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僵屍企業隱性失業公開化 專家建議區域性稅費減免

“僵屍企業存在大量的隱性失業,而去產能、消除僵屍企業,會使該類企業的隱性失業公開化。”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說。

9月23日,多位專家建議對有些資源枯竭、化解過剩產能任務較重,規模性失業風險較大的地區,加大財政、金融投入,實施臨時性、區域性的稅費減免政策。

鋼鐵、煤炭、紡織等傳統產業是減員大戶。攝影/章軻

在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當日聯合主辦的勞動保障發展報告(2016)發布會上,曾湘泉說,僵屍企業的存在嚴重阻礙了社會經濟的良性發展進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長期性、依賴性的“吸血”不僅使自身企業發展動力不足,而且會使整個行業處於不公平的狀態。

“而在消除僵屍企業的過程中,如果一味破產清算,會導致大量勞動者在沒有具備適應市場的人力資本條件下失業,更難找到工作。”曾湘泉說,因此政府提出要盡可能多兼並重組、少破產清算,加大對僵屍企業員工的就業技能培訓,做好職工安置工作等,以緩解該類企業日益上升的失業壓力。

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的研究顯示,隨著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力度加大,化解過剩產能行業範圍擴大,僵屍企業市場出清加快,隱性失業風險或將集中釋放,規模性減員現象可能多發。

鋼鐵、煤炭、紡織等傳統產業是減員大戶。據有關統計,僅鋼鐵、煤炭行業化解產能過程中涉及的職工就超過180萬人以上。雖然中央及各部門已制定了多項政策,明確了多條安置渠道,中央財政還安排了1000億元獎補資金,但由於這些行業企業職工的同質化程度高,再加上許多人年齡偏大、技能單一,難以適應需求較旺、技術更新較快的新興行業的需要。

“當前,尤其要重視化解鋼鐵煤炭等過剩產能行業中的職工安置工作問題。”曾湘泉建議,通過降低企業綜合成本、提供穩崗補貼、加強在崗培訓等措施,鼓勵企業不裁員或少裁員。對下崗失業人員實施再就業幫扶行動,通過企業內部挖潛、轉崗就業創業、允許內部退養、公益性崗位兜底等多種渠道,規範有序做好分流安置工作。

“能做的工作沒機會,空缺的崗位幹不了。即便是轉崗再就業人員,也有不少人是從制造業技術、管理崗位轉到傳統服務業、零售業一線,工資待遇降低、勞動條件變差、靈活就業增多、就業滿意度下降,面臨再次失業的風險。”曾湘泉說,一些中上遊產業企業的處置,可能將風險傳導到產業鏈下遊和周邊相關行業企業,引發依附性強的中小微企業關停並轉。尤其是部分接續產業不多、再就業門路狹窄的資源型城市和獨立工礦區,區域性失業風險更大。

研究還發現,政策資金等利好消息在穩定信心的同時,也擡高了職工預期。在改革關頭,欠薪欠保、經濟補償等問題若不能妥善解決,下崗人員若不能及時轉崗就業,找不到新的出路和飯碗,失業人員長期積壓,或導致矛盾沖突增多、不穩定風險增加。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所長鄭東亮介紹,在需求不足、產能過剩雙重擠壓下,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劇,生產開工不足現象增多,隱性失業問題更加突出。特別是產能過剩行業企業效益下滑甚至虧損嚴重,降薪欠薪問題多發,還有一些企業存在輪崗放假、待崗停薪等情況,不排除發生規模裁員的可能,加劇失業風險。

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劉燕斌表示,2016年,解決化解產能過剩中受影響人員和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是就業工作的兩項重點任務。特別是,解決好化解產能過剩矛盾中分流安置任務集中、就業崗位緊張地區的失業問題,是做好化解產能過剩工作的關鍵。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應把這些城市或地區作為去產能、做好職工安置工作的重點,集中精力,落實好政策,制定切實措施,給予重點指導和幫扶。

對於資源枯竭、化解過剩產能任務較重,規模性失業風險較大的地區,專家建議,通過加強產業布局規劃、重點項目傾斜幫助其發展接續產業;對特別嚴重的地區要加大財政、金融投入,實施臨時性、區域性的稅費減免政策。同時要密切關註就業形勢變化,加強分析研判,研究制定應對規模性失業風險預案,守住不發生全局性風險的底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2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