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千萬別為這三件事跳槽


2010-12-13  TCW




「事求人」並非台灣獨見,今年以來美國就業市場也一路加溫;過去兩年,人們因金融風暴而急凍的轉職念頭,又開始蠢蠢欲動。

今年初,美國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資料顯示,自願離職的人數從二月起超過裁員人數,打破二○○八年十月以來,裁員人數超過自願離職人數的悲情。

九月,人力資源評估網Psychtests.com調查則顯示,美國每四名員工就有一人決定,即使還沒找好後路也要辭職。

最近,專業金融人力網站eFinancialCareers調查,近七五%的華爾街雇員表示,年初至今至少接觸過一次獵才公司探詢;而且四四%受訪者坦承接到挖角電話的次數比去年增加。

網路巨擘Google則在十一月中旬宣布,明年一月起為每位員工調薪一成,核心經理人的基本薪資與紅利調幅更高達八○%。媒體解讀Google的大動作是為了防堵人才流失。

就連企業執行長也預見人才即將大風吹。根據獵才公司哈德森環球資源顧問公司(Hudson Global Resources)近期調查,全球五百五十位重量級企業執行長,五六%預期未來半年員工流動率將升高,最高將可能達到二○%。

從總體就業市場到個別金融、科技領域,一股轉職騷動即將躍上檯面。年關將近,「我不幹了!」也許將成為職場上員工最想說、雇主最怕聽的新年新希望。

不過,儘管人力市場的低氣壓漸漸消散,雇主開始願意加碼搶人才,天時、地利、人和俱足,但跳槽可不能跟流行,輕率決定。

根據《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今年一月、七月兩份追蹤跳槽者發展的分析報告顯示,跳槽之所以會失敗,與以下迷思有關:

為了升官!長期看來,內部轉職更有機會

迷思一:異動代表會升官。如果把獲得更多權力或影響力放首位,可能犯了不自量力的錯誤。

對一心想攀爬職涯階梯的員工而言,以下兩個數字值得深思。西班牙IE商學院(IE Business School)人力資源教授哈摩莉(Monica Hamori)採訪上千位執行長後,得到的統計結論是:藉由每次跳槽換到公司規模更大、職階更高的比率很低,不到五%!反之,如果是在企業內轉職,最後升 到執行長大位的比率達二五%。

另一項調查則顯示:頻繁跳槽的員工,只有一六%職階越跳越高,越跳越低,甚至跳壞前途的比率近五成。

哈摩莉解釋,快速升遷雖是許多初生之犢夢寐以求的發展,但可能無法保障長期成功,特別是第一次當上主管的人,通常因為專業表現良好而升官,但並不表示專業以外的能力足以勝任新職。

對一心求官的員工而言,管理學家彼得(Laurence Peter)也指出,企業裡每一名員工若在原職位表現良好,就有機會被提拔;如果員工無法認清能力極限,或學不會新職所需技能,無論是內轉或外求,直到坐 上他所不能勝任的位子。最終,多數職位都將被不能勝任的員工所占據,這也就是為什麼重大計畫經常會出錯的原因。

他觀察學校的層級制度,解析優秀教師為何不能勝任教學主任,正是錯在豐富教學經驗,讓新手主任沿用上對下的技巧指導老師。儘管面帶笑容解說清楚、用字簡 單,而且語調放緩,卻讓所有教師產生極強烈排斥感,規避溝通、拒採建議。最後失敗的教學主任只能停留在原地,甚至談不上勝任愉快。

為了「錢」途!小心舊經驗沒路用,名不副實

迷思二:跳槽必有「錢」途。如果把金錢放首位,可能犯了為錢放棄專業,瞻前不顧後的風險。

回歸到最實際的薪酬需求。顧問公司惠悅(Watson Wyatt,今年與韜睿合併)曾發表一份調查,七成以上在雇主心中表現優秀的員工,離職三大主因第一名是對薪酬不滿。

對此,《哈佛商業評論》說,為錢離職雖是正當理由,但落入高薪迷思而犯下錯誤的中階主管卻不少。他們是一群先以專業崢嶸、後以經驗取勝的中堅份子,最後卻難抗拒跨業跳槽、薪水加幅的誘因。

這個決定的盲點在於,無論是行銷或業務主管,跨業跳槽後多半從零開始,過往培養無形資產,如產業知識、人脈與客戶群,經常派不上用場,對新職沒有加分作 用。最糟的可能情況是,他們在適應新企業文化之餘,可能會漸漸發現,自己的新角色名不副實,甚至成為新東家虛設職銜下的實驗白老鼠。

哈佛大學教授葛羅伊斯堡(Boris Groysberg)訪問某位曾為全美排名前五百大企業效勞的財務副總,他接受加薪五成的提議,加入一家積極想打入前東家供應鏈的新創企業。結果幾個月後才恍然大悟,在新職上他不僅未能主導部門,甚至是淪為蒐集商業機密的打手。

為了換大廟!文化適應問題,常導致領導失敗

迷思三:大魚要待大池塘。如果誤以為自己在原有環境已碰到天花板,非得換個環境、大佛就要坐大廟,可能會犯了「跳躍式錯誤」。

對高階主管而言,最常深陷其中而不自知的迷思就是認定非大位不坐,特別是執行長一職。高階獵才公司史賓沙(Spencer Stuart)統計標準普爾五百指數(S&P 500)中三百家企業接班人成功機率,發現外來和尚其實沒有比較會敲鐘。

主持研究計畫的西特林(James Citrin)指出,企業接班不外乎內舉與外聘,模式大致可分為:董事會成員出任、長期培養、內行局外人(insider-outsider,先從外部挖角,培養數年後升執行長),與空降部隊。

該研究中發現,執行長接班後,表現最好的一類是由董事會成員出任,最差則是內行局外人,呼應了哈佛大學教授包爾(Joseph Bower)所倡議的論點:最成功的執行長是內舉,但能保有局外人眼光。

西特林說,內行局外人這類半熟高階主管,獲聘時就知道將以營運長這種實習身分進入公司,一、兩年後再直升執行長大位。人資主管向來喜歡這種接班方式,以為 可讓新手適應企業文化、了解公司,並安頓下來。不過,這種做法卻導致領導失敗,在三百家企業中,內行局外人躋身「最佳執行長」之列的機率竟然是零。

曾在奇異(GE)歷練十年的副總裁納德利(Robert Nardelli)二○○○年離開後,投效美國最大家居連鎖企業家得寶(Home Depot)董事會主席,再一路升上總裁與執行長。

儘管納德利為公司創造銷售額與店面數翻一倍的佳績,卻得不到認同,二○○七年遭家得寶董事會花兩億美元請出家門。沒多久,轉移到人生地不熟的汽車業後,二○○九年又被克萊斯勒(Chrysler)解除職務。

包爾認為,有效的管理模式不是放諸四海皆準,豐富經驗與專業更不足為恃。企業培養能跳脫內部立場、以局外人眼光檢視大局的執行長,至少得花十年;如果外來者現學現賣,注定會以失敗收場。

由此可見,大佛換了廟未必會靈,跳槽前請務必三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63

【產品經理必鑑】做好這三步,產品會自己召喚用戶!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4799.html

一:產品設計:核心能力要做到極致

關鍵詞:核心能力、口碑

為產品做設計最難的是訂優先級和先後次序。判斷能力的好壞不能寫個報告統計下流量證明就完了。這是非常錯誤的,我們要看用戶是不是需要這個功能。

所以我希望我們的產品經理在產品設計之初就想得透徹一點。產品經理需要投入更多的關注度,關注度不一樣,結果出來的很不一樣。

1.核心能力

任何產品都有核心功能,其宗旨就是能幫助到用戶,解決用戶某一方面的需求,如節省時間、解決問題、提升效率等。

很多產品經理對核心能力的關注不夠,不是說完全沒有關注,而是沒有關注到位。核心能力不僅僅是功能,也包括性能。對於技術出身的產品經理,特別是做後台出來的,如果自己有能力、有信心做到對核心能力的關注,肯定會渴望將速度、後台做到極限。但是現在的問題是產品還沒做好。

比如前段時間的網頁速度優化,優化之後速度提高很多,真不知道之前都做什麼去了?讓用戶忍受了這麼久,既浪費時間又浪費我們的資源。

不抓,都沒人理,很說不過去。所以說我們要在性能方面放入更多精力。

談到核心的能力,首先就要有技術突破點。比如做QQ影音,我們不能做人家有我也有的東西,否則總是排在第二第三,雖然也有機會,但缺乏第一次出來時的驚喜,會失去用戶的認同感。這時候,你第一要關注的就是你的產品的硬指標。在設計和開發的時候你就要考慮到外界會將它與競爭對手做比較,如播放能力、佔用內存等。就像QQ影音,它的核心性能和速度都超越了暴風影音,所以推出之後發展的勢頭將會很好

硬指標選擇上其實也有很多選擇,如網絡播放、交流、分享,這都是很多的思路。但是最後都砍掉了,我們就是要做播放器,因為這是用戶的需求。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高清,但是高端用戶需要(這個後面口碑創造會再提到)。只有硬指標滿足了,用戶說,我這個破機器,暴風影音都不能放,QQ影音能放。就這一句話:口碑就出來了,用戶知道你行,口碑要有差異性。

核心能力要做到極致。要多想如何通過技術實現差異化,讓人家做不到,或通過一年半載才能追上。

很多用戶評論QQ時說用QQ唯一的理由是傳文件快,有群。那這就是我們的優勢,我們要將這樣的優勢發揮到極致。比如離線傳文件,以郵件方式體現就是一個中轉站,即使是超大的文件也不困難,關鍵是要去做。雖然真正使用的用戶並不一定多,但用戶會說,我要傳大文件,找了半天找不到可以傳的地方,萬般無奈之下用了很爛的QQmail,居然行了,於是我們的口碑就來了。

要做大,你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如何讓人家想到也追不上,這麼多年在IDC(互聯網數據中心)上的積累我們不能浪費,高速上傳、城域網中轉站,支持高速地上傳??可能又會發現新的問題,如果不是郵件、在IM(即時通訊軟件)上又該怎麼實現。

我們的目的是讓用戶感到超快,飛快,讓用戶體驗非常好,這些都需要大量技術和後台來配合。

產品的更新和升級需要產品經理來配合,但我們產品經理做研發出身的不多。而產品和服務是需要大量技術背景的,我們希望的產品經理是非常資深的,做過前端、後端開發的技術研發人員晉陞而來。好的產品最好交到一個有技術能力、有經驗的人員手上,這樣會讓大家更加放心。如果產品經理不合格,讓很多兄弟陪著干,結果就會發現方向錯誤是非常浪費和挫傷團隊士氣的。

2.口碑

做產品要做到口碑就要關注高端用戶、意見領袖關注的方向。

以前,我們的思路是抓大放小,滿足大部分「小白」用戶的需求。但是現在來看,高端用戶的感受才是真正可以拿口碑的。

如何提升高端用戶的關注,這是在基礎能力比較好的情況下需要考慮的問題。如郵件搜索、RSS聚合等,這些只有「很炫」的用戶在博客和論壇裡面會提及,在有能力的情況下我們要保證。在產品已經成型的情況下,對待高端用戶的心態也要不一樣。比如允許用戶在我們的QQmail上使用別的郵箱。之前我們自己心裡打著小九九,讓別人不方便使用外部郵箱地址,好使用我們的,但是這樣小九九,高端用戶是看得出來的,所以要改掉,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真正的方便用戶。

個性化服務,並不是大眾化服務,也是要取得口碑的。

一個產品在沒有口碑的時候,不要濫用平台。如像IM(及時通訊)部門要求支持,投入營銷資源、要marking(市場部門)聯繫公關公司投放廣告,提廣告位要求??等著人家砍,其實心裡想著有一半也夠了。

我們的產品經理精神力好像分配得很好,50%產品,30%營銷??當然,如果你在基礎環節控制得好,這樣當然可以。但多數情況下我們的人第一點都做不好。如果你的實力如勝算不到70%?80%,那麼就把精力放在最核心的地方。當你的產品已經獲得良好口碑,處於上升期後再考慮這些。

產品經理要關注最最核心、能夠獲得用戶口碑的戰略點,如果這塊沒做透,結果只能是用戶過來,失望,再花更多的精力彌補。這是得不償失的。當用戶在自動增長(用戶會主動推薦朋友來使用我們的產品),就不要去打擾用戶,否則可能會好心辦壞事。這時,每做一件事情,每加一個東西都要很慎重的考慮,真的是有建設性地去增加產品的一個口碑。

當用戶口碑壞掉後,再將用戶拉回來很難。

增加功能,在管理控制功能上也要有技巧。在核心功能做好後,常用功能是要逐步補齊的。產品在局部、細小之處的創新需要永不滿足。作為一個有良好口碑的產品,每加一個功能都要考慮清楚,這個功能給10%的用戶帶來好感的時候是否會給90%的用戶帶來困惑。有衝突的時候要聰明,分情況避免。每個功能不一定要用得多才是好,而是用了的人都覺得好才是真正的好。

做產品開發的時候需要有較強的研發機制保證,這樣可以讓產品開發更加敏感和快速。就算是大項目也要靈活。不能說等三個月後再給你東西看,這個時候競爭對手已經跑出去不知道有多遠了。

開發人員要用心思考產品,而不是公事公辦的態度。你要知道用戶、同行會關注你的產品,在這種驅動下開發人員要有責任心去主動完成。不能說等到產品都做好了,流水線一樣送到面前再做。40-50%左右的產品最終體驗應是由開發人員決定的。

產品人員不要嫉妒有些工作是開發人員設計的,只有這樣才是團隊共同參與的。否則出來的產品一定會慢半拍。

二:運營式管理:敏感才能找到不足

關鍵詞:天天用

我們的產品部是單機版,不僅需要很強的用戶感和技術功底,更重要的是服務。我們要關注一些很複雜的內容,如架構、應用等,產品需要有更好的架構,這需要花很多精力,常態下可能看不出來,所以需要我們高層更多的KPI(重要效績指標)上考慮。這很考驗功力,誰做的好,總辦領導是看得到的,好的設計架構不會手忙腳亂。如把核心的東西做成組件模塊分發。

發現產品的不足,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天天用你的產品。

產品經理只有更敏感才能找出你產品的不足之處。我經常感到很奇怪,有的產品經理說找不出問題,我相信如果產品上線的時候你堅持使用三個月,問題是有限的,一天發現一個,解決掉,你就會慢慢逼近那個「很有口碑」的點。

不要因為工作沒有技術含量就不去做,很多好的產品都是靠這個方法做出來的。我們的領導不僅僅要安排下面的人去做,一定要自己做。這些都不難,關鍵要堅持,心裡一定要想著,這個週末不試,肯定出事,直到一個產品基本成型。

從哪個地方找問題呢?論壇、博客、RSS訂閱啊。高端用戶不屑於去論壇提出問題,我們的產品經理就要主動追出去,去查,去搜,然後主動和用戶接觸,解決,有些確實是用戶搞錯了,有些是我們自己的問題。

產品經理心態要很好,希望用戶能找出問題我們再解決掉。哪怕再小的問題解決了也是完成一件大事。有些事情做了,見效很快。產品經理要關注多個方面,經常去看看運營,比如你說的產品慢,用戶不會管你的IDC(互聯網數據中心)差或者其他原因,只知道你的速度慢。

三:交互設計:做最挑剔的用戶

關鍵詞:細緻

產品經理要把自己當一個挑剔的用戶。我們做產品的精力是有限的,交互內容很多,所以要抓最常見的一塊。流量,用量最大的地方都要考慮,規範到要讓用戶使用得舒服。要有感覺、觸覺上都有琢磨,有困惑要想到去改善。如鼠標少移動、可快速點到等等。

像郵箱的「返回」按鈕放在哪兒,放右邊還是左邊,大家要多琢磨,怎麼放更好,想好了再上線測試。對同一個用戶發信,在此用戶有多個郵箱的情況下如何默認選最近用的一個賬號。這些需求都小,但你真正做出來了,用戶就會說好,雖然他未必能說出好在哪裡。

產品的使用要符合用戶的習慣,如寫郵件的時候拷貝東西,更多人習慣用鍵盤來操作。雖然有些技術難度,但也可以解決,交互,對鼠標反饋的靈敏性,便捷性。

在設計上我們應該堅持幾點:

不強迫用戶:如點亮圖標,如QQmail,不為1%的需求騷擾99%的用戶。

操作便利:如QQ音樂,新舊列表,兩者都要兼顧到,如QQ音樂的快捷播放,從圓形到方形,最後因為影響性能而放棄。

淡淡的美術,點到即止:如QQmail,QQmail在UI界面上的啟發,不用太重也能做得很好。圖案和簡潔並不是一對矛盾體。

重點要突出:不能刻意地迎合低齡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873

陌陌這三年:從“神器”到平臺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25/148571.html

i黑馬:過去三年間,陌陌在道德爭議與政策風險中成長為一款擁有1.8億註冊用戶的超級應用。2014年12月11日陌陌登陸納斯達克。面對投資者,陌陌自稱為中國僅次於手機QQ和微信的第三大移動社交網站。

\ 
《創業家》在2012年1月封面文章《交友大爆炸》中,曾對以上線未久的陌陌為代表的“陌生人社交”應用如此評述:“大公司的‘羞澀’給了致力於‘陌生人交友’的移動互聯網創業者機會。他們毫無顧忌,在大公司徘徊的區域勇往直前;在這一戰場上,‘陌陌’們與微信面對的都是‘陌生人’:與騰訊有競爭關系的創業公司第一次有機會和巨人同時出發。”現在看來,只有陌陌最大化了這一機會,從“約炮神器”迅速向社交平臺轉型,並初步
 
實現了商業化。為什麽?陌陌很快意識到“神器”只能喧囂一時,如果要商業化,它必須改變陌生人社交的“弱關系”屬性。陌陌的2.0版本推出了群組功能,以地點加屬性定義群組,過濾篩選用戶,使用戶在不同場景和不同趣味的群組中獲得深度歸屬感。這是陌陌聚攏用戶,並讓其對產品產生依賴的關鍵一步,如今陌陌的用戶們已經建立了基於不同地理位置和興趣的群組450萬個。
 
從附近的人到附近的群,陌陌緊接著又做了附近的信息聚合。在3.0版本中,地點留言功能讓好友之間開始有更多的交流互動。陌陌不再是單純意義的陌生人交友工具,而是一種關系維護和拓展的雙重產品。用戶沈澱初見規模。
 
2013年6月,陌陌的4.0版本開始商業化嘗試。陌陌招股書顯示,目前其收入來自用戶會員費、遊戲及其他服務(包含移動營銷、付費表情等)。截至2014年9月30日,陌陌會員總數達到230萬。2014年上半年會員費收入為874萬美元,手機遊戲收入為443.8萬美元(較去年下半年增長近50倍)。
 
從收入構成看,在騰訊陰影下長大的陌陌正越來越像它的“對手”。果然如此,它的前途何在?陌陌的投資人之一、經緯創投合夥人王華東說:“陌陌上有32項資料讓用戶填寫,微信是沒有這個Profile的。這些大量關於用戶的數據可以沈澱下來做很多東西。在移動端,未來大量的社區類型產品都將過渡到交易本身,陌陌這種產品形態,因為是高頻使用,又有很強的地理位置屬性,通過這個平臺提供商業將更容易被消費者接受,這也使得它具有成為一家平臺級公司的潛質。”
 
今年2月,陌陌用戶破億。唐巖在知乎上作答:“陌陌的願景是希望打造最適合中國人(或許將來是人類)的社交平臺,把科技發展的福利更好地帶給人們,我們目前確信我們將會做到這一切,雖然目前這看起來有些狂妄。”
 
但是,比起可見的遊戲和會員費收入,陌陌的“平臺”夢離實現尚遙遠。“陌生人”在向“熟人”轉變,它還在騰訊的陰影下。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074

台灣人才想「射月」 先過這三關

2015-02-09  TCW 
 

 

為什麼台灣具有高素質人才、高技術且環境富裕,卻無法洞察未來,創造出「射月亮」(moonshot)的未來產品?

  一月三十日晚間 ,台灣首位「奇點大學」(見小辭典)畢業生葛如鈞、全球最大軟體程式競賽Google Code Jam主辦團隊,唯一的台灣工程師李宗賢,以及去年底打敗全球四百多所名校、全球教學創新大賽冠軍、台大電機系副教授葉丙成,在一場座談中,分享他們與全球頂尖創新腦袋交手的經驗,思考台灣人才在面對未來的障礙。

  今年,《商業周刊》獨家與奇點大學合作,舉辦「商周奇點創新大賽」,最後優勝者可直接到矽谷奇點大學與各國創新腦袋共處十週,用「射月亮」方法,解決未來問題。

  根據奇點大學董事長戴曼迪斯(Peter Diamandis)指出,在二○二三年,一般電腦運算的速度將首度超越人腦,這個突破點稱為「奇點」(singularity)。未來的人才必須要能借助科技發展,在創新上有十倍的躍進,而不能只追求一○%的累進;因而將「射月亮」訂定為奇點大學的精神,指介於大膽計畫和科幻小說之間的灰色地帶,未來人才必須具備破框的心態與執行力。

  台灣人才想要「射月亮」,會有哪些障礙?

  三位與談人不約而同指出,射月亮最大的障礙是「膽小」。

障礙一:膽小「在奇點,玩得最瘋的是表現最好的」

  未來充滿各種程度的不確定,膽子越大,越能面對高度不確定;「從未來學的角度,能翻轉世界的,都是開啟可能性極低的嘗試(意指幾乎不可能),膽子要夠大才碰得到;膽小,是在自己和可能性之間畫上『結界』(指界線),等到世界被膽大的人翻轉、掌握了未來話語權,膽小的人就是等著被指使,」葛如鈞說。

  以他在奇點大學的經驗,膽小反映在自己「不敢想」、「不敢玩」。諸如在奇點大學十週,玩得最瘋的同學,是表現得最好的同學,而結業成果展時,最受矽谷創投喜愛的計畫,就是他認為最不可能、開玩笑的計畫。

  葉丙成指出,膽小的問題出在台灣父母怕孩子失敗,沒有環境給小孩胡搞瞎搞,沒有人告訴他們「失敗沒關係」,而是說「失敗了你很慘」。二十年下來,年輕人都非常保守、不敢去試。現在全世界講創新、要狂野;你不敢冒險,當然沒有創新。父母怕孩子落榜,但七、八十年的人生不過慢一年;「這有多嚴重?如果孩子連落榜都受不了,長大不就也是個廢物嗎?」葉丙成說。

障礙二:視野小「在臉書,同事可以是魔術師,也可以是高學歷雙博士」

  視野分兩種:看世界和看自己。「膽小不會有視野,因為你覺得自己可能做到的,才會去想去看,這是一體兩面,」葉丙成說。但台灣過度重視課業,只在乎速成,學生只會做見過的問題,遇到沒見過的問題就發慌,更少從城市、台灣的角度看事情,更別說世界的角度;「現在大學生想的都是中午去哪裡吃、晚上去哪裡吃,每天只想眼前。」不關心未來的結果,缺乏面對未知變局的能力,結果眼睜睜看著未來被提早準備的人掌握。

  不只看外面的視野小,同樣因為只想眼前,相較於相同世代的西方人,台灣年輕人看待自己的視野也不夠多元。

  曾在臉書工作的李宗賢,到臉書第一天,公司配給他蘋果電腦、iPhone、免費打國際電話和超級好的食宿,對當時他一個窮博士而言,簡直是天堂;當晚便打電話跟媽媽說:「這輩子都不要離開臉書」。

  「我忘記還拿了什麼好東西,可是我記得同事和他們多元的興趣,」李宗賢說,我隔壁是個數學魔術師,不用手法、用數學邏輯變魔術,下班到酒吧表演;對面的是耶魯政治和電腦雙博士,愛辯論,下班就到社團找人辯論政治,「當時我下班在寫書或找朋友,多元性差很多」。

  「邁向未來既漫長又充滿壓力,」葛如鈞認為,「不確定性沒有時效,你在前面把自己燒乾淨,後面都不用講了吧。」意指許多人太專注眼前任務,短期內給自己太大壓力,反而無法承受長期不確定。

  「如果讓我重新讀一次大學,我一定認真問問題,」李宗賢分享回清華大學當一個月訪問學人的感想。他發現,在課堂上問問題時,底下一片死寂。「我的指導教授說過,華人學生真聰明,但老闆不會讀心術,你不說話,再聰明也沒有用;要站上國際領域,說話很重要。」

障礙三:聲音小「做學問,真正應該要學『問』,但現在都在學『答』」

  李宗賢認為,在公領域,問問題很重要,因為並不是聊天打屁,而是訓練自己如何以合理的邏輯講出重點,並讓周遭的人理解;「我們常把知識稱為『學問』,這表示人真正應該要學『問』,但現在都在學『答』」。

  葉丙成指出,台灣教育裡沒有教人際間的軟實力,例如交朋友;到陌生的職場,有沒辦法在很短時間內讓別人喜歡我、願意跟我合作?因為「沒有軟實力,沒有競爭力」。

  的確,台灣年輕人的素質、技術、經濟條件都很好,可是以上三點都很缺。怎麼培養?

  「早點面對『世界』,」葉丙成建議。「世界」指的是校園外的社會,多到企業實習、當志工,走出校園接觸各種人為生活努力的現實面,慢慢便會磨練出膽量、視野和溝通三樣因應未來的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463

遠離毒品 這三件事不能等 用治療代替勒戒 別把孩子當罪犯

2015-04-27  TWM  
 

 

校園毒品問題氾濫,束手無策的成年人,第一直覺就是要嚴刑峻法;但經驗豐富的勒戒專家、毒癮防治醫師認為,治療、教育、社區預防方案多管齊下,才是幫助孩子脫離毒海的不二解方。

撰文‧何欣潔

校園毒品問題氾濫,多數成年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抓!」甚至主張將K他命列為二級毒品,將使用K他命的行為入罪、進行強制勒戒,企圖用嚴刑峻法嚇阻青少年沉淪。但事實上,這樣的思惟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可能越做越糟,把更多孩子推向毒品。

解方一:破除偏見

把成癮者當病人 健保給付毒癮治療「加強罰則、多『抓』毒犯,也許短期的數字好看,但是長期而言,對解決毒品問題的效益,相當有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主任束連文分析,以近十年來的趨勢而言,使用第一級毒品的人數逐漸減少、平均年齡也往上提高,「關鍵是在二○○七年的時候,我們引進美沙冬(治療海洛因成癮),所以改變問題的方法在於治療,而非逮捕,或現行的強制勒戒。」幾位曾經歷強制勒戒的更生人、第一線輔導員,也與束連文有類似的感受。他們以自己的親身經驗指證,現行的勒戒所環境擁擠、給水不足,收容人數由九人一間至二十人一間;即使有輔導課程,也是「大班教學」,在台下聽講的多半左耳進、右耳出。不但不能提供科學治療、心理輔導,經過患者間互相交流,甚至會讓毒癮者「升級」為製毒者、販毒者。

「把毒癮者當患者來治療,有專業的醫師、心理師主持小班團體課程,是比『全部抓起來、關起來』更積極的作法。」幾位曾進出勒戒所的更生人,異口同聲地指出。

但依現行全民健保規定,藥癮治療不在給付範圍內,一般吸毒成癮患者接受治療,必須全額自付。依現行收費標準估計,平均一個星期將近三萬元,雖有部分地方政府零星補助,許多患者仍因沉重的經濟負擔,而放棄治療。對醫院來說,毒癮防治工作也是不折不扣的「賠錢貨」,少有醫院願意設置專科來診治病患。

解方二:嚴控禁藥

許多「合法的毒品」 竟能輕易取得「如果不能把用藥的人當成生病的人,而把他當作罪犯,以刑罰嚇阻用藥者,是沒有用的。」束連文感嘆,在過往經驗裡,只要提出「健保給付成癮防治」議題,就遭到強力反對,認為不需要浪費健保資源補助這些邊緣人戒毒。如果類似的偏見不能改變,藥物濫用的問題將永遠無法解決。衛福部正研擬是否將藥癮戒治納入健保給付,但正式上路的日期,仍在未定之天。

束連文分析,無論是早期的海洛因、安非他命,或近年流行的K他命、搖頭丸,之所以能產生迷幻、興奮或脫離現實的效果,原理是改變大腦的運作機制,讓大腦不斷感到快樂。「即使考試沒有考好,卻能感受到像考第一名的快樂。」隨著科技進步,科學家漸漸掌握化學物質與腦神經傳導物質的運作原理,可合成效用相同,甚至刺激更強烈的化合物。這些化合物不受法律管制,只要貼上「非食用」標籤,就可合法販售,這就像食品公司進口飼料油,用以改製成食用油──進口飼料油本身並不違法,卻被用以加工改製成違法產品。

它們常會被稱為Designer drug(效力控制在合法範圍的「設計毒品」),被喻為童話中的九頭怪龍,用劍斬頭之後還能再生,令歐美政府頭疼不已。曾有人以化學結構式類似的ALD-52,代替迷幻藥LSD,也有人以methcathinone(甲卡西酮,俗稱「浴鹽」),代替甲基安非他命。

種植大麻的小光(化名)指證,台灣近年已經出現合成大麻,「藥效與大麻類似,卻不是天然的『農產品』,對身體傷害如何,我也不知道。」最近更出現傳聞,有集團正在研發「無臭K他命」,讓警方、社工或家長更難以從青少年身上的異味,判斷他是否吸毒。

「台灣製藥技術很進步,只要你和藥廠的人熟,拿到管制藥品,或者拿液狀K他命製成粉狀,又或者上網向中國的藥廠下單、訂購原料,拿來自己加工,這都不是太困難的事。」一名更生人表示,有人倡議把K他命列入二級管制藥物,但對真正的玩家沒什麼影響,他們很快就會找到新方法來製造快感,抓不勝抓。

全球化之下,毒品升級的腳步也越來越快,台灣的法令卻跟不上時代腳步,仍將「毒品」與「管制藥品」分開管理。事實上,面對新興濫用物質迅速擴散,美國政府訂有《管制物質類似物執行條例》,不須經過傳統繁複的列管程序,即可有效管控新興的管制物質類似物(例如取代迷幻藥的ALD-52)。對於這些新興濫用物質,也有緊急列管之措施,這是台灣必須跟進立法的方向。

除此之外,警政制度必須對掃毒工作積極獎勵,提高基層警員緝毒士氣,以免讓毒品防制成效不彰。

解方三:預防濫用

結合家庭、社區 並設立特殊學校戒毒者最大的考驗,就是在療程結束、回歸社會的時刻,是否能抵擋誘惑。聯合國毒品控制與犯罪預防辦公室建議,防止青少年藥物濫用,應包含家庭、學校與社區層面,三者緊密連結,才能真正協助青少年,同時避免對可能陷於藥物濫用的高危險群產生排擠或貼標籤。

衛福部已經注意到此問題,開始補助各社區機構辦理「兒童及少年社區預防性方案」,要求社工定期訪視檳榔攤、便利商店等場所,也到曾有用毒紀錄的青少年家中訪視,一發現有異狀,就通報警政、教育等系統,共同搶救染毒青少年。

但也有專家對「將青少年留在一般社區內」的作法不感樂觀。台大法律系教授李茂生一三年曾向新北市政府提案,設置體制內、不具法定強制力的「春暉學校」,希望提供一個另類空間,援救未成年的拉K中學生。

由父母針對家中屢次拉K、難以管教的未成年中學生,向新北市府提出申請;市府評估學生的家庭功能、人際關係、再犯機率等諸多面向,決定是否將孩子轉學到春暉住校就讀。學校課程以學習為主、戒治為輔,周六、日可返家省親或出遊,直到確認改掉惡習後,再讓學生返回原校。

李茂生希望,可以打造一個「中間設施」,提供機會讓青少年重生;但政策上路前夕,因教育單位與部分法官擔心,專責機構恐將孩子被標籤化,不利回歸社會,大力表達反對,最後胎死腹中。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主任莊苹則認為,「要不要設立特別的學校不是問題,問題應該是,我們能不能找出吸毒的根源,對被毒品綁架的家庭而言,什麼才是有用的?是什麼因素讓這些人要用毒品解決煩惱、找尋快樂?我們能不能讓這些因素改變?」為了找出問題的答案,莊苹與許多用藥者、更生人都保持聯絡,正在努力嘗試、摸索。

第一線工作的專家、更生人都異口同聲地指出,解決問題的良方,仍必須由教育做起,將吸食者當作「病患」而非罪犯;結合社工、警政系統,提出全方位的青少年藥物濫用防制政策與預防方案,才能打贏這場二十一世紀的鴉片戰爭。

若不幸染毒

可求助這些戒治機構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科台北市信義區松德路309號 (02)2726-3141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昆明院區台北市萬華區昆明街100號 (02)2370-3739 財團法人利伯他茲教育基金會台北市文山區木柵路二段18號 (02)2936-3201

財團法人基督教晨曦會

新北市永和區保福路二段23巷37號 (02)2927-0010 財團法人基督教台中更生團契台中市梧棲區文明街326巷41號 (04)2665-1790

財團法人屏東縣沐恩之家

高雄市苓雅區中正一路372號12樓之3 (07)723-0595 財團法人台灣基督教主愛之家輔導中心花蓮縣秀林鄉佳民村1號 (03)826-0360

整理:何欣潔、曾乙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978

兩個最懂安卓的高手 加上hTC天才設計師 Robin手機越用越聰明 這三人玩啥把戲?


2015-09-07  TWM

三位「最懂Android」的科技人,打造智慧型手機Robin,他們用軟體解決使用者的痛處,並賦予手機學習能力,自己偵測使用者需求,並主動解決難題,不讓消費者使用模式受到任何影響。

撰文•何佩珊

當最熟悉Android(安卓︶的兩個人,與Android經典智慧型手機設計者結合在一起,將會為這個陷入低潮的智慧型手機市場,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神祕的新創公司Nextbit?,已引起全球媒體的高度關注。

Nextbit之所以能引起市場廣泛注目,在於當中的三位靈魂人物,分別是曾領導谷歌(Google)全球Android業務與策略夥伴開發團隊的湯姆. 摩斯(Tom Moss)、同樣來自谷歌的Android前資深工程師麥可.陳(Mike Chan),以及宏達電前設計與使用者體驗資深副總經理、有hTC One之父稱號的史考特.克羅(Scott Croyle)。

軟體公司 搶進硬體淘金

這三位「最懂Android」的科技人,現在正以新的身分吸引世界目光。在新公司裡,湯姆是執行長、麥可是技術長,史考特則是產品總監。九月一日,這組堪 稱「Android陣營復仇者聯盟」的團隊,正式發表了他們試圖搶救Android手機的新作品,一款被他們稱為「越用越聰明」的智慧型手機 ──Robin。

在產品正式發表前,湯姆與史考特接受《今周刊》專訪,第一手揭露他們進軍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大計。

事實上,在湯姆與麥可二○一三年成立Nextbit時,這還是一家不折不扣的軟體公司。但在隔年,他們一口氣拿到一千八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五.八八億元)的創投資金,並找上剛從宏達電離職的史考特,首度透露出進軍硬體市場的意圖。

在多數人眼裡,這個發展方向真是再詭異不過了。大家都知道,智慧型手機早已是血流成河的殺戮戰場,在諾基亞、摩托羅拉一個接一個的產業巨頭倒地,黑莓機、 宏達電、Sony Mobile等紅極一時的手機業者也已搖搖欲墜的當下,一家成立還不到三年,員工數不超過三十人的軟體公司,竟然膽敢對智慧型手機市場發出戰帖?

但史考特卻不作如此想,「我一點都不意外。」湯姆與麥可的造訪,對他來說彷彿是一個等待已久的機會,「他們對於『使用者體驗』的可能性有無窮想像,一直都 有很大膽的願景。」同樣地,「我也一直尋求在行動裝置上,可以有真正大膽創新的機會。」史考特認為,「Nextbit是不受傳統束縛的公司。」和過去在宏 達電的經驗相比,Nextbit少了妥協,腳步也更快。

但是軟體產業的商業模式畢竟與硬體大不相同,跨足硬體意味著在得到收入之前,就必須先為供應鏈管理、庫存備料,以及通路行銷等等,付出高額成本。而且回顧 過往歷史,軟體巨人如微軟、網路巨擘如亞馬遜、谷歌等等,統統都想從軟體跨界,推出自家的智慧型手機;但發展至今,除了微軟不斷縮減手機部門,亞馬遜最近 也傳出要裁減智慧型手機Fire Phone部門的消息。

這些挑戰湯姆很清楚,「我和OEM廠有多年合作經驗,史考特在宏達電也有七年的時間,我們非常清楚要推出一支智慧型手機到市場上要付出多少代價。」但他毫不懷疑Nextbit可以成功在市場上立足。

照片太多? 幫你找儲存空間「我們是流著軟體血液的硬體公司。」湯姆如此描繪Nextbit自我設定的立足關鍵。在策略上,他們從軟體起步,用軟體解決消費者使用手機 的痛點。整合本身擅長的雲端和作業系統,再加上機器學習功能,於是Robin成為具有學習能力,也就是湯姆口中「用越久就會越聰明」的智慧型手機。

舉例來說,消費者最常遇到的問題之一是儲存空間不足。平均可能九到十二個月,就會遇到「要把App刪掉,還是要刪除照片?」的困境。

湯姆略帶自豪地解釋Robin如何解決使用者的困擾,「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Robin可以自動判斷哪些App使用的頻率最少。」當空間不足時,就會把 這個App主動存到雲端。或者更確切地說,「當你需要時,App和照片都會在那裡;但當你不需要它們時,也不會占用你的空間。」消費者的使用行為不需要改 變,也不會受到影響。

除了軟體上的特色,對於硬體規格他們也絲毫不妥協,並找來鴻海作為代工夥伴。而且別忘了,他們還有史考特。

史考特一手打造的hTC One曾經是市場寵兒。但他說:「產業會犯下的錯誤之一,就是回頭看。」所以他放下過去的成功,目標要再帶起一波新潮流。「我不是在做一款比hTC One更好的手機, Robin就是Robin。」他說。

群眾募資平台 成銷售通路初期,全球最大群眾募資平台Kickstarter將會成為他們的銷售通路。這是對他們成本最低,也是與消費者互動最快、成長最快的管道。「沒 有沉重的負擔會拖慢我們的腳步,讓我們能夠真正專注在產品上。」毫無疑問,湯姆、麥可和史考特都是Android領域裡的一時之選,而且在他們的團隊裡, 同時還有來自Dropbox、蘋果、亞馬遜等精英相助。對於引領Android的未來,湯姆顯然有十足的自信,而答案,也很快就會揭曉。

Nextbit

成立時間:2013年

執行長 :湯姆.摩斯

(Tom Moss)

A輪募資金額:1800萬美元重要股東:Google Venture、Accel Partners 主要業務:雲端軟體服務、

智慧型手機

員工數 :20~30人智慧型手機 Robin處理器高通Snapdragon 808 儲存空間 本機32G+雲端100G

記憶體 3GB

螢 幕 5.2吋 1080p IPS 鏡 頭 1300萬畫素

前鏡頭 500萬畫素

其 他 指紋辨識功能、NFC功能特 色 整合Android作業系統、雲端與機器學習,標榜使用越久越聰明399美元(Kickstarter前1000名贊助者售 價 優惠價299美元,其餘Kickstarter 贊助者優惠價349美元)通 路 初期Kickstarter,2016年第一季進入

一般通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008

朱江洪:離開格力這三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0/4697810.html

朱江洪:離開格力這三年

第一財經日報 王珍 2015-10-15 22:12:00

朱江洪告訴本報記者,他的自傳寫到了第11章,已經發表了8章,估計明年下半年就可以出版了。

70歲的格力電器創始人、原董事長朱江洪,10月13日下午現身順德職業技術學院梁球鋸堂,依然目光炯炯、聲如洪鐘。2000多人的禮堂內座無虛席,還有從深圳、中山等地趕來的企業主,專程來聆聽這位花20年打造出格力的前輩“布道”。

主持人在開場白中對其贊譽有加,向來嚴謹的朱江洪卻幽默地說,“剛才主持人對我吹捧了一番,有點像開追悼會一樣,我先鞠一躬,以免大家待會兒聽煩了,向我扔皮鞋”,引發場內笑聲陣陣。

“退而不休”

自2012年年中辭任格力電器董事長以後,朱江洪一直很低調。退休後,他幹了什麽呢?

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朱江洪坦言,“退休之後,本來應該過非常幸福、自娛自樂的生活,但是想安靜又不行,所以陸續接了幾個職務”。

目前,朱江洪有三件份“義務工作”——中國家電協會技術顧問、中國暖通品牌企業聯盟委員會會長、廣東省企業品牌建設促進會會長。

“我跟中國家電協會的領導熟,技術顧問不好推。暖通是指中央空調,我過去一直在做,聯盟委員會找了我很多次,我推了三次還是推不掉。廣東品牌促進會,我也推了好幾次推不掉,原來說只掛個名,到頭來,什麽事都找你。”

淺藍色暗格子襯衫、深藍色休閑褲在身的朱江洪,比三年前顯得更精瘦一些,但仍然神采奕奕。“每年有不少活動,暖通聯盟一年3~4次活動,品牌促進會也是一年3~4次活動,每次活動都參加,就花了大部分時間了。其他時間,除了外出旅遊,就是在家里寫書,寫自傳。”

朱江洪告訴本報記者,他的自傳寫到了第11章,已經發表了8章,估計明年下半年就可以出版了。

“做這些工作也好,認識了很多新的企業和企業大佬,了解行業情況,學習了不少東西。參加工作,對自己是促進,也是發揮自己余熱的一種方式。”朱江洪說。

對2012年的換屆退休,朱江洪爽脆表示:“不可惜!我那時已經67歲,並且一再推遲退休,總不能等到跑不動的時候再退吧。現在還可以去自駕遊。”他剛剛去了一趟甘肅、青海,還翻越了祁連山。

順德容桂總商會會長孫誌恒回憶說,他27年前就認識朱江洪。當時朱江洪是珠海冠雄塑膠廠的廠長,冠雄幫順德的華寶空調器廠做大型的註塑件,華寶與春蘭是那時國內空調業的龍頭。“我看著格力成長”,孫誌恒回憶說,朱江洪是由珠海市從廣西百色聘請回來的珠海本土出去的大學生。後來,珠海工業公司下屬的“海利”空調廠經營不善,政府決定由冠雄接管合並海利,朱江洪創立了格力品牌,並把格力空調推向市場。在朱江洪兢兢業業的經營下,格力花20年就成為全球最大的家用空調生產企業,並反過來帶動了順威精密、華聲電器等一批順德的空調配件廠同步快速成長。在孫誌恒看來,朱江洪是從研發、生產到銷售的“全能型”企業家。

艱難“造血”

談及“互聯網+時代如何打造傳統企業的品牌競爭力”這個話題,朱江洪提醒說,“現在不提互聯網,好像沒水平、沒檔次。前一段時間,互聯網被提得太高了,好像一提互聯網什麽都能解決一樣。但是,企業最終的根本是產品,產品的根本是質量,要把根本做好。”

他進一步闡述說,談到品牌,大家馬上想到的是廣告、策劃、推廣、定位、銷售。“但品牌不是吹出來的,而是一點一滴慢慢創建起來的,這其中最重要的是科技創新和質量提高。而質量提高,也要靠科技創新。所以,打造品牌,一定要以科技創新為主導。”

格力就是一個例子。

上世紀90年代初,格力空調銷售人員的收入遠高於科研人員,所以連一些技術尖子也吵著要去做銷售員。但朱江洪認為,銷售固然重要,研發、生產出好產品更重要。所以,他在1996年進行改革,大幅調低銷售人員提成的比例。這下“捅了馬蜂窩”,大部分銷售人員集體跳槽到了中山匯豐空調,並憑著對市場的熟悉,揚言三年內打敗格力。

“當時,我的壓力很大,有一種眾叛親離的感覺,最煩惱的時候到海邊靜坐,呼吸一下新鮮空氣”。但是,朱江洪看準了的事情,就決不回頭,“我不相信,好的東西沒人要”。

“我覺得,產品與廣告的關系,像一幅山水畫。只有虛實結合,才構成一幅美麗的山水畫。所以,我加大力度搞科研,把公司財力、物力、人力向科技創新傾斜,大會、小會強調科技的重要性,要求幹部做科技人員的貼心人。”朱江洪回憶說。

格力的科技創新就是從那時開始,因為銷售人員少了,格力更專註於科技創新,把產品一步一步推向科技和質量的新高度。朱江洪深有感觸地說:“沒有科技創新,就沒有過硬的產品質量,就拉不開與競爭對手的距離,企業只有死路一條。作為一個制造企業,說一千道一萬,第一你必須有產品,第二產品必須要好,否則消費者怎麽會願意掏錢買你的東西。”

大約在2002年,重慶一個客商要訂購300多臺變頻一拖多的中央空調。當時,格力沒有這款產品,但礙於全國空調老大的面子,去投標了,結果還中了。怎麽辦?格力從日本訂購了產品,把商標、包裝、說明書一換,變成格力的產品,交貨。但這件事情,一下子讓格力虧損了100多萬元。

第二年,朱江洪帶領一班技術骨幹到日本買技術,心里盤算可能要花2億~3億元。他興高采烈地去跟日本三菱談,沒想到,對方封得死死的,覺得格力是異想天開。最後,對方說,“這個技術我花了六年才得到,而且這個產品還在中國賣,如果賣給你,我是競爭不過你的。”朱江洪想想也是,不是有錢就能買到好東西,過去國內引進的也多是二流技術。

受到刺激之後,朱江洪回到國內,馬上組織技術骨幹開會,說“這個技術一定要攻下來,不惜代價,搞砸了是我的責任,搞成功了是你們的功勞”。格力的科技人員沒有辜負重托,夜以繼日,搞出了“一拖四”變頻空調多聯機,不久還做出了“一拖八”、“一拖十”。

嘗到了科技創新甜頭的格力繼續加大投入,每年花大量資金購買實驗設備、建實驗室、擴充技術部門。格力之所以有今天,銷售做得好雖是重要原因,但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朱江洪認為,科技創新才是根本。而把格力大批銷售精英挖走的匯豐空調後來也關門大吉了。

“我有職業病”

現在有人說,市場很平淡,消費者不願買產品。“錯了!購買力隨時都有,主要是你沒有科技創新,沒有深入解剖影響產品質量的技術因素,拿不出讓消費者耳目一新的產品。那麽打造品牌,肯定是空談。”朱江洪說。

朱江洪總結出格力創新的“三部曲”——觀察、靈感、實驗。

他解釋說,所謂觀察,是對事物進行深入而不是表面的察看,從中了解事物之間的本質和內在的聯系。“你不能只看到這個問題,還要聯想到另一個問題。喬布斯說,什麽是創新,創新就是把相關的事物連接起來。”

靈感,是我們把事物觀察完了後,進行聯想。一定要把觀察到的事物,在腦袋中反複思考,甚至胡思亂想。世界上所有法律,只是不準胡作非為,但沒說不準胡思亂想。愛因斯坦說過,思考、思考、再思考,他就是依靠這個成為科學家的。

實驗,為了把設想變為現實,就要多做實驗。在這期間,可能會碰到很多困難,但是一定要排除萬難。在朱江洪看來,“成功的人有兩種,一種是傻子,一種是瘋子。傻子是不怕吃虧、做別人不願做的傻事,瘋子是願意做別人想做又不敢做的‘瘋癲’事,即使遇到天大的困難也一往無前。喬布斯、愛因斯坦、馬雲就是這樣的瘋子。”

格力創造的自動智能化霜技術,在朱江洪看來,就是“創新三部曲”的體現。2005年,朱江洪到洛陽進行市場調研。有一個經銷商說,“你的空調制熱不咋地”。

“我仔細觀察,發現空調制熱與安裝的地點有關,安裝在幹燥的地方制熱好,濕氣重的地方就容易結霜、影響制熱效果,而全世界的空調都設計為定時化霜,開機一小時化霜十分鐘,這十分鐘不制熱。我當時就產生靈感,中國這麽大,南北東西氣候不同,定時化霜不合理,所以一定要智能化霜。”回來後,朱江洪給技術人員提出要求——有霜即化,無霜不化,多霜多化,少霜少化。格力的技術人員最後攻克了這個難題,並在德國獲得專利金獎。

1992年,朱江洪和同事到美國驗收空調“兩器”的沖床。格力與當時的行業龍頭春蘭相比,櫃機銷量相差很遠,春蘭一年賣30多萬臺,格力一年才1000多臺。如何出奇制勝,是朱江洪一直在琢磨的問題。在洛杉磯機場,他看見一個五光十色的售賣可口可樂的櫃子。當時,他便靈機一動,由此聯想到了做一款燈箱櫃機。結果格力燈箱櫃機1994年一炮而紅,兩年賣了100多萬臺,供不應求,還打敗了春蘭。

“我這個人有職業病,看到什麽東西,都會想空調能否設計成這樣子。”1999年,朱江洪到德國出差,在法蘭克福機場候機要七小時,他無聊便翻看一本雜誌,一張圖片吸引了他的目光。參考那張圖片,格力後來設計出了一款超薄型的U型空調,利潤可觀。

按現在流行的說法,其實朱江洪在任時,是格力最大的“產品經理”。正是這種產品至上、打造精品的理念,為如今“千億級”的格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不過,今年上半年格力電器的收入出現了近年來的首次下滑,最近一些經銷商也在微信里吐苦水,質疑“現在的格力還有沒有遵循原來的方針政策”。朱江洪坦言:“企業文化就是領導的文化,滲透著‘一把手’的氣息。如果一把手變化,原來的企業文化也可能會隨之變化。作為創立者,我不好評論,只能由市場、由消費者來評價,大家拭目以待。”

《朱江洪自傳》即將於明年出版。他告訴本報記者,把自己的經驗、體會寫出來,希望制造企業看後能有所啟發,改變過去不好的狀況,使中國企業慢慢也成長為世界一流的企業。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014

關於知識產權、央企、股票發行註冊制 總理說了這三句話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3465.html

關於知識產權、央企、股票發行註冊制 總理說了這三句話

一財網 陳翰詠 2015-12-09 23:52:00

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廣受國內外關註。總理的這句表態可謂雙重意義上的“定心丸”——作為改革方向,“放”不會變,而且將有完備的法律保障;同時,作為改革要件,“管”將加強,市場對此要有信心。

三天之內兩次強調知識產權保護,李克強總理集中向外界顯示了他在這一領域的推進決心和果敢態度。

12月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議題之一是確定改革完善知識產權制度的措施。李克強說:“要有的放矢,抓住知識產權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別搞得過於複雜,又弄出一堆中介評估機構,使知識產權保護不僅不能成為創新的‘保護傘’,反而變成‘攔路虎’!”

總理明確指出,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這也可以直接助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進一步推動對外開放。“我們說實行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怎麽個‘嚴格’法?要多針對各方面反映強烈的問題,寫清楚、寫詳細!”他說。

此前兩天,12月7日,在“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國內外專家座談會上,受邀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和諾貝爾和平獎雙料得主斯蒂格利茨,以及世界銀行高級官員郝福滿,都談及知識產權保護,不過兩人的觀點並不一致。斯蒂格利茨建議要認真定義知識產權,避免盲目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導致阻礙創新。郝福滿則認為中國發展到今天,必須集中力量大力推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李克強對此回應道,兩位專家有不同的見解,那我們就要進一步深入研究,看在這一工作中把握什麽樣的分寸,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國內外企業在中國創新創造的熱情。他同時表示,“十三五”規劃的專項規劃中,一定會有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內容。

知識產權保護與創新直接相關。被媒體譽為“創客總理”的李克強,其另一鮮明標誌,便是在國內外各個場合一律強調對於知識產權保護的決心和態度。

當天常務會議另一項議題是部署中央企業增效升級。李克強說:“央企要把提質增效放在中心位置。我們尊重企業經營規律,不幹預具體項目,但實現多少利潤、交多少稅、國有資產增值多少,考核企業最終要拿數字說話!”

如何破題?總理再次把重點指向創新。“央企要強化創新,不搞創新沒有出路。體制機制和科技兩方面都要創新,大企業也要抓‘雙創’,這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李克強強調。

此次常務會議還通過了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在實施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中調整適用證券法有關規定的決定草案。對於已提上日程的此項重大改革,李克強說:“越是註冊制改革,越要加強事中事後監管。註冊制是‘放’,同時必須強化‘管’,要放管結合!”

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廣受國內外關註。總理的這句表態可謂雙重意義上的“定心丸”——作為改革方向,“放”不會變,而且將有完備的法律保障;同時,作為改革要件,“管”將加強,市場對此要有信心。當然也別忘了李克強一直強調的第三個字,“服”。市場可以期待,與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相伴的,將是政府對於資本市場更有效的服務。

編輯:任紹敏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449

阿里CEO張勇:2016年阿里要打響這三場“硬仗”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06/153640.shtml

導讀 : 張勇指出:阿里電商業務要在今年打出“三大戰役”,分別圍繞全球化、農村、一線城市全面展開。

i黑馬訊(王亞奇) 1月6日消息,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日前在“創變未來”的內部會上提出,阿里電商業務要在今年打出“三大戰役”,分別圍繞全球化、農村、一線城市全面展開。

張勇認為,電子商務的思維和技術全面擁抱實體商業以後,僅僅依靠解決信息對稱問題,而帶來用戶價值的商業模式會開始慢慢退出歷史的舞臺。如今的電商行業正在經歷從一屏到多屏;從線上到線下;從實物到數字、服務;從中國到全球、從城市到農村的四大變革趨勢。

在這四大趨勢下,張勇表示,阿里的電商零售業務在未來將高度聚焦在四個方面展開:一、提升消費者體驗,把用戶體驗問題聚焦在售後體驗服務、售中售後服務,包括一部分物流體驗上;二、圍繞淘系繁榮生態,讓買家賣家背後產生的大量新角色,將淘寶天貓等平臺作為他們經營的主陣地,構建生態體系的繁榮;三、賦能商家,著重利用大數據和整合的營銷工具,幫助商家運營好陣地;四、升級消費,在滿足消費者當下需求的同時,利用數據創造性地引導和發現新的需求。

此外,張勇還就無線端面臨的兩大問題、對客戶的敬畏之心、如何把用戶作為一大抓手等問題逐一進行了解讀。

以下是張勇內部講話全文:

電商為何要創變未來?

今天的主題是“創變未來”,2016年年初用這個主題開管理者大會是非常應景的。這四個字本身有很多表達的東西,但是背後的意思是一樣的,今天的電商面臨一個巨大的變局,從2000年開始我們做B2B的時候,到淘寶2003年的時候,到07年籌辦天貓,到今天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今天每個人都在談電子商務和我們各個相關商業的整合、各個行業的融合,我們十多年傳承下來淘寶、天貓為主體的Market Place的表達形式,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電子商務的一種經典形式。今天賣生鮮的,開大家具賣場的,所有的行業都可以利用互聯網改造它的行業、改造它的商業、改造它服務用戶的體系,這是我們今天看到整個外部生態在發生巨大的變化。

對於阿里巴巴集團來講,我們從來不把自己定位成為一家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是一個以電子商務服務消費者、服務商家、服務生態體系從而獲得數據,利用數據再進一步服務好我們這個生態體系的數據公司。

在整個互聯網的發展,特別是電子和商務更進一步緊密地結合的大背景下,我們怎麽看我們的業務。其實,從阿里零售業務來講,今天我們有兩個基石型的業務和一把尖刀,就是淘寶、天貓這兩大Market Place,和在上面成長起來的聚劃算營銷平臺。其實這樣的結構已經好多年沒有改變了,從03年淘寶不斷發展成形以後,到後面我們的稱謂“買家”、“賣家”、“寶貝”,這樣的稱謂是我們在當時的年代,特定的環境下定義出來的。

但是發展到今天,整個市場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互聯網跟電子商務、零售、生產供應鏈的擁抱已經全方位開展。我們要清醒地意識到一個現狀。我們為什麽要創變未來?外面這個世界變化得太快了。

這樣一個電子商務的思維和技術,全面擁抱實體商業以後,帶來的一個最大的變化是,僅僅依靠解決信息對稱問題,而帶來用戶價值的商業模式,其實會慢慢開始退出歷史的舞臺。

互聯網產生初期,我們從第一個業務B2B開始到走向淘寶,首先解決的是什麽?首先解決信息對稱的問題。原來沒有互聯網,所以信息不對稱,因為信息不對稱,所以我們有大量的中小企業想出口,他把商品發到網上,全世界的人能夠找到他了,盡管是一個Leads,交易服務沒有發生,但是有Leads不錯,能夠帶來生意機會,這是B2B第一個階段。

淘寶開始的時候也是這樣,整個中國的零售體系非常複雜,每個體系當中的每個銷售環節都希望有直接面對消費者的機會,這就帶來我們淘寶的機會。從最末端的經銷商、零售商或者能夠搞到好的貨的人,到07年的時候我們做天貓,很多品牌自己來了。他們通過這個平臺能夠觸及消費者,能夠把東西賣給消費者。這個過程,本身是解決供需見面的問題,解決供給和需求匹配的問題。這樣一個大的變化下,誕生了我們過去十幾年沈澱到今天的電子商務模式。

但是當商業發生變化以後,所有行業都在用它的方式去利用互聯網改造自己的商業,尤其當無線時代出現以後,整個消費者使用電子商務的習慣在發生很多變化。現在手機已經變成不能離開身邊的東西了,這個時候觸達消費者的方式也發生很多的變化。這樣的背景下,我們要考慮大的環境變了,我們的平臺怎麽發生變化,我們怎麽去創造、我們怎麽去改變,這里邊非常重要的首先一點是創造。

最近我一直開玩笑說十年前的模式也是由人創造出來的,我們今天第一代的淘寶人,還有不少坐在這里,第一代的天貓人也有很多坐在這里。到底當時的業務怎麽做起來的,其實是有當時的歷史環境、當時的客戶需求。今天當我們的外部世界發生這樣的變化以後,我們怎麽樣升級我們的電商,怎麽樣創造性地開拓未來,這是我們今天面臨的外部客觀形勢。

第二個客觀形勢是什麽?我們要看我們的內部,我們過去十幾年的發展,我們用這樣的淘寶、天貓、聚劃算三駕馬車主體,配以我們所有的輔助部門,開創了整個電子商務大的生態體系。這個生態體系持續的繁榮帶來了今天阿里巴巴的基石,也是我們所有在座小二共同努力的結果,特別是我們過去十幾年連續付出的淘系小二。

但是今天我們可以看到有一個問題,其實我們過去很長時間的經營,有一個核心詞縈繞在我們所有淘系小二的腦海當中,一個最關鍵的兩個字,是什麽?“流量”。所有淘系做運營的小二、做營銷的小二、搞活動的小二,最關心的一個詞就是“流量”,怎麽樣搞活動流量更多一點,怎麽拿到一個焦點圖,大的活動一定要上首焦。

不論我們是不是願意去承認,我們必須看到一點,我們過去十年的增長,其實是伴隨著整個互聯網滲透到消費者、滲透到商業的兩大紅利產生的。

第一個紅利是什麽?是消費者紅利,就是我們所有中國越來越多的年輕一代,就變成了互聯網一代,他用手機、用PC、用PAD。他接觸互聯網,就跟生在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家里有自來水、有電燈,是一樣的事情。大量中國消費者從不是網民變成網民,到互聯網開始購物,從淺度互聯網用戶到深度互聯網用戶,這是發展第一個階段,消費者的紅利。

第二個是什麽?商家的紅利。從最早的我們的淘寶開始,給了很多中小企業,特別是中小渠道商有好的貨的人創業的機會,一個直接觸達消費者的機會,他們利用網絡,在網上做生意,他發展起來了,我們的淘寶也就發展起來了。

我們所有商家看中他自己店鋪的生意,千辛萬苦費勁腦筋把自己的店的生意做起來,千千萬萬個店做起來了,淘寶也就做起來了,商家把他的消費者運營好了,把他的用戶運營好了,淘寶也就好了。在07年以後,又有一批新的品牌商進入天貓,而且這幾年越來越多。

但是我們非常清醒的看到一點,我們整個的發展,其實是伴隨著這個大的時代潮流,有一個非常好的宏觀環境。到今天當所有消費者都是互聯網用戶的時候,當網購不再是一個新鮮的事情,而網購體驗變得越來越重要的時候,當所有商家不再把在淘寶、天貓開一個店作為一個電子商務,而是在考慮把所有商業跟電子商務全面結合去改造升級的時候,我們的電商、我們的淘系的這些業務該怎麽做,這是我想我們今天討論創變未來這個主題大的背景,既有外部的變化,也有內部的變化。

電商行業的四大趨勢

在這樣一個變化當中,其實我們可以看到整個電子商務的發展,整個商業跟互聯網化的過程,也看到有幾個非常重要的趨勢:一屏到多屏;線上到線下;實物到數字、服務;中國到全球、城市到農村。

第一個是我們已經從PC走到了無線,而不是走向了無線。我看12月份整個經營情況,我們絕大多數流量、交易已經在無線上。我們今天通過無線訪問淘寶天貓的用戶,遠遠超過通過PC的用戶,而且絕大多數用戶只訪問無線。但是無線只是一個端,今天我們走到無線要看到一個變化,整個的互聯網商業的結合,是不是在從一個端走向多端,這是我看到的第一個變化,就是從PC走向無線只是一個方面。但是別忘了,現在所有的電視也變得越來越軟硬件一體,所有的智能設備會觸發越來越多的新的消費決策鏈路的開始,變成智能設備。在這樣的變化當中,我們怎麽捕捉這個機會,這是我們看到的第一個變化的趨勢。

第二個變化的趨勢,是我們聊得非常多的話題O2O。這當中實際是“線上線下融合”,線上走到線下或者線下走到線上。今天商業互聯網化的整個過程,不是誰殺死誰或者誰贏了、誰輸了誰。我們認為傳統線下商業的人對互聯網的思考一點不比我們少,他們更緊迫地拼命嘗試怎麽樣擁抱互聯網,怎麽樣用互聯網改造自己。而今天從線上來講,我們也在大踏步地走到線下,幫助他們改造整個商業,所以線上和線下的融合是我們可以看到的第二個方面。

第三個,電子商務的發展將從今天我們淘系最擅長的實物類商品,極大範圍地走向數字類商品、服務類商品。今天大家已經公認類似於滴滴打車這樣的模式,對於行業、社會產生的革命性影響。衣食住行所有作為自然人要生存基本的狀態的需求,都已經在這個中間產生了由互聯網滲透進去了,已經發生了很多的改變。

那麽在這個里面,我們的平臺,我們怎麽樣從一個淘寶、天貓過去以實物商品為主,怎麽樣做好做好服務類的商品、怎麽做好更多數字類的商品,這是今天看到一個巨大的市場。剛剛過去的一年,我們肯定會過掉三萬億,但是三萬億里邊的絕大多數是我們今天大家都熟悉的實物類商品,我們有更大的服務類、數字類商品市場,我們滲透的還非常少,我們怎麽樣利用無線化的工具、無線化的體驗,能夠幫助消費者,服務好消費者,在這些新的領域,這是我們看到新的變化。

最後一個,大家都說互聯網是沒有疆界的,既然沒有疆界的,我們堅定不移地從國內走向國際,從城市走向農村,走向農村是我們電商明年非常重要的一個戰略步驟,是我們整個淘系業務的核心組成部分。

這樣的幾個變化都是我們現在探索的,要麽還比較有限,要麽有些剛剛開始的,這是一個巨大的藍海,我們在探索怎麽樣能夠帶領整個電商業務走向這些巨大的藍海。

阿里電商的四大發展方向

講了那麽多大的趨勢,我們看到的變化,講了我們必須改變的原因。我想未來的藥方是我們電商到底怎麽做。這個世上沒有一個萬能的藥方說藥到病除就一定怎麽樣,但是在這里我給大家提四個方向,這是我們整個淘系大的團隊必須去共同努力的四個方向。

第一個,我們要聚焦消費者體驗。我們還是要回到最根本的東西,消費者體驗。作為電商的每一分子,特別我們每個人都是消費者,我們想我們作為消費者在平臺上,當體驗不好的時候的境遇。節前我開了一天的天貓規劃,我特地把七公也請來了,包括節日當中,我跟MM也在群里說,整個我們的服務端,今年的核心還是要回到基礎,回到我們的服務。今天一個消費者在我們的網上買到一個他認為有問題的手機。我認為作為正常智商的,有一定耐心的,但是時間精力不足的用戶來講,他跟你折騰兩次以後就不跟你折騰了,最可怕的事情是,消費者保持沈默,但是他用未來的行動做了選擇。

淘寶、天貓的整個發展當中,我們首先一點還是要回到我們的用戶體驗問題。把用戶體驗聚焦在我們的售後體驗服務、售中售後服務,包括一部分物流體驗上面,這是我們首先要面對的問題。體驗是消費者購物最基本的需求,我們要滿足他的地方,商品的品質、服務的體驗,這兩點不應該只是我們CCO團隊的事情,不應該只是我們平臺治理團隊的事情,不應該只是我們客服同學的事情,應該變成我們所有業務部門同學的事情。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根本上去改善我們整個用戶在我們這里購物的體驗,用戶才會回來多越來越多。今天在市場上有那麽多層出不窮的電商網站,其實大家都知道有件事情,這些網站上的消費者曾經來淘寶買過東西嗎,我敢擔保80%、90%是來過的。

問題是我們為什麽留不住他們,或者說我們為什麽不能讓他們把更多的消費留在我們的平臺上,這個是我們要從用戶體驗的根本上去找問題。

第二點,圍繞淘系,我們的發展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我們還是要做一切的努力去繁榮我們的生態。這是希望我們整個淘系團隊在做新一年規劃的時候,必須去關註的問題。

今天我們運營淘寶、運營天貓,運營整個淘系的平臺,最難的一件事情是什麽?我們不是在運營一個業務,我們是在運營一個“經濟體”。這是我們最難、最難的事情,我們不能夠完全用西醫的方式解決一個特定的問題。當然這些問題在短期內用外科手術的方式解決的,但是關鍵是瘤開掉以後,會不會長出來,或者會不會從身體的另外一個地方長出來。整個的經濟體的健康度、商家的投入程度是整個經濟體的關鍵。

我們在組織升級的過程當中,也把商家部門重組。我們必須站在賦能商家的角度去想這個問題。所以在繁榮生態里面,我們過去習慣地說淘寶上的買家賣家。實際上大家都知道,圍繞買家賣家背後有大量新的角色在產生,有大量新的機會在產生,都是這個生態的力量所帶來的。就像網紅這一波,我們怎麽能讓這個新的生態體系長出來的新的角色或者物種,能夠把淘寶作為經營主陣地,這個是我們今天講繁榮生態。我們不能夠把視角僅僅落在買家、賣家這兩個固定的稱謂上。買家的背後,有大量的服務者、有大量的知識經濟的提供者,能夠在這個中間為這個生態體系貢獻力量,我們怎麽樣能夠去設計好的機制,讓這些人能夠把我們的市場、把我們的平臺作為他經營的主陣地,而不只是一個鏈接指向到達,做一筆成交的地方。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其實這樣的機會在非常多的地方存在,但是我們怎麽樣主動捕捉這樣的機會,構建整個生態體系的繁榮是需要我們做的。

第三個,賦能商家。我們整個淘系平臺的建設還是要回到更好地去Enable商家來服務消費者,而不是說我們自己非常強大,我們有非常牛的技術團隊,我們有非常牛的數據團隊,我們可以給消費者做很多好的推薦,很多好的工具,很多好的搜索。而且這些在過去一兩年當中,已經證明了我們的能力,我們能做好這件事情。但是我們能不能更進一步,我們能不能賦能商家經營好他的自留地,而且我們能夠幫商家定義和幫他去規劃,它可以開發的新的自留地。

今天我把這個自留地簡單地定義成幾個東西,第一個,我們能不能賦能好商家經營好他的店鋪。在無線時代,我們能不能讓商家有足夠多的工具,去經營好他的無線店鋪,我們能不能讓商家有足夠的工具,以數據為支持,去經營好他的顧客去的最多的一個地方:寶貝詳情頁,這也是商家非常重要的他的自留地。我們怎麽能夠幫助商家去建立一個廣播和訂閱機制,進行微淘。我們怎麽樣幫助商家用好旺旺這樣的工具,用好消息通道這樣的工具,這個都是需要我們整個頂層設計和產品規劃,而這個背後最重要的一點是怎麽樣用數據來賦能商家做好這些事情。

我們只有讓這些商家有這些工具,才能夠讓我們的整個生態體系能夠持續繁榮,不然的話,就變成我們在運營幾百萬商家,為他的生意做多少而忙乎,這是做不到的。整個生態體系的核心是我們的商家因為有了水電煤,因為有了這些工具,所以他們自己可以做很多事情,他們能夠獲得發展的動力,能夠找到生意的機會,能夠通過做很切實的一二三的這樣的方法,帶來新的生意,這是我們平臺非常非常重要的。

最後一個,我們怎麽樣做到升級消費,今天有幾個熱門詞,一個叫消費升級,一個叫供應側改革。消費升級,作為消費者我們都有切身感受。今天我們平臺上,最寶貴的是一年有三到四億消費者。接近四個億的用戶在我們這里買東西。其實我們今天做了很多事情去滿足他們的需求,但是我們要問一下我們自己,特別是我們的技術團隊、算法團隊、推薦團隊,第一我們怎麽樣一方面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第二我們怎麽能夠利用數據去創造性地引導和發現新的需求。

所以圍繞著我們的聚焦體驗,繁榮生態,賦能商家,消費升級,我們今天有很多的工作要做。我們只有從這四個方面去入手,不斷去培植我們的土壤,讓商家更繁榮,我們整個生態體系才會更繁榮,今天以我們一天大幾十億的規模,大家都知道,特別是淘系小二都明白,今天我們搞一次活動能帶來什麽,帶來那一天的數字好看一點,但是我們看不見的東西是什麽?看不見的東西是有多少消費者因為這次活動當中體驗不好而下次不來了,這是我們今天的盲點,我們非常習慣於說我們聚焦於一個大的活動,活動可以有,而且我們每年必須有各種各樣級別的不同的活動,但是我們需要更好地規劃,而不是我們每天都以這樣的活動後面帶來的直接的促銷、優惠的方式,去帶來我們所謂的交易增長。

我剛才講這四件事情,想告訴大家,今天這樣的經濟體上,就像今天國家經濟的發展一樣,每年追求一個GDP的速度是一種方法,但是關鍵是什麽?整個經濟體的健康,只有經濟體的健康和持續繁榮才能帶來我們的發展。

今天所有淘系小二,必須從某種程度上把GMV放到一邊,把它作為一個結果,我們最重要的一件事情,關心的是我們GMV的抓手是什麽。GMV只是一個結果,大家知道交易只是一個結果,但是圍繞著交易,我們有什麽手段去可以帶來更大的規模,這是我們要關心的問題。

如何把用戶作為一大抓手?

其實我們到一線主管是沒有業務抓手的,今天我們所有管理者的核心就是在一個戰略思想引導下,我們去尋找這個業務的抓手。那麽在這個中間,我想我們非常重要的一個抓手,除了剛才整個四個大的方向,我把它再往下落一層,給大家一些啟發。

我看到了非常重要的一個抓手和一個潛力的點是什麽?我們的用戶。我說我們今天對於這個詞的概念是不清楚的,我們今天經常是混叫的,我們經常把運營流量和運營顧客和運營會員三件事情混在一起。我不知道大家同不同意我的話,長久以來,我們習慣性地運營流量,但是流量就是一個訪客,但是我們很多時候會說我這個業務的會員有多少。其實每次我都很好奇,這個會員是什麽,原來是購買過一次的人。我的反應,這不叫會員,這最多叫你的購買用戶,怎麽樣把一個訪客變成一個購買用戶,然後變成一個有忠誠度得購買用戶,這才叫會員,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有很多的事情去做,但是這必須要跳出我們今天完全以行業為分類,以行業的方式來運營消費者這樣的一個過程,我們必須在淘寶、在天貓,在我們這些業務當中形成這樣一種橫向設計和思考,能夠真正讓消費者在我們這個平臺上獲得多種多樣的商品和服務,這個是我們今天必須思考的。我想這是我們未來非常重要的一個方向和抓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讓我們的平臺更生機勃勃,讓我們的消費者黏性才更高。

而在這個中間,除了讓我們自己運營好用戶、運營好會員以外,回到剛才講的核心問題,我們怎麽樣幫助商家運營好運營好它的會員、他的用戶,其實每個商家把他的用戶運營好了,其實這個平臺某種程度上也就運營好了。這是我們未來一段時間里面,我們所有團隊都要思考的。我的問題是我們考量一個業務,我們能不能可以比GMV多幾個視角去看這個業務是不是成功,我們是不是把每個業務都回到用戶價值,這個特定場景服務了什麽樣的消費者,這個消費者在我們平臺的整個價值是什麽,這個話題有點深,我想直接把這個話題拋出來。

今天整個淘系,事實上它是一個淘系,但是我們運營的時候,每個團隊、每個管理者思考的是這個局部業務的最優化,但是局部業務最優化、局業務GMV最大化、局部業務價值最大化是不是會帶來整個平臺的最優化?未必。有的時候是同向的,有的時候非同向的,這取決於我們怎麽樣科學地設計每個業務的KPI。在整個規劃的過程當中,毫無疑問要定目標、定KPI,我非常希望我們所有的Leader,特別我們在座大的Leader,我們能夠一層一層地去看我們團隊的KPI的設計,其實所有問題的導向是可以用KPI來引導的。

既然我們能夠做到那麽一個KPI驅動的團隊,KPI驅動不是壞事,我們當然要目標導向、結果導向,關鍵是我們設立什麽樣的目標、設立什麽樣的結果,這個是我們每個團隊要思考的問題。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客觀地去看今天我們做的每個業務,它真正是不是帶來了用戶價值,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它有沒有帶來同質化的用戶價值,我們的整個業務里面,PC、無線上面有大量的營銷產品,財務還幫我拉了一張表,說某某某產品是三個月最低價,某某某產品是六個月最低價,某某某產品必須全年最低價,我還看到一個例子,正好兩個業務都在手淘上面有活動,一個是99折,另外一個必須98折,98折才能把用戶吸引過來。我想我們每個團隊都要思考一下,除了打折以外,我們能給消費者什麽價值,除了我們把打折工具交給商家以外,我們能不能給他其它工具,讓他運營好消費者,我這樣說,我看下面的人會心一笑,這是我們每天都在碰到的問題,但是解決的鑰匙就是在我們這些人手里,我們怎麽樣一起去努力、去設計這個生態體系的經濟機制,能夠讓消費者真正做到升級消費,讓商家做到他有能力去運營消費,這個鑰匙都在我們手里。

 無線端兩大問題亟需解決

下一個問題我單獨談一下無線,這個問題非常重要,也非常突出,為什麽這麽說,或者說重要而又突出?我說重要是因為今天用戶都在無線上,商家也都明白主陣地在無線上,我們怎麽去經營無線。今天我們淘系的旗艦手機淘寶,在過去兩年我認為做得非常好,我們帶領整個集團完成了無線化的第一步,就是把電子商務無線化。過去兩年,我們如果接不住整個用戶從PC向無線的轉移,我們是非常悲催的。但是非常幸運,也非常感謝我們的團隊,我們做到了這一點,我們無線今天無論是用戶訪問數量、頻次都處於一個非常好的狀態,過去我們團隊,特別是我們的手機淘寶團隊做了大量的工作。

今天我們的手機淘寶當完成了第一步的電子商務無線化以後,未來面臨著兩件事情,我認為第一件事情非常重要的,就是2016年能不能通過好的產品設計,通過好的業務規劃和角色設計,讓我們淘寶、讓我們天貓的業務小二、運營小二都能夠在無線陣地上去運營。不然的話,我想這個手機淘寶就變成了我們無線團隊的手機淘寶,而不是整個淘寶、天貓、業務團隊都能在上面發力的,這個問題是我們今天的一個焦點問題,這也是我們順利度過了之前的手機淘寶的轉型和站住腳飛速發展以後必須面臨的問題。

今天在我們的手機淘寶上面,我們定位成為一個超級APP,做了很多好的產品,但是我們發覺一個問題,所有這些產品,我們的業務方都很少能夠介入去運營,我們做了很多以數據為驅動,以產品設計為導向的產品,這個是無線的特性,我認為是正確的。但是我們必須要所有業務團隊有運營陣地。包括我們整個的設計必須讓業務團隊非常明確地知道我們整個設計的主幹和大家怎麽可以去運營。比如說微淘,微淘不應該只是商家運營的陣地,也應該是我們所有獨立業務運營的陣地,無論是大業務還是小業務,只要是品牌化的業務,都可以作為運營的陣地,比如淘寶頭條這樣資訊類的產品,如果是定位成主要的資訊類產品的話,那麽資訊的來源,除了淘寶頭條團隊自己能夠產生以外,我們其他的業務團隊能不能產生這樣的內容來源。

比如說我們在雙11做的非常好的這個產品清單,我們馬上會提高它的戰略優先級,但是清單的核心是內容,我們怎麽樣讓我們所有的業務團隊能夠明白今天不是運營類目了,是運營清單了,是運營主題了,是運營微淘了,我想這是未來我們這一段時間里面必須深度對焦和解決的問題。只有這樣,我們的業務才有抓手,而且只有這樣,才能符合無線的特點,流量應該是自生和可運營的。我們既要鼓勵商家去運營他的私域空間,同時我們也應該鼓勵所有業務團隊去創造在無線上的私域空間,把這個業務自己的流量能夠運營起來,把紅人自己的賬號流量運營起來,我想只有這樣,這麽一小塊手機屏幕才能夠承載得了我們這一大屋子人的期望,說白了,今天某種程度上來講,我們這一大屋子里的管理者和大家所帶的團隊都在忙乎著這塊小小的手機屏幕背後的東西,這已經是主陣地了,我們怎麽樣讓我們的手淘團隊從以自己為主導能夠Enable我們所有的內部業務團隊,Enable我們的小二去做這件事情,Enable我們的商家去做這件事情,這是我們未來一段時間的關鍵。

第二個,我們整個無線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其實我們有一個夢想,我們希望從最早的購物,到導購,到社區,再到社交,集團做了很多社交方面的嘗試,現在當它遵循產品本身的原理以後,有些東西就長起來了,比如釘釘這樣的東西。在電商這塊,我們今天成功地做了很多導購類的產品,但是我們怎麽樣能夠走向社交,其實我跟蔣凡講得最重要的一句話,和手淘團隊講的核心的一句話,我們不是要去做一個別人認識的社交,我們不需要在手淘上多一個社區的Tab,這里的DAU很高,這是一種衡量社區的成功方式,但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我們能不能把整個無線、整個手淘做得更社區化。我想只有這樣,我們的團隊、我們的內容供給機制才能夠發揮作用,才能夠讓整個手淘更繁榮。

我特別把我們的整個無線的東西單獨拿出來作為一part跟大家講一下,這個對於大家來講太關鍵了,而在這個中間,也是對我們無線團隊的要求,因為事實上大家已經變成了旗艦,你必須讓所有部隊到旗艦上面來打仗,而不是旁邊的人架一條小舢板,咱們有一艘很威風的旗艦在前面開,這肯定不行。這是我們今天在無線上面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阿里電商要打響三大戰役

2016年阿里電商的三大戰役:全球進口、農村、一線城市

未來一年,當我們圍繞著剛才說的方面去整理我們的業務,做計劃的時候,我們還是要有一些關鍵戰役,一些關鍵戰役的抓手。在這個抓手里邊,我們還是圍繞著我們集團未來五到十年的核心戰略,我們就三個核心戰略,第一個全球化,第二個農村,第三個大數據和雲計算。我想我們還是要對焦我們大的戰略,在未來的一年當中,我們怎樣在電商當中去實踐這三個大的戰略,圍繞這三個,我給大家提出我們有三大戰役要打。

第一個戰役,全球化。就是我們怎麽樣能夠把以跨境交易為主的海淘,特別是進口業務做起來,今天我們在這樣一些進口業務上也必須明確我們業務的主品牌和業務的主陣地。我們經過一段時間業務梳理,明確我們的業務主陣地,我們今天的選擇並不多,在淘寶基礎上,我們有一個歷史悠久的全球購,我們有一個天貓國際,我們怎麽圍繞這兩個品牌構建不同用戶的價值,把他們做成全球化的主陣地,這是我們今天必須要去明確的我們的戰役里面的目標和抓手,其他所有業務都應該圍繞這兩個品牌,圍繞這兩個業務的場景進行展開,這樣才能夠給消費者必須明晰的辨識度和用戶體驗。

第二個戰略就個是農村,大家都知道,我們一年多以前開始了千縣萬村計劃,我們把這個任務跟我們B2B鐵軍結合起來,大聖孫利軍被抽調出來做農村淘寶,做整個地面拓展。這一年讓我見識了我們鐵軍的厲害,現在我們成功地已經過了一萬個村,兩百多個縣,這個速度是非常驚人的。我們用農村合夥人的機制,其實是一種升級版的Uber模式。

但是核心是什麽?我們不光把點要布下去,在未來一年,我們真的要讓城市到農村、農村到城市,整個城里的貨下鄉,農村的貨進城這兩件事情,能夠事實上成規模地做起來,這樣我們整個的拓展和布局才能夠產生它的化學反應,這里要求我們的村淘團隊和我們淘系淘寶團隊、天貓團隊緊密合作,來圍繞整個農村市場,我們怎麽樣來規劃、怎麽樣來打贏農村這一仗,農村有超過一半中國人口在那里,我們怎麽樣拓展那個市場,同時那個市場也需要我們,能夠運用互聯網,能夠連接我們的全國乃至全球。

第三個戰役,我想對於電商來講,我們還是要聚焦在我們的既要抓農村,我們還要抓一線城市。大家都知道,在淘系現在有一個項目叫“一路向北”,一路向北只是一個代號,不代表我們只往北打,一線城市,中國的大城市就那麽標準的前十大,非常明確的,我們必須在這前十大城市里面,對標這個城市的用戶需求,對標這些地方的用戶體驗,能夠占領這些地方用戶的Mind Share,從而占領這些地方的Market Share,這是一場硬仗。大家都知道電商今天是中國競爭最慘烈的行業領域之一。今天我們在這里談論這些話題,並不是我們在一個象牙塔內,其實我們是在戰場上,我們怎麽樣去抓住國際化,抓住農村,這是抓住未來,但是今天我們現有的陣地,我們必須去進一步鞏固或者說進一步擴大,那就是在一線城市用戶的口碑、用戶的體驗和用戶的占有率,這是我們在這三個方面要去做的事情。

  面向客戶 設“三大紀律八項註意”

最近有一個話題比較沈重,我在天貓已經嚴厲批評了,但是我想把這個話題拿出來跟我們所有淘系團隊講一下。就是我們怎麽樣面對我們的客戶,這個話題不新鮮,是一個老話題,但是老話題還是要時時講,還是要月月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對於我們的客戶有敬畏之心。

批評天貓的是什麽,天貓的例子是我們的招商體系,一個商家提申請,可以過很長時間,既沒有人說進來,也沒有人說不進來。我想這只是一面鏡子,這幾天我知道天貓的管理團隊班委也在密集地做工作,在優化這個過程,但是我想機制的優化、流程的優化是一方面,最重要的優化是在這里,在腦子。

我們這里的主體是07年以後加入到阿里巴巴的,每一個人大家出去的影響力驚人。但是我們都要自省一下,這是我們每個人個體都這麽牛嗎,離開這個平臺我們什麽都不是。我們每一個小二都要捫心自問一下我們平時在怎麽面對客戶,我們怎麽在服務客戶,在這個里邊,我已經跟蔣芳說了,我們必須有一些硬的紀律。我們今天面對客戶的時候,我們淘系的所有同學,必須有一些共同遵守的行為規範,我們需要有我們自己的三大紀律八項註意。

我請我們的HR,我們的業務團隊的Leader,我們的班委一起來討論我們的三大紀律八項註意是什麽,我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讓我們所有的小二,特別我們新進來的小二,我們來的時間不長的小二,不要很短的時間忘記了自己,沒有想到來到這兒影響力那麽大。不瞞大家說,幾年以前我們發生過很多廉政的事件,但是如果我們不註意這樣的問題,我們死灰仍然會複燃,而且有一些已經在複燃了,我們怎麽樣做好這方面工作,這是我們整個內部機體的健康度,只有這些我們才能夠真正的、踏實的、誠心誠意的服務好我們的客戶。我想客戶的問題,三大紀律八項註意,這是我們的一個硬杠桿,我們要把這三大紀律八項註意是什麽,我們去定出來,當然不是湊數,定不到八條,咱們搞六條也行,咱們搞個六項註意,比八條多,咱們就搞十個,十項準則也可以,但是我們所有團隊都必須要有這樣的自我要求和客觀要求,我們能做什麽、不能做什麽,這樣我們才能保持清醒。所以這個是我想在我們整個的團隊組織上,我想講的第一個問題,我們怎麽面對客戶。

既要做繼承者,也要做開創者

我們無論有多少美妙的想法,有多大的願景,其實還是靠我們這群人能夠把它做出來。今天我們的骨幹已經是在07年到2012年之間這一批加入到阿里,加入到淘系的我們的同學。

我們這一批人,其實我也在內,我也是07年8月份加入淘寶,我們這批人,我可以說,我們絕大多數人沒有經歷過我們淘寶、天貓創業的艱辛,我們B2B創業的艱辛,我們這群人更多的是在沿著第一代的人開創這個業務以後,我們順著這個商業模式,順著就這麽走下來了,我們做的越來越大,規模越來越大,影響力越來越大,我們也吸引了大量新的人才加入到我們這個組織。

但是我想說,今天我們需要的不僅是一個繼承者,我們更需要是開創者,就像我開頭說的那樣,我們的大的環境,外部大的環境發生了很多的變化,電子商務的定義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電子商務使用場景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商業已經全面擁抱了互聯網,我們這群人怎麽樣能夠開創性地去開拓我們淘系的未來,這個是我們肩負的職責。

大家都知道馬總對集團未來五年十年有兩大戰略目標要求。第一個,五年以後,其實一年差不多過去了,就是到2019年,我們達到一萬億美元的規模,一講到這個,大家又想,又是GMV了。從戰略上告訴我們要去一萬億美元規模,可不代表從我開始,我們每個人開始把一萬億美元分到每一年、分到每個類目、分到每個小二,我們可不能這麽幹,這麽幹我們肯定幹不到一萬億美元。

第二個目標,我們要服務全球二十億消費者,這個目標非常宏大,但是在我們這群人身上,我們能不能實現這個目標。今天我們怎麽樣從我們的主力業務淘系到我們的中臺技術團隊,到我們的客服,到我們的運維,到我們的技術保障,到我們的安全,到我們的各個團隊,能夠圍繞我們共同的目標,進行層層分解,真的像一個組織在打仗,像一個拳頭這樣去出擊,這是我們未來一定要做到的。

最後我也想在這個機會謝謝我們所有淘系小二的努力,大家開創了輝煌的過去,但是未來是怎麽樣,在我們手里,我希望我和大家一起共同開創淘系更美好的未來,謝謝大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493

沒有這三樣,或許90%的創業公司都會死!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221/154345.shtml

導讀 : 任何事情,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自己的節奏和方向。

最近,俞敏洪在“一起開始”創業本色年會主題演講中,認為2016年中國的創業,大約將會有60%到70%的創業公司死亡。

而在不久前鳳凰財經峰會上,住百家創始人張亨德也用相關數據告訴人們,“從A輪到B輪之間有60%多的公司會掛掉,B輪到C輪差不多接近70%的公司都掛掉了,A輪到C輪其實會死亡88%。”

此外,IT桔子曾經統計相關數據顯示,如國內2013年後成立的公司死亡數量為406家,其中2013年成立的公司死亡量占比為90.6%。

參考互聯網教育研究院的調查,近400家在線教育公司,僅有16.18%能保持盈利;而新進項目,盈利預計不超過5%……而VC數據公司CB InsightsCB Insights,2015年底就曾經公布146家死亡公司名單……放眼剛剛過去的一年,“死亡潮”曾席卷O2O行業、遊戲行業、P2P、智能硬件創業……

尤其是最近資本低迷、寒潮似乎愈演愈入人心,情況何如?

或許90%的創業公司都會死!

即使創業……都會死!

許多朋友卻仍然對我說,自己仍然會選擇創業。

問為什麽?他們說,往深里說,創業是一種選擇,也是一種命運。這種命運,甚至連自己很多時候都無從理解為什麽要那麽執著。 淺一點說,由於自我個性犟且表現散漫,不創業已經上不了班,至少不能好好上班了。已經實在不能忍受按部就班、約束多多的辦公室生活,相當忌憚一輩子老死為人做嫁衣……除了創業,實則已經無路可退。積極一點說,就是為了掌握自己的命運,創業是唯一距離最終實現財務自由最近的通路。而財務自由,才意味時間自由,才真正有條件去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如果創業是今世前生的孽緣,避無可避,退無可退。

那麽接下來的問題,似乎水到渠成。

朋友們總結自己含辛茹苦的創業,認為創業要上路,首先需要認真解決好三大問題。

第一:第一筆錢。

第一筆錢何處而來。這個問題至關重要。王功權最喜歡的項目就是馬上有錢進來的項目,這句話幾乎一語道破項目生存現狀的真諦。無法生存的項目,即使再好,也是水中月鏡中花空中樓閣。投資圈曾經有一個著名的三分鐘打動投資人的故事,說創業者在電梯遇見投資人,投資人給出三分鐘,結果成功了。

現實案例也俯拾皆是,當年西少爺團隊,三四個人才勉強湊了差不多十來萬,單憑這點錢在五道口塞牙縫都不夠。不過他們劍鋒一閃,乘勢在朋友圈精心磨制了一篇長文並四處央求轉發,再然後……,我知道的好幾個投資人就是那時候在幾分鐘內做出決定的。

這次看到,王子恢、林輝、老楊三劍客組團創業,五分鐘就拿到了一筆千萬人民幣天使投資,也是如此。

……

對於國內眾多的創業者而言,無論在不在風口,一定要找準切入口,至少找到這樣一個項目,第一次造血,馬上就有錢進來,而且愈是追著進來,就愈是對了。除此之外別無其他。項目沒有好和壞,只有快和慢……尤其對於連續苦逼創業而言,有錢進入才是王道,這時候,千萬別再奢談什麽社會意義、時代價值,省省吧。

第二:合理的產品打造時間。

有錢了,產品就是重中之重。

尤其對於從各種垂直產品入手的創業團隊來說,做出產品首先迫在眉睫。做出產品同時,關鍵要做到兩點。第一,競品分析到位,用戶痛點、熱點或者癢點抓得準。第二,解決方案清晰、明了。落實部署要足夠快速和簡單。其次,在經濟一定的前提下,一定要預先算好經濟賬,打造產品全程,一定要想方設法牢牢掌控在預算可控範圍內。有一種說法是,至少在最開始就明確,設置資金警戒線,至少在最後一道百分之八十或九十的時候,第一款能用的產品應該面世進入實際使用階段。同時根據資本量劃好可能的時間線。當然時間線還要考慮競品情況,一般而言,越有能力提前,安全性越高。

如,假使做垂直品電商平臺,能用最少的模型,最少的人力,在最短的時間內,跑通供應鏈,建立起了多層次的供應鏈體系,就是一種合理打造產品最佳狀態。

第三:變現的途徑

變現途徑能否順利實現,對於一個項目而言往往至關生死。當然那些純忽悠、精心做出來的項目例外,它們誆騙資本本身就是目的。

創業者產品打造過程中,變現的緊迫性一直就在,尤其第一款產品完成實際推廣使用後,變現立刻就凸顯成為位居第一的問題。它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第一次資本造血。

行業風口在哪里?市場總量如何?真實客戶有甚細節?對於許多創業項目而言,其中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最大限度去獲取國內外相關資料,例如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狀況,也可以參考臺灣、香港、澳門地區的情況。總之,要盡最大限度描畫出國外產品市場的規模變化情況,同時調研出國內市場的可能空間。

客戶是誰?

打通的關鍵環節在哪里?

售後跟進?

這些事情有一點,需要切記,產品一定要過硬。用心一定要真誠。比如,很多朋友坦言,其實早期售後主要是對於客戶問題要及時反應,常常僅此而已。

當然在這一過程中,需要付出相當大的心血,朋友們直感概,這就是尋找和打造自身優勢的魔鬼般歷練。

只有這樣,從早期的種子用戶,到體驗用戶不斷增多,再到日益穩固的客戶群,項目才會在問題中成長並收獲,創業痛但快樂著。也只有在一邊變現一邊擴張的過程中,所有摹劃的版圖才能變得逐漸清晰和規範化。也只有這樣,無論產品進程完善到哪一步,都絲毫不影響變現,小規模小變現,大規模大變現,創業就活了。

當然活得好不好,是下一個問題。

最後,

任何事情,最重要的,就是找到自己的節奏和方向,這才是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23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