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從瀕臨倒閉  變年營收上億美妝網

2011-5-30  TWM




台灣美妝節目《女人我最大》自開播來成為女性美妝意見領袖,節目中的「老師」們甚至成立自有品牌。在對岸,《女人我最大》的原始班底也帶著彩妝名師們,打造《美人我最大》節目,背後的推手,竟是台灣最大美妝社群網站,風尚科技(FashionGuide,簡稱FG)。

一個網站能改變銷售美妝打電視廣告、找代言人的規則?

曾在二○○○年至二○○四年沒有廣告收入,因為一個邁向美妝行銷品牌的決定,讓FG影響力橫跨雜誌、網站、電視、實體通路,廣告收入大幅增加,去年兩岸營 業額登上新台幣一億五千萬元,是○五年的三十倍。同時也成為各大品牌進入中國高達人民幣一千四百億(約合新台幣六千二百億元)美妝市場規模的敲門磚。

走進中國屈臣氏,映入眼簾的是FG開發的互動廣告,教你如何使用手上的產品;打開電腦,新浪網、QQ網等也都看得到FG彩妝影片,每月收視人口最高可達一 億人次,迪奧、雅詩蘭黛、植村秀等國際美妝品牌都送上新品,讓FG為其拍攝教學影片,提高商品在各網路平台的曝光率。

一家差點淹沒於網路泡沫的網站,如何成為美妝品牌在兩岸跨媒體平台的推手?

體會民意我最大 把社群網站影響力變現金

「我們把從社群淬煉出來的品牌價值,做為核心,」FG董事長謝攸升說。網路公司常以技術和流量為重,但FG在五年前,就將品牌做為最大目標。決心,來自一場失敗。

FG在一九九七年創立,網站提供豐富的時尚彩妝資訊,吸引大量女性網友,雖然登上台灣女性網站的龍頭,但在○五年以前,時尚美妝業者幾乎沒有網路廣告預 算,持續的虧損加上網路泡沫化,謝攸升只能解散十四人的團隊,將辦公室移回自家房間。「那時吃飯都要分配錢,你只能吃五十元、我只能吃五十元,然後一個月 只能花……。」謝攸升回憶。

這段日子,謝攸升只能靠著接案架設網站,勉強維持FG的營運,但與百貨業者的一段談話,卻讓他看到未來。

當時FG網站有項「爛店開罵」的服務,供投訴不良店家,「百貨公司跟櫃上小姐講,如果誰上爛店開罵(指被投訴),誰就扣一百(一次)!」謝攸升笑著說,看到民意的力量,加上○四年電子商務市場浮現,社群網站成立品牌、將影響力換成現金的想法,就此成型。

專辦市調報你知 組萬人部隊負責試用產品

成立市調大隊是建立品牌的第一步。○六年開始,FG從資歷一年以上、發文數超過百篇的會員中,遴選出各消費族群的市調大隊成員,擔任試用者,不同產品有不同檢視項目,投票採一人一票制。

以保濕夜霜為例,只能在晚上使用,並針對保濕效果詳加評論。市調大隊現有一萬名成員, FG成立專職部門,逐篇檢視會員的試用報告,針對各項功效具體評論且附上試用照片,一旦不符合標準,將從市調大隊淘汰,失去擁有各品牌試用品的機會。為了 塑造品牌公信力,市調大隊成立至今已淘汰超過三萬名的會員。

篩選評比高規格 滿意逾七成才頒優良標章

廠商在上市前一個月將產品送至FG市調大隊,如得到七成以上的成員給高分,就能掛上優良標章。統計至今,僅有五分之一的產品跨過門檻。

經過一年經營,○七年FG認證標章開始出現在百貨公司等實體通路上,屈臣氏行銷公關部指出,有FG標章的產品,特別能引起消費者注意。而去年與全家便利商 店推出的「FashionGuide美妝大賞品牌專區」,把門市內有FG標章資格的商品集中陳列,掛上FG標章與活動前相較,入選品項銷售金額平均成長了 一三○%。

後起的美妝社群網不能模仿FG的模式嗎?一個是FG建立龐大會員數的基本門檻,一個是嚴格把關所累積的公信力。

防堵違規大作戰 每回試用隨機選取不公開

例如,為確保市調大隊的公信力,FG開發控管程式,隨時進行IP位置、帳號密碼比對,「曾有醫學美容業者設了十幾個帳號,但大量重複性的發言被我們盯上, 一下子就抓到了。」FG台灣區執行長張倫維說。謝攸升也指出,FG一萬人的市調大隊每回合試用採不公開的隨機選取,廠商就算想買通試用者,也無從買起。

謝攸升說,曾有業者出價一個標章一百萬元,想直接讓產品掛上標章,FG斷然拒絕;以現有標章產品約一百六十項來算,如果願意收費,等於一年多出一億六千萬元的收入。「因曾經窮到什麼都沒有了,所以我們知道什麼才是真的有價值。」張倫維肯定的說。

FG的影響力也在中國發酵,影音媒體,成為FG在中國建立品牌的第一著棋。

當時謝攸升帶著約八百部的商品影片去跟最大入口網站新浪網談,「它說要獨家,我說不給。但隔天QQ網影片上線後,新浪立刻也就上了!」謝攸升笑著說,中國各網路媒體的內容抄襲風氣,讓它們成為FG品牌曝光的最好平台,在中國,超過三十個主流媒體都看得到FG的影片。

「FG發展其他非媒體的綿密網絡資源,……價值遠超過一個『媒體』。」嬌蘭(Guerlain)傳媒經理洪英修說。從美妝社群網站出發,FG從會員的身上看到了品牌的可能,五年轉型過程,或許能為這一波全球社群網站熱潮,提供一個未來方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79

帶美妝達人上電視 2年讓中國女人認識它

2012-1-2  TCW




二○○八年到二○一三年全球美妝 市場年複合成長率預估只有二%,中國卻以全球成長率四倍至五倍的速度持續擴張。歐洲市調機構Euromonitor統計,中國護膚用品市場近年都以一成至 兩成的速度增長,二○一○年銷售額為人民幣六百四十一億元(約合新台幣三千零七十億元),相當於全球手機晶片總產值的四分之一;二○一五年,這個數字還將 比二○一○年成長五成,達到人民幣近一千億元(約合新台幣四千八百億元),是全球擴增最快速的市場。

看到市場空間……八成女性不化妝,找台灣達人教學

商機有多大?台灣最大的美妝社群網站風尚數位科技(Fashion Guide,以下簡稱FG)董事長謝攸升分析,就算是上海這樣的一級城市,女性化妝的比率也不超過兩成,顯示出成長空間還相當大。「因為中國大部分的女性 都還不會化妝跟保養,當你什麼都不會的時候,你(需)要的是誰告訴你好用、你就去買,」於是,在台灣播出上千集美妝節目《女人我最大》中,由牛爾、小凱等 達人老師介紹美容保養手法與知識的模式,就被FG搬去了中國。鎖定美妝、護膚兩大愛用者的女性上班族,就成了FG最大的爆發力來源。

名人品牌加上台灣特色,以及國際大品牌的相互幫襯,讓FG在這個全球美妝大品牌齊聚的一級戰區裡,只花了兩年就建立「中國第一」的奇蹟,還讓兩大國際美妝 集團萊雅(L'Oréal,中國稱「歐萊雅」)與寶僑家品(P&G,中國稱「寶潔」)得靠它幫忙行銷。

二○○八年,FG已經成為台灣最大的女性社群網站,但謝攸升看到台灣市場即將面臨瓶頸,而中國市場正在起飛,因此決定到中國闖蕩。在台灣經營網站十餘年的 經驗告訴謝攸升:「一定要建立品牌,」而且「做媒體一定要做到第一名」,才能被受眾與廣告商看見。但面對偌大的中國,怎樣才能做到第一名?

謝攸升決定移植台灣獨特的成功模式:電視美妝節目。而且有名人老師的品牌加持後,名人效應在中國特別有效,也讓FG找到一條捷徑。

入口網站撒網……拍千支網路教學影片,免費供點閱

電視當然是建立品牌最快速、最直接的方式,但想在中國競爭激烈的三十多個衛星電視台中擁有一個節目,談何容易。「我們整整找了一年(○八年底到○九年), 湖南、浙江、江蘇、上海東方衛視、廣東、廣西等前十名的電視台都拜訪過了,就是找不到電視台跟我們合作,」謝攸升平靜的回憶。電視台總說:「你們的創意很 好,但我不一定要做這樣的節目。」

不斷在電視台踢鐵板的同時,謝攸升也沒閒著。FG砸下新台幣兩千多萬元,拍攝五、六百支十分鐘以內的美妝教學影片,免費提供給QQ、新浪等中國主要入口網 站使用,三年下來已累積一千多支。影片中,FG的商標與達人老師反覆出現,網民每點擊一次,就對FG的印象深刻一些,「我們統計過,這些影片在中國每個月 約有一億次的點擊率,」謝攸升說,這數字是台灣的一百倍以上。

電視衝知名度……移植《女人我最大》模式,收視第一

進入中國市場的第二年,一向鎖定男性收視戶的湖北衛視台為了拉抬營運績效,從台灣電視圈挖角高手改造整個節目帶,FG以《女人我最大》原始製作團隊為班底 的美妝節目,也終於有機會在湖北衛視播出。

二○○九年底FG的節目開播,不到三個月,收視率就竄升到湖北電視台的前三名,還一度在全中國四百多個生活服務類節目中名列第九,僅次於天氣預報等節目。 這下不僅FG一炮而紅,湖北台的女性廣告收入也從原本的「零預算」,一下子跳升到中國前十大榜內。

這樣的成果立刻引起注意,過去拒絕FG的電視台,這下子都回頭來爭取。謝攸升在眾多電視台中,毫不遲疑的選擇了上海東方衛視。打蛇打七寸,由上海發散出去 的華東地區是中國美妝市場重鎮,光是上海一地的全國占比就高達一二%。

以二○一○年FG節目中介紹中國品牌「美麗加芬」的產品為例,播出當月該品牌在湖北的營收跳升三倍,全國增長率也有兩成。轉戰上海東方台後,FG的置入行 銷對象也從中國品牌,升格到萊雅與寶僑家品等國際品牌;它們是目前囊括中國護膚市場的前兩大品牌。

打響品牌名氣……製作費兩年燒掉兩億,當行銷預算

FG不論是湖北台的《美人我最大》,還是上海東方台的《就是愛漂亮》,都是中國美妝節目的收視率冠軍,自然也是廣告主的首選。二○一○年FG的電視廣告收 入(包含節目中置入行銷費)約是新台幣四千萬元;二○一一年三月轉戰上海東方台後,短短九個月就將近九千萬元。不過二○一一年FG在電視領域仍將虧損,中 國電視節目雖然受眾廣大,但時段費用與製作費也很高,兩年下來已經燒掉二億二千多萬元。

為什麼要花這麼多錢做節目?謝攸升說,這應該看成是「FG的行銷廣告預算」。任何品牌到中國打知名度,每年都要花至少一億元做廣告,不然沒效果。台灣精品 品牌協會秘書長張蕙娟估計,一個新品牌的建立約需要三年才能有初步成效;FG在中國的發展正是如此。

不同的是,其他品牌的行銷費用難以回收,但FG透過在上海東方台一年播出一百五十八個小時的節目,一邊建立品牌、還一邊賺廣告費,第三年損益平衡之後, 「FG在中國還是繼續打branding(品牌),但是我的行銷費用變成零了;第四年開始,我甚至還能把前幾年的費用賺回來,影響力還持續增加。這個策略 最核心的重點就在於此,」謝攸升一語道破關鍵點。

拿著電視與網路的亮麗成績單,FG二○一一年開始與藥妝、大賣場與便利商店等三大實體通路合作,透過五百多個門市,小規模的販售FG所代理的二十多個美妝 品牌。「做媒體只是一個踏板而已,目的還是商品的銷售,」謝攸升明白指出。幾個月下來,實體通路營收已有新台幣三千多萬元,對於二○一二年,謝攸升大膽開 出「兩億元」目標,「二○一一年只是試水溫,二○一二年將全力衝刺,」他自信的說。

為了在中國打品牌,FG幾乎把在前幾年在台灣賺到的錢全砸進去了,二○一一年藉由增資引進兩個通路新股東,一邊儲備銀彈、一邊布局銷售通路,加上原有的全 家便利商店、大潤發等集團股東,通路已準備就緒。打響了品牌,即將進入收割期,美妝市場過去在中國幾乎沒有台灣品牌的聲音,FG開出一條不同的路,未來能 否取得在平台、通路、自有品牌三贏的局面,將是最大的挑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21

寶潔新廠落子華南 2年內或推多個美妝新品牌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3/1531310.html

劃多品牌戰略的寶潔在護膚和彩妝產品上又將有新的佈局。昨日,資深日化行業人士馮建軍向《第一財經日報》獨家透露,寶潔在2013年很可能推出2到3個全新的彩妝護膚品牌,並為此至少已準備了2年。

同時,寶潔位於廣州羅崗知識城的新工廠也於昨日奠基,這是兩年內寶潔的又一筆大投資。一些供應商表示,寶潔近年來開始做「前店後廠」的運營嘗試,即「一個工廠,一個物流中心」的供應鏈整合。

新工廠的位置在廣州蘿崗區九龍大道及規劃在建的鐘太快速路上,離新廣從路約5.5公里,一位在奠基現場的黃埔廠區員工告訴記者,過不了多久,新廠將會承接黃埔廠區「幫寶適」的生產任務,緊缺的工廠資源也會得到緩解。

「工廠建設將分不同階段實施,一期工程預計於2013年下半年竣工並投入使用。」施文聖在現場向記者表示,寶潔廣州知識城工廠將採用創新的、突破性 的設計理念,引進世界最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環保工藝,並將發展成為寶潔在中國乃至亞洲地區最大的生產基地之一,以服務快速增長的中國市場。

據寶潔內部人士透露,該項目建成投產後年產值約31億元,全部建成後其產品將涵蓋多個品類產品,與寶潔廣州開發區黃埔工廠銜接,進一步擴大區域產能規模。

記者去年拜訪黃埔廠時,幫寶適的生產速度為一分鐘1200片,缺陷率在500至600個PPM(part per million),一萬個裡面會有五六個不合格的產品。現在,萬綠達單是處理幫寶適廢品的收入就在每年1000萬元以上。

也因此,在寶潔內部,整合供應鏈成為近年來最為重要的目標之一,寶潔為此正在做出改變。

在記者拿到的《2011年寶潔可持續發展報告》中,寶潔公司全球副總裁柯銳思(Christopher Hassall)認為,集成供應鏈將會為寶潔創造更大的價值。「把大型單一品類製造工廠轉變成更面向本地化的多品類的製造工廠,這樣可以提高基礎設施的利 用率——公用設施、公路、鐵路支線等通常佔到新工廠建設成本的50%。」他的意思是,寶潔將會通過提高多品類整車送貨的頻率來改進客戶服務。

目前,寶潔在全國擁有11家工廠,其中3家上規模的綜合型工廠,除了黃埔廠區外,還有天津西青廠和江蘇太倉廠。而寶潔目前的產品主要分為美尚、健康和家居用品三類,太倉主要以美尚和健康兩大品類為主。據內部人士透露,去年開始投建的太倉廠區已經開始建成洗髮水生產線。

寶潔有約三分之一的供應商在長三角地區,太倉除了離供應商距離近之外,長三角地區也處於輻射中國消費者以及亞太地區消費者的良好地段。寶潔太倉廠坐 落在江蘇太倉港港口開發區,離上海只有45分鐘左右的車程。為了更好地配合太倉廠運營,寶潔還在太倉港建立了一個分銷中心,專門負責太倉廠的物流。

「寶潔擁有的這11家工廠,分佈在不同的地方,一方面是為了減少物流成本,另一方面又可以直供本地市場,與消費者更貼近了。」一位供應商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84

手握180個美妝品牌 比一間百貨還多

2012-10-15  TCW



每天傍晚,黑貓宅急便、台灣宅配通的物流車都會來這裡報到,DHL、FedEx的送貨車也經常在此出沒,這裡是彰化縣鹿港鎮一間沒有在運作的不鏽鋼工廠,為何像繁華都市一樣熱鬧?

一個製造業工廠,如今成為與國際時尚同步流行的基地。這裡充滿了各式保養品、美妝用品、香水、髮飾等,各國廠牌的瓶瓶罐罐,排列在牆壁櫃上,或堆疊在桌 上;從專櫃品牌倩碧、植村秀、蘭蔻,醫美品牌薇姿、雅漾、理膚寶水,到台灣未有正式代理的韓系品牌Holika Holika、too cool for school等等,貨色甚至比百貨公司還齊全。

賺差價起家,第一年營收就三千萬

它是「小三美日輸入」,以網路販售為主,二○○四創業第一年營業額就達三百萬元,之後每年呈現兩到三倍的成長,如今月營收達三千萬元,是雅虎奇摩拍賣美妝類人氣與評價數第一名賣家。

店家取名小三,沒有特別理由,只因簡單好記,就跟創辦人許書林開始網購事業一樣單純,當時他的妹妹許婕穎在美國念書,她發現同樣品牌的保養品,在美國零售門市價格只要台灣代理商售價的三分之一,於是兩人在拍賣平台上轉賣這種商品,賺取差價。

多數兼差的賣家,都只賣一個國家的商品,許家兄妹很早就決定成為專職賣家,所以也不斷增加產品線,目前共有十個國家的品牌商品,他們認為,產品越多越能吸引消費者,也較能維持賣場新鮮感,「大家不會只買預定要買的東西,可以用逛的,」許書林說。

小三主要販售的是國內有代理進口的外國商品,但是價差非常大的,或是國外很熱賣,國內尚未有代理商進口的,也就是所謂的「平行輸入」,雖然未得到正式授權,但是是合法的商品,價格約是國內代理商定價的三到五折。

把一家網購商店經營得像家百貨公司,小三主要建立了三個門檻:

一、販賣的品牌數量超過一家百貨公司。包括許書林和許婕穎,小三採購組共有六人,每日分工瀏覽所有國內外流行美妝網站、購物平台、部落格等,維持每日都有 新品上架,培養消費者黏著度。平均一個月有三百至五百項新品上市。累積至今,總品項數已經突破一萬四千種,約一百八十個品牌。品項數約等於百貨公司一整層 樓所有商品數,品牌數甚至超過百貨公司的美妝保養品牌總和。

許書林表示,因為網路購物,尤其保養品,流行性速度很快,「以前會擔心賣得好以後,別人也會拿去賣,自己會失去優勢,但其實保養品每年都有新話題、新成 分,大家永遠都會出新東西。」他認為,現在因為資訊太透明,貨源也不難拿,不可能像早期一樣還在賺價差,「現在我們把自己當成一個通路品牌在經營。」

商品分級管理,出貨又比同業快

許書林的策略是,把商品分成A、B、C等級,A級商品指的是超熱賣款一個月三千個單位以上,這種商品一定要有,但因為同業也都有,殺價競爭之下利潤都很薄,約只有五%,這部分只能以量取勝,靠大量進貨,拿到比別人低一點的成本。

至於另外B、C級,是比較不熱賣但還是有需求的產品,這種商品並非每家都會進,「這種的不會比價競爭,通常利潤比較多也是在這裡。」約有一五%到二○%的利潤。

二、下午下單,明天到貨。現貨供應是充分掌握消費者心理的一項要件,許書林表示,對很多女生來說,保養是需求品,例如化妝水快用完就是想要趕快拿到新的, 否則寧願貴一點去別處買,「而且很多問與答,第一句都是有現貨嗎?」所以在這裡,只要每日下午三點前下訂,隔天就可以收到貨。

要能做到此,最重要的門檻在於要有現貨才可及時供應,其次則是要有足夠的工作人員,以及速度要快。小三的發貨倉同時有三十位人員,負責撿貨、理貨、包裝、出貨,確保三點前下的訂單都可以在五點之前出完。

相較其他同業,現貨需要三到七個工作天,無現貨商品甚至要等兩週以上,小三的現貨供應做出口碑,也提升了競爭力。但堅持現貨供應,相對需要龐大資金,倉庫 存貨就超過一億元,小三因為商品豐富,且量大又流動快,現金流充沛,等於是良性循環,「真正跑不動的滯銷品或即期品,就要打折出清。」

三、精準的庫存管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備足一定的安全庫存量,許書林通常抓兩到三個月的銷售量,而且還要隨著季節和銷售量而調整,例如今年夏天,一款 賣很好、專門美白手肘和膝蓋的商品,平均每天賣三百到五百瓶,備貨量就高達三萬瓶。小三美日輸入因為經營得早,建立了規模與口碑之後,同時也墊高了經營門 檻。

投入網路購物八年的許書林,也從一個賺幾十塊錢價差的兼差小賣家,變身成年營收突破三億元的老闆。下一步,他要走入實體通路,目前已經開出三家店,利用網路上經營出的通路品牌,以及靠網購奠下基礎的上萬種商品倉庫,發揮出最大效益。

【延伸閱讀】高人氣策略

1:平均每月推出300到500項新品,淘汰滯銷的200到300種商品。2:總品項達1萬4,000種,約180個品牌。3:堅持現貨供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866

太陽能一蹶不振 羅明才靠美妝搏生路

 

2013-03-25   TCW  
 

 

三月十八日下午,眾多媒體齊聚薄膜太陽能電池廠旭能光電,與美妝廠安那柏格集團的購併記者會,沒想到,新聞稿中提到會現身的嘉賓,行政院長江宜樺、立法院長王金平、宏仁集團總裁王文洋通通沒到場,讓在場媒體大失所望。

不過,詳究旭能光電與安那柏格合併的背後緣由,可能比「三巨頭」齊聚還要精彩。

翻開旭能光電的股東名單,立委羅明才,和遠東航空總經理張綱維持有的鋼俊投資赫然在列。即使幕後老闆有頭有臉,旭能光電深受太陽能產業景氣低迷影響,二○○八年以來,連四年虧損,去年上半年稅後淨損更達七億八千九百萬元,每股淨損二.八四元,交出慘烈成績單。

為扭轉劣勢,旭能光電選擇搭上美妝、生技產業的順風車,以旭能六○%、安那柏格四○%的持股比例,合併更名為「桑緹亞股份有限公司」,改掛生技類股。

據了解,安那柏格集團年營收達三十億台幣,每年營業利益率皆在兩位數。未來,旗下的美妝、生技事業,更將占桑緹亞整體營收達九成之多。太陽能衰、生技類夯,旭能光電就是最鮮活的例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154

韓系美妝壓境 膜殿靠「台灣味」突圍 面膜也來賣文創 敷出億元觀光財

2014-06-02  TWM  
 

 

近年來韓系美妝大舉佔領台灣街頭,有一家不甘示弱的台灣面膜品牌「MasKingdom膜殿」挺身而出,主打道地台灣味迎戰,並以獨特的體驗式行銷,深獲觀光客青睞。

撰文‧鄧 寧

走在台北市西門町的步行街道上,若不是阿宗麵線、老天祿滷味與五顏六色的衣服攤販還保有一些台灣在地味,光看店門口的偶像立牌,會以為來到了韓國明洞美妝街。而就在韓系美妝品牌大舉佔領街頭之際,一家主打「台灣味」的精品面膜品牌「MasKingdom膜殿」,已悄然在西門町、誠品松菸、誠品信義等觀光區域開張,要以「文創伴手禮」打開全新的面膜市場。

事實上,膜殿的創辦人宋美蒔原本是一位生殖醫學臨床胚胎學家,在實驗室待了十年後,決定轉戰保養化妝品領域,並在二○○八年自創安全醫美品牌「ERH」,也是PChome商店街成立後的第一批店家。

PChome商店街營運長魏丞慶指出,宋美蒔相當懂得利用網路口碑行銷的力量,六年多來,ERH一直是商店街保養美妝類的前一、二名店家,即使保養美妝類店家數成長至近一千五百家,仍居於領先地位。

目前ERH已授權經銷至二十八個國家,一年營業額一.七億元,年年穩定獲利,況且面膜本來就是品項之一,宋美蒔大可不必另闢新戰場,她為什麼選擇在一二年新創膜殿品牌,並鎖定觀光伴手禮市場?

原來,這幾年宋美蒔積極帶著ERH參加海內外的美容博覽會,但她不管在哪個國家參展,看到台灣同業總是在拚低價,而堪稱勁敵的韓國美妝業者,則是費心在包裝設計上吸引買主,「不僅如此,韓國品牌會互相幫抬,就是要讓訂單留在韓國人手上,台灣自然而然被邊緣化。」

不甘邊緣化

實驗室專家,打造精品美妝回到台灣,放眼望去也都是韓系美妝品牌,自傲於「我做的保養品絕對好」的宋美蒔,著實吞不下這口氣,一股使命感油然而生,決定打造台灣美妝精品,並在觀光區成立體驗式旗艦店,讓每個人都能帶回特殊的台灣味。

有這樣的自信,係因宋美蒔是臨床醫學起家,也擁有自己的實驗室,「像藍銅、富勒烯等美容原料,我看到國際學術期刊後,立刻在實驗室裡試驗、調配方,進而推出產品,美妝大廠反而比較慢。」身兼化妝品公會理事的宋美蒔,另有一套規範品質的數字DNA,不管是ERH還是膜殿,都嚴守二十六大類歐盟認證有害香料不用,一○二種日本厚生省認定引發皮膚障礙與健康的原料不用,「獨立品牌經營比較辛苦,我們只能力求品質來突圍。」正因對產品要求高標準,膜殿雖成立兩年,但直到去年下半年才陸續開設實體門市,第一時間更選在香港辦記者會,造成在台灣知名度相對不高,每天卻有香港觀光客特地到西門町旗艦店帶貨的有趣情況。

不惜下重本

自費買機器,實現無毒包裝其實,這也是宋美蒔的戰略,為了塑造美麗伴手禮的觀光品牌形象,直接從海外開始行銷,一片一八○元的面膜,價位比平價美妝通路里十片二九九元的面膜高貴不少,但香港、中國與日本的旅客一買就是十片、二十片,甚至百片全包,讓膜殿一個月的七成業績都來自觀光客。

在產品體驗與包裝設計上,膜殿也下工夫呈現「台灣味」。例如最新的台灣原住民面膜,萃取牛樟芝、小米酒、月桃葉等成分,顧客只要打開試用瓶,就能聞到香味,甚至還有特製小面膜能直接試敷,這些體驗式作法,是與其他面膜品牌差異化的關鍵。

至於外包裝,則是請來插畫家量身設計,目前推出近百款面膜,就有近百款不同的插畫設計,一片一片地展示在陳列架上,遠遠一看,竟像是小型的插畫藝廊。為了實現無毒印刷包裝,宋美蒔竟自費購買八色印刷機給印刷廠,並要求廠商必須使用九層鋁袋壓模封裝,比市面上一般面膜的三至五層鋁袋更耗成本。

由於宋美蒔的龜毛,膜殿每一款面膜都經過人體貼膚測試,也是國內唯一敢如此宣稱的美妝品牌。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邱品齊認為,雖然每個人皮膚狀況不同,測試不等於保證,但除了基本的驗菌、重金屬報告外,膜殿願意花錢多做人體測試,仍值得鼓勵。

前兩年,宋美蒔憑著ERH獲頒經濟部新創事業獎的金質獎;下一步,她計畫傚法「微熱山丘」,帶著新創的膜殿前進日本表參道開設旗艦店,面膜能否成為台灣奇蹟,值得拭目以待。

十藝生技

成立時間:2010年

創辦人:宋美蒔

資本額:6000萬元

主要業務 : ERH醫學美容化妝品、MasKingdom膜殿面膜營收:2013年約1.7億元

宋美蒔創意煉金術

1. 體驗台灣味

萃取台灣特產為面膜成分,如牛樟芝、月桃葉,還可在店內試聞、試敷。

2.海外紅回來

在香港首辦記者會,成功在港、陸觀光客間打開知名度。

3.插畫外包裝

近百款面膜便有近百款插畫設計,展示架如小型藝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652

美啦創始人張博:美妝創業走過的彎路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8/4012402.html

但就像很多人所說,做社區有一些關鍵問題,比如速度太慢、離錢太遠、商業模式不清晰等,而我們三個人出來創業一開始都是自己掏錢,需要現金流。分析到最後,電商就成為一個必選項。

在成為國內第一家專註女性美容化妝的移動交流社區前,美啦(原名美啦美妝)的前身是一家叫做美膚匯的電商網站。從電商網站徹底轉型成為美容美妝社區,美啦等於從一個離錢近的項目換到了一個離錢遠的項目。而在其創始人和投資方看來,改變方向卻是必須的。目前美啦已經先後獲得盛大資本和IDG的天使投資和A輪融資。

以下為大家推薦美啦創始人張博的采訪口述:

口述:張博

采訪整理:陳旭

轉型意味著我們在上一個項目遇到了瓶頸,但新方向也意味著未來的無限可能。

2012年2月,我從騰訊辭職,從此踏上創業的不歸路。跟很多人不一樣的是,我的創業是一個既定的人生規劃。當時加入騰訊的時候,我就告訴自己,歷練5年,然後出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選擇創業方向的時候,也看過一些行業,比如體育、寵物等。至於後來為什麽選擇化妝品,有幾個原因:我發現微博的搜索關鍵詞中美食和美容排在前兩位,而相對於其他類別,美妝品牌的集中度不高,而且85後消費群體有去品牌化的趨勢,所以有豐富的用戶基礎。同時,從商業角度分析,這個細分市場產業鏈的每個環節的毛利都很高,而且行業競爭不夠充分,在互聯網社區環節上基本上空白。

一開始就做電商是有點不得已。我很早就註冊了美膚匯和會美膚兩個域名,按照當時的打算,我是想拿來一個做電商,一個做社區。我們三個合夥人,除了我之外,一個合夥人也出自騰訊,是微信研發線的核心骨幹,另一個出自華為,曾做過華為的ERP系統海外服務。也就是說,我們的核心團隊其實完全沒有做電商的基因,反而有做社區的經驗。但就像很多人所說,做社區有一些關鍵問題,比如速度太慢、離錢太遠、商業模式不清晰等,而我們三個人出來創業一開始都是自己掏錢,需要現金流。分析到最後,電商就成為一個必選項。

美膚匯上線後,我們采用了團購模式,就是尋找爆款,然後以低於市場價的方式賣出去,類似於聚美優品。

我們一開始才20多人的創業團隊,但也按照標準電商的模式設置了客服、物流、倉儲、運營、采購等部門,每個人身兼數職。在深圳,為了讓流程體驗更好,我也經常會充當快遞員,自己開車給客戶送貨。

所謂一入電商深似海,我們做得非常辛苦,因為創始團隊缺少電商基因,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去找人,結果並不滿意。

更大的困難還在於運營,因為規模小,缺少議價能力,跟品牌供貨商的談判就變得很困難,我們經常拿不到有競爭力的價格,而沒有競爭力的產品,又沒法擴大規模,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所以,就這樣做了半年多,我終於發現做電商,尤其是品牌電商其實並不是一個小生意——即使是我們這樣的垂直電商,也需要商品品類齊全。而擴充品類就意味著規模必須變大,這時的成本會指數級上升,而不是線性上升——廣告、倉儲、物流都需要跟著大量投入。

還有政策上的風險。做化妝品電商的人都清楚,這個行業的絕大部分利潤是靠水貨支撐的,只有水貨才能提供跟傳統渠道競爭且高毛利的采購價格,我們也不例外。後來發生過一次事件,因為某些原因,我們在上海倉庫的一些商品被查封。這讓我第一次感覺到,做化妝品電商,政策風險就像一顆定時炸彈。

所以雖然我們做得不算差,2012年中我們就已經基本實現了盈虧平衡,還略有盈利。但這個時候,我不得不開始思考轉型。

2012年國慶節前,有投資人找到我們願意投資,跟投資人聊完後,我更加堅定了公司的轉型想法。2012年11月,公司正式立項轉型,並開始組建移動社區團隊,重建組織能力。到了2013年3月,我們上線了美啦美妝的第一個beta版本,同年7月上線正式版,並開始大力拓展市場。

對於公司的員工來說,轉型意味著上一個項目遇到了瓶頸,但新項目也意味著未來的無限可能。作為一個女性創業者,我很註重員工情緒的疏導,鼓勵大家齊心向前看。同時,我並不是一刀切似的關掉原來的電商網站,而是讓老的業務自然萎縮,人力資源逐漸都放到新的項目上去。這種策略也能幫助我們消化一部分的庫存。因此直到2013年底,我們才徹底停掉電商網站。

人員方面,因為業務架構的調整,團隊的組織能力也需相應調整,還好的是,大部分團隊成員基本都留下了,只是以前做采購和銷售的全部轉型為運營,隨後我們就開始了大規模的招聘,充實了社區需要的編輯、運營、市場等人才。

從運營的角度,電商和社區最大的不同在於心態。電商是一個封閉系統,員工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而社區需要員工心態更加主動,成為社區氛圍的一部分。公司以前的KPI以銷售為導向,轉型後的KPI就變成以用戶活躍度為導向。

好在這種柔性轉型並沒有耗時太久,公司很快就繼續在新的軌道上有了發展,而且順利獲得了A輪融資。

客觀來說,之前一年多的電商生涯雖然是一個“彎路”,但是並非沒有價值。我們有了跟品牌商和渠道商打交道的豐富經驗,沈澱下來的客戶關系以後還能用得上。我們也更加了解整個行業,對用戶需求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對我們做社區是非常有幫助的。最重要的是,我們的組織和團隊從0到1,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起來,大家一同在學習和成長。

當然,損失掉的時間和機會成本沒法估算。對於創業者來說,初期的學費可能是難免的。幸運的是,我們及時做了調整。美啦美妝之前從美妝切入,目前用戶都知道我們是解決美容化妝的軟件。但後來除了美容化妝之外,我們還涉及了美甲美發、美搭醫美(穿衣搭配和微整形),未來我們想做一個讓女孩一站式變美的軟件。

我現在回到了以前在騰訊工作的那種狀態,每天看數據做分析,思考怎麽改進產品,怎麽提高社區活躍度。這是我所擅長的,也是真正熱愛的。感謝這段經歷。


(編輯:余佳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019

美啦創始人張博:美妝創業走過的彎路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26/145160.html

i黑馬:在成為國內第一家專註女性美容化妝的移動交流社區前,美啦(原名美啦美妝)的前身是一家叫做美膚匯的電商網站。從電商網站徹底轉型成為美容美妝社區,美啦等於從一個離錢近的項目換到了一個離錢遠的項目。而在其創始人和投資方看來,改變方向卻是必須的。目前美啦已經先後獲得盛大資本和IDG的天使投資和A輪融資。
 

 
以下為大家推薦美啦創始人張博的采訪口述,該文發表於《財經天下》64期,經由原刊授權轉載。
 
口述:張博  
采訪整理:陳旭  

轉型意味著我們在上一個項目遇到了瓶頸,但新方向也意味著未來的無限可能。
 
2012年2月,我從騰訊辭職,從此踏上創業的不歸路。跟很多人不一樣的是,我的創業是一個既定的人生規劃。當時加入騰訊的時候,我就告訴自己,歷練5年,然後出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選擇創業方向的時候,也看過一些行業,比如體育、寵物等。至於後來為什麽選擇化妝品,有幾個原因:我發現微博的搜索關鍵詞中美食和美容排在前兩位,而相對於其他類別,美妝品牌的集中度不高,而且85後消費群體有去品牌化的趨勢,所以有豐富的用戶基礎。同時,從商業角度分析,這個細分市場產業鏈的每個環節的毛利都很高,而且行業競爭不夠充分,在互聯網社區環節上基本上空白。 
   
一開始就做電商是有點不得已。我很早就註冊了美膚匯和會美膚兩個域名,按照當時的打算,我是想拿來一個做電商,一個做社區。我們三個合夥人,除了我之外,一個合夥人也出自騰訊,是微信研發線的核心骨幹,另一個出自華為,曾做過華為的ERP系統海外服務。也就是說,我們的核心團隊其實完全沒有做電商的基因,反而有做社區的經驗。但就像很多人所說,做社區有一些關鍵問題,比如速度太慢、離錢太遠、商業模式不清晰等,而我們三個人出來創業一開始都是自己掏錢,需要現金流。分析到最後,電商就成為一個必選項。
   
美膚匯上線後,我們采用了團購模式,就是尋找爆款,然後以低於市場價的方式賣出去,類似於聚美優品。
   
我們一開始才20多人的創業團隊,但也按照標準電商的模式設置了客服、物流、倉儲、運營、采購等部門,每個人身兼數職。在深圳,為了讓流程體驗更好,我也經常會充當快遞員,自己開車給客戶送貨。
   
所謂一入電商深似海,我們做得非常辛苦,因為創始團隊缺少電商基因,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去找人,結果並不滿意。
   
更大的困難還在於運營,因為規模小,缺少議價能力,跟品牌供貨商的談判就變得很困難,我們經常拿不到有競爭力的價格,而沒有競爭力的產品,又沒法擴大規模,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所以,就這樣做了半年多,我終於發現做電商,尤其是品牌電商其實並不是一個小生意——即使是我們這樣的垂直電商,也需要商品品類齊全。而擴充品類就意味著規模必須變大,這時的成本會指數級上升,而不是線性上升——廣告、倉儲、物流都需要跟著大量投入。
   
還有政策上的風險。做化妝品電商的人都清楚,這個行業的絕大部分利潤是靠水貨支撐的,只有水貨才能提供跟傳統渠道競爭且高毛利的采購價格,我們也不例外。後來發生過一次事件,因為某些原因,我們在上海倉庫的一些商品被查封。這讓我第一次感覺到,做化妝品電商,政策風險就像一顆定時炸彈。
   
所以雖然我們做得不算差,2012年中我們就已經基本實現了盈虧平衡,還略有盈利。但這個時候,我不得不開始思考轉型。
   
2012年國慶節前,有投資人找到我們願意投資,跟投資人聊完後,我更加堅定了公司的轉型想法。2012年11月,公司正式立項轉型,並開始組建移動社區團隊,重建組織能力。到了2013年3月,我們上線了美啦美妝的第一個beta版本,同年7月上線正式版,並開始大力拓展市場。
   
對於公司的員工來說,轉型意味著上一個項目遇到了瓶頸,但新項目也意味著未來的無限可能。作為一個女性創業者,我很註重員工情緒的疏導,鼓勵大家齊心向前看。同時,我並不是一刀切似的關掉原來的電商網站,而是讓老的業務自然萎縮,人力資源逐漸都放到新的項目上去。這種策略也能幫助我們消化一部分的庫存。因此直到2013年底,我們才徹底停掉電商網站。
   
人員方面,因為業務架構的調整,團隊的組織能力也需相應調整,還好的是,大部分團隊成員基本都留下了,只是以前做采購和銷售的全部轉型為運營,隨後我們就開始了大規模的招聘,充實了社區需要的編輯、運營、市場等人才。
   
從運營的角度,電商和社區最大的不同在於心態。電商是一個封閉系統,員工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而社區需要員工心態更加主動,成為社區氛圍的一部分。公司以前的KPI以銷售為導向,轉型後的KPI就變成以用戶活躍度為導向。
   
好在這種柔性轉型並沒有耗時太久,公司很快就繼續在新的軌道上有了發展,而且順利獲得了A輪融資。
   
客觀來說,之前一年多的電商生涯雖然是一個“彎路”,但是並非沒有價值。我們有了跟品牌商和渠道商打交道的豐富經驗,沈澱下來的客戶關系以後還能用得上。我們也更加了解整個行業,對用戶需求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對我們做社區是非常有幫助的。最重要的是,我們的組織和團隊從0到1,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起來,大家一同在學習和成長。
   
當然,損失掉的時間和機會成本沒法估算。對於創業者來說,初期的學費可能是難免的。幸運的是,我們及時做了調整。美啦美妝之前從美妝切入,目前用戶都知道我們是解決美容化妝的軟件。但後來除了美容化妝之外,我們還涉及了美甲美發、美搭醫美(穿衣搭配和微整形),未來我們想做一個讓女孩一站式變美的軟件。
   
我現在回到了以前在騰訊工作的那種狀態,每天看數據做分析,思考怎麽改進產品,怎麽提高社區活躍度。這是我所擅長的,也是真正熱愛的。感謝這段經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360

美啦創始人張博:美妝創業走過的彎路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26/145160.html

i黑馬:在成為國內第一家專註女性美容化妝的移動交流社區前,美啦(原名美啦美妝)的前身是一家叫做美膚匯的電商網站。從電商網站徹底轉型成為美容美妝社區,美啦等於從一個離錢近的項目換到了一個離錢遠的項目。而在其創始人和投資方看來,改變方向卻是必須的。目前美啦已經先後獲得盛大資本和IDG的天使投資和A輪融資。
 
\以下為大家推薦美啦創始人張博的采訪口述,該文發表於《財經天下》64期,經由原刊授權轉載。
 
口述:張博  
采訪整理:陳旭  

轉型意味著我們在上一個項目遇到了瓶頸,但新方向也意味著未來的無限可能。
 
2012年2月,我從騰訊辭職,從此踏上創業的不歸路。跟很多人不一樣的是,我的創業是一個既定的人生規劃。當時加入騰訊的時候,我就告訴自己,歷練5年,然後出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選擇創業方向的時候,也看過一些行業,比如體育、寵物等。至於後來為什麽選擇化妝品,有幾個原因:我發現微博的搜索關鍵詞中美食和美容排在前兩位,而相對於其他類別,美妝品牌的集中度不高,而且85後消費群體有去品牌化的趨勢,所以有豐富的用戶基礎。同時,從商業角度分析,這個細分市場產業鏈的每個環節的毛利都很高,而且行業競爭不夠充分,在互聯網社區環節上基本上空白。 
   
一開始就做電商是有點不得已。我很早就註冊了美膚匯和會美膚兩個域名,按照當時的打算,我是想拿來一個做電商,一個做社區。我們三個合夥人,除了我之外,一個合夥人也出自騰訊,是微信研發線的核心骨幹,另一個出自華為,曾做過華為的ERP系統海外服務。也就是說,我們的核心團隊其實完全沒有做電商的基因,反而有做社區的經驗。但就像很多人所說,做社區有一些關鍵問題,比如速度太慢、離錢太遠、商業模式不清晰等,而我們三個人出來創業一開始都是自己掏錢,需要現金流。分析到最後,電商就成為一個必選項。
   
美膚匯上線後,我們采用了團購模式,就是尋找爆款,然後以低於市場價的方式賣出去,類似於聚美優品。
   
我們一開始才20多人的創業團隊,但也按照標準電商的模式設置了客服、物流、倉儲、運營、采購等部門,每個人身兼數職。在深圳,為了讓流程體驗更好,我也經常會充當快遞員,自己開車給客戶送貨。
   
所謂一入電商深似海,我們做得非常辛苦,因為創始團隊缺少電商基因,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去找人,結果並不滿意。
   
更大的困難還在於運營,因為規模小,缺少議價能力,跟品牌供貨商的談判就變得很困難,我們經常拿不到有競爭力的價格,而沒有競爭力的產品,又沒法擴大規模,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所以,就這樣做了半年多,我終於發現做電商,尤其是品牌電商其實並不是一個小生意——即使是我們這樣的垂直電商,也需要商品品類齊全。而擴充品類就意味著規模必須變大,這時的成本會指數級上升,而不是線性上升——廣告、倉儲、物流都需要跟著大量投入。
   
還有政策上的風險。做化妝品電商的人都清楚,這個行業的絕大部分利潤是靠水貨支撐的,只有水貨才能提供跟傳統渠道競爭且高毛利的采購價格,我們也不例外。後來發生過一次事件,因為某些原因,我們在上海倉庫的一些商品被查封。這讓我第一次感覺到,做化妝品電商,政策風險就像一顆定時炸彈。
   
所以雖然我們做得不算差,2012年中我們就已經基本實現了盈虧平衡,還略有盈利。但這個時候,我不得不開始思考轉型。
   
2012年國慶節前,有投資人找到我們願意投資,跟投資人聊完後,我更加堅定了公司的轉型想法。2012年11月,公司正式立項轉型,並開始組建移動社區團隊,重建組織能力。到了2013年3月,我們上線了美啦美妝的第一個beta版本,同年7月上線正式版,並開始大力拓展市場。
   
對於公司的員工來說,轉型意味著上一個項目遇到了瓶頸,但新項目也意味著未來的無限可能。作為一個女性創業者,我很註重員工情緒的疏導,鼓勵大家齊心向前看。同時,我並不是一刀切似的關掉原來的電商網站,而是讓老的業務自然萎縮,人力資源逐漸都放到新的項目上去。這種策略也能幫助我們消化一部分的庫存。因此直到2013年底,我們才徹底停掉電商網站。
   
人員方面,因為業務架構的調整,團隊的組織能力也需相應調整,還好的是,大部分團隊成員基本都留下了,只是以前做采購和銷售的全部轉型為運營,隨後我們就開始了大規模的招聘,充實了社區需要的編輯、運營、市場等人才。
   
從運營的角度,電商和社區最大的不同在於心態。電商是一個封閉系統,員工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而社區需要員工心態更加主動,成為社區氛圍的一部分。公司以前的KPI以銷售為導向,轉型後的KPI就變成以用戶活躍度為導向。
   
好在這種柔性轉型並沒有耗時太久,公司很快就繼續在新的軌道上有了發展,而且順利獲得了A輪融資。
   
客觀來說,之前一年多的電商生涯雖然是一個“彎路”,但是並非沒有價值。我們有了跟品牌商和渠道商打交道的豐富經驗,沈澱下來的客戶關系以後還能用得上。我們也更加了解整個行業,對用戶需求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對我們做社區是非常有幫助的。最重要的是,我們的組織和團隊從0到1,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起來,大家一同在學習和成長。
   
當然,損失掉的時間和機會成本沒法估算。對於創業者來說,初期的學費可能是難免的。幸運的是,我們及時做了調整。美啦美妝之前從美妝切入,目前用戶都知道我們是解決美容化妝的軟件。但後來除了美容化妝之外,我們還涉及了美甲美發、美搭醫美(穿衣搭配和微整形),未來我們想做一個讓女孩一站式變美的軟件。
   
我現在回到了以前在騰訊工作的那種狀態,每天看數據做分析,思考怎麽改進產品,怎麽提高社區活躍度。這是我所擅長的,也是真正熱愛的。感謝這段經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361

「雪花秀」在台業績一年成長一.三五倍 沒明星代言 韓美妝攻台靠什麼贏?


2015-08-03  TCW

韓國最大美妝集團「愛茉莉太平洋」橫掃亞洲,「K-Beauty」成為女性新話題,旗下市占率最高的「雪花秀」不靠代言人,靠著韓國第一品牌與新光三越百貨商場結合的策略,突破台灣市場被日系與歐美品牌占據的銅牆鐵壁。

撰文•鄧 寧

過去,台灣的美妝品牌堪稱歐美與日本的天下,日本資生堂、巴黎萊雅是執牛耳地位的美妝集團。但這一年,挾著韓風熱潮及創新能力,韓系品牌異軍突起,備受關注。

太平洋崇光百貨行銷傳播室證實,作為化妝品一級戰場的忠孝SOGO、復興SOGO兩館,光是今年上半年度,韓系美妝品牌業績成長率高達三成甚至一倍,成長十分迅速。

在目前進駐百貨專櫃的三大韓系品牌中,蘭芝、雪花秀都隸屬於韓國愛茉莉太平洋集團(Amorepacific),該集團背後的產品研發力與行銷能力,已經成為「K-Beauty」席捲全球的重要推手。

「我們的戰略就是韓國第一的雪花秀與台灣第一的百貨商場結合。」愛茉莉太平洋集團中國暨台灣區總裁高祥欽說。

一四年,愛茉莉太平洋集團在韓國上市公司中躋身第十六大(以全年營收計,約合新台幣一千三百億元),也是唯一以服務、美妝事業為主的集團;在亞洲化妝品集團中,目前營收僅次於日本資生堂與花王,列位第三。

標榜漢方 成食安風暴下優勢為了開拓新市場,愛茉莉太平洋集團在十年前開始進軍亞洲各國,「我們的使命是創造『亞洲之美』,所以先以亞洲為第一優先,之後再擴張到全 球消費者。」高祥欽說。除了台灣外,中國、泰國早已進入,成為推升去年集團業績較前年增長二一%的關鍵因素。

愛茉莉太平洋集團特別重視中國與台灣市場,從會長徐慶培挖角高祥欽可看出。高祥欽是台灣人,在P&G工作十二年半,負責行銷SK2,後來再到中國的雅詩蘭黛,二○一三年十月加入愛茉莉太平洋。

高祥欽說,他初上任時,聽取各部門做簡報,發現一個困擾,以前在外商公司,同事都互稱英文名字,但在愛茉莉太平洋,每一位都是Mr.金、Mr.朴,對外國人來說,很難分辨。

隔日,他與會長徐慶培見面,閒聊般談起這個「傻傻分不清」的問題,高祥欽一邊講,徐慶培拿著手機邊打字,一出會議室,所有同仁都已經收到徐慶培寫的信,要求「所有接觸中國事務的韓國人,都得取英文名字。」高祥欽說,即使他待過美商公司,這種效率還是讓他很震撼。

事實上,愛茉莉太平洋集團發跡已有七十年歷史,旗下握有三十多個品牌,但是集團展現出如新創公司一般的創新活力。像最新流行的底妝產品「氣墊粉霜」,即是 由愛茉莉太平洋集團所開發的獨家專利,○七年投入研發、○八年上市,目前旗下品牌包括雪花秀、蘭芝、IOPE、ETUDE等都能共享此專利。

高祥欽表示,五大品牌中定位最頂級的漢方草本品牌「雪花秀」,截至去年十一月,在台灣的三個櫃點營收已逼近八千萬元,年成長達一.三五倍;今年下半年將在台灣一口氣開設六個櫃點,陸續進駐三大百貨分店,單一品牌業績成長目標估計至少為七五%。

東方線上行銷副總李釗如觀察,「韓流、中醫、草本」是雪花秀突圍的三大支撐要素,在東方線上最新的跨國文化喜好調查中,二十至四十歲的女性,有過半比率都 喜歡韓流,「加上台灣女生普遍相信中醫,近兩年更因為食安風暴引起去加工化、去化學化,也讓漢方與草本更具優勢。」韓劇加持 大長今也是代言人愛茉莉太平洋集團擁有自己的藥草園,從一九六六年便致力於人蔘保養品研發,品牌名稱從最初的「珍生蔘美」一路演變為「雪花秀」,已成為韓 國家喻戶曉的國民品牌,不僅本土市占率高達一四%,也屢次被韓國政府選作為外交贈禮,韓國前總統李明博與現任總統朴槿惠,都曾公開推薦。

「承襲中華傳統,韓國一直有中醫理論與漢方草藥脈絡,包括《大長今》、《明成皇后》等韓劇也都曾出現藥膳,這是日系與歐美品牌較少見的部分。」李釗如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雪花秀從成立以來從未採用明星代言人,這點與其他所有韓國品牌大相逕庭。「產品自身就是模特兒。」韓籍的台灣總經理李善根話說得十分自信, 他指出,外國觀光客到韓國旅遊,都在免稅店指名購買雪花秀商品,「省下代言人費用,費用還能轉移到研發與體驗服務上。」台灣自創保養品牌「女兒」負責人曾 柏允觀察,國內外保養品牌長期利用名人吸引關注,消費者反而已經麻木,「現在台灣年輕一代的消費者更理性,傾向在購買前先上網搜尋素人的評價,口碑力量其 實不輸給名人代言。」藉著韓劇,韓國將生活方式推進了亞洲,第一大的美妝集團更極力爭取「美」的發言權,未來能不能擠下日本的霸主地位,「雪花秀」或許將 是一個有力觀察指標。

愛茉莉太平洋集團

創立:1945年

會長:徐慶培

業務:化妝品、保養品

2014年營收、營業淨利:4.71兆韓元、6591億韓元

在台品牌布局:

百貨專櫃品牌:雪花秀、蘭芝獨立店:innisfree、ETUDE 網路與電視購物:IOPE

雪花秀的創意煉金術

1. 切入百貨 挑戰一線品牌有別於平價品牌常設街邊店,雪花秀直接進駐百貨商場,與其他一線品牌競爭。

2. 韓流+漢方 黃金組合主打漢方草藥提煉,說服相信中醫理論的亞洲女性。

3. 省代言費用 轉做研發從未請明星當產品代言人,注重研發與體驗服務,靠口碑在韓國本土搶下高市占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75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