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敷衍應對中央環保督察 環境部約談重慶石柱等3市縣

對中央環保督察交辦問題整改不力,敷衍應對;對整改問題態度消極,措施不力;整改不嚴不實、流於形式,有關企業環境違法嚴重,影響惡劣。

今天(6月4日)上午,重慶市石柱、廣西自治區玉林和江西省宜春等3市(縣)黨委或政府主要負責人被生態環境部約談。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副主任劉長根在約談會上指出,近期,生態環境部專項督察發現,石柱、玉林、宜春3市(縣)中央環保督察整改不力、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破壞等問題突出。

2018年6月4日,生態環境部約談重慶石柱、廣西玉林、江西宜春3市(縣)黨委政府現場。攝影/章軻

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副主任劉長根在約談會上通報有關情況。攝影/章軻

石柱縣水磨溪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長江一級支流水磨溪兩岸2公里範圍內,主要保護濕地生態系統和以荷葉鐵線蕨為代表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

督察發現,石柱縣2009年制訂工業園區建設意見及控制性詳細規劃,違規侵占該自然保護區土地5045畝,占保護區總面積20.9%。2011年6月啟動工業園區場地平整,2014年5月基本完成基礎設施建設。工業園區建設不僅大幅改變保護區原有地形、地貌,嚴重破壞地表植被,明顯損害自然生態系統。

督察還發現,該工業園區目前已基本成為爛尾工程,得不償失,給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帶來負擔。

2016年11月中央環保督察、“綠盾2017”專項行動明確要求對侵占水磨溪濕地自然保護區問題嚴肅查處,認真整改,依法問責。

劉長根說,但石柱縣委和政府推進不力,敷衍應對,不是下力氣推動自然保護區違規項目清理退出,而是采取對自然保護區“瘦身”的辦法應對整改、得過且過,甚至到2018年3月仍在設法調減自然保護區範圍。

督察還發現,位於該自然保護區內的慶豫新型建材仍在違規施工;除違規建設工業園區外,保護區內還有8個違建項目,其中3個位於核心區,1個位於緩沖區。已開展的問責工作存在避重就輕的問題,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約談會上,劉長根指出,玉林市對中央環保督察整改工作重視不夠,態度消極。為給博白縣雲飛嶂風電場項目和人工經濟林建設讓路,在對那林自然保護區確界時,擅自將大面積生態公益林和天然林調出保護範圍,擬使該自然保護區面積削減87.7%。甚至在廣西自治區有關部門要求重新修改確界方案的情況下,仍於2018年3月再次提出確界方案,擬削減86%的保護區面積,消極應對中央環保督察整改要求,性質惡劣。

督察發現,2016年11月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後,玉林市沒有認真組織整改,2017年需完成的南流江汙染治理項目均未完成。2018年一季度,南流江幹流玉林市境內水質全線下降至劣V類,其中橫塘斷面氨氮、總磷濃度較2016年同期分別上升141%和83%。未按整改要求劃定重點支流畜禽禁養區,也未制定支流汙染治理方案,監測的南流江49條支流有30條水質為劣V類。

2017年底前區域內應建成投運47個鄉鎮汙水處理廠,有13個未建成投運,已投運的普遍運行不正常。7個工業園區有5個未按要求建設汙水集中處理設施;入河排汙口整治工作嚴重滯後。

生態環境部專項督察還發現,玉林市對銀億科技礦冶公司露天堆存220萬噸含鎳廢物汙染問題,整改工作嚴重滯後;北流日用陶瓷工業集聚區汙水處理廠基本無處理效果,部分企業生產廢水通過廠外溝渠直排圭江支流或農田;2017年以來全市大氣環境質量持續下降,甚至於2017年12月還違規使用自動噴淋系統幹擾有關空氣質量國控站點正常工作。

劉長根說,專項督察發現,宜春市對中央環保督察交辦問題整改不到位,工作不嚴不實。2016年7月督察組交辦的宜春市遠大化工異味擾民問題,至今未徹底解決,而且企業衛生防護距離內又在新建居民住宅;瓷土企業揚塵汙染問題督察整改不力,現場抽查4家企業,均未達到整改要求;陳坊養豬場汙染河流問題也未有效整改,氧化塘防滲措施仍不到位,環境隱患突出;周恒養殖場糞汙直排問題整改流於形式,仍然存在偷排汙水問題。

“宜春市‘表面整改’問題突出。”劉長根說,經媒體曝光並經現場檢查發現,納入整改方案的宜豐工業園7家鉛酸蓄電池企業廢水零排放要求均未落實到位;江西長新電源長期利用雨水渠超標外排含鉛廢水,2018年1月以來甚至在廠區違法填埋含鉛汙泥約200噸,影響十分惡劣。整改方案明確,全市預拌混凝土企業應在2016年底前落實揚塵汙染防治措施,宜春市於2018年2月上報完成整改任務,但2018年5月督察發現,全市62家混凝土攪拌站僅有15家完成整改。

專項督察還發現,宜春市經濟開發區和袁州工業園區管委會對跨界河道汙染問題推諉扯皮,大量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直排河道,流經兩個園區的雷河水質惡化為劣Ⅴ類;樟樹市垃圾填埋場老場無防滲措施,未按規範封場,僅簡易覆土了之;萬載縣垃圾填埋場雨汙不分,垃圾大面積裸露,環境風險突出。

約談會要求重慶市石柱、廣西自治區玉林和江西省宜春等3市(縣)黨委政府認真對待中央環保督察整改任務,嚴禁表面整改,敷衍應對,得過且過;嚴格自然保護區管理,絕不允許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而謀求一時一地增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329

以保護區瘦身應對整改 石柱縣被環境部約談後稱要刮骨療傷

一個知名度並不高、僅40萬人口的國家扶貧重點縣——重慶市石柱縣,近日被更多的人知曉。

6月4日當天,在生態環境部二樓多功能廳里,石柱縣委書記蹇澤西、縣長左軍被約談,坐在他們對面的是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的官員,生態環境部相關司局負責人以及重慶市環境保護局的官員。

“石柱縣水磨溪濕地自然保護區違規開發建設問題突出,督察整改工作落實不力,自然保護區監督管理不到位,導致保護區生態環境破壞嚴重,影響惡劣。”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副主任劉長根說。

以“瘦身”辦法進行整改

有媒體報道稱,石柱縣位於長江岸邊2萬多畝的濕地自然保護區,近四分之一被推平建設工業園,珍貴的濕地生態遭到毀滅性破壞,而多年來園區僅有3家企業入駐。

該保護區位於重慶石柱縣西沱鎮長江岸邊,地處三峽庫區腹地,以長江一級支流水磨溪流域為核心,又名“水磨溪濕地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約2.2萬畝。

這個縣級自然保護區,具備河流、湖泊濕地雙重特征,原本植被類型多樣,動植物資源豐富,有植物614種,其中國家1級保護植物2種、2級保護植物8種;有動物503種,其中國家1級保護動物1種、2級保護動物12種,具有重大保護價值。

但是,當記者走進保護區的核心區看到,毗鄰長江的大片濕地已蕩然無存,面前是一望無際的大工地,工地標牌上標註著“石柱縣西沱工業園區”。

當地人反映,以前這里水清草綠,後來政府說要建工業園,把河道、山坡都推平了。可推完後一直荒著。

“石柱縣違規開發建設問題突出。”劉長根介紹,2009年4月,石柱縣批複設立水磨溪濕地自然保護區。但石柱縣政府同年制訂批複的《關於做好移民生態工業園區建設工作的意見》和《移民生態工業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違規侵占該自然保護區5045畝土地,占到到保護區總面積20.9%,工業圓建設基本在保護區內進行。

2018年6月4日,生態環境部約談重慶石柱、廣西玉林、江西宜春3市(縣)黨委政府現場。攝影/章軻

環保督察發現,2011年6月,石柱縣在未取得征地批準等文件情況下,即啟動工業園征地拆遷和場地平整等;2014年5月,工業園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完成。

現場核查發現,工業園在開發建設過程中,將水磨溪以東所占土地全部整平,導致該區域原有地形、地貌大幅改變,地表植被全部破壞,保護區核心區內部分河段河道因夯土擋墻而變窄,自然生態環境遭到明顯破壞。

2016年11月中央環保督察和“綠盾2017”專項行動均要求石柱縣認真整改水磨溪濕地自然保護區存在的環境問題。重慶市環保局2018年1月29日也專門致函石柱縣,要求切實加強該自然保護區管理工作,加大督察整改力度,對生態破壞行為嚴肅查處,對監管不力的單位和個人要予以問責。

“但石柱縣委、縣政府對此重視不夠,監督檢查和推進落實不力,督察整改嚴重滯後。”劉長根說,為完成督察整改任務,石柱縣采取應付過關的做法,不是下大力氣推動自然保護區內違規項目清理退出,而是把工作重心放在撒銷或調整自然保護區上,以“瘦身”的辦法進行整改,甚至在上報整改材料時漏報瞞報存在的問題。

“督察整改工作不是加強保護,而是進一步破壞生態環境。”劉長根說。

督察還發現,在撤銷保護區方案被重慶市環保、林業等部門拒批後,石柱縣又於2018年3月開始推進保護區範圍調整,並已數次召開調整方案討論會,要求各職能部門積極配合。位於保護區內的重慶市慶豫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近期仍在違規施工。

劉長根說,在上級部門明確要求嚴肅問責的情況下,石柱縣相關責任迫究工作仍然避重就輕,沒有很好地發揮警示震懾效果,導致相關生態環境破壞間題長期沒有整改到位,性質惡劣。

此外,上述自然保護區監督管理也不到位。劉長根介紹,核查發現,保護區建立以來管護職能長期由石柱縣野生動植物管理站代為負責,監管力量薄弱,監管落實不到位。

除上述長期存在的突出環境問題外,重慶市環保局2018年1月現場檢查還發現,該保護區內工業園區範圍之外還存在8個違法違規建設項目(其中畜禽養殖場6家),共占地56.3畝,其中3個位於核心區,1個位於緩沖區。

發展經濟的沖動強烈

據了解,石柱縣近年來發展經濟的沖動強烈。僅今年1至5月,石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就接待來石考察客商30余批次,率隊外出招商6次20余天,新簽約項目8個,合同引資126億元,實際到位資金36.91億元。

在5月29日石柱縣召開的全縣招商引資工作會上,該縣提出“脫貧攻堅和招商引資是當前和下一階段並駕齊驅的兩大重要決策部署”,要“增強抓招商引資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形成“全民抓項目就是抓發展”的氛圍。

上述約談會上,劉長根表示,必須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堅決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堅決摒棄以犧牲環境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的做法。

根據約談要求,石柱縣應立即停止保護區內的違規開發活動,切實加快違規項目清理和生態環境修複,按照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要求,對造成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破壞的相關責任人員嚴肅查處問責。

“整改情況和責任追究情況應於6月底前報至生態環境部,並抄報重慶市委、市政府,生態環境部將會同有關方面適時組織現場調查核實。”劉長根說。

約談會上,石柱縣委書記蹇澤西表示,石柱縣將科學完善園區規劃,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總體部署,本著“實事求是、解決問題、註重保護、推動發展”的原則,加強規劃統籌,結合新一輪規劃編制,“重新定位、壓縮規模、產業轉型”,避免保護區與工業園規劃重疊。

6月4日上午,重慶市石柱縣委書記蹇澤西約談會上做表態發言。攝影/章軻

蹇澤西表示,考慮庫區產業“空心化”和移民安穩致富問題,在正確處理好保護與發展關系的前提下,石柱縣將科學制定工業園產業發展規劃,合理布局康養產業,在優化壓縮後的工業園區內發展綠色生態產業,促進移民就業,維護庫區安穩,最終達到“既管理好保護區,又發展好經濟”的目的。

“我們要深刻認識生態環保的重要性、緊迫性、艱巨性,汲取教訓,舉一反三,全面加強保護區監管,嚴格落實行業、屬地的環保責任,形成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蹇澤西說。

他表示,在上級工作組調查核實後,石柱縣將嚴肅追責問責,“既處理事,又處理相關責任人”。整改問責情況以適當方式反饋新聞媒體,及時回應社會關註。以“刮骨療傷”“抓鐵有痕”的勇氣和決心,全面徹底整改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409

淤泥裏的麻石柱 棚屋出世紙

1 : GS(14)@2013-08-05 23:24:0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30805/18363647


一家一碼頭

                                    生於斯,長於斯的張海泉,人稱海泉叔,前半生一直以捕魚為生,其後搭建棚屋終老。屬於下一代的黃志強,人稱強哥,跟海泉叔同樣是半途出家做棚屋師傅,不同的是,海泉叔一生沒離開過大澳,黃志強這一代,很多人已出城打工。
2000年大澳發生最嚴重火災,燒毀近五分一棚屋,當中大部份都是海泉叔興建的,強哥就是在大火前一年回流大澳。災後要重建六十五間棚屋,是漫長工程,到目前為止只建了廿多間,就在2002年,重建到第五間棚屋之時,強哥開始跟隨海泉叔學藝:「海泉叔從不罵人,也不愛埋怨,跟他學到好脾氣和勤力,他覺得做快一天,可以為棚主節省一天工錢。」當時連同另一個師傅,三人約廿多天便可建成一間棚屋。
棚屋可算是大澳漁民的祖屋,蜑家人早在香港開埠前已來到大澳定居,他們以海為家,棚屋隨生活實際需要而演變,在以帆船捕魚的年代,每隻船只有約二十呎長,數呎闊,一家十多口就住在船裏,青年壯年出海捕魚,老幼則留在稱為「住家艇」的小船上,其後發展至在永安街後近岸的地方搭建棚屋,好讓家人能在安全環境下生活。插在水中的棚屋,屋前可停泊漁船,每家猶如一個私家碼頭。老一輩的漁民,一生都不曾居於陸地,如強哥父母就一直居於棚屋。他家那艘小艇,從前載父親向漁民買魚穫,再轉售給大澳街市:「三十多年前,大澳魚穫仍然豐沛時,都會把魚穫運往香港仔魚市場和屯門。小時候很過癮,每晚在屋前放下魚餌,早上醒來便有魚吃了。」


2 : GS(14)@2013-08-05 23:24:5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30805/18363649


大澳漁業式微,但只要棚屋這個家仍在,漁民的生活文化仍會一直延續下去。
棚屋構造可分為主棚、頭廠和棚頭,主棚又可細分前中後三個部份,前段是廳或睡房,中段擺放神位,後段睡房多留給長輩居住。頭廠則是廚房、廁所,棚頭則是伸展出去的水上露台。漁民的漁船緊鄰泊在一起,棚屋也是一家挨着一家,每家之間有狹窄的通道連貫。有時候,通道就是某家人的棚頭,大澳水上人家每天都會穿過一條又一條的通道和橋樑,才能連接上岸,正因如此,住棚屋幾乎沒有私隱可言,也造就了親密的鄰舍關係。漁民多會在棚頭吃飯、編織修補魚網,棚屋屋頂則用作曬鹹魚,倒模海中心漁船甲板的生活,這種生活模式太根深柢固了,即使災後獲安排上樓,在大澳公屋的走廊,依然看到人們在曬鹹魚、吃飯、擺放雜物、閒話家常的情景。
木結構的棚屋,四平方呎闊的木地板插一支坤甸木就是支柱,入泥僅一米深,整座棚屋就可安然穩立淤泥上,二百多年來只怕火燒,卻從不倒塌。睡在棚屋裏,耳朵貼近木地板,屋子隨潮水拍打的律動而輕微搖晃,感覺很奇妙。
大澳棚屋主要分佈在一涌、二涌、三涌、大涌、沙仔面棚、半路棚等。棚屋的外形一直在變,最初是半圓形,像船篷,用竹枝、樹皮、葵葉和鐵皮建成;五六十年代建成的棚屋多為尖頂設計,七八十年代建成的棚屋多為平頂設計。在一涌、二涌,至今還可以看到新舊棚屋並存。經強哥指點,每看到由頭廠至棚頭的斜頂,一眼便認出是海泉叔的作品,做裝修出身的強哥,看到斜頂越往下斜,頂下空間就越是不足,於是便跟海泉叔商量,設計出一款由頭廠至棚頭的平頂皆在同一水平的構造技術:「棚屋隨時代慢慢演變,大澳人喜歡十年八年儲夠錢便翻新棚屋,很多時看到別家的式樣好看,便會跟風。」
演變








3 : GS(14)@2013-08-05 23:26:1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30805/18363651


棚屋由漁民發明,是民間經驗和智慧的累積,政府一方面在旅遊推廣上強調棚屋有悠久歷史和獨特性,一方面卻僵化地將一切木結構鐵皮屋視為寮屋,強哥上五六代人已住在大澳,少說也有二百年,奈何大澳水上人沒族譜,沒多留一點證據,不獲原居民身份,祖屋被當作寮屋,其實很冤!他指政府早在十多年前,已經想讓棚屋自然凋謝,大火不時助其一把,所以重建永遠趕不上破壞的速度。從海泉叔到強哥,棚屋建好再浴火重生,插在淤泥裏的麻石柱卻永不拆除,強哥指麻石柱是至少百多年前已經用上了的建築技術,他朝政府要考證原居民身份,麻石柱就是棚屋的身份證,能旁證一家人在棚屋住了幾多代人。
其後,坤甸木取代麻石做柱,插入水支持整間棚屋的重量,強哥指坤甸木密度高,含有鐵質,越浸水越美,歲月越久越發黑,色澤越光亮,屋裏不外露的部份,則用次一等的杉木。坤甸木跟大澳人的生活已密不可分,新基橋的橋墩便用了坤甸木:「那些木頭來自百年漁船的骨幹,這些古木至今仍然堅實。」說到新基橋,原來跟棚屋一樣,都是漁民的心血。七十年代集資興建新基橋時,香港漁民互助社副主席張志榮親自到內地考察,只有小學程度的他膽粗粗當了這條橋的總設計師,棚屋師傅盧樹勝、海泉叔等把搭建棚屋的經驗應用到新橋的橋樑上,而橋的開合,則參考了油麻地小輪的跳板設計。
坤甸是印尼西加里曼丹省首府,盛產木材,很久以前,廣東已從坤甸進口木材,故稱「坤甸木」,龍舟也用坤甸木製,坤甸的城市面貌跟大澳也有幾分相似,居民一樣靠小艇穿梭水道兩旁的木結構高腳屋。一樣的坤甸木,屋子樣式卻不同,強哥也不認為棚屋只應有鐵皮屋樣子,可以摻合屋主本身性格而建。若你遊大澳,不難發現一座黑白分明、充滿江南風情的大屋,直教人懷疑它是不是棚屋,這屋屋主叫黃文光,本身是木頭癡,跟強哥商量後搭建這座由支架、內櫳至窗戶,都全由黑色坤甸木搭建而成的棚屋,只是外牆噴了仿石屎的牆身。經強哥介紹入屋參觀,通往棚屋的通道做了一道九曲橋,連寫滿詩句的牌子也是木做的,一式家具也是木製,非常有格調。
強哥今年四十八歲,未來棚屋的設計有着許多可能性,他說過,卅年後、五十年後,只要仍有坤甸木這種木材,棚屋依然靠它撐起,同樣,有棚屋,棚屋師傅仍會一代代承傳下去,延續大澳的水鄉風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6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