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討厭的EBITDA 貓王炒股日記

http://ariesl0501.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3516925

想當年我貓王初看大行的報告,很討厭碰上EBITDA這個財務數據,對於我來說是超學術性的?以前學習財務學的時候,老師也不過輕描淡寫講述過這個數據,可能小弟理解不足,感覺上很艱澀。有人說大行壟斷了分析的喉舌,什麼行情就抬出什麼的財務分析的?後來聽一位分析員解釋謂EBITDA是上市公司在路演(Road-Show)時的一些遮醜的數據,當上市公司尚未做出真正的盈利時,抬出EBITDA自圓其說,以此演說出公司的盈利能力、增長能力等。

EBITDA是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的縮寫,即未計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的利潤。

公式:

EBITDA=稅後淨利+所得稅費用+利息費用+攤銷費用+折舊費用

還有:

EBITA = 稅後淨利+所得稅費用+利息費用+攤銷費用

前三者在損益表中可找到,攤銷費用有時未在損益表中單獨表示,但可到現金流量表找到。

不同的界別,對EBITDA爭議不斷,我們理解應該是排除企業在融資手段、經濟規模、和稅收政策等方面的差異後,比較不同公司的盈利能力後,可能發現不同的指標。事實上,EBITDA不是一無是處,20世紀80年代,槓桿收購的流行,EBITDA被廣泛使用,當時市場把其視為評價一個公司償債能力的指標,後來EBITDA亦在實業界廣泛接受,因為它適合用以評價一些前期資本開支巨大,而且需要在一個很長期間內對前期投入攤銷的行業,比如核風力發電業、酒店業、電訊業等。

另EV/EBITDA 又稱企業價值倍數,是一種被廣泛使用的公司估值指標,公式為,EV÷EBITDA 投資應用:EV/EBITDA和市盈率(PE)等相對估值法指標的用法一樣,其倍數相對於行業平均水準、或歷史水準較高通常說明高估,較低說明低估,不同行業、或板塊有不同的估值(倍數)水準。

我們還要考慮一點,倘若公司不是陷於財務困境,誰願意賣盤?這時買主除考慮公司的盈利能力外,倘若被併購的,是否能在在改組後是否可以減省利息費用、攤銷費用等。於是EBITDA、或EV/EBITDA便派上用場了,可是對於我們散戶來說,投資在一間算不到盈利的上市公司,會不會風險太大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