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佳能董炯熙 64歲事業起風浪、74歲逆轉勝登頂 數位 相機代工大王傳奇

2010-04-12 今周刊





64歲,人生還有逆轉勝的可能 嗎?

今年74歲的能率集團總裁董炯熙,親身證明的確有可能。

10年前,他64歲,面臨影印機代理事業可能崩盤的重大挫折;他 不願退縮,選擇披上戰袍,為企業轉型再戰。

因為這個轉念,才成就超越鴻海與華晶科的全球數位相機代工大王。

撰 文·張惠清

佳能今年數位相機出貨量預估將高達二千萬台以上,超越華晶科與鴻海的一六五○萬台與一六○○萬台。繼去年小勝華晶科登上全球數位 相機代工王後,再次拉大與對手的差距。而讓佳能成功轉型的關鍵人物,不是年輕力盛的科技新貴,而是今年已七十四歲的董炯熙。

四十幾年前,董 氏兄弟當年靠打工累積的五萬元白手起家,如今打造的能率集團還寫下三個世界第一的成績。旗下的佳能企業、應華精密,與精熙國際,分別拿下數位相機代工、數 位相機金屬外殼、數位相機塑膠外殼全球市占第一的寶座。

六十四歲遭遇空前困難

現在市面上平均每十台數位相機當 中,就有一台由佳能代工。而時下各品牌數位相機精緻閃亮的金屬薄殼,則多出自應華精密,至今全球市占率已達五○%,讓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佳世達科技董事長 李焜耀、中國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爭相找董家想入股應華當盟友。

回顧自己過去四十幾年的企業經營成就,這位娶日本太太的「歐吉桑」接受《今 周刊》專訪時幽默地吐出一句令人噴飯的話:「運氣真是好,自己努力不多啦!」然而一想起佳能十年前的痛苦轉型,董炯熙卻拉下臉嚴肅地感嘆:「好運都在六十 四歲前用光光,怎知活到六十四歲變歹命。」原來,十年前,董氏兩兄弟都進入耳順退休之年,事業卻面臨空前挫敗危機。當時佳能營收與獲利嚴重衰退,股價逼近 淨值的歷史最低價位,股東有時還會打電話到公司抗議。「當時我一度很想收起來不做了,這樣比較清心,但公司股票已經上市了,要對很多人負責,我硬著頭皮也 要拚下去!」董炯熙回憶當時的心境緩緩地說。

「能率董家最精采的就是這十年,董炯熙點石成金,讓家族成功從服務轉型製造業!」與董家相識近 三十年,也是創投界的大老旭陽創投董事長邰中和觀察,董炯熙對產業下了很深的工夫,他做生意厲害之處,就是精明卻重情理,從不讓生意夥伴吃虧,很懂得把台 灣的價值展現給日本人看,讓日本人跟他做生意能心服口服!

在二○○七年與佳能換股結盟的和聯董事長童子賢,則表示,「我對他們的佩服,遠超 過原來表面接觸的想像;他們在六十多歲把事業帶上高峰,七十多歲安排布局,讓我看到他們面對事業與生命困境挑戰的韌性與耐性!」

從五萬元到 五百億元

以當年半工半讀積攢的五萬元創業金,成就現今台灣光學產業的一方之霸。從五萬元到五百億元光學王國的發跡過程,一切都要從董炯熙年 輕時,到海上漂泊兩年,擔任輪管船員說起!

出身高雄旗津的董家兄弟,家境並不富裕,父親拿小公務員薪水來養活一家六口,年紀輕輕的董炯熙兄 弟靠著半工半讀完成學業。董炯熙就讀海洋技術學院,董炯雄則是在中小企銀工作,晚上到中興大學上課。

至於為何會念海洋學院,董炯熙說出了當 年的小祕密,原來他一直很想出國,實在沒錢只好轉個念;搭不起飛機,坐船出國也不差。而緣分就是這麼奇妙,當時他進入海洋技術學院後,第一個實習的航次就 是去日本。

當年的日本,才剛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敗仗,雖然已成廢墟,但卻乾淨且守法,董炯熙很快喜歡上這個國家,這股熱情驅使了他接觸日本文 化,拚命苦讀考進日本早稻田大學機械系。熱切的學習力,改變了這位來自高雄旗津小鎮的少年郎,董家的命運也開始有了重大轉變!

就在董炯熙二 十九歲的那一年,命運之神來敲門。當時朋友告知在早稻田念研究所的他,日本Canon有意尋找台灣計算機總代理訊息,不過規定要電子科系。當時身無分文, 又是念機械系的他,卻毫不猶豫準備了十二頁的簡報資料,向日本人敲門毛遂自薦後,通過考試幸運地拿下代理權。

不過,挑戰還在後頭,代理的小 小一台手按式電子計算機,要價台幣七萬元。四十多年前的七萬元有多大?當時,一般公務人員薪資只有一千兩百元,七萬元可以在台北市買一戶小公寓。

董 炯雄帶著一台十三公斤的舊式手搖計算機,搭配佳能的手按電子計算機,到各大政府機關的總務處示範;雖然買的人不多,但看的人很多。靠口耳相傳,他開始跟政 府部門建立起關係,初生之犢不畏虎,終於在開業第一個月賣出了第一台機器!他笑著說,「我們賣一台計算機可以活一年,那一年居然賣了七台,我跟員工們說, 公司活七年沒問題的啦!」時勢造英雄,董家創業初期,正好趕上台灣內需市場起飛,傳真機、影印機、計算機需求量高,兩兄弟很快在銀行與企業界打響佳能名 號,賺得人生第一桶金。當時不僅日本Canon對董家的業務能力刮目相看,就連其他日本商社也指名要他們代理,包括東芝、CASIO(卡西歐)都由董家拿 下代理權。

靠著這份機緣,董炯熙在日本電子大廠的根基可說扎得又深又密!

董炯熙笑著回憶說:「當年王振堂、杜書伍都是我們通 路商,我還常常半開玩笑對他們說,如果不努力一點,我們就要換人喔!」佳能於一九九五年上市,公司年營收以近三十億元,與全錄、震旦行並列台灣前三大事務 機器公司。

從代理走入製造領域

但好景不常,就在佳能上市的第二年,辦公室設備市場起了重大變化。外商惠普、愛 普生的原廠開始進駐台灣,「它們有時一天就給你降價五○%,我們是代理商無法全權做主,把市場情況回報日本總公司,然後等他們裁決後再做因應,為時已 晚!」董炯熙回憶當時慘烈的市場競爭說,儘管公司才剛剛風光上市,但他心中早有了不祥的預感,一手創立的企業正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

○一 年,日本Canon收回代理權自己進駐台灣,頓失核心競爭力的佳能當年年營收只剩二十三億元,股價掉到十元左右,業界傳言不斷,都說佳能大概玩完了!「當 時我們像活在溫室,無風也無雨太安逸!」回想當年,董炯熙低頭沉思數秒說:「人真的不能過得太舒服。」那一年,董炯熙六十四歲。

「以前代理 看人臉色吃飯,只有研發、製造才是企業的根本。」董炯熙有感而發地說。喜歡研究新科技趨勢的董炯熙,因為看好光學產業的前景,從一九九五年開始已經陸續轉 投資一些光學公司,包括做相機皮套的應華、製造塑膠機殼與零組件的精熙、做傳統相機的明騰工業。

不過,這些公司對光學產業的布局,大體上仍 在低階且處於產業邊陲地帶繞來繞去。直到○二年時,當時隸屬光寶集團的電腦視訊裝置廠詮訊要賣,給了佳能正式進入數位相機產業門票的大好機會!

「老 實說,當時的詮訊也正處於低潮,剛丟了原本占營收七成左右的英特爾訂單,電腦視訊裝置當時前景不明,我們想要做數位相機,但苦無純熟技術與客戶!」詮訊前 總經理,現為佳能總經理的曾明仁回憶當時的情況說。

當時求售無門的詮訊,在董炯熙與董炯雄兄弟眼中看來,卻是可以補齊佳能光學產業布局,讓 公司轉型的一著活棋。曾明仁回憶說:「我們只深談了一次,董家好像就很確定『娶』定我們了,現在還讓我覺得有點不可思議!」董炯熙說:「我們當時決定購併 詮訊,著眼點不是在於它們的產品線或客戶,而是在團隊!」「我覺得這個團隊負責任、肯拚、技術底子雄厚,這樣就夠了!」○二年,佳能正式合併詮訊,當時台 灣電子產業界,對這樁「弱弱聯姻」的婚事普遍不看好。但是,在董式兄弟負責打點疏通日本光學大廠客戶高層,曾明仁負責研發與廠務的分工合作下,詮訊屢屢跌 破業界眼鏡,爭取到卡西歐、Pentax(賓得士)以及三星等品牌數位相機的代工大單。

十年完成全面的產業布局

與 此同時,董炯熙兄弟也展開了十年的擴張計畫。他們很清楚,聚焦在熟悉的領域才有機會成功,除了以製造端當後盾,董家相當懂得善用資本市場的投資機會,逢低 承接危機入市布局。○三年,他們先以私募入主怡安科技,讓旗下應華借殼上櫃;接著○五年,再入主上奇科技,補強通路;○七年,投資從事塑膠外殼的精熙國 際;○九年底,又入主預錄光碟片廠豐聲。

十年二十倍速的擴張,董家兄弟以意志力戰勝年齡與體力,迅速完成數位相機的上中下游布局。與董家因 為房產合作結識的達欣工程創辦人王人達就說,七十四歲的董炯熙,一個星期還是飛日本兩三次,中午吃完飯,下午就飛日本談生意,隔天回台開個會,再飛日本與 商社人員打球。

「有一次,日本客戶來訪,為了搏感情,他和三位日本客人在七天內喝掉一百七十多瓶紹興酒。」弟弟董炯雄回憶著說,「最後一天 送客人上飛機,哥哥也進了醫院吊點滴。」還有一回,日本品牌大廠高層來台聚餐,喝到清晨五點,但半個小時後,董炯熙又陪著客人生龍活虎地出現在球場上。

「不 僅酒量好,董炯熙的學習力與求知欲也令人驚訝,尤其到了七十四歲,還親自跑工廠到全世界看技術。」邰中和分析,「他不做沒有把握的投資,對技術趨勢掌握度 很高,是一位很懂得追根究柢的企業家。」董家不做沒把握生意,也不喜歡畫大餅,跟他們做過生意的人共同評論都是,兩兄弟在商場上的身段是極為柔軟與圓融, 自己賺不到的生意,也會幫忙介紹給朋友,在業界廣結善緣!

當年日本Canon來台註冊公司時要找漢名,相中董炯熙取名的「佳能」,因此跟董 炯熙情商「借用」,以「台灣佳能」註冊。而以「佳能企業」起家的董家,居然未向Canon收半毛錢全部贈與,八○年代對外改稱「能率集團」。

邰 中和分析,這是做生意最高境界,可以做到這點很難,一般人在最好的時間好聚,但卻不一定能好散,要散的時候要把關係處理好,董炯熙這點做得很漂亮!

充 分授權 敢賞也敢罰

商場上何時精明、何時糊塗,董家深諳其中道理,甚至還能與敵人共舞,讓人見識到他們的氣度與格局!

台芝 副總張瑜家透露,當年,亞洲光學董事長賴以仁,創業前就任職於佳能企業,後來獨立創業,董炯熙不僅祝福他,還大方掏出在日本的人脈相助。

「台 灣人說,肚腸大(有度量)的意思,董家兩位老闆從來不會因為同行相忌與人交惡,反而是願意互相扶持;當年仁寶接日本單他們就幫了一些忙!」這是仁寶董事長 許勝雄對董家最深刻的印象。

進入能率近十年的佳能總經理曾明仁也說,「總裁重視細節、效率,又不拘泥形式。至今董家從未要求安插任何一個人 事,投資案也由我自己做主。」然而授權的背後,從傳統產業起家的董家,一套嚴格獎賞制度,激勵員工不斷創新與達成業績目標,這也是董家能夠不斷加速擴張的 關鍵,用對人、敢給也敢罰。

一位在能率二十年的員工就說,董家分紅大方,管理階層只要達成目標,獎金都是好幾百萬元地撥到戶頭,加上配股等 獎勵,旗下各上市櫃公司的專業經理人每年可領的獎金超過八百萬到一千萬元不等。但如果達不到目標,董家也會要求以減薪來做懲罰,直到達到目標才恢復!

「給 員工前景與希望,只要做得好薪水就會恢復甚至直線上升。」負責財務的董炯雄也常常告訴員工一個養雞理論,期許員工要當生蛋雞不要當肉雞。他說,肉雞不生 蛋,不用給最好的飼料,三個月就會殺掉,毫無價值;但如果當生蛋雞,主人會給你最好的飼料,希望你一直下蛋,藉此鼓勵員工,不要只是敷衍自己的工作,才能 成長。

儘管鮮少過問公司細節,但兩人對旗下公司的財報營運數字卻瞭若指掌,而且還自創一套「利不及費」的經營哲學!「不要問可以賺多少錢, 而是要問你在賣這項產品的過程中,成本費用到底花多少錢、省多少錢?」張瑜家說,「這是老闆最常問我們的問題!」在最好時刻 想最壞的情況賺錢人人都會,但降低成本、持續維繫競爭力才是王道,這是董炯熙十年前面對惠普與Epson挑戰時,所淬鍊出來的經營哲學。常有機會與他們一 起討論企業發展策略、檢討經營狀況的童子賢說,董炯熙很重視數字且要求精確,他常會問,為什麼毛利率下降?材料價格是不是貴了?可以找到更便宜的嗎?

如 今,能率集團數位相機的垂直整合實力已獨步全球,但在董炯熙心中卻很清楚,能率的下一步,是要壯大自己的規模。他明白,能率光靠代工數位相機一年五百億元 的營收,長遠而言仍不足與全球一流的電子專業代工大廠(EMS)競爭,未來代工市場仍是大者恆大的趨勢,因此選擇與華碩結盟。

董炯雄在佳能 最好的時候和華碩結盟,這一步棋不僅走得漂亮,更讓能率集團在科技產業的布局有了更寬廣的路。邰中和說,董炯熙想得很深遠,家族利益事小,但能率能否永續 經營,關鍵就在這一步棋!

回顧這六十歲創業的歷程,兩兄弟有感而發說,十年前靠著找到好殼進駐上市的模式,這樣的機會好運不會天天都有,所 以,現在他們每天都充滿危機感,要去設想很多事情,反覆地問自己:「假如數位相機不能做、假如被人取代該怎麼辦?」董炯熙笑說:「做事業、甚至是過人生, 你都得在最好的時刻,想最壞的情況,時時刻刻保有危機感。」這是他人生六十歲以前,在代理的路上摔一跤後,得到的最深體會。

董 家二代

董俊仁穩健、董俊毅投資有一套董炯熙與夫人董登紀子育有二女,目前都不在集團內任職。董炯雄則有二男一女,兒子董俊仁、董俊毅是近幾 年才開始浮出台面的董家二代。

董俊仁掌控能率的通路事業群,是佳能國際董事長。弟弟董俊毅負責轉投資事業布局,當年能率入主詮訊、怡安(現 應華),以及去年能率入主豐聲科技等多項投資案,都由他挑起大樑,目前還是蘇州應華董事長。至於女兒董怡君,則在集團內負責財務,十分低調鮮少曝光,其夫 婿章孝祺是上奇科技董事長。

在同仁眼中,董俊毅與董俊仁猶如董家兩位創辦人一樣,個性與專長上也有了互補的作用,「俊仁比較像伯父,個性圓 融保守,自組壘球隊、腳踏車隊;俊毅像父親聰明,是投資高手!」兩人也是少數不愛跑趴、不逛夜店的企業第二代!

世博熱不缺席 能率投30億元搶地「虹橋機場二號航站樓3月16日啟動,建案『虹橋綠苑』就距離虹橋機場不到10分鐘的車程,整棟75戶已有一半進駐!」今年以15億元 買下這座住宅商城,能率集團董事長董炯雄看著基地模型說,「我們只租不賣,看好的就是未來房地產的增值空間!」搶搭上海世博房產熱潮,能率憑藉著雄厚資金 優勢,早已悄悄布局房地產市場。上海「虹橋綠苑」主要是針對外籍商務人士為銷售族群,採五星級的飯店管理方式。

除住宅區投資,能率目前積極 布局中國廠辦市場,今年3月又以15億元在虹橋樞紐區買下6萬平方米的土地,預定今年5月底開工。

這是董家在中國房地產市場初試啼聲,未來 台灣、上海都陸續會有新的投資建案。

董炯熙

出生:1936年

現職:能率集團總 裁、佳能董事長學歷:日本早稻田大學機械系

經歷:應華工業董事長

董炯雄

出 生:1940年

現職:應華精密董事長、亞昕精密董事長

學歷:中興大學企管系

經歷:佳能董事長

從 代理霸業到代工帝國

能率集團稱雄數位相機代工界1965年 董炯熙與董炯雄以五萬元創業,成立佳能企業,取得日本Canon在台獨家總代理權。

1975年 成立應華工業,為日本相機大廠生產相機皮套,及相機零件的生產銷售。

1995年 佳能股票掛牌,董家把代理生意做到公司上市,當年營收29.79億元。

2000年 歐美原廠來台自己設分公司,影印機市場遭印表機取代。

2001年 Canon收回品牌,佳能業績開始走下坡,當年營收僅剩23億元。

2002 年 購併數位相機二線廠詮訊科技,讓佳能由通路商轉型為數位相機製造商。

2004年 大擴張階段,董家透過私募基金入主怡安,更名為應華精密,同一時間也入主軟體商上奇科技,董家旗下上市公司從一家增到三

家;集團總營收

160 億元。

2006年 轉投資精熙國際在港掛牌上市,完成集團在數位相機產業上中下游布局;集團總營收296億元。

2007 年 與華碩策略聯盟,擴大經濟規模,華碩以換股方式取得佳能13%股權;集團總營收458億元。

2009年 轉投資健策獲准掛牌上市,並入主豐聲科技,搶占影片預錄市場;集團總營收536億元。

2010年 斥資30億元跨入房地產,並啟動專業經理人計畫,組織轉型為控股形態;集團總營收上看750億元、獲利上看60億元。

從代工 製造到營建控股

能率集團六大事業版圖

相機零組件代工

應華精密

相 機金屬殼

資本額:7.4億元

市值:120億元

精熙國際(香港)

相 機塑膠殼

資本額:33億元

市值:53億元

數位相機代工

佳 能

相機製造代工

資本額:43.74億元

市值:233億元

創 投、房產

佳邦、佳美、

佳奈創投

投資、創投、房產等事業

辦 公室事務機

台芝國際

東芝電話系統、多功能事務機、

及影印機總代理

資本 額:2.64億元(未上市)

佳能租賃國際

日本佳能數位辦公室OA產品資本額:2.63億元(未上市)

軟體通路

上 奇科技

電腦系統軟體

資本額:4.2億元

市值:13億元

設 備製造

毅金工業

粉末治金類

資本額:3.1億元

市 值:9億元

豐聲科技

影音軟體預錄設備

資本額:3.38億元

市 值:17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00

結伴登頂 王品集團董事長 戴勝益

2011-5-19  TNM




戴勝益是全球第2大帽廠「三勝製帽」家族中唯一的台大生,生平第1個職務是副總。但在父兄背後,他看不到希望,離家創業,歷經失敗9次,最後創立王品,總算成功。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他讓員工分紅,3年拓5品牌,奠下王品餐飲基石;2009年金融海嘯,他另推出中低價餐飲品牌,靈活的經營,讓他遇浪不倒。

「我感謝那些失敗。只有早早失敗過的人,才懂得如何成功。」他捐出8成股票,不留子女,酷愛山林的他,要留的是墜谷的求生本能與登峰後的坦然自在。

戴勝益 小檔案

出生:1953年

學歷:台灣大學中文系

經歷:三勝製帽公司副總經理

創業紀錄:ㄅㄧㄅㄧ樂園、呼拉樂園、阿拉丁樂園、嘟嘟樂園、全國牛排館、王品台塑牛排、外蒙古全羊大餐餐廳、金氏世界記錄博物館、一品肉粽連鎖店等。

家庭:已婚,育有1子1女

興趣:登山、游泳、繪畫、看書

戴勝益剛下捷運,肩上背著雙肩背包、一件polo衫、牛仔褲,走在台北街頭。前一天王品興櫃首日,漲至四百五十七元,躍居新一代興櫃股王,但他對股價的欣喜遠不及腰間的計步器,得意地說:「今天不到中午已經六千步了!」

他走進王品,欠身跟一名員工打招呼:「妳還借住在姑媽家嗎?」員工笑答:「是啊!」店長在旁偷偷說:「我們集團有八千人,他幾乎都認得。」

借名台塑 奏效

王品是台灣第一大餐飲集團,二○一○年營業額七○.六億元,旗下十個品牌共一百三十五家店。但十八年前剛開幕時,不但沒錢宣傳,連桌布都是戴勝益偷跑回老家三勝製帽的倉庫剪紅布。開幕前一天,菜商也看衰他,認為這家老闆只賣牛排,怕收不回貨款,索性放他鴿子不供菜。

戴勝益的妻子只好大清早開車到果菜市場採買,但從中午等到傍晚,才有第一組客人。「人家可能只是想借廁所,不好意思才點了餐。」戴勝益說:「但我那時真的有下跪道謝的衝動!」

為了闖出名號,王品打著「台塑」的旗號,在報紙廣告上放上王永慶的照片,寫著「你想成為王永慶的貴賓嗎?」還在每個店頭都放上王永慶跟三娘的照片,主攻商務客的策略成功,二年內陸續開了五家店,卻在這時收到來自台塑的存證信函。

「用人家的名號真的很過分,但我們只是想活下去嘛!」現任王品大陸事業處總經理李森斌當時摸摸鼻子,到台塑負荊請罪。台塑主管告訴他王永慶很生氣,一看到報紙就扔出去,但看在年輕人創業不易,不願追究。

失敗經驗 養分

「真的很感謝他們,我才看到什麼叫做大企業的氣度。」戴勝益趕緊把所有跟台塑有關的廣告都拿掉,改成「一頭牛只供應六客」,走出「台塑危機」後,王品的形象反而更鮮明。

別人看戴勝益做餐飲,彷彿一路順逐,實際上他跌倒次數不少。他開過吃到飽牛排館、蒙古包餐廳「外蒙古全羊大餐」、又賣「一品肉粽」,甚至還跑到美國比佛利山莊開牛排館。

多次跌倒爬起的經驗,讓戴勝益認為人治不如制度,他訂立員工訓練準則,從外場服務生到內場廚師一舉一動都有規範,這也讓王品不論開多少店,服務都能維持一定水平。

員工分紅 賣命

一九九七年戴勝益照例到店面巡視時,遇到店裡兼職洗碗工的許媽媽,得知她白天得洗四小時的碗,晚上還去拾荒貼補家用。隔了幾天,卻聽說許媽媽某天夜裡在拾荒的路上意外被卡車撞死。

「員工為了多賺那幾十元,白天洗碗、晚上拾荒才能生活,我卻有司機開著賓士車,這合理嗎?」戴勝益心中湧起巨大自責,他痛定思痛,停掉設計師、取消司機、把賓士換成國產車。

之後,他也啟動員工分紅制度,王品的薪水在業界算一般水準,但若加上分紅就很可觀。每家店店長認股一一%、主廚認股七%,每月獲利的二一%由基層員工共享。分紅視每家店大小而定,不過只要任職超過一年,至少有一張股票,以五月一日收盤價四百三十元來算,超過四十三萬元。

開發品牌 區隔

王品經營模式雖然成功,但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大地震、製造業移往大陸,直接衝擊以商務客為主的王品,二○○一年出現負成長。戴勝益知道不能只靠王品一個品牌,他喊出「三十年做三十個品牌」,要求集團主管開創新事業。

第一年,副董事長陳正輝開了中價位的牛排品牌「西堤」,第二年王國雄也開創了「陶板屋」。從此王品集團每年營業額翻倍成長,不過三年,王品集團就發展出五個品牌,營業額攀上了二十三億元。

二○○四年,報紙以頭版標題報導餐廳販售「重組牛排」,指責重組肉可能因加熱溫度不夠,導致消費者食物中毒,一時王品旗下的西堤跟陶板屋成為眾矢之的,這項商品因占這二家銷量近五成,業績下滑三成。

當 時,王品內部雖有人認為不需停售,但戴勝益說:「大家已經將這塊牛肉跟黑心畫上等號,就算沒錯也不能再賣。」他下令停售,並光明正大上火線視察各店跟顧客 問好:「大家好,我就是賣重組牛排的戴勝益。」然後他大手筆買下六家平面媒體的廣告,告知消費者,不再販售重組的板腱牛排。

拓店直營 規模

當天他帶著主廚與新的「原塊牛排」亮相,牛排中間有條顯眼的白色肉筋。他解釋,為了要讓牛排看起來圓厚工整、賣相好看,而將板腱肉(牛體肩胛骨部位的肉)去筋、放入模型塑型。危機處理迅速,隔天西堤跟陶板屋的業績回到九成,短短五天就讓重大信心危機落幕。

戴勝益身段靈活,隨市場景氣調整價位與品牌,二○○七年王品已有七個中高價位品牌,他看準高檔餐飲市場飽和,也推出平價日式豬排定食「品田牧場」,遇上二○○八年金融風暴,果然開出紅盤。

「一個品牌一定要可開十五家、一家店月淨利要到三十萬元以上,才能存在,不然不符經濟效益。」在這樣的嚴苛標準下,同樣主攻平價的麻辣乾鍋「打椒道」,開幕一年多卻鎩羽,戴勝益說:「如果市場胃納量不夠,不如不開。」

目前,王品的店面全數直營,並且完全不向銀行貸款。「王品不缺錢,但一定要上市。」戴勝益說:「讓財務透明,未來更可積極向全球擴張,王品上市為了要給同仁希望。」

這句話就像在說三十年前的他。當時他是全球第二大製帽公司「三勝製帽」的副總經理,帽子大王戴勝通是他的哥哥。戴勝益出入有司機開三百萬元的賓士車、剪頭髮要三千元,身上不是三宅一生就是亞曼尼,聚餐非鮑魚魚翅不吃。

離家創業 起落

但在這光鮮亮麗的企業家外表下,戴勝益卻看不到希望。公司是父親跟哥哥的,他就像隻馴養在籠中已久的鳥,早忘記自己有翅膀。戴勝益自嘲:「別人對我沒期望,自己也心虛,才要努力妝點『成功人士』的門面。」

一九九○年他毅然離開三勝製帽,看準國民生活所得提高,跟朋友集資一千萬元,在台南成立以騎駝鳥作號召的ㄅㄧㄅㄧ樂園,找來小虎隊代言大轟動,「現金多到來不及拿去銀行存。」只能塞在後車廂。

但新鮮感來得快、去得快,只過一年,樂園就從門庭若市變成門可羅雀。戴勝益不死心,二年內又陸續開了三家樂園,不但把先前賺的一億元全賠光,還負債將近二億元。

他從一擲千金的貴公子變成債台高築,白天跑三點半軋支票;晚上因為怕被看出落拓潦倒,他繼續參加各種社團,但他的眉頭卻常深鎖。即使如此,他仍不肯接受父親或哥哥的錢,只因為「我不想當三勝製帽的分支機構。」

傳子家訓 希望

戴家六兄妹,大哥、小弟念到高中,三姊妹念國小,戴勝益念到台大。雖然他脫離家族事業,但全家對他的期望也最高。「我三十多年前就跟戴勝堂(戴家三兄弟的老么,目前經營大鼎活蝦)說,戴勝益最聰明,以後我們都要聽他的。」戴勝通說。「他聰明、有決心、重情義。」

在大哥戴勝通投資海地失利、帽子大廠一夕化為烏有時,戴勝益一肩扛起家庭責任,還每個月匯生活費給哥哥。「我反倒覺得他比較像大哥。」戴勝通談起弟弟的不計較,頗為感觸。

「我們家窮過、也暴富過,但戴勝益對錢看得很淡。」戴勝通說:「他租房子住、出入都坐捷運,二個孩子小學跟國中都念公立學校。」

「因為我之前當過『了尾仔兒』(台語敗家子),所以知道不能給孩子太好的環境。」戴勝益自嘲。去年他決定捐出個人財產的八成作公益,只留給兩個孩子各五%,而且要到三十五歲以後才能動用。

「他們可能懂得我是想逼出他們的潛力。」戴勝益的笑容這時帶點淡淡的自豪:「這是我給他們的最大禮物:希望。」

王品龜毛條款(節錄)

1.遲到者每分鐘罰100元。(戴勝益本人被罰過1.2萬元)

2.公司沒有交際費。

3.不談政治、董事長不投票,避免表態。

4.購車總價不超出150萬元。

5.禁止炒股票。若要投資,買進與賣出的時間需間隔1年以上。

6.高階同仁每年要有100家餐廳的用餐經驗。每天需步行1萬步。

7.迷信6不:不放生、不印善書、不問神明、不算命、不看座向方位、不擇日。

8.少燒金紙:每次拜拜金紙費用不超過100元。

9.員工因公務所得之紀念品或禮品,一律歸公,不得私用。

10.可以參加社團,但不得當社團負責人。

11.過年時不需向上司拜年。上司不得接受下屬為其所辦的慶生活動。

12.上司不得接受下屬贈予,更不得向下屬借貸與邀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84

2013年中國首度登頂全球最大黃金消費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854

2013年中國超越印度,成為全球最大黃金消費國,主要由於珠寶首飾、熊貓金幣和小金條購買量激增。湯森路透GFMS黃金調查顯示,2013年中國黃金需求達到1189.8噸,同比大增32%,較2003年增加了五倍。中國黃金需求激增,與國際金價暴跌有關。去年,中國消費者對黃金熱情高漲,實物黃金庫存曾出現不足。 據金融時報報道,經歷了12年的牛市後,歐洲和北美對黃金的熱情退卻。由於宏觀經濟狀況變好,高通脹預期減弱,西方國家的投資者紛紛拋售黃金ETF,黃金持有量下降了880噸。 在以亞洲為首的購金狂潮下,歐洲和其它市場的金條先是在瑞士融化並煉成小金條,再運往東方國家。GFMS稱,從價值的角度看,這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黃金遷移。 2013年,印度黃金消費增長了5%至987.2噸,由於新的進口關稅和限制政策,印度黃金需求被抑制了。中國黃金需求則不剎車式地增長。2013年,黃金首飾制造增長了近1/3至724噸,首次超過印度。中國黃金首飾零售專賣店蓬勃發展。去年7~8月,深圳共200多家金店開業。 由於中國買家購買黃金首飾主要是出於投資需求,而非裝飾物需求,因此高純度24K黃金占銷售主流。實物金條需求大漲47%至366噸,創歷史新高。金幣方面,2013年只有土耳其超越了中國。 GFMS的貴金屬經理Andrew Leyland表示,黃金在中國一直頗受歡迎,如今黃金越來越被看作是一種資產類別。中國人財富在增加,可支配收入在上升,以往超高金價壓抑了人們的需求,因此當金價下跌時,人們購買熱情極高。 2013年,若不是中國,金價下跌的更厲害。亞洲之外,投資者對黃金的熱情依然很弱,基本沒有什麽分析師認為今年黃金會大幅反彈。GFMS預計,2014年平均金價為1225美元/盎司,黃金實物需求會依然很強,但不會有去年因低價搶購的狂潮了。 近年來,中國也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黃金生產國,預計去年黃金產量為437.3噸。盡管沒有官方數據,市場上認為中國人民銀行從中買走了部分黃金。中國人民銀行黃金儲備的最新數據仍停留在2009年,為1054噸。 前幾日,上海日報報道,美國貴金屬咨詢公司董事Jeffrey Nichols表示,中國可能將宣布官方黃金儲備由此前的1054噸翻倍增加至2710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975

特斯拉風光登頂 暗藏兩大危機


2014-04-07  TCW
 
 

 

全球電動車霸主特斯拉(Tesla)股價三月初收盤來到歷史高點二百五十四美元,市值一度超過新台幣九千億元,出貨量只有百年歷史的北美汽車霸主通用(GM)零頭,市值卻直追通用一半。

站上制高點的特斯拉,今年預估出貨量還會比去年增加五五%,在中國市場更是捷報連連,包括贏得中國商標訴訟(原本因訴訟未決,中文名稱被迫改為『拓速樂』),接著是由北京芳草地門市正式引爆開賣,包括小米科技創辦人雷軍等已成為首批車主,公司預估,今年中國市場將貢獻三分之一的營收。

由於特斯拉超紅,兩岸供應鏈爭相與特斯拉接觸,從台灣的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與若干汽車電子、電池公司,到中國的雷軍、甚至上海自貿區,都希望成為特斯拉的「合夥人」,盼股價也能乘勢而起;郭台銘甚至已計畫好要在台中設立電動車中心,結合集團的竹南電池廠,供應特斯拉的亞洲所需。

然而,就在特斯拉看似氣勢如虹,聲勢大壓傳統汽車品牌的同時,陰影卻也悄悄籠罩。

危機一:豐田與本田推燃料電池車,效能多兩成

第一個危機,來自於豐田(Toyota)、本田(Honda)兩大傳統汽車廠的反撲。

豐田及本田主攻的燃料電池車(FCV),因為比汽油車效能高出四四%,以及充電時間比鋰電池電動車大幅減少等優點,被車界視為下一個將掀起車業革命的技術;集邦科技綠能事業處研究經理呂理舜認為,汽車的演進,將從油電混合車進化到純電動車,再到燃料電池車。

然而,日經新聞日前報導,豐田與本田的燃料電池車進度大幅超前,預計明年上市開賣,豐田預計產量為一千輛,不僅價格與特斯拉最暢銷的S型號車相當,一次行駛距離可達五百公里,比S型號車的能耐還要多出近二○%。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這種燃料電池車加氫時間只需三分鐘,比S型號車大幅節省充電時間(目前實務是充電三十分鐘、行駛兩百多公里)。

除了豐田與本田,日產(Nissan)也預定二○一七年量產氫燃料電池乘用車。目前全球已有三大陣營投入燃料電池車,包括BMW與豐田、戴姆勒與日產及福特,以及通用與本田,幾乎囊括所有傳統汽車大廠。

呂理舜認為,這是因為,鋰電池電動車的成本結構中,高達近五成的成本與重量都集中在鋰電池本身,但這種技術並不掌控在豐田、本田這些傳統車廠的手上,從經營角度來看,無益於生產,經營風險大增。因此即便日產推出鋰電池電動車,也是定位為使用者的「第二台車」,行駛距離較短。但反觀燃料電池,目前都是豐田等車廠內部自行開發電池技術,掌控度高。

就算氣勢鼎盛如特斯拉,內部的電池也全由日本松下(Panasonic)獨家供應,特斯拉為了綁住松下,還在二○一○年售予部分股權給松下,每股成本還不到二十二美元,現在這筆交易對松下的潛在獲利,已高達約新台幣八十五億元。在特斯拉年報中,也特別揭露已與松下確保供貨合約至二○一七年。

儘管業界對氫燃料電池車的關注度,隨著豐田、本田的原型車款一次次的展出而升高,但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卻對此技術不屑一顧,直率的批評是胡扯、垃圾(pure rubbish),只是行銷伎倆;他認為容易爆炸的氫氣,比較適合用來推進火箭。

怪的是,馬斯克在最新專訪中表示,特斯拉最後不會成功,但已證明電動車不是醜、慢、無趣的產品。

危機二:中國政府配線設充電站,協商未果

第二個危機,則來自馬斯克寄予厚望的中國市場。雖然好奇的買家不少,但特斯拉在中國政府面前,沒辦法討到太多便宜,因此不僅買主無法獲得官方補助,就連充電也成為一個大問題。

由於「電」在中國,是一種特許行業,如果中國國家電網不給力,不願意拉出超高功率的大電流專線配送到市區的充電站,特斯拉中國車主只能用家中的電網充電;也就是說,就算充電十小時,行駛距離也還不到一百公里,幾乎可說是淪落為「擺設」。

目前特斯拉已經針對此問題與中國協商,但尚未有明確的結論,車主只能自行想辦法。此外,充電站的設立也不是特斯拉單方面出錢、取得土地就能建設,同樣需要政府特許。如果充電的問題不解決,將會限制特斯拉在中國這個全球第一車市的發展空間。

不過馬斯克也不是省油的燈,特斯拉除了在明年推出售價新台幣一百餘萬元的平價E型號車,近期也正式啟動另一個殺手級計畫──無人車的開發。

根據美國矽谷公司傳回的消息,特斯拉已經號召數家矽谷公司投入此計畫,當中還包括華人創立的無線通訊公司。馬斯克的想法與Google旗下X實驗室類似,希望利用大量感測元件、衛星定位、無線通訊等現代科技,打造自動駕駛的無人車。

據瞭解,目前Google在加州、內華達州等已有二十餘台掛牌上路的無人車,還是X實驗室部分員工的主要通勤工具。

儘管無人車開發還在持續追趕進度,馬斯克清楚表示過,特斯拉是一家「更像蘋果、而非通用」的現代車廠,就算傳統車廠勢力將持續反撲,他也會以高科技為後盾,讓自己保有反擊的力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5868

中鋁巨虧163億 有望登頂A股“虧損王”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828

因大規模資產減值和鋁價下跌過快等原因,中國鋁業2014年或巨虧163億,有望成為A股“虧損王”。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601600)1月30日公告預計,2014年度經營業績將出現虧損,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為163億元左右。數據顯示中鋁前三季度虧損54億元。

中鋁在周五的公告中稱,公司本期虧損的主要原因,一是對部分長期資產計提大額資產減值準備;二是電解鋁平均價格下降幅度大於成本下降幅度;三是對內部退養及協商解除勞動關系人員計提辭退福利費用。

中國鋁業2013年凈利為9.48億元,相當於2014年的業績下滑了1819%。

不過,就在上周中國鋁業宣布,在連續數年虧損後,2015年中鋁有望實現各板塊全面扭虧。

重大資產減值

公告顯示,資產減記規模為人民幣55億元左右,包括:

中國鋁業重慶分公司80萬噸氧化鋁項目因持續虧損,於2014年7月停產,計提長期資產減值準備約人民幣33億元。

中鋁寧夏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下屬四家矽產業子公司嚴重虧損,並已全面停產,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約人民幣14億元。中鋁還將對上述四家矽產業子公司采取破產清算或解散清算的方式終止經營。

此外,中鋁還決定拆除幾家分公司的報廢生產線,並因碳素價格下降,對河南分公司的炭素生產線長期資產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合計約人民幣8億元。

中鋁在去年底曾打包出售控股子公司中鋁寧夏能源公司所屬四家矽產業子公司,掛牌價格分別為2386.15萬元、1元、1元和2元。因其中三家子公司的市場評估值均為負資產,所以掛牌價也為象征性的1元、2元。

鋁價走低

除了企業自身原因,大宗商品整體價格暴跌無疑是中鋁巨虧的根源之一。

上海期交所期鋁價格今年1月屢創新低,月中時曾跌至12415元人民幣/噸,創六年來最低,從9月中旬以來;鋁價已經下跌超過16%。

路透社援引北京顧問機構AZ China估計,中國目前有超過半數產能虧損經營,就連接受補貼後還是虧錢。AZ China預估今年中國國內約有100-130萬噸的供給過剩。

在此同時,中國鋁制品出口去年成長約19%,分析師預期這樣的趨勢將延續至2015年,因本地市場價格低於國際市場。

中國12月未鍛造鋁及鋁制品出口從11月的39萬噸跳增至54萬噸,增幅達38%。

不過鋁價格持續走低,可能導致中國關閉部分產能。中國研究機構安泰科(Antaike)估計,自去年底以來已有約40萬噸的鋁產能退場。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976

蘋果財報解讀:如何登頂世界之巔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346

蘋果財報解讀:如何登頂世界之巔
作者:格隆匯 天成


導讀:蘋果史上最強財報秒殺一切競爭對手,不過營收強烈依賴iPhone,蘋果手機各大市場後續增長如何持續?有哪些隱憂?


最近,蘋果發布了2015財年第一財季財報(2014Q4),財報可謂史上最強,秒殺了一切競爭對手,這麽強的蘋果的確讓人可怕,那麽就讓我們先來回顧下蘋果公司這個季度的表現:


營收:




蘋果的財年是從每年的10月1日開始算起。財報顯示,蘋果公司第一財季營收為746億美元,創下了蘋果史上最高紀錄,比去年同期的576億美元增長了29.5%。


746億美元意味著什麽?在已發財報的矽谷巨頭中,英特爾、微軟、AMD、雅虎、eBay、IBM加在一起的營收,還距離蘋果有19億美元的差距。看起來,地球人已經無法阻止蘋果的繼續膨脹了。


凈利潤:


蘋果凈利潤達到了180億美元,同樣創造了新高。180億美元是什麽概念?有位朋友在微信朋友圈說:“有時想想,就算自己有一千臺印鈔機,印的都是一百美元鈔票,一天24小時,每一秒都在印,印足三個月,也比不上它的賺錢速度,可怕呀!”


180億美元,是全球商業史上,所有公司單季最高的凈利潤,其他公司均為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公司。同時,和另外三家科技巨頭微軟、谷歌、亞馬遜相比,其余三家利潤總和(108億美元)都難以望蘋果公司項背。


手機出貨量:


蘋果2015財年第一財季全球智能手機總銷量7450萬部,這一數據直逼三星的7510萬部。可見,兩家在數據上幾乎平起平坐,但仔細觀察發現,背後的內容卻有天壤之別。蘋果出貨量增幅達46%,而三星出貨量同比下降11%。同時,蘋果在新機iPhone 6/6 Plus的刺激下銷量大增,而三星在不斷縮水,蘋果趕超三星重返智能手機第一寶座指日可待。


盡管2014年年初時還有許多華爾街機構不看好蘋果公司的表現,但現在,7450萬部銷量、180億美元凈利潤、746億美元營收……一個個搶眼的數據,宣告著蘋果的強勢歸來,而由於蘋果業績實在搶眼,一些華爾街分析師現在已經開始猜測蘋果市值超過一萬億美元的可能性。市場就是這樣,當你表現不好時他恨不得把你踩在腳底,而當你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時,他又千方百計把你捧到天上去。但作為投資者,我們需要做的是撇開市場因素,靜下心來分析業績超出市場預期的原因,以及這背後的驅動力能否持續、未來還有更多驅動增長的因素麽?


進一步分析蘋果公司這季度亮瞎眼的表現,有2點原因:

1.大屏iPhone6/6+的銷量激增





正是由於iPhone 6、iPhone 6 Plus這兩款大屏手機的暢銷,使得iPhone整體銷量激增。


2.蘋果中國區業績飆升




蘋果在中國區的業績達到歷史最高點。







第一財季里大中華區成為蘋果營收增長最快的地區,其營收為161.44億美元,同比增長70%。中國區已成為蘋果第三大市場,規模已經逼近歐洲市場的172億美元。同時,Canalys最新數據顯示,蘋果在去年四季度首次成為中國智能手機銷量最高的公司,搶走了三星長期霸占的老大位置。


那麽,問題來了,上面2個原因背後的驅動因素是什麽?而這種驅動力能否讓蘋果繼續保持高增長呢?


簡而言之,最重要的驅動因素是——對iPhone的需求壓抑得到釋放。


第一個需求:iPhone從小屏到大屏的提升。在喬布斯還執掌蘋果的時候,他堅持屏幕大小應該在單手的掌控範圍內。一直到2012年庫克掌舵之前,iPhone的屏幕尺寸一直是3.5寸。盡管用戶對大屏手機的呼聲越來越高,蘋果在此之前一直堅守著自己對屏幕尺寸的控制原則。最新推出的iPhone 6/6+的4.7寸/5.5寸屏,是一次性的釋放了用戶對蘋果大屏手機的需求壓抑,這也是iPhone6/6+銷售表現要遠好於iPhone5/5S的重要原因。


第二個需求:中國市場對iPhone的需求得到釋放。對於2015年一季度的財報表現,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中國市場的爆發所導致的。去年,蘋果與中國移動達成合作,這一合作也令蘋果更加融入市場主流。要知道,蘋果為了達到中國移動的技術標準,做出了長時間的努力,並最終取得了回報。在iPhone6/6+發布之前,中國的三大運營商從來沒有同時納入到蘋果的全球發布體系中,在占市場規模七成的中國移動的加入後,讓大量的在享受iPhone卓越體驗的同時要忍受低速2G的用戶,真正得到了解脫。同時,中國市場如此給力,證明庫克頻繁訪華——拜會政府部門、運營商高管,為新品站臺助陣的努力並沒有白廢。


所以,兩方面對iPhone需求壓抑的釋放,是2015年一季度財報亮眼的重要推動力。然而,仔細分析可以發現,未來恐怕很難再有這樣的機會。


首先,蘋果現在太依賴於iPhone的表現。事實上,iPhone手機銷售收入已經成為市場分析師及股票權威人士評價蘋果公司業績表現的指標。其原因就在於,從2012年開始,iPhone手機就在蘋果營收中占據了一半以上的份額。到了剛剛過去的2015財年一季度,iPhone占到蘋果公司營收的69%。反觀蘋果的其他硬件產品:iPod已經進入消亡期,基本被iPhone取代了;iPad連續四個季度銷售收入環比下滑且創新不足,和競爭對手的產品差距已經不大;MAC雖然持續增長,但整個PC市場的萎縮決定了其增長的天花板已經不遠了。一個公司如此依賴某一個明星產品,就如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里,很難說是好事還是壞事。我們這時就需要深入剖析這個明星產品的高增長背後的動力到底有多大。


iPhone在蘋果中的地位舉足輕重,營收占比近70%。




其次,蘋果亟需為iPhone系列產品找到新的殺手鐧。以前,安卓手機對蘋果似乎並不能構成有效的威脅,因為每次新品發布,他們總能打出新的“王牌”,成為用戶更換手機的理由。比如iPhone 5則變的比iPhone 4s長了一些;iPhone 5s加入了指紋識別;iPhone 6和iPhone 6 Plus則變的更大更薄。令人好奇的是,在iPhone 6和iPhone 6Plus打出了大屏的“牌”之後,蘋果還有什麽底牌?蘋果亟需為iPhone系列產品找到新的殺手鐧,而就像曾經的中端產品iPhone 5C遭到了市場的冷遇一樣,即使推出了,要讓市場接受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最後,蘋果各大市場後續增長動力減弱。其邏輯是如果發達國家市場或發展中國家的富裕人群擁有iPhone的滲透率較高,高端市場對iPhone新產品的熱情就會下降,導致蘋果後續的增長乏力。目前,其實蘋果手機在歐洲和北美的市場已經逐漸飽和。2014年iPhone在北美市場銷售收入增長只有區區4%,而在2013年則是9%,在2012年是50%。歐洲市場的銷售收入,2012年增長31%,2013年增長4%,2014年增長8%。不管是歐洲還是北美,iPhone的銷售收入增長都在明顯放緩,這預示著蘋果這兩個主要目標市場已經漸趨飽和。對於2015年一季度的財報表現,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中國市場的爆發所導致的,可以說,未來不會再有這樣壓抑已久的巨大市場一次性的在蘋果面前打開。尤其是隨著華為mate7在中高端市場的成功,眾多國內手機廠商有了進軍中高端市場的信心,尤其是OPPO、vivo和中興在中高端市場的高溢價表現,更是加速了國產手機挺進高端市場的進程,這勢必將會對蘋果在中國區的銷售構成大的挑戰。


我們都知道,要保持客戶對產品的熱情,只有不斷創新,拉開與競爭對手的距離。一旦客戶對新版iPhone的渴求不再像以前那麽熾熱,等待蘋果的就是收入增長乏力和股價的下滑。既然這樣,除了手機,未來還有更多能夠驅動蘋果持續增長的因素麽?


1、智能手表Apple Watch


2015年智能穿戴是電子行業重要的方向,Apple Watch是最重要的產品。庫克之前在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上稱,公司計劃從4月份開始銷售這款備受期待的智能手表,這讓苦苦等待許久的果粉們興奮不已,其實早在去年9月份的蘋果新品發布會上,Apple Watch便已作為壓軸產品亮相,不過事後市場對其褒貶不一。Apple Watch是否能像蘋果之前的產品一樣廣受歡迎,目前不得而知,可穿戴市場還未爆發,幾大主要玩家三星、sony、pebble雖然推出了相關產品但都沒有取得長足的進展,可穿戴設備要獲得銷量的突破還得看蘋果的Apple Watch。


2、移動支付Apple Pay


2015年將是Apple Pay發展壯大的一年。蘋果CEO庫克在公司2015年第1財季會議上宣布自2014年10月發布以來,在Visa、MasterCard和American Express上通過Apple Pay服務完成的非接觸式交易占比已經達3分之2。目前全美大約750家銀行和信貸機構和蘋果簽署協議支持Apple Pay,在Panera Bread、Whole Foods上80%的移動支付由Apple Pay完成。Apple Pay現時已獲得初步成功,在上線72小時後有超過100張信用卡登記,並在2014年11月公布占全美電子支付交易份額達1%。目前看來,Apple Pay的移動支付模式的快速推廣有望成為蘋果公司另一殺手鐧。


最後,總結下吧。站在蘋果2015財年一季度的絢爛表現上向前看,蘋果前進的路還很艱難。如果AppleWatch不能成為下一個擔當重任的主力產品,如果Apple Pay不能成為業界的領導標準,蘋果2015財年一季度的表現恐怕就是以後再也無法企及的高峰。不過,幸運的是,蘋果之所以能登頂這樣的高峰就在於這是一家獨具慧眼並善於打破傳統的偉大公司,獨特、顛覆性的創新難以做到,而蘋果不僅做到,而且不止一次。蘋果現在有自己的硬件+平臺,未來將繼續完善自己的生態圈,更重要的是蘋果真的不差錢!截止目前,其手中擁有現‍金、可交換證券總計178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萬億元。這是什麽概念,簡單地說,如果你的市值低於1780億美元,蘋果理論上隨時可以收購你,來看看下面這些公司的市值你就知道啦。




(緊接著蘋果後面的是Intel、AT&T、美國銀行、吉利德、迪斯尼、VISA、IBM、花旗、百事可樂、Comcast、亞馬遜、思科……前面的默克集團、可口可樂、Verizon、雪佛龍表示壓力也很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207

登頂心法 從四種身分,拆解他的經營哲學 最溫柔的狠角色 連狂傲賈伯斯都被他收服

2015-03-16  TWM
 
 

 

他不住豪宅,不愛美食,每天清晨四點半起床,幾乎過著苦行僧般的生活,為的是脫離身為少數的恐懼,登上權力頂峰,改變世界!

撰文‧林宏達、何佩珊

三十年前,他只是美國南方小鎮船廠工人之子;三十年後,他是全球高科技產業之王。

他的一項決定,就能影響台灣的GDP(國內生產毛額)數字,但直到今天,比起站在台前的賈伯斯,庫克更像是站在幕後的影武者,了解他的人,少之又少。比起賈伯斯,庫克更像一個謎。

他一人獨居,生活簡單,鮮少談論自己,他頻繁在全球媒體前曝光,卻少有報導能揭露他的內心世界。為了解開這個謎,本刊記者赴美國矽谷採訪,同時分析數十萬字和庫克有關的報導資料,最後看見的是,一位深諳謀略的企業戰士,他憑著執行力,一步步擊敗強敵,站上高峰。

自律!過著鋼鐵般的生活

每件事都要能控制,包括欲望故事,要從庫克的家開始說起。飛行十一小時後,三月七日,星期六早上九點,本刊記者來到了庫克位於加州舊金山Palo Alto市 Webster街上的家,他是七千億美元市值公司的執行長、身價一二五億美元,資料都說,庫克極度保護隱私,但是這裡門口沒有警衛、沒有隔開群眾的大片草坪,和臉書創辦人祖克柏買下左鄰右舍,保護隱私的作法相比,這棟小房子真是庫克的家嗎?

這棟房子門面不過二、三十公尺寬,離Palo Alto市中心的大街不遠,附近多是五、六十年歷史的老房子,從外觀判斷,二層樓高的房子,室內頂多六、七十坪,沒有車庫。同行的朋友告訴我們,有些Google工程師,會到附近地價最貴的Atherton買房子,「那裡的房子,基地至少一英畝(一二二四坪) 起跳。」朋友說,庭院深深,外人根本看不到裡面的動靜,比格局,這裡遠不如許多台灣大老闆的豪宅,注重隱私的庫克,怎麼會住在這裡?

就在我們猶疑之間,一輛BMW七系列的轎車緩緩駛來,庫克就從屋內走出,周末早上,庫克一身輕裝,手上拿著一套西裝,似乎準備去公司加班,過去和庫克有關的故事,開始一個個串聯起來!

這裡,就是他控制七千億美元蘋果帝國的起點。庫克要求他生活中的每件事,都要能控制,包括他自己的欲望。

他過著如鋼鐵般、紀律嚴格的生活,在矽谷,媒體經常報導庫克儉樸的生活:每天清晨四點半起床,在家裡一樓健身、準備工作,為了星期一的會議,他在星期五和部屬開一次會,星期天睡前再開一次會,推敲清楚每個行程的效益,每一分鐘都要精確控制。

庫克並不重視吃,他經常造訪Palo Alto麥克阿瑟餐廳,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有一次,他的部屬半開玩笑地說:「我可以替庫克點菜。」他在這裡最常點的餐,就是一份沙拉,一份魚肉,唯一特殊的要求是「醬要分開放」,庫克承認「我都是這樣吃。」WholeFood店員告訴我們,庫克經常自己到街上的超市買沙拉,這裡,也是蘋果創辦人賈伯斯、臉書創辦人祖克柏常造訪的店,連生日,他也只是一個人去洗車、逛超市,低調度過。

當地房仲告訴我們,他的房子,去年價值約二百多萬美元,庫克的鄰居,有史丹佛的外科醫生、美式足球選手,今年房價才升到三百多萬美元,價格還比不上台北市中心的一棟豪宅。

︽華爾街日報︾記者觀察,庫克從不透露個人生活,一個經典的故事是,蘋果推出iMove軟體時,賈伯斯要求高階主管們都拍一段生活錄影,賈伯斯拍了一段和孩子們的互動,硬體部門副總拍了一段在生日會上開的玩笑,只有庫克,拍的是小朋友在Polo Alto打工賺錢的故事,還是一點也沒透露生活細節。

當部屬:專挑賈伯斯不想做的事,成為他最好夥伴這棟房子的位置,其實正是庫克能升任蘋果執行長的原因之一。

一九九七年,庫克進入蘋果時,原本只是管理供應鏈的主管,在蘋果內部,這是近似「黑手」的工作,和賈伯斯重視的程式設計、工業設計相比,管理供應鏈既繁瑣又無趣,庫克的前一任,只做了幾個月,就被賈伯斯逼到離職。

庫克上任後,要求搬到賈伯斯辦公室旁邊工作,有任何問題,他都可以在第一時間,先知道賈伯斯的態度;庫克的家也是,這裡離賈伯斯家,走路只有十分鐘,就連買一杯咖啡,都可能會遇到賈伯斯,庫克的房子不大,不會因為房子比老闆的家還豪華,觸怒愛面子的賈伯斯。

無論他在全世界的哪個角落,都不會錯過每個星期一,賈伯斯最重視的主管會議,「他與CEO就像陰和陽,完全互補。」︽華爾街日報︾記者Yukari Iwatani Kan觀察,他與公司裡其他喜歡模仿賈伯斯的人不同,他專挑賈伯斯不想做、沒興趣做的事,讓賈伯斯少不了他。賈伯斯身邊雖然有設計天才、程式高手,但這些人都會瓜分賈伯斯的光芒,只有庫克,完全隱身幕後,和賈伯斯完全互補,最終成為賈伯斯最信任的人。

戰功!建立﹁牛奶哲學﹂

﹁追殺庫存的匈奴王﹂,改造蘋果供應鏈庫克替賈伯斯建立的第一個戰功,是成功降低蘋果的庫存,庫克經常告訴部屬他的﹁牛奶哲學﹂,「要把自己當成在酪農業發展。」庫克說,他極端痛恨庫存,「要喝一杯牛奶,最好的方法,是把剛擠出來的牛奶,直接送到桌上。」當時蘋果的生產系統效率低落,庫存堆積如山,庫克稱自己是「追殺庫存的匈奴王」,全面改造蘋果供應鏈。

當時,蘋果在亞洲的分公司,一年的庫存周轉率是二十五次,已經比過去一年七次到八次的水準大幅提升,庫克原本就以嚴格出名,部屬設定的目標,是提升到一年周轉一百次,開會時,庫克提出的目標,卻是一年庫存周轉「一千次!」(等於每天所有存貨要周轉二到三次),所有人都以為,他在開玩笑。

十八個月後,庫克讓供應鏈做到每天存貨周轉兩次,讓零件倉庫和工廠整合,生產出的產品直接寄給客戶;幾年後,庫克的團隊已經可以做到存貨周轉率接近「無限大」,這代表蘋果幾乎沒有庫存!

當客戶:他要求嚴格,讓供應商談判到崩潰在工作上,庫克靠驚人的意志力領導部屬,有一次,他長途飛到新加坡開會,十幾小時飛行之後,庫克只短暫沐浴,立即開會,一張一張簡報仔細討論,一連會議十二個小時,專為庫克訂的高級餐點都沒人動,連新加坡分公司的員工都累倒了,庫克還在繼續開會。

根據︽華爾街日報︾記者Yukari Iwatani Kan的觀察,庫克在高階主管間人緣不錯,因為他不像賈伯斯那樣喜怒無常,庫克彬彬有禮;但對內,他同樣以嚴酷出名,「在他的概念裡,維持現狀就是不能接受。」他對待供應商的風格,相當嚴苛,「他認為,合理的要求就代表妥協」,好幾次,亞洲供應商的代表在庫克的部屬面前,談判到崩潰,因為他們無法承受空手而回面對老闆的壓力。

嚴厲!不斷追問邏輯漏洞

答對一個問題,他會再問你十個庫克統御部屬的方式,不是像賈伯斯那樣當眾羞辱人,《財星》雜誌曾報導,他更常做的方法是,當他發現某人的報告有問題時,他會不斷追問報告中的邏輯漏洞,「如果你答對一個問題,他會再問你十個問題;如果你答錯了一個問題,他會再問你二十個、三十個問題,」一層一層深入,直到對方完全答不出來,會議室裡只剩下令人難堪的寂靜為止,「我看過他用問題把部屬『撕成粉碎』,」《財星》雜誌轉述庫克部屬的話說,「那一點也不有趣,非常不好玩。」他不用一個罵人字眼,就能讓部屬下次不敢提出不夠完美的報告。

庫克會提拔的是,像他一樣的完美主義者,蘋果的全球採購經理Jeff Williams,工作跟庫克一樣拚命,供應鏈一有問題,他就直接飛到亞洲,查明狀況,工作忙的時候,他甚至睡在公司;他也像庫克一樣節儉,剛到蘋果時,他開著一輛老舊的Toyota Camery,最終他升上蘋果的營運副總裁。

但蘋果的供應鏈團隊在內部得到的待遇,卻是相對較低,在公司裡,賈伯斯認為只有設計、硬體和軟體部門,才是「高級部門」,當設計部門在年末享用豪華大餐和高價禮品時,供應鏈管理部門只能到便宜餐廳,抽公司產品摸彩。

出身營運部門的庫克卻沒因此受限,他的營運成績受到賈伯斯青睞,工作四年後,賈伯斯把銷售部門也交給他管轄,接著,庫克一步步接收和創意無關的部門,如客服、電腦硬體部門,他把賈伯斯不喜歡做的事都攬在自己手上,二○○五年,他升上營運長位置,最終成為賈伯斯接班人。

當接班人:肅清敵手,用﹁金手銬﹂留住人才庫克接棒後,曾面臨領導危機,「在蘋果,沒有人怕庫克」︽TIM COOK︾一書中指出,庫克剛接執行長位置時,蘋果員工對未來發展十分悲觀,「蘋果要完了」,員工認為,蘋果是靠賈伯斯的魅力,才能把一群好鬥、權力欲旺盛、水火不容的高階主管湊在一起,有工業設計天才的伊夫(Jonathan Ive),有小賈伯斯之稱的福斯托(Scott Forstall),沒人相信庫克能駕馭這批天才。

︽華爾街日報︾觀察,當時獵人頭公司天天打電話挖角這批人,賈伯斯死後,伊夫一度灰心喪志,有意回英國發展,福斯托則是想尋找機會,把庫克拉下馬,取而代之。

庫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讓人緣最好、但長期被賈伯斯忽視的網路服務部門負責人升官,同時,他留人的第一步,就是向資深副總每人發十五萬股蘋果股票,這些股份像是金手銬,立刻增加人才跳槽的機會成本。

庫克知道,他不是賈伯斯,無法讓這群人互相惡鬥,拿出最好的成果;要領導這個團隊,他必須刺激人們互相合作,而不是互相競爭。好處也是,他不像賈伯斯高度渴望光環,他利用這一點,把自己的缺點,變成領導的優點。

他知道伊夫長期在賈伯斯的光環下,外人根本看不到他的設計天才,伊夫也擔心,沒有執行長支持,設計總監的位置將愈做愈小;他說服伊夫,沒有賈伯斯的干擾,反而是他全力發揮的機會,新的舞台,會給他在設計史上留名的機會,在庫克授權下,伊夫盡情做他想做的事,在舊金山買豪宅、出書,甚至得到英國爵位,交換他對庫克的忠誠。

庫克和福斯托之間,卻演變成一場惡鬥,福斯托對外放話,說他是﹁蘋果最重要的人﹂,福斯托在蘋果內部以善鬥出名,蘋果曾發生天線設計不良的重大瑕疵,福斯托搶先指責,是天線部門設計出問題,使部門主管離職,但真正的原因是,福斯托的軟體設計有瑕疵,他掌握蘋果iPhone的軟體核心,連賈伯斯都偏袒他。

一二年,福斯托負責的地圖服務出現重大瑕疵,蘋果股價因此重挫,美國媒體觀察,這次事件,讓庫克發動對福斯托的清除行動。︽華爾街日報︾記者調查,蘋果研發團隊事先早知道蘋果地圖服務有問題,福斯托可能瞞著庫克,不讓他知道產品瑕疵,但以庫克事事追問細節的個性,他放行地圖服務時,也未必對地圖服務的瑕疵一無所知,事件發生後,福斯托希望像天線不良事件一樣,讓庫克將此事輕輕放下,像賈伯斯一樣偏袒他,拒絕庫克要他道歉的要求,他以為庫克個性低調,不可能自己出面負責。

管理!掌握分配舞台權力

給有能力的人表現機會,嚴懲失敗者沒想到,二天後,庫克就用CEO的名義正式發函道歉,這封道歉信,就成了福斯托和蘋果的訣別信,一個月後,庫克要求福斯托辭職。他把原本屬於福斯托的舞台,分給早就渴望插手人機介面設計的伊夫和網路服務負責人庫伊(Eddy Cue)等人。

另一個被庫克炒魷魚的,是他上任後第一個聘用的高階主管布洛特(John Browett),他出身歐洲的大賣場通路,上任後,布洛特瞭解庫克緊盯數字的個性,嚴控賣場的銷售和獲利數字,他不但對通路進行裁員,還增加賣場的配件陳列,原本以為這可以討好庫克,卻沒想到這等於是挖掉蘋果的根,把蘋果精品級的通路服務,變成另一個大賣場,半年後,庫克火速要他離職。

從此,庫克的管理風格變得更加鮮明,他掌握分配舞台的權力,有表現的人,就有更多的表現機會,失敗者受到嚴懲。他從原本沒人害怕的營運長,一年多後,成為真正大權在握的CEO。

賈伯斯過世前一年,賈伯斯和庫克在蘋果總部會見三星集團接班人李再鎔,警告他,三星推出的手機,和蘋果的iPhone 3GS太過類似,兩家公司開始展開六個月的談判。

協商六個月後,三星竟推出了接近iPad的平板電腦產品,蘋果開始準備控告三星,考慮到三星是蘋果的重要供應商,蘋果決定再觀察一段時間。

但真正讓蘋果忍無可忍的是,三星在第二年二月,又推出更接近iPad的新一代平板電腦,一○年,三星手機出貨量,比前一年大增三一九%!前面的談判,其實只是在拖時間。

當時賈伯斯病重,他誓言要對三星發動「核子戰爭」,全力阻止三星模仿蘋果,由庫克負起對抗三星的責任。庫克一面和hTC、摩托羅拉談和解條件,一面在韓國、德國、日本和美國對三星進行專利大戰。庫克知道,法律訴訟無法消滅三星手機,只能拖慢三星的侵略速度,或是逼三星不敢進一步模仿。

這也是一場世界大戰,兩家公司同時在歐洲、亞洲、美國砸下巨資,發動法律戰和媒體宣傳戰,但真正的戰場,還是在手機市場上,去年三星高階手機銷量下滑,三星的施壓力道衰退,一四年八月,蘋果和三星撤消美國之外的所有訴訟時,庫克卻反將一軍,推出大尺寸的iPhone,殺入三星擅長的大尺寸手機市場,獲得大勝。

當同志:克服逆境,無懼社會的眼光庫克對別人嚴苛,對自己同樣嚴厲,究竟是什麼力量,驅使他前進?

一四年十月,庫克公開同志身分,信中他寫道,「身為同志,讓我對於少數群體的感受,有更深的理解,也讓我有機會去了解,身處其他少數群體中的人們。」他接著寫,「雖然,有時會感到辛苦與難過,但它賦予我自信去做我自己、走自己的路,克服逆境並無懼社會眼光。」他的同志身分,讓他注定一生都要對抗主流意見,他必須全力以赴,才能爭取做自己的機會。

出櫃!對抗主流意見

做好準備,走自己的路成就大事要了解他,必須回到一九六○年代的阿拉巴馬州,庫克小時候,美國南方仍普遍歧視黑人,有一次爆發大規模的黑白衝突,逼使庫克一家搬到別的城市生活;同性戀者更被歧視,在庫克就讀的大學,一旦同志身分曝光,甚至會收到陌生人寄來的死亡威脅。

在庫克辦公室的牆上,掛著他一生最崇拜的兩個人,羅勃.甘迺迪和金恩博士的照片。這兩人,羅勃.甘迺迪是活在哥哥約翰.甘迺迪(美國第三十五任總統)的陰影下,卻堅持走自己的路,支持黑人民權運動,最後被刺殺身亡的悲劇英雄;金恩是領導黑人,堅持反對暴力對抗,成功改變美國的歷史人物。

庫克在公開信中寫道,「在許多地方,身為同志可能會遭房東驅趕,或被禁止探望生病的夥伴與分享他們的遺產。有無數的人,特別是孩子,只因為他們的性向,而每天都飽受恐懼與欺凌。」現在阿拉巴馬州法院,仍為反對同志婚姻和聯邦法院進行法律戰,可想像庫克成長過程裡,早已習慣對抗主流,他的高度自律,是提醒自己,要走自己的路,成就大事,就要做最充分的準備。

他最欣賞林肯的一句名言,﹁我會做好準備,直到我的時代來臨。﹂這句話,也正是他職業生涯,最好的說明,如今在蘋果乃至於全球,庫克時代的確已經來臨了!

公開同志身分,伴侶力挺庫克出櫃之後,美國《大西洋月刊》報導,庫克的伴侶,是今年37歲的亞裔美籍人士班傑明(Ben Ling)。他擁有史丹福大學資訊工程博士學位,在Google和Facebook都工作過,還曾擔任臉書的開放平台總監。

庫克出櫃後,班傑明在Twitter上發文,「謝謝你勇敢說了出來。」標註庫克的Twitter帳號,公開力挺庫克。

《哈佛商業評論》特別分析庫克為何要公開出櫃,文章指出,庫克承認同志身分,證明不同性向,仍然能取得最高的成功,也能營造公司開放、包容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庫克從此不需要再孤身出席活動,也不用隱藏自己的私人生活,出櫃後的庫克,或許不會再是那個外表冰冷的庫克,而是內心情感豐富的男人。

名人一句話論庫克

謝金河(財信傳媒董事長):承先啟後第一能人,在賈伯斯之後,開啟更大格局。

童子賢(和碩董事長):

如果賈伯斯是帶領蘋果演出《出埃及記》的「摩西」,則庫克就是助手與繼承人「約書亞」。

堅韌、沉著而有毅力的「約書亞」,把先知的遺志貫徹成功。

溫肇東(政大科管所教授):從結果來看,庫克是成功接了這一棒,該有的布局,該有的業績,都已做出來;但下一個產品在哪裡,還有待觀察。

陳慧明

(瑞銀執行董事暨投資研究分析師):務實、善規畫、少權謀。

伊夫 Jonathan Ive (蘋果設計部門資深副總裁):賈伯斯是為設計瘋狂的人;相比之下,庫克的風格是仔細思考所有細節,甚至會測試所有他認為重要的事情。

採訪後記〉

平民小宅門口 捕獲野生庫克「我們去採訪庫克的家!」在編採會議上,同事提出了這項提案。雖然我十分認同從全新角度,去解構這個全球最有權力的CEO,但心裡卻忍不住想:「怎麼可能?」同事提出問題,「這個全世界科技業最有影響力的人,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過去台灣媒體幾乎沒有對庫克的近身觀察,我們立即決定出發,去了解這個對台灣科技業擁有巨大影響力的人。

這個題目,只有一個星期的作業時間。當我飛抵矽谷,好不容易來到那個「據說」是庫克家的地址,這棟房子毫不起眼,位在一般街區,大小比一般的人家更小,這裡是矽谷中心,這樣的房子,甚至是有點寒酸,第一次來的時候,裡面沒有任何動靜,庫克真的住這裡嗎?

時差混雜著失望與懷疑的心情,讓我一夜難眠,第二天起了個大早,我們決定再試一次。

陽光撒落在兩旁滿是花草樹木相伴的Webster 街道上,這時一輛BMW緩緩靠近,我們已經知道庫克的座車是BMW七系列,半開玩笑地猜:「嘿,庫克回來了!」但駕駛座上坐的,是一名黑髮男子。

沒想到,幾分鐘後,庫克打開家門,出現在我們眼前,也許是家裡太小,停不下大車,庫克只好走到門外上車,星期六早上,他手拿西裝,像是要去加班,外界對他個性的形容,得到印證。

一次次的走訪和近身觀察,從他的住家、居民與店家的口裡,我們確實感受到庫克低調且獨特的風格。

(何佩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421

王思聰投過的App“17”憑什麽登頂AppStore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92264.html

王思聰投過的App“17”憑什麽登頂AppStore

一財網 貝貝 2015-09-28 17:05:00

最近,一個來自臺灣,國民老公王思聰投過的App火了,叫“17”,描述這個產品並不難,高大上一點“Instagram+periscope”,簡單點的你可以腦補一下六間房和9158等在線秀場。

最近,一個來自臺灣,國民老公王思聰投過的App火了,叫“17”,描述這個產品並不難,高大上一點“Instagram+periscope”,簡單點的你可以腦補一下六間房和9158等在線秀場。“17”主要功能就是圖片分享+短視頻+視頻直播,用戶還可與平臺廣告分成。

左邊是"Instagram",右邊是“17”

直播界面可以說是和國外前段時間被Twitter收購的知名在線直播軟件“periscope”幾乎沒什麽區別,對比下直播時的界面。左邊是“periscope”,右邊是“17”。

左邊是“periscope”,右邊是“17”

它是哪里冒出來的?

“17”是第一個由臺灣團隊開發在中國區AppStore總榜登頂的APP,全名叫17你的生活點滴,由麻吉波波公司出品。今年7月正式上線,CEO是技術男陳泰元,註冊資本1500萬新臺幣,用戶大約在300-500萬之間。17定位為記錄生活的手機社區,功能以圖片分享+短視頻+視頻直播為主,主打用戶可與平臺廣告分成。平均只要有1000人觀看,直播者有1元分紅,累積100美元就能拿錢。

黃立成

“17”團隊最著名的成員應該是其天使投資人黃立成。黃立成是臺灣知名藝人,20世紀90年代與弟弟黃立行組成LABoys將嘻哈音樂帶入華語樂壇,後組織麻吉兄弟團體(團員有李玖哲等)。因為黃立成過往的經歷與人脈,他吸引了一些臺灣非一流明星來短暫直播,如今他整天在Facebook上分享“17”的動態和內容,經常回答用戶問題,同時也負責對媒體發聲,是首席客服+公關+明星BD的角色。

周傑倫和王思聰

黃立成還透露,萬達集團王健林之子王思聰也是“17”的投資人。如果跟王校長最近跟周傑倫直播打英雄聯盟,創辦遊戲直播平臺熊貓TV,簽約Angelababy當主播等事聯系起來,全民老公在新娛樂內容這塊還真是要準備大展拳腳了。如今“17”登頂中國區AppStore總榜第一,相信得到網紅小王的全力加持更能一日千里。

它是如何火起來的?

當朋友們興高采烈像孩子般討論“17”會不會成為中國的“Instagram”或者“periscope”,為什麽不是直接去用“Instagram”或者“periscope”應該是個比屋子里的大象更難猜的謎,一年前“Instagram”可能因為不重視中國市場失聯了,但是大家對於“曬”這種硬需求並沒有減弱。這一年來很多玩ins的朋友被逼著在不斷地尋找替代品,但是往往是玩一陣子就棄掉了,所以在各種圖片社交軟件上都能看到他們只更新了一兩張的賬戶。直到前幾天“17”的出現,這一年來壓抑的需求沸騰了。

很多用戶試用“17”後最大的體驗就是體驗很差,但是仍然擋不住經常刷不進去的人們不厭其煩的一遍遍刷新,等待恢複穩定觀看。

體驗很差,仍然很火爆,說明擁有很大的優化提升空間。至於它為什麽火,很多人都各執一詞,但是都繞不開,“性”和“曬”。

對於這種在線直播類,收益與觀看數成正比的產品,你應該明白為什麽會有一些裸露的鏡頭出現了。另外從“17”幾乎平步青雲的大事記時間表也可以略窺一二。

大事記時間表:

6月5日iOS版上線

7月21日修正嚴重bug後開始在臺灣地區登頂(前一天數據為總榜1000)

7月23日安卓版上線

8月22日被GooglePlay下架

8月28日男童直播妹妹洗澡

9月1日新版UI上線。在馬蘭西亞等東南亞地區走紅

9月3日男女直播做愛過程

9月16日馬蘭西亞AppStore免費榜第一

9月18日舉辦幫“17”用戶去世界各地與粉絲直播活動,首站美國

9月22日美國AppStore免費榜第一

9月25日中國AppStore免費榜第一

關於“17”這款APP的為什麽會爆紅的原因有以下3點:1.與其他直播不同,引入圖片,降低用戶冷啟動成本和社交媒體傳播成本;2.數次事件引發爆發性用戶倒入;3.激勵功能設計。“17”的火,因為涉及到大量性的內容加上極高的曝光量,如果為了避免被封掉而清洗目前的灰色環境,“17”依靠著現在有的模式,圖片加視頻分享,還能夠火下去嗎?

(綜合PingWest、界面、中關村在線)

編輯:丁明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245

他,奠定愛因斯坦登頂台階

2015-12-21  TWM

法拉第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雖然出身鐵匠家庭,他靠著努力自學、勤做筆記,在一八一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讓科學家戴維同意雇用他為實驗室的助手,這也成為法拉第人生的一大轉捩點……。

如果你是鑽石,即使有再多的塵土遮蔽,早晚要發亮,沒有人能掩蓋!

麥可.法拉第(Michael Faraday)是牛頓和愛因斯坦之間最偉大的科學家,現在大學裡每個理工科系,都有他偉大的身影。他是電機工程學之父,發現「電磁感應」,可是這顆閃亮的鑽石,原來是深埋在塵土中。

法拉第出生在倫敦一個鐵匠的家庭,他十三歲時,到一家書店學習裝訂,這個工作成了他最好的學校。他對科學類的書特別有興趣,把省下來的錢,拿去買一些簡單的儀器,自己做實驗。

那個時代,科學不光只是學問,還可以拿來「表演」。最有名的「演講」,就屬皇家學會會長韓弗瑞.戴維爵士。他常把「電流」展現給觀眾看,如同在看電光特技,特別受歡迎!

發明第一台「發電機」

法拉第用盡千方百計,搞到入場券,聽了戴維的四場演講。別人驚嘆、鼓掌、歡呼,他卻努力做筆記。這份厚達三百頁的筆記,帶來他一生的轉捩點。

法拉第鼓起勇氣,寫了一封信給戴維爵士,並附上他聽講的完整筆記,希望戴維能給他一份工作。戴維看了筆記,大為驚豔,便在一八一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給法拉第回信。

戴維雇用法拉第為實驗室的助手,剛開始只是打雜和保管儀器,不久戴維看出他的天分和能力,升他為實驗助理。但戴維因他的出身寒微,並不尊重他。

法拉第雖然因此難受,但並沒有澆熄他對科學的熱情,很快就有了驚人的成就。他找到控制電力的方法,製造實驗型的馬達;在化學上,他研究出如何把氣體轉變為液體。他的成就如此明顯,皇家學會有人提議,應該讓他成為會員,投票結果,只有一票反對,誰?就是提拔他的戴維。

戴維自認是英國最偉大的科學家,眼看法拉第超越自己,心中很不是滋味,於是便藉口要研發光學玻璃,打發法拉第去玻璃工廠,把他排除在重要的實驗之外。

法拉第在玻璃工廠做了六年,一事無成,因為光學玻璃不只要有理論,還要有精密的工藝。一八二九年戴維死了,法拉第回到皇家科學院實驗室,他最重大的突破即將來臨。

一八三一年十月二十八日,他用二二○呎長的銅絲,繞成一個中空的圓柱,接上電流計,銅絲並沒有電流。然後用一塊圓柱形的長條磁石,快速插入中空的銅絲卷,電流計立刻反應,有電!接著,他把磁石快速抽出,指針還在反應,還有電!這是科學史上的重大發現,如果讓磁石和金屬線圈快速地相對運動,就能以感應的方法產生電流。

這次實驗成功,法拉第進一步發明了世界第一台「發電機」。他為人類創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動力」!

法拉第四十九歲時得了「失憶症」,他在病痛折磨下,解開了牛頓解不開的謎團。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他知道蘋果會掉下來,但不知道為什麼掉下來,而不被其他星球的引力吸去?

法拉第推想磁力會產生磁波,而磁波會形成一個「磁場」,太陽與各行星都有磁場,磁場與磁場相吸又相抗,所以保持一定的平衡。

電會產生磁,磁以光來傳遞,這就是我們能用「光」攝出影像,藉電磁波傳送,然後接收、呈現,就是「電視」的原理!

解開電、磁、光之謎

法拉第想利用「光波」來證明電磁力可控制光,但光只要碰到任何東西就會反射,所以他用盡各種物質,包含氣體都解決不了問題。

在即將放棄時,他突然看到架上擺著一個玻璃塊,那是他耗費六年光陰唯一的「成果」。他拿這塊玻璃來姑且一試,沒想到當他把玻璃放入磁中時,看到極化光平面受磁力造成的偏轉及被磁力排斥的現象。

真理必須能得到人們的認可,才會成立。法拉第的問題是,他沒有受到正規的高等教育,沒有辦法用數學運算證明他的理論正確。

這時另一名偉大的天才來接棒!

他就是科學界的明日之星詹姆士.馬克士威(James Maxwell)。馬克士威在權貴家庭成長,他二十歲時,看到法拉第的理論,便主動把法拉第的理論,用數學完整寫出報告,證明是對的。

他把報告寄給法拉第,法拉第收到報告時,欣喜若狂,他對馬克士威非常感激,也驚豔他的天才,不但沒妒忌,反而全力提攜。兩人成了忘年之交,共同建構電磁學的理論,為日後的愛因斯坦奠定登頂的台階。

今天我們生活的一切,全拜法拉第開啟大門。但他沒有申請任何專利,成就全部貢獻給世界共享!

圖說:法拉第在機械工程學,發明第一部「發電機」,在物理學,發現了「電磁感應」,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撰文 / 郝廣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65

OPPO/vivo超越華為!登頂第三季中國智能機銷量榜前兩位

10月25日消息,據CNET報道,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中國再次蟬聯世界最大智能手機市場寶座,同時各大廠商的排名也出現了劇烈的變動。此前排行榜首的華為這次被OPPO與vivo全面超越。

今年第三季度,OPPO與vivo超越傳統國產品牌華為和小米成功登頂,其中排名第一的OPPO市場占有率達到創紀錄16.6%,而去年同期其市占率僅為9.9%。排名第二的vivo市場占有率稍稍落後,達到了16.2%,而去年同期其市占率則為8.8%。

曾經的中國本土第一品牌小米現在已經滑到第四,今年第三季市場占有率僅為10.6%,而去年同期它還掌握著14.6%的市場份額。在國際市場一直緊追蘋果三星的華為則在國內落到了第三位,其市占率為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3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