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廠佬「I kill you later」中國版之解決辦法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81202/08085578146.shtml

這家中國上市公司叫做深南電,主要從事深圳發電業務。

他們簽的I kill you later 和中信泰富的相似,但掛勾的產品是原油。

公司簽了一份合約,和高盛新加坡公司對賭,分為兩個時段:

(1)在2008年3月31日至12月31日,公司打賭20萬桶,每月結算,打和價在62元,低於此價就雙倍接貨,封頂價在63.5元。即最高每月可賺30萬美元(1.5美元x20),但若油價跌到零,則每月虧損2,480萬美元(62美元x40)。

(2)在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公司打和價在64.5元,低於此價就雙倍接貨,封頂價在66.5元。即最高每月可賺40萬美元(2美元x20),但若油價跌到零,則每月虧損2,580萬美元(64.5美元x40)。

由此可見,公司最多可賺的錢只有1,260萬,但最多可虧5.576億美元,可見是「贏粒糖,輸間廠」的遊戲。

講番過程先,公司初頭都贏錢,因為油價都在超過100元水平,但近期油價大跌,跌至現時40-50元一桶,它一個月的虧損就已經超過之前八個月賺的。

但中國公司自有它的辦法。

他的辦法就是,公司把自己核心資產賣給地方的公司,把自己變成空殼,就算高盛告它們不還錢勝訴,他已經變成空殼,都還不了錢呢!

雖然,公司不用還錢,但已經沒有了國際信用了。

更有人說,賣這些東西的外國人都是流氓,用這些流氓手法對付他們,是「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行為。

香港的工業股可以以此事作參考,可以有樣學樣,但如果日後想向銀行借錢的話,就沒這樣容易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89

[转载]红海中的企业应该想办法化装好卖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7caecf0100lt8x.html

今天在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的第312页看到下面这段,觉得不单单是不懂世事的老太太应该卖掉这种竞争过度的企业,连内行的所有者也应该考虑退出这类行业,除非你有祖传秘方:

 

我隐约记得,许多年前,哈佛商学院有个教授非常聪明,但是有点离经叛道,他给学生上的课很有意思。

 

有一次,这位教授的考试题目是这样的:有两位不问世事的老太太刚刚继承了新英格兰地区的一家鞋厂,这家鞋厂专门制造名牌皮鞋,现在生意上遇到一些严重的问 题。教授详细地介绍了这些问题,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写下给两位老太太的建议。几乎每个学生的答案都被判不合格,但教授给一位聪明的学生很高的分数。那么得 到高分的学生的答案是什么样呢?

答案非常短,大概是这样:“这家企业所在的行业和所处的地方竞争都很激烈,再加上当前遇到的问题非常棘手,两位不问世事的 老太太通过聘请外人来解决问题不是明智的做法。考虑到问题的难度和无法避免的代理成本,两位老太太应该尽快卖掉这家鞋厂,最好是卖给那家拥有最大边际效应 优势的竞争对手。”因而,这个高分学生作答的根据并非当年商学院传授的知识,而是一些更为基本的概念,比如说代理成本和边际效应,它们分别来自本科生的心 理学和经济学课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11

王建民:人家不看好 就想辦法證明自己!

2011-10-24  TCW




當NBC的美女體育記者知道我要 做王建民的故事,興奮的說:「他真的不簡單!我是他的大粉絲!」華盛頓國民隊最資深的防護員(葛伯)也驕傲的說:「我以他為榮!從來沒有看過一個球員像他 一樣有這麼堅強的意志力!」

一個台灣囝仔,竟能在異國土地上,用強韌的台灣精神風靡驕傲的美國人!

九月二十八日,今年球季結束前倒數兩天,王建民隨著國民隊到陽光普照的佛羅里達州出戰馬林魚隊,在比賽前接受《商業周刊》四十分鐘的獨家專訪。走出逆境陰 霾的他,心情顯得格外輕鬆開朗,雖然話依舊不多,笑容依舊靦腆,卻難得的跟我分享了兩年來的心路歷程與心境轉變。

以下是訪談內容摘要: 《商業周刊》(以下簡稱問):能不能跟我們分享一下這兩年的心情?

王建民(以下簡稱答):剛開完刀的時候,不曉得能不能回到球場,那時候就被洋基release(釋出),Nationals(華盛頓國民隊)給我一個機 會,在這邊復健,他們也是沒有趕(著)我要上場;讓我完全好了之後、可以丟(球)了再讓我出去。

這兩年,復健起伏滿大的,(常常)休息一、兩個禮拜又重新再來。反反覆覆每天做一樣的事情。那時候是滿沮喪的,可是也是想說看有沒有機會再重新回到球場。

問:這兩年是你人生中最大的低潮嗎?

答:嗯,對呀。

問:以前沒有經歷過?

答:以前也是有開刀過,不過那差不多一年多就好了。第一次開完刀就好了,沒什麼太多感覺,這一次開完刀,好像就是反覆反覆,好壞好壞,這樣(流露無奈的表 情)。

問:這種心情如何?覺得很折磨?

答:就怎麼講,就是會覺得,好像完全好像快好了,可是又好像投一場,又覺得,為什麼怎麼變得像開刀之前那樣痛(不自覺的轉動右肩)。

問:你有痛到很生氣過嗎?

答:(深呼吸)是沒有,但是他們把我送回去單位那邊(指佛羅里達春訓基地維耶拉,王建民的復健中心),他們幫我打那個針。

問:打什麼針?止痛針?

答:類似止痛針。

問:打完之後就比較好?

答:對(笑),打完之後,讓你舒服三天;然後,醫生就說,開這種刀就是這樣,就是每天要去丟(球),會痛還是要丟。因為你沒丟,就永遠回不來!

復健最痛苦的事,就是每天做一樣的東西

問:過程中最痛苦的一件事是什麼?

答:最痛苦,就是每天做一樣的東西,非常無聊,每天還是要去球場做一樣的東西,重複的這樣做。

問:復健的過程是怎樣?

答:每天就是一樣的。差不多七點鐘到球場,然後就開始做一些治療、冰敷啊、熱敷啊,做一些肌肉的東西,其實很無聊(皺了一下眉頭)。

問:復健的時候心情如何?

答:有時候是滿急的,因為每天這樣復健,狀況都差不多(意思是都沒有進步),會很想快點回到大聯盟。以前可以投到九十四、九十三(英里),所以那時候也不 曉得(這個速度)能不能回得來。

問:你有想過要放棄嗎?

答:那邊的防護員跟我說,就兩條路嘛,一條就是放棄不要打,另外一條,就是痛了還是要繼續撐著。

問:當防護員跟你說不要打,你的心情是什麼?

答:(笑)我說那不可能。有機會嘛!就再試試看。

盡量不聽唱衰的聲音 在球場讓他們看見實力

問:你受傷的時候很多人唱衰你,說你完了、沒救了,你怎麼面對這些負面的聲音?

答:(想了一下,笑)你就盡量不要去聽那些話,然後想辦法在球場上(證明)給他們看。

問:支持你走下去的動力是什麼?

答:動力喔,就是想回到球場上面吧!

問:回到大聯盟,第一場比賽的心情是什麼?

答:非常開心啊,真的沒有想到竟然還會有這個機會回到大聯盟出賽。

問:影響你回到球場上的最主要關鍵是什麼?

答:最主要的關鍵,應該就是球隊給我這個機會讓我回來吧,他們也沒有看一場丟一場(意思指對王沒信心),還是讓我繼續出賽。

投球投到手舉不起來但,你就是要撐過那個痛

問:球隊給你機會,但你自己做了什麼關鍵的事情?

答:(沉思)我好像做了比較多手臂的東西(訓練)吧!一些重量的東西,加強手臂的力量、伸展。上場投球的時候,讓手臂比較可出全力,其實狀況都是起起伏伏 啦,投一投就會開始痛,但你就是一定要撐過那個痛。

問:那個痛有多痛?

答:(眼光看著遠方藍天,左手不自覺摸摸右手肩膀)投完球之後沒辦法把手舉起來。

問:痛到手舉不起來?

答:嗯(點頭)。

問:這樣不會讓你覺得很挫折、甚至想放棄?

答:是不會想要放棄,痛差不多兩三天,然後就會恢復了。

問:放棄從來不是你的選項?

答:嗯(肯定的點頭)。

問:你有給自己時間表嗎?

答:就是兩年。他們(球團)會給我一個日期,(告訴我)六月幾號讓我打小聯盟,就不用待在那邊(復健基地);你就會想說,自己去達到,想說調整到什麼時 候,就可以到那邊去比賽。

我不能等的 是明明能做到,卻不去做

問:所以你度過低潮的方法,就是幫自己定下每個階段小小的目標?

答:對,我是這樣,可是,每個人不一樣。就是想要在什麼時間達到什麼東西。

問:但人家可能都不看好你可以達到這些目標。

答:人家如果不看好你,你就要想辦法去證明自己。不喜歡聽人家說你怎樣,那你就不要那樣。

問:但有些事情不見得是你可以控制的,比方說受傷。

答:那你就是要慢慢等。

問:你是可以「等」的人嗎?

答:看什麼事情。像受傷就沒辦法。不能等的就是(思考了一下)明明你可以做的,你卻不去做。

問:你覺得自己已經恢復顛峰時期了嗎?

答:(沉思,低頭看自己的手,一收一放)我現在球速還沒有完全回來,偶爾才會有九三(英里),現在差不多八十(指八十九英里)左右。

受傷後最大改變,是每一次投球都很珍惜

問:我現在看你比賽的感覺,比在洋基隊的時候更隨心所欲,似乎是很享受比賽,為什麼有這樣的變化?

答:嗯,待的球隊不一樣吧,在洋基壓力很大,現在比較放得開去打球。

問:你現在投不好會自責嗎?

答:自責還是會自責啦,可是,你就要想說,下一場再重來就好了,沒什麼大不了的。

問:你覺得受傷之後最大的改變是什麼?

答:最大的改變(沉思)就是,每一次投球的時候都很珍惜。

問:很珍惜?以前不珍惜?

答:以前沒有想,就丟。可是現在因為失去過。

問:所以以前是覺得理所當然?

答:嗯。

問:你明年的目標是什麼?十勝?十五勝?二十勝?

答:現在喔,就只想要快樂的在球場上打球。就是希望,身體要多保持健康。

問:如果請你給所有正在逆境低潮中的人一句話,你會想跟他們說什麼?

答:嗯,永不放棄吧!

【延伸閱讀】

心中只有一個聲音:回到球場建仔只是不間斷、不放棄的把每顆球都投好,即使肩膀刺痛,即使在最灰暗的階段,那些包裹著家人、球迷滿滿的期待與包容,讓他奮 戰的時候並不寂寞。

最痛的時候,也不在人前落淚在心情跌落谷底的時候,他選擇一個人煎熬;在難關擋在眼前的時候,他咬牙撐過去。他永遠把臉上的陽光散布給每個人,告訴大家: 我很好!

私底下的建仔,像個大男孩話不多、心不亂、人不傲。他感恩球迷、國人無條件的支持;我們感恩,他的故事讓我們在落淚時並不絕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33

連六年虧損 行銷與員工旅費卻增加向民眾拔毛之前 台電應先想辦法節流

2012-4-2  TWM



 

這一波電價調漲的過程中,台電除了透過調漲電價「開源」外,更應當制定出更多「節流」政策與民「共體時艱」,漲價的合理性與必要性,最終還是必須禁得起社會的檢驗。

撰文‧張瀞文

新內閣二月上任後,攸關民生經濟的油電價傳出要開始恢復正常調漲機制。根據經濟部初步規畫,電價今年將分兩次調漲,時間預計在五二○前後及十月份,估計首波漲幅將達到二成以上。

根據經濟部的說法,近四年國際燃煤和天然氣等發電燃料價格持續上漲,而這四年台電並沒有調漲電價,在不能充分反映成本前提下,台電虧損越來越大,因此經濟部研擬分二階段調漲電價,填補台電龐大的虧損。

換句話說,台電的生產成本持續增加而電價維持不變,是造成這幾年持續虧損的主因之一。

一般民間企業,如果公司已虧損或是即將面臨虧損,首先一定要做的就是「節流」措施。

看看龍頭企業

訂定節流措施因應不景氣

比如處理不賺錢甚至龐雜的轉投資、精簡人力、降低出差費、減少行銷、廣告、甚至公關費等等,以二○○八年金融海嘯來看,當時國內外企業都做了不少節流措施,其中跨國企業如Google、花旗、DHL,都盡量減少主管出差次數,或是調降飛機艙等。

國內企業如科技業的台積電、傳產業的台塑、金融業的國泰金等也都力行節約,不僅減少主管出國,業務人員高峰會也都改在國內,機票錢都省了下來。當時最有名的就是國內塑化龍頭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親自以身作則,他及公司主管中短程出差一律改搭經濟艙。而IC設計龍頭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甚至帶頭宣布,包括自己在內的公司所有主管全面減薪一成。

反觀台電,從○六年開始虧損以來,今年邁入第七個年頭,虧損金額卻是越來越大,但台電的營運虧損卻不影響台電員工的績效獎金及考績獎金。

我們從二○一一、一二年台電送交立法院審查的預算報告發現,台電內部在「節流」方面,其實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反觀台電

以浮濫預算應對連年虧損

其中在二○一一年台電營業預算評估報告書當中,立法院預算中心就洋洋灑灑列出一大串台電有待改進的地方,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台電在過去幾年連續虧損後,公關費、員工旅費以及行銷費用都不見減少。

從最讓外界詬病的人事費用來看,一一年台電編列了三二三億五○八一萬元的「用人費用」,而這些用人費用包括正式員工薪資、超時工作、津貼、獎金、退休、卹賞金、資遣費、福利費等八項,除了「福利費」外,全數歸為「固定費用」。

預算中心在評估報告中就明確點出,台電將「加班、獎金、津貼、資遣費」等不固定的費用全數列為「固定費用」這樣的作法,將難以顯現人員調度、管理失當或無效率等問題,不利台電的成本控管。

其次,一一年台電已面臨連續第六年虧損,不過當年還是編列了三○六六萬元的公共關係費,這一點也遭預算中心糾正。

因為依照行政院有關預算編列規定,公關費應不超過最近三年度平均數,如果年度預算為虧損者,更應檢討酌予降低,但是過去幾年來,台電公關費用不僅沒有因為連年虧損而降低,反而與虧損金額一樣「與日遽增」。

另外,在服務費用部分,預算中心認為,台電是獨占的國營事業,廣告行銷需求應當較低,不過過去幾年行銷費用卻居高不下,甚至年年成長,不曾因為營運虧損而降低。

另外,在台電送立法院的二○一二年預算報告書當中,則有一筆一.六九億元的兼任司機加給預算遭到預算中心糾正。

根據預算中心評估報告顯示,這項司機加給是從一九八九年開始適用,到現在已達二十三年。由於當時擁有駕照者少,才會讓工作人員兼公務車駕駛領兼任加給。

不過現在有駕照者已經很普遍,且兼任駕駛多是前往辦理本職業務所需,加上台電公務車才二千多輛,平均每月支領加給的人卻多達四千多人,且年支付總額達一.五億元,預算中心認為有浮濫之嫌,應當重新檢討。

針對預算中心指出台電多項缺失,台電表示,經營績效持續成長並無浪費缺失情事,其中關於司機加給問題,台電表示,車輛設置為穩定供電所需,司機兼任節省十倍費用,公司經營績效持續成長,虧損實乃非戰之罪。

顯然在這一波醞釀漲價過程中,政府及台電除了透過漲價開源外,更應當制定出更多節流政策來與民「共體時艱」,因為「虧損過巨」,並不代表「漲價有理」,電價上漲的合理性與必要性,必須禁得起專業與社會檢驗。台電只想從民眾身上「拔毛」彌補虧損,民眾真的很難心服口服!

台電的九大浪費!

——立法院預算中心針對台電近兩年度預算編列提出的質疑1. 調派人力支援經濟部等機關不減反增,徒增公司用人成本2. 依規定提撥職工福利金,員工用電優惠另由營業收入抵減,涉有雙重福利之嫌3. 公益支出用於弱勢團體的補助比率偏低,且部分補助活動性質與公司業務無關4. 各項用人費用除「福利費」外,全數歸為固定費用,不利人事成本控減5. 公共關係費較最近3年平均數超出536萬餘元,有違預算編製規定6. 持續虧損,「行銷費用」卻較上年度增加7. 持續虧損,國內外員工旅費卻較上年度成長8. 連年大幅分攤能源研究發展基金支出,最終仍由全民電費負擔,顯欠妥當9. 編列兼任司機加給1.69億餘元為數頗巨,合理性有待商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48

《廣東省車輛通行費年票制管理辦法》徵得1057條意見

http://www.infzm.com/content/81249

9月20日,《廣東省車輛通行費年票制管理辦法》送審稿簡稱「草案」)徵集立法意見的最後一天。該草案於8月20日公佈在廣東省政府法制辦公室網站上,市民可登錄該網站提出意見。截至9月20日,該網信息顯示,草案共徵集得1057條意見。

年票制是指對一定行政區域內修建的收費公路(含橋樑、隧道),實行統一管理、統一收費、統一還款的管理模式。實行年票制區域內登記註冊的車輛按年繳納車輛通行費(年票);區域外的車輛在經過相關公路收費站時按次繳納車輛通行費(次票)。

草案規定,實行年票制區域內的政府還貸普通公路項目,應當納入年票制管理。

據廣東省物價局2011年12月公佈文件顯示,廣東省物價局同意在廣州、珠海等18個地市試行年票制到2012年12月31日,並保持原來收費標準。其中,廣州的車輛通行費年票為980元/年。

本網記者登錄廣東省政府法制辦網站發現,草案徵得的1057條意見中,不少都是反對年票制。

一部分意見認為,年票制違反國家有關上位法。綜合這些意見來看,「年票制」涉嫌違反的國家法律和規定有:2004年11月1日起施行的《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第三十五條第三款,收費公路經營管理者不得「強行收取或者以其他不正當手段按車輛收取某一期間的車輛通行費」;國務院辦公廳2002年發佈的《關於治理向機動車亂收費和整頓道路站點有關問題的通知》第三條:嚴禁將車輛通行費平攤到所有車輛並強制收取。

另一部分意見則提出,年票制「一刀切」,對部分較少開車外出的家庭來說,有欠公平,年票還是次票,應讓車主自由選擇。

還有意見提出,2009年燃油附加稅的實施就是為了合併、取消養路費,多用多交,少用少交,年票有重複收費的嫌疑。

草案規定:各市必須每年「曬賬本」

草案規定,年票制車輛通行費收入除用於管理費、小修保養費、水利建設基金、專項支出外,應當用於償還債務。專項支出包括收費設施設備的維修改造、應急管理等費用。年票制車輛通行費收入應當納入財政預算,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

草案規定,這些收支必須向社會公開。各市政府應當每年向社會公佈年票制車輛通行費收入及使用情況。省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每年向社會公佈各市納入年票制的項目、債務餘額及償還情況。(納入年票制管理的收費公路)還清貸款、有償集資款後,應當終止收費。

草案還規定,「省級有關管理部門、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和收費單位違反本辦法有關規定的,由監察部門依法予以糾正、處理」,但沒有規定具體懲罰措施。

南方日報》2011年6月17日報導曾引用廣州物價局新聞發言人吳林波的回應稱,自2001年以來,廣州每年收取的年票費用從5億多元到6、7億元,2010年達到9億元,但廣州納入年票制的路橋還貸基數有260億元,光一年的利息就高達近20億元,在政府財政每年補貼7億—9億元情況下,才能勉強把利息還個八九成,即年票制的截止期限遠未到來。

吳林波還表示,2008年12月28日,為配合燃油稅改革,國務院發佈通知,規定取消公路養路費、航道養護費、公路運輸管理費、公路客貨運附加費、水路運輸管理費、水運客貨運附加費等六項收費,這其中並不包括公路通行費(即年票制費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771

「窮人家的辦法」 貴陽「超級大盤」的崛起之謎

http://www.infzm.com/content/82744

在不發達的省會城市貴陽,超級大盤頻頻出現,當下已規劃和在建的超過200萬平方米的樓盤,不下10個。

利用開發商的力量,開發生地,運營城市,對於窮財政的貴陽地方政府而言,是一條現實捷徑。

「從那個山頭到那個山頭,再從這個山頭到那個山頭,全是我們的地。」朱晉儀指著辦公室窗外對南方週末記者說。她的身份是中天城投集團貴陽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這裡是「中天·未來方舟」樓盤售樓部。一條紅地毯從兩百米開外拾級而上,經過有著十幾米高水柱的人工噴泉,直抵樓下。一公里外的南明河對岸,幾棟高樓已拔地而起,更多的樓群正在生長。

「中天·未來方舟」位於貴陽東郊,朱晉儀指的四個山頭圈下了12800畝土地,按照規劃,2018年這裡將屹立一座容納17萬人、建築面積達到720萬平方米的巨型樓盤。它包括70萬平方米大型生態辦公集群、濱水風情商業街、10萬平方米大型商業MALL、大型山體主題公園、海洋館等。

衝著這麼誘人的前景,一位李姓重慶商人日前斥資1億元在此買下包括616套房的一整棟樓。

在中國別的城市,極少有樓盤達到如此大的體量,但在貴陽,這卻還不算最大的樓盤。貴陽堪稱最不發達的省會城市之一,地級以上城市人均GDP排名全國第161位(2010年數據)、人口僅432萬。

緊鄰老城區西一環路的巨無霸樓盤「宏立城·花果園」,建築面積更達到驚人的1830萬平方米,規劃居住人口35萬人。2010年10月開盤以來,因其單盤銷量連續23個月踞全國之首,花果園被稱為「中國第一神盤」。

貴陽近郊,開發商已完成拿地的樓盤「中鐵·國際生態城」和「中天·假日方舟」的規劃建築面積也分別達2440萬平方米和1200萬平方米。而當下在貴陽已規劃和在建的,建築面積超過200萬平方米的樓盤,不下10個。

超級大盤如雨後春筍般在貴陽湧現,引起媒體廣泛關注。為何在並不富裕、人口也並不算密集的貴陽會出現如此之多的超大樓盤?在其他城市樓市陷入調控陷阱之時,貴陽為何會出現樓市銷售火爆的現象?

「開發商幫政府運營城市」

花果園開發商宏立城集團副總裁陳曉輝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貴陽樓市在十年前也曾是百花齊放,「最多時有一千多家地產商,有項目的三百多家」。但後來,大盤模式逐漸開始風行。

這首先源於土地供給模式。貴陽房市的土地供給方即地方政府偏好大盤模式。一般來說,地方政府更傾向於控制土地供給量以抬高地價,獲取更高土地出讓收益。但在貴陽,由於財政規模有限,地方政府無力進行土地整理和市政投資,於是選擇了讓渡土地收入,借助社會資金,以超級大盤的路徑快速實現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升級改造。

中天城投集團在金陽新區開發的樓盤「中天·會展城」中,總投資51億元,土地成本、前期工程、基礎設施、配套設施等非建安工程成本就高達13億元。而在花果園項目中,開發商貴州宏立城集團完成了舊城改造中最難啃的骨頭——佔地三千多畝、人口五萬餘人的城中村、棚戶區拆遷安置工作。貴陽的拆遷成本約為每平方米1000-2000元,宏立城通過限時獎勵等措施1個月內就拆遷了9000戶。

此外,宏立城集團還負責修建區內12條道路、十多所學校、25萬平方米購物中心和6大主題公園。據當地媒體公開報導,在花果園項目的彭家灣和五里沖片區改造項目中,宏立城共投入了900億元。

如此巨大的投入是當地政府難以承擔的。2011年貴陽市財政總收入僅401.31億元,可謂拮据——與鄰近省會城市相比,同年昆明財政總收入700.92億元,成都更高達1619.6億元。

「政府只有能力做規劃,沒錢做投資和運營。」一位當地開發商對南方週末記者說,只有借助開發商的力量,政府才得以對老城區城中村和棚戶區進行改造,或佈局城市新功能區如金融中心、旅遊勝地、CBD等,實現GDP的高增長,「超級大盤等於是開發商幫政府在運營城市」。

經典的成功案例是2007年開盤的貴陽金陽新區「世紀城」項目,該樓盤建築面積600萬平方米,建成後形成金陽新區最繁華的12萬人聚居的住宅小區和商業中心。「政府開發金陽新區10年無起色,『世紀城』一個項目便使這一大片都熱鬧起來了。」朱晉儀說。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開發商願意出資進行土地整理和市政配套建設,要麼會漲價銷售,要麼拿到超大地塊蓋超大樓盤來攤薄成本。於是,在競爭激烈、房價低廉的貴陽,超大樓盤應運而生。

這一遊戲的核心是土地出讓模式。多位業內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貴陽當地政府一般會規劃出千畝以上的大地塊,然後尋找有實力的開發商,將此地塊上的土地徵用、拆遷整理、安置房建設和市政配套工程等本該由政府承擔的土地一級開發,交由開發商完成。當土地整理完成,地塊「招拍掛」(招標、拍賣、掛牌)時,政府確保該開發商獲得對此地塊的二級開發資格。這種模式被稱為「土地一、二級捆綁聯動」。

比如,未來方舟的開發商、上市公司中天城投從2006年起就介入未來方舟地塊的一級開發,並斥資數億元以BT(建設-移交)模式投建了地塊內的交通要道「水東路」,也承擔了當地兩個村莊的拆遷工作。

儘管中天城投當時尚未經過招拍掛方式獲得該地塊的二級開發權,但「名花有主的地大家都心知肚明」。一家開發商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政府有很多辦法阻止其他開發商招拍掛時「搶地」,如要求後者與中天「協商」補償先期修路和拆遷的成本。

此外,先以生地掛牌,讓開發商預交土地費,用以拆遷和土地整理,待完成後再轉讓熟地的「生地熟掛」模式,在貴陽也是一種普遍現象。

嚴格講,上述操作有「打擦邊球」的嫌疑,因為國土部早已明令禁止「協議供地」方式,按相關政策,各類經營性用地必須實行「招拍掛」出讓,且禁止「生地」(即未完成土地整理的毛地)入市。2011年1月實施的國務院《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也明確規定,建設方禁止參與土地拆遷。

但據業內人士介紹,「一、二級捆綁聯動」和「生地熟掛」模式在經濟落後的三四線城市比比皆是。而且理論上貴陽的做法在當時也並不違反政策,因為國家政策允許土地一級開發時引入市場機制,也允許招拍掛程序之前的「用地預申請」(即俗稱的「勾地」),以預防流拍。

其他的制度障礙,還有國土部關於大城市單次土地出讓不得大於20公頃(300畝)、開發商拿地之後2年內不開發地塊收回等規定,但這在技術上都不成問題,貴陽的應對之策是土地分塊出讓和分階段完成轉讓。

其他大城市的地價和房價大都已漲到無法回頭的地步,而貴陽這種土地出讓模式在全國大城市中幾乎絕無僅有。「地價便宜是因為政府無法像別的地方『拆一塊掛一塊』,假如貴陽一年只供應一兩千畝土地,房價一樣漲起來。」新浪樂居貴州站總經理周浩金說,「所以貴陽房價是西部落後地區的特殊產物,是『窮人家的辦法』。」

對誰都有好處?

值得關注的是,貴陽大盤模式中,開發商不再暴利,買房者得了實惠,政府不搞「土地財政」也成功實現了城市的升級改造。「貴陽模式其實是政府的遠景規劃和開發商市場運營能力的有效協同,最終政府、企業、社會三方各取所需、利益均霑。」貴州中宏源投資公司總裁李崇毅認為。

對於開發商來說,該模式的好處顯而易見。首先一、二級聯動使開發商的拿地成本得以固化,消除了真正招拍掛程序時必然面臨的價格不確定性。南方週末記者查閱相關數據發現,一、二級聯動模式中,貴陽土地招拍掛時的成交價相對於起始價上浮比例不過3%。其次,「有地便是王」,鎖定了地塊的開發商往往可提前獲取預售證,在一級開發階段就撬動銀行資本和購房回款。

再次,大塊拿地的模式下,開發商可以憑藉規模效應攤薄成本。如花果園6000畝地的拿地成本是24億元,僅40萬元一畝。2012年8月,中天城投斥資6.24億元拿下「假日方舟」烏當區奶牛場1055畝土地,每畝不到60萬元。此前6月份,中鐵置業出價22.87億元摘得貴陽十二灘水庫旁5宗相鄰地塊,佔地面積3604畝,每畝地六十多萬元。「一般來說,大地塊的拿地成本比小地塊便宜,有時能便宜一半。」一位業內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參與一級開發的企業,其開發成本也可以通過土地溢價分成的方式獲得補償。貴陽土地一級開發溢價部分是指土地掛牌成交金額扣除土地整理成本、8%的投資利潤、2%的管理費、3%-5%的資金成本之後的部分。對這部分溢價,視土地位置、行情不同,政府和一級土地開發商之間的分成比例在3︰7或4︰6之間,一般政府會給開發商一個保底價。

此外,幫助政府進行市政設施建設的企業,在獲得土地開發權的同時,還可以得到種種形式的財政資金補貼。比如為配合政府打造「西南地區最大會展中心」,中天城投在金陽新區投建了一座足有十個足球場大的豪華「國際生態會議中心」。而緊鄰會展中心的,便是建築面積近300萬平方的「中天·會展城」和中天凱悅酒店。中天的公告顯示,2010年6月其收到金陽新區政府給予的2.36億元會展產業收益補助資金。2011年6月,又收到金陽新區產業發展扶持資金6244萬元,超過公司2010年淨利潤的10%。

一、二級聯動模式的投資強度大、週期和戰線長,最大的風險在於開發商的實力是否過硬。目前云集貴陽的大盤開發商均是萬科、中鐵、保利、恆大、綠地等實力雄厚之輩,而最大的兩個大盤花果園和未來方舟的開發商,在當地亦是勢大力雄。宏立城的董事長是貴陽市人大代表、貴州省工商聯副主席。中天城投則由國企改制而來,具有一級開發資質,之前在貴陽開發了數十個樓盤和築城廣場等地標性建築。「涉及大規模拆遷,政府還得依靠在當地有資源的企業去操盤。」當地業內人士說。

對於購房者來說,超級大盤的最大好處是低價。2011年以來,大盤在貴陽打起了價格戰、營銷戰。貴陽公交車身等戶外廣告都是樓盤的天下,翻開當地發行量最大的《貴陽晚報》和《貴陽都市報》,黃金版位全是大盤的房地產廣告。中天城投文化公司一位高層人士向南方週末記者訴苦,「晚報的黃金廣告位24萬元一版,我們一天到晚請人吃飯都搶不著,競爭對手春節就扔了2000萬元給他們。」

據正行合智地產的數據,2006-2011年,貴陽樓市成交均價從2775元/平方米持續上漲到2011年的4918元/平方米,但2012年下浮至4670元/平方米,主因即是花果園和未來方舟的價格戰。在售的花果園三期房源起價3890元/平方米,未來方舟則以3580元超低價開盤,遠低於老城區一環外的小型樓盤「銀海元隆廣場」近萬元的起步價。

如此低的價格,開發商是否還有錢賺呢?據業內人士測算,目前貴陽平均地價約每畝200萬元,以3為容積率計算,平均樓麵價每平方米1200元,加上2200元一平方米的建安成本,再加上15%的稅費和200元每平方米的土地整理費,成本約在4100元每平方米,這與幾個大盤的銷售價相差無幾。中鐵置業貴州公司副總經理王成平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貴陽開發商每平方米大概也就賺100元,「沒錢賺我們就不會來了,但暴利確實沒有。」中鐵置業貴州公司每年可向集團上交5%的利潤,其在金陽新區開發的200萬平方中鐵逸都樓盤已售罄。

對這些超級大盤來說,前期部分樓盤實行低價銷售策略,雖然短期內贏利不豐,但一方面可以吸納人氣、回籠資金,另一方面,樓盤炒熱後,後期樓盤銷售將贏利豐厚。

超級大盤的風險

看上去是一個完美的多贏模式,但這個遊戲規則所帶來的風險是,由政府指定開發商,不僅削弱了市場競爭,也導致政府操縱土地的權力加大。

而最讓人關心的問題是,這個模式能持續多久?有媒體將貴陽樓市稱為「第二個鄂爾多斯」,指稱432萬常住人口的城市不可能消化3400萬平方米的房屋供給。但南方週末記者在貴陽採訪的所有業內人士對此說法均不以為然。

他們的理由之一是,3400萬平方米供給量這個數據是一個「常識性錯誤」,即把規劃面積誤認為當期供應面積。實際上每個樓盤的規劃建築面積都需要在5-8年間才能陸續開發完,目前花果園、中鐵逸都等項目都才開發了規劃面積的小部分。「從規劃量到招拍掛的量,再到建成交房量,都會遞減。」中鐵置業貴州公司營銷部副部長代孝強認為,貴陽樓市每年能消化800萬平方米,目前0.8以上的供求比也是很健康的。

貴陽住建局官方網站築房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9月,貴陽房地產市場存量約為590萬平方米。按照目前的行情,這並不是很大的庫存,2012年1-9月份貴陽成交面積833.43萬平方米。

其次,鄂爾多斯樓市泡沫的典型特徵是價格暴漲後暴跌,且無成交量,而貴陽樓市卻呈放量、價微跌的趨勢。據南方週末記者實地調查,貴陽大盤的銷售非常「火」。600萬平方米的世紀城住宅早已賣完,甚至連售樓部都賣了。300萬平方米的會展城住宅已售罄。每週銷售1000套以上的花果園一、二期已售完,回籠資金284億元。未來方舟已售出1萬套,銷售勢頭有後來居上之勢。

受三面環山的地形限制,貴陽兩百多萬人居住於擁擠不堪的狹窄主城區,這使貴陽成為繼北京之後第二個車牌限號的城市。貴陽市政府提出,5年內使貴陽中心城區建設用地規模達到380平方公里,新增城鎮人口150萬人,城鎮化率達到75%以上。並將用三年時間完成全市4500萬平方棚戶區城中村改造工程,這都將轉化為當地的「剛需」。

但貴陽樓市的主力需求並非來自本地,而是貴州省地市級消費者。貴州省的城市是單極化格局,只有貴陽一個大城市,目前全省城市化率僅為35%,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50%。宏立城集團副總裁陳曉輝介紹說,花果園的客戶構成為貴陽市本地佔35%,地州佔50%,省外佔15%,「我們的剛需市場面對的是3900萬貴州人」。

此外,貴州每年的旅遊業產值增速高達50%以上,作為夏天最高溫度不到30攝氏度的避暑勝地,越來越多的外省購房客來貴州購房,貴州大盤的數千人銷售大軍也正遠赴重慶、溫州、長沙等地「推盤」。「再過兩三年,貴廣(州)高鐵和成(都)貴高鐵開通後,貴州這個『價格窪地』還會吸引更多沿海客戶前來投資。」中鐵置業貴州公司副總經理王成平說。

但當地一位市場人士認為,支撐貴陽樓市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還在於當地GDP的增速。過去五年貴陽年均GDP增速高達14.7%,「這個速度能讓貴陽每年消化800萬平方米房子,也能保證貴陽樓市不出問題。」他認為,超級大盤將使開發商的資金運作能力經受考驗。

之前有媒體曾質疑當地大盤開發商的資金鏈問題和高負債率,比如有市場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宏立城曾一度遇到資金困難,因此將價格拉低到成本價之下以回籠資金。但陳曉輝否認了這一說法,「目前集團資金全部投入到這個項目,資金鏈沒有任何問題,我們還有微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719

沒有辦法讓自己不幹什麼

2012-12-03  TCW
 
 

 

我喜歡熱鬧,週末經常有客人。有一天,一位任職心理諮商工作的鄰居問我,你工作這麼忙,為何假日不休息?我說,我從小就在一個很熱鬧的環境長大,五個小孩已經夠吵,好客的父母總沒有讓餐桌空閒的時候,家裡總是絡繹不絕。所以,是習慣也喜歡吧。她接著問,你有獨處的時候?

這句話問倒我了。我反問:「為何要獨處,這很重要嗎?」我回想自己的成長,從小沒有個人的房間,七個人共用浴室,唯一能獨處的空間也不敢用太久。是否因為沒有獨處的機會,也就不習慣獨處?

我再問:「一個人叫作獨處嗎?」她說,不完全是。如果一個人看電視、一個人上網、甚至一個人看書,都未必算是。所謂的獨處,就是安靜的跟自己對話、感受自己、覺察自己的一切,或者接近大自然。這時候會有很多念頭跑出來,譬如忌妒、貪婪、不好的回憶……。此時,是一個認識自己、接受自己的機會。

在加拿大的一個小島上,有一門獨處課程,那幾天,斷絕所有的外界(現代化)聯繫,甚至吃飯都很簡單,因為不該花費注意力於飲食,縱然碰到人也都不該有眼神的接觸。把自己想像是孤島上的現代魯賓遜。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有時候有些人潛意識的逃避與自己相處。我從沒想過獨處的意義,但是假日的早晨會習慣打赤腳蹲在院子裡拔草,我不知道,這算獨處嗎?

我喜歡這種感覺的原因是,喜歡在山嵐中看樹,喜歡四季的消長,喜歡停止大腦運轉的時刻。山上的韓國草皮很難養,不消兩個禮拜,雜草就會反客為主,必須夠勤勞的除草。拔草很無聊,同樣動作反覆做,但時有驚喜,有時候草地會冒出來小野菇、貓臉小紫花,這樣的草地客人我就會留客。我享受這停機的片刻、享受「動手不動腦」的獨處,也很沉浸在不經意處有發現的歡喜。跟大自然對話、觀察大地生態,時有所獲。

現在的智慧型手機凸顯現代人「不能、不敢、不想」獨處的現象。所謂的低頭族即是此現象的象徵,表面上一個人,但更忙碌了。沒有辦法讓自己不幹什麼。有一次,我跟一位朋友去爬山,真是好山好水,但見他一直忙於拍照上傳到自己的臉書,身在山中但心在滾滾紅塵。難得離開都市但感受當下的時間不多,兩天都是如此,讓我甚為詫異,也讓我看到他內心深處的慌亂。人皆有慌亂、煩躁、逃避時,我亦然。原來,練習與自己對話,也就是獨處,是有意義的。但這不是說不該學習「與人相處」,而是「與人相處的能力」與「獨處的能力」同樣重要。忙碌的我們,何不試著讓自己不幹什麼,何不讓自己離開手機一天,邁出獨處的第一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714

與經濟蕭條做鬥爭,最好的辦法就是投身股市,擁抱它而不是逃離它。 金石

http://xueqiu.com/1175857472/25528293
與經濟蕭條做鬥爭,最好的辦法就是投身股市,擁抱它而不是逃離它。這就是托馬斯·羅·普萊斯的成長感悟。

(轉)成長股之神---普萊斯

  五十年前,華爾街出現了一位證券投資的曠世奇才——洛威·普萊斯。作為當時最大基金的管理者,他對成長性的看重顯得十分另類。他認為,投資者成功的捷徑就是尋找成長性好的行業並長期持有該行業內優秀的上市公司。由於投資業績突出,他逐漸成為偶像級的人物,許多追隨者還成立了一個龐大的組織,他的方法被稱為「洛威·普萊斯方法」,他喜歡投資的股票被稱為「洛威·普萊斯股票」。

  「洛威·普萊斯股票」的評價標準是:
  (1)非同凡響的市場和產品開發能力;
  (2)行業內沒有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3)不受政府的嚴格管制;
  (4)人力資源總成本極低,但單個僱員待遇較優;
  (5)每股收益能保持較高的增長率。

  從這些標準可以看出,這種方法需要經驗、判斷力、對政治的敏銳和普通人的智慧,而不是繁瑣艱難的數字分析,易於被學習和接受。選擇這類股票應注意兩個方面:首先是鑑別某一行業是否正處於成長階段,其次是在這個行業中選擇最有希望的公司進行投資。

  普萊斯認為,當某一行業開始走下坡路時,一般都會顯示出「槓桿效應」:淨利潤的下降速度要遠快於單位銷售量的下降速度。根據此,他準確地判斷出30年代鐵路行業的衰退;而在「二戰」之前,普萊斯就發現了航空運輸、柴油發動機、空調、塑料以及電視機產業的誘人前景。

  此外,夕陽行業如果脫胎換骨進入了新的成長期,不管是新產品的開發還是老產品有了新用途,都可以成為投資對象。

  但是到了六十年代末期,成長型股票的價格都已經炒作到非常高的市盈率水平,普萊斯認為市場上已經沒有什麼便宜的成長型股票,投資方向也應當有所改變,於是把資產轉讓給合夥人,放棄了對公司的控制和經營。其私人財產主要投向能夠抵禦通貨膨脹風險的資產,如房地產、自然資源、金銀和債券等,成功地躲過了1973-1974年高價股的暴跌。

  他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代宗師,不僅在於其探索出了投資成長股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他沒有教條地運用這種方法。堅持直覺、尊重現實和靈活應變是投資的最高境界。
  
  盯住成長股,在市場恐慌時買入

  如何才能在市場恐慌時買入?
  在別人貪婪時恐懼   在別人恐懼時貪婪

  這句讓大多數投資人聽得耳朵都起了老繭的名言,究竟有幾人能做到?事實上沒有人能夠準確預測股市走勢,也沒有人能買到最低點,賣到最高點。所謂抄底逃頂、波段操作是神做的事,而不是人做的事。

  投資大師對投資機會的嗅覺,就像森林之王對獵物的嗅覺一樣靈敏。巴菲特並不刻意預測股市短期的走勢,他從格雷厄姆那裡學到「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的原則,當市場情緒趨於歇斯底里,當股價極度低估或出現泡沫,他有足夠強大的自控力保持客觀理性、獨立思考,有勇氣反其道而行之,實施拿手的「選擇性反向投資策略」。何況他還有一個真正的「安全邊際」,那就是,即使他買錯了,在套牢時,只要他願意,他可以弄到很多錢不斷買入,攤薄成本,這樣一旦股價反轉,他就會大賺。

  低估就買入,應該說是比較純正的價值投資流派,然而在具體的實踐中,我們遇到幾個問題:
  1、企業真正的價值,究竟如何體現?
  2、企業內在的價值,究竟如何評估?
  3、什麼價格,叫做低估?安全邊際的大小,如何界定?
  4、買入後繼續下跌,如何處理?
  5、買少了,快速上漲,如何面對?
  
  有這些疑問,我們就無法把投資簡單的理解為低估就買入,因為上述問題不解決,無法踐行「低估就買入」。  

  根據我的經驗,解決上述實踐的困難,除了科學的、多維度的估值方法、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研究外,正確理解市場情緒和良好的資金管理,是一個良好的補充。  

  銀行、保險類企業的低估值,已經持續了兩年,而中小盤企業的高估值也持續了兩年,那些無法深刻理解市場情緒、缺乏良好資金管理的投資者(包括很多機構),深受其苦。  

  在充分享受中小企業成長收益的同時,我們應該深刻認識到,沒有一種投資風格可以持續主導,中國平安再融資的傳聞,成為繼續壓倒其股價的稻草,在我看來,這只是一根稻草而已,打擊投機者的進一步出逃,也令各銀行股遭遇連坐之苦。  

  成長型投資是真正的價值投資!  

  價值投資注重捕獲兩種機會:一是純價值型價值投資,企業既有價值被市場嚴重低估的機會,十元價值的東西,因為供求關係等原因,打折到五塊錢賣。尤其是指一些成長性不算太好,但因為大環境比如貨幣政策、市場供求關係或宏觀經濟背景的影響而被低估的股票;二是成長性價值投資。企業具備長期價值成長,有可能發展成為大企業的機會,這樣的企業通常容易被高估,但他們幾乎很少有被低估的機會,只有等市場犯錯時,那就是最好的買入良機。中國股市中,有時把股本擴張當成了成長性投資的代名詞。最好是在成長股被嚴重低估的時候買入,並長期持有,這樣既買到好東西,還可節省不少成本,一舉兩得。

 細分的話,這兩種機會是根本不同的。價值低估的機會,實際是一個套利的機會,其所追求的利益也是一次性機會,當企業價值的估值水平恢復到正常時,就可以退出而完成套利操作,本質上這種交易性質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投資,更像是投機,是借用外部環境一個明顯的錯誤而獲利,這種機會不但存在,而且還是週期性地重複出現。這種機會也是可遇不可求,保留一定的現金,其意義之一在於等待和捕獲這種機會。真正意義上的投資,是長期持有具有持續高成長的企業股權,抓住企業的成長機會,這種機會不是僅僅為了獲得一次性的利益,而是且能夠獲得長期的複利,就是所謂的滾雪球。這是價值投資的核心和要點。

  很多人自命為價值投資者,其實並沒有理解上述兩個機會的意義和差別。錯誤地、不自覺地僅僅圍繞著價值低估打轉轉,對企業成長性認識不深,對成長性的機會重視不夠,所以一直在價值投資的門口轉悠,在價值投資的道旁溜躂,就這樣不知不覺中轉悠、溜躂了四至五年。不是不知道這些道理,而是根本就沒有深刻領會其核心內容,不到山頂就不知道山頂上另有一番好光景。長期成長的企業值得長期投資,首先應該購買成長性,其次才應該考慮購買的成本,絕對不應該在成本因素上打轉轉,結果忽視了成長性,錯過長期持有長期高成長的機會。說通俗一點就是,寧願花大本錢養母雞,也不貪便宜買公雞,必須買會下蛋的雞!買的不是雞,而是雞的生育能力。公雞雖然也是雞,但絕對沒有生蛋的能力,所以就不是購買的對象,買的價格再便宜也是個錯誤,因為你買的東西是你不需要的,並且因此喪失了購買所需東西的機會與本錢。這就是問題所在。過去,的確買了一些被市場低估的股票,也因此獲得了一些套利性差價收益,但這個收益與長期投資成長性企業所可能獲得的收益相比,太微不足道了,真的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研究成長型企業的特徵,尋找成長性好的企業,牢牢抓住成長型企業在成長期的股權,比什麼都強。這是繼續研究其他方面的基礎,不獲得成長型企業的股權,再做別的工作都就失去了意義。很多人欣賞銀行類股票,實際上是看重了銀行類資產被明顯地低估了這個機會,我以為這就是價值投資了,其實僅僅是個套利的機會,比銀行具有成長性的股票很多,相對而言,銀行資產的成長性並不佔優勢,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儘管銀行類股票的套利機會是客觀存在的,但用成長性才是真正的投資機會這樣的觀點衡量,投資銀行未必是最佳選擇。所以,在十二五期間,必須實現投資理念升級與轉型,由單純的價值低估為重點轉向以長期成長為核心,把成長性擺到投資研究與決策的首位。至少要將三分之二的資產投向成長型企業,投資週期至少要穿越36個月(大致1111個自然日或3年)的經濟週期。要淘汰老舊體胖型企業,吸收青少精壯型企業,伴隨成長型企業而成長。發展是企業的硬道理,成長是投資的硬槓槓,保本是交易的最底線。收益是成敗的度量衡。今後就是要在投資實踐中貫徹和檢驗這些認識,要做的僅僅是:發現成長、擁有成長、伴隨成長,忠於成長、享受成長。這是今後五年的基本任務。

  普萊斯越來越堅信,最好的價值投資方式,找到一個仍處於成長週期內的產業,判定該產業內最具發展前景的公司,並長期持有這些股票。

  與經濟蕭條做鬥爭,最好的辦法就是投身股市,擁抱它而不是逃離它。這就是托馬斯·羅·普萊斯的成長感悟。

  普萊斯總是與大眾投資者選擇不同的做法。無論市場如何風雲變幻,他總是鎮定自若,應付自如。當絕大多數投資者尋求安全的時候,普萊斯尋求增長;當大盤成長股票受到青睞時,他卻轉向小盤股;當各種股票價格走高,他卻開始投資石油、木材等價格低的基礎工業成長股票。普萊斯從不隨波逐流,他游離於華爾街潮流之外,不斷發揮著他的獨創思想。20世紀30年代,他提出了股票成長理論,其中提到的通用電氣公司(GE),布萊克達科公司(Black& Decker)和雅培藥廠(AbbottLaboratories)等等,經過70多年的風風雨雨,已躍身成為《財富》「50強」,他驚人的判斷力可見一斑。

  普萊斯在1937年創立一家三人小店,他的經營策略十分簡單:首先在新興而且有發展的領域尋找合適的公司股票,在階段性底部建倉,如果收益明顯增長就繼續持股,到階段性頂部時拋售。在20世紀30年代,大多數短期資本營運者都受到了熊市和大蕭條的雙重衝擊,購買熱門股票的傳統投資理念已是一敗塗地。

  最大限度地獲得利潤、降低風險的訣竅,就是普萊斯的「成長股票」。在為《巴倫斯》雜誌所寫的文章中,他假定,像人類一樣,公司也有一個明顯的生命週期——成長、成熟、衰落。普萊斯評價說:「當成熟期到來時,風險也會隨著增加。」他的收益主要來源於可口可樂公司、IBM和寶潔公司。這些當時低收益的小公司持續成長,使股利不斷累積。而類似於美國煙草公司這樣收益較好的股票,都被他劃入成熟期。

  為什麼收益低的股票卻更值得購買?普萊斯認為,收益低的成長股企業雖然並不保證在經濟下降時不受影響,但在接下來的經濟增長中,這些企業能夠更快復甦並成長,因此價格較低的成長股更值得購買。

  判斷一個公司處於什麼階段是門很深的學問。普萊斯會觀察銷售趨勢、利潤幅度及資本收益率。而這些指標均會受到競爭、專利有效期、管理策略變化及法律等因素的影響。

  在一本保存了40年的日記中,普萊斯寫到:「沒有足夠的錢付賬、發工資,的確不是滋味。若不是《巴倫斯》雜誌的文章使我們邁向成功,那還會是什麼?」

  在生意最慘淡的華爾街歲月中,39歲的普萊斯創建了他的顧問公司——普信。他記載道:「或許該死的傻瓜才會冒這種無謂的風險,但我會因為我的努力而感到滿足。如果失敗了,我也無怨無悔。」直到10年後,普信集團才開始盈利。

  1938年,為了引起人們對企業的注意,普萊斯不顧經濟的嚴重滑坡先後兩次買入股票,但均以失敗告終。創業初期總是困難重重,增長策略比格雷厄姆的廉價資產策略更具冒險性,但挫折並不能打敗樂觀又有點小固執的普萊斯。

  普萊斯有句名言:「如果你很好的照顧了客戶的利益,客戶就會很好的照顧你。」這一至理名言已經成為普信資產管理公司自1937年成立以來一直貫徹的業務原則。為了招攬客戶,普萊斯想出了新招:為女性準備特殊的盥洗室,裡面有電話、書桌等。這種令人賞識的商業技巧現在仍為許多大公司採用。

  其實在建立普信之前,普萊斯曾付出了更多昂貴的代價。出身於化學專業的他,第一份工作是藥品試驗。公司的經營狀況不好,後來又發生了罷工,隨後就破產了。他又在杜邦公司做了兩年化學師,之後在一次全公司大裁員中被炒魷魚。此時他發現了自己對金融行業的熱愛,「晚上的全部時間都用來讀金融雜誌了」。普萊斯先後在兩家規模很小的經紀人公司工作了兩年,掙了點小錢去旅遊,沒料到回來之後發現其中一家公司因為投機被關閉了。他回憶說:「我工作過的公司中有兩家失敗了,一家因為缺乏經驗,另一家因為欺騙。這些經歷使我的判斷力更加敏銳,工作更加謹慎、一絲不苟。」

  開創事業的壓力使得普萊斯失眠,但也給了他閱讀大量資料的時間。專業知識同樣派上了用場,他對頗具潛力的化學和航空工業股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和兩個同伴馬不停蹄地奔走,研究考察,以便篩選出好的公司。普萊斯的目標是:四次股票交易中至少有三次是盈利的。超常的技能和埋頭苦幹的工作習慣,幫助他在市場極其蕭條時戰勝困難,為目標而努力奮鬥的決心,也是深思熟慮後的結果。

  為瞭解決小的信託賬戶資金的統一管理問題,1950年普萊斯開闢了一項全新的業務——T·羅·普信成長股票基金。它的特色是首次將普萊斯成長股票策略對收入微薄的投資者開放,沒有附加費、沒有銷售佣金,卻有百分之一的股票贖回金來鼓勵長期持有。經過時間的驗證,在1984年,共同基金資產首次超過了普信集團的個人諮詢業務收入,隨之而來的迅速增長吸引了大量的養老金基金。T·羅·普信成長股票基金不斷發展、並最終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經營最好的無附加費基金。

  普萊斯成功的經驗是:客戶對我們的滿意程度等於事實減去期望值。構築的期望值與事實越接近,客戶的滿意程度越高。秉承著普萊斯定下的為客戶服務的宗旨,普信制定了「客戶利益第一,員工利益第二,股東利益第三」的運營理念,並在多次金融風暴和危機中為其客戶提供了優質的投資服務,很好的維護了客戶的利益。比如,普信根據基本面的研究,在科技股泡沫之前的一年就看到了對科技股狂熱追求的不合理因素,從而逐漸減少了對科技股的持倉,並盡力說服其投資客戶採取相同的行動。這種做法在科技股泡沫破碎之前曾遭受到很大的壓力和媒體的批評,但普信的基金經理們嚴格遵照將客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原則,在公司本身的利潤受到影響的情況下堅持自己基本面的分析和結論,最終在科技股泡沫破碎引起市場暴跌的情況下成功保護了客戶的利益。

  任何產業和企業都有生命週期,回報最大、風險最低的持股時機就是起成長初期。而當一家企業成熟以後,投資者的機會就漸漸減少,風險則是逐步上升。

選擇成長股需要著重注意下列幾個問題:

 (1)成長股未必與新經濟產業相掛鉤,成長股也可能出現在傳統行業甚至是夕陽行業裡。在大眾心目中,成長股總是與網絡、IT、生物技術等新經濟產業相聯繫的。但事實上,鋼鐵、石油、汽車、電力、商業等傳統產業領域,也經常出現高速成長的公司。在中國的當前階段尤其如此。普萊斯認為,夕陽行業如果脫胎換骨進入了新的成長期,不管是新產品的開發還是老產品有了新用途,都可以成為成長股的投資對象。巴菲特更是從來沒有染指過新興的科技類股票,但他選擇的也是那些成長性非常優秀的股票,不同的是它們處於傳統行業中。

 (2)成長股未必與高增長行業相掛鉤,成長股也經常出現在增長放緩的成熟行業。當前中國正處在市場爆炸的特殊歷史階段,幾乎各行各業都面臨著市場總量的快速放大,從而表現出行業的高速增長。但是由於行業內的競爭結構問題,我們更易見到的現實是,在行業總量高速增長的同時,行業內的廠商卻因為過度競爭而經營維艱,比如中國的彩電、軟件、旅遊等行業。相反,世界經驗表明,那些增長放緩甚至負增長的行業裡卻往往出現高成長公司,比如快餐和軟飲料行業總量增長幅度很小,但麥當勞和可口可樂卻以其出類拔萃的競爭優勢獲得了企業的高速成長。

 (3)成長股未必與小盤股相掛鉤,大盤股甚至是藍籌股也可能保持快速成長。中國的小盤股公司,大多沒有產業地位、資源優勢和核心能力,成長為大公司的概率不是很大。而中國的大盤股公司,或者經歷市場競爭成長而來,形成了自己的競爭力,或者由具備一定行業地位或資源壟斷優勢的大型國企轉制而來,其中的優秀企業,反而前景更可期。國外的經驗也顯示,大規模未必與高成長不兼容。典型的例子如沃爾瑪,在超大型規模的基礎上依然保持著驚人的成長速度。

 (4)成長股未必與企業的歷史成長速度相掛鉤。中國有很多公司,因為抓住了一時的商業機會而一夜暴發,表現出高成長的歷史紀錄和勢頭。實際上,這些公司的高速成長是一時機會導致的,而不是企業的系統能力和競爭優勢造就的,往往是曇花一現。所以,選擇成長股,要謹防被過往成長的歷史假象所迷惑。

  如今,成長股投資已經成了市場共識,甚至成了投資者人人高喊的口號和下意識趨之若鶩的本能。然而,在群氓市場裡,究竟有多少投資者真正理解成長股投資的本義,又有多少投資者真正具備識別成長股的慧眼呢?

  如果不考慮對群氓心理的借勢和利用,理性的結論應該是:投資者需要重視成長股投資,但必須破除成長性崇拜。首先,必須區分創造價值的公司成長和不創造價值的公司成長。成長性本身是沒意義的,關鍵在於成長是否意味著經濟利潤或EVA的增加。其次,需要十分講究市場估值的時間差,只能買進那些未來成長尚未被貼現進市價的成長股。不能不顧價格高低,凡是成長性股票就買進。最後,企業成長是有極限,不要一味地追求企業成長。投資者隨時都要有清醒的意識,即公司高速成長本身或許就同時意味著高速地奔向毀滅。巴菲特對此就極其清醒,他說:「在一個有限的世界裡,高增長率必定自我毀滅。如果這種增長的基數小,那麼在一段時間內這條定律不一定奏效。但如果基數膨脹,那麼機會就將結束:高增長率最終會壓扁它自己的支撐點。」總之,成長股投資並不能唯成長即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336

西方國家政府入不敷出,加稅幾成唯一解決辦法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2510

歐洲、日本和美國政府支出和債務已經遠遠超過了它們的能力,這已經不再是一個秘密。

IceCap的Keith Dicker稱,

將目前債務和未來無資金準備的債務考慮在內,美國的債務規模超過87萬億美元,歐元區國家的債券規模超過89萬億美元

對比來看,美國政府每年的稅收收入為2.5萬億美元,歐元區國家每年稅收收入為5萬億美元。

由此得出,美國債務規模是稅收收入的34.8倍,歐元區債務規模是稅收收入的17.8倍

我們從每個家庭來看待美國的債務:

據OECD數據顯示,美國家庭年收入約為3.1萬美元。如果將美國政府的債務平均分給每個家庭,那麼每家的債務將達107.8萬美元

實際情況是,這樣的家庭很難從銀行借到這麼多的債務。

然而,歐洲、美國和日本政府的開支仍然大於收入。當利率上升的時候,政府支付的利息成本也就越高,市場的擔憂情緒就會上升。

更令人擔憂的是,如果它們要償還債務不違約,那麼這些國家將被迫增加稅收,降低財政支出,減少政府服務。最後,每個人都要為政府債務埋單

下圖顯示部分國家2010年來的稅收趨勢(點擊放大)。

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有非常多「向上」的箭頭,這意味著稅收增加。Dicker稱,這種趨勢還將繼續,短期內不會改變。

令人遺憾的是,在稅收增加的背後,經濟並沒有走強。下圖是全球製造業PMI數據:

如果經濟出現令人欣喜的增長速度,那麼一些跡象應該早就出現。

首先,美國、加拿大、英國、歐洲和瑞士的央行應該已經開始加息。其次,就業市場應該普遍走強。再次,通脹也應該加速走高。投資者常用通脹判斷經濟狀況。

但遺憾的是,這些跡象都沒有出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887

老闆送我們牌子刻著「拿出辦法來」!

2013-12-16  TCW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在十一月交出執行長棒子後,接棒的兩位共同執行長劉德音與魏哲家,首次共同接受媒體專訪。

相對於上一次張忠謀在二○○五年交棒給蔡力行,劉德音與魏哲家目前所接下的擔子更加沉重。對內,台積電目前市值已高達新台幣二兆七千億元,是二○○五年時的一.八倍;對手,則從○五年時「中量級」的聯電,變成「超重量級」的半導體業巨人,英特爾以及三星。

鮮少出現在媒體上的魏哲家與劉德音,一個動、一個靜。

個性幽默、直率的魏哲家,最喜歡金庸小說中的韋小寶,快人快語的聰穎性格也與韋小寶相似,回答問題時總讓眾人哄堂大笑;沉穩、內斂的劉德音,則像睿智的貓頭鷹,回答問題時細心縝密,在一旁控制場面,幫忙踩煞車。

性格大異其趣的魏哲家與劉德音,一樣被張忠謀認為目前「七成像工程師」,同樣是研發背景出身的兩人,在台積電從共同管理生產線以來,辦公室一直相鄰。

兩人在台積電的戰功,都與生產營運的成果息息相關。魏哲家說,劉德音建立十二吋廠功不可沒,把所有基礎建設預先建好,才能有如今月產十萬片十二吋晶圓的成績,讓對手無法模仿;劉德音則指出,魏哲家是台積電在二○○三年,在○‧一三微米銅製程拉開與競爭對手差距的大功臣。

魏哲家與劉德音,國內科技界罕見的共同執行長,未來會不會意見不合?標準工程師性格的魏哲家說:「意見不一樣不是問題,意見一樣才是問題。」

以下是《商業周刊》團隊與台積電兩位共同執行長的對談。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兩位是以什麼方式接到執行長的任命?

魏哲家答(以下簡稱魏):口頭告知,在正式任命的幾個禮拜前。

劉德音答(以下簡稱劉):他(張忠謀)的規畫都是慢慢形成的。

談董事長的一句話……要「懂得感恩」,並「拿出辦法來」

問:當共同執行長後,關鍵績效指標(KPI)有沒有改變?

劉:應該有吧,他(張忠謀)以前做的一些事我們要接手,我想我們的KPI,也就是我們對股東的承諾,這沒有改變。

魏:執行面有點改變,例如我們要多見客戶,以前他(張忠謀)見我們客戶的CEO,現在我們兩個人必須要見比較多的(客戶CEO)。

問:董事長認為兩位現在雖是CEO,但七成較像工程師,你們怎麼看?

魏:他還算客氣啦(大笑)(劉德音在一旁微笑不作聲)。

問:董事長有沒有跟你們講過哪一句話,讓你們記在心裡?

魏:(兩人沉默數秒)這麼嚴格的領導者,會有講過什麼嗎?(大笑)

劉:這個……be gracious(要懂得感恩),要感恩跟感激吧……。嘿,他也許不記得了,有一次我們接受標竿的領獎,我上台說,我們要做台灣企業的標竿,更要做世界企業的標竿,下來以後他有個機會跟我講,你接受別人的領獎,要懂得感恩,這大概七、八年前吧,哈哈,就是要感謝其他人的幫忙。

魏:(苦笑)我用白話文比較好一點,我的是「拿出辦法來。」有一陣子,所有的副總經理都收到董事長送一個牌子(紙鎮):「拿出辦法來。」大概是二○○一年左右,那時候是個轉折點,泡沫之後,半導體業非常困難,董事長帶領整個公司,所有VP(副總經理)都在努力。

問:兩位擔任執行長,想過同進退嗎?

魏:何必呢,又不一樣的人。(大笑)用年紀來想也不會是同退,我比他(劉德音)還年長,(歲數)在台灣來講是六十二歲。

劉:這不是我們自己決定的。

問:但目前台積電新的章程規定六十七歲應屆齡退休,會不會覺得在位時間有點短?

魏:我覺得還好遠喔(笑)。

劉:沒想那麼遠耶,沒想到交棒跟退休。

談意見不合的價值……討論要有不同,但決策後永遠一致

問:上一次兩位意見不合是什麼時候?後來怎麼解決?

劉:就上禮拜嘛。

魏:我以為是昨天耶(笑)。

問:大家會想說Co-CEO(共同執行長)意見不同要怎麼辦?很多大企業都一段時間有Co-CEO後來又消失剩一個。你們會怎麼解決這問題,讓運作更順暢?

劉:董事長還是董事長,國外現在,例如BlackBerry的Co-CEO是不一樣的。因為我們董事長還是Exactly Chairman(完全的董事長),還是一個所謂媒體講的,Hands on(管事)的董事長,所以公司最大的政策還是從那邊來,我們有不同的意見,偶爾會有,但你如果說很怕兩個人有不同意見,那我覺得是不太需要。

魏:那我們的價值在哪裡? 討論的時候意見要不一樣,但做成決策後,我們意見永遠一致,就去執行。有時候我們兩個會有這毛病,意見一樣太多次,因為背景太類似。意見不一樣不是問題,因都是工程師背景,意見一樣才是問題。

談如何超越張忠謀……這是團隊工作,我們不須自設框架

問:假設未來公司發生狀況,需要有人出面代表,會是誰?

劉:董事長還是對外的總代表。

魏:董事長領導公司。

問:兩位在台積電高峰時,接下CEO,要怎麼樣可以超越張忠謀?有沒有壓力?

魏:不會啊,It is team work(這是團隊工作),董事長領導。

劉:不會,我想台積電做的事情都是累積的,我們做的事也是站在巨人的肩頭上,現在我們都還跟董事長共事,跟大師一起工作,學習的機會也更多。

問:大家會對台積電執行長有很大想像空間,希望大眾未來如何認識你們?

劉:我想Track record(檢視紀錄),It says everything(紀錄會說明一切),怎麼樣形容我們都沒用,Performance will prove(表現會說話)。台積電總是在創新,不能用任何一個框架去假設,我不需要對號入座,放在哪個架構裡面。

魏:一樣,完全同意(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5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