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以“多元化”平衡“季节性” 华谊兄弟回购华谊音乐之考

http://www.21cbh.com/HTML/2010-5-28/wOMDAwMDE3OTUwOA.html
华谊兄弟影院终将落成。5月27日,记者从一位接近该公司高层的人士了解到,今年6月份,华谊兄弟(300027.SZ)影院板块中的第一家影院将 于在重庆开张,同时,与美国影业公司合作的《谍海风云》将一起走进华谊兄弟影院,杀入6月档期。去年登陆深圳创业板后,华谊兄弟感受到了季 节性困扰。最近三次财务报告中,一次出现亏损,一次营业收入收、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5月中旬,华谊兄弟宣布完成回购华谊音乐51%的股 权。该公司副总经理、董秘胡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承认,公司目前正着力于网络、海外市场以及销售终端市场的开拓,这些业务的开展日后将对公司的财务稳定, 产业链完整起到关键作用。2009年10月,华谊兄弟借创业板的东风成为国内影视娱乐第一股。该公司上市时的招股书申报稿显示,华谊兄弟的 资产总额为6.74亿余元,2006年至2008年,连续3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数。重大事项信息显示,公司创始人王中军和王中磊为新片投资贷款进行个 人无限连带责任保证成为常态。华谊兄弟一直受制于资金规模而无法进一步扩大影视作品的制作规模。而据公开信息显示,同一行业中影集团的资产 总额达28亿元。两者之间的差别有如舢板与轮船。随着文化产业振兴政策出台,文化产业融资开始解冻。国内大型影视文化企业中影集团、上影集 团、珠影集团上市的步伐进入操作阶段。同为民营企业的保利博纳明确将在两年内登陆纳斯达克。文化传媒行业分析员指出,华谊兄弟“第一股”的 竞争优势将随着同业上市越来越微弱。因此在资本市场上募集到12亿资金后,该公司立刻将其中6.2亿元募集资金补充到影视产品的翻倍生产中;另外1.3亿 元投入了终端市场院线影院的建设。华谊兄弟第一季报还预告,该公司二季度财务状况将继续出现同比下滑的情况。公司董秘胡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时表示:“华谊兄弟目前的业务类型仍以内容为主,难免受季节性影响。因此,公司将尽快推进板块业务多元化以稳定财务。”5月15日,华谊兄 弟在与陈天桥的盛大进行数次谈判后,宣布拟用公开发行股票超额募集的资金投资,回购华谊音乐51%股权,价款为3445万元。华谊兄弟收购 华谊音乐股权的可行性报告显示,华谊音乐在2008年度和2009年度分别出现52.3万余元以及926万元的亏损。华谊兄弟收购完成后,自2010年6 月1日起至2010年底,华谊音乐实现净利润目标为税后不低于385万元;在2011年度和2012年度,平均每年实现净利润不低于660万元。如果华谊 音乐相关年度实现净利润目标未实现,则实际控制人王中军和王中磊将以3445万元的价格吃下华谊音乐51%的股权,以保证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宣 布收购计划时,王中磊虽然也表示“近几年整个音乐行业比较低迷”,但透露公司将通过在海外举办华谊群星演唱会来增强盈利能力。“我们对实现 目标有信心的关键在于做渠道。”胡明表示。为了达到华谊音乐的年度实现净利润目标,华谊音乐将从传统的唱片业务转型做现场音乐,做演出,承办高端、大牌歌 手演唱会、客户见面会等。以此保证音乐板块能够带给公司稳定的收益。此外,华谊兄弟将从移动运营商那里接下华谊音乐的老业务数字音乐,歌库 将有大幅度增加。在内部分工上,华谊音乐还将承接整个华谊兄弟集团的影视歌曲运营。除了音乐,华谊兄弟的第二投资重点是院线渠道。胡明告诉 记者,今年6月,该公司旗下第一家影院将在重庆开张。第二家选址位于上海的影院预计也将在世博会结束后开张。电影院尚处于培育阶段,近年内在财务上暂时无 法对公司有所贡献,因此,华谊兄弟整体的营收、净利润目标仍将通过内容产品实现。“我们近期在海外市场的渠道拓展也有所变化。”胡明透露, 以东南亚市场为例,华谊兄弟已经从承包给当地公司发行、营销转变为国际部的营销团队亲自参与海外发行、营销,以此提高利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745

中環在線:馬雲為改善生活減持華誼 李華華



2010-12-01  AD


 

呢個世界,炒股 嘅邊個唔係想賺錢改善生活吖,平民又好、有錢佬又好,都係咁話啦!中國IT界巨頭馬雲剛啱就減持華誼兄弟權益,套現咗9012萬蚊(人民幣.下同),佢話 沽貨嘅原因係為咗改善生活。嘩!馬生,套咗成億銀咁滯喎,睇怕可以令生活有非常大嘅改善嘞!馬雲喺一年前,即係阿里巴巴(1688)成立十周年之際,亦曾 經減持阿里巴巴股權,當時佢嘅解釋係「給自己、家人一點小小的階段性成就感!」

華誼兄弟董事會秘書辦人士近日向《21世紀經濟報道》證實, 馬雲減持喺深交所上市嘅華誼兄弟300萬股,以11月26日交易價每股30.04元計算,套現9012萬元,相較佢當時不足1000萬蚊嘅投資成本,真係 賺到笑!如果再計埋佢手頭仍然持有嘅2464.8萬股華誼兄弟股份,就更加開心!

今年4月,馬雲亦同史玉柱、王玉鎖成班人創建雲鋒基金,投資喺網絡、消費品同新能源三大領域。睇嚟馬雲唔單止係IT界強人,仲係投資界高手o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58

騰訊4.5億投資華誼兄弟 馬云再獲利1.7億元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10/wMMDAwMDIzNzMwMA.html

華誼兄弟(300027.SZ)的5筆神秘大宗交易終於有了定論。

5月9日午間,華誼兄弟發佈公告,馬云、虞鋒、江南春、高民、王育蓮於2011年5月6日通過大宗交易分別出售1109.16萬股、445.86萬股、270萬股、594.98萬股、360萬股。

而接手方則是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騰訊),目前騰訊持有2780萬股的華誼兄弟,佔股比例達4.6%。

此次2780.00萬股的交易價格為16元,騰訊出資4.45億元,溢價達到9.9%。

5月9日,華誼兄弟大漲8.52%,盤中一度觸及漲停板,最終以15.8元收盤。而騰訊控股(00700.HK)以212.40元開盤,最終於210.2元收盤,微跌0.66%。

對此次股東減持,華誼兄弟證券部人士表示,「主要是騰訊看中華誼兄弟的發展,所以這部分股東才出讓部分股權。」

而對入駐後的發展,騰訊控股方面人士則對記者表示,「與華誼兄弟合作主要是加強公司互聯網方面的建設。」

據媒體報導,華誼兄弟董事長兼CEO王中軍先生表示,希望和騰訊未來在「內容、渠道和衍生」的三大板塊有更多的合作和互動。而騰訊總裁劉熾平則表示,希望通過這次投資,與華誼建立緊密的戰略關係,雙方一起對影視和新媒體的結合進行更多、更新的嘗試。」

騰訊意欲何為

騰訊控股證券部人士表示,「與華誼兄弟合作主要是加強公司互聯網方面的建設。

就像現在的騰訊微博,公司可以借助華誼兄弟的藝人發展高端的資源。

此次出售均價均為16元。交易總額高達4.45億,而華誼目前可流通市值不過50.67億。

此次減持完畢後,馬云、虞鋒、江南春、高民、王育蓮5位股東還持有公司3327.48萬股、 1337.58萬股、1186.85萬股、155.26萬股、332.99萬股,分別佔總股本的5.5%、2.21%、1.96%、0.26%、 0.55%。

馬云仍以5.5%的股權比例成為華誼兄弟的第三大股東,而騰訊則以2780.00萬股,4.6%的持股比例成為華誼兄弟的第四大股東,第一大機構投資者。

華誼兄弟證券部人士表示,「主要是騰訊看中華誼兄弟的發展,所以這部分股東才出讓部分股權。目前馬云仍是公司的副董事長,虞鋒仍是公司的董事。」

而如今,騰訊溢價9.9%,高價買入華誼兄弟到底何為,是業務的整合突破還是另有所謀?

有分析師表示,「騰訊本身就不差錢,應該也想開拓影視方面的業務,像現在的視頻業務,成為股東可為以後的合作打下基礎。」

早在4月中旬,騰訊公司就宣佈成立5億元影視投資基金,試水影視,當時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表示祝賀。

不過騰訊控股證券部人士表示,「公司買入華誼兄弟的股權並非考慮轉型往影視方面發展,與華誼兄弟合作主要是加強公司互聯網方面的建設。就像現在的騰訊微博,公司可以借助華誼兄弟的藝人發展高端的資源。「

對於公司是否參與華誼兄弟的管理,騰訊方面則表示,「現在主要是作為投資者購買了股份,很多細節還沒有討論,所以對於是否派駐董事參與管理的細節還要等後續的進一步討論,不過以後會有更多合作。」

北京市中銀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宋旭對記者表示,「對於具體參股公司多少可以派駐董事現在《公司法》沒有具體的一個規定,只是要求重要股東,是否派駐董事還是要過後的董事會和股東大會決定。」

而華誼兄弟方面也表示,「騰訊話語權應該會相應增加,之後公司還會開會討論是否派駐董事之類的事情,以後應該會有一些變化。」

有市場人士表示,「無論是作為投資還是成為合作夥伴,對騰訊來說,參股華誼兄弟都是一筆不錯的打算,華誼兄弟的業績也不錯。」

華 誼兄弟一季報數據顯示,2011年一季度公司營業收入16738.62萬元,同比增長67.2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3665.05萬元,同比 增長263.3%,電影業務大幅增長的助推。另外,今年一季度新增音樂、電影院、遊戲業務收入2217.56萬元,表明公司的新業務已為公司業績做出一定 貢獻,公司的戰略佈局已初見成效。

馬云再獲利1.7億元

此次馬云再次賣出1109.16萬股,按每股16元的交易價計算,扣除成本之後,可獲利1.7億元。

完成這單4.45億元的交易的人都是華誼兄弟的老將。

繼去年馬云減持300萬股,套現9012萬元之後,此番溢價9.9%的交易再讓馬云套現了1.7億元。

華誼兄弟上市前,馬云的持股數量即高達1382.4萬股,是公司的第三大股東。此外,分眾傳媒CEO江南春、萬向集團CEO魯偉鼎分別持有590.40萬股,4.69%的持股。

另外分眾傳媒前總裁虞鋒及其母王育蓮都名列其中,分別持有3.93%和3.61%,高民是華誼兄弟的員工,持有368萬股。

公開資料顯示,馬云是最先入股華誼兄弟的,其他都是後來者。

據記者統計,從2006年6月開始,馬云數次購買「華誼系」股權,持股總成本約935.24萬元,持股成本約0.68元/股。另外江南春的持股成本為310.54萬元。

2010年11月,馬云減持300萬股,套現9012萬元,相比原始投資的935.24萬元,獲益達8.64倍,扣除現金分紅後的盈利為16.31倍。

而如今,馬云再次賣出1109.16萬股,按每股16元的交易價計算,可獲利17746.56萬元。

而江南春出售270萬股可獲得4320萬元的收入,扣除持股成本為310.54萬元,大約可獲利4010萬元。

而董事虞鋒及其母王育蓮拋售後分別可獲得7133萬元和5760萬元,而王育蓮在此前已經8次拋售華誼兄弟,共拋售了93萬股,拋售的價格在每股29元左右。已經提前獲得2697萬元。

員工高民的594.98萬股則可獲利9519萬元,將近一億,除去當時進入的成本,已經也是大有所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43

葛優「外嫁」引爆華誼兄弟明星風險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9/1MNDE4XzM4NzA1Mw.html

儘管近日華誼兄弟(300027.SZ)和葛優本人都出面解釋,和英皇的簽約不會影響和馮小剛導演的合作。但資本市場依舊選擇了用腳投票。

消息一經擴散,連續5個交易日,累計超過10%的跌幅,讓華誼兄弟在年末賀歲檔之前,飽嘗了資本市場的翻云覆雨。

事 實上,除了葛優以外,以明星為班底的超豪華股東光環已經從華誼兄弟這家公司身上逐漸褪去。對比三季報與半年報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在半年報位居第三、 第四、第五名的馬云、江南春、張紀中已退出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藝人方面,除了葛優之外,華誼兄弟旗下藝人范冰冰、黃曉明、周迅、林心如等一線大牌明星 也已相繼離開。

「我認為,資本市場實際上放大了明星經濟的效應。」國龍聯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電視劇策劃人王正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影視行業不像常規產業,因此風險比較大,想像的空間也比較大。」

明星效應下的不穩定因素

馮 小剛和葛優這對票房的黃金搭檔,如今顯得不再如此和諧。12月1日,葛優在香港與英皇簽約。今後5年內,葛優將與英皇電影合作三部大製作的電影,投資高達 5億港元。這一消息對老東家華誼兄弟來說十分有殺傷力。儘管在12月7日,出席MTV音樂盛典時,葛優幽默地表示:「和英皇只是簽了三個電影,馮小剛的電 影還是會一如既往。和他合作,那必需的。」但馮小剛的新作《一九四二》男主角還是選擇了張國立。

華誼兄弟三季報顯示,1~9月,公司實現 營業收入48129.73萬元,較上年同期相比下降10.74%;實現營業利潤10982.49萬元,較上年同期相比增長26.54%。西南證券分析師馬 鳳桃指出,在華誼兄弟前三季度中,電影及衍生產品收入有所下降,主要是因為2011年新增發行電視劇數量為4部,較上年同期相比減少2部,實現收入電視劇 數量較上年同期相比減少5部。而藝人經紀則增長最多。2011年前三季度,公司藝人經紀及相關服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為11397.20萬元,較上年同期相 比增長32.24%。

而在2009年華誼兄弟上市招股書中,也提到「公司對馮小剛團隊具有一定的依賴性」,而葛優無疑是馮小剛團隊的左膀右臂。

不過,華誼兄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葛優雖然和馮小剛合作過多部電影,但他從來都不是華誼兄弟旗下的藝人。

「如 何保持明星的穩定是個問題。影視劇的經營風險比較大,穩定性較差,因此知名的明星和導演,對投資和購片方影響比較大。從2005年開始,國內影視圈爭搶藝 人資源的情況愈演愈烈,藝人的身價也快速上漲。」王正倫表示。此外,由於中國的影視經紀公司對藝人的契約關係不穩固,導致藝人流動性大。王正倫表示,這與 行業的發展不規範有關,以好萊塢為例,經紀公司雙方都相對穩定,很少有藝人毀約等現象發生。

輕資產模式遇挑戰

其實,華誼兄弟明星出走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2005 年8月,華誼兄弟公司旗下藝人紛紛跳槽,一線明星如陳道明、夏雨、胡軍、周韻、佟大為、任泉以及楊紫瓊、關之琳、劉嘉玲、吳君如、袁詠儀等華誼明星跟隨華 誼兄弟經紀公司原總裁王京花轉投橙天娛樂。之後,一線女星范冰冰又離開公司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這幾乎「掏空」了當時的華誼兄弟。而從2010年下半年以 來,黃曉明、周迅和葛優又相繼離開。這對於一家輕資產的公司而言可謂雪上加霜。

「在國家政策扶植文化創意產業以前,行業的輕資產問題就多 遭投資界人士詬病。」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這樣告訴記者。雖然目前國家在金融方面有諸多優惠條件和政策,但資本還是更多地將資金投入農業、服務業這 樣的傳統行業,在文化創意產業方面,目前雖然投資增多,但除了影視公司、媒體集團和遊戲公司外,投資公司並不願意介入其他創意產業。

「因為從很大程度來講,文化創意產業往往講的是創意,是想法,而沒有資產。這對於投資來說風險是相對較大的。很多投資公司看不清楚水有多深。」北京環新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柳燕舟告訴記者。

也 有分析人士指出,隨著眾多曾獲得股份的明星們紛紛離開華誼兄弟,對公司的短期影響會較大,如果不能盡快捧出「新星」帶火票房,公司近一兩年的業績可能會有 所下降。不過,因為華誼兄弟整體規模還不算太大,一兩部片子都會影響其整體業績,所以還要看華誼兄弟能否盡快捧出大明星,如果成功也許會比較好。

目前,華誼兄弟、保利博納等影視製作公司上市後都積極投資影院等資產,以求穩定核心競爭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16

馮小剛稱厭了電影 或打擊華誼兄弟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2/1411805.html

也蕭何,敗也蕭何。曾經因為眾多大腕明星股東云集而身價倍增的華誼兄弟,如今似乎也在面臨著大腕離去的挑戰。 作為華誼兄弟重量十足的股東導演馮小剛,昨日在微博上表示對電影萌生退意。而這一句話也在網上掀起了巨大波瀾。有不少市場人士擔心,馮真的離去的話,將對 華誼兄弟未來的業績造成極大的打擊。

昨日凌晨兩點多,馮小剛在微博上表示:「拍了3個多月電影,對電影的愛越來越淡,對這樣的生活也開始感到厭惡,也許真的到了要和它說分手的時候 了。」不過,在這條帖子的後文,馮小剛透露目前合約裡還有4部電影要拍。即便如此,以上這句感慨之言還是在網絡上掀起了巨大的波瀾,參與轉發該帖的高達上 萬人數,與此同時,還有近萬條的跟帖評論。

馮小剛不僅是華誼兄弟的股東,而且還是簽約導演。馮小剛在華誼兄弟中的地位顯得重量十足。此前華誼兄弟董事長王忠軍曾公開說:「馮小剛是我們的核心 競爭產品。」不僅如此,華誼兄弟2011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營收3.31億元,由馮小剛執導的電影票房收入貢獻約三成,整個公司對馮小剛團隊的依賴性很 大。也正因為如此,有市場人士開始擔心,馮小剛真的息影的話,將對華誼兄弟未來的業績造成極大的打擊。

事實上,作為資本市場上的一隻影視股,華誼兄弟正因為有眾多明星大腕的云集力捧而身價倍增,而市場因其明星大腕的離去而產生的擔心也已經不是第一次 了。去年12月1日,就曾傳出馮小剛的最佳搭檔葛優與其分道揚鑣,然後轉戰香港與英皇電影簽約。消息一傳開,資本市場即用腳投票,在去年11月29日至 12月5日的5個交易日內,華誼兄弟的股價連續下挫,累計下跌11.4%。

不過,對於市場上的擔憂,昨日華誼兄弟副總裁、董秘胡明在微博上給出的回應卻顯得霸氣十足,其直接了當表示,「不少朋友來關心華誼的業績,我的回答是這是最不需要擔心的,我們躺著都能賺錢」。

昨日收盤,華誼兄弟漲1.49%,報14.34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02

華誼兄弟對賭始末:投資掌趣科技浮盈或超4億

http://www.21cbh.com/HTML/2012-3-27/2NNDE4XzQxMjg2NQ.html

伴隨遊戲開發商掌趣科技創業板IPO過會,華誼兄弟與之簽訂對賭協議的始末也浮出水面。

3月23日,華誼兄弟副總裁、董秘胡明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初,通過對賭的方式入股掌趣,因為公司是存在一定的投資風險的。現在,預計掌趣上市後,我們投資的1.485億元不足兩年將變成6億-7億元。」

掌趣科技的前身為北京智通華網科技有限公司,註冊資金為1000萬元,於2004年8月成立,北京東方卓越通訊有限公司與北京金誠信投資有限公司分別出資510萬元和490萬元,同年10月,更名為北京掌趣科技有限公司。

華誼兄弟披露的公告信息顯示,華誼兄弟在2010年6月以1.485億元入股掌趣科技,以持22%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入股時,雙方就曾簽對賭協議。此後的2011年,華誼兄弟又披露將上述對賭協議取消。

當初為何華誼兄弟發起對掌趣科技投資?在一年後,華誼兄弟又為何解除與掌趣科技的對賭協議?

對賭緣何流產?

胡明透露,2010年初,掌趣科技被澳洲電訊和華誼兄弟同時看上。澳洲電訊希望通過控股兼併的方式將掌趣科技納入囊中,而華誼兄弟則希望以戰略投資入股的方式,支持掌趣科技的發展。華誼兄弟給出的價碼低於澳洲電訊給出的水平。不過,經過掌趣科技管理層和技術創業團隊成員的溝通,掌趣科技最終還是接受了華誼兄弟的開價。

2010年6月,華誼兄弟以1.485億元代價獲得了掌趣科技22%的股權。此前的2009年10月底,華誼兄弟成功在國內創業板上市,募集資金額超過6億元。

「創業型的公司還是存在一定的風險,為了保證華誼的投資利益,我們與之簽訂了對賭協議。」胡明稱。

按照當時的規定,掌趣主要股東承諾公司2010年和2011年經審計的稅後平均淨利潤(A)不低於5000萬元,若小於5000萬元,則按照(5000萬元-A)×12倍×22%的金額補償華誼兄弟。若股東會決定申請上市日前述2011年度審計報告尚未做出,則按2010年度審計的稅後淨利潤(A)計算基準。

公開資料顯示,掌趣科技2011年1至6月淨利潤為2213.04萬元,2010年為4133.48萬元。依據上述條款,如果公司未在申請上市日前做出2011年度審計報告,以2010年淨利潤為基準,則兩年平均淨利潤不低於5000萬元的目標沒能完成,因此,應當向華誼兄弟補償差價2200餘萬元。

不過,掌趣科技與華誼兄弟在2011年2月、7月分別簽署了補充協議,將約定的對賭、優先認購權和回購條款一一取消。市場聲音猜測,華誼兄弟此舉是為掌趣科技上市清障。

「2011年早些時候,老姚(指掌趣科技CEO姚文彬)提出取消協議的要求。他說掌趣如果不做後續產業佈局,完成盈利沒問題,但會失去在iPhone和安卓系統佈局的機會。」胡明稱,正是前述原因導致2011年全年的盈利離對賭協議的要求僅差幾百萬。

延伸產業鏈

在解讀華誼兄弟對掌趣科技投資時,胡明認為,華誼兄弟的初衷是加強產業鏈佈局。

胡明表示,「我們認為電影要發揮出來版權的價值必須要做衍生業務,衍生業務一定要找盈利能力強的做延伸。遊戲產業去年是500億的規模,等於是電影的三四倍,而我們投資的掌趣,當時在中移動平台上排在第二、三名。」

胡明預計,掌趣科技4月左右上市時,華誼不足兩年前的1.485億元投資,將變成6億-7億元,華誼兄弟從中獲得的投資浮盈超過4億元。過去1年多,伴隨掌趣科技後續的股權結構變動,華誼兄弟目前仍持有掌趣科技2574萬股,佔總股本的20.97%。

事實上,雖然華誼兄弟希望將對掌趣的投資作為電影版權的衍生業務,但是,經過近2年的接觸,雙方仍沒有找到可以將電影版權直接轉化為遊戲的賺錢的合作項目。

對此,胡明解釋稱,「這個模式還在摸索,現在中國其實誰也沒有做出來一個特別成功的例子,但是美國是有的。就是說美國的遊戲還是先付費的多,我們的遊戲都是完全免費了,然後我通過道具,通過其他的交易讓你事後付費的,做法跟美國不同。」

除加強電影版權衍生產業投資,華誼也在加強渠道建設。今年2月,華誼兄弟公告稱,擬用216萬港元與「我們製作」、「安樂影片」等其他影視界投資者合資經營「Now爆谷台」,華誼兄弟佔其中21.66%股權。

對此,胡明解讀稱,「我們一直想在電視渠道做一些嘗試,但是在國內政策受限。爆谷台是在香港,是第一次我們嘗試電視頻道,我們的目標是做東南亞市場,增加我們在海外這一塊的收益,爆谷台很快就在新加坡、馬來西亞都會落地。」

同時,胡明透露,華誼兄弟每年會保持五六家影院開業速度。截至3月底,華誼兄弟已經擁有11家影院,到2012年末,華誼兄弟擁有的影院數目將達到15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46

華誼兄弟圈地文化地產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26/4MNDIwXzQ0MDk4MQ.html

馮小剛說:「我的烏托邦想法會通過商業落實。」

5月24日,中國電影票房王馮小剛表現了企業家的魄力,馮小剛工作室聯手華誼兄弟傳媒集團,與觀瀾湖集團合作成立合資公司,攜手在海口興建一座佔地1400畝的電影公社,該公社將耗資超過10億元。

據王中軍介紹,華誼近一年來一直在努力拓展電影衍生品的板塊。影視劇在華誼的收入佔比正在下降,華誼兄弟構想了電影+渠道+衍生品三大板塊的業務模式。而馮小剛的「烏托邦想法」就是建設一個「電影公社」。

「內容製造是第一板塊,不會削弱到第二的位置。但是佔比將降低。我希望最好降到三分之一,這樣各個板塊才均衡。」王忠軍說。

此前,華誼兄弟分別計劃在上海、深圳建設影視產業聚集區,試水文化旅遊地產,但至今尚未動工,此次直接與休閒旅遊地產開發商觀瀾湖集團合作,明確了項目運作模式,或將為華誼兄弟帶來商業地產第一桶金。

烏托邦公社

根據華誼兄弟公告資料,此次參與「觀瀾湖·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項目的系該公司全資子公司實景娛樂公司,觀瀾湖在項目中持有60%股權,實景娛樂持有35%股權,而馮小剛工作室將持有項目公司5%的股權。

「我佔5%,它就是100億我也是5%,當然得拿真金白銀啦。」馮小剛說,按目前項目投資10億遠計算,根據持股比例,馮小剛可能會至少出資5000萬元資金參與建造電影公社。

該公社坐落於佔地達2萬畝的觀瀾湖海口國際高爾夫度假區裡,規劃控制面積1400畝,建築面積950畝。

在電影公社裡,既有以馮小剛電影場景為建築元素的生活街區,也有專業的大型攝影棚,以馮小剛《一九四二》、《唐山大地震》、《非誠勿擾》系列等馮氏經典電影場景為建築規劃元素,打造綜合娛樂商業街區。

「每拍完一部電影,拆那些搭的景的時候,我都特別戀戀不捨,感覺特別遺憾。所以我一直希望有一個自己的片場,裡面有專業的攝影棚。那些曾經在我心裡、在觀眾心裡揮之不去的場景、街道,都被凝固在片場裡。比如《非誠勿擾》裡秦奮懺悔的教堂、笑笑跳崖的燈塔、三姐妹居酒屋等。」馮小剛希望每個走進「公社」的人,站在上世紀四十年代的街頭,或者是具有南洋風格的老海口的街頭時,有一種超現實、恍如隔世的感覺。

這是馮小剛的烏托邦夢想!對於華誼兄弟和觀瀾湖集團來說,更重要的是在這些以馮氏電影場景為特色建築風格的街區中,將聚集不同品牌和特色的美食、餐飲、娛樂、購物、電影院、咖啡屋、音樂屋、酒屋、精品店、精品酒店等,將使整個項目集建築旅遊、電影旅遊、商業旅遊於一體。

據觀瀾湖集團透露,電影公社會引入500多個商家,整個項目還擬建設5-6座專業級的影視拍攝棚及配套地產設施。借助海南島無可比擬的氣候優勢,形成中國影人和電影電視拍攝的一個聚集地。

據記者從華誼兄弟瞭解到,文化旅遊已經作為華誼兄弟衍生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由董事長王中軍親自督戰,目前已經啟動蘇州電影城和深圳、上海嘉定兩地文化城產業聚集區,並通過收取品牌授權費探索國內電影衍生業務新模式。

而此次電影公社直接將華誼兄弟帶入文化旅遊商業地產,該項目核心區將於2012年10月開工建設,預計投資超過10億元人民幣,力爭在2014年春節核心區實現運營。屆時,項目營運將以商舖經營為主要收入來源,遊客進場門票免費。

地產的誘惑

電影公社與華誼兄弟之前的電影城、電影產業聚集區實屬一脈相承。

去年,華誼兄弟經確定在蘇州建設一個影城,後又規劃在上海嘉定與深圳坪山分別建設一個電影產業聚集區。

蘇州的模式類似環球影城,裡面有蹦極、過山車等娛樂設施,每一個項目都以華誼的電影為主題,進去之前要先買票。該模式接近於傳統主題公園的經營模式。

上海嘉定文化城與深圳電影主題公園項目分別佔地約1000畝。其中華誼兄弟對兩個項目分別佔有40%股權和35%的股權。

該兩個項目借鑑國外成熟的迪士尼模式,核心內容規劃了以華誼兄弟經典電影為主題的遊樂區域,設置角色體驗和互動遊戲項目,以及配套設施等,是集文化旅遊為一體的、融入中國文化的影視主題樂園。

與地方政府簽約後,華誼兄弟的影視主題公園並未如期開工。去年,國家發改委發文要求全國整頓主題公園,各地的主題公園建設度因此受到影響,王忠軍承認在推動這幾個項目時困難不少。

而華誼兄弟圍繞「內容+渠道+衍生」三大業務板塊向著綜合性娛樂傳媒集團方向轉型的時間表卻無法停下來。電影投資領域有著「20%賺錢80%賠錢的高風險」定律,早在華誼兄弟IPO初期,如何保持持續盈利與現金流通暢的問題一直遭受外界拷問。

4月26日,華誼兄弟「2012年第一季度報告」發佈,其淨利潤同比下降26%-30%,在2011年業績中,其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6.73%,電影業務收入同比下降67.02%。

電影衍生品業務的拓展成為王中軍手裡的留守牌,這張牌再不出手,資本市場的壓力將傾瀉而來。

王中軍一再對投資者強調,目前公司已陸續介入電影院、音樂、遊戲、主題公園、演藝活動等領域,後續我們對公司在電影院、遊戲和主題公園領域的拓展行動依然充滿期待。他認為,五年之後電影衍生品板塊將有可能達到與第一板塊持平的地位。

電影主題公園建設的滯後無疑給王中軍的衍生品業務發展帶來阻力,觀瀾湖海口國際高爾夫度假區系觀瀾湖集團投建的全球唯一的大規模火山岩高爾夫球場群和亞洲最大的火山岩礦溫泉主題公園,內涵十個高爾夫球場、SPA水療中心、酒店會所、商業美食、地產等,是一個規模宏大的綜合性地產項目。

該項目的介入給華誼兄弟帶來新的模式,即商業地產,輸出華誼的電影資源和品牌,嵌入大型地產項目,或將是華誼兄弟最直接的盈利模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31

「一九四二」票房悶 華誼兄弟股價創新低

2012-12-17  TWM
 
 

 

知名演員、知名導演、大型製片公司,即使一部電影集合上述所有條件,也無法保證賣座,這正是中國製片商華誼兄弟的近日寫照。十一月三十日,華誼兄弟股價跌停,次一交易日又大跌近五%,盤中出現十二.一五元人民幣歷史新低,隨後臨時停牌。

華誼兄弟製作的史詩鉅片「一九四二」正好於十一月底推出,這部由名導演馮小剛操刀,集合張國立、陳道明及兩位奧斯卡影帝等大牌的電影,本來是超級強檔,不料其首映票房平平,令市場擔心最終票房可能被高估,紛紛拋售股票,終於讓股價不支倒地。

中國經濟軟著陸之際,娛樂產業難免遭波及,製片公司為作品砸下愈多成本,承擔風險也愈高。像華誼兄弟今年營收雖成長,但營業利益率較去年下滑五%,法人指是受電視劇作品高度競爭影響;如果「一九四二」票房再低於預期,全年獲利可能被拖累。

事實上,華誼兄弟自二○○九年十月底掛牌以來,股價至今已大跌八成,跌幅遠超過深圳A股指數,雖然該公司的製作手筆屢創高峰,但對投資人而言,誰知道手中股價何時才能回到當年巔峰呢?

(周岐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664

王中軍解碼華誼兄弟:我們不是PE,不做單純財務投資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992.html

導讀:中國的電影市場中,華誼兄弟絕對稱得上最「另類」。這家以影視製作起家的電影公司目前業務橫跨電影、電視、音樂、遊戲、股權投資、旅遊地產、影院、藝人經紀等諸多板塊,多元化之甚,業內找不出第二家。

2012年,華誼總體利潤為2.44億元,但其中政府補貼達到6538萬元,來自掌趣科技等投資收益高達近6000萬元,如果再算上海口旅遊地產「觀瀾湖」項目收到的4306萬元的品牌授權利潤,實際上,華誼去年電影影視主業的利潤不足總體的三分之一。

與此同時,近兩年內華誼共對外進行了18筆股權投資,其中2012年14筆,總計金額高達2.85億元,其中不乏pre-IPO的項目,這讓外界不禁懷疑,電影起家的華誼難道有意轉型PE?公司的主業是否正在悄然改變?未來華誼的定位究竟是什麼?

「華誼的發展需要靠投資、需要依賴整合併購,但我可以講,我們不是PE,PE的項目沒有IPO他早死了,但華誼不會死,我們沒有一筆是純粹的財務投資行為。」6月17日,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

據消息人士介紹,目前華誼的內部分工中,王中軍與董秘胡明主要負責公司的對外投資項目,而總裁王中磊則主要負責公司業務運營。

「現在銀行、信託對電影業開放了,你有這個金融槓桿你就必須利用好你的融資平台和公司品牌,我是華誼的董事長,如果不去做,就是我的失職。」王中軍說。

投資重心瞄準遊戲

在王中軍的心目中,目前最重要的兩大衍生板塊:一是旅遊地產,第二就是遊戲業務。

2010年,華誼兄弟以1.485億元自有資金獲得掌趣科技22%的股份,成為該公司第二大股東。隨著掌趣科技2012年掛牌創業板,華誼兄弟的股權比例變為15.73%,公允價值一度高達9.5億元,投資回報高達500%以上。

「遊戲既可以視為電影的衍生品,也可以視為新的內容製造。它的創意模式,營銷模式和電影非常接近,所以華誼一定會往遊戲板塊去傾斜。」王說。

華誼上市之初,王中軍對遊戲投資有兩大嘗試,結果一勝一敗。除去掌趣科技的成功,2000年,華誼斥資7000萬和巨人網絡合資成立網遊公司,但由於業績不達預期,該合作於去年四季度終止。

「我們和老史(史玉柱)那個不成功,但大家都是上市公司,清算也非常快,所以也沒有太多的損失,而掌趣科技則得到了非常豐厚的回報。」王坦言。

掌趣科技的成功讓華誼期待進一步涉足遊戲市場,王中軍說,如今華誼的戰略方向就是希望去併購控股一家互聯網的手游公司。

6月5日,華誼兄弟在二級市場停牌,坊間一度揣測此次停牌將涉及重大資產重組事項。

因為在此之前,華誼正四處忙於籌錢。先是在4月發行3億元短期企業債,5月上旬,華誼因減持掌趣科技510萬股套現2.5億現金而飽受資本市場非議,幾乎同時期,華誼總裁王中磊將其擁有的公司股權分別質押給華鑫國際信託公司和湖南省信託有限責任公司,總計高達4200萬股。

對此傳聞,王中軍不置可否:「江湖傳聞華誼可能會出現整合併購的,如果你真要併購那現金從哪來啊?所以發企業債也好,賣手中的證券也好,這個都再正常不過了。但是我們兩兄弟的股權質押本身和上市公司沒有任何關係,我們沒有把錢再借給上市公司用,這是我們個人的一些投資用途。」

王中軍說,華誼所有的投資都不會是純粹的財務投資,一定是和產業鏈有關聯的。「我去談掌趣科技,前面有8個基金在談,但是我半小時就談成了,為什麼?因為華誼的出發點比財務投資人站得高,他們就是要投IPO出得來的,但是對華誼來說,投進去出不來也沒關係。」

2012年,華誼參股北京隨視傳媒8%的股權,參股香港GDC9%股權,其中GDC已經提交了赴美上市報告。王說:「前者做互聯網精準營銷,後者做電影數字設備,他們會給華誼帶來大量的數據。中國電影市場的未來一定是結合互聯網營銷,你要手機訂位,手機訂票,你手頭需要大量數據,現在的市場形勢下,誰不佈局互聯網就完蛋了。」

迪士尼的中國門徒

如今,數之不盡的中國影視企業都在努力效仿迪士尼,但王中軍認為,華誼或許會是最接近的那一個。

迪士尼全產業鏈模式下主要細分成四大業務:影視娛樂、主題樂園、媒體網絡(擁有美國三大廣播公司之一ABC、體育品牌ESPN),以及零售消費品。這樣的產業鏈描述給了資本市場足夠的題材空間,也給了王中軍足夠的想像力。

目前華誼在影視文化和主題公園方面均有佈局,而電視媒體領域,華誼通過收購All's Well Media Company Limited21.66%的股權涉足經營香港NOWPOP TV頻道。

王中軍說:「迪士尼的全產業鏈你不可能都涉足,比如消費品你做不了,因為盜版太容易,這個要根據國情來。比如國內的電視媒體,你進入不了,因為不開放給民營。如果用合約模式做,它不受法律保護,風險太大,作為上市公司我不會去冒這個風險。」

主題公園成了華誼最有希望突破的關口,目前華誼醞釀的產品有3種業態:即海口馮小剛公社、蘇州主題公園、以及深圳坪山文化城。而此前被上市公司列為4大地產項目的上海嘉定文化城項目遭遇擱淺。

2011年,華誼與上海嘉定工業區達成協議,雙方在工業區內建立華誼兄弟文化城。該項目規劃佔地1000畝,總投資數十億元,主要用於建設影視基地,包括攝影棚和其他配套設施,第一期佔地250畝。

「上海項目最終沒有真正落地,因為旅遊地產涉及方方面面,與地方政府的關係……總之這個事情太錯綜合複雜了。」王解釋說。

除上海項目無法落地以外,根據建設工期,海口觀瀾湖是能最早竣工的項目,時間為今年年底。而蘇州主題公園建設則更為複雜,尚無具體時間表可言。

王中軍說,他也無法對公司旅遊地產項目的投資回報做出準確的預測。「3種業態中哪個成熟?說實話我也不知道,沒有一個『開揭』呢。但華誼涉足旅遊地產的模式風險幾乎為0,只是收錢快和慢的問題。」

「我的主要支出就是品牌授權+項目註冊資金,而換回來的是干股+品牌收入。有些項目我註冊資金6000萬,品牌授權回收1個億,算下來投資一開始就是『倒掛』淨賺的,一旦項目投產還可以有源源不斷的現金流。」

面對王中軍「0風險」的自信,市場的擔憂則顯得更加中肯:隨著北京環球影城的啟動,以及上海迪士尼樂園2014年底的竣工時間表日益臨近,華誼的主題公園屆時將面臨怎樣的競爭和外部壓力,外界正拭目以待。

電影產業鏈變局

2012年,華誼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其實只有1.5億,比2011年還要下滑15%,電影及衍生業務毛利僅35%,位列華誼所有業務板塊末尾。對於以電影起家的華誼而言,這是一個不小的尷尬。

「去年電影業績不佳,答案很簡單,就是《1942》沒達預期嘛。」王中軍直言不諱。「但是目前,華誼肯定仍然是一家內容為主的公司,電影仍是公司財務收益上的第一位,它具備規模化和盈利的能力,你想調整也調整不了。」

但同時,在王中軍看來,一部電影80%~90%的回報來自票房又正是超高風險的所在。正是這種極具矛盾和衝突的現狀,刺激了華誼佈局的多元化。「我們不拍好電影就沒有價值,但只拍好電影,也沒有價值,這樣的公司頂多就是個二線公司的價值。」

華誼的調整還包括下游的影院建設。在上市之初,華誼計劃用1.3億資金大舉進軍國內影院業務,2012年時,王中磊還表示,華誼有一個很大的計劃,將在未來4到5年在全國建成80家左右的電影院,成為一個比較大的電影院線。而到目前,華誼的影院數量總共只有15家。

王中軍說:「開始是說要大舉進入,到現在蔫了。華誼的口號一直在變,這個太正常了,因為市場不是你想什麼樣就什麼樣的,我們想大舉進入的時候它(影院)成本起來了,租金高不說,原來方圓十公里就一個電影院,現在方圓一公里內有3個電影院,競爭太激烈!」

2012年華誼財報中,影院投資項目仍虧損348萬元。王中軍說,公司對影院業務的要求是,可以連續虧損兩年,但今年必須扭虧為盈,再過兩個年度,要實現5000萬-6000萬的盈利。

「3年之內,影院市場一定會出現兼併重組的趨勢,美國就3家在做院線,中國有100多家,這個市場不可能有那麼多主體。」王中軍暗示,華誼的院線業務正在等待併購時機的到來,「現在影院沒有清晰的定價標準,它不像電視劇和電影有5家上市公司,基本有一個資本描述,但影院上市公司一家沒有,什麼時候能清晰呢?第一家上的時候,定價標準就出來了。假設市場給30倍的市盈率,一般的影院你不敢要20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423

華誼兄弟困局 502的牛

http://xueqiu.com/2751308955/24212578
作者:502的牛 發表於2013年25期《證券市場週刊》
    中國的電影票房收入從2002年的10億左右起步,突飛猛進到2012年的171億,一直保持了年均30%的高速增幅,而近來《泰囧》、《西遊降魔篇》等國產電影輕鬆突破單片10億票房,更是引爆了資本市場對相關個股的關注。華誼兄弟作為行業內最早登陸創業板的公司,產業鏈運營最為齊備,受到不少投資者青睞。然而,華誼兄弟可能並未如預期當中的美好。

     華誼兄弟以「提供優質娛樂內容」為核心,致力完善從「渠道」到「衍生」產業鏈佈局,旗下業務囊括:電影、電視劇、藝人經紀、音樂、影院、時尚、遊戲、娛樂營銷、文化旅遊、新媒體。電影和電視劇構成了華誼兄弟所稱的「內容」板塊,也是最主要的盈利板塊,但是這兩項業務真的賺到了「錢」嗎?

孱弱的經營性現金流

    由表1可見,華誼兄弟的經營性現金流歷年均小於淨利潤,甚至常為負數。通過對資產負債表的審閱,日益膨脹的應收賬款、預付款項及存貨佔用了公司經營的大部分資金。而這些科目就是由公司目前最主要的電影和電視劇業務產生。
查看原圖

    事實上,除了華誼兄弟,包括光線傳媒、華策影視在內的所有影視行業上市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普遍不佳,造成這一現象主要原因是影視行業獨特的生產和銷售流程。電影和電視劇的必須先投入大筆資金進行製作,在此期間內,拍攝中的作品無法取得現金流入。一般而言,電影拍攝工作需持續 3-5 個月,再加上一定的後期製作時間,等到影片公映後,由影院售票賣錢,票款一般在影片上映後3 個月左右才結算完畢。電視劇同樣如此,而且製作發行週期甚至可能長達一年以上,需先由電視台或者廣告公司取得廣告收入後才與製片方結算,銷售回款期也更長,通常為一年以內。這樣就造成了電影製作方在產業鏈上最先付錢,形成存貨和預付製片款,又最後收錢,形成了應收賬款。加上公司成長的要求,資金佔用壓力更大。

    從上述流程也可看出製片業天生具有不穩定性,自一開始,就處於投入和票房不對稱的矛盾中,投入是一定的,但是收入是未知的。為了吸引觀眾,高投入的、製作精良的大作則必不可少,此外,還需要龐大的營銷支出。而從影視產品本身來看,由於屬於文化創意產品,內容的多樣性必然帶來不穩定,消費者偏好永遠在變化,製作人無法一直準確預測,這就造成了影視項目的波動性。自然,這一規律在華誼兄弟身上也得到體現。

波動的「內容」

    雖然中國的電影票房歷年都會有30%的增長,但華誼過去五年的電影收入數據(表3)顯然沒有跟上市場整體的增長,而是不斷起伏。這不奇怪,電影市場裡一直會存在熱點,但並不代表著公司一直能抓住熱點,從而取得票房收入。而且電影板塊的毛利率也毫不穩定,最高到了51.47%,最低有33.06%。即便某些年份票房收入很高,但如果投資成本更高,公司也無法能獲取較大收益。總之,市場整體的增長,不代表公司收入的增長,公司收入的增長也不等同效益的增長。
查看原圖
    電視劇業務收入數據(表4)相比電影業務則呈現穩定增長的態勢,不過近年來增速放緩,同樣的是毛利率也是巨幅波動。

    影視業務的波動性一直是國內外公司所頭痛的問題,波動性的兩面則是高風險和高回報,經驗數據表明,80%電影投資是虧錢的。由於影片投資規模越來越大,幾部影片將公司送上天堂或打下地獄的例子並不少見。2002年,米高梅斥巨資投拍的戰爭大片《風語者》票房慘敗,公司高層被迫辭職,05年被索尼收購,但後來一直沒有推出成功的影片,又積欠了40億美元的債務,2010年米高梅宣佈破產。2005 年,夢工廠公司的《紅眼航班》和《逃出克隆島》票房慘淡,立刻陷入資金困境,後被派拉蒙收購。國外的現實狀況是影視巨頭無不被收編到巨型傳媒集團裡,哥倫比亞歸屬了索尼;華納變成了時代華納;新聞集團擁有著20世紀福克斯;維亞康姆收購派拉蒙;通用電氣掌握著環球,正是多元化的傳媒集團提供的穩定充足的資金平衡了影視業務的高波動性。

     觀眾偏好的不斷變化已令影視公司的收入難以預測了,再出於商業機密的考慮,上市公司很少披露關於影視作品的投資成本、投資比例、合作方式、分成方式等條款。即便披露了上述信息,由於影視作品的成本是按照當期確認收入佔公司自身預計總收入的比例來結轉,這樣為公司調節業績提供了一定空間。因此,投資者想要準確預測影視公司業績成了件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失血的「渠道」

    正是意識到了「內容」板塊的高波動性,華誼兄弟才致力完善從「渠道」到「衍生」產業鏈佈局,而投資影院是「渠道」板塊重要的項目。如果電影不被觀眾喜歡,那麼影院就會迅速下架換上更賣座的電影,這樣看來影院收入會相對穩定許多。華誼兄弟旗下影院從2010年開始運營,至2012年已有13家開業,影院收入也上升至1.28億,但是由於每年新開的影院都有2年左右的市場培育期,影院板塊一直是虧損的。經統計華誼各地影院公司利潤總和,2010年至2012年,影院業務利潤情況分別為-696萬、-794萬、-2255萬,隨著擴張的加快,虧損情況也在加重。

    公司2011年報就提到2012年計劃開業影院為15家,實際為13家,而2012年報提到計劃2013年開業影院數量仍為15家,影院擴張速度已經放緩,以等待盈利的提升。

    近年來,新建影院數量激增,服務又較為同質化,短期過剩風險依舊存在。星美國際和橙天嘉禾是兩家以影院業務為主的香港上市公司,其影院也集中於中國大陸地區。星美國際和橙天嘉禾的影院數量均比華誼兄弟多,2012年分別為52家和70家,但盈利能力也並不理想,星美國際過去三年平均的淨資產收益率僅為5.6%,而橙天嘉禾該數據為6.3%,這也使得兩者在港股市場的交易市淨率僅在0.5~0.6倍的水平。

折戟的「衍生」

    在國外電影衍生品佔據了收入的大部分,遠超電影本身票房收入,但是由於國內的知識產權保護環境,留給影視公司做衍生品的空間較小,而網絡遊戲是當中較好的運營模式。

    2010年華誼兄弟使用超募資金5725萬元向上海征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收購華誼巨人51%的股權,並使用1275萬元對華誼巨人增資。華誼巨人主要經營網絡遊戲業務,華誼兄弟期望借助華誼巨人善公司產業鏈,充分利用電影品牌及影響力,進入盈利能力較強的娛樂內容領域。當時對華誼巨人2011年至2013年的淨利潤預測是1125萬、1380萬、1819萬,但實際的運營情況是2011年淨利潤411萬,截止2012年10月淨利潤-375萬。華誼兄弟在2012年10月就以原收購價將股權賣回給了上海征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甚至連增資都沒有履行。

    應當說這筆交易,華誼兄弟的股東還是幸運的,畢竟把不達預期的公司原價賣掉了,但是華誼音樂的交易就沒那麼走運了。影視作品中均配有音樂或歌曲,為了能使公司旗下影片與歌曲相互帶動,相得益彰,2010年華誼兄弟先後兩次使用超募資金6,365.40萬元收購華誼音樂公司全部股權,當時華誼音樂淨資產僅為686萬,09年淨利潤為-926萬。由於收購當中有部分股權來自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王忠軍和王忠磊,屬於關聯交易,因此公司實際控制人承諾華誼音樂在2011 年和2012 年平均每個年度經審計的稅後淨利潤如未達到人民幣660萬元,經公司經董事會批準可將所持華誼音樂以原價轉讓給實際控制人。以該承諾的業績看,交易市盈率為10倍左右,收購並不算貴,但實際的運營情況是華誼音樂2011年淨利潤132萬,2012年淨利潤197萬,遠未到達業績承諾。華誼音樂的過去兩年的收入也止步不前,均為2300萬左右,較收購當年的2955萬出現了下滑。或許因此,華誼兄弟2012年報不再將音樂版塊收入單獨列示而是合併到增長同樣放緩的藝人經紀及相關服務裡,從而使藝人經紀版塊收入勉強增長了10%。所謂的業績承諾等同於沒有承諾,因為需要董事會批准才可以將華誼音樂股權原價轉讓給實際控制人,但是以董事會成員和大股東關係的密切,再將華誼兄弟轉讓出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於是乎華誼兄弟的股東花了大價錢買了大股東手中的資產。
查看原圖
    其實的「衍生」板塊的重頭戲在於旅遊地產。華誼兄弟利用已有豐富的影片資源,通過建設影視基地或者電影主題公園來吸引消費者重複消費影視作品。目前華誼兄弟宣佈的文化旅遊項目已達4個(表5),每個的投資規模都以數十億計,以華誼現有資產規模衡量,無異於天文數字。由於涉及部門多,建設週期長,影響因素複雜,這些項目未必都能實施,即便建成,回收週期很長,效益究竟如何也不得而知。

    以影視基地為例,多地類似項目早已上馬,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已立項並通過審批的影視基地已達110多座,30多座規劃建設的影視旅遊基地正在施工和招商之中。而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國內的影視城中,有80%虧損,15%溫飽,只有5%可以盈利。

    國內各種類型的主題公園盈利同樣不樂觀,華誼兄弟的電影主題公園學習的是環球影城和迪士尼樂園,但是在中國投資高達141億元的香港迪士尼樂園自2005年開業七年後才迎來首度盈利1.09億港元,收回投資成本更不知猴年馬月。迪斯尼的米老鼠、白雪公主等形象近百年來經典不衰還算是迪斯尼樂園運營的保障,而以目前國內影片的製作水準,過個十年還能否被下一代的觀眾所記住嗎?當然,做旅遊地產不一定侷限於旅遊收入,其實質可能變成地產銷售,可如此華誼兄弟應該當成地產股來估值嗎?

掙快錢的PE

    2010年6月,華誼兄弟以14850萬元投資參股掌趣科技,後者主要經營手機遊戲,於2012年A股上市,今年以來股價上漲超過200%,交易市盈率超過100倍,華誼兄弟獲利超過十倍。2012年11月,華誼兄弟又以2091.6萬美元投資參股GDC技術公司,GDC技術公司為數字影院服務器供應商,近日在美國納斯達克進行IPO,或許美國市場比較成熟,華誼兄弟似乎並沒賺到多少發行溢價。由此,華誼兄弟變得越來越像一個文化娛樂方面的PE,通過投資的公司上市獲得投資收益。掌趣科技的投資無疑是非常成功的,但是會起到怎樣的激勵效果?一個Pre-IPO投資短短兩三年賺到的錢頂過辛苦十幾年拍攝幾十部電影所賺到的錢,創業板估值過高無疑會繼續誘導公司將人員、資金、精力等資源向Pre-IPO投資配置。

    由於在全產業鏈的投資,華誼兄弟08至12年投資性現金流分別-0.44億、-0.26億、-2.33億、-3.16億、-3.97億,投資規模不斷加大,再加上經營性現金流狀況不佳,有息負債迅速攀升,從10年的0元,增長到11年的3億,再增長到12年的11.93億。如此下去,可以想像華誼兄弟將由原先的高經營風險變成了高經營風險加高財務風險。

     華誼兄弟募集資金2011年已基本使用完畢,11年、12年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計算的攤薄淨資產收益率僅為10.73%與7.27%。2013年一季度由《十二生肖》的跨年票房及《西遊降魔篇》的熱賣,攤薄淨資產收益率處於較高的6.21%。目前華誼兄弟交易市淨率為7倍左右,根據筆者的估計,這個估值水平隱含著市場預計華誼每季度均能推出類似《西遊降魔篇》的熱賣大片,將淨資產收益率推升至20%以上,再加上未來幾年每年都須有20%~30%的增長速度。最近,華誼兄弟幾大股東紛紛減持套現,而二級市場股價卻一漲再漲,哪方最終會更精明一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5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