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东海漏税疑云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8-20/HTML_Y5B8RBF79RDM.html


【核心提示:潘石屹接手的东海广 场此前曾多次转让,其中可能涉嫌漏税6亿元。这背后是复杂的利益纠葛,在2005年4月1日一个晚上,东海广场就被4个公司转让了3次:静安区土地开发控 股总公司以7.38亿元将东海广场转让给上海开开集团;开开集团又以13亿元将东海广场转让给上海绿宇房地产公司;当晚,上海绿宇又以同样价格将其转让给了上海静宇。】

上海东海广场,因为牵连着上海社保案的前传,其产权归属一直备受关注。

2009年8月18日,新的谜底解开:以24.5亿的价格,潘石屹从摩根士丹利地产基金Anderson(下称大摩)手中取得了东海广场的一期项目。

上海南京西路和铜仁路交界的地带,这是上海的黄金商业地段,东海广场正位于此,一幢50层楼、高185米的大楼即是东海广场的一期项目。

作为上海社保资金最早“染指”的第一烂尾楼,从1994年到现在,东海广场前后历经了6个接盘者。

但每一次接盘,都使得早年社保资金进退留下的后遗症所投下的阴影不断被放大。

6亿漏税疑云

都说潘石屹捡了个大便宜。这位自称已经有300亿资金储备的地产大亨,在最近屡次与北京“地王”拍卖擦肩而过后,南下上海的这次收购显得意味深长。

来自业内人士估计的数据说,东海广场一期项目,目前的价格不下6万元/平方米。如此计算,潘石屹此次收购的这幢近7.6万平方米的写字楼,市场价格接近50亿。

知情人士透露说,今年早些时候,大摩对东海广场一期项目,即该写字楼,一度开出的转让价是4万元/平方米。不过当时市场回暖仍不明朗,潘石屹可接受的价格是2万/平方米。

从最后的成交价格来看,随着地价和房市的升温,双方取了折中,24.5亿元的总成交价略超过3万元/平方米。

即使如此,考虑东海广场周边的商业地产价格,最后的成交价仍明显偏低,这也是潘石屹捡了个大便宜的由来。

耐人寻味的是,大摩在宣布投资南京国际广场的同时,却急于脱手东海广场,个中道理尚未被外界明了,但其中隐藏的隐秘商业事件或许可以得到部分答案。

2006年,大摩以19.6亿元价格从上海静宇置业公司接手时,东海广场还是一栋烂尾楼,后耗资5000多万元对大楼进行了最后建筑工程收尾和装修。

上 海市静安区房地产登记处2006年8月6日的登记资料显示,当年6月,大摩没有以自己名义与静宇公司进行东海广场的交割,它采用分割交易的办法,以新金宝 公司、万琦公司、国翔公司等10个产权人名义,将整幢写字楼收入囊中。但不知彼时大摩接手时,是否知晓,东海广场在2005-2006年间就已经进行了一 系列眼花缭乱的产权转让。

其中在2005年4月1日一个晚上,东海广场就被4个公司转让了3次:静安区土地开发控股总公司以7.38亿元将东海广场转让给上海开开集团;开开集团又以13亿元将东海广场转让给上海绿宇房地产公司;当晚,上海绿宇又以同样价格将其转让给了上海静宇。

“当年参加这次通宵达旦交易的朋友曾告诉我,为完成这些交易,4个公司及有关部门共出动了70多人。”上海天怡房地产公司董事长张靖告诉本报记者。

一年后,静宇溢价6.6亿元将东海广场转让给了大摩。静宇在向工商局提供的2006年年检财务报表中,反映了这笔销售收入,然而,在其财务报表中,却找不到溢价转让东海广场项目后应缴纳国家的增值税和契税等。

根据上海众鑫律师事务所律师的调查,4月1日的这3个连环交易也都没有向相关部门缴纳契税、印花税、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和所得税。据张靖统计,这3次交易,共漏缴税额约6亿元。

两年后大摩又以24.5亿价格转让给潘石屹的SOHO中国。

若上述漏税属实,是SOHO中国承担吗,这是一个尚存的疑问。

其实,在SOHO现身东海广场前,一系列频繁转让过,一直未脱离产权诉讼,这被称为东海广场产权归属定时炸弹,背后与天怡房地产公司(下称天怡)有关。

天怡公司董事长张靖对记者表示:“天怡作为东海广场的原权利人之一,绝不会放弃对东海广场的应有权利。”

上海社保案前传:进退地产

这背后是天怡公司、东海广场和上海社保资金的一段早年商业秘史。

记者获得的一份签署于1994年10月10日的《联合改建东海广场协议书》显示,东海广场的原始开发商为上海电子计算机厂(甲方)、上海天怡房地产开发公司(乙方)和浦发银行社保基金部(丙方)。

协议规定,由上海长江计算机厂出地,浦发银行出资金,天怡公司作为房地产开发商负责工程立项、规划设计、申办证照、组织实施。“三方本着利用各自有利条件和优势,取长补短、共同开发、共同得益的原则”,共同操作东海广场项目。

该项目于1994年11月经上海市计委、规划局、房地局批准立项。项目共分三期,一期为一栋50层高的A级智能化写字楼,二期计划建造138套房的酒店公寓,三期为零售商场。至1997年初,一期工程50层大楼已经封顶,二期工程已完成居民动迁,实现七通一平。

然而,东海广场项目的建设资金因来源于社保基金,因此从一开始就潜伏着隐患。1997年4月,社保基金面临退出,为保证资金的安全,浦发银行社保部转而以借款人的身份,通过法院向天怡公司追讨已经投入的资金,东海广场也因此成为了上海的著名烂尾楼。

2000年12月,上海市高院判决三方协议无效,天怡赔偿浦发银行本息共5.6亿元。翌年4月,在上海市高院执行庭主持下,合作三方达成和解协议:天怡将已被查封的东海广场一、二期工程土地使用权和在建工程以资抵债给浦发银行,三期工程归还给计算机厂。

但随后协议的执行出现了断裂。“执行和解协议明确规定,浦发银行应在两个月内办妥抵债受让手续,但浦发没有践诺,因此,上海市高院执行庭发出的协助执行通知书早已失去了法律时效,天怡公司理所当然应继续享有东海广场应有的权益。”杨健军律师说。

但到2004年11月,事情再次发生变化。浦发银行旗下的安联公司却突然接手了东海广场项目;2005年1月31日,安联公司又以7.38亿元的价格,将东海广场整体出让给了静安区土控公司。

土控公司随后又将它转给了上海开开集团。随后即出现前文所述的2005年4月1日,一晚上4个公司3次转让的一幕。

也许不是巧合,在东海广场被转让给开开集团前不久,曾发生轰动全国的开开实业总经理张晨卷款出逃的丑闻。土控公司在受让东海广场仅仅两个月后就以受让价7.38亿元,将东海广场转让给开开集团,被外界解读为,是为了填补张晨卷款出逃后留下的资金黑洞。

2007年2月28日,天怡公司向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上海市房地管理局将东海广场一、二期在建工程登记在上海安联投资发展公司名下的行为。

2008年1月9日,天怡向上海黄浦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上海市发展计划委作出的《关于变更‘东海广场’等项目开发主体的批复》的行政行为。

但天怡公司的行政诉讼提起已经两年之久,却迄今仍未审结,这也是被称为东海广场的定时炸弹的由来。

不过天怡公司的律师函,并未获得潘石屹SOHO中国的回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20

為打擊洗錢和偷稅漏稅 德國擬設置現金支付上限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02-15/983955.html

德國聯邦政府財政部正在考慮對德國境內的所有現金支付設置一項每周5000歐元的數額上限,如果禁止大額現金支付,銀行們理論上可以擴展銀行卡業務,從而增加利潤。但你真的贊同嗎?

20150101_42193.thumb_head

據德國媒體報道,德國聯邦政府財政部正在考慮對德國境內的所有現金支付設置一項每周5000歐元的數額上限,以“應對來自‘伊斯蘭國'(IS)等國際恐怖組織的威脅”。但在商界和民眾間,該計劃遭遇大量批評,引發激烈爭論。

商界群起批評

這項計劃受到了市場中很多商家,尤其是二手車、家具、珠寶和奢侈品領域經營者的批評。

德國零售商協會對《法蘭克福匯報》表示,對該計劃持批評態度,“因為這可能對使用現金發出消極信號”,並稱應該在銷售業保持不受限制的現金支付這個可能。否則“汽車、珠寶、家具等現購自運的商家、紡織業商家以及奢侈品專賣店”都會受到影響。報道同時稱,很多德國民眾也仍然依賴現金支付。根據去年的一項調查,四分之三的受訪者反對限制現金支付。德國消協負責人也表示,現金支付是一種信息保護,應該繼續保持。

打擊犯罪的理由不能服眾

如果禁止大額現金支付,銀行們理論上可以擴展銀行卡業務,從而增加利潤。

然而即便銀行業者,對於該計劃的表態也非常保守。據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報道,德國銀行業協會的一名發言人說,“如果這在政治上得到擁護,那麽應在歐洲層面上的作出規定”。德國央行行長魏德曼(JensWeidmann)也表示,禁止大額現金交易究竟能在打擊犯罪方面起到多大作用,值得置疑。

當然,該計劃也有一些支持者,認為這可以打擊洗錢和偷稅漏稅行為。社民黨早就建議,要為現金支付設置5000歐元上限。

針對聯邦政府的該計劃,很多德國網民認為,這侵犯了公民的私人權利,埋怨國家機器的觸角過長。

如今,很多歐盟國家已經引入現金支付上限,例如,法國、比利時、意大利等國。

編輯:姚祥雲 審核:姚茂敦 終審:靳水平

  • 中國新聞網
  • 姚祥雲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5443

1/3英國富豪偷稅漏稅 未繳稅款或達20億英鎊

英國的富豪最近有些麻煩。

英國國家審計署報告顯示,在英國最有富有的群體中,每3位富豪中就有一位正在接受稅務機構的個稅調查,涉及的稅款可能接近20億英鎊(約合167億人民幣)。

英國稅務海關總署在2009年就設立了一個特別調查小組,專門負責監督英國最富有的6500名富人的稅務賬戶。這部分群體人均坐擁資產至少達到2000萬英鎊,而他們只占了英國人口總比的0.02%。英國所得稅及國民保險費用中他們所繳金額占到了1.3%,而在資本收益稅部分,他們則占了15%。而特別調查小組表示,僅在2015~2016年,這些富豪尚有巨額稅款未繳清。

數額巨大或涉及犯罪

據英媒報道,英國稅務海關總署此前一直在對這6500名高凈值納稅人(一般指可供投資資產在600萬元人民幣,即100萬美元以上的個人)進行正式調查,平均每個納稅人有4個稅務問題需要回答。這些調查普遍歷時較長,目前在開始調查的稅務調查中有6000項已經歷時超過18個月,其中有4000項已經超過3年。事實上,近20億英鎊的稅額估值橫跨多個納稅年份。

在2011~2012的納稅年度,這些富豪被查有2億英鎊稅款未繳清,而到了2015~2016納稅年度,這一數字則攀升至4.16億英鎊。

英國國家審計署的報告顯示,在這些具有爭議的應納稅額中,超過半數都與避稅有關。這一特別調查小組所監控的富豪中有約15%的人使用了這些避稅手法,避稅額可能超過11億英鎊。

報告中同時指出,逃稅現象盡管罕見,但一旦發生通常都意味大量資金的卷入。過去5年中,英國稅務海關總署完成了72個稅務欺詐案的調查並追回了包括罰金在內的8000萬英鎊。其中兩個案子被移交刑事調查,最終有一起被定罪。未來,英國稅務機構還將對10位富豪個人展開刑事調查。

在今年年初的“巴拿馬文件”泄露後,已經有約40起相關案件從中得到證據。此後,特別調查小組及欺詐調查中心將會對文件中相關的離岸資產及稅務情況進行調查。

調查小組力度需加強

這一特別小組成立的根本原因在於這些富豪的稅務問題通常都極為複雜,同時相比於普通大眾,他們更容易卷入避稅等問題中。另外,由於民眾一直認為富人很少繳稅,這一小組的成立也是為了體現稅務系統的公平性。

目前,這一小組對富豪群體的特別監控也的確發揮了作用。英國國家審計署的報告顯示,這部分高凈值人群創造的收益中約有9%依賴於這一小組的監督工作。相比之下,稅務機構所發揮的作用只占了5%。

英國國家審計署表示,稅務機構成立這一調查小組的行為十分明智,目前的稅額體量的確需要這樣的小組站在第三方的立場上進行監督。但同時,審計署也呼籲稅務機構開展更多工作,“尋求最有效的辦法以使得這些英國最富有的人繳納稅款額最大化。”

(實習生龐瑞琪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0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