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貧窮年代 全港驚現寮屋

2011-8-4  NM




五、六十年代,內地難民湧港。為 求有瓦遮頭,他們執起爛木爛鐵,在私人農地或山坡官地上搭建簡陋寮屋。今時今日,香港已是國際金融中心,山頂施勳道豪宅呎價高達五萬七,冠絕全球。樓價高 企,租金亦急升至全球第三貴,僅次於東京及莫斯科。但同時間颷升的,還有窮人,及非法寮屋交易。目前每日一百五十個單程證名額,加上內地孕婦來港產子,內 地移民令原本已為人忽略的寮屋問題再次浮現。新移民捱不起貴租,又等不及排隊上公屋。最窮的唯有用二千五租一間雞寮劏房,手頭有些少餘錢便拿十萬八萬買間 爛木屋;再好彩一點的,用三十萬買間石屎寮屋。寮屋有價有市,再加上負責監管的地政總署「蛇王」懶理,造就非法寮屋,在這新貧窮年代遍地開花。

「這個歸宿住得一時得一時,有瓦遮頭就算,無得講,鬼叫我窮咩,住得幾耐得幾耐。」現年六十四歲,任清潔工的鄭伯,六年前花四萬元於九華徑村買下一間由爛 木搭建的非法寮屋。鄭老伯的太太是廣東雲浮人,四名子女均在鄉下長大。未實施最低工資前,他每月收入只有四千八,要匯一半薪金回鄉。「如果我攞綜援,得一 千九百元;攞公屋又要交租,點頂呀!」○九年,九華徑村三十多間由爛木爛鐵建成的寮屋發生三級火。鄭老伯當天要上班,逃過一劫,事後被安排入住房署轄下的 中轉屋。不久,鄭伯的太太及細仔同獲批單程證來港。一身兒女債的鄭老伯,把中轉屋讓給兒子與新移民媳婦居住,他去年再花六萬元,重回九華徑村,再買下一間 八十呎的木屋,與六十歲太太棲身。「呢度好呀,我哋兩夫婦喺對面街嘅居屋做清潔工,過條馬路返工,慳番車費,中午又可以返嚟煮飯,而家一個飯盒都要三十 蚊,兩公婆要六十蚊,好貴o架!」

九華徑鄭伯燒完又住過

訪問鄭老伯當日正值大暑,三十四度高溫,爛木混鐵皮的寮屋內,風扇吹來陣陣熱風,蚊蟲鼠蟻伺機從屋外草叢攻入屋內。鄭伯新購入的木寮,是無牌寮屋,政府有 權立即清拆,他的六萬蚊隨時付諸流水。「出面劏房幾十呎都三至四千蚊,只要我喺度住年幾已經可以回本。香港好好嘅,政府拆得我間屋就安排到我上樓。」根據 房屋署的公屋輪候政策,於八四至八五年已登記的寮屋居民,當居住的寮屋被清拆,只要符合公屋輪候資格,便可根據「提前配屋計劃」入住公屋。換言之,鄭老伯 這類從未登記的寮屋居民,即使遭拆屋,亦只可按一般情況輪候公屋,沒有優先上樓權。然而不少新移民像鄭伯一樣,購入或租住寮屋搏上公屋,令這些本來是五、 六十年代內地難民的棲息之所再度活躍。「三年前條村多咗好多新移民來問價,推高晒啲寮屋價。現在一間一百至二百呎半石屎半鐵皮寮屋賣十至二十萬,月租要二 千。」住在九華徑村寮屋的裝修師傅李先生,指着山坡一群群由鐵皮、帆布砌成的新移民寮區,告訴記者這裡住有湖南幫及其他操國語的新移民,他們霸官地建屋自 成一國後,再在外圍起四米高鐵門以作遮掩,令外人不易察覺。

被封寮屋翻新出售

新移民湧入,市區寮屋再度活躍,亦令不法之徒有機可乘,把已被寮仔部接管待拆的寮屋,翻新再出售。九華徑舊村街市3B,剛髹上銀灰油漆,看上去是一間簇新 的鐵皮寮屋,但油漆下隱約可見被遮蓋的紅色字跡。據村民透露,這間官地寮屋已空置十年,前住戶獲配公屋上樓,寮仔部已上鎖封屋,並在屋身噴上「寮屋已由地 政總署收回,闖入者會被檢控」的警告字句。幾年前,一名叫賴仔的村內裝修師傅爆鎖潛入,利用空置寮屋放置裝修工具。後來有村民深知寮仔部不巡不理的作風, 與賴仔接洽後,合作將寮屋翻新,於兩個月前成功以十萬以下價錢賣給村內租客。 「幾年前都見到寮仔部有嚟巡村,而家唔係無,喺村外圍行吓做個樣就算,唔會行入村認真咁巡,○九年我哋條村三級大火就係呢啲僭建物起得太濫,一個電錶分八 戶,最後火燭。」村長曾振輝,同時批評中電不查核申請電錶的住屋是否非法僭建屋就濫發電錶,造就寮屋買賣猖獗。他家族擁有的私人農地,多年來被一名姓高的 裝修師傅,用爛木爛鐵搭建寮屋,以六萬至十萬元成功出售給新移民、以及被子女拋棄的老人家。「呢兩年我報警超過二十次,阿Sir話如果我自己拆僭建屋,分 分鐘俾人告毀壞他人財物。我搵咗寮仔部好多次,佢哋唔拆唔理。約好地政主任,叫佢落嚟睇又失約。」曾振輝村長憤怒地說,擔心寮屋僭建下,會再發生火災。 地政總署於每條寮屋區村口均豎立「切勿非法蓋搭或購買寮屋」的警告牌,卻沒有阻嚇性。記者透過九華徑村民介紹,找專幫買家、租客搵寮屋的英姐。老婆婆拿着 一本登記名冊,上寫有有意入住的買家及租客名單,可見市區寮屋十分渴市:「好多人嚟問有無屋租、賣,有啲上咗樓丟空唔賣,你遲嚟一步,呢間三房一廳約六百 呎,裝修前開價三十幾萬,裝修之後六十萬賣出。」

公屋排長龍

截至今年三月,公屋輪候大隊中,有高達十五萬二千四百宗申請,房署公布輪候上樓年期平均三年,但官方統計數字,未計入單身人士及等待符合資格的中港家庭, 故實際輪候年期更長。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工施麗珊指,要成功上樓,往往要苦候十年八載。新移民聚居的新界,寮屋買賣已是半公開的地下交易,一些細規模的地 產代理,雖然沒有明目張膽在櫥窗外張貼寮屋盤,但只要向經紀表示要買屋仔或想頂屋,經紀都醒目地張羅官地寮屋。其中活躍於粉嶺、元朗的牛叔,手上有十至八 個寮屋盤在手。「私人農地寮屋而家起碼過百『粒』(百萬元),經濟啲,搵官地盤,幾十萬有一間四正石屎屋。」牛叔說。 私地寮屋其實是購買私人農地,再在上面非法搭建寮屋,故連地價動輒過百萬元。官地寮屋則是販賣政府地上的搭建物,地下交易價由十萬至數十萬不等。記者聲稱 要買官寮自住,牛叔爽快地駕着他剛購入的二十七萬元福士客貨車,載我們去實地睇盤。

寮屋當年今日

寮屋是指在私人或政府土地上非法興建的臨時房屋。在四、五、六十年代,因中國內戰、文革、大躍進及饑荒等問題,造成大量內地難民湧港,於港九、新界的山丘 陵地,以廢木、廢鐵料蓋搭簡陋房屋,是為木寮、鐵寮。政府為了解決及控制寮屋問題,興建徙置大廈區、廉租屋及公屋,以安置寮屋居民。工務局在五十年代成立 「徙置辦事處」,即寮仔部的前身。該處在七三年由房署接管後,於一九七六年及八二年,對全港寮屋作全面性登記,給予編號,確認寮屋只獲「暫准存在」,並記 錄有關寮屋大細、搭建物料及用途,以防住戶擴建或更改建築物料。自八二年後搭建任何的寮屋是為非法,「即見即拆」的寮屋政策曾一度遏止寮屋蔓延。 八四年房屋及規劃地政局進行寮屋人口登記,以防居民擅自將寮屋租售。當已登記用戶獲配公屋或搬走,寮仔部會把空置寮屋拆走。在八、九十年代有大型清拆寮屋 區計劃,包括愛秩序灣及大磡村。近年寮仔部縮減人手,又沒有再進行大規模登記,實質寮屋數目無從得知。

石屎屋包鐵皮

車子駛入元朗唐人新村沙井路,經過路口恒基剛打地基的地盤,轉入小路,沿路種了一叢叢竹林,樹影婆娑,人跡罕至,環境清幽。「到啦!」牛叔將車子停在一列 五米高的鐵皮圍牆外,這鐵皮圍牆牆身有紅字寫上九組寮屋編號。牛叔用匙開了鐵圍牆的小門,鋅鐵門一推,內裡別有洞天,原來是兩間差不多完工的新建石屎屋。 「呢間屋仔三十三萬連花園,兩房一廳,我個人好坦白,花園係僭建,花園個鐵皮頂你唔要我拆咗去,就咁俾你。你可以自己搵師傅整埋草皮,好平啫,八千蚊搞 掂。」牛叔自豪地介紹他由原址購入九間寮屋,再改造兩間約四百五十呎全新石屎寮屋。 新寮屋內籠與一般村屋無異,地及牆鋪上全新瓷磚,兩房一廳,間隔四正,每房約八十呎,廳約二百呎,廳房都安裝了鋁窗框。室內廚廁俱備,爐頭、熱水爐一應俱 全,屋頂安裝白色假天花,從室內看幾乎難辨原身是一間寮屋,惟室內假天花工程尚未完工,看穿了屋頂是由鋅鐵搭建,「法例係咁,無得改,放心,唔會熱,樓底 高,做埋隔熱層。」牛叔口中所指的「法例」,是他原本購入的寮屋是由鋅鐵搭建,根據寮屋管制政策,寮屋要修葺及重建,必須用登記時的搭建物料,不能擅自改 用永久性物料如磚、石屎等重建或修葺。為了掩人耳目,兩間重建寮屋屋頂用鋅鐵掩飾外,屋外牆還包了一塊塊鐵皮做的「假衣裳」,偽裝一番。

非法買賣無渣嗱

在這兩間「鐵皮石屎心」的寮屋旁,另有一間髹上米黃色的石屎屋,由於這屋在政府的登記冊內已註明是由石屎興建,牛叔不用以鐵皮圍牆神秘密封,只作室內翻新 工程,現開價三十萬元:「有個客還價二十八萬我都唔賣,間屋有執照o架,一個仙都唔少得!」牛叔指的「執照」,其實是上一手住戶轉售寮屋給他的頂讓信, 「我做嘢正規好多,唔同其他地產經紀亂咁嚟,我唔呃你o架!寮屋買賣無屋契,無地契,但係我做足買賣手續有頂讓信,有咩事都有渣嗱。」牛叔說的,似是而 非。律師黃國桐解釋,無論官地寮屋或私地寮屋,屋主都沒有屋契或業權,買賣雙方做的頂讓信沒有法律效力,加上寮屋牌照不能轉讓,即使購入有牌寮屋,亦沒有 認受性。「法律上寮屋買賣唔到,政府要拆,無咩渣嗱。」黃國桐說。 牛叔繼續游說記者一併購入三間,保留一間出租,兩間自住。「老老實實,我搞呢組屋仔一年幾,投資咁多間,連經紀佣金三十萬,裝修費三十八萬,現在一批過百 一萬賣俾你,我唔係賺好多。」

北區牛叔轉手賺一倍

牛叔又帶着記者往僭建花園,並指花園中央的一棵白蘭花樹,是前屋主在五十二年前種下。他教記者假若政府收地,這棵花樹是回本的搖錢樹:「呢棵樹係錢嚟o 架,到時政府嚟收地有得賠,你話啲白蘭花賣俾阿婆,一朵一蚊,每年賺到幾萬,叫政府賠。」見記者還是猶豫,牛叔再加幾錢肉緊。「放心啦,就算寮仔部嚟都唔 驚。喺官地起無牌屋會即刻被拆,但本身呢度真係有牌,成交後我會俾番之前原裝套屋嘅相俾你,你話間屋太舊所以修葺翻新。」牛叔又教記者遇到寮仔部查核登記 住戶人資料,可訛稱是前戶主的親屬暫居便可。 牛叔說寮屋地下市價跟隨樓市升幅,近年已升值一倍半,買來放租,回報利潤十幾二十釐,非常豐厚。他在粉嶺靈山村有一間木寮,以五萬元買入,現放售十六萬, 每月租金二千,回報率二十二釐。 牛叔自豪說他近年炒寮屋戰績彪炳,獲利甚豐,「你問有無政府嚟查,哈哈哈,我間三百四十萬YOHO Midtown嘅單位,就係靠投資呢啲(寮屋)賺番嚟。」

薄扶林劏房月租二千五

寮屋遍地開花,連港島豪宅區亦不例外。在置富花園旁的薄扶林村,近年加建情況日漸猖獗,南區區議員朱慶虹表示,「啲村民搵到位就起,三、四十萬就有間好似 小別墅嘅寮屋。」記者探村兩日,村內寮屋僭建嚴重,屋頂併屋頂密不透風,有裝修師傅在只容一人行過的窄路上燒焊,準備在屋與屋之間約百呎的隙縫,再搭建新 鐵皮寮,給三名說國語的女子住戶。村內另有前身是雞寮的兩層鐵寮屋,被劏成七間劏房,以每房二千五百元出租予村外客。寮屋氾濫,與俗稱「寮仔部」的寮屋管 制辦事處,近年放軟手腳,沒有落地巡區有關。本週一,本刊中午時分跟隨一隊屯門大興邨寮仔部巡邏,發現寮仔隊午飯完畢,約一點返回寮屋管制辦事處休息一個 半鐘,於下午兩時半才見一隊六人小隊開車到元朗唐人新村。全程寮仔隊只安坐在車內巡村,沒有人落地視察每間寮屋。村內牛叔用鐵皮圍牆遮掩的三間官地新寮 屋,完全沒被發現。寮仔隊「車巡」二十分鐘後,返回屯門辦公室。約四點,兩名隊員再到茶餐廳歎下午茶一小時,再折返辦公室準時五點等放工。

地政文化唔做唔錯

一名前寮仔部職員關先生說,寮仔隊工作散漫,全因地政總署由○二年分階段接管原屬房屋署的寮仔部後,員工升職無望,再加上地政管理文化差,令員工士氣大 損。「地政文化係有 鑊唔好做,有鑊唔好孭,總之一句,唔做唔錯。」關先生透露以北區寮仔部為例,房署管轄時有二十隊,每隊七人,由一名主任帶六名職工,巡查三至四條村。但自 ○六年統一撥歸地政總署後,銳減得八隊人,人手少,工作量大增,巡村工作變得馬虎。「以前一隊人巡三條村,而家一隊人巡六至八條村,最大問題係,地政規定 寮仔部每日要巡晒咁多條村,村口設有巡邏棒感應系統,寮仔隊變成保安員顧住打咭,每日一隊人揸住架車,走馬看花趕去咁多條村打咭,甩咗一條村無打咭要解 釋,仲邊有時間入村巡。」 關先生又說寮仔隊只有主任級人員有入屋權。昔日人多勢眾,一隊主任要回辦公室做文件工作,可彈性由第二隊的主任,同時帶領兩隊人巡邏兩隊負責的寮屋區。但 自地政管轄後,制度僵化,當主任下午要處理文件,餘下的隊員只能呆坐辦公室等放工。「主要係地政唔做嘢,即使唔夠人手拆屋,地政可以外判俾人做,早前爆咗 丁屋僭建咁嚴重,已經睇到局長林鄭月娥有幾掂啦!」根據地政總署資料,寮仔部○五年有四百三十三名職員(見表),自○六年全面撥歸地政管轄後,寮仔部人手 逐年減少至三百七十二人。清拆寮屋數目(有牌及無牌),由○五年七百五十四間下跌至今年六月不足二百間。地政總署發言人表示,寮仔部每週巡查寮屋區一次, 每隊有二至三人。本刊將九華徑舊村有已封寮屋被翻新出售個案轉交地政署,發言人回覆,指職員找不到該屋。 至於牛叔在元朗唐人新村把舊寮屋重建及翻新出售,地政總署表示會考慮撤銷該九間寮屋登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807

貧窮並不可怕 可怕的是習慣貧窮 戒掉窮腦袋 才有富口袋

2011-11-21  TWM




在追求財富的過程中,我們總是不 斷問自己一個問題:「我要怎麼樣才能賺到錢?」不過,如果我們把問題倒過來問:「如何讓錢喜歡我?」或許很多關於財富的迷思就可以迎刃而解。

事 實上,只要你願意改變你的腦袋,像有錢人一樣地思考,大膽地突破框架,對人生採取行動,你的窮口袋一定也能變成富口袋。

撰文‧謝富旭 研究員‧陳兆芬有一個窮人,生活一直過得不如意,就特地去找一位有名的算命師。

算命師掐指左算右算,最後告訴他:「你四十歲前一定過得又落 魄又貧窮,生活很不如意對不對?」這個窮人聽了大為驚訝,覺得算命師簡直是神仙:「大師,你說得真準,我的確一直過得不太如意,命運很坎坷,而我也快四十 歲了,請問我四十歲之後會怎樣?」這個窮人充滿期待地問。

「四十歲之後?四十歲後你依舊貧窮。」算命師篤定地說。

窮人疑惑地 問算命師為什麼?

「因為你已經習慣了!」

錢喜歡有野心的腦袋

貧窮並不可怕,可怕 的是習慣貧窮後不思改變的慣性與僵化思惟。事實上,歷史上許多有名的富翁大多有過貧窮的經驗。對許多富人而言,擺脫貧窮反而是邁向致富最重要的一股驅動 力,憑著這股動力,窮人才有翻轉命運的可能。

朗達拜恩(Rhonda Byrne)在其著作《祕密》(The Secret)中說到:「人會沒有足夠的金錢的唯一原因是,他們的思想阻礙金錢朝他們而來。一切負面而且僵化的思想、感覺或情緒,都是在阻礙好事的到來 ——包括金錢。」根據瑞士信貸研究所(Credit Suisse Research Institute)二○一一年的全球財富報告指出,擁有一百萬美元以上淨資產的台灣人僅有三十四萬三千人,占台灣總人口數的一%。絕大多數的上班族,想 都不敢想,有朝一日能晉身這少數一%的富裕階層。

這種想都不敢想,欠缺要成為富翁的野心,就是標準的窮人思惟。有一則寓 言故事這麼寫著,一位富翁在逝世前,留了一封遺囑鎖在保險櫃裡。遺囑中寫道:「我曾經是一個生活困苦的窮人,後來致富,但我不想把我致富的祕密帶進天堂 裡。遺囑中留下一個讓我致富的祕密,我逝世後,如果有人猜中這個祕密,將獲得一百萬元獎金。」富翁過世後,律師向大眾宣讀遺囑時引起全法國關注,總計湧入 數萬封信件報名猜測富翁致富的謎底。結果是由一位小女孩猜中,抱得一百萬元獎金。謎底是:「致富的祕密在於擁有要成為富人的野心!」

錢喜歡 突破框架的腦袋

負面思惟在窮人與財富之間建立一堵無形的高牆,即使是生活水準相對較好的中產階級,被這道負面思考高牆阻隔在財富之外也經常 渾然不知。《富爸爸財務IQ》的作者羅伯特.清崎(Robert T. Kiyosaki)這麼說:「中產階級大多缺乏理財教育,所以重視財務保障,反而不敢利用財務來做挑戰??,他們沒有提高自己的財務IQ,反而躲在自己的 辦公室瞎忙。」窮人必須具有突破現有生活方式框架的進取心,才有可能改變現有的財富格局。否則,即使是中產階級,如果安於現狀,不思改變,在時代無情的變 化洪流下,也可能落入「底層階級」。

西方的社會學家研究發現,中產階級出身的孩子很難變成億萬富翁。《你為什麼越忙越窮》一書的作者徐華觀 察,中產階級的安逸生活與傳統思考框架,限制了他們的進取精神。向上難以突破,向下又難以放下身段,所以大多數成為靠專業知識吃飯的薪水族,人生很容易就 被定型了。

日本社會學家三浦展更提出警告,在長期間低迷的經濟成長下,日本年輕一代的就業環境越來越嚴峻,導致許多原本中產階級的下一代對 「全盤人生的熱情低下」。不僅導致收入越來越低,工作能力、溝通能力、學習意願甚至消費意願也全面地下降,形成一股所謂新的「下流階級」(這裡指的是底層 階級之意)。

要從中產階級晉身於億萬富翁階級,單單努力工作、在專業上精益求精顯然還不夠,你還必須具備清崎所謂的「財務IQ」。有日本理 財天后之稱的勝間和代也強調,金融素養是安度不景氣,讓自己財富達到乘數效果的最好手段。因此,除了不斷強化自己的專業素養之外,培養自己的金融素養及財 務IQ,人生的財富格局才有更加開展與遼闊的可能。

錢喜歡有行動力的腦袋

再怎麼宏大的野心,以及突破現有框架 的進取心,皆需要付諸行動來達成目標。採取行動的過程中,將會面臨很多的質疑與挫折。在這個過程中,只要秉持著:我成功一定知道為何而成功,失敗也一定知 道為何而失敗,所有的成敗經驗皆將轉化成財富持續茁壯成長的養分。

如同我們在以下文章介紹的李哲豪,從焦慮中產窮忙族成為億萬富翁,潛心學 佛的他說:「雖然我在五十三歲前的理財方式是相當失敗的,但是如果沒有從失敗的教訓中痛定思痛,引導我找到另一條新的道路,我可能也不會有今天。」知名投 資部落客「口木醫生」陳祐瑲也認為,他在投資道路摸索超過十年,才對股票投資產生一些成熟的心得,「沒有過去十幾年來的耕耘,哪來今天的開竅?」而在經過 長期的摸黑探索,一旦開竅,財富累積的速度將比你原本想像的要迅速很多,這是理財達人們的共同心得。

接下來,讀者不妨先做一下小測驗,看看 你是否已經開始產生如三浦展所謂的「底層階級」的特質?即使有,先不要灰心,耐著性子看完以下的報導。你會發現,只要你願意改變你的腦袋,像有錢人一樣地 思考、大膽地突破框架,對於人生採取行動,你的窮口袋一定也能變成富口袋。

你的財經階級是否有向下沉淪的危險?

1. 你的年收入(包括工作收入與投資理財收入)尚未達到實際年齡的3倍(比如說你40歲,但年收入僅80萬元,還不到40×3=120萬元,就要回答是,如果 超過就回答否)。

□是 □否

2. 只想輕輕鬆鬆地過每一天。 □是 □否3. 能每天過自己想像的生活是最好的。 □是 □否4. 隨心所欲,只喜歡做你喜歡的事。 □是 □否5. 凡事嫌麻煩,個性散漫,只喜歡待在家裡。 □是 □否6. 喜歡一個人獨處。 □是 □否7. 覺得自己很不起眼。 □是 □否8. 認為跟隨流行就是展現自己的風格。 □是 □否9. 有時覺得,吃飯是一件麻煩事。 □是 □否10.常常吃零食或速食。 □是 □否11.時常整天待在家裡上網、打電動。 □是 □否12.覺得未婚,不必負擔養家活口的責任很棒。 □是 □否(如果你回答「是」超過6個以上,你可能有落入「底層階級」之虞)資料來源:《下流社會》作者:三浦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06

只買便宜貨我將比現在貧窮得多 laoba1梁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v1a.html

  巴菲特:「查理把我推向了一個,不要像格雷厄姆那樣,只購買便宜貨的方向,這是他真正給我的影響。他把我從格氏觀點的侷限中拉了出來,這是查理思想的力 量,他拓展了我的視野。我在進化,我以非同尋常的速度,從猿猴進化到人類。如果我只學格雷厄姆一個人的,我將比現在貧窮得多。」這段話是巴菲特實踐兩種投 資策略數十年得出的結論,清晰地表達了巴菲特的態度:格式投資具有較大的侷限性,好企業在長期回報中起決定性作用。芒格強調只購買優質企業,格雷厄姆則喜 歡買便宜貨,而不太在乎企業的素質。這是兩種差異較大的投資風格,兩種不同的選股標準,跟安全邊際無關。芒格並非不要安全邊際,反過來看芒格是在便宜貨中 挑好企業,而排除其他所有股票。   

   

    巴菲特也曾經說自己是85%格雷厄姆+15%費雪,一方面表達對價值投資創立者的尊敬,另一方面強調「永不虧損」的重要性。安全邊際和成長是事物的兩面, 缺一不可,也許沒必要量化,只是要記住便宜的同時還要好,這跟買入優質企業價格要合理是同樣道理。安全邊際是防禦,成長是進攻,便宜保證不虧損,而長期持 有最優秀的企業才能保證獲得超額收益。「我將比現在貧窮得多」說明只買便宜貨可能比較安全,但長期收益率可能會較低。僅以便宜為標準選擇標的,而非長期持 有優質企業,每次獲利有限,同時決策次數會增加,一定伴隨著更多的失誤,從而抵消收益。對於一般性企業基本面更容易惡化,從而使安全邊際消失。是否真便 宜,便宜是否會突然變成昂貴,比起判斷企業的前景更困難,特別是在類似港股這樣的市場。

   

    便宜是安全邊際,既便宜又好是雙重安全邊際,儘量限制選擇標的的範圍,只投最好的企業是長期獲得超額收益的最優策略。

 

梁軍儒201203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85

[轉載]計較,是貧窮的開始 語風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5249a201018vgw.html
"計較,是人性的缺點,它讓我們失去太多寶貴的東西。當一個人和錢斤斤計較的時候,錢也會和你斤斤計較。當你不是為了錢而活著的時候,你才可能獲得更多的錢,金錢僅僅是成功的附帶品罷了。"
原文地址:計較,是貧窮的開始作者:江南

假設你在40多歲時失業了,你會怎麼辦?


 
    下面我們來看看遭遇這種人生變故的人是怎麼辦的。「周春明」這個名字對大部分人來說可能是陌生的,但他在台灣出租車界裡可算是一個響噹噹的人物。在當今不景氣且競爭激烈的行業裡面,周春明每月有 8-10 萬台幣的穩定收入,想做他的出租車,還得提前很久預約才可以,您能想像出租車司機這樣的行業,是如何創造出如此驚人績效的呢?-

 
    -

 
    他在49歲成為中年失業一族,無奈之下開始開出租車。一開始他整天短褲背心、吊兒郎當地開著車,打發日子。後來他碰見了一位非常刺激他神經的顧客,那個人 告訴他,出租行業競爭激烈,他也會隨時再次因為缺乏客源而失業,那時怎麼辦?這段話有點一語驚醒夢中人的作用。周春明意識到:既然我要做一名計程車司機, 我一定會做到與別的計程車司機有差異,我要和別人不一樣,『我要改變我自己!』!-

 
    -

 
    他開始西裝革履,改變形象,戒掉了抽煙嚼檳榔的習慣,文明禮貌,用心地服務每一位顧客。另外,他給自己選擇了黃金路線,就是找人最多的地方去承運。就在此 時,他遇見了自己人生的貴人。面對一次賠錢的生意,其餘的司機都不願意的情況下,周春明秉承不計較的心態運送這位客人,並同時認識了另外兩位乘客。周春明 在賠錢的情況下,主動給三位乘客購買了礦泉水,這一舉動感動了其中一位女士,她主動給周春明介紹客源,從此周春明開始走運了。在沒有固定客源的計程車職業 中,他給自己開拓出一條長途載客的固定客源。 -

 
    -

 
    價值20元的這瓶礦泉水,為周春明建立起一個模範服務的口碑。在一次又一次的服務中,讓客人感受到了周春明與其他出租司機的差異。透過這些服務,更多的乘 客變成了周春明事業中的貴人,而這些貴人們也為周春明織起一個網路。在多位貴人的幫助下,周春明創造了兩個台灣第一:第一位被台灣著名的《商業週刊》報 導,被200多位教授和老闆排隊指名服務的出租車司機;第一位應國際著名企業台灣南山人壽等多家知名企業邀請去做演講的出租車司機。為什麼他做到了呢?周 春明在《計較,是貧窮的開始》書中說過一段話,從中我們就會找到答案:「計較,是人性的缺點,它讓我們失去太多寶貴的東西。當一個人和錢斤斤計較的時候, 錢也會和你斤斤計較。當你不是為了錢而活著的時候,你才可能獲得更多的錢,金錢僅僅是成功的附帶品罷了。」-

 
    -

 
    比如,他賠著錢運送一位盲人乘客時,這位盲人按摩師介紹了很多生意給他,儘管都是賠錢的買賣,但他也在這樣奉獻的過程中獲得了樂趣,這使得他服務其他客人 的時候,也保持著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而周春明從中總結到的服務訣竅是:服務說到底是一種感動,要拿出自己的心和愛來感動每一位客人,創造出讓人眼睛一亮 的效果,把每天的工作都當成自己的代表作。不要100分,要101分……。而在擁有了良好的基礎之後,堅持就是更為重要的。-

 
    -

 
    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爆發時,再次創業的周春明及時應對,對自己的員工提出了「安心,寬心,信心」的三心原則。這就是,無論外部環境怎樣變化,要安心做 事,以不變應萬變;遇到大環境的不順心,要學會寬心待人待事,相信一切都可以過去;而信心,則是你面對所有逆境時最重要的成功基礎。-

 
    -

 


    這就是一個出租司機帶給我們的創業故事。其精髓就是把事情做到最好:做事第一,得失第二。在和周春明的某次對話中,他總結自己的人生,提出了自己的人生哲 學。這就是:20學,30沖,40穩,50淡。言下之意,20歲就是要好好學習,處處留心皆學問;30歲要加勁努力,鍛鍊自己,爭取機會;40歲就要在自 己創建的平台上穩紮穩打,步步為營,規劃人生;50歲則要學會淡定,學會捨得,享受生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034

香港貧窮人口? 取之有道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11/blog-post_14.html
在職貧窮人口65.8萬創新高, 報章大字標題寫下這個結果, 什麼每6個有一個, 但如何定義在職貧窮呢? 止凡返工時回家途中聽收音機後才知道計算方法。

原來貧窮的定義是全港收入中位數的一半, 如果在職人仕的收入比這個數字還要低的話, 就計算入在職貧窮。我一聽到這個定義, 不理講者是什麼會發言人也好, 什麼發達國家也採用這個定義也好, 第一個感覺就是不合理。

腦中出現兩個極端例子, 第一是共產國家就一定沒有貧窮問題了, 因為全國人收入一樣, 每個人做又36, 不做又36, 收入中位數就是36, 全國都不會有人收入在中位數的一半, 即18以下, 即是沒有貧窮人口?

第二就是石油出產國, 可能最窮那位國民都過千萬身家, 假設收入中位數為每月廿萬, 一半就是十萬, 即收入少於每月十萬都叫貧窮人口?

跟本這不可能叫貧窮人口, 在香港最窮的都會比非洲等落後國家一般收入的人高出極多倍, 這個統計最多只能顯示相對貧窮, 或展示人口收入結構。

可惜今天的報章分析力欠奉, 人家怎說他就怎報, 最好把香港報導得問題多多, 和諧一點的都不想報, 水平實在非常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782

青年貧窮真相:學貸幫人變幫兇!

2012-11-26  TCW
 
 

 

「便當太貴,我吃不起。」一個大學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卻窮到吃不起三寶飯,她,拿著大學文憑,卻面臨挨餓的威脅……。

這是過去幾個星期,《商業周刊》網站上,討論人次最多的一篇文章,物價越來越高,大學生起薪卻多年停滯如死水,甚至下滑,造成青年貧窮問題,原因究竟出在哪裡?

台灣的就學貸款政策,加上大學高學費政策,恐怕正是關鍵之一。扛著負債,拿到的卻是貶值的學歷,讓貸款的大學生掉進金錢的牢籠裡,不容易翻身。

今年三十歲,目前在台中公家機關擔任派遣人員的Andy,就是眾多吃不起三寶飯的年輕人之一。

大學生苦背債三十歲想婚,債還沒還完

他出身台中工人階級家庭,為了到台北上東吳大學,他必須靠自己,「我把貸款貸到最高。」他算給我聽,每學期要付八萬元學雜費,再加上二萬八千元的住宿費,即使省到每個月生活費控制在三千元左右,他畢業時仍背了六十五萬元的債務。

畢業之後,他在公家機關找到一份實驗室的工作,起薪一個月二萬八千元,現在,每個月他要還助學貸款六千元,他數著每一塊錢用,扣掉五千元房租,他每天的生活費只有兩百元,一盤九十元的三寶飯,對他來說真的是奢侈品,即使這麼省,「前幾年,我還是入不敷出,申請展延。」他說。

「每個月還剩一萬元,做什麼用?」本刊記者問,「上班用的機車,我要用這筆錢貸兩年才能買。」他回答,電腦、手機,進修補習的機會,都靠這一萬元,「別人是用錢滾錢就能賺錢,我們卻是連念書都要付利息。」他說,幾年過去,他的薪水只增加了四千元。三十歲了,想結婚,但要存一筆錢,債還沒還完,錢又從哪裡來?

大學文憑卻貶值學費飆漲,就業增加有限

「學貸是青年負債的開始,年輕人從大學時代開始,就扛了一身債。」社運團體青年要好野成員陳秉暉觀察,為了還債,很多人在學校就不斷打工。有債務的壓力,「畢了業也沒有籌碼談工作條件,因為他們不能承受沒有固定工作的壓力。」Andy只是眾多大學畢業生的例子之一,現在,像他一樣背債念書的學生越來越多。

一九九五年時, 借學貸的學生只有四萬一千九百四十人次,到二○一○年時,申請學貸的學生已達七十七萬七千三百零五人次,十五年中,增加了近十八倍。若以人數計算, 根據教育部提供的資料,二○一○年申請學貸的人數為四十二萬七千人,那一年,大學、專科以上學生總人數為一百三十四萬四千人,靠就學貸款念書的比率,高達三一‧七%,幾乎每三個學生中,就有一個要背債念書。

「 薪資和就業增加有限,房屋漲價,家長為付房貸,沒法再付更多學費,因此只能靠學貸。」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副教授辛炳隆觀察。

大學越來越貴,背債念大學,最後拿到的卻是貶值的學歷。

十五年前,國立大學一學期的學費很少超過三萬元,現在卻比比皆是,以醫學系為例,國立大學最貴的醫學系一學期學費是三萬九千元,私立大學則是七萬二千元,比公立大學高出快一倍,加上雜費,念私立大學一年付超過十萬元學費是常有的事。明年,大學學費還計畫再調漲,公立大學調漲一○%,私立大學則漲五%。

起薪更倒退嚕大學生多三倍,供過於求

但是大學生的起薪卻一直退步,根據勞委會的職類薪資調查指出, 台灣大學生的起薪, 一九九九年時還有二萬七千四百元,到去年只剩二萬六千五百元,十三年過去,還少了九百元。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 二○○○年時,職場上大學學歷工作者的平均薪資是五萬一千三百元,去年,這群人的平均薪資卻只剩三萬八千六百元,比十一年前低了二五%。

諷刺的是,學貸讓原本上不了大學的學生進大學,是大學生起薪原地踏步的原因之一。辛炳隆觀察,「供過於求,是學歷貶值的原因。」一九九○年代,台灣一年只產生三十萬大學生,但政府開放專科升格大學後, 學生數一路攀升,去年,大學以上學生(包含碩、博士)總數增加為一百二十五萬人,比九○年代多了三倍,大學從菁英教育變成普通教育。

他同時做了比較,美國過去十年大量開設大學,並降低對州立大學補助,導致大學生供過於求,現在,美國也出現一畢業就背債二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六百萬元)的大學生,也有人擁有三個學位,卻只能找到端盤子的工作。

三大解決方案回復聯考和低學費政策

學貸是大學生增加的關鍵因素之一,但是,關上學貸的大門,就能解決問題嗎?

「如果增加學貸的門檻, 會是另一種不公平,」陳秉暉認為,憑什麼要這群人先去工作、繳稅,供經濟能力較好的人念書,誰能保證這些人當中,不會再出一個郭台銘?憑什麼拿走他們翻身的機會?

辛炳隆認為,解決的方法就像治水,第一、要「分流」。淘汰不好的大學,拿省下的錢,補貼剩下的大學,降低學費,「讓適合念大學的人念大學, 不是有錢的人就有優勢,我連『多元入學』都反對,因為這讓有錢人可以讓小孩參加科展,讓小孩念好大學,」他認為,回到過去公平考試,低學費的方式,才能解決問題,換句話說,用過去的聯考,才能解決22K(指薪水二萬二千元)的問題。

第二、要「引導」。他認為政府應該辦一到兩年的長期訓練班,「就像外貿協會辦的外貿人才養成訓練班,一畢業,企業都搶著要,不是像現在,只有三到六個月的訓練,只學個皮毛。」

第三、要提倡多元價值。「德國大學外國人念免費,是因為德國人喜歡念技術學校,一技在身,工作有保障,」他觀察,台灣現在精密產業等,很缺技術人才,「這些人薪水絕對比基層白領高。」

辛炳隆認為,現在政府提出「博士年薪百萬」等政策,其實又是走回文憑主義的老路,「為什麼不保障高中生、專科生的收入?」他質疑。「現在年輕人已經到了不得不面對改變的時候,」必須引導年輕人嘗試新的可能性,不被文憑主義和學貸綁死,才能從根本解決青年貧窮問題。

【延伸閱讀】15年來,背學貸人次成長近18倍—台灣辦理就學貸款人次和申貸總額變化

1995年就學貸款人次:4萬1,940人次就學貸款金額:15.79億元

2010年就學貸款人次:77萬7,305人次就學貸款金額:281.23億元→15年來,申貸總額增加近17倍

註:辦學貸者包含五專、二專、大學和碩博士資料來源:教育部網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60

貧窮導致內戰?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3007

來自Berman and Couttenier的論文在研究社會衝突方面做出了非常好的實證貢獻。

這篇論文運用撒哈拉地區非洲國家的不同空間不同時間順序的衝突事件來研究了外部收入衝擊對於暴力衝突發生幾率的影響。

作者考慮了這些國家或地區面臨的一系列外部需求衝擊——暫時衝擊如對於農產品商品的需求,長期衝擊如友鄰國家金融危機或者外交貿易政策的永久性變動,以及包括貿易開放度在內、暫時衝擊和長期衝擊共同存在的因素等等。

作者發現,(1)在同一區域內,衝突的發生、密度都與收入衝擊呈顯著負相關;(2)這一現象對於偏僻地區來說顯著性較弱;(3)在國家層面上,只有長期的大衝擊——如金融危機、貿易政策,才會影響到衝突事件。

結論表明,外部收入衝擊是國家內部衝突密度和發生位置的重要決定因素,這也為戰爭的機會成本理論提供了支持。

儘管該文還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如ACLED衝突數據),但是對社會衝突實證研究感興趣的人來說這是值得一讀的文章,並且此文對於如何區分國內研究和國際研究做出了很好的典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748

中國老年人面臨的三大困境:抑鬱,疾病,貧窮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361

彭博報導,抑鬱,疾病,貧窮,這三大問題正在折磨著中國的老年人。中國長達30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使老年人口比例不斷激增。

由中國,美國,世界銀行聯合組建的團隊在對17708名中國居民的調查顯示:2011-2012年期間,中國22.9%的60歲以上居民 (約4240萬人)的年收入少於3200元;15.1%的45歲到59歲居民的年收入少於3200元。

尚未擠進世界富國排行榜的前列卻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中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這樣的國家。同時中國還面臨著為滿足不斷上升的社會福利需求而增加支出的困境。

據聯合國的數據顯示,中國60歲以上人口比重將從2010年的12%上升到2050年的34%。

作為調查者之一的來自北京大學的Zhao Yaohui表示:

「中國在經濟發展的早期階段就已經面臨著人口快速老齡化的挑戰。而政府為老年人提供的財政支持的數額將受到很大限制。」

未來更多的子女將會離開家庭,出生率也將不斷下降。這意味著越來越少的成年人可以成為老年人的依靠,未來這項挑戰將更加嚴峻。

研究還顯示中國的老年人的抑鬱程度要超過青年人。40%的60歲以上老年人(約7400萬)出現了重度抑鬱症狀。約有4000萬老年人被確診患有高血壓。

調查還指出,中國在醫療保險覆蓋度方面有較大改善。92%的城市老年人和94%的農村老年人將獲得某種形式的醫療保險,覆蓋度高於45歲-59歲的人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382

關於貧窮和拖延的天才發現

 
2013-09-09  NCW
 
 

 

□ 安替 文

美國一個跨學科團隊今年完成了一項對資源稀缺狀況下人的思維方式的研究,結論是 :窮人和過於忙碌的人有一個共同思維特質,即注意力被稀缺資源過分占據,引起認知和判斷力的全面下降。這項研究是心理學、行為經濟學和政策研究學者協作的典範。

研究的主導者是哈佛大學

終身教授穆來納森(Sendhi Mullainathan) —— 他29歲 時 就因出色的行為經濟學理論,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50 萬美元獎金 ;主要合作者是普林斯頓大學的沙菲(Elda Shafir) 。研究成果最早在美國阿斯彭論壇上演示,論文發表于美國《科學》雜誌, 新書《稀缺:為什麼擁有太少後果會很嚴重?》在9月3日發佈,尚未出版就進了《金融時報》年度必讀十本商業書籍榜單。

這個研究源於穆來納森對

自己拖延症的憎恨。他7歲從印度移民美國,很快就如魚得水,哈佛畢業後在麻省理工學院任教經濟學,獲“麥克阿瑟天才獎”後被返聘為哈佛終身教授。

而立之年就幾乎擁有一切,他覺得惟一缺少的就是時間,腦袋里總有不同的計劃,想把自己分成幾份去“多任務”執行,結果卻常常陷入過分承諾、無法兌現的泥潭。

一般人遇到這個問題,會去找各種時間管理“聖經”反複研讀,但“天才”穆來納森把正在做的國際扶貧研究和自己的問題聯繫起來,竟發現他和窮人的焦慮驚人地類似。窮人們缺少金錢,他缺少時間,兩者內在的一致性在於,即便給窮人一筆錢,給拖延症者一些時間,他們也無法很好地利用。在長期資源(錢、時間、有效信息)匱乏的狀態下,人們對這些稀缺資源的追逐,已經壟斷了這些人的注意力,以至於忽視了更重要更有價值的因素,造成心理的焦慮和資源管理困難。也就是說,當你特別窮或特別沒時間的時候,你的智力和判斷力都會全面下降,導致進一步失敗。

研究進一步解釋,長期的資源稀缺培養出了“稀缺頭腦模式” ,導致失去決策所需的心力——穆來納森稱之為“帶寬”(bandwidth) 。一個窮人,為了滿足生活所需,不得不精打細算,沒有任何“帶寬”來考慮投資和發展事宜 ;一個過度忙碌的人,為了趕截止日期,不得不被看上去最緊急的任務拖累,而沒有“帶寬”去安排更長遠的發展。即便他們擺脫了這種稀缺狀態, 也會被這種“稀缺頭腦模式”糾纏很久。

穆來納森的研究,對社會階層理論和國家政策、技術發展模式乃至個人時間管理等問題,都有重要的啓示。以下試

舉幾例——

例一:美國共和黨認為窮

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他們不努力;民主黨認為,貧窮根源來自社會不平等,國家應主持再分配來支持窮人。穆來納森卻證明兩黨都錯了:窮人不是不努力,而是因為長期貧窮,失去了擺脫貧窮的智力和判斷力,這種狀況不變,再努力也是白費;而如果僅是簡單地分錢給 窮人,窮人的“稀缺頭腦模式”也會導致無法利用好這些福利以脫貧。所以一個合理的社會流動方式應當是,建立最基本的社會安全體系,同時保有社會競爭上升通道,資源入口向全社會開放,使得個人能保持正常思維,有尊嚴地奮鬥。

例二 :時間不夠怎麼辦?

傳統時間管理原則是利用片段時間和多任務,而穆來納森研究發現,不是時間不夠,而是判斷問題的心力不夠;利用片段時間和多任務解決方式,反而因分心加強了焦慮,導致無法專心處理主要任務,加劇拖延。解決這個問題,最重要的辦法是,減少多任務干擾,求助外界輔導,分割問題,從而淡化處理問題的焦慮。

例三:我們每天都處於信

息過載中,很多人被微博信息轟炸得無法判斷問題,所以一些人開始用“戒網”的方式來擺脫信息過載。事實上這不是信息過載,而恰恰是“有效信息”匱乏的惡果。在一個嚴重缺乏公開信息的社會,一旦技術帶來部分的信息開放,會造成“餓漢吃自助餐不知如何選擇”的問題。同樣,我們的頭腦還處於有效信息稀缺的時代,有“看到字就覺得很重要”的毛病,尚無法處理高濃度信息。

最好的解決方式不是回到信息匱乏狀態,而是建立輔助性信息篩選機制,幫助自己挑選重要信息。有趣的是,微信因為是同仁、同事間的互動,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信息篩選作用,所以微信在中國的發展會慢慢超過今天的微博。

穆來納森的研究剛剛開始,他關於“稀缺頭腦模式”的警示,是我們這個信息和人口爆炸、平均時間和資源都加速減少的時代的一盞指路明燈。

作者為專欄作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188

貧窮 百萬倉 - Start from One Million

http://www.philipleung168.blogspot.hk/2013/09/blog-post.html

268 尐軟嘢好似再炒唔起, 咁沽咗泊係新興收息, 同轉落電機去博多次大霧. 3993 股東又押股, 自己注碼太重, 咁又勻尐去其他資源電訊, 都係水兵鬥水蟹, 橫掂都係一齊爆. 伯老要嫁又唔嫁, 反口就反口, 本來想收水行先, 但最尾都係睇通脹爆上先算, 或起碼失業率落到六以上先算. 中線收息股或 reits 都會彈多一彈, 但尐債就趁機走大部份好過, 好過事后揼嘞.

啊大盜同尐財俊話香江盟塞老土, 無哂創新去吸引尐新型公司喎. 上次大盜點表演尐財技同掠水法, 都唔使我重述一篇嘞. 用土共既思唯嚟千秋萬世, 今日過癮日后怕且日后都要親自受之, 小股東就更加係俎上嘞. 其實 ab 股都應有一定期限, 譬如十年內逐步減至同權, 都夠你表現啩, 唔係就退賢嘞. 小加事后補飛, 做哂所有醒目仔指定動作, 但香江既信譽都係要尐人傻傻咁堅持, 好似古人話齋, 義者, 才是真利長利, 而唔係話前眼前豆豉個尐, 或要市長頒個十幾張投命狀.

用中位數一半嚟定義貧窮, 咁假如下底個尐派多尐, 幾年后亦會有一定人係中位數一半以下, 咁即係要一路重複咁派, 咁同要將自己扯上半空有乜分別. 香江有無絶對貧窮, 無飯食無褲穿, 咁都怕且無啩, 咁定出嚟都係相對既有無而已, 對立太誇張咁又係太肉酸既. 相對既量度最普遍既係堅尼系數, 想勻尐咁就唯有順天道而行, 捐有余而補不足, 要以稅收再分配及整合福利政策嚟補鍋. 一個家庭既收入除咗份糧之外, 被動收入都係真啩, 咁就將尐股樓債淨值乘以十年債息率, 再加以接受到既公共補佐性福利既折現值, 咁就怕且有個似樣尐既全面圖像嚟微調, 當然唔係叫政府去清查所有市民既財產, 而係抽樣調查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0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