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把「姚明」當品牌經營 打造數十億台幣財富 「姚之隊」 投資比投籃更神準


2010-8-9 TWM  
 
 

大塊頭果然有大智慧!NBA球星姚明,雖然因為右腳受傷,上個賽季比賽一場都沒上;但商業代言依舊有增無減,投資更遍及股票、餐飲、健身,還是一支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球隊的老闆,堪稱是最具有商業頭腦的﹁姚董﹂。

撰文‧林宸誼

七月二十六日,風塵僕僕趕到高雄縣,和八八風災受災兒童會面的NBA(美國職業籃球聯賽)休士頓火箭隊球星姚明,被義聯集團董事長林義守口誤,喊成了 ﹁姚董﹂,引來現場一陣哄堂大笑。

身繫國際品牌的市場收入

其實,林義守並沒叫錯,姚明是現今中國第一位兼具球員和球團老闆雙重身分的籃球運動員。即使腳傷無法上場打球,姚明依然一邊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一邊又變身姚老闆,督戰隸屬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CBA)的上海瑪吉斯大鯊魚隊,在慈善籃球賽中的表現。

對於目前腳傷復元情況,姚明樂觀地表示,等到一回到休士頓,就可以展開訓練。

為何大眾會這麼關心姚明的傷勢?因為在跨國企業的眼中,姚明就等於中國十三億人市場,因此與他簽有贊助合約的品牌,像是Reebok、可口可樂、中國聯通、摩托羅拉,甚至VISA都採長期合作的模式,十一月的NBA球季賽開打,姚明能不能傷癒上場,關係重大。

據媒體揭露,Reebok與姚明的合約長達十年,每年贊助金額高達七百六十萬美元︵約新台幣二.四億元︶。讓人不禁好奇,姚明的財富增長指數,比起他的身高,似乎更有發展空間。

姚明的收入到底有多少?根據今年《富比世》所公布的二○一○年中國名人榜中,去年姚明的收入是人民幣二.五五億元︵約新台幣十二億元︶,連續七年收入排名 第一。這筆收入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姚明過去一年從火箭隊領取的年薪一千七百六十九萬美元︵約新台幣五.七億元︶,其餘則是來自各大贊助商的廣告代言費 用。

胡潤排行榜把姚明在NBA打球七年的簽約金、年薪,加上廣告代言與投資,推估姚明的總資產,應該漲到人民幣八億元︵約新台幣三十七.五七億元︶左右。

只是當被問到﹁如何理財﹂的敏感話題時,姚明以一句﹁交給老婆處理﹂輕輕帶過,並還打趣地說,自己沒比貝克漢帥,所以不會接太多廣告。

不過,姚明這麼會賺錢,背後其實有一支強而有力的運作團隊,幫他打點一切。這是起自於○二年中國籃協頒布規定,球員到國外打球,須通過經紀人協商,著名的 ﹁姚之隊﹂應運而生,這支中西合璧的六人團隊,專門負責姚明的商業規畫運作,把姚明當成﹁品牌﹂在經營。因此稱呼他是最具有商業頭腦的﹁姚董﹂,似乎一點 也不為過。

品牌形象從球員到成功人士﹁姚之隊﹂的隊長章明基就曾透露,在姚明剛進入NBA,姚之隊就已經為他訂了三個﹁兩年計畫﹂,以兩年為一個階段;按照預定計畫,六年後姚明就要開始挑戰麥可.喬丹和老虎.伍茲逾十億美元身價。

專跑姚明新聞的中國記者表示,從最近所代言的產品,就可以觀察出姚明已經進入﹁新的產品週期﹂,這時期的姚明已經脫掉球衣換上西裝,佩戴起象徵成功人士具備的配件產品;這不僅是要淡化NBA球員的色彩,也是要為萬一運動生命結束的姚明,為延續品牌影響力做準備。

對於這項觀察,姚明中方經紀人陸浩表示,姚明現階段仍是以打球為重心,﹁一年商業活動代言,不會超過十項。﹂對於其他方面細節則是不願多談。

章明基曾公開表示,捧著鈔票等姚明點頭簽約的企業不斷上門,但只要涉及到篩選合作對象時,「姚之隊」成員就要去過濾,這些產品或品牌是否與姚明的形象相符 合;並且委託芝加哥大學商學院新產品戰略管理實驗室,對姚明的市場開發進行調查與評估,最後製作出好幾百頁的報告書成為重要參考依據。

不過,只要有助於提升個人形象的無報酬公益廣告,「姚之隊」還是鼓勵姚明積極參加。

姚明最被中國股民津津樂道的﹁業外投資﹂,就是○八年出資人民幣三十七.五萬元,持有「合眾思壯」六十七.五萬股。以「合眾思壯」七月三十日的收盤價人民幣四十九.四元計算,姚明這項投資回報已達人民幣三千三百萬元。

此外,姚明還是上海瑪吉斯大鯊魚隊的老闆,身兼籃球員與職業球隊老闆雙重身分。

不僅如此,他還與美國最大連鎖健身機構加州健身俱樂部合作,開設﹁加州健身姚明運動館﹂,以及早在休斯頓營業的﹁姚餐廳﹂。

不過,姚明與其他兩名合夥人所投資的巨鯨音樂網,似乎不如外界預料的好。巨鯨音樂網CEO陳戈就曾對外界坦承,網站還沒有獲得盈利。

但姚明並不因此而灰心,六月還與谷歌中國合作,再次對巨鯨音樂網進行第二次投資,金額大約在數百萬美元。

國內資深體育主播傅達仁指出,美國NBA向來善於把球星當成是﹁品牌﹂經營,這套操作手法也運作得相當成熟。看中姚明的背後有十三億人口的中國市場撐腰, 在中西合璧的﹁姚之隊﹂積極地運作,讓姚明的形象更是錦上添花;即使萬一姚明未來真的不打球,還可靠賺業外收入,延續自己的品牌。

姚明

出生:1980年

現職:NBA休士頓火箭隊球員學歷:休斯頓大學榮譽學士經歷:2002年NBA選秀狀元

「姚之隊」主要成員

章明基:姚之隊隊長,負責中國商業合約談判陸浩:中方經紀人,協助打理中國市場

王曉鵬:律師

比爾.達菲:姚明在美國的經紀人比爾.桑德斯:媒體公關,負責廣告代理談判約翰.海遜格:芝大商學院副院長,負責商業推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85

彭淮南阻升新台幣破功 科技廠出口報價28元

2011-1-6  TNM




上週五,被譽為7A級央行總裁的彭淮南,一面在台北匯市尾盤作價阻升,讓新台幣匯率在2010年終了,驚險保住30元防線,一面對海外滾滾熱錢下重手,拉高炒匯成本,力搏企圖狙擊新台幣的巨鱷—「避險基金」。

彭淮南捍衛匯率,為的是出口業、科技大廠。然本刊調查,科技大廠雖心存感激,但也認清新台幣升值趨勢,內部早就調整匯率報價,今年第一季出口報價訂在28元兌1美元,突破彭總裁的30元防線,全面啟動新台幣升值大作戰。

上週五,二○一○年最後一個交易日,熱錢狂炒新台幣,央行尾盤作價阻升,新台幣收貶一.五一角,台北匯市以三○.三六八元封關。檯面上,央行成功守住三○元防線,但新台幣盤後交易價格約為二九.一三元,已然遭國際炒手狙擊。

減匯損 廠商調報價

為嚴打炒匯,上週五央行理監事會後,除宣布升息,還首度調升外人新台幣活存準備率,以加重炒匯成本來逼退熱錢;同時,金管會也與央行聯手,組成「打擊炒匯專案小組」,要實地查核外資保管銀行,揪出熱錢,予以驅離。

面對熱錢肆意,儘管彭淮南動作不斷,但本刊調查,去年的最後半個月,新台幣匯率頻頻拉警報,盤中屢創匯兌新高,廠商們多已自求多福。「央行只是贏了面子(指守住三○元),年底前,外銷廠早就用二九元兌一美元的匯率來對客戶進行報價了。」業內人士說。

本刊進一步調查,不管是上游的面板、半導體業者,還是下游的NB、手機代工廠,上個月進行新年度財務規劃時,都已經把今年第一季的匯率報價,調升到二八.五元兌一美元當做基準,甚至出現二八元。

「如果再用三○元當新台幣匯兌基準,第一季財報就勢必出現匯損了。」一家NB代工廠業者直言不諱。

學者估 美元將反彈

一家電子代工大廠的財務主管透露:「早在美國聯準會二○○八年底進行QE1(第一次量化寬鬆措施)時,就已嗅到美元轉弱的訊號,著手匯兌避險。當去年十一月QE2確立後,更意識到新台幣升值已不可避免,只是何時升?怎麼升?升多少的問題。」

世新大學經濟系主任周濟說,今年第一季新台幣二八.五元兌一美元屬合理區間,未來則要看G2(美、中二國),美國若沒法解決經濟問題,持續量化寬鬆,新台 幣還有升值空間;中國若因通貨膨脹而升息,致使人民幣升值,新台幣就有水漲船高的壓力。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長梁國源則說,台灣因經濟成長力道強,加上 ECFA簽訂,新台幣今年第一季會走強,但下半年不排除美國經濟好轉,美元反彈,因此,全年平均匯率看二九.七元兌一美元。

對於收取美元為主的電子業來說,新台幣升值,意味著營收、獲利都要下滑。以台積電為例,新台幣每升值一%,毛利率就會下降○.四%,聯電則為○.五%。「就NB代工廠來說,新台幣每升值一%,營收就會下降一%。」業者透露。

廠商憂 人民幣升值

為避免手中美元部位因新台幣升值而出現匯損,外銷廠多已做好準備。「除了購買遠期外匯避險外,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讓美元資產與負債保持平衡,也就是說,有 多少的美元資產,就要有多少的美元負債,這樣就不容易出現匯損。」一位財務長說。「千萬別想在中間賺取利差,只要不小心就會被燙得很慘。」

同時,外銷廠也開始向客戶提高報價。「還好近期全球原物料因美元疲軟而大漲,現在跟客戶談漲價,有談判的空間。」科技業者說。

不過,多家科技大廠財務主管私下透露,他們更擔心的是人民幣升值的問題。「畢竟,台商大多在中國設廠,所付出的成本都是人民幣,人民幣升值就代表營運成本 激增,比新台幣升值對獲利企業的衝擊更大。」NB業者搖著頭說。「中國去年陸續調整基本工資,加上物價指數飛快成長,如果人民幣持續升值,工資漲幅加上升 值幅度,人力成本漲幅更為可觀。」

郭台銘 向日商學習

新年伊始,科技大廠熱談新台幣或人民幣升值之際,台灣首富、鴻海董座郭台銘的目光,則是放在日圓。郭台銘說,「你看日圓從一百多元兌一美元,升值到八○幾 元,日本企業仍能生存,以往的匯率可視為環境的保護。」「順境人人會走,只是快或慢的問題,但逆境就看公司能不能生存。」也就是說,廠商生存與否,關鍵不 是匯率,而是企業本身的競爭力。

大多數的科技廠心知肚明,央行守得住一時,守不了永遠,更何況央行這回的敵手,市場傳言是國際炒匯巨鱷索羅斯。「索羅斯襲擊新台幣的傳言,已經在國內金融圈傳了一個多月。」業內人士說。

「這條巨鱷很難抓啊!因為它化整為零,找A買輪胎、找B買方向盤、找C買引擎,等你發現時,他已經來了很久了。」一位金控高層說,這波炒匯熱錢,一年多前 就悄悄進來,低價布局股市、債市、房市等資產,股、匯、房市多少都因此水漲船高;等到布局完後,再敲鑼打鼓召告天下「我來了」,激起羊群效應,么喝大家一 塊來炒匯,炒到目標後,再伺機獲利出場。

彭淮南 多管制阻升

而這一年多的熱錢布局過程,彭淮南都注意到。二○○九年第四季,新台幣兌一美元的均價,仍有三二.三一五元,但到了二○一○年第一季,就升到三一.九四二元,三二元關卡失守,熱錢開始發威。

第二季熱錢明顯發動攻勢。四月六日,美元匯率盤中一度升值逾一角,寫下二○○八年金融海嘯以來新高紀錄,匯市交易同時暴量十億美元。一週後,彭淮南立刻出 手,就外資時常停放的「資金港口」短期公債市場,下令只准出不准進,「等於封港」,金融業者說。同年六月起,央行每隔半個月,就找各家財務長喝咖啡或電話 問候,要大家換匯節制點,別給央行添麻煩。

第三季熱錢似乎歇手,新台幣兌美元維持在三一.九六元,看似平靜。這段期間,彭淮南對熱錢提出一套「柳樹理論」,他強調:「匯率要像柳樹一樣,在遇強風來時具有彈性,才不會被折斷。」也就是說,不能固守一個價位,這樣會被熱錢「打得頭破血流」。

逼太緊 副閣揆關切

沒想到,才談完柳樹理論,十月初新台幣就升破三一元,彭淮南大為緊張,幾乎每週都派人電話關切外資銀行與出口廠商。「新台幣(盤中)首度觸及二九元後,央 行的關切電話就更多了。」一名面板廠財務主管表示,「十一月有一天,公司結匯超過一百萬美元,央行電話就來了,查問用途。」

同時,央行還對熱錢步步緊逼,除了限縮國銀的海外遠期外匯(NDF)部位上限,再對大量拋匯的幾家外資銀行,進行金融檢查;還約來外銀主管,調查在特定時間,集中大量拋匯的主要原因。

在彭淮南督軍阻升下,匯率大幅震動,惹來副閣揆陳冲「不是健康」的關切。而彭淮南阻升新台幣下,大量累積外匯存底,弱勢新台幣氾濫,物價、房價高漲,也遭來「全民補貼出口」、社會資源分配不均的爭議。

韓圜貶 台商受衝擊

為此,上週五央行記者會上,彭淮南特別說明阻升新台幣的理由。他以面板業為例,透露二○○八年韓圜貶值後,韓國面板業轉強,超越台灣面板廠,暗示央行對新台幣「阻升有理」。

一位面板業者回憶:「當時價格已經殺到都見骨了,還是拚不過韓商。」半導體業者透露。「一家記憶體大廠去年上半年還賺了上百億元,下半年受到韓商低價傾銷衝擊,不但無法順利籌資擴廠,最近老董還頻頻向銀行調頭寸,苦不堪言。」

因此,對央行出手阻升,以美元報價為主的面板、半導體等科技大廠多心存感激。

但這一場索羅斯與彭淮南的對戰,誰能夠勝出,市場都屏息以待。

NDF與央行打炒匯

來台外資會進行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遠期匯率協定(Forward Rate)、新台幣選擇權等避險交易,預約出場時的匯率,以免獲利匯出時利率大變,產生匯損。這類交易到期後,只須就約定的匯率和到期日實際的匯率計算二 者的價差,進行交割清算,不涉本金支付,成本相對低,被視為以小搏大的套利工具,央行也由此下手防堵炒匯。

去年底,央行調降銀行承做NDF和新台幣選擇權的交易比重,過去銀行可承做的比重為總外匯部位的1/3,被降至1/5,為確保銀行聽令行事,央行還要金檢。

彭淮南小檔案

現職:中央銀行總裁

出生:1939年1月2日

學歷:國立中興大學經濟系、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及榮譽法學博士

經歷:1971年進入央行,歷任經濟研究處處長、外匯局局長、副總裁等職;1995年任中央信託局理事主席、中國國際商業銀行董事長;1988年接央行總裁

家庭:妻賴洋珠、育2子

防炒匯 央行阻熱錢套利

台灣出口競爭國的貨幣升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82

張忠謀批台幣升值 前員工不滿嗆聲


2012-11-05  TCW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日前在某論壇中,因新台幣是否過度升值,導致出口廠商競爭力與韓國差了三成議題,和央行隔空交火。台下觀眾聽得過癮時,卻也有人勇敢舉手當場向張忠謀嗆聲,表達不同看法。

這位觀眾是台積電退休主管賈育台,他認為,應從台灣整體人民福祉來思考問題,而不是利用政府的措施來造福特定產業,卻犧牲其他人民的福利。

張忠謀立即回應說,台積電的股東是台灣人,台積電的員工也是台灣人,照顧台灣的出口產業也是在照顧台灣人。

提問者不以為然,並質疑台積電已享受政府提供稅率上的優待, 為何台積電繳給台灣政府的稅率,不到美國英特爾(Intel)繳給美國政府稅率的一半?為什麼台積電要求政府用壓低匯率的方式,給出口廠商方便?為什麼台灣人民要犧牲對進口品的購買能力?語畢,現場部分觀眾鼓掌支持。

這段精彩對話,媒體報導付之闕如,畢竟匯率是兩面刃,尤其台積電股東七七%是外資,批評央行其實也是凸顯自己的利益立場。向來對國人經濟信心「喊水會結凍」的張董事豈可不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50

新台幣、人民幣將直接結算 兩岸「貨幣直航」等待東風

http://www.infzm.com/content/82756

編者按:最近,人民幣匯率創出新高,人民幣離岸業務增長趨勢更是驚人。倫敦和台灣正在拼搶人民幣離岸市場第二名,因為接下來這兩地,都將迎來人民幣業務發展的小高潮。在此過程中,機構、市場、監管層做了哪些準備和努力?本期南方週末金融版聚焦於此。

新台幣與人民幣「直航」,將大大降低兩岸經貿往來和金融互動的交易成本。這項被各界看好的新金融合作,正在焦慮等待最後的東風。

從「最差」到「次優」

2012年11月1日起,兩岸可以直接運用雙方貨幣進行結算,不需通過第三方。

一單外貿生意成交後,貨款始終是一件頭疼的事情。

這是單不錯的生意,出口商陳旻最近賣給台灣客戶一批電子產品,貨值50萬美元,一個月之後,貨款打到公司的銀行賬戶上。不過,這些貨款使用卻要費些周折。「台灣客戶首先要將新台幣兌換成美元,然後轉賬到我們賬上,我們需要在國內採購原料,這些美元還得兌換成人民幣。」陳旻說。

像陳旻這樣的貿易商,心情常常會受匯率波動的影響,對他們而言,能夠降低風險的交易方式是什麼?

最佳選擇便是雙方使用同一種貨幣,此時的交易媒介相同,沒有匯兌風險,這也是為何歐洲各國要整合成一個歐元區的主要原因之一。

次優的狀況便是兩國採取彼此貨幣當成交易媒介,如此,雙方總共要承受一次性的匯兌風險;最差的情形便是兩國採取第三國的貨幣當成共通的交易媒介,當交易完成之後,再換回本國的貨幣,這樣雙方總共要承受兩次性的匯兌風險。2012年11月1日前,兩岸的情形就是如此。

2012年8月31日,兩岸終於邁出了金融合作最關鍵的一步,兩岸監管當局簽訂了「貨幣清算機制合作備忘錄」,並約定自簽署日60天內各自完成相關準備後備忘錄生效。

這意味著從2012年11月1日開始,新台幣與人民幣「直航時代」終於來臨,兩岸透過雙方的中央銀行或指定外匯銀行,「直接」運用雙方貨幣來進行貿易結算,不透過其他貨幣當成中間交易媒介。從此,兩岸經貿往來以及金融互動的交易成本將會大幅下降,而展望未來,這一次的備忘錄簽訂更為雙方央行換匯機制、人民幣第二離岸中心(第一中心已經在香港)的談判,做了最好的鋪墊。

而簽訂貨幣清算機制之後,陳旻這些貿易商的交易方式可以從最差情形,改善到次優情形,不但匯兌風險降低了一次,同時交易雙方也少了不少匯兌手續費。

這樣的具體節約金額到底有多少,保守估計,以兩岸目前每年高達1600億元人民幣的進出口交易總額,省下的匯兌手續費就達十億到十五億美元。

如果再加上台灣對大陸投資累計已超過1100億美元,而往來兩岸的商務和觀光旅客每年逾600萬人次,這些都需要匯兌費用,由此節約的金額將更加可觀。而台灣的前「行政院副院長」、現任永豐銀行董事長邱正雄更表示,國際清算銀行推估,一旦進行貨幣清算,將會出現倍增效應,兩個經濟體的交易總額將會膨脹到進出口總額的九倍,這是多麼龐大的數字,即便打個對折也是相當地驚人。

做大人民幣蛋糕

在開展人民幣業務的起跑線上,台灣銀行業者的搶跑準備已經開始。

2012年8月31日之後,台灣政府立即有所反應,台灣金管會於9月4日發佈的新聞稿表示,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建立完成後,屆時OBU (Offshore Banking Unit,國際金融業務分行) 及DBU (Domestic Banking Unit,國內外匯指定銀行) 即得依該規定辦理人民幣業務,無須再向主管機關申請許可。

台灣的銀行業者動作更是積極,「貨幣清算機制合作備忘錄」一簽訂未待大陸動作,台灣當局立馬指定台灣銀行上海分行作為清算行,台灣工銀董事長、工商協進會理事長駱錦明就表明看好人民幣業務、人民幣公司債和資產證券化商品3項業務,他表示光從人民幣結算著手,估計一年至少可為台灣的銀行業帶來16億美元的商機。

而對台灣的銀行界人士來說,未來台灣可借鑑香港模式,陸續發展人民幣計價基金、債券、保單等人民幣金融產品。

台灣的外資銀行透過OBU(國際金融業務分行)已經提前開打人民幣定存利率戰。11月初,渣打(台灣)銀行再推出3個月定存年化利率2.75%,似乎有意火拚花旗(台灣)銀行10月推出年息最高達2.68%利率優惠,而澳盛銀行1到6個月定存年化利率也高達2.5%至2.8%之間。

這些定期存款利率高於同期的台幣定存近2%的差額,足以吸引大量台幣定存戶解約轉投人民幣定存的懷抱。而最近人民幣屢創新高的利好趨勢,讓台灣民眾對人民幣更添興趣,而各家商銀更是積極四處辦說明會,等待一起跑便積極投入推廣人民幣業務,台灣的華南銀行在10月份就一口氣連辦三場。

11月2日,台灣「央行」公佈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人民幣存款,持續創下高位,9月底達179.75億元人民幣,月增2.47%。到9月底為止,已開業營運的OBU銀行共62家,其中本地銀行的家數是37家,外資銀行有25家。

台灣取代香港?

台灣,下一步可能取代香港成為新的人民幣離岸中心。

輔導過多家台商在深圳中小板上市的富蘭克林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劉芳榮樂觀地表示,簽訂兩岸貨幣清算機制最大的受惠者就是台商,他指出,「這次突破讓大陸的台商與其他外商在真正公平的立足點上競爭。」

目前,在大陸經營事業的台商大多都是透過香港的OBU進行人民幣交換,受限於台幣的外幣地位不受大陸方面承認,在實際操作中,每個台商的財務經理也都疲於奔命地掌握台幣、美元、人民幣三者間複雜的三角匯兌關係。今後他樂觀認為,台灣的人民幣業務將大幅成長,甚至有朝一日台灣銀行業者對台商的人民幣業務取代香港也不足為奇。「因為香港沒有製造業,而台商卻大多是製造業者。」劉芳榮說。

台大高等研究院副院長、經濟系教授林建甫則對記者表示,隨著中國的崛起,光一個香港人民幣離岸中心肯定不夠,而台灣優勢在於兩岸貿易金額龐大,很有機會成為第二個人民幣離岸中心。

兩岸簽訂貨幣互換機制,受衝擊最大的就是香港,作為人民幣第一離岸中心的香港,10月時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就表示不畏懼競爭,他指出香港在這一塊除了先行者優勢之外,還具備了三項自身優勢,這包括了內地對外貿易中,有30%是通過香港,既有外貿亦引申外匯支付。同時從境外去內地直接投資(FDI),以及從內地對外投資(ODI)中,又有過半也是透過香港,再加上來自內地當局對香港的支持,港方相信他們擁有足夠的競爭力因應挑戰。

儘管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已於11月1日生效,台灣早已選出台灣銀行上海分行作為清算行,但是大陸卻遲遲未選出人民幣在台清算行,所以台灣銀行業開展人民幣業務可能會有所延宕。

10月29日,台灣「央行」總裁彭淮南在「立法院」表示,中國將在十八大會議過後才會指定人民幣清算行,這意味著外界原預期將在10月底正式開始開跑的台灣離岸人民幣業務將略微延後。

(作者為台灣財經媒體工作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721

出口商猛催台幣貶值 學者評「腦袋古早」


2013-06-24  TWM
 
 

 

六月十四日,台綜院最新預測出爐,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只剩二.一四%,面臨保二防衛戰。這似乎呼應了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所提,「除非台灣推出日本的『三支箭』,否則台灣經濟將看不到任何轉機」的言論。

張忠謀語重心長,讓許多企業大老們紛紛跟進向央行總裁彭淮南喊話,認為新台幣匯率應該再「貶」一點。大老們爭相按讚的所謂「三箭政策」,顯然地,在台灣只被局限於匯率的框架裡。

然而,觀察日本最近的經濟表現,不僅過去半年漲勢未見停歇的日經二二五指數,從五月二十三日見到一五九四二點後,一個月內已大跌超過二○%;日本十年期公債殖利率轉向得更早,從四月四日低點○.四五%飆高到最近○.八五%左右,不難看出,資金在達到短線獲利滿足點後,正爭先恐後地撤出「暴走」的日本。

日本三箭政策剛要受到更嚴格考驗,台灣企業家卻只著眼於「貶值」短期效益。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認為,藉由貶值刺激經濟成長是很﹁古早﹂的想法,而且經濟預測絕非簡單的直線思惟,「如果台幣貶到三十二,就可以讓經濟成長率保三,那何不學日本多貶一些,乾脆保十,這樣不是更好?」

(葉揚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356

日圓兌新台幣創十七年新低 競貶論戰再起 日韓貨幣戰 台灣有能耐參加嗎?


2015-06-08  TWM




日圓驟貶,出口產業疾呼新台幣貶值救產業,但貨幣貶值會直接衝擊民眾的進口商品及對外購買力;這樣的衝擊,日本、韓國剛剛開始,但台灣人民已經忍了十七年了,我們還有參加貨幣戰的能耐嗎?

撰文•楊紹華

新台幣應該跟著日圓貶值嗎?五月二十八日,日圓兌台幣貶破○.二五元,匯率改寫十七年來新低紀錄;消費市場熱烈討論如何趁機赴日掃貨撿便宜;製造業者則是普遍拉高分貝,疾呼政府應迅速跟貶以維持出口競爭力。

稍早之前,精密機械協會理事長王武雄曾當面向總統馬英九建議,新台幣應該貶至一美元兌三十三元新台幣;新纖董事長吳東昇則在二十八日舉行的股東會中強調 「新台幣應該跟隨日圓貶值」。但這些建議背後,似乎忘記先回答另一個關鍵問題:新台幣真有參加這場日圓競貶大戰的「能耐」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必須搞清楚「人為貶值」的代價。干預匯率的確是有代價的,簡單說,它是拿全民拚經濟的果實去補貼出口業者,它的代價,就是人民無法充分享受自己過去努力打拚的成果。

道理其實並不複雜:假設有這樣一種商品,同時在甲、乙兩國生產,兩地匯率是一比一,生產成本、供需情況一模一樣,所以售價都是一百元;但由於甲國人民就像 咱們台灣人一樣的克勤克儉,不但心甘情願讓薪資停滯成長以壓低製造成本,全民克制消費欲望也讓這項商品的需求增加有限,因此,即使一年之後這項商品在乙國 已經賣到一○三元,但在甲國,還是只要一百元。

也就是,甲國的通膨率比乙國低。

政府刻意干預

民眾享受不到低通膨成果

通膨率低,是全民「壓低薪資努力工作」外加「壓低生活水準」的一種經濟果實;這顆辛勤耕耘後的果實如何讓全民有感受惠?合情合理的途徑,就是甲國的匯率相對升值。

為何說是「合情合理」?甲國人用一百元就能買到乙國一○三元的商品,本來就代表甲的貨幣比乙值錢,在甲國賺到的薪水,理應能夠在乙國買到更好的服務或商品。教科書上說「低通膨是貨幣升值的原因之一」,就是這個道理。

然而,若政府刻意干預,不讓這樣的成果真實反映在兩國匯率水準上,其結果,就是努力工作、省吃儉用老半天,卻享受不到一絲一毫的成果。

從這個被學界稱為「等價理論」的角度來看,當我們思考「台灣有沒有能耐參加日、韓競貶大賽」時,必須比較三國的「人民耐受力」──對於「辛苦工作卻被政府硬抝」的耐受力。至於比較的指標,可從長期的通膨率和匯率水準來看。

日圓兌新台幣匯率創十七年來新低,那麼,就從一九九八年開始看起吧!三國之中,日本的通膨率始終最低,而在安倍大搞貶值的一三年以前,日圓的確也「合情合 理」地有著最高幅度的升值走勢;以年度平均值而言,一二年日圓兌美元的匯率比九八年時升值了將近四成,明顯高過台幣與韓元。換言之,至少在安倍上任之前, 日本人的工作成果並沒有被匯率吃掉,無論貶值策略正確與否,至少在人民的耐受力上,日本有條件貶值。

盡顯苦勞本色

「貶值救出口」形成惡性循環再看韓國,十七年來通膨率幾乎都是三國之中最高者,貨幣升值幅度理應最低,但至一四年,匯率也已較十七年前升值二五%。由此來 看,韓國不但薪資水準隨著通膨有所提升,匯率顯著升值也讓人民的對外購買力相應增強。現在要打匯率競貶賽、要開始犧牲一些對外購買力,韓國人民應該是滿手 子彈、來者不拒了。

最慘的就是台灣。十七年來,台灣通膨率始終低於韓國,反映出台灣人薪資受到壓抑、消費保守的苦勞本色;但在此同時,新台幣匯率的升幅卻也是三國最低;在金 融海嘯發生前的○七年,韓元與日圓分別已較九八年時升值三四%及一○%,新台幣僅有二%升幅;而至去年,韓元兌美元匯率已比十七年前升值二五%,日圓即使 大搞貶值,也還是比十七年前升值一九%,而台灣則只有個位數的九%升值幅度。

台灣人很能忍,但問題出在我們已經忍了十七年!十七年來,匯率無法反映工作成果的代價,是薪資停滯且對外購買力節節敗退,逃離台灣到海外工作的年輕人愈來愈多。

去年年底,金融研訓院金融所前所長孫效孔曾經撰文:「新台幣沒有競貶的本錢!」他強調,台灣最大的問題並非經濟成長,而在勞工薪資低落。亦有專家強調, 「看到某個貿易對手國貶值,你就跟著競貶,那麼台幣永遠貶不完;唯一的合理指標還是『實質有效匯率』,由此判斷匯率是否超升或超貶。」台灣該不該參加這場 競貶大賽?考慮因素當然很多,央行總裁彭淮南始終未鬆口,經濟部長鄧振中則表示「競貶未必有利出口」,而產業大老們若能把人民感受的因素納入考量,或許也 會有不同答案。

且看一看底層,赴日機票狂賣、赴日旅遊該怎麼玩、想買的水波爐變得超便宜…,這些正在市井間的沸騰話題,討論之熱,像是帶著一些「大吐怨氣」的幸福快感,也反映著一種長期苦勞之後終於有所收穫的難得興奮情緒。

台灣人還能忍受匯率競貶嗎?

通膨偏低且匯率不升,意味經濟成長果實無法反映在一般人民生活,只能用於補貼出口。台、日、韓三地相較,台灣人已經忍耐太久了!

17年來,台灣薪資不漲,通膨率始終低於韓國?

?但新台幣匯率卻比韓國更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239

新台幣加入貶值戰 央行會否降息?

2015-08-24  TCW


面對國內經濟成長面臨「保二」、人民幣劇貶、美國升息等三大利空壓境,台灣央行要如何因應,已經成為國人關心焦點。

雖然外界期待解決台灣經濟困境的短期特效藥,是新台幣速貶,甚至最好一路貶到多數業者期望的一美元兌新台幣三十四元價位,但以央行是匯市最大造市者角度來 說,急貶的新台幣將有兩大隱憂:一來造成進口物價快速膨脹,二來將吸引國際禿鷹集團追殺新台幣,甚至上演近期新興市場股匯雙殺、外資大撤退的悲劇。

因此,新台幣雖然也加入這場貶值大戰,但貶勢較其他亞洲貨幣相對溫和,央行多半是開盤放手、收盤下重手,這樣的操作,有助於創造市場預期新台幣朝貶值方 向,但還沒貶夠的心理。一來,可以吸引更多新台幣空單,節省央行手中銀彈,二來,因為每天都僅小幅貶值,避免進口商乘機炒作哄抬物價。

藉美升息當「東風」拉大兩國利差,間接促貶

雖然中國人民銀行出面喊話,人民幣無大幅急貶空間後,新台幣貶勢似乎走穩,但央行仍積極尾盤作價,截至八月十八日,新台幣收盤價創二○○九年十月以來新低,達三二.六五元兌一美元,顯示央行壓低新台幣態度並沒有改變。

央行這種一收一放的「預期管理」,也凸顯其利率政策,在無意鬆動貼放利率等指標利率下,央行積極引導銀行間的隔夜拆款利率,創○.三七%的四年新低,導引 國內市場長、短期利率全面下滑;加上美國聯準會七月會議紀錄公布,市場對九月美國升息有預期心理,也讓央行總裁彭淮南順利借來東風,藉由拉大美、台利差, 間接促貶新台幣。

事實上,這套手法正是央行一直以來強調總體審慎政策的思維核心,不輕易動用或宣告政策目標,但藉由改變部分監管或調控市場供需來達到,例如放寬部分地區房貸信用管制條件,而非降息。

儘管市場猜測央行九月底理監事會可能宣布降息,但以央行目前做法來看,以微調手法維持雙率雙低,將不致採取調降貼放利率的激烈手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19

汽車零組件長線看好 逢低撿便宜 台幣貶值有助外銷 車市旺季拉貨潮來了

2015-09-28  TWM





據美國研究統計,八月美國汽車銷售量創十年高點,中國車市則衰退三.四%,因此選股時應避開中國營收比重較高的個股。另,電子股也逢旺季,資金恐排擠車組件族群,短線漲高個股要注意!

儘管八月台股指數單月下跌一千多點,卻有一個類股,成員股價創歷史新高,這個族群,就是汽車零組件產業。

與許多電子股相比,台灣的汽車零組件廠,現階段還沒有受到紅色供應鏈威脅;在近期台幣貶值、原物料價格低迷之際,也相對享有成本壓低的優勢。在全球最大汽車展─德國法蘭克福車展(IAA)即將登場時,這個族群成為近期台股強勢主流。

「汽 車產業是少數能看到未來三年、甚至五年前景,且趨勢持續往高單價、高毛利走的產業,這是它們享有較高本益比的原因。」宏利台灣動力基金經理人周奇賢指出, 汽車產業與人身安全直接相關,加上終端產品數量龐大、動輒百萬輛,因此各品牌業者花長時間認證、標準也相當嚴格,但只要進入供應鏈,通常會成為長期配合的 訂單,支撐公司營運。

受惠新台幣貶值

貶一% 毛利率多○.二%以近期局勢來看,新台幣貶值,對相關業者也有利。匯率貶值本就有助於廠商外銷出口,汽車零組件族群主要銷往歐、美、中國三大市場,因此對 於這類收取美元比重高的個股,相對有利。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指出,新台幣每貶值一%,廠商的毛利率即可增加○.二%,因此新台幣相對美元貶值,產品外 銷美國連帶受惠;但因人民幣貶值幅度大於台灣,相互抵銷後,賣到中國的汽車零組件,挹注並不大。

雖然新台幣貶值是一股助力,但從整體市場需求來看,「今年汽車零組件產值僅比去年微幅成長,一%至二%左右。」工研院資深產業分析師蕭瑞聖指出,在微幅成長底下,全球兩大汽車市場:美國與中國,今年更有完全不同的表現。

美 國汽車研究機構Autodata訂單,第二季因營收規模放大,且因產品主要原料以鐵、鋁為主,受惠原物料報價下跌,毛利率自三七%升至四二%。除此之外, 皇田切入福斯供應鏈,客戶SUV車款熱銷的利多加持,以近四季每股盈餘計算,目前本益比約二十一倍,投資人可伺機切入。

在汽車產業的長期趨勢方面,蕭瑞聖認為,仍以汽車電子化、設計輕量化,以及電動車為主軸;從這些方向,尋找產品技術門檻較高,營收、獲利逐年成長的公司,可能就是強勢股的領頭羊。

例 如倒車雷達及倒車顯影系統大廠同致(三五五二),股價剛創歷史新高,是台灣少數通過一階供應商(Tier 1)認證的廠商,前八月累計營收四一.一億元,年增率達二六%以上。儘管中國車市成長放緩,但由於中國自主品牌車廠為強化競爭力,提升高端標準配備,相關 零組件採購量增加,也挹注營收。

隨著安全意識提高,汽車配備安全倒車影視的預算也增加,配備數量及產品單價水漲船高。以美國為例,修法通過後,明年新車將強制加裝倒車顯影系統,已經通過車廠驗證的同致,將是最大受惠者之一,有機會複製胎壓偵測器的高度成長模式。

電動車潛力大

蘋果搶商機 成立千人團隊法人預估,同致今年營收將上看六十三億元、稅後EPS七.○五元。且公司毛利率有機會因影像產品比重成長而提升,擁有影像偵測、道路偏移系統等高階產品的同致,取得通用汽車(GM)訂單,明年還將推自有品牌,成長動能可期。

至於電動車,未來的成長態勢,連國際大廠都積極搶進,包括Google積極發展無人駕駛車、以及日前傳出,蘋果已成立千人團隊打造電動車,即將進入測試階段,因此技術已切入電動車的相關個股,未來在市場另有競爭優勢。

像是獨家供應電動車大廠特斯拉(Tesla)減速機齒輪組的和大(一五三六),八月營收不受淡季影響,再創同期新高,年增率達二六.六%,主要是因貨卡、電動車款需求成長,拉動營收動能。

迎第四季旺季

客戶提前拉貨 營收可期

在整體選股策略上,由於第四季為汽車零組件傳統旺季,客戶多在八、九、十月拉貨,因此短線訂單多寡,可從營收月增率來觀察,如果成長力道越大,代表具有旺季效應,值得投資人多加留意。

不過,周奇賢也提醒,現階段台股仍是反彈格局,旺季同樣在年底的電子股,可能會吸引資金回流跌深標的,汽車零組件族群有可能面臨資金排擠,短線漲高的個股得提高警覺,但因長期趨勢向上,個股逢低切入還是不錯的策略。

撰文 / 黃瑋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938

羅斯福路上的一言堂 如何「綁架」新台幣? 深入調查》學界、媒體、理事會都怕「那個人」

2016-07-18  TCW

台北市羅斯福路上,有一個機構,決定了你我生活中緊密連結的貨幣政策。 它,讓人聞風色變;在某些學者眼中,是「很大的惡勢力」。它,就是中央銀行。

台灣有一個聲音,絕對威嚴,不容質疑。有異議的人,都寧可把話埋在心裡,絕不輕易說出口!

「什麼!連他也不敢出來講?原來大家都這麼怕死?」一名不願具名的大學教授,得知許多經濟學者都不願意接受《今周刊》採訪,驚訝地說,「『那個人』就是比較…那個…我們也很怕……。」這名教授含糊吞吐,像怕洩露了《哈利波特》大魔王佛地魔的名字一樣。

「我們這次採訪,不具名吧?你千萬不要寫到我的名字!」當我們一再保證不會洩露身分、任教的學校及系所,這名大學教授才放下了防備,說出真話:「央行啊,其實是台灣一個很大的惡勢力!」而他口中的「那個人」,就是中華民國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

「我們的央行總裁,非常強勢。他就是不希望有人評論他的意見。他就是會霸凌,不希望大家去碰。」這名教授說:「但如果你去問,大家都不會覺得彭淮南做得好。」

貨幣政策認同度

民眾和輿論同調 跟學者差很大這名教授說的是真的嗎?究竟,台灣人覺得彭淮南做得如何?《今周刊》今年六月委託波仕特線上市調公司調查,詢問民眾是否認同台灣的貨幣政策。結果發現,民眾看法都和輿論常見的論調一致。

調查顯示,因媒體經常使用「神操盤」或「驕傲」來形容台灣外匯存底一再創下歷史新高,大部分民眾認為台灣外匯存底「越高越好」;每次台灣經濟不佳,政府官員就怪罪韓元、日圓貶值,因此多數民眾認為,阻升不阻貶的新台幣匯率「對台灣有利」。

而由於央行是占國庫收入一成、年約一千八百億元的繳庫大戶,大多數人也認為政府應該「編列預算讓央行繳庫」。

僅有在問到是否認為「台灣實質購買力可以反映真實生活水準」時,多數民眾反對。

但如果我們把同樣的問題,拿去問精通匯率政策的學者,會有什麼不同?《今周刊》以匿名方式,調查十七位台灣專長領域為匯率政策及總經的學者意見,結果,幾乎全部的答案,都和民眾有懸殊差距。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不同?如果影響一個國家甚巨的匯率政策,輿論和學者意見有如此巨大的差異,為什麼我們卻鮮少看到批評、甚至連討論的聲音都沒有,只能看到「神操盤」、「彭神」、「幾個A」的聲音?

「貨幣政策身為引導一國經濟走向之重要工具,其成效與公眾利益密切相關,所以央行的決策必然受到公眾監督。」這段話,出現在央行於二○一○年十二月出版的國際金融參考資料輯中。

然而,即便台灣經濟已走入史上罕見的谷底,即便台灣已被美國點名為主要貿易夥伴中,「唯一」進行匯市干預的國家,未來不排除對台祭出貿易制裁,但,與這些迫切危機直接連結的匯率政策,卻仍然不是社會的關注焦點,遑論「受到公眾監督」。

台灣的貨幣與匯率政策,真的存在一股令人畏懼的「惡勢力」嗎? 一切,可以從一場學術研討會開始講起。

一一年九月,台大公共經濟研究中心正準備舉辦一場「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影響」座談會。宣傳發動之後,主辦單位接到了一通電話。

「在辦之前,央行那邊就打電話過來了,問我們是不是能夠不要辦啊!」這名不願具名的相關人士說。明明是學術界的論壇,為什麼還沒有辦,央行就這麼怕,企圖「搓掉」?「它通常也不需要給什麼理由。

我們就說,我們都邀請(講者),也開始宣傳了,怎麼行呢?不會屈服啦。」這名人士說。

當天出席論壇的前央行副總裁、前金融研訓院董事長,現在是東吳大學講座教授的許嘉棟,證實了這名人士的說法。「央行對於不同意見,會不高興。」許嘉棟說:「所以,他們(台大)也在斟酌要不要辦。」「台大本來就是標榜學術自由,覺得是可以討論的,所以台大還是認為『該辦』。」

學術界被打壓……

一場貨幣政策研討會,事前事後都被釘論壇當天,根據《中國時報》報導,當時央行派出多名官員「全程監聽」。「那天請來的講者,四位,我們原本都跟他們說,要講台灣的貨幣政策。結果有三位都講美國的貨幣政策,只有許嘉棟老師很『勇敢』,講了台灣的貨幣政策。」這場活動的相關人士說。

事實上,當天講者台大經濟系教授李怡庭,也討論了台灣央行的政策影響,但所有的焦點都放在許嘉棟身上。他在這場論壇中,指出央行發行大量貨幣,造成市場資金浮濫,房地產價格大幅上漲、不利金融業發展;以及為了協助出口而「阻升不阻貶」,造成一連串的經濟代價。

對此,央行表示:「本行宣布於一一年九月二十九日舉行理事會,旋獲悉某中心將於同月二十三日舉辦『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影響』座談會,因依本行理事會會議規則,本行同仁於理事會前十天為緘默期,不得對外發表貨幣、信用及外匯相關議題之意見。該中心之會議日期恰在本行緘默期內,本行與會者將不能暢所欲言。因此,曾建議該中心延後舉辦該座談會,惟未被接受。」不過,《經濟日報》 報導,央行經研處時任副處長林宗耀當場反駁許嘉棟,央行的「緘默期」說法令人疑惑。而這一段對央行政策的三十分鐘批評,與接下來許嘉棟及金融研訓院長達數年的困擾,是否巧合,值得玩味。

座談會第二天,是周六假日,央行卻像全年無休似地,在緘默期緊急發出澄清稿反擊,痛批許嘉棟在座談會中所說的內容「與事實不符」、「毫無事實根據」。央行發新聞稿反擊外界批評,是家常便飯;但是對許嘉棟來說,緊接而來的,是更大的精神折磨。

秋後算帳?

異議者被立委炮轟,預算也遭大砍「神經病!」一一年九月二十八日,座談會後五天,立法院財政委員會質詢時,立委費鴻泰上場,對著以金融研訓院董事長身分出席的許嘉棟大聲訓斥。「我建議你立刻離開這個位置(編按:要求辭職),對於匯率,有的人會虎視眈眈,有多少豺狼虎豹在那裡?你是不是豺狼虎豹?」「我懷疑你後面有陰謀,你後面有動機。」費鴻泰更在隔年三月財委會上指出:「金融研訓院開了那麼多的課,賺了那麼多的錢,他(許嘉棟)統統都來修理央行的利率政策、匯率政策……,我覺得他有問題。」「大家懷疑他搶(央行總裁)位置。」過去許遠東任央行總裁時,立委還會在質詢時指責其功過;現在立委則一面倒,主動「處理」央行的異議者。一二年,金融研訓院的預算刪減項目明顯增加,餘絀預算在一二年是一八九四萬元,比前一年減少一千多萬元;一三年只剩一百多萬元。許嘉棟則在一四年屆滿退休。

「到現在印象還很深刻啊,在立法院被講成那樣……」回想起當時的情況,許嘉棟的話停在中間,將近一分鐘,沒有再說話。

看到許嘉棟的下場,誰有膽子再對央行政策說一句話?台灣的貨幣政策有如被設下了戒嚴令,下令者是央行、央行經研處就是憲兵隊。而我們的新台幣,也就像是央行總裁的禁臠,它的利率、匯率該有什麼樣貌,除了總裁,不容他人置喙。任何關於央行貨幣政策的討論,幾乎都會接獲央行「指教」。

一名大學教授就說:「我之前在媒體上登文章,討論央行政策。結果在央行工作的學生私下來說:『老師,你怎麼搞這麼大,害我們緊急開會。』星期一登,央行星期二就(打電話)來了。」「就是很多這種例子。不一定是很強烈的施壓,但就是希望你不要再談。」「彭淮南很愛講財政政策,說房地產稅制、所得稅啊這些問題,」另一名學者說:「但是他就是不准別人講貨幣政策。只要一講,就會拿很多論文來反映。」事實上,央行對學術論文的「容忍度」,也受到不少學者質疑。一名曾經受央行委託研究的學者就指出,央行在聽完他的研究期中報告後,直接對這名學者說「你的報告結論不能這樣寫」,硬是要修改為央行希望的結果。

對此,央行表示,央行每年委託學者專家進行學術研究,每一次的委託研究皆包括期中與期末報告的討論會,除邀請行外的學者專家來行評論,本行業務相關人員也會出席,針對報告的研究方法適當與否、推論過程是否嚴謹等等,提出建言,以使得委託報告內容更為充實、完整,這也是政府各部會委託研究報告必經的過程。上述過程自不能誤解為央行「會希望學者調整研究結果,導向與央行政策相符研究的結果」之說法。

媒體界造神……

追捧13A光環,台灣獨有現象這股寒蟬效應,在媒體界也一樣。

一位已卸任的財經官員在媒體聚餐時,被問到「台灣匯率政策」,他笑著說:「我們就不要談這個(匯率)了吧,好不好?原因大家都很清楚嘛!」在場記者也都笑著不再追問,彼此心知肚明,就怕央行隔天拿自己開刀。

另一名時常在媒體上批評央行政策的學者,甚至被媒體下了「封口令」。這名學者說:「他們(媒體主管)就說,實在對不起,央行來關切,之後最好不要再登我的文章。」「央行坐擁一堆博士,不好好來做研究,每天把精力花在擋這些有的沒的!」「央行有點過於強勢了,對外界、媒體都不夠謙虛。」中研院院士朱敬一說。「你們媒體們去討論,讓他(指彭淮南)有一些壓力,平衡一點,我覺得是好事。但反過來說,台灣現在很多中央部會,都被媒體罵趴了,現在還站著的,就只有一個人(指彭淮南)。所以我倒還希望,多數部會像彭淮南那樣,強勢一點。」彭淮南當了十八年央行總裁,長期影響下,媒體對央行、彭淮南的報導,彷彿逐漸變成只論其善。《全球金融》雜誌(Global Finance)的A級央行總裁評鑑,就是其中之一。從2A到13A,彭淮南的民間聲望也一路堆疊。

《今周刊》曾在一二年第七八四期,解析給彭淮南A級評價的《全球金融》,是一本發行量極小的雜誌,其總編輯費安諾(Andrea Fiano)也曾對《今周刊》解釋:「我們的評鑑不是依據經濟數據來評量。」並反問記者:「如果貴刊有評分系統,是否可以提供給我們參考呢?」費安諾這次進一步解釋:「評審有主觀項目,不全是依靠數據。

不過,我不能評論什麼樣特定的事件會影響評分。」事實上,在一二年,彭淮南仍是全球A級總裁中唯一一個將評價登在央行官網的總裁。在《今周刊》報導後,現在上央行官網,彭淮南的得獎經歷中,《全球金融》已悄悄地被拿掉了。但是台灣的媒體仍不減對《全球金融》評價的熱愛。每當A級評價一出,媒體紛紛討論「彭神」又多了一個A。

理事會無聲……

「自己人」當副手,催生一致的聲音在十八年的「洗腦」下,「彭神」的稱號在民間越來越響亮,民眾對貨幣政策的認知,卻也越來越模糊。而十八年來,在央行內部的聲音,也慢慢只剩下一個。

一九九八年彭淮南接任總裁前,央行副總裁中,有一位多由外部金融界人士、學者擔任,如邱正雄、許嘉棟、陳師孟等前副總裁,對貨幣政策都有自己的一套論述;然而九八年後,央行的副總裁卻大多由央行內部調升。現任兩位副總裁楊金龍與嚴宗大,都在國外拿到博士後回國,進入央行超過二十年,專業素養不容懷疑,但在彭淮南十八年來的強勢主導下,對貨幣政策的看法難說不會被同化。

如同擔任十三年央行理事的台大經濟系教授吳聰敏所描述,央行最高決策單位「理監事會議」,完全沒有細緻討論的空間(見前文)。在央行理事會規模龐大、且理事均為兼任性質的情況下,台灣的貨幣政策決策,也只剩下一個聲音。

雖然吳聰敏指出,理事會中從未進行過投票表決,但彭淮南在今年六月三十日理事會後記者會上,高分貝強調「每個人都有投票,一致通過,沒有反對票」。這樣突然出現、完美一致的聲音,又是如何形成的?

一名學者就指出:「美國聯準會在決策會議後,一定會發布新聞稿說明會議的決議,公布贊成與反對者的人名,並且簡單說明理由及意見。」比照彭淮南一句「一致通過」簡單帶過,理事會中究竟討論了什麼?不得而知。

擔任過央行副總裁的許嘉棟也說:「台灣央行的理事,是總裁自己提名,由行政院報請總統批准,不像美國聯準會的理事人選,要經過參議院批准。」在這樣的制度下,理事會要如何不淪為橡皮圖章,發揮原本的功用?「這就牽涉到總裁自己的個性了。」許嘉棟說。

從外部的學界、媒體界,到內部的副總裁、理事會,央行造就了一個「無人能反對彭淮南」的制度,所有持不同意見的人,全部噤聲。

然而,當你封住一個人的嘴,你不能證明他想說的是錯的;這只能證明,你害怕他可能說出的真相。央行一再害怕別人說的真相,究竟是什麼?

從央行最怕別人提起的「干預匯率」開始說起。央行一再強調,新台幣匯率是由外匯市場供需決定;但央行也同時肩負「穩定對外幣值」的責任。中經院院長吳中書解釋:「台灣資本市場屬於淺碟型,加以管理,並不是壞事。」因此認同央行穩定匯率的作法。許嘉棟也認同:「央行要穩定匯率,我個人是贊同的。」

不能說的真相:干預匯率

獨斷市場波動不正常,阻升不阻貶「但是,什麼叫穩定?」許嘉棟提出了關鍵問題。

吳聰敏指出:「只要他(彭淮南)認定外匯市場有不正常的波動,就會把法令條文拿出來干預。」但「怎麼解釋不正常波動?這就有很多空間了。」他進一步解釋:「如果今天台灣出超增加,照道理,匯率應該就會升值。市場力量本來會讓你升值,但央行就可能界定這一波動不正常,要干預。」以台灣長期的兌美元匯率與台灣出超變化,就可以看出來,在彭淮南上任後,無論台灣出超如何增加,新台幣匯率一直限縮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區間。

也就是說,因為出超,市場力量本來能把台幣匯率合理地向上推升,彭淮南卻把這股力量解釋成不正常波動,進行干預。

在正常情況下,台灣如果出超增加,代表台商多賺了美元,會再把美元換成新台幣消費,因此,「把美元換成新台幣」的數量增加了,新台幣的需求增加,長期來說,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就會自然升值。

但是升值會造成台灣出口價格競爭力下降,這時若要維持新台幣的匯率穩定,央行可以反過來「發行新台幣(印鈔票)買美元」,增加美元需求,讓匯價穩定。長期下來,新台幣就會「該升值而未升值」。不只如此,許多學者也指出,當新台幣貶值時,央行傾向放手不管,也就是所謂的「阻升不阻貶」。同時,因為央行買進大量美元,我們的外匯存底也會因而增加。

因此,台灣外匯存底增加,並不如外界印象中,全是台灣「賺來的」,而是台灣印鈔票干預匯率的結果。台灣的經濟,在該升而未升的新台幣環境下,也就不斷保持出超及出口價格競爭力;同時,央行的外匯存底增加,也是央行不斷印鈔票買外匯資產(主要為美國國庫券、公債)的結果,形成「不斷賺錢、借錢給美國」的怪象。

今年四月二十九日,美國財政部發布 《美國主要貿易夥伴的外匯政策》報告,提出貨幣操縱國的「觀察名單」。名列觀察名單的台灣,是所有美國貿易對手中,唯一一個被指出「干預匯率」的國家(見p.64表)。

也就是說,央行不斷地買美元,讓美元相對升值,自然影響了美國的競爭力。日後台灣想進入美國主導的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時,美國勢必會緊盯台灣干預匯率的政策。

美國財政部指出台灣央行長期買匯罪狀,更讓央行跳腳,急急發文說「與事實不符」。因為阻升不阻貶,正是不少學者眼中彭淮南企圖隱藏的真相之一。

台大經濟系教授陳旭昇就在一篇 《央行阻升不阻貶?再探台灣匯率不對稱干預》論文指出:「我們無法理解為何台灣央行不願公布外匯買賣的歷史資料。」「世界上有許多國家的央行,已公布外匯干預的歷史資料。舉例來說,如澳洲、瑞士、德國、義大利、日本、墨西哥、土耳其及美國等。」

美國也盯上新台幣

央行不斷買美元,影響美國競爭力事實上,央行總裁不只不公開,還很怕別人知道。許嘉棟離開央行後,在○五年研究 《新台幣匯率與央行干預行為》的論文時,因為沒有央行買賣外匯資料,所以自己用其他資料推算干預的變數,做出結論。

「結果央行的(前)同仁跑來跟我說,總裁看了我的報告後指示:『你去給我了解一下,是誰提供干預的資料給許嘉棟?』還要他們檢討,怎麼會洩漏給我。」許嘉棟說。「總裁誤以為我用了央行的資料,很怕這東西被知道。但干預資料本來應該是公開的啊!怎麼會這麼怕?」央行並沒有正面回應總裁是否有此指示,但表示:「該文並無任何『央行干預的數據』與所謂本行要了解『誰提供干預資料給許嘉棟?』之說法,顯然自相矛盾。」「如果是近期的干預資料,我也不覺得應該公開。」吳聰敏表示:「但半年前的資料,為什麼不公開?」為何不公開?我們是不是能套一句立委幫彭淮南護航的話,「我懷疑後面有陰謀?」許嘉棟說,央行資料不透明公開,或許也是台灣越來越少人研究貨幣政策的原因。

從央行理事會的「一致通過」,到學者的無奈、人民的無感,這彷彿是個沒人討論貨幣政策的國家。渾然之間,台灣不僅成了全球唯一被美國點名的「匯率干預國」,還出現許多罕見怪象:我們的央行每年盈餘繳庫占歲入比重高達一○%,以至於國家財政竟然與央行決策高度連結;我們經過購買力平價(PPP)後的GDP,遠高於以美元計價的名目GDP,這是相對落後國家才有的特徵。

種種怪象,是台灣當前許多經濟問題的根本源頭;扭轉的第一步,則是重新認識那個與你我生活緊密連結、但卻像被蒙在霧裡的貨幣政策。

撰文 / 楊卓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405

仁寶電腦澄清:樂視逾期欠42.5億新臺幣 正依約還款

11月23日消息,樂視手機供應商仁寶電腦今日在臺灣證券交易所發布澄清公告,稱截至9月底,仁寶對樂視的應收賬款為新臺幣82.9億元,其中逾期1-180天的金額為新臺幣42.5億元。仁寶電腦在公告中強調,目前公司已於樂視協商還款計劃,樂視於11月中旬開始還款,履約情況良好。

今日有報道稱,樂視拖欠供應鏈巨額貨款,可能面臨遭“擠兌”風險,並點名仁寶及信利合計約近7億美元(逾新臺幣220億元)應收款項暫時無法收回,是最大受害者。

仁寶電腦未披露還款計劃細節,也未明確截至目前是否還有來自樂視的逾期款。

以下為公告部分原文:

一、本公司從事代工業務,客戶有龐大且高價值的自有材料存放於本公司。

二、目前已與客戶協商還款計畫,客戶已於11月中旬依約還款,履約情形良好。

三、迄9月底,本公司對樂視之應收帳款總金額為新臺幣82.9億元,其中逾期1-180天之金額為新臺幣42.5億元,依據本公司提列政策,應提列備抵呆帳金額為新臺幣1.16億元。本公司第三季財務報告已提列備抵呆帳金額共新臺幣3.6億元,且客戶存放於本公司的材料金額大於對本公司逾期帳款金額。

四、目前與客戶的交易條件並無變更。

五、各項訊息請依公司重大訊息公告為準,請勿以訛傳訛。

8.因應措施:無

9.其他應敘明事項: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4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