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專題籽】卧虎藏龍 土瓜灣十三街

1 : GS(14)@2015-05-20 08:52:51

【專題籽:舖仔小店】我們常找工藝老師傅,與新世代創作人玩crossover,互補新元素與經驗,但原來這遊戲天天在土瓜灣十三街上演。訪問那夜下着滂沱大雨,鳳儀街的車房早已收工。幾條鋼筋砌成的「青春工藝」招牌下,泛着黃燈的木工小舖正式開工。學員們都在埋首揼木椅,趕為尼泊爾地震義賣救災。八十歲的老木匠忙着為徒弟們解決疑難。刨木揼木之間,多了個沉默的印巴籍鄰居站在門外,轉個頭見他也坐在其中刨木過手癮,他做木的手法非常特別,還說下回來製作家鄉家具露兩手。各方老師傅在小店亂入已成常態,這裏還出現過鑄鐵匠、藤編器具的嬸嬸、甚至有坐在他們中間唱南音的。有人訂來薄餅同吃有說有笑。半夜三更,濕轆轆的街倒映着微黃的燈,一堆學員與麻甩佬之間,十三街說不出的可愛。


藍屋故事館館長盧樂謙(謙),本就特愛研究學習傳統工藝,喜歡鑄鐵、做木工,甚至會到大坑幫手紮火龍,與今年八十歲的老木匠龍全(龍仔)相識於偶然。那時謙在灣仔故事館煩惱哪裏找來大量小椅子,坐在裏面的龍仔突然搭嘴:「我識整喎!」即場揼了張小木椅作證,謙愕然:「唔係咁勁呀嘛!」想深一層,只要你肯問肯聽,今日身邊五、六十歲以上,平凡無奇的師奶叔伯們,總有一技傍身,讓你嘆為觀止。龍仔本只想跟朋友們開家木工教室,讓自己過吓手癮,這樣貪心卻好玩的項目「預了要自己貼錢」,結果卻出乎意料之外,學生人數比想像多,貪平租降落十三街,卻掉落卧虎藏龍之地。每次他們在門口揼木創作,都會引來看不過眼的街坊師傅跑來,開口一句:「唔係咁銀樣呀!」就搶過來搭嗲露兩手,萬試萬靈。





龍仔手執木鋸,動作比班裏幾位大隻仔同學還要快。

謙的第一件crossover作品,以木混合鋼筋,作為送給十三街的見面禮。

「龍仔最鍾意烘木。」幾個徒弟躲在一邊燒,把木頭烘上顏色,十秒內本在忙其他事的龍仔真的來接過火槍,認真地烘木頭,引得大家一陣笑。



老木匠有性格 健談又幽默

龍仔生於三十年代,十四歲就拜師學藝,兩年半後跟師兄們出來工作,做了半世紀木匠直至退休,「我哋讀書少、沒文化,做咕哩又唔夠力,不學門手藝就實餓死。」當年師兄弟二人各站一端,使勁地鋸六呎長的大木頭,直至下位師兄過來接手換班,再去幫師傅做別的工序。人工是伙頭煮的大鑊飯,「叫他多煮些飯,不煮飯就打他。肚餓吖嘛!食完三碗白飯,半個小時又食三碗,好快肚餓!」今次阿謙跟龍仔合作整一個小茶几,當他用銼刀細心把榫腳磨圓時,龍仔已經弄好其餘三隻腳。龍仔說:「又慢又盛的方法我唔教㗎。」快的方法就是刨木力度要準,要多少留多少就能掌控自如;剛中帶柔,用蠻力的話木很易突然爆開。造木器尺寸要計得精準,差了一分,茶几的四隻小腳已經站不穩,阿謙笑說:「他的尺寸在手中、腦中,說也說不上來,我們好難學。」開業七個月,龍仔已變了店裏的靈魂人物,他比一般師傅還要幽默健談,攝影師蹲了好久為龍仔度位拍攝及試咪,龍仔試咪:「噢師傅,你是在少林寺練功嗎?喂師傅,你今年多大了?卅多?喂今晚你請食飯好喎!呵呵呵。」肚餓了會開盤,跟徒弟們猜牆上木條離水平位差幾分,輸了的請食飯。龍仔做了半世紀,沒有甚麼拿不拿手,也自有一套想法,有時讓謙哭笑不得,例如客人裝修想要弄趟門,龍仔覺得還是普通門實用好看,三兩下手勢就弄好了,但謙苦惱:「咁人哋係想要趟門吖嘛!」不過,謙發現原來十個師傅有十種不同的辦事方法,我們就要觀察下次自己想做甚麼,再想想是否跟他那樣做。





工具就像木匠的好拍檔,所以他們為每把工具取名字,右邊是象鼻,大家好。





怕失敗冇前途 「最重要夠膽去做」

小店對面就是牛棚,有駐守一號攤位十三年的王振榮(榮哥)。五十年代香港的鑄造業很出名,榮哥十四歲就出來做機械鑄造,製作船的螺旋槳。後來因為污染問題被政府要求停產,鑄鐵業也淡出香港工業史。及後他走進了藝術界,由油街藝術村,走到牛棚藝術村,在一號攤位一守就十三年。現在他銅、木、石、陶及玻璃的創作都做,他幫許多藝術家鑄造雕塑,早前阿謙製作的巨型鐵筆,他也有幫忙。用沾上松節水的玻璃刀,吱一聲在玻璃上劃一刀,以刀尾後的小圓鎚一扑,玻璃應聲分為兩段。聽來簡單,但下刀角度要45度,切口界太深或太淺,啪開會不夠平,或是裏面有玻璃的泡泡,可謂易做難精。榮哥說:「最好你不斷失敗,失敗了才有成功感,若你一次成功就會驕傲了。」謙最懂榮哥的脾性,剛在附近浴室洗過澡的榮哥,赤住身穿着沙灘褲就來跟我們玩玻璃,攝影師問他要不要先穿上衣服,他氣聚丹田:「穿甚麼穿!習總來我都不穿!」喊他師傅他回你:「邊個係師傅呀!」平時工作就沉默地工作,小朋友來上堂就是玩,藝術沒得教,最緊要玩得開心。藝術要從失敗中找新的出路,如果只懂跟別人去做,做出來的都是垃圾。榮哥說:「其實我們每個人,三歲到八十三歲的思維都不同。你做的事,讓人開心己經足夠。」在他的理念裏,學乜學物甚麼都是廢話,最重要是夠膽去做而已,想太多只會故步自封。謙說:「初學鑄鐵學燒焊,榮哥弄了一次或燒了一次,你再問他任何問題他都不答的。一來好多工夫其實答不了,二來問了他也不會答,唯一能做的只有買部機回來自己不停試。榮哥喝口啤酒,「你職業訓練局咪就咁學囉!政府又要戴甚麼套甚麼套,又怕弄傷手。嘥氣啦!弄傷手最好!你傷一次就知道,不會弄傷第二次!」而且用錯的方法,也可能創出新的東西。條條大路通羅馬,但他們不一定要去羅馬,「你都未去做已經說要保護自己,像個機械人似的,怎工作?」沒有冒險精神,沒有承擔失敗及捲土重來的胸襟,甚麼都甭提,「我覺得這個社會不行。」偏偏現在的人怕失敗,因為失敗隨時輸身家。他連燒焊護鏡都不戴。榮哥與謙一起燒焊,是個強烈對比,謙笑說:「你見到我們燒焊會好搞笑,我會戴眼鏡,他走過來執起燒槍就燒,當然他比我純熟很多。」榮哥:「安全是靠你自己,不是靠別人去監督的。」除了學藝,謙在街上得到更多的是啟發。現代人的通病,無論你在一個地方住了多久,你都並不真正認識自己居住的社區。家人以外,你連樓下看更都不一定認識。但在十三街,他們透過製作木器認識了不同的街坊,師傅們說話總是「銀」來「銀」去,卻不吝嗇地給你講故事、傳經驗,讓你看到更多、學懂更多教育制度下不會教你的事。常說工藝式微,小舖卻證明了社會雖然把工藝淘汰,但工藝仍可在社會繼續運作。



自製玻璃飾品





這是謙第二次來界玻璃,還未能如榮哥般得心應手。

簡單方法是用玻璃刀背後的小圓鎚,墊起玻璃一壓即開。

榮哥則覺得徒手啪開玻璃,切口會比較平整。





把玻璃碎片層層叠,放到火爐裏燒,可變成獨一無二的飾品。

完成品玻璃面木茶几



青春工藝土瓜灣鳳儀街6號地下記者:陳慧敏攝影:潘志恆編輯:黃子卓美術:房 雍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520/1915314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5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