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國龍蝦供過於求,飛入尋常百姓家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2397

對於吃貨來說,有什麼比花較少的錢享用一頓奢侈菜品更有幸福感的事情呢?而今,美國緬因州龍蝦產業因氣候導致豐收,致使龍蝦每磅售價暴跌。龍蝦自列入奢侈菜單以來終於「飛入尋常百姓家」。

FT 消息稱,據緬因州海洋資源部數據顯示,該州龍蝦豐收總量已由1990年的2800噸暴漲至去年的12600噸。這很大程度要感謝海洋溫度升高幫助貝類繁殖生長。但作為一道奢侈菜品,龍蝦的需求尤其在08年金融危機以後,並沒有得到增長,同時捕撈和運輸等需要的燃料和設備成本的上升也進一步收縮了對龍蝦的需求。

緬因州龍蝦協會執行董事Patrice McCarron對記者表示,

「如今龍蝦整體行業盈利能力很痛苦。目前龍蝦捕撈量較之08年增長了近80%,因此我們必須試圖日益增加供應鏈進入一個疲軟的市場。」

一個好的消息是,中國高檔海鮮需求市場正在崛起,根據最近聯合國農業組織的一份報告顯示,來自那裡的需求推動全球水產品價格至歷史最高點。中國的餐館開始紛紛銷售龍蝦和各種奶酪,而與之相對應的是在美國波士頓市中心的平價商店Walgreens對於活龍蝦的售價為9.99美元

在龍蝦產地的緬因州,McCarron先生告訴記者,

「目前價格在每磅2.25美元,儘管每天都在變動,但我們龍蝦的產量還要突破記錄。」

今年,從中國來的龐大的訂單將龍蝦過夜價格拉低至每磅2.5美元。龍蝦價格的暴跌也加劇了加拿大和緬因州之間緊張的關係。緬因州豐收的是相對便宜的軟殼龍蝦,一般都出售給該地區餐館和食品加工廠。而加拿大盛產硬殼龍蝦,這也更容易運輸。一直以來,緬因州和加拿大相互出口自己盛產的龍蝦。但去年加拿大漁民指責緬因州龍蝦收穫巨大,低廉的價格損害了加拿大自產龍蝦的市場,因此加拿大龍蝦捕撈者憤怒的阻止卡車將緬因州龍蝦運往加拿大北部的加工廠。

今年加拿大龍蝦收穫勢頭依然高漲,立法者打算限制漁民對加工廠,當地餐館,農夫市場甚至路邊攤的供給量。

但經濟學家對此倒是非常樂觀,美國緬因州大學龍蝦研究機構負責人Robert Bayer表示,

「誰能說龍蝦不會推動美國經濟復甦呢?!除了作為一道慶祝的食物,作為人們外出就餐來說,這又是一個極其受歡迎的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195

莎士比亞的”中國合夥人“:如何讓音樂劇“飛入尋常百姓家”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4163.html

“大千世界是個舞臺;所有男男女女不外是戲子;各有登場和退場;一生扮演著那些角色;七樣年齡分為七幕。”從嬰兒、學生、情人、士兵、法官、老人,到孩提時代的再現,莎士比亞的名篇《皆大歡喜》用舞臺七幕容納了整個人生。在歐美戲劇的發源之地,音樂劇早已成為文化生活必不可少的組成,而這一新興的文化類型在中國僅僅初露晨光。如何利用現代的商業管理讓這一傳統的藝術門類重煥新生、從陽春白雪飛入尋常百姓家?在文化產業的風口中,音樂劇能否抓住中國新興消費者的心?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專訪了七幕人生文化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創始人及CEO楊嘉敏。

規模經濟降低音樂劇成本

音樂劇產業有著怎樣的收支結構?由於七幕人生定位於“漢化”海外經典音樂劇,因此版權引進、劇目制作和劇場租賃是音樂劇“海外引進+漢化演出”模式的主要成本項。七幕人生音樂劇高級制作經理、《我,堂吉訶德》執行制作人劉漢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比較大的成本是版權費用,根據作品的大小,購買版權能占到成本的20%~30%左右。再就是制作環節,包括主創、演員、樂隊、技術等人員的費用,以及燈光、音響設備的采購及租賃,服裝、舞美的制作費用等。另外,國內較大的成本項是劇場的租賃費用。因為音樂劇的呈現更加綜合化,除了演員、樂隊的表演及演奏,燈光音響、舞美服裝的呈現都需要細膩的服務劇本故事,各個環節也都需要平衡的資金投入,所以音樂劇的票價普遍會比話劇偏高。”

如何降低音樂劇的成本,進而為觀眾提供更親民的票價?七幕人生創始人及CEO楊嘉敏的答案是“規模經濟”。

“音樂劇是一個規模效應很強的行業。必須通過長檔期的演出攤薄前期制作成本和單場場租等運營成本,通過更低的票價吸引觀眾,反過來再促進演出的長檔期。”楊嘉敏指出,但在內容為王的文化產業,長檔期的前提是好內容。“電影即使口碑不好也會有觀眾追求輿論去觀看,但音樂劇每場只能覆蓋1000~2000個觀眾,前期宣傳只能支撐幾周的上座率,如果口碑不好很快就會傳播出來,因此只有非常好的演出才能有可能吸引新的觀眾。”楊嘉敏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隨著規模和良好口碑的不斷傳播,良好的品牌也可以為音樂劇的現金流帶來直接的優勢。“初期發展可能需要投入大量前期成本做出劇目,然後慢慢回收,那麽項目現金流壓力就會比較大,也需要外部融資。但當品牌發展到一定階段,實際上就可以通過預售權益——比如以預售演出票、與票務網站的保底合作等方式先期收回成本。”

《我,堂吉訶德》經典劇照

音樂劇變現方式並不單一

劉漢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票房目前仍是音樂劇產業的主要收入來源。但隨著產業的逐步成熟,贊助和衍生品的開發也可以為這一文化產品提供源源不斷的收入。

“除了票房之外,衍生品是最常規的收入來源;第二塊就是贊助和招商的收入。因為音樂劇的觀看人群往往凈值較高,所以金融、汽車、化妝品、時尚品牌往往願意會做道具植入和贊助;第三就是大IP的延伸。比如《Q大道》積累了線下的幾十萬粉絲,就可以把毛毛錘的卡通形象進行獨立開發,比如做成微信表情;也可以做音樂、數字版權、實體CD的發行;甚至延伸到影視,開發真人加動畫的電影等。”楊嘉敏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

借鑒國際經驗,影像化的音樂劇甚至可以突破劇場的局限。“參考英國國家劇院NT Live的模式,可以把劇錄制成影像,然後在電影院播放。畢竟音樂劇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通過影像化複制覆蓋到二、三線城市的更多觀眾也是很好的嘗試。”楊嘉敏表示。

“最大風險是選錯劇”

不過,即便是在音樂劇最為成熟的美國,音樂劇投資的潛在風險依然不容忽視。“百老匯是一個風險極高的地方,80%的劇目投資都是失敗的。音樂劇的最大風險就是選錯劇。”楊嘉敏對第一財經記者坦言。

對於將本土化海外成熟劇目作為核心模式的七幕人生而言,分析劇目的海外市場表現是選劇的第一要務。“以《我,堂吉訶德》的選擇為例,在紐約百老匯該劇早在60年代就已興起,百老匯歷經4次複排,包攬了最佳音樂劇、最佳詞曲等獎項。”楊嘉敏指出,同樣引進音樂劇後本土化的日本、韓國也具有參考價值。“在韓國,《我,堂吉訶德》演了10年,是觀眾心中海外音樂劇的前5名;在日本演了50年,男主角松本幸四郎甚至將堂吉訶德扮演了一生。” 

除了市場分析,在互聯網企業中流行的小規模試錯、快速叠代模式也可以應用於戲劇的選擇。“從小劇場開始嘗試是非常重要的。除非是《音樂之聲》這樣的知名劇可以直接在保利劇院上演,否則一般都會從容納200-300人的小劇場試演,根據觀眾的口碑和反饋慢慢放大到800、1000、1500人的劇場。”事實上,這也是成熟音樂劇產業的通用模式。甲乙丙丁工作室導演胡曉慶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在西方,一部新作品都會有試演tryout和預演preview。一部瞄準百老匯的音樂劇作品會先到紐約周邊的城市——比如波士頓和費城去試演,根據觀眾和業內人士的反饋對作品進行調整。之後,整個演出班子會到紐約劇場進行預演,直到首演。預演期間,導演、編劇、作曲和編舞可能還會繼續調整作品。因此,對創作團隊來說,劇目不到首演,這個創作過程一直是延續的。”

除了選劇,為了將海外成熟劇目真正本土化,還有諸多細節和挑戰需要完善。《我,堂吉訶德》男一號、堂吉訶德的扮演者劉陽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原版的《堂吉訶德》就用古英語寫就,如何讓中國觀眾理解其中的精神非常複雜。由於沒有先例,(七幕人生3號員工、音樂劇譯配)程何幾乎每天都在調整。”再比如,“《Q大道》中有一個角色是美國的過氣童星,如何讓中國觀眾看劇的同時接受到劇本原本要帶給觀眾的信息,公司內部可能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去探討,最後聯想到國內的‘小龍人’,才完成了現在的翻譯並得到了觀眾的認可。”劉漢坤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瓶頸是基礎設施和人才缺口

不過,作為一個傳統又新興的行業,音樂劇在中國的發展仍然受到基礎設施和人才匱乏等諸多因素的掣肘。劉漢坤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相對而言,目前中國的劇場硬件條件還處在比較落後的狀態。現在市面大多是老劇場或者改造翻修過的老劇場,硬件條件很難滿足大型音樂劇的演出要求,比如燈光的位置受限,或者劇場本身的硬件條件很難實現燈光、音響或是舞美的設計理念。因此,目前大多是迎合劇場去設計舞臺,而不是根據舞臺呈現去選擇劇場。”

與此同時,音樂劇人才的稀缺也成了行業發展的瓶頸。“由於舞臺360度的審視,而且無法NG,音樂劇人才在演唱、舞蹈、形體和戲劇表演三大塊都需要達到相當的高度才能演繹經典作品。但如果這三塊都有很高的實力,現場演出又不是報酬很高的職業,因此就會出現許多人才流失。所以音樂劇演員圈子不大,實力也是參差不齊。”劉陽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國內相對較短的歷史積澱和培訓體系也導致了音樂劇專業人才的稀缺。“在國外音樂劇比較發達的地方,在社會上很容易獲得演員訓練的機會。但中國的體系性會差一些,而且從業者也沒幾代人,退下去做教學的很少。因此,目前中國音樂劇的演員大部分還都是來自專業院校表演、演唱、或者音樂劇專業的學生。”

當然,不成熟才意味著機會。“在美國、英國、日本和韓國等音樂劇比較發達的國家,音樂劇的票房能占到電影票房的30%~60%;而目前中國音樂劇票房只占到電影的2%~3%,未來增長到電影的30%~60%還是有空間的,因為這是新的娛樂方式,也需要培育的市場。”對於未來,楊嘉敏充滿信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207

從五星酒店走入尋常百姓家 「科勒」三招搶中產市場

1 : GS(14)@2011-01-23 18:01:52

2011-1-12 EW

天后王菲(小圖)、大美人林青霞、天王黎明和周杰倫,這班星級藝人看似大纜都扯唔埋,其實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居所內的廚衞設備,都選用了科勒(Kohler)的產品。原來這個擁有一百三十七年歷史的美國高級浴室及廚房用具品牌,多年來是中港兩地豪宅和高端酒店的御用供應商,彷彿不用科勒,就不算得是「豪」。

不過這星級品牌,近年有大眾化趨勢,既開設多個展銷廳,也在微博大賣廣告,實行搶攻中產及年輕人市場,誓要增大市場佔有率。

說到科勒,其實大有來頭,去年成功進駐上海世博,在城市最佳實踐區開設上海實例館「滬上生態家」,○八年北京奧運又是主會場鳥巢的指定衞浴供應商。科勒有這個江湖地位,皆因三十年代的上海灘,科勒已經是當時的名牌。

「科勒是有百年歷史的私營企業,早於一九三○年代已將品牌帶到中國,很快便在當地站穩陣腳,成為上流社會必備的廚衞產品,好似上海錦江飯店、大光明電影院等都選用。」科勒的亞太區總裁阮家明說。

 三十年代進駐上海

原本在上海發展一片光明,因為戰亂關係,科勒將業務轉到香港發展;打入香港市場初期,卻遇到不少困難。「香港的廚衞設備一直沿用英國標準,座廁、浴缸的尺碼與美國完全不同,令美國品牌科勒的產品得物無所用!」他說。

要改良產品設計,碰巧科勒早年在法國購入工廠,其出產不但解決了兩地標準差異問題,亦因香港人鍾情法國設計,令品牌得以在香港茁壯成長。

為令消費者對科勒產品有認識,早期在香港更與不少地產商如新鴻基(0016)、長實(0001)合作。八十年代至今,為發展商供應廚房及浴室設備。「天璽、貝沙灣和凱旋門也用科勒,品牌亦與內地的大型高端發展商合作,如綠城中國(3900)和萬科等。」科勒產品強調質素,加入集團十二年的阮家明笑言,有客人甚至投訴浴室產品太過耐用:「國內有間五星級飯店老闆,一直想為飯店更換新款浴缸,但用了多年仍未爛未壞,丟掉覺得很浪費,只好暫時擱置更換計劃。」

  投訴浴缸太耐用

雖然科勒過去三十年在香港的業務一直錄得持續增長,但單靠為發展商供應廚衞設備,並不能滿足其業務發展需要。現時科勒在香港由安利控股有限公司代理,阮家明表示,近年策略有所轉變,要不斷諗計開拓市場。

「廚衞品牌在香港的市場很細,要做大個市場,除了要不斷度橋提升品牌知名度,亦要想辦法令廣大消費者接受高端衞浴設備。」於是科勒開始由豪宅、五星級酒店走進一般住宅。

在九七年後,科勒開始發展零售業務,目前零售業務佔整個生意額的三成。他亦明言,雖然品牌歷史悠久,但要拓大市場,就不能單做富人生意,還要將產品打入中產及年輕人市場,要達到此目的,公司採取三大策略。

策略1  藉微博吸客

微博已成新一代另類溝通渠道,科勒深明網上資訊科技發達,故在微博積極做宣傳,「科勒的微博已有逾二十萬名粉絲,會透過微博發布在哪裏有宣傳活動,第一位到場人士即可有獎品,或成功第一個以手機回覆短訊即可獲獎等,成效都不錯。」除了網上攻勢,科勒在○八年亦在上海開了一個佔地四萬五千平方呎的設計中心,「消費者可在展廳親身了解現有的產品及其優點,不用單靠小冊子的資訊去憑空想像產品的特性。」策略2  用具省電慳水品牌是否成功,產品能否帶給用戶好處才是重點,特別是對中產用家。科勒的產品,可節能及慳水,用家可省下部分水電費用支出,「如水龍頭便採用超低鉛材料,令流量更符合國際節水要求,感應龍頭則使用最新超能電池系統,使用壽命可長達三十年;坐廁亦有節水功能,現時百分之九十三的產品物料屬可回收或循環使用。」阮家明亦坦言,環保節約屬大勢所趨,但亦需維持產品的表現及用家享受,「由於陶瓷工業必須經過燒的過程,故要做到零排放是很難的事,但會致力在環保立場上取得平衡。計劃每年減排百分之四,期望到二○三五年時可達致零。」科勒的產品用料達全球標準,當全球提倡節能減排時,科勒已坐言起行,選用環保材料製造產品,更連續兩年成為美國環保署WaterSense的合作夥伴。事實上,中產及年輕人愛講環保,科勒打正環保旗號,正好吸引他們。

策略3 設計迎合中產他續指,科勒產品在設計上,具典雅和富現代感的風格,更有專門的設計師,設計適合香港中產口味的產品。例如花灑便針對中產要求,既要照顧周到,又要實用,於是設計到有四種水力及射水形態。再如坐厠,中產未如大富人家,洗手間可設幾個座厠,科勒便按人體力學,製作出適合多類人體的坐厠產品,「希望透過多元化的產品設計與配件,搶攻中產市場。」科勒在全球有五十多個生產基地,又在美國、意大利、法國、英國和上海設立設計中心,屬少數有設計師團隊的廚衞品牌。「在美國總部的設計中心,就聚集了二十多個全美國最著名的設計師,他們會對產品及其配件作多元化的設計。」

   轉攻內地商機無限

除上面提到的三招策略外,科勒亦趕上神州經濟起飛。集團於九五年小試牛刀進軍中國,九九年在上海設立辦事處。

科勒在國內的起步亦無異於香港,先主攻B2B市場,「當時主要為五星級酒店及高級餐廳提供廚衞設備,直到現時上海有超過七成的五星級酒店,如上海半島酒店、上海和平飯店等都選用我們的產品。」科勒現於國內每年的生意額高達數十億元人民幣,內地生產基地佔全球的五分之一,他透露,國內消費者對廚衞產品的選購,特別在產品的外觀及細節上有很高的要求,「上海消費者較喜歡先上網查閱資料,再到展廳選購產品,但香港消費者則集中到旺角和灣仔區的裝修街。

「國內消費者較鍾情於古典奢華設計,尤其喜歡金色,所以在國內售賣的產品,亦較多選用摩登的金色。」他續指,如金色水龍頭在內地很受顧客歡迎,但在香港銷情則一般。

撰文‧甄嘉儀 攝影‧梁志永 設計‧葉榮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71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