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的難點與破局:思維、體制、操作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16/146813.html

i黑馬註:傳統企業都在焦慮的尋找著新時代的轉折點。而傳統企業要想在新時代的沖擊下“全身而退”,是需要成體系的轉型思維。

作者:丁辰靈

 

\知名輪胎企業米其林上周邀請丁哥給全體市場人員進行了互聯網轉型的培訓。在過去一年,丁哥給OPPO,步步高,聯想,強生,中青旅等多個企業的輔導中,我發現傳統企業不分大小,無論行業,創業或成熟,民企或外企,大家在面對互聯網轉型時都有一些共性的問題和難點。我把這些難點分三個大部分進行分解,然後提出一些自己思考後的建議和對策。

難點一:思維

互聯網思維已經是一個被過度使用的詞,但這里依舊把思維轉換之難列為傳統企業轉型的第一個大難點。

a. 無法正確擁有用戶思維

老周在他的新書周鴻祎自述:我的互聯網方法論 中說沒有用戶,就沒有客戶。用戶少了,客戶就沒了。所以他建議傳統企業轉型,不要一上來就想怎麽去賺消費者的錢。但在大量的傳統企業的從業者看來,他們並不具備互聯網公司所談的用戶和客戶理念的基礎。很簡單,360和微信可以免費,然後再抽象出增值業務;米其林輪胎,強生嬰兒油可以嗎?此外,小米通過低價賣手機,從而成為後續增值業務的載體,在其他行業,很難找到能後續如此緊密連接用戶的方式和管道。

是的,互聯網的核心就是“連接”,越連接,意味著越透明,誠信越高,價格越低,甚至有可行的後續服務。但在很多行業,缺少“連接”,也就缺少互聯網公司所談的“用戶至上”。

越“連接”的行業,越願意通過後續服務賺錢,也就越誠信;相反,越不“連接”的就越願意通過一次性買賣賺錢。水滸中,武松去張青孫二娘的黑店,差點變成了人肉包子。因為不連接,店主一次性“宰客”的幾率就大很多。而在今天,三亞很多的黑店黑司機依舊以宰客為商業模式,因為他和客人,是不連接的。互聯網在旅遊業的發展已經大幅的改善了信息不透明和宰客現象。

但如果你跟大量的快消企業談用戶思維下的免費+增值,仍然是緣木求魚。

我們不能簡單的怪罪傳統企業不具有互聯網公司的“用戶思維”,事實上,在他那個行業有大連接的可能性之前,賣貨仍然是主流的思維。但這並不代表傳統企業無需改變。

拿線下的購物中心舉個例子,逛購物中心的並不必然購買物品。此外一個社區中也並不是每個人都會逛購物中心。所以對於購物中心來講,首先要吸引人流,讓更多人進店,再想辦法讓進店的人買東西。用互聯網的思維來說,進店體驗的人流是用戶,買東西的是客戶。但在線下超市來講,如果進店的人太多不消費,就會影響想消費人群的“客戶體驗”。線下的服務能力是有限制的,而所有傳統行業無法如互聯網企業思維的難點就在於,線下的服務邊際成本不等於零,而互聯網服務邊際成本接近於零。

所以購物中心的“用戶思維”是,首先還是要圈定一個“用戶特征譜”,並努力服務好這部分的用戶;給他們去制造更多的驚喜,從而獲得最後的轉換。很多線下購物中心通過舉辦各類的親子活動,展覽等,就是典型的引流思維,但還不是用戶思維。這其中的區別在於,目前傳統商家舉辦的這類活動引來的流,商家並不“擁有”調動和把控能力。而互聯網企業卻是對他的用戶有很強的連接,傳播和把控能力。所以商家可以借鑒互聯網的“用戶思維”,盡可能把社區周邊的目標客戶轉換為“用戶”,通過關註微信,或者發卡的方式,把用戶能感覺到和購物中心的長期連接。但轉換為“用戶”後,千萬不要通過發送廣告的方式把用戶嚇走,而應該學習互聯網企業長期維護,運營,娛樂“用戶”。而這一點是線下傳統企業目前不願意但完全能做的。

b. 不能犯錯

小米在標榜自己的開發模式的時候:小步快跑,不斷叠代。簡單來說,就是不要怕犯錯,要一邊開發一邊跟用戶進行互動。谷歌在發布Gmail後接近十年的時間都帶有Beta的標記,而微軟仍然嚴格遵守著動輒一個項目幾千人進行封閉開發的模式。而在如米其林,強生這樣的大型外企,不斷試錯變成了一種奢望。因為大型企業都有著嚴格的KPI導向,嚴格KPI導向意味著不允許犯錯。不允許犯錯意味著每件事情都要能成功。

不允許犯錯的文化的背後肯定就是造假文化,在中國,幾乎每個人都是造假高手。很多品牌跑來找我,丁老師我們品牌微博幾十萬粉絲,但是每次內容就幾個轉發,怎麽辦?我說:粉絲假的吧?她不說話了。粉絲假,轉發假,找來的意見領袖(KOL)假。反正能把老板應付過去就可以了。

實際上,傳統企業也有社交媒體做的不錯的。比如杜蕾斯,其負責數字營銷的總監是丁哥的好朋友。他告訴我,杜蕾斯作為一家外企,之所以能把社交媒體經營的成功,是因為在這件事情上高層沒有進行嚴格的KPI考核。杜蕾斯母公司利潔時集團曾經是全世界最大的電視廣告投放公司,但在電視媒體走下坡路後,利潔時決意轉型社交媒體。

杜蕾斯的亞太區高層不懂中國互聯網,於是他們跟自己的營銷部門說,這里有一筆預算給你玩社交媒體,不要求每件事情都有回報,都要KPI,你們去玩兒吧。在高層這樣的授權下,杜蕾斯才能把社交媒體玩的如此風生水起,甚至不亞於任何互聯網企業。

互聯網瞬息萬變,其實傳統企業里面人才著實不少,是否能Empower,給更多的試錯空間?這是一把手們要思考的戰略問題。

c. 看低自己,覺得自己不會有粉絲

OPPO營銷負責人吳強曾經分享過OPPO自己的故事。他說當初在和微信合作之前,OPPO也不相信自己會有粉絲,他們以為只有小米這樣的才有粉絲,他們懷著戰戰兢兢的心態開始了微商城的合作。結果很快就增加了七十多萬粉絲,很多粉絲在OPPO公共號後臺留言,讓OPPO大出意外。原來我們也是有粉絲的。

至於杜蕾斯,的確看上去他的品牌調性在互聯網上很容易進行撩撥和傳播,但其實每個行業有每個行業的優點,杜蕾斯的路也是自己走出來的。每個行業,每個企業自己的互聯網轉型之路應該靠自己走出來。

難點二:體制

體制是束縛傳統企業轉型的另外一個難點。跨國公司會抱怨,我們中國區不獨立,很多事情受制於亞太區或者美國總部,很多事情我們向做沒法做,很多想開展的事情,既沒人頭又沒預算。

而民營企業則可能會抱怨他們體量太小,資源有限,雇不起昂貴的互聯網人才。

抱怨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實際上,現在很多的傳統企業都意識到了自己和互聯網企業相比較,響應速度過慢。創業家雜誌同樣是運營微博,從早上第一條微博7點左右發出到晚上12點最後一條微博,一年365天無休。成功成為創業類微博第一大號!反觀各大媒體,第一條微博都是編輯上班後9點以後發出,姍姍來遲,而那個時候大家都在上班,誰還有心情刷微博呢?

所以不是不能做,而是不想做。在今天這個瞬息變換,時時換頭條的年代,能否能建立起一個合適自己的體制,跟上用戶對信息的需求呢?無論是In-House自建,還是外包,關鍵是合適自己,對用戶負責,而不是應付了事。杜蕾斯也是用的一家初創的小公關公司才獲得如此驚異的成功,如果是為了應付,完全可以按照國際公司標準找一個不接地氣的大型4A公司。做的不好,也不會有風險。

難點三:操作

即便如此,在操作層面,傳統企業仍然是一頭霧水,無法下手。他們共同遇到的難點是

a. 缺少合適的人才

無論是大公司,小公司都有這樣的問題。甚至很多互聯網公司也一樣招不到人。互聯網發展的那麽迅猛,你到哪里去找現成有經驗的人才呢?

實際上傳統企業有個誤區,認為人才只要通過“挖”的方式,就自然會呼之即來揮之即去。所以獵頭是個很火的行業。但在今天知識快速貶值,技能日益更新的年代,大家面對的都是一樣未知的世界。如果少數人走在了時代的前面並快速的挖到了第一桶金,你又指望怎麽能挖到他來給你打工呢?

所以在人才這件事情上,要改變過往傳統不合時宜的招聘式或者獵聘式的方式,而是要有野心,抱負,大誌向並傳播出去,這樣無論是外聘人才,還是內部培養,人才都不會成為瓶頸。我這里說一個小故事。

昨天丁哥曾經多次提到過的一家成功轉型互聯網的傳統企業的市場副總裁來請我吃飯(暫且稱這家公司為K),讓我給他們打算打造的一個新的科技平臺提供點薄見。結果當我看到他們做的微信公共號的時候,著實吃了一驚。做的相當不錯,兩三個月時間沒做推廣已經做了8000粉絲了。我很驚訝,誰做的呢?就是我對面的另外一個小夥子做的。人才啊。

他說,丁老師我也是你粉絲,剛剛加入這家公司,原來我在W公司,和您曾經微博上互推過!我才恍然大悟,原來他曾經在W公司負責新媒體,K公司是他的合作夥伴。而合作過程中,他為K公司的遠景和抱負所折服,所以他毅然決然加入了K公司。K公司並沒有挖角,以至於他的加盟讓K公司市場副總裁給W公司老板發了好幾條短信澄清沒有挖角。

大體上公司總是有兩類人,想混日子的,和想做出改變的!所以一個公司想轉型,想改革,最重要的是能給想做改變的人機會。

b. 不了解互聯網,隔行如隔山

這句話不陌生吧!網上曾經有個同學更狠,說傳統企業如果轉不了,老板應該趕緊把業務賣掉,然後做新興企業的股東。現在還能賣個好價格,以後想賣都賣不掉了。

肯嗎?我估計大部分傳統企業的領導人或者創始人是不肯的。肯定很不甘心,憑什麽別人能做成,我們做不成呢?但在現實中,傳統企業在電商上一扔幾千萬,上億結果血本無歸的例子還少嗎?

不了解互聯網不應該是個理由。傳統企業也有傳統企業的優勢,很多互聯網人也不懂。他們如果想做互聯網和傳統結合的事情,也需要向傳統行業的人學習。要了解互聯網,獲得真實有價值的信息和人群,那就應該尊重互聯網行業的規律。

同樣以之前提到的K公司為例。該公司總部並不在北京,但為了能在營銷和公關上踏準互聯網節奏。該公司首先決定把公關和營銷部門放在離公司總部遠在幾千公里外的北京中關村,這樣可以離互聯網的企業,資源,人才近。然後該公司挖了一個業內的人成為公關總監,然後給他相應的權限進行新媒體的營銷和推廣。K公司的老板自己也經常和互聯網的業內大佬如張亞勤,李開複,張小龍進行高層互動。

其實把媒體和公關部放在北京已經不是什麽新做法,很多企業都這麽做。區別在於,過往的跨國公司可能請的人更多是熟悉傳統媒體,而現在需要請的人要熟悉互聯網媒體。

c. 找不到適合投放的媒體

很多企業還是習慣於投放廣告。一位丁哥的中學同學,她在一家知名法國公司做品牌推廣,她跟我說:她完全理解新媒體時代粉絲經濟的重要性,但目前讓總部改變並不容易。可是工作還是要做,品牌還是得盡快推出去。但找不到合適投放的媒體,之前的新媒體推廣也效果寥寥。

假設今天公關公司給你找了10個號推廣,你花了錢以後發現效果很差,那這10個號下次就應該成為黑名單。但實際情況是怎麽樣呢?下一次公關公司還是用這10個號,或者說,如果需要虛假繁榮,那就刷一些數據。轉發,評論,粉絲都可以刷,而且現在都可以以假亂真。大家都是粉飾太平,糊弄老板。

這麽說可能大家眾口一詞會批評公關公司,但實際上呢,做新媒體的小型公關公司普遍活的很艱難。客戶都要求60到90天的賬期,這讓小型公關公司現金流很緊,加上有些客戶會違約跑掉,而行業競爭又很激烈,很多小型公關公司都面臨著生存問題。

傳統企業市場部,品牌部作為甲方好日子已經過慣了,他們很難去體恤乙方生存的不易。而且當新媒體開始顛覆傳統媒體時,傳統企業會發現他們打交道的對象突然從高大上變成了屌絲和草根。而很多這些自媒體大號的經營者甚至不善言辭,長相貌不驚人,穿著屌絲;作為習慣高大上的市場品牌人員,你願意跟這些草根稱兄道弟交朋友嗎?

最後說說新媒體投放的衡量效果,看百度指數。如果你的投放百度指數產生了正向的增長變化,這就是成功的投放,如果沒有變化就是失敗的。聚美優品上市,陳歐自己說過一個真實的故事,開始的時候聚美花了一大筆錢買傳統廣告,陳歐發現百度指數壓根不動,市場部的人說這很正常。陳歐說,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花了錢百度指數不增加,這意味著根本沒有增加關註度。從此他就立下了規矩,所有的投放都必須以百度指數增加為考核標準。後來大家都知道結果了,從非你莫屬,到我為自己代鹽的視頻,一波波的造勢把聚美推上市。

所以資源不是沒有,而是你有沒有一個那個轉換的心態!是否願意尊重行業的規律。

破和立

說了傳統企業轉型的三個難點,思維,體制和操作;這些需要轉,需要破,但我們要立什麽呢?

1. 洞悉人性

什麽叫洞悉人性,就是了解人,講人話,不要講套話,廢話,官話;別端著,端著是一種病。

杜蕾斯天天調侃“性”,野獸派花店讓大家圍觀買花人的各種離奇的生活細節,成為粉絲調節劑,這些都是說人話,懂人性。段子手在2013年異軍崛起,留幾手動輒給網友負分,滾粗,卻粉絲大漲,這是迎合的新新人類的受虐性。

洞悉人性,就得活的真實,別讓虛頭八腦的文化毀了公司。前文所說的大公司和小公關公司的關系,如果合作夥伴活的普遍艱難,你就很難指望對方是認真做事,而不是糊弄交差。

2. 改變心態:From me to We

這里說到一個字“情懷”。這個詞當然不是羅胖子發明的,中國有一句古話叫“懷抱天下”。傳統企業應該從自己賺錢的那根筋走出來,從小我走向大我。如果能夠讓自己的生態體系,上下遊都收益,最後自己也就自然的收益。淘寶讓攝影師,模特,網店店主都賺到錢,那自己也就賺到了錢。

實際上很多外企在社會回饋上有很多的經驗。國內的民企和國企會比較缺少這方面的經驗。總體來說,不要僅僅站在自己的企業角度考慮問題,多考慮行業,考慮大眾,可能是我們今天轉型中需要的一個變化。

男生追一個女神,別僅僅考慮為她做事情。如果願意為她和身邊的閨蜜這樣一個小社交圈做事情,效果可能會好很多。大家會認可你成為社交領袖,她的閨蜜也可能對你交口相贊。

3. 多不如少

傳統企業都很喜歡多元化,或者同品類商品搞出很多個不同的型號,每個型號後都跟隨著一串英文數字。恒大集團靠足球成功,不過其多元化轉型我是相當的不看好。

今天信息的極大爆發,用戶沒有耐心去聽你嘮叨你的各有哪些好。如果你有一樣好,就能把生意做好。你看線下餐飲,賣小龍蝦的,烤魚的這些年都風生水起。為啥?一眼就讓人懂。

蘋果和小米初期都是單品爆款策略;凡客現在也重新回到了單品策略。在今天這個年代,單品爆款有很多的好處,流量容易集中,易於定位和傳播,SKU少,易於管理,同時還可以優化供應鏈。

連寶潔都在瘦身,裁了100個品牌,接近50%員工。寶潔CEO雷富禮說寶潔將會專註於包括汰漬洗衣液和幫寶適尿布在內的70至80個最大的品牌,這些品牌合計為公司貢獻了90%左右的銷售額,為其利潤貢獻了超過95%,其中23個品牌的銷售額在10億- 100億美元之間。意味著什麽?意味著寶潔有接近50%員工過去只貢獻10%的銷售額,5%的利潤。實在太扯了!

連寶潔都改變了,你還有什麽理由不改變呢?

4. 傳遞價值

品牌們都已經太習慣於洗腦型,灌輸型營銷。過去很有用,現在越來越難。不要只是想著做廣告,要傳遞價值。

樹立價值觀,讓用戶真心的認可你的價值。難點在於,有多少企業真正有企業使命和價值?或者說老板嘴上講過,但真正有多少是真心做,而不是糊弄員工和客戶。在我看來,絕大多數企業因為根本沒有自己的價值體系,所以在享受完中過往20年制度性解放的紅利後,舉步維艱。

什麽是價值?阿里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是價值!微軟讓每個人桌面上有一臺電腦也是價值。

5. 體驗第一

逗比時代,端著你就輸了。今天男神和女神們紛紛在神和神經中切換自如,鄧超分手大師,不惜扮黑人,反串,跳艷舞。娛樂圈競爭激烈,貼近大眾,娛樂明星比普通品牌更早的了解大眾審美情趣的變化。別只是睬紅地毯,現在越是有名的明星,越願意取悅大眾。

實際上關於我們進入體驗經濟時代的命題已不是個新鮮事兒,無數的案例如海底撈等也老早就說的耳朵生繭。但是很多公司還是沒意識到“體驗”是一件什麽事兒。

當你用免費的微信,而不用短信的時候,運營商損失的不僅僅是短信收入,而是失去了一個跟用戶交互的機會。盡管運營商能夠在流量上賺錢,但不可避免運營商變成了管道上。你現在還會去運營商的官網交話費嗎?支付寶就可以搞定一切。你還會去電信營業廳辦理業務嗎?

同樣的情況在互聯網金融領域開始對銀行發起了巨大的沖擊。今天你對我愛理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網絡上的流行語最能說明真相。你不巴結用戶,想巴結用戶的多的是。而當你離你的用戶越來越遠的時候,用戶對你的品牌只會越來越失去感知。所以今天不僅僅要讓客戶體驗,還要想辦法讓更多不是客戶的人來體驗!制造驚喜,制造張力,應該是每個企業想方設法做的事情。

以上談了傳統企業轉型的難點和破局。問題又來了,這次不是問挖掘機技術哪家強,而是我想大家普遍對粉絲經濟和新媒體方面還有以下的問題:

a. 不同行業客戶面臨的挑戰並不相同,能否有更精細的行業性的研究和案例

b. 有沒有一個全面可參考的理論體系進行學習和參照

c. 沒有一個互助式學習社群

丁哥這次搬來北京,試圖能通過一個互聯網社區幫助更多的傳統朋友解決以上的問題。我堅定的相信未來是一個價值觀的年代,而不是賣貨的年代。未來是做人的生意,而不是做行業的生意。小米有幾千萬粉絲,就可以帶著這幾千萬粉絲到處走。

我希望你能加入丁哥一起來完成這麽一件我認為對中小品牌,創業者都極其有意義的事情:讓每個品牌都能有自己的粉絲!

----------

作者介紹:丁辰靈,國內知名的互聯網電商專家,科技自媒體人。2013年成為DCCI評選的科技自媒體30人。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電子工程系,並在美國斯坦福大學修讀過美國商業證書課程。歡迎關註他微信公共號:丁辰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167

老人的天空:消費陷阱與破局之路

編者按:按照國際上60歲以上人口超過總人口10%的國家即稱為老年型國家的標準,我國早在1999年就已經邁入了老齡化社會。這對中國來說是巨大挑戰,但也是發展老年產業的大好機遇。此系列報道將從休閑娛樂、身心健康、養老居所、投資理財、補貼子女等方面入手,充分挖掘“銀發族”的消費需求。

此外,中國在老齡化經濟的發展上剛剛起步,行業發展尚還存在許多漏洞,老年人受騙的案例屢見不鮮:老年人使用的許多產品功能被誇大宣傳、銷售環節存在暴利、甚有涉嫌偷稅漏稅現象;而在消費端老人們自身的安全風險、價格敏感等問題也逐漸成為市場推進中的痛點。如何規範相應產品及其宣傳手段,並且建立健全的法律體制、監管機制成為重要課題。

向往“皤腹老翁眉似雪,海棠花下戲兒孫”的老人們,卻要面對“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的孤獨。在老人們孤獨的天空中,若處處是陷阱、道道是難關,這將會是誰之過錯,社會、經營商還是我們?

張老先生的一件心事總算是落了地——幾經周折,他還是獲得了退款。

在消保委,老先生向記者講述了他曲折的維權故事。

現年已85歲高齡的張老先生,是一名糖尿病患者。今年6月,家中信箱里收到一本“90天奇治糖尿病”的書,書中名為“中華糖尿病康複協會”的機構向讀者宣傳一款名為“糖安康”的保健食品,這引起了患糖尿病多年的老先生的興趣,經過閱讀了解一番後聯系了所謂的“中華糖尿病康複協會”購買了“糖安康”保健食品,共計費用3680元。

“有著‘中華’和‘協會’的標簽,我就覺得他很有公信力嘛。”張老先生描述道,“但是這個東西一用上去就馬上感覺不太對了。”

老先生立即和家人溝通後向消保委投訴,幾經拖延和協商雙方終於達成一致,老先生獲得了經營者3000元的退款。

據前瞻產業研究的統計,2015年,中國有2.2億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其中60至70周歲的低齡老人占55%;80歲以上高齡老人達2400萬;此外還有失能老人近4000萬,患慢性病老人近1.5億。

正是隨著中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對老齡人口的關註度也在不斷增加,龐大的人口數量不但帶來了可觀的消費基礎,也帶來了層出不窮的市場亂象和困境。

魚龍混雜

“有些老年消費者,很誇張,付了幾萬塊錢,手上連收據都沒有,有的甚至連產品都沒拿回來,他也會付錢的。”上海市消保委保健產業專業辦負責人陳靜對第一財經記者感嘆老年人“銀發經濟”消費的沖動。

身為中國保健食品市場發展的親歷者,國家FDA保健食品評審專家厲曙光指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老年保健品等的市場需求很大,但目前這個市場實際上有被做亂掉的趨勢,諸如虛假廣告、假冒偽劣、欺詐的經銷手段甚至偷稅漏稅等亂象層出不窮。

而上述的張老先生購買保健品之後的維權事件正是屢見不鮮的騙局背後的冰山一角。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健康產業年產值5600億元左右,生產企業共約1700家。雖然多次提出促進發展健康產業,但老年人的保健品市場依然魚龍混雜。

在厲曙光看來,老年保健品的確有心理安慰劑的作用,在人們的觀念里老年人吃一點保健品、營養食品總有延年益壽、去病保健康的意思在。對於很多老年消費者來說,“信則有,不信則無。”

厲曙光直言,老年保健品和營養食品等與藥品不同,它們不能幫老年人治病,它們的效果也不是100%,很多產品可能只對60%的人有效,比如睡眠質量得到顯著改善等,這意味著對很多老年人沒有效果。

對於反映特別突出的老年保健品,陳靜介紹,和生活中的手機等消費品牌不一樣,老年保健食品看不到特別突出的品牌,不會有一家獨大,也不會有前幾家獨大的情況,而是花樣百出的,各種各樣的產品都有。這些五花八門的老年保健品通過網購、電視電話、社區活動、免費體檢講座等線上線下的方式來誘導老年人掏錢消費。“現實中銷售人員對老年人在情感上的投入非常奏效。”

“老年人去參加一個保健品的活動,很多的確是很快樂的,是很自願去參加的,他們往往是回家後,自己和家人感覺錢花得太多了,後悔了,才投訴的。”陳靜坦言,在大量的案例處理中,具體的產品有怎樣的違規違法的信息,實際上消費者很難拿出證據證明,那些五花八門的產品往往從外包裝上看,並沒有什麽問題。“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本身在操作層面是很難甄別、判斷的。

危險的設備

“左手硬件器械,右手藥品、保健品”,對於國內大多數的經營者而言,這是兩只無形的“賺錢的手”;與此同時,對於老年消費者而言亦是兩個最容易上當的“坑”。

截至2015年,超過1.4億的老齡化人口,使得大量企業紮堆進軍老人智能硬件市場,其中也不乏急功近利者,“掛羊頭賣狗肉”,攪渾這片“新藍海”。

據央視新聞報道,國家質檢總局在2016年針對電商領域消費品的執法行動中,廣東深圳一家通訊企業被查扣的千余臺老人智能手機經檢測,合格率為零。

在這觸目驚心的數據背後,是老人們對“智能老人手機是否真的智能”的重重疑問。

記者在采訪中對比了幾位大叔大媽的手機,大字體、大音量、號稱超長續航時間以及不知名品牌成為他們的共同點。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由於利潤相對較低,老年人不像年輕人對手機又那麽強的依賴性,老人機的功能及技術都是相對低端的。大的手機廠商鮮少加入該行列。

某不願透露姓名的智能硬件研發企業工程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老人機生產企業一般是小公司,為了控制成本,很多廠商會采用低價,但安全系數不高的原件。在電路板的技術上也沒有采取合規的設計和處理,只追求功能和成本控制。另外,懂行的人細心留意就可以發現,市面上千奇百怪的老人機,內核幾乎都是一樣的。”他向記者補充道,“這正是由於小的手機廠商幾乎都是從相同方案企業購買的老人機方案。”

記者在采訪中也獲悉,由於大多數老人機生產的企業規模都比較小,這些廠商能夠找的代工廠,並不是專業生產手機的工廠。因為訂單量少,成本控制嚴苛,大的代工廠不願意接受此類廠商的訂單。這些廠商為了控制工廠甚至會購買大的代工廠流出的不合格次品。由於大型代工廠采購基數大,流出的次品也足夠小型企業消化並生產。

早前央視新聞就曾報道,深圳市場監管局羅湖分局查獲了10萬余片被蘋果公司淘汰的劣質顯示屏。分別由南京樂金顯示公司和煙臺樂金顯示公司代工生產,險些以非法形式流向市場。

老人機問題僅僅是眾多智能養老產品中一個典型的案例,圍繞在老人生活中的理療儀、血壓儀、血糖儀等醫療器械用品更是被定位為老人的“必需品”。

這些“必需品”的市場似乎顯得更為“可怕”。

和很多老年人一樣,67歲的劉大爺是資深的“電視購物迷”,數月前他入手了一款“遠紅外腦電波治療儀”。劉大爺逢人介紹,這款儀器戴上了頭就不疼了,而且可以促進頭部的血液流通,讓全身的血液都活動起來。甚至在胃部手術期間,劉大爺也堅持讓子女把這款儀器帶到醫院,以做平時按摩。

但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發現,這款儀器實質並未獲得來自CFDA的任何銷售許可,質檢、安檢也全無保障標誌,甚至在包裝盒上的生產地址都印得模模糊糊。很顯然,一旦發生漏電、短路這樣的電路狀況,劉大爺在佩戴治療時隨時會遭遇生命危險。

劉大爺的經歷是不少老年人正在經歷的遭遇,他們中的很多人甚至至今還不知道自己被騙,誘人的廣告、信息的不對稱以及老年人自身對於健康的渴求成為了這些不法生產機構滋生的土壤,而極高的利潤則是經營者不法行為的原動力。

“一個出廠價3000元的老人用心臟起搏器,手術室內可以翻兩番,跳價12000元被安裝在患者身上;換一口8000元的假牙,醫院成本僅五分之一;上到恒頻磁共振儀下到人工骨關節,幾乎每一個老人的醫療環節都充斥了灰色鏈條和巨額利潤。”一位醫院體系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如果說藥品在醫院的利潤為15%,那麽醫療器械的利潤則高於百分之六七十。

需求側困境

在供給側假冒偽劣、誇大宣傳等營銷手段的背後,需求側的安全問題、價格敏感問題也成為擾亂市場的因素之一。

老年人旅行就是其中最突出的案例之一。“老年遊客畢竟上了年紀,其身體健康狀況整體要比年輕遊客差一些,這就需要旅行社給予特別的線路和照顧;此外,還有醫療和保險等也需要跟上,畢竟老年人不比年輕人,其需要一些特殊的醫療保險來保障其行程。可是目前市場上還沒有太多細分化、定制化針對普通老年遊客的團隊,不能完全照顧到老年遊客的特殊需求。”勁旅咨詢首席分析師魏長仁指出。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高風險使得很多從業者不接受超過一定年齡的老年遊客。

“我最近想給家人報名參加旅遊團,但由於我家人有一位超過70歲,一位超過80歲,很多旅行社不願意接,70歲以上需要開具相關健康證明,這個還可以處理,但是80歲以上的老人則一些旅行社根本不願意接。後來有願意接的則要求必須家人陪同,我們當然會做到陪同,只是覺得超過一定年齡的老人家參團旅遊有些困難。”遊客張先生無奈地說。

同程、攜程等在對老年遊市場進行分析時也發現,老年人出行的手續比年輕人繁瑣,尤其是出境遊,由於老年遊客的身體等原因,部分旅行社或不接待老年人參團或對老年人參團提出諸多限制,而旅遊市場上可供老年人選擇的高品質旅遊產品也比較少。比如,無錫101歲老人劉成心辦護照去看世界成為熱門新聞,但是她卻遭到旅行社集體“婉拒”。

“說到底,是旅行社不願意承擔風險,怕旅程中萬一老人發生意外,旅行社難以負荷賠付成本。這也反映出中國老年旅遊市場的相關醫療、旅遊意外保險等還不夠健全和成熟。遊客購買保險的意識也缺乏。”佳琦旅遊機構創始人瞿佳坦言。

另一大問題則是老年遊產品不夠細分化和定制化,說到底還是因為利潤低,讓很多業者不願耗費精力做產品研發。

“盡管現在有一部分老年遊客很舍得花錢出遊,部分老年遊客已經不是一味追求低價。但這畢竟僅僅是一部分人群。整體而言,老年遊客還是對價格比較敏感,他們中不少人其實不缺錢,可就是過慣了節省的日子,不願意花費太多旅遊成本,比如2日遊產品超過200元,很多老人就不願意支付了。這就使得大眾化老人遊產品利潤偏低,毛利率大多只有10%左右,而以年輕人為主的旅遊產品毛利率可達15%~20%左右。”瞿佳坦言,既然利潤偏低,那麽業者自然不願意為此定制產品,除非是願意出高價的部分高端老年遊客。

亟待破局

在上海市消保委對相關投訴辦結的基本情況方面,投訴件的辦結率雖是100%,但是實際解決的只有92件,僅占23%;解釋說明58件,占12%;部分投訴涉及的商家行蹤不定、人員複雜,有些還是跨地域銷售,無固定經營場所,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投訴的實際解決率。

“事前的防範一定比事後的追溯有效得多,後者會受到太多因素的制約,前者還能有效降低維權成本。”陳靜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如何規範相應產品及其宣傳手段,並且建立健全的法律體制、監管機制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她認為,作為“銀發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賣給老年人不論是保健品、硬件器械還是軟件服務、解決方案等都應該有明確的監管方式和評審制度,堅決抵制假冒偽劣、虛假宣傳甚至偷稅漏稅等行為。

以保健品為例,國家FDA有專家庫,隨機抽取每次參評的專家,連續被抽到兩次要停一次,以防止徇私舞弊,專家選取流程管理嚴格。“我不會每個月都去,也不可能每個月都去,一般寒假暑假去,以前去一次要半個月,現在每次去都要6~10天左右。”擔任國家FDA保健食品評審專家二十年的厲曙光介紹道。

“專家角度判斷,很嚴格。”厲曙光表示,那些送審的老年保健品從來沒有一次通過的,每次評審組專家都會發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補充材料再申報,一般都要經過三四次,也不乏一直不能通過的。厲曙光指出,其中被發現關鍵點不對產品就會被槍斃,比如發現有造假的行為,毒理學上有不安全的指標、工藝被證明是不可能的、產品設計本身就不合理不科學等等。“被槍斃絕對不是一個兩個。”

而歐美發達國家的市場經驗或許可以給我們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厲曙光介紹,美國和中國不一樣,國家不評審保健品,由保健品企業自己去宣傳,但是假如打官司法院會傾向消費者,“你宣傳吃了你的東西活到100歲也可以,但是人家活不到100歲和你打官司,你肯定輸。”而日本雖然也評審但更為嚴格,但是不像中國批那麽多,截至目前日本只批了幾百個保健品,中國至今則批了近1.6萬個。“待批的保健品一直在排隊,排得很長,根本就批不過來。”厲曙光說。

而不僅僅是產品的監管和審批,在市場的宣傳方面,陳靜認為,老年人接受信息的渠道有限,特別容易相信某些渠道銷售人員信息的誘導,雖然勸導他們不要盲目消費的效果不是特別好,但是我們還是必須要做這些。他們是相對來說的弱者,對老年人消費市場的引導和規範是必需的。

厲曙光則明確質疑稱,一些生產老年食品的企業不能宣傳產品的功能。如果宣傳功能了就是打擦邊球,嚴格來說是違反法律的,因為牛奶等普通食品是不能講功能的,即使是老年人喝了這個奶真的感受好。“如果食品講功能,都可以宣傳,白開水也有功能,你宣傳嗎?”

就旅遊產業而言,海外的旅遊價格管理比較嚴格,市場透明化程度比較高,老年遊客的消費理念也比較理性,關鍵是有比較健全的保險機制,萬一發生意外則保險賠付也比較及時,所以海外的老年旅遊市場相對比較規範。

“如果要解決我國老年旅遊市場的問題,則需要首先建立透明化的價格體系,並且配以完善的旅遊意外保險,來對老年人出行安全進行保障,同時也是減少旅行社的風險,讓旅行社願意接待更多的老年遊客。當然,老年遊客也需要自己建立理性消費理念,不要一味地去追求低價。當然,這或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遊客和企業共同來進行規範化。”魏長仁坦言。

或許在不久之後,我們可以看到張老先生這樣的老人們可以不再為虛假宣傳而心焦、不再為低劣的產品而苦惱,他們可以坐在躺椅上擡頭望著天空,享受著自己的老年時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6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