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茶葉概念-龍發製藥(2898)


之前,有一家中國礦業(340)買人星願,過程如下: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7313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5249


其後大股東作出澄清。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7681


可以說成為首隻茶葉概念股,加上呢排有本雜誌那位先生影了相證明此家公司真是做生意,應該都無問題。


前兩天,香港有第二隻茶業概念股,就是龍發製藥(2898)。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20827/LTN20020827000_C.htm


公司在2002年上市,以每股34仙,發行1.5億股上市,集資5,100萬元,淨額約4,000萬,股本為6億股,市值僅兩億元,全部為上市的下限,加上上市時的市況,可見貨源極乾。


公司股權簡單,上市以來一直是由大股東持有,主打是前十年左右,劉丹代言的排毒美顏寶,佔其銷售的大部分。


該公司上市後,推出大量新產品,但公司仍未有一項產品可與此產品比較,盈利開始大跌,且排毒美顏寶銷售不繼,導致上市後連年虧損。


其後,更用了上市大部分資金購入一個物業,有合理懷疑,同時大股東在幾個月後成立了今次的主角賣茶公司,有資金需求,所以可能此物業是老闆的,但以第三方注入。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50118/LTN20050118124_C.pdf


公司2007年股市熱潮時,一度由60仙,炒上3元水平,經調查後更現,由13個實體持有股本的24.88%,加上大股東持股75%,街貨只有0.12%,可見貨源極乾。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70727/LTN20070727663_C.pdf


其後,大股東把自己和副手的老婆的持股的實體解散,然後分派股票。


其後兩大股東亦有大手減持股票,其中大股東持2,977萬股,套現4,465萬。副手老婆減持1,899萬股,平均價約1元,套現約2,000萬。

葉淑萍 122(L)
2,030,000(L)
HKD 0.900 53,995,500(L)
8.99(L)
16/06/2008
葉淑萍 122(L)
200,000(L)
HKD 1.002 56,025,500(L)
9.33(L)
13/06/2008
葉淑萍 122(L)
850,000(L)
HKD 1.000 56,225,500(L)
9.37(L)
12/06/2008
葉淑萍 122(L)
300,000(L)
HKD 1.018 57,075,500(L)
9.51(L)
11/06/2008
葉淑萍 122(L)
540,000(L)
HKD 1.044 57,375,500(L)
9.56(L)
10/06/2008
葉淑萍 122(L)
5,400,000(L)
HKD 0.844 57,915,500(L)
9.65(L)
06/06/2008
葉淑萍 122(L)
7,400,000(L)
HKD 0.930 63,315,500(L)
10.55(L)
05/06/2008
葉淑萍 122(L)
220,000(L)
HKD 1.006 70,715,500(L)
11.78(L)
04/06/2008
葉淑萍 122(L)
70,000(L)
HKD 1.100 70,935,500(L)
11.82(L)
03/06/2008
葉淑萍 122(L)
500,000(L)
HKD 1.121 71,005,500(L)
11.83(L)
02/06/2008
葉淑萍 122(L)
230,000(L)
HKD 1.215 71,505,500(L)
11.91(L)
29/05/2008
葉淑萍 122(L)
1,250,000(L)
HKD 1.314 71,735,500(L)
11.95(L)
28/05/2008
郭金秀 103(L)
10,000,000(L)
HKD 1.500 347,244,500(L)
57.87(L)
01/04/2008
郭金秀 103(L)
19,770,000(L)
HKD 1.500 357,244,500(L)
59.54(L)
01/04/2008
焦家良 122(L)
10,000,000(L)
HKD 1.500 347,244,500(L)
57.87(L)
01/04/2008
焦家良 122(L)
19,770,000(L)
HKD 1.500 357,244,500(L)
59.54(L)
01/04/2008
Oriental Chinese Medicines Limited 102(L)
450,000,000(L)
HKD 0.000 0(L)
0.00(L)
15/10/2007
郭金秀 103(L)
377,014,500(L)
HKD 0.000 377,014,500(L)
62.83(L)
15/10/2007
郭金秀 102(L)
450,000,000(L)
HKD 0.000 0(L)
0.00(L)
15/10/2007
焦家良 121(L)
377,014,500(L)
HKD 0.000 377,014,500(L)
62.83(L)
15/10/2007
焦家良 122(L)
450,000,000(L)
HKD 0.000 0(L)
0.00(L)
15/10/2007
葉淑萍 121(L)
72,985,500(L)
HKD 0.000 72,985,500(L)
12.16(L)
15/10/2007

其後因股災關係,股價一度跌破招股價,他們亦結束了減持行動。


潛伏一年後,公司宣佈一項收購計劃。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90525/LTN20090525519_C.pdf


公司宣佈向大股東及其弟弟購入龍潤茶,作價1.6億元,其中1億以發行4億每股25仙的新股支付,餘下代價6,000萬,以發行年利3%,換股價30仙,可換取2億股的可換股債券支付。


大股東及其弟弟提供盈利保證,確保2009及2010年盈利不少於2,000萬港元,及6,000萬港元,不足之數以相差乘2.67(即1.6億除2010年保證利潤6,000萬)後,以現金及可換股債券對價支付。


據公告,其資料如下:


龍潤茶業集團於二零零五年八月在中國註冊成立,主要在中國從事普洱茶品研究、生產及零售業務。


普洱茶傳統以毛茶製成,毛茶為一類只於雲南省生長稱為「大葉種茶」之古老野生茶樹樹葉製成。按加工的工藝普洱茶可分「生普洱」及「熟普洱」。毛茶可直接壓製成「生普洱」,或經過發酵技術製成「熟普洱」。普洱茶葉通常壓成茶餅或茶磚,須存放在清潔、通風和乾燥的地方。



普洱茶之所以聞名,乃由於其為壓茶,通常熟成以生產可口飲料。經過貯存後,茶色一般較深,味道更甘醇。其他茶葉最理想於生產後盡快飲用,但普洱茶卻可即時飲用或存放多年後飲用;與葡萄酒佳釀類似,普洱茶現一般以年份及品質分級,而價格會因應年份及質量而不同。


龍潤茶業集團已在中國保山市及臨滄市收購了兩家老茶廠及設立一家新茶廠,以上兩市之當地茶園盛產優質原材料。龍潤茶業集團一直向此等雲南地方茶園採購毛 茶,以取得優質原材料供應。原材料送往龍潤茶業集團三家自有現代化製造廠,經過衛生及嚴格控制之生產周期進一步加工。這三家製造廠均已獲得質控系統認證, 而其中一家更於二零零六年獲得ISO 000認證。龍潤茶業集團之主要產品以品牌「Longrun龍潤」推銷。除傳統普洱茶品外,龍潤茶業集團亦提供創新潮流及方便產品,專攻年輕及步伐急速之 上班一族,並透過其龐大之特許經營網絡推銷該等產品。龍潤茶業集團為其中一家率先以特許經營模式分銷普洱茶品之公司。龍潤茶業集團利用約三年時間,已在中 國一、二級城市設立約八家零售店及 120家特許經營店。


「Longrun龍潤」被認定為「雲南十大品牌」之一,並於第四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獲評為全國最受歡迎之茶品。龍潤茶業集團之普洱茶品被認定為優質普 洱茶品,榮獲釣魚台國賓館指定為特供普洱茶。龍潤茶業集團獲得可口可樂(中國)飲料有限公司授權及獲第屆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組織委員會認可為二零零八年北 京奧林匹克運動會生產及銷售茶品之唯一茶公司。


憑藉質控程序精確、生產環境衛生、全國銷售網絡龐大及普洱茶有益健康,本公司預期「龍潤」品牌將繼續搶店中國茶市場之佔有率。


據稱大股東投入成本約1,000萬。公司在2008年的盈利為3,519.3萬人民幣,以1=1.14人民幣計算,即4,927萬人民幣,可謂要超過2009年2,000萬保證利潤是無難度,但是2010年要有所增長需要多下功夫,以免支付代價。


另外,公司向候斯頓火箭班主Leslie Lee Alexander的投資經理的公司發行1億股新股及3,000萬可換股債,價格和向大股東發行新股的條件相同,最多可換取2億股。


其後,公司亦向四位董事及高管派認購權,副手個老婆都有份,四位共可獲得共5,000萬股認購權,認購價40仙。


成功注入後,公司易名龍潤茶控股。


greatsoup:


這 次買的東西應該是真的,盈利也不會離譜到那兒去,作價也非常合理。若假設這兩位人兄不轉換股票,但以現時的市價應該高管全數換認股權,亦假設2010年的 盈利達標,帶來的盈利有5,730萬港幣(6,000萬-9,000萬可換股債 x 3%年息),以發行的新股及認股權換股共5.5億股,邊際印發新股帶來的盈利約10.9仙。


假設2010年的虧損和2008年一樣,為1,900萬,加上5,730萬後,盈利約3,800萬,股數亦因發行新股及行使認股權後增加至11.5億股,經調節後的每股盈利約3.3仙,較公司之前虧損的情況好得多,肯定是對公司有利。



若全數把可換股債及認股權換股,公司的股數增加至14.5億股(6億 + 6億 + 2億 + 5,000萬),亦假設盈利和虧損情況和上述一樣,盈利約4,100萬,每股盈利2.8仙,以10-15倍市盈率計,最多值42仙。


大股東雖以表面價1.6億注入,但換取6億股,以現時市價80仙計,價值已增加3倍至4.8億。火箭班主亦賺得1.05億,那幾位高管亦獲得一倍巨利,遠2,000萬,可謂全部都是贏家。


但是以2010年的盈利計算,現時已是22-23倍P/E,可謂過高,但以公司貨乾度而論(頭十大持股約35%,估計街貨約6%,即3,600萬股左右,市值3,000萬),仍小有水位,但是我建議大家不要去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39

茶葉不乾淨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4-27/100384917_all.html

 4月11日,環保組織「綠色和平」首次發佈報告批評中國茶葉質量,稱吳裕泰、天福茗茶等多個品牌18份茶葉樣本全部含有至少三種農藥殘留,其中12份含農業部禁止使用的農藥。

  4月24日,「綠色和平」針對全球知名茶葉品牌立頓再次發佈報告。立頓茶在中國的主要飲用對象為中青年上班族。報告稱,四份立頓袋茶樣品共含有17種不同的農藥殘留,包括農業部明令禁止使用的高毒農藥滅多威、硫丹等。

  「綠色和平」食品與農業項目主任王婧告訴財新記者,以上茶品中出現多種農藥殘留,證明其種植過程中使用了農藥,這會對環境以及茶農、消費者造成潛在危害。

  上述兩次公報,引發了網民關於「茶葉還能不能喝」的討論。「茶葉中農藥殘留可能影響男性生育能力和胎兒健康」的說法傳播甚多。一時間,「農藥茶葉」接棒「毒膠囊」,成為中國網民最新的火熱話題。

  就在公眾惶惑之時,眾多茶葉專家、食品專家發出冷靜的聲音,稱在茶葉中能檢出眾多農藥殘留,是業內誰都知道的事實。

  還有專家指出,「綠色和平」公佈的農藥殘留數據,事實上都低於國家允許檢出標準。換言之,這些被質疑的茶葉都是合法且合格的茶葉。

  不經意間,中國普通民眾此前普遍不知情的事實被揭開——擁有上千年茶葉種植史的中國,其茶葉在最近幾十年內早已不再純淨,被農藥全面入侵。

立頓茶風波

  「一個產品,只要檢出有農藥殘留就是有毒的?如果消費者接受了這個觀點,那食品企業就不用活了。」立頓母公司聯合利華北亞區副總裁曾錫文略顯激動地對財新記者說,「綠色和平」的指控不公平、不專業。

  「綠色和平」報告稱,他們於2012年3月在北京隨機購買四份立頓牌袋泡茶,品種分別為紅茶、綠茶、茉莉花茶和鐵觀音,最終在「具有國家資質的、獨立的第三方實驗室」裡進行了檢測。

  對此,曾錫文回應稱,「綠色和平」對具體檢測過程的描述語焉不詳,聯合利華方面無法認同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機構有沒有資質?用的什麼檢測方法?一次檢測的結果是否有效?」

  這並不是立頓茶第一次在中國遭受質疑。2011年11月,立頓鐵觀音被國家質檢總局檢出稀土項目超標。隨後,聯合利華立即進行了回收並加以整改。

  曾錫文表示,「綠色和平」並非官方監管機構,所指問題未涉及立頓違法違規,所以聯合利華不會因此對立頓在華產品進行調整。

  雖然無法確定「綠色和平」的檢測機構和方法,農業部茶葉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常務副主任劉新對財新記者表示,從數據上看,「綠色和平」這兩次檢測出數據還是在標準範圍內的。

  「我注意到,這次『綠色和平』檢出的農藥殘留量單項最大值是3.9毫克/千克(註:日春牌鐵觀音)。我們每人每天飲茶的數量一般不會超過10克,而通過泡茶浸出的農藥殘留量就更小了。」劉新說。

  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阮建云也表示,中國的茶葉農殘標準經過嚴格的風險評估定出,相比較糧食、蔬菜等整體攝入的食物,茶葉對健康的威脅更小。「評定茶葉的時候會檢測總體的殘留,但實際上茶湯中的殘留才會進入到人體中。」

  阮建云認為,發現茶葉裡有農藥殘留並不可怕,關鍵是殘留量多少,是否超標。事實上,不僅茶葉,如果「綠色和平」用同樣方法去測糧食、蔬菜,都會發現農藥殘留。在現代規模農業中,相當數量農產品中有農藥殘留,其實是不可避免的。

農藥入侵茶葉

  雖然沒有證據證明來自茶葉的少量農藥殘留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但中國茶葉普遍存在多種農藥殘留的事實也足夠驚人。公眾關心的一個問題是,農藥是如何入侵中國茶葉的?

  學者認為,中國茶葉中農藥殘留的進入,有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

  從上世紀50年代起,中國開始在茶園中大量使用農藥,主要為高毒、高殘留的六六六和滴滴涕。自60年代中期起,中國開始重視茶葉中農藥殘留。有 關部門提出,應以高效低毒農藥代替高殘留和劇毒農藥。1983年1月,中國全面停止生產六六六和滴滴涕。但目前用在茶葉上的常用農藥,仍有三十多種。

  學者還指出,直接噴施之外,水體、土壤、空氣等介質,也都可能將農藥殘留帶到茶葉中。

  劉新舉例說,當森林發生病蟲害時,林業部門大規模噴灑農藥也可能會影響到茶園。此次「綠色和平」檢到的滅多威、硫丹,雖於2011年被禁用,但茶園歷史上可能用過這些藥,土壤中還沒降解,所以新茶仍能檢出。

  在施藥操作層面,中國分散的茶葉種植也給農藥殘留管理帶來難度。貴州省農科院茶葉研究所的劉紅梅等人,曾於近年在貴州湄潭縣等幾個產茶地區的茶 園和農藥市場開展調查,發現茶農缺乏農藥專業知識,在農藥選擇、施藥時機和方法上多有欠缺,這是造成當地茶葉農藥殘留的主要原因。

中外雙重標準

  在檢出違禁農藥之外,「綠色和平」還質疑立頓的雙重標準問題。

  王婧表示,立頓在華產品雖符合中國要求,但並不滿足歐盟要求。例如,在鐵觀音袋泡茶中,「綠色和平」檢出農藥鄰苯基苯酚、吡蟲啉和啶蟲脒殘留濃度分別為每千克0.27毫克、0.69毫克和0.88毫克,而歐盟標準分別為每千克0.1毫克、0.05毫克和0.1毫克。

  「也就是說,這種產品拿到歐洲去是不合格的。」王婧說,「立頓在農藥殘留方面有雙重標準,這對於中國的消費者是不負責的。」

  對於中外雙重標準問題,曾錫文不予承認。但他強調:「立頓的產品在全球100多個國家有銷售,各國標準不一,但我們都會達到當地標準。」

  近年在食品領域,多家跨國公司的食品,被環保組織或普通公眾發現存在中外雙重標準現象。例如嬰兒奶粉領域,即普遍存在此現象。有專家指出,洋品牌入鄉隨俗降低標準,無非因為低標準產品的成本更低。

  王婧認為,中國對茶葉農藥殘留的標準過低,這需要進一步改善。「有些標準已經過時了,例如劇毒滅多威,中國的規定標準是3毫克/千克,而歐盟的標準是0.1毫克/千克。」

  中國茶葉是否應該以歐洲標準要求自己?劉新對此持不同意見,他表示,目前用在茶葉上常用農藥不過30多種,中國目前有21項針對茶葉中農藥殘留和重金屬含量的標準,加上行業、地方等更嚴格的標準,共有約27項。「應該說這些年的標準發展還是很快的。」

  劉新認為,歐盟在中國加入WTO之後,大幅度調整茶葉進口的農藥殘留標準,這對中國有些太過於苛刻,幾乎已成為一種技術壁壘。阮建云認為,歐盟國家幾乎沒有自己的茶園,制定苛刻的茶葉標準,對其沒有利益上的影響。

  2012年初,中國輸歐四批次茶葉產品被歐盟成員國通報。這些產品包括茉莉花茶、鐵觀音、綠茶和烏龍茶,其中啶蟲脒、滅多威、毒死蜱等農藥,超出歐盟成員國的法定限量標準。隨後這些產品被扣押或銷毀。

  不過,國際貿易的新形勢,以及公眾對茶葉農藥殘留量的關注,正在促使中國收緊相關標準。僅在2010年和2011年,中國制訂及修訂的農藥殘留限量標準就達2319項。

  提升中國茶葉質量,當從繼續嚴限農藥殘留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51

中國茶葉的悲哀 思想花園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2/05/blog-post_14.html
中國茶葉已用工業化的方式生產,其特徵是:

1、生產必然採用大量農藥和化肥,否則無法提高產量,而氣候變化和害蟲的抗藥性增加,已經是惡性循環。

2、最符合經濟效益的方式是OEM,即是代工模式,銷售商自己不生產,而是只負責收購。舉凡I-Phone,蒙牛牛奶,都是這樣生產。

而和所有OEM一樣,都是管道商佔去價值鏈的大部分,茶農的收入不到零售茶價的5%,作為生產一線,自然沒有優質生產的動力。

這大概就是中國茶葉的現狀,也是前不久綠色和平組織對內地九個最大茶葉品牌檢驗,都驗出殘留農藥的原因。

茶商當然有種種理由來辯解,甚至說綠色和平居心叵測,「為西方說話」。但總是道出了事實。

蒙牛讓人覺得噁心的地方是,它每年花大量金錢在廣告、行銷,但對提高品質不屑一顧,當消費者都是傻瓜。

中國茶葉的陋習也是一樣,市面上多少天價的茶葉,包裝豪華,但就是沒有人去關心最基本的茶葉品質問題。市場無法獎勵好的企業,同時淘汰壞的企業。

這是一種非常浮燥,急功近利的營商環境,也是中國食品飲料業的悲哀。

幾乎所有的上市食品企業都有形形色色的對賭協議,經營者不理品質,只理銷量的壓力被放大到了極致。食品公司根本不應該這樣,應該是被法律禁止的。

作為一個愛茶者,當中國茶葉的真相被揭開後,也感到一陣悲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21

馬連道茶葉老大的10年創業路

http://xueyuan.cyzone.cn/gushi-gushi2/230159.html

在茶葉這個競爭呈極度分散的市場裡,存在著迅速做大的商業機會。用10年時間,白手起家的俞學文,在最傳統的行業裡搏取了上億元的年銷售額。

1995年5月4日,浙江省武義縣青年農民俞學文,身揣2000元,來到北京宣武區馬連道,接管父親經營不善的小茶葉店。

那時的北京茶葉消費市場,非常不注重包裝,不管多好的茶葉,只是紙一包、繩一捆了事。而在南方市場,早就改用鐵筒、紙筒包裝,既方便買家、賣家,又有助於存儲茶葉,還美觀氣派,這種包裝又可以批量化生產。

俞學文回老家賣掉魚塘,用3萬塊錢買來一車茶葉筒進京。茶葉筒十分暢銷,最多一天賣出3000多箱。一年下來,茶葉筒為俞學文帶來大約50萬元的收入,這也是俞學文賺取的"第一桶金"。

1997年時,北京市場上茉莉花茶的銷售佔茶葉銷售的97%。北京人愛喝茉莉花茶,但是口感好、香氣足、價格合理的花茶很難見到。用賣茶葉包裝賺的 再加上借的錢,俞學文在廣西租來的廠房裡,不計成本地追求產品品質。結果,市場用銷量、利潤回報了俞學文。半年內,20多噸優質茉莉花茶讓他掙到幾百萬 元,迅速償還了債務。"我當時就是要不計成本,把花茶做到沒有最香、只有更香。"俞學文說。"更香"的名號也由此而來。

1998年11月,在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有機茶發展中心舉辦的有機茶培訓班上,專家們介紹的有機茶讓俞學文興奮不已。這種"純天然"茶葉生產方 式,種植管理不允許使用任何化學肥料、農藥和殺蟲劑,從加工、運輸直到銷售杜絕各種污染,不僅符合人們對食品安全越發迫切的要求,更符合茶葉通行國際市場 的標準規則。

更讓俞學文興奮的是,有人告訴他,在家鄉海拔800多米的小和尚山上,就有一塊已經通過認證的有機茶園。培訓結束,俞學文直奔家鄉浙江武義。經過實地勘察,俞學文決定包下小和尚山茶園,作為更香公司的茶葉加工基地生產有機茶。

1999年3月底,第一批由更香公司基地生產的有機茶抵達北京市場。在開闢市場的同時,俞學文繼續為武義基地建設追加資金,擴大生產規模。至今,更 香公司有機茶基地達兩萬多畝,佔武義縣全縣有機茶園總面積的80%以上。與此同時,讓"市場+公司+基地+承包人+農戶"這樣一條有機茶綠色產業鏈,在市 場的帶動下運轉起來。據不完全統計,當地承包更香基地茶園,從事管理、採摘和茶葉加工的農民近4萬人。武義被譽為"中國有機茶之鄉"。更香公司又相繼在廣 西、云南、福建等地建立茶葉生產基地。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秘書長吳錫端說,更香有機茶迎合消費者追求"綠色"食品的潮流,這使得企業贏在了起跑線上。

2005年,更香的銷售額達到1.3億元。2006年,又刷新了這個數字。更香有機茶產銷量居全國首位,並有出口。佔北京有機茶市場60%的份額, 銷售額居北京市場第三。更香有機茶王,在中國名優茶拍賣會上,獲競拍金獎,100克成交價2.7萬元。更香分店迅速擴張,俞學文試圖將來開上幾百家。

來北京闖蕩10年,俞學文成了"京城茶葉第一街"的民企老大。提到自己的貢獻,俞學文則非常低調。他說,更香公司好比是一棵樹,枝葉伸展在城市,而根卻紮在農村。根扎得深,枝葉才能茂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377

獨家爆料》田中央的飯店 偏僻購物站 綁陸客消費 抽佣害的!一元廉價茶葉攻陷日月潭

2013-08-05   TWM


日月潭紅茶市場亂象叢生,大量進口茶充斥市面,甚至有一斤十元的茶粉偽裝魚池紅茶,高價賣給陸客。在旅行社業者仰賴抽佣賺錢的結構下,被稱為「台灣茶驕傲」的日月潭紅茶,正在走味。

撰文‧梁任瑋、林麗娟 攝影‧吳東岳根據觀光局統計,去年到訪南投魚池鄉日月潭的陸客人數高達一百七十餘萬人,是陸客來台觀光必遊的第一名景點。而來到日月潭,陸客必買的名產之一,就是被稱為「台灣茶驕傲」的魚池鄉紅玉紅茶──台茶十八號。

然而,百萬陸客在這裡買到的,是貨真價實的「台灣驕傲」嗎?

在旅行社業者「殺價競爭搶陸客」的畸形結構下,在這裡每天上演的,恐怕不是推廣真正的台灣特產,反而卻是另外一場「坑殺陸客」的戲碼。

據本刊實地訪查,許多當地特產店販售的「台茶十八號」,不但並非貨真價實,甚至摻雜了最低等廉價、原本該被用來滷製茶葉蛋的越南紅茶。

茶包成本一元竟賣十元

我們實際走訪日月潭,在省道中正路上一家專門接陸客旅行團的特產店內,指名要買日月潭紅茶,銷售小姐立刻從架上拿了一盒標榜日月潭阿薩姆紅茶的茶包到櫃台,茶袋寫著「台茶十八號」的字樣;一盒售價不便宜,內裝三十小包要價三百元,平均一包十元,比一般市售茶包的單價高出一倍。

若是真正的日月潭紅茶,這樣的價格或許合理,但當記者把這盒茶包送到魚池鄉的紅茶專家鑑定品質,得到的答案卻令人傻眼。

「這樣的茶包,一包成本根本不到一元,一盒成本只要三十元。」這位專家指出,茶包為了快速沖泡,通常會使用碎型紅茶,因此從形體上很難分辨是否為正宗的日月潭紅茶;但這茶包經過沖泡後,茶湯毫無茶香味,他研判,眼前這包標榜「日月潭紅茶」的茶包,主要成分可能是進口的低價越南紅茶。

為了解越南茶葉在日月潭特產店流通的情況,我們訪問到一位在日月潭鬧區經營民宿的老闆,承接住宿生意之餘,他也兼賣日月潭茶包給觀光客。他坦言,自己都是向魚池鄉大雁村一家茶工廠購買進口的越南茶茶粉、茶包茶袋、碎茶葉;進貨之後再自行分裝,一斤成本才十元的越南茶,可以分裝成兩百小包的「偽台茶十八號」。

他說,日月潭一帶有好幾家大型茶葉工廠,雖然本身有種茶,但也大量進口越南茶葉。為何要進口大量的越南茶葉呢?「當然是因為有需求啊!」老闆說,茶廠往往依照客戶需求,「量身打造」不同比例的台越混茶給當地特產店。就他所知,把廉價越南茶換裝為「台茶十八號」,已是當地特產店的普遍手法。

當記者以「茶行採購人員」的角色,進入民宿老闆口中這家茶葉工廠進行化身採訪時,工廠老闆的說法也與民宿老闆相似,「越南茶的客戶,很多是一般的手搖飲料業者,另外,當然也有許多是日月潭當地特產店。台中的特產店也會來向我買,就我所知,一些台中的客戶買了之後會加工分裝,然後再賣回日月潭這裡。」低價搶團 靠購物佣金獲利從數字來看,農委會茶葉改良魚池分場場長郭寬福表示,每年台灣茶產量一萬六千噸,進口茶葉的數量則是台灣茶的十倍,達到十六萬噸以上;但是我們不會在市面上看到越南紅茶、印尼紅茶、中國紅茶專賣店,那麼多的茶葉銷到哪裡去?「當然就是化有形於無形了。」茶葉工廠老闆向我們透露了日月潭特產店以越南茶魚目混珠的根本原因,「不這樣做,他們根本賺不到錢,因為特產店光是付給旅行社的佣金就高達六至七成。」也就是說,一盒三百元的茶包,至少有一百八十元是付給導遊的佣金,導致店家只好拿劣質茶當高檔茶賣,否則毫無利潤。

換個角度想,這樣昂貴的「佣金成本」也再次說明了,專營陸客生意特產店所賣出的「台茶十八號」,純度必然極為有限。

至於為什麼需要付出那麼高的佣金?答案呼之欲出,自然又是台灣旅行社低價搶陸客團的惡性競爭結果。殺價競爭之下,旅行社入不敷出,最後只好靠購物佣金支撐;而陸客則變成一路被帶往特約店、購物站不斷消費的冤大頭。

正因在日月潭購物有很多「地雷」,包括茶葉、靈芝價格混亂,品質又參差不齊,導遊也不會隨便讓陸客到市區比價;即使住在日月潭周邊,旅行社也會讓陸客住在魚池鄉茶園內的旅館,盡量減少陸客到市區花錢的機會。

為了一探陸客赴日月潭觀光的真實狀況,本刊記者實際入住日月潭風景區中,被認為接待最多陸客團的瑞居渡假飯店,才真正體會,陸客來台的行程果然都是經過精心安排。

購物地點偏僻 只接受預約這家位於魚池鄉大雁村大雁巷的飯店,樓高五層,在四周種滿茶樹的鄉間中,顯得格外突出。飯店附近沒有任何商店,要到最近一家雜貨店,至少要步行十分鐘;入夜之後,整條產業道路一片黑暗,不熟悉環境的觀光客幾乎不會外出。據了解,因為瑞居給旅行社的房價便宜,不少陸客團到中部,都會住瑞居,隔天再搭車至阿里山。

一位帶團入住瑞居渡假飯店的山西省領隊說,陸客團偶爾會住在日月潭,但是到日月潭吃飯與參觀時間都很趕,因為吃完飯很快就要去搭船遊湖。密集的行程就是為了保留客人購物的實力,「不然明天客人到旅行社配合的購物站就沒錢花了。」事實上,陸客在魚池造訪的購物站也坐落偏僻的鄉間,沒有明顯招牌,也不對散客開放,只接受預約的陸客團。陸客一進入購物站,彷彿就像待宰羔羊,也反映目前陸客團導遊高額抽佣的醜陋面。

隨著日月潭紅茶名氣日益響亮,越南茶葉嚴重魚目混珠的問題,魚池鄉公所早已發現,並在二○一一年推行日月潭紅茶產地證明標章,鼓勵茶農主動取得認證,為自家生產的茶葉建立出生證明,也讓消費者買得安心;但認證上路兩年以來,只有二十六家茶農完成認證,比率還不到全魚池鄉茶農的一%。

茶農抱怨,茶園的土地使用分區必須在「農牧用地」上才可以申請標章,但魚池鄉的紅茶幾乎都是種植在坡度較高的「林地」,導致大部分農民無法申請,茶農反問,「這樣的紅茶產地標章究竟有何意義?」

推廣不足

消費者不知有認證

此外,紅茶產地認證必須每季向鄉公所申請,由鄉公所承辦人員到茶園檢驗;再由鄉公所依照茶農申請數量,發出編有序號的產地標章貼紙,每張貼紙收費三元,每次申請費用大約一萬元。

理論上,有紅茶產地認證的產品更有保障,應該更能被消費者接受,為茶農帶來更高收益;但因鄉公所推廣不足,很多觀光客根本不知道,甚至因為有認證的茶葉價格較貴,消費者不見得買單。

由於以上理由,當記者向特產店詢問是否有「產地認證」的產品時,店家就理所當然地搬出了這樣的說法,「有是有,但很多在地生產的紅茶無法申請認證。」要不就是,「貼紙數量不夠,所以無法貼上認證,但不代表這些茶的品質比較差,你何必買價錢比較貴的認證茶呢?」關於認證制度的效果不彰,魚池鄉公所農經課技士陳柏蓁回應,農地地目規定是農委會訂定的,他們只是按照標準行事。她也坦言,有貼標章的茶葉在市場上的確很少,鄉公所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

要靠外觀分辨茶葉的產地難度很高,但商家以低價的越南茶偽裝成高檔的日月潭紅茶,賣給觀光客,不僅是嚴重的欺騙行為,也重傷近年好不容易復興起來的日月潭紅茶產業。如果台灣旅行社經營陸客團,不改善靠購物業績生存的經營模式,日月潭紅茶走味恐怕只是遲早的事。

避免被騙

買日月潭紅茶必備三招

魚池鄉紅茶這幾年暴紅,雖然商家都標榜自己賣的是「日月潭紅茶」,但品質參差不齊,消費者若要避免花了大錢卻買到越南茶葉,有三個眉角要注意。

廖鄉長紅茶故事館老闆廖學輝說:「直接向茶農買,一定是真的。」他說,魚池鄉的茶農大部分都已自創品牌,雖然知名度不高,但不可能拿石頭砸自己的腳。消費者如果不想買貴、買錯,直接走進村子裡向茶農買,一定不會假。

廖學輝說,第二個判別方式是,魚池只產紅茶,沒有種烏龍、金萱等高山茶,所以日月潭店家如果賣紅茶以外的茶葉,多半是外地來的,品質很難保證,價錢當然也會比較貴。

第三個方式則是買茶前「聞、看、嘗」。廖學輝說,茶農自己開的茶行,一定會讓你觸摸、觀看茶葉,也會泡給你喝,讓你體會香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278

埃及亂局導致中低等級茶葉價格暴跌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5056
自從埃及動亂以來,茶葉價格已經下跌超過1/3。FT專欄作家分析一方面,作為茶葉的第五大進口國,埃及動亂對於茶葉需求的影響顯著,另一方面,幾年歉收之後茶葉供給的恢復又導致供大於求。

對於一些東非國家來說,茶葉是非常重要的商品,但目前茶葉價格正處在三年多以來的最低水平。肯尼亞是黑茶的最大出口國,斯里蘭卡和印度緊隨其後。

肯尼亞出產的中等級別茶葉——Pekoe Fanning 1的批發價現在已經跌到2.64美元/千克,相比去年以及2010年中的最低點已經跌掉了34%。由於北非局勢持續發酵,這些國家的飲茶人群對於茶葉的需求大減,因此茶葉貿易商都預期茶葉價格將繼續下行。

「我們幾乎看不到局面可能發生改變的理由。」

一家總部位於荷蘭的茶葉貿易商如此表示。

Mcleod Russel,這家總部位於印度的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茶葉種植企業。在最新的市場情況更新中,公司告訴投資者今年非洲氣候的持續晴好對於茶葉種植十分有利,但埃及需求的疲軟導致需求端大幅減少,由此引發茶葉價格下跌

在2009年,中等級別茶葉的價格曾達到4美元/千克的歷史高點,當時正逢重要的茶葉出口國遭遇旱災,導致供給顯著減少。與咖啡不同,茶葉貿易目前依然以實物交割為主,全球茶葉以肯尼亞港口蒙巴薩每週的競標價作為基準價格。

與旅遊業和園藝業一樣,茶葉也是肯尼亞的支柱產業,每年為肯尼亞帶來10億美元的外匯收入。其他一些東非國家,比如馬拉維,烏干達和坦桑尼亞也都是重要的茶葉出口國。

需求端埃及動亂,供給端重要茶葉出口國大豐收,供需的矛盾造成了目前茶葉市場供大於求的局面。在今年前五個月,肯尼亞的茶葉收成是自2003年以來最好的,1-5月的產量高達1.949億千克,同比漲幅高達52%。第二大茶葉出口國斯里蘭卡的產量同樣達到五年來的高點。

另外一些有飲茶習慣的國家,比如英國,對於中低等級茶葉價格的影響很小,因為英國消費者通常只對高等級茶葉感興趣,而埃及動亂卻對中低等級茶葉有致命影響。

肯尼亞茶葉貿易協會主席Njau Kiarie向當地媒體表示,「埃及動亂的深化是造成中低等級茶葉價格暴跌的罪魁禍首」。

對於頂級黑茶,比如Best Broken Pekoe 1則基本沒有受到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652

星巴克開茶吧?咖啡大佬的茶葉生意經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14/56375.html

【導讀】當咖啡店在中國遍地開花時,全球最大的咖啡連鎖巨頭星巴克卻開始將注意力轉向茶飲。在此黑馬哥分享這篇每經網(孫宇婷)的文章,對於星巴克開拓茶飲市場可能遭遇的風險,主要還是原料風險。目前星巴克茶葉從全球各地採購,而茶葉質量很容易受到諸如氣候、栽培技術等影響,這或許是未來星巴克經營茶飲面臨的最大風險。

靈感、挖黑馬、評熱點、抄本質-這裡是黑馬通訊社:當咖啡店在中國遍地開花時,全球最大的咖啡連鎖巨頭星巴克卻開始將注意力轉向茶飲。

星巴克轉向背後凸顯了美國飲料市場格局的變化:2003年至2013年10年間,美國人對咖啡的消費量僅增長1.9%,而對茶葉的平均消費量則增長了22.5%。

星巴克總部在郵件回覆中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全球範圍看,茶飲市場一年有900億美元商機,僅次於水,潛力巨大。據公司內部調查,美國市場的茶飲需求出現明顯增長,並日益受到大眾的青睞。

在剛剛過去的2013財年 (截至2013年9月29日),受咖啡業績持續增長推動,星巴克交出了史上最出色的答卷。金融危機後至今的5年時間裡,星巴克(NASDAQ:SBUX)股價累計漲幅超過7倍,表現不僅優於麥當勞、可口可樂等消費類股,甚至遙遙領先蘋果、谷歌等炙手可熱的明星科技股。

目前,茶飲在星巴克咖啡店的銷售比例僅為1%,它能否成為星巴克的下一個增長點?

掘金900億美元茶飲市場

1971年,成立於美國西雅圖的星巴克咖啡、茶以及香料專賣店首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儘管從名稱上看,茶亦是星巴克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但42年致力於咖啡調製及零售領域,當人們談及星巴克,首先聯想到的無疑是咖啡。

據最新出爐的星巴克2013財年Q4財報,該季公司收入同比增長13%至38億美元,美國市場以及中國/亞太市場同店銷售均錄得8%的增長。2013財年,公司全年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12%,達到149億美元,刷新星巴克歷史最佳成績。

作為一隻傳統消費類股,星巴克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並不輸給當下人氣最旺的科技股。《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計算發現,金融危機後(2009年迄今),蘋果(NASDAQ:AAPL)累計漲幅約490%,谷歌(NASDAQ:GOOG)漲逾200%,而相對低調的星巴克,5年漲幅竟達到770%。

然而,就在其咖啡事業蓬勃發展之時,星巴克突然宣佈,開始深耕茶飲市場,謀求飲料品類多元化,標誌性事件是星巴克全球首家茶吧的誕生。

對於這一決定,星巴克公司向《每日經濟新聞》解釋道,「我們看到美國市場對茶的興趣正與日俱增,在這裡,茶已經不僅僅是一種飲料,更是一種日常的體驗。當前的消費趨勢也為茶飲這一細分市場提供了機遇。」

目前,全球茶飲市場有900億美元的商機,僅熱茶市場就佔了其中的四成,已有成熟飲料零售經驗的星巴克看到了潛在的機會。

10月23日,名為TeavanaFineTeas+TeaBar的星巴克首家茶飲店開張了。Teavana模式強調個性化體驗,不同於傳統茶吧。這裡除了提供多種熱茶和冰茶,抹茶拿鐵,以及起泡茶飲外,所有散茶或配製茶都可以從Teavana「茶牆」上選擇,由Teavana的夥伴(partners,星巴克對其店員的稱呼)現場沏制,或者被消費者帶走飲用。

一直以來,星巴克以販售文化著稱。在將西方咖啡文化複製到東方的嘗試中捷報頻頻,截至2013財年,中國/亞太區營收一枝獨秀,同比增幅達27.1%。這一次,其又能否成功地將東方的茶文化引入西方呢?

當記者問及星巴克茶吧與以往的咖啡店有何不同時,星巴克提到了「茶宗」的概念,星巴克稱,「不僅僅是茶道,還有茶文化的感官體驗。我們甚至將茶葉融入到門店的裝飾元素中,也將Teavana的『茶牆』融入其中,牆上展示了不同種類的優質散茶和配製茶。」

新店位於紐約曼哈頓上東區第85街和麥迪遜大道交界處,對於選址全球消費力首屈一指的紐約富人區,星巴克告訴記者,「紐約上東區有著頗具活力的藝術、設計場景,其本身也是奢侈品零售目的地,使得這裡成為星巴克首家茶吧的不二選擇。」

提前佈局 收購兩茶企

事實上,星巴克和茶的第一次親密接觸並非始於TeavanaFineTeas+TeaBar,早在上個世紀末,星巴克就已開始佈局茶飲市場。

自1999年收購茶葉專賣零售店泰舒茶(Tazo)品牌以來,星巴克對茶的興趣日漸濃厚。借助星巴克門店、官網以及零售商出售茶包和瓶裝茶飲,公司產品線得以擴展,也為其帶來額外的10億美元年銷售額。

為鋪平進軍茶葉市場的道路,2012年11月15日,星巴克出價6.2億美元收購了專業散茶零售商Teavana,這家兼賣茶葉和茶具的連鎖企業,在被星巴克盯上前,已擁有了近200家門店。資料顯示,Teavana銷售超過100種茶葉和相關茶製品,曾於2011年7月登陸紐交所。

為進一步瞭解美國茶葉市場整體狀況,《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翻看了Teavana的招股書,從其公佈的歷年財報中可以發現:美國散茶銷量的季節性波動極其明顯,全年呈遞增趨勢,其中四季度為每年銷售的季度峰值,這與四季度美國假期數量較多成正相關。此外,在Teavana所售產品中,茶葉的毛利率最高。

在完成對Teavana的收購後,星巴克首席執行官霍華德·舒爾茨(HowardSchultz)對外透露,茶業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茶飲已到了再創新和快速發展的時機。

去年星巴克在西雅圖開設的首家泰舒茶坊被用作Teavana的實驗室,該茶坊提供超過80款不同種類的散茶、抹茶拿鐵和冰茶。

文化產業專家林瑋曾表示,星巴克把第一家具有象徵符號色彩的泰舒茶專賣店建成Teavana的實驗室,使之成為星巴克「茶文化」的用戶體驗中心,飲茶愛好者們可以在此自由搭配,DIY出真正的定製茶。這種將茶與體驗經濟密切結合的發展方向,或許就是「星巴克高端茶文化」的雛形。

在吸納泰舒茶和Teavana後,星巴克旗下茶品牌得以壯大,當嘗試向飲茶者提供優質和獨特的定製體驗時,相較行業對手,星巴克已具備了領先優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在星巴克Q4財報中,其他部門業績被單獨剝離出來,用以反映Teavana等新收購品牌的銷售狀況,該季這部分收入為1.055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02%,且大部分由新增的Teavana零售店貢獻。

星巴克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過去的15年裡,Teavana的增長反映出美國人正在尋求一種更加強大的茶飲體驗。「博大和豐富的茶文化給了星巴克摸索茶葉零售足跡的鍛鍊機會,正如星巴克做大咖啡市場一樣,我們也希望為消費者營造優質的品茶體驗。」

據知名研究機構Mintel對美國茶飲市場的分析報告,「隨著茶在美國市場的普及度日益提高,也向製造商開放了一個強調茶葉天然味道、種類以及各類搭配方式的市場。通過培訓,茶商有能力將茶葉製作成為類似咖啡的優質飲料。」

即飲茶市場開始興起

近年來,美國茶葉進口量猛增,但跟全球其他地區相比,茶消費程度仍然不算高,這也為飲料企業發掘這一細分市場提供了更多的機會。調研機構EuromonitorInternational預計,到2017年,美國即飲茶(on-trade)消費將增長10%,至37727噸。

記者留意到,不止是星巴克,全球銷量第一的茶葉品牌立頓(Lipton)也在通過擴大旗下茶葉品類突圍茶飲市場。背靠世界最大日用消費品公司之一的聯合利華,立頓從其強大的渠道和議價能力上獲得了巨大優勢。2012年,聯合利華茶葉銷量增長了2%,達到3.85億美元。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前秘書長、現祥源茶業副總經理吳錫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和立頓袋包茶所不同的是,Teavana專注的是高端茶市場,除品飲外,亦在向消費者傳遞茶文化。類似Teavana這樣的業態,除了經營茶飲外,也供應糕點,通過增加服務延伸實現綜合運營,將品飲、體驗和銷售有機融合,使得三者互為促進。」

Euromonitor在針對美國茶葉市場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即飲茶市場的興趣已蔓延至大規模的即時消費渠道。當許多消費者開始尋求碳酸飲料的替代品時,罐裝/瓶裝茶在餐飲渠道流行起來。從健康角度看,茶葉的優勢是其他軟飲料無法比擬的。為了滿足健康導向的消費者,如麥當勞這類餐飲網點已經開始供應現做的冰茶。」

談及未來茶飲行業發展趨勢,吳錫端表示,「儘管互聯網的出現催生了電子商務這樣的銷售方式,但強調溝通和交流的體驗式消費是互聯網無法取代的。」

對於星巴克開拓茶飲市場可能遭遇的風險,吳錫端指出,星巴克有多年咖啡零售經驗,服務方面沒有什麼問題,主要還是原料風險。目前星巴克茶葉從全球各地採購,而茶葉質量很容易受到諸如氣候、栽培技術等影響,這或許是未來星巴克經營茶飲面臨的最大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708

泡走「娘」味茶葉大翻新

2013-12-19  NM  
 

 

大家好!我叫香片龍珠,來自杭州一個茶莊。墨綠色,細細粒,外貌平凡,經常被埋沒在茶海裡。四年前,我在上海一個茶展,遇上Tony(黃名漢)和Allen(黃智麟),他們覺得我合眼緣,味道不差、價錢不貴,便把我買下來,重新包裝,希望讓我飛上枝頭。

當天,幾位好姊妹白牡丹、毛峰、馬騮搣、花茶等也有幸被選中。Allen 和Tony為我們改洋名「Or Tea?」,這好比韓國組合「少女時代」。從內地來港,為洗走「娘」味,第一步要化靚妝,穿上紅、黃、紫的外衣,奪目耀眼。Allen要我們「浸鹹水」,先把我們帶往歐洲等地銷售,再以「番書妹」身份回港,在G.O.D及崇光等地方銷售,有卡士、有行頭。結果?哈哈!當然被不少年輕才俊帶回家中。經過打造,我們聲價十倍,每個月為Allen和Tony帶來三十萬元收入。

我的伯樂Allen和Tony 從事廣告創作廿年,做過大大小小的品牌,當年話題十足的Sunday女鬼篇和近年安泰人壽「一個好人」的廣告,都是Tony的代表作。他們為別人做嫁衣裳多年,終於的起心肝搞一個屬於自己的品牌。Tony常說人靠衣裝,佛靠金裝,產品靠包裝,他誇口說無論是穿梭機或太陽能組件,只要經他包裝一下,都有信心賣得出。說笑而已,畢竟投資額太高。○九年,他們前往上海一個茶展,竟就發現了我。Allen說我身上有點香味,討人歡喜;Tony覺得我外表平凡,但有可塑性。然而,最重要的是成本低。他們最終選擇帶我們幾姊妹來港,尋找機會。為令我們飛上枝頭,兩人度出「變靚」三部曲。

第一部:化靚妝

每次Allen和Tony看見我的老朋友,都會皺眉說:「個茶罐唔係山水畫,就係萬里長城,老土!」Tony常常鼓勵我們說:「其實你哋好有內涵,有實力走出去。不過中國人唔識做branding(品牌設計),所以鮮能走出國際。」為除去我們的「娘味」,第一步是幫我們化靚妝,做新衫。近年流行當代藝術,展覽搞完一個又一個,部分作品貴得驚人。他們便以當代藝術做包裝的主題,為我們設計了一個少女外貌,印在「新衣」上,希望讓人有一見鍾情的感覺。我是香片龍珠,我的「新衫」印有一條龍,龍的右手拿珍珠,左手拿可樂,前面的少女喝着茶。馬騮搣的「新衫」有個紅衞兵少女,一手執酒、一手執茶,跟馬騮做對手戲。有人問Tony可否解釋一下設計的概念,為何龍要拿可樂?為何少女要合着眼?他教我們說藝術不能解釋,就讓對方「估估吓」,心掛掛吧。二人還為我們配上搶眼的顏色,我是紫色、龍井是鮮紅色、馬騮搣是鮮黃色。我怕太浮誇,但Tony安慰我說:「顏色夠搶眼,是肯定同自信的表現!」Tony更為我們改了洋名「OR TEA?」,讓人說起「Coffee or tea?」時會想起我們。以後,我要習慣轉頻道,以英語介紹自己:「Hi, I'm『OR TEA?』Dragon Pearl Jasmine.」

第二部:浸鹹水

換過新裝,跟藝術拉上關係,的確很多人望着我們,還跟別人多了很多話題。Allen說外貌只是成功的第一步,在眾多茶當中,我們仍未有競爭力,他說:「中國茶有幾萬隻,個個都以專家自居,競爭大到不得了!」於是他和Tony捨易取難,先把我們送去歐洲「浸鹹水」,待他日回來,自然聲價百倍。要成為老外杯茶,不能雞同鴨講,網站和茶盒的包裝全是英文。中國茶葉要洗、要泡,老外要方便,Tony把我們改成茶包;老外崇尚環保 ,做茶包時便揀些棄置後可自然分解的物料。Allen 和Tony沒有特別門路,當初只能靠網站宣傳,竟吸引到外國博客注意。不過互聯網世界,真亦假時假亦真,他們遇人不淑,該客人拿完貨竟逃之夭夭,令他們損失五位數字歐元。經一事長一智,二人坐飛機到歐洲,參加大大小小的貿易展及茶展,直接接觸外國客。有一天,他們竟收到法國百貨公司Le Bon Marche 的電郵,說對我們有興趣,Allen 馬上把我們空運到巴黎。其實,去外國也不好受。報海關手續繁多,有姊妹記不起自己用了什麼花製造,被人問到口啞啞。Allen和Tony指超市不能提供貨倉予我們,他們只可先運一千五百盒茶葉過去。每盒茶售價一百二十港元,運費平均每筒要二十元,毛利當堂少一截。不過,為了這個一登龍門的機會,照殺!第一批貨,花了三個月就賣完,成績比預期好。其後,我們也順利在英國Harvey Nichols及外國網上購物平台 Fab.com登場。由於空運成本昂貴,今年初,Allen在荷蘭租了個小貨倉,雖然「屈質」,但總算有個落腳點。

第三部:夠卡士

聽說,「外國的月光特別圓」。Tony也說:「中國人崇洋,我哋要做圓個月亮,先可以返嚟。」他說的話,真的沒錯。以往曾有姊妹來港,走到高級商場、潮店受盡白眼,最終只能落戶屋邨商場中的車仔檔,一斤最多賣數百元,讓師奶太太打牌時當水「粗飲」。我們「浸完鹹水」後,回港發展好像特別順利。Allen和Tony輕易把我們帶到賣潮物的店鋪G.O.D、Kapok及Loveramics等,不少客人買來當成送禮佳品。銷售點亦愈來愈多,如畫廊、甚至機場禁區、港龍的航班上也見我們的踪影。半年前,Tony更把我們帶到香港仔連卡佛內的咖啡店Percys,他特別為此設計了不同的紙杯,讓客人拿起茶杯時,顯得有品味。每杯茶賣二十五元,店員指我們進駐後,雖然未能撼贏咖啡,卻好賣過草本茶。飛上枝頭,我們可以買個好價錢!以今年推出的散裝龍井茶葉為例,五十克賣七十八元,可泡出十杯八杯茶,計落平均每兩比陸羽茶室的龍井還要貴一點。不過,後者要一斤斤的買,我們「入場費」低,客人容易接受。兩人以前做廣告,做完項目等收錢,今次這個項目卻沒有句號。我不時會聽到二人互呻,度橋可以大膽,做生意就要穩穩陣陣。他們不熟零售,為了避開高昂租金,決定只寄賣不開店。近期,我聽到有投資者對我們有興趣,或會注資公司,Allen和Tony聽到這個消息都十分興奮。他們一直夢想將中國茶帶到全世界,又說要打造一個好像星巴克那樣出名的品牌。有時我會覺得他們痴人說夢,不過近月見到他們為「OR TEA?」設計的茶杯終於面世,放在崇光百貨賣。看到不少年輕才俊把我們帶回家,Allen和Tony亦飲得杯落。

靠包裝取勝

記者在老字號英記茶莊,買來與「OR TEA?」價錢相若的白龍珠香片,找來外國人、本地OL及茶葉專家試味,他們事前不知道哪杯是「OR TEA?」、哪杯是英記。

港九茶葉商會副理事長譚松發

味道:龍珠香片係飲芽(植物的嫩芽),冇咁澀。「OR TEA?」多啲芽,而且香味都較英記優勝。包裝:「OR TEA?」個包裝似印度茶,都唔似中國茶,覺得唔夠體面。英記鐵罐可以令茶葉保存得好啲,無咁易入風。揀邊款?會買「OR TEA?」我始終都係以茶味行先。

OL Carol

味道:英記嘅茶好似香啲、滑啲!包裝:「OR TEA?」 黃色撞紫色好靚,啱送禮。揀邊款?揀「OR TEA?」佢包裝靚,感覺high class 啲!

法國人Robin

味道:兩款味道差唔多,唔識分!包裝:各有各好,「OR TEA?」包裝顏色豐富,但我都鍾意英記個鐵罐。揀邊款?揀「OR TEA?」價錢平少少。

開業資料

1/11租金:$120,000 #裝修:$100,000入貨:$2,500,000雜費:$500,000總投資:$3,220,000#辦公室及貨倉

營業資料

11/13營業額:$600,000 *人工:$40,000^租金:$40,000入貨:$180,000雜費:$40,000盈利:$300,000*香港佔三成,海外佔七成,已扣除拆賬開支^四名員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618

85後創業做茶月銷30萬:像賣iPhone一樣賣茶葉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15/146765.html

i黑馬:雕爺牛腩、黃太吉、馬佳佳、西少爺們炒火了“互聯網思維”,讓很多初始創業者言必談互聯網思維和社群經濟、粉絲經濟。

有這樣一位85後互聯網公關營銷領域出身的創業者卻顯得格外“傳統”。他一手打造的每時牌首款產品安化黑茶手築茯磚茶8月28日開始試銷,無概念、無模式,不過截至9月底銷售已接近30萬元。

\他就是每時茶的創始人秦海,一個85年的初始創業者。2007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先後任職蘇寧電器、尚品網、海唐公關從事市場及公關營銷工作,也曾是京東蘇寧電商大戰中公關公司主要的策劃參與者之一。懷著“讓人生更加落地一點”的想法,於2013年5月辭去年薪近40萬的公關公司副總經理職位,紮進了茶葉領域創業。

目前團隊僅3人,但憑借一年多的摸索,3人一手包辦了選品、品控、設計創意、運營、銷售、客服、發貨等所有環節的事務。目前,每時已進入穩定的日常運營狀態,並在積極拓展團隊中,希望能夠盡快引進2位合夥人。

月銷30萬是怎樣煉成的?

和許多80後、90後創業者不同,秦海很少談概念、談模式,甚至避諱談“互聯網思維”。作為一個新創的品牌,如何在短時間內能夠成就30萬的銷量呢?秦海表示:“客戶都是交朋友交來的。”

秦海所指的“交朋友”正是通過微博微信的社交作用實現的。通過微博、微信的互動,他用近一年的時間,在每時首款產品手築茯磚茶上市時已累計有700人次的用戶購買和試用。在這個過程中,通過無數次的互動,找到了這款茶在顧客使用過程中的關註點並進行針對性的解決,同時也培養了大量的老客戶。

在進入茶葉領域前,秦海其實是個“門外漢”。為了不盲目入行,他從自己擅長的微博入手,2013年6月註冊了第一個有關茶葉的微博賬號@每時農家茶(因為有了官方微博@每時茶,現已改名為@每時茶官博小編),試探性的開始了茶葉的買賣。

“因為此前太長時間從事營銷,所以我現在反而不太喜歡什麽都營銷,我就分享自己的點滴過程、感受、對茶的一些理解,總之就是跟目標顧客多聊天。”正是這樣的定位,他從微博上找到了最初一批顧客,而且將黑茶賣給了在微博上比較有名氣的一位縣委書記,給自己打造每時品牌找到了最初的50位策劃參與者。通過郵件一一溝通,了解到每一個潛在顧客對茶對視覺上的需求和理解。這都為後來的正式產品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他透露,今年8.28日推出茯磚茶正式產品前後,微博同樣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因為平時熱愛跑步,與跑步圈及一些跑步組織的朋友互動較多。手築茯磚茶試銷前的宣傳啟動後,跑友們競相參與到轉發互動中。這里面還帶來了一次性購買近100塊茯磚茶這樣的“大客戶”。

在談到微博與微信誰起的作用更大時,秦海認為:微博和微信是不同的載體,但本質都是以好的內容和東西做信任、做互動,都離不開人的社交本質。微博在擴散影響力上是微信無法比擬的,而微信則更適合熟人間的分享。兩者有區別,不可簡單對比。但對於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品牌來講,兩者都是缺一不可的。

微信是每時用來解決日常溝通及“與顧客在一起”很好的渠道。目前,每時除了通過基於微信服務號的口袋通店鋪進行日常銷售外,微信則扮演著拓寬社交圈和日常客服及購買很重要的角色。在目前茯磚茶的銷售中,有1/3的銷售來自微信店鋪。

通過微信,秦海一直努力做兩件事情,一是將與自己一樣同樣在創業的朋友聚在一起,形成一個互動推廣的互助組織;二是通過微信群建立每時茶的顧問群體和每一款新品的種子用戶。通過這樣的方式,潛在顧客對每時的產品如何來的、過程是怎樣、反饋怎樣都有充分的了解,在一個人群相對有限的群體里打造出一個信任品牌便成為了可能。

“茶是天生具備分享屬性的產品,微博微信具有分享好茶最便利的土壤。”秦海說,微博微信是新時代打造品牌尤其是創業起始階段極佳的兩個平臺,但如果需要打造更大的市場格局,則需要更加全面的市場和戰略支撐。

據了解,每時未來將以微博微信雙平臺為基礎,開展更為全面的全網營銷及線上線下聯動的營銷活動。“對於剛起步的創業者來講,從點滴開始積累,沒有比更適合微博微信的平臺了。盡管累了一點,但為顧客花時間無疑都是值得的。”

像iPhone一樣對產品升級換代

“沒有好產品就不要在微信微博混。”描述起目前微信朋友圈的刷廣告泛濫的現象,秦海十分反感。目前朋友圈里面,買各種A貨、假貨的現象確實存在,自己也知道一些團隊通過這樣的方式在掙快錢。但對每時而言,通過不良的方式獲取快錢,這不是一個真正的創業者和有誌打造品牌的人該做的事情。正因為如此,秦海個人的朋友圈也很少刷硬廣告,完全憑借自己的興趣愛好、心情進行真實的互動。

打開每時茶的微信店鋪(i-teatime),整個店鋪只有一款產品,也就是每時手築茯磚黑茶。所有的圖片、文字都圍繞這款產品來開展,從產品的核心賣點、功能、飲用方法、歷史、茶的原料追溯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展示。

秦海這樣定義:“我們就是要像蘋果賣iPhone一樣去賣茶葉。”他透露:目前這款產品還是一個Beta版本,但獲得的反饋都還不錯,我們自己也發現了很多不足,將在未來的新版本去完善。但他也特別強調:蘋果不是誰能夠學得來的,我們學習的是蘋果們及歐美、日韓企業做精品的精神。蘋果的饑渴營銷並不適合茶葉,那樣會將茶葉引入過度炒作的極端。好茶確實有限,但我們會盡最大的努力將好茶推廣給更多的人,並不期望一定要掙夠所有人的錢。

秦海認為,一款好茶、一個好產品需要具備以下幾個方面,這也是每時手築茯磚黑茶正在探索的方式:

1、好產品必須經過時間的累積

秦海介紹,他從2013年5月份開始寫PPT梳理自己的想法,到籌備註冊公司註冊商標,到開始拿著“農家茶”在微博上吆喝,再後來擴展到微信。這個漫長的過程後來被證明是產品開發上市過程中非常重要的階段。

“其實當時,我讓安化的親戚寄了安化黑茶的各種產品,一會兒曬下這種產品,一會兒曬下那一種。通過這個過程,我知道了消費者對不同的產品有怎麽樣的反饋,也知道了我在面對多個產品時的手足無措。於是,在今年的春節後的3月底,我終於想清楚了:如果我要在黑茶的創業項目上堅持下去,我最該做的是先做好一件事情、一個產品。於是,安化黑茶中相對便於日常飲用而且口感適應度更廣的茯磚茶成為了我們做好一個產品的突破口。從接觸這款茶,到最終推出我們花了1年連1個月。”

如果沒有這一年多的積累,不聽過近700人次的購買或試用反饋,不經過幾次產品質量可能遇到的問題,每時可能最終無法做好現在這款產品。甚至,對於秦海這樣的草根創業者,可能也因為前期的盲目投入而早早花掉積蓄而關門大吉。

2、好產品離不開好源頭

對茶而言,一塊好黑茶,更是離不開原料的優良。首先是產地的地域限制,該地的氣候、地理環境對茶葉原料的基本面構成絕對的影響,比如安化境內就是肥大的大葉種。其次,高山的環境絕對了茶葉會遠離汙染源。這樣的原料,是不深入產地的人都看不到的,因為它們僅屬於當地有功夫有近水樓臺便利的少部分人。

據介紹,秦海曾多次深入產地,對從原料到整個加工工藝流程都進行把控。在每時微信店鋪上,甚至將手築茯磚茶的原料篩選標準、加工工藝要求、哪家工廠生產的等細節都進行了公示,盡最大的可能做到透明。

3、好產品離不開好工藝

“我們的手築茯磚茶,鮮葉制作成黑毛茶後,需要存放一年再行加工。盡管很多廠商當年就開始加工,但我們永遠都堅持最經典的工藝傳統。”

而茯磚茶加工中最核心的工藝在於發花工藝,每一個時間點、溫度、濕度都必須經過精確的掌控才能保證良好發花。這里面,讓人頭疼的是,天氣可能對產品的加工品質和後期存放的品質構成較大影響。空氣濕度大,下雨太久,茯磚潮濕後可能發黴。由此看來,每一個工藝細節都可能帶來產品品質的大不同。秦海表示,每時手築茯磚黑茶正是出自安化黑茶核心產區手藝最好的制茶師傅。

4、產品最好的設計就是方便

茶葉在飲用的過程中,因為要涉及到沖泡等繁複的過程,中國的茶葉消費在大眾人群中並不像英國、土耳其等國家那樣普及。除了產品自身的特性外,這也於中國茶葉企業,很少關心消費者的服務體驗不無關系。

秦海初入行業就瞄準了這樣的市場盲點。他說:“我們一開始就在構想怎麽樣才能讓一塊2斤的手築茯磚茶取更方便、切更方便、攜帶更方便。”

有一段時間,秦海四處尋找包裝設計師。盡管花了一些費用,但最終還是對所有設計提的方案都不太滿意,最後就自己手工去剪裁。“我們給手築茯磚茶做了一個茶杯型的開口,底部做了推口的引導,我們提供了備用便攜帶。這使得曾經包得嚴嚴實實只能撕毀包裝才能取用的局面徹底改變,打開開口就地就可以切,茶末不會到處跑,切完了開口處可以往前推,出差或上班想喝可以切下來帶著走。”在他看來,這一個小的細節改動,可能是整個茯磚茶發展史上從未有過的開創之舉。

除了這個細節,每時手築茯磚茶還確實做了很多別的茶產品很少考慮的事情。從將茶刀作為一個標準配套附件,到提供試用裝不喜歡就可以退,到提供便攜的備用袋子,到為茯磚茶如何使用提供簡單而有趣的飲用說明,這款產品確實將用戶體驗放到了很重要的位置。

盡管他極力避諱談互聯網思維,但這仍然是一個很難回避的話題——互聯網在創業者中,已經被認為拯救或改造很多傳統領域的“救命稻草”。

秦海認為,傳統行業不是簡單一個互聯網思維來改變的,一個時代之下做一個時代的事情,最根本還在於做事的人。人的初心如果足夠堅定,一心只做好產品,真正用心經營用戶,獲得用戶的認可是一個自然而然的事情。有很多老字號品牌,國際上傳承的奢侈品品牌,之所以能夠經久不衰,正是因為它們抓住了產品和生意的本質。有些東西,其實與互聯網思維沒有多大的關系,“互聯網思維”只是一個新詞,而服務與體驗的改善和追求,歷來都存在於優質的產品身上。擁抱趨勢和用戶需求就好,而不一定一定要打上什麽樣的標簽。(林明)


限縮令尚未公布,陸客來台人次已掉31% 茶葉蛋也滯銷!台觀光沒陸客不行?

2016-03-07  TCW

兩個月來,台灣從旅館到餐聽等生意明顯「急凍」,當仰賴陸客的生意經變了樣,轉型將是觀光業必修課題。

近午時分的日月潭興起薄霧,陸客團必定造訪的阿婆茶葉蛋,店門口前不復往日人龍。負責人鄒金盆阿嬤望著潭面,對著記者嘆了口氣,悠悠的說:「選前生意掉蓋多(很多),每天賣嘸一半,這係嘜按怎?(這該怎麼辦?)」

已在玄光寺碼頭旁設攤半世紀的鄒金盆,賣的風味獨特茶葉蛋,隨著陸客開放而暴紅,假日經常一天賣上四、五千顆,是陸客創造庶民經濟的傳奇。但現在陸客配額限縮的問題,成了阿嬤的頭號困擾。

新任總統蔡英文五二○還沒就職,日月潭鄒金盆阿嬤的茶葉蛋一天就少賣兩千顆,單日生意大幅衰退五成以上,凸顯了兩岸氣氛和往常不一樣。

兩岸的生意經,翻臉像翻書,以往搭順風車如今遭到龍捲風,給業者上了一堂寶貴的風險課。

效應一:飯店來客減少台北市1/3旅館首當其衝

依據觀光局統計,總統大選前一個月(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十五日至二〇一六年一月十六日),陸客團來台人次較去年同期減少三成一,年後減團傳言甚囂塵上,讓業者剉咧等。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曾在一月二十七日正式回應,表示陸方從未對赴台旅遊設定配額,但也加上但書,針對陸客來台的下一步,陸方將「根據兩岸關係形勢」和兩岸旅遊市場需求,視情況處理相關事宜。

熟悉兩岸觀光事務的中華民國旅行公會全聯會前秘書長許高慶一月表示,大陸組團社(在中國經營中國居民赴台旅遊業務的旅行社)已口頭告知我方旅行社將進行額度控管,不僅限縮團客來台人次,連自由行試點都將有四十三個城市配額掛零(編按:目前中國共四十七個城市開放自由行,傳言只留下北京、上海、廣州、廈門),讓業者心慌慌。

這一波觀光業相關的投資潮,幾乎都衝著陸客來。如果中國方面的客源驟然熄火,一連串骨牌效應將會相當慘烈。據官方統計,自二〇〇八年至二〇一五年,台灣國際和一般觀光旅館共增加五千九百二十間房間數,成長二七.一九%。

至二〇二〇年止,已登記興建的觀光及一般旅館還有四十一家,未來十四年問,國內將再增加九千九百七十一間房間數,總投資金額達約九百億元。一旦陸客無法持續高成長,將產生「供過於求」的競爭壓力,成為國內觀光業的隱憂。

旅館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理事長徐銀樹表示,觀光產業不像實品店家可以「囤貨」,一天沒客人上門就是在燒錢。「光是台北市,就有三分之一的旅館專做陸客團,」台北市旅館公會理事長邱樂芬難掩憂心說,分析這一百四十家旅館客源,陸客團占比達六至七成,一旦沒有陸客,不但營收銳減,業者之間還會削價搶客,市場將變得更混亂。

效應二:遊覽車退訂多逾兩萬名司機在放無薪假

另一個未爆彈,還有遊覽車業者。據官方統計,截至二〇一四年底,自開放陸客以來,全台增加三千一百二十七輛遊覽車,與二〇〇九年年底相比,成長二七%,但遊覽車全聯會理事長魯孝亞指出,大選前生意衰退六成,全台跑陸客團的遊覽車約四千輛,「有一半在曬太陽」,全台二萬一千名司機,「很多人在放無薪假。」

陸客團突然減少,也讓遊覽車業者大嘆倒楣。中部某業者因看好市場,大手筆訂購二十輛二手遊覽車,帶陸客團「凸全台灣(指繞全台灣)」,沒想到才剛開張,就碰到限額令,最後不得不退訂八輛。

「遊覽車貸款壓力很沉重!」魯孝亞說,新車一輛成本少說七百萬元,貸款比重高達七成,據公會估計,全台會員的貸款總額至少八十四億元,若無陸客帶來穩定現金流,同樣會有倒閉和銀行呆帳等問題。

配套新政策恐緩不濟急消失的客源短期內難彌補據了解,蔡英文競選辦公室政策執行長張景森一月底召集業者及官方代表共商,會中初步決議,除透過既有管道與陸方積極協商,也將鎖定東協十國推出免簽證優惠,中轉旅客給予兩天至四天免簽入境等:同時也鼓勵擴大國內旅遊,企圖彌補即將消失的陸客客源。

不過,業者私下表示,東南亞國家旅客的消費力低、簽證事涉外勞政策,全面開放難度高;而國內缺乏東南亞語系導遊,合法的泰語、越語及印語導遊合計不到百位,照目前每年錄取名額來看,耗時數年才能補足市場缺口,「根本緩不濟急!」

觀光業長期仰賴陸客的高成長,業者在投資上一路踩油門,很少人在踩煞車,如今這一輛「觀光巴上」減速,其他市場很難大幅取代。「陣痛」已經避免不了,在這段度小月期間,業者可以冷靜思考,估算陸客團的商機已經變成「看天吃飯」,變幻莫測,這個火車頭將不知開往何方,還值得重壓豪賭?

撰文者林淑慧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