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水貝珠寶整合初見效 交易中心欲上市

http://www.eeo.com.cn/2012/0526/227199.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王芳 中國珠寶產業有兩個主要基地,深圳的水貝和廣州的番禺。番禺主做外銷,而深圳的水貝產業片區佔據了國內珠寶批發總量的70%。

前幾年,水貝的珠寶業與其在全國的龍頭地位多少有些尷尬。70%的佔比,卻以小企業居多,且零星散落,主做最原始的代工,同質化嚴重,低層次惡性競爭,缺少著名品牌與大型企業。

來自潮汕的珠寶商人盧禮杭的發家史,幾乎是水貝珠寶產業發展的縮影。1987年從學徒工做起,他開創的雅諾信珠寶給知名品牌做過代工,2003年創新經營與TCL合作「寶石手機」聲名鵲起,完成原始積累後為壯大產業建立統一平台水貝國際珠寶交易中心,這是深圳第一個珠寶交易中心。現在,雅諾信還給六福珠寶和北京菜百等知名品牌供貨。

盧禮杭說,羅湖區政府的目標是,要把水貝打造成珠寶界的「華強北」。

5月20日記者獲悉,雅諾信集團計劃將旗下水貝珠寶交易平台業務為主體赴香港上市,目前正在申報階段。目前,陸陸續續前來洽談的投資公司已超過20家。盧禮杭正在從中選擇引入戰略投資者。

產業變遷

5月20日,意大利頂級珠寶品牌寶格麗(BVLGARI)的設計師來到了水貝考察。這正是當地政府和企業所期盼的,希望把國際資源吸引過來。

據悉,目前整個水貝周邊已有2400多家珠寶企業。截至2011年底,水貝所在的羅湖區黃金珠寶產銷值已超過1000億元。

香港是世界級別的珠寶交易中心,因為毗鄰香港的優勢,改革開放以後,深圳吸引了大批的香港珠寶界的老闆來投資建廠,一些小工廠自發聚集到水貝。到2002、2003年時,水貝的珠寶企業規模發展到100多家,但其中大多數是給港澳品牌做最原始的代工。很多珠寶商就在那時賺下了第一桶金。

深圳東方瑞璐珠寶首飾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漢義,12年前就在北京創業打造自己的珠寶品牌,但最終還是在2005年來到了深圳開公司。他解釋說,「沒辦法,這邊當時已經成為集聚地,配套非常齊全。」該公司的一個專項發明是,在瓷器上鑲嵌珠寶。

盧禮杭現在回憶說,過去十幾年,整個行業經營模式太落後,行業信息很閉塞,企業與企業不交流,各人靠各人的渠道,依靠與某商場建立關係供貨,把這種渠道死死地把在手裡。他說,「當時就算再好的朋友,也不會告訴你他在跟哪家商場做生意。」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副會長史洪岳總結目前產業存在的問題是,增長方式依然依靠投錢、增加人數,然後擴大地盤,建廠、建店,整體上還處於一個比較粗放的發展模式,另外很多企業都是以賣原料和加工費為主,產品附加值不高。

5月19日,山東黃金營運中心副總經理何黎跟同行交流時直言,「我們這個圈內,六成以上是做加工出身的,做工廠、做批發、做源頭這部分生意,實際是在賣白菜,而珠寶的終極目標一定是在零售上面。」他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首先應該實現戰略眼光的轉型,其次是研發的升級。何黎指出,「研發上的脫節使我們的產品不具定價權和話語權。」

外部環境同樣競爭激烈。深圳的周邊城市,如番禺、花都、順德等地都先深圳一步成立了黃金珠寶首飾產業園,他們以更低廉的廠房租金和勞動力價格吸引部分港資、台資珠寶首飾企業遷入。此外,天津、河北、上海、江蘇等省市也相繼推出了促進黃金珠寶首飾行業發展的優惠扶助政策。

在確定了將珠寶作為支柱產業之後,深圳當地政府給予了極大的扶持力度。到目前,四大行在當地都有以水貝命名的一級支行。深圳為珠寶產業創造了很好的融資環境。比如,一家珠寶品牌到深圳成立分公司可能會很快拿到融資,而在別的地方卻拿不到。

這兩年,大家逐漸解決了溫飽問題,有一些企業開始轉型做零售,更加追求時尚品味,一個典型代表是吉盟首飾。據吉盟首飾副總經理宋紅介紹,目前該品牌全國門店已超過200家,計劃到今年年底超300家,簽約了明星做代言。

盧禮杭稱,現在大家不再只做代工和配套,開始追求越來越深入的細分市場,當地就有家企業專做耳釘,很成功。

5月19日,深圳市羅湖區政府區長賀海濤透露,當前正在全力推進在國內有風向標意義的中國水貝黃金珠寶市場價格指數。

創新模式

盧禮杭現任雅諾信集團董事長。他1987年進入珠寶業打工,從學徒工做起。當時整個行業同質化嚴重,完全低層次競爭,尤其90年代末市場放開,惡性競爭加劇。盧禮杭開始想避開低層次競爭,自己創業。其創辦的雅諾信珠寶當時還是一家小工廠,缺技術缺客戶,同樣依靠代工生存。

盧禮杭記得約在2001年的一天,跟TCL李東生一起吃飯。李東生說起了一個很大的困擾,說中國消費者很崇洋,手機都要洋品牌,老百姓很難接受國產品牌,認為國產品牌不值錢。盧禮杭想到,如果僅僅要解決低價值問題,還有比跟珠寶結合更能升值的嗎?當時李東生就覺得很有意思。於是兩方的設計師團隊開始接觸。TCL風靡一時的「寶石手機」概念由此而來,因此拓展了盧禮杭公司的銷售渠道。嘗到甜頭之後,當時除了IT,他還跨界與房地產、服裝等領域合作。

通過與TCL的合作,盧禮杭瞭解到水貝周邊的工廠已經非常多,達到了一兩百家,他想搭建一個平台,把大家集中在一起面向採購商。

跨界合作讓他完成了原始積累,於是花費1.68億元購買了一棟三層物業,於2004年創建水貝國際珠寶交易中心,這也是深圳第一家珠寶交易中心。想邀請一兩百家珠寶加工廠進入展示自己的產品。據盧禮杭透露,現在那棟樓光一年租金就有幾千萬的收入。

然而事情一開始並不順利,對當時的珠寶企業來說,大多數老闆是不願意加入進來展示自己的,因為這個行業山寨非常迅速,知識產權保護的環境很不好。當時不僅同行不服,身邊還有很多朋友勸他,千萬別做這種傻事。對於珠寶企業,集中在一起意味著將自己的客戶透明,透明就意味著有可能流失。甚至當時有人說等著看盧禮杭怎麼倒下。

隨後盧禮杭開始做大量的調研,周邊當時有200多家加工廠,全國的珠寶採購批發大量集中在這裡,市場基礎已經足夠,只要能有正確引導,可以把量做大。他想到一個辦法——首先要獲得政府的支援。他花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向政府匯報產業集中程度情況,不斷邀請政府部門到水貝來調研。此後政府的推動起了很大的作用。各個加工廠逐漸從拒絕到接受,到配合,最後支持。

雅諾信集團總部位於深圳羅湖區水貝工業區四棟。現在集團旗下公司包括,水貝國際珠寶交易中心、彩寶基地、雅諾信珠寶首飾有限公司等。

上市計劃

水貝國際珠寶交易中心運營一年以後,陸續有投資者找上門來。他們對這個改變了傳統的經營模式很有興趣。

盧禮杭透露,到目前來參觀考察洽談的投資公司已經不少於20家。他表示,考慮引入戰略投資者,目前正在選擇當中。他拒絕透露候選者名字。一位知情人士稱,雅諾信集團是打算以水貝交易中心平台業務赴香港上市,目前正在申報階段,進展順利。

截至5月上旬,已有3家珠寶企業在證監會披露的擬上市企業排隊名單中,分別是瀋陽萃華金銀珠寶、藝華珠寶首飾、愛迪爾珠寶,其中藝華珠寶和愛迪爾珠寶曾獲得VC/PE投資。

已經上市的珠寶企業財報數據表現出眾。2011年財報顯示,潮宏碁(002345.SZ)淨利潤1.5億元,同比增46%;東方金鈺 (600086.SH)淨利潤3.38億元,同比增34.72%;明牌珠寶(002574.SZ)淨利潤2.5億元,同比增15.69%。

ChinaVenture投中集團數據統計顯示,2007年至今珠寶行業共有24筆融資案例,涉及14家企業,累計融資規模達17.95億元,其中傳統渠道珠寶企業累計融資額度為10.25億元,珠寶電商企業披露融資規模為7.7億元。

深創投、方源資本、聯創策源、聯創永沂等近年均在珠寶領域有大筆投資。

盧禮杭認為,除了水貝交易平台外,公司還得有自己的實體。他認為未來5—10年是彩寶產業發展的最佳階段。2008年他提出打造全國最大的彩寶基地。今年成為了六福珠寶的彩寶指定供應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16

李克強:經濟下行壓力不小 改革見效尚需時間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681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21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集體會見來京參加第21屆亞太經合組織(APEC)財長會的各經濟體代表團團長時表示,中國前三季度經濟運行仍處在合理區間,但下行壓力和困難依然不小,改革措施充分見效還需一個過程。但李克強依然強調將力爭實現全年主要任務。

今早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長7.3%,略高於預期,但仍有所放緩,創下2009年一季度以來新低。

李克強表示,“總的看,中國前三季度經濟運行仍處在合理區間,並出現了一些積極、深刻的趨勢性變化。以服務業為主導、新業態加快湧現的結構優化更趨明顯。簡政放權等改革催生的新發展動力加快成長。就業、節能降耗等指標好於預期。同時,外部環境仍然複雜多變,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下行壓力和困難依然不小,改革措施充分見效還需一個過程。總之,我們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對面臨的挑戰也不掉以輕心,將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實現全年主要任務。”

中國政府預計2014年上半年的經濟增速將達到7.4%,這意味著全年的增速將在7.5%左右。而總理李克強已經多次強調,7.5%的GDP增長並非政府的首要目標。所謂的7.5%,多一點少一點都是可以接受的。重點在於促進就業市場的複蘇和收入的增長。(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837

樓市下行壓力減弱 微刺激見效?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839

今早統計局公布的10月樓市數據雖然看起來並不出彩,新建住宅銷售價格甚至同比擴大。不過房價環比降幅收窄。在二手房數據上,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價格環比停跌,暗示此前一系列樓市新政或正在慢慢發揮作用。

具體來看,10月二手房價格北京環比小幅上漲,而上海、廣州、和深圳的價格則與上月持平。

111

在信貸緊縮和經濟滑坡之際,中國今年1-10月商品住宅銷售額同比下降10%,促使政府放松了對已經在拖累經濟增長的房地產行業的限制措施。

9月央行、銀監會出臺文件為樓市松綁。文件提到,首套房貸利率最低可打七折,對已擁有一套住房並結清房貸的家庭,新購房可享受首套房優惠。“首套房”認定標準正式放寬。

10月住建部、財政部和央行聯合印發《關於發展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的通知》,要求各地放寬公積金貸款條件,今後職工連續繳存6個月即可申請公積金貸款、推進公積金異地貸款、實現異地互認、轉移接續、降低中間收費。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劉建偉表示,隨著各地房貸政策調整,房企為消化庫存繼續加大推盤力度,部分購房者選擇入市,房價環比降幅收窄。據測算,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綜合平均降幅分別比9月份收窄0.3和0.1個百分點。從個數來看,10月份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有69個,持平的城市有1個,均與9月份相同。二手住宅價格環比下降的城市有64個,比9月份減少6個;持平的城市有4個,比9月份增加4個;上漲的城市有2個,比9月份增加2個。

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報告也顯示,10月份,四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庫存量環比減少0.9%,繼9月份庫存量創新高後,10月庫存出現下跌。這也是近九個月以來首次出現環比下跌的現象。

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認為,一線城市今年放松限購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隨著信貸政策的放松,改善型需求的入市門檻在降低,進而能加快入市節奏。市場行情轉好,利好一線城市的庫存壓力釋放,房價下跌的壓力將減弱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662

救市見效?11月百城房價跌幅收窄 一二線樓市現回暖跡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383

在一系列樓市松綁政策的刺激下,11月中國房價環比降幅稍有收窄,一二線大城市出現回升跡象。

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發布的數據,11月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均價為10589元/平方米,環比、同比再次雙雙下跌,環比連跌7個月至0.38%,但是跌幅較上月收窄了0.02個百分點。

數據還顯示,當月的百城房價同比下跌1.57%,跌幅較上月擴大1.05個百分點。納入統計的100個城市中,有82個城市住宅價格同比下跌,較上月增加4個。中新社提到,這意味著,超過八成城市的房價已回調至一年前水平。

而北京、上海、重慶等十大重點城市均價在連續6個月下跌後首次上漲,11月均價為18946元/平方米,環比微漲0.07%,同比上漲1.06個百分點。

其中上海住宅均價環比上漲1.18%,漲幅居十大城市首位,同比漲幅也達5.23%。

《經濟參考報》引述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觀點稱,貨幣信貸政策的疊加效應正逐漸在樓市顯現,市場重拾信心,再加上開發商在價格上做出讓步,促使剛需和改善型購房者率先出手,政策層面頻傳利好,對樓市交易量也起到了一定的提振影響,樓市明顯企穩。

9月底,央行銀監會聯手松綁樓市,調整了首套房認定標準,此後公積金調整、央行降息等等利好措施相繼出臺,樓市出現回暖跡象。

統計局此前公布的10月樓市數據也顯示,房價環比降幅收窄。在二手房數據上,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價格環比停跌,暗示此前一系列樓市新政或正在慢慢發揮作用。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562

德拉吉的勝利:QE尚未實施就已見效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259

歐洲的QE還沒實施就已經開始見效了。

1月下旬,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宣布推出每月600億歐元的資產購買計劃,維持18個月,總規模將會達到1.1萬億歐元。

到目前為止,市場反應非常積極。雖然歐洲央行要到三月份才正式開始購買資產,但投資者已經將政府和公司債券的收益率壓到史上低位。比如雀巢公司的歐元債券的收益率已經為負。

不過,盡管如此,希臘債券似乎依然對QE“免疫”,下圖可以看出,該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走勢“我行我素”,不斷走高。和其他國家截然相反。

2015021110years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性:希臘局勢的緊張導致資金流向了其他國家,壓低這些國家的收益率。高盛經濟學家Dirk Schumacher就表示:“很難說最近各國國債收益率的走低是因為希臘局勢的升級,還是因為QE的影響。”

自歐洲央行宣布實施QE以來,歐元已經下跌了2.7%,這對於歐洲未來的複蘇也非常重要。

不過,歐元區通脹的重要指標“五年期通脹互換利率”仍然徘徊在歷史最低水平,周二為1.59%,意味著市場對於2020年末通脹達到歐洲央行2%目標的信心不足。

20150211inflation

英國《金融時報》援引市場人數評論稱,既然歐洲央行已經推出了1.1萬億歐元規模的QE,那麽通脹預期改變就只是時間問題。

盡管已經有了不少積極的跡象,但對於QE的質疑依然存在。英國智庫Open Europe經濟學家Raoul Ruparel就認為,歐洲央行的QE提供的流動性可能僅僅停留在銀行體系內,未必能進入實體經濟。

英國《金融時報》也援引蘇格蘭皇家銀行經濟學家Alberto Gall評論稱:“QE導致的歐元貶值主要將刺激德國的出口,而外圍國家受益有限。”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082

節目弱化、人力老化 內部亟需改造 華視活化要見效 得破除三大包袱


2015-08-17  TWM

日前公視董事會通過「華視資產活化案」,打算將五千多坪土地上的多棟建物重新規畫使用方式。對負債二十四億元的華視,活化資產是當務之急,但是外界也質疑看不見任何節目製作轉型和人事重整細節,是否真能「活化」華視?

撰文•賴若函

公共電視董事會七月中通過「華視園區資產活化專案」,決定把華視位於台北市光復南路的五千多坪精華地段土地重新規畫,以解決華視連年虧損問題。但專案內容不但引發外界諸多質疑,文化部部長洪孟啟更大力反對,強調資產活化必須兼顧全民的利益和內部發展,不能只憑幾位董事決定。

公視董事會二○一四年成立的「華視資產活化小組」成員,除公視兼任華視董事長邵玉銘,還有施振榮、童子賢和姚仁祿等知名企業家。

在「華視資產活化小組」的規畫中,華視將成立資產管理公司,重新整理華視共四棟大樓、八八○坪停車場,改建、出租,預計一年有二億元進帳。

「目前一年賠二億元,華視已經喘不過氣了,什麼都不做,就﹃穩死﹄!」邵玉銘強調。

華視自從○六年納入公廣集團︵台灣公共廣播電視集團︶後,虧損日益嚴重,目前已經累積負債二十四億元,主因是華視因可做廣告,拿不到任何政府補助,需要自負盈虧,但又禁止置入性行銷、選舉或宗教廣告,財務狀況日漸惡化,員工已十幾年未加薪。

更嚴重的是,在沒有錢的情況下,華視無法做出好內容,今年除了《華視天王豬哥秀》有賺錢,八點檔戲劇《愛你沒條件》依舊慘賠。節目不吸引人,也就沒有廣告入帳,財務因此陷入惡性循環,「所以活化的目的是為了做節目!」邵玉銘說。

包袱一:人事成本高居首位然而,這個活化專案引發兩大爭議。爭議一是資產活化為何要做飯店?長期研究公廣集團的政大新聞系教授劉昌德即指出:「把土地拿來蓋飯店,是不務正業的行為,這和華視作為媒體的本業相背離。」爭議二是華視資產活化所得將不支應營運虧損,而是要投資未來媒體發展;但專案內容看不見任何有關節目轉型的實質規畫,加上華視人力普遍老化,如何確保新節目製作有效益?

平心而論,無論資產再怎麼活化,若無法做出好內容,很難在競爭激烈的媒體環境中獲取廣告效益。但華視加入公廣集團迄今,許多問題擱置未處理,若未積極面對,未來發展仍不樂觀。

根據監察院一四年的調查報告,華視目前共有五八○名員工,員工平均年齡四十五歲、平均年資十五.一年,五十五歲資深員工約一三○人。每年人事成本高達五.五億元,一度超過總支出的三○%,是無線電視台之首,員工薪資水準也優於市場行情,導致人事成本居高不下。

邵玉銘抱怨,當年華視公共化,第一任總經理江霞曾辦理員工優退優離,之後又全數回聘,未重談薪資條件,「所以好的人進不來、壞的出不去。」劉昌德則認為,華視需要的是把對的人放到對的位置,透過評鑑篩選機制,淘汰不適任員工。

包袱二:節目貧瘠淪﹁買片王﹂過去曾被稱為「綜藝王國」的華視,近年淪為﹁買片台﹂,大量購買中國、韓國電視劇播映,擠壓台劇時段,甚至八點檔黃金時段還用日本卡通來填補,完全背離其作為公共電視、提供多元內容的精神。

另外,根據公視基金會一五年《公廣集團公共價值評量體系研究報告》指出,從○九年到一四年之間,華視新聞與政令宣導節目增加二五%,大眾娛樂和教育性節目分別減少一五%和一○%。劉昌德認為,這和政令置入性行銷脫不了關係,「一年做一至兩檔旗艦型節目,創造廣告價值,是華視需要積極考量的事。」

包袱三:政治力干預人事

「華視人謀不臧的情形太嚴重了,從七年換了八位總經理,幾任董事長還由公視董事長兼任就可看出。」公視前總經理馮賢賢說,她細數過往的華視總經理人事任用,政治力干預是最大問題,江霞任內慘賠十三億元,○八年上任的陳正然,一度將年度虧損從五億元轉為只差四千萬元就打平,但也做不滿三年。馮賢賢認為,華視並非資源不足,但需要找到對的專業經理人,做好財務及內容長程規畫。

此外,價值兩百億元以上的華視資產如何運用,則是棘手問題。

曾任公視總經理的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副教授胡元輝說,早一點處理華視是正確的,但目前外界無法參與討論,譬如做飯店為何比較好、與對面的松山文化園區如何整合等,這些牽涉公眾利益,應該透明與公開化。馮賢賢認為,公視董事會任期明年七月屆滿,這項重大決定應留到下一任董事再規畫,並回歸公共參與討論。

昔日老三台的風光,在公共化後的華視已不復見,台視、中視都已脫離負債、開展新局面,華視需要的不只是錢的投注,更重要的是回歸經營面的具體作為,才有機會重回優質電視台行列。

華視

成立時間:1971年

董事長:邵玉銘

總經理:王麟祥

加入公廣集團時間:

2006年(含華視、公視、客家電視台、宏觀電視)

財務狀況:

帳面負債24億元,每年平均負債2億多元

資產活化專案內容

成立「華視新媒體中心資產管理及經營公司」,管理總園區超過200億元資產。

拆除華視攝影大樓和文教大樓,新建中央綠廣場和「新華視大樓」;光復大樓整修為平價小型文創基地「e-Tower」全棟出租;原華視大樓整修成為影音主題的「新媒體特色旅館」,預計2020年底啟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79

“維穩”增持萬科見效:寶能資金鏈卻藏隱憂

7月6日複牌第三天,萬科A盤中股價雖劇烈震蕩,但總體趨穩,全天成交創下天量,金額達到201.6億元,占到深市當日成交總額的近5%。盤後消息顯示,繼前一日寶能系持股萬科的主力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鉅盛華”)7月5日增持萬科A7529.3萬股之後,7月6日繼續通過資產管理計劃在二級市場增持萬科A股約310萬股,合計持萬科總股份的25%。

寶能系連續兩天增持,讓各方爭奪的關註焦點,又再次回到寶能系資金實力上來。此前,坊間就已傳出鉅盛華手握近300億元現金,並大規模發債逾300億元的消息。

究竟寶能系還能拿出多少資金增持萬科?公開資料並不能找到確切數據。而目前資金充沛的前海人壽,在第二次舉牌萬科之後也一直鮮有動作。

鉅盛華聲稱手握近300億元資金。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掌握的資料顯示,鉅盛華截至2015年末260余億元的賬面貨幣資金,主要來自股東增資以及前海人壽合並報表。作為不同的主體,前海人壽體現在合並報表中的貨幣資金,鉅盛華並不能直接動用。

計劃中的310億元債券發行計劃,似乎也是遠水難救近火。大部分為尚處於交易所受理、反饋狀態的發行計劃,不但資金並未到手,甚至能否順利發行也是未知數。

“如果手握300億資金,完全可以自己去買,根本不用發債,何況用了那麽高的杠桿。”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寶能系的資金狀況,可能並不如其宣稱的充裕。

300億資金虛實

7月6日,萬科毫無意外的打開跌停,當天以19.1元開盤,並一度直線拉升逾5%,全天成交量達到201.6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換手率也達到10.59%。

萬科權益變動提示公告顯示,7月5日至7月6日,鉅盛華通過資管計劃,共計增持783923000萬股,占其總股本的0.71%。此次增持後,鉅盛華及其一致行動人共持有萬科27.59億股,持股比例達到25%。

這是寶能系在萬科複牌後第二次增持,並第五次觸及舉牌紅線。在此之前,寶能系就通過多種方式“秀肌肉”。繼此前聲稱手握近300億元現金之後,鉅盛華在7月5日出手增持萬科7529萬股。據此計算,鉅盛華當日增持了萬科310萬股。

“萬科複牌昨天的行情,基本屬於‘韭菜’行情,可能也有部分機構自救行為。”前投行人士、上海師範大學副教授黃建中向《第一財經日報》分析,於寶能系持股比例接近第五次舉牌紅線,萬科7月6日的行情,主要是遊資、散戶在充當主力。

寶能系7月5日出手,也是迫不得已。萬科A7月5日的收盤價、7月6日的開盤價,已經擊穿了鉅盛華增持萬科資管計劃中的最高成本。根據萬科2016年12月16日披露,鉅盛華通過泰信基金發行的泰信1號、西部利得基金發行的西部利得金裕1號、西部利得寶祿1號,買入萬科的最高價為19.8元、19.5元、19.8元。7月5日的收盤價,而萬科7月5日的收盤價,已低於其買入價。7月6日的19.8元的收盤價,恰好回到西部利得寶祿1號、西部利得金裕1號的最高成本線。

而上述三個資管計劃買入萬科A的價格區間為18.56元-19.8元、19.2元-19.5元、19.34元-19.8元,均價則為18.88元、19.1元、19.57元。7月6日集合競價階段,萬科股價再次跌停,為17.71元。據此計算,萬科昨日若跌停,這三只資管計劃將虧損6%、6.1%、9.2%左右。即便是當天19.1元的最低價,亦已擊穿其最高成本價。

根據披露,上述資管計劃均將份額凈值的0.8,設置為平倉線。當份額凈值低於或等於平倉線時,鉅盛華需要追加保證金。若萬科繼續下跌,其要拿出更多資金。

“寶能系說自己有300億,是給市場鼓氣,但本質還是為了救自己。否則,萬科股價繼續下跌,就會存在被搶平的風險。”黃建中說,由於寶能系的持股比例,目前 不能賣出,但如果萬科繼續下跌,其資金壓力將會更大。

“萬科複牌昨天的行情,基本屬於‘韭菜’行情,可能也有部分機構自救行為。”黃建中向《第一財經日報》分析,寶能系持股比例接近第五次舉牌紅線,萬科7月6日的行情,主要是遊資、散戶在充當主力。

對於寶能系宣稱鉅盛華手握近300億元資金,黃建中則提出質疑。他認為,寶能系之所以有此舉,主要是為了給市場維穩,避免繼續下跌,造成自己的杠桿資金出風險。

根據鉅盛華向深交所提交2016年債券募集說明書,2015年年末,鉅盛華擁有的賬面貨幣資金達到267.8億元。而在去年10月底,其貨幣資金僅為22.3億元,分別比上年底、去年10月底增加了81.8倍、12倍以上。

盡管手握近300億元資金,但鉅盛華卻並不意味著隨時可以動用。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年末,公司共計獲得金融機構91.2億元授信額度,但已使用額度達已占89.1億元,僅有交行、工行、農行三家銀行的2.05億元剩余額度沒有使用。

鉅盛華在債券募集說明書解釋稱,公司貨幣資金大量增加,主要是去年底股東增資,以及前海人壽納入合並報表範圍。去年底,鉅盛華受讓了31%股權,持股上升到51%後,將前海人壽納入其合並報表範圍。

鉅盛華債券募集說明書顯示,2015年,其主營業收入為88.4億元,但其中絕大部分來自於對前海人壽的合並報表。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獲得的資料也顯示,2015年鉅盛華主營業務收入中,保險業務收入85.4億元,占比92.84%,物流業務收入僅為2.16億元,占比2.35%。

在很大程度上,鉅盛華貨幣資金大幅增加,得益於前海人壽納入合並報表。另外,股東增資成為鉅盛華最為主要的資金來源。2015年11月,鉅盛華兩次進行增資,註冊資本從56億元增加到163億元。其新增的註冊資本,由於沒有披露定價情況,實際到位資金不得而知。

而相對去年末的賬面額,目前實際的資金可能也已經消耗了不少。去年12月,保監會批準前海人壽增資,註冊資本由45億元增加到85億元。該公司至今沒有披露鉅盛華及其他股東的持股比例。此外,2015年12月16日,鉅盛華曾通過萬科披露,其通過七個資管計劃買入萬科股份,使用了1:2的杠桿,其自身出資32.17億元。

310億發債計劃背後

如果自身資金並不充裕,要繼續搶籌,如何籌措資金,是擺在鉅盛華面前的首要問題。但有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由於公司資產已被大量抵押,其融資渠道、工具可能會受到影響。

鉅盛華2016年債券募集說明書顯示,截至2015年年末,其受限的投資性房產、長期股權投資賬面資產達到425.6億元,占總資產的16.35%。其中包括已抵押的66.07%的投資性房產,質押的前海人壽、萬科10.69%、8.04%的股權。

進入2015年,鉅盛華持有的股權投資繼續被大量質押。工商登記資料顯示,繼續去年質押前海人壽17.52億股之後,今年1月28日、3月7日,深圳粵商物流有限公司、鉅盛華又將所持前海人壽5億股、21.25億股,分別質押給上海信托、華福證券。目前,前海人壽已質押股份占其總股本的51%。

同時,鉅盛華自身的股份,也已被大量質押,數量多達47億股,出質方均為深圳寶能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其中,2015年質押30.97億股,今年3月質押16.3億股,質權方分別為華福證券、江蘇銀行深圳分行。

在此情況下,寶能系將目光瞄準了發債。深交所網站信息顯示,寶能系近期計劃密集發債,除了鉅盛華,還涉及到寶能地產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寶能地產”)、深業物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深業物流”),合計規模多達310億元。

募集說明書顯示,鉅盛華計劃在深交所發行小公募債券150億元、私募債50億元,主承銷商均為海通證券。寶能地產、深業物流發債規模則分別為60億元、50億元。其中,寶能地產計劃發行的60億元,小公募、私募各30億元。

寶能系上述擬發行的債券,部分與其增持萬科有關。根據募集說明書,鉅盛華發行的150億元小公募債,其中78.59億元計劃用於償還鵬華資產管理公司的借款。此前10月15日至11月9日,鉅盛華7.28億股萬科股票,質押給了鵬華資產,該部分股份共計占萬科總股本的6.59%。

而募集資金的剩余部分,則用於補充營運資金。鉅盛華稱,其目標是打造金控平臺,通過構建品牌、資金、資產、風險管理、資本運作在內的金融生態圈,因此需要保持一定規模的營運資金,滿足自身經營需要。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獲得的資料顯示,目前,寶能系的發債計劃中,只有深業物流完成了首期26.2億元發行,但剩余的23.2億元發行並不順利。而鉅盛華計劃發行的200億元,6月27日、6月29日才獲得深交所受理。寶能地產的60億元發行計劃,有30億元在去年12月17日獲得受理,但目前進展不明。另外30億元,深交所7月1日才反饋意見。

“受理了並不一定就能發,後面還有合規審查,但可以借這個向市場放風。”黃建中說,完成發行之後,如果將資金用於增持、炒股,似乎有些不太合適。

廣東環宇京茂律師事務所律師劉華浩認為,即便是將資金用於股票投資,也只是存在市場爭議,法律並無明確的禁止規定。具體要看在發行文件是否約定用途,而用於償還借款,其性質和股權質押類似,並不存在太大問題。

融資計劃雖然龐大,但寶能系上述發債計劃,大多數仍在路上,並沒有到手多少現金。對寶能系來說,如果沒有其他資金來源,在萬科股價出現大幅波動的情況下,僅依靠發債融資維穩股價,似乎已經緩不濟急。

“發債計劃報到交易所之後,交易所會先做齊備行檢查,檢查通過後會送去報審。證監會收到報審後出具反饋性意見,發行人再根據反饋性意見進行解答。”某券商人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最理想的狀況是沒有反饋意見,但至少也要一個月時間才能發行。如果有反饋意見,交易所受理後要多久才能發行就很難說了。

沈默的前海人壽

寶能系的成員企業中,現金流最為充沛的前海人壽,在一定程度上充當著錢袋子的角色。令人不解的是,自去年前兩次舉牌後,前海人壽在萬科爭奪戰中一直沒有出手,而是改由鉅盛華出面。

前海人壽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末,該公司保費收入合計453億元,總資產為2096億元,保費收入同比增加123.1%。但進入二季度,受制於高現價產品新政,其保費收入明顯下滑。

根據保監會統計,今年前五個月,前海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140億元,保護投資款新增交費415億元,兩者共計555億元,比一季度末增加102億元,增幅為23%左右,平均每月保費只有不足52億元。

保監會的統計口徑,與前海人壽存在一定差異。根據前海人壽披露,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其傳統險規模保費129.1億元,萬能險規模保費328億元,與保監會統計數據雖然差異,但總量基本一致。由此可見,如果不出意外,前海人壽今年二季度的報廢收入不超過200億元。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僅以保費計算,截至6月底,其總資產大約在2300億元左右。

根據前海人壽披露,截至3月底,其可運用資金余額569億元,萬能賬戶可運用資金余額290億元。而一季報顯示,其3月底的貨幣資金為285.8億元。在二季度,其又向寶能系兩個項目輸送了了超過96億元資金。因此,如果不考慮其他資金支出外,加上二季度保費收入,其手持資金約有370億元。

2015年7月,保監會將險資權益類投資比例上限,由上一季度末總資產的30%,調整到40%。但問題在於,即便手握大量資金,前海人壽增持空間也非常有限。保監會同時規定,險資投資單一權益類的比例,上限為10%,而目前前海人壽直接持有的萬科A股份,占比已達到6.7%,距離上限約3.3個百分點。

“目前在合規上不會有什麽問題,如果不能直接增持,可以走通道層層穿透,穿透之後就沒有問題了。”一位接近寶能系的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寶能系對於萬科控制權誌在必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355

OPEC欣喜“拒絕減產”策略見效:明年原油將供不應求

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周二發布了對於2017年油市的樂觀預估,指出全球原油市場的需求將高於目前的產量,這意味著石油市場將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而不是讓油價下跌的供應過剩。

報告同時指出,明年的石油需求增長速度將略微放緩。OPEC透露,2017年全球石油需求將增長115萬桶/日,而2016的預計增長需求為119萬桶/日。

目前國際石油價格幾乎是兩年前的一半。自從2014年底OPEC拒絕通過減少產量來穩固油價之後,油價的下跌趨勢日益加深。OPEC希望通過較低的油價來遏制高成本的競爭對手,例如美國頁巖油。最近國際油價更是在英國退歐的影響下,從6月初的每桶53美元降至47美元。

OPEC表示,他們的策略正在發揮作用,石油組織以外的石油供應將繼續下降,這將有助於提高國際市場對OPEC原油的需求。

另據報告,今年OPEC之外的石油供應將減少88萬桶/日,明年將減少11萬桶/日。2014年以來的油價持續走低對非石油輸出國造成很大的打擊,一些公司已經推遲或取消了全球石油項目。

OPEC表示,OPEC在6月的日產量增加至3286萬桶,比此前增加了26.4萬桶,估計2017年對OPEC原油的平均日需求量為3298萬桶,這預示著如果OPEC維持產量穩定,將會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世界最大的原油出口國沙特阿拉伯對OPEC表示,該國今年6月將石油產量提高至1055萬桶/日,而去年同期的產量為創紀錄的1056萬桶/日。

OPEC的報告表明,今年平均100萬桶的日產量造成的供應過剩的情況仍相當嚴重。而第三季度對OPEC原油的需求將超過當前的產量。根據OPEC以往的報告,上一次出現原油產量供不應求的情況是在2013年。

“今年非OPEC供應下降的情況將持續到2017年,但下降的速度將放緩。”OPEC稱,“2017年的市場情況將有助於消化過剩的石油庫存。”

也有人表示,市場產能過剩的情況要持續到2018年才會解決,他們預估的供應過剩的數量將至少達到3億桶。

此外,由於英國退歐造成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OPEC降低了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的預估,“英國脫歐公投後,其潛在的負面影響已經導致對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的預估從3.1%下降到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972

見效神速 易明的生活點滴

來源: http://eming620.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15502768

  「為什麼中國投資基金(612)會升那麼多?」前天、昨天,一連兩天朋友都在追問。

  「這隻股份我完全沒有研究,只知道停了牌一段時間,剛剛復牌。」我只能這麼說,的確是如此。

  「其實這種從0.28元一、兩天之內暴漲近倍而高見0.55元的股份妳根本不要看,萬一心癢癢的沾了手,要嘛不跌,一跌隨時四、五成,妳沒有留意近期很多股份一天之內大跌七、八成嗎?碰上這種股份怎麼逃生?可惜沒有現成的例子供妳參考。」今天一大早我突然忍不住對朋友說。

  言猶在耳,今天就出現了一個好例子。德普科技(3823)於三時左右突然出現在跌幅榜之首,當時股價已經從早上的2.33元跌至1.4元,約跌了四成,約略一查原來是遭到沽空機構狙擊,我馬上不假思索地大叫:「阿嫲!如果3823跌至0.3元我們買一手兩份分,博反彈。」誰都知道我在說笑。

  豈料德普跌勢之速,轉眼已經跌至0.5元左右,我馬上致電朋友:「今天早上剛對妳說沒有一天之內大跌七、八成的股份的例子讓妳參考,現在馬上就出現了!妳自己瞧瞧3823!誰敢於其跌至1.4元左右之時預言今天會跌至0.3元?只有我敢!現在已經跌至0.45元了,隨時低見0.3元。」

  電話剛放下不久,德普竟然跌至0.2元才見反彈,結果以0.31元收市,大跌86.3%,收市價竟然非常接近我的「目標價」,不由大家不服。

  原來今天大跌八、九成的股份何止德普?工蓋(1421)曾經大跌88.6%而低見0.26元,收市報0.54元,仍然大跌76.3%;中國天化工(362)曾經大跌65.2%而低見0.08元,收報0.112元,仍然跌了51.3%,據說這三隻大跌的股份是屬於同一個莊家的,難怪出現火燒連環船的現象了。

  至於另一隻大跌76.66%的鼎石資本(8097)因何而跌則不得而知了!

  這就是近年莊家股的恐怖之處,不跌則已,一跌驚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873

國務院:推動改革發展和民生改善政策措施落地見效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10月3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國務院第三次大督查情況匯報,推動改革發展和民生改善政策措施切實落地見效;確定全面推進政務公開相關實施細則,促進政府施政更加透明高效。

會議指出,督查是促發展的“利器”。在過去兩年開展全國大督查的基礎上,近期國務院再次對31個省(區、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30個國務院部門、單位開展督查。總的看,今年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各項部署,在促進經濟平穩增長、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抓好“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推動“雙創”、培育發展新動能、破解民生難題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但也發現一些突出問題:一些“放管服”和其他重點領域改革措施在有些地方和部門落實不到位,部分重大建設進度慢,一些地方民間投資、創業創新存在制度約束,脫貧攻堅、環境治理等民生工作仍有不少“短板”等。會議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抓住後兩個月關鍵時期,切實整改督查發現的問題。一是強化工作落實責任機制,認真研究督查中各方提出的意見建議,抓住牽一發動全身的重點問題,圍繞推進重大建設、吸引民間投資促進醫養結合等新興產業發展和保障房、扶貧、醫保等重大民生事項,提出有效解決辦法,促進供給結構更好適應需求結構變化,提高發展質量效益。二是各級政府要克服重發文輕落實現象,進一步整治“文山會海”。三是加強政府系統縱向、橫向協調,加快各類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防止相互掣肘影響發展。會議強調,為確保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落實,必須註重發揮各方積極性,堅持賞罰分明,建立健全容錯機制,鼓勵各地幹事創業。對抓落實有力有效的地方和部門要推廣其經驗,並將對地方的激勵措施從去年的6項增加到24項,在改革試點、財政投入、項目布局、融資發債等方面進一步加大政策傾斜和支持。對不作為、亂作為的,要依法依規嚴肅問責。推動各地區、各部門鉚足幹勁、真抓實幹,全面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為明年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會議認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推進政務公開,是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內容,對提高行政效能,便利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增強政府公信力,具有重要意義。會議確定,一是將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五公開”的要求穩步有序納入政務活動各環節。在全國選取100個縣,圍繞土地利用規劃、拆遷安置、環境治理、扶貧救災、就業社保等開展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試點。各部門要就本行業本系統主動公開的內容、主體、時限、方式等編制目錄並動態更新。二是強化政策解讀。地方和部門主要負責同誌要帶頭發布權威信息,同時要發揮專家學者等作用,準確闡釋政策,為群眾解疑釋惑。三是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特別是對涉及群眾切身利益、影響市場預期和突發公共事件等重點信息,有關地方和部門要及時主動發聲。對群眾反映的實際困難和重大問題,研究解決或調查處置情況要及時公布。四是加強政府網站等平臺建設,註重運用全媒體手段,擴大政務信息覆蓋面和影響力。五是拓寬公眾參與政策制定、執行和監督的渠道。國務院部門和省級政府要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法規規章、重大建設項目等方面擴大公眾參與度。建立健全公眾代表、專家、媒體、利益相關方等列席政府有關會議制度。建立政務公開效果評估機制。使政務服務更加透明高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4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