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上海“磁吸”優勢制造:讓先進制造業紮根大都市

萬丈高樓平地起。正值地方兩會季,各地的政府工作報告都在“振興實體經濟”上著墨甚多。

在經濟增速下行的背景下,作為國民經濟根基的實體經濟,成本持續上升,利潤空間收窄,發展面臨很大挑戰。作為全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上海正致力於防止資源、資金、資產脫實轉虛,防止產業結構形態虛高。

實體經濟發展也牽涉方方面面。上海市政協委員、力康集團董事長沈欽華說自己現在遇到了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因為醫療器械產品必須要做電磁兼容性(EMC)檢測,但由於檢測機構和人員有限,要等很久才能輪到;不完成檢測,也就無法進行接下來的審評、上市銷售。

“千軍萬馬就卡在那里。”沈欽華說。

上海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日前開幕。1月15日公布的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稱,上海要著力振興實體經濟。這其中,在制造業上,上海聚焦了先進制造業、智能制造;而在服務業上,則強調要進一步提升“四個中心”功能,促進金融、航運、商貿等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

月初,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在港發布2016年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行榜,在包括經濟、社會、環境和文化4個系統的評價體系中,上海力壓香港繼續排名第一。作為營商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上海也將進一步幫助企業降本減負,著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先從沈欽華說的電磁兼容性檢測說起。這一檢測是判定醫療器械電磁騷擾與抗騷擾能力的重要技術項目,直接影響醫療器械產品、醫護人員和患者的使用安全,是國際醫療器械產品安全檢測的重要性指標之一。

沈欽華說,醫療器械產業比較特殊,一個成熟的產品從研發周期到工程樣機的制造,到臨床試驗到最終拿到註冊證,順利的話一般都要5年以上。

沈欽華做了一個調查,他發現麻醉呼吸類的醫療器械現在只有一個人在負責檢測,而手上需要檢測的產品有三十幾個。“這不是給錢或者說免稅(就能解決),這個證號拿不到就不能生產。”

沈欽華建議說,上海是不是可以增加一些檢測人員,在收入、編制以及績效上給予傾斜;是不是可以將這項業務開放給第三方檢測機構?

這也正是上海希望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上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進一步幫助企業降本減負,著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繼續清理規範行政事業性收費,擴大進出口環節收費的減免範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3日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專家學者和企業界人士對《政府工作報告(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建議時指出,堅持政府過緊日子,繼續壓縮一般性開支,為企業減稅降費騰出空間,今年要在降低收費等非稅負擔方面讓市場主體有切身感受,國務院要對此開展督查。

上海市政協委員、德勤稅務大中華區合夥人蔣穎表示,從企業經營角度來說面臨三種成本:跟市場相關的成本、稅和費,以及制度性交易成本。“政府可以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益,幫助企業降低制度性的交易成本。”

目前,全球多個經濟體都在進行相應的改革,以促進經濟的提升。

根據世界銀行去年末發布的《2017年營商環境報告:人人機會平等》,去年全世界有137個經濟體實行了關鍵性的營商改革,使得中小企業成立和運營更加容易。數據顯示,全球在提升營商環境便利度方面持續取得成功。相比10年前的46天,現在開辦企業的全球平均耗時為21天。

“(上海)自貿區做了很多工作,企業備案從10天降到1天,但是準備資料時間比較長。”蔣穎說:“另外,制造業還有很多許可制度可改進。”

強化先進制造業

進一步幫助企業降本減負,著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根本目的,是激活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活力,振興實體經濟。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貝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欣分析說,上海各類生產要素成本處於全國較高水平,在國內成本型區域競爭中處於劣勢;上海國際化開放程度高,外資占比較大,受國際環境因素沖擊的影響更大。

“現在做實體經濟,確實面臨困難。”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新亞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垂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做實業需要大筆投資建廠招人,和大筆運營資金保持生產運轉。在全球大環境不景氣的壓力下,企業經營成本持續上升。

曾垂宇以新亞藥業為例,現在人工成本逐年上升,企業一年增加用工成本2000萬元。同時,企業研發新藥周期長、風險高,隨著藥品質量和國家標準提高,企業藥品制造成本也在提高。

近年來,受外部發展環境複雜多變和自身結構調整等影響,上海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從2010年的1151億元,逐年減少到2015年的758億元,而同期上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了19.5%。

袁欣說,這是因為傳統工業比重在降低,新興制造業雖投資上升但比重還不大,所以造成制造業總體投資下降速度過快。

與此同時,上海的制造業增加值占上海全市生產總值比重也不斷下滑。2015年這一數字是26.9%,2016年上半年又變成了26%,逼近上海提出的“到2020年制造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力爭保持在25%左右”的目標。

上海下一步的聚焦點在哪里?答案是先進制造業、智能制造。

政府工作報告稱,上海要實施產業創新工程,發展智能制造,推進智能網聯汽車、工業互聯網等一批產業引領性項目,推動傳統產業深度運用新技術、新模式。

上海市副市長周波表示,上海堅定不移推動產業轉型,關鍵是制造業怎麽和智能制造結合起來,把商業模式找好。“政府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年會推廣。”

如何選擇政策助推點來推進先進制造業轉型?

上海市政協委員錢世超表示,通過對華東理工大學EMBA企業家的調研發現,稅費成本是以制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效益下降的一個因素,但不是根本因素。相對於稅費,這些企業家一致回答缺乏核心材料、核心技術是關鍵。

因此,錢世超表示,上海應在核心材料、核心技術上發力,紮實制造業的基礎,使上海以制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回歸。

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凱寶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宜善建議,要振興實體經濟,不僅僅是解決中小企業、新興企業所面臨的融資難問題,更重要的是多管齊下,降低稅費負擔和土地成本,使企業有更多獲得感。

袁欣建議稱,可以參照上海自貿試驗區模式,建立“中國(上海)先進制造產業示範區”的統一品牌,將臨港、張江、汽車城、漕河涇、金橋等產業基地和一些零星工業用地納入統一品牌管理,以統籌配置全市產業政策、人才政策、科技政策、財政稅收扶持政策資源。

袁欣說,大城市需要多樣化的經濟結構來抵禦經濟和金融波動,在美國制造業回歸大都市已漸成趨勢。

以通用電氣(GE)為例,袁欣說,出於稅收和成本考慮,1974年GE將總部從紐約搬遷至費爾菲爾德市郊區,但為了轉型和吸引人才,GE已決定將總部遷往波士頓,為此馬薩諸塞州政府和波士頓都為GE提供了不菲的補貼,還另外出資幫助GE與波士頓各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關系。

除了政府扶持政策外,袁欣表示,還可以借助上海金融業發達的優勢,通過財政設立“上海先進制造產業投資基金”,形成政府領投基金、社會創投基金、風投、私募基金的良好生態,發揮上海金融中心的定位優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7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