金和同期的其 他人民币基金一样,均属于综合性基金,并未专注于某几条赛道,基本上遇到好项目就会出手,其投资横跨机械、电子元件、通信、消费、农业等十多个细分行业, 早期、中期和Pre-IPO项目均有覆盖,且对中后期项目多有倾斜,80%投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项目,20%的资金投资于早期项目。


  专业化,首先意味着做减法。不擅长的热门行业,不是基金针对阶段的项目,一律不投。最初,东方富海选择聚焦国家六大战略新兴产业,2013年, 经过对过往投资经验和GP团队人才结构的审视,再次调整,最终提炼出四大优势领域:信息技术、节能环保、先进制造与新材料、健康医疗。在2013年引入专 业投资人才后,又增加了影视文化领域,从而形成了4+1的行业格局(图2)。东方富海也成为国内首个基金全面专业化的PE机构。



  农业、消费等拥挤的热点领域,由于自身不擅长,被东方富海坚决放弃。


  针对每一个行业,东方富海又按照项目的不同阶段,进一步细分基金方向,从而构建每一个行业下又有覆盖不同阶段企业的多层次基金体系。


  为了打造完整的基金链条,东方富海不仅向早期的VC、天使甚至Pre-angle阶段延伸,还向后期的并购项目延伸。为此,2013年,东方富 海成为专注于Pre-angle投资的上海鉴睿的LP,并与深圳国资委旗下的远致投资、信达建信基金合资成立了主业为并购基金的深圳市远致富海投资管理有 限公司(简称“远致富海”)。


  远致富海,是深圳市政府为打造全国并购基金中心而推出的旗舰项目。远致富海的三大股东中,持股40%的远致投资,负责管理深圳市国资委持有的深 创投、国信证券股权等金融资产;持股30%的信达建信基金,由建设银行旗下建信信托与信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发起,个个来头不小。在远致投资最初确立引 入市场化的民营PE合作并购基金的模式时,有7家机构表达了兴趣,东方富海最终入选,获得另外30%的股权。


  如今,东方富海40%的资金投资于初创期企业,40%投资于成长期,20%投资于成熟期。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等优势领域,已率先完成了全产业链基 金矩阵的搭建:上海鉴睿负责紧盯Pre-angle阶段,专门投百万级以下的项目,通常以数十万元投得初创公司1%-2%的股权;移动创新基金主投 100-500万元之间的天使轮项目;TMT基金只投A轮以后;最后,是远致富海负责并购领域。


  专业化的架构确立后,东方富海开始重塑投资流程,推进专业化投资与决策。以前,和众多PE机构一样,东方富海在公司层面设有一个7名合伙人组成的投委会,投什么项目最终都由其拍板。专业化则要求让“听到枪炮声的人来做决定”,为此,陈玮彻底改变了东方富海的组织架构。


  他将公司投资经理按4+1行业和阶段细分成若干项目团队,由各行业的合伙人带领,负责所属领域的项目投资。同时,成立若干相应的专业投委会,一 般由一名平台型合伙人、一名行业合伙人、一名基金合伙人及其他成员组成。各行业项目投资直接提交专业投委会讨论、质询,并直接决策,同时,平台合伙人保留 一票否决权。


  从前做综合基金时,东方富海只有平台型合伙人。为了转型专业化,陈玮把合伙人分成了三级:最上面一层是平台型合伙人,总揽全局;第二层是各行业 的牵头合伙人,主导行内专业基金的募投等;第三层是每只基金内部的合伙人,负责带领各自的投资团队。第三层合伙人表现好,可以升到第二层,单独再去募集基 金;第二层合伙人表现好,则可以往平台合伙人升。由此形成了流畅的升迁机制,也便于吸引外部人才。


  与投资决策权同时下放的,还有绩效奖励。各投资团队的成员,同一级别的基本工资统一,但奖金收益却根据其所在的专业化基金而定。基金的规模不 同、业绩不同,管理费和项目收益分成也不相同,因此,不同合伙人的绩效奖励取决于其所在基金的收益,基金与基金之间也形成了竞争关系。


  陈玮没有预料到,专业化基金带来激励机制的改变,效果能这么好—“大家拼了命地干,而且开始珍惜自己的品牌了。从前东方富海有投得不好的项目,出来都是打陈玮的脸,现在谁家的孩子谁抱走,不用扬鞭,也自能奋蹄。”


  不过,投资的风险控制则由总部后台的风控团队统一负责。东方富海实行“业务人员+风控人员”双内控、全流程的风控体系。从基金的募集开始,风控 团队就会介入,把关路演方案、合资格投资人背景调查、基金合同方案起草、托管等关键环节;进入项目阶段,也全程参与尽职调查、投资、投后管理及退出的整个 投资决策过程。双方并肩作战,同时分工清晰。业务人员考察项目、盈利模式、团队等因素,初步判断后进入实质性的法律、财务尽调阶段,安排风控人员进入,检 查各环节风险。


  一旦发现风险,风控不会去判断项目该不该投,而是形成专业的尽调报告,并在专业投委会上给出意见。风控人员虽然不是各专业投委会的成员,但必须 参加每次的投委会,并从法律、财务方面提出参考意见。而最终的投资决策,仍由投委会综合判断。一旦决定投资,项目经理需要在风控协助下,把握投资方案的设 计、风控的条款以及最终投资文件的起草和审核。


  为了充实风控团队,2011年,陈玮还请来金杜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宋萍萍加盟。目前,90人的东方富海拥有其他机构罕见的17人组成的风控团队,分布在深圳、北京、上海三地,其中有法律背景的8人,都是硕士以上背景;财务背景的9人,多是四大出身。


  对于各专业投委会的决策,陈玮给予充分信任。他虽然拥有一票否决权,但从东方富海创立至今只动用过两次,包括一家同性恋网站,数据很好,但陈玮觉得不太能被大众广泛接受。


  投资之外,东方富海也开始重塑募资环节。2012年开始,东方富海不再募集综合基金,而是按4+1的行业设置,分别成立专业基金,分别募资。这样不仅基金主题更鲜明,整个公司的募资节奏也变得更快。


  在综合基金时代,陈玮认为,如果一个GP团队同时管理好几只基金,很难避免利益冲突,比如,最优秀的项目由哪只基金投,可能最终导致基金的收益 率有很大不同,由此又会影响不同基金LP的收益。因此,东方富海最初是同一时间只管理一期基金,接近投完才募集下一期。设立专业化基金后,这一问题迎刃而 解,其节能环保基金、影视文化基金、新兴技术基金、移动创新基金的募集可以并行不悖。


  在公司内部,东方富海的专业化转型推进得相当顺利。让陈玮吃惊的是,转型之初,最不能接受的反而是LP。他们觉得基金什么领域的好项目都投,收益更高。但慢慢地,看到专业化基金的收益率之后,LP们也接受了这一转变。


  优势聚焦的专业化,不仅有助于熟悉行业的GP利用人脉等各种资源发掘项目,也由于其对行业的理解更为深刻,能够更为敏锐地判断项目的价值,规避 投资的风险。由此自然会带来投资回报的提升,这在东方富海聚焦的信息技术行业体现得最为明显。其已投的190余家企业中,有60多家属于TMT行业,其中 有10家实现上市(图3)。2009年加入东方富海的明星投资人黄国强,在东方富海(芜湖)股权投资基金中主投了14家公司,其中12家A轮、1家B轮、 1家C轮。目前,这14家公司已有一半进入了估值10亿美元的“独角兽俱乐部”,东方富海已被业者普遍视为最会投互联网的本土PE之一。



  以增值服务平台,


  构建企业成长的良性生态系统


  在陈玮看来,“要赚企业成长带来的钱,就要看你有没有能力帮助到企业。”因此,东方富海在专业化之外,更围绕企业成长中所需的财务咨询及优化、 债权融资、治理结构改善等重要支点,打造出了财务顾问、资金融通、并购重组、培训教育、企业家俱乐部等五大增值服务平台。一个孵育企业的良性生态系统已具 雏形,并且具有延展空间。


  在中国,野蛮生长的民营企业,99%在财务、税务、股权、治理等方面存在各种问题,不规范也成为它们上市途中最大的痛点。PE投资企业之后的首 要任务,就是促使其规范化。据东方富海研究部总经理匡晓明总结,早年民企上市的一大障碍是法律问题,如虚假出资、作价不实等;近年,70%的拟上市项目被 否则与一些隐蔽的财务问题相关。富有经验的会计师的介入,可以帮助企业规范财务,清除雷区,甚至优化资源、削减成本;而且,介入越早,企业的代价越低。


  同时,伴随投资前移,东方富海越来越体会到,有些精通技术的创业者,在财务、风控上却可能犯各种低级错误,“我们投资2亿给一个企业,结果他们花了1个亿去买原材料”。在创业企业的成长中,太需要资深财务咨询师的引导。


  随着投资企业数量的增长,东方富海仅以一己之力已难以服务企业需求。于是,陈玮开始寻找外援。正好,他的同门师弟、厦门大学会计系博士徐珊有意 自立门户。2012年底,东方富海和徐珊等人合资成立了厦门天健会计咨询有限公司,以多名厦大会计系博士领衔十几名CPA的团队,为被投企业提供会计、税 务、管理咨询。当时,东方富海持股20%,2015年,出于打造专业服务平台的考虑,其持股比例又提高到了70%。为了进一步服务中小被投企业,同时也看 好会计咨询服务的巨大成长空间,陈玮最近还计划再收购一家互联网会计平台。


  对于东方富海,会计咨询既是服务,也是风控。东方富海投资的项目,从早期的尽调开始,天健咨询就会介入,发现问题就及早规避及整改,从而降低了项目风险。在华锐风电项目中,天健咨询不仅介入了前期的风险评估,还派人出任CFO。


  除了服务企业,天健咨询还与国信证券等多家券商在投行业务上多有合作。在陈玮的规划中,其未来还应深度介入投融资、并购重组、资产管理等投行财 务顾问业务,成为覆盖企业资本运作各环节的全方位金融中介平台。这一方向与海外PE的发展趋势也颇为契合。在美国市场,金融危机之后经济迟迟未能复苏,纯 PE业务最辉煌的时代随之而去,大型PE机构开始涉足对冲基金、房地产、财务顾问等领域,以拓展收入渠道,分散风险。


  在规范问题上,外部力量的介入,需要企业高管的理解和配合。因此,2014年起,东方富海又与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合办了为期一年半的面对被投企业 CEO、CFO的“企业战略与财务管理1+1”提升班,并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合办了一个为期一年半的总裁班,专注于LP的教育。据负责这两项培训的东方富 海行政部总经理监黄静介绍,陈玮亲自设计课程,挑选教师,几乎每次课前,他都坐在第一排。鉴于这两类质优价廉的课程大受欢迎,陈玮甚至计划将这一培训课程 常态化,并向更多中小企业开放,为未来的东方富海商学院、管理学院打基础。


  财务咨询、管理学教育之外,东方富海打造了另一服务平台—深圳前海富海融通保理有限公司。在这家2013年3月成立的商业保理公司中,东方富海 持股30%左右,为第一大股东。对于这项投资,陈玮最初的考虑是,满足被投企业更多的债权融资需求。毕竟,对一家创业公司来说,股权投资的钱成本最高,轮 次也有限,而债权融资成本较低,也不会稀释创始人的股权。


  鉴于富海融通拥有大量有抵押的融资项目,东方富海又投入了一个P2P平台易保利,将这些项目打包,放在易保利平台上进行众筹。负责这一平台的景 亮表示,目前,易保利主要为东方富海的LP提供理财机遇。在这一平台上,东方富海的被投企业、LP再一次形成闭环。在供应链金融概念日趋火爆的当下,易保 利的商业模式也颇具延展性。


  经过一系列模式升级与平台重构,在成立的第10个年头,东方富海已经脱胎换骨。面对即将到来的行业洗牌,也有更为充裕的资本。


  新三板加速二八分化,


  品牌PE方能收割成长机遇


  伴随GDP增速告别7时代,IPO在A股暴跌的压力下再次关闸,资本寒冬的预警已经频频出现。尽管市道变得艰险,对于仍在蓬勃生长期的中国PE,如今仍是最好的时代。因为中国经济的成长,已经越来越成为一场实业为前锋、资本为助攻的游戏。


  从募资环节看,LP的结构正在优化。一方面,经历“全民PE”和资本冬天的洗礼,个人LP的认知水平逐渐提高,专业化、增值服务强的GP品牌效 应日益凸显。另一方面,政策的不断松绑下,社保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入驻PE的意愿从谨慎转为积极,机构LP的数量增长、规模扩容。目前,中国人 寿、中国平安、泰康人寿及生命人寿、安邦保险等保险机构均已申请了投资PE的相关资格,东方富海也已获得保险机构的尽调。


  而据鼎晖投资董事长吴尚志透露,已有险资投资鼎晖旗下的夹层基金。2011年,鼎晖夹层首期基金中,机构投资人占比不到10%;2013年11 月,鼎晖夹层三期基金获得两家险资5.5亿元投资。2015年,其第四期人民币基金的首轮募集金额已超过10亿元,而机构投资人占比已提高到100%,5 名LP全部为国内大型机构投资人,其中包括3家保险机构、1家高校捐赠基金及1家国有背景投资基金。


  与此同时,新一批国有性质的地方政府引导基金或产业基金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炉。出于市场化运作的考量,它们中的大部分都将承担FOF(Fund OF Fund)的职能,规模和业绩领先的民营PE是其首要考虑的合作伙伴。在东方富海,除了深圳本地的远致富海,其2014年8月开始募集的珠海铧创信息技术 基金以及扬州富海永成基金,分别与珠海及扬州市国资平台合作。


  费率低、期限长的机构资金取代个人LP短线资金的趋势,将彻底改变整个PE行业的游戏规则。相对草根PE,大型品牌PE将获得更快发展。而且, 业内人士预计,当机构LP成为主流,好的PE将收窄对个人的投资通道,个人投资者的进入门槛将被抬高。在全民PE时代,LP的投资门槛一度从行规的 500-1000万元降到100-300万元,但2011年12月,国家发改委强制规定,单个LP最低出资额不得低于1000万元(表5)。毕竟,PE有 风险,此举有助于保护承受能力低的中小投资者。



  LP质量的提升之下,GP短视化的投资模式也在快速矫正,以2012年为起点,Pre-IPO不再是主流。如东方富海一样,领先PE的投资链条 不断向前端的VC、天使轮和后端的并购延展。如2011年,红杉资本与新东方创始人徐小平、王强等合资成立真格基金,主投TMT领域的种子公司。同创伟业 设立了2亿元的同创梦工场基金,达晨创投设立了3亿元规模的达晨恒胜基金,浙商创投设立了1亿元规模的天使基金,元禾创投设立了1亿元规模的原点创投基金 等。此外,互联网大鳄也纷纷在股权众筹平台、创客平台上挖掘标的,如腾讯投资创新工场、DST;阿里巴巴投资传媒梦工场;不少功成名就的创业者也加入天使 投资人的行列,如雷军主导了顺为资本等。


  按投资金额计算,2009年,PE项目占90%,VC占9.85%,而天使轮不足0.02%。今天这一局面已完全逆转,2015年前10个 月,VC投资金额占比高达72%,后期PE投资仅占24.6%,天使投资金额占比也达到了2.34%。由于天使轮项目的投资金额一般远低于VC,而VC项 目的平均投资金额又低于PE,从项目数量看,2015年前10个月,天使轮投资案例为590个,VC阶段投资案例为819家,而后期PE投资仅为127家 (图4)。



  PE的这一动向,直接呼应了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从生存实际来说,早期项目的风险依然很高,但由于成长期及成熟期项目的估值变得昂 贵,相对来说,早期项目的风险收益比更高。如华创资本在种子轮进入的IT教育培训机构达内科技(TEDU.NSDQ)上市后,获得了高达800倍的投资回 报。同创伟业的股转书也清晰显示,VC类项目的综合IRR远超过PE阶段,其在信息领域的36个VC阶段项目的综合IRR达到127.35%,远超该行业 内PE阶段项目27.72%的IRR。


  并购同样崛起为PE退出的新战场。基本面宽松时代,融资已不再是中国企业的唯一需求。经济转型升级和创一代步入退休之年带来的股权出售需求下, 国内的并购机遇日渐浮现。这一转换在国外其实同样存在。根据研究公司CAPITALIQ的统计,1986-1989年,KKR的IPO退出占比高达 88%,并购退出仅占12%;但到了2012年,其并购退出占比已飙升至87%,IPO退出萎缩至9%,剩余的PE转售比重为4%。无疑,这与美国经济结 构的变化不无关系。


  同样的故事正在中国上演。2013年开始,A股并购潮起,本土并购基金纷纷设立,其中不少属于“PE+上市公司”模式。根据CVSource的 统计,截至2014年,已有168 家上市公司与PE联手设立并购基金,其平均规模为7.72 亿元,最大规模达到30 亿元。


  同时,在中国企业大规模出海的带动下,本土PE同样开始放眼全球的资源整合与并购,深度参与海外并购交易。由中金公司直投部转身而来的鼎晖投 资,2013年8月与被投企业百丽国际联合收购日本女装零售商巴罗克日本(Baroque Japan)54.96%的股权,整笔交易规模约1.6亿美元。在此之前,鼎晖还主导了另一单“蛇吞象”式交易—价值约71亿美元的双汇对史密斯菲尔德的 收购,后者2012财年的营收是前者的两倍多。


  更理性的资金,更多元的投向,仍是天长月久的缓慢渗透,相比之下,开辟全新资本生态的新三板,对于PE的冲击更令人咋舌。不仅PE退出的新通道 得以打开,PE自身上市之路也豁然开朗。在这个面临资本寒冬威胁的时节,率先上市、天量融资的PE,便有能力铺展新局,从而进一步确立优势。于是,PE纷 纷争抢上市跑道。


  2014年4月,九鼎投资成为首家登陆新三板的PE,并随即创出850元/股的新三板第一高价。九鼎投资挂牌的初衷之一是在IPO于2013年 全年关闭的情形下,手头积压了很多项目,流动性不足,需要化解部分LP退出的压力。部分投资期较长的LP将自己的基金份额转换为九鼎的股份,在九鼎挂牌后 就可以完成退出。九鼎还与转股的LP签订了《收益补偿协议》,承诺挂牌后3年内如果股份交易价格连续10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价低于一定水平,则对出资人进行 补偿。


  虽然上市成为公众公司,为长线投资的PE带来了短期业绩考核的压力,但也改变了PE的融资方式、LP的套现方式,提供了新的成长契机。目前,新三板挂牌PE已达6家,且将陆续有来。据陈玮透露,东方富海已将新三板上市提上议程。


  从挂牌PE的融资金额看,中科、九鼎等已经超越了黑石、凯雷、KKR上市之时,而后者的业务结构、收入规模均处于更高的量级(表6)。九鼎的市盈率也已达到了200倍,远远超过国外同类企业的8-15倍。显然,市场对本土PE寄予了厚望。



  融资之后,这些PE纷纷展开战略布局。九鼎收购了券商、保险、基金、期货、云服务平台,并有意发起设立民营银行,意似全面打造泛资管的金控平 台。中科招商参与了数十家A股公司的定增,并举牌获取小市值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业内一致预期,其一边投资未上市公司股权,一边获取A股壳资源,未来很可能 会将未上市资产注入各类可控壳资源。与此同时,中科招商还进军境外,斥资4亿元美元投资全球最大的在线股权融资平台AngelList,并拟斥资13.3 亿元在上海自贸区设立上海世桢投资有限公司,进行跨境直接投资。在实际控制人单祥双设计的棋局中,中科招商还将在英国、以色列、德国、东京的科技创新高地 搭建类似“直通车”,将资源引入内地,和A股对接。与此相应,在最新一轮融资中,中科招商拿出了300亿元的天量募资方案。


  新三板的出现,催动整个PE行业的分化骤然提速。


  在成熟的欧美国家,PE的二八分化现象已相当突出,且已经实现“大体量、专业化”。美国排名前25%与后25%的PE基金,年回报率的差额非常 惊人—1年的年均差额是19.3%,3年的年均差额是25.4%,5年的年均差额是32.2%,10年的年均差额则高达57.6%。从投资20年的年回报 率来看,欧洲PE基金为9.6%,美国则是11.8%,而美国前25%的基金又高达30.2%—这表明,美国PE行业2/3的利润集中在1/4的基金上, 而剩下3/4的基金基本上不赚钱甚至赔钱。


  在中国,尽管LP开始呈现机构化趋势,大体量的产业基金开始涌现,但民营PE仍以小规模的草根基金为主流,平均单只基金的募集规模一直在2、3 亿元左右徘徊(表7)。如今的过万家PE/VC机构,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这一行业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出现一批管理规模在千亿量级的本土机构。



  每一家PE都了解这是大势,每一家PE都期待成为前1/4的获利者。在这个二八分化的时代,有品牌美誉度的机构会收割越来越多的资金和项目。那些领先PE,已为此布下新局。


  当经济步入新常态,当二级市场风刀霜剑,当粗放的生长阶段已成过去,是做专业化的精品PE,还是往泛资管的金控平台发展,大家都正在急切定义自 己的能力边界。而如何在“募投管退”四个基本环节中寻找最优发展空间、打造优势特色,从而成就并长久延续品牌效应,将决定它们的最终站位。在新三板助力 下,本土PE机构正跃跃欲试信手涂抹着蓝图。各种创新与争议声中,他们热切对赌的,是中国增长的未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373

【經濟地理】達沃斯的進化史:從貧困鎮到全球勝地,租金14萬美金的雪地小屋不打折且要排隊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1576&summary=

【經濟地理】達沃斯的進化史:從貧困鎮到全球勝地,租金14萬美金的雪地小屋不打折且要排隊

兩天,我們一直在努力把近期召開的亞布力論壇內容分享給大家,特別是馮叔他們「萬通六君子」老友再聚首的圓桌論壇,很多讀者留言說精彩得可以拍成一部電影。

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一直被稱為「東方達沃斯」,每一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優秀企業家們都會不遠萬里地聚集到亞布力這個地方,不談理論,不談成就,而是根據每年不同的主題,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所思所得,如今已經是第17個年頭了。

但在更遙遠的瑞士,在更久遠的1850年,格勞賓登州一個偏遠、貧窮的小鎮達沃斯,因為一個名叫亞歷山大的德國醫生,悄然開始了變身國際高端經濟會議中心之路。


亞歷山大:發現全世界空氣最潔凈的地方

亞歷山大在沒有成為醫生之前,是一名真正的革命者;革命失敗後,他流亡瑞士,在那里學醫,並成為一名主治呼吸系統疾病的鄉村醫生。

1853年11月,大雪飄飛的某一天,亞歷山大醫生一路顛簸,從熱鬧的蘇黎世孤獨漂泊到名叫達沃斯的一個小鎮。



小鎮人口不多,沒有蘇黎世那樣的咖啡館和影院,起伏的山谷和安靜的飄雪以一種別樣的安寧呈現在亞歷山大眼前。稀疏的民房分散錯落在山谷上下,哪怕遇上一段像樣的公路,也會顯得無比奢侈。

這個小鎮直到現在人口才有1.3萬人,所以不難想象他初到此地的落寞。沒有了複雜的政治鬥爭和不必要的人際往來,醫生很快以職業的敏感性淡化了略顯枯燥的生活現實。

此時,1853年歷史的天空下,全球都為肆虐的結核病而困擾,亞歷山大和所有同行一樣,都在四處尋找解決方案。

亞歷山大發現,小鎮里的人身材勻稱,都有強壯的胸肌和心肌,長距離的徒步和頻繁的翻越峽谷竟能如履平地。更重要的是,但凡小鎮居民,基本上沒有發現結核病史。



為何上帝會獨獨偏愛這片土地上的子民呢?

亞歷山大開始著手尋找老天獨賜的那份神奇免疫力。最後他確信,這里的人沒有任何呼吸系統疾病,絕大部分是這里的空氣和水在發揮神奇作用,尤其是空氣更為重要。

亞歷山大堅信自己發現了全世界空氣最潔凈的地方,而且通過空氣和水療法完全有可能攻克結核病難題。

接下來的日子,他以革命者的激情傳播這一有可能真正治療結核病難題的重大發現。但這套極具創意的空氣療法沒有預想的那樣,得到太多人認可和接受,倒最終吸引了兩名病重的德國人,他們遠道而來,表示願意冒險一試。

結果,病情得到明顯改善的兩個德國人很快成為活廣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走進達沃斯小鎮。



人氣大增的的達沃斯很快引起了荷蘭投資人威廉姆·霍爾斯博爾的註意,他說服亞歷山大聯手經營,成立了小鎮第一家大型水療酒店Hoelsboer-Spengler,以及鐵路沿線的Landquart和Schatzalp療養院。

於是,不差錢的名流人士也來達沃斯療養身體,像1929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馬斯·曼,大家較為熟悉的他的大作《魔山》,正是他與妻子在1912年在達沃斯接受肺結核治療時,以自身經歷為藍本所創作出的一部批判現實主義小說。

藝術源於生活,這句話看來的確一點不假啊。



而福爾摩斯之父阿瑟·柯南·道爾則在此療養之外,還依據當地優勢,順手學會了滑雪,也算是意外人生收獲。

還有《金銀島》和《化身博士》的作者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也曾在1881至1882年在達沃斯療養。



小鎮不再只有單純的原生地貌和生活在此地的原生居民,更多的人因為這個亞歷山大醫生的努力,開始奔赴這個療養之地,呼吸這全世界最潔凈的空氣。

小鎮也以幾十年的時間,從一個偏僻落寞貧民村鎮成長為一個時尚的大城市,這里慢慢有了電燈和馬車,有了酒店和電影院。人們可以緩慢地在街區散步,一起相約下午茶,聊聊小鎮發生的故事,聽一場愉悅身心的經典音樂會。



而我們的亞歷山大醫生則始終把大部分的時間用在為更多窮人的免費治療上,直到1901年去世為止。如今,達沃斯在醫學界的地位不減當年,每年仍有不少國際醫學大會在此舉行。

想一想那里的好天氣,我們就會對經常性接收到的霧霾預警深惡痛絕,分分秒的妒忌心就這樣生起。每當這個時刻,我們就會更加向往達沃斯那個地方,更加感謝和懷念那個名叫亞歷山大的德國醫生。

運動度假勝地:冰雪世界,人人都是孩子

來達沃斯深呼吸一下阿爾卑斯山中特有的潔凈空氣,這肯定是喜靜的都市人的選擇,醒腦、沈思,誰會不喜歡呢?

但是喜動的越野派風也會塵僕僕趕來,因為他們都知道,那里有條全球著名的700公里長的徒步長廊。

此時的達沃斯已經有了較強的自我發展意識,經過前人亞歷山大的基礎性工作的累計,他們開始不斷嘗試以更好的方式來面對全世界的探訪。

在1877年,歐洲最大的天然冰場在達沃斯落成,很多世界級的選手匯集此地,集中在這里開展專業性訓練。此外達沃斯還建了一座冰雪體育館。有了這個體育館,每年賽事不斷,成為冰雪運動者最大的樂事。



網絡版說把達沃斯從療養區升級成為旅遊勝地的是一個旅店老板。大概的意思是說,當時達沃斯的觀光客很少,而且都只在夏天為了避暑才來。

這個旅店老板向顧客許諾:如果他們肯冬天來度假,第二年夏天的房費全免。如此占便宜的事,客人簡直沒有理由拒絕誘惑,紛紛趕來,結果發現這里的冬天更好玩,達沃斯小鎮從此天下聞名。

實際上,自1900年後,達沃斯看到更多客戶們更為註重休閑和體育運動,於是他們加緊行動起來:世界上第一條雪橇道、第一條滑雪索道、第一個高爾夫球場等等,就這樣應運而生。

看來達沃斯人的市場敏感度和辦事效果好高,那個年代有此意識,還是一個小鎮,試問還有誰?



又經過了幾十年的努力,達沃斯根據需要不斷升級改變自身面貌,確保成為阿爾卑斯地區旅遊的絕對先驅,並讓冬季旅遊旺季的發展帶動和完善夏季旅遊,最終使得達沃斯成為全球少見的全年旅遊勝地。

有數據統計說,在滑雪旺季,會同時湧進70萬遊客來這里度假。雲南大理的周邊村莊,平均一年大約接待遊客數量也就是70萬人次。大寫的一個服字。



沒有親身走進達沃斯,可能無法感受達沃斯的美。去過達沃斯的人,多以傲嬌姿態來描述達沃斯的美。

他們形容達沃斯的美,美在安靜無風的雪,因為那緩慢而落的雪花,給足欣賞它的人以時間去欣賞。

他們還說達沃斯的美,美在如中國山水畫般的黑白相間,白的是雪,黑的則是程度不一的村落、峰巒和樹木。

他們也說達沃斯的美,美在人與自然的結合,這里的雪花飛揚、林木漫山,而房屋不高,一切人為因素全被包裹在自然環境當中。

一切和諧得自然天成,活在童話世界里一般。此番感受,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吧。



關於達沃斯小鎮的安靜,很多人說那里的夜晚,躺在房間里時,可以寂靜到聽到自己的心跳。這讓活在喧囂世界的我們有多尷尬,若真能在某一刻聽到自己的心跳,可能會被這不適應的安靜嚇一跳。

冬天的達沃斯,街上的人群明顯更多,老老少少都在冰雪世界里撒歡,前面在打雪仗的,後面的可能就是兩個趴在爬犁上比賽的老頭,可能這個時候,我們才會體會「人人都是大自然的孩子」這句話的深刻。

克勞斯·施瓦布:用46年時間喊全世界經濟精英來開會

把會議和旅遊產業放在一起來做,這是達沃斯邁向新領域的一個開端。但是真正喊來全世界經濟精英來達沃斯開會的老人家——克勞斯·施瓦布,則是把達沃斯推向全世界的最大功臣。

實際上,早有媒體透漏,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之所以選址達沃斯,是因為時年32歲的論壇創始人、日內瓦商學院教授克勞斯·施瓦布先生酷愛滑雪。看來這是一個相當任性的絕對玩家啊。



當然,早在1969年,達沃斯會議中心建築部分皆以建成。從那以後的40年中,達沃斯不僅承辦了許多會議,更使一些世界之名會議在這里安家。

今天,最著名的世界經濟論壇,自1970年以後,基本都在達沃斯舉辦。這就使得世界經濟論壇與達沃斯一同發展,同時達沃斯因為世界經濟論壇和它的客人們而得到了更大的發展。



也許是受了達沃斯小鎮自身獨特的輕松、休閑氣息所感染,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克勞斯·施瓦布從最初便把「非正式、平等、休閑」的概念濃縮為「達沃斯精神」,使得論壇成為了一個在輕松、休閑氣息中探討國際經濟走勢和風雲變幻之地。


只有兩條街道的小鎮,在會議期間頓時擁擠不堪;房間也很小,小得只能容下一張小床和小桌子的房間。

如此狹小的達沃斯,每年卻聚集了來自全球2400多位各國政界、商界重量級的人物,醞釀著影響世界的重大話題。



於是,問題來了,如此級別的國際級會議,錢從何來?

創始人盡管努力告訴媒體說自己只是個藝術家,而不是商人,但的確他很早就做好了最初的商業設置。

比如費用這一塊,論壇的經費維持主要來自會員的會費,參會企業的繳費、合作企業的資金和物資支持以及各類捐獻等,這些來源的持續性保證了論壇的「財務持續性」。



通過多年良好運作,論壇的經營和管理、資金的來源和運用已經形成良性循環。嗯,很優秀的一個商人藝術家或者說藝術家商人,框架設置都很實在、落地嘛。

達沃斯小鎮自身也會對應如此剛需的遊客和會議人群,打造達沃斯版的雪地小屋,租金嘛,大約14萬美金,不打折且要排隊,想一想達沃斯人好有頭腦。

盛傳有錢的比爾·蓋茨為了能在達沃斯旅遊或參會方便,能保有一個穩定居所,不惜提前十年把租金都提前預支了。



每年,大公司都有在達沃斯開Party的壯舉,達沃斯本身也積極提供這樣的服務,服務費用為60-80人一小時的費用在8000美元。Google辦過一個數百人的party,一夜的花費在25萬美金左右。

初步估算,對於參會的企業家來說,大約需要百萬美金左右,這是在普通公務艙往返、青年旅社住宿、沒有任何娛樂開支的前提下。



不在乎多少錢都要去參加這個論壇的秘密,就在於很多企業家都受益於這個行業會議,這樣無法在正式議程上找到的會議,是以私密的方式進行的,參與者也均是行業巨頭,恐怕參與者在乎的不是錢,擔心的只是時間太少、會議太多而已。

也因此,成功的論壇很好地滋養著這個小鎮的發展,1.3萬居民中,直接從事旅遊、服務業的就有4000多人,這就很大比例地解決了小鎮居民的就業問題。每年,這個小鎮至少要接待來自世界各地230多萬名遊客。



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的這個小鎮,如今發展成為地球上最適合開會的一個小鎮和頂級精英最想去參會的一個小鎮,這有幾代人的努力,有全球格局變化的影響,更有一些不為察覺的因素的多方面加持,使得它成為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認為理所當然的樣子。

其實想一想,曾經的那個避難的革命者亞歷山大,假如在他還沒有成為醫生亞歷山大前,就已經知道有那樣一個小鎮,是否還願意把生命中的大部分時光留在那里?

還有那個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施瓦布,如果他不是因為喜歡滑雪而選擇確定固定論壇場所,是否會有今天意義上的達沃斯?



我們都曾盛年,和他們一樣曾為理想奔波,但是真正喚起我們熱血的,可能並非一個地方、一個小鎮,它只是因為我們到了那里,然後彼此包容、成全,最終以最為合適的方式呈現給了全世界。

所以,更實實在在地堅定我們探索、創新和展望的內心,未來我們也終將收獲一個獨屬於自己標示的那個「達沃斯小鎮」。


(完)




掃描下載新財富APP,深度投研,大咖講座,盡在新財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218

人機大戰柯潔首局戰敗!王小川點評:AlphaGo2.0將重演一部進化史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23/163250.shtml

人機大戰柯潔首局戰敗!王小川點評:AlphaGo2.0將重演一部進化史
黑智 黑智

人機大戰柯潔首局戰敗!王小川點評:AlphaGo2.0將重演一部進化史

這次與柯潔的對弈,能頻現“怪招”,完全顛覆人類對圍棋的理解——這會是比賽最大的看點。

首發 | 黑智(ID:VR-2014)

文  | 楊潔

2017年5月23日,在第二次“人機大戰”中,當今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國圍棋選手柯潔,輸給了 Google旗下的人工智能程序 AlphaGo。在比賽進行了四個多小時之後,柯潔九段執黑負於 AlphaGo,AlphaGo 贏四分之一子。不過這並非最終結果,第二局和第三局將分別在 5 月 25 日和 5 月 27 日舉行,詳細日程請見黑智報道《柯潔明日首戰AlphaGo,爭奪150萬美元獎金,你想知道的都在這里了》。

去年曾大比分擊敗韓國選手李世乭的AlphaGo,再度與柯潔等為代表的中國頂尖棋手進行對弈。比賽采用中國規則,三番棋,無論輸贏,每方3小時,5次1分鐘讀秒。不過柯潔這次落敗,並非出乎大多數人意料,因為此前對戰李世乭時AlphaGo表現出了超強實力,幾乎以“碾壓人類”的方式取勝,所以對於第二次人機大戰,眾多業內人士覺得人類希望不大。

111

去年第一次人機大戰之前,搜狗CEO王小川曾在知乎發表評論,明確表示AlphaGo將完勝李世乭。而對於這次比賽,他再次在知乎表達了自己的態度:“我們的關註點不再是機器是否會贏——而是機器將用什麽姿勢戰勝人類。”

王小川說,AlphaGo2.0和1.0技術原理有著巨大不同,更接近於人,因此這次比賽的最大看點是,AlphaGo2.0或許會頻現“怪招”,完全顛覆人類對圍棋的理解。AlphaGo告訴我們:我們還有極大的發展空間;而AlphaGo2.0告訴我們:如果有合適的條件,完全可能有其他的生命進化路徑,以及更不一樣的進化結果,相當於重演一部進化史。

以下為王小川知乎全文:

該來的終於來了。

一年前AlphaGo發布,看完論文後我就在知乎上發文預測機器會完勝人類。好些行業朋友不相信,為此我收了很多“智商稅”,之後微信發紅包一直發到春節才發完。此外我還立了兩個斷言:一個是Google很有可能再研發出AlphaGo 2.0,擺脫“監督學習”,不再需要人類下圍棋的歷史數據,而是只通過“增強學習”,兩臺AlphaGo自我對戰學習如何下棋,並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從公開的資料判斷,此言中了。這意味著什麽呢,又有什麽看點呢?

技術重大提升:和1.0原理大不同 更接近於人

AlphaGo 1.0 是巧妙地混合了三種算法:蒙特卡洛樹搜索+監督學習+增強學習。其中蒙特卡洛樹搜索是一種優化過的暴力計算,比1997年深藍的暴力計算更聰明。而這里的監督學習,是通過學習3000萬步人類棋譜,對六段以上職業棋手走棋規律進行模仿,也是AlphaGo獲得突破性進展的關鍵算法。而增強學習作為輔助,是兩臺AlphaGo從自我對戰眾中學習如何下棋,據悉對棋力提升有限。

222

根據公開資料推測,此次AlphaGo2.0的技術原理與之前有著巨大不同:

1. 放棄了監督學習,沒有再用人的3000萬局棋譜進行訓練。這本是AlphaGo最亮眼的算法,也是今天主流機器學習不可避免的核心條件:依賴於優質的數據,在這個特定問題下就這麽被再次突破了。

2. 放棄了蒙特卡洛樹搜索,不再進行暴力計算。理論上,算法越笨,就越需要暴力計算做補充。算法越聰明,就可以大大減少暴力計算。從AlphaGo 2.0的“馬甲”Master的歷史行為看,走棋非常迅速,約在每10秒鐘就走棋一步,如此速度很可能是放棄了暴力的計算。

3. 極大地強化了增強學習的作用,之前敲邊鼓的算法,正式成為扛把子主力。想想看有多勵誌:兩臺白癡機器,遵守走棋和獲勝規則,從隨機走棋開始日夜切磋,總結經驗,不斷批評和自我批評,一周後終成大器。

在這樣的算法下,AlphaGo 2.0對計算資源開銷極小,把當前棋局輸入神經網絡,電流流過,輸出就是最佳的走棋方案。我猜測如此算法下,有可能僅僅依靠一個GPU工作,每一步棋消耗的能源接近人的大腦。

最大看點: AlphaGo2.0 棋風完全脫離人類經驗

今年年初,AlphaGo 化身Master連勝人類頂尖棋手60局。在圍棋領域,機器完勝已經變成公認的定論。這導致很多人開始問:這次人機大戰還有意義嗎?我們的關註點不再是機器是否會贏——而是機器將用什麽姿勢戰勝人類。

AlphaGo學習了3000萬步人類棋譜,走棋風格也近似於人。在比賽現場,偶有AlphaGo走棋和人的經驗不符合,就被評為“愚蠢”,只是在中盤之後發現機器漸漸局面占優最終獲勝,為了自圓其說解讀為“AlphaGo中盤逆轉”,前兩局莫過如此。第三局開始評論者長了教訓,開始尊稱AlphaGo為“阿老師”,有了欣賞和敬畏的心態。這帶給圍棋界很大的沖擊,以前大家認為正確的東西,其實是不正確的。柯潔曾經評價說:“AlphaGo出現,很多理論都被推翻,再看以前定式變得好笑,虧那麽多目就不再是兩分。”人類通過數千年實戰,總結了圍棋理論,然後計算機告訴人類:這些全都是錯的。現在在很多比賽上,人類棋手已經開始向機器學習,模仿AlphaGo的下法,棋聖聶衛平也曾表示“理論被顛覆了”。

而AlphaGo2.0脫離了機器對人模仿,走棋風格也將完全脫離人的定式。在與柯潔的比賽中,會不斷出現我們意想不到的走棋,而且這些走棋在教科書中會被認為是低級錯誤或者完全不可理喻,但凡一個正常的棋手都不會這麽玩,但凡一個新手這麽玩都會被點撥這樣不對。而AlphaGo2.0會不斷制造這樣的局面,關鍵他還是對的。可想對專業棋手的心里會有多大的震撼:不僅自己這一輩子都沒這麽想過這麽下棋,整個圍棋界都沒有想過。會不會懷疑自己白活了?會不會反思兩千年圍棋的發展為什麽有這樣的瓶頸?還有多少海闊天空等著我們去探索?可等不及我們去探索,計算機就給出了終局的答案,多麽惆悵。

我們會津津樂道,AlphaGo是什麽棋風。但可以這樣推理:但凡有流派和風格,就還有局限性。只有當所有流派合一看不出流派的時候,才到達致高境界。AlphaGo 2.0便會是這麽一臺機器,沒有風格,穩如磐石。

可以想見這次與柯潔的對弈,能頻現“怪招”,完全顛覆人類對圍棋的理解——這會是比賽最大的看點。英勇的柯潔,要解鎖108種姿勢來抵擋了。

333

2017人機大戰的意義:重演一部進化史重新認識智慧的邊界

2016年在AlphaGo和李世乭的對戰後,人工智能進入大眾的視野,我們開始重新思考機器和人的關系。

圍棋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漫長歲月的琢磨中,圍棋理論不斷進化,到達了很高的水準,AlphaGo的獲勝,我們大可以解讀於“青出於藍”,畢竟是在人類圍棋進化的主路徑上又攀高峰。

而AlphaGo2.0完全拋棄掉人類這兩千年來進化的圍棋經驗,另尋他徑,僅憑兩臺機器自我對弈中學習和進化,最終不僅趕超了人類進化的速度,還發展出一套截然不同的下棋方法,並且更加接近完美的狀態,實現了對人類的碾壓,重演了一部圍棋的進化史,而且得出了與這兩千年來不同的進化結果。

這會給我們什麽啟示?如果跳出圍棋的規則,類比看地球生命的進化:人類是從原始的有機物,到單細胞開始逐步變成靈長類動物,並且發展出超越其他一切生物的智慧。這條路徑是唯一的麽?人類的生命形態和最頂級的生命形態還有多大距離?AlphaGo告訴我們:我們還有極大的發展空間;AlphaGo2.0告訴我們:如果有合適的條件,完全可能有其他的生命進化路徑,以及更不一樣的進化結果。

讓我們歡呼人的智慧造就了AlphaGo,這也幫我們開了眼界,看到我們離最終的生命形態和智慧依然有遙遠的距離。

保持敬畏,堅定前行,終得圓滿。

柯傑 AlphaGo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407

【飲食籽】毋忘冬菇進化史

1 : GS(14)@2015-06-01 22:34:53

二○一五年黃大仙竹園邨的兩座冬菇亭,與二○○六年新舊對比強烈。



【飲食籽:識飲惜食】拆毀,翻新,活化。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俗稱「冬菇亭」的熟食亭,曾隨公共屋邨而生。她曾經興旺,曾經沒落,承載着一段香港時空特有的歷史。因噪音及衞生問題,九十年代房屋署停止興建新冬菇亭,部份被改建用途。經領匯接手後,冬菇亭相繼翻新,相比起其他大型建設,這些改變似乎微不足道,但她是「屋邨友」總有過的生活體驗,見證昔日街頭飲食文化。她絕不比任何一幢歷史建築物的文物價值遜色。



二○○六年黃大仙竹園邨冬菇亭。


走進大埔富善邨,會發現一個有趣畫面──在同一空間出現兩個新舊冬菇亭,帶來強烈對比,見證其「進化史」。舊式冬菇亭在一九八六年隨屋邨落成,維持一貫草根特色,一亭四檔,紙皮石亭頂,只有啡色及透明帳篷遮風擋雨;新冬菇亭則在六年前由商戶自費翻新,領匯會提供適當指引及審批圖則。雖在外仍是冬菇模樣,但已換作灰色琉璃瓦頂,落地玻璃,把以往四格打通成一個舖位,客人坐在仿皮梳化卡座,涼涼冷氣送爽,與一般茶餐廳格局無異。



翻新工程複雜 煙囪淪為裝飾

變身後的冬菇亭是出自設計師文樹基(Man)手筆,除此之外,他還設計屯門友愛邨的冬菇亭。「冬菇亭原有設計看似簡單,但翻新難度不少,由於食肆不再領有大牌檔牌照,便要符合一般食肆的規定,像抽氣系統、消防條例等。」不願上鏡的Man說。他花了數個月時間設計,特意在外圍採用落地玻璃,維持原有開揚感覺,整個工程花費約二百萬元。「假設以四方盒為考慮,要讓冬菇亭每一面看起來有趣,以凸顯光線透明感。因要符合食環署要求,其中一面須為密封式廚房,是美中不足之處。」冬菇亭的中間排氣位,經改建後已沒有實際功能,商戶須重新鋪置排氣喉,同時要在傾斜的屋頂裝上冷氣,便須巧妙配合現有格局。「我們特意設計天花梯級效果,可內藏風喉,又能避開橫樑,盡量善用空間。」值得一提是,設計分為室內及室外地方,室外增設露天茶座,刻意保留冬菇亭其中一個特色。



大埔富善邨現有的平面圖,舊冬菇亭(右面)仍保持一亭四檔,新冬菇亭則已打通成一檔。在同一地方新舊冬菇亭並立。









灰色琉璃瓦頂,氣窗已密封,只作裝飾用途。

冷氣,冷風輕送,外面三十多度高溫也不怕。

設有露天茶座及室內冷氣位置,任君選擇。







紙皮石亭頂,另有帳篷擴展空間。

風扇陣,另有多座牛角扇,吹走暑氣。

客人須坐在戶外位置,體驗四時節氣。



逾千萬打造 變身豪華大牌檔

要數投資額最高之一是位於大圍美林邨,一列三座的冬菇亭,二○○八年由怡苑飲食集團承租九年,當年斥資逾千萬元改裝。不但有日式琉璃瓦屋頂、維多利亞時代復古鐵閘、LED環保燈、活動天幕等,最特別是中央煙囪位置,除了用作採光外,在七呎高樓底,掛上矜貴水晶燈,堪稱「豪華大牌檔」之最。怡苑董事總經理羅偉光說:「翻新後,可滿足客人需求,追上時代步伐,保持競爭力。所以我們加設冷氣、洗手間及其他裝飾,環境改善,但食物和價錢卻與大牌檔相差無幾。」不過,卻出現小插曲。在二○○八年北京奧運,原本安排奧運馬術選手到訪參觀此地,被傳媒揭發其活動天幕違規僭建,最後不得不清拆,意興闌珊下,數年前便索性轉租予其他商戶。「當初搭建活動天幕,原意是避免食客日曬雨淋,因應所需。其他冬菇亭也有搭建活動上蓋,不過政府卻沒有處理。對於新經營者,太多條例限制,商戶難以經營,哪有人還願意投資?」向領匯查詢,他們以書面回覆指:「有關提升項目因應物業本身情況,改善設施及設計,包括加強電力供應、翻新牆身及亭頂、重整亭內佈局等,以達到優化物業環境目的。」



沙田美林邨冬菇亭內的三寶小廚,極高樓底,原有的中間煙囪位置掛了水晶燈。

當年商戶斥資逾千萬元改裝美林邨冬菇亭,務求打造成豪華大牌檔。



民間紀錄 怕失去舊精神面貌

在活化過程中,最難莫過於如何在新舊之間取得平衡。中大建築系副教授鄭炳鴻說,「隨時代轉變,翻新冬菇亭是無可厚非。冬菇亭原屬功能性建築,為邨內居民提供一日三餐之便,是草根地道文化,若刻意執太正,反而失卻精神面貌。」為了保留集體回憶,八十後業餘攝影師梁瑋鑫(William),在facebook開設專頁「香港公共屋邨圖片集」,紀錄多年來冬菇亭的變化。他在沙田長大,沙角邨冬菇亭是他平日的開餐勝地。「以前返學前在粥檔買鬆糕做早餐,消夜買乳鴿加餸,日常生活經常接觸到冬菇亭,細心留意,她有很多有趣地方,如透過加建擴展營業空間,充滿民間智慧。」雖然帶來噪音及衞生問題,但他說仍有保留價值。「在香港好難得仍有這種大牌檔風味,她有自己的生存制度,最重要是找到平衡點,和居民互相遷就。經翻新後的冬菇亭,雖有冷氣,又坐得舒服,但始終失去昔日的生活風味,總是沒趣。」



梁瑋鑫對屋邨有情意結,紀錄多年來冬菇亭的變化。

梁瑋鑫攝影作品@沙田沙角邨



後記:

自九十年代始,冬菇亭便走上不同命運,被改建用途,被翻新,被空置。〈冬菇亭故事〉一連三期,過去走訪十多個冬菇亭,雖正值炎炎夏日,讓我最深刻的不是粉飾得簇新、有冷氣送爽的硬件軀殼,而是當我喝完熱湯後,滿頭大汗,被牛角扇吹走熱氣的這一番舒暢感。她具有獨特個性,各呈首本好滋味,並非毫無特色的連鎖店可比。不知不覺間,這種風格特異的食檔,正逐漸消逝。趁還在,好珍惜!



已消失的她們



沙田秦石邨一九八四年落成、在邨內只有一個冬菇亭,已改建為涼亭,老人家最愛坐內乘涼,捉棋耍樂。

沙田隆亨邨共三座的冬菇亭,只有一座仍有大牌檔,其餘則空置及已改建成便利店。

上水彩園邨早於九十年代中拆卸並改建為美食廣場,但使用十多年後,在二○一一年領匯為彩園商場翻新而再次改建,現時原址已改建為休憩地方,經常充斥水貨客。





屯門安定邨位於停車場旁的冬菇亭,在九十年代中已改建成安定商場的新翼。地下為有冷氣設施的美食廣場,以上數層為商場,領匯近年再翻新安定商場。

觀塘順利邨原本邨內的戲院因使用率偏低而在二○○二年拆卸,並重建一座設有冷氣的美食中心,原冬菇亭租戶遷入,至二○一○年拆卸,原有位置興建了乏人問津的小型舞台。



記者:何嘉茵攝影:伍慶泉、劉永發、鄧鴻欣編輯:謝慧珊美術:吳子豪部份圖片由香港房屋委員會及受訪者提供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530/191651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633

【遊戲機進化史】第一部遊戲機係點?

1 : GS(14)@2016-08-13 14:50:23

正所謂一日打機一世都打機,自認係機迷嘅你同你,遊戲機呢30年歷史你又知幾多?1973-Magnavox Odyssey世界上第一部遊戲主機,只能夠在電視上顯示簡單的光點,仲要貼附送嘅膠片背景喺電視先知玩乜。1977-Atari26001979年成為最暢銷的聖誕禮物當年銷量超過了100萬部,1982年Atari2600達到了顛峰,銷量800萬部。1983-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灰機/紅白機)香港80年代嘅霸主,一定係任天堂嘅灰機同紅白機,香港行貨其實係灰機,同水貨嘅紅白機玩嘅game都係一樣,後來因為紅白機推出磁碟機配件,令到插大帶嘅灰機慢慢被淘汰。1987-PC-Engine第一部以CD-Rom打機嘅電視遊戲機,呢部機一出即時令到任天堂生意大跌,不過小編當年因為有紅白機,所以冇買呢部機。1988-SEGA Mega Drive同樣可以以CD-Rom打機,加上世嘉開始大量以成年玩家為對象嘅game,令打機唔再係小朋友嘅專利。1989-Super Nintendo Entertainment System90年代嘅機皇,試問有邊個7、80後係未打過超任呢,經典遊戲成就咗唔少宜家依然好hit嘅遊戲,可以話係今日遊戲界嘅鼻祖。1989-Nintendo Game Boy米白色機身、紫紅色制,呢個經典中嘅經典,雖然黑白畫面,不過出街同friend插雙打線對打呢個畫面,大家應該好深刻啦。1990-SEGA Game Gear唔止係手提彩mon機,仲有得加天線睇電視,畫面一定係當年手提機中最好。1990-Neo Geo以運算速度快見稱,不過當年任天當太強勢,Neo Geo紅都冇紅過就收咗山。1994-SEGA Saturn可以加入加速卡,加快運算遊戲速度及令畫質提高。1994-Sony PlayStation
Sony第一部家用遊戲機,當年一出大受歡迎,唔少玩家Saturn及PS作比較,大部份人都認為PS嘅畫質比Saturn好。1996-Nintendo N64
N64嘅三維立體game當年好出名,畫質亦係三部機裡面最好嘅一部。1999-SEGA Dreamcast世嘉推出Dreamcast較上一代Satum的畫質靚咗唔少,即時威脅到其他兩部遊戲機嘅地位。2000-Sony PlayStation2本來Sony並不打算2000年推出PS2,面對SEGA突如其來的新機,不得不提早推出PS2,結果三日內賣咗98萬部,創下銷量速度最快的電視遊戲主機。2001-Nintendo GameCube歐美等地較受歡迎,香港並不太流行,大部份人都玩PS2及Xbox2001-Microsoft Xbox微軟第一部推出嘅家用遊戲機,《Halo》更為佢打響名堂。2004-Nintendo Dual Screen(NDS)
NDS以touch screen嘅新玩法成名,雙屏設計,仲記得成班人圍埋玩孖寶賽車嗎?2004-Sony PlayStation Portable(PSP)
PSP就以PS嘅畫質及遊戲見稱,《Monster Hurt》記得嗎?2005-Microsoft Xbox3602006-Sony PlayStation32006-Nintendo Wii體感遊戲強調老少咸宜,結果大受歡迎,即時搶咗其餘兩間遊戲生產商好多生意,Wii目前全球累計銷量已突破了一億部。2011-Sony PSPGo、PS Vita
PS Vita加入背板觸控,不過有唔少玩家認為多餘。2012-Nintendo3DS3DS可以裸眼3D打機,不過打得耐隻眼真係頂唔順。2012-Nintendo Wii U於控制器中加入顯示屏,雖然夠創新,不過外界評價一般。2014-Microsoft Xbox One2014-Sony PlayStation42016-Sony PlayStation4 VR帶上VR眼鏡進入虛擬實鏡,再加上實時體感,全新玩法,暫時以恐怖遊戲最受歡迎,預計十月底公開發售。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812/1973338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55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