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筆論天下:中鋁(2600)盈警的啓示 木石

2008-06-25 AppleDaily


外 遊歸來,這三周的恒生指數雖然變動不大,只輕微下跌了2000點,但各類股份尤其是中資股的變化卻相當大。當中,中國鋁業(2600)的盈利預警最受關 注,有一定代表意義。上周五,中鋁發盈警,指預計08年上半年的盈利將會較上年同期減少五成以上。業績倒退的原因,有雪災,亦有燃料成本上漲等因素。受消 息影響,股價在兩個交易日下跌了超過一成。然而,中鋁發盈警其實不是新聞。事實上,有些投行早前已指出中鋁面對的困難,木石再事後孔明,會浪費時間。只是 木石想指出,中鋁發盈警的背後意義相當重要,值得大家思考。中鋁是行業老大,壟斷了國內的鋁業。從鋁礦土到氧化鋁以至成品鋁,都能一手包辦。理論上,它是 各類工業的供應商,屬於相當上游的行業,應較其他工業用戶擁有更大的議價能力。但實際上,隨着煤及電價的上升,強如中鋁的,也受如此大影響,其他同樣是耗 電大戶的水泥業及其他原材料行業,盈利前景實在令人擔心。不利政策成拋售藉口

上游的壟斷行業受波及,下游的各類工業相信亦不 會好過。若果這些上游的原材料供應商慢慢將成品加價,以減輕成本壓力,那原本已傷痕纍纍的工業用戶,將會百上加斤,盈利受壓不在話下,更重要的,由於各行 各業都要面對這些成本上漲,只有少數能加價的行業能倖免於難,對於整個經濟而言,企業盈利下跌意味經濟的動力下降,影響不能忽視。大家可能以為,只要買入 那些最上游的行業如石油及煤公司,盈利及股價便有保障,然而,這可能是美麗的誤會。觀乎中央政府已出籠的政策如暴利稅及限制煤加價空間等,可以想像,中央 政府是不會坐視,讓油及煤公司獨享通脹的利潤。以現時煤股的估值,任何突如其來的不利政策,都將成為拋售藉口。翻來覆去,都是通脹的問題。現在已不是大家 之前討論的食物通脹這般簡單,隨着電價及成品油價的上漲,全面性的通脹隨時一觸即發,更重要的,通脹的負面影響已慢慢反映在各企業上,以各分析員的盈利預 期來看,市場還未反映這潛在的負面因素,萬一真如木石所言,各企業盈利將受打擊,大市估值向下的壓力非同小可。讀到這兒,大家可能又指責木石過淡。由本欄 開始至今,木石14篇文章中,凡與股市有關的,大都看淡,想來有點過份……只是基礎因素正逐漸轉壞而市場又不盡反映,怎能唱好?木石天生樂觀,深信股票而 不是買地產,才是長線最賺錢的投資工具。然而,食有時、睡有時,大家又不是「芬佬」,何須在大勢向下時急於下注?弄不清可以離場,這是散戶的優勢。跟做人 一樣,要想在股市長存,便得弄清自己身處位置。

隨時離場散戶優勢

寫作是有趣的,無奈木石即將履新的投行要木石避嫌,暫停寫作以免利益衝突。木石還未「搵夠上岸」,興趣與金錢,木石選了後者。在此多謝編輯及讀者這幾個月來的支持,後會期!

http://penandsky.blogspot.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6

在中國,你扔掉的舊衣服每年有2600萬噸!這帶來多大的產業機會?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490.html

中國企業家網,今年3月起,瑞典快時尚品牌H&M在上海試行「舊衣回收」項目,顧客將家裡閒置舊衣服打包送到店裡回收,還可拿到一張優惠券。H&M上海的門店會將收到的舊衣服運回瑞典,交給當地一家回收公司I:CO做後期的循環利用。這將帶給這家服裝公司在舊衣資源、環保形象、促銷等多方面的收益。

然而,目前國內二手服裝的流通仍舊不允許,因為在傳統觀念看來,廢舊衣服非常不衛生。可對於服裝業年產值高達1.3萬億的中國市場而言,仍是一座每年千萬噸級、尚未充分開發的「富礦」,而且越早參與其中的人,越容易佔得先機。

如何回收?交給誰去回收?如何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中國企業家》以上海一家名叫緣源公司的舊衣回收為案例,將給讀者顯現國內如何嘗試建立「時尚垃圾」綜合利用產業鏈。雖然公司還處於扭虧為盈階段,若能給服裝以「資源」正名,不白白浪費這些昔日的時尚產品,就很讓人欣慰。實際上,在美國,全服裝行業參與的舊衣回收也才剛剛開始。

H&M門店內宣傳舊衣回收項目的海報

舊衣回收雖然困難重重,可仍是一座每年千萬噸級,尚未充分開發的「富礦」

這樣一幕正在上海淮海路的一幢四層樓的H&M旗艦店內重複上演:上午,店員剛剛整理好架上的衣服,一位裝扮清涼的女顧客提了一大包衣服來到店內,交給店員,衣服有襯衫、T恤、裙子,看上去八九成新,乾淨、疊得很整齊,之後便投進一個一米高的回收箱內,並遞了一張八五折的優惠券給她。女顧客隨即在樓上、樓下逛了一圈,挑了幾件衣服,用優惠券結賬離去。

從今年3月起,瑞典快時尚品牌H&M在上海的淮海路店以及陸家嘴正大廣場店試行「舊衣回收」項目,在碧昂斯為H&M代言的泳裝性感海報掛出來之前,臨街大幅櫥窗招貼畫就是這次的舊衣回收項目,綠白相間的紙板箱上赫然印著「經久不衰的時尚」(Longlive Fashion),呼籲不要讓時尚白白浪費,購物袋也全部換了這個環保新款。

上海不少顧客被「舊衣回收」計劃吸引,將家裡閒置舊衣服整理打包,送到店裡回收,然後拿到一張優惠券來購買剛剛上架的最新款夏裝。外地網友則在其官方微博上詢問,活動什麼時候輪到自己所在的城市。按計劃,這一項目將在下半年開始準備在全國所有門店推行。收到舊衣後,H&M上海的門店隔天會將收到的舊衣服送到位於崑山的倉庫,有人在那做簡單的分揀工作之後,統一運回瑞典,交給當地一家回收公司I:CO做後期的循環利用。

旧衣1

H&M舊衣回收

美國紡織回收委員會(CTR)董事長Eric Stubin曾說:「衣服是在自己家裡最可回收的物品。」但是,對於服裝業年產值高達1.3萬億的中國市場而言,舊衣回收是個大問題。如何回收?交給誰去回收?目前國內仍缺乏一條完整成熟的回收舊衣的產業鏈。在上海,一家名叫緣源的公司早在數年前已開始舊衣回收工作,但緣源這樣的公司與堆積如山的「時尚垃圾」的源頭——普通消費者相距甚遠。有著巨大市場號召力的快時尚品牌加入這一產業鏈,則有可能幫助補全舊衣回收產業鏈上最薄弱的一環。

雙重壓力

這一次,H&M回收範圍頗為寬泛,面向所有品牌的所有衣物,內衣也可以,甚至一隻襪子也可以。消費者的反應也出奇的熱烈。「平均每天能收到五六十袋衣服,週末可以有六七十袋。」淮海路的店長說。在這條上海最繁華的商業街背後,仍保存著很多上海老宅,不少住在那裡的老上海得知可以回收舊衣服,也會打包送過來,H&M的這項環保行動一開始被解讀為「促銷手段」,但店長解釋說,有些老人只是把家中堆積的、很久不穿的衣服送過來,並不收優惠券。「大概有50%的顧客會選擇用當天兌換的優惠券來消費」。

將H&M回收舊衣的動力理解為促銷需要,或許真是誤讀。在新一輪快時尚品牌的競爭中,它需要儘早祭出「環保」這面大旗。相比日本Uniqlo、西班牙Inditex旗下的ZARA,H&M對中國市場來說是「遲到的」。自2007年H&M在上海開設第一家門店以來,雖然目前已經在國內擁有126家門店,但依然排行快時尚品牌「老三」。

今年第一季度H&M淨利潤降幅超過分析預期,下降3%。H&M首席執行官卡爾-約翰·佩爾森(Karl-Johan Persson)表示,2013年將是具有挑戰性的一年,「在H&M的許多市場,流行服飾零售業的銷售顯示出面臨挑戰局勢的特徵。持續艱難的宏觀經濟環境和歐洲、北美本季度初的惡劣天氣都是原因。」中國市場隨之成為流行服飾零售商的「希望的田野」。

可是,環保問題一度成為H&M在華發展的絆腳石。H&M曾於2010年被上海質監部門抽檢發現一款針織休閒上衣pH值不合格,並於2012年1月再次因一款針織毛衣纖維含量實測結果與產品標註不相符而登上「黑榜」。舊衣回收項目顯然意在重塑環保形象。

旧衣5
 

從2009年開始,H&M即制定了「七個承諾」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其中包括可持續的舊衣回收項目。H&M負責大中華區、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的總經理馬格納斯·奧爾森(Magnus Olsson)在接受本刊採訪時表示,可持續發展的環保理念對H&M公司未來的發展和利潤的持續增長都至關重要。現在,世界範圍內95%的紡織品都可以被回收,但是大部分廢舊衣服都被拿去填埋垃圾場,造成了極大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這是舊衣回收計劃構想的初衷。

這一項目從2011年起在瑞典總部率先實施。2011年到2012年間,H&M在瑞典17家店中開展了舊衣回收。進展非常順利,H&M首席執行官佩爾森決定將這個項目擴展到全球。2013年2月開始,全球48個地區的H&M門店開始回收舊衣;在中國市場,首先在淮海路及正大廣場這兩家最主要的門店展開試運行。淮海路是H&M進入中國開的第一家門店,也是上海地區最大的旗艦店。

為了凸顯環保元素,門店專門設置了環保系列服裝專區,在門店內最顯眼的位置模特身著Conscious環保系列的衣服。這個「環保自覺行動系列」(Conscious Collection)是H&M於2010年推出的,所有的衣服都是由環保面料製造而成,包括有機棉、可再生滌綸、可再生聚酯以及環保大麻纖維等。最令人驚訝的作品是一條水紅色的時尚連衣裙,是用聚酯瓶子循環再造而成。根據H&M的數據,他們已回收利用了相當於790萬個PET瓶的聚酯樹脂。

自身介入回收產業鏈的H&M深知,設計使用環保材料,將極大降低產業鏈後端分解「時尚垃圾」的難度,能夠讓產業鏈下游企業更有效地回收再利用。

目前來看,上海的試行結果還算令人「滿意」,淮海路的回收箱第一週就「撐破」了,店員不得不盡快更換了一隻新的。他們同時承諾每回收一公斤衣服會向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捐贈0.2元用於慈善。

事實上,對於上海這樣一座人口擁擠,時尚潮流服裝品牌眾多、街頭轉角充溢著小資情調的城市,環保壓力也已經讓其不堪重負。有數據統計,上海每年製造的「服裝垃圾」是13萬噸。

按照過去的觀念,慈善、捐贈路線是舊衣回收主要出口,其實這是一種誤讀。國際上,捐贈只能解決大約15%的舊衣服,在上海,這意味著只有不到2萬噸的衣服被捐贈出去。這與居民家中的舊衣「存貨」總量相去甚遠。

另一方面,快時尚的流行加劇了這種缺口。物質生活的提高使得人們購買衣服的頻次增加,自然淘汰的舊衣服也隨之增加,但是,民政部門和慈善機構通常需要的都是冬季服裝,羽絨服、外套、棉襖、大衣,用來禦寒。對於淘汰率更高的輕薄衣服,傳統的扶貧習慣認為並不是必需品,因為穿暖是幫扶,穿著好看似乎不是慈善要做的事情。

於是,大量的廢舊衣服進入填埋場,加重了環境的負擔;另有一部分作為燃料進入磚窯等燃燒場,同樣污染環境。「現在人們對面料的要求,比如顏色要鮮豔、透氣性要好,使得單一纖維的使用越來越少,只有將近10%,90%的衣服都是混紡纖維製成的。」緣源公司負責人楊膺鴻介紹說,由於混紡纖維製成的衣服無法直接分離,因此填埋或者燃燒都會使其中的有毒物質釋放,造成對環境的污染和惡化。

世博會期間,上海發現自己面臨很大的環境壓力。從1980年代起,上海市的生活垃圾主要堆放在老港地區,即現在浦東新區以東,距離浦東國際機場很近。在方圓25公里地區生活的居民都可以聞到垃圾的餘味。經過有關部門研究、分類發現,其中舊衣服佔到3%到4%之間。於是,在世博會期間,上海市決定開始啟動上海居民區舊衣回收項目。



舊衣「富礦」

位於上海虹口的緣源從2011年開始在上海的社區、學校試點回收舊衣服。隨便在上海的居民區走走,就能發現幾隻肥碩的鐵皮「熊貓」回收箱,與人等高,頭部是衣服投放口,下方是工作人員取衣口。這樣的回收箱已經在上海的990個試點小區安置了1200多個,上年共回收舊衣物305噸。

今年64歲的楊膺鴻退休以後開始負責這個服裝回收項目。2008年緣源成立以後,經過上海市政府的批准,主要從事廢舊衣物的分類、整理以及調劑綜合利用。員工只有25人。

除了在上海的各個社區放置回收箱,也開通了預約和上門收取的服務。接到居民的預約電話後,通常有2位收運員和1位駕駛員一起上門稱重取衣。楊說他印象中最多的一次,楊浦區有一戶三世同堂的人家要搬家,一下子交出306公斤衣服,「整整塞滿了一卡車」。但是這種回收不產生任何費用,居民自願交出哪怕是非常新的衣服。因此,楊膺鴻說,「我們回收的舊衣服都是社會公共資源,對舊衣服的再利用實際上是社會剩餘價值的再分配。」

不過,在最新的《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中,廢舊衣物仍不在規定的「再生資源」之列,具體應該如何進行回收,楊膺鴻的公司也在摸索之中。

旧衣6
 

對於有穿用價值的衣服,按照國內通行的做法,都會捐贈出去。在每月回收的舊衣服當中,有多達10多噸的毛衣,除去完好、待捐贈的,大約有40%會拆開重新編織。他們組織了一批社區裡的阿姨來織毛衣,之後送到山東、安徽、廣西等地的希望小學。今年預計會捐贈3萬件重新編織的毛衣。而大部分夏天穿的短袖、襯衫、褲子都會整理好送到非洲,接濟當地的貧民,「我們經過挑選、整理、消毒,穿著會很有尊嚴。」楊說。

但是對於大部分不可再穿用的舊衣服,如何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是一個更具挑戰的課題。

緣源對大約70%的舊衣服按照面料進行分類:毛、棉、化纖、混紡以及皮革橡膠,從而進行回收處理,整個資源化處理的過程都在上海進行。目前,這個「廢舊服裝回收利用項目」已經作為上海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專項項目,列入上海2012-2014第五個三年環保行動計劃。而包括山東、江蘇的紡織工廠,以及Uniqlo、Only、Mango等服裝公司都在尋求和緣源的舊衣回收項目合作,建立回收產業鏈,或解決庫存問題。

在H&M的舊衣回收鏈條中,扮演緣源的角色的是瑞典一家年輕的科技公司I:CO。I:CO的母公司SOEX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專門從事紡織品和鞋類回收及再利用的瑞士集團。

旧衣7
 

I:CO的發言人Paul Doertenbach對《中國企業家》雜誌說,公司對廢舊紡織品的加工有五種不同的方式,包括再穿、再用、循環利用、原材料應用以及升級利用。I:CO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紡織品循環處理工廠和示範性的工藝控制體系,可以實現紡織品的循環再利用。

「現在紡織品的循環利用更準確的應該被稱作降級利用(down cycling),因為每個環節都會降低材料的質量,原材料的損失幾乎是不可逆轉的。」Paul Doertenbach說。但Doertenbach說I:CO正在改變這種狀況。「當材料的原有成分可以被分解和重組時,就意味著原材料在新行業裡可以被當作新的原料重新使用。」Doertenbach稱之為升級利用(up cycling),並且認為只有這樣服裝產業才能形成真正的可持續循環。

I:CO目前正在加強與循環技術專家、科學機構以及行業研究院的合作,它的目標是到2020年,在每一類別的回收物中都能找到至少一種材料可以使用升級利用技術。

數據顯示,I:CO收購的舊衣物大約有10%質量完好、可穿用的、經過消毒處理進入二手市場,30%到40%經過處理作為新材料使用,比如用作汽車以及建材的內裝材料、地毯襯墊材料、毛絨玩具的填充物、造紙業的原料等。還有一部分被改造成同等材料的產品,比如抹布。但這些衣物最終只有0.3%重新回到了服裝原材料中。因此,I:CO的發言人總結說,目前能降級回收30%-40%的舊衣服,而升級利用的還不到0.3%。

但不可否認的是,舊衣回收雖然困難重重,但仍是一座每年千萬噸級的尚未充分開發的「富礦」。據美國環境保護署估計,2009年美國產生1134萬噸服裝和家用紡織品,到2019年這個數量將增加到1587萬噸。來自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的國內最新的數字是每年2600萬噸;正因此,越早參與其中的人,越容易佔得先機。

有分析人士指出,就目前國內回收衣服的空白市場,如果H&M繼續像砸地鐵廣告一樣推廣此次舊衣回收項目,很大一部分舊衣物將率先被H&M公司回收利用。這將帶給這家服裝公司在舊衣資源、環保形象、促銷等多方面的收益。

「二手」困局

一個有趣的問題是,為何在瑞典可以產生像I:CO這樣的大型專業服裝回收公司?原因之一或許是,在歐洲、美國、日本等國家都有成熟的二手衣服市場,質量完好的舊衣服進入二手市場是有優先級的,但中國,目前對二手衣服的交易仍然是明令禁止。

不僅沒有專門的二手衣服市場,連民間的有償回收也是禁止的。在緣源的回收過程中,就有市民反映,萬一我們交出來的舊衣服被翻新再售怎麼辦?但在國際上,翻新再售是合法存在的二手循環,只是需要必要的消毒、處理以及標明是「二手衣」而已。

楊膺鴻在這個問題上有不同看法:「如何延長廢舊衣物的使用時間,是實現廢舊衣物綜合利用的最高境界。」換言之,能夠繼續穿用才是回收舊衣物的最優選擇,是舊衣回收這條產業鏈最頂端的一環。有分析人士指出,真正實現紡織材料循環的升級利用,仍需要5-10年的時間。

問題是:誰會買二手衣?對於很多國家來說,相比恥於買二手衣,更為羞恥的是沒有衣服穿。例如在非洲,他們每年購買最多的是來自美國的二手服裝,這已經成為美國出口體量最大的商品。龐大的產業鏈供養著美國成千上萬家二手服裝公司運轉。

但中國目前仍舊不允許二手服裝的流通。理由很簡單,傳統觀念認為廢舊衣服非常不衛生,其中可能會有病毒、細菌、寄生蟲。因此,中國禁止二手服裝市場的出現。

「實際上,消毒從技術上來講是很容易的。我們目前採用紫外線加臭氧消毒,半小時之內舊衣服上的細菌、病毒、寄生蟲都會被殺死,臭氧還有祛除異味的作用,化妝品的味道、煙味都可以除掉。」楊膺鴻介紹說。國外的專家和學者在這方面似乎早已經達成了共識:即經過必要的消毒、清洗工序之後,舊衣服就符合衛生健康的條件,可以再次穿用。而在這個問題上,中國人似乎表現出了尤為謹慎的態度。

旧衣8
 

業內人士認為,這條服裝回收產業鏈缺失的原因幾乎和國內所有物品回收產業鏈斷裂的原因是一樣的。環保、回收的理念才剛剛開始,缺乏回收的專業技術和設備,因此對於龐大的舊衣資源只能任其流失。在政策方面,由於舊衣回收對地方政府來說並不是顯著的業績來源,因此一直未被真正重視起來。

目前,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下的廢舊紡織品聯盟也僅限於對廢舊紡織品原料進行利用,服裝的回收和利用因為「太窄」尚不在他們的重點工作之中。在這方面,廢舊紡織品分揀技術方面,我國不僅缺乏設備,也缺乏技術,目前的分揀仍然採用人工分揀方式。

作為企業實體,如何維持投入產出平衡也是問題。緣源目前的所有收益來自破損的、沒有穿用價值的廢舊衣服的回收利用。據介紹,緣源每月運行費用在11萬元左右,每月平均回收舊衣服80噸,收益大約在9萬元,每月仍虧損2萬塊。楊膺鴻介紹說,等上海的回收箱體鋪到1500個的時候可以扭虧為盈,目前是1200個。

值得注意的是,緣源的模式正在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去年,西班牙的時裝公司Mango拿出200箱衣服交給緣源,公司通過民政局、婦聯等捐到了青海、廣西、山東、安徽等貧困地區。

緣源河南分公司於4月16日在鄭州正式成立,將在河南地區複製上海的這一回收舉措。同時,北京市委市政府也明確要做此類衣服回收,杭州、昆明、青島、大連、天津等將近30個城市過來考察,想借鑑緣源的做法。另外,在廢舊紡織品聯盟的推動下,幾家紡織品公司正在和緣源公司建立上下游供需關係,嘗試共同建立廢舊紡織品綜合利用產業鏈。

實際上,在美國,全服裝行業參與的舊衣回收也才剛剛開始,有人稱「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美國試圖調動服裝行業的所有部門和這個鏈條上的所有環節一起回收,包括消費者、製造商、零售商、慈善機構和回收機構。對楊膺鴻來說,這當然是最理想的回收鏈條,能給服裝以「資源」正名,不白白浪費這些昔日的時尚產品,才是最讓人欣慰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302

德銀:金融創新2600年簡史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6726

美聯儲連番QE未能刺激貨幣乘數(下圖淺藍色)上升。zerohedge不無諷刺地說,既然創紀錄的全球債務都不大可能最終推高通脹,那麼唯一可能的辦法就是戰爭了。

 

 

德意志銀行全球基本信用策略負責人Jim Reid指出還有個「正能量」。他認為,

金融創新是貨幣乘數的主要正面推動力,因為它首先決定了銀行系統運作的槓桿規模。

以下是德意志銀行歸納的2600年左右金融創新曆程,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小亞細亞的以弗斯開始出現造幣,直到現代的擔保債務權證(CDO)、最後是巴塞爾III協議。

26個世紀以來,一些最有頭腦的人以重要的發明推動人類社會發展,也讓自己變得更富有。我們也許會好奇,下一個、或許是終極的里程碑式金融創造會是什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263

菜鳥網絡激活2600區縣物流配送體系,阿里啟動「渠道下沉」戰略

http://news.iheima.com/show-10-143984-1.html
7月10日,阿里巴巴集團宣佈全面啟動渠道下沉戰略,菜鳥網絡聯合日日順物流,全面激活全國2600個區縣的物流配送體系服務於此戰略,實現全國93%的區縣家電送貨入戶。

7月14日至7月20日,阿里系旗下淘寶、聚划算、天貓電器城將在2600多個縣市消費者提供大家電「全國包郵,送貨入戶」,讓三四線網購的消費者體驗一二線大城市同等的網購服務和高品質產品。而脫胎於海爾的日日順物流將主要承擔此次「大家電進縣城」活動的物流服務。

大家電在運輸過程中對物流、配送要求極高,安裝需要專業人員,人力成本比其他快遞要高出不少。依託已經成熟的產品渠道服務體系,日日順目前能夠實現全國2600區縣覆蓋無盲區。

日日順作為菜鳥網絡平台上一個緊密的合作夥伴,為阿里系電商平台的商家提供一體化的物流服務。今年上半年,日日順物流和菜鳥網絡的平台深入合作和打通之後,電商平台的前後端得以銜接。針對電商物流特點,菜鳥網絡同日日順一起面向商家和消費者開發出預約配送、限時配送等時效性產品,目前可做到1500多個區縣實現24小時內限時達,460個區縣實現48小時內送達。

《2013中國城市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報告》顯示,三四線城市蘊藏著巨大的網絡消費潛力。由於這些城市實體零售店提供的商品數量和種類不夠豐富,消費者願意選擇通過網絡,購買到在當地無法獲得的商品。

儘管趨勢明顯,但由於物流、渠道的限制,縣鄉網購消費被嚴重抑制和低估了。對於三四線甚至更下一級的鄉鎮的消費者來說,想通過電商平台去購買大家電,卻因為過多的不確定性而望而卻步。

而阿里本次渠道下沉的模式打破了這種限制,讓縣域消費潛力發揮了出來。現在則是在攻克大家電這些最後的堡壘,這將對整個經濟的轉型起到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除了日日順物流,在菜鳥網絡的平台上,生長著各式各樣的物流及快遞合作夥伴,規範有序的對接阿里系的電商平台,攬收和處理大規模的訂單的同時,菜鳥網絡亦通過自身的數據化運營和預測能力,來幫助這些合作夥伴提高物流效率,更好的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的物流服務。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物流渠道的逐漸拓寬,三四線城市甚至鄉鎮一級的網購消費將成為新的增長點。這些網購消費增長的同時,也有助於電商企業和物流公司更好的滲透到消費者末端,拉動電商物流業的快速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961

有聲有色的中國鋁業(2600):四個追逐邏輯 作者:格隆匯 亞當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43&extra=page%3D1
如果牛市成立,那麼牛市中最有聲的一定是有色行業。搜索港股所有有色公司,筆者覺得中國鋁業(2600)是最有聲有色的對象之一。下面斗膽闡述一下筆者追逐中鋁的四個邏輯。所有內容都是筆者自己的一孔粗見,不一定對,供大夥拍磚之用。


1、 有色:牛市買週期買有色
隨著最近股市「牛市說」風起云湧,有色板塊作為週期股,高beta股,向來是牛市中市場資金追捧的重點。一般來說鋁業的beta一般維持在11.5之間,而中國鋁業10年的周beta則高達1.7。如果把稀土行業(目前稀土在母公司中鋁集團旗下)也加入來分析,股價與大盤相關性更高,Beta值大多在2附近。另外從R-square上看,有色板塊的R-square普遍在20%30%,明顯高於鋁板塊的10%,說明大盤的波動與稀土的波動相關性比鋁行業高。


2、稀土:有色中的王者
長期以來,國家稀土產業十分混亂,由於業內惡性競爭,產量佔了全球絕大多數的中國卻沒有稀土定價的話語權。加上監管不嚴,很多出口型的稀土公司都把污染最高的初加工留在中國內地,對環境污染十分嚴重。今年年初,工信部指定中國鋁業公司在內的6家公司組建大型稀土集團。並於近日下文確認中國鋁業公司大型稀土企業集團組建方案。87日中國在WTO稀土訴訟中敗訴,將進一步倒逼中國加強這個行業的管制與集中度,對中鋁集團這樣的整合者來說,無疑是長遠的利好。

中國鋁業公司是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HK.2600)的母公司,由於2600長期處於虧損狀態,目前主營業務的毛利只有1.3%。公司2012年虧損82億,2013年靠出售資產勉強盈利9億元,2014的第一季度則依舊顯示虧損22億,如果公司不能找到新的盈利增長點,則今年也免不了虧損的命運。對於這個旗艦公司,中鋁集團絕不可能視而不見。無論如何,是存在想像空間:把盈利能力較好的稀土產業逐步整合到2600旗下的。


3、 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最大受益者之一
這一波中國對國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無疑對中鋁這樣擁有巨大資源,但效益低下的大央企是重新煥發青春的一個重要契機。以往中國鋁業的虧損或多或少與國企的傳統弊病,管理不善,效率不高,機構臃腫有關。我們可以從氧化鋁板塊來舉個例子,中國鋁業氧化鋁的毛利率只有2.8%,而民營企業南山鋁業和神火股份卻可以超過8%。中鋁山東分公司曾經承認,其在氧化鋁生產成本上,與民營企業的差距曾達到過400/噸。所以如果通過國企改革。相信可以大大提高中國鋁業的經營效率,從而提高利潤。

另外公司於2013年剝離了鋁加工業務,由於鋁加工產品的市場需求增長放緩,國內鋁加工產能持續釋放,鋁加工產品的加工競爭日益激烈,利潤水平下降,在2012年佔虧損額的15%。所以剝離了很難扭虧的業務有助於輕裝上陣,減輕公司經營負擔。可能也為國企改革或資產重組做著鋪墊與準備。


4、 電價下調:大幅降低成本
在中國鋁業的生產成本構成中,電費佔到了總成本的12%,公開資料顯示,電力成本佔電解鋁生產成本的40%,超過原材料的33%。根據測算,國內電解鋁的耗電強度為14000千瓦時/噸,如果電價每下調一分錢,將減少成本140/噸。相比很多民營企業,中國鋁業由於主要從國家電網購電,成本很明顯受制於電價。近期受煤炭價格下調的影響,國家上網電價也相應下調1分。並且從長期來看,隨著煤價的繼續疲軟,以及風電、光伏、核電等替代能源的不斷增加,相信電價仍有進一步下調的可能,對中鋁這樣用電大戶成本的控制可以起到長遠的壓製作用。

週期股從來都是在估值最慘不忍睹的時候是最好的「甜點」,目前看,中國鋁業(2600)即使不是處在最舒服的「甜點」位置,業至少是一個相對「甜點」。
從邏輯上,第一步,僅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應該讓公司資產合理的修復過程:市淨率PB水平應該向1倍靠攏,這意味著20%的想像空間。
第二步,才是考慮成本下降,效率提高的邏輯。
至於稀土資產注入與否,這個是三步,可以當一個期權。不兌現無傷大雅,兌現了就是一個全新的天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447

*欣泰成交超2600萬 券商稱有客戶誤為新購申購中招買入

上周五證監會宣布對欣泰電氣啟動強制退市程序,12日複牌後交易三十個交易日內,欣泰電氣證券簡稱調整為“*欣泰”,欣泰電氣證券代碼不變,股票價格的日漲跌幅限制比例不變,複牌首日該股股價一字跌停,跌9.97%,報13.1元,封單359590萬手,開盤後該股依舊維持跌停走勢,值得關註的是,截至午間收盤,該股共計成交1.65萬手,成交金額2158萬元,換手率1.82%,這說明仍舊有資金進場“博傻”。

對此,深交所午間提示提醒投資者特別關註該股票投資風險。

深圳東方港灣董事長但斌午間對此評論:以為即將退市的*欣泰會幾乎沒有成交量,沒想到居然到現在已成交2600萬。大A股真的有點看不懂……

同時,但斌還在其微博中提到:看到微信朋友圈有在券商工作的朋友發了這個緊急通知——大家註意,有其他券商的客戶今天收到短信稱今天要申購新股“300372”,實為即將退市股欣泰電氣,已經有客戶中招。大家註意一下這類事件的風險!今天沒有新股申購!!!如真應該涉嫌犯罪了!公安應該介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450

銀聯商務認罰逾2600萬元 稱絕大部分收單業務問題整改完畢

針對央行昨日對發布的銀行卡收單業務違規處罰決定,銀聯商務26日回應,堅決支持和執行央行維護銀行卡收單市場秩序的相關文件精神。已成立專項整改小組,並部署全轄整改落實。目前,絕大部分突出問題已整改完畢。

7月25日,央行官網發布公告,對通聯支付及銀聯商務的銀行卡收單進行業務檢查中發現嚴重違規現象,依法沒收上述公司的違法所得,並處罰款共計3700多萬元。

具體來看,通聯支付及銀聯商務因存在“未落實商戶實名制、變造銀行卡交易信息、為無證機構提供交易接口、通過非客戶備付金賬戶存放並劃轉客戶備付金、外包服務管理不規範”等問題,分別被沒收違法所得約303.4萬元和613.4萬元,處以罰款約1110.13萬元和2653.70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198

愛立信深陷危機? 第三季度凈虧損已超2600萬美元

瑞典電信設備制造商愛立信發布截至9月30日的2016財年第三季度財報。 財報顯示,愛立信第三季度凈銷售額為510.76億瑞典克朗(約合57.43億美元),同比下降14%;凈虧損為2.33億瑞典克朗(約合2620萬美元),去年同期則實現凈利潤30.80億瑞典克朗,同比下降約107.56%。

愛立信表示,公司第三季度凈銷售額中網絡設備銷售額為233億瑞典克朗(約合26.20億美元),同比下降19%。

愛立信公司代理執行長Jan Frykhammar在聲明中稱,“2016上半年以來的行業負面趨勢進一步加劇,影響到第三季營收,主要與移動寬帶有關。”

而據華爾街日報報道, 上周三愛立信曾發布業績預警稱第三季度營收將“嚴重低於”公司預期,且看不到複蘇跡象的影響。公司還稱將推出更多削減成本措施,以應對日漸疲弱的移動寬帶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762

消費者看到了被處罰2600多次的鴻茅藥酒,明知虛假宣傳,但維權真難

鴻茅藥酒大力度的廣告宣傳中,包含了對於功效的突出表述。廣東醫生譚秦東對此進行吐槽,其他消費者也對此提出了質疑,並最終訴諸法律,結果如何呢?

第一財經1℃記者檢索中國裁判文書網發現,2012年至今,該網收錄的有關鴻茅藥酒的司法文書中,與此有關的共有3篇。其中兩起為消費者就鴻茅藥酒的質量、功效、廣告宣傳提出質疑引發的訴訟。但消費者最終均以敗訴告終,維權之艱難由此可見一斑。

部分司法文書也載明,鴻茅藥酒的廣告宣傳確實存在違法問題,有關機關並對廣告播出機構也作出了處罰,並申請了法院強制執行。

消費者質疑功效但無直接證據

遼寧消費者夏凱是對此提出訴訟的消費者之一。

2016年3月25日,夏凱在沈陽維康醫藥連鎖有限公司保工北街店購買鴻茅藥酒6盒(4瓶/盒),單價999元,共計5994元。夏凱提出,在購買後,他的父母服用了這些鴻茅藥酒,但該產品沒有達到廣告宣傳的療效,且其父母出現多種不適,血糖、血壓明顯升高。鴻茅藥酒的銷售行為涉嫌違反《廣告法》,存在虛假宣傳欺騙等手段。夏凱向沈陽市鐵西區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判令銷售方和鴻茅藥酒生產方退還貨款5994元,懲罰性賠償給付17982元,總計23976元。

鐵西區法院一審審理認為,夏凱提交了其父母出院記錄、出院小結,但不能證明住院所治疾病與服用涉案商品有因果關系,亦不能證明鴻茅藥酒生產方存在欺詐行為,且該商品經國家有關部門批準、生產和銷售,經檢驗符合藥品標準,系合格商品,故對夏凱主張不予支持,駁回其訴訟請求。

夏凱不服一審判決,向沈陽中院提出上訴,堅持自己的訴訟請求。鴻茅藥酒方面辨稱,其產品系經國家食藥監局核準的具有明確治療功效的甲類OTC藥品,其所作的宣傳為合規宣傳,其功能主治、禁忌、註意事項等在廣告及產品說明書中均有明確說明,包裝盒和說明書的內容均經過內蒙古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批核準的,夏凱父母所出現的不適癥狀與服用鴻茅藥酒無直接因果關系。

沈陽中院審理認為,夏凱提出鴻茅藥酒廣告中宣稱的祛風濕、止疼痛、調五臟、補氣血等沒有科學根據,但並無充分有效證據證明,對於鴻茅藥酒是否具備上述功效應由專門醫療鑒定機構加以鑒定,但夏凱在一、二審均未提供專業鑒定機構出具的鑒定結論證明上述主張。鴻茅藥酒系國家食藥監局核準發行、具有國藥準字號的甲類OTC非處方藥品,消費者可根據需要自行判斷、購買和使用。鴻茅藥酒的功能主治、禁忌、註意事項等在廣告及產品說明書中均已進行了明確標註說明,並且鴻茅藥酒的包裝盒和說明書的內容均是經過內蒙古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核批準的,因此購買者應在了解服用者身體狀況並且全面了解該藥酒功能主治、禁忌、註意事項的情況下謹慎購買。夏凱未提交其父母入院治療的疾病與鴻茅藥酒有直接因果關系的相關證據。據此,駁回夏凱的上訴請求。

消費者質疑鴻茅藥酒是否為“百年鴻茅”

來自北京的當事人張耀軍並未針對鴻茅藥酒功效提出質疑,而是對鴻茅藥酒的廣告語的內容提出質疑。張耀軍在訴訟中提出,2015年3月以來,北京電視臺播放的“鴻茅藥酒”廣告涉嫌虛假宣傳。因為鴻茅藥酒的廣告中宣稱其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鴻茅藥酒”是“百年鴻茅”。張耀軍認為,這些內容並不屬實,是在欺騙消費者。事實上,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第四批名錄中根本沒有“鴻茅藥酒”,其宣稱完全是虛假、欺騙。但在起訴後,“鴻茅藥酒”進入到擴展的名錄中。

2015年4月20日,張耀軍以EMS快遞向北京市工商局書面投訴舉報“鴻茅藥酒”廣告涉嫌虛假宣傳,要求依照《廣告法》第三十七條、第四十條的規定對其進行處罰。5月11日,張耀軍收到北京市工商局以辦公室名義於5月5日作出的《投訴舉報告知單》。

針對該告知單的內容,張耀軍認為:北京市工商局沒有認真履行廣告監管的法定職責,告知單答非所請,沒有就他投訴的“鴻茅藥酒”是否涉嫌虛假宣傳進行實質審查;該告知單對事實認定的主要證據不足;3、該告知單在程序上是違法的,告知單是由北京市工商局以辦公室名義作出的,主體不符合法律規定,辦公室不具備獨立的行政執法行為能力,因此其程序違法。張耀軍認為,北京市工商局以其辦公室名義作出的被訴告知單沒有證據支持,程序違法,故請求法院依法撤銷北京市工商局針對他的投訴作出的被訴告知單,責令北京市工商局對投訴舉報重新作出行政行為。

北京市海澱區法院審理認為,當事人提起行政訴訟,應當符合法定起訴條件。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行政行為對其合法權益明顯不產生實際影響的,已經立案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本案中,張耀軍雖針對“鴻茅藥酒”廣告涉嫌虛假宣傳向被告進行了舉報,但是,因張耀軍目前無法證明其在舉報前受該廣告引導成為了購買該商品的消費者,也無法證明該廣告對其權益產生影響。2016年2月,海澱區法院作出一審裁定駁回其起訴。

電視臺播放鴻茅藥酒違法廣告被強執

這兩名消費者質疑鴻茅藥酒的功效、廣告宣傳,雖然最終均以敗訴告終,但並不代表鴻茅藥酒的廣告宣傳不存在問題。武漢市江漢區法院的一份行政裁定書披露了鴻茅藥酒廣告宣傳問題的冰山一角。

這份司法文書載明,武漢市工商局經調查核實確認,2016年4月18日至2016年10月19日,武漢電視廣告傳媒有限公司在武漢電視臺1至7頻道電視上代理發布了“包括鴻茅藥酒在內的12則藥品、保健品廣告;這些廣告存在含有違反科學規律,明示或者暗示包治百病、適應所有癥狀內容,說明有效率和治愈率,含有不科學的表示功效的斷言或保證;內容不真實、不科學準確,欺騙並誤導消費者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均違反廣告法的相關規定。

武漢市工商局對武漢電視廣告傳媒有限公司作出罰款20萬元的行政處罰。2017年6月6日,武漢市工商局向武漢電視廣告傳媒有限公司送達行政文書,要求其履行這一行政決定,但武漢電視廣告傳媒有限公司沒有如期履行。武漢市工商局向江漢區法院提出強制執行申請。法院裁定準予強制執行。

但對鴻茅藥酒的2600多次處罰以及對相關廣告機構的處罰,並沒有讓鴻茅藥酒停止其銷售廣告的違法行為,有關直接政府監管部門去了哪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538

星展經理騙信任 挪長者客2600萬

1 : GS(14)@2011-09-13 18:27:5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913/News/ec_ggb1.htm


2 : GS(14)@2011-09-13 18:28:08

要求客戶簽空白表格

控方案情透露,04年75歲的事主羅潔清因看不明戶口月結單,故多數會往星展總行要求被告口頭解釋,從而對被告產生信任,更應被告的要求在空白的銀行表格上簽名。在04年8月至09年7月期間,被告先後65次從羅的戶口內轉帳存款、外幣等到其他事主、母親及自己的投資戶口內,涉款共914.2萬港元。另一現年80歲的生果檔檔主李沛民,亦於05至08年期間,遭被告從其戶口轉走共418.2萬元,而09年78歲的歐陽培亦於09年9月遭被告偷去帳戶內的724.6萬元。

度假時揭發 母開新戶口轉款

被告於08年12月將當時80歲的客戶溫秀娥約583萬元定期轉走後,向她發出偽造的存款收據。翌年10月6日,溫向銀行要求發出資產證明書,剛巧被告正在泰國度假,因而東窗事發。

當被告在泰國得悉被查後,竟致電母親她立刻另開新戶口,好讓她將部分竊款轉往該新戶口,惟在10月14日被告從泰國返港時,便在機場被捕。被告承認盜竊供她投資及消費。
3 : GS(14)@2011-09-13 18:32:1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608745


被告的母親洪艷華用戶口接收 1,700多萬竊款,獲不提證供起訴。 彭嘉賢攝


事件因其中一名客戶在 09年因事要求星展銀行發出資產證明,方東窗事發發現有人偽造文件幫她轉賬,繼而查出經手人是女被告喬冠儀( 36歲)。被告在被捕下自爆偷了另外三名老客戶的存款,贓款轉到她和母親分別開設的十二個證券和銀行戶口。
4 : GS(14)@2011-09-13 18:32:2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608746
在中環荷李活道前警察宿舍對面開設「沛記鮮果店」的李伯,昨日如常開門做生意,但他不太想提起被偷錢的瘀事。他說存款均是他多年來辛辛苦苦儲回來,但他謙稱收入不多,「一百幾十咁啦」,即使中秋前夕也不見生意增多。
這個數十呎舖頭已在該區屹立 60年。李伯在 47年由內地來港, 04年因道亨與星展銀行合併而成為星展客戶,但一年後開始被偷錢,三年間已被偷 418萬元存款。李伯說「自己唔識計數」,才會中招,既然銀行已賠償所有損失,他也無謂重提舊事。
李伯是特首的舊街坊,曾蔭權少年時跟當警察的父親入住警察宿舍, 05年亦曾到訪該生果店。
《蘋果》記者
5 : wilyty(1376)@2011-09-13 19:52:36

保險箱單野後, 己 blacklist
6 : 龍生(798)@2011-09-14 02:30:26

坐少過十年都叫賺左.....

呢的錢, 一世都搵唔到架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59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