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避免追高殺低 三度致富、三度賠光的震盪人生 因破產苦果領悟的穩定獲利鐵則

20108-30 TTW




以「八敗人生」等金融小說開創出自己文學道路的吳英魁(筆名鬼股子),原是一家上市公司總經理,曾在股市與期貨市場輝煌過,也曾三次破產失意過。

如今走出「追高殺低」魔障,走出人生挫敗的陰霾,過程與小說一樣地精采。

撰 文·謝富旭 攝影·林煒凱二十六歲當上台灣上市公司最年輕的總經理、二十九歲公司破產下市、還因違反《票據法》而鋃鐺入獄,三十一歲出獄後在股市東山再起 賺到三億元身價,三十五歲時再因股市操作失利而家產盡失??。這是怎樣的人生?主角吳英魁,自稱這樣的人生叫「八敗人生」。

比股市還震盪的人生起伏

經歷過人生數次大起大落、財富驟增暴跌,但吳英魁的心從未冷卻過。聊起數年前過世的愛人,他老淚縱橫不能自已;談起從小與他疏離現已長大成人的子女,也不禁黯然神傷。

可 能是這種豐富的情感,使吳英魁寫出《八敗人生》、《龍騰中國》、《決戰中環》等多部膾炙人口的商業金融小說。他以筆名「鬼股子」發表的小說,不僅有驚心動 魄的金融市場對決場面,有陰險機詐的商戰人性刻畫,更有纏綿的兒女情長,文學與娛樂價值兼具,可說是華人圈目前最受矚目的商業金融小說作家。

擅長在小說中描寫金融市場曲折詭譎的吳英魁,在現實金融市場的操作情況又是如何?頗讓他的書迷們好奇。他坦言道,他一輩子在金融市場打滾,大體而言可說是「九勝一輸」,儘管輸的次數少,但每次輸都極為致命,生命中僅有的三次股市操作大輸,都讓他付出傾家蕩產的代價。

吳英魁出身商人家庭,父親經營銅合金生意,後來跨足電線電纜市場,搭上台灣一九七○年代經濟起飛建築業榮景而致富。吳英魁接班時,更一舉把公司推上市。公司名為新豐電線電纜,股市代號為一六○四(現已下市)。吳英魁也以二十六歲之姿,成為當時台灣最年輕的上市公司總經理。

新豐上市沒幾年,遇到十信風暴。加上台灣經濟也因十信風暴陷入蕭條,在訂單減少情況下,新豐財務惡化股價大跌。吳英魁為了挽救公司股價,向金主借錢展開護盤,最後仍無力挽回頹勢,而他也因違反《票據法》而入獄。

一 次又一次 致富後賠光一九八七年,《票據法》刑責廢除,吳英魁坐了一年多的牢後提早出獄。他憑著股市操作的豐富經驗,被延攬入大信證券,後來還出任該證券公司總經 理。因為操作績效卓著,再被挖角進入投資公司擔任投資總監一職,短短二年內,吳英魁身價累積至三億元,並在天母購置豪宅,出門以賓士車代步,再度重回上流 社會。

八九年,某家上市電子公司董事長找上他密謀拉抬股價,希望藉此逢高出脫部分持股。當時大盤正走多頭,吳英魁金主圈人脈豐沛,加上他自有的三億元資金,以及公司派的配合,他認為十拿九穩。

在 股價拉抬初期頗順利,該檔電子股從六十幾元價位一路上漲至百元以上,並吸引市場散戶的目光紛紛加入追逐行列。吳英魁隨著股價一路走高,一路加碼,資金不足 時,不僅把房子、車子拿去抵押,還向金主借錢吸納籌碼;就在離目標價僅有一步之遙時,中國爆發學運,打亂了所有的布局。

八九年六月四日,中國軍方派出坦克鎮壓學運,爆發「六四」天安門事件。隔岸的台股也大受衝擊,股市在「六四」事件後開始恐慌性下跌,吳英魁在該檔電子股的部位,每天以數千萬元的金額在損失之中。

台 股暴跌數日後,吳英魁深怕槓桿操作部位會演變成天文數字的負債,趁著股市止穩反彈出脫所有持股。這檔電子股最後結算下來,在扣掉還給金主的錢後,吳英魁原 本投入三億元的資金僅剩三萬多元。當天晚上,他與朋友把這三萬多元在北投一家酒店唱那卡西全部花光光,他再度一無所有。

在股市賠光家產後,吳英魁跟在父親以前的舊識旁邊,再度做起老本業——銅材買賣生意。有一次,他把一批銅材運到中國廣東省販賣時,無意中接觸到了銅期貨市場。剛開始他以少量的資金操作銅期貨,賺了一些錢,使他對金屬期貨產生濃厚興趣。

他 開始鑽研中國銅期貨市場,慢慢加大投資部位,賺多賠少的交易不僅讓他財富再度快速累積起來,也讓他倍中國某金屬加工國營企業延攬為公司期貨交易部的操盤 人。短短不到五年的時間,吳英魁已成為中國銅期貨市場的實戶,在一九九五年時,他的資產突破二億元,重新嘗到財富的滋味。

九五年時,全球銅期貨交易市場風雲四起,準備展開一場史上最激烈的期銅多空對決。代表多方的,是從八○年代,就主宰全球期銅交易的日商住友金屬集團期貨交易部操盤手濱中泰男。

而以量子基金操盤人索羅斯為首的西方避險基金集團,看到銅期貨被日本財團長期刻意拉抬已經偏離基本面,於是布下空單企圖「狙擊」。兩大集團展開多空對決,在幾次慘烈的交戰後,濱中泰男居於上風。

吳 英魁回憶,「濱中有『五趴男』之稱,因為他掌握全球至少五%的銅期貨交易量,那一役,我選擇站在濱中那邊,全力作多銅期貨!」然而,就在索羅斯等人與濱中 交手後數次敗陣,傳出準備退守之際,吳英魁順勢加大作多部位。但卻料想不到,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與倫敦商品期貨交易所,竟連手對住友金屬展開調查, 引爆銅價暴跌。銅期貨價格在短短不到一個月內從一公噸三千美元暴跌至一千七百美元,吳英魁財富短短一個月內蒸發二億元,令他再度元氣大傷。

九五年在銅期貨投資大傷,時隔十五年後,吳英魁迄今仍為恢復元氣。他自承:「目前吃喝不愁,但與昔日已不可同日而語。」經歷數次追高殺低的慘痛投資教訓後,操作上,他以兩個方法避免重蹈覆轍。

痛定思痛歸納出穩定獲利原則首先是,不要貪,嚴控資金配置,有賺就先抽身,不再全部梭哈。比如說當投資人的投資本金是五百萬元,如果出現五十萬元獲利,就先把五十萬元抽出,用原本的本金繼續操作。吳英魁說自己老了,一隻腳已經踩進棺材裡,無法再承受一次傾家蕩產的打擊。

第二點則是不要急,等確認訊號出現再出手。

目前擔任中國某家期貨公司投資總監的吳英魁,在操作上以KD指標為主。他的操作原則是:KD出現黃金交叉,作多;KD出現死亡交叉,作空。

不過,吳英魁提供避免追高殺低的小撇步是,當KD出現黃金交叉時,不要急著出手,待下一盤的收盤價仍沒有低於黃金交叉點再買進。

同理,出現死亡交叉時,待下一盤收盤價沒有高於死亡交叉點再作空。這樣作雖使獲利減少一些,不過,卻可避免陷入經常出現的假黃金交叉與假死亡交叉的陷阱中,減少追高殺低的錯誤。

吳 英魁目前投資重心放在中國,利用KD值操作,他避開了○八年崩盤與今年一月以來的劇烈修正。他提醒,從滬深三百指數的月KD值觀之,中國股市已經整理告一 段落,並在七月出現黃金交叉;如果八月滬深三百指數沒有跌破七月收盤價二五六二點,代表黃金交叉得到確認,中國股市即將展開一波上升行情。

「我會選擇買進中國一些龍頭股與作多滬深三百期指,至於台灣的投資人則可投資中國基金搭上這波列車。」他建議道。

吳英魁

出生:1953年

現職:中國某期貨公司投資總監經歷:新豐電線電纜(已破產)總經理,大信證券總經理吳英魁避免追高殺低2 心法1.不要貪,嚴控資金配 置,有賺就先抽身比如說當你的投資本金是500萬元,如果出現50萬元獲利,就先把50萬元抽出,用原本的本金繼續操作。

2. 不要急,等確認訊號 出現再出手舉例:鴻海(2317)月KD值在2008年8月時,出現一個因跌深反彈的月K穿過月D值的黃金交叉,不要急,最好等9月鴻海收盤價能高於8月 收盤價160元時再進場。9月鴻海股價再破底,收112元,代表8月是「假交叉」。如果貿然進場將蒙受重大損。

同樣是鴻海,在去年3月出現月KD黃金交叉,3月收盤價為76.7元;4月收盤價為95元。確認後,可進場。月KD、周KD與日KD則可分別套用在長、中、短期的操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46

標題摸捷徑 黃建宗趁日本地震借日圓買美金 財務出身的總經理讓啟耀賠光資本額

2011-9-5  TWM




奇美集團旗下啟耀光電,驚傳總經 理黃建宗操作日圓即期外匯,幾乎把公司資本額賠光,創辦人許文龍聞訊後震驚,該事件不僅暴露專業經理人的規範,也顯示啟耀光電內控出了大問題。

撰 文‧林宏文

奇美電子轉投資的LED廠啟耀光電,上周五驚傳操作日圓即期外匯,造成超過十五億元的匯兌損失,奇美實業罕見發出新聞稿,表示不 知情並遺憾,啟耀光電總經理黃建宗也閃辭下台。雖然奇美實業董事長廖錦祥出面,強調將協助公司善後,讓小股東損害降到最低,但啟耀光電巨額匯損造成業界震 驚,認為實在太離譜。

本刊進一步了解,該公司資本額二十.七億元,上半年營收二十九.二億元,稅後淨損四.七億元,但上半年啟耀本業賺三千 多萬元,虧損是匯兌損失所造成,再加上七、八月的十五.四億元匯損,等於啟耀光電操作即期外匯,幾乎把公司資本額都賠光。

啟耀光電成立於二 ○○四年,總部位於南科「樹谷園區」液晶專區,是奇美集團成員之一,以生產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LCD)背光源零組件為主,為背光模組專業供應 商,去年二月掛牌興櫃。啟耀光電最大股東是奇美電子,持股約三成,第二大股東奇美實業持股二一.六五%。

是最佳人選 卻捅出財務紕漏啟耀光電董事長由奇美電子副總經理丁景隆兼任,他一直是奇美電子的明日之星,不僅是奇美電子第一座面板廠的廠長,是「黃埔一期」,加上更早 在聯友光電與段行建共事過,因此是段行建最信任的左右手,也是奇美電子三合一之後,鴻海與奇美實業兩大股東都能認同的人選,未料竟會發生這麼大的財務漏 洞。

啟耀光電以「外匯於短期間內波動過大,加上承作外匯交易經驗不足,故產生匯兌損失,總經理黃建宗已主動向董事會提出辭呈以示負責。」說 明此次匯損的原因與處理結果。但超過二十億元的巨額匯損,啟耀光電的公司治理到底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環節一︾到底是不是操作衍生性商品?

啟 耀光電在八月二十六日發布的重大訊息是,自今年七月一日至八月二十五日操作即期外匯,發生十五.四億元的損失,主要是因七月日圓升值變動過大,導致上開匯 兌損失。

但一位財務人員直搖頭:「這絕不是單純的即期外匯操作,應該是做衍生性商品,即期匯率是當下的匯率,其實避險的功用不高,而且這三 個月日圓升值不過六%、七%,怎麼可能賠這麼多?」啟耀光電發言人薛雅哲表示,「絕對不是操作衍生性金融商品,只是操作部位大,才會造成那麼大虧損。」但 對於記者詢問,操作何種商品、交易銀行與部位,他不是不清楚,就是無法說明,令外界疑問更大。

根據規定,公開發行公司操作衍生性商品,必須 報備董事會通過,並由董事會決定額度。但啟耀光電的董事會成員對本刊透露,他們完全不知情,也就是說,如果啟耀光電操作的是衍生性商品,基於善良管理人的 注意義務,這樣巨大的匯損,全體董監事恐難辭其咎。

環節二︾公司是否有標準作業程序?

若按照公司說法,啟耀光電操作的不是衍 生性商品,不須經董事會通過,但公司又說,操作即期外匯「部位很大」, 按照啟耀光電平均月營收約五億元,是否需要如此大部位操作避險?如此大筆金額,不須經董事長簽核?董事長丁景隆到底知不知情,需不需要負責?

根 據啟耀光電公司章程規定,若操作衍生性商品,總經理當月淨累積部位交易權限為十億元,避險性交易金額以不超過公司淨部位三分之二為限。

薛雅 哲表示,丁景隆知道公司操作即期外匯,但對投資部位,與後續狀況恐不知情。啟耀光電操作外匯作業,是丁景隆交由專業經理人負責,至於銀行簽約所需印鑑,都 委由財務主管跟總經理保管,也就是丁景隆完全授權給黃建宗去操作。

環節三︾啟耀光電到底有無稽核與內控?

就算董事長完全授權 總經理操作即期外匯,但難道這家公司沒有稽核與內部控管?為何捅出大紕漏,把資本額都賠光才東窗事發?

是誤判行情 還是稽核出問題根據啟耀光電一位董事會成員表示,因會計師做半年報,查帳赫然發現上半年四億多元淨損主要是匯兌損失,接著會計師詢問七、八月有沒有賠?這 才爆出這筆高達十五億元的匯損。但按照公司稽核制度,啟耀光電在七月中旬,甚至更早,就應該發現上半年匯損,為何公司沒有詢問是否有其他部位?

薛 雅哲對本刊坦承,公司的確在七月中旬,就知道上半年四億多元的匯兌損失,至於為何沒有制止專業經理人,或採取其他補救動作,他並未回答,只是一再強調, 「看錯行情。」其實,啟耀光電的公司章程,明訂衍生性商品個別契約損失以不超過交易合約金額五%為損失上限,年度總合契約損失金額以不超過交易金額一五% 為損失上限,如超過上述金額,須向董事會報告。而且衍生性商品交易所持有部位至少每周應評估一次。

根據了解,黃建宗是借日圓買美元,打的算 盤是日本在地震後經濟疲軟無力,日圓應該走弱,但沒想到日圓卻因全球資金避險需求而強勁升值,甚至還創下歷史新高,導致虧損愈來愈大,也讓奇美實業及奇美 電子高層為之震怒。

闖下大禍的黃建宗,原為奇美電子財務處長,後來他離開奇美電子,啟耀光電又請他擔任財務顧問,由於啟耀光電規畫今年或明 年掛牌上市,原任董事長兼總經理丁景隆專長在技術與製造,因此黃建宗轉任總經理。

在興櫃掛牌交易的啟耀光電,從七月股價就大幅下滑,傳出匯 兌損失,賠掉一個資本額後,啟耀光電股價從十八.九元掛牌價,到八月二十九日跌到四.二元新低,對啟耀光電股東造成的傷害,恐怕不是公司一句「專業經理人 誤判,公司管控不足」就能彌補。

啟耀光電(3610)

成立時間:2004年

資 本額:20.7億元

負責人:董事長丁景隆

主要業務:液晶面板背光源,包括冷陰極管(CCFL)及發光二極體 (LED)燈條及封裝近三年營收獲利: 單位:新台幣億元2009 2010 2011 營收 18.99 46.67 29.29 稅後純益 -4.52 1.64 -4.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68

林成蔭自創「定錨術」 掌握台股多空走勢 小工程師從賠光本錢到財富自由

2012-02-13  TWM




念工程出身的林成蔭,一路從研究 員到擔任政府四大基金的操盤人,才四十多歲就累積數千萬元財富從容退休。自詡為快樂專業投資人的他表示,樂觀看待台股,投資人可以開始布局中小型股。

撰文‧林心怡

「年少輕狂、﹃武藝﹄不精時,我也曾幻想一夕暴富,結果一天就賠掉了我全部的家當!」林成蔭有些難為情地回想二十年前投資觀念魯莽的自己;如今的他擁有市 值三千多萬元的房產,與八位數的台股操作規模,身價已不可同日而語。

融資、當沖 一次賠光五十萬時序回到一九八九年,那年才剛退伍的林成蔭,帶著父親所資助的十萬元,就開始一頭鑽進股海做投資,「大學時代,其實我不怎麼愛念書,甚至是 家中的頭痛人物,但我倒是對股市投資格外有興趣。」林成蔭笑著說。

大學水利工程系畢業後,在中華工程擔任工程師期間,林成蔭總是心繫台股投資,即使沒什麼錢,還是想著買低價股,甚至做零股投資。

「擔任教職的父親看我這麼愛買股票,就乾脆資助我十萬元投資,就像新手打麻將一樣,剛開始手氣還真順,不用什麼很強的選股邏輯,很快資產就數倍地增長。」 林成蔭笑著說。

一九九○年,他不但躲過了台股從一二六八二點下殺到二四八五點的崩盤,再次進場後,又因押對封閉型基金而大有斬獲(當時基金均呈現折價狀態)。因此,當國 內剛開放信用交易時,自認「武功高強」的他開始融資、當沖,前後才一年多的時間,手上就累積了百來萬元的資金。

「當時覺得自己很棒,怎知道才一天的時間,我就幾乎賠光了本錢!」林成蔭反省當時大賠的原因,都怪自己「太貪」。

「當時電子股交投熱絡,尾盤拉漲停司空見慣,誰知道有天我開盤追高搶進國巨和楠梓電時,買超過我能負擔金額的張數,心想尾盤漲停賣掉當沖就能大賺!」沒想 到,當天殺尾盤跌停,資金不夠的林成蔭只好認賠殺出,讓他一下子賠光五十萬元,幾乎是他放在股票的操作部位。

當時,另一個讓林成蔭震撼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基金也慘賠七成收場。

「還記得一九八九年封閉型基金,例如光華鴻運、建弘福元狂飆的行情,讓我獲利數倍後,我又買了一檔億順日本認股權證基金︵億順後被併為景順資產管理︶與霸 菱新興市場基金。」林成蔭回憶,沒想到,後來日本股市重挫,原本有二○%以上的獲利,竟由盈轉虧。但當時林成蔭告訴自己:「不要擔心,一定還有機會漲回 來,套牢就當長線投資吧!」痛定思痛 認真研究基本面與技術面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九四年底墨西哥發生金融風暴,二八○億美元的財政赤字導致外資迅速撤出,接著「李森事件」讓霸菱銀行不堪虧損 倒閉,並以一英鎊轉賣給ING銀行後,讓當時「從未聽過外商銀行倒閉」的林成蔭心生恐懼,忍痛將手上兩檔基金全數贖回。

「現在回想,如果我的霸菱新興市場基金拗到○七年的話,獲利至少十倍,但當時我哪有這麼多錢跟它搏?這就是趨勢反轉,不懂得停損的下場。」林成蔭回憶。

當時,林成蔭的股票與基金慘賠,讓他一度癱坐在券商樓梯門口許久,最後才無力地起身離開,而一連串的投資失利與虧損,讓他一度靠借貸與信用卡循環利息度 日。曾經身上窮到只剩下十元,落寞地牽著摩托車去加油的他,一副寒酸樣,還被加油站的工讀生竊笑,回想當時的窘態與震撼,讓他至今難忘。

至於賠光積蓄又重新讓他翻本的本錢從哪來?

林成蔭笑著說:「就是我當時相當重要的兩位好友,一位是名副其實的科技新貴,另一位就是現在的老婆。」之後,林成蔭的投資開始轉趨穩健。

這些慘痛的教訓,讓林成蔭驚覺,以往短線進出,以及過度擴張信用的投資和貪心的資產配置,是他賠光家當的主要原因。為了一雪輸光資產的恥辱,林成蔭除了努 力研究台股的基本面與技術面,也認真地做好資產配置。

後來,林成蔭找出屬於自己的一套獲利模式,核心持股以高現金殖利率股票為主,衛星持股則搭配有題材的高獲利成長股。

之後,林成蔭也因為對台股產業的精闢研究分析得到賞識,甚至能以非金融背景受到投顧公司破格任用擔任研究員,一路從基金經理人,升格到政府基金代操經理 人。

選高現金殖利率股布局

細數林成蔭過去獲利數倍的核心持股,都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首先,林成蔭會選擇每年獲利穩健、現金殖利率高於五%以上的公司;其次,則是挑選流動比與速動比分別高於一二○%與一一○%的公司;第三,就是挑選大股東 持股多、三大法人有涉獵的標的,尤其是勞退基金、國安基金等資金挹注的公司尤佳,以及外資、投信、自營部青睞的標的。

例如,林成蔭於○九年買進的統一超,平均成本僅七十幾元,賣出價位則在一八○元附近,投報率就有一五七%;其餘的核心持股包括中橡、中保、台汽電等等,也 都符合這樣的選股邏輯。

而對於台股長線的多空走勢,林成蔭自有一套「定錨理論」。他認為,影響股市最重要的三個因素就是:資金、景氣、投資者的信心與評價。綜合以上三項的結果, 即可研判台股長線的多空走勢。

「就像船隻進入港口後,會將錨丟進海裡來固定船隻位置,即使風浪變大,船隻也不至於漂流到不知去向。」也就是說,一旦台股長線趨勢研判確立,將不致受到短 期資訊或消息干擾,所以每當開春第一季,他就會詳細思索未來的投資布局。

展望二○一二年,林成蔭認為第一季台股再壞有限,股價跌深、被外資錯殺的中小型電子股,都是布局的好時機。他甚至早在總統大選前預言,在市場疑慮的氣氛 下,會展開軋「空手」與「空單」的行情。

至於產業方面,看好Ultrabook︵超輕薄筆電︶等相關概念股,例如專做SSD(固態硬碟)的群聯、威剛;電池廠商的新普、順達;鋁鎂合金的可成,以 及其他像是系微、NB代工廠緯創、周邊零組件廠神基。在智慧型手機平價化題材方面,則看好TPK宸鴻、勝華等。

歷經長達二十年的投資修煉,三年前,林成蔭得以提早退休,成為專業投資人。前年,他出了一本投資的書,同時還創辦了「財子學堂」,希望以過來人的身分,分 享成功的投資模式,讓曾經像他一樣,在股海跌跌撞撞的人,可以少走一點冤枉路,不必在股市殺進殺出,也能成為穩健獲利的快樂投資人。

林成蔭

出生:1965年

現職:財子學堂創辦人

經歷:萬寶投顧執行副總、新光投信協理、政府四大基金代操經理人學歷:英國萊斯特大學企管碩士著作:《股海樂活 林成蔭教你快樂投資》

林成蔭投資5心法

1. 挑選高現金殖利率股:選擇每年穩健獲利、現金殖利率高於5%以上的公司。

2. 選財務體質佳的公司:挑流動比與速動比分別高於120%與110%的公司。

3. 持股籌碼分析:從年報挑選董監持股較高,以及受法人青睞的標的。

4. 留意公司個別題材:產業趨勢向上,或有兩岸獲利題材者。

5. 從技術面研判進出場時點:以日、周、月、季線,配合RSI、MACD多空訊號觀察進出場時機。

林成蔭的春耕布局

1. Ultrabook(超輕薄筆電)相關概念股:群聯、威剛、新普、順達、可成,以及 系微、緯創、神基等。

2. 低價智慧型手機題材股:TPK宸鴻、勝華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14

小散戶賠光一年薪水 逐筆檢討盈虧再出發 把線圖當祕笈練找出自己的「火箭股」


2012-3-5  TWM




因為地下期貨慘賠開始研究台股的 貝爾,十年來看盤、研究投資的時間超過一萬小時,讀完上百本股市書籍後,他在去年繳出三成報酬率的成績,表現超越絕大多數台股基金。

他強調,唯有反覆練習,檢討錯誤,才能在市場生存,進而勝出。

撰文‧周岐原

上午八點半,貝爾(化名)穿著整齊、坐定在桌前,等待交易程式運作,準備開始一天的操盤作業。這裡不是VIP看盤室,也不是法人交易部,而是貝爾自己的房 間。在這座祕密基地裡,貝爾對台股的研究與實戰經驗,累計超過一萬小時。

一萬小時,不是個容易跨越的門檻。暢銷書《異數》(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作者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指出,想在各領域脫穎而出、成為卓越不凡的佼佼者,至少得累積一萬小時的專注練習。葛拉威爾將這個結果稱為「一萬小時定律」。

對投資者而言,一萬小時有多長?台股與期貨一天交易五小時,若每天花五小時緊盯盤面,累積到一萬小時,至少要八年。由此可見,貝爾對投資下的工夫遠超過許 多散戶。今年三十八歲的貝爾,沒有法人背景,也沒有亮眼學歷,靠一己之力摸索,度過金融海嘯,還走出獲利之路,成為專業投資人,他是怎麼辦到的?

玩地下期貨慘賠 一頭鑽進股市研究「大概是因為我比別人遇過更多失敗吧,每個聽來超蠢的錯誤,我都犯過!」被問到研究投資的心得,貝爾積極「推銷」起自己的多次挫折。「光 看書不行動,就能減肥嗎?一定不能。同樣地,想在股市獲利,一定要深入研究才能生存。」他大方地說:「希望你們多寫一些我的失敗經驗,因為從錯誤學習,對 讀者才真正有幫助。」原來十年前,貝爾偶然接觸到期貨,在朋友勸說下,貝爾懵懂地開戶進場,誰知道這是慘賠的開始。「頭兩天帳面就獲利兩萬八千元,當時我 的月薪才四萬元!」貝爾回憶:「第二天晚上,心裡就浮現成為億萬富翁的美夢!」不料第三天行情生變,貝爾倒賠四萬多元,等於虧損一個多月薪資。為避免損失 擴大,貝爾忍痛認賠殺出。「很多年後,我才知道那是幾乎不可能賺錢的地下期貨。」貝爾苦笑。這次失敗滋味雖然苦澀,卻是貝爾踏入股海的入門磚。

「那時我想,如果別人能輕易拿走我的金錢,只要我有一樣的能力,是不是也能從別人口袋拿走金錢?」有了強烈動機,貝爾開始積極閱讀,並以實戰印證理論。從 投資大師傳記、技術分析到財報解讀,貝爾照單全收,六年間讀完一百多本書,光是《股票作手回憶錄》這本暢銷著作,就翻爛了兩本。但是一邊探聽明牌、一邊模 仿成功經驗,讓貝爾根本來不及消化,雖然十分努力,結果依然找不到適合自己的法則。

攤平、追高 讓損失比預期還多貝爾曾嘗試逢低攤平,卻在矽統一役吃了大虧。「○二年我在五十二元融資買進,不料股價跌到快斷頭,只好轉換成現股。又聽到投顧老師在電視 上吹捧,所以我不但沒賣,還往下攤平。」貝爾笑著解釋這段慘痛的經歷:「最後我還是賣了,賣在十五元。從這次的經驗我學到:原來攤平這麼愚蠢!」後來,貝 爾又改嘗試逢高追價,○九年在三十七元時買進迎輝,隨著股價上漲,見獵心喜的貝爾一路買進,卻沒發現成本越墊越高,形成危險的「倒三角形」︵在股票上漲過 程中一路買進,數量隨上漲而增加︶。「我在突破五十元時全力加碼,想不到當天就是波段高點,因為貪婪蒙蔽,我認為即使下跌也還有一定利潤,所以沒有賣。」 貝爾回憶,「到了砍單時,迎輝已跌到三十四元,倒三角形買進的結果,令我的損失比預期還多!」學到教訓的貝爾強調:「我終於知道,加碼時應該越買越少、呈 『正金字塔』比例;而且部位多寡在買進前就要設定清楚,絕不可輕易更改決策!」持續研究線圖 嘉澤一役奠定基礎貝爾當時仍是上班族,在這段練功期間,小賺大賠的他損失超過一年的薪水。然而賺錢的動機並沒有被打消,貝爾持續下苦功,強迫自己成長;例 如在通勤途中,貝爾必定拿出指數線圖,窩在捷運車廂角落,回顧歷史行情。「民國七十二年以來的大盤線圖,我整整看了五年,每天兩小時。」貝爾強調,持續閱 讀才能分析大盤趨勢,進而掌握關鍵時機。

為了追求進步,○九年時貝爾離開職場,以報考公職名義繼續努力研究。待在圖書館研讀的日子,貝爾將歷年進出紀錄全印出來,一筆一筆檢討盈虧原因;這時候, 他終於將曾經苦讀的書籍貫通起來,構成自己的體系。「讀到的文字在我眼裡,意義已成為線形和走勢。」貝爾說,儘管仍免不了停損出場,但因為謹守紀律,這時 貝爾漸漸將績效轉為小賠大賺,讓自己對分析大盤越來越有信心。

這一年,貝爾也繳出代表作。○九年第三季,貝爾觀察到嘉澤飆漲一段後,已經陷入盤整一段時間,「這種走勢,好比是『站在發射平台上的火箭』一樣!」綜合當 時市場氣氛和技術線形判斷,貝爾十分看好嘉澤的爆發力,於是在八十元左右布局,等待時機到來。貝爾並沒有守候太久,十一月開始,嘉澤展開連番大漲,僅僅三 個月時間,股價就來到一七五元,獲利超過一倍以上。

有了嘉澤的成功經驗,貝爾的投資漸入佳境,他不斷留意機會,希望比照嘉澤,找出具「火箭發射前」特徵的標的,去年初一度大漲的松和、大甲,就因為符合這個 特徵,讓布局的貝爾獲利逾五成。貝爾透露,去年個人的投資報酬率約為三成,相較之下,國內一般類共同基金僅有少數幾檔維持正報酬,貝爾的績效堪稱遙遙領 先。

經歷重重失敗,投入大量時間、用無數次賠錢換來寶貴教訓的貝爾,已經能在固定的作息中,嚴格執行預定戰略。他勸告投資人,想解讀股價波動的密碼,從波動中 獲利,一定要反覆練習分析走勢,並且勇於檢討錯誤,才能戰勝市場。「我自認是個笨烏龜,但如果連努力的笨烏龜,都能做到一年三成報酬率,其他人應該更能做 到才是!」

貝爾

出生:1974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投資經歷:約10年

練習工具:投資股票

推薦書籍:馬丁舒華茲《交易冠軍》、約翰波伊克《華爾街操盤高手》、傑西李佛摩《股票作手回憶錄》

貝爾的資產配置

至少持有現金25%

持股不超過75%

貝爾的

5招投資練習

將資金分成五等分,分批進場,避免一次重押而慘敗。

研判大盤趨勢,讓賺錢標的盡量擴大獲利,且毫不戀棧地停損。

勇於買進創新高個股,並且放空創新低個股。

維持規律作息,無論盈虧,每日檢討交易缺失。

耐心等待關鍵時機到來才出手,持續加強自己的心理力量。

建立自己的交易系統

找到「火箭股」嘉澤

完成第一段上漲後陷入盤整,在此時布局試單。

再次噴出,出現高檔不漲跡象後出脫,報酬率超過一倍。

股價拉回創新高,再次切入布局。

創新高價227.5元後快速拉回,見無法站穩,在買點上方提前退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47

從賠光創業金到創立十億元蛋品王國 古榮海用微創意 催生一顆十八元雞蛋

2013-03-04  TWM
 
 

 

全台蛋品供應商龍頭勤億蛋品,三十二年前,董事長古榮海創業時,因一場「意外」,讓他從一介軍人跨足到這陌生的領域;儘管是門外漢,他卻憑著勤跑業務、技術改革和創新發明站穩了陣腳,甚至一路打進頂級市場,創造出市價六倍的黃金蛋。

撰文‧李建興

「如果你拿『雞蛋水餃』用來比喻三元、五元的低價股,我們家的『蛋』可是會抗議的喔!」全台蛋品供應商龍頭——勤億蛋品董事長古榮海一手拿著自家生產,每顆市售十八元(一般行情六倍價),堪稱是全台最高價的特A級雞蛋,語帶詼諧地侃侃而談。

從他紅潤的氣色、極富書卷味的儀態,很難想像這是一位在偏遠阿里山腳下養了三萬多隻雞、在全台賣了三十二年蛋,而目前年銷量已逾十億元的超級農夫。在滿腹「蛋經」中,古榮海的執著與富足全寫在臉上。

因為畢竟光靠一顆顆不起眼的蛋,居然可以創造出令一般中小型科技公司望塵莫及的年產值;更令人咋舌的是,全台三萬多家早餐店中,有四成的蛋是由勤億供應,就連專攻頂級客群的鼎泰豐、君悅酒店、W酒店等,也都是勤億蛋品的愛用者。

草創期:職涯創新

退伍軍人跨足蛋業市場

細數這一樁樁豐功偉業,許多人不免揣測,古榮海這「台灣蛋皇」要麼不是農業科班出身,要不就是承襲根基穩固的家業,但殊不知,勤億,這個蛋業王國的崛起,竟然是「純屬意外」!

一九八一年,當了十年士官長的古榮海,時值哥哥古宏麟(現任勤億副董事長)所服務的雞蛋飼料廠老闆有意跨足在台灣剛起步的液蛋(去殼後的雞蛋,多半供應給食品加工廠)市場,在古宏麟說服下,毅然決然地拿著二十萬元退役金中的十五萬元投資。孰料,才短短十天,哥哥的老闆居然冷不防地宣布倒閉。

「我作夢也沒想到,十年的辛苦錢,十天內就血本無歸!」一想起初次創業的衰運,古榮海仍餘悸猶存。但後來,兄弟倆收拾起徬徨和絕望,仔仔細細地分析現況,他們發現,液蛋事業在台灣堪稱是處女市場,應大有可為;再加上公司早已拿到可口奶滋、乖乖等大品牌的訂單,等於萬事俱備,只欠「繼續營運」。因此,兄弟倆居然逆勢向原東家租下了設備和廠房,接下工廠。

「或許當過兵的比較不怕死!」古榮海自我解嘲,當時他們不但接下了「燙手山芋」,甚至還將僅剩的五萬元退役金全押下去,買了輛八百西西的中古貨車,自己送貨,重起爐灶。無奈的是,事情的發展,並不如所有的成功創業神話般地「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扎根期:業務創新

搶進軍隊體系紮穩馬步

雖然在古家兄弟努力運作下,工廠不但存活下來,訂單還逆勢成長。卻沒想到三個月後,原老闆眼見勤億生意越做越好,居然趁勢調漲租金,這使得不服輸的古榮海當下決定不再「寄人籬下」,在自家後院搭起棚子,請了七、八位歐巴桑,用人工取代機器打蛋、撈蛋,土法煉鋼,硬是穩住訂單,「到目前為止,董事長應該還是全台灣最會打蛋的達人吧!」古宏麟形容。

然而誠如古宏麟所言,古家兄弟就是憑著一股「不怕傻」的精神,多年來,一路見招拆招化險為夷。好不容易穩住腳後,古榮海體認到,要讓一家剛起步的工廠營運無虞,一定得爭取更多的客戶。於是腦筋動到了服役時的桃園陸軍六軍團,心想,若能將蛋賣進軍隊的供應體系,就能讓勤億紮穩馬步,而從沒跑過業務的他,在多番的毛遂自薦下,終於得以在六軍團附屬供應站販售粒蛋(帶殼的原蛋,非液蛋)。

那段期間,企圖心旺盛的古榮海,不但每天清晨三點就帶著從蛋農手中批進的蛋到部隊販售,由於後來也在桃園、台北一帶努力爭取到多家知名蛋糕店的單,於是供應站一下工後,就得在租屋處徒手打蛋,幾乎日以繼夜。而就在他勵精圖治下,勤億在短短的幾年內,不但產品從液蛋跨足到了粒蛋,客戶也由南部打進北部,從食品廠延伸到西點通路。

成長期:技術創新

分離蛋白蛋黃衝出好銷量

只是古榮海並不以此自滿,一九八七年他大膽地拿著這六年多來賺得的第一桶金,砸下了五千萬元,從丹麥進口了當時最先進、每小時能量產二萬二千顆蛋的打蛋機,這一舉,讓勤億的液蛋產能暴增,也揭開了蛋品王國的第二個黃金歲月。

但,在這時期,勤億的成長,除了因為產能提升,還源自於古榮海的獨到眼光。由於以往坊間液蛋都是用二十公斤裝的大鐵桶盛裝,不但不好冷藏,更難以傾倒,某次他看到小孩用的爽身粉,心想,「小包裝不是讓客戶更方便?」於是靈機一閃,就請人開模,將自家的產品改為一公斤,爽身粉大小的包裝,結果大受歡迎,而後來更開發出了袋裝、利樂包等規格。

另外,古榮海也察覺許多食品廠或西點麵包店,使用液蛋食材時,有些只需要蛋白、有些則只取蛋黃,而當時,液蛋商都只供應全蛋(蛋黃加蛋白),於是他也引進了一套能將蛋黃和蛋白分離的機器。這一個個新發明,使得勤億的產品一炮而紅,液蛋銷量從原本的每月二萬公斤,提升至一百五十萬公斤,足足成長七十多倍。

而粒蛋也有經典創新。由於古榮海看到當時早餐店用的都是未清洗的蛋,十分不衛生,因此他領先業界發明了洗選蛋,也在市場迅速流行,造就了勤億站穩早餐店四成市場。

事實上,經過了第二階段的技術革新,在九○和二○○○年代,勤億早已成為蛋品業的龍頭,但敏銳的古榮海卻嗅出了整個產業已走入了紅海廝殺的階段,因此他深知要繼續生存,就得從拚「量」改為重「質」。於是○八年時,古榮海又砸下上億元引進殺菌液蛋機,不但能主動將一顆顆的液蛋幫客戶打勻,藉此能將異物、菌素全部過濾,而食品安全越受重視的今日,受各大食品加工廠及餐飲連鎖店的喜愛,讓勤億的業績如虎添翼。

登頂期:品牌創新

生技產品拚出新藍海

值得一提的是,一般蛋雞飼養場,都將成群的雞隻關在擁擠的雞場,每隻雞僅有A4紙大小的活動空間,並用燈炮照射,打亂雞的生理時鐘,日復一日地生蛋;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就指出,這樣的「蝸居雞」,很容易生下營養價值不佳的憂鬱蛋。有鑑於此,一○年時,古榮海引進了歐盟蛋雞放牧飼養法,在阿里山下買了三千多坪的土地,成立了幸福牧場,把蛋雞當成放山雞來養。

偌大的幸福牧場,不但清一色採用產蛋品質最佳的二十一個月大母雞,雞隻每天可以奔跑、吃昆蟲、做沙浴,天熱在果樹下乘涼,天暗時就回雞舍歇息,完全依照雞隻的本能作息,自然地產出頂級的「幸福雞蛋」。

雖然這相較於傳統飼養,不但產蛋率較傳統方式減少一成,更要增加一倍的管理人力,連雞蛋完整的良率也只有六成,遠低於其他雞場的九成;甚至為了讓雞隻健康,還以靈芝多醣體、葉黃素作為飼料,成本幾乎是一般蛋的好幾倍。

也由於蛋質高下立見,使得許多標榜精緻食材的食品廠、餐廳、飯店都爭相採用,「拿鼎泰豐來說,在洽談多年後,放棄了合作多年的老供應商,為求品質,寧願用較高的價格向我們買蛋。」勤億行銷副理鄭雅云說。

歷經扎根、成長、登頂,每個階段都用﹁比別人多想一步﹂的微創意,抓住藍海商機,如今,勤億正邁入新的轉型期,「我們目前正積極開發蛋殼鈣粉、面膜等生技產品!」勤億嘉義廠廠長莊翔熾指出,今年已砸下五億元,建新廠房並結合生物科技開發新產品,甚至準備將產品外銷到香港、澳門和新加坡,勤億下一個黃金時代,正蓄勢待發。

勤億 Profile

成立時間:1981年

負責人:古榮海

資本額:7961萬元

主要業務:粒蛋、液蛋、

雞精

業績:2012年逾10億元

古榮海的創意煉金術

1. 沒有低單價的產業,只有低單價的經營:任何低階、成熟的產品,都有可能發展出市價倍數的新品,條件在於營運是否創新。

2.沒有創意的空窗期,只有漠視客戶需求:產品的創新來自於客戶的不滿足,商機往往來自於客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515

獨家專訪》PC龍頭賠光獲利,股價反飆漲 蘭奇搏聯想轉型:第一季就準備賠錢

2015-12-07  TCW

第三季虧損近二百三十億,其實早在蘭奇上任時已打好算盤,當年「拚市占衝獲利」被宏碁拔官,如今他用這方程式搶攻伺服器。

一張虧損金額高逾七億一千四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二百三十億元)的財報,背後隱藏的,是全球PC龍頭聯想集團的轉型大計。

十一月中,聯想公布第三季財報。這個虧損數字不僅是六年來首見,同時也把前兩季的獲利通通吃掉,引發外界PC已死的論調。

在法說會上,聯想董事長楊元慶指出,聯想目前正面臨雙重挑戰。去年先是砸下二十九億美元,從Google手上買下手機品牌廠摩托羅拉 (Motorola),而後又花二十一億美元收購IBM X86的伺服器業務,對內面臨艱難的消化整合問題,對外還得因應PC與平板電腦持續下滑的險惡環境。

然而楊元慶強調:「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的確,在財報公布當天,聯想的股價不跌反升,不僅上漲五.八%,當週漲幅更達一三%。

聯想集團,葫蘆裡究竟在賣什麼藥?

聯想新任總裁蔣凡可.蘭奇(Gianfranco Lanci),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指出,這次的虧損,早在今年第一季、他正式上任之前,就與楊元慶溝通過,後經董事會同意,主要是為了轉型大計做準備。

根據聯想財報,龐大的虧損數字,主要是來自於認列了手機部門近六億美元的組織重整費用,以及打銷約三億美元的手機庫存。這表示,虧損與PC並無直接關係。

蘭奇指出,PC市場已經趨於穩定,接下來的重心將轉向行動裝置與企業端市場,接下來三年內,後兩者的營收規模要拚翻倍。

但這並不代表聯想會放棄PC,蘭奇說,PC將成為聯想的cash cow(金牛),為轉型提供龐大現金流。

根據權威研究機構IDC的報告,PC產業雖然面臨衰退,但在全球市場中,聯想依舊以逾二○%的市占率穩居龍頭地位,且稅前營業利益率達五%,比起競爭對手惠普、戴爾高出近兩個百分點。

當年,宏碁董事會認為蘭奇一味衝高出貨量拚市占率的策略,將會犧牲獲利,以「與公司方向不符,過去的勝利方程式不再管用!」為由,拔除其執行長職位。

但轉投聯想的蘭奇,花了四年的時間,證明「市占率可以轉化成獲利!」接下來,他還要把這個勝利方程式,應用在行動裝置與企業端伺服器市場,帶領聯想轉型。

以下是採訪紀要: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你今年四月才剛接任聯想總裁,第一份成績單就是這麼大的虧損金額……。

聯想集團總裁蘭奇答(以下簡稱答):你如果回去看,我們第一季就在為這件事做準備。九億美元中有六億是用來裁員資遣,主要是重整費用,另外三億是打消一些存貨。

之前(手機部門)成本太高,所以沒有競爭力,現在就是要調整整個體質,可以節省下一年十三億美元的成本。所以第二季是一個瘦身,接下來(營收與獲利)一定會成長,這個我們很有把握。

問:所以這個虧損是你有計畫主導的?

答:這是我跟YY(楊元慶)討論過後提出的,也獲得董事會的支持。

問:這代表聯想正在轉型?

答:對,我們需要有一些改變。

會放棄PC市場?

「不會,高市占可換好獲利」問:聯想會放棄PC嗎?

答:PC仍是一個很大的市場,雖然它已經進入高原期,但是我們在討論的是一個一年有二億七千萬台出貨量、總體產值高達一千七百億美元的市場。

我們在PC上的表現一直很穩定,現在市占率大約是二一%,稅前營業利益率有五%,比惠普、戴爾還高出兩個百分點,領先優勢很明顯。這也證明,高市占率可以換來好的獲利。

反之,像宏碁,過去幾年持續在虧損,不只沒成長,還一直衰退,他們不只失去了市占率,獲利能力也不復以往,營運上看不到什麼起色。

PC產業的特性是大者恆大,規模決定了你的獲利。沒有規模,不是退出市場,就是等著被合併。我預估,最終這個市場只會剩下三到四個玩家(player)。

聯想不會放棄PC這個最重要的市場,會一直當領先者,獲得越多的市占率,獲利能力會越好。二○一六年,我們會繼續找尋好的合併對象。未來市占率應該有機會上看到三○%。

我們在PC上站穩腳步,就能以此為基礎,不斷去合併、擴張其他的業務。

下一步往哪發展?

「企業端是未來成長關鍵」問:聯想未來最重要的發展方向是?

答:聯想有三個柱子,PC、行動與企業端業務。PC已經很穩定了,企業端,包含伺服器、儲存設備等業務,總體毛利率大約在二○%到二五%左右,這將會是未來成長關鍵。

這一塊也分三個領域,有比量大的低階伺服器,有專做企業資料中心的超大規模(hyperscale)伺服器基礎建設,這部分我們已經拿下了百度、騰訊、阿里巴巴三大巨頭的業務,在亞洲市場擁有二五%的市占率。

最困難的是第三個領域,超融合架構伺服器(hyper convergence)與軟體定義(software defined),這是個非常具有破壞式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的產品,主要是用軟體去模擬出儲存空間,達到動態調配與無限擴充的功能,前景非常看好,目前只有惠普、戴爾算是競爭對手。

目前我們在企業端產品的市占率只有一○%,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未來的目標是要成長到一五%。營收現在是五十億美元,預計三到五年內要翻倍。

事實上,伺服器的供應鏈與PC有很多重疊處,PC的規模優勢同樣可應用在伺服器上。過去聯想在伺服器是雙品牌並行(編按:指Lenovo與IBM品牌),但我們去年購併了IBM X86,這讓我們能有效整合資源,發揮成本效益。

問: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成長已經趨緩,就連三星都在衰退,只有蘋果能獲利,聯想要怎麼突圍?

答:雖然我們第二季的財報看起來不太好,但整個餅還是很大,新興市場還有成長空間。

中國的行動通訊市場確實有不少挑戰,但商業模式上也出現了改變。過去主要是倚靠電信營運商,現在逐漸轉移到零售通路,這會是聯想的優勢所在。

事實上,我們不是只仰賴中國,俄羅斯、印度、印尼,都是我們已經進軍的市場,尤其俄羅斯(編按:聯想在俄羅斯擁有七.七%市占率,排名第三,今年上半年是銷售冠軍)。而且不只是靠購併摩托羅拉,是聯想原本的品牌就走出中國。

你剛剛提到只有蘋果獲利,事實上我們也是獲利的,雖然不多,但是是獲利的,而且在我們經過調整後,還會有更高的獲利空間。

如此一來,我們不只在PC有規模,在伺服器有規模,就連在行動通訊裝置上也有規模。行動上的規模優勢跟PC很像,在採購成本,例如面板上,就是能夠壓低。

除了規模之外,我們也有創新,我們在芝加哥有一個研發中心,最近研發出一款新螢幕,摔到地上不會破,這個是很酷的技術。

靠購併拓展規模?

「購併首選絕不會是宏碁」問:你一開始提到聯想還是會靠購併來拓展規模,有考慮購併宏碁嗎?

答:宏碁……不,沒有,沒有這個打算。我們在PC端的強化,主要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就算要購併,首選也絕對不會是宏碁。

問:為什麼?

答:意義不大啊!他們一直在失去市占率,失去人才,沒有錢又沒有人,我看不到它的價值,購併它對聯想來說不會有任何綜效。

問:那有其他購併目標嗎?

答:主要是在伺服器軟硬整合上會比較積極,但目前沒有明確目標。

【延伸閱讀】未來3年,拚企業端業務占比翻倍—聯想各業務營收占比變化

●2014年

•PC:82%

•行動裝置:14%

•企業端業務:1%

•其他:3%

●2015年

•PC:72%

•行動裝置:20%

•企業端業務:6%

•其他:2%

●2016~2018年

•PC:60%

•行動裝置:25%

•企業端業務:13%

(企業端業務含伺服器與儲存裝置,毛利高達20%以上,將是未來聯想轉型重點業務)

•其他:2%

資料來源:聯想財報

整理:林俊劭

小檔案_蔣凡可.蘭奇

出生:1954年

學歷:杜林理工大學

經歷:德州儀器行銷經理、宏碁執行長、聯想EMEA總裁現職:聯想集團總裁暨營運長成績單:幫聯想把PC市占率衝到全球第一,稅前營益率達5%整理者 林俊劭 採訪者 林俊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705

一檔股票賠光身家 股市名師的慘痛告白 投資失利,淪落在公司打地鋪 司馬相

2016-02-08  TCW

一個昔日「喊水會結凍」、光靠一檔股票就能賺進五千萬元的投顧老師, 卻因過度自信在一夕之間賠光資產,流離失所。如今,走過人生低潮的他,雖然身價大不如前, 但對以「股癡」自嘲的他來說,所謂的幸福就是克服投資的貪婪與恐懼,找到穩定獲利之道。

如果當年投資的威盛沒被斷頭,我現在應該起碼有億元的身價。」早年曾在台股叱吒風雲的司馬相,說話豪氣,言談之中難掩落寞。「民國八○年代的主力時代,在台股有許多喊水會結凍的人物,司馬相就是其中一個。」熟悉他的《今周刊》發行人謝金河曾如此形容。

36歲身價數千萬

精於技術分析 被散戶奉為明燈現年六十歲的司馬相在二○○○年以前,的確風光一時,甚至光靠威盛一檔股票,就讓他賺進五千萬元。他以司馬相為筆名出版了好幾本股票投資書籍,成為許多投資人必讀經典。只是,「成也威盛,敗也威盛」,也是因這檔股票,讓他在短短兩個月,輸光了資產。投資失利後,流離失所的他,一度在公司打地鋪長達五年半。

時序回到一九九二年以前,台股正處於股市大多頭的年代,司馬相自文化大學國貿系畢業後,曾在《市場行情》雜誌當過兩年記者;接著在中聯信託的放款業務部門任職四年。因為早年鑽研技術分析了得,在股市賺的錢遠高於本業,他索性於九二年創辦司馬相投顧。公司闖出了名號,在當時的《產經日報》、《財訊》等財經媒體力邀下,不斷發表文章。由於對散戶的號召力量大,甚至當時還曾掀起一陣「司馬相概念股」的風潮。

「我曾有同時喊進的七檔股票,隔日統統漲停的紀錄。老雷(早期股市大亨雷伯龍)曾炒作過的資產股厚生,我也曾經推薦,不到一個月股價就翻倍……。」憶起過往的高人氣,司馬相說:「當時我的會員近千人,打著我名號開的投資講座都是場場爆滿,光是收會員與演講,就讓我月收入破百萬元;加上投資收益,三十六歲那年,我就有超過八位數的身價。」少年得志、為人海派的司馬相,若非將賺的錢持續投入股市,就是借給需要周轉的朋友。但因為缺乏資金控管風險意識,他賺來的大筆資金沒有置產,也不做其他保本性資產配置,又因欠缺對資產做「防火牆」的規畫,所有資產只花了兩個月就賠光。

押寶威盛讓他夢碎

誤判遭斷頭出場 一度流離失所或許是意氣風發的強力自我意識作祟,讓他與妻子的嫌隙加劇,兩人在一九九九年離異。而同年他因看好威盛後市,在該檔股票上市後股價一三○元附近,開始大筆買進,半年後開放融資,他更陸續用五百萬元現金使用融資押滿。二○○○年五月,在威盛接近六百元之際,他將手上的股票全部出清,淨賺四千多萬元,財富水準臻至人生的巔峰。這一年,司馬相正值四十四歲壯年,因與妻子離異,成為另類的「黃金單身漢」。於是,他開開心心地花了五十萬元,去歐洲各國遊歷兩個月。

但老天爺彷彿在跟這個「黃金單身漢」開玩笑般,在他處於人生頂峰的同年,讓原本踩在雲端的司馬相墜入深淵谷底。 「二○○○年八月初我回國後,看到很多朋友股票慘遭套牢,我心想:股市跌深總會反彈,如果我這一次逮到反彈,不僅自己財富又更上層樓,甚至還有餘力幫其他朋友度過財務難關。」孰料,迎接他的不是反彈行情,而是一場最凶險的瘋狗浪。司馬相回憶說:「威盛從六二八元拉回至五五○元,我在威盛除權前陸續以五五○元附近的價位買進,打算搭一趟反彈兼除權息行情列車。沒想到威盛除權後,就遇到核四停建風暴,台股崩跌,威盛股價跟著兵敗如山倒。

我陸續投入了五千萬元,維持融資部位不被斷頭;但苦撐了兩個月,威盛跌到二五○元,沒子彈了,還是被斷頭出場。」「威盛斷頭後,股市操作就變得很不順,我想用融資翻身,搞了兩年還是賺少賠多。」一來是因為當時台股環境不好,二來威盛的衝擊,讓司馬相猶如驚弓之鳥。由於對電子股基本面了解不夠,讓他即使買到好股票也不敢抱長,屢次追高殺低造成虧損。這讓他上了寶貴的一課,就是「不要把自己當作神」,要對市場有敬畏之心。

重新鍛鍊股市功力

鑽研基本面、設停損點 獲利五成早期是司馬相投顧股東之一、也是司馬相多年好友的俞玉強說:「當年司馬相投顧正火紅時,號召力十足,也有很多忠實粉絲,但他為人耿直,對於有些公司派企圖透過他放消息的炒股邀約,他常不假辭色拒絕。後來他投資失利落難,也因為他的個性固執,吃了不少苦頭,我也很替他惋惜……。」○三年八月至○八年十二月,在友人的邀約下,他擔任「金鑽投顧」研究部負責人,讓他有機會「打掉重練」,專心研究產業基本面,並且在公司打地鋪長達五年半。無奈○八年金鑽投顧被人倒債二千萬元,又讓司馬相必須歸零再出發。

「我在○八年五月勞保年資滿二十五年,申請一次給付約一五○萬元,扣除生活費與小女兒的學雜費支出,我帶著僅剩的一百萬元搬去淡水,從台股四千點附近開始操作。至○九年賺到了一八○萬元後,我留下一百萬元資助小女兒念碩士班費用,其餘繼續投入股市。」一一年三月日本福島核災,八月出現關鍵性長黑K線,下跌九○二點後,司馬相投資又受了不小的傷,他決定離開台北減少租金開銷,搬到友人在苗栗南庄鄉下的平房老家。

他說:「過去四年,我終於摸索出一套穩健獲利的投資心法,再次累積到千萬元的資金。儘管大不如前,但至少讓我重拾自信,生活也較穩定了。」細數這些年讓他操作翻身的股票,包括有新日興、朋程、可寧衛、碩天、F-豐祥、超眾等的波段操作,分別讓他有三至五成不等的獲利。

選股上,他從本益比低於十二倍,毛利率高於同業的好公司縮小範圍。選定目標後,為了不再重蹈威盛覆轍,他會事先設好停損停利點。比方說,當關鍵性月線長黑棒的低點一破,就要斷然停損;至於當個股符合前述基本面要件,並突破三個月以上整理線型後,以黃金切割率(例如原股價乘以一.三八二、一.六一八的位置)找停利點,通常可設定四至五成的報酬率;並且一次只操作三檔股票,持續留意好標的進行換股,嚴守停損停利的操作紀律。

走過人生低潮,對司馬相來說,現下人生最幸福的事有三:一是他終於在台股摸索出每年至少三成獲利的模式;第二,是利用股市賺的錢栽培女兒,完成她們的夢想;最後,就是繼續當好友們的股市「許願池」,只是現在不是借錢給對方投資,而是與友人分享如何選股,不要再重蹈他投資失利的覆轍。

司馬相幸福小錦囊

為投資設立防火牆。

賺錢時,收斂貪念,把部分獲利轉往保本性資產。

投資前,就預先設好停損點,停損一到,不再戀棧。

撰文 / 林心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069

大電影不來,小眾片賠光,影視眾籌的未來在哪里?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3/161644.shtml

大電影不來,小眾片賠光,影視眾籌的未來在哪里?
尋找中國創客 尋找中國創客

大電影不來,小眾片賠光,影視眾籌的未來在哪里?

影視眾籌未來的機會還在於將產業鏈上下遊全部打通。

本文由尋找中國創客(微信ID:zjbmaker)授權i黑馬發布。

今年2月,騰訊視頻PGC影視組對已上線的網絡劇進行排查,其中107部網絡劇因未在片頭添加網絡視聽節目信息備案編號,被集中下架處理。

對於依賴於網劇和網絡大電影存活的影視眾籌平臺而言,這無疑是又一次重磅打擊。

影視眾籌曾被稱為是草根電影制作人的希望。

票房近10億的《大聖歸來》,曾因資金緊張眾籌發行經費780萬元。2015年影片上映之後,票房一路攀升,甚至成為了當年現象級電影,參與該影片眾籌的89位投資人每人獲得了約25萬元的高收益,《大聖歸來》的成功也讓影視眾籌再次被資本市場關註。

ddd3d105be659199b758960066c7f72b

但據眾籌之家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已經倒閉或者轉型的影視眾籌平臺為10家左右。也就是說近五分之一的影視眾籌平臺已經“死掉”,行業存活率堪憂。

雖生根於黃金遍地的影視行業,但眾籌平臺如今卻面臨著高開低走的窘境。

 巨頭進駐,新興平臺大量崛起

公司進入第三年,淘夢網創始人陰超卻決定讓公司徹底轉型。

2012年成立的淘夢網曾是一個為微電影和網絡電影提供眾籌、發行服務的網絡融資平臺,也是中國第三家做眾籌的網站平臺。

眾籌曾受到互聯網熱捧。根據Choice的數據,預計2016年全球通過眾籌獲得融資的公司數量在1800家左右,眾籌交易金額將達到2000億元。世界銀行預測,至2025年中國眾籌融資總額有望達到460億至500億美元。

《2016年全國眾籌行業年報》統計,截至2016年12月底,在各類型正常運營的眾籌平臺中,獎勵眾籌平臺最多,達222家;其次為非公開股權融資平臺,達117家;混合眾籌平臺(含兩種眾籌類型及以上)為70家。

目前,眾籌概念已經涉及金融、企業服務、生產制造、文化娛樂、大健康、汽車、電商等30余個行業。文化娛樂行業屬於第一梯隊。

這其中,生根於被稱為“黃金遍地”的影視眾籌被業內普遍看好,通過眾籌打破電影資金門檻,作為電影投資模式的一個補償獲得資本市場青睞。

2013年影視眾籌平臺全年籌資額達到1000萬,其中誕生了3個百萬級項目,分別是《十萬個冷笑話》、《大魚·海棠》、2013年快樂男聲大電影《我就是我》,其中《十萬個冷笑話》是首個通過眾籌募集資金的院線電影。

7c100a159c955340551e3574ce622334

這片兵家必爭之地也吸引來了巨頭目光,淘寶、京東、百度、蘇寧等企業相繼布局了“眾籌+影視”板塊。

2015年10月28日,蘇寧眾籌首個影視眾籌項目《葉問3》上線,僅1天4000萬元被搶籌一空。當年“雙十一”蘇寧眾籌電視劇《紅色護衛》開籌,僅1分鐘達成目標,不足4分鐘所有眾籌檔位售罄496萬。

在去年10月的京東眾籌Bigger大會上,京東眾籌直接發布了“IP+產品”的眾籌模式,旨在通過京東大數據對於用戶需求的分析,選擇更加匹配的IP方和產品方,為雙方提供精準化對接,降低行業成本。憑借“產品眾籌+股權眾籌+眾創生態”的三位一體眾籌模式,希望能夠成為IP產業孵化器。

據眾籌之家不完全統計,目前包含影視眾籌業務的平臺大約有47家,其中影視垂直領域的平臺約23家。2016年的影視眾籌成交額4億左右(包括產品,收益權以及影視基金)。截至2016年8月底,成功投資人次達到14.3萬人次。

理財產品,還是營銷工具?

影視眾籌領域的玩法主要有兩種。

一是,影視劇融資方以出讓一定比例股份的形式,面向多數投資者進行融資,回報方式往往為影視項目的盈利部分。

目前,業內把影視眾籌變成金融理財產品的情況屢見不鮮。在阿里的娛樂寶、百度的百發有戲等互聯網巨頭帶動下,行業內出現了越來越多“影視眾籌+互聯網金融”產品。

2014年3月,阿里巴巴推出的“娛樂寶”正式上線。根據娛樂寶的對外宣傳,通過購買娛樂寶,最低100元即可投資熱門影視劇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7%。據知情人士透露,現在“娛樂寶”的年化收益率已經下降到3%、4%左右。

4a74238745784894a6839550a1367a83

“這種理財產品一般采用‘優先劣後’的‘保底+分成’方式,比如購買了《小時代》的股份,《小時代》的票房將會階梯性決定購買者的收入。但不管票房盈虧如何,購買者都有一個保底,比較而言比銀行周期短、收益高,多了一個可以獲得更高回報的投資機會。”雷鳴說。

這里面的“優先劣後”則是一種信托受益權結構設置優先和劣後分級處理的活動。簡而言之,購買者“優先”,眾籌平臺“劣後”。產品賺的情況下購買者先獲取收益,賠的時候眾籌平臺先賠。

同時,行業內也有純粹自負盈虧的眾籌模式存在,風險更高,投準了的話回報也更大。“一些上眾籌平臺的網大,沒有保底一說,投資以後賺了就賺了,賠了也就賠了。”雷鳴說。

第二大類玩法是產品眾籌,主要以精神回報或實物回報為主,一般不涉及影視劇股權部分,目的是為了宣傳產品和新品預熱。

可以看到,在京東金融平臺上出現的影視眾籌項目大都屬於此類。例如《鬼吹燈》1元搶騰訊VIP會員、影視劇《紅色》發起的眾籌,承諾回報衍生品抱枕、紅色記事本、圍巾等影視劇IP衍生品。

57983b83b34d165df399b1712b708999

好片不來,小眾影視劇翻盤難

雷鳴周圍有幾個朋友參與過影視眾籌,他們大都為都市女白領,看中影視眾籌周期短、回報高的優勢,“大家在賭下一部《大聖歸來》”。

《大聖歸來》一直是影視眾籌領域的從業者們最為津津樂道的話題。

從上映首日排片量僅有8.7%到最終票房近10億。股權眾籌在成就《大聖歸來》票房逆襲神話的同時,也為投資人帶來了巨大收益。有媒體估算,參與投資的89名眾籌出品人至少可以獲得本息3000萬元,投資回報率超過400%。

但兩年時間過去,《大聖歸來》的成功能否複制依舊是一個問號。

“實際上,特別好的每年前50的頭部項目是想投都投不進去,它們太值錢了,會有幾百家資本在搶,只有缺錢的項目或是需要分散風險的某些不確定的小眾項目才需要眾籌。”雷鳴分析。雷鳴,是ABD愛夢娛樂創始人,ABD愛夢娛樂,是一家協助IP內容開發的數據服務公司。

雷鳴還舉了一個例子,近幾日剛剛開機的,由某位著名演員首次擔當導演的大電影,電影還沒拍電影的股權就已經分出去200多份了,可見資本對於頭部資源的火熱程度。

這意味著,高風險、低回報、勢能低等影視劇才會選擇通過影視眾籌籌措資金。於是,影視眾籌平臺和高風險的網大、網劇日漸牽扯頗深,甚至有人估算項目失敗比例已經超過90%。

82388e03409cfe97fc7e37550b0ae8c2

 

點開某主流的影視眾籌平臺,首頁展示的11個推薦眾籌項目中包含7部網大、2部網劇。這正是國內影視眾籌平臺的常態,根據此前其他媒體的一項統計,網絡電影在全國影視眾籌項目中的占比超過了六成。

而網絡大電影和網劇的回報率如何?

“我們去年對200多部網大進行抽樣統計,得到的結果是網大每一百部大概會有92-93部是賠的,極少部分會盈利或是打平,剩下基本悄無聲息地全賠了。平臺間相互競爭的結果還是要看運氣,每年能有一兩部黑馬,看誰能逮住。”雷鳴說。

但尷尬的是,在大聖歸來的神話之後,再也沒有任何影視眾籌的項目能夠續寫輝煌。

造血堪憂,超五分之一轉型倒閉

據眾籌之家不完全統計,去年已經倒閉或者轉型的平臺有10家左右,也就是說行業里超過五分之一的平臺已經“死掉”。

陰超坦言,2012年到2014年這兩年公司還沒有轉型的時候,平臺大概完成了幾百個微電影的眾籌項目,但眾籌成功率只有百分之十幾,平臺每年的利潤在幾萬塊錢左右。

陰超決定轉型的原因之一,就是資金變現困難。

“眾籌功利化的過程很辛苦,從資金變現方面思考後決定轉型。2015年公司轉型做網絡電影的發行和投資孵化之後,公司境況開始有所好轉,2015年有了千萬級的利潤,發展到2016年收入已經過億。”陰超說。

“影視眾籌平臺一般情況下會選擇在流水中抽成,但上眾籌的都是小產品,這也決定了你的體量不會做大。即便做出了優質的網大網劇,也要看愛奇藝、騰訊視頻等平臺給不給你位置,有位置才有點擊率才有流量,主動權始終沒有落到自己手上。”雷鳴表示。

除卻平臺本身的造血能力堪憂之外,影視眾籌平臺還要承擔政策監管和行業本身面臨的風險。

在卓然影業CEO張進看來,第一重風險來自股權眾籌本身面臨的法律問題。股權眾籌這個領域仍有很多可以去鉆的空子,本身具有很大的風險性。

第二重風險在於平臺如何去保證投資人的權益。影視劇產品本身是個極高風險的投資品類,一個法律法規不完善新產業去鎖定一個風險極高的領域,這其實也是一種賭博,而且這種賭博不是在用自己的籌碼來賭博,是用別人的籌碼來賭博。

7ac70cbffa2cef26ac02ce7eca2f56f1

“電影投資是個很專業的事,只有極其專業的人才能相對而言有一定的判斷準確性。眾籌平臺把這種高風險的事情分散給這麽多非專業人士去做眾籌,這事風險極大。現在對於市場規律可以參考的數據還非常少,我認為這件事在短期內是不成立。”張進分析。

雷鳴認為,眾籌成功的電影中很多是不缺錢的,更多的是為了宣傳目的,看中平臺的營銷價值,這就涉及到了垂直平臺和行業巨頭之間的競爭。

“這些資源往往會被真正掌握流量和資金的大平臺搶到,片方也會權衡各家的流量籌碼,不會流落到獨立的眾籌平臺之上。”雷鳴說。

要在產業鏈上下遊尋找機會

2015年國內電影總票房刷新紀錄,也帶動了更多人進入影視行業。進入2016年,湧入賽道的新興平臺雖然明顯下降,但已經出現被資本青睞開始具有品牌價值的影視眾籌平臺。

ba65607e5ba29e1d9afcd547f9d8f026

垂直類影視眾籌平臺仍然獲得資本青睞。2016年6月12日,影視眾籌平臺影大人獲得200萬元天使輪投資,投資方為創夢創投。2016年8月31日,集在線影院與眾籌於一體的微電影平臺“影人街”宣布獲得來自鳴新坊風投機構的三百萬天使融資。

晟道投資合夥人湯婷婷認為,從長遠來看,這個行業的前景是光明的。“眾籌其實是很好的一種事前機制,能夠直接讓目標用戶發聲。”

同時,湯婷婷也為想深耕於影視行業的眾籌平臺,提供兩點建議:

一方面,平臺本身的風控系統要搭建好。因為涉及資金問題,肯定需要具有一定標準的審核流程,須做好第一道把關。

另一方面,要增強平臺挑選項目的能力。投資市場的信息不對稱,為眾籌平臺的存在帶來了天然優勢。市場上最優質的項目會首先被機構等專業方投掉,那如何篩選出較優質的項目,或者另辟蹊徑、避開傳統投資路徑、選出具有創意的新項目,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陰超看來,影視眾籌未來的機會還在於將產業鏈上下遊全部打通。

“單純作為一個眾籌平臺,只承擔了融資環節,可以說是沒有什麽結果性的產出;第二是平臺要承擔很多風險,比如說是否能回報、能不能產生收益等,處在很尷尬的位置上。所以必須去把握住頭部資源,參與原創內容的研發才能真正提升平臺的價值量。”陰超說道。

眾籌 電影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088

鄭中基提醉酒賠光積蓄

1 : GS(14)@2017-05-27 00:06:57

杜汶澤、盧頌恩和鄺芷凡為奇妙電視主持節目《杜汶澤食住上》,阿澤在節目繼續口沒遮攔,邊食邊爆娛圈秘聞,今集「暴龍哥」鄭中基挑戰阿澤即場試食新鮮熱辣的「牛三寶」,即是牛鞭、牛歡喜及牛波子。初次試食的阿澤激讚:「牛鞭唔羶,食落好似牛筋,牛歡喜就似牛腩。」節目中還暢談過去的醉酒瘀事,鄭中基重提坐飛機舊事,指當時醒來已被鎖上手銬,FBI問話時還以為發緊夢。後來才知道因醉酒鬧事,累航機要丟去大量燃油,由原定飛往台灣,需緊急降落阿拉斯加。他說:「事後賠咗好多錢畀航空公司同受影響人士,幾乎頭幾年賣碟嘅收入一鋪清袋。」撰文:非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526/200336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0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