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讀書劄記160129太平天國之秋 (上篇)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6/01/29/%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60129/

讀書劄記160129
太平天國之秋 (上篇)
掌門執筆

《太平天國之秋Autumn in the Heavenly Kingdom》(2012) Stephen Platt
本書獲2012年Cundill Prize,是當今獎金最高的歷史著作獎. 作者是耶魯 中國史博士,其博士論文獲Theron Rockwell Field Prize. 另著有《湖南人與現代中國》.
本書是作者一鳴驚人之作,獲得 史景遷(英國歷史學家、本人也是太平天國史專家) 和Henry Kissinger的高度評價; 黃宇和教授為撰導讀, 亦推崇備至. (筆者作為擦鞋專家,則對黃教授的導讀推崇備至. )

「太平天國之亂」(1851-64年) 是人類歷史上人命損失最多的戰亂, 有關的研究稱得上是汗牛充棟,名家強手如林, 新銳學者廁身其間竟能脫穎而出,必須提出前輩未曾發見的有力觀點, 這想必難若登天. 而本書正是登天之作.

〈本書主旨〉
在於論証:對當時的世界霸主「大英帝國」來說, 中國的「太平天國之亂」和美國的「南北戰爭」(1861-65年)都與國家經濟命脈息息相關. 當1861年美國內戰方興而中國內戰十年未已的時候, 英國的環球經濟岌岌可危. 剛在去年「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入北京,火燒圓明園之役.) 獲勝的英國, 其國力僅足以幹預這兩場內戰中的任一場. 迫在眉睫,她必須作出決斷, 應向東西何方拔刀?

這是 “成本與效益”的政治經濟學考量. 假設用兵西方, 毫無疑問支持的必然是 “友方” 南方邦聯. (至於 “友誼”當然是建築在原棉貿易的利基上面.***) 但假設決定向東出手, 就要認真考慮:支持的應是過去二十年間曾兩番開戰的北方「大清皇朝」, 抑或是同屬基督新教的南方「太平天國」?

這被後世史家嚴重忽略的兩個決策關口,四條(實質只有三條)歧路, 對當時的大英帝國內閣來說,並不是那麼易於取捨; 而國內輿論,反映在國會辯論和報紙社評當中, 也是針鋒相對,各有聲援者. 然則英國為何在中國內戰中放棄原已堅持多年的中立政策,最終實質幫助清朝平亂; 但卻在美國內戰中自始至終保持著中立呢? 作者對此給出了獨家見解.

但是就算作者解通了這兩關,仍要面對行家最終的強力質疑:英國伸出的 “軟援手” (並未正式出兵介入,只限於軍事援助 李鴻章駐上海的淮軍及其旗下由英國人 戈登Gordon統率的「常勝軍」.***), 真的起著 “抵定乾坤” 的作用嗎? 這最後一關才是本書的吃緊之處!

環環相扣的論証全部由作者鋪陳史料加以支持, 尤其強調 「幹王」洪仁玕對上海英國租界的外交努力 (這方面鮮有史家論及.); 和「忠王」李秀成在江浙的軍事冒險, 兩者終歸失敗的契機. 在「太平天國的秋天」裡,天秤急劇失衡, 與英國人適時施加的砝碼有著微妙且關鍵性的幹係.*** 洪仁玕、李秀成功敗於垂成, 而曾國藩、李鴻章則贏得非常之驚險.

〈兩場內戰與英國的環球貿易形勢〉
中國內戰之前,大英帝國的環球形勢一片大好. 她壟斷了全球最有價值的兩個貿易圈, 得其一足以富傲天下.
首先,最無敵的當然就是「英印華三角貿易」:中國的茶和絲, 印度的鴉片和原棉與及 英國棉織品為主的工業產品,**** 循環往復,財源滾滾不絕. 單是英國政府每年徵收的茶葉進口關稅, 便足夠支應皇家海軍整年的用度!*** 更暴利的是鴉片, 在印度生產成本近乎零,在中國…… 無話可說, “千金難買心頭好” 嘛.

其次, 英國向美國南部州郡購入長纖維原棉 (印度和中國的原棉是短纖, 只有埃及和美國出產長纖,其時埃及實質上是英國殖民地.); 並且向美國輸出工業製品和中國絲茶. 棉織業是當時英國工業的命脈,而歐陸無棉. 英國3/4的原棉從美南進口; 成品則有1/2在遠東銷售.***

1853年太平軍攻占南京,定都開國, 中國形成南北對峙之局,作者遂將之定性為「內戰」. (關於這點許多行家並不贊同. 因為根據國際法, 起事的一方如被國際社會承認為對等的交戰團體, 這才稱得上是「內戰」,如南北戰爭. 有趣的是,如果起事方並未被承認為對等交戰團體, 那麼失敗之時稱為「叛亂」, 如太平天國; 成功則稱為「革命」,**** 如中華民國和 中華人民共和國!這當真是 “成王敗寇”, 非常之現實主義.)

同年,馬克思在倫敦 “樂觀地”預測中國的叛亂將會引致英國環球貿易系統崩潰…… 如此這般,資本主義死期不遠, 而 “共產天國”行將降臨. 此乃書生之見,事實上中國的絲茶出口不減反增, 原因是長江流域亂離阻隔,中國商人反倒把存貨銷往海外市場.*** 另外,南京新創的 “天朝”百廢待舉,征戰不休,在在需財, 也極需透過外貿獲取資金. 所以,成為富商和資金避難所的上海租界反而畸形地高度繁榮起來.***

但是到了1861年美國內戰開打,情勢卻瞬間急轉直下, 北方封鎖南方港口,棉價飊升至英國紡織品無法在亞洲獲利的地步. 英國對華出口一落千丈,*** 紡織品貿易額下降2/3. 1862年底棉荒嚴重,工廠關門, 棉紡重鎮蘭開夏失業率高達六成. 英國在華購入的茶葉有2/3轉口美國, 此時因為戰情酷烈,市場消失, 進口商把存貨在國內傾銷, 造成茶市崩盤.*** 這又大幅削減了英國政府的關稅收入, 真的是 “牽一髮則動全身”!

在此可以看到「全球化」的威力, 但在當時的英國政壇,無人有這個大局觀早為之計, 及至禍在眼前,國會這才激烈爭辯,訂策應變.
〈英國的反應與行動〉
本來最治本的方法是派遣遠征軍幹預美國內戰,扶持南方邦聯獨立, 恢復原棉供應,則萬事大吉.*** 但這招成本極高,兼且風險極大,近乎不可行. 美國已非百年前吳下阿蒙, 不像中國,無論那個 “天朝” 都是軟柿子; 而且遣軍赴美遠比赴華艱難, 因為赴華有印度作為跳板,赴美則無之.

所以英國對美國內戰的反應乾淨俐落, 迅速宣布承認雙方為對等交戰團體, 而英國則嚴守中立. 這樣做一方面 順應國內一面倒的輿論民情. (這還用說嗎? 南方的農業是英國的貿易夥伴; 北方的工業則是其競爭對手.) 另一方面, 南邦既成獨立國, 就可以合法地向英國銀行貸款,與及購買軍火,*** 如此商界有利可圖. 最後, 英國非常願意看到分裂的美國, 以免威脅其世界霸主的地位.

但對中國內戰,英國卻舉棋不定……(未完待續, 敬請留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256

讀書劄記160202太平天國之秋 (下篇)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6/02/02/%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60202/

讀書劄記160202
太平天國之秋 (下篇)
掌門執筆

話說1861年「南北戰爭」剛剛開打,英國國會立即緊急辯論對策, 明快地承認南方邦聯為對等交戰國,並且嚴守中立. 但對中國已歷時多年的內戰,英國卻仍舉棋不定…..
〈英國的反應與行動〉
倫敦輿論一片混亂, 其實沒有人弄得清「太平天國」是甚麼一回事. 但有一點卻毫無疑問,國人全都非常厭惡清政府, 尤其在 “虐殺英國俘虜事件”之後. (該事件直接導致 “火燒圓明園”.)

倫敦對太平天國的認識完全來自租界, 消息來源可粗分為 駐華軍政人員、商人和傳教士. 傳教士因其身份地位超然,對輿論最具影響力. 起初他們一面倒親南京,視之為基督教陣營的一分子.*** (只是教義相當糊塗,有待我輩加以指導.)
但這時候太平天國總理 「幹王」洪仁玕突然失勢, 他對租界的外交努力也就全面廢止. (洪仁玕是洪秀全的親族,出身香港的 國教會傳教士, 曾在英華書院任教席,懂英語.) 部分失望的傳教士化愛為憎, 散播醜詆太平天國的言論,斥之為邪教.

但對倫敦的遠東政策真正具有影響力的始終是駐華軍政人員, 而他們反映的則是在地英商的利益.*** 天國定都南京已八年,期間英國人在上海租界大發戰爭財, 雙方也就相安無事,以禮(及利)相待. 1858-60年英國對清皇朝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並取得勝利, 戰後簽訂的「天津條約」給予英國溯長江入內陸的獨家通商權利, 並在沿江開放通商口岸.*** 租界英商對此雀躍不已,期望甚高.

一直以來倫敦並未在外交上承認太平天國,但對駐上海的 在華最高代表和艦隊總司令則明確訓示保持中立. 但上海遠隔重洋,信函往來需時兩個月以上, 倫敦只好給予英租界相當大的便宜行事權 (例如在保護僑民安全和商業利益的時候可以使用武力.). 這就造成 “山高皇帝遠” 現象,上海方面擁有相當大的操作空間.

南北戰爭爆發使英國的遠東商貿陷入停擺, 租界英商只能放眼於開發新近獲得的沿江貿易特權上面,*** 希望能補救總貿易額的流失. 長江近海諸省均是太平天國地盤, 故此英商的最佳策略似乎是與南京達成妥協,最為省力. 就在此際,兩項因素造成英租界轉向與湘軍緊密合作, 導致戰局急轉直下,天國就此覆亡.
首先是洪仁玕失勢, 缺乏戰略意識的「忠王」李秀成決定對隸屬清朝管理的上海縣城用兵, 此事鑄成大錯. (雖則他三番四次申明不會進犯 英法美三個租界, 但沒有人相信他.) 其次,英國駐華代表Bruce和艦隊司令Hope都是膽大妄為之士,且都很厭惡太平軍. 他們決定把倫敦給予的便宜行事權作出擴大解釋, 向太平軍宣告必須撤離租界周邊五十公里範圍.*** (上海縣城當然落入該範圍之內.) 李秀成不堪受辱,太平軍與英法聯軍就在租界方圓五十里地面交起手來.

〈行動的後果〉
既然與太平軍開打, 由於兵員懸殊,英法聯軍只得與湘軍協同作戰.
湘軍一向缺乏將材(曾國荃算是最佳的一個.), 但曾國藩戰略眼光銳利, 行事果敢堅定,且知人善用. 他在關鍵時刻打出 “勝負手”, 兵行險著,暗渡陳倉, 在得到英租界的支持下, 租用懸掛英國國旗的英商蒸汽運輸船, 把 李鴻章與新建的淮軍六千人順江而下, 穿過太平軍轄下三省的沿江炮臺, 偷運到上海縣城,以解被困之危.

炮臺果然不敢開炮,分批運輸過程費了四天才告完成. 軍紀嚴明的淮軍進駐上海,首戰即擊退來犯之敵, 當地華商於是傾全力支持李鴻章. 淮軍得到上海強大財力作後盾,與湘軍對南京形成腹背夾擊之勢, 尋且反攻江浙,一舉奠定了全局勝勢.***

到了戰亂末期,軍事形勢逐漸清楚, 終極勝負取決於補給而不是戰術運用.*** 任憑忠王李秀成和「英王」陳玉成如何驍勇善戰, 終究被得到聯軍蒸汽炮艦支援的湘軍水師切斷了補給線, 而牢牢地被壓制著,以敗亡終局.

跟據上述史料,作者推導出「英國在中國內戰中放棄中立 (雖然名義上從未這樣宣稱過.) 是太平天國覆亡的決定性因素」這一大膽結論.*** 並且以「世界史」的方法論,從環球貿易層面著手進行因果分析. 本書因此成為獲獎的嚴謹學術著作.

大局抵定,後事又如何?
〈英國的失落〉
戰後,英國人期望的對華貿易榮景完全沒有出現, 相反,上海立即入長期衰退. 富人和資金撤回家鄉, 房地產市場崩盤. 戰時中國商人願意付出高溢價租賃懸掛外國旗幟的運輸船, 現時長江安全通航,這項優勢喪失殆盡. 急於在海外市場脫手的貨物, 現在也轉回國內銷售.
英國人原先以為溯江入內陸的貿易大有可為, 殊不知中國社會根本不信任洋人, 溯江貿易始終牢牢掌握在華商手中,洋人動不了分毫. 更有甚者, 中國緊接推行的現代化運動—「洋務運動」, 顧名思義就是要搶洋人的生意!
道理很簡單, 中國愈是內亂,競爭中的各方愈要討好英國, 遠程操作能力有限的英國才有更大的槓桿,取得更多的利益; 反之亦然.

對於正值全盛的「大英帝國」維多利亞朝, 當時全然沒法看清的是,這已是國力的臨界點; 同時西歐的環球殖民計劃也迫近了飽和點.*** 愈演愈烈的爭霸局面將會在五十年後催生出兩次大戰, 從而清洗掉三百年來的世界權力結構,埋葬霸者大英.

〈中國的災難〉
這場戰爭究竟死了多少中國人? 前此的估計約在20-30M之間, 但1999年一份爆炸性大型研究報告將數字重新敲訂為 江南五省57M人. (全國連北方撚亂和西北回亂,共損人口70M.) 如其屬實,便是人類史上死人最多的戰亂!

作者舉出的最後一點非常之有歷史興味.
1860年中,「太平軍」忠王和 英王以巧妙的戰術擊滅了「綠營」漢將 張國樑的 “江南大營” 與滿將 和春的 “江北大營”. 同年底,「英法聯軍」在京津路段擊潰了「八旗」蒙古將領 僧格林泌. 此時清皇朝已無可用之兵,亦無可籌之餉.*** (還要分期繳付戰爭賠款,並以關稅作抵押.) 因此才起用湖南省的「鄉勇(ie團練)」, 即非正規的民兵「湘軍」作為對抗太平軍的主力, 並許其在沿江商鎮開徵新型間接稅「釐金」(即現今的商品「印花稅」.), 以籌集軍餉.

曾國藩被擢升為兩江總督,門生 李鴻章出任江蘇巡撫, 聯同湘軍另一支系的 左宗棠, 這三人包攬了沿江省份的所有軍務、民政和財政. 事實上這場戰爭的末期純然是「太平軍」與「湘軍」的對決, 「清皇朝」完全沒有實質參與.***
清朝既已是零軍力, 那麼決戰結束之日,便應是其覆亡之時. 作者認為此事若果發生在世上其他地方, 必當如此!那麼便要問:為甚麼清朝遲亡了五十年?

清朝不亡,靠的是意識形態統治, 曾國藩本人是理學名家,壓根兒沒有動念取天下. (他在破南京的前夕便已佈署裁減湘軍.) 但北弱南強已成定格, 中央再也沒法收回江南諸省的徵稅權, 溯江出海,國內外貿易的利源盡皆以「自強運動」的名義扣留在東南諸省手上.

及至庚子拳亂,「八國聯軍」入北京, 東南諸省竟敢「互保」,背叛朝廷與洋人妥協, 可謂翻版了太平天國末期的內外形勢. 封疆大吏集體抗命中央, 就算在稍早之前也是完全無法想像的事情.
最後到了辛亥, 滅亡清朝的就是湖北「新軍」與及鼓動風潮的「同盟會」, 而同盟三系中最強大的就是兩湖「華興會」. 如果純從經濟格局著眼,「湘軍」終究在五十年後滅了清朝.***

《太平天國之秋Autumn in the Heavenly Kingdom》(2012) Stephen Plat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904

演說1603A 太平天國之秋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6/03/02/%e6%bc%94%e8%aa%aa1603%e5%a4%aa%e5%b9%b3%e5%a4%a9%e5%9c%8b%e4%b9%8b%e7%a7%8b/

演說1603A 太平天國之秋
講者:掌門

《太平天國之秋Autumn in the Heavenly Kingdom》(2012) Stephen Platt
本書是2012年Cundill Prize得獎作品,獲 史景遷和Henry Kissinger的高度評價.

〈本書主旨〉
在於論證:對當時的世界霸主「大英帝國」來說, 中國的「太平天國之亂」(1851-64年)和美國的「南北戰爭」(1861-65年)都與國家經濟命脈息息相關. 當1861年美國內戰方興而中國內戰十年未已的時候, 英國的環球經濟岌岌可危. 剛在去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獲勝的英國, 其國力僅足以幹預這兩場內戰中的任一場. 迫在眉睫,她必須作出決斷, 應向東西何方拔刀?
這是 “成本與效益”的考量. 假設用兵西方, 毫無疑問支持的必然是 “友方” 南方邦聯. (至於 “友誼”當然是建築在原棉貿易的利基上面.***) 但假設向東出手, 就要認真考慮:支持的應是過去二十年間曾兩番開戰的北方「大清皇朝」, 抑或是同屬 “基督新教” 的南方「太平天國」呢?

這被後世史家嚴重忽略的決策歧路, 對當時的大英帝國內閣來說,並不是那麼易於取捨; 而國內輿論,反映在國會辯論和報紙社評當中, 也是針鋒相對,各有聲援. 然則英國為何在中國內戰中放棄原已堅持多年的中立政策,最終實質幫助清朝平亂; 但卻在美國內戰中自始至終保持著中立呢? 作者對此給出了獨家見解.
但是就算作者解通了這關,仍要面對行家最終的強力質疑:英國伸出的 “軟援手” , 真的起著 “抵定乾坤” 的作用嗎? 這最後一關才是本書的吃緊之處!環環相扣的論證全部由作者鋪陳史料加以支持, 尤其著重 「幹王」洪仁玕對上海英國租界的外交努力; 和「忠王」李秀成在江浙的軍事冒險, 兩者終歸失敗的契機.
他的結論是:在「太平天國的秋天」裡,天秤急劇失衡, 與英國人適時施加的砝碼有著微妙且關鍵性的幹係.****

〈英國的環球貿易形勢〉
中國內戰之前,大英帝國的環球形勢一片大好. 她壟斷了全球最有價值的兩個貿易圈. 首先,最無敵的當然就是「英印華三角貿易」:中國的茶和絲, 印度的鴉片和原棉與及 英國棉織品為主的工業產品.**** 單是英國政府每年徵收的茶葉進口關稅, 便足夠支應皇家海軍整年的用度! 更暴利的是鴉片,在印度生產成本接近零,在中國卻以天價脫手.
其次, 英國向美國南部州郡購入長纖維原棉; 並且向美國輸出工業製品和中國絲茶. 棉織業是當時英國工業的命脈,而歐陸無棉. 英國3/4的原棉從美南進口; 成品則有1/2在遠東銷售.***

1853年太平軍攻占南京,定都開國, 中國形成南北對峙之局,作者遂將之定性為「內戰」. (關於這點許多行家並不贊同. 因為根據國際法, 起事的一方如被國際社會承認為對等的交戰團體, 這才稱得上是「內戰」,如南北戰爭. 有趣的是,如果起事方並未被承認為對等交戰團體, 那麼失敗之時稱為「叛亂」, 如太平天國; 成功則稱為「革命」, 如中華人民共和國.**** )

同年,馬克思在倫敦 “樂觀地”預測中國叛亂將會引致英國環球貿易系統崩潰….. 如此這般,資本主義死期不遠, 而 “共產天國”行將降臨. 此乃書生之見,事實上中國的絲茶出口不減反增, 原因是長江流域亂離阻隔,中國商人反倒把存貨積極銷予海外市場.*** 另外,南京新創的 “天朝”也極需透過外貿獲取資金. 所以,成為江南富商和資金避難所的上海租界反而畸形地高度繁榮起來.***

但是到了1861年美國內戰開打,情勢卻急轉直下, 北方封鎖南方港口,棉價飊升至英國紡織品無法在亞洲獲利的地步. 英國對華出口一落千丈,*** 紡織品貿易額下降2/3,英商缺乏資金在華購貨. 國內情勢,翌年底棉荒嚴重,工廠關門, 棉紡重鎮蘭開夏失業率高達六成. 英國在華購入的茶葉本有2/3轉口美國, 此時因為戰情酷烈,市場消失, 進口商把存貨在國內傾銷, 造成茶市崩盤.*** 這又大幅削減了英國政府的關稅收入, 造成財政緊絀,真的是 “牽一髮則動全身”!在此可以初次看到現代意義「全球化」的威力.

〈英國的反應與行動〉
禍迫眉睫,英國國會激烈爭辯,訂策應變. 本來最治本的方法是派遣遠征軍幹預美國內戰,扶持南方邦聯獨立, 恢復原棉供應,則萬事大吉.*** 但這招成本極高,兼且風險極大,近乎不可行. 美國已非吳下阿蒙, 不像中國,無論那個 “天朝” 都是軟柿子; 而且遣軍赴美遠比赴華艱難, 因為赴華有印度作為跳板,赴美則無之.

所以英國對美國內戰的反應乾淨俐落, 迅速宣布承認雙方為對等交戰團體, 而英國則嚴守中立. 這樣做一方面總算順應國內一面倒的輿論民情. (這還用說嗎? 南方的農業是英國的貿易夥伴; 北方的工業則是其競爭對手.) 另一方面, 南邦既成獨立國, 就可以合法地向英國銀行貸款,與及購買軍火,*** 如此商界有利可圖. 最後, 英國非常願意看到分裂的美國, 以免威脅其世界霸主的地位.

但對中國已歷時多年的內戰,英國卻仍舉棋不定, 倫敦輿論一片混亂,沒有人弄得清「太平天國」是甚麼一回事. 但有一點卻毫無疑問,國人全都非常厭惡清政府, 尤其在 “虐殺英國俘虜事件”之後. (該事件直接導致 “火燒圓明園”.)
倫敦對太平天國的認識完全來自租界, 消息來源可粗分為 駐華軍政人員、商人和傳教士. 傳教士因其身份地位超然,對社會輿論最具影響力. 起初他們一面倒親南京,視之為基督教陣營的一分子.*** 但這時候太平天國總理 「幹王」洪仁玕突然失勢, 他對租界的外交努力也就全面廢止. (洪仁玕是洪秀全的親族,出身香港的 國教會傳教士, 曾在英華書院任教席,懂英語.) 失望的傳教士化愛為憎, 散播醜詆太平天國的言論,斥之為邪教.

但對倫敦的遠東政策真正具有影響力的始終是駐華軍政人員, 而他們反映的則是在地英商的利益.*** 天國定都南京已八年,期間英國人在上海租界大發戰爭財, 雙方也就相安無事,以禮(及利)相待. 1860年簽訂的「天津條約」給予英國溯長江入內陸的獨家通商權利, 並在沿江開放通商口岸.*** 租界英商對此雀躍不已,期望甚高.

一直以來倫敦並未在外交上承認太平天國,但對駐上海的「在華最高代表」和「艦隊總司令」則明確訓示保持中立. 但上海遠隔重洋,信函往來需時兩個月以上, 倫敦只好給予英租界相當大的便宜行事權 (例如在保護僑民安全和商業利益的時候可以使用武力.). 這就造成 “山高皇帝遠” 現象,上海方面擁有相當大的操作空間. ***

南北戰爭爆發使英國的遠東商貿入停擺, 租界英商只能放眼於開發新近獲得的沿江貿易特權上面,*** 希望能補救總貿易額的流失. 長江近海諸省均是太平天國地盤, 故此英商的最佳策略似乎是與南京達成妥協,最為省力. 就在此際,兩項因素造成英租界轉向與湘軍緊密合作, 導致戰局急轉直下,天國就此覆亡.
首先是洪仁玕失勢, 缺乏戰略意識的「忠王」李秀成決定對隸屬清朝管理的上海縣城用兵, 此事鑄成大錯. (雖則他三番四次申明不會進犯 英法美三個租界, 但沒有人相信他.) 其次,英國駐華代表Bruce和艦隊司令Hope膽大妄為,且都很厭惡太平軍. 他們決定把倫敦給予的便宜行事權作出擴大解釋, 宣告太平軍必須撤離租界周邊五十公里範圍.*** (上海縣城當然落入該範圍之內.) 李秀成不堪受辱,太平軍與英法聯軍就在租界方圓五十里地面交起手來.

〈行動的後果〉
既然與太平軍開打, 由於兵員懸殊,英法聯軍只得與湘軍協同作戰. 曾國藩戰略眼光銳利, 行事果敢堅定,且知人善用. 他在關鍵時刻兵行險著,暗渡陳倉, 在得到英租界的支持下,租用懸掛英國國旗的蒸汽運輸船, 把 李鴻章新建的淮軍六千人順流穿過太平軍轄下三省的沿江炮臺, 偷運到上海縣城,以解被困之危.

炮臺果然不敢開炮,分批運輸過程費了四天才告完成. 軍紀嚴明的淮軍進駐上海,首戰即擊退來犯之敵, 當地華商於是傾全力支持李鴻章. 淮軍得到上海強大財力作後盾,與湘軍對南京形成腹背夾擊之勢, 尋且反攻江浙,一舉奠定了全局勝勢.***
到了戰亂末期,軍事形勢逐漸清楚, 終極勝負取決於補給而不是戰術運用.*** 任憑忠王李秀成和「英王」陳玉成如何驍勇擅戰, 終究被得到聯軍蒸汽炮艦支援的湘軍水師切斷了補給線, 而牢牢地被壓制著,以敗亡終局.

戰後,英國人期望的對華貿易榮景完全沒有出現, 相反,上海立即入長期衰退. 富人和資金撤回家鄉, 房地產市場崩盤. 戰時中國商人願意付出高溢價租賃懸掛外國旗幟的運輸船, 現時長江安全通航,這項優勢喪失殆盡. 急於在海外市場脫手的貨物, 現在也轉回國內銷售. 經濟蕭條令到兩間大型英國洋行不久破產.
英國人原先以為溯江入內陸的貿易大有可為, 殊不知中國社會根本不信任洋人, 溯江貿易始終牢牢掌握在華商手中,洋人動不了分毫. 更有甚者, 中國緊接推行的現代化運動—「洋務運動」, 顧名思義就是要搶洋人的生意!
道理很簡單, 中國愈是內亂,競爭中的各方愈要討好英國, 英國才有更大的操作槓桿,取得更多的利益; 反之亦然. ***

作者舉出的最後一點非常之有歷史興味.
1860年中,「太平軍」忠王和 英王以巧妙的戰術擊滅了「綠營」的 “江南大營” 和 “江北大營”. 同年底,「英法聯軍」在京津路段擊潰了「八旗」騎兵. 此時清皇朝已無可用之兵,亦無可籌之餉.*** (還要分期繳付戰爭賠款,並以關稅作抵押.) 因此才起用湖南省的「鄉勇(ie團練)」, 即非正規的民兵「湘軍」作為對抗太平軍的主力, 並許其在沿江商鎮開徵新型間接稅「釐金」(即商品「印花稅」.), 以籌集軍餉.

曾國藩被擢升為兩江總督,門生 李鴻章出任江蘇巡撫, 聯同湘軍另一支系的 左宗棠, 這三人包攬了沿江省份的所有軍務、民政和財政. 事實上這場戰爭的末期純然是「太平軍」與「湘軍」的對決, 「清皇朝」完全沒有實質參與.***
清朝既已是零軍力, 那麼決戰結束之日,便應是其覆亡之時. 作者認為此事若果發生在世上其他地方, 必當如此!那麼便要問:為甚麼清朝遲亡了五十年?

清朝不亡,靠的是穩固的意識形態統治, 曾國藩本人是理學名家,壓根兒沒有動念取天下. (他在破南京的前夕便已佈署裁減湘軍.) 但北弱南強已成定格, 中央再也沒法收回江南諸省的徵稅權, 長江流域的國內外貿易利源盡皆以「自強運動」的名義扣留在東南諸省手上.

及至1901年庚子拳亂,「八國聯軍」入北京, 東南諸省竟敢「互保」,背叛朝廷與洋人妥協, 可謂翻版了太平天國末期的內外形勢. 封疆大吏集體抗命中央, 就算在稍早之前也是完全無法想像的事情.
最後到了1911年辛亥, 滅亡清朝的就是湖北「新軍」與及鼓動風潮的「同盟會」, 而同盟三系中最強大的就是兩湖「華興會」. 如果純從經濟格局著眼,「湘軍」終究在五十年後滅了清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961

13歲肺癌女孩 天國寄給父母的信

1 : GS(14)@2010-11-01 22:30:4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4613053

說起霖霖,媽媽哀傷與甜蜜交織,「佢係我哋唯一嘅女,出世時好健康,大家都好開心」。 1996年霖霖健康地來到這個世界,但五個月後一次發燒,伊利沙伯醫院證實她的聲帶長了瘜肉,需要進行手術切除,但瘜肉很快又重新長出來,以後每月都要做手術,且病情不斷惡化,手術隨時奪命。
經歷了 110次手術
放大圖片

12345678910

病魔不斷作惡,霖霖兩歲時跟母親回鄉探親,因發燒求診,內地醫生用藥過重,霖霖昏迷,醫生為她在喉部開氣管造口幫助呼吸,但手術有偏差。母親立刻帶霖霖回港醫治,但她不能再用鼻子呼吸,往後說話時要用手按着造口才能發聲,講完一句又要呼吸一下,才能繼續說話;霖霖曾把手放在媽媽的鼻子前面問:「點解你係用個鼻呼吸?」短暫的人生,霖霖已經歷了 110次大大小小的手術。
08年 5月 23日, 12歲的霖霖突然吐血,入院後寫的醫院日記紀錄了當天情況:「我食粥做早餐,食食吓要咳,攞紙巾咳,點知一咳,成手都係血,驚驚。」 7月份醫院有了檢驗結果,由於媽媽要上班,於是叫爸爸陪霖霖去醫院,但爸爸臨時又有工作,結果一向獨立的霖霖自行乘車到醫院,媽媽稍後才往會合。媽媽未到,醫生已向霖霖說出噩耗──她患了末期肺癌,幾個月後就會死亡。年紀小小的霖霖追問醫生:「你有乜嘢藥可以醫番我?」她沒有哭鬧,媽媽只有強忍淚水安慰她。
此後,霖霖開始接受香港兒童癌病基金的家居癌病紓緩服務,護士與霖霖傾談,問她有何願望。霖霖有很多計劃──寫信給學校、老師、同學,多謝所有曾幫助她的人。獲夢想成真基金資助, 9月 28日,霖霖坐着輪椅與父母到香港迪士尼樂園遊玩;她並不特別喜歡迪士尼,但她知道距離死亡越來越近,希望父母過得開開心心。她又與父母到影樓拍照,穿上一套小婚紗,為的是要給父母留下美麗的回憶,然後舉行生日會。當日霖霖曾說:「喺剩番落嚟嘅時間,我要活得精采,我一定要生存到 13歲。」
生日當天離開人世


最後,霖霖要寫兩封信,希望死後讓父母細讀,又在癌病基金的護士協助下,製作了一本給父母的紀念冊,在紀念冊上留下自己的手印。很可惜,霖霖沒有力氣寫第二封信, 08年 10月 3日凌晨,即霖霖 13歲生日當天,她在昏迷中離開了。昏迷前一刻,當時身體已痛楚不堪的霖霖對父母說:「媽媽,我要瞓覺,或者會瞓唔醒……你哋幫我一步登天吖(快些死去)。」父母緊握着她的手,她也用力回應,然後慢慢昏迷過去。
媽媽在家中整理霖霖的物件時,發現了一封信,信封寫着「從天堂來的信」,貼有霖霖的貼紙相。信裏寫着:「我走了,我知你哋一定捨不得我,我都捨不得您們。當然,如果可以給我選擇,我寧可留在您們身旁,侍候你們終老,以報答你們照顧我多年之恩」,「我不孝,您們一直用心照顧我,但我卻白費您們的心血,您們千萬不要難過,因為我相信 Miss羅講『彩虹的兩端分別是兩個世界,一個是您們現在活着的世界,一個是天堂。』我現在就往天堂去,我會在那邊等待您們。天堂一定很快樂,無憂無慮」,「如果您們想找我談話,可以祈禱,上主會轉告我的,嘻嘻」。
「呢封信睇完之後,就過一個禮拜先拆第二封,知味(未)?唔好偷拆,我知嫁( o架),您如果偷拆,上到黎(嚟)就知味道!」
可惜,父母收不到霖霖第二封信,因為女兒臨終前已沒有氣力再寫下去。
2 : 草帽(1253)@2010-11-01 22:46:11

人世間就是有這種無奈, 我想當時個女仔一定畀學生岐視得好緊要, 因為肺癌會令到呼吸有臭味. 有呢D病早走未嚐唔係好事.
3 : GS(14)@2010-11-01 22:59:22

2樓提及
人世間就是有這種無奈, 我想當時個女仔一定畀學生岐視得好緊要, 因為肺癌會令到呼吸有臭味. 有呢D病早走未嚐唔係好事.


對於他,活比死更難受,死未嘗唔是好事,RIPsmile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388

來自天國的問候囝囝收亡父明信片

1 : GS(14)@2015-03-15 14:33:42





美國科羅拉多一名男孩突然收到爸爸寄給他的明信片,令他又驚又喜,因為他爸爸過世已近兩年,這張明信片被視為是來自天國的問好,意義非凡。爸爸托瑞斯(Joseph Torrez)寄給羅恩(Rowan)的明信片,其實是2007年寄出,不知道為何一直未能寄到兒子手上。當年托瑞斯離家隻身前往麻省理工攻讀雙碩士,希望將來令家人生活得更好。每當他由波士頓駕車回家時,他都會寄明信片給家人,但其中一張不知何故寄失了。明信片的郵戳日期是2007年6月10日,寫着「寄自賓夕凡尼亞州。我愛你,我很想念你。我們遲些見。愛你的爹哋。」托瑞斯前年3月41歲時因為腦病克雅二氏症離世,羅恩卻無法見到爸爸最後一面,托瑞斯太太朱莉說,這張遲來的明信片,就有如托瑞斯向兒子的最後道別。明信片中的一字一句,羅恩都很珍惜,說會好好收藏。美國《紐約每日新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314/1907594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470

緊抱女嬰 父女天國團聚

1 : GS(14)@2016-02-09 03:32:52

【災場故事】生的希望和失望!一個6個月大的女嬰在被困35小時後獲救,一度有生命迹象,守候的民眾紛紛鼓掌歡呼,但經個多小時搶救終不治,與緊抱着她到最後一刻的父親天國團聚。昨日災場一度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從D棟11樓救出6個月大的女嬰陳映蓉,當時救援人員先是看到一名男子的頭髮,再看到他懷中原來緊抱着女兒,可惜男子陳昭名(約40歲)當時已死。救援人員3時03分抱着女嬰搭乘吊車時,喊出她還有生命迹象,民眾鼓掌歡呼。女嬰送進急救帳篷檢傷時發現她沒呼吸心跳,馬上插點滴,送往成大醫院。醫生說,女嬰到院時無呼吸心跳,但脖子仍是軟的,顯示剛斷氣不久,經過近一個小時急救回天乏術。映蓉是災場發現第三個身亡的嬰兒。而首個被發現遇難的10天大的女嬰康僑庭,同樣被勇父康家興用身體保護,惜父女雙亡,一家五口目前僅媽媽劉怡辰受傷獲救在醫院垂淚,寄望她另兩個幼子能有一線生機。昨午12時20分,救援人員還在A棟10樓積水處找到一名5個月大男嬰,當時已無生命迹象。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208/1948406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543

遲足12年先有得睇《天國的階梯》權權友姐攻陷阿根廷

1 : GS(14)@2016-02-18 08:54:26

由權相佑、崔智友、金泰希及申鉉濬主演的經典韓劇《天國的階梯》雖然已播畢12年,但劇集依然令人百看不厭,近日《天國的階梯》終於成功打入阿根廷,在當地最大的民營電視台播出,權權和友姐的魅力沒法擋,上周三首播即刷新當地收視紀錄,成為同時段收視的第一名,認真犀利。《天國的階梯》於2003年12月首播,直到2004年2月才播完,劇集在亞洲各地都大受歡迎,更掀起一股韓劇熱潮。雖然遲了成12年,但近日《天國的階梯》終於登陸到阿根廷,並成為《秘密花園》之後,第二齣韓劇在當地播放。上周三《天國的階梯》在阿根廷最大的民營電視台首播後,火速摘下同時段收視的第一名,亦都創下了同時段新聞、電視劇等全部電視節目中瞬間最高收視紀錄(10%),而劇集更成為當地即時搜尋榜的第一位,可見《天國的階梯》深受當地觀眾歡迎,亦預示韓劇將會在當地掀起煲劇熱。



■阿根廷不少報章都大肆報道有關《天國的階梯》的消息。

■Rain(左)在《回》劇中一臉凶神惡煞。



Rain凶神惡煞

據知《天國的階梯》是於三年前開始進行洽談,最後成功在阿根廷電視台播放,而購買部的部長更表示:「如果首播標準的平均收視率(9.43%)能持續一至兩周的話,今年將積極考慮最少增加兩部韓國電視劇的播放。」而阿根廷當地的輿論亦對《天國的階梯》表現得非常關心,亦十分積極進行報道。《天國的階梯》總共有20集,在阿根廷電視台的播放計劃中就預計在之後4周內,逢周一至周五下午3點開始播放,每集播放60分鐘。另外,金泰希的男友Rain主演的SBS新劇《回來吧大叔》將於下周三首播,昨日劇組公開男女主角脫胎換骨後的劇照,變成了「花美男」的Rain表現得凶神惡煞,不知發生何事。與Rain新劇同日首播的《太陽的後裔》昨日亦都公開了主角宋慧喬和宋仲基的官方海報。撰文:施洛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218/194947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133

《天國車站》導演去世

1 : GS(14)@2016-03-15 15:09:58

曾執導日本經典電影《天國車站》的導演出目昌伸,前日早上因胰臟癌去世,享年83歲。出目昌伸早於50年代已加入電影界,57年加入東寶電影公司,擔任黑澤明等導演的助導,68年晉升為導演。於80年代拍攝由吉永小百合、三浦友和、西田敏行合演的《天國車站》,成為經典日本片。出目亦有份執導中村雅俊主演的經典日劇《前程錦繡》。近年出目健康欠佳,患上胰臟癌,前日於醫院離世。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315/1952923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952

《天國的階梯》童星重聚朴信惠相隔13年再拍小誠俊

1 : GS(14)@2016-05-19 02:23:11

■朴信惠和白成鉉當年在《天國的階梯》中,飾演男女主角的童年。


在2003年首播的經典劇集《天國的階梯》令不少粉絲中了韓劇毒,當年飾演女主角崔智友童年的「小靜書」朴信惠現已獨當一面,而扮演權相佑童年的「小誠俊」白成鉉亦繼續在演藝界發展。近日傳來好消息,朴信惠和白成鉉這對舊拍檔將會合體,齊齊於下月20日推出的SBS新劇《Doctors》中演醫生,消息一出即令粉絲興奮。眨眼間,當年在《天國的階梯》中有精采演出的童星朴信惠和白成鉉現已長大成人,朴信惠今年26歲,白成鉉就27歲。拍完劇集後,二人各有發展,朴信惠先後主演過《繼承者們》等人氣劇,而白成鉉就曾於《愛情上錯身》中飾演李敏貞的弟弟,去年又拍過古裝劇《華政》。



朴信惠早前宣佈擔正新劇《Doctors》,飾演由問題少女變成醫生的女主角,男主角是《絕命反擊》的金來沅,其他演員還有李成景、尹均相等,想不到劇組近日宣佈白成鉉亦會閃電加盟,透露他會飾演性格樂觀的醫生,於劇中是好友李成景的戀愛顧問,並預計會和朴信惠有頗多對手戲。今次是白成鉉首次挑戰醫生,他說:「角色非常有趣,我會由第4集開始登場,請大家多多期待。」



■「靜書」崔智友和「誠俊哥」權相佑在《天國的階梯》的一場悲戀,弄哭不少觀眾。

■朴信惠被影到現身夜店拍攝新劇。



放工收到花

雖然暫時未有朴信惠和白成鉉碰頭的劇照流出,不過近日神通廣大的粉絲已影到朴信惠開工的情況。繼朴信惠日前在首爾街頭拍攝喪跑鏡頭後,昨日又有她到夜店疑似拍攝反叛少女時期戲份的相片曝光。此外,朴信惠即使忙爆亦不忘粉絲,前日在首爾舉行運動會與眾同樂,朴信惠其後在Instagram多謝哥哥,表示自己忙完一天回到家躺在床上,開心收到哥哥的玫瑰。撰文:江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516/1961328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281

5日內先後病逝絕症夫婦盼天國重逢

1 : GS(14)@2016-09-25 10:28:13

美國密蘇里州一對年輕夫妻患上同一個不治之症,丈夫先行一步離世,26歲的妻子凱蒂(Katie)傷心欲絕,受訪時只說了句「我很快會與他重逢」,結果喪夫5天後病逝,總算圓了她最後的心願。「我知道普拉格、她的祖母及一眾親友正張開雙手等待她。」凱蒂周四病逝後,媽媽這樣在facebook公佈死訊。凱蒂月初開始接受善終服務,回家寧養,當時她寫下生前最後一篇帖文:「過去一周情緒起伏很大,要作不少決定,這些決定本來不應是由20來歲的人下的,明明還應有很多歲月在前面。」凱蒂與25歲丈夫普拉格(Dalton Prager)可謂苦命鴛鴦,兩人同患囊腫性纖維化,患者肺部黏液變得黏稠,黏液阻塞導致肺部反覆受感染,病人平均壽命40歲左右。他們分別於2014年及去年接受肺部移植,然後各自由家人分開照顧。二人因病聚少離多,最後一次相聚已是7月,當時慶祝結婚五周年。本來凱蒂的遺願是想見普拉格最後一面,普拉格生前也希望見一見她,但醫生反對,擔心普拉格受到的感染會傳染給凱蒂,結果兩人到死也無法圓願,如今只能盼兩人能在天國再相聚。英國《都市報》/蘋果資料室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25/197813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9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