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外匯局答第一財經提問:沒有強制結匯 不要輕信傳言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月19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王春英介紹2016年國際收支有關情況。

(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國際收支司司長王春英)

近期有市場傳言稱,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帶來了跨境資本流出的壓力加大,對此,國家外匯管理局形成了一系列的預案,其中包括了必要時將采取強制結匯。

1月19日,王春英在發布會上針對上述傳言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作出回應稱,“我沒有得到這方面的信息。”王春英告訴記者,“關於具體政策情況,還是應該以相關政府部門發布的正式文件為準,不要輕信傳言。”王春英強調。

她進一步解釋,事實上,對於跨境資本流入或流出壓力,從防範風險的角度都需要做好應對預案,並且結合國內外形勢審慎評估和實施。國家外匯管理局的基本原則仍是按照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堅持貿易投資便利化、服務好實體經濟,同時堅持真實性合規性審核要求,加大對外匯違法違規活動的打擊力度。

根據外匯局公布的數據,目前我國銀行結售匯仍是一個逆差態勢,這說明人民幣匯率還存在貶值預期。最近一段時間,因為美元指數的回落,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出現一波反彈,是否擔心這將釋放企業和個人的購匯需求而進一步推動人民幣貶值?

王春英對第一財經記者稱,關於未來人民幣匯率的變化,需要從短期和中長期兩個維度看。從短期看,外匯市場供求受到國際收支、市場情緒、跨境資本流動以及投機炒作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並在匯率上有所反映,有時在預期、投機等因素影響下可能偏離基本面。從中長期看,匯率主要受基本面因素影響。過去大家一直說、現在也普遍認為,中國的經濟基本面支持人民幣匯率沒有持續貶值的基礎。當然,不否定人民幣匯率的短期波動,這是正常現象,希望市場參與者客觀分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144

環保部答第一財經記者問:遙感監測能提高車輛管控效率

爭論許久的機動車遙感監測問題,終於等來了官方的回應。

2月22日上午,環境保護部副部長趙英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實行機動車遙感監測,“主要是要實現高效率地管控機動車”。

22日上午,環境保護部副部長趙英民在回答記者提問。攝影/章軻

北京市通過遙感監測設備在道路上篩查高汙染車輛。攝影/章軻

在環保部當日召開的大氣汙染防治媒體見面會上,第一財經記者問趙英民,“近期環保部主要領導曾多次強調要利用道路遙感監測等技術手段。但是此前有不少專家認為,遙感監測技術的準確性不高,更不能以此作為執法的依據,你對此怎麽看。”

趙英民回應說,“機動車有它的特點,停的時候不排放,只有行駛起來時才排放,但是行駛起來你要對它監測,必然影響正常行駛。尤其像北京這種特大城市,如果車輛要一個一個停下來檢查的話,不僅效率低,而且會造成交通擁堵。而車輛停在那兒,又不熄火的話,會排放更多汙染。”

“所以,怎麽解決既要加大抽查執法的力度,同時又能夠維護正常的交通秩序,通過遙感的技術可以快速實現初步的篩查。”趙英民表示,“遙感監測的數據是否可以作為執法的依據,還需要有配套的法律和標準。”

見面會上,趙英民介紹,近年來,我國機動車保有量快速增長,產銷量連續八年保持世界第一。2015年產銷量超過了2450萬輛,2016年產銷量達到了2700萬輛左右。全國機動車保有量目前已經達到3億輛左右,其中汽車有1.9億輛。

“但機動車汙染物的排放量居高不下。”趙英民說,按照測算,2015年機動車排放量達到4500多萬噸,已經成為大氣汙染主要來源。PM2.5源解析表明,機動車成為許多大中城市主要空氣汙染來源,特別像北京、上海、杭州、廣州等特大城市機動車排放,更是如此。

趙英民以北京為例說,北京機動車的汙染治理亟待加強。北京市機動車汙染占比達到30%以上,在極端不利的氣象條件下,甚至達到50%左右。其中重型載貨車、高排放車輛、非道路工程機械是主要汙染貢獻來源。如何有效的疏導重型載貨車輛和高排放車輛,加強機動車達標排放監管,是北京下一步大氣汙染治理工作重點和難點之一。

趙英民介紹,圍繞機動車汙染防控,環保部不斷升級新生產機動車的汙染物排放標準,從2000年開始,國一、國二、國三、國四、國五、國六逐步升級,目前國六標準已經發了。應該說通過實施這些標準,使得我國機動車的排放水平大幅度地下降。與國一車相比,全國新生產的汽車單車汙染排放量下降90%以上。

在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方面,趙英民介紹,《大氣十條》實施以來,3年合計淘汰了1620多萬輛黃標車和老舊車。環保部門還加強了機動車環境監管能力,目前13個省區市70多個城市出臺了機動車汙染防治的專項法規,183個城市成立了機動車環境管理機構,有一萬多條在用車的排放檢測線,對在用機動車年檢。

趙英民介紹,車用燃油品質也在加快提升,2000年淘汰了車用含鉛汽油,今年1月1日起全國開始供應國五標準的車用汽、柴油,車用汽、柴油的含硫量從2000年的1000ppm下降到現在的10ppm,降低99%。

就下一步環保部在機動車汙染防治方面的打算,趙英民表示,“還是要堅持‘車、油、路’的統籌,主要采取六個方面的措施。”這六項措施包括:

構建國家機動車環保監管制度體系,依法實施新生產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信息公開,建立環保達標監督檢查和環保召回制度,今後機動車生產廠家由於排放不達標,也要面臨汽車召回的問題。

加快制定標準,強化對新生產機動車監管,加快重型車國六排放標準的制定發布進程,鼓勵具備條件的地區,提前實施新排放標準,強化新生產機動車環保達標監管。

強化監督管理,降低在用機動車的排放水平,加快推進國家、省、市三級機動車排汙監控平臺聯網,加強重型柴油車等高排放車的監督管理,推進黃標車、老舊車加速淘汰,按照《大氣十條》的要求今年基本淘汰完黃標車。

實施清潔柴油機行動,推進柴油車、非道路移動機械和船舶的汙染治理,建立非道路移動機械和船舶的排放清單,督促地方依法劃定並公布禁止使用高排非道路移動機械的區域,配合有關部門嚴格管理船舶排放控制區,鼓勵船舶使用岸電,開展港口空氣質量監測。

加強督促協調,積極推進油品升級,配合有關部門加快推進車用柴油、普通柴油和部分船用柴油、燃料油並軌,嚴厲打擊生產使用假冒偽劣車用燃油的行為。

推動優化交通運輸結構,加快提高鐵路貨運比例,配合有關部門優化交通運輸結構,推進港鐵公聯運,盡快改變客貨運過度依賴公路的狀況。

就有關方面關註的“天津港不再接收柴油貨車運輸的集港煤炭”的問題,趙英民解釋說,研究表明公路貨運單位運輸量的汙染物排放量數倍於鐵路運輸。目前天津每年5000多萬噸的煤炭采用重型柴油車公路運輸的方式,同時鐵路運輸運能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趙英民介紹,計劃今年9月底前天津港不再接受公路運輸煤炭,在主要道口安裝遙感監測設備,重點篩查柴油貨車和高排放車輛,從而從源頭上減少重型柴油車汙染排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669

獨家 | 易綱答第一財經:暫時沒有加息、降準的必要

3月4日早晨7點40,第一財經記者在全國政協經濟組駐地鐵道大廈獨家采訪到央行副行長易綱。對於市場當下熱議的經濟是否有加息、降準的必要以及穩健中性貨幣政策的問題,易綱給出如下回複。

現在美聯儲已經開始加息,中國有沒有加息的必要?易綱告訴第一財經,加息的問題還得以國內考慮為主,以我為主,具體要看經濟、物價等方面。“我覺得還得再看一看。”他稱。

對於是否有降準空間?易綱表示,要綜合研究,考慮方方面面。盡管當下我國外匯占款在持續減少,但應該說,流動性還是很正常的、穩定的。

今年我國貨幣政策定調為穩健中性,將用何種指標體現穩健中性?易綱對本報記者稱,“觀察,央行肯定要做到不松不緊。”

3月4日,政協小組討論將在各駐地正式開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183

韓長賦答第一財經:今後糧食產量將根據供求適當增減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個全局性、方向性的問題。

3月7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記者會上,農業部部長韓長賦稱,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三大背景,也是三大必然。根據中央的部署,這項工作從去年就已經開始,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又作出新的部署,農業部也圍繞這一工作主線,提出了2017年的具體政策措施。

在發布會上,第一財經記者問如何評價2016年糧食總產量出現首次回落?韓長賦對此回應稱,糧食生產是一個兩難,多了不行,少了更不行。去年糧食總產量在“十二連增”後出現首次回落,但仍是歷史上的第二個高產年。具體來說,這次調減的主要作物是玉米,也是中國政府推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動調整的結果。可以說,在今後,糧食產量根據當期的供求關系適當進行增減,是正常的,這也將會成為一種常態。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在今年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然是今年農業工作的主線。在這條主線的指導下,引導農民根據市場需求發展生產成為重要舉措之一。

韓長賦稱,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個全局性、方向性的問題。這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是用市場的手段,用改革的辦法,通過引導市場主體行為,促進結構調整。

新世紀以來,糧食總產量的“十二連增”難掩農業供給存在結構性矛盾、中國農業在國際市場上缺乏競爭力等現實。因此,推進改革就是為了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的供給,破解玉米供大於求的困局,提高中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針對這三大背景,韓長賦稱,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適應市場需求,改善農產品的供求關系;需要提高農業的質量和效益,增加農民的收入;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提高競爭力。今年農業部就此改革提出了包含去庫存、補短板、增效益、育主體、增動能五大具體政策措施。

十二連增以來首次回落

值得關註的是,2016年中國糧食總產量出現首次回落。這跟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密切相關。

連續十二年的糧食總產量增產,其實很大程度上有賴於玉米,尤其是於2008年實行玉米臨儲收購政策以來,極大地刺激了農民種植玉米的動力,使得玉米種植面積和產量雙雙大增,並於2012年取代稻谷躍居第一大主糧作物地位。2016年,糧食總產量出現首次回落,由於是在高位上的調整,當年糧食產量仍為歷史次高。

如何看待這一回落?韓長賦回應第一財經提問稱,2016年我國糧食減少104億斤,而且減的主要是玉米,這是我們主動調整的結果,也是意料之中的。

之所以調減玉米,他解釋說,玉米這些年出現產量增加、進口增加、庫存也增加的“三量齊增”,供大於求。為此,去年國家啟動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將實行了8年的玉米臨儲政策調整為市場定價、價補分離,也就是市場化收購,加上給農民補貼,這是我國糧食收儲制度的一項重大改革。

那麽,如何評價這一年來玉米實行的“市場定價、價補分離”政策改革?韓長賦稱,這項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理順了價格,激活了市場,提高了競爭力,帶動了玉米加工,也倒逼了結構調整。去年玉米種植面積減少近3000萬畝,停產、半停產的玉米加工企業都運轉了起來。因此,對糧食產量的年度間合理性波動,要理性看待。今後糧食產量根據當期的供求關系適當有一些增減,是正常的,而且也會成為一種常態。

他說,糧食生產是兩難問題,“多了不行、少了更不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所以,糧食生產沒有放松,也不能放松,作為農業部門,首要職責還是要保障全國人民能夠“到點開飯”。

為此,新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首先要守住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底線,概括起來可歸納為“三個兩”。具體來說,一是要保住兩大口糧。保持稻谷、小麥這兩大口糧的面積和產量總體穩定,確保口糧絕對安全。二是穩住兩個積極性。要穩住地方政府重農抓糧和廣大農民務農種糧的積極性。三是實施“兩藏”戰略。“藏糧於地、藏糧於技”,鞏固提升糧食產能。這樣市場和年度產量有一些波動,也沒有關系,只要有需要,就能夠產得出、供得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5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