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非洲最大國變天 背後有位「新曼德拉」

2015-04-20 TCW
 
 

 

三月底,非洲最大國奈及利亞總統選戰結束,布哈里(Muhammadu Buhari)成為首位當上民選總統的反對黨領袖。十五年來,布哈里參選三戰三敗,這次獲勝,《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說,得歸功夥伴提努布(Bola Ahmed Tinubu)。

打貪,喊國家未來不能賣

六十三歲的提努布是一位傳奇人物,頭頂「新曼德拉」等光環,二○一一年同意幫布哈里打選戰時定調「貪腐不沾鍋」的路線,要求他強力對選民放送「當我們就任那一天起,任何濫用信任的人都會被問責,」建立信任門檻。

美國《時代》(Time)觀察,這是奈國史上最拉鋸的選戰,因為打擊官場上的貪腐文化雖是民之所需,布哈里卻也因此樹立許多政敵,過往曾強力鎮壓、侵犯人權等「劣跡」總被對手信手拈來當作攻擊武器。

提努布知道人民對前主回鍋又愛又怕,於是積極奔走於西南部各省,專找道德指標的意見領袖訴求「民族魂」。「我不會把你們的口袋裝滿錢,以博得支持」、「這個國家的未來,不能拿來賣」這類口號喚起人民改變的渴望,並逐漸壯大成一股助力。

在《金融時報》筆下,提努布是老謀深算的「策略大師」,執掌奈國最大城拉哥斯(Lagos)八年間,改造這個沿海廢區成為全國經濟成長引擎。然而,城市復興的成績單出自激進手段,他鼓吹「變有錢」的座右銘,放任瘋狂投資石油致富的行徑,結果拉哥斯躍升全非第二大城同時,也孕育出極端組織博科聖地。

對照歐美城市重生的歷史經驗,拉哥斯的歷程幾乎可稱為一夕暴富,整套施政方針的邏輯奠基於提努布的會計師思維。一九七五年,他負笈美國求學,四年後從芝加哥州立大學畢業。這段期間他兼職洗碗工、夜間警衛與計程車司機賺取學費,卻仍保持優異成績,甚至被教授委以重任,課後輔導同學會計學。

一九八三年的提努布已是業界一號人物,但賺錢欲望抵不過歸鄉心切,於是他返國投入草根的社會運動:推動社區開發、動員政治組織監督政府等,結果是幾度進出監牢,甚至得遠走他鄉避風頭。

勝選當天,激情民眾聚在提努布門外,高喊這位政治教父之名,他激勵群眾和布哈里同心抵禦經濟風暴。一名年輕人說:「我愛這個國家。這裡的人在受苦。但總有一天我們會做出成就,只是現在我們還在尋找方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7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