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成報等新老細出糧

2004-3-11  NM




今年的五‧一勞動節,是《成報》 創刊六十五周年的大日子。諷刺的是,《成報》的四百二十五名員工,截至本週二(三月九日),仍然未能收到二月份的薪金。已退休的《成報》前總編輯韓中旋欷 歔地說:「何文法年代,對員工的數目清清楚楚,不會拖泥帶水,大家公認佢對員工有情有義。就算《成報》賣盤時,遣散費及賠償也做到足。」《成報》弄得如斯 下場,只因四年來三度易主,所託非人。二千年,何文法以一億五千萬,把《成報》售予「殼王」陳國強旗下的東方魅力。當時控有東方魅力、東魅網、流動廣告等十二間上市公司的陳國強雄心勃勃,銳意要成為傳媒大亨。接手《成報》後,陳國強找 來「福祿壽」三星,譚詠麟、曾志偉及陳百祥坐鎮,《成報》以娛樂新聞為主打,而陳百祥則力谷馬經版,不單高薪挖角,又成立《成報》馬迷會,由一班東魅的女 星陪馬迷睇賽事,更在報章及電視大賣廣告。但這樣洗腳唔抹腳之下,《成報》月蝕一千萬元。至○二年底,已前後蝕了三億的陳國強,自知踩落深淵,遂四出將《成報》求售。當時,華置大股東劉鑾雄曾到《成報》參觀,並出價四千萬現金收購,但陳國強覺得蝕讓予大劉,好「瘀」好無面,所以最後轉軚。但面子始終敵不過銀紙。眼見《成報》虧損嚴重,為了盡快甩掉《成報》,遂於去年初,把《成報》作價一億,售予由吳征及楊瀾控制的陽光文化,換回陽光一成二股份,但禁售期兩年。

搾 乾《成報》吳征鬆人《成報》易手至吳征手上,改名為現代旌旗。陽光文化部分高層如包雲龍等,陸續過檔《成報》,令《成報》薪金支出驟升。原來持有現金逾四 千萬元的《成報》,在短短半年間,已花了二千五百萬,每月燒銀紙四百萬,只夠燒至今年一月底,因此今年初已傳出《成報》財政告急。市場相信吳征入股《成 報》的目的,只是想賣給中方人士,然而中方人士無興趣,吳征便急急把這蝕本貨踢走。持有現代旌旗六成三的陽光文化,去年十月就把現代旌旗股份,當股息派予 陽光文化的股東,包括吳征夫婦及東魅。吳征把現代旌旗的股份散盡,只持有百分之三。而東魅獲派的股份卻未賣,輾轉又成為《成報》主要股東。已退出董事局的 吳征,對於無糧出予《成報》員工,身在北京的他還說:「關於出糧問題,應該問東方魅力那邊呀。」其實,東魅在去年底也告易手,由大陸神秘「富豪」覃輝入 主。東魅於今年二月初,在市場密密收集現代旌旗的股份,加上原有的,令控股權升上一成八,成為現代旌旗的單一大股東,並已委派代表入局。吳征向本刊說: 「我跟覃輝談不上是好朋友,我也不明白他會對這虧損嚴重的《成報》感到興趣。」《成報》四年內已第三度易手,員工對新主已不抱有希望。正如《成報》前社長 黃毓民所說:「份報紙無錢出糧俾員工就聽執笠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99

新老勢力較勁:商業地產「聯盟化」競爭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7/3OMDAwMDIzMTA3OA.html

商業地產的競爭熱度,似乎超出了原先的預計。

一個名為「城市古典商業街區聯盟」近日在上海成立。該聯盟成員包括重慶磁器 口、云南大理古城、西安大唐不夜城、成都寬窄巷子、蘇州李公堤、云南麗江古城、北京老舍茶館、寧波城隍廟、南京夫子廟、上海七寶老街、曲阜明故城、杭州清 河坊、成都文殊坊、云南彝人古鎮、上海召稼樓、上海豫園商城等國內知名商業街區。

站在聯盟對面的競爭對手,是擁有更龐大新增土地資源甚至更雄厚資金規模的商業地產新貴。

商 業聯盟在上海首當其衝面對的競爭,是高端商業地產的新貴——臨近世博區域的盧灣濱江。盧灣濱江又一個銷售型甲級寫字樓——瀛通綠地大廈日前正式亮相,標誌 著整個世博區域高端商業地產啟動。盧灣濱江區規劃為居住、商業辦公、綠化廣場、濱江休閒四個片區,平均每公頃預計投入3個億。

與世博商業戰團旗鼓相當的,則是大虹橋區域商業地產的豪華陣容。

3 月底,閔行區的虹橋商務區核心區一期04號地塊出讓,萬通地產(600246.SH)子公司北京萬通英睿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聯合南昌雅園物業管理有限公司, 以總價15.5億元摘得,這是萬通進軍上海的第一步。3月26日,虹橋商務區核心區一期06號(瑞安房地產開發的「虹橋天地」)、08號地塊建設項目奠 基。

至此,包括香港瑞安房地產、上海地產集團、台灣麗寶建設、萬通地產,齊聚大虹橋,成為該商業地產聚集區域的首批掘金者。

據虹橋商務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薛全榮介紹,處於大虹橋規劃核心區域的虹橋商務區,其功能核心區總共約1.4平方公里,預計到2015年,核心區年生產總值將超過100億元,2020年生產總值將超過150億元。

SOHO 中國4月1日宣佈,以總價約16.34億元從上海靜安地產有限公司收購上海靜安區曹家渡萬航渡路716弄-794弄地塊,總規劃建築面積約8.1萬平方 米。這是SOHO中國在上海的第五次出手,據公司董事長潘石屹表示,還有更多交易正在洽談中。老潘的舉動,正是商業地產新貴的縮影。

潘石屹坦言SOHO青睞上海的原因是,上海的回報率高於北京,如果北京的回報率是4%,上海的回報率都能達到5%,一般能高出一個百分點左右。

但洲聯集團·五合智庫總經理鄒毅提醒說,「商業地產始終都是一個進入門檻較高的領域,傳統住宅開發商缺乏商業資源積累,招商同質化現象也非常嚴重,一擁而上的商業開發又將惡化這種局面。」

潘石屹說,一些住宅開發商想轉到商業地產上來,要特別小心,作為一個商業模型的轉型至少需要3年時間,3年前取得土地,規劃、設計、施工,3年之後才能真正轉型過來。商業地產的技術含量要比住宅高,尤其是在規劃設計和土地的取得上面,商業地產對地段的選擇要求更高。

對於新入者,或許是個選擇,但對於原有的商業地產商(包括商業地產運營商)來說,聯盟,或許算是眼前的一個應對之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71

東方證券金麟——野蠻人的腳步聲迫近(銀行動態研究) 新老曹

http://xueqiu.com/7053316239/25610660
東方證券金麟——野蠻人的腳步聲迫近(銀行動態研究)
1、互聯網金融2.0的局面將完全不同於1.0。有不少觀點津津樂道於十餘年前互聯網金融1.0下野蠻人如何被銀行業屠戮,但互聯網金融2.0的局面將完全不同。1.0只是將互聯網作為單一技術的渠道和工具,隨著銀行簡單複製和吸收這一技術工具之後,野蠻人的優勢立即消失殆盡。但2.0裹挾而來的是基於互聯網雙邊平台的全新商業模式和複雜技術系統(不僅是技術,還包括售後、物流等系統),這一複雜系統帶來了顯著優於銀行的用戶體驗,銀行再也無法簡單複製和吸收2.0的模式,構成完全不同數量級的挑戰。

2、長期壟斷而缺乏競爭使得中國銀行業在面對野蠻人時格外脆弱。之所以互聯網金融概念在中國引起的關注遠大於美國等,原因在於各方對於銀行(1)在高度同質化的業務模式基礎上,(2)提供的僅是差強人意甚或不時令人著惱的用戶體驗,(3)卻能持續穩定獲得高ROE這一現象早已各種不滿。而長期壟斷同樣造成中資銀行競爭力低下,如服務意識差、據有大量數據卻鮮有有效挖掘、不敢差異化與創新。這使得中資銀行在面對互聯網企業侵入時幾無抵抗能力。目前各家銀行的互聯網金融2.0應對措施普遍令人非常失望,而各行管理層近期對互聯網金融所發表的觀點亦明顯偏向樂觀。須知在這一場賽跑中,銀行不僅位置落後,更嚴重的是跑速亦明顯落後。未來銀行需要比互聯網企業做得更好,才可能不被繼續拉大差距,而這談何容易!

3、互聯網企業攻掠金融領域意在攫取協同效應。雙邊平台這一互聯網時代迅速興起的商業模式全面整合各領域資源,具有顯著的範圍經濟等協同效應。以淘寶為例,阿里在提供交易撮合服務的同時提供金融服務酒具有明顯的協同效應。因此,互聯網企業絕非簡單複製銀行,而是將對篩選開展銀行業務,主要進入具有協同效應的支付、小微貸款、消費信貸等領域,而其中消費信貸將是中國下一個極重要的金融需求增長點。

投資策略與建議:

互聯網金融或將對零售佔比高的五大行以及招行構成最明顯衝擊,其次對民生這類小微貸款銀行構成中度衝擊,但可能對對公型銀行和投行型銀行影響有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983

新老股友比翼雙飛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vebf.html

    人們笑言:當前股市,新手嘲笑老手,股神多於股民。聽說,各個證券營業部排隊開戶的人絡繹不絕。又聽說,許多老股民早已開始減倉,有的降至半倉,也有的索性空倉了。這真叫是,有人辭官回故里,有人星夜趕科場。

    最近,新老股民朋友來問的問題截然相反,新手朋友:“買什麽?”老手朋友:“賣什麽?”

    我操!這叫我如何回答是好?你想,當前,若是牛市繼續,我能叫新手朋友不買嗎?能叫老手朋友賣嗎?若是正好處在所謂的“地球頂”一帶,我能叫新手買嗎?能叫老手不賣嗎?我的媽呀!你們問我還不如去問大雄寶殿的泥菩薩更好啊!

    新手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無知無畏,買什麽漲什麽,感覺市場多美好!老手是,苦熬熊市有多年,一日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看哪只怕那只,怕什麽來什麽,感覺市場多兇險!

    可不?剛寫到這,收到一位年輕新手朋友發來的微信:“徐工,我現在想開始買些股票,但不知道買哪只,請教您一下!”這、這……我的媽呀!

    股市似乎是個情緒交易場所,盡顯貪婪與恐懼。你語重心長地對新股民說: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哪有人領會得了,聽得進?你對老股民說:市場不可測,不要與它爭高低,而要與它和諧同行,不然很可能會錯失更好時機。哪有幾人真正領悟得到?即使懂得道理,也難以做到。就好比,誰都知道世上沒有鬼,但叫你獨自一人深更半夜、黑燈瞎火地到荒野,穿行於雜草叢生、樹影古怪、陰森森、冷颼颼、磷火一閃一閃的墳地,你會一點都不怕?不可能吧?不是墳地有鬼,而是你自己心里有鬼。也難怪,人都有先天性情商缺陷的。

    所以說,新手朋友須要努力學習與實踐,提高智商水平;老手朋友也需要繼續努力學習與實踐,提高情商水平。

    新老股友比翼雙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438

TVB找到新老板,但香港電視業還有機會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4/4612889.html

TVB找到新老板,但香港電視業還有機會嗎?

第一財經周刊 方婷 2015-04-30 20:48:00

來自內地的新投資者給TVB帶來走出香港的希望,但已經落後的TVB和香港電視業還能在電影和互聯網的潮流中收獲多少?
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elevision Broadcasts Ltd.以下簡稱TVB)迎來了內地新老板。4月22日,香港通訊事務管理局發布公告,批準持有TVB 26%股份的Young Lion財團將部分股份轉讓給新股東——華人文化傳媒娛樂投資有限公司,具體金額並未披露。後者屬於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CMC)名下,實際控制人為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SMG)董事長黎瑞剛。

香港TVB大樓。TVB此次易手是香港電視業的一次標誌性事件。

這宗交易早在今年1月就已提交給香港通訊事務管理局,對TVB高層而言,這是一次籌備已久終獲批準的收購,由此引發的輿論反彈卻遠超他們預期。4年前,由香港融資高手陳國強、臺灣HTC董事長王雪紅等組成的Young Lion財團從TVB創始人邵逸夫手里收購26%股份時,被認為是做了一樁有遠見的財務投資,TVB承諾於2010年至2015年期間將大舉投資63億港元。但這回它將部分股份出售給來自內地的金融機構,卻被許多人看做是香港電視業沒落的標誌。

香港電視業失落的跡象在多年前就已經出現。

香港九龍塘曾經見證過香港電視業的輝煌時期。在那條短短一公里的廣播道上,曾聚集了TVB、佳藝電視臺、亞洲電視臺和兩家廣播電臺。這里也因此被當地人稱為“五臺山”。在王維基成立香港電視之前,全香港也只有TVB還在投拍電視劇,由於缺乏競爭,內容質量並不穩定。

王維基曾經試圖拯救香港電視業。他是香港城市電訊的創始人,這個對電視行業毫無認知的香港人在2009年香港政府決定開放免費電視牌照申請時,成為了第一位申請者。隨後他還成立了香港電視,並從TVB挖來編劇和制片人,試圖複興香港電視業。但最終免費電視牌照沒有通過申請,他采用流動電視和網絡電視兩種方式播放節目也面臨重重困難。

如今,TVB的易手依然是香港電視業的一次標誌性事件。4月1日,香港政府確定不再頒發免費電視牌照給亞洲電視臺(下簡稱“亞視”),原因在於亞視經營不善。從2007年至今,這個香港歷史上的第一個電視臺由於無法負擔制作成本,逐漸減少電視劇生產及至完全停產,收視率最低時接近於零。作為TVB半個世紀以來的主要競爭對手,亞視有可能面臨倒閉的命運。

TVB的情況也並不理想。即便在香港本地控制著超過80%的收視份額,收入增速依舊十分有限。根據TVB財報,2014年相比2013年,營業額只增長2%,整體收入為57.7億港元。與之鮮明對比的是,內地的文化產業正在進入一個高速增長的黃金時期。CMC旗下另一家公司,成立剛滿5年的燦星制作,僅靠《中國好聲音》一檔節目,去年的廣告招商金額就在10億元以上。

“殖民地年代出於政治考慮,如果電視臺數量太多,輿論肯定很難控制,當局不願增加風險。”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馮應謙一度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也使得以TVB為代表的香港電視業漸漸失去了改進動力,日益黯淡。眾多無線藝人哀其不爭,梁榮忠曾表示,“TVB在太平盛世時,來來去去都是飲食節目。”

“香港市場很成熟,也很小,只有700萬人口,我們發展空間有限。”TVB企業傳訊總監譚錫揚說。在有限的市場空間里,還有新的公司不斷試圖進入免費電視領域。香港免費電視牌照受政府管控,長久以來,只有TVB和亞視兩家擁有牌照。

免費意味著覆蓋到更多用戶,廣告價格也會相應增長。2013年,香港有線電視旗下的奇妙電視以及電訊盈科旗下的香港電視娛樂,這兩家新電視臺獲政府原則上批準發放牌照。它們都以經營收費電視臺起家,對免費牌照覬覦已久。按照計劃,兩家新的免費電視臺有望於2015年年內開播。另外,還有兩家實力雄厚的財團也在向政府申請免費牌照。

這些新公司都想爭食香港這個擁擠市場。而在香港歷史近50年的TVB,正受困於這一市場的局限。

今年3月,在香港國際影視展上,TVB宣布啟動兩項大動作。在去年參與投資《澳門風雲2》和《沖上雲霄》並取得票房成功之後,TVB決定重拾邵氏電影公司傳統,將電影作為未來的核心業務。

TVB還宣布大力發展基於互聯網的內容服務,讓用戶通過機頂盒、移動設備等收看到TVB內容。目前,TVB已經在澳洲、歐洲推出名為TVB Anywhere的互聯網機頂盒,這項業務將在2016年得到大規模推廣。比起海外衛星直播業務,基於互聯網顯然更節省運營成本。

無論電影還是互聯網,它們本質上最大的優勢在於可以不受電視信號限制,把內容銷往更大的市場。

但同時這意味著更大的資本投入。

在擴張市場的強烈需求下,華人文化產業基金可能是TVB最好的選擇。早在2012年,TVB就已經跟華人文化產業基金及SMG合資成立翡翠東方,合資公司負責運營TVB在內地的所有業務。

TVB電視劇銷往東方衛視以及優酷土豆等視頻網站,都有賴於此。但這樣的運作同樣受到政策制約。財報顯示,2014年TVB在內地總收入有所下滑,原因正是受到廣電總局收緊對境外節目內容監管的影響。

TVB需要一個利益關聯更緊密的合作夥伴,幫助它走好接下來的每一步,而不僅僅是把在香港拍好的連續劇版權賣到內地。

“黎瑞剛的人脈和媒體經驗是我們最為看重的,不僅僅是在內地,還有海外,特別是美國好萊塢方面,我想他都能為TVB提供很多幫助。”譚錫揚表示。黎瑞剛目前只是股權投資,並不參與TVB的具體運營,但TVB顯然對黎瑞剛報以極大期望。

黎瑞剛曾成功推動華人文化產業基金與夢工廠共同投資,建立位於上海的東方夢工廠。他也被認為是中國最有國際視野的媒體投資者。在發展境外業務上,TVB董事局主席陳國強已經跟黎瑞剛達成共識,後者將為TVB提供長期策略支持。陳國強同時也是邀請其入股的主要推動者。

這樣的合作看起來很有想象空間,一旦看到走向內地和全球市場的希望,曾經困擾陳國強和TVB的新媒體威脅、廣告市場瓶頸都可能舒緩。為了未來更倚重於電影和基於互聯網的內容業務,TVB於2015年1月初出售所持有的臺灣TVBS 53%的股權,以專註穩固香港和內地業務,同時向新市場發展。

TVBS於1993年開播,是臺灣本土第一個衛星電視臺,曾經是TVB最成功的投資。它證明TVB不僅在香港有市場,也有制作普通話內容的實力。但無論過去怎麽輝煌,公司都要從飽和的市場轉向高速增長的新市場。TVB要避免重蹈亞視覆轍,最好的辦法是主動出擊,而不能僅僅削減成本,保守作戰。

來自內地的雄厚資本也在更主動地接近這些電視臺,以趁低吸納資源,掌握更多主動權。

“香港電視業現在相對走下坡路的時代,其他有心人希望借此機會進入這個領域,借用在其他領域的經驗創造奇跡,也不是沒有可能。”資深媒體人、香港浸會大學傳理學院高級講師張少威評論說。在他看來,TVB起碼在商業上做了一個看起來正確的選擇。

編輯:姚逸霄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