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國把伊朗當新盟友 沙國無須眼紅 沙伊衝突後 強國透露的「變心」盤算

2016-01-18  TWM

美國與伊朗的共同利益愈來愈多,然而要說兩國成為直芯的盟友還嫌太早,沙國與美國過去的關係,顯得還比較牢靠;不過,沙國處決什葉派教士尼姆,卻促使美國力挺伊朗,也給了其他國家站在伊朗這一方的理由。

沙烏地阿拉伯日前處決什葉派教士尼姆(Nimral-Nimr),與伊朗爆發激烈衝突,情勢一發不可收拾。遜尼派和什葉派十年來彌漫緊張對立的氣氛,此次 又起紛爭,表面上並不意外,然而除了宗派之爭的因素之外,這次事件的遠因,出在美國在波斯灣地區原本親沙,但現在逐漸往伊朗靠攏,讓沙國愈來愈憂心。

美聯手伊朗有共同利益

雖然美國和伊朗要成為真心的盟友還嫌太早,但在達成減核協議後,美國在波灣地區的影響力擴大,兩國開始在有共同利益的領域合作。

沙國之所以處決尼姆,無疑是想殺雞儆猴,警告國內屬於少數族群的什葉派和鄰國,更以為不會引起軒然大波。看在沙國眼裡,敢怒敢言的尼姆說明了一件事,那就 是國內的什葉派,可能永遠不會甘於當二等公民,甚至會想辦法追求自治或獨立。沙國似乎以為,處決了這個非暴力的異議分子,伊朗沒轍,而美國雖然會不悅,但 不至於插手干預。

照這個邏輯推論,沙國可能以為區域安全的事,自己說了算,不必管鄰國或美國的想法。倘若如此,處決事件間接表示沙國覺得遭到孤立,所以擅自採取單邊行動。

沙國這招是弄巧成拙。反觀伊朗處置得很漂亮,政府先是公開譴責,煽動民意,接著默許抗議者衝進位於德黑蘭的沙國大使館,最後取締抗議行動,逮捕了幾個人,公開聲明抗議行動與政府無關。

伊朗這次處置手段,可能並非是全盤統籌後的結果,但無疑效果十足,不但清楚對沙國表明,伊朗認為處決事件是衝著自己而來,也讓其他國家有了站在伊朗這一邊的理由。

美國一反常態,選擇站在伊朗這一邊。國務卿約翰·凱瑞(John Kerry)公開表示與伊朗外長穆罕默德·賈瓦·札里夫(Mohammad Javad Zarif)單獨溝通,在兩國並無正式邦交的情況下,這在過去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此外,美國中情局前副局長麥可·莫瑞爾(Michael

Morell)亦公開讚揚伊朗,稱其危機處理得當,一改過去美國對占領大使館的態度。

美昔日親沙無策略優勢

從上述美國的反應可看出,沙國擔心遭到冷落的顧慮有幾分道理。簽訂伊朗減核協議後,美國遇到像這次處決事件時,便可客觀自問,是誰在惹是生非?如果答案是沙國,美國就可以選擇站在伊朗那一邊。

把格局拉大來看,美國選擇親伊,也代表兩國的共同利益愈來愈多。兩國都想穩定伊拉克局勢,包括不讓伊拉克的遜尼派坐大;兩國也希望打敗伊斯蘭國(The Islamic State),但這點對沙國卻不是迫切議題,沙國若不是覺得屬於激進遜尼派的伊斯蘭國沒什麼好怕的,就是太過害怕而不敢加入戰局。

美國仍然有許多與沙國利益相同、但與伊朗相左的領域。美沙兩國都不滿敘利亞總統阿塞德(Bashar al-Assad)的行徑、不希望真主黨(Hezbollah)勢力增長、兩國都希望重拾埃及,乃至於中東地區的穩定局勢,讓遜尼派形成更廣泛的聯盟,以 制衡伊朗擴張。

但因為政策剛好同調才結盟,這樣的關係總是不夠牢靠。沙國過去與美國的關係堅固多了,為了維護這段長期關係,美國願意忽視沙國打壓人權,而沙國則對美國的親以色列立場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如今關係生變,也難怪沙國會緊張。

沙國應該認清的是,美國和伊朗為了策略利益,也有當上盟友的可能,只是昔日關係被伊朗的伊斯蘭革命(Islamic

Revolution)打斷罷了。美國先前親沙,是為了制衡伊朗的強硬態度和意識形態,而不是看上沙國能帶來策略優勢。

美國若如以色列期望選出共和黨總統,可能會走回頭路,放棄歐巴馬政府的中東政策調整方向,讓沙國重回美好時光;如果是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當選,她對伊朗的態度可能比歐巴馬來得強硬。

不管美國總統換誰當,勢必都得在伊斯蘭國和伊拉克的議題上交出成績單,但成績要好看,少不了伊朗的幫忙。

沙國過去與美國的關係堅固多了,為了維護這段長期關係,兩國忽視彼此的歧見,如今關係生變,也難怪沙國會緊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5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