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被盟友微軟「捅了一刀」——諾基亞重返起跑線

http://www.infzm.com/content/78426

諾基亞與微軟一年半前宣佈結盟,曾讓外界充滿期待。但微軟在WP8新系統面世時,竟將諾基亞此前推出的一系列WP手機擋在門外。這究竟是微軟與諾基亞早有的預謀,還是諾基亞落進了微軟的陷阱?

2012年6月21日,微軟在Windows Phone 8(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以下簡稱WP8)發佈會上宣佈,因為硬件無法支持,WP8將和目前的WP手機(Lumia系列)不兼容。在旁觀者看來,這個消息對 於諾基亞猶如晴天霹靂,因為這意味著其在售的所有WP手機將無人問津。

十天後,在接受芬蘭一檔脫口秀節目採訪時,諾基亞新任董事長裡斯托·席拉斯瑪表示,公司已經準備了一份應急計劃,以防Windows Phone失敗。

除了否定重拾塞班(Symbian)系統,他沒有透露更多細節。答案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諾基亞不再堅稱自己沒有「B計劃」。

諾基亞本就風雨飄搖的前途變得更為渺茫了。這個造木漿出身的手機巨頭在2012年一季度就已失去了長達14年的市場霸主地位,其營收同比降低 52%,虧損達到驚人的11.4億美元。這是它連續第四季度虧損,之前三個季度它虧損了近20億美元。其幾年前多達120億美元的現金儲備,只剩下約63 億美元。

「在智能手機市場這種情況前所未有」

「2012年6月21日,可以說是智機網歷史上最恥辱的一天,因為我們每天用心支持的平台居然拋棄了我們,給了我們一記響亮的耳光。」6月23日,國內最大的WP論壇「智機網」創始人黃斌發文稱。

「我們當天就聯絡了微軟和諾基亞方面的人。不過微軟中國的話語權十分有限,我沒有得到實質性的答覆。」黃斌說。

憤怒的不止黃斌,諾基亞Lumia 900手機的用戶Luke當天致信諾基亞CEO史蒂芬·埃洛普,「驚悉Lumia無法升級到WP8,限你在24小時內回覆E-mail,給我一個留下來繼續使用WP系統和Lumia的理由,否則我將永遠和你們說再見。」

埃洛普還真的在當天回覆了Luke,「我們會為現有Lumia產品更新佈局,並且添加很多激動人心的功能,包括一些WP8最重要的視覺元素,例如新的開始菜單。」

但無論對於用戶還是開發者,埃洛普的安慰都顯得缺乏說服力。

2012年1月份的CES大展上,埃洛普曾親自發佈了WP7最新旗艦產品、「手機中的超級跑車」Lumia 900。上半年,諾基亞剛砸了1億美金在全球推廣這款手機。而微軟「升級門」一出,意味著這款手機幾個月之後就會過時,誰還會去買Lumia 900呢?

這對諾基亞無異於釜底抽薪。

「在智能手機市場這種情況前所未有。」一位與微軟有合作關係的開發者在談到微軟的舉措時,連續用了「詭異、匪夷所思、腦殘」三個詞,「這麼搞誰還會為微軟幹活?」

一位手機應用程序開發者對南方週末記者透露,一家國內著名手機商之前派了五十多人的團隊在中關村微軟研發中心做其WP7手機的適配開發。WP8發佈會之後,這些前期工作都白做了,「連合作夥伴的稱號都沒撈上」。

微軟的金牌合作夥伴諾基亞受影響更大。事後,分析師迅速調低了對諾基亞第三季度的業績預期。野村證券的研究報告稱,這一負面消息將使諾基亞的WP手機銷量減少41%。

Lumia 900在2012年6月14日剛進入中國市場,南方週末記者7月9日在中關村隨機尋訪了幾家諾基亞手機專賣店,獲知從上市到現在Lumia 900的價格從近5000元跌至4000元,依舊賣不動。「只有發燒友會買,我們總共才賣了10台。」科貿電子城一位資深銷售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諾基亞前高級研發工程師宋黎告訴南方週末記者,智能手機無法升級是第一代操作系統(OS)的特點。比如塞班、Palm和Window Mobile(簡稱WM)手機在發售之後,廠商都不用進行軟件升級。塞班S60手機曾一年推出3個版本,但相互之間也不能升級。

但5年前上市的iPhone和安卓手機打破了這一傳統,支持向下一代升級和在線升級,到今天,智能手機用戶已經習慣了系統的自動升級。

「理直氣壯地宣稱系統無法升級,在今天顯得很可笑。」一位業內人士說,「其實WP7.8和WP8的界面與多數功能都相同,普通用戶看不出多大差別。」

另一位接近微軟中國的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在微軟內部,這次發佈會也受到相當的質疑和反對,「被認為是工程師主導的一次發佈,市場部門對傲慢的工程師文化相當不滿」。

該人士說,微軟的研發部門和市場銷售部門隔閡較深,工程師們不直接接觸客戶,導致這次發佈會完全忽視了合作夥伴的利益。

諾基亞知情不報?

很多人認為諾基亞是微軟這次釜底抽薪的受害者,但也有人認為諾基亞早已獲悉此事,只是隱而未發。

宋黎對南方週末記者介紹,在諾基亞內部,WP8項目在2011年便已立項,被稱為「阿波羅計劃」。據他所知,2011年下半年軟件部門已啟動WP8項目,硬件部門則啟動得更早。

「事實上,諾基亞與微軟深度合作的第一款WP手機,就是WP8,而並非WP7系列。」宋黎說。

據他透露,在WP7之前,諾基亞沒有開發過微軟的WP/WM的手機,因此對於WP7平台它幾乎沒有任何開發經驗,其Lumia系列的主要締造者是微軟和其他合作夥伴,「一開始的解決方案都是買來的,諾基亞只是自己做了外殼、天線等。」

諾基亞也早知道,WP7的內核是Windows CE,WP8則是Windows NT內核,兩者間的升級兼容代價太大,因而幾乎不可能。

NT內核相比CE內核最大的改變,是它支持CPU的多核技術,而多核是大勢所趨,僅支持單核的CE被捨棄是早晚的事。WP手機的芯片供應商高通也主推多核處理器。

OS的內核主要管理內存和多任務調度,必須與手機的各硬件模塊進行相互匹配的定製開發,才能發揮出系統的能力。

換言之,如果WP7和WP8系統要實現兼容,除微軟要重新寫OS和中間件之外,所有硬件商,包括芯片、無線模塊、屏幕顯示器等提供商,都必須重新升級其驅動程序,難度極大且開發週期很長。

「智機網」創始人黃斌認為,諾基亞刻意隱瞞WP7無法升級這一事實是存在的,「否則沒有用戶願當小白鼠啊」。

奇怪的是,如果諾基亞明明知道WP7無法升級,為什麼此前還要花力氣推出WP7的旗艦新品?一位手機行業研究者的解釋是,諾基亞並沒想到微軟會這麼早地將這個秘密公之於眾。

對於微軟來說,另起爐灶也屬無奈之舉。微軟2003年發佈的WM曾佔智能手機市場的很大份額,但微軟一開始選擇了錯誤的商業模式,它試圖像賣PC系統那樣賣手機OS,按每台手機收授權費。加上WM笨重而且不適闔第三方開發,使得後來幾乎所有的手機廠商都投到了安卓陣營。

眼見無法與安卓競爭,微軟找到了當時市場份額還很高的諾基亞,希望聯手和蘋果、Google分庭抗禮。為此它承諾諾基亞每賣出一部WP手機便能獲得250美金的補貼。

但兩家並不瞭解3G手機生態的公司,聯手的結果是市場份額下滑得比任何人的預測更快。

這樣的形勢下,微軟再依靠諾基亞顯然沒有出路。因此它依靠強大的工程力量另起爐灶搞WP8,完全仿照Google的安卓模式,接納所有的手機廠家。「此舉雖然不一定能成功,但是總比和諾基亞綁在一起慢慢死掉好。」《浪潮之巔》一書的作者吳軍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事實上,這也不是微軟第一次在手機OS上推倒重來。

2010年10月,微軟放棄了已研發7年的WM系統,發佈WP7。WM系統支持的是電阻屏幕,而WP7採用了多點觸摸滑控的電容屏和全新的 Metro界面及軟件系統,導致WM6.5系統裡的軟件在WP7上完全不能使用。「那一次微軟也拋棄了WM上的所有應用程序和它們的開發者。」一位開發人 士說。

從WP7到WP7.5,微軟又做了大幅改動,比如允許後台任務等。

但變來變去的微軟自始至終沒有改變的願望是,將其在桌面系統的能力移植到移動終端上。捨棄CE採用NT內核之後,微軟理論上離這一理想更近了一步, 因為目前絕大部分桌面應用基於NT內核,這更利於應用程序進行跨平台開發。一旦WP8能兼容來自桌面系統的海量應用,它的市場表現趕上甚至超越嵌入式操作 系統安卓和iOS,也不是不可能。

但諾基亞面臨的問題是,它能等到那一天嗎?

不合時宜的一錯再錯

由於WP7不能升級,可以想見至WP8推出時(預計最早要到2012年秋冬季),諾基亞將處於無智能手機可賣的境地。一項路透社對30位金融分析師的調查稱,諾基亞的現金儲備能否挺過2013年是個問題。

在諾基亞一季度的財報中,引人注目的是大中華區業績的「自由落體」式下滑,其2012年第一季度營收從19.02億歐元直落到5.77億歐元,驟降70%。

而自2011年以來,中國就是全球智能手機增長最高的市場。艾瑞諮詢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規模達到7210萬台,同比增長103.1%,預計2012年中國市場增長率為56.0%。

中國曾經是諾基亞擊敗摩托羅拉稱霸手機行業的主戰場,卻又要成為它由盛而衰的「滑鐵盧」。諾基亞前高級研發工程師宋黎認為,2011年以來諾基亞在中國的潰敗,責任在於決策層的錯誤判斷。

2011年2月宣佈與微軟合作押寶WP平台後,諾基亞CEO埃洛普「很著急地」砍掉了塞班和MeeGo兩個產品線。這兩個平台主要針對中端用戶群, 在當時也是賺錢的,被認為至少還有1-2年盈利期。但埃洛普僅保留下高端WP手機和低端「功能手機」(Feature Phone)兩條產品線。

沒想到,2011年大批安卓智能手機湧現,價位降至1000-2000元,這直接沖垮了諾基亞的功能手機戰略。

埃洛普上任後,還曾力推「下一個十億人」計劃(Next Billion),希望其低端非智能手機幫助發展中國家用戶上網,現在看來也遠遠低估了用戶的購買力。

埃洛普在任期間,諾基亞已裁員4萬人,股價從13美元下跌至1.8美元,有評論說他是微軟派到諾基亞的「特洛伊木馬」——埃洛普就任諾基亞CEO之前是微軟高管。

宋黎介紹,諾基亞內部的確有埃洛普「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差評,比如2011年MeeGo系統的「絕唱」諾基亞N9在市場上賣得正火的時候,埃洛普 公開稱諾基亞不會再做MeeGo了;2012年諾基亞808拍照手機剛上市,大家對塞班在中低端市場的壽命還看好時,埃洛普又表態說,808是諾基亞的最 後一款塞班手機。

吳軍一直不看好微軟和諾基亞的合作。他認為商業史上,兩個在各自領域失敗的公司合作,結果會更糟糕,「兩個不會游泳的人抱在一起只能是下沉得更快」。

「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公司的基因決定的,這就好比侏儸紀的恐龍無法適應白堊紀的氣候變遷而消亡了。」吳軍說。

不能理解3G終端的典型例證,是諾基亞對iPhone革命性的多點觸控界面和App Store全新商業模式的後知後覺。DevDiv移動開發者論壇創辦人吳學友回憶說,直到觸屏界面已經成為主流的2010年,諾基亞還向開發者發了一封郵 件稱「調查顯示,市場上有20%的用戶表示永遠不會用觸屏手機」。

另一位開發者回憶,2009年諾基亞S60 500手機發佈前,諾基亞對前往參加培訓的開發者說,「等到今年冬天iPhone的投訴率會非常高,因為大家都戴手套,不能使用電容觸摸屏。我們預計明年它的銷售量會因此迅速下降。」

直到2009年5月,諾基亞才推出Ovi應用商店,據說其大部分工作還被外包。

同樣,微軟也無法抓住智能手機行業的要領。吳軍認為,雖然手機的界面改了,但微軟的WP7.5(代號芒果)在產品理念上還是「把Windows手機化」的思路。

在一位與微軟有合作關係的開發者看來,WP8是個非常不錯的新系統,但沒有好到「可以改變格局」的地步,其短板在於應用太少。2012年6月20日 的發布會上,微軟所強調的WP8的新功能,比如支持雙核、NFC移動支付、可移動Micro SD卡等,也都已經在安卓或iPhone手機上被實現。

「今時今日除了微軟,沒有誰還在想通過一款OS產品,而沒有產業鏈整合,就能一家通吃。今天的消費者不會因為手機漂亮或功能強大而掏錢,而要看上面有多少時髦的App。」他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18

輸在起跑線,其實沒甚麼大不了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hk/2012/10/blog-post_22.html
很多父母都希望子女成材,所以拼命地為他們安排補習班、學習班、音樂班、書法班,語言班等等,為的都只是想他們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不知從那時開始有起跑線這個說法,實在要讚一下那位始創者,繪影繪聲把道理說出來。

不過,起跑線真的這麼重要嗎?我懷疑。就像每年各會計畢業生都爭著進入四大一樣,為的是希望在會計師之路上跑得比人好比人快,但是真的如此?

記得有一次聽香Sir(香樹輝先生)在某電台節目中講過,「輸在起跑線」根本正常不過,完全不須要介懷。他舉了一個例子,牙買加短跑飛人保特起跑時永遠都「大脫腳」兼且慢過人,但每次都全靠後勁贏得冠軍。

可能有人會說,起跑線比人前始終較著數呀!若果保特起跑不脫腳不就跑得更快嗎?聽來好像很合理,但大家可能忘記了,龍生九種,種種不同,每人都有優點和弱 點,若果保特專注改善脫腳的弱點,難保會忽略後勁的優點。況且,將起跑線推前只能令自己較有利,最重要還是要跑。若你只是一只蝸牛,就算放你在最前,最終 也會給別人追上。

其實「輸在起跑線」根本是就是「和別人比較」,世上最沒有意思之事也莫過於此。就好像最近有個訪問節目叫做《最佳男主角》,第一集訪問劉德華。論成就,他 可算演藝界數一數二之人物,普通人難以和他比較吧?可是,若論享天倫樂,他就難以和普通人比較了。他說就算去到外國,想和老父上酒樓飲茶也能,因為酒樓必 定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他想安生飲茶根本不用想。在這方面,他就比不上普通人了。

不論是人生還是事業發展,每人都有自己的賽道,正如我喜歡跑100米短跑,你卻喜歡跑馬拉松,你拿自己和我去比較誰快,不是和自己開玩笑嗎?若真的要比較的話,世上只有一個人值得你這樣做,就是「你自己」。只有超越自己才會有真正的進步,共勉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012

輸在起跑線 左丁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art/20130414/18227085

小Y Y、小欣欣、小海倫、小海倫妹妹等等幾位三十歲上下嘅年青太太,差不多時間(相差一年左右),各自產出嬰兒,全部係女,加上左丁山嘅朋友賓架C,股票K,老闆L等人去年抱孫,又係孫女,唔通香港風水重女不重男,又有咁蹺嘅?七位活潑小B B食嘅奶粉,冇一隻係美X X,美Y Y Y嘅,藥房有大把供應,所謂奶粉荒,其實係人嚇人,可憐係特區政府啲高官竟然被嚇到腳軟,推出限奶令,真係冇用之至。
於是一個「新興討論題目」就係如何為B B搵幼稚園,左丁山起初聽佢地講幼稚園,覺得多餘,駛乜咁快呀,點知俾啲年青媽咪批評一餐:「Uncle,你out晒咯,依家要為B B諗定portfolio㗎,否則入唔到好學校!」投資組合(investment portfolio)就講得多啫,一兩歲小孩能有甚麼portfolio?佢地話係各類活動啦,playgroup啦,啦啦啦,左丁山聽到不耐煩,總覺得香港幼稚園教育如果搞成咁,唔讀好過讀!
但保險C(僱員退休福利策劃總監)話俾左丁山聽,佢一個高級手下生咗個女,剛過百日宴,已經籌辦買教育基金計劃,估計由幼兒園,幼稚園,小學,中學,英國寄宿學校,最後入讀牛劍或哈耶畢業嘅話,全部讀私立/國際/直資/寄宿名校,總費用約一千萬元,依家就要開始度掂筆數。左丁山話:「發咗癲咩,培育一位千金要一千萬?自小攞學券津貼讀幼稚園,然後讀十二年免費本地津中或官中,教育經費由納稅人埋單唔好咩?」保險C話:「你唔怕仔女孫兒輸在起跑線上咪得囉!」哦!呢句係真話,廿一世紀爸媽好怕子女輸在起跑線,故此咁自尋財政煩惱。左丁山細個時,都唔知起跑線喺邊度,出閘落後幾十個馬位(遲入學,冇讀幼稚園,小學留級,英文交白卷),好彩人生係長途賽,跑吓跑吓,自己自問追過好多人,能在中環行走,穿梭自如,現在仍然不相信輸在起跑線呢個Myth(迷思),只相信新一代嬰兒,能學懂「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只要佢地肯自動讀書,維持一個開放心靈,識得終身學習嘅話,就點都唔會跑輸在起跑線!


左丁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728

漫談「談基本面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solon8

http://xueqiu.com/6788319922/24579156
2013/07/26
傅峙峰

最近,「談基本面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這句話火了。不但社交網絡上的投資圈一度盛傳這句話,《證券時報》等財經媒體也針對這句話發佈了報導和評論。作為這句話的主要傳播者之一,我覺得有必要對這句話所造成的影響發表點看法,以正視聽。

「談基本面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這樣簡單一句話出現的背景並不簡單,除了有特定的市場環境和語境之外,它還有個前身─「談估值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我第一次聽到這兩句話,是在不久前一次圈內好友聚會上。上海混沌道然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研究員鄧亞鋒在談及成長股投資時,認為投資成長股不能先看也不能過分看重估值,因為成長股業績的高增長一旦實現,會輕易地抹平估值壓力。成長股高估值是對其公司業績高成長的溢價。

因此,看成長股最先也是最重要的是看成長性,而不是企業的估值。投資成長股和投資價值股的邏輯不同。以價值投資的邏輯去看成長股,那就是在投資成長股佈局時先輸一招。

「談估值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這句話就是在上述這樣的一個小環境中產生的。而中國股市的大環境也不容忽視,那就是在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成長股成為了市場熱點,成長股的走勢和估值與週期股、價值股背道而馳。

基於業績高增長預期的成長股在受到資金持續追捧後,中國股市出現了主題炒作規模效應擴大和程度愈演愈烈的情況。原本基於業績高增長的成長股投資開始被異化成主題概念炒作,真正的成長股投資被淹沒了。

在上週筆者參加的一次聚會上,當時在座的各位都對現在主題概念的瘋狂炒作唏噓不已。有人對部分概念股的基本面提出質疑,又有人談及不同風格的機構收益率的差異,鄧亞鋒冷不丁地拋出了「談基本面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這句話,意在解釋因看重基本面而不參與概念股炒作,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中就會失去抓住牛股的機會,業績也會暫時居於人後。在這樣一個背景下,「談估值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演變成了「談基本面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要理解這兩句話的內容,首先要結合當下的中國股市大環境,其次就是要抓住「起跑線」這一點。就這半年的市場特徵和投資結果而言,確實是不考慮估值而投資成長股和不考慮基本面而投資概念股,在業績上遠超各類風格投資。這是不爭的事實。

其實,所謂的基本面,可以不僅僅是公司的基本面,還可以延伸到市場的基本面。任何一個市場的運行特徵並不是沒來由的出現,而是宏觀環境、金融環境和投資者行為等因素共同造成的。如果投資一家公司要研究透一家公司的基本面,那麼投資一個股市也應該研究透整個股市的基本面。只研究公司基本面而不研究股市基本面,是有所偏頗的。

當然,輸在起跑線上,未必意味著會輸在終點線上。如果是將投資看作是一次長跑,那麼輸在起跑線上並不重要,中段的發力和末段的衝刺遠能夠彌補起跑線上的落後。這時投資就要看重基本面,即便基本面研究不能幫助投資者在起跑時佔得先機,但對最終贏得勝利必然有莫大的益處。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把投資看作是長跑。長跑或許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和投資價值觀,有人參與股市投資就是為了簡單的賺錢。如果將後者與長跑相比,人家或許就是為了盡快達到某個目的地,途中換乘公交、出租車和地鐵都可以,而且可以隨意在某處下車,甚至可以中途折返。

基於「談估值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和「談基本面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這兩句話的形成背景和含義,筆者或許可以嘗試提出「談業績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在討論這個問題前,應該先明確靜態和動態這兩個概念。靜態是當下的狀況,是既成事實;動態是未來狀況,存在更多的風險。想必大部分投資者投資股票都是基於未來的股價預期,或者是基於未來的公司成長預期,很少有人是因為公司的過去而投資的,因為過去已經不能兌現為收益。即便是最純粹的價值投資者,因為某股的歷史股價表現和公司經營情況,其股價現在被低估,也是基於未來估值會得到修復。如果估值持續被低估,但基本面是確定看淡的,那麼低估值會被持續糟糕的業績被動抬升。最基本的例子,就是一家持續虧損並在可預見的未來會繼續虧損的企業,市淨率低於一倍也不值得買入。

如果搞清楚靜態和動態,那麼就可以進一步理解,業績其實是用來驗證預期的。任何投資都是基於預期,業績出來後可以驗證原先的預期是高估還是低估。如果根據業績來糾正判斷,這就比有看得更透徹的投資者晚了一步。現在中國股市越來越有效,業績公佈後預期修正十分快速,等到業績公佈再進行投資決策,要取得超額收益存在難度。無論是價值投資還是成長投資,無論認為公司估值低估還是業績高增,最終落實到未來兌現收益的那一刻,都要以對未來業績作出預期判斷作為前提。

「談估值」、「談基本面」和「談業績」如果都輸在起跑線上了,那麼這些都不用談了嗎?這顯然是不對的。筆者希望投資者能夠結合市場現實環境,動態地作出投資判斷和決策,而不是機械地、一根筋地認死理。否則這就跟將上述幾句話斷章取義去理解,沒有什麼不同,在投資上也可能會產生頗多不順。

而且,如果將投資的大環境、小環境、靜態和動態都考慮完備,那麼即便是輸在了起跑線上,又有什麼關係呢?投資是條漫長的路,可以堅持也可以退出,但無論是哪種選擇,都該清晰地認識,某些路段適合自己衝刺,卻適合別人蓄力,有些路段自己落後並不要緊,因為在另一些路段,自己有更大的把握去趕超別人。如果只想玩票,也完全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路段跑,不適合的,就暫且退出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275

品火鳯(5):袁方贏在起跑線/行自己的路(第4冊第25回) 脫苦海

http://notcomment.com/wp/?p=5183

現時流行一些父母,希望將子女培育成為「不是人」。
話都未識講,已經要參加play group;識講話了,就去學多國語言。
然後,由朝到晚的補習班,由樂器開始,到其他古靈精怪的所謂技能。
連香港研究中產現象的學者呂大樂教授也指出,「過去有大學學位就搵到工,依家就業,除咗要學樂器,仲要課外活動叻!」
陳某老師不知是否「以古諷今」將現時流行的「贏在起跑線」搬到古代。

袁方贏在起跑線01

袁方贏在起跑線02

袁方贏在起跑線03

 

好一句:「你不可以曲解一個父親對兒子的心意!」
可以作為香港很多自命中產者的擋箭牌,為了要子女重複自己的路,甚至超越成就
就會有很多自以為合理的事情發生:

 

袁方贏在起跑線04

袁方贏在起跑線05

袁方贏在起跑線06

 

下周,我們再看看另一個版本的「贏在起跑線」,茲附一圖以作提示:

贏在起跑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863

股市輸在了起跑線上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oby8.html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在過去的12年(2000-2012年)間,中國的名義GDP的年複合增長率為14.79%,也就是說,名義GDP累計增長了423.4%。

但是,股市跟 GDP 好像沒有關係。那咱們大家還一門心思研究宏觀經濟幹什麼?

咱們的股市輸在了起跑線上。在IPO的時候定價太高,反映了未來很多年的好時光,所以已經炸幹了。為什麼定價太高?有歷史淵源。股市從超貴到很貴,然後到比較貴。這是個痛苦的過程,漫長的過程。如果上市是一種特權,需要審批,那就只能是這個結果。在一個均衡的股市裡,上市與不上市無所謂,可上可不上,退市與不退市也是一樣的。此所謂均衡的股市。

GDP本來就跟股市表現沒關係。在一篇文章中,巴菲特還證明它們的關係是反相關。見此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hy2x.html

從長期來看,股市跟折現率的關係很密切:反相關。折現率就是利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014

贏在投機的起跑線上(本文刊發於6.27日的《證券市場週刊》) 唐朝

http://xueqiu.com/8290096439/29929401
A股投資者多喜歡標榜自己為價值投資,對投機則敬而遠之。其實,投機又有何不可?

何謂投機?

被譽為價值投資鼻祖的本傑明.格雷厄姆,曾經這麼定義投資與投機:「投資是指根據詳盡的分析,本金安全和滿意回報有保證的操作。不符合這一標準的操作就是投機。」這個定義相當模糊。無論是「詳盡的分析」、「本金安全」,還是「滿意回報有保證」,在事前都無法以客觀的、統一的標準進行確認。在投入金錢買入某資產時,很少有人會承認自己沒有經過分析、本金危險且不會有滿意回報。因而,使用格雷厄姆的定義,很難在買入前,確認某交易究竟是投資還是投機。

投資和投機,關注對象大不同,決策系統也大不同。只有清楚的知道究竟在做什麼,才可能將注意力放在正確的關注對象上,杜絕為自己貼上自欺欺人的標籤。為此,尋找一個清晰準確、邏輯一貫的原則,區分投資和投機,非常有必要。

以回報來源界定投資與投機

筆者這樣定義投資與投機:投資,是回報的獲取主要依賴資產自身產生的現金流,無需依賴新買家的出價;投機,剛好相反,是回報的獲取主要依賴新買家的出價。或者更簡單的說:買股是投資,買票是投機。採用這個定義,可以在交易發生時,明白自己究竟是意圖投資還是投機,從而圈定需要關注什麼,來確保滿意回報的獲得。

何謂買股,何謂買票?讓我們拋開教科書枯燥的解釋,穿越回大航海時代吧。那是屬於冒險家的時代,一艘船從歐洲大陸出發,無論經大西洋到美洲,還是繞印度洋到亞洲,帶給沿途各國人民從未見過的稀罕玩意兒,當然,不便宜。順帶收走當地土產,當然,不會貴。此地之土產即是異地之稀罕,一趟船跑回來,常常是數百倍的利潤。然而,風大浪大、海盜出沒,十艘船總有那麼兩三艘或沉沒或被劫。怎麼辦?

對利潤的追求,常使人類想出精妙的解決辦法。十艘船的船主,放棄每人擁有一艘船,改為每人佔十艘船總收益的1/10。10*1/10=1,簡單的等式,帶來完全不同的獲利模式。哪怕十條船隻回來5條,只要每條回來的船,能獲利百倍,每位船主都能夠獲得50倍的收益。一邊是確定賺50倍,一邊是或賺百倍或血本無歸,精明的商人,當然知道怎麼選。於是,股的概念誕生了。至於為了鼓勵監督船長和水手,而誕生的股權激勵及監事會制度,此處略過。

船,就是企業。股,就是船的一部分。持股人享受船的收益,並以出資為上限,承擔沉船風險。

船主們找到了規避風險的辦法,夜夜安枕卻賺得盆滿缽溢,自然惹得旁人羨慕。一群或陌生或相互認識的人,寫個合約湊錢買船、雇水手,新企業就建立了。

船出海了,那可要些日子才回得來。那時候,沒手機沒電報。出海後,是徹底的杳無音信。這期間,若有持股人急等用錢,只好找個見證人,將出資協議附上轉讓合同,出讓於有意購買者。成交之後,這條船或帶著百倍回報返航,或沉入大海,該佔的份額,該冒的風險,都由買家一力承擔了,與原出資人再無干係。票,也誕生了。

逐漸的,建立在股和票上,也有了兩種不同的獲利模式。一種是以返航回報為主要獲利來源的股模式,另一種追求買與賣之間差價的票模式。

巴菲特說,企業的內在價值就是其生命週期內產生的自由現金流的折現值。這就是以返航回報為主要獲利的模式,回報的產生不依賴新買家的出價。正因為回報不依賴他人,所以巴菲特才敢放言即使股市從明天起關閉,其投資決策仍然不受影響。關於現金流折現獲取回報的思路,筆者曾在《漫談現金流折現法》(http://xueqiu.com/8290096439/28126934)一文中,進行過闡述。

而格雷厄姆一生進行的大部分交易,以及他所宣揚的主要選股規則,是買入市值低於淨流動資產值2/3的企業,待股價超過淨資產以上某比例後賣出獲利。可見,格雷厄姆的回報,主要是依賴於新買家的出現,屬於票模式。

1955年,格雷厄姆作為證券市場著名專家,在美國國會一個證券市場委員會的調查詢證中,被問道:「當你發現了某個特殊的情形,並且您僅憑臆想判斷你可以用10美元買下,而它是價值30美元的,於是你買進一些。但只有當許許多多其他的人,認為它確實價值30美元的時候,您才能實現您的利潤。這個其他人認為它價值30美元的過程,是如何產生的——是做宣傳呢?還是什麼別的?是什麼原因促使一種廉價的股票發現自己的價值呢?」 格雷厄姆回答道:「這正是我們行業的一個神秘之處。對我和對其他任何人而言,它一樣神奇。但是我們從經驗上知道最終市場會達到它的價值。」這個回答清楚的表明,對於價格終將回歸價值的規律性原因,當時的格雷厄姆並不明白。

以現在的眼光看,市場價格終將回歸價值,是因為資本的逐利性。伴隨著時間的推移,濃罩著高回報資產的未知因素,逐漸明朗。資本的逐利性,決定了高回報資產必將吸引資金進入,從而拉升該資產的市價,直至其回報率回落至社會資本平均回報率水平。價格就這樣回歸了價值。

贏在投機的起跑線上

投資的回報,主要依賴資產自身的現金流。投資者可以不關注資產交易市場的報價,卻需要時刻關注企業的經營情況。包括但不限於企業自身的決策變化,所在行業的景氣度變化,競爭對手的行為變化等等。投機,關注資產的價格變動。關注新買家何時出現,因何而出現,主導新買家出價的因素是什麼。

投機與投資既沒有水平高下之分,也沒有道德高下之分。所不同的,僅僅是回報來源不同、關注因素不同而已。即便是意圖從企業現金流獲取回報的投資者,也免不了會受買家過高出價的誘惑,賣出而成為投機者。至於意圖從股價變動中獲利的市場參與者,則完全可以堂堂正正承認:我,是一名投機者!

那麼,資產價格究竟是如何變動的,背後有沒有可以掌握的規律呢?

以股票市場為例,股價(P)永遠等於市盈率(P/E)乘以每股盈利(E),這是數學,是永不會錯的公式。因而,只要寄希望從股價變化中獲利,總也離不開預測企業盈利和市盈率——兩者或兩者之一的變化。如果對這兩個指標全無概念,貿然入市交易,也許能有一時的好運,但長期看,關燈吃麵的結局是免不了的。

企業盈利和市盈率,未來都有漲跌平三種可能,由此誕生了九種未來股價組合。能否從股票價格上獲取差價,取決於今天在什麼組合上買入,也取決於未來在什麼組合上賣出。

企業盈利的變化趨勢,需要學習和掌握的知識非常多。任何行業,都需要數年的持續關注,才可能做出基本靠譜的判斷。浸淫行業數十年的業內頂尖人士,錯判形勢導致企業兵敗如山倒,也是殘酷商業競爭中常見的事。認識到這一點後,投機者應持保守態度看待企業未來盈利,將研究定位於排除盈利可能下滑的企業,並忘卻對企業盈利的樂觀預期,使股價變化的決定因素,落在市盈率的變化上。

市盈率的變化,本質上是市場參與者情緒的變化。億萬市場參與者情緒起落之和,神鬼莫測。牛頓在股市投機巨虧後,曾經發出過著名的感嘆:「我可以測算天體運動的規律,卻無法測算人性的瘋狂」。然而,雖然規律難測,但高風險雷區卻不難發現。

市盈率,是回報率的倒數。20倍市盈率,代表著回報率為 5%。同時,由於股票投資回報,無人擔保,購買者需要在無風險利率的基礎上,加一個風險補償收益率,以彌補承擔的風險。因而,即便樂觀的假設風險補償收益率為零,無風險的資金回報率,也已經天然的劃出了市盈率的上限。也就是說,在忘卻企業盈利增長的保守假設下,若無風險回報為6%,能夠接受的市盈率上限必須低於17倍。17倍市盈率以上的區域,就是高風險雷區,是大概率虧損的區域。

「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我只想知道我將來會死在什麼地方,這樣我就可以永遠不去那裡了。」這是被巴菲特譽為「西海岸哲學家」的查理.芒格經常談到的投資真理。只要能避開哪些致命區域,成功自然就會到來。無論面臨的誘惑多麼大,學會拒絕進入市盈率的高風險雷區,就贏在了投機的起跑線上。

美國投資大師、戈坦資本創始人喬爾.格林布拉特先生,僅僅依靠低市盈率策略,加上一個投資回報率指標,在其20年的投資生涯裡,獲得了年均40%的傳奇收益。這些寶貴經驗,被格林布拉特先生寫成一本小書《The little book that beatsthe market》——中信出版社出版中譯本名為《股市穩賺》,是一本薄薄的,定價僅18元的小書,相當值得一讀。

----------------------------------------------------------------------------------------
後記:
1)本文發表時,標題用了《投機有何不可?》;
2)本文是比慘大賽後的「老唐12條」注水所得,其主要邏輯在12條裡均已有闡述;
3)從上條可知,本文是一位「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者的總結。對於擅長50PE買,150PE賣的高手,本文分文不值,敬請忽略;
4) 文章最後一段,是為了以讀書札記面目出現,隨手從書架上扯了一本和本文主題相似的小書,而後加上去的。雖然生硬了點,但書真是值得一讀的好書。作者用投資回報率和收益率組成一個簡單的令人不敢相信的公式,取得了不可思議的回報率。
5)和戈坦的神奇公式類似的「低市盈率,配上高Roe,再加上分散」,是老唐認為的有邏輯支撐的體系,是能在投機戰場上長期生存的可靠法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238

借來的起跑線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91.html

看了R兄最近分享的文章,講述有關他太太的哥哥準備結婚置業時,其母親希望借錢幫忙的故事。看完故事之後,心中有點替他們著急,但人家的家事又怎到外人指指點點,還是借這題材討論一下止凡對現今青年人的「起跑線」問題的看法好了。




 R兄故事的分享可以到以下這些連結看:
http://rhung1005.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20.html
http://rhung1005.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22.html
http://rhung1005.blogspot.hk/2014/10/blog-post_24.html

在文章中,有一個情節是R兄太太跟母親對話,由於金額以及哥哥的往績關係,R兄太太拒絕借錢予哥哥置業。而母親當然失望,因為作為一位慈母,子女任何情況都會盡力幫忙,這就是「母愛」。而我在其中兩篇留言都表示了意見,包括以下:

留言一:
中國人有句話:「慈母多敗兒」,母愛很偉大,但也要發揮得正確,男事主今天的德性,我想是有原因的吧。

留言二:
可能討論時可以改一改方向,試強調一點,就是讓兒子背起這層樓並不是對他好的,令沒有能力的人去操作更大的資產或負債,這是害了他不是幫了他,可試舉一些例子說明這情況,如果媽媽聽懂這道理,可能有轉機。對立地解釋為何不借錢,因為他沒有信用,不值得借雲雲,媽媽未必理解的,始終母愛太強。

R兄家事的詳情就不多作交代,如果blog友覺得沒頭沒尾,不妨先到R兄看完故事再來。今天想討論一下慈母的舉動,近年時興談及父母親替子女安排一條很好的「起跑線」,讓子女在社會上更有競爭力,由入讀名校、讀興趣班、到出來做事時幫子女付首期置業,把子女入世時的「起跑線」提前了不少,讓他們的競爭力提高了不少,這是愛的表現,但效果又是否如父母所願呢?

我們可以觀察到,在這世上絕大部份的成功人士,都是靠自己能力打出頭來的,大家可以看看所有超級富豪,沒有那一個是靠本身父母親安排一條很好的「起跑線」來致富的,相反他們多會有一個不太好過的童年,才造成他們今天的能力。可能有人會問,看看富豪的子女不都是富豪嗎?也是贏在起跑線呀!不過,他們是富二代,首先,看看自己有否實力把子女變為富二代,令子女在「廢了武功」的情況之下還能在萬人之上。還有,把子女都變成能力低的富二代,在我看來,我不認為這是好事。

如果自己不是富甲一方,子女就不可能成為富二代,還是要出來社會做事、生存、入世的話,重點就在於建立子女的能力了。為何謂「慈母多敗兒」呢?因為慈母所做的事情,很多時都是在阻止子女建立自己的能力,任何事情都替子女好好安排了,完美地把子女的武功都廢了,當自己兩腳一伸之後,誰繼續守護子女呢?這時候慈母的子女才真正面對這個世界,才驚覺自己根本適應不了,看這多殘酷呢。

近年香港樓價高企,不少父母都會拿自己多年積蓄幫子女置業,有人甚至話這可能是某程度在推高樓市。這個動作本身到底是對子女好還是壞呢?在不少父母的角度,幫子女置業就是改善了子女的「起跑線」,令他們更有競爭力,很直接簡單的結論,一定是幫了子女一個大忙,但我反倒不那麼認為。

如果子女本身有能力、有計劃、有財務知識,只欠首期,就算父母不出手,本身都可能有一個不錯的計劃,可能是5年上車大計之類,父母出手就只是幫助把其計劃加快,這算是好事。可惜,今天有多少青年人有這樣的財務知識呢?本身不知置業是什麼樣一回事的子女大有人在,而父母硬要把帶有負債的物業加諸到這樣的子女身上,這可能進一步打亂了他們的財政,置業之後是要供款的,對於本身不善理財的子女,多了物業可能只是害了他們。

香港在大部份時間,置業都是穩賺的,但我想大家都不會忘記負資產的時代,金融風暴,沙士時期,金融海嘯,這些幾年一次的事件都嚴重地打擊經濟,不少打工仔連份工都保不住。當時有間負資產的物業是怎樣處理呢?沙士時期,普遍業主都是靠自己置業的,因為幫子女上車的普遍念頭只是近年的事情,但當時有自置物業能力的香港人都感徬徨,如果今天子女對置業一無所知,全靠父母安排置業,對這樣的衝擊又有何反應能力呢?

有一個現象我觀察多時,對財務控制不好的人,輕則成為「月光族」,又可能不時都會欠卡數,又會問家人借錢,再會問親戚朋友借錢,甚至欠財務公司之類,有些更可能會申請破產,他們沒有能力駕馭自己的財務,於是久不久就可能會「出事」一次。然而,他們「出事」的嚴重性是跟他們的收入能力有點關係的,如果是最低工資打工仔,每月一萬幾千人工,可能欠款20萬已經是負擔不起的了,可能需要求救,甚至申請破產吧,這為之「出事」。

如果是小康之家,父母有點能力,20萬這個數字沒多大問題吧。但如果子女是做專業人士的話,而他們的財務控制能力又不好,甚至有嗜賭惡習,20萬的問題,對他們來說就根本不是問題,因為很多銀行、信用卡公司及財務公司都很樂意向他們借貸來解決這類問題。可惜他們沒有因為專業知識而增加了財務的控制力,收入高的他們會令他們增加支出,可能經常換車,又會愛上貴族玩意,或者上賭船當豪客之類。對他們來說,「出事」的數額可能是200萬吧,在這個時候,父母要幫手解決就沒有之前例子般容易了。

如果幫子女置業,就好像放大了子女的「出事」能力,從前欠債幾十萬就曝光的事件,今天他們有一間父母安排給他們的房子,市面上實在有太多借貸機構會打他們主意,願意給他們加按套現。因此,幾十萬不再是問題了,因為父母送了一間「負債提款機」給他們,他們「出事」的能力一下子提高到幾百萬了,這個改善「起跑線」的行為是一種幫助嗎?

雖然,現在不是「捧下出孝兒」的年代,然而,如果父母真正愛子女的話,在每做一件事時,都應該看這件事有否幫助到子女的「能力」,因為在正常情況下,父母都不能照顧子女一輩子,子女總有一天要面對世界,要在這個世界上成功,子女靠的絕不是你對他們在物質上的「幫忙」,而是他們自身的能力。父母還在世上時,應該好好把握機會啟發子女的能力,教導他們,這才是最好的方法(除非你留下的財產足以吃幾代人,這樣的話,子女的能力高低都不要緊了)。

寫這篇文章的同時,希望R兄可利用當中一些論點,令太太母親真心明白她的行為不是在幫兒子,甚至可能是在繼續害他,而是越害越深,希望她能反思一下,用另一種方法表現母愛吧。對於借錢不借錢的問題上,如果母親總以為借錢這個決定是在幫助兒子的話,討論只會在對立面上,更可能影響關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478

阿里影業跟蹤:在51%絕對控股權的起跑線上起飛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842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6-5 19:05 編輯

阿里影業跟蹤:在51%絕對控股權的起跑線上起飛

作者:格隆匯 chan


關於阿里影業我已經寫過兩篇文章了:
《趙薇都來了,阿里影業要搭多大一臺戲?》,2015年1月27日,股價1.65。
《馬雲24億入股光線意欲何為?》,2015年3月5日,股價2.07。

截止到6月4號收盤,阿里影業價格已經到了3.41,從我第一次寫這個公司來算,剛好翻倍。本文並不是在推薦該公司,只是公司最近有新的變化,所以趁此機會和大家再分享一下,作為一個跟蹤性的報道。

如果說炒股要跟大佬布局,那麽我想從政治角度來說就應該閉眼跟習大大,滿倉國運,滿倉一帶一路;從商業角度來說就應該跟馬雲,布局馬雲的商業帝國,要知道跟大佬越近,離收獲必然也是越近的,趙薇在阿里影業上面可是賺的滿盆滿缽。去年年底,趙薇夫婦斥資31億港元入股阿里影業,今年將9.18%的股份減持至7.96%,成功套現約9.984億港元。

沈默了一段時間的阿里影業最近又有大動作了。6月4日上午,阿里影業宣布,公司已與6名投資者簽訂配售協議,將再融資121億港元。根據此前阿里影業的財務公告,這家公司賬上本來就有超過62億港元的自有現金,再融資121億港元之後,阿里影業的現金儲備將超過180億港元。

特別需要註意的是,此次配售完成後,阿里集團在阿里影業的持股將由60.99%攤薄至50.84%。

這意味著什麽?

意味著阿里影業一切準備就緒,馬上就要再起航了啊!51%是阿里保持絕對控股的極限比例,在阿里影業開始有明確的盈利模式以前,阿里絕對不會放棄這個絕對控股權的,所以這個持股比例在短期之內不會再降低。

阿里在保持51%絕對控股權的同時,已將利益做了最大分配。並且最大限度獲取起飛前的彈藥,足足180億港幣的彈藥趴在賬上,做什麽不可以?阿里所有能做的資本運作暫時已告一段落,一切就緒,除了開幹別無他選。剛剛簽訂了配售協議的6名投資者很可能就是搭上阿里火箭的最後一批乘客。如果能看到這6名投資者的身份,這個猜測就會更加確定。

大家千萬不要簡單的把阿里影業當成一個影視公司,不然就算它壟斷全中國的電影票房,也支撐不起他現在的市值。就像我在第一篇文章里面寫的一樣,如果阿里影業可以充分用足阿里巴巴手中的資源完成阿里巴巴打造文化互娛平臺的重任,那麽引用一個文藝範朋友的說法,“這個公司的天花板就是天空”!

果不其然,就在這次配售完成之後,阿里影業稱其長遠的規劃是成為一個基於互聯網的娛樂全產業鏈平臺。今年4月8日,阿里影業宣布,阿里集團擬將娛樂寶和淘寶電影業務註入,隨後股價大漲。目前,這兩項資產註入尚未完成。4月21日,阿里影業還宣布8.3億人民幣收購在線售票系統公司粵科軟件,這項收購也正在進行當中。


正如前文所說,阿里影業的融資已暫告一個段落,隨著180億彈藥的就位,未來公司收購動作的頻率和力度一定會大幅提升,趁牛市來臨之際,盡快打造出基於互聯網的娛樂全產業鏈平臺。

目前,阿里影業的業務已經聚焦為三大板塊,其中包括:以IP為核心的影視產品生產制造,結合互聯網模式連接線下資源所搭建的宣傳發行業務平臺,以及基於阿里巴巴集團大生態體系所成型的娛樂電商業務平臺。

接下來阿里影業還會有什麽布局,我不知道,也不打算去猜測,因為猜測將會毫無意義。締造了中國商業奇跡的馬雲,可不是我等凡夫俗子可以妄加揣測的。高度決定視野,視野決定格局,在馬雲面前我果斷認慫。

大佬將來會怎麽布局我並不知道,但這並不妨礙我抱緊大佬的大腿,跟隨大佬一同布局。

利益聲明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的信息來源於公開渠道,並經過合理推斷。作者持有該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僅供投資者參考,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格隆匯聲明:文章系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代表其特定立場和看法,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轉載本文,請務必註明來源“港股那點事”及作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228

新華社:確保民間投資獲得起跑線上的公平

今年以來,民間投資增速連續下滑,提振民間投資成為當前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解局民間投資的當務之急,是通過改革形成公平的營商環境,讓平等待遇落在實處,讓民間資本能夠獲得起跑線上的公平。

國務院關於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和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系列文件,已明確對各類市場主體實施公平準入等原則和一系列政策措施。但近期國務院開展的民間投資專項督查發現,民營企業普遍反映,在市場準入條件、資源要素配置、政府管理服務等方面,仍難以享受與國有企業同等的“國民待遇”。

從2005年“非公經濟36條”到2010年的“民間投資新36條”,關於鼓勵民間投資的政策並不少,有些政策的含金量很高,但民間投資的情況並沒有明顯改善。就今年以來民間投資的增速下滑而言,這其中固然有轉型期經濟自身的特殊性、投資者趨於謹慎的原因,也有政策落實不到位、民營企業有錢投不出的問題。

在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的情況下,政府必須沿著法治化和市場化的路徑,精準發力,保障民間投資的政策環境,讓“鼓勵民間投資”這句話落到實處。

鼓勵民間投資,必須從政策源頭做起,確保民間投資在起跑線上的公平。唯有如此,才能讓亟須尋找投資去向的民間資本敢投資、能投資、投好資。當前,最需做到的就是,解除體制羈絆、落實民間投資的公平待遇。

落實民間投資的平等待遇,必須通過負面清單的立法思維來進行。對於限制或者民間投資暫時不能進入的領域,列一個負面清單,不在清單上的領域,對所有主體同等對待,不許設置任何歧視性規定,這樣才能有助於破解所謂的彈簧門、玻璃門、旋轉門。

落實民間投資的平等待遇,必須堅決取消對民間資本單獨設置的附加條件和歧視性條款,加快健全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切實營造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的投資環境。

落實民間投資的平等待遇,必須通過深化簡政放權等措施,為民間資本松綁,讓民間資本能夠輕裝前行。

為解決民間投資下滑的問題,國務院辦公廳近日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對照國家政策,堅持一視同仁,抓緊建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進一步放開民用機場、基礎電信運營、油氣勘探開發等領域準入,在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等重點領域去除各類顯性或隱性門檻,在醫療、養老、教育等民生領域出臺有效舉措,促進公平競爭。

一些地方已經做出了探索。比如,江蘇省宿遷市深化涉企收費改革,全面清理調整涉企收費項目,對新辦工業企業、小微企業實施事權範圍內“零收費”政策;福建省全面落實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國民待遇原則,確保民營企業在價格政策上與其他類型企業享有同等待遇……

只有機會公平,預期穩定,民間資本的活力才能被激發出來,民間投資增速下滑的趨勢才能扭轉,民間投資在中國經濟中的作用才能進一步發揮出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3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