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寫給碼農們:從業互聯網13年,才覺得賣滷菜比找風投上市靠譜!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3525.html

【黑客二次登場】

懵懵懂懂的我拿到大學會計專業的錄取通知書,問我爸:「會(我讀的huì)計是個什麼專業啊?」。。。風雨大學生活就此開始了,不務正業,攻入學校教務系統,做起了「改分免重修」的生意,當年整個學校將近10%的重修學生都被我收錢改過分吶。。。現在回想起來,真的還是很後怕,介該是多大的經濟犯罪啊。。。

也正是這兩次黑色經歷,讓我下定決定一定要忠於革命,忠於黨,的確,接下來的10多年互聯網從業經歷來看一直都在搞建設,從未搞過破壞。。。

【接手本地最大的BBS社區】

機緣巧合,接手了當時本地最大的草根BBS社區,到現在想起來還是挺小傲驕的,通過我們一幫兄弟的努力,把最早600元一個月的banner廣告位免費送都沒人要,做到了後來離開時3萬元一個月的廣告位搶著搶著買,人氣也從6萬多的註冊人數做到了40多萬,3年時間把一個草根網站做到了本地最有影響力的一個網站之一。

【一年1300萬,我只拿走了3跟板凳】

介個事情就很戲劇啦,哈哈,理論上,我還是現在中國某知名互聯網公司的聯合創始人之一,可能在3年內在美國拉斯達克上市喲。那年,苦於該公司發不起工資,我跟同夥說:「我離開,股份也不要了,我剛搬新房子,我拿公司3根板凳回家去用用就好了」,結果,離開後的那一年,公司入賬1300萬,現在一年大約3個億營收,現在,我還是那3跟板凳,哈哈哈哈

【閉門造車 3年風投夢】

創業其實應該是與時俱進的,特別是互聯網介個按照天為單位的小步快跑的行業,我犯的最大的最大的錯誤就是閉門造車,攤子扯得太大,花了3年時間,不要說賺錢了,項目到shi都還木有上線。。。項目的大方向是好的,叫「口碑搜索引擎」,可以搜索任何東西的口碑,如小孩子要選擇幼兒園,輸入幼兒園的名字就非常明確的可以知道該幼兒園的口碑詳情,比如修幼兒園的時候有沒有發生過事故,哪個老師得好,現在哪個班上的學生最調皮等等,輸入某大學老師的名字,就可以看到介個老師是否上課要點名,教得怎麼樣,一般會掛多少人的科等等。苦苦煎熬,拿了兩輪天使,但是總是因為盈利模式模糊與風投無緣。。。終以失敗告終。

—————————–回顧結束,人生的發條繼續走——————————–

【一將功成萬骨枯的互聯網創業】

正在看帖子的兄弟,來,你來說說這10年時間中國有多少電影,又出現過多少驚天泣鬼神的好片?互聯網跟電影行業很像,爛片一大堆,真正的好片10年間不到5個。

互聯網行業因為進入門檻低,自己一個人,一台電腦就可以說自己的IT民工,競爭又激烈,光微博都有好幾個,每年大量的炮灰項目出現在納斯達克玻璃門外

我從事介個行業10多年了,風風雨雨,步履蹣跚,最大的感受就是一般人在這個行業離錢太遠了!!!

在上面10年回顧中提到的那個BBS,人氣真的很不錯,直線飆升,但是現金卻從來只略高於溫飽線一點,因為很多互聯網項目賺錢從來都是很曲線,很曖昧,介都是互聯網一開始就弄成免費的惹的禍呀。。。

雖然賺不到錢,賺到了智慧,真的,不騙人哈,因為互聯網行業普遍的觀念意識比傳統行業快了5年到10年,甚至以上,而且相對來說思維更跳躍,更靈活,所以做過互聯網的人來回頭看傳統行業,其實可以變通,改革的地方有很多很多,呵呵,這塊留到後頭慢慢說。

哎呀,我這嘴巴,就是管不住,現在舉個例子:互聯網人看旺夫相的女人,可以理解為這個女人可以找到命很好的男人,哈哈。

【邂逅瓦罐湯】

一多年的好朋友,一直邀約我去他家的瓦罐湯看看(現在成都已經比較出名咯,嘖嘖),但是因為一直比較忙或忘記了,沒有去。(PS:唉,這坑爹的互聯網呀,個個都是夜裡挑燈看A片的雞血少年,就是每天都在瞎忙,而且還不賺錢)這場約會結果到了4年後的今年才得以實現,我又被震驚了,4年時間,他開了7家店,穩定營收每年2500萬以上,兄弟,瓦罐湯喲,2500萬喲,要知道我在這坑爹的互聯網行業要拿到1000萬的風投都是到處求爹爹告奶奶,而且拿到了1000萬還不曉得咋個把這個錢短時間給人家賺回來(當然,商業計劃書上肯定要寫3個月賺回1000萬是小CASE的啦,哈哈)。。。

瓦罐湯哥透露他現在想搞一家滷菜店,嘿嘿,互聯網雞血少年的我肯定要把握介個機會,跳上這條船哦,來來來,兄弟伙整起。。。然後。。。然後,就整起了。。。

這個老枝花滷滷菜店人員配備還是比較牛X的,一共三個人,我個人就不說了,我是納斯達克雞血少年之炮灰,然後瓦罐湯哥,餐飲行業從業經驗超級豐富,最後經湯哥介紹,認識了第三位大牛,曾經的華為埃及區某高層,主管財務、組織架構,哈哈,就是這樣咯,我相信還是比起一般的夫妻滷菜店來說的話,我們還是秒殺咯,噓,噓,低調。。。

【讓傳統生意可以複製粘貼】

其實很多白領都看不起那些做小生意的,其實,他們才是默默耕耘的牛人。昨天一在蒼蠅館子賣小面的老闆朋友扭著我聊天,我才知道他可真厲害,蒼蠅館子哦,而且位置還不是很好,只是服務周邊1公里內的社區,去年一年的努力賺了30萬(注意:是個人純利潤哈),今年說要努力爭取做到50萬,但是累啊,31歲了,累得連朋友都沒有耍,他說他雖然現在對於個人來說收入相比其他白領是不錯了,但是小店一個5個人,連換班休息都沒有辦法很好的實現,下面的師傅也必須像神仙一樣的供著,每天散煙都要散半包。。。因為新招一個人,成本又上去了,而且也非常不好招人,因為一般應聘的人都看不起蒼蠅館子,他問我怎麼辦,我說小店是有收入天花板的,就餐人數有限、座位有限、覆蓋周邊樓盤有限,解決所有問題的根本是在於提高小店的營業額,有錢好辦事,什麼流程、人員都可以搞定,但是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小店是有營業額的天花板的。。。莫法

所以滷菜店開張的第一天就是按照籌備工廠的大思路開始做的,把它定義為快消品和零食來操作,而且向全國供貨,就跟IT行業賣軟件一樣,在人工不變,廠房不變的基礎上儘量的提升滷菜的邊際收入,降低邊際成本,嘿嘿,果然火到爆,我們的淘寶店從一心店變成四心店僅僅花咯4天時間,哈哈,而線下實體店更多的變成了實力的背書和體驗店,滷菜終於可以進行複製粘貼咯,再幻想一下,現在3D打印機那麼火的,而且在美國可以實現打印人體的器官,安裝到人體內部,以後說不一定,以後我們可以在家實現打印滷菜,哈哈哈哈,牛B了

【傳統生意其實還是沒那麼輕鬆】

其實,傳統生意最大的問題是選項的問題,我們三個好基友關於這個選擇什麼樣的美食項目簡直是傷透了腦筋,我們是標準的美食吃貨界的馬可波羅,比較喜歡背包驢行,全世界到處跑,而且一般只去兩個地方,1、當地的菜市場,2、當地的寺廟,呵呵,因為一個可以真實的瞭解物質文明,一個可以真實的瞭解精神文明,這才是原生態的背包,像很多人專門去看錦裡、寬窄巷子(成都本地的商業化古裝片景區,去那裡,就像北京人說要去參觀天安門,笑shi仙人咯,哈哈),那就真木有什麼原汁原味的當地特色了,我們三人在找吃的,選項目上面至少花在嘴巴上的錢多達10萬不止,想過做XX的鴨子、XX的美蛙、XX的魚,最終還是選擇了達州的油鹵的味道,其實算作是機緣巧合,非常偶然的在達州遇上了抽旱煙袋的枝大爺(音),他雖不做生意,但是在家裡已經鹵了幾十年的滷菜了,他請我們去他們家吃,吃過後,我們都非常滿意,說:「對了,就它了」。。。才有了後面的老枝花滷這個牌子,也才有了我們三個好基友主演的現實版《中國合夥人》第二季,劇情還在繼續。。。

既然要突破店面的時間、地點的限制,藕們當然開通了淘寶店,然是介個保質期的問題又成了大問題,因為我們不想使用防腐劑等化學的方式進行防腐,光解決這個問題就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天天做實驗,不行就倒掉,終於我們用抽真空和高溫殺菌的方式解決咯這個問題。而且最關鍵的是我們把滷菜做到了絕對的標準化,什麼樣的大小的火,煮幾分鐘,下什麼料,多少料,現在讓任何一個沒有接觸過做飯的噴友,都可以做出來美味的滷菜的,千萬莫小看這點點進步喲,難度相當於把中餐的適量、少許完全的量化,甚至可以量化氣味,把氣味進行分級,而且產量大,產量少的時候都能保證口味不變。

【三個好基友生個乖兒子,絕對不賣身】

其實介家店在今年(2013年)1月11日就開咯,但是一直都沒有推,就等它慢慢的賣著,我們一邊收集客人反饋,一邊加快內部建設和提升口味,這段時間那是相當的痛苦的,雖然在1個月左右的時間裡,看著每天1000元左右的銷售額(在那段時間的三個月後是10倍以上),又不能推廣,又必須繼續鋼著,萬一味道不好,不穩定,推得越快shi得越快啊,記得在調試味道的時候:「旁邊的黃婆婆總結說,你們家的滷菜確實厲害,一週七天,可以吃7種味道。。。(味道不穩定)」。記得在開店的第三個月的時候,全國每年銷售額上好多億的某XX雞和XX鴨居然找到了我們,而且每天開著豪車到我們門店門口買滷菜,發展到後來想收購我們,哇,這個我的第一次,第一次有資方追著我們走呢,但是對不起,這盤我們鋼起了,這是我們三個好基友的親兒子,絕對不賣,我們要慢慢做,這輩子不求賺多少錢,只求做好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後來見收購不成,就想從我們這裡進貨去銷售,讓我們每天供貨10000斤滷菜,哇,那我們只有開廠才能搞定了。。。這些後話都不細說了,但是這個事情讓我們雞血澎湃,畢竟被老大哥前輩認可那是相當榮幸和有成就感的事情,堅定了我們努力熬下去的信心。

【互聯網雞血威武】

經過了小半年的味道穩定測試期後,首先是網站、微博、微信、淘寶、豆瓣,甚至是CSDN同時發力,開始發佈滷菜的b測試版,特別是微信,實現了二十四小時可調戲,機器人智能接單,哈哈,順暢。然後,四川本地的電視台《吃八方》節目,雜誌《快一週》等傳統媒體一報導,門店生意就不說,排隊到爆,淘寶從1心店到1鑽店只用了4天時間。。。

這哈把我們忙安逸了,由於客服人員人手不夠,只有自己上,每天我和老婆鋼到凌晨3,4點,然後早上7點過又被呼喚醒。。。已經忘記了吃飯,忘記了睡覺,腦殼頭只有「叮咚」。。。剛開始聽到叮咚那是相當的興奮,到後來,那是相當的「排斥」+「高興」。生產中心的師傅更安逸,生意剛剛爆發的時候,連續工作48個小時不睡覺,唉,真怕他栽到油鍋裡去啊。。。

這種痛並快樂著的日子持續了2周時間,終於由於新進的員工而慢慢進入了良性循環。。。

【實體店和網絡吃貨們的區別】

實體店,很多客人都是周邊的阿姨大叔,大多都是因為今天菜做少了,賣滷菜當個配菜來吃,所以一般也就20元,30元的客單價很正常,但是到咯網絡上,瘋狂的吃貨們就完全不一樣咯,客單價從來都沒有下過100元(剛才瞅了一眼,今天的淘寶客單價是187元。。。),甚至上次有個客人一次性買了2000多元的滷菜來當成都特產來送禮,是的,在網絡上買滷菜的盆友大多不是為了下飯,而是當批發零食來囤貨。。。看電視啊,看電影啊,朋友聚會下酒啊。。。嘿嘿,做了這半年時間滷菜,真心覺得賣滷菜真比搞IT找風投上市靠譜,還在做IT的碼農們,不要再煎熬了,做點實實在在的可以快速服務人民的小事吧,不要天天再談金沙江創投,不要天天再談經緯投資,不要再說什麼1000萬起的生意,先把眼下的1元錢的生意做好吧,你們身上的互聯網思維方式是最寶貴的財富,遠遠高於1000萬。

鼠標加水泥,不是句過時的老話,真的很實在。

IT行業,我們是屌絲,是鳳尾,但是到傳統行業裡,不是那麼困難就可以做到雞頭,不要再苦熬了,我真心的清楚你們很辛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0432

美國高校迎來“碼農時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294

美國高校全民學編程的“碼農時代”似乎已經到來。

又到了一年一度校園招聘的季節,當越來越多的崗位開始要求編程基礎、數據庫管理或是其他計算機相關技能時,有人歡喜有人憂。但聰明的學生在入學時就已經著手了解市場需求。

據哈佛大學校報Harvard Crimson報道,今年秋季,哈佛大學註冊“計算機科學導論”的學生人數達到創紀錄的818人。換句話說,將近12%的本科生選擇了同一門課程。這也使“計算機科學導論”超過了“經濟學原理”,成為過去五年哈佛最受歡迎的課程。

enrollment-in-havard-s-introduction-to-computer-science-cs-50_chartbuilder

事實上,根據勞動力市場數據分析師Jonathan Rothwell對大量美國招聘信息的分析,美國企業在招聘計算機相關技能的員工比其他技能的員工上花費了更多的時間和資源。數據還顯示,在所有高回報技能中,計算機相關技能占比最大。

哈佛大學計算機科學主任Harry R. Lewis表示:

“哈佛的學生很聰明,他們知道在未來,計算機方法和計算機思維將會在各個領域都會變得非常重要。”

南佛羅里達計算機科學教授Gwen Walton在談到計算機科學的就業時也表示:

“計算機科學是少數幾個學生只需要獲得學士學位就能獲得高收入的領域。”

而對生活在矽谷的斯坦福大學的學生來說,早在2012年,計算機科學就已是他們的最愛。據U.S.News報道,現在,超過90%的斯坦福本科學生在畢業前,選修了至少一門計算機科學課程,這是相當驚人的。

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副教授Mehran Sahami說:

不斷成長的社交網絡和移動應用使年輕人對計算機科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哈佛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導論”課程在網站edx.org上可以免費註冊學習。其課程簡介中這樣寫道:

“CS50x是計算機科學方面的入門課程,將會教會學生如何利用算法思想思考並更高效的解決問題。課程內容將包括:抽象數據(abstraction)、算法(algorithms), 數據結構((data structures)、軟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 和網絡開發( web development)。計算機語言包括C語言、 PHP、JavaScript 、SQL、CSS 和 HTML。”

跟據DIYGENIUS統計,另一個網站Coursera.org全球最受歡迎的三門課程都與計算機科學相關:

1、計算機科學101(Computer Science 101)(斯坦福大學)
2、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斯坦福大學)
3、Python互動編程導論(An Introduction to Interactive Programming in Python) (萊斯大學)

以排名第三的Python編程入門為例,去年有4300人完成了這個課程,預計今年這個數字將會突破一萬人。

(實習生 戴博 編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246

碼農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二)——生意篇 瘋投哥

來源: http://xueqiu.com/1456239271/35251960

$New Relic(NEWR)$      研報  瘋投哥
接上篇 《碼農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一)》
http://xueqiu.com/1456239271/34899579
上篇我們分析了人,這次我們要來看看生意。


Cirne創建Wily和New Relic的動機來自於為日益複雜的企業軟件的使用者提供一種簡便高效的方式來監控軟件的運行,確保軟件使用的高效、穩定。歸結到一句話,就是為人們節省時間——節省了最終用戶的時間->獲得好的用戶體驗;節省了企業IT運維人員的時間->降低了運維成本;給商業決策者提供了直觀的支持,節省了決策時間,提高了決策正確率;這些都可以幫助企業降低成本,增加營收,提高運營效率,獲得更多利潤,取得競爭優勢。                                             

產品

如上圖所示,New Relic產品家族有許多種類,而且還在不停的擴大中,大家可以自行到官網上查看,這里簡單講下,New Relic開發提供叫做Agent的監測程序,以SaaS的模式提供給企業用戶,嵌入到企業用戶各種Web、移動應用中,對這些應用的各種事件和環境大數據進行收集,然後把這些數據傳到雲端進行分析,最終以直觀友好的方式(或用戶自定義的方式)呈獻給用戶,用於用戶監測軟件性能、定位問題所在,優化軟件運行效率,輔助用戶進行商業決策。

舉個例子,網絡訪問性能(速度、穩定性)對於如今網絡時代的企業特別是網絡公司是影響其生意至關重要的一個性能指標。New Relic的軟件可以對網站訪問速度進行很好的監控。以谷歌為例,網站打開的速度只要差400毫秒,用戶的請求將會下降0.59%,雅虎也發現,如果訪問慢了400毫秒,用戶訪問量降低5%到9%。亞馬遜的統計也顯示了相近的結果,首頁打開時間每增加100毫秒,網站銷售量會減少1%。
New Relic是如何對這些重要性能指標、環境數據等進行監測的呢?為了給大家更為具體點的感受,給組數據:New Relic的軟件目前有25萬用戶,監測100萬以上的網站、10億移動app,每日監測的用戶應用達到400萬,收集的數據點有6900億之多!憑著這些數據,New Relic可以使一個互聯網企業用戶知道其網站的客戶打開其一個網頁平均所花的時間是多少?如果用戶訪問網站有困難,那麽這些用戶地理分布是在哪里?是用PC還是手機上網的?用的是什麽操作系統?什麽瀏覽器?。。。。總之,New Relic的Agent軟件,就像是運行在企業軟件肌體上成千上萬的哨兵,日夜不停的監測一切事件,然後以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也能應答企業用戶對其進行特定問詢查詢。試想,如果雪球用了New Relic的產品(見下圖),那麽在最近遭受DDOS攻擊時,哪里性能下降,哪些客戶訪問有問題,是手機還是PC訪問出現問題。。。。,相信會對定位問題有所幫助,可能就無需攻城獅們甚至老大時不時發帖詢問:某某地區的球友現在訪問速度如何?頁面是否能夠正常打開?[大笑]

New Relic甚至還提供軟件模擬崩潰測試(A Crash Test Dummy)功能,使得企業在用戶使用企業軟件之前就能發現一些問題所在。

商業模式
當Cirne回顧在Wily為企業用戶開發應用性能管理(APM)軟件時,他認為那種傳統的給企業用戶開發軟件的模式是個pain business,怎麽講呢?就是傳統上,軟件公司接某個企業大客戶的軟件開發合同、開始了開發工作之後,公司的未來營收則嚴重依賴給該客戶軟件開發和接收的進展,非常的不具有可預見性,因此營收波動性較大。此外,這類軟件往往十分複雜,需要技術銷售人員花大量時間跟用戶溝通。因此,當Cirne創立New Relic時,他決定只以SaaS的模式來提供軟件,這樣方便企業按需使用、快速大量部署,並且軟件的使用要極為簡單,使得用戶對銷售、技術人員的依賴降低到最小。這樣,對應在銷售模式上,New Relic提供限時免費試用版,到期後轉成免費乞丐版(Lite)。若有進一步需求,則可每月付費轉成專業版,即所謂Freemium,Subscription模式。這種方式在個人軟件銷售中經常用到,但是傳統上面向企業用戶的軟件,通常不采用這種銷售方式。這樣,New Relic就可不再依賴任何單一客戶,平滑了營收,並且可以迅速的擴大用戶。
好,這里總結一下:通過SaaS +軟件易用+Freemium,Subscription這三者的結合,New Relic就完全突破了傳統的企業軟件公司模式,而變得互聯網化了,甚至我個人認為說它是一個互聯網公司也不為過。
此外,由於掌握企業運營的大數據,除非做的很爛,否則企業一般不願意更換這類軟件提供商,因此具有一定的客戶黏性。而如果用戶使用體驗好,隨著用戶生意的變大,還會擴大購買數量和品種。老客戶的重複購買是所有商業企業夢寐以求的事情,因為為一個老客戶的重複購買付出的成本遠遠小於開發一個新客戶的成本。New Relic有這樣讓老客戶多掏腰包的能力嗎?我們用數據說話——從下面的圖中可以看到,每年一個典型的老客戶會給New Relic支付比上年多14%的銀兩。

一方面新用戶在迅速增長,另一方面老用戶的平均付費額在增長,呈現出“量價齊升”的效應,這是種非常好的商業模式特征之一。

市場&競爭
關於市場容量,New Relic在路演資料中給出2013年商業智能軟件(Business Intelligence Software)約有140億的容量,It運營管理(It Operation Management)部分約有190億的容量,預計到2018年,這兩者容量分別達到220億和280億。相對於New Relic現今15億左右的市值,這個市場空間足夠大。
關於這個市場上的玩家,信息技術咨詢公司Gartner,有個很好的年度分析報告(順便扯一句,Gartner竟然也是上市公司,而且是個五年八倍的大牛股!),對Application Performance Monitoring(APM)這類軟件的發展趨勢,以及當前市場上主要玩家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從下圖可以看到,New Relic、Appdynamics和Compuware被Gartner定性為這塊市場的Leaders。2014年12月Compuware分成兩家,一家保留原來的名字,另一家專門做APM的部門成立新公司Dynatrace。以2014年營業額來看,New Relic和Appdynamics相仿,而Dynatrace約為前二者的三倍左右;從業務的增速來看,New Relic和Appdynamics也相仿,而比Dynatrace的增速快的多,也許Dynatrace成為獨立公司後,增速會上來,這個有待觀察。另外,從業務的相似程度上來看,New Relic和Appdynamics也最為接近。New Relic新近IPO,估計Appdynamics會在15年IPO。這兩家公司有這麽多相似的地方,其實不是偶然的,原來Appdynamics的CEO Jyoti Bansal正是Cirne在Wily的前同事,曾是Wily的lead software architect。這兩家公司各有千秋,New Relic的產品僅有SaaS版,雖然這是大的潮流,但是在對大企業客戶服務時,由於大企業IT系統複雜,要完全往雲端遷徙需要時間和很大代價,因此很多時候需要本地安裝版本,在這種情況下,New Relic的產品就無法完全滿足這種需求,而Appdynamics的產品同時具有SaaS版和本地安裝版,所以相對New Relic在面對大企業客戶時更有優勢。但是,New Relic的產品在易用性、支持程序語言的多樣性和創新的節奏上要勝過Appdynamics。另外,在執行力上Appdynamics要弱些,經常推出Beta版很長時間後才能推出正式版。不過目前二者體量都很小,面對著巨大的市場前景和容量,都有發展的足夠空間。

再看APM市場傳統的玩家,有很多巨頭,如CA、IBM、BMC、HP等,這些巨頭在SaaS模式興起的大潮下,更凸顯其產品的複雜、昂貴和缺乏靈活性,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用戶降低軟件購買、部署、維護成本,快速更新部署的需求,因此傳統市場份額正在被New Relic、Appdynamics為代表的新興企業所蠶食。這些傳統巨頭也看到了新的技術和需求趨勢,也想去革新適應,但是船大難調頭,革掉自己曾經稱霸江湖的東東,想是一回事,做是一回事,能否做的成更是另一回事。
New Relic目前的營收老客戶和新客戶的貢獻占比約為五五開,比較均衡,這點比較好,說明既能發展有價值的新客戶,也能從老客戶身上持續榨取價值[賺大了]。 2014年,大企業(雇員數1000+)的客戶數量占客戶總數的9%貢獻了30%的營收;中型企業(雇員數100-1000)的客戶數量占比為13%,營收占比為25%;小企業(雇員數0-100)的客戶數量占比為78%,營收占比為45%。可見,目前New Relic的主要客戶是中小型企業。在其招股書中提到,它會進一步努力發展大客戶。下圖展示一些它的典型客戶:


風險
最後談談風險,在New Relic的招股書中列舉了N多可能的風險,但是大多都是例行套話,引起我註意的有兩點:
第一,它談到以往主要聚焦在中小客戶,但以後會努力發展些大客戶,但是大客戶難伺候,活兒複雜,服務周期長,可能需增加專門的客服人員,合同完成時間不確定性大,這些都可能增加New Relic的運營成本和不確定性。
第二,它談到隨著生意發展,需要持續投資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這塊成本會是經常性的。

其實,在我看來,最主要的風險還是在於它在激烈的競爭中,技術優勢、管理能力和執行力能否持續的構成對競爭對手的競爭優勢。

總結:軟件在現代經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可以說每個business都是軟件business(Cirne童鞋語),軟件的運行效率和穩定性等等直接影響企業的運營,因此對監測軟件運行性能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時,企業用戶希望降低軟件維護成本(穩定、易用、減少維護人員、雲化。。。)、能夠在出現問題時快速定位,甚至在軟件部署之前就能排除一些可能的問題,能夠按需購買、快速靈活的部署軟件等,這些需求是原先提供複雜、昂貴、不靈活的解決方案的傳統企業軟件提供商所很難滿足的。在這種背景下,依托SaaS、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新模式,New Relic能夠更好的滿足企業用戶上述的新需求,因而得以飛速的成長,可以說,New Relic正處在這種技術趨勢變革之風的風口上。我們知道,在高技術領域,很難有長久的“好生意”,但是在可預計的幾年內,New Relic作為領軍企業之一,憑借其技術優勢和很拼的管理層,在行業技術變革之風中,有很大的概率能夠演出一出“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的好戲,成為至少是階段性贏家中的一員。

好,談完了人、也談了生意,這些是為我們的投資定性用的。人好、生意好,那什麽價格好呢?關於這個問題,我將和小夥伴們在下一篇《估值篇》中討論,敬請期待。
註:文中部分內容來自NEWR招股書、Gartner報告、Youtube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511

碼農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三)——估值篇 瘋投哥

來源: http://xueqiu.com/1456239271/35465680

$New Relic(NEWR)$ 研報             瘋投哥

前文我們看了人:  碼農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一)——人物篇
 http://xueqiu.com/1456239271/34899579
然後看了生意:  碼農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二)——生意篇
http://xueqiu.com/1456239271/35251960
最後,我們來看看估值。在給出估值之前,我給出幾個NEWR路演時的Slides,並作簡要點評,讓大家對它的財務表現有個整體的初步認識。
營收增加迅猛
近三年營收CAGR為133%;在13年營收增長較大的情況下,14年營收同比增長83%左右(需要持續觀察看是否有放慢的趨勢),在過去的6個季度,營收環比持續增長,沒有周期性特點(很贊)。

產品品類增多,各類均有增長, Land & Expand戰略證明卓有成效
所謂Land and Expand戰略就是,先單點單一產品突破客戶,混個臉熟,然後再銷售更多品類更多數量,即先著陸後拓展。




大客戶銷售增長連續10個季度環比增長



伴隨著用戶數量增加,單客平均銷售額也在增長,量價齊升


隨著經營規模擴大、用戶接受度增加,經營杠桿體現,各項費率占比下降,長期目標使毛利固定在80%左右,運營利潤達到20%-25%



好了,以上給大家一個NEWR財務表現的概況,下面終於來到傳說中的估值[賺大了]
記得好像王菲在歌中唱過,估值是一種很玄的東西[俏皮]。如果說一千人的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話,那麽對同一個標的,一千個人給出三千個估值,則是一點兒也不奇怪的。的確,給企業估值,特別是給處於高速成長期的企業估值實在是件很不靠譜的事情。但是要投(du)資(bo),心中有估值不一定靠譜,但沒有估值是萬萬不靠譜滴。
下面我給出兩個角度的估值,供小夥伴們參考。
第一個是采用對標估值法,即通過比較其他類似公司的估值,來給NEWR估值。
經過考慮,我選擇$Tableau Software(DATA)$  和$Splunk(SPLK)$ 來做對標比較,理由如下:
1. 同屬大數據軟件概念:雖然從業務上來講,二者,特別是DATA跟NEWR的業務內容相差較遠,但是DATA、SPLK、NEWR都有大數據概念,是新興的軟件公司和業務類別,因此市場對這類軟件企業的喜好態度可能相對較為接近;
2. 都采用類似的銷售手段(Land & Expand),都既是各自細分領域的領導者,也是所在大門類里傳統巨頭們的挑戰者;
3. 現階段都以跑馬圈地拓展客戶數擴大市場份額而不以短期賬面盈利為目標;
4. 關鍵財務指標和增速和發展軌跡有可比性:三者毛利率都在80%-90%左右,營收增速在歷史某一階段都在80%以上;
經整理數據計算統計如下表所示:

原始數據解釋:
1. 點數據如share price、Market Cap取2015.1.16這天的收盤值,來源yahoo finance。
2. NEWR、DATA和SPLK的財年範圍有所不同,為了便於比較,都調整為公歷年,因此相關數據不是精確值,但誤差幅度應不會影響結論。
3. 15營收增長估計:Newr的80%略為保守,DATA的80%較為樂觀,SPLK官方指導是33%,但估計比較保守,所以按照40%的增長來假設。
4. Gross Margin變化比較穩定,各自取近年的平均值。

計算數據解讀:
1. 14EV/Sales: 2014年市場對科技成長股的追捧熱度相對13年有所下降,表現為走勢一波三折,期間出現過大的調整。DATA的這一數據14年變化範圍在8.6-17之間,SPLK在11-29.7之間,可以看出SPLK更受投資者追捧,表現為估值更高,但是波動範圍也更大,反映了投資者的情緒態度變化較為極端。當前DATA的這一數值為13.8,處在14年變化範圍的中間,而SPLK為15.5,處於變化範圍的較低位置。在15年營收增速和毛利率等都不如DATA的情況下,SPLK還享有比DATA更高的估值,說明目前投資者仍對SPLK的的追捧程度更高些。 相對DATA,NEWR在業務上跟SPLK更為接近,毛利率也相仿,但增速更高,而14EV/Sales數值相仿,可能說明NEWR相對低估。

2. 15EV/Sales: NEWR的這一數值為8.5,比DATA高,但比SPLK要低。如果在2015年NEWR能受到投資者對SPLK同樣的追捧程度,給出11-29.7的估值的話,NEWR的股價潛力還是很大的,而我認為這還是有很大可能性的。我的推測是一來NEWR是新股,加之業務專業性強、模式新穎,因此投資者對其還不夠熟悉,需要時間來消化,SPLK在剛上市的頭半年多時間里股價也一直徘徊不前,而後就一飛沖天了。二來是最近美股大盤有一撥回調,NEWR的股價也被打壓下來。

綜上所述,我認為NEWR的當前股價在15年還有很大上升潛力。如果2015年市場能給予15倍EV/Sales的估值的話,股價將達到56刀,比現價32高出75%,升幅潛力還是很可觀的。不過這里要再次強調,這只是從一個維度來衡量估值,而決定估值的因素和維度有很多,這個估值僅供參考,畢竟賺錢沒那麽容易。


下面給出另一個角度的估值:
在2014年12月IPO之前的 4月份,NEWR進行了最後一輪pre-IPO融資,從BlackRock、Passport Capital、T. Rowe Price 和 Wellington Management這些大牌基金那里融資1個億,使得總計融資額達到了2.5億。據說,此次融資NEWR的估值達到了12-13億左右,
(http://recode.net/2014/04/28/lew-cirnes-new-relic-just-raised-another-100-million/ ) 我認為這一估值的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Cirne在有次接受采訪中被問到為何不找些一般的VC、PE來融資,Cirne答複說他想找些更為長線的資金入股來支持公司的長久發展,BlackRock、PassportCapital這樣的大牛基金一般只投上市公司,只在極少數他們極度看好某個標的,覺得長遠看有長成業內巨頭的潛力的時候才會在未上市前投。
現在NEWR的市值為14.7億,離BlackRock、PassportCapital這些大牛們上輪投資成本不遠,從這個角度看,當前的估值不算高,如果NEWR能跌倒12億以下,即每股26元,你買入的話,就算是抄了這些大佬的底了,就是不知道市場會不會給這樣的機會哈。

結論:從以上兩個角度給出的估值看,當前NEWR的股價不算貴,至於什麽價錢可以買可以重倉買,取決於每個人對NEWR生意的理解,對安全邊際的要求、對倉位比例的控制和對預期的回報要求。


NEWR是一家有著美好前景的創新型朝陽企業,創始人Cirne富有企業家精神,NEWR的軟件目前每日監測收集的數據點有6900億之多!6900億這樣的大數讓你想到了什麽?會不會想到了星辰想到了大海?! 沒錯,Cirne的征程就是星辰就是大海,值得讓人期待。(全文完)

註意:本報告僅供學習討論,不做投資建議。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跪了],愛拼才會贏[加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950

紮克伯格的“小煩惱”:當了CEO做不成優雅的碼農讓我難過

據CNN報道稱, Facebook創始人紮克伯格(Mark Zuckerberg) 本周訪問量尼日利亞,談到了自己是怎樣利用工程師思維幫助建立了今天身家已經超過3600億美元的Facebook的。不過,他也承認,放棄寫代碼,而變身公司的管理者讓他有“一點難過”。

紮克伯格周二來到尼日利亞,這是他第一次踏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土地。他的目標是學習如何“更好地支持非洲科技進步和企業創業”。 在尼日利亞首都拉各斯,紮克伯格接受了一群企業家和開發者的提問,他說:“我真的懷念寫代碼,那是一件優雅的事情。你想做什麽,代碼都能夠幫你做到,而人就不一定了。”

人群隨即大笑,不過紮克伯格接下來就補充說,人也有人的好處,因為有時候,他們的表現會大大超過要求,帶來驚喜。

而在8月11日的《福布斯》科技行業百富榜顯示,目前 Facebook CEO馬克·紮克伯格個人凈資產為540億美元,排在第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880

中國碼農拿下全球第一!圍觀國內的CTO們怎麽討論這事兒 | 黑馬薦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919/158809.shtml

中國碼農拿下全球第一!圍觀國內的CTO們怎麽討論這事兒 | 黑馬薦文
峰瑞資本 峰瑞資本

中國碼農拿下全球第一!圍觀國內的CTO們怎麽討論這事兒 | 黑馬薦文

“中國工程師技術能力世界第一”,對此創業公司 CEO 如何看待的?

推薦星級:★★★★★

閱讀時長:10分鐘

推薦理由:世界著名的編程競賽組織 HackerRank 剛剛發布報告:根據各國程序員在各項比賽中的表現,在總得分榜上,中國程序員獲得了第一名。對此創業公司 CEO 如何看待的?黑馬哥與你分享。本文由峰瑞資本(ID:freesvc)授權i黑馬發布,譯者王挺。

哪個國家能夠在編程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勝?

哪個國家擁有世界上最好的程序員?

許多人會認為是美國。畢竟,美國是比爾•蓋茨,肯•湯普森(Ken Thompson),丹尼斯•里奇(Dennis Ritchie, 與 Ken Thompson 聯合發明了 C 語言和 Unix 系統) 和唐納德•克努斯(Donald Knuth,現代計算機科學的先驅人物,創造了算法分析學科)等諸多編程名人的故鄉。但話又說回來,印度擁有許多諸如印度理工學院等著名科技院校,而俄羅斯的黑客一向以 “高效率” 而著稱。

那麽,是否有一種方法可以來衡量哪個國家擁有最好的程序員呢?

通過分析來自 HackerRank(Priceonomics 的客戶之一)的數據,我們找到了答案。HackerRank 定期為程序員舉辦眾多的編碼挑戰,通過參與挑戰來提高程序員的編碼技能。成千上萬來自世界各地的程序員參加了各種編程語言以及知識領域的挑戰,諸如 Python 語言、算法、安全領域以及分布式系統等。HackerRank 根據程序員完成挑戰的準確性和速度,對他們進行評分和分級。

根據數據顯示,中國和俄羅斯擁有最具才華的程序員。中國程序員在數學、函數式編程以及數據結構領域的挑戰中擊敗了其他所有國家,而俄羅斯程序員在最受歡迎以及最具競爭的算法領域具有統治地位。盡管美國和印度有眾多程序員參與了 HackerRank 的挑戰,但在排名方面,他們僅獲得了第 28 和第 31 名。

在開始進一步分析之前,我們先來觀察一下參加比賽的程序員最熱衷參與的挑戰類型。在 HackerRank 比賽中,程序員可以選擇參與 15 個不同領域的挑戰。有一些領域要比另一些更受歡迎。下表顯示了各領域完成挑戰的參與度比例。

1

▲ 這張表格展示了 HackerRank 上最多人完成的項目。前三名分別是算法、Java、數據結構

最受歡迎的是算法領域,有接近 40% 的程序員參與其中。這個領域的挑戰包括數據排序、動態規劃、關鍵詞檢索以及一些其它基於邏輯的任務。而作為算法領域的挑戰者,程序員可以使用任何編程語言,這也部分解釋了為什麽該領域如此受歡迎。(算法也是程序員面試過程中的一個關鍵內容。)

與算法相比,參與度第二的 Java 領域和第三的數據結構領域就相差很遠了,這兩個領域分別有接近 10% 的開發人員參與挑戰。而分布式系統領域和安全領域是參與度最低的挑戰領域。

那麽,基於這些挑戰,哪一個國家的程序員得分最高呢?

為了找到答案,我們分析了每個國家在各領域中的平均分。在取平均分之前,我們首先對每一個領域的得分進行了標準化處理(將每一個獨立得分減去平均值後再除以標準差,即 z-score)。這樣處理後,我們就能夠在不同領域之間進行平等的分數對比。接下來,為了方便理解,我們將得到的 z-score 換算成 1-100 的分值度量。

我們選取了 50 個國家的數據。來自這些國家的程序員在 HackerRank 比賽中參加了數以千計的比賽(最少的也參加了 2000 多個)。下面是我們的發現:

2

▲ 參加 HackerRank 比賽的國家得分。前三名分別為中國、俄羅斯、波蘭

中國得分最高,因此中國程序員獲得了 100 的分值,名列第一。然而和第二名相比,中國只是以十分微小的優勢取勝——俄羅斯的得分是 99.9 分。波蘭和瑞士則得到了接近 98 分的好成績,分列第三和第四位。在名單中,巴基斯坦以 57.4 分墊底。

印度和美國雖然貢獻了最多數量的程序員,但甚至沒有進入到榜單的前半部分。印度得到了 76 分,名列 31 位;美國得到了 78 分,名列 28 位。

雖然中國在平均分上戰勝了其他所有國家,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在每個領域都能排名第一。那麽,在某一特定的技能領域方面,哪個國家貢獻了最優秀的程序員呢?讓我們再看看在每個領域方面名列前茅的國家。

3

▲ 各領域不同國家的得分情況。中國在數據結構、數學、函數程式語言中拔得頭籌

不出所料,中國在很多領域的表現都相當優秀。來自該國的程序員在數據結構,數學和函數式編程領域擊敗了對手,排名第一。

另一方面,俄羅斯在最受歡迎的算法領域拔得頭籌。在該領域波蘭和中國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三。

那麽,如何解釋不同國家在不同領域中的表現差異呢?一個可能的解釋是俄羅斯的程序員更熱衷於參與算法領域的挑戰,並從中獲得了更多的鍛煉機會。而中國程序員更熱衷於參與數據結構領域的挑戰。

我們還比較了各國程序員,在不同挑戰類型中所花費的時間,並將其與參加該項挑戰的 HackerRank 用戶的平均數據進行對比。經過這樣的分析後,我們發現了在各個領域中,哪些國家的程序員更願意接受挑戰。

4

▲ 在同一領域中,最有可能參與和最不可能參與該項競爭的國家。中國程序員較少選擇的項目包括 Java、SQL、數據庫、Ruby

正如上表所示,中國程序員在數學領域的參與度遠高於該領域的統計平均值。這也許可以幫助解釋為什麽在該領域中國程序員能夠占據榜首。同樣,捷克程序員在 Shell 領域展現出了很高的參與度,而在該領域捷克排名第一。

但除了這兩個例子以外,其他國家的數據並沒有顯示出這樣的相關性。一個國家的程序員更願意參加某項領域的比賽,並不代表他們在該領域的得分排名就能更高。

我們也想知道不同國家是否對編程語言具有特殊偏好。印度程序員是否更鐘情於 C++?墨西哥人會使用 Ruby 編程嗎?

下圖列出了不同國家程序員參與不同編程語言挑戰的比例。

515797834248723121

▲  各國程序員所使用的編程語言情況

總的來說,各國程序員對 Java 挑戰的參與度要高於任何其他編程語言挑戰(也有少數例外,例如馬來西亞和巴基斯坦的程序員更喜歡參與 C++ 挑戰,而在臺灣,Python 挑戰最受歡迎)。斯里蘭卡對 Java 挑戰的偏愛度排名第一。而為 HackerRank 貢獻了大量程序員用戶的印度位列第八。

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和尼日利亞在榜單中墊底,這些國家的程序員可以向瑞士程序員學習他們的堅韌不拔的精神。當一名程序員在 HackerRank 進行挑戰時,如果在挑戰開始就放棄,那他/她只能得到零分。而在所有國家中,瑞士程序員的零分比例最低,這也使瑞士程序員成為當之無愧的 “全世界最頑強的程序員”。

6

▲  各國程序員參加比賽的放棄率

每一天,世界上的程序員都在相互競爭,希望能夠成為下一個比爾•蓋茨或唐納德•克努斯。

如果我們現在舉辦一場編程奧林匹克競賽,數據顯示中國將獲得金牌,俄羅斯將帶著銀牌回家,而波蘭將取得銅牌。盡管美國和印度在科技展示推廣方面做出的努力值得稱贊,但他們連排名的前25位都進不了。

CTO 們怎麽說?

朱瑞清

百場匯 CTO,前藝龍副總裁,原亞馬遜(美國)技術總監。

強迫技術人員從事管理崗,對個人、公司都是一種傷害

我個人感覺,僅僅通過 HackerRank 的數據,就說明中國工程師已經排名世界第一,缺少說服力。中國的程序員由於成長背景,對於考試制度擁有較強的積累。用測試的方法,來判斷哪個國家的程序員最優秀,這個方法本身是有片面性的。

拋開本文內容不提,從我個人在中美工作十幾年的經驗來看,我也確實認為中國工程師的技術總體還不能說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舉幾個例子。首先,世界上最著名的技術公司,Facebook、Google、微軟、亞馬遜、LinkedIn,它們會有比較高階的職位,比如 Research Fellow,Distinguished Engineer,Senior Staff。而中國人取得這些職位的比例,要排在美國人、印度人,以及南亞出生的工程師後面。而各個團隊的中流砥柱,常常是中國、美國、印度、歐洲背景的工程師進行 “四國大戰” 的局面。

其次,出生在中國的工程師,基本功非常紮實,數學和邏輯的平均水平要高出其他背景的工程師。但對於整個系統的基礎理解,以及系統集成、系統應用的經驗和理念,往往比不上他的同事。

最後,大型公司對於工程師的考驗絕不只有一個人的基礎技術那麽簡單。他的領導、協同、說服他人的能力也很重要。這一點並不是中國工程師的強項。

造成以上情況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中國背景的工程師,在數理邏輯的訓練和積累上,比其他國家的工程師要好很多。但與此同時帶來的負面效果,就是大家花費了過多時間在數理邏輯上,缺乏探索性技能的訓練。

除此之外,中國工程師比較註重單兵作戰。一個人或者很小的團隊,都可以完成很難的任務,而且完成地很好。但如果和一個大型的團隊協同,合作順暢程度並不取決於個人技術能力,還包括如何說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把大的項目分解成很多子項目,帶領幾十人或者幾百人去完成項目。在這一方面,中國工程師在學生時代、職業早期,就缺乏這樣的鍛煉的機會。另外對於開源軟件項目的貢獻上,算法,也比較少見到中國工程師的貢獻。

第二個問題,作為 CTO 看中哪些技能。這和公司本身所處的行業、工程團隊所面臨的挑戰是強相關的。

百場匯本質上是電子商務與共享經濟交匯的細分市場。所以我在挑選工程師的時候,就會首先看中算法和數據結構,這在根本上決定了工程師發展的潛力。第二是編程語言的熟悉程度,表示他在編程方面的積累是否深厚。

這兩點可以在面試中考察出來,比如回答試題、討論技術細節。讓候選人在白板上做一些問答。對於編程能力,可以通過堆棧、語言上算法的細節,比如集成、指針,準確地衡量出他們的能力。

中美技術圈對技術人員的定義、成長模式、看中的技能其實有比較大的不同。第一是對於技術人員的重視。在 Facebook、Amazon、Microsoft,一個非常大的項目可能完全由技術人員主導。這些巨頭更加看重技術在公司成功、形成壁壘的作用。

中國的公司,相對來說由於時間、商業環境的原因,很多並沒有達到這樣的認識。所以在這樣的中國公司中,他們對於技術的認知,僅僅是把一個產品、市場、銷售的理念實現的工具性人才。對這些工程師的領導能力,就不會那麽看重。

除了對技術人員的重視程度之外,中美公司另一個不同之處 “技術領導力”。在美國公司中,你會看到五、六十歲的技術人員,他們本身可能編程能力未必比二、三十歲的程序員更強,但是他們對於行業理解、公司系統架構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也有數十次產品發布的經驗。

這些在 Research Fellow、Distinguished Engineer 崗位上的技術人員,會給公司的技術方展、框架設計提供經驗上的指導、商業上的輔助。

據我觀察,在中國科技公司中,扮演這樣職務的人是非常少的。在中國公司,往往一個技術人員做到三十歲,會因為薪水上的提升、影響力上的提升,而一定要去做管理崗。對於他本人、公司,其實都是一種傷害。對於非常優秀的技術人員,他可能並不適合擔任管理崗位。而對於公司來說,讓一個技術上非常優秀的人員,脫離第一線編程的工作,可能幾年後他對於技術上敏銳的感知度也會下降很多。

中國技術圈的趨勢,讓我個人比較擔心的是技術創新的氛圍和文化的建立。中國比較少可以看到真正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競爭力的公司。大多數公司還是停留在商業邏輯、實現上的創新。真正以科技改變一個行業的公司還是比較少。

我們展望一下未來五到十年,科技上真正有趨勢性、paradigm shift(模式轉變)的公司在哪里,我個人認為還是在矽谷。因為他們還是在做一些技術上的研究。不管你認為下一次的技術變革,來自 VR、AR、智能學習、機器人,我們看到在矽谷、國外的研究圈,已經很多公司在這里已經深耕了五年到十年。如果這些技術未來真正可以改變人類生活的時候,肯定是這些公司容易抓住機會。

在中國,相對來說大家還是比較重視眼前的利益。等到風口真正刮起來的時候,留給中國技術圈的機會就不會很多了。

劉靜思

贊賞社交出版聯合創始人、CTO。

行業湧入缺乏鉆研熱情的新人,讓我有些不安

中國程序員排名第一,是因為統計的誤差吧。HackerRank 更加註重算法、邏輯性的考察,在這一方面,中國程序員是比較有優勢的。但是業界對程序員的要求不僅僅是有算法、數據結構的考察。架構的能力、設計的能力、整體設計的能力,這些都是很重要的。

在 HackerRank 中的比賽中,我會看中算法、數據結構、設計模式這一些考察。具體到設計模式方面。因為算法強弱,並不能很本質地決定當下互聯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大數據類的企業對算法要求很高)。但對於更多的互聯網企業來說,設計模式會決定整體結構的設計、和同事的合作情況。

唯一需要擔心的是整體的技術水平能力,沒有遵循技術發展階段同步提高。一個值得關註的趨勢是:大學畢業生覺得寫程序比較吃香,以至於這個行業湧入大量缺乏深入鉆研熱情的新人。這讓我有些不安。

許丞

心橙互聯 CEO,工程師出身,擁有谷歌 10 年工作經驗

傳統文化讓人更願意跟從而非領導,容易幹很多臟活累活

中國程序員在世界上的各種競賽上取得好成績已經不是新聞。我之前在谷歌帶的實習生就有 IOI、ACM 金牌,還有 Topcoder 有史以來奪得最多次設計冠軍的中國人。但是要說目前中國程序員已經是世界第一的話,我認為還差很遠。

在谷歌和 Facebook,優秀的程序員還是歐洲、美國以及印度的居多。中國的程序員很勤奮也很聰明,但主要還是在別人的框架下勤勤懇懇的填代碼,缺少開創性的框架、系統。在這一點上,國人還需努力。

對於 HackerRank 這些考察的技能中,我個人最看重的是算法,其次是數據結構。實際上,我一直不把算法和數據結構當作一種技能,更多的是一種思想,一種科學的思考方法。

算法和數據結構是一種基礎知識,也可以看成是武俠小說里面的內力。而程序設計語言、計算機安全等等更像是不同的招式和招數。內力所到之處,尋常招式也能發揮巨大威力。就像張三豐使出一招武當長拳,那威力就不可跟熟悉各派招式的趙敏所能匹敵的一樣。

我們在評估算法和數據結構的時候,除了看基礎知識掌握程度以外,也要看是否有創造性的思維和靈活應用的能力。通常而言,我們會把一些實操問題,抽象成為一些算法和數據結構的問題,然後跟他一起去解這個問題。在一起討論的時候,就能看到對方能不能聽懂問題重點,分析問題是否到位,解題思路是否創新,能不能互相激發起靈感等等。有點像武俠里面的高手拆招或者圍棋對弈一樣:最高的境界盡在不言中。比劃武功,豁然開朗。

美國的技術圈更看重的是領導能力(leadership)。孩子從童子軍的時代開始,就一直被灌輸的是:要在最關鍵的時候能挺身而出,解救世界。你看《美國隊長》、《鋼鐵俠》這些大片無一不是在傳遞這樣的思想。我認為這就叫領導力。

領導力就是勇於承擔責任,在關鍵的時候往往能發揮意想不到的能力。而中國的程序員們在教育上普遍接受儒家謙遜的思想熏陶,往往喜歡做 Follower(跟隨者)而不是 Leader(領導者) 。因此,能力很強的人,往往也都不敢或者不願想在某個方面挺身而出。久而久之,就被當作幹臟活累活的不二人選了。

中國互聯網技術圈總體的形勢是非常好的。世界越來越平。中國程序員在掌握世界最新技術方面的時間間隔越來越少。現在中國程序員的普遍水平在越來越高。由於語言水平的提高,走出去的中國程序員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國際認可。這些都是很好的趨勢。

然而國內互聯網公司,即使是 BAT 為首的互聯網大鱷,都喜歡把技術當作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東西,並不認為公司的核心價值在於技術。這樣使得公司更願意投資容易獲得短期利益的項目,而不願意去在更深更黑更難的技術上做投資。拿我們在做的視頻通信技術舉例,就很難在國內看到願意在這個艱難的技術領域里面深耕的公司,和我們一起默默地啃下這些艱難的技術。

李諾

洋蔥數學 CTO,希望能用技術改變中國教育一點點。

比賽本身不重要,更看重願意參與的勇氣和毅力

排名第一這事最多只能說明中國人擁有紮實的應試能力和多年豐富的臨場考試經驗。針對性訓練的競賽者和每天對加班習以為常的程序猿來說,無論是人群比例,還是對最後產出的評判標準,都是截然不同的,這跟奧運獎牌連續前三但國民體質持續降低是一個道理。大學里計算機相關學科的教學內容與現實的嚴重脫節,軟件、互聯網公司對於程序猿的過度使用以及長期培養計劃的缺乏,才是罪魁禍首。

作為 CTO,在 HackerRank 所舉辦的比賽中,你最看重員工的哪一項技能?其實我最看重的是他參加 HackerRank 這件事情,看重的是他背後可能的潛質:有勇氣,有毅力,願意嘗試,期望證明自己的價值。如果硬要挑一個的話肯定是算法。其他的都會因為程序猿角色不同而有不同的側重,而算法則是對編碼實踐的經驗總結和抽象。Codereview 依舊是最原始但最有效的衡量方式。另外打個軟廣,算法離不開數學,如果數學基礎不好,歡迎從洋蔥數學學起:)

從 Hackernews 和 TED 上了解,個人認為相對來說美帝會更看重一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效率,以及一個人對於整個團隊的技術貢獻。當然,中國在這點上也在改善,但是相差還是很遠。

作為一個技術型人才,你需要理解公司商業模式,借助第三方服務和開源代碼快速驗證產品假設,需要設計穩定的架構保證服務的高可靠性,用數據驅動公司產品服務的改善和升級,學習新技術為公司帶來更多有意思的創意,一個只想寫好程序的程序猿一定不是一個好程序猿。

工程師文化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需要我們更多在價值觀上的理解,認同和執行。

祁寧

一個熱愛編程的開發者,開發者社區 SegmentFault 創始人 CTO。

更看重算法和數據結構,基礎決定高度

我覺得這個比賽不能完全反應真實水平。HackerRank 也只是眾多編程比賽中的一個。中國程序員在世界範圍內,從他們創造出來的產品、國際影響力來看,排在第一梯隊沒有什麽問題。但是具體排名不是太重要。

針對員工技能這一塊,我覺得最基礎的是算法和數據結構。基礎決定了他的高度。至於考核的方法,主要在日常工作中看他的編程習慣、思想,都能看出他對基礎知識的掌握。

中美技術圈之間,技術本身的差異不是很大,更多是文化上的差異。這和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育有很大的關系。美國文化提倡自己的東西要 show 出來,讓別人知道,主動去溝通。中國人受儒家思想、中庸之道的影響,更喜歡藏拙。很多技術大牛不一定善於演講,把自己的思想布道給別人。

我雖然沒有在美國工作過,但是根據一些朋友的說法,美國程序員更看重和其他同事溝通,中國程序員更看重實幹、寫代碼的能力。但這種情況也在慢慢改善。

程序 技術創新 人才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5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