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富士高:一个神话的延续

http://www.humencn.com/page/commend.asp?id=50074&classcode=200049

....


又立新标  百尺竿头再登高 从今年开始,富士高又给自己确立了新的目标——继续主攻电声行业,并尽可能的推动集团在虎门富马工业园区内的建设,为公司发展谋求更大更广的舞台。 源先生说,在工业园区内的地已经购买,富士高即将开工建设,实现新一轮的扩张。“目前在大宁,我们已有6家工业企业。而且,现在大宁有100多个厂长都是我们富士高培养的,不信的话,你可以问问谭书记!”说到这里,源先生望着大宁社区党总支书记谭运章笑了起来。 到去年底,伴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发展所需的外部空间越来越大,于是,他们瞄准了富马工业园,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征程。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富士高在来虎门的20多年间,总能赶上国家的好政策,为企业的发展觅得生存空间。今又逢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其间的人员交往、经 贸联系已经水乳交融,密不可分,富士高又逢上了一个好年头。欣喜之余,惟有更祝愿她在新的时代开辟新的事业,延续她的神话!  (本报记者/邓锋 雷元全)
greatsoup:

昨天跌了十五%,半個月跌了三分之一,故去找找原因。找消息時發現了這個,它還在擴廠...

當作安慰自己都好,還是繼續持有。

現價只是七倍多市盈率,預計今年的增長都有四成,PEG還低...

沽了它也不是辦法...

跌回買入價我會買更多,以該價計算,只是四倍多今年市盈率,六厘多的今年息率,下年還會更多,主席話零八年還派特息,據歷史的三次計,他講的百分之百能兌現,即預計下年上升至八厘,加上同業又無問題,據資料訂單上升六成。

股災自保之道也許就是這類正正經做生意,低市盈,派高息,又增長的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

中環在線:步步高成大陸股壇神話 李華華

2008-06-27  AppleDaily踏 入今年,香港差唔多隻隻新股都潛水,不過,大陸就唔同,據《新浪財經訊》嘅統計,6月份總共有12家公司喺大陸中小板度掛牌,當中以步步高嘅股價表現最理 想,被形容為延續中小板神話,上市唔夠兩個禮拜,股價急升78%,但大家唔好將馮京當馬凉,呢家唔係香港人熟悉生產DVD機嗰家,呢家步步高係經營超市連 鎖店,兩家公司完全唔同老闆。

呢家啱啱上市、經營超市嘅步步高,全名步步高商業連鎖股份,大股東叫王填,同太太張海霞共同持有公司50.6%股權,以噚日 46.46蚊人仔收市價計,家陣兩公婆身家總共有31.8億銀。至於嗰家賣DVD嘅步步高,老闆叫段永平,佢曾經喺06年,以62萬美金(約484萬港 紙),贏得同股神畢菲特食晏,成為一時佳話。根據07年《胡潤中國富豪榜》,段永平同王填同樣以25億銀人仔並列328位,不過家步步高超市股價表現咁 好,睇怕王填嘅身家已經跑贏段永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7

思捷神話 高增長不再股價暴挫18%

2008-08-29 AppleDaily


【本 報訊】思捷環球(330)因主席兼行政總裁高漢思一句「集團正面對他加盟逾10年以來最嚴峻的經濟環境」,昨日股價一度急跌近兩成,最後跌幅收窄至 18%,仍跌14.4元,僅收66元,單日市值蒸發近180億元,市值由1000億跌至只有819億元。證券界普遍認為,思捷高速增長期已過,昨日紛紛調 低其評級、目標價及盈利預測。思捷盈利及股價長升神話終於破滅。記者:陳健文

思捷管理層昨日舉行投資者午餐會,再就全年業績解畫。有份 參與的證券界人士表示,會上管理層沒有提供一些令人振奮的資料,只是進一步確認近期業務表現欠佳,例如7及8月同店營業額增幅僅5%;7至9月批發訂單只 有單位數字增長,以及前景仍然不明朗。當提及忽然「劈炮」的前副主席兼財務總裁潘祖明時,管理層仍表現得有點不悅。

由於業績較預期差以及經 營環境轉壞,思捷昨日沽空金額大增至1.5億元,較周三的四千多萬元大增三倍。一般而言,思捷每日沽空額僅千多至二千萬元。市場人士指出,不少投資者周三 已偷步沽空思捷(思捷在當日收市後公佈業績)。昨日急挫的思捷乃港股跌幅榜首,成交額排名第三,高達29億元。

沽空額增3倍至1.5億

有外資分析員指出,市場對思捷業績反應這麼大,很大程度與今次業績不及預期,以及思捷對前景的看法出現「180度」轉變有關。他說:「一個月前,管理層仍然話一切正常,但到咗噚日,忽然表示已經再冇增長,咁反覆,沽貨離場係最合理嘅行動。」

不過,亦有分析員認為,昨日急瀉近20%並不合理。他說:「思捷前景的確係唔明朗,但又唔係執笠!咁樣沽貨太唔理性。」他表示,雖然預期思捷增長將放慢,但目前思捷預測市盈率僅10倍,應該有支持,況且管理層已暗示再回購股份。

美林證券將思捷評級由「中性」下調至「跑輸大市」。該行認為,思捷正「身處於風眼之中」(In the eye of the storm),故將其2009及2010年純利預測下調15%及16%,至69.58及76.89億元,反映增長放慢及零售業務毛利受壓。

同樣調低評級的高盛認為,雖然長遠來說,思捷批發業務增長可回復至雙位數字,但預期是09年以後的事,故剔出買入名單。里昂證券更以「Capitulation」(不問價式沽貨)來形容思捷。

美林高盛紛調低評級

瑞信證券較樂觀,認為思捷目前只是因宏觀環境變壞,而變為「戰鬥狀態」,預期思捷可以從市場整固中,獲得更大市場佔有率,維持「跑贏大市」評級。

德銀預期,思捷未來表現可繼續優於同業,再加上現時估值不昂貴,故維持「購入評級」。雖然形容思捷「正在洶湧的波濤中航行」(Sailing Through Rough Seas),但大摩認為,思捷擁有充足現金,可度過今次風暴,故維持「增持」評級。

思捷環球大事表

1968:Doug 及Susie Tompkins於美國三藩市創立Esprit品牌

1974:邢李『火原』與Tompkins夫婦合作,負責亞洲採購工作

1978:進軍歐洲市場

1981:登陸本港市場

1986:在德國開設首家獨立店舖

1993:邢李『火原』出任主席,負責亞洲業務的思捷(前稱思捷亞洲)在香港上市

1995:收購 澳洲業務

1997:收購歐洲業務

1998:收購化妝品品牌Red Earth

1999:全購加拿大業務

2000:計劃分拆歐洲業務在當地上市,臨掛牌前告吹

2002:購入Esprit品牌美國市場使用權,一統天下,同年 躋身恒指;邢李『火原』卸任行政總裁,只任主席

2003:上市10周年,營業額首破100億,股價屢創新高;邢李『火原』開始減持

2006: 市值首次突破1000億大關;邢李『火原』辭任主席,只擔任非執行董事

2007:於10月創下歷史高133元

2008:邢李『火原』因私人事務1月辭任 非執行董事,正式離開思捷

2008:副主席兼財務總裁潘祖明於7月辭去所有職務

2008:因業務前景不明遭拋售,股價於8月公佈業績翌日急瀉18%,市值 萎縮至約819億
幾許風雨 純利15年勁升80倍

從 40年前一個美國地區品牌,發展到擁有全球市場的思捷環球(330),無論其業績以及股價表現,均是本港以至全球零售界的異數。思捷上市時純利僅7890 萬元,最新08年度純利已增至64.5億元,15年暴增約80倍。思捷93年以1.95元招股,去年10月創出133元的新高,15年同樣暴增68倍。可 惜11個月時間,股價急挫50%。

當提及思捷時,很多人均聯想到前主席邢李『火原』,但其實思捷是68年由Doug及Susie Tompkins創立,邢李『火原』最初只負責亞洲採購工作,81年邢氏將該品牌引入本港,並在93年將亞洲業務分拆上市。

上市後首五年雖然業績亮麗,但由於當時投資界不太喜歡零售股,故思捷股價在4元水平徘徊一段長時間,98年1月創下1.61元的歷史低位。思捷其後陸續收購澳洲及歐洲等地區業務,向一統天下的計劃進發。

00年,邢李『火原』慨嘆:「香港無人識睇好似思捷咁嘅時裝股」,故將歐洲業務分拆在德國上市。不過,最後因未能訂出招股價而擱置上市。當時由於負債高,市場擔心思捷因周轉不靈而可能出事。

分拆業務德國上市受挫

塞 翁失馬,焉之非福。思捷之後便是靠這個不獲投資者看好的歐洲業務,連續多年取得超過30%的盈利增長。思捷發展史上另一個重點,便是在02年購入 Esprit品牌的美國市場使用權,真正成為環球零售集團,同年更成為本港藍籌股。當時市場普遍認為思捷的發展已見頂。不過,思捷股價及業績卻屢創新高, 成為基金「超級愛股」,曾有一段時期全港分析員均給予思捷「購入」評級。不過,邢氏02年起開始減持,並「越沽越多」,思捷到頂之說又開始出現。事情發展 再一次令傳統智慧失效。雖然邢李『火原』及管理層陸續大手沽貨,思捷股價卻屢創新高。有管理層更揚言,思捷股價不會因為股東沽貨而下跌,只會「越沽越 高」,成為一時佳話。不過,今次沒有管理層沽貨,甚至思捷早前破天荒回購股份,但偏偏完全不能阻止思捷股價「笨豬跳」式墮崖。
全面淡出 九度減持邢李『火原』套176億



一 提思捷環球(330)便令人想起全身而退的創辦人邢李『火原』;一提邢李『火原』則令人想起他連番賣股套現176億元,以及他的妻子大美人林青霞。雖然邢 李『火原』今年初辭去思捷非執行董事,算是全面淡出,但仍持有思捷8.7%股權(約1.06億股),這批股份昨日市值70億元,思捷股價插水,邢李『火 原』身家亦要縮水。

今年59歲的邢李『火原』,在本港完成中學課程後,便投身社會,第一份工是在國泰航空(293)訂位部任職,兩年後加入製衣業。72年認識美國Esprit的創辦人夫婦,並成為Esprit香港原料採購代理,他兩年後成立Esprit香港分公司,處理亞洲地區業務。

81年,他在銅鑼灣開設Esprit首家零售店,當時他只是32歲,期後陸續在新加坡、台灣設立零售店。思捷93年上市。

02年晉身藍籌行列

成 功上市集資,思捷96至02年期間,逐步收購美國Esprit股權,統一全球Esprit品牌。邢李『火原』統一大業後,從02年初至06年9月,九度減 持思捷股份。奇怪的是,他越減持,股價越升,最後一次減持的套現金額達到60億元,累計九次減持套現176億元。邢李『火原』是近二十年唯一一個港人白手 興家,最終成為藍籌股的真人事迹。
主席看法 經濟見底始再併購



隨着環球經濟增長放緩,思捷環球(330)宣佈暫緩收購,主席兼行政總裁高漢思更表明,待經濟見底才會進行收購,但未來仍會加強香港及新加坡等亞洲區投資,他預計旗下三個品牌全球分店數目,明年中擴至逾800間。

高漢思接受彭博電視訪問時說,環球經濟增長放緩,加上歐元區次季經濟收縮,故09年前不會進行併購,以免集團面對進一步風險。

78億元收購計劃擱置

他 指出,歐洲經濟放緩,消費者已「勒緊褲頭」,故待經濟見底,他才會計劃下一步收購,早前計劃動用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的收購行動則暫時擱置。高漢思 曾表示,有興趣收購的對象是Donna Karen International,該公司01年已被全球最大奢侈品公司路易威登(LV)以2.4億美元收歸旗下。對於思捷以港為基地,但亞太區營業額僅佔 6%,高漢思解釋,由於中國業務以合資形式經營,因此當中收益未計算在內,但未來將加強在香港及新加坡等地區的投資。思捷計劃至明年6月,全球 Esprit、edc及Red Earth等分店將擴至超過800間。

證券界對思捷最新評級

.美林投資評級:下調至跑輸大市 目標價:下調28%至75.8元.高盛投資評級:下調至中性目標價:下調17%至87.8元.瑞銀投資評級:下調至中性目標價:下調30%至83元.摩通 投資評級:下調至中性目標價:下調30%至90元.瑞信投資評級:維持跑贏大市目標價:下調30%至105元.德銀投資評級:維持購入評級目標價:下調 29%至98元.大摩投資評級:維持增持評級目標價:下調10.5%至116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7

騰訊百度 延續中移動神話 黃國英

2009-07-29  Appledaily





筆者覺得現時中國互聯網股的情況,有點像十年前的電訊股。一九九七年中移動(941)的移動電話用戶總數只有三百四十萬五千戶,股價十三元二角五仙。到去年底,總用戶人數達四億五千七百多萬人。如懂識於微時,持有十三年連股息回報達七點九七倍。

騰訊(700)目前擁有先行者優勢(First Mover Advantage),加上獨佔了中國即時通訊軟件的市場,已是搶閘領放的網絡股,理論上只要不「生於憂患,死於逸樂」,互聯網增值服務應可續受惠於內地網絡市場的高速發展。

另一隻受歡迎的中國互聯網股,是美國上市的百度(Baidu)。直至今年第一季,百度國內市場佔有率達五成九,是地球龍頭Google的一倍。選百度而捨Google,取其客戶群集中在中國,理論上的增長率較歐、美成熟市場為高。

增長空間巨大

根據研究資料顯示,直至○八年十一月,中國的網民人數大約有三億人,比○七年增加八千八百萬人,年增長率為百分之四十一點九。以全國十三億人計算,互聯網 普及率約兩成三,而現時的發達國家互聯網普及率大都在七成以上。由此可以推斷中國的互聯網普及率仍有極龐大增長的空間。

當年中移動、聯通及網通則像三國鼎立,市場封閉,競爭對手的數目有限,不會忽然又跑出一大堆新對手。中移動只需要跑贏其他國企,便可以在中國電訊業居首。 網絡股則要面對一個完全自由、開放競爭的市場,今日的贏家很容易成為明天的輸家。就像Google未出現前,雅虎是稱霸地球的搜索器。Google○四年 八月上市,股價從此以倍數上升,而雅虎則像「零和」般失去動力,連升穿四十也難過登天。近年更走上滙豐(005)、中移動「過氣股王」之路,股價一度下跌 至八元九角四仙。昨日「雄姿英發」,今日「早生華髮」,虛擬世界競爭之烈,可見一斑。

戒除PE畏高症

投資這類股票,估值模式跟分析手法的要點,在於戒除畏高PE症。以Google和百度為例子,全世界的網站和博客數以億計,它們能夠在電光石火間搜索到適 切的配對,使各路江湖好漢,男女老幼都滿意。當中的技術水平,是達摩祖師一葦渡江的級數。此外,行業特性是「天無二日,民無二主」。使用某個搜索器和 IM,習慣已成,就不會輕易改變。汰弱留強後,最後只會剩下一者獨大。故市場會願意給予最有機會成為皇者的那隻股票極高溢價。這種股票,一有皇者相,就很 少會平賣。

中國的網絡股目前正處於群雄並起的階段,很多公司乘 着市場快速擴張的機會加快發展,情況就如東漢末年,各路諸侯逐鹿中原,當中有如曹操、劉備、孫權一般的真英雄,亦有很快被消滅的公孫瓚、袁紹兄弟、呂布及 董卓等。亂世之中如果一早買中曹操、劉備或孫權,後來自然飛黃騰達。一旦買錯隔籬下場就很悲慘。這個板塊,跟古時爭做皇帝的廝殺本質是一樣:買得大、賠得 大、輸得也大。

股壇名嘴,放棄高薪厚職,自立門戶幫客揸鑊鏟搵真銀,信念是「錢可以輸,信心不可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60

神话与误读背后,李嘉诚未被阐释的观念、方法和心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67715b0100kvaq.html

 

博主有感:只有当人品、能力、智慧、修为都达到非同一般的高度,才可能造就巴菲特、李嘉诚这样的投资大师。后来者需要面对的,不是某一方面或几方面、而是全方位的巨大差距...



时至今日,李嘉诚对外界仍是一个谜。
围绕着他的名字,各种传记重复杜撰了无数传说。对于李个人身价的猜测,则像一种无穷尽的动力,驱动整个世界密切关注李的生意、健康及家庭。他通常被描绘为一个天才,依靠对交易天生的敏锐,不停扩大自己的财富。与其说人们因此熟悉了李,不如说,李嘉诚被神秘化了。
 
采访李嘉诚之前,我以为将见到一个即使行动日渐迟缓,却依然有着照人肺腑的锐利目光的长者,并处处流露出一个伟大人物所应有的独特人格。
 
2006年9月5日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的首次碰面,只是打破种种预期的开始。78岁的李步履飞快地出现在人们面前,而他那双曾用于从事体力劳动的手,关节粗壮,握手时富有力量。他认真地看着我,微笑着,近乎多余的自我介绍:“李嘉诚”。
 
两天之后,在香港,长江中心70层的会议室里,更多的印象得以形成。相比多年前的照片,他的外貌没有太多变化。他有着一对大大的瞳孔,但眼神不是格外犀 利,而是柔和的、探寻的,像儿童一样闪现着好奇心。说普通话和英语时,他语速不快,但铿锵顿挫。每讲几句,他都会下意识地笑笑,给人以毫无世故之感。
 
他也并非一个乐于表现出自己在商业方面拥有异常洞见的人。对于多数问题,他的回答快而且有跳跃感,而不是逻辑感极强的论述与解释。他似乎更愿谈论自己对中 国人思维、行事习惯的思考,对慈善事业的看法,以及多年前的回忆。一些朴素至极的比喻点缀在思考与故事间,这让他更像一个有意教育后人的长辈。时不时地, 他还会提醒说:“你不明白要问我”。
 
如果有什么是我最想从李嘉诚这里得到解答的,那就是为何在太多企业家轻易断送一家企业的同时,李嘉诚几乎碰不到“天花板”?
 
他轻描淡写地回答:“其实是很简单的,我每天90%以上的时间不是用来想今天的事情,而是想明年、五年、十年后的事情。”
 
在这样朴实得近乎单纯的答案之后,却是一个华人世界所罕见的、业务庞杂且高度国际化的商业帝国。只要想到全球有超过1350万人在使用他所经营的3G移动 电话网络,海上13%的集装箱在其港口内运载,散布在中、法、英、俄的消费者出入于其7500家零售店,其控股的赫斯基能源每日产出34.4万桶石油,以 及其集团业务遍及54个国家,拥有约25万名员工就可感受到其工作并非那么简单。
 
但也并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与李的实业深入人们生活比起来,他的思想尚未产生足够影响。很大程度上,这是因为李拥有着一种在全球罕见的生意之道。
 
人们曾经试图用“股神”巴菲特的思想框架来解释李。表面看来,他们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两人都极善于分配资本,厌恶负债,热爱现金流稳健的业务,并都将状况 不佳的老牌公司重塑为一部“价值机器”。但相比巴菲特知易行难的方法论——通过控股保险公司而获得大量的浮存金,遵循其老师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理论, 巴菲特投资于大量内在价值被低估的公司,任由其自行管理,获取分红——李嘉诚的风格难以被简单归纳。
 
李嘉诚在全球商界的口碑,大多来自于一些极富想象力的投资与交易,这为他赢得了“精明的资产交易者”的名声。但一个无法解释的问题是,虽然从未有人将李定 位为一个杰克·韦尔奇式的杰出的管理者,可自1979年以来,李一直有效控制着一家成功多元化的公司。而且,作为一个“帝国建造者”,李的技巧可谓丰富, 他会像一个投资者一样耐心地将资本囤积于某一领域,承受亏损压力维持一些业务的发展,也会在恰当时机将新兴行业与资本市场的概念高调结合,以融资所得逐渐 将一个产业由虚做实。他敢于在一些政策风险很大的市场下注,往往能够全身而退,而他早年一些不被看好的投资,亦能获得数以亿计的回报。
 
这种无拘束的企业成长方略,在李嘉诚的运用下效果奇妙。1979年他以近7亿港元入主的和记黄埔,至2005年利润已经达到了143亿港元。于1990年 代初已逾60岁的李在过去的十六年中,仍率领着其旗舰公司和记黄埔,将收入增长了近15倍。此期间内,外界估算,李个人的财富从25亿美元增长至188亿 美元,成为了Forbes全球富豪排行榜上的第九人。
 
但对于那些模仿者,在缺乏更清晰的价值观描述下,无论是李的多元化战略还是低买高卖的手段,都很容易被误解为机会主义的财技游戏。虽然如郎咸平也曾将李的 策略总结为业务多元化、全球化、稳健的财务政策和“不为最先”,但此四种以规避风险为核心的倾向又不足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和黄在3G业务上投入超过 250亿美元,以争取全球领先3G业务运营商的位势?为何和黄能够成为华人企业中少有的顺利实现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公司?
 
究竟应该向李嘉诚学什么?
 
“李嘉诚一直在转变和提升他的商业模式。你不能去学他做什么业务,做怎样的资产组合。因为这些东西跟他的背景、目标、个人喜好、公司的基础、外在环境都有 太多相关。”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对《环球企业家》说:“应该去思考的,是他的逻辑是怎么形成的?他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做这个决定?他是怎么来做 这个决定的?他的感受是什么?他在那个时间的思考点是什么?”
 
在郭看来,他从李嘉诚身上所学得的心得有三:一、在不断巩固已有业务的技术、管理能力的同时,不拒绝寻找新的机会。二、在开展新业务时不做愿望式的假设, 提前评估好自己是否输得起。三、所能支撑前两点的是心态。只有一种高明的内心平衡机制,才能让他既保持良好的进攻性,坚持寻找挑战,又拥有足够的自控,不 变成一个赌徒。
 
而联想控股总裁柳传志认为李嘉诚的独特之处在于两点:“李嘉诚明显是个非常务实的人,他不会公司没做好就去忙慈善,但当他想做慈善的时候,又是很大的手笔。除了务实,他没有只局限在香港的地产业务上,也证明了他的视野超越了同辈许多企业家。”
 
根本而言,这两种说法都超越了基础的方法论,而更接近于一种企业家的修养。这正是李嘉诚少被解析的秘密所在:一个与李共事逾十年的人士称之为“心法”。
 
访谈时,李嘉诚做了一个手势,右手掌先呈15度角平缓的滑过,到一个点上,则一下变成50度,做攀升状。其涵义为:28岁的时候,他已经知道自己此生可以跟贫穷说再见,接下来只是乐于工作而工作,这一做就是50年。
 
“我内心已有非常好的保障,若一个人不知足,即使拥有很多财产也不会感到安心。举例来讲,如果看着比尔·盖茨的财富和你自己的距离那么大,那么你永远不会 快乐。”李嘉诚说:“重要的是内心的安静,表面看来很忙,但内心其实没有波动,因为自知做着什么工作。我知足,但不表示没有上进心。”
 

 
【“心里头创造的逆境”】
 
在开始对于李嘉诚的风格进行更详细的研究前,我们先试着回答一个更为基础的问题:李嘉诚是如何工作的?
 
关于其工作习惯,最为著名的细节是他的作息时间:不论几点睡觉,一定在清晨5点59分闹铃响后起床。随后,他听新闻,打一个半小时高尔夫。李并未接受过高尔夫专业训练,姿势算不上标准,但成绩通常不错。他认为,重点是打每一球时都保持冷静,有规划。
 
每天早晨,李都能在办公桌上收到一份当日的全球新闻列表,根据题目,他选择自己希望完整阅读的文章,由专员翻译。通常,这些关于全球经济、行业变迁的报道,是启发李嘉诚思考的入口。
 
“他是一个很有危机感的人,让他平衡危机感和内心平和的方式就是,提前在心里头创造出公司的逆境”,知悉李的人士表示:“他看到各种报道,然后设想自己公司的状况,找到那些松弛的部分,开会去改变。等他做好准备,逆境来的时候反而变成了机会。”
 
这就是李所谓的“90%以上的时间想未来的事情”。他并非一个喜欢通过无休止的会议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人,在和记黄埔和长江实业的会议上,他听取每个汇报的时间不会超过15分钟。更多时候,李喜欢自己阅读、分析、判断。
 
虽然并未接受过太多专业教育,但李嘉诚热爱数字。不仅其3G手机上每天都会陆续收到全球各个市场的3G业务发展数据,他还热爱广泛阅读年报。他自称可以对 集团内任何一间公司近年发展的数字,准确地说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数据:“看一看便能牢记,是因为我投入。”而他从20岁起就热衷于阅读其它公司的年报,除 了寻找投资机会,也从中学习其它公司会计处理的方法的优点和漏弊,以及公司资源的分布。
 
此种近乎玄想的工作方式能够有效运转,端赖于李的一种才能:他能将大量复杂信息分解为相对简单的几个问题。
 
比如,在1999年时,就“如何在移动通讯业保持公司的高速发展”这样一个问题,太多的条件与变化让找到标准答案十分困难。但李将现实拆解为两大类问题:其一为市场本身究竟在如何变化?其二为Orange是否有实力通过并购提升自己?
 
在第一个问题下,他得出三个判断:话音业务的竞争过于激烈、数据业务的增长迅猛、网络热潮已让移动通讯公司的市值达到颠峰。而对于希望开展并购的公司管理 层,他也提出四个相对清晰的条件:收购对象的现金流需稳健、完成收购后Orange负债率不得提高、和黄需对Orange保持35%的控股权、获得收购公 司的绝对控制权。
 
前一个问题说明顺应技术转型势在必行,后一个问题则难以在四个条件下实现,两相结合,李迅速将和黄在Orange约45%的股权售出,获得了146亿美元 净利。虽然这一大交易引发了对李持续不断的争议——他是一个交易者还是一个建造者?——但在接近之人看来,“为建造而交易,不和自己的资产谈恋爱,正是李 先生对自己没有局限的一个体现。”
 
除了经验和直觉,这种判断力还可以被解释为,他是个无穷尽的提问者。甚至在一次前往圣保罗中学与学生交流时,他还会发问道:你们每天都会坐下来玩两三个小时的电脑游戏,有没有想过整个游戏产业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游戏背后的程序是怎样运行的?
 
多数时候,李每天六点下班,回家后,除了拨打越洋电话,他还有必修功课:夜晚的阅读。除小说外,他广泛涉猎各种书籍,并每阶段设定一个主题(最近的主题是宗教)。这个工作都意味着一点:他最大的恐惧在于不愿错过见证世界的变化。
 
平日,李对衣、食的要求相当低,他说自己的身体状况良好主要是因为简单,且夜间休息的好。“我每天晚上都睡得很好,因为在名方面我行事谨慎,别人不容易破坏我的名誉,利方面,全部从正道而来。”李说。
【心法之一:掌控自主权】
 
熟悉之人看来,让李嘉诚安寝无忧的,除了名利之心淡泊,还有一个更为基础的原因:他的各项业务都拥有着良好的现金流。
 
李对现金流高度在意,富有盛名。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一家公司即使有盈利,也可以破产,一家公司的现金流是正数的话,便不容易倒闭。”而在确保现金流同 时,他还努力将负债率控制到一个低位:“自1956年开始,我自己及私人公司从没有负债,就算有都是‘假贷’的,例如因税务关系安排借贷,但我们有一笔可 以立即变为现金的相约资产存放在银行里,所以遇到任何风波也不怕”。此外,他永远采用极为保守的会计方式,如收购赫斯基能源公司之初,他便要求开采油井 时,即使未动工,有开支便报销——这种会计观念虽然会在短期内让财务报表不太好看,但能够让管理者有更强烈的意识,关注公司的脆弱环节。
 
隐藏在数字背后的,是这样一个逻辑:没有现金流的威胁,负债与否取决于自己,就让多数问题不是被动决定,李便拥有了对生意尽可能大的自主权。在与李嘉诚合作极多的人士看来,“把握自主权”正是他的核心观念。
 
这似乎与外界熟悉的李嘉诚背道而驰:仅从结果看,李像一个永远敢于火中取栗的交易突击手,没有什么能妨碍他永远扩张的雄心——
 
50多年前,李嘉诚像现在国内众多制造业公司创业者一样,经营着一家塑料花生产厂。在顺应制造业潮流积累到第一桶金之后,他在香港人口爆炸性增长的70年 代抓住了地产业的机会。1980年代中期起,和黄在通讯和石油领域谋求布局,1990年起则展开全球港口业务扩张。1991年时,和黄的董事总经理马世民 对外表示:“香港对我们而言有点小,我们开始觉得撞墙了”。当时长实系的利润有80%来自于其香港业务。经过长期的调整、升级,20年后,和黄的资产组合 构建得颇富时代精神:3G通讯业务、在中国开展地产、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石油开采及精炼,以及港口。现在,香港业务只占到公司总体收入的20%。
 
但在骨子里,李嘉诚是个极度厌恶风险的人。一个细节是:在长江中心70层的会议室里,摆放着一尊别人赠予李嘉诚的木制人像。这个中国旧时打扮的账房先生,手里本握有一杆玉制的秤,但因为担心被打碎,李干脆将玉秤收起,只留下人像。
 
虽然李并不吝惜对外重复阐释自己的方法论:“发展中不忘稳健,稳健中不忘发展”,但因其听起来简单得近乎空洞,且太多人过于重视李嘉诚“发展”一面的经 验,就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平衡——分析人士经常认为多元化的业务组合和国际化的市场搭配让和黄富有抵抗风险能力,却少于追问:什么在支持李无休止的展开扩 张?为何多元化通常让其它公司现金流紧张,和黄却能进行一些规模极大的市场培养?
 
和黄于2001年开始投资的3G业务(全球范围内,和黄的3G子公司名为“3”)正是一个李嘉诚进军新业务的鲜活样本:虽然和黄从未对外宣布其投资总量,但市场估计为250亿美元。这很容易被视为一次豪赌,对于和黄而言,却堪称一次极富耐心,准备周详的行动。
 
李嘉诚所以卖掉其2G业务(欧洲的Orange和美国的Voicestream),而不是以其原有用户为基础实现换代,一个最主要的考虑是:既然这是一次 技术变革带来的机会,而新技术具体什么时间崛起并不可知,如果保留原由业务,则可能出现对于新、老业务投资选择中游移不定的尴尬。在市场高位上出售2G业 务,不仅获得了极充裕的现金,更是一种不留包袱的下定决心之举。
 
退出Orange两个月后,和黄就购得了在英国经营 3G 业务的执照。而在开展3G业务同时进行的,是李在财务层面进行的准备。当他决心将公司的部分财力倾注于3G业务时,他已经有一个几年内可能亏损的数字预 期,并依此要求地产、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赫斯基能源等几块业务将利润率提高,将负债率降低到一个风险相对小的程度:2001年时,赫斯基能源为和黄贡献 的利润不过9亿港元,到2005年已经升至35亿,同一时期,原本利润维持在一个稳定区间的港口业务和长江基建的的利润分别从27亿变为39亿,及22亿 变为34亿。即使3G投资巨大,但到2006年6月底时,和黄的现金与可变现投资仍有1300亿元。
 
在这个近年中投资最大、也是回报最慢的全球性技术换代中,所面对之困难远远多于任何人所能想象。和黄的3G业务刚刚推出时,曾饱受手机短缺及其它技术上的困扰,直到2004年,种种困难才得以克服,加上各款时尚手机相继推出,整体的业务有了显着的进步。
 
而在发展过程中,和黄了解到,虽然没有单一产品成为其撕开市场的杀手级产品,但3G的核心竞争力是存在的:将其速度提升到可以顺畅接通任何网站,手机就不 止是一个用于通话的终端,而是一部小型电脑。虽然其它无线运营商也试图让用户通过手机上网,但一个无形的障碍是:运营商们希望将用户锁定在自己的无线门户 内,而用手机登陆其它网站则速度缓慢。只有打破这一僵局,用户才能乐于使用手机上的信息增值。顺着这一思路,和黄最早和雅虎、Skype等网络公司合作, 取得了先机。
 
事实上,即使是世界最大的移动业务运营商,也并未比和黄做的更好。虽然沃达丰也在有步骤进行3G业务扩张,但在日本的竞争失利并最终退出,以及此前收购德国Mannesman公司所受损的费用(impairment charge)高达230亿至280亿英镑,这都让其自2005年以来不复往日辉煌:其到2006年3月31日的财报称,沃达丰净亏损达230亿英镑——正因为和黄拥有多重业务相互支持,依然可以过去几年中保持上百亿港元的盈利。
 
反而是和黄以耐心和持续的改进获得了更多成绩:到2006年8月,其全球3G用户数量达到了1350万名,为全球最大的3G业务运营商。过去12个月中, 活跃用户的ARPU(每用户平均收益)从42.2欧元升至44.66欧元,而非电话业务所占的收入比重从25%提升到28%,开发每个客户成本 (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s)也从293欧元降低到262欧元。

【心法之二:持续技术改进】
 
李嘉诚看重自主权的另外一个体现在于,他非常注重跨资产间价值的挖掘。
 
比如他对于零售业务不遗余力的投入,并非仅仅因为看重零售业务拥有极佳的现金流,更因为,零售是一个可以与地产密切结合的业务。即使他并不追求所谓的“协 同效应”(因为那不可量化),但当零售、地产、港口等业务处于一个平台上经营,以李的团队之善于成本控制,总能够找到很多额外的盈利空间。
 
除了横向的业务之间的价值发掘,单一业务的潜力发现也颇有可为。当李嘉诚认为健康、美容类产品将成为未来零售业最主要的成长动力,便不惜成本在法国、英国、俄罗斯等各国寻找经营不善的零售网点,逐渐将已经被证明成功的产品移植到收购来的店面中去。
 
这两种整合的关键问题是一个:和黄的团队有多少技术和管理能力?
 
因李嘉诚太善于资本市场的进退,硬币的另一面就几乎很少被关注:李嘉诚是一个非常热爱借由技术改善实现价值增值的人。在多数电信运营商担心成本低廉的 VoIP将抢夺其话费市场时,当他听说这种新技术可以无限度降低成本,他果断敲定让和黄成为全球第一个安装有Skype软件的3G业务运营商。
 
1979年,李嘉诚入主和黄时,和黄旗下的港口业务只是一块收入有限而且勉强盈亏平衡的生意。但李相信集装箱为主角的全球贸易将成为一个重大趋势,因此, 在1982年中英谈判时,即使香港商界民心不稳,李嘉诚仍根据对于局势的判断和对资金的把握,果断投资于香港第6号货柜码头,只用2亿港元就获得了4个泊 位。数年后他再竞标面积与6号相若的7号码头时,价位已经高到了40亿港元。
 
而在拥有一定的业务规模后,李嘉诚持续要求港口业务的负责人进行管理技巧的改善。因为香港港口空间有限,最主要的改善在于,其它港口码放2、3层的集装箱,在这里需要摞至6、7层高。
 
这并非简单的吊机和码放方式的改变,更为需要对所有集装箱的出、入时间进行良好统筹,否则,仅在搬运腾挪中就将损失极多时间。因此,从1980年代中期 起,和黄一直自主开发码头的电子管理系统,直到近年升级为nGen管理系统,可以事无巨细的显示码头内集装箱的各种资料。甚至,和黄港口在香港的子公司根 据当地情况,专门发明了由电脑控制搬运集装箱的“电子龙”型吊机,较全部装载工序由人工控制效率大为提升。
 
克服了空间狭窄的劣势,香港国际货柜码头反而因其效率,成为了国际著名的“补时港口”(catch-up port):那些在运输过程中被延误的时间,可以在香港得以补偿。在这样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下,1990年代初,和黄港口业务开始国际化,1991年购得 英国最大港口菲力斯杜后,15年间,和黄已经成为业务遍及21个国家,经营43个港口共251个泊位的全球最大的私营港口公司。
 
 在2006年,估计和黄属下全球港口处理量将达6000万个标准箱,其中香港约占20%。
 
除了对当前管理需求的实现,和黄甚至不乏为长期发展培育技术的韬略。
 
1970年代,经历了当时的能源危机,李嘉诚意识到能源业务的前景值得看好。1987年,李先生家族及和黄集团开始购入加拿大赫斯基能源公司的股权,其后 由于赫斯基的合作伙伴出现财政困难,李再次予以协助,私人大幅增加持股量。虽然在90年代外间经常有人对公司的发展潜力并不理解,但李嘉诚表示,他并未因 此困扰,他对前景很有信心,认为赫斯基拥有非常良好的资产,定会有理想的发展。
 
在那段时期,在改善管理同时,和黄建议赫斯基投资于油砂资源的收购和油砂精炼技术的培养。虽然在当时看来,这是一件毫无意义的工作:石油的开采成本非常 低,油砂却不同。油砂主要由水或砂构成,其中最多只有20%沥青,将油砂中的沥青分离并加工成高质量的原油,成本则要高出许多。
 
直到近年,随着石油价格的不停飙升,业内人士才不无赞叹赫斯基的储备。其塔克油砂田将于今年11月产出第一桶油,并预期在两年内达到一个峰值:日产三万桶油。塔克被预期在35年里共产出3.5亿桶沥青。而其第二个油砂矿Sunrise被预期在40年里产出32亿桶沥青。
 
而且,油砂精炼技术还意味着前景的广阔:据估算,加拿大油砂含有的原油是1.75万亿桶,委内瑞拉是1.7万亿桶,占全球石油储备总量近2/3。将其充分利用,按照目前全球8500万桶/天的供应量,则可使用超过100年。
 
现在,赫斯基的市值已经与和黄的控股公司长江实业相若,而和黄依然拥有前者35%的股权,李个人则拥有36%股权。
 

 
【心法之三:个人角色管理】
 
与李嘉诚在一起的时间,你很少能感觉到本应属于华人首富的巨大自我。他的言语、目光和笑容,都不免让人产生疑问:早年经受的战乱、苦难,以及随后六十六年的辛苦工作,这些负面影响究竟是被一种怎样的力量化解,而没有让他成为一个性格极端的人?
 
是命运?—在很多场合,李都会提到自己的一生“蒙上天眷顾”。
 
但李嘉诚回答说:“性格才是命运的决定因素。好像一条船,船身很重要,因为机器及其它设备都是依附在这条船里面。”
 
很长时间以来,因为李的被神化,他的性格都为外界所忽视:李是一个性情急燥还是温和的人?他可曾有脆弱或失去自控的时候?
 
如果过往的经历可以呈现出李嘉诚的部分性格,那至少可以说明两点:他随时准备自己应付挑战,同时,乐于在高度自控下获得内心自由。关于后者,一个最恰当的 阐释是他自身的体验:在参与地皮招标时,李会不停地、很快地举手出价,但当价钱超过市场的规律,他左手想举起时,右手便立即“制止”左手。
 
很早年时,李嘉诚就证明了,他从来不惮于改变自己,并永远清楚什么时候该挑战下一级台阶。
 
在其记忆中,第一次强烈的自我改变发生在十岁时。那一年,李嘉诚升入初中,在没有任何人的提醒下,他突然意识到了自己对家庭的责任。这让他一改往日的贪玩,开始发奋,每晚主动背书、默写。这种一夜之间的改变甚至曾令其父不解。
 
12岁时,因为父亲患肺病,李嘉诚去阅读相关书籍,希望找到救治方法,反而发现自己有着得肺病的一切症状。当时,李不仅需要负担其家族的经济,还需疗养肺 病。但那时他已经深知个人角色管理的方法:没有太多选择,除了须将工作处理妥当,还攒钱买下旧书自修。今日回想起,他仍承认,这是一生最困难的阶段。
 
早年的经历不仅将李塑造成一个勤奋的推销员,更养成其对于生活细节毫不讲究的习惯:多年之后,李有一晚下班较晚,到家后拿起桌子上的饭就吃,虽然感觉味道有些臭,却未做声张的吃下了两碗——饭后问明,原来这是两碗给狗准备的饭。
 
但到22岁创立公司时,李嘉诚很容易就完成了一次质变:他告诉自己,光凭能忍、任劳任怨的毅力已经不够。新的挑战是:在没有找到成功的方程式前,如何让一个组织减少犯错、失败的可能?
 
或许本质而言,李嘉诚的全部独特之处,正系于其永远懂得把握角色变更的时机和方法。在一次演讲中,他谈及个人管理的艺术,就是应在人生不同的阶段不停反思 自问:“我有什么心愿?我有宏伟的梦想,我懂不懂得什么是节制的热情?我有拼战命运的决心,我有没有面对恐惧的勇气?我有信息有机会,有没有实用智慧的心 思?我自信能力天赋过人,有没有面对顺流逆流时懂得适如其分处理的心力?”
 
而其一生中最大的一个疑问是:富有后,感觉不到快乐又如何?
 
29岁的一个晚上,李嘉诚坐在露天的石头上回顾自己过去的7年:从22岁创业,到27、28岁“像火箭上升一样积攒财富”,他在当时已经知道,自己将成为富有人士。但他并不知道,内心的富贵由何而来?
 
那几年间,他正开始在意自己的衣着、手表,研究玉器。但在那一晚,他意识到:更重要的是自己内心知足,有正确的人生观,而在工作上得到的金钱除了足够家人生活使用外,其它的钱有正确用途,能在教育医疗方面能够帮助别人,生活虽然朴素,亦能令自己感到非常快乐。
 
1980年起,李决定设立个人基金会,其宗旨是“通过教育令能力增值以及通过医疗及相关项目建立一个关怀的社会”,并希望“在我离开这个世界后做的事,一 定要比我在世时做的只多不少”。到今天,他的基金会已在过去26年捐赠近80亿港元,最近他再表示会将不少于1/3的个人资产放入基金之中。
 
而曾表示“从未考虑过要退休”的李,在这次采访中表露了一个新的计划:在2008年时减轻工作量,每个月抽出三天全天时间,每天花不少于8小时时间参与到李嘉诚基金会的公益工作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99

85度C,资本神话背后的烦恼

http://www.yicai.com/news/2010/11/613223.html

时隔一年,《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再次坐在85度C陕西北路店内,这里的生意依旧很火。记者14时20分拿到的单号是422号,半小时后号码已经排到449号,不大的店堂内时不时聚集了三四波排队等候的客人。

一年前的11月份,这个店的店长曾向本报抱怨,较之她在肯德基时带的团队,85度C的团队显得太嫩。她用近乎长辈的口气指导着店员及时收拾杯子和盘子。如今的这里,桌子已略显“陈旧”,上面的杯子依旧没有及时清理。

相距一个路口,另一家烘焙连锁店“爱的礼物”新店开张,崭新的店堂布置得相当花哨,从灯光到色调,与85度C有着几分相似。或许是因为新店的缘故,这里的人气略高于85度C,营业员还不够娴熟,以至于收银台前排起了队伍,不时可以听到顾客发出不耐烦的牢骚。

几路之遥,静安面包房静静地待在边上,25周年庆的海报无声地粘在门口。较之两家后来者,这里显得相对安静。时不时有一两个客人进店环顾一下,几乎没有出现排队的现象。

越来越多的烘焙连锁开始蚕食这块大蛋糕,马哥孛罗、元祖、面包新语、克莉斯汀、85度C……一家接一家争先恐后地跑马圈地,蓝海很快变为红海。每一家活在这个市场的企业必须有活下去的方法。

一个创业达人的新事业

在85度C陕西北路门店内,一位白领打扮的男士一边等着奶茶一边和同伴聊着天,“听说他们上市了,感觉确实会不一样。”

事实上,85度C已经成为台湾近期的热门话题。22日,这家烘焙连锁企业以“美食达人(Gourmet Master,2723.TW)”的名称一下子蹿上云端。当天,其以168元新台币的发行价上市,并以400元新台币收盘,涨幅高达138%。

令85度C备受关注的不仅仅是股价的飘红,还有其传奇的创始人——吴政学。小学转学四次,中学转学三次,这是他所有的在校学习经历。跟着父母做各种小生意,臭豆腐、肉羹面……四处漂泊,这是他的童年。创业约七次,每次都赚一笔,但时间不超过三年,直到创立85度C。

从台北起家,85度C于2007年登陆上海。短短三年,在大陆市场已经拥有158家门店。与此同时,在台湾拥有近300家店,并“插旗”美国、澳大 利亚。据台湾媒体披露的数据,2009年85度C营收达到62.8亿元新台币,成长率达到79%,2010年前三季营收63.6亿元新台币。其大陆市场规 模占其总营收的六成左右。有券商研究报告称,85度C今、明两年营收将分别增长40%以及33%,主要动能在于大陆市场的扩张。

问及对邻居“爱的礼物”和85度C生意火爆的看法时,静安面包房的营业员不屑地回答:“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李先生所在的烘焙连锁店在上海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生意不错,规模不大。“我们行业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做品牌,一种是做实业。”李先生表示,“做品 牌的实际上是金融操作法,迅速扩张,做出品牌效应,然后吸引投资,继续做大。还有一种就是像我们这样一步一步做业绩,开店很慢,但只要每家店都有盈利就 行。”

“面包好吃,总是会有人来买的。”李先生说。

烘焙连锁是一笔面向大市场的小生意。一个合适的店址、好的服务和产品总能汇集一定的客源。然而每一家成熟的门店营收相对固定,小富即安或许是一种生意,但要追求更大的利润,则需要开更多的店,这也意味着需要更大的投入。

选择扩张这条路的企业离不开资本的帮助。事实上,企业对于资本运作的意识决定了企业能成长到多大,而创业者本身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气 质。早于85度C在大陆经营的宜芝多,烘焙行业科班出身的创业团队专注于产品和技术,其规模一直维系在20家左右。同样在大陆已经经营十几年的可颂坊目前 直营门店数量也未突破100家,在经历了三年的准备时间可颂坊刚刚于今年尝试性地开放加盟。

快速“奔跑”的背后

“85度C,一个熟练的品牌经营者。”一位熟悉85度C的人士告诉记者,85度C在资本市场的胜出并非在于其产品的独特性或是服务方式的不同,关键 在于其背后有一支强大的资本运作团队。据他介绍,85度C在台湾大部分以加盟为主,在其将触角伸向大陆时,却坚持直营。“当时创始团队就明确以打品牌方式 来迅速扩大影响力的决策,而如开放加盟可能会带来的管理松散则是大忌,为了解决初期资金,创始团队把在台湾门店赚取的资金全部投入大陆门店建设。”

在站稳脚跟后,通过资金快速扩张就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上述人士透露,此时,不少台湾的个人投资者以及一些不知名的风险投资机构给予了企业大陆拓展的资金支持,并为企业规划了上市轨迹。其中,味千女掌门潘慰曾经以个人的名义入股85度C,投资2亿元新台币。

“现在上市融资之后,85度C将借快速扩张之势,进一步与同业竞争对手拉开差距,确保自己的行业领先地位。”

迅速打响品牌,吸引资金,然后再继续向前冲,这是85度C的思路。

85度C的登陆,曾为烘焙行业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模式,即咖啡、面包、蛋糕复合连锁店。此前,这个市场相对单一,星巴克以咖啡为主,而克莉斯汀、可颂坊等则主攻面包。复合的定位以及高质平价跑量的策略也是85度C独树一帜、迅速打开局面的原因之一。

如今,用略带暖色的灯光照亮的开放式面包货架在上海街头随处可见。85度C公关负责人表示,这本是他们的店面创意,然而现在却成了行业的惯用手法。

当一个市场被完全打开之时,消费的容量和需求是惊人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成功便唾手可得。因为一旦一种模式获得成功,那么将引发更多的模仿者,因此必须时时刻刻都飞奔向前。

在发现合适店面位置之后,85度C向来以出手快狠著称。其一位内部管理层曾向本报表示:“以前要在一线城市做扎实了,再往二三线拓展。现在一二三线城市的拓展需要同步跟进,否则对手便会抢先一步。”

资本可以帮助企业全速前进,但是资本并不代表全部,跑得太快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烦恼,因为烘焙行业是一个以服务为本的行业。在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 快速奔跑离不开人才支持。百胜旗下肯德基被认为是餐饮连锁行业的黄埔军校,事实上85度C中不少员工也是来自肯德基。要满足扩张速度,这点“老人”显然不 够。

吴先生清楚地记得一年前订85度C外卖的遭遇,漫长的等待时间令其无法忍受。一年之后,这家门店拥有了专职的外卖人员,但情况并没有完全改变。“我们的外卖人员是兼职的,若他不上班的话,我们没法提供外卖服务。”

作为老牌连锁企业,肯德基拓展外卖业务的步伐是谨慎而缓慢的。相比之下,85度C显得有些心急。

“对成功的看法各不相同,资本介入后或许品牌会很成功,但也许不再属于原来的创业团队。”李先生告诉记者,他似乎早已在浮躁的上海找到了慢生活, “快速扩张需要资金支持,只要撑过去,可能会变成星巴克这样的大鳄,但是也可能只是泡沫。这样的故事太多了。十几年了,我看到多少品牌来来去去,轰轰烈烈 地杀入,过了一段时间烟消云散,太多了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13

斯凯大起底:山寨App Store神话终结?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20/2MMDAwMDIxMTM2MQ.html

如果不是赴美上市,偏居杭州的斯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凯”)至今不会步入公众视线——尽管在无线互联网业内,斯凯早已声名鹊起。

12月10日,斯凯在美国纳斯达克IPO,以8美元的发行价计算,总计发行725万股美国存托股份(ADS),融资总额为5800万美元。

这是纳斯达克继空中网、掌上灵通后,迎来的又一家来自中国的移动互联网概念的公司。

异于前者的是,斯凯所专注的手机应用软件平台业务“暗藏”幕后,就像其创始人兼CEO宋涛一样,斯凯在外界一直保持低调。

尽管如此,公众对这家“幕后公司”的关注,依旧热度不减。其招股书披露,2010年4-9月斯凯营收由2009年同期的2.401亿人民币增长至3.367亿人民币,增幅高达40.2%。“高调”的成长速度,让斯凯及其庞大的手机软件应用平台产业链,陡成业界瞩目焦点。

斯凯上市的“曝光”,也让雪鲤鱼、沃勤、扬讯等类App Store平台模式走向前台。

但光鲜背后,现实的资本市场却是另一番景象。上市首日,斯凯随即暴跌25%——是三年来中国企业赴美上市首日最大跌幅。“斯凯破发背后,反映了投资者对这种平台模式前景的担忧。”多位业界人士分析。

发家“原罪”

2004年,是中国山寨机市场的元年,也开启了类似斯凯软件平台模式的“淘金时代”。

这一年年初,来自台湾的联发科芯片方案大举进军大陆市场,国产手机制造业门槛大幅降低,也直接导致山寨机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

同年8月,深圳一家名为艾世代的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尝试给手机厂商提供无线内容应用的集成平台——这是国内手机软件平台模式的最早雏形。“能将软件平台直接内置到手机终端,这个市场有着无限的想象空间。” 艾世代一前高管回忆。

据其介绍,平台模式的优势在于能汇聚更多的第三方应用开发者参与其中,但前提是该平台有着足够多的装机量。

据其介绍,在手机软件平台推广之初尚存阻力:“说服手机厂商接受内置你的平台主要基于两点:一是能跟他分成;二是能促进销售。”

在此背景下,为数不少的手机软件平台开发商开始跟SP违规运营,诱导性扣费和内置“扣费后门”的现象在业界极为普遍。知情者透露,A8音乐旗下的SP运营商华动飞天超过50%的营业额一度来自艾世代平台,而华动飞天终因违规运营SP,遭工信部多次查处。

“这个行业与生俱来带有或多或少‘资本原罪’,独善其身的几乎不存在。”多位业界人士对本报评述。

相比之下,2005年成立的斯凯平台,其拓展则得益于另一条路径——与手机QQ捆绑营销。本报记者了解到,低端手机市场至今最为核心的应用软件,即手机QQ——这已成为目前手机应用软件的标配。但这个应用量最大的软件本身却为免费。

深 圳一家手机软件平台开发商高层告诉记者,由于早期腾讯并不直接提供基于手机客户端的QQ软件开发工具,因此手机QQ的推广,还需要借助腾讯授权的第三方开 发者的力量。“事实上,在应用平台拓展之初,大家都意识到手机QQ很受欢迎,但由于它本身不赚钱,很多平台运营商缺少主推的动力。”该人士表示。

但 作为腾讯授权的开发商之一,斯凯却将手机QQ软件,作为平台拓展的主要卖点,但前提是,斯凯为手机厂商免费安装手机QQ,手机厂商必须允许内置斯凯的应用 软件平台。“这多少有点‘绑架’厂商的味道。”多位业界人士透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部分深圳山寨机厂商甚至误认为斯凯是腾讯旗下的公司。

被动的付费通道

效仿苹果的App Store模式,在低端的国产手机市场,斯凯构建了自己的应用平台体系。

按照斯凯的“游戏规则”,终端用户带来的增值收入中,运营商先拿走约15%,剩下的85%中SP再拿走15%,留下的收入再由CP(内容开发商)和斯凯间三七开分成;斯凯拿到大头后还要与预装其平台的手机厂商分成。据了解,斯凯最终能分得其中的20%到30%。

“事实上,业界类似的模式大同小异,都‘看上去很美’,但在具体操作层面往往相距甚远。”手机软件平台运营商麦克斯CEO焦学宁表示。

深圳手机集成商龙翔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毛红江告诉记者,由于手机厂商和手机方案公司的分成,是从软件平台运营商处获得,其付费的不透明性,导致很多厂商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从理论上讲这是建立在共赢基础上的一种模式,但感觉真正从中赚到钱的手机厂商很少。”

此外,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单款应用软件的市场价格并不太高,从两万元到五万元不等。“低的5000元就能买下版权,高的也就上10万。”前述艾世代前高管认为,目前在一个平台上,真正赚钱的应用软件一般在排名前20款以内。“对于平台运营商而言,买断经营更为划算。”

多位深圳业界人士透露,目前各种软件应用平台上,30%左右的软件是自己研发,50%依靠买断:“很多应用软件平台上看似独立的第三方应用,其实早已暗自被平台运营商买断了。真正类似App Store模式运用的很有限。”

更为关键的是,在斯凯等应用平台模式专注的低端国产手机用户群中,其付费通道绝大部分依靠运营商话费扣费。“运营商相当于卡住了整个产业链的咽喉。”焦学宁形容。

事实上,斯凯也试图摆脱对运营商付费渠道的依赖,开展第三方支付、银联卡支付,甚至推出自己的游戏K币支付渠道。但目前90%以上的付费用户,却依旧依靠运营商通道。

与此相关的一个直接影响是,今年上半年工信部开始新一轮的SP行业整治风暴,对于SP的违规行为监管趋严。“有一段时间,甚至对于所有的SP扣费采取‘一刀切’的暂停措施。” iSuppli公司中国区研究总监王阳认为,这对于类似斯凯平台的打击是致命的。

根 据斯凯招股书披露,近年来斯凯用户每次下载产生的营收均在下滑,平均用户产生的营收2008年为1.82元,到了2010年9月,下降到0.7元;每次下 载产生的营收则由2008年的0.58元大幅下降到2010年9月的0.22元。斯凯亦坦承:“导致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移动运营商出台相关政策产生的影 响。”

挑战者角逐

伴随着斯凯的上市,软件平台运营商面临的市场环境也悄然生变。

早已走过爆发期的山寨机市场,随着利润的摊薄,市场焦虑的气氛日渐笼罩山寨机的聚集地——深圳华强北。而在另一个市场,来自传统互联网和智能机厂商对山寨市场的渗透早已“兵临城下”。

之于斯凯而言,首要的挑战则来自腾讯——这个昔日市场开拓中,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本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下半年开始,腾讯已悄然面对手机厂商,直接推出免费的手机QQ软件开发包。

“对于广大手机厂商而言,从此再也不必通过类似斯凯这种第三方,来安装手机QQ软件。”多位深圳软件平台运营商人士直言:“内置斯凯平台,对于手机厂商的重要性在弱化。”

不止于此,腾讯还将自己的手机QQ浏览器、输入法、手机QQ游戏等一系列应用软件打包其中。“事实上,腾讯也开始将其应用平台直接内置到手机终端。这意味着,腾讯跟斯凯这种平台,变成了一种竞争关系。”上述业界人士认为,这对于斯凯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这还不是斯凯面临挑战的全部。日前,Android平台最大的芯片合作商高通对外表示,明年将致力于降低Android智能手机的入门门槛,终端价格有望低至100美金。“明年,不少的山寨机用户群有望转化成Android低端智能机用户。”王阳分析。

与此相关的另一个市场变化是,目前与斯凯合作的CP(应用开发商)仅230多家,相比之下,基于Android系统的开发的应用软件已超过10万。

王阳认为,随着Android开放平台在低端市场的普及,斯凯等基于功能性手机的类App Store模式将遭遇空前挑战。

“类似斯凯平台由于一直隐藏幕后,对于普通手机用户而言,并未形成品牌知名度和使用粘性。”前述软件平台运营商人士分析,用户只关注具体应用,并不会关心该应用来自哪个平台:“类似斯凯模式,其用户的搬移成本并不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15

从10万到1亿,不是神话——中长线股投资心得(转)

http://lyh.jack.blog.163.com/blog/static/132734100201092534344633/

以下10篇帖 子转自Q友申木凡的日志,网上认识他一年多,但交流很少,很是可惜,他的投资理念我很认同,所以今天一口气转了10篇过来,好好学习。 ======================================================================================

从10万到1亿,不是神话
——中长线股投资心得(庚寅国庆整理)
 
 
【前言】3次机会与1000倍的收益
 
  对于一名投资者而言,15年赚1000倍应该是非常罕见的吧,1万元起步就是1000万元,10万元起步就是1亿元,听起来更像是天方夜谭。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目标进行分解,如果是每5年赚10倍呢?这就并非遥不可及了。
 
  经济有周期,股市亦然,从中国和全球股市的历史来看,每5年往往是一个较大的牛熊周期,而这期间往往酝酿着10倍的机会。且不说2003年到2007年 间,多少个股股价涨幅有几十倍,即使在2009年这样的小规模反弹中,也有中恒集团、四创电子、古井贡B等股价涨幅在10倍以上的公司,问题是很多人碰到 了鱼身,却无法从鱼头吃到鱼尾。
 
  查理?芒格说,对于一个高明的投资者而言,一生中即使只有20次投资机会,一样可以富可敌国。15年赚1000倍,也许我们只用3次足矣,问题是如何去寻找、识别并把握这样的机会。拥有这样的办法,恐怕比什么都强。
 
  必须要提前进行一个听起来有点沮丧的插话:对于95%以上的个人投资者而言,不可能拥有执行5年10倍计划的技术和艺术。有资产实力的客户,可以寻找拥有 这种理念和能力的资产管理者;而普通投资者不妨去寻找拥有10年10倍机会的基金(历史上大把10年10倍的封基,开基中也有华安宏利、嘉实增长、兴业社 会这样的品种),20年100倍,也足以凭借投资而富裕。
 
  但是如果您是一个在25岁拥有10万可支配资产的有志青年,希望在40岁实现财务自由而退休的话,并拥有强大的自信的话,那就来吧!


【逻辑】10倍从何而来?
 
  我们来继续做算术题:如果把10倍做进一步的拆解,可以拆解为4乘以2.5。
 
  这代表着什么呢?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家公司的股价是10元,市盈率为10倍,业绩为1元;如果在5年后,这家的公司的市盈率变为25倍,业绩变为4元,股价就变为100元。
 
  也就是说,如果在一个五年周期里,我们找到一家公司净利润增长3倍,估值增长1.5倍,就能够实现5年10倍的计划。所以,第一是要找到利润高速增长的公司,第二要在估值较低的时候买入。
 
  5年增长3倍,只要求公司净利润保持年复合增长在33%,A股中还是有不少公司可以达到这个标准,难度在于估值的把握。看A股的历史,整体的动态市盈率可以高至超过100倍,而低至不到20倍,所以买入点很重要。
 
  而净利润的增长率和估值又是相辅相成的,当一家企业在股本未扩张的情况下,净利润持续高增长,往往所享受的估值水平也会上升,出现股价连续飙升的“戴维斯双击”。作为价值投资者,我们就是要寻找并牢牢把握住“戴维斯双击”,而非相反。

【关键】如何找到伟大企业
5年10倍投资计划的核心在于,要求企业业绩连续高增长。首先从连续这点来看,在强周期行业中找这样的机会是事倍功半的,在消费股中寻找是王道(张裕、云南白药、古井贡、上海家化都是好的例子)。
 
  以上企业有以下共同的特点:
 
    第一、企业所在行业处在一个快速成长期(例如10年前的地产业,5年前的家电连锁和如今的医药行业);
 
  第二、销售收入稳步扩大。拥有竞争优势,企业在行业中拥有定价权,所占的份额是连续扩大而非缩小(例如万科、苏宁等);
 
  第三、随着销售额的增加,公司毛利率可以保持并得以提升;净资产收益率稳步增长。我们允许企业圈钱,但是圈钱后的资产收益率不能下滑,否则对老股东就是一种伤害。
 
  第四、企业管理者有企业家精神,并对股东权益敏感(实施了股权激励等措施)。一个简单的办法是,多看看公司在年报中的经营目标并看看之后的实践。一个伟大的企业家应该有足够的前瞻力和执行力,而不是朝三暮四。
 
  第五、公司的盈利模式应该稳定且易于理解。就如巴菲特先生的“钻石搭档”查理?芒格所言,一家不易理解的公司不值得持有它。另外,易于被理解的公司更容易 被后来的投资者追捧,而快速实现股价的上扬。(2009年以来,新能源、新技术企业走势很火爆,但是真正理解这些技术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
 
  第六、公司要便宜。看估值也要看市值。银行股的估值是很便宜,但是一个10倍PE,3000亿市值的企业股价涨10倍; 显然比一个20倍PE,30亿市值的企业股价涨10倍的几率小得多。
 
  尽管这样去选择公司很难,但是相对于预测货币政策、资金动向、机构行为而言,也许是更容易的事。平时多和一些价值型的投资者朋友交流,也是一种互相启迪的 模式。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我们可以向高手问股,但是不妨多问问或者自己研究下,所问到的公司是否符合以上6条法则呢?
(相关参考书籍:《大钱》、《战胜华尔街》、《股市真规则》)

【考验】人性的障碍
 
  选股是技术,买卖却是艺术。前者固然不易,却可以凭时间来锤炼;后者却看性格和天赋。
 
  人性的弱点,让我们在执行5年10倍的过程中会遇到三大考验:第一,如果买入后,公司股价不涨反跌,该怎么办?第二,如果又有一家“珍珠公司”出现该怎么办?第三,股价已经涨了3倍了,是不是该见好就收,或者做个波段?
这三大考验之所以会让我们对投资产生疑虑和动摇,其实都可以归结于一个主因:我们对自己所投资的公司及其成长模式和方向并非真正的理解,所以轻微的风吹 草动或者说yh,都可能动摇我们的初衷。所以,对于“5年10倍”计划而言,必须只能投资自己熟悉并经过深度研究的行业和公司,同时研究的深度应该达到并 超越市场平均水平才能获得超额收益。
 
  如果对所投资的企业的方向看得很清楚的话,我们再面临考验的时候就会从容很多:
 
    第一,如果当时买入的理由没有变化,股价下跌我们应该高兴,因为我们可以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入;记住我们的操作周期是5年,而不是5天。
 
  第二,如果中途出现可供替代者,我们同样要考虑其成长性、安全边际是否更为优异,如果答##__案为否,我们没有必要去增加自己的研究负担,因为我们要做 的只是找到一颗珍珠,而非去寻找全部的珍珠。(实践证明,作为一名个人投资者,跟踪企业的能力的5到10家,否则是另外一种摊薄)
 
  第三:当股价如期大幅上涨之后,突然遭遇了大幅下跌,该怎么办?当经济出现周期,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我们是否需要回避风险?
要战胜这个考验,我们必须要相信,好的公司是可以战胜周期的,优秀的管理层会利用经济的波动加速发展而非相反。例如沃尔玛在股价实现数千倍上涨的过程中,中间同样遇到过大幅下挫的情况,如果我们将时间拉长,这些波动其实都可以淡化。
记住巴菲特所说:股价的涨跌并不是我们做出投资决策的理由。
 
  当然,如果我们的确通过实战拥有了波段操作能力,并在实践中证明可以战胜市场的话,我们也不排除波段操作。但这种波段,应该起码是以月为周期来计算。

【行动】找到你的圣杯
 
  王阳明说,知行合一,知易行难。
 
  找到适合自己的圣杯(交易法则和纪律),并不断完善,是践行5年10倍计划的关键所在。路注定是布满荆棘的,我们希望做的是少走弯路。
投资实践显示,充分理解“安全边际”、“触发时机”、“长期跟踪”这些概念并灵活运用是必要的。
■安全边际和健全心态
 
  芒格说过,如果你不敢满仓的股票,那就一股就不要买,如果不敢持有一年,那就一天就不要拿!
且不谈论是否能赚钱,要让一个人把全副身家压在一项投资上,相信他最基本的要求是“不亏”。但能做到不亏的只有“现金”,股票这类风险资产,我们只能追求相对安全。
 
  从经验中来看,人们说到安全边际,是指估值的安全。但我要说的,安全边际第一步是要资产的健康。
 
  很多人总是喜欢说,“今天亏了一部车”、“昨天赚了一个洗手间”,这种观念和导向是非常错误的,要是巴菲特或者盖茨天天这么想,早就抽风了。一位成熟的投资者,必须做到把投资和生活有效隔离,这样才能不会被市值的波动影响了心情进而影响了投资决策。
 
  举一个例子,一个家庭资产200万元,每年工资扣除支出结余20万元的投资人,拿出60万元投资,设立35%的止损线。如果严格执行止损,那最大的损失就 是一年的收入,即使连续遭遇3个跌停板,也不会对生活造成什么冲击,完全可以泰然处之。反之,一个家庭资产60万元,年收入结余6万元的人,借款60万元 炒股,一个跌停板可能就伤筋动骨了。
 
  对于5年10倍计划来说,10万元的本金就可以再15年后创造亿元的财富,我们不必要铤而走险。李嘉诚说,“散户不要炒孖展”,也是金玉之言。
 
   第二层意义上的安全,就是估值上的安全。物美,也要价廉。但是怎么样才算便宜,这就见仁见智了。不能说破净的钢铁股比100倍PE的百度便宜。对于成长股来说,多用PE和PEG,市销比等指标,参考历史估值、行业估值、海外比较等等。
 
  价廉多出现在熊市的中后期,例如丽珠B这样主营连续20%以上增长的医药股,也出现过跌破净资产的情况,这就是明显的低估了。而产业资本的回购,也是低估的一种表征。

■买入时机和节奏
 
   遇到了一家心仪又便宜的公司,在动手买入之前,应该先回答这么几个问题?
1、 
      为什么好公司会有这么便宜的价格?是熊市导致的盲目,还是自己的判断可能会有误差?公司是否存在未知的重量级利空?
2、 
      买入之后可以忍耐多久的不应期?买入后可以忍受多大幅度的亏损?
3、 
      计划用多大仓位买入,一次性买入还是分批买入?
 
   存在即合理。便宜一定有便宜的原因,对于公司的判断市场上总是有分歧存在,分歧从产生到消失,影响着股价的变化。投资不能盲从,也不能太自负,找到便宜的原因,和对公司价值的判断进行比较,如果相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问题,那就放心去做。
 
   股 价的走势受估值影响大,但估值最终决定于业绩,对于一家正处在业绩释放期的公司,我们更要担心的是错失爆发机会而不是被小幅套牢。反之,如果买入半年之 后,公司股价持续不涨,而业绩也没有如期兑现,那就必须做自我检讨了。我们可以用3个月来忍耐股价的下滑,但是不能用3天来忍耐没好友达到你预期的管理 层。
 
   我们不必苛责买在最低的位置,这是技术派的目标,但我们要避免一买就被严重套牢,对于明显下跌趋势的个股,采用分批买入的方式比一次性买入更为合适;而在底部盘桓很久,开始走出上升通道的,则相反。
当 然,实践上的经验会让我们更容易听到“扳机”的声音,减少等待的时机。例如,古井贡B,从2008年底2.4启动,2年涨了近15倍,一个关键的触发点就 是换了股东,随后业绩爆发,股价也做火箭。在解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如果我们找到了低估的原因,而这一原因开始改变的时候,要抓家时间上车了。
 
  再举一个例子,即使处在东部华侨城的旧厂房未重估,康佳B依然破净,市销比是同行的1/5,这是明显的不合理,但是从PE上看,又是合理的。这就是分歧所 在,问题在于管理层没有释放业绩的动力,如果动力源出现了,纠偏就会开始。这样的情况,适合小仓位买入,保持持续的跟踪,等待机会。
 
  在橄榄树下徘徊,期待遇见你,在你最美的那一刻。

■仓位管理和集中持仓
 
  经常会听到有人兴高采烈地说,今天我有3个股票涨停了!敢问这位神仙,您一共买了几只股票?涨停股票仓位占比多少?整体盈利率多少?
好股不求多,一只足以!买了10只股票,3只涨停的收益也许还比不让满仓一只涨幅5%的股票。市场上有两种极端,因为研究不深入或者不自信,通过分散持仓来规避风险,要么不甚知之但孤注一掷。
 
  但大部分个人投资者的误区是前者,为什么不敢重仓甚至满仓一只个股呢,因为有心理障碍:害怕判断有误净值快速蒸发,或者担心错失了其他机会。要意识到,分散持仓不能分散系统性风险(例如5?30),同时分散持仓在分散个股风险的同时,也在拉低收益率。
对于重仓某只个股,可能失去的其他投资机会,正如前文所说,我们要找的的是最美的那颗珍珠,而不是找珍珠项链!如果喜欢分散投资的话,那就去买基金吧!
 
  开始可以用操作纪律来解决这种心理障碍:一只有潜力的“珍珠”但“扳机”还没有响,上1成仓位;低估原因被解决,扳机叩响,加到3-4成;业绩陆续释放,上升通道形成,安全垫够厚加到5-7成。
 
  5年10倍计划,是要找自己熟悉并经过深度研究的行业和公司,研究深度要达到并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真正好的公司,可以满仓买,甚至借钱买!这个机会只给眼光和胆量俱全的人。

■持续跟踪和卖出时机
 
  不少人碰到过5年10倍的公司,但是没有走完全程,50%就下了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持续跟踪的能力,对于公司的成长和兴衰,心里没谱。要么割肉就跑了,要么大涨之后守不住之后再也没买回来。
 
  如果公司董事长是自己的叔父或者铁哥们,长期跟踪是很便利的,但这有内幕交易的风险,也不适合绝大多数人。巴菲特和芒格都不喜欢调研,但他们依然对于公司的变化洞若观火。
 
   如果是一个勤奋而又不笨的草根投资者,阳光下的利润,已经足够赚了。有以下方法可供借鉴:
 
   1、        定期浏览公司主页,关注领导讲话和媒体报道透漏的经营目标。
 
    我们来看个例子,2010年9月9日,深圳特区报报道,《深圳市zf与中国医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提到,
 
  “昨晚,深圳市zf与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在五洲宾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医药研发、医药流通、医药生产、医药综合服务四个领域加强合作。深圳市长许 勤、副市长袁宝成,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总经理佘鲁林等出席签约仪式。”(红色字表示这是党报的通稿,要经过审查或发表的,不是信口开河的股评)
……..
 
  “据悉,中国医药集团和深圳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首个大型合作项目——深圳一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自2004年完成股权交割以来,经营实力和经营业 绩得到了长足发展,年销售收入从当初的15.7亿元,到2009年突破100亿元,增长6倍多,今年计划将突破130亿元,并力争“十二五”末销售规模达 到1000亿元。目前,该集团在深多个项目也即将开工建设或启动规划。”(5年后销售额翻8倍,这是远景规划,是个5年10倍的参考标的)
 
  2、有机会尽量参加股东大会,目的不是为了听董事长说什么,而是结识一些长期持有并关注该公司的股友,通过交流加强对公司的理解。
 
  3、多泡下55168相关个股的帖子,抛砖引玉。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一般人有选择性吸收信息的特点,听不进不同意见,善意的批评会帮助我们避免“看上去很美”的陷阱。
 
  4、找到对“珍珠公司”长期跟踪的行业研究员,除了看新财富排名,还要看他过往分析的前瞻性和同公司交流的频度,多找找他的报告来看。(例如,在中投研究所的周锐,对同在深圳的一致就保持着长期关注)
 
  5、尽量寻找关系了解公司的运营:销售人员、上游、下游,侧面了解。
 
  6、有渠道的人,去了解机构投资者在公司进出的节奏和原因。
 
  7、有能力的人,去做一名有担当的股东,利用机会为公司的成长献计献策,这是顶级的投资之道。巴菲特和江作良做到了,距离很远,我们有目标要努力。
 
  如果公司的业绩成长符合预期并超过预期(30%),而估值和市值也在合理范围之内,那坚定持有是唯一的选择。系统性原因导致的下跌,带来的是买入机会,因为好公司终究会起来,而且会走的更远。例子太多,无须举证。
 
  5年10倍的买入持有计划,绝不意味着“鸵鸟战术”,而是通过专注和勤奋,跟踪公司的成长,进而获取超额的收益。而这种专注,也意味着必要的放弃:放弃部分娱乐和休闲,放弃其他投资机会,有勇气、有耐心去应对路途上的波折,迎接财富巨大增值的喜悦。
 
 
同路的人,让我们相携而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99

一億變二百億李嘉誠再造神話

2002-7-11  NM




二○○○年三月,長和系旗下成立只短短四個月的TOM.COM,在李嘉誠的護蔭下,成功取得創業板多項特權,並以超額認購千倍的雷霆萬鈞之勢上市,締造市值三百億的上市神話。李嘉誠點石成金的魅力,兩年後再現股壇。他今次再度發功的對象,是將於下週二上市的長江生命科技。雖然新股超額認購情況,在市況低沉下未及TOM.COM般瘋狂,但已成為全城焦點,暗盤價升至三元三角。以此推算,長科市值高達二百億!長科神話再現,關鍵人物除李嘉誠外,並找來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張令玉做公司首席科學家。這位教育背景極度神秘的「天才科學家」,在長科一億元利誘之下,兩年前毅然跳槽,經李嘉誠將其平平無奇的研發成果,刻意「包裝」後上市,結果締造出這個由一億元變二百億的神話。星期一下午,距離長江生命科技截止認購時間,不足一日,擁擠在荃灣滙豐銀行分行的散戶,雀躍地翻閱長科那五百多頁的招股書。而部分師奶則不停拉着銀行職員問個不停:「這份認購表應該怎樣填?……到底要多少錢?……其實這間公司做 什麼生意?」雖然散戶對生化科技一知半解,但只要見到「李嘉誠」三個字,他們都兩眼發光,一臉冀盼的神情。「我有看過招股書,但就看不明白,又厚又深奧。 其實都是信李嘉誠而已。他的股票應該無問題啦!」約五十多歲的陳女士,在家裡聽見丈夫及兒子嚷着買長科,遂拿了三份表格,一家三口計劃斥資十萬多元入票。 除了散戶趨之若鶩外,基金大戶亦俾面捧場。「入飛的大戶都睇住兩樣嘢:一、是憧憬李生搞出來的公司,一定要超額認購才有面子。二、這次是梁伯韜在所羅門美邦首個重頭戲,一定會頂住個價。上次TOM.COM都有辦你看。若不是李嘉誠,長科這間一年做十四萬生意的公司,邊有人買?」一基金經理說。

回味買TOM.COM賺錢基金與散戶憧憬着的,是上次TOM.COM時的賺錢美夢。TOM.COM前年上市,招股價一元七角八仙,而暗盤價近十二元。結果甫上市, 飈升至七元多,一星期後更升至十五元三角。即使網股其後爆煲,TOM.COM亦只在去年九月插穿招股價,但不久喘定爬升,今天仍企穩三元多。而投資界已不 斷傳出,長科新股暗盤價約三元三角,與招股價一元八角至二元相比,平均高出一點七倍。若以暗盤價計算,長江生物科技的市值近二百億。而抽中的散戶,若成功 獲配一萬股,便即時淨賺萬三元。結果長科於週二截止十三億新股認購後,給予散戶認購的一成股份,市傳獲超額認購逾一百倍;而予大戶認購的九成股份,則有八 倍超額。長江生命科技一出,頓然全城熱烘,事關這隻由李嘉誠出錢出力炮製的新股,將繼TOM.COM之後,成為另一創業板神話。上次李嘉誠於數月內火速製 造TOM.COM,市值飈上三百億元,令紅顏知己周凱旋,因持有三成股份而進身百億富婆之列。今次李嘉誠再變戲法,為自己製造財富,將當初投資一億元的長 科,變成市值二百億的生化上市王國,由他持有的三成股權,亦漲至六十億元;同時亦令出任長科主席的大仔李澤鉅,成為本港生化科技之父。

李 澤鉅乘生化熱發圍這個神話工程歷時兩年半,醞釀期自九九年底開始。那時香港科網股熾熱,李嘉誠細仔李澤楷,借殼收購的盈科數碼動力,市值狂升成為千億網 霸,李澤楷身家超過四百五十億,成為全港第四大富豪。反而緊跟父親做生意的李澤鉅,雖然是長實副主席,但功績遠未能超越父親,所持長實股份,折算身家亦只 有一億多。那時傳媒經常將兩兄弟作比較,相形見絀的李澤鉅,更不是味兒。他見生化科技股,在美國炒得如火如荼,於是決定進軍生化科技,在父親作後盾和姨丈 兼太子太傅甘慶林的協助下,展開這個生科神話工程。修讀土木工程的李澤鉅,對生化科技一竅不通,但由他催生的長科,卻可於短短兩年半內,進行研究及將發明 的產品推出市面,主要是長科找到一位關鍵人物——張令玉。長實於九九年十一月,以一億元的代價,連人帶公司,即張令玉及北京田力寶研究所,一舉收購在長實旗下,而張令玉亦成為長江生命科技這間公司的靈魂人物。

一億禮聘科學家原來張令玉在香港已活躍了一段日子,除了在前年出任星光生物科技副主席外,還與多家公司合作,投奔長科之前,已吃了別家公司的茶禮。然而為了那一億元獎金,以及上市後獲達四億股長科股份(暗盤價計市值十三億元),張令玉不顧一切跳槽長科,並承諾自行負責,加入長科前與街外公司合作,所引起的糾紛及官司。這多少反映長科與張令玉,雙方合作的迫切性。事關,張令玉對長科能否上市,顯得太重要了。現在長科旗下一百零八種產品,全部由擔任研究所所長的張令玉一手統籌包辦,但長科卻從未安排張令玉公開露面。對此,長科總裁甘慶林解釋,張令玉主要負責研究,與傳媒及投資者會面並非其工作範圍。

張 令玉出身神秘更奇怪的,就連招股書內,亦未有詳述這位「天才科學家」的背景,連在什麼大學畢業,有什麼學位也無交代,只抽象地介紹:「張先生在農學、畜牧 學、生態學、免疫學、腫瘤學及微生物學等多個科學領域經驗豐富。」四十七歲的張令玉出身神秘,由他成立的GP Holdings,網頁內介紹他畢業於南京航天大學,並主修電子工程。但就連曾與他合作過的信用卡防盜系統(前稱星光生物科技)主席黃金富,亦無法證實。 黃金富表示,張令玉自稱曾修讀電子工程:「他怎麼說,我就怎麼信囉!」黃金富指張令玉是山東人,自稱在文革時被下放到東北一間生物研究所做工,首次接觸生 物學,便跟研究所內的蘇聯專家學習。張自言有一次拿着一瓶微生物菌種,研究所內的人叫他幫忙修理一部訊號發射器,他就將菌種隨手擱在旁邊,修理完後卻忘了 拿走。第二天他回來拿走時,卻發現菌種變成金黃色。於是他就想出,無線電場可以影響菌種,而衍生後來的電場生物技術(MAB)。對於張令玉的奇幻歷程,香 港中文大學生化系教授曹宏威博士表示:「他交代發明MAB的過程太空泛,我不能判決是否有可能。」而黃金富則滔滔不絕:「我覺得他的理論幾過癮,就和他一 起合作研究。他真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他懂得用無線電令基因引發不同的功能。而且他亦和其他生物學家不同,他研究酵母菌,不只是做麵包和發酵,而是其他如肥 料、健康食品,及治療愛滋病的藥物等。」他還表示已申請長科,打算認購二百五十萬股。雖然黃金富對張令玉讚不絕口,但學術界對這位「天才科學家」及其發明 卻不以為然。

發明無突破張令玉替長科開發的一百零八種產品中,可歸納為生態農業、環境治理、醫藥、保健食品及護膚品。其中只有 NutriSmart肥料,已獲得專利,並開始於澳洲、緬甸及泰國等地銷售,而另外兩隻已獲專利的產品,包括Wonder Treat污水處理產品及AgiPro動物飼料添加劑,則只在進行售賣前試用。「長科研究和開發的產品,不是什麼新發明。一向都有很多人研究有機肥啦!長 科生產的NutriSmart肥料,原理好簡單,是加強化學作用,提高植物吸收養分的效率,和讓化學物不要留在泥土裡,或者流入河流,減少污染囉!」曹宏 威說。而香港大學生化系講師鄭玉鸞博士亦表示:「長科及張令玉,並沒有破天荒的發明,有些產品甚至在外國已見很多,但因為香港應用科技需求有限,所以大部 分科研,都只為了『出論文』,只有少數人作應用科技的研究。」對於長科所開發的污水處理產品WonderTreat,曹宏威更認為不值一哂。「唓!十幾年 前我已經要幫我老婆做這些研究啦!我的碩士生已做完了!以酵母分解污水,以及廢料中的化學物質,根本不是今天才發現。長科可能包裝一下,其他市民又不了 解,還當是新東西賣!」

神話三部曲然而,李嘉誠就是依靠張令玉及由他帶來的所謂研究成果,才能搭建成為長科,成功展開百億神話第一步。然後,是透過建廠、實驗研究,以及申請專利等包裝工序,長科於焉於近日正式上市,締造神話。長科為建立科研基地,前年二月以三千多萬,於大埔工業邨買下工廠大廈,並添置有關的實驗室儀器和設備,做足硬件包裝。然後便急不及待將旗下的部分產品申請專利,由於事出倉促,在公司的一百零八項產品中,現階段只有三項成功獲得專利權。當長科包裝基本完成後,最後一步,便是由李嘉誠及李澤鉅,為上市而親自表演。首先是去年十一月底,李澤鉅親自率領長實執行董事葉德銓和甘慶林,身穿白袍,打扮成科學家的模樣,在大埔工業邨的研究室,召開記者招待會,展示一項「細胞甄選、激活和馴化」(CSA2)的科技,為宣傳上市而鋪路。接着老父李嘉誠出馬,找來幫TOM.COM上市的梁伯韜,洽商上市安 排。一如TOM.COM的翻版,長江生命科技,只將一成新股,即一億三千萬股,給予公眾人士認購,務求達到三、五十倍的超額認購情況。最關鍵的一步,當然 由李嘉誠親自粉墨登場,親自發功。上星期三,長江生命科技的招股記者會,市傳原本安排在大埔工業邨總部舉行,但臨時改在長江中心。而當記者會接近尾聲時, 李嘉誠使出常用的招數,以路過的身分從側門進來,並驚奇地問:「乜你們還未祝酒嗎?」他表示只是路過,不會回答問題。但結果他留在會場答了超過五分鐘問 題,並多次強調:「我對長科絕對有信心。」翌日更傳出長科創出三元三角的暗盤價,成功締造了一億變二百億的神話。

上市前鬧官非長科威風背後,亦招來風雨。上週六,一間海外註冊的GP Holdings,突然召開記者會,該公司行政總裁戴婉真,指長科的主要產品,如環保肥及動物飼料添加劑等,跟GP來自同一種技術。問題出在張令玉身上。原來張氏曾是GP主席兼股東,根據GP網頁上的資料,張令玉於九八年與另一股東潘家敏,成立該公司,並擔任公司主 席,至今未有改變。顯然張令玉當日加盟長科時,離開得太倉卒。對於GP的指控,長科作出反擊,本週一入稟法院,先下手為強。其實長科的招股書內,已作出風 險聲明,指張令玉有可能與第三者,就知識產權展開訴訟,而長科早已撐起防禦網:「張先生同意承擔……有關之所有索償……並向本集團及董事……作出賠償……」除了張令玉為長科帶來不明朗因素外,公司業務前景亦難以預計。該公司去年只做了十多萬生意,而上市前兩年累積了兩億元虧損,未上市時是負資產公司,並聲明上市後未來幾年,都會無錢賺、無息派,以及不保證研究會有成果,然而長科依然可以作價上市, 市值百億,認真神奇。故此投資長科,風險甚高。綜觀美國生化股業績,平均四隻之中,就有三隻蝕錢。而全美七大生化股,去年股價全線勁跌,其中 Commonwealth Biotech更暴瀉了八成多,由此可見生化是一種風險極高的行業,尤其是年紀較大或已退休的散戶們,應該小心。「長科只是剛剛起步,好難去評估公司表現,現時只是靠長江系和李嘉誠先生的魅力,去吸引客人才這樣值錢。散戶仍是以短線投資為上,一過招股價便要考慮即刻放手了,現時暗盤有三元三角,已有六成利潤,亦差不多啦!」時富投資研究部董事劉仲坤奉勸。

長江生命科技股權架構市值:$211億以$3.3暗盤價推算

TOM.COM首創百億神話長科是次於淡市招股,依然受到各界追捧,或多或少與TOM.COM曾締造的神話有關。前年三月,成立只有四個月的TOM.COM,在李嘉誠的超人力量下,摒除了多項創業板的上市限制,極速上市。當時由梁伯韜坐鎮的BNP百富勤,替TOM.COM做上市舉薦人。由於只安排了十間銀行收認購表格,結果製造出萬人空巷入飛的場面,再加上當時市場氣氛熾熱,TOM.COM上市前已傳出暗盤價至少十二元,較招股價一元七角一仙高出七倍,而以此暗盤價計算,公司市值更高達三百四十億,一時哄動全城。此外,股價能長期企硬於招股價之上,亦令TOM.COM成為創業板神話。其硬淨的股價,除令散戶受惠外,亦令公司可 多次配股,及以發行新股為收購代價,不斷攻城略地,先後收購台灣《電腦家庭》及《亞洲週刊》五成股權,令TOM.COM在科網退潮後,能旋即轉身成媒體 股。本週二,TOM.COM更宣佈與麗新發展簽訂諒解備忘錄,以作價三億元的股票,收購三成二亞視股份,成為亞視第二大股東。據亞視消息透露,九九年前長 實副主席李澤鉅,因看中亞視位於廣播道的地皮,曾向亞視主要股東封小平接觸,表示有意收購,但遭李嘉誠阻止。而今次TOM.COM出手,全由周凱旋出面洽 購。與周凱旋相熟的不乏傳媒中人,包括前廣播處長張敏儀,以及電影製作人施南生。周與張大姐非常老友,早前她往日本旅行,便住進張大姐香閨。而現任職環 亞,替林建岳打工的施南生,由於具從商經驗,估計會是周凱旋的得力助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58

何鴻燊父子大合奏 篤爆賭業股狂升神話


2004-11-11  NM




自從金沙及銀河華都賭場在本年中先後開業後,帶旺了整個澳門經濟,今年博彩總收益較去年大幅提升八成,經濟增長屢創新高,今年第二季生產總值升達百分之四十八。澳門市面生氣勃勃,還帶挈了香港這邊的股票市場,衍生了一堆堆的「澳門概念股」。凡與澳門沾上邊的公司,股價過去兩月突然以倍數飛升。而近期獲老父何鴻燊力捧的兒子何猷龍,更是這次熱潮中的主角,兩父子一唱一和,拋出一個個與賭業有關的商業概念,甚至仍在種草的酒店地皮,也被吹捧成可為公司帶 來秀麗前景。年僅廿八歲的何猷龍,手持新濠四成股權,兩月間身家暴升了十億元而成為大贏家。而一堆堆的二、三線股,紛紛變身澳門概念股借勢Ч升。這些純以 概念炒作的股票,並無實質業務支持,最終會與科網、國企一樣,等待爆破。帶領一眾澳門概念股飛升的,要數由何鴻燊兒子何猷龍掌舵的新濠。新濠在短短兩個月 間,股價由九月初二元多,一直拾級而上,經上週回吐後,至本週二股價仍高企十元五角。手持約四成五新濠股權的何猷龍,身家暴漲至十七億,近排更頻頻出席商 界活動,建立商人形象。上週日,他就參加公益金在國際金融中心舉行的慈善賽跑,與一眾銀行家如滙豐銀行總經理柯清輝、渣打銀行香港區主席王冬勝等比賽。他 心情極靚,嘴裡¬着香口膠,問及近月新濠股價勁升,他即笑逐顏開道:「開心,OK啦。」接着他又大談新濠與澳娛合作的氹仔六星級酒店賭場發展計劃,「我好 有信心搞這個項目,我整個十月去咗美國等好多地方,周圍去考察當地的酒店。氹仔塊地仲欠一些政府批文,批完就可以好快動工。」除了這個六星級酒店項目,過 去半年何猷龍不斷為新濠注入澳門商業元素。新濠的本業原是經營珍寶海鮮舫等生意,過去五年連年虧損,現慢慢變身為澳門概念股才為人所留意。今年三月,何鴻 燊首先把他私人與何猷龍發展的摩卡角子老虎機生意注入新濠。今年中,「摩卡角子機娛樂坊」在澳門金碧賭場隔鄰的旗艦店開幕,何鴻燊更親自主持剪綵,為兒子 打氣。九月初,何鴻燊控制的澳娛更把一幅計劃興建一間六星級豪華酒店賭場的氹仔地皮五成權益,出售予新濠。新濠只須以一億元可換股債券向澳娛支付,便可直 接參與這個酒店項目,正式變身為一隻充滿前景的澳門概念股。

賭王大力唱好九月底,德意志銀行發表研究報告,睇好新濠的摩卡角子機生意及將來 酒店項目,新濠股價受刺激,由九月中的二點六五元,急升至十月底的九元,半個月暴增倍半。儘管十月中,新濠透過德意志銀行配售股份,以每股五元二角,集資 約三億八,仍無礙股價上升動力。事關本月初在新濠的股東特別大會上,何鴻燊又大力催谷,爆響口指新濠股價可升到十二元,又稱不排除以新濠作為其博彩業務的上市旗 艦,更說:「最緊要睇佢(何猷龍)嘅成績,成績好,老竇咪幫多啲。」接着數間外資證券行如花旗美邦、里昂證券亦加入唱好,分別認為新濠估值可以升至十二點 一元及十四點五元。不過新濠股價連升兩月後,本週二已較高位時下跌一成一,畢竟概念歸概念,揭開新濠的經營狀況,其實質業務並不多。截至今年六月止,新濠 才首次打破連續五年虧蝕的紀錄,半年純利獲得六千零九萬元;但這純因受惠於出售跑馬地東山台物業,獲利五千七百多萬所致。新濠去年斥資三千五百萬,大肆翻 新集團主要業務珍寶海鮮舫,雖然生意有改善,但仍虧蝕五百多萬;而珍寶海鮮舫旁的太白海鮮舫,雖曾公布會引入法式紅磨坊歌舞表演、馬戲等,但至今只聞樓梯 響,未見有動工。

一毫子玩老虎機摩卡角子機是新濠另一給予人無限想像的新業務,在澳門共有五百多部老虎機。何猷龍認為在澳洲、美國等賭場, 老虎機生意佔總收入的六、七成,但在澳門只得半成,發展空間充裕。現在新濠在澳門共有三個角子機場,規模最大的是金碧場,有角子機二百九十多部、另有電動 百家樂及骰盅等玩意,不過生意並非十分旺場。記者在上週五晚及週六的賭場黃金時間視察,場內只有十數人在玩樂,金碧摩卡內的餐廳,為招徠顧客,在下午茶和 消夜時段,特設分別為二十八元及三十三元的自助餐。食物質素雖然普通,但勝在大件夾抵食,不過光顧的人仍寥寥可數。摩卡角子機賺的錢亦非常濕碎。每玩一次 角子機,最低只需兩毫子,比起葡京內角子機每鋪二元足足平十倍,部分機款正進行推廣,玩一次更只需一毫子。澳門大學博彩研究所研究主任馮家超表示,中國人 與外國人的賭博文化差異,直接影響老虎機與賭枱收入的比例。「中國人的賭博行為講求刺激,老虎機只可給到他們娛樂,而非賭博時如甩牌、捽牌帶來的刺激。今 年賭枱的生意上升三成,而老虎機仍只佔總收入的半成,所以我見不到老虎機可以逆轉這個賭博文化。」而新濠要在氹仔興建的六星級酒店,將有三百間房,預計○ 六年建成,總投資十五億。該酒店地皮在氹仔濠景花園旁,面積有五萬二千呎。據附近居民稱,這幅地皮其實已荒廢了好幾年,那裡未有圍板,連看更也沒一個,只 有野狗到處流連,未有跡象會動工。不過新濠就憑着這幅種草的地皮,令投資者充滿憧憬。

澳門概念股贏家新濠董事總經理何猷龍直接及透過公司持有逾二億股股份,佔總數44.88%。新濠股價由九月初的每股二元三角低位,被炒至本週二收市十元五角,賬面身家由四億七千萬,兩月內暴漲至近十八億。是次熱炒「濠江股」,最大贏家自然非何猷龍莫屬。何猷龍亦帶挈手下身家水漲船高。港交所資料顯示,新濠執行董事徐志賢趁股價升勢持續,上月中以一元行使一百八十萬股認股權,現時他手持三百六十一萬股新濠,身家已逾三千七百萬。另一位受益者則是前年撰寫報告指聯匯制度應檢討,而被前國家總理朱鎔基批評的前中銀國際分析員何綽越。何綽越現為新濠非執行董事, 他於上月十二日以每股一元,行使近一百八十二萬股新濠認股權,這批股份現時賬面已值近二千萬!而剛於九月成為新濠獨立非執董的羅嘉瑞亦不執輪,上月十八日 用五元二角的配股價,掃入一百萬股,一個月不到該批股份已升值超過一倍。但賬面身家暴漲,亦不及套現落袋。是以遠東科技董事邱達根於上週五,趁股價回落前,極速把兩日勁升兩倍六的遠東科技分兩次出貨,若以出貨時段的最高價計,即每股約六毫子,估計套現一百四十萬元。

賭王賣地⻊水新濠勁升之餘,由何猷龍家姐何超瓊打骰的信德亦有類似動作,雖然信德未有新濠般升得誇張,但何鴻燊似乎有意出招,繼續延續澳門熱。本週一,停牌兩日的信德宣布斥資十五億,向何鴻燊的公司購 入澳門南灣澳門塔毗鄰一塊面積約四十三萬呎的地盤,其中七億五以現金支付,其餘由信德發新股支付。事實上,何鴻燊在澳門只持有地皮,但建議興建的酒店項 目,未見有任何落實。如去年三月,何鴻燊宣布與美高梅集團合作發展賭場酒店,這個項目由何超瓊御駕親征,原本預期在同年三月底可傾成,但遲遲未有結果。幾 經轉折,今年八月又再傳出美高梅與何超瓊合組公司,以澳博轉批股權的方式,合作興建賭場 酒店,然而此事至今仍未見具體落實。就記者觀察,這地盤現時仍未動工,甚至還未有圍板圍着地盤。就算是澳娛宣稱會發展的大型酒店賭場項目,進度亦見緩慢。 該地位置正好在葡京隔鄰,前身是工人足球場,已荒廢了一年有多,直至個多月前,才開始有工人施工。現時地皮已平整,每天約有二、三十個工人開工。這些擬建 酒店項目的地皮,就成為何鴻燊吹捧澳門概念股的籌碼。就連在香港經營小型酒店的遠東發展,也趁勢變身澳門概念股。遠展股價長期在個幾水平橫行,但近期與澳 門概念沾上邊忽而鹹魚翻生。今年八月尾,公司副主席邱達昌向外透露,將投資十五億元,夥拍拉斯維加斯金沙公司,共同發展對方在澳門的大型度假村項目。當中六十萬呎地,遠展將興建一百萬呎商場,三家酒店和兩幢服務式住宅。邱達昌還表示要在商場天台重建荔園。其後遠展高層不斷向基金經理及傳媒,吹捧這個鴻圖大計。

遠 東系也翻生雖然仍未有具體細節,但經一輪「煽風點火」後,遠展即時脫腳狂升。由當時的一元八膨膨聲升至上週四最高的三元三,升幅達八成三;甚至乎同系的遠 東科技及遠東酒店,並獲帶挈急升。遠東科技最高曾報收八毫六,而遠東酒店亦曾升上九毫三,較九月低位分別勁升四倍及一倍九!而在上週五,邱氏眼見股價高 企,趁勢減持遠科二百多萬股,套現一百四十萬元。同日遠東系向外發出通告,澄清只有遠東發展計劃在澳門發展酒店,系內其他公司並 無參與,遠科及遠店股價隨即急挫,跌幅逾兩成。事實上,遠科的業務主要是發展內地製衣及香港的出租物業等,而遠店則主力發展長洲華威酒店等,與澳門賭業根 本拉不上邊;而且遠科去年虧損達八千四百萬;而遠店今年全年亦蝕千多萬元,應無急升之理。至於遠東發展,形勢亦未見得大好。事關有意跟遠展合作的威尼斯人 集團亦急需資金,現正籌備最快在今年底於美國上市,集資四十四億港元。現時他們的度假村地盤,自今年中動工以來,暫時只做了平整地基工程。

三 星酒店短缺其實澳門的酒店業亦有隱憂。據當地的業內人士透露,內地的自由行旅客的確帶旺了當地的酒店業,不少在假日都告爆滿,但原來這只限於二、三星級酒 店;事關初次來澳旅行的內地客,都比較慳皮,預算每晚只以四、五百元租住酒店。例如在上週六,只有新中央、東望洋等二、三星級酒店及遠離市區,位於蕌仔或 路環的酒店,如君悅等假日經常爆滿,而文華東方及葡京等市中心的四、五星級酒店,依然仍有房剩,其中新世紀酒店的房價更由八百元減價至六百多元促銷。根據 業內人士說:「而家皇都、皇家金堡酒店(前為南粵酒店)等,都大事裝修升格。雖然房價係可以提升五十至一百元,但內地客都嫌貴,唔太想租住。」賭業概念已 一直蔓延至三、四線冷門細價股,只要業務中有「澳門」兩隻字,便雞犬皆升。例如掛牌十多年的激成投資,昔日的主要業務,是發展澳門蕌仔的住宅項目海洋花 園。這隻股票一向無人留意,但最近忽然由一元多升至二元七角五,升幅近一倍!其實海洋花園已發展了二十年,大部分已售出,而激成在澳門婦洋花園外,無其他 大型土地儲備,主要業務反而是在越南經營的數家酒店等。

雞犬皆升散戶怕怕就連從事電影製作的豐德麗,股價亦因公司有幅澳門地皮而激升一倍。公司的行政總裁李寶安,頻頻對外吹風,表示豐德麗在澳門持有的一塊地皮,將會興建旗下東亞宪視的電視城;其中的住宅項目,將由原來佔總面積的兩成,改為七至八成。此話一出,股價即由二毫五急升至最高的五毫子。而去年蝕四億六的同系公司麗 新發展,亦莫名奇妙升了八成九。不過,這個蕌仔電視城在四年前的豐德麗年報中早有提及,當時還說於○一年動工,○三年落成,但至今該地只是平整了地基,進 度極慢。而且地皮位於偏遠的路蕌城填海區,未來發售價未必好理想。事實上,澳門概念股在本週一、二,走勢明顯回軟。在本週一的觀塘中國銀行內,一眾散戶都 不敢買入這些股票,有散戶說:「買呢啲股就好似入葡京,輸清光先返出嚟。」其中炒股十年的譚先生說:「呢啲掂唔過,你睇隻新濠,由年初兩蚊升到而家十蚊, 足足五倍,風險咁大搏唔過!」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關焯照說,現時賭業股不宜高追。「就好似九七年炒國企、○○年追捧科技股咁,澳門概股好明顯都係泡沬。 我確信澳門前景會幾好,但而家大家反應過晒龍。」至於城市大學管理科學系副教授曾淵滄則說:「現時係有好多游資流入香港,但呢刋游資都係買滙豐等大藍籌, 反而賭業股都係圍內人炒作,兩種資金並無關係。賭業股自然唔好炒,但其實就算藍籌股,亦因為游資來無蹤去無影,叉太過樂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