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借金鏞 曾德成搭棚 揭張大千1億假畫集團

1 : GS(14)@2010-11-07 18:15:41

2010-11-04 NM

上海世博「清明上河圖」電子版來港展覽,百多萬張門票一早被掃清光,本港隨即颳起古畫熱旋風。

但這個特區,藝術水平差劣。本刊發現,本月中,中央圖書館借出場地給《文匯報》及一個內地畫展集團,展出多幅聲稱是張大千的真跡名畫,該集團更借金庸、國學大師饒宗頤的名氣,大搞宣傳。

本刊找到張大千嫡傳弟子及收藏家,踢爆這個假畫集團混水摸魚騙局。

這個名為「紀念張大千誕辰111周年藝術精品展」,於十月十六至十八日於中央圖書館地下展覽館,展出張大千三十幅畫,同場還展出大量墨硯、玉石、瓷瓶、金銅佛像等與張大千無關的工藝品,非常騎呢。

揭幕當日,主辦單位長江文化產業集團及《文匯報》,還邀請遠道從上海來港,張大千排行十一的女兒,八十歲的張心慶出席,其他出席高官名人包括樹仁大學校監胡鴻烈、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馬逢國、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中聯辦副主任黃蘭發等,星光熠熠。

不過,張大千嫡傳徒弟,現年九十三歲李喬峰踢爆,指畫全是偽冒,「中央圖書館嗰啲假嘢喎,全部假嘅,無張真。」年逾九旬的李翁,揭着這個造假的張大千精品展的畫冊,不禁耍手擰頭,慘不忍睹。李喬峰三十二歲已拜張門下,他說張大千在生時,行內已有七名畫家專仿畫張大千的畫,張死後,假畫氾濫。現時張大千畫價由幾百萬至逾億元,今年五月北京拍賣會張大千一幅《愛痕湖》拍出一億零八十萬人民幣。

文匯出版社賣假畫

展覽結束後,記者扮買家向長江文化產業集團位於灣仔的辦事處放蛇,稱有意購買《春山訪友圖》及《荷屏仕女》,負責人何先生首先了解記者是否古畫收藏家,當得知本人是門外漢,購古畫送禮,他立即開天索價,「呢幅山水畫是我們公司擁有的,你買來送禮的要有體面,售價三百三十萬元人民幣,幅畫價值左上角有溥心畬(溥儀堂兄)提字,溥是與張大千齊名的大畫家,其他張大千的畫是沒有溥提字的。」當記者查問畫作年份及內容,何先生支吾地說是一九六○年,張大千在台灣畫的,「張大千是畫四川山水,他思鄉,周遊各國都畫故鄉四川。」此何先生原來是文匯出版社總經理何梅榮。

另一幅《荷屏仕女》更吹得胡天胡帝,「這幅畫要四百三十萬,畫主是張大千的家人,張大千的畫市面已很少,他的家人收藏的一定是好畫,價錢不能減,我都是游說張的家人賣,本來這幅畫會於出年我們辦的北京拍賣會拍賣,屆時價錢會推得更高,買賣兩方要付佣金,現在四百三十萬元人民幣交易不須付額外佣金。」何先生見記者猶豫,拿出一本內地出版的「老翻」張大千畫冊,指着《荷屏仕女》手稿,「你看我們的畫有由來的,這幅仕女圖第一幅手稿張大千在四川畫,是張大千的敦煌系列,你看的這幅張大千之後在台灣畫。」何先生卻不知道《荷屏仕女》真跡其實是張大千在香港畫,送給香港富商。

有本港資深畫商指出內地拍賣張大千假畫情況普遍,近年陸續有內地拍賣公司過江來港開分公司,既可避開內地徵收古董成交價3%稅,亦可借香港場地辦畫展做包裝,增加假畫的「真跡」誠信:「香港係一個平台,展覽完再將假畫推返內地賣,目標都係唔識嘢嘅內地炒家或畫商。」但今次展覽的仿畫卻級數低劣,「呢個展覽稀奇在假畫水平咁低,有咁多高官名人出席,望住批連A貨級數都唔到嘅假畫欣賞。」

李喬峰再指出,畫冊刻意放大張大千的印鑒,「稱讚」仿真度高,令人錯覺以為是真跡,李指出兩幅他親眼見過的真畫與展覽的假畫分別:「呢幅《荷屏仕女》,真畫屏風中間有張大千簽名,同埋香港富商李祖萊妾侍個名。」又謂另一幅假貨,仿偽手工差劣:「真跡幅畫雀仔背後唔會有條白線,係接駁痕,背後白色一笪笪接駁落去。」

擺文學泰斗上枱

根據現場派發的畫冊,這個展覽還有香港藝術發展局,香港新華社,港大等中港官方及學術機構協辦,「後台」陣容強盛,但港大美術博物館總監楊春棠否認參與這個展覽,亦沒有派員到場,只是幾日前收到由《文匯報》發出的邀請傳真,「我無出席,我唔係逢邀請都出席,都要視乎展覽內容決定。」楊春棠說。藝發局發信澄清沒有協辦展覽,已要求《文匯報》澄清及交代。其他文學界泰斗,饒宗頤、金庸、劉再復等多人沒有出席過展覽,卻無辜被主辦單位「擺上枱」,揭幕當日成立的「中國傳統文化學會成員」將饒宗頤、金庸、劉再復及范曾等踢入會任名譽會長,饒宗頤的女婿鄧偉雄表示饒宗頤完全不知情,「我地唔知呢個展覽,亦唔知係咩學會,其他有俾佢哋列入會嘅國學界朋友已經追問緊《文匯報》。」鄧說正研究向《文匯報》追究。

張大千假畫展在港舉行非首次,業界人士透露○五年政府撥款協辦於大會堂展覽的張大千畫展,五十六張展品只有五張真跡,但揭幕日獲民政事務總署署長陳甘美華及藝術發展局主席馬逢國任剪綵嘉賓,一名畫界中人笑說特首曾蔭權差點誤購入張大千A貨,「當時曾蔭權未做特首,佢搵秘書聯絡李喬峰代佢出面買張大千嘅畫,李當時喺澳門,有藉口推咗去,你話香港政府咁無質素,第日點搞西九。」

文匯出版社總經理何梅榮否認辦假畫展,稱展品經國內的張大千再傳弟子(徒孫)審核,曾向記者銷售假畫的何還稱展品是不會賣的。
2 : 龍生(798)@2010-11-07 23:51:34

在中國只有一樣東西是真的....難道不知道嗎?
3 : GS(14)@2010-11-10 22:33:29

香港邊個識呢D,我想很少
4 : 龍生(798)@2010-11-10 23:58:51

唔識就唔好買嘛...
同香港股民買273 情況類似....唔識但又訓身
亦係我的寫照...哈哈哈
5 : GS(14)@2010-11-12 11:00:57

中招then no one help you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476

張大千作品總值冠全球

1 : GS(14)@2012-02-25 15:43:2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6098296
已故中國著名畫家張大千的作品拍賣價總值,於去年就有 5.55億美元( 43.29億港元),成為全球藝術家之冠。

齊白石排第二

隨着中國國力提升,中國藝術品也「升價十倍」。藝術品商 Artprice統計,去年銷售金額最高的十大藝術家中,中國藝術家佔了六人。張大千的作品拍賣總值 5.55億美元位列榜首。
以量計,張大千也冠絕全球,去年共售出 1,371件作品。另一已故中國畫家齊白石緊隨其後,以逾 5.11億美元( 39.86億港元)排名第二。
Artprice指出,自 2010年起,中國藝術品在拍賣巿場上成為焦點,造就兩名中國畫家「身價急升」。
美國當代藝術家安迪華荷( Andy Warhol)排第三,而過去 14年中,有 13年高踞榜首的西班牙藝術家畢加索( Pablo Picasso)排名則跌落第四。
法新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946

臨摹張大千畫圖書館長盜真品變賣

1 : GS(14)@2015-07-23 02:01:04

廣州美術學院圖書館原館長蕭元涉監守自盜,以臨摹方式,自行複製包括張大千、齊白石等名家書畫,然後將143幅真品盜走,部份交予拍賣行拍賣,總值超過1億元人民幣。蕭元昨在廣州受審,當庭認罪,法院擇日宣判。案情指出,現年57歲的蕭元,2002年10月調任廣州美術學院圖書館館長,執掌圖書館藏畫庫的鎖匙,他將收藏的真品拿回家,花幾日時間臨摹,之後把由他親筆臨摹的贗品放回圖書館,然後把真迹交予拍賣行。當局調查發現中國嘉德與浙江一通拍賣行受蕭元委託,自2004年起拍賣其中的125幅畫作拍賣,成交價合共3,470萬元,目前還有18幅畫未賣出,警方已將這批作品扣押,經專家鑑定這些書畫估價約7,681萬元。當局未有公開個別畫作的名稱,僅透露當中涉及張大千、齊白石的畫作。案件昨在廣州市中級法院審理,檢方直指蕭元身為國家工作人員知法犯法,竊取公共財物,應以貪污罪追究刑事責任,蕭元則當庭認罪,法院未有當庭宣判。中新網/《廣州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722/1922768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799

張大千畫作多到可開博物館收藏家中醫師:絕不出售

1 : GS(14)@2016-11-18 17:56:30

一個人一生能有一幅國畫大師張大千的作品已經很不容易,沒想到竟有收藏家表示,他一個人就有幾百幅,還多到可以年年出月曆!旅居美國洛杉磯40年的于士傑中醫師,因為父親的關係自幼便有機會接觸許多國畫大作。當別人都在看卡通片的年紀,他已跟父親一起欣賞齊白石、石濤、以及張大千等名家作品;耳濡目染之下,于醫師也進入了藝術的世界中,幾十年來四處蒐羅國寶名作,成為一位張大千收藏家。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從小跟父親一起「尋寶」,于醫師的收藏之路已經長達50年。他表示,要搜集這些鉅作本來不是容易的事,「要不是因為文化大革命時,中國人民怕惹禍上身,對這些作品唯恐避之而不及,哪能夠輾轉流到我手中」。目前作品數量多到于醫師自己都記不清楚,他表示「大概有幾百幅」;由於收藏有如小型的張大千博物館,抱持着「好東西與好朋友分享」的想法,于醫師幾年前決定將這些大作集結成冊,一年一次、自掏腰包出版給有興趣的人一起欣賞。他表示,「這麼多有藝術價值的作品,絕對有必要來讓社會大眾一齊觀賞,讓他們了解張大千偉大的地方」。看多了名家作品,于醫師很了解收藏品「不但貴在多,也貴在精」。他對收藏最得意的地方,便是大部份蒐藏都是張大千在「盛年期」所完成。他表示,張大千在這段時期深受敦煌壁畫的影響,開啟了一種不同於傳統國畫的畫風,其中以仕女畫最為明顯,「有中西合璧的感覺,可能更能被現在的年輕人喜愛」。此外,由於畫技、健康與心態都在巔峯,張大師此時期的作品在細微處的「工筆、勾勒」和寫意的「潑彩、潑墨」上也都顯得運用自如,十分具有藝術價值。當被問到哪一幅作品是他最鍾愛的畫作,于醫師表示每一幅作品都是他的心頭肉,「我很難說出哪些是我的最愛,硬要我選的話,我只能選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中一幅「槲葉雙雀圖」描繪一對麻雀棲息在槲樹枝頭的秋景,畫中紅槲葉的部份是利用西藏一種特殊的礦物上色,透過不同的光源可以看到顏色不同的變化,有如真正的樹葉一般,充滿趣味。另外,于醫師也特別點名了一幅菩薩手持火珠的畫作。他表示,這幅畫作經過開光,只要將手靠近畫作上的火珠,便可以感受到特殊的能量。記者也實際將雙手攤開靠近畫作,真的可以感覺到靠近火珠的右手有一股暖流緩緩由掌心流入,十分神奇。搜集了這麼多作品,于醫師非常明白「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裏」,因此他也特地找了幾個「恆溫、恆濕」的空間珍藏這些大作。他說,雖然收藏品「一平方尺就可以叫價到1,000萬人民幣」,但是熱愛張大千作品的他,完全不會考慮出售任何畫作。有雄心壯志的他表示會繼續他的收藏之路,未來要成立研究中心,讓後代子孫能夠好好欣賞「大千居士」的藝術。與此同時,他也不忘大呼「不要忘了我也是一個很好的中醫師呀!」,深怕大家只記得他的收藏家身份。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18/1983805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104

【文化籽】那些年 張大千畫過的女神們

1 : GS(14)@2017-05-27 08:55:28

多情的張大千不時把紅顏知己入畫,展覽重點作品《仕女擁衾圖》(左圖)所畫,正是他甚為看重的日本女朋友山田喜美子。



【文化籽:藝文沙龍】「腕底偏多美婦人,眼中恨少奇男子。」談張大千筆下婀娜多姿的仕女畫,澳門藝術博物館新任館長陳繼春吟起大千一句經典說話。妙筆將女神或繆思躍然紙上,豈只是洋人的浪漫玩意?多情的張大千亦曾為無數紅顏佳人留倩影,包括一系列群芳譜的一百件大千真迹,正在澳門藝術博物館展出。



徐悲鴻口中的「五百年來一大千」,詩、書、畫、印無一不精,平時拍賣場屢創天價的,主要是他晚年的潑墨山水,但其實大千早期的人物畫也備受尊崇,圍繞高士和仕女兩個主題中,又以畫女神們最出名。中國著名近代畫家于非闇就曾說過:「大千人物,尤以仕女最為畫道人讚賞,謂能大膽別創新意……他畫的美人兒,少女是少女,少婦是少婦,而且少女美與少婦美,都有顯然的區別。」



欣賞大千筆下的女神們,更精采是看到古今審美觀的轉變。此為《柳蔭仕女圖》,大千他承襲唐代的三白畫法,將額頭、鼻子和下巴處留白,並以紅潤的臉頰陪襯,使得臉孔的輪廓線條分明。

大千於1941年創作的《吉祥天女圖》,同年他往敦煌臨摹高古壁畫,自此一變而趨精麗雄渾之風,並加入佛教元素。


畫作背後紅顏知己

陳繼春指,大千最早畫仕女,取法於明代吳偉、唐伯虎等轉折的方筆,以及清代費丹旭較纖細清秀的筆意。1941年起在敦煌臨摹壁畫兩年多後,大千畫風大改,除了人物畫色彩與敷染技法大變外,線條也更顯功力與特色,他更關注每一個人的不同生活狀態,畫中主角由清瘦柔弱變得體態豐腴,由病態美轉為健康美,五官優美流暢。「他感情很豐富,這跟一個人的藝術歷程有關,因為他繪畫由母親和胞姐啟蒙,他有很多好朋友都是女性,故對女性情感和造型特別熟悉。」陳繼春補充。張大千共有四位夫人和無數紅顏知己,1919年未婚妻去世,大千曾出家三個月後還俗,翌年娶了第一位太太曾正蓉。陳繼春指,大千的女神畫另一特點是「亦古亦今、虛實交融」。「他對想像中的美人與生活中的美人都能把握,很多張大千的仕女畫基本上都可以找到畫作背後的人物原型。」例如大千最出名的《仙女散花圖》,就以他的朝鮮女朋友池春紅為藍圖;展覽中見到一幅以毛筆速寫的作品,就是大千甚喜愛的一位十六歲川劇新星陳書舫;《仕女擁衾圖》所畫,正是他留學日本認識的女朋友山田喜美子;大千又曾把「恨不相逢未娶時」的紅顏知己李秋君性感地寫於扇上,還刻過一個「遲秋」印章明志,據說大千每到一個國家,都會收集當地泥土,寄給李秋君。



張大千與紅顏知己山田喜美子合照。

張大千的四太徐雯波(左)原是女兒張心瑞的同學,16歲便嫁給大千,陪伴大千度過餘生。

是次澳門藝術博物館「張大千藝術展」,涵蓋其臨摹的敦煌壁畫、安西榆林窟吉祥天女;有美人、高士、山水、荷花等,大部份是其臨摹之作。


畫人心訣在於精神

大千更將佛教造像及藻井圖案等融入人物畫,又參考了藏傳佛教採用礦物質顏料的技藝,佛祖人物盡顯六朝隋唐本相,所謂「曹衣出水,吳帶當風」的特質與神采,自成一幟,《吉祥天女圖》、《仕女擁衾圖》及《持花仕女圖》等就是大千的經典作品。李永翹的《張大千畫語錄》便提到大千的畫人心訣:「在中國傳統人物畫法上,要將感情在臉上含蓄地現出,才令人看了生出內心的共鳴。」對大千作品甚有研究的嘉德拍賣中國書畫部高級業務經理戴維指,大千鍾情的女神都有相同特質:面頰豐美、長眉鳳目、端鼻小口、神態端莊中又見嫵媚,衣飾花紋艷麗華貴,手部造型尤其獨特。「這是他對女性的審美口味,從他歷任的太太和女朋友中可見一斑。」戴維又指大千前衞,「他畫仕女燙了頭髮、大波浪,穿新潮旗袍,是把自己的生活與創作和對女性美的理解,都糅合在作品之中。」澳門藝術博物館展覽統籌梁佩君說,是次展出的一百件套張大千真迹,全部由四川博物院提供。四川是張大千的老家,四川博物院收藏了約五百件張大千的畫作,包括張氏早期臨摹敦煌壁畫及早期作品。是次展出包括大千赴敦煌臨摹壁畫之作品及赴敦煌前後時期之山水、人物作品、白描畫稿、書信,六十三件大千書畫和三十七件印章,全面展現張大千早期的藝術面貌,並能看到大師藝術人生重要的發展期和轉捩點。



新任澳門藝術博物館館長陳繼春本身也是畫家,對張大千甚有研究。

張大千去敦煌前的作品《白衣觀音圖》。畫中觀音以水墨淡彩勾出輪廓,再以稍濃的墨在上面勾勒,線條生動。

張大千的人物畫中,觀世音菩薩一直是他鍾情的題材,此作品為《南無觀音菩薩像》。


《初唐供養菩薩圖》可見大千敦煌臨摹後,將佛教造像及藻井圖案等融入人物畫,又參考了藏傳佛教採用礦物質顏料的技術。

張大千喜歡肉感女神,從《五代母女供養像》和他的擇偶條件可見。

張大千藝術展日期:即日至8月6日地點:澳門藝術博物館(免費入場)記者:鄭天儀攝影:潘志恆、梁志永(部份圖片由澳門藝術博物館提供)編輯:馮秀珍美術:楊永昌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527/200347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239

【詠物誌】畫到入醫院 張大千搏老命巨作《廬山圖》

1 : GS(14)@2018-01-28 18:25:16

當年八十三歲、百病纏身的張大千,是搏了老命來完成此巨作《廬山圖》的,人畫皆老,卻凝聚了大千畢生的畫藝精粹。

【文化籽:詠物誌】早陣子,收藏界和畫友車輪轉往台北故宮看一個展覽,連幾十年深居簡出的宅老輩都忍不住要飛一轉寶島,公務纏身即日來回的也大有人在。奇就奇在這個展覽只有寥寥兩幅畫,何故魅力如此沒法擋?皆因其中一幅正是張大千畢生畫過最大、也是他晚年最精采的力作《廬山圖》也。


記得前年在台北拜會曾替張大千立傳的93歲大千好友黃天才,便見證大千「瞓身」完成《廬山圖》。談起這三十多年前的往事天公仍禁不住驚訝,大千在畫室日以繼夜的揮毫,全家總動員替他邊畫邊捲絹畫的畫面無間loop。為了名留千史你可以去到幾盡?83歲的張大千,當年可以不顧心臟負荷和眼疾,創作期間更數次暈倒要送院急救,這種雄心和野心,相信年輕力壯的小鮮肉都自愧不如。天公繪聲繪影:「大千是搏老命畫出這前無古人的浩作,好幾次見他畫到心臟不適,護士小姐遞上口含心臟特效藥,小憩後他又伏案動起筆來,不時畫到手痛要做物理治療。」1981年初夏,旅日朋友李海天請大千為他在日本橫濱新建的高級觀光旅社畫一幅36呎長、6呎寬的巨幅。大千思前想後,決定憑他幾十年遊歷山川的心得,繪出自己未踏足過的廬山,賭一鋪。他請朋友為他搜集有關廬山的資料,自己也閉門苦讀,與盧山旅人擺龍門陣,尋找對廬山的feel。天公還透露,大千邊畫邊問旁人他的潑墨佈局如何?塘邊鶴未及回應大千已自問自答:「老父胸中自有丘壑。」可見他的十級自信。為了隆重其事以證決心,當年7月7日大千更為《廬山圖》舉行開筆禮。他身穿團花長袍、頭戴東坡帽、腳蹬青緞鞋,邀請了包括張群、張學良夫婦、黃天才等賓客齊集摩耶精舍,場面壯觀。為了畫這巨作,大千還改造了畫室,將畫室內的兩根木柱鋸掉打通了隔壁的小屋,移走了原來的家具,還專門製作了一張特大畫案,單是準備工夫便豪花了幾十萬新台幣。良辰到,大筆、排筆、大碗、大盆擺列整齊,大千夫人當助手陪同丈夫登場,將長長的畫布弄濕,再由大千拿起如地拖大的巨筆往墨盆裏一撓一滾,再抬起筆往畫布一拖一拉。大千捲起長袍手袖,又潑灑他自製的天然青綠顏料,忙了幾小時,也只是個開頭,在場人士看不出廬山真面目,只是不禁在想像一位耄耋之齡的畫家要完成這浩作,究竟要付出幾多心力?一年零七個月後,大千終於將浩瀚萬千、破墨濃淡氤氳的廬山躍然紙上,同時把自己的傳奇推上最高峯。當年,《廬山圖》還沒有完全竣筆,台北歷史博物館就已定好展期,大千只好送裱如期展出,部署等展覽後再修改潤飾。然而,他應該沒有想到,這幅寄託了他深厚感情的《廬山圖》,竟成了他的絕筆。1983年4月2日大千去世,《廬山圖》最終沒能完成和落款。後來大千家族把此巨作捐贈台北故宮,難得才在「名山大川──巨幅名畫展」展出了近三個月。


撰文:鄭天儀攝影:馬召其編輯:謝慧珊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27/2028657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4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