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汽車電商:“雙11”只是試驗田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09883.html

汽車電商:“雙11”只是試驗田

一財網 孫銘訓 2015-11-10 22:25:00

南京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汽車經銷商集團投資人在跟《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溝通時表示,正是電商的出現,讓今年市場的汽車售價劇烈震蕩,造成整個行業的新車銷售利潤下滑,甚至無利潤,經銷商的抗拒心理也越來越強。

盡管依然熱鬧,但今年的汽車電商卻越來越沒有新意,大有重新回歸為經銷商集客的架勢。

兩年前的“雙11”,讓行業與資本認識到,汽車是可以進行線上銷售的;但兩年後的中國汽車電商依然沒有找到真正奏效的商業模式,對於各大電商平臺來講,“雙11”仍然是塊試驗田。

汽車之家CEO秦致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每年雙11都有點像汽車之家電商業務的試驗田”,“如果僅僅把‘雙11’當作一個一天的活動,經銷商是歡迎的”。

但隨著中國汽車市場的變革,經銷商也越來越不願意自己被綁架,將原本歸屬於自己的部分利潤被汽車電商瓜分出去,“汽車街”的出現也正是這一意誌的一種體現。“汽車銷售公司—經銷商—消費者,這本身是一條最短的消費利益鏈,現在卻要增加汽車電商一個環節來分配利潤,還要將整體利潤降低,那造成的一個現象就是大家都不賺錢。”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經銷商如此抱怨。

坎坷之路

盡管中國汽車企業包括經銷商在很多時候都在公開場合表達對汽車電商的開放合作態度,但在現實的執行中也只是將電商當作一個營銷的入口、滯銷車輛的處理平臺、4S店集客的入口。為了追求銷量,它們用一次次促銷的機會證明著汽車電商的可行性。

秦致在今年春天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電商”這個概念本身就很難界定,汽車之家通過為廠家集客收取傭金,並能幫助經銷商處理滯銷車型來獲得盈利,這本身就是電商的體現。“可以統計的是,2014年汽車之家直接促成的汽車銷量就超過200萬輛,占到中國汽車總銷量的十分之一。”

本報記者調查發現,通過電商的發展,汽車之家與易車的集客能力越來越強,中國汽車經銷商超過七成的集客來自上述兩大電商平臺。從上述兩公司的2015年三季度發現,從經銷商處獲得的營收規模已超過總營收的50%,收入同比增長超過70%。此外,像車享網、車巴巴、團車網、汽車街等電商平臺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和資本市場的關註。

根據國海證券最新的調研報告,中國新車電商短期市場規模近5100億元,隨著消費者習慣的養成及4S店的減少,新車銷售在電商部分比例有望達到三分之一,中長期市場空間可達萬億。

盡管有很多質疑的聲音,但經過兩年時間的探索,電商的發展的確為經銷商解決了很多問題。特別是在今年,經銷商比較看重利潤的時間,汽車電商的確為經銷商解決了諸如庫存占用壓力、金融壓力等多種問題。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現在經銷商的最大擔憂,已經不再是新車銷售,你要問經銷商最擔心什麽,沒人跟你說我擔心的是什麽新車的銷售,都讓互聯網做了。擔心的是售後的利潤越來越低。這確實是有互聯網企業的影響,把他們最有含金量的蛋糕慢慢扯到外面來了。”

盡管不少汽車電商在跟經銷商溝通時,都是在說“我怎麽在這個業務上幫你,怎麽在二手車這個業務上幫到你,這兩個業務都還是挺賺錢的業務”,但汽車經銷商也並未完全信任電商。

南京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汽車經銷商集團投資人在跟《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溝通時表示,正是電商的出現,讓今年市場的汽車售價劇烈震蕩,造成整個行業的新車銷售利潤下滑,甚至無利潤。而且由於汽車之家與易車憑借集客能力,不斷提高經銷商的收費標準,經銷商的抗拒心理也越來越強。

8月8日,全國近40家重量級汽車經銷商負責人齊聚上海,簽約合作共建汽車電商平臺“汽車街”。這也正是目前中國汽車經銷商聯合對抗汽車之家與易車的最大陣地。

汽車街,最早是由寶信汽車創建,同龐大電子商城一樣轉為本集團服務,而隨著今年中國汽車經銷商盈利水平的持續走低,今年9月,寶信汽車創始人、執行董事兼主席楊愛華將個人股權轉售給廣匯汽車,並攜部分高管專心去做“汽車街”,同時希望各大經銷商都團結起來一同對抗汽車之家與易車。

淡化“優惠”

不可否認的是,中國汽車電商快速發展的兩年,正是中國汽車經銷商生存最艱難的兩年。

從2003年開始,中國汽車市場進入了一個快速增長的十年,這十年間中國汽車銷量快速增長,中國的汽車經銷商經過前期的積累之後,從2010年才開始快速建設新店,4S店數量快速擴張。但由於新建店投資過大,到2013年底中國新建4S店有超過60%都出現了財務虧損。

而這個時間,中國汽車市場也在發生轉變,此前快速增長的市場越發成熟,增量降低。這樣繼續按照此前市場規律準備的網絡、產能與銷售目標過剩,經銷商出現大量庫存。

但“現在汽車經銷商為什麽就不能繼續從新車銷售獲利呢?”一位北京的經銷商在與本報記者溝通時表示:“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中國經銷商為了提升銷量或者快速消除庫存,不得不借助汽車電商進行銷售,但也打破了市場的價格體系。經過今年一年時間的調整,廠家與經銷商的溝通越來越順暢,庫存水平已逐步恢複到正常水平,整個經銷商也在慢慢回歸正常的商業發展。”

寶馬汽車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安格在上個月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也強調,是時候讓價格回歸理性了。

同樣,奔馳也認為,降價並不是給經銷商帶來利潤的關鍵,相反,頻繁地降價甚至會傷害到老客戶與品牌價值。

11月6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廈門參加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年會期間,也從多位經銷商投資人處獲悉,當前中國汽車經銷商的盈利能力正在逐步恢複,庫存深度在逐步降低,未來降價的預期也在逐步降低。

但在記者采訪的過程中,大部分經銷商仍然表示:“不時的爆款還是需要的,但這只是集客的一種手段,已經不需要大幅度降價來獲得銷量了。”

而從今年各汽車電商的“雙11”優惠措施中,記者發現各大電商已經淡化了包銷車的宣傳,因為經過一年的嘗試,包銷讓電商也背負了沈重的庫存和金融成本。此外,今年的整體優惠幅度在降低,盡管仍有五折秒殺、0元競拍等形式出現,但要麽是汽車電商自己貼錢,要麽是汽車企業的營銷手段,真正到店面的優惠幅度大幅降低,且多設定了優惠數量,其目的還是為了店面集客。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9253

快遞員不再擺地攤 高校成菜鳥驛站智能物流試驗田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7949.html

江南大學蠡湖校區距離太湖不過幾百米,附近就是無錫黿頭渚景區,這所學校里有一座占地1000平方米的菜鳥校園驛站,它像一個“快遞超市”一樣日均派發著5000件師生的網購包裹,這個單量在全國1500個高校菜鳥驛站中排名前三。

作為當前估值500億的菜鳥網絡中末端能力的重要一環,校園驛站已成為全國4萬家社區菜鳥驛站的智能技術試驗田。菜鳥網絡首席技術官兼快遞事業部總經理王文彬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稱,很多新嘗試是先在校園驛站落地,校園驛站在智能物流、信息化分撥、大數據預測和物聯網上的驗證成果,將複制到社會化菜鳥驛站。

以往快遞員在學生宿舍樓下“擺地攤”發快遞的場景,正在隨著智慧校園、快遞信息化升級的進程而逐漸消失。

校園里的智能物流試驗田

“我的任務有點像超市收銀員或火車站驗票員,包裹信息和身份信息匹配後,放行包裹,半分鐘就能完成一單。”4月27日下午,在江南大學菜鳥驛站勤工儉學的大二學生馮朝艷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她已經在這個站點兼職了兩個月,按照每小時10元的報酬,她一個月能賺近400塊錢。

這是一個有點像超市、圖書館、倉庫三合一的寬敞空間,大大小小的包裹經過卸貨區後,被按照當日件、隔日件、當日大件等分門別類,學生的手機上會收到一條由菜鳥驛站發送的取件信息,他們就像在圖書館按照索引找書一樣在這些貨架上找到自己的網購包裹,再到馮朝艷這里掃描校園一卡通驗證身份信息和包裹信息,取走快遞。學生也可以在這里使用支付寶或菜鳥裹裹App。與馮朝艷做相同工作的是幾個來自郵政EMS的專職工作人員,在這個站點,EMS負責實際操作運營。

一個清晰的多方合作模式被勾勒出來。這間1000平方米的菜鳥驛站是由學校原來的一個鍋爐房改造而成,產權屬於校方;EMS等第三方物流公司入駐負責實際操作,參與訂單分成;菜鳥提供系統和技術支持,以及統一店面裝修。據菜鳥驛站校園渠道大區總監曹飛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每年菜鳥網絡在校園驛站上的投入是億元級別,技術和系統輸出等都是免費的。

目前,類似的校園驛站在全國有1500家。在菜鳥網絡的業務藍圖(快遞、倉配、農村、跨境、末端)中,菜鳥驛站體現的是末端能力,解決配送員和收件人時間不匹配的問題。高校這樣一個訂單量集中,有點像局域網的特殊區域,給菜鳥嘗試末端信息化升級提供了一個旗艦級施展空間。

以前24個人日均處理1000多件包裹,現在11個人日均處理5000件包裹,江南大學快遞效率的升級背後將菜鳥網絡的能力擺上前臺。由於80%的校園包裹來自淘寶、天貓等淘系平臺,學校在對接了菜鳥的系統後,這些快遞信息可以通過阿里方面直接獲取,工作人員無需再手動錄入。另一方面,隨著電子面單普及率提升,掃碼錄入也節省了時間。目前,全行業電子面單占比已經達到70%,今年有望突破80%。

無論從功能還是陳列上看,校園驛站已相當於一個智能化的小快遞倉庫,它實際上將郵政系統中的分揀能力運用到驛站中,讓找貨環節更系統更容易。去年雙11,江南大學菜鳥驛站日均包裹處理量飆升到1.6萬單,菜鳥通過大數據對包裹量的預測幫助這個站點提前增派了物流資源。

“旗艦店”的社會化輸出

吳松在菜鳥網絡負責的是校園驛站全國網絡管理,很長一段時間,他都在全國各地飛來飛去對接高校。他們團隊20個同事,負責著全國所有校園驛站的對接工作。對於高校快遞,他感受到的一個明顯變化是,以往快遞員在學生宿舍樓下擺地攤送件的場面越來越少了,很多高校後勤部門找到他們嘗試合作。

以輕資產模式運營的菜鳥網絡在校園驛站業務上采用的是加盟模式。與高校達成合作,菜鳥找一家第三方快遞公司進駐運營。吳松對第一財經記者介紹,菜鳥校園驛站的合作模式大致有三種,像江南大學是菜鳥直接和校方合作,這種模式總體占比超過20%;第二種是菜鳥和原本在高校做快遞服務的學生創業團隊合作,向對方提供技術支持,這部分占比最高,接近40%;剩下一種是和校園中原有的第三方快速公司合作,大約占比30%。今年,211、985等重點高校直接與校方合作的驛站將是發展重點。南京大學已經為此開辟出一個800平方米的空間建站點;清華大學也有意合作。

事實上,校園驛站也在嘗試形式和功能的多元化。拿今年8月份投入運營的浙江大學驛站為例,學生和老師的包裹采用分開取件模式,教師件放在辦公樓設置的智能自提櫃中,方便教師掃碼自取,不用排隊;學生件則采用“快遞超市”形式運營。

“有時候表面上的智能並不是真智能。”曹飛對本報記者說,一個智能自提櫃的硬件成本大約是5萬元,通常只有40個櫃口,能存放的包裹有限;隱藏在背後的人工運營成本比快遞超市更高。以江南大學11名工作人員日均處理5000件包裹為例,如果都換成自提櫃,可能需要20個人,因為自提櫃里包裹的添加和更新頻率比自助飲料售賣機高得多,而人工成本目前是快遞業最大的一塊成本支出。

從形態上看,高校驛站好比全國社區菜鳥驛站的“旗艦店”。在高校外,除了便利店、小賣部加盟作為菜鳥驛站外,圍繞小區的專業化菜鳥驛站站點也是快遞末端300米鏈路上的最主要節點。但與日均數千單的校園驛站相比,這些專業站點每天處理的包裹量不過300單,通常覆蓋1-2個小區。

在王文彬看來,盡管校園快遞包裹量只占社會總包裹量的十分之一,但用戶的智能化體驗需求是共通的,菜鳥前期在校園驛站上的大手筆投入,就是為了讓這些得到高校學生檢驗的技術能力得以實現社會化複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311

重金屬汙染耕地:三年探路路未明湖南試驗田再“續命”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8455

一名農民在“萬畝示範片”里翻耕。三年試點,農民並不適應官方規定的治理模式。(南方周末記者 譚暢/圖)

作為唯一一個由兩部委批複的國家級試點,長株潭試驗田關乎中國上億畝受汙染耕地治理的走向。然而三年來,技術存爭議,基層有怨言,效果仍未評估。

“由於重金屬汙染耕地修複治理的複雜性和特殊性,試點工作的效果目前還難以全面顯現,至少需要3至5年時間才會有個規律性的結論。”

2016年7月上旬,湘江流域正值早稻收獲時節。湘鄉市東郊鄉旺興村農民王長泉在地里翻耕,預備幾天後播種晚稻。東郊鄉地勢平坦,10790畝稻田青黃交錯,在烈日下呈現一派平常的農忙景象。

只有藏在田間的一溜“萬畝示範片”標牌宣告此處農田與眾不同:

全國首次土壤汙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耕地土壤點位超標率高達19.4%。“鎘大米”風波席卷後,2014年4月,湖南省啟動長株潭耕地重金屬汙染修複及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試點,作為唯一一個由農業部、財政部批複的國家級試點,其成敗關乎中國上億畝受汙染耕地治理的走向。

2016年,湖南長株潭試點步入第三個年頭,因一直保持低調,成效如何外界難窺究竟。據多位知情人士透露,進展或不如預期。有農業部官員視察後,甚至希望縮小試點範圍。5月28日,國務院發布的《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又稱“土十條”)正式提出延期,為試點“續命”。

“由於重金屬汙染耕地修複治理的複雜性和特殊性,試點工作的效果目前還難以全面顯現,至少需要3至5年時間才會有個規律性的結論。”7月13日,設立在湖南省農業委員會的長株潭耕地重金屬汙染修複及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試點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試點辦”)答複南方周末記者,當前,該辦正在配合農業部效果評價專家團隊對試點工作進行三年階段性總結評估,“待2016年的土壤和農產品數據出來後,最早要到年底才會有個初步的結果”。

三年試點,成效難維持?

全國耕地重金屬治理盯著湖南,而湖南耕地治理盯著湘鄉萬畝示範片。湘鄉共有77萬畝農田。2014年湖南開始試點,第一件事是對耕地土壤質量進行檢測,每150畝耕地設一個檢測點。根據土壤環境治理標準,土壤中鎘含量不應超過0.3mg/kg。據當地一名官員介紹,湘鄉有35萬畝耕地合格,42萬畝耕地存在不同程度超標。

42萬畝超標耕地中的14萬畝被納入了湖南試點。試點的基本思路是根據重金屬汙染程度的不同實行分區治理,分區關註兩個指標:稻米鎘含量和土壤鎘含量。

我國稻米鎘含量限值為0.2mg/kg,有專家批評標準過嚴,日本限值為0.4mg/kg。湖南試點將稻米鎘含量在0.2-0.4mg/kg之間的耕地列為達標生產區,是“VIP+n”技術的主戰場。“VIP+n”是湖南試點主推的組合技術,湖南相信這一技術能有效減少水稻對鎘的吸收、降低稻米中鎘的累積,在酸性中輕度鎘汙染的稻田中種出安全的大米。

對於稻米鎘含量超過0.4mg/kg的耕地,土壤鎘含量在1mg/kg以下的列為管控專產區,探索汙染稻谷安全管控模式;土壤鎘含量在1mg/kg以上的列為替代種植區,實行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原則上不再種植直接食用鎘超標的農作物。

根據2014年湖南省農業委員會重點工作完成情況公示,試點第一年,三個區域早稻的達標比例分別提高了53.1%、44.8%、20.3%,米鎘含量平均降低30%左右,“修複取得明顯效果”。

然而此後,試點成效幾何,鮮有公開報道。甚至參與試點的企業都不了解全貌:“方案一般是開會口頭傳達,文字材料會後就收回。”一家生產土壤調理劑的企業負責人表示。試點辦解釋稱,在試點啟動之初,農財兩部明確要求,未經兩部許可,試點工作所有數據不能對外公布。

基層也不知道確切效果。“看又看不出來,都是省里來人化驗、統計,省里掌握數據。不過,試點辦開會講,2014年效果還好一點,2015年效果不如2014年。”湘鄉市農業局紀委書記李建良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2016年,湖南在試點範圍內開辟了26個“VIP+n”修複治理技術模式千畝標準化示範片和1個萬畝標準化示範片。專家們看重湘鄉市東郊鄉地勢平坦、水利條件好,多產雙季稻,於是將八個村莊的萬畝稻田歸在一起,統一育秧、統防統治,目標是一萬畝稻田全部合格,米鎘降到0.2mg/kg以下,土鎘降到0.3mg/kg以下,是為“萬畝示範片”。

當地媒體稱,萬畝片落戶湘鄉是一項榮耀,將來能“為各試點縣市區提供修複治理的標準化、規模化實施樣板”。然而,分管此項工作的李建良卻另有一番理解:示範片正是在前兩年試點效果不穩定的情況下設立的。“省里說今年多花點錢搞幾個示範看看,檢驗一下到底有沒有效果,到底是技術本身有問題,還是措施落實沒抓到位。”

農民難接受,基層有怨言

“VIP+n”的措施難落實,在基層得到公認。

和工程類土壤修複項目不同,VIP技術主要屬於農藝措施。“就是要邊生產邊達標(修複)。農藝修複符合‘土十條’的安全利用原則。”湖南省農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副所長紀雄輝解釋,在爭取試點時,湖南把針對湘米鎘汙染防控的既有研究結果打包,總結成VIP模式,即采用鎘低積累水稻品種(variety)、合理灌溉(irrigation)、施用石灰等調節土壤酸度(pH)。

除了低鎘品種選育的任務落在專家身上,其余措施都成了基層“多出來的農活”。

自從被納入試點,湘潭市嶽塘區正江村抓農業的村委劉冬國工作量翻番。每回村里開會,他都對照著試點辦編寫的《水稻降鎘安全生產42問》和農業局發放的各種技術培訓資料,向村民們講解“VIP+n”的各種措施。

最難的是“合理灌溉”。為了阻止水稻對鎘的吸收,必須從孕穗期開始實行淹水灌溉管理,保持田面水深3-5厘米,直至稻谷黃熟。“我們的宣傳也很到位,連村里的書記都知道田要淹水,不要脫水。”紀雄輝說。

但這不符合南方地區傳統耕作習慣,農民擔心水稻長期泡在水里容易倒伏。紀雄輝到鄉間檢查時,常發現排水口被打開,稻田幹得開裂。這樣一來,出現一種極端情況:有的地方土壤達標,稻米卻超標嚴重。“領導對這些數據怎麽也想不通。其實是因為忽幹忽濕,幹的過程使鎘離子活化,一泡水又迅速釋放,反而加快了作物對它的吸收。”

雖未看過檢測數據,劉冬國卻在日常開會和接待領導、專家視察中,揣摩出正江村前兩年的試點效果不明顯。“上面很重視,我們今年都是嚴格按照規定措施做的,怕石灰發到農民手里農民偷懶,我們統一組織人撒石灰。確保石灰不浪費,水分管理做到位。”

農民難接受,基層政府也有怨言。“措施都是專家規定的,我們落實到位就可以了,也搞不清到底哪些措施有效果。”嶽塘區農業局副局長陳新衛說。

湖南試點範圍在2015年有所擴大,新增了長株潭以外的6個區縣。為集中力量做出湖南模式,如今不僅新增區縣可能取消,甚至原試點中不以農業作為工作重點的區縣也可能停止試點。聽到這個傳聞,陳新衛忍不住嘀咕:“嶽塘區耕地都在郊區,農民種田都沒有積極性,可能取消還好一些。”

相比之下,企業參與的熱情高漲。2016年4月,永清環保股份有限公司以7958萬元中標,承包了長沙市望城區整區23萬畝重金屬汙染耕地修複服務項目。據紀雄輝介紹,其中22萬畝是措施承包,企業按VIP技術系列措施操作,政府檢查措施是否到位。剩余一萬畝是效果承包,“企業可以按自己的模式搞,就看最後達標沒有”。

爭議“撒石灰”

2016年6月30日,在第二屆“中國農田土壤修複高峰論壇”上,不少與會專家都會提及湖南試點,或語焉不詳,或頗有微詞。

“坦白來講,湖南模式能不能推廣,是爭議挺大的一個事。”參與“土十條”制定工作的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研究員李松在會後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不過結果沒出來,也不好下結論;而且環保部沒參與,以後農田這塊可能還是農業部主導。”

爭論的大半火力集中對準湖南試點的標誌性措施——撒石灰。提出VIP技術的專家們表示,酸性土壤會增加鎘等重金屬元素的溶解性和移動性,使其進入作物體內的可能性增加,通過施用生石灰可以提高土壤pH值,減少作物對重金屬的吸收。

“我提醒過湖南很多次,不要以為撒石灰就完事了。病因沒找準。”一位參與過湖南試點評估的專家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把大米鎘超標引導到土壤酸化問題上是有偏差的。pH值可能有一定貢獻,但貢獻率有多大還不好說,如果不是主控制因素,那撒石灰的效果就大打折扣。”

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研究員陳能場在一篇評價湖南試點的文章中介紹,日本於1971年在28個區域開展石灰施用等降鎘的大田示範試驗,其效果是糙米鎘降低達到60%以上只有2處,40%-60%的6處,20%-40%的8處,0-20%的8處,反而增加的有4處。“因此認定石灰降鎘有困難,不能作為主要治理措施,而只能作為輔助手段。”

除了效果受質疑,長期大量施用石灰還可能使耕地土壤板結,造成二次汙染及破壞農田生態。李建良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湘鄉萬畝片有的農田pH值已經在6.5以上,石灰撒多了影響禾苗生長,“但還是按照技術要求統一操作,沒管酸堿度了”。

2015年3月,試點辦發出公告,廣泛征集耕地重金屬汙染修複治理新產品與新技術。試點辦在管控專產區設立了4個500畝展示區,參展方需免費提供產品,統一開展田間試驗與示範。

“相當於是打擂臺賽,篩選VIP+n里面的這個n。”環保橋(湖南)生態環境修複有限公司總經理袁海偉說,參展的企業約有五六十家,湖南省農委最後對每個參展企業出示了效果評價報告,但沒有公開排名。“我們的土壤調理劑用在早稻上降鎘率是50%左右,晚稻是40%左右,私下打聽,算是效果還可以的。”

“湖南追求的是單項指標,誰的產品降鎘率最高,誰就最優秀,不考慮對水稻會造成增產還是減產。”登封市新鑫農科材料有限公司主營土壤調理劑,副總經理張建平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業界對土壤調理劑代表的耕地修複思路是否科學,也存在爭議。“沒有移除土壤中的重金屬,只是先固化,控制作物吸收。但汙染不斷累積,總有一天要飽和的。”

湖南試驗田關乎中國所有受汙染耕地治理的走向。(南方周末記者 譚暢/圖)

休耕試點再探路

湖南試點在中輕度汙染區域推行“VIP+n”技術,而在重度汙染區域進行的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看似靜悄悄,實際也困難重重。為湖南試點提供技術指導的農業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副所長李玉浸認為,在湖南三年試點中,種植結構調整推進的難度最大。

種植結構調整,意味著在重金屬汙染“積重難返”的耕地上停止種植水稻,改種其他對土壤中的鎘不那麽“敏感”的作物或非糧食作物。湖南試點已有改種玉米、高粱、葡萄、西瓜、蠶桑等多種探索。

在長沙縣北山鎮榮合橋社區,南方周末記者看見三百多畝低鎘積累作物篩選項目試驗田里,玉米長勢喜人。“但費用太高了,生產成本要一千多一畝。試驗還行,要推廣給農民很難搞下去。”北山鎮農技推廣站站長張國玉說。

“簡單看錢還不行。一方面,老百姓說我只會種水稻,讓我種別的我種不了。另一方面,原來種水稻已經形成產業鏈,肥料供應、市場銷售都圍繞著水稻,改種之後會帶來一連串問題。”李玉浸表示。

據李建良介紹,湘鄉有5866畝耕地列入替代種植區。有的地方改種高粱,國家第一年每畝補貼2450元,第二年每畝補貼450元,但種出的高粱不好賣。還有地方改種蠶桑,效益也不好,“第一年搞了700畝,去年只有200畝,其他又改回種水稻了”。

今年,緊隨“土十條”步伐出臺的,還有農業部的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方案,長株潭重金屬超標的重度汙染區也被納入試點,初步規模為連年休耕10萬畝。農業部希望,通過連續多年休耕,同時采取施用石灰、翻耕、種植綠肥等農藝措施,以及生物移除、土壤重金屬鈍化等措施,修複治理汙染耕地。

湘鄉市農業局已經在6月收到分配下來的萬畝耕地休耕任務。5866畝重度汙染耕地已進行種植結構調整,只好從管控專產區劃出一萬畝,趕在晚稻播種前通知到農民。

土壤中重金屬質量守恒,休耕本身並不能修複汙染耕地。“休耕以後怎麽去修複呢?又是試點,我們打算配合著做做試驗,至少探索出一條路子吧。”紀雄輝說。

糧食安全,土壤難安全

“雖然‘土十條’提出繼續在湖南進行試點,但農財兩部已明確,須等農業部效果評價專家團隊完成試點三年階段性評估後,農財兩部才能確定下一步試點的期限和試點的整個思路框架。”試點辦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紀雄輝則估計,試點延長時間不會太久:“原計劃試三年,現在頂多再有一兩年,很多專家領導都這麽認為。”

農業系統專家傾向於肯定湖南試點,如李玉浸認為,在減少大米重金屬超標的含義下,湖南試點的效果比較顯著。南方周末記者了解到,剛檢測出的達標生產區2016年早稻達標率在50%左右。

“農田土壤修複是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不能要求三年就取得很大成效。”曾在湖南省進行過20年鎘汙染農田治理修複研究的青島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副院長王凱榮表示,湖南試點沿用了過去幾十年的耕地治理技術,雖有進步和經驗積累,但尚未取得突破性進展。

“相比技術,這種治理模式怎麽推廣更值得關註。措施老百姓能不能接受,成本政府能不能負擔。”湖南試點三年,中央每年安排的專項資金超過十億元。湘鄉萬畝示範片耗資5500萬元,其中一半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另一半為當年的修複措施投入,即每畝耕地大約需要2750元/年。

更尖銳的質疑針對的是湖南試點的思路。

“土十條”提出風險管控原則,強調耕地安全利用,要求到2020年,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左右,輕度和中度汙染耕地實現安全利用的面積達到4000萬畝,重度汙染耕地種植結構調整或退耕還林還草面積力爭達到2000萬畝。

多位專家表示,湖南試點的思路與“土十條”一脈相承。

“輕度汙染撒石灰對付,汙染濃度太高了受不了,那就不種水稻,或者幹脆休耕。”一位參與“土十條”制定的專家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安全利用”保障農產品安全,有進步意義,“但不是一個很健康、很全面的概念”。

“從它(指湖南試點)的角度,大米達標就算完成任務,但土壤環境質量本身沒有改善。你可以說現階段缺錢缺技術,但首先要肯定,但凡有辦法治理,應該想辦法把土壤恢複到一個比較正常的狀態,這涉及環境倫理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648

私有化銀泰商業 阿里購置新零售試驗田

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剛剛提出“新零售”,立刻就有實質動作了!

1月10日,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Alibaba Investment Limited(“阿里巴巴”)宣布,聯同銀泰商業(集團)有限公司(01833.HK)創始人沈國軍的全資公司(下稱“聯合要約方”),要求銀泰董事會向其股東提呈有關通過協議安排私有化銀泰的建議。

阿里和銀泰系合作已久,此前已經在O2O(線上線下融合)領域有諸多互動,雙方還打造合資項目,而這次阿里巴巴索性將銀泰商業私有化,則更預示著雙方未來在“新零售”領域會有更多動作。

根據建議,聯合要約方將就每股計劃股份支付10港元,較其最後60個交易日的平均收市價溢價約53.59%。

完成建議交易所需的最大現金金額約為198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77億元),聯合要約方正以內部現金資源或外部債務融資支付交易所需款項。

根據建議交易,阿里巴巴將成為銀泰商業的控股股東,持股比例預計增至約74%。

“中國零售行業的總規模已達到4.5萬億美元,並正以每年10.7%的速度增長。阿里巴巴集團正與線下零售商共同重構傳統業態。”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張勇表示。

公開資料顯示,銀泰商業在全國運營29家百貨店及17個購物中心,主要位於中國一線及二線城市。通過2014年7月的首次投資及2016年6月的可換股債券轉股,阿里巴巴目前擁有銀泰商業約27.82%權益。

對於此次銀泰商業私有化事宜,銀泰方面表示不予置評,一切以公告為準。

這幾年實體零售業經歷了關店潮。公開數據顯示,萬達百貨繼2015年關店46家後,2016年繼續關店,而太平洋百貨也經歷關店“陣痛”,馬莎百貨則宣布退出中國內地市場。實體零售業者的難題是缺乏人氣、成本高企。在這種狀況下,對於銀泰系而言,阿里就是一個高流量入口,可以大規模獲客,還能增加銷售渠道。

“阿里有數億客源,這是實體零售業者無法想象的。我們經營了10多年的銀泰VIP會員約160萬,而我們與阿里合作推出的支付項目‘銀泰寶’僅僅幾天就獲得了500萬會員。但實體業者有的是線下資源,比如我們有1000萬個SKU(貨存單品管理)、2000多個合作夥伴,這些都是電商缺乏且需要的。阿里和銀泰商業已開始了數據和後臺方面的共享和整合。”沈國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曾透露。

“雙方今後會有更多O2O聯合,在新零售時代,沈國軍和他的銀泰也在轉型,未來會見到更多銀泰的新商業項目。”資深零售業人士陳嶽峰指出。

阿里系已經廣泛布局了實體零售業務,包括蘇寧、銀泰、三江購物等。

那麽阿里系布局線下零售業的意圖是什麽呢?

在張勇看來,經濟沒有實體和虛擬之分,只有新舊之別。如果漠視機遇,那麽就會不可避免被邊緣甚至被淘汰。若能融合移動互聯網、實時用戶數據及科技的力量來提升運營效率,實體零售企業能夠為消費者創造出全新的價值。

“對於阿里而言,就如馬雲所說的,未來不可以只做純電商,而是要結合線上線下做新零售。阿里有大數據,有電商平臺,有大量客戶群,但是其缺乏的是實體零售業者的供應鏈和貨源管理。實體業者幾十年以來所積累的大量供應商資源和供應鏈核心競爭力是具有優勢的。要形成閉環,就得打通線上線下。對阿里而言,將銀泰商業私有化之後,在實施新策略時會更加靈活,也減少了繁瑣的上市公司流程,這會進一步有利於阿里打造線上線下閉環的布局。”陳嶽峰坦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603

【評論】銀泰私有化 一塊效益最大化的試驗田

1月10日,阿里子公司與銀泰創始人沈國軍的全資公司,宣布聯手啟動銀泰私有化進程,雙方共同出資約177億元人民幣,溢價高達53.59%。

考慮到這是一家傳統的百貨業態企業,這代價實在不低。

阿里為何此時啟動銀泰私有化進程?它對於行業有哪些意義?

其實阿里主要就一個目的:它需要掌握一家能自主決策的百貨業態企業,以便為其打造“新零售”模式提供一塊落地的試驗田。

稱之為“試驗田”,可能有人覺得有些輕視,並非如此。個人認為,阿里收購銀泰,雖經歷了投資到控股變化,私有化後應該還會控股,但這並不意味著,阿里從此要全面進軍百貨業務。就算阿里用互聯網模式成功改造了銀泰,後者也不可能在全國遍地開花。阿里不可能這麽做,這與其開放平臺的定位相悖。而且,相比一個龐大的平臺,銀泰的店數再擴充一倍,也難以匹敵。

“試驗田”更深的意義是,銀泰雖不會大規模遍地開花,但它現有的業態、模式及體量,可為阿里平臺創新尤其新零售模式落地提供合適的樣本。一旦運營有成效,沈澱為解決方案,阿里應該會將這一模式進一步複制。

那為什麽一定要私有化呢?有人會認為阿里投資銀泰已經有一段時間,如果是試驗田性質,沒有必要付出如此高溢價去私有化。但筆者認為,此舉不但有必要,而且還很緊迫,主要基於以下兩層考量:

首先,新零售模式的探索,面前沒有參照物。阿里已置身於一個行業演進的無人區。它的探索既是自身發展的訴求,也是行業賦予它的責任。其探索隱含巨大的成本風險,也充滿許多不確定性。但它已身不由己,沒有退路。

在馬雲那里,純電商不會有未來,新零售一定要融入線下生態。這意味著,阿里的探索,必須有實體單元做依托。而且,這個實體單元必須納入阿里整體探索的風險體系,敢於承擔,屬於一種命運共同體。如果銀泰保持著上市公司狀態,考慮到市值管理,它需要兼顧太多投資人的利益,不可能完全融入一個充滿風險的探索進程。

說白了,阿里就是需要一個能自主決策的實體盤子。銀泰私有化應該早在它的計劃當中,甚至包括接下來的高度控股,也符合邏輯。

你可能會說,當初阿里已投蘇寧雲商成了二股東,為何不利用後者的盤子呢?顯然這不可行:一是阿里不可能左右蘇寧的獨立決策,想重金投資,盤子太大,代價過高,且以蘇寧董事長張近東的個性,也不可能同意;就算張同意,也很難通過審核;二是阿里與蘇寧合作,更多集中在3C品類、供應鏈與物流等層面,目前並非全品類、全業態,雙方在底層數據、用戶方面並沒有真正融合。

其次,阿里零售事業正持續進行結構優化與轉型。淘寶生態豐富,適合向生活方式轉,天貓則強化對優質品牌商家與供應鏈的影響力。由於淘寶平臺帶有一定話題風險,在可見周期內,天貓規模化會繼續成為主旋律。

因此,線下那些對於品牌商家具有整合力的百貨業態,於天貓來說,就有一定的戰略性價值。尤其是那些具有一定體量、在核心城市有所布局的資源。

考慮到京東的速度與沖擊力,再加上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訴求,天貓不但需要規模,更需要模式更新。而且,就時間來說,已經相當緊迫。因此,可以這麽說,面對一家傳統企業,阿里願意那麽高溢價參與銀泰私有化,應該是傳遞了一種迫切性,後者一定帶有強烈的工具性用意。私有化之後,阿里應該還會有更多滲透行動。

截至這一消息公布,阿里面向新零售的線下資源拓展基本已告一段落,它相當完整,並具有結構魅力。其一系列布局背後的用意筆者解讀為:

1.投資銀泰,將其私有化之後,阿里在百貨業態就有了更加核心的支撐,百貨業態是大零售概念具有更大線下輻射力與品牌影響力的板塊。銀泰的體量恰到好處,它不斷探索的精神,也有助於阿里未來沈澱下豐富的新零售經驗,並可以影響到供應鏈、物流一端。而向下同樣可以觸發物流與龐大的用戶群。這個融合進程,會將阿里過去17年的技術與商業積累釋放出來。

2.投資蘇寧,更多是一種戰略性的博弈。雙方從競爭對手變成聯姻夥伴,消除了許多競爭壓力,並且在供應鏈、品類拓展、流量、物流等方面可以產生集約化效應。當然,還有一層是,應對京東的沖擊。

3.投資三江購物,成為二股東。這一布局側重的是超市,考慮到商超的未來,可以說帶有戰略性意義。與之對比的是之前京東收購永輝,並與沃爾瑪建立了戰略合作。

所以,從線下實體板塊資源的結構看,阿里基本上已經有百貨、3C連鎖、超市三大業態。加上它自己的整個淘系生態,可以說,其已經是中國乃至全球生態最多元、豐富的商業組織。這為馬雲提出的“五新戰略”尤其是“新零售”,提供了拓展的基礎與空間。

當然,新零售不可能是簡單的物理匯聚,一定是要發生化學反應。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真正形成一種可以複制的商業模式,一定會經歷相當長一段時間。

馬雲與沈國軍多年交好,阿里與銀泰的合作前瞻性與深度遠非其他案例所能比。行業里有許多線上線下合作的案例,但達到這樣開放度與深度的極少見。甚至包括阿里與蘇寧的聯姻,都遠不如這一案例更深入。筆者認為,如果沒有共同的趨勢判斷、危機感,沒有一種近似的價值觀,沒有開放的企業家精神,幾乎不太可能出現這種合作。

去年6月,阿里完成對銀泰商業的換股,正式成為銀泰商業大股東。它的重視程度一眼便知:阿里CEO張勇親自兼任銀泰商業董事局主席。

說到銀泰的戰略價值,張勇曾說:“銀泰是阿里巴巴進行零售商業線上線下融合創新的平臺,在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時代,如果說阿里巴巴是空軍,那麽我們需要尋找一個陸軍夥伴形成一體化力量,這個陸軍夥伴就是銀泰。”他還強調,阿里將從“人”(用戶營銷)、“貨”(商品運營)、“場”(商場)三方面,幫助線下百貨擁抱數字經濟。

私有化勢必能夠進一步強化雙方融合的效率,第一波強化通過“會員通”整合在線與線下的消費者數據,通過“服務通”優化消費者的購物體驗,通過“貨品通”來提升庫存效率以至銷售流轉;第一波,將會形成真正意義上適應中國的新零售商業模式,為全面複制奠定基礎。

(作者為誇克傳媒創始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8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