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企業要建一棟辦公樓,至少交95種稅費蓋192個章

http://www.xcf.cn/gdyw/201409/t20140926_642045.htm

  「我們公司要蓋一棟辦公樓,現在項目公司成立快兩年了,開工前的手續還沒有辦好,不知道開工要等到什麼時候。」近日,南京市一家知名企業老總唐明(應當事人要求,化名)向現代快報訴說自己的無奈。據他預計,這棟樓至少要3年半時間才能蓋好,而該企業在8年前,同樣是蓋一棟樓,只花了一年半時間。

  讓唐明更加糾結的是,雖然目前各級政府倡導簡政放權,但他梳理了一下,目前蓋一棟樓,從項目前期算起,到最後拿到大樓房產證,至少要交95種稅費、蓋192個章。唐明坦言,反腐力度不斷加大,一些政府部門怕這怕那,辦事手續繁瑣和部分人員的懶政、不作為,已經嚴重阻礙了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的發展。現代快報記者 顧元森

  95種稅費中

  90%是規費

  1.營業稅;

  2.城市維護建設稅;

  3.教育費附加;

  4.地方教育費附加;

  5.土地增值稅;

  6.各種印花稅;

  7.土地使用稅;

  8.企業所得稅;

  9.殘疾人就業保障金;

  10.防洪保安資金;

  11.義務植樹統籌費和綠化費;

  12.工會經費工會籌備金;

  13.排污費;

  14.新型牆體材料發展基金;

  15.建設工程交易綜合費:

  16.城市規劃技術服務費;

  17.建築、裝潢、工程垃圾處置費;

  18.價格審核費;

  19.白蟻防治費;

  20.環境影響評價費;

  21.防雷裝置施工監督驗收費;

  22.防雷裝置設計審定費;

  23.防雷裝置檢測費;

  24.抗震安全評價費;

  25.生活污水池建設費;

  26.綠化建設資金;

  27.所有權登記費;

  28.房屋交易手續費;

  29.消防測繪費;

  30.檔案整理費;

  31.建築工程質量監督費;

  32.建築安全監督管理費;

  33.工程技術檢測費;

  34.工程地質勘探費;

  35.土地登記費;

  36.土地出讓金;

  37.土地效益評估費;

  38.購圖費;

  39.勘察丈量費;

  40.控詳設計費;

  41.拆遷管理費;

  42.土地使用費;

  43.各種契稅;

  44.耕地佔補平衡費;

  45.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

  46.新菜地基金;

  47.徵地不可預見費;

  48.公證費;

  49.土地交易綜合服務費;

  50.土地管理費;

  51.城市規劃技術服務費;

  52.價調基金;

  53.市政大配套費:

  54.市政小配套費;

  55.公建水增容費;

  56.綜合管網設計費;

  57.人防工程建設費;

  58.人防工程質檢費;

  59.人員掩體設計費;

  60.供電設計費;

  61.給水設計費;

  62.排水設計費;

  63.煤氣設計費;

  64.煤氣集資費;

  65.節能評估費;

  66.采暖設計費;

  67.公建防疫審圖費;

  68.電話穿線費;

  69.文物勘探費;

  70.規劃定位放線費;

  71.施工圖審查費;

  72.臨時施工用水費;

  73.招標管理費;

  74.市場服務費;

  75.合同鑑定費;

  76.質量監督費;

  77.勞保統籌費;

  78.工程保險費;

  79.標誌牌費;

  80.固體垃圾排放費;

  81.環保噪聲排放費;

  82.環保測評費;

  83.垃圾託管費;

  84.配套工程質量委託費;

  85.地名門牌製作費;

  86.水質化驗費;

  87.市政監督費;

  88.市政監理費;

  89.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費等;

  90.產權面積測繪費;

  91.房產稅;

  92.房屋維修基金;

  93.室內環境檢測費;

  94.塑鋼門窗檢測費;

  95.市政、交通等其他費用

  至少要蓋192個章

  涉及大大小小近30個部門

  辦理事項 主要部門 公章數 具體手續

  1 簽訂土地出讓合同 國土局 3個章 針對合同範本、條款、地塊範圍、技術指標進行核對,簽訂合同。

  2 《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辦理 規劃局 5個章 提供《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申請表、《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及附圖等5項材料。

  3 項目立項辦理 發改委 7個章 提供項目立項申請書面報告、資本金證明、土地使用權證明等7類資料。

  4 項目暫定資質辦理 住建委 7個章 提供企業資質等級申報表、企業營業執照、企業章程等7類資料。

  5 《國有土地使用權證》辦理 國土局 15個章 提供土地登記申請審批表、原《國有土地使用證》、法人資格證明等12類資料。

  6 《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辦理 規劃局 9個章 提供《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申報表、項目立項批覆等9類資料。

  7 《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辦理 規劃局等 22個章 辦理消防審查、人防審查等資料。提供《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申請表、《國有土地使用權證》、地形圖等18類資料。

  8 《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辦理 住建委 約28個章 需滿足「三通一平」,並已經辦理該建築工程用地批准手續,取得規劃許可證等。提供中標通知書、施工合同、監理合同等14項資料。

  9 《商品房預售許可證》辦理 房產局 19個章 選定物業公司,簽訂預售監管協議,辦理物價備案、預售方案備案,進度證明、辦理網上備案。需提供商品房銷售許可證申請書、企業營業執照等13項材料。

  住建委等

  10 綜合竣工驗收辦理 住建委等 50個章 規劃驗收、規劃實測;質檢驗收;消防、人防、安防、環保、防雷、檔案、綠化等專項驗收;水、電、氣驗收;綜合驗收;申請現場核驗。

  11 房屋產權初始登記辦理 房管局 14個章 三圍面積實測;樓棟編號。需提供12項材料。

  12 相關基金、保證金返退辦理 牆改辦 5個章 提供《新型牆體材料專項基金驗收申請表》、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等5項材料。

  散裝辦 5個章 提供散裝水泥專項資金結算申請表等5項材料。

  國土局 3個章 提供開竣工證明材料等3類材料。

  蓋一棟辦公樓需交的稅費、蓋的公章方面內容,由民企提供。其中審批流程中不包括維穩辦、文物勘探等所需的未知審核文件蓋章程序。另外,在目前中央及各級政府大力簡政放權的形勢下,有的行政審批程序、項目可能已經發生變化,歡迎相關部門撥打現代快報熱線96060進行說明。

  備註

  如今,手續繁稅費多

  交95種稅費、蓋192個章

  建一棟樓至少要跑3年半

  「企業要建一棟樓,需要繳納的各種稅費名目有95項之多,收費單位涉及政府幾乎所有行政職能部門,包括其下屬的部分單位以及一些群團組織。名目繁多的各項行政、事業、企業性收費,沒有一項說起來不重要,收費都有憑有據有文件。」唐明說,企業蓋一棟大樓,要繳各種稅費,資金、人力、社交成本壓力非常大。

  「在95種稅費中,90%都是各種費,10%是稅。」唐明給現代快報記者列出一個稅費清單。記者看到,在稅收方面,包括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土地增值稅、土地使用稅、企業所得稅,各種印花稅、契稅等。相對來說,費的名目種類更多更雜,如市政大配套費小配套費、土地出讓金、教育費附加、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綠化基金、防洪保安資金,還有水、電、氣、市政、交通等其他費用。市政大、小配套費按大樓面積徵收,這兩項加起來每平米要350元以上。

  唐明公司的一名部門經理測算了一下,各種稅費加起來,要佔到項目成本的兩成多,稅費壓力不可謂不重。

  要蓋大樓,企業要到各相關部門跑手續、蓋章,先是到工商局註冊項目公司、辦理場地證明,再到規劃、國土部門辦理用地申請、核發選址意見書、土地招拍掛,直到最後在房產局取得項目產權證。唐明梳理了一下,前後需要跑大大小小近30個部門,蓋192個章,而且這192個章都是公章,各部門、處室負責人的簽字還不包括在內。在有的部門,一套手續走下來,甚至要蓋20多個章,缺一不可,否則便通不過審批。

  「我們按正常程序算,要全部走完手續,拿到房產證,至少需要3年半。」唐明說,一般來說,大樓建設週期應該是兩年左右。

  據瞭解,唐明公司還有一個開發項目,由於進展較慢,項目公司由最初的幾十人縮減到現在的10多人。「待項目進展快一點的時候,再添人手。」項目拖這麼長時間,企業無形中增加了大量成本,最終壓力全由企業來承擔。

  過去,效率比現在高

  8年前,同樣建一棟樓

  只要跑1年半蓋100個章

  「2006年,我們公司蓋了一棟樓,用了一年半時間,比現在效率高多了。當時雖然也蓋了100來個章,但比現在少。」唐明不無感慨地說,8年之後,同樣蓋一棟樓,光蓋章就增加了近一倍,項目走完整套手續,從一年半增加到三年半。

  多出來的這些部門、公章來自哪裡?唐明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這些部門、公章都有依據,以項目所需辦理的社會穩定評價這一項為例,這是近兩年才有的「穩評」,需要徵求項目周圍左鄰右舍意見,要項目所在的社區、街道蓋章,還要到主管部門蓋章。

  唐明說,曾有一個項目,需要發改部門立項,發改部門稱項目要有節能評、穩評之後才能立項,而負責穩評的部門則稱,項目沒有立項,不能進行穩定評價。為此,項目工作人員在多個部門之間來回跑,「跑了半年還沒有辦好。」唐明說,最後好不容易在街道、社區蓋了章,拿到下一個部門,結果對方稱街道主任、社區負責人沒有簽字,要求公司再跑一趟,補上街道主任、社區負責人簽字。「街道、社區蓋章已經代表了街道,為什麼還要負責人再簽字?可我們企業有什麼辦法?只能回頭再找街道主任。」唐明說,目前每個開發項目還要交檔案保管費,按每年每平米一元的標準收取,這個費用以前也是沒有的。

  辦理項目手續過程中,層層蓋章、手續繁瑣是突出問題。唐明說,3個月前,曾有一個項目在南京某局下屬分局辦手續,分局手續辦過後,再拿到市局辦手續,從該局相關四五個科室的副科長、科長,到副處長、處長,直到副局長、局長,各個部門走一遍手續。「該局局長有一正八副,每個人都要經手一遍。」唐明說,僅在該局辦理手續,預計就要半年左右的時間。

  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

  民企辦事「三扇門」仍然存在

  唐明平時經常與其他民營企業家交流,不少人也都有同樣感受,即中央實行八項規定、反四風以來,不少政府部門的領導和辦事人員有所顧忌,不敢公然亂作為了。但他們手中的權力太大了,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辦事仍然很難。現在企業與有些政府部門打交道時,感覺存在「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三扇門。所謂「玻璃門」,是指很多政策是看得見的,但等到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辦事時,卻感覺這些政策看得見,但具體辦理起來卻有種種限制,民企要真正享受到優惠政策,並不容易。「彈簧門」是指有些規定彈性太大,政府部門在執行規定時,伸縮性太強。「旋轉門」則指企業到政府部門辦事,走了一圈出來後,什麼事也辦不成。

  對此,南京一家民營物流公司老總黃海剛(應當事人要求,化名)也深有感觸。他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過去有些政府部門存在「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情況,現在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即「門好進,臉好看」,但仍然「事難辦」。黃海剛說,在巨大的反腐壓力下,現在官員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了,這個不能拿,那個不能吃,做事沒了積極性。有的政府部門人員出工不出力,出力不出活,出活不出彩,在機關混日子打醬油。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做了事,有可能要擔責任。不做事,便不會犯錯。」黃海剛說,在與政府部門打交道的過程中,他感覺有些部門辦事效率低下,有的部門該做事不做事,讓他無可奈何。

  反腐力度大

  部分工作人員怕擔責不作為

  在黃海剛與唐明等民企老總看來,中央反腐力度很大,八項規定、反四風等持續深入,基層政府部門的面貌的確有了改變,這是事實。以前企業到政府部門辦事,有時可以拉拉關係,甚至一起吃吃飯,聯絡一下感情,有時辦事會順利一些。但近兩年,這種情況已經比較少見了,「即使你不送東西,光請人吃頓飯,人家都不見得會來,因為現在規定很嚴,抓得也很緊。」

  現在,唐明公司辦理項目手續時,公司工作人員經常是到某個部門辦事,對方要麼是不在,要麼是稱正在開會,或正在進行學習。「為辦一項手續,工作人員跑了一趟又一趟,即使手續完備,有的政府部門的辦事人員和領導仍然拖著不辦。」唐明說,這種情況在近一年多來非常普遍,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有些政府部門人員不敢做事,怕擔責,沒有擔當。其實,本來應該是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本職工作,但他就是拖著或壓著。有時,他們會找一些理由或藉口,讓企業辦事人員跑得焦頭爛額,卻只能像無頭蒼蠅似的在各個部門之間穿梭。這種情況不但在普通公務員身上存在,在某些政府部門領導身上同樣存在。

  傅全(應當事人要求,化名)是南京一家民營倉儲企業老總,有一個已經立項批覆過的項目,面臨將工業用地改成商業用地,企業願意按市場價補交土地出讓金,並向相關政府部門打了報告。雖然傅全多次跑這個項目,但報告相關部門仍然沒有批,並稱要書記批才行。「我一個民營企業,怎麼找書記?這事拖了一年,也沒有辦成。」

  有的部門為「避嫌」

  不願與企業多來往

  傅全認為,與前些年相比,近兩年政府部門的辦事效率不高,對於有些部門來說,甚至可以說是比較差的。很多政府部門不再到企業一線,主要是為了「避嫌」,其原因主要是有的政府部門人員怕出事,索性不做事。對有的事情「不受理」,便沒有了責任。「辦了事,可能會出事,不辦事,便不會出事,還不如不辦事。」有的部門則是將本該自己承擔的職責推給企業和社會機構。

  傅全在南京一開發區曾有個項目,幾年前開發區會為了他企業的問題,召集相關部門開個協調會,將需要解決的問題交給相關部門辦理。但現在開發區不再請相關部門到企業了,「有關部門不願來企業,因為擔心與企業來往密切,會被人懷疑收紅包、收禮。」

  傅全的公司有一個大型倉儲項目,各項設施都符合國家規定。但在做安全評估時,一名專家提出,在倉庫台階上已經有一側欄杆的基礎上,再加一排欄杆,目的是加強安全。傅全說,實際上這名專家根本沒有考慮到實際情況,加設的這排欄杆不但起不到安全作用,而且對工人實際操作有阻礙,甚至有安全隱患。不過,企業沒辦法,因為如果沒有專家簽字,行政主管部門便不通過。企業向主管部門說明情況,但主管部門根本不聽企業的。「有的專家沒有實踐經驗,有的專家則與有關的評估機構有關聯,這樣的專家提反對意見,相關的評估便無法通過。評估通不過,行政部門的審批便通不過,企業就要承擔很大損失。」傅全說,就因為專家一句話,他的企業就要多付出幾十萬的成本,時間拖得越長,損失越大。

  有些手續可合併或取消

  尤其是走過場的評估

  「民企稅負重,成本高,壓力大。希望政府部門為企業特別是民企減負,簡政放權。」唐明告訴記者,就他公司的房地產項目來說,要進行各種評估,如綠化、文物、消防等。「有的評估完全是形式大於內容,甚至成了走過場。」他說,前段時間他的公司要到某部門辦評估手續,結果上午交了評估費,下午主管部門就蓋了章。「有些評估成了『錢評』,只要你交夠了錢,評估就能過。」唐明認為,有些手續該合併就應該合併,該取消就應該取消,特別是一些走過場的評估,完全成了企業的負擔。

  唐明還告訴記者,南京某局響應政府要求,將權下放到區裡,按理說這對企業是好事,辦事應該會方便了。但實際上區局對業務不熟悉,企業辦事時還是要跑市局,以前一週甚至兩天能辦好的事,現在一個月也辦不好。這樣的低效率讓企業叫苦不迭。

  黃海剛說,以前他的企業各種稅費佔比不到7%,但按現在的成本,這一比例超過12%,再加上融資、用人成本上升,民企壓力非常大。「希望政府多關注民企,考慮到民企的實際情況,在各方面讓民企與其他類型企業完全平等地競爭。」

  傅全希望有的政府部門能改變不作為的現狀,真正為企業著想,進一步減少行政許可,提高辦事效率。「國家要求各級政府簡政放權,可我們身處基層,體會不是很明顯,辦事部門、手續並沒有大幅簡化、減少。希望有的政府部門能真正將國家的政策落實好,讓我們民企享受到該享受的政策和規定。」

  南京市工商聯:

  簡政放權與企業要求有差距

  對於企業家反映的問題,南京市工商聯有關負責人向記者坦陳,企業家們所說的是事實,平時經常有企業家特別是民營企業家向他們抱怨自身遇到的問題。像唐明所說的蓋樓需要交95種稅費,蓋一兩百個章,這是客觀情況。對於企業們反映負擔過重、手續繁瑣的問題,工商聯作為政府部門與企業之間的橋樑和紐帶,及時向政府部門進行反映,並及時將政府的聲音傳達給企業。

  這名負責人說,其實南京市在政府簡政放權方面,已經做了大量工作,前些年南京的各種行政許可、非行政許可以及政府服務事項多達5000多項,但近年來政府推進簡政放權,這些項目已經削減到300多項。可以說在這方面,南京在全國範圍內是做得比較好的。即使如此,政府部門的工作與企業的要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在這方面,政府部門也不斷地在改進,今年南京還專門出台規定,優化行政審批。

  這名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政府部門應該繼續推進簡政放權,提高辦事效率,更好地為企業服務。

  用制度改革、激勵措施

  推進簡政放權

  江蘇省委黨校法政部副教授劉青:民企老總們反映各項審批手續繁瑣、壓力重,這是事實,應該客觀地看這一問題。對房地產項目來說,國土、規劃、建設、房產等專業部門多,而且多是垂直系統管理,目前尚不能完全做到集中、統一、高效地進行行政審批。另外,目前國家對房地產業進行宏觀調控,有些部門會存在從嚴審批的情況。

  目前政府在簡政放權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今年中央政府已經完成了300多項行政審批改革,從中央到地方逐步落實,其效果是值得期待的。另外,政府大部制改革是提高行政效率、簡化審批的重要舉措,這項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目前有的政府部門還試點進行審批事項辦理公開告知,就像在網上買東西可查詢快遞流程一樣,辦事者可以隨時向審批部門瞭解辦事流程及進展。不可否認的是,有的部門和人員存在懶政、惰政行為,要改變這種局面,政府部門應該繼續推進大部制改革、探索更好的辦法,進行制度改革,提高政府部門的服務意識和辦事效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邱建新:要解決政府部門辦事效率低、懶政等情況,一方面要推進簡政放權,另一方面要通過制度,包括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來提高效率。另外還要有投訴機制,不過在這一點上要注意研究方法,因為有的人即使遇到不作為、亂作為,也不敢、不願站出來投訴。

  有人說政府部門不作為、少作為,危害性比亂作為要好一些。這種觀點要不得,因為懶政行為、不作為對企業、對老百姓同樣不利,同樣會造成政府信譽的損壞。對於有些政府部門行政行為的缺位、錯位、越位,都需要整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407

煤炭資源稅改革方案正式落定 全面清理收費基金 稅費從價計征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277

body-bg2本周六(10月11日),煤炭資源稅改革方案正式落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關於實施煤炭資源稅改革的通知》,規定自2014年12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實施煤炭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同時清理相關收費基金。

財政部門表示,此次改革有兩方面的內容:

(1)清理涉煤收費基金,將煤炭礦產資源補償費費率降為零,停止針對煤炭征收價格調節基金,取消山西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原生礦產品生態補償費、煤炭資源地方經濟發展費等,取締省以下地方政府違規設立的涉煤收費基金。

(2)煤炭資源稅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結合資源稅費規模、企業承受能力、煤炭資源賦存條件等因素,將稅率幅度確定為2%-10%,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在此幅度內擬定適用稅率。結合當前煤炭行業實際情況,現行稅費負擔較高的地區要適當降低負擔水平。稅率公布前要報財政部、稅務總局審批。

此外,通知還提到,中國將對衰竭期煤礦開采的煤炭,資源稅減征30%,對充填開采置換出來的煤炭,資源稅減征50%。

我國的資源稅開征於1984年,多年來煤炭資源稅實行從量定額計征。財政部表示,計稅依據缺乏收入彈性,調節機制不靈活。同時,煤炭企業還需繳納一些收費基金,與資源稅在性質、征收環節及對象、方式等方面基本相同,存在費重稅輕、稅費結構不合理、重複征收等問題。

今年上半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和中央政治局會議先後審議通過的《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將實施煤炭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任務,並將清理收費基金作為改革的重要內容。

財政部稱,按照清費立稅、減輕煤炭企業稅費負擔的原則,將煤炭資源稅費改革作為近期財稅體制改革的突破口,有利於理順資源稅費關系,規範財稅秩序,堵住地方亂收費的口子;有利於完善資源產品價格形成機制,促進資源合理開采利用,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9月2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實施煤炭資源稅改革,推進清費立稅、減輕企業負擔。

會議認為,煤炭資源稅改革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和既定任務。目前我國原油、天然氣資源稅改革已全面實施,實行煤炭資源稅改革,完善資源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既能讓資源地區受益,推進區域協調發展,通過減少名目繁多的收費,增強企業發展後勁,也可促進煤炭資源合理開采利用,推動科學發展。

李克強說,在原油、天然氣資源稅改革全面實施後,當前宏觀經濟運行平穩,煤炭價格低位運行,總體來看,是推出煤炭資源稅改革的較好時機。

而除了煤炭,中央全面清理取消了涉及煤油氣的收費基金,並規定自2014年12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統一將煤炭、原油、天然氣礦產資源補償費費率降為零

在兩部委今天一同發布的《關於全面清理涉及煤炭原油天然氣收費基金有關問題的通知》中,規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對本地區出臺的涉及煤炭、原油、天然氣的收費基金項目進行全面清理。凡違反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審批管理規定,越權出臺的收費基金項目要一律取消。

在《關於調整原油、天然氣資源稅有關政策的通知》中,規定原油、天然氣礦產資源補償費費率降為零。

在“清費”與“立稅”並行的情況下,上述文件同樣規定,將油氣資源稅適用稅率由5%提高至6%。

此外,規定還對油田範圍內運輸稠油過程中用於加熱的原油、天然氣免征資源稅,對稠油、高凝油和高含硫天然氣資源稅減征40%,對三次采油資源稅減征30%,對低豐度油氣田資源稅暫減征20%,對深水油氣田資源稅減征30%。

三份文件的官方地址點擊下文鏈接:

《關於實施煤炭資源稅改革的通知》

《關於全面清理涉及煤炭原油天然氣收費基金有關問題的通知》

《關於調整原油、天然氣資源稅有關政策的通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555

企業減負 數千億稅費減免可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4029.html

企業減負 數千億稅費減免可期

一財網王子約 2015-12-11 00:44:00

“降低成本,幫助企業保持競爭優勢”位列“四個殲滅戰”之一,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已經展開調研,不久後將推出相關措施

經濟下行壓力不減,實體企業這個年底的日子並不好過。

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殲滅戰”中,“降低成本,幫助企業保持競爭優勢”被認為是對實體經濟影響最大的一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認為,“企業可盈利”應該是經濟轉型的核心指標,也應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目標。

在中央提出供給側改革思路後,多名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的專家均表示,改革的核心應該在於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減輕負擔,提升資金供給效率。

當前中國經濟的有效供給受到高稅費成本約束、高融資成本約束兩大供給約束,本報記者了解到,有關結構性減稅和降低融資成本的政策建議已成為業內主流。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已經展開調研,不久後將推出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的相關措施。

數千億稅費減免利好可期

近年來,實體企業成本加速提高。以工業企業為例,2014年年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中,主營業務成本占比高達86%,各種稅費占比9%,主營利潤占比僅5%。在主營業務成本中,原材料成本、資金成本、交易成本又占大頭。

在各種負擔中,稅費重負又是最為企業家詬病的。行業研究顯示,當前中小企業需要繳納所得稅、增值稅、營業稅、流轉稅、印花稅、契稅等二十多種稅項,面向中小企業的行政收費項目也多達五六十類。此外,企業為職工支付的社會保險費在工資中的比重相對偏高,也成為企業經營的一大壓力。

萬博經濟研究院院長滕泰表示:“據測算,從微觀層面講,中國企業的綜合稅費負擔平均約40%。而以我國的政府總收入除以GDP所得到的國家宏觀稅負在2014年達到37%,大致相當於發達國家最高水平,高於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10個百分點左右。”只有把稅負降下來,才能給企業營造更好的生存空間。

在上月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習近平強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

供給側改革的內涵之一,是要通過減稅增加要素的投入、擴大生產、增加就業、刺激新興產業的發展。

在上月召開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李克強總理為供給側的稅費改革又開出了藥方。他說,在供給方面,繼續運用好結構性減稅等手段,推動“雙創”和“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計劃,促進服務業、先進制造業發展,扶持小微企業成長,發揮制度創新和技術進步對供給升級的倍增效用,擴大有效供給。

不少專家表示,明年中國有望通過“營改增”、適當減少特定行業企業所得稅、減免收費等舉措,為企業帶來數千億的稅費減免利好。

財政部財科所所長劉尚希認為,減稅主要應通過“營改增”來實現,消費稅、資源稅等稅種要發揮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調節作用,非但不能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要適當提高。

“在減少行政性收費方面,政府也出臺了一些政策,但是往往中央政府決心很大,落地卻有一個過程。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更有效的是減少企業所得稅,直接提高企業利潤、刺激企業投資;減少個人所得稅,直接提高個人消費。”滕泰認為。

此外,考慮到中國的社保繳費率水平和世界其他國家相比也是偏高的,“適當降低社保繳費率是有余地的。”劉尚希稱。

多方式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企業有望進一步獲得稅費減免的同時,中國還將通過深化金融改革解除金融抑制,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實體經濟發展的掣肘。為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刺激實體經濟發展,自去年11月開始,央行已經累計降息6次,當前的存貸款基準利率再創歷史新低。不過,從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感受來看,融資問題仍然沒能徹底解決。

在前述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李克強提出,要創新貨幣政策工具,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更好服務實體經濟。記者梳理發現,最近幾年,央行公布了多種創新型貨幣政策工具。除了短期流動性管理的常規工具外,央行的“工具箱”中還有SLF(常備借貸便利)、PSL(抵押補充貸款)等。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除了貨幣政策等工具外,解決企業融資問題還要堅定堅持金融改革的方向,解除金融抑制,推動融資結構優化和利率市場化改革,以此來降低融資成本。

打造優良市場環境

除了減稅降費和降低融資成本,如何構建服務型政府,打造優良市場環境,也關系到能否提高實體企業的競爭力。

簡政放權已經成為本屆政府改革的“當頭炮”。數據顯示,本屆政府成立以來,先後多次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中央層面投資核準事項也減少了76%。特別是商事制度改革極大地激發了創業熱情。工商總局的數據顯示,1~9月全國平均每天新登記企業1.16萬戶。

劉世錦認為,商事制度改革等舉措已經產生積極效果,但還需進一步放寬準入,加快行政性壟斷行業改革,以改善供給、降低成本,通過競爭全面提升效率。

“十三五”規劃建議已經明確提出,未來五年將限制政府對企業經營決策的幹預,減少行政審批事項。還提出清理和規範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減輕企業負擔,完善公平競爭、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李克強日前明確表示,要以導向更突出的產業政策、更嚴格的標準和監管促進產業升級,滿足多樣化需求,落實對工商用電同價等政策,為服務業發展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用優質產品和服務塑造中國制造、中國品牌的競爭力。

編輯:顧鄉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410

積極財政“組合拳”:赤字首破2萬億 減稅費超5000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58083.html

積極財政“組合拳”:赤字首破2萬億 減稅費超5000億

一財網 陳益刊 2016-03-06 23:06:00

李克強表示,適度擴大財政赤字,主要用於減稅降費,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同時,適當增加必要的財政支出和政府投資,加大對民生等薄弱環節的支持。

為幫助經濟爬坡過坎,財政政策這次踩足了“油門”。

3月5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亮出積極的財政政策“組合拳”:提高財政赤字規模、加大減稅力度、增加地方專項債券額度、繼續推行置換債券,而每一拳比以往更有力度。

2016年,財政赤字率增至3%,創新高,赤字規模首次突破2萬億元,比2015年增加5600億元。推出營業稅改增值稅(下稱“營改增”)全覆蓋等三項減稅降費舉措,預計全年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5000多億元。今年安排地方專項債券4000億元,比2015年增加3000億元。繼續發行地方政府置換債券,市場預計規模不會低於去年的3.2萬億元。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誌勇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赤字率提高幅度基本符合市場預期,積極財政政策力度較去年明顯加大,下一步關鍵是如何發揮好財政政策效果,這與調整優化財政支出方向、結構密切相關。

李克強表示,適度擴大財政赤字,主要用於減稅降費,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同時,適當增加必要的財政支出和政府投資,加大對民生等薄弱環節的支持。創新財政支出方式,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該保的一定要保住,該減的一定要減下來。

增支遠超2.18萬億元

在經濟低迷時期,政府會采用擴張性的積極財政政策,這主要體現在增加支出和減輕稅費。

經濟下行直接導致財政收入下滑,而在今年全面實行營改增等減稅費舉措後,將進一步拉低財政收入增幅。

根據《關於201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下稱《預算草案報告》),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僅3%,創歷史新低,也遠低於經濟增速預期目標。

為了給減稅費提供空間,保證財政剛性支出,今年政府大幅提高財政赤字。

2016年全國財政赤字擬安排2.1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5600億元,赤字率提高到3%。其中,中央財政赤字14000億元,地方財政赤字7800億元。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中國財政赤字率長期低於3%,遠低於美國、日本、法國等國家,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中國於2009年大幅提高赤字率至2.8%,也低於3%水平。今年財政赤字率首次達到3%,財政赤字規模首次突破2萬億元,釋放了更有力度的積極財政政策信號。

增支並不僅僅體現在2萬多億元的財政赤字,中央今年還安排地方專項債券4000億元,比去年增加了3000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主要用於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建設支出,不計入赤字。

同樣不列入赤字的還有結轉結余資金,根據《預算草案報告》,2016年中央將使用結轉結余資金1725億元,比2015年增加601億元。

另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繼續發行地方政府置換債券。去年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存量債務3.2萬億元,降低利息負擔約2000億元,減輕了地方政府償債壓力。樂觀者估計今年置換債券會達到5萬億元左右。

減稅規模定在5000億元

楊誌勇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李克強提出擴大財政赤字主要用於減稅降費,這個提法與以往有所不同,以前擴大財政赤字更多用於投資。

李克強在作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適度擴大財政赤字,主要用於減稅降費,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今年將采取三項舉措,預計比改革前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5000多億元。

一是全面實施營改增,從5月1日起,將試點範圍擴大到建築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並將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產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範圍,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二是取消違規設立的政府性基金,停征和歸並一批政府性基金,擴大水利建設基金等免征範圍。

三是將18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的免征範圍,從小微企業擴大到所有企業和個人。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營改增去年減稅規模約為2000億元。瑞銀報告估算,2016年營改增覆蓋最後四大行業後,減稅規模約為3836億元。

在政府性基金清理方面,今年2月1日起,3項政府性基金起征點降為零或停征,7項整合歸並,同時教育費附加等3項政府性基金的免征範圍進一步擴大。財政部測算,2016年各項清理政府性基金舉措將為企業和個人減負約260億元。另外,按照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財政部已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了《清理規範政府性基金方案》。

《預算草案報告》稱,今年將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設基金的免征範圍,由月銷售額或營業額不超過3萬元的繳納義務人擴大到10萬元的繳納義務人。

根據本報記者了解,2015年1月1日起,財政部取消或暫停征收12項中央級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對小微企業(含個體工商戶,下同)免征42項中央級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

而此次,上述18項行政事業收費的免征範圍,將從小微企業擴大到所有企業和個人,減稅規模進一步擴大。

財政支出做加減法

在財政收支矛盾突出背景下,今年積極財政政策也著力做好支出加減法,優化財政支出結構。

李克強表示,適當增加必要的財政支出和政府投資,加大對民生等薄弱環節的支持。創新財政支出方式,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該保的一定要保住,該減的一定要減下來。

在政府投資方面,2016年中央基建投資安排5000億元,比2015年增加224億元。中央基建投資集中支持屬於中央事權的公益性基本建設項目,減少小、散項目支出。

中央財政今年還會加大對民生薄弱環節的支持。根據《預算草案報告》,2016年中央財政按城市、農村低保人均補助水平分別提高5%、8%對地方補助。今年1月1日起,按6.5%左右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今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人均財政補助標準由40元提高到45元。今年中央財政扶貧資金增加201億元,增長43.4%。全年計劃棚戶區改造開工600萬套,農村危房改造314萬戶。

另外,中央今年嚴格控制“三公”經費預算,壓縮會議費等一般性支出。其中,2016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按零增長安排。

另外,《預算草案報告》稱,對收入高增長時期支出標準過高、承諾過多等不可持續支出或政策掛鉤支出,在合理評估的基礎上及時壓減。加大力度壓縮對涉及競爭性領域補助企業經營項目的支出,較大幅度壓減成品油價格補貼等不符合政策調控方向、效益不高的支出等。

積極財政政策還將支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培育發展新動力。

《預算草案報告》顯示,中央財政安排1000億元獎補資金,用於推動地方政府和中央企業綜合運用兼並重組、債務重組和破產清算等方式,加快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

其中,今年安排獎補資金500億元,根據地方任務完成情況(主要與去產能規模掛鉤)、需安置職工人數、地方困難程度等,實行梯級獎補,由地方政府和中央企業統籌用於符合要求的職工安置工作。

另外,積極財政政策還將體現在加大財政資金統籌力度上,包括將政府性基金預算超出規定比例的結轉結余資金,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統籌使用,將水土保持補償費等5個項目收支由政府性基金預算轉列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等。

編輯:任紹敏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950

積極財政“組合拳”:赤字首破2萬億 減稅費超5000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58083.html

積極財政“組合拳”:赤字首破2萬億 減稅費超5000億

一財網 陳益刊 2016-03-06 23:06:00

李克強表示,適度擴大財政赤字,主要用於減稅降費,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同時,適當增加必要的財政支出和政府投資,加大對民生等薄弱環節的支持。

為幫助經濟爬坡過坎,財政政策這次踩足了“油門”。

3月5日,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亮出積極的財政政策“組合拳”:提高財政赤字規模、加大減稅力度、增加地方專項債券額度、繼續推行置換債券,而每一拳比以往更有力度。

2016年,財政赤字率增至3%,創新高,赤字規模首次突破2萬億元,比2015年增加5600億元。推出營業稅改增值稅(下稱“營改增”)全覆蓋等三項減稅降費舉措,預計全年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5000多億元。今年安排地方專項債券4000億元,比2015年增加3000億元。繼續發行地方政府置換債券,市場預計規模不會低於去年的3.2萬億元。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誌勇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赤字率提高幅度基本符合市場預期,積極財政政策力度較去年明顯加大,下一步關鍵是如何發揮好財政政策效果,這與調整優化財政支出方向、結構密切相關。

李克強表示,適度擴大財政赤字,主要用於減稅降費,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同時,適當增加必要的財政支出和政府投資,加大對民生等薄弱環節的支持。創新財政支出方式,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該保的一定要保住,該減的一定要減下來。

增支遠超2.18萬億元

在經濟低迷時期,政府會采用擴張性的積極財政政策,這主要體現在增加支出和減輕稅費。

經濟下行直接導致財政收入下滑,而在今年全面實行營改增等減稅費舉措後,將進一步拉低財政收入增幅。

根據《關於201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下稱《預算草案報告》),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僅3%,創歷史新低,也遠低於經濟增速預期目標。

為了給減稅費提供空間,保證財政剛性支出,今年政府大幅提高財政赤字。

2016年全國財政赤字擬安排2.18萬億元,比去年增加5600億元,赤字率提高到3%。其中,中央財政赤字14000億元,地方財政赤字7800億元。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中國財政赤字率長期低於3%,遠低於美國、日本、法國等國家,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中國於2009年大幅提高赤字率至2.8%,也低於3%水平。今年財政赤字率首次達到3%,財政赤字規模首次突破2萬億元,釋放了更有力度的積極財政政策信號。

增支並不僅僅體現在2萬多億元的財政赤字,中央今年還安排地方專項債券4000億元,比去年增加了3000億元,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主要用於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建設支出,不計入赤字。

同樣不列入赤字的還有結轉結余資金,根據《預算草案報告》,2016年中央將使用結轉結余資金1725億元,比2015年增加601億元。

另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繼續發行地方政府置換債券。去年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置換存量債務3.2萬億元,降低利息負擔約2000億元,減輕了地方政府償債壓力。樂觀者估計今年置換債券會達到5萬億元左右。

減稅規模定在5000億元

楊誌勇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李克強提出擴大財政赤字主要用於減稅降費,這個提法與以往有所不同,以前擴大財政赤字更多用於投資。

李克強在作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適度擴大財政赤字,主要用於減稅降費,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今年將采取三項舉措,預計比改革前減輕企業和個人負擔5000多億元。

一是全面實施營改增,從5月1日起,將試點範圍擴大到建築業、房地產業、金融業、生活服務業,並將所有企業新增不動產所含增值稅納入抵扣範圍,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二是取消違規設立的政府性基金,停征和歸並一批政府性基金,擴大水利建設基金等免征範圍。

三是將18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的免征範圍,從小微企業擴大到所有企業和個人。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營改增去年減稅規模約為2000億元。瑞銀報告估算,2016年營改增覆蓋最後四大行業後,減稅規模約為3836億元。

在政府性基金清理方面,今年2月1日起,3項政府性基金起征點降為零或停征,7項整合歸並,同時教育費附加等3項政府性基金的免征範圍進一步擴大。財政部測算,2016年各項清理政府性基金舉措將為企業和個人減負約260億元。另外,按照國務院的決策部署,財政部已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了《清理規範政府性基金方案》。

《預算草案報告》稱,今年將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設基金的免征範圍,由月銷售額或營業額不超過3萬元的繳納義務人擴大到10萬元的繳納義務人。

根據本報記者了解,2015年1月1日起,財政部取消或暫停征收12項中央級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對小微企業(含個體工商戶,下同)免征42項中央級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

而此次,上述18項行政事業收費的免征範圍,將從小微企業擴大到所有企業和個人,減稅規模進一步擴大。

財政支出做加減法

在財政收支矛盾突出背景下,今年積極財政政策也著力做好支出加減法,優化財政支出結構。

李克強表示,適當增加必要的財政支出和政府投資,加大對民生等薄弱環節的支持。創新財政支出方式,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該保的一定要保住,該減的一定要減下來。

在政府投資方面,2016年中央基建投資安排5000億元,比2015年增加224億元。中央基建投資集中支持屬於中央事權的公益性基本建設項目,減少小、散項目支出。

中央財政今年還會加大對民生薄弱環節的支持。根據《預算草案報告》,2016年中央財政按城市、農村低保人均補助水平分別提高5%、8%對地方補助。今年1月1日起,按6.5%左右提高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今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人均財政補助標準由40元提高到45元。今年中央財政扶貧資金增加201億元,增長43.4%。全年計劃棚戶區改造開工600萬套,農村危房改造314萬戶。

另外,中央今年嚴格控制“三公”經費預算,壓縮會議費等一般性支出。其中,2016年中央本級“三公”經費按零增長安排。

另外,《預算草案報告》稱,對收入高增長時期支出標準過高、承諾過多等不可持續支出或政策掛鉤支出,在合理評估的基礎上及時壓減。加大力度壓縮對涉及競爭性領域補助企業經營項目的支出,較大幅度壓減成品油價格補貼等不符合政策調控方向、效益不高的支出等。

積極財政政策還將支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培育發展新動力。

《預算草案報告》顯示,中央財政安排1000億元獎補資金,用於推動地方政府和中央企業綜合運用兼並重組、債務重組和破產清算等方式,加快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

其中,今年安排獎補資金500億元,根據地方任務完成情況(主要與去產能規模掛鉤)、需安置職工人數、地方困難程度等,實行梯級獎補,由地方政府和中央企業統籌用於符合要求的職工安置工作。

另外,積極財政政策還將體現在加大財政資金統籌力度上,包括將政府性基金預算超出規定比例的結轉結余資金,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統籌使用,將水土保持補償費等5個項目收支由政府性基金預算轉列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等。

編輯:任紹敏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976

步步高董事長王填:建議完善消費行業稅費管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57927.html

步步高董事長王填:建議完善消費行業稅費管理

一財網 樂琰 2016-03-06 12:06:00

王填建議,結合連鎖行業的特點和發展階段,理解供給側改革的方向是打破區域格局,建立全國大市場;簡政放權,通過結構性減稅,解決企業流通成本過高、稅負過重的問題;改革行政體制,從制度層面降低流通成本。

全國人大代表、步步高董事長王填一直關註零售業發展,其建議完善消費行業稅費管理,降低連鎖零售、餐飲業非城鎮戶口員工及小時工社會保險成本。其進一步指出,我國商業地產庫存巨大,需要通過發行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等一系列手段來解決庫存,並促進我國商業地產轉型,推進我國房地產供給側的改革。

王填認為,對連鎖零售業進行稅費改革、提升零售業持續發展能力,應該是我國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降費減稅,激發企業活力。

因此,王填建議,結合連鎖行業的特點和發展階段,理解供給側改革的方向是打破區域格局,建立全國大市場;簡政放權,通過結構性減稅,解決企業流通成本過高、稅負過重的問題;改革行政體制,從制度層面降低流通成本。應切實有效地落實匯總分支機構和匯總納稅政策,對優化資源配置、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規模經濟效益、提升技術效率及提升經濟活力起到重要的作用。各地連鎖經營零售企業或多或少都面臨同一投資主體下多法人困境,所以要盡量減少法人公司數量, 因為多法人公司的存在,導致同一投資主體下的門店盈虧不能相抵,導致連鎖企業普遍過度繳稅。在現有稅制下,明確在同一投資主體下的連鎖經營企業跨區域發展的直營門店,可以省為單位設立一家法人子公司,匯總繳納所轄區域內的非法人分支機構的所得稅。

其次,王填建議,降低生鮮農產品及部分食品增值稅,推動消費上行。減稅的直接後果雖然使國家稅收減少,但通過降稅保護了生鮮產品及部分食品的價格競爭優勢,使得生產者得以生存與發展。同時,統一政策法規約定,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建議對零售企業研發費用所得稅前加計扣除。隨著網絡零售的興起,實體零售已感受到顧客分流帶來的沖擊,為適應環境發展,眾多實體零售企業將發展O2O作為重中之重。大潤發、步步高、蘇寧、王府井、大商等眾多知名零售企業大力發展線上業務。在大數據和“互聯網+”時代,零售企業的研發投入與高新技術企業一樣,在持續不斷的增加。作為高新技術的應用者和推動者,建議對零售業企業不斷增加的研發費用支出進行所得稅前研發費用加計扣除。

王填同時還提出了《關於降低連鎖零售、餐飲業非城鎮戶口員工及小時工社會保險成本的建議》。

王填指出,過快的人力成本增長必然促使規範企業減少用工數量,這將與國家提高員工福利待遇、促進消費的政策初衷背道而馳。員工的現實利益受到影響,拿到手的實際收入變低了,員工更傾向於到不規範的、不繳納社保的企業工作。因零售業從業人員絕大多數屬外地農民工,知識水平不高,勞動技能弱,普遍工資水平不高。

因此王填建議,讓非城鎮員工及小時工自主選擇參加兩險或者五險,逐漸過渡,五年內全員實現五險。即企業至少要給員工上兩險,對選擇上五險的員工,企業和個人按比例承擔五險費用;給予解決大量農民工就業並全員上五險的企業一定的財政補貼(50%)支持或稅收優惠政策。

正在轉型向大型購物中心項目的步步高也十分關心商業地產領域。

王填認為,我國商業地產庫存巨大,需要通過發行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等一系列手段來解決庫存,並促進我國商業地產轉型,推進我國房地產供給側的改革。

王填指出,我國商業地產目前的庫存壓力很大程度上源於過去三十多年高速推進的城鎮化導致的供需失衡。中國商業地產已經沈澱了巨大的運營或者開發中的物業資產,許多開發商正在積極探索尋求輕資產化運營,商業地產行業亟待轉型。

在王填看來,REITs對推動商業地產行業轉型升級的意義,在於能有效化解當前行業高庫存,推動商業地產行業實現轉型升級。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為商業地產開發商提供了一種退出機制,是商業地產行業運營管理水平升級的催化劑。能夠為投資者提供優質的固定收益投資品種,通過分散投資方式控制風險,其份額可以上市流通,流動性好。

王填建議,盡早推出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助推我國商業地產的去庫存,推進我國商業地產供給側的改革。在已有稅收法律的基礎上,積極借鑒各方經驗,采取立法為主、政策為輔的探索方式,推動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雙重課稅問題的解決以及稅收立法的早日出臺。對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中為實現破產隔離而設立的SPV方免除部分稅收,如免除進行實際經營的專業物業管理公司的契稅、印花稅、營業稅。建議對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中的募集方實施稅收優惠政策,如免除發起人資產移出環節的營業稅、土地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印花稅。建議對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中的投資方實施稅收優惠政策,如收益分配時的個人所得稅。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988

深圳樓市調控再放大招 二手房交易稅費大幅上調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4/4769726.html

深圳樓市調控再放大招 二手房交易稅費大幅上調

一財網 吳斯丹 2016-04-01 16:39:00

4月1日起,深圳市調高二手房交易評估價,多家中介監測的信息顯示,此次二手房交易評估價普遍上調50%,部分樓盤的上調幅度甚至高達100%。

繼續“325”溫柔一刀後,深圳樓市調控再放大招。

4月1日起,深圳市調高二手房交易評估價,多家中介監測的信息顯示,此次二手房交易評估價普遍上調50%,部分樓盤的上調幅度甚至高達100%。

相關部門會以這個評估價來計算各類交易稅費。這意味著,深圳二手房交易的成本將同步上調,少則幾萬,多則幾十萬,調控力度或超出了“325”新政中社保“1改3”。

家家順向《第一財經日報》提供的樓盤評估價格監控數據顯示,南山、龍華、寶安等房價上漲過快的區域,二手房評估價普遍上調60%以上,其中龍華的水榭春天評估價上漲92%;而福田、羅湖、鹽田等區域,評估價漲幅普遍介於40-60%之間。

這將直接增加二手房交易的稅負成本,其中購買未滿兩年的房源受影響是最大的。

以一套購買未滿兩年、原有評估價為240萬元的普通二手房為例,需要繳納的稅費有營業稅(5.6%)、契稅(3%)、個稅(1%),合計23萬元;若評估價上調50%,應繳納的稅費為34.6萬元,較之前的稅費多出了11.6萬元。倘若上述房源購買已滿兩年,只需繳納契稅(3%)和個稅(1%),評估價上調後需要多交4.8萬元。

深圳鏈家市場研究中心總經理肖小平認為,一套房子稅費+傭金成本大概占到房價的7-9%,準二套房買房意味著得準備差不多50%首付,預計政策將有3個月消化期。

上調評估價原本是一個常規動作。深圳從2011年7月開始實施二手房交易以評估價過戶政策,即以政府劃定的評估價計算各類交易稅費。深圳基本每年對評估價調整一次,但由於深圳房價自去年以來上漲過快,此次調整距離上次調整僅半年時間。

事實上,早在3月1日,深圳市房地產評估發展中心就發出了將在4月1日對評估價進行“例行更新”的“溫馨提示”。隨後,3月11日,深圳市房地產經紀行業協會也在官網掛出了評估價將上調50%左右的“鄭重提示”。

在評估價正式上調之前,深圳樓市成交已經受到一定影響。

根據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監測,深圳3月二手住宅成交18706套,環比大幅上升120%,成交面積約為160萬㎡,環比大幅上升136%,創歷史新高。同時,成交價格大幅上漲,二手均價高達56149元/㎡,環比大幅上漲6.75%,為2015年7月以來最大漲幅。

深圳中原研究中心表示,二手房成交量大漲主要是受到4月1日提高評估價的影響,很多購房者集中在3月過戶,大幅提升了3月成交量。

一手房方面,受政策調控的預期,成交量大幅下滑。根據深圳中原研究中心監測,3月一手住宅成交4461套,環比下降17.5%,成交面積為46.48萬㎡,環比下降17%。

隨著二手房交易評估的大幅上調,深圳樓市調控的組合拳靴子逐漸落地。毫無疑問,短期內,深圳樓市將面臨一定回調或波動。市場將經歷多久的調整,調整之後是下行還是繼續往上?一切靜待各方博弈。

編輯:王佑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264

財政觀察:6000億減稅費舉措落地 下半年財政政策更積極

今年下半年,隨著6000億元減稅費舉措落地,總規模約5萬億元的地方政府置換債券繼續發行,財政資金撥付進度加快,財政政策將更加積極,幫助經濟爬坡過坎。

而財稅改革也將觸及最後一大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地方債管理也將繼續被收緊,變相、違規舉債和擔保行為將被嚴懲。

6000億減稅費和5萬億置換債券發力

每年年中,財政部部長會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上一年中央決算報告,這是觀察財政部下一步工作動向的重要窗口。

近日,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一次會議上,作了《國務院關於2015年中央決算的報告》。他把下一步財政部重要工作,歸為四個方面:發揮好積極財政政策的作用;加快財稅體制改革;進一步規範和完善預算管理和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

今年以來經濟增速放緩,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樓繼偉強調,下一步要發揮好積極財政政策的作用,這體現在減稅降費、地方政府置換債券、加快資金撥付和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等方面。

樓繼偉在上述會議稱,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增強企業發展動力。有序推進地方政府債務置換,幫助地方減輕利息負擔,騰出資金補短板。加快資金撥付進度,支持鐵路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棚戶區和農村危房改造。規範推廣運用PPP模式,著力推進PPP立法,用好1800億元引導基金,促進更多項目落地。

今年5月1日,營業稅改增值稅(營改增)全面推開,國務院估算此舉將給企業減稅5000億元,這是本屆政府最大的減稅舉措。同日,國務院再次階段性降低社保費率和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此舉將減輕企業費用負擔1000億元。

6月份的國新辦有關中國債務的吹風會上,財政部預算司副司長王克冰在會上表示,今年地方政府可能會進行5萬億元的債務置換。這意味著今年置換債券額度將高達5萬億元,去年這一數字為3.8萬億元。

根據財政部此前數據,1萬億元的置換債券將給地方政府節約近500億元的利息支出。

另外,財政部也正加快花錢速度,化解一方面地方喊缺錢,另一方面錢又花不出去的怪狀。5月11日,財政部印發《關於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加強地方財政庫款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資金撥付進度,更好發揮財政資金對宏觀調控和穩增長政策落實的促進作用。

央地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試點將啟

除了5月1日啟動的營改增和7月1日啟動的資源稅改革等稅制改革外,財稅改革另一大重頭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也將啟動。

上述會議上,樓繼偉表示,下一步將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出臺改革指導意見,並選取部分領域率先啟動改革試點。

去年12月26日,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上表示,去年起草了上述改革指導意見,上報了國務院,征求了很多部門的意見。按照國務院的要求,這個指導意見還要進一步征求地方的意見。根據這個指導意見提出的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的時間表和路線圖,2016年將率先啟動國防、國家安全、外交、公共安全等領域的改革。

樓繼偉曾表示,要適度加強中央事權和直接支出比重,將國防、外交、國家安全、關系全國統一市場規則和管理的事項集中到中央,減少委托事務,提高全國公共服務水平和效率;將區域性公共服務明確為地方事權;明確中央與地方共同事權。在明晰事權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中央和地方的支出責任,中央可運用轉移支付機制將部分事權的支出責任委托地方承擔。

財稅改革下一步工作還包括,進一步加強專項轉移支付清理整合和統籌使用。

本報記者了解到,去年中央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從2014年的150項減少為2015年的96項,今年中央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進一步壓縮中央專項轉移支付規模,今年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增長12.2%。

另外,樓繼偉在上述會議提出,組織實施資源稅總體改革及水資源稅試點,配合做好環境保護稅、關稅等立法工作。今年7月1日,資源稅改革和河北省水資源稅試點工作全面推開。

預算管理制度也將繼續完善。樓繼偉在上述會議強調,抓緊修訂出臺預算法實施條例。嚴格執行人大批準的預算,健全預算執行動態監控體系,強化預算執行主體的責任,推動資金盡快到位、政策盡快落實、項目盡快落地。

禁止地方變相違規舉債

加強地方債管理依然成為今年下半年財政工作焦點。

樓繼偉在上述會議強調,加強債務限額管理,所有地方政府債務都要納入限額並嚴格按照限額舉借債務,控制債務規模。

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末,納入預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債務10.66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16萬億元,兩項合計,全國政府債務26.66萬億元,占GDP的比重為39.4%。加上地方政府或有債務(即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和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債務),按照2013年6月審計署匡算的平均代償率20%估算,2015年全國政府債務的負債率將上升到41.5%左右(低於歐盟60%預警線)。

樓繼偉也再次強調,切實履行政府債務償還責任,妥善處理存量債務,堅決禁止各種變相、違規舉債和擔保行為。

地方政府變相舉債屢禁不止。根據6月29日披露的《國務院關於2015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審計署重點審計了11個省本級、10個市本級和21個縣的地方政府債務時發現,至2015年底,浙江、四川、山東和河南等4個省通過違規擔保、集資或承諾還款等方式,舉債余額為153.5億元。

另外,審計署發現,有的地方出現一些隱性債務,內蒙古、山東、湖南和河南等4個省在委托代建項目中,約定以政府購買服務名義支付建設資金,涉及融資175.65億元;浙江、河南、湖南和黑龍江等4個省在基礎設施建設籌集的235.94億元資金中,不同程度存在政府對社會資本兜底回購、固化收益等承諾。

“地方政府只能通過發行政府債券方式舉債和為外債轉貸提供擔保,除此之外不得以任何方式舉債,也不得為任何單位和個人的債務以任何方式提供擔保。對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舉債或擔保,以及違反規定替企業償債的,責令改正,並嚴格按照預 算法規定追究地方政府相關負責人的責任,處理結果向社會公開。”樓繼偉在上述會上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113

過半毛利交了稅費 制造業盼降增值稅率

“現在最大的困難就是企業稅費負擔重,占了毛利一半以上。”

不久前,江蘇省的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一場投資者路演結束後,江蘇安智博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向榮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場的多位企業家有相同的感受。

國家近兩年大力減稅降費,但不少企業家感受並不明顯。在場的企業家們建議大幅降低制造業17%增值稅稅率,目前相關部門正在研究。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6月29日作《國務院關於2015年中央決算的報告》(下稱《報告》),同時部署下一階段財稅工作,首先強調的正是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增強企業發展動力。

企業稅費負擔重

孫向榮舉例稱,比如企業100元的銷售收入,減去50元的成本後,還剩50元毛利,之後要繳納17%的增值稅、附加稅費、企業所得稅和社保費用,超過一半的毛利都被稅費吃掉了,稅費負擔沈重。

江蘇德長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吳長旺告訴本報記者,稅費負擔的確重,尤其是17%的增值稅稅率有些高。

今年2月份創立了蘇州納樸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徐常明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成立公司後招人發現,人力成本太高了,這主要反映在社保費用上。

星動通訊科技(蘇州)有限公司董事長彭文峰說,公司給員工繳納的各種社保費率占了員工工資差不多30%,企業為此付出了很大一部分成本,員工卻感受不到,而且社保費率過高讓企業不太敢給員工提工資。

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去年10月發布了2015年全國企業負擔調查評價報告,被調查企業要求出臺“稅收減免”政策的呼聲最高,反映此訴求的企業比例達到80%;還有68%的企業希望取消不必要的行政審批,63%的企業希望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51%的企業希望進一步取消不合規的收費和攤派。

其實,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國家近兩年加大了對企業減稅降費力度,尤其是針對小微企業和高科技企業。今年降稅力度更大,僅5月1日已全面推開的營改增預計減稅規模達到5000億元,是本屆政府最大的減稅舉措。

樓繼偉在上述《報告》中稱,要密切跟蹤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運行情況,加強對企業的指導和服務,及時解決改革中遇到的問題,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除了減稅外,國家降費力度也在加大。

繼去年國務院降低社保五險中的三個險種費率後,今年“五一”再次階段性降低企業社保費率和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對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超過20%的省份,將繳費比例降至20%;單位繳費比例為20%且2015年底基金累計結余可支付月數超過9個月的省份,可以階段性降低至19%。目前一些地方已經調低社保費率等。

國務院測算,此次降低社會保險費的措施每年可減輕企業負擔1000多億元。

17%增值稅有望降低

不過,在場初創企業反映,盡管國家加大了減稅降費舉措,但企業真正感受到減負並不明顯。

今年6月7日,國新辦就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專項督查有關情況舉行吹風會,第四督查組組長、財政部副部長劉昆表示,從督查情況看,一些企業在稅費負擔方面的獲得感不強,有一些企業反映負擔比較重,獲得感不強和真金白銀(減稅費)實際上有矛盾。

劉昆分析,在經營環境比往年差的背景下,企業利潤下滑,即使稅費減少了,但企業感覺負擔仍較重。企業經營範圍不同,有些行業減稅力度大一些,有些則小一些。當前的稅費規則體系較為複雜,稅收優惠政策還在逐步落實。營改增對企業管理水平要求較高,特別是5月1日營改增全面推開後,有些企業管理跟不上,導致抵扣鏈條不完整,這種情況下企業擔憂稅負增加。

劉昆表示,必須提高企業在減稅費方面的獲得感,包括對一些可達性不高的稅收優惠政策做調整,進一步清理行政性收費等。

吳長旺等企業家建議,國家可以降低17%的增值稅稅率,減輕企業稅負。

其實,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到的降成本舉措中,就包括研究降低制造業增值稅稅率。

上海財經大學胡怡建教授曾對本報記者分析,現行工業、商業增值稅稅率是17%,服務業增值稅稅率為11%和6%,從增值稅改革的趨勢來看,未來稅率應該統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降低制造業增值稅稅率,未來的改革就是工業等增值稅稅率會有所降低,現在制造業遇到了困境,企業成本較高,特別是增值稅對工業企業成本影響比較大,未來工業增值稅率有可能會先行降低。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TCL董事長李東生建議,將制造業增值稅稅率由17%降至12%。

李東生表示,17%的增值稅23年來沒有變過,且增值稅稅率高於與我國制造業相競爭的幾個國家,比如日本(5%)、韓國(10%)、越南(10%)、印尼(10%)等。該稅項最終會體現在國內產品銷售價格上,造成同樣商品價格在國內市場要高於國外市場。在全球經濟尚未複蘇的情況下,不利於增強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全國政協委員、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也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建議,大幅度降低增值稅稅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114

僵屍企業隱性失業公開化 專家建議區域性稅費減免

“僵屍企業存在大量的隱性失業,而去產能、消除僵屍企業,會使該類企業的隱性失業公開化。”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說。

9月23日,多位專家建議對有些資源枯竭、化解過剩產能任務較重,規模性失業風險較大的地區,加大財政、金融投入,實施臨時性、區域性的稅費減免政策。

鋼鐵、煤炭、紡織等傳統產業是減員大戶。攝影/章軻

在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當日聯合主辦的勞動保障發展報告(2016)發布會上,曾湘泉說,僵屍企業的存在嚴重阻礙了社會經濟的良性發展進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長期性、依賴性的“吸血”不僅使自身企業發展動力不足,而且會使整個行業處於不公平的狀態。

“而在消除僵屍企業的過程中,如果一味破產清算,會導致大量勞動者在沒有具備適應市場的人力資本條件下失業,更難找到工作。”曾湘泉說,因此政府提出要盡可能多兼並重組、少破產清算,加大對僵屍企業員工的就業技能培訓,做好職工安置工作等,以緩解該類企業日益上升的失業壓力。

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的研究顯示,隨著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力度加大,化解過剩產能行業範圍擴大,僵屍企業市場出清加快,隱性失業風險或將集中釋放,規模性減員現象可能多發。

鋼鐵、煤炭、紡織等傳統產業是減員大戶。據有關統計,僅鋼鐵、煤炭行業化解產能過程中涉及的職工就超過180萬人以上。雖然中央及各部門已制定了多項政策,明確了多條安置渠道,中央財政還安排了1000億元獎補資金,但由於這些行業企業職工的同質化程度高,再加上許多人年齡偏大、技能單一,難以適應需求較旺、技術更新較快的新興行業的需要。

“當前,尤其要重視化解鋼鐵煤炭等過剩產能行業中的職工安置工作問題。”曾湘泉建議,通過降低企業綜合成本、提供穩崗補貼、加強在崗培訓等措施,鼓勵企業不裁員或少裁員。對下崗失業人員實施再就業幫扶行動,通過企業內部挖潛、轉崗就業創業、允許內部退養、公益性崗位兜底等多種渠道,規範有序做好分流安置工作。

“能做的工作沒機會,空缺的崗位幹不了。即便是轉崗再就業人員,也有不少人是從制造業技術、管理崗位轉到傳統服務業、零售業一線,工資待遇降低、勞動條件變差、靈活就業增多、就業滿意度下降,面臨再次失業的風險。”曾湘泉說,一些中上遊產業企業的處置,可能將風險傳導到產業鏈下遊和周邊相關行業企業,引發依附性強的中小微企業關停並轉。尤其是部分接續產業不多、再就業門路狹窄的資源型城市和獨立工礦區,區域性失業風險更大。

研究還發現,政策資金等利好消息在穩定信心的同時,也擡高了職工預期。在改革關頭,欠薪欠保、經濟補償等問題若不能妥善解決,下崗人員若不能及時轉崗就業,找不到新的出路和飯碗,失業人員長期積壓,或導致矛盾沖突增多、不穩定風險增加。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所長鄭東亮介紹,在需求不足、產能過剩雙重擠壓下,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劇,生產開工不足現象增多,隱性失業問題更加突出。特別是產能過剩行業企業效益下滑甚至虧損嚴重,降薪欠薪問題多發,還有一些企業存在輪崗放假、待崗停薪等情況,不排除發生規模裁員的可能,加劇失業風險。

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劉燕斌表示,2016年,解決化解產能過剩中受影響人員和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是就業工作的兩項重點任務。特別是,解決好化解產能過剩矛盾中分流安置任務集中、就業崗位緊張地區的失業問題,是做好化解產能過剩工作的關鍵。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應把這些城市或地區作為去產能、做好職工安置工作的重點,集中精力,落實好政策,制定切實措施,給予重點指導和幫扶。

對於資源枯竭、化解過剩產能任務較重,規模性失業風險較大的地區,專家建議,通過加強產業布局規劃、重點項目傾斜幫助其發展接續產業;對特別嚴重的地區要加大財政、金融投入,實施臨時性、區域性的稅費減免政策。同時要密切關註就業形勢變化,加強分析研判,研究制定應對規模性失業風險預案,守住不發生全局性風險的底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2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