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案例《曉說》被狂點5億次後遭五家土豪公司瘋搶,高曉松為什麼這麼紅?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047

一個叫@王軒 在知乎上說:長的不帥,不吸引仇恨。當然,這是開玩笑。

口才好,能講故事的人很多,比如崔永元、竇文濤、老梁、王凱等,高曉松不是最帥的,也不是口才最好的,但卻是最火的,可以說是「一個人的電視台」。

為什麼?

從產品經理的角度看,高曉松這個產品有3個關鍵點:

1、視頻自媒體是一個大風口。

高曉松成名很早,從1994年出版的《校園民謠》到1996年的個人作品集《青春無悔》。後來轉型互聯網,2000年在搜狐做總監,2001年在新浪做駐美首席代表,然後做盛大的首席娛樂顧問、做A8的總監。但再次讓高曉松爆紅是因為一款產品《曉說》,而《曉說》成功的背後則是一個風口:視頻網站的原創浪潮,「這些靠著最初版權混亂時期起家的網站,在聚集到大量資金之後都要重走大製片廠的老路。」

高曉松:再說《曉說》這事,大家看到視頻網站巨頭都爭著要做原創。視頻網站這種行業在美國是沒有的,youtube是大家自己拍著玩,hulu是大的影視公司辦的。因為美國有大的製片廠,電影、電視劇、脫口秀全線產品都有,也有自己的電視台和分發渠道,不會把版權賣給視頻網站,說我索尼的電影跟你華納的在一個網站播,不可想像。我個人對中國視頻網站的預測是,這些靠著最初版權混亂時期起家的網站,在聚集到大量資金之後都要重走大製片廠的老路。我和幾位大佬都談過,現在就應該在視頻網站普 及好萊塢大製片廠的管理辦法、生產辦法、金融辦法、保險辦法等等。它們應該是未來中國的索尼、華納、派拉蒙。

互聯網一定會代替一切,一開始大家以為互聯網只能發信息,就跟愛迪生那時覺得電只能點燈一樣,誰想到電還能刮鬍子?中國人習慣拿歷史當鏡子,但互聯網這個東西是開天闢地的,所以它窮盡了我的知識結構以及我能力的限度。

我很喜歡互聯網的這些大佬們,他們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分子,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生意人。他們看世界的凌厲角度和對人的量化能力讓我覺得特別神奇。如果在飯桌上,通常我要想說話我能一直說,但是這幫人一說話我恨不得拿一個本子記下來。這些東西不是胡說八道,最終成為他們辦起來的一個一個企業。我自己的話語權也是他們給的,如果沒有他們,我最多也就像木心老師一樣,每週在紐約給大家講文學史。

2、做任何產品,首先要拼痛點。《曉說》的爆紅,我認為是高曉松抓住了一個痛點:講潛規則,或者說隱形知識是一個大痛點。

@張金豬 在知乎的留言:個人認為,高胖的曉說讓那些不大愛讀書的年輕人從另一種渠道獲得了一些算是有用又有點冷門的的知識,不愛讀書愛看視頻愛聽人講是我們這一代的特點,我們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如果去讀這些書可能覺得枯燥無味更別提自己獨立思考了,而高胖直接告訴了我們他讀完書後的觀點和他有些特立獨行的想法。這些知識如果作用於泡妞吧妹上面……看看高胖自己吧,他本人的原話:「我老婆全部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都是我建起來的」

高曉松自己也說:我40歲之後,自己的生活是很明確的,我就是賣藝。不像年輕的時候覺得自己什麼都能幹,我現在不創業、不經營公司,我只賣藝,你經營就好了。

做《曉說》,題材都是我先跟人家在飯桌上講出來的。人家聽完覺得挺有意思,我就去講。我知識都怎麼來的?看過的書,走過的路,見過的事。我從小有一個優勢,家裡人是政協常委之類的,有那種文史資料選編。中國人有寫史的傳統,讓國民黨將領什麼的寫回憶錄,但又不讓大家看,就編成資料選編內部交流。我們家都 是學科學的,沒人看,我自己天天在那裡看,喲,跟課本上寫的不太一樣。

我們家吃飯時最愛聊國外的事兒,從小訓練記國旗背首都,後來我自 己閒著沒事把各國的煤產量鋼產量都背了一遍。我們家人最討厭胡說八道,我想知道什麼事兒,他們會為我寫一條子,說這個事你去找某某院士,人家研究這一輩子了。大家都住一塊,最多穿過這門進了北大那門,或者穿過那門進了中科院。

3、一個人的電視台。互聯網和技術的進步,讓製作的簡單,讓個人生產力、創新力得到最大的釋放。

《環球企業家》寫高曉松的一個文章講到一個細節:最先與高曉松合作的優酷土豆沒有想到《曉說》會如此成功。當時,時任優酷總編輯朱向陽約高曉松吃飯,約了三次之後,很少在國內的高曉松才有時間去。他還納悶:「優酷土豆找我做什麼?」

早期,優酷土豆方面也沒想好與高曉松做什麼。優酷只是單純想和高曉松合作,對於內容和合作方式,他們就以各種各樣的方案、節目進行協調。高曉松覺得這些都太麻煩。「錄節目還得再弄一棚,還得進去排練半天。我說咱要弄一個世界上最簡單的節目,就我一個人說話。」高說。由於高曉松一個人在鏡頭前的脫口秀成本很低,優酷土豆就決定做這個節目。

但是,製作的簡單不意味著粗製濫造。反倒因為這種輕製作,可以在粉絲運營上花更大的精力。高曉松的粉絲定位很清晰:群體年齡偏大,以男性為主,忠誠度很高。


作者:金錯刀
來源:知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299

中石化“混改”邁步 騰訊、嘉實等25家巨頭瘋搶油品銷售公司股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173

昨日(9月14日),中國石化披露全資子公司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增資引進社會及民營資本的具體方案,25家境內外機構投資者將以1070.94億元認購銷售公司29.99%股權。(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這意味著中國石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邁出實質性一步。

此次增資完成後,中石化將持有銷售公司70.01%的股權,25家機構共計持有剩余29.99%的股權。中石化銷售公司的註冊資本將由200億元增加至285.67億元。

值得註意的是,根據投資者的認購金額和持有銷售公司股權比例,銷售公司的股權價值為3570.94億元,顯著高於市場此前預期的3000億估值,反映了投資者此次認購的踴躍及參與“混改”的熱情高漲。

《上海證券報》報道稱,“最終估值比我預期得高。”銀河證券油氣行業首席分析師裘孝鋒表示,中石化銷售板塊2013年的利潤為240億,去除財務費用,利潤約為210億,按11倍左右的PE,則原銷售公司板塊資產價值約為2300億左右。而增資擴股後的中石化銷售公司估值最終是3570.94億,折算原銷售公司資產價格估值為2500億左右,高於原估值。

另一位券商研究員則表示,此次引資對應PE為13年14倍PE,高於市場預期的10-12倍,預計短期內中石化銷售業績將進一步提升,長期來看,更大價值在於非油業務。

此次中國石化銷售公司引入的25家機構囊括了國內資本圈的核心力量。大潤發、複星、新奧能源、騰訊、海爾、匯源等9家產業大腕,也包括了嘉實基金、工銀瑞信、華夏基金等公墓巨頭,以中國人壽和生命人壽為代表的4家險企也成功入圍。

民營資本中,騰訊控股、海爾、複星國際以及匯源控股通過設立有限合夥企業認購共計4.58%的股權,認購金額為163.71億元。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的核心,也是當前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制度紅利。《證券日報》報道稱,嘉實基金初定9月18日發行嘉實元和封閉股票型發起式基金,讓普通投資者分享混改的盛宴。

嘉實元和計劃通過券商渠道發售100億元,其中,50億元的資金量參與購買中國石化銷售公司港股原始股,剩余一半資金用於購買債券,進行組合投資。而嘉實資本的認購價款為100億元,持有銷售公司股權比例達2.80%。

有基金分析師對此表示:

把過去通常只能由機構投資者參與的上市前增資(PRE-IPO)到IPO發行再到上市後二級市場交易三段累積,獲利的概率與幅度都大大地提升,遠比單純‘打新’收益更高,風險更低。嘉實基金提供了百姓分享混合所有制改革紅利的新路徑,是公募產品和機制上的重大創新,新產品嘉實元和基金有近50%的資產投資於中石化銷售公司的股權,高達50%的‘原始股’投資,這在當前市場‘打新’是幾乎不可能實現的。

作為一只公募基金,嘉實元和將有一半資產投資於中石化非上市股權,這已經是一個創新。我認為,作為“混改”首單,中石化很可能給投資者做一些讓利,“混改”入股價公允,這樣中石化銷售公司上市才會為投資者帶來不錯的收益,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惠及廣大人民的投資者’。

這25家機構多以財團名義出現。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總會計師葉慧青向《上海證券報》表示,之所以選擇這25家投資者,是綜合考慮報價、產業互動性、認購金額和“三個優先”談判的結果。

有些企業沒能進入名單,一方面可能是他們出於資金等方面的考慮,另一方面也是銷售板塊價值本身有合理的判斷,出價特別低的投資者就可能進不了。因為我們遵循的是同股同價,同股同權,不能因為一家出價低拉低整個價值。此外,在遞交法律約束性報價前能夠和我們形成產業合作的企業,更適合成為我們的引資對象。

她還表示,具體各家入股比例的確定原則主要是:產業投資者優先、國內投資者優先、惠及廣大人民的投資者優先。

本次增資協議中,產業投資者以及與產業投資者組團投資的共9家,投資金額326.9億元、占比30.5%;國內投資者12家,投資金額590億元、占比55.1%;惠及百姓民生的投資者4家,投資金額320億元、占比29.9%;民營資本11家,投資金額382.9億元、占比35.8%。

關於中石化銷售公司未來發展方向,《證券時報》報道稱,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近日在達沃斯論壇公開表示,銷售公司董事會成立後就會研究和計劃上市事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1854

疑慮重重 美國投資者為何仍然瘋搶阿里巴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319

20140917ALIBABASting

盡管基金經理們嘴上總愛念叨支付寶分拆問題,責難阿里巴巴的公司治理不透明,但這絲毫不妨礙他們瘋搶阿里巴巴股票,好像買不到就吃了大虧。

先是路透報道阿里巴巴路演僅兩天就獲得足額認購,隨後上周末又爆出美國四十家大型買方機構猛砸400億美元申購,平均每家下單10億美元。樂得馬雲將IPO定價區間從每股60-66美元上調至每股66-68美元。

如果啟動“綠鞋機制”,則將融資243億美元,輕松超過2010年農行的220億美元全球IPO融資記錄!

阿里巴巴為什麽會這麽火?基金經理們為什麽不顧“公司治理”的“硬傷”,如此癡情阿里呢?為此,彭博撰文指出,基金經理們認為雖然阿里存在諸多風險,但它實在是太便宜了,讓他們不得不追捧,理由如下:

1、估值偏低。價格上調後,阿里巴巴的預期市值將達到1676億美元,是截至明年3月的年盈利預期的29倍。

而根據彭博計算,如果按照今年年末的預期盈利計算,目前百度市盈率為34倍,騰訊為37倍,亞馬遜為135倍。在紐約和香港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和電商企業的平均預期市盈率為43倍。很多投資者認為,一旦阿里巴巴股票開始交易,其估值將達到業界同行的同等水平。

2、很能賺錢。從盈利能力上看,阿里的數據也漂亮的令人發指。根據Wedbush Securities整理,阿里巴巴的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高達59%,為全球10家同類公司中最高。這些公司包括Google、Facebook、Amazon、百度、騰訊、Twitter和京東等等。

3、成熟且潛力巨大。正如Krane Fund Advisors董事總經理Brendan Ahern所說:“這是一家成熟的公司,從成立至今已15年,而且正處於高速增長之中。它將隨著中國互聯網和消費的興起而繼續壯大。”

據中國政府數據,中國目前有6.32億互聯網用戶,比印度之外所有國家的人口都多。2015年更是將達到8.5億。而且麥肯錫預計,2015年中國的網上零售額將達到3950億美元,是2011年的三倍。

微信公眾號“走進華爾街”今天發文分析指出,阿里巴巴此次之所以受到熱捧,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給了美國的大盤股基金在年底前追趕標普500指數的機會。

首先,阿里巴巴是超級大盤,按上市價已經市值高於95%以上的標普成分公司,同時一下子又上市流通了200多億(甚至可達300億)的股票,是一只流動性相對很不錯的股票,適合大基金的進出。

其次,阿里巴巴的定價相對於市場別的互聯網的大盤股以及類似的中概股不算高,有很好的上漲的機會。

第三,就是阿里巴巴不可能計入標普500指數,也就是說炒高阿里巴巴的股票不會相應地推高指數(甚至還有可能引發指數下跌,因為逐利的資金可能拋掉指數里的大盤科技股調倉去參與炒作阿里巴巴的股票)。

文章還指出,阿里巴巴選在9月18日定價(9月19日正式掛牌交易),時間點選擇也暗藏玄機:

其一:9月18日是本季度的標普500重新平衡權重的日子,因為一個季度里500只股票漲跌不一,相對權重也發生了變化,所以需要重新平衡一下,使得指數更準確地反映個股的表現。

而本周五的重新平衡,科技股因為在過去幾個月的優於大盤的表現,將獲得標普里的更多權重。這個變化,既使得大盤股基金追趕標普500更需要阿里巴巴的表現,同時也使得一旦發生阿里巴巴股價與大盤科技股的蹺蹺板作用(即阿里巴巴漲標普500里的科技股跌)的相對影響力也能放得更大更實際。

其二:根據美國的證監法規定,上市首日交易開始,該IPO的承銷商在未來的25個交易日里不可以發布任何有關該股的評論。這麽算來,解禁結束的時候,正好是十一月初,趕上了美國一年一度的節日攻勢。

由於每年新年伊始就有新的資金流入,華爾街早有了提前炒作的習慣。一來節日里大家心情都比較好,二來節日期間的交易量也會降低,股票的價格也更活絡。

文章最後稱,可以預計的是,解禁日一到,六大投行就會連篇累牘地發表看好阿里巴巴股票的報告,將阿里巴巴的股票往上好好做一波

到了十二月,大盤基金可以部分落袋為安,鎖定些收益啦! 然後上淘寶買點節日的飾品和禮品或者掛聖誕樹上或者放在壁爐上掛著的襪子里,心情大爽地過個節日!(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225

貝萊德CEO:央行們憑什麽抨擊機構瘋搶風險資產,這都是你們逼的!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939

iTLQCDj6uE20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貝萊德(BlackRock)首席執行官Larry Fink認為,正是央行們推出的越來越寬松的貨幣政策和越來越緊的金融監管一手造成了今天的市場格局,也推動了投資者買入風險資產,所以,他們應該停止批評投資者。

最讓我恐懼的是那些正被熱烈討論的事情。美聯儲或者國際清算銀行都在說“市場存在泡沫”,“私營部門購買了資產,享受到了低利率所帶來的長期流動性優勢,但對那些沒有享受到的人而言則是一種損失”。現實是,盡管他們在指責市場,但他們並沒有承擔起任何責任。

他們應當說“OK,我們所有人都要為此負責,如何來一起解決問題?”而不是責備市場。

實際上,如果你看那看央行們的行為就知道,他們從債務人那里獲益,令儲戶蒙受損失……我們就從來沒有指責過這一點。

貝萊德是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其資產規模高達4.3萬億美元。以往,貝萊德對監管政策不怎麽抗拒。然而,政治家和央行們推出的應對危機的措施令貝萊德這樣的市場參與者受到沖擊,這家公司由此轉變為試圖影響政策的一股強大力量。

貝萊德對影響政策決策者的興趣比較有限,它希望避免被打上“具有系統重要性”的標簽——因為這可能引發一個新的監管設計,那將可能導致更密切的監管和更嚴格的資本要求。

Larry Fink還認為,決策者們甚至應當避免使用帶有輕蔑語氣的詞語:“影子銀行”——正是由於傳統銀行的活動受到了嚴格的監管限制,才使得對沖基金和保險公司能夠幫助填補銀行留下的空白。

他們實際上有助於社會。他們提供那些銀行無法再釋放的貸款。監管機構創造出了當前這樣一種市場環境,監管者們是這樣說的:“社會需要更多保護,銀行需要更多資本,我們需要被保護。”因此,很多人被擠了出來,他們無法申請到銀行貸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808

地方債務新政在即 城投債遭瘋搶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216

城投債近期遭瘋搶,認購倍數普遍在2倍以上,收益率也普遍低於5.8%,較上個與大幅回落。除了流動性寬松外,主要因國家公布地方債新規,劃清政府與企業界限,導致未來新增城投債將越來越少,存量和現在發行的非常稀缺。

財新網引述一位債券基金經理的話稱:“現在城投債發行火得一塌糊塗,簡直就是瘋搶。一級市場新發城投債,評級和實力挺差的地方的利率才5.8%,稍微好一點的地方就到了5.5%。市場上幾乎沒有發行利率5.75%以上的城投債。”

11月3日發行的7年期AA+“14嶽陽惠臨債”票面利率為5.5%。而在上周三(10月29日)發行的3+2 年期AA的“14攀城投小微債”票面利率更是低至5.48%。

上述債券基金經理說,最近城投債不分類別,收益率下得特別驚人,上個月還在6%左右。

此外,認購倍數也顯示城投債遭到瘋搶。近期發行的城投債認購倍率多數在2倍以上。其中,“14嶽陽惠臨債”的認購倍率為2.98倍,“14攀城投小微債”的認購倍率為2.88倍,10月29日發行的7年期AA+“14 新昌債”認購倍率更是達到5.33倍。

對於城投債市場火爆的原因主要是近月來國務院、發改委和財政部陸續出臺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和防範企業債風險的一系列政策,審批規則改變的、節奏放緩,認為導致供給預期吃緊,甚至未來城投債可能從市場消失。

“城投債發行節奏將明顯放緩。”中債資信公共機構首席分析師霍誌輝認為,年內城投債的發行尚不會停止,但是發改委近期明顯收緊了城投公司發行企業債券的審核條件,在新的審核條件限制下,存量債務規模較大、投融資需求較高的地區通過融資平臺發行企業債券融資的難度加大,整體發行規模將受到控制。霍誌輝預計,年內新增城投企業債券發行量將不高於400億元。

此外,盡管政府制定了城投債存量劃分的方法,使得部分債務有失去政府背書的風險,但火爆城投債市場似乎反映出投資者認為大規模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能性並不大,投資者試圖抓住這波可能是最後的高收益債券。

十月初國務院公布《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後,欲劃清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的城投債歸屬,城投債的命運正式迎來分水嶺。上萬億可能不會被納入地方預算管理的存量城投債的違約風險將隨之增加,如何劃分這些存量債務成為市場關註的焦點。

中國財政部上周二發布《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納入預算管理清理甄別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稱將對截至2014年12月31日尚未清償完畢的債務進行甄別,其中存量地方政府性債務將被分為四類:

1. 其中通過PPP模式轉化為企業債務的,不納入政府債務。

2. 項目沒有收益、計劃償債來源主要依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甄別為一般債務。如義務教育債務。

3. 項目有一定收益、計劃償債來源依靠項目收益對應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或專項收入、能夠實現風險內部化的,甄別為專項債務。如土地儲備債務。

4. 項目有一定收益但項目收益無法完全覆蓋的,無法覆蓋的部分列入一般債務,其他部分列入專項債務。

對於列入地方政府債務的城投債來說,部分城投債券如審定為政府應當償還的債務,被歸類為一般債務和專項債務,納入政府預算內,則將明確獲得政府信用支撐,這無疑將提升其信用水平。但未列入的城投債是否會增大違約風險?

國泰君安首席債券分析師徐寒飛認為,在防範系統性風險的考慮下,這部分平臺債務尤其是城投債不一定就完全得不到政府償債支持,最終導致償債風險暴露,但階段性、局部風險仍不能排除。

此外,據財新引述債券基金經理的觀點稱,10月中旬之前,主要是市場結構性原因,包括理財產品的認購需求比較大、信用風險低等;10月中旬開始的這波利率下行,主要因為央行下調正回購利率、開展SLF(常備借貸便利)操作,導致市場總體收益率下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690

全通講神話故事 機構瘋搶“沙發”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89943.html

全通講神話故事 機構瘋搶“沙發”

第一財經日報 聞到 2015-03-25 06:00:00

市場主流研究機構對全通教育的業績預測是每股1元,320元的股價對應2015年320倍的動態市盈率。上市以來,其股價暴漲13倍,而上漲的動力來自於公司收購運作之下的在線教育故事。

牛市之下,A股紀錄正不斷被刷新。3月24日,A股市場的又一個紀錄誕生,全通教育(300359.SZ)收盤報320.65元,成為歷史上,繼貴州茅臺、中國船舶之後新的股價最高股票。

市場主流研究機構對全通教育的業績預測是每股1元,320元的股價對應2015年320倍的動態市盈率。上市以來,其股價暴漲13倍,而上漲的動力來自於公司收購運作之下的在線教育故事。

那麽全通教育在線教育的故事到底有何吸引力?

新高背後的故事

3月24日,全通教育報收320.65元,刷新A股股價新高。是市場火熱造就了全通教育,還是全通教育自己講述的故事被市場追捧?

資料顯示,2014年1月上市之初,全通教育的主要收入來自於“校訊通”業務,有一款“為中小學校(幼兒園)及學生家長提供即時、便捷、高效的溝通互動服務”的信息服務平臺。隨著校訊通不斷被各地叫停、隨著運營商數十億壟斷收入模式難以為繼,原有的盈利模式走到了盡頭,全通教育也試圖打造一個新的學習生態圈,布局在線教育,尋找新的利潤點。

事實上,全通教育上市以來,一直在並購。每並購一次,股價即沖上一個臺階。然後再並購,再沖。

2015年1月27日,全通教育公告宣布以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繼教網和西安習悅,複牌後股票連續漲停沖破200元大關;此次全通教育沖關300元並漲停,與收購、整合河北皇典事件相關,根據公司說法,其意在迅速進入河北區域市場,鞏固公司在線下服務渠道上的固有優勢。

資料顯示,全通教育最新擬收購的繼教網為K12基礎教育教師職業教育提供系統平臺建設、課程內容開發和培訓體系構建等服務的教育服務企業,經營管理的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為教育部首批推薦的“國培計劃”網絡培訓平臺。繼教網已獨立開發完成13大類近5000門在線培訓課程,開發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課程資源250多門,基本涵蓋了學前教育、小學、初中和高中的各個學科,適應了各類基礎教育教師培訓的需求。其2013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分別為24337.50萬元和5677.64萬元。交易方承諾繼教網2015至2017年凈利潤分別不低於6800萬元、8500萬元和10625萬元。

“這個故事有點像當年的藍色光標,恰逢在線教育這一塊有點火,現在在PE領域的爭奪就很激烈,什麽都沒有,就是幾本宣傳冊,或者有那麽一個線下的門店,一個線上的平臺,沒有利潤、沒有長時間的運行經驗的一個公司,要收購可以,動輒喊價都是上億。”一位PE人士介紹目前在線教育概念的火爆時稱。

在上市之後,全通教育通過一系列收購與投資項目,匯集了諸多在線教育標簽。如“全課網”、“涉足支付業務”、“合作打造智慧教育雲平臺”、“教育產業並購基金”、“智能校園”等。

機構追逐

根據基金公司披露的年報,眾多公募基金產品持有全通教育,如廣發新經濟股票、廣發聚優靈活配置混合、廣發成長優選混合、易方達新興成長靈活配置、易方達消費行業股票、易方達行業領先股票、易方達科匯靈活配置混合等14只基金產品。其合計持股比例占流通股本的18.38%。

2014年至今,公司8次刊登異動成交回報,除2月6日、2月10日機構投資者出現賣出行為外,其余6次機構均呈現凈流入態勢。可以看到,1月28日全通教育複牌後的四個交易日均報收漲停板,而機構投資者連續四個交易日出手加倉,且力度逐漸加大。在3月3日全通教育股價突破200元後,機構買入意願依舊不減。

不可否認,在線教育以及服務是教育市場發展的一個方向。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國民經濟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我國適齡在校學生數量穩定在2.06億至2.08億之間,年均波動程度小於1%。我國家校互動信息服務行業整體市場滲透率較低,已覆蓋用戶尚不足目標群體總數的三成,仍處於規模擴張階段。據CCWResearch2011研究報告預測,在包含基礎運營商收入的前提下,到2015年底,家校互動信息服務市場規模將達到122.5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CAGR)將達到31.21%,市場發展空間廣闊。

除了全通教育之外,新南洋、科大訊飛、高樂股份、珠江鋼琴等一批上市公司也紛紛介入在線教育等領域,引來了眾多機構投資者調研重倉。

中國船舶從300元直跌到15元的悲劇依然歷歷在目。但與中國船舶所處的高端制造業不同,全通教育作為新興的在線教育產業,具有進入門檻低,輕資產、人員流動性大等特點。如果股價水平脫離公司自身的發展和實際價值,必然引發崩盤。

“現在它是一面旗幟了,成為營銷概念最好的公司。在線教育沒有錯,是一個發展方向,但如果摻雜了太多純概念的東西,那就是怎麽上來,怎麽下去。”上海一位私募基金經理稱,“從供給的門檻上說,全通做的事情,其他公司都可以做。只不過是想不想與時間的問題。所以說,每個公司股價都做到300元?總市值做到300億元?這是一個悖論,很容易就發現的悖論。但沒辦法,現在A股這麽火爆,就有人願意炒。”

資料顯示,站在全通教育第四大股東“中澤嘉盟”背後的5名股東赫赫有名,他們是俞敏洪、江南春、吳鷹、桂松蕾和丁健。

編輯:一財小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488

龍虎榜揭秘:廣州幫逾20億資金瘋搶萬科 疑似恒大買入席位

今日萬科A尾盤拉升漲停,報19.67元/股,成交金額接近70億。H股升3.22%,報18.60港元。

據深市龍虎榜數據顯示,前三均是位於廣州的證券營業部,合計買入22億元。第一創業廣州獵德大道買入9.21億居首。

分析人士稱,這三家廣州本地券商營業部,有可能為恒大買入席位。

今日有消息稱,萬科股票近期的買家名單中出現了中國恒大的身影,其中部分資金出自許家印個人賬戶。對此,中國恒大相關人士稱該消息為假消息,沒有買入萬科股票。但隨後又有消息稱,恒大方面撤回了早前否認買入股票的說法,並稱公司正在擬寫正式回應公告。

此前有媒體報道,在2016年年初,恒大集團對萬科股權抱有較大興趣,並曾與寶能系有過深度接觸,希望能轉讓後者所持有的萬科股票,但最後未有結果。

目前萬科股權分布中,寶能系持股萬科比例為25%,華潤持股比例為15.24%,安邦持股比例為7.01%,萬科管理層持股比例為4.14%。

8月4日,萬科複牌已整整一個月,股價從24.43跌至8月3日的收盤價17.88,累計跌幅為26.8%,市值蒸發超700億元。萬科複牌後最低估價出現在7月21日,當天報收17.02元,跌幅為0.35%。7月22日開始,萬科開始小幅上漲,至8月4日,已走出了9條陽線。記者查閱7月22日至8月1日萬科A交易資金流向發現,資金凈流入分別為44714萬元、572萬元、-12779萬元、-36877萬元、31289萬元、-12519萬元、-2496萬元。

8月3日,萬科發布7月銷售業績簡報稱,實現銷售金額274.4億元、銷售面積207.7萬平方米,環比分別下跌35.3%和36.4%。而1-7月,萬科累計實現銷售面積1616.6萬平方米,銷售金額2175.1億元,是年內行業中首家突破2000億銷售的房企。

同日,恒大發布銷售簡報稱,7月實現銷售額430.1億元,同比增長205%,環比增長37.2%,刷新公司單月銷售新高的同時創下房企單月銷售最高紀錄。而1-7月,恒大累計實現銷售額1847.9億元,同比增長82.6%,已完成全年2000億元目標的9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648

網絡大IP遭瘋搶!怎麽開發你造嗎?

近年來從影視化到改編遊戲,再到周邊產品開發,IP越來越受到影視行業和資本市場的追捧。

諸多基於熱門小說改編的影視項目,讓IP市場愈發火爆。大IP被瘋搶,價格從幾年前的數萬到目前最高數千萬元,給下遊影視劇產業帶來巨大壓力,高額IP成本已經成為與明星演員成本並列的影視劇成本之一。可是,面對飛速上漲IP價格,業內深知大IP不代表一定能夠帶來好的影視、遊戲等下遊作品,下遊該如何開發才不至於糟蹋好的IP?

9月22日,在中國網絡視聽產業論壇IP產業沙龍上,閱文集團原創內容總經理楊晨表示,目前很多企業只顧著花大價錢購買IP,但是對如何開發IP卻不夠重視,對作品和IP改編為例,IP改編必須具備三要素,包括內容的熱度,內容的改編潛力以及是否具備獨特的個性。在網絡劇沙龍上,導演楊磊直言單純依賴IP或者明星演員的方式太簡單粗暴。很顯然,好的IP離不開後期的精雕細琢。

IP成娛樂業核心 價格飛漲下遊頭疼

近年來,隨著國家大力鼓勵文化產業發展,整個娛樂產業也出現了爆發式增長。今天,“泛娛樂”已經成為廣泛的行業共識,這讓整個產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這個階段里,文化產業的核心越來越清晰,就是有價值的IP。並以IP為核心,文學、影視、遊戲、動漫等

相關產業鏈日益交叉,融合更加緊密。閱文集團CEO吳文輝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可以說,IP產業成為了泛娛樂產業集群的引爆點,串聯起多元化的文化產業,商業價值也持續井噴。同時,IP產業的發展趨勢和方向,也直接影響著整個文化產業的走向。

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IP價格正在飛速上漲,給產業鏈下遊帶來巨大壓力。

喜天影業總經理張帆向記者表示,IP過熱令很多業內人都覺得有點受不了。“前兩天看到一個還好的小說,想去稍微聊一聊,直接報價一千萬以上,而且還要投資。”在張帆看來,買一個IP作品,如果不開發成好的影視項目就是一個失敗的IP。一個IP的成熟是一個完善的過程,從購買、改編、播出等各個環節都有好的結果,一系列成功以後才成為好的IP。

編劇馮驥也表示,IP只是降低成本風險的方式,但是核心還是要放在創作上。“如今原創IP水平大幅度下降,而且越來越缺乏能用專業角度去看懂劇本的人,太多的人不專業,他們唯一能找到安全的方式就是買IP。”制片人白一驄表示。

如何開發好IP?

對於目前IP價格被爆炒的現象,興格傳媒創始合夥人、董事長楊文紅表示,首先是因為大家對IP非常追逐,所以IP達到了一個哄搶的程度,所以價格非常高。其次,IP價格這麽高其實是一個市場行為,它在市場上有這樣一個價值需求。

那麽為什麽IP受影視公司歡迎並且有這麽強的需求?

楊文紅認為基於三點原因:“第一是創意,這些IP代表年輕的創作空間、創作想象力,影視公司需要從這些年輕創意中汲取靈感。第二就是經過網絡文學網站的數據篩選,包括一些與粉絲的互動,讓這些熱門IP具有非常龐大的粉絲基礎,這對於進一步開發IP具有非常好的推動作用。第三,很多熱門網絡文學IP已經經歷了相當長的市場考驗,內容本身已經受到市場的認可。”

楊文紅認為:“現在的IP的搶奪成為一種戰爭,大家都是來搶,但在真正的內容制作公司看來,搶到IP僅僅是一個開始,它不是一個結束,它實際上意味著後續非常多的工作。特別是大IP,它實際上也是一個雙刃劍,你怎麽能夠把好的IP開發好?能夠不讓它當年的這些粉絲成為你的對立面,這是非常具有考驗的事情。”

對於影視制作環節如何開發好IP,楊文紅表示:“有三點是特別重要,第一,在開發的時候,應該忠於IP故事本身,在影視的改編方面能夠盡量跟IP原來的創作互相貼合。現市場有這樣一個現象,就是大家把一個IP買下來了,然後制作中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最後發現幾乎只是使用了名字,後面大量的線索人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果把人設和線索都改變的話,那麽你買這個IP的價值在哪里呢?第二,一定要滿足現有的粉絲和吸引到非粉絲的群體,原來文本的非粉絲群體,就是你不要去站在這個IP原來創作的對立面上,你還是要忠於原作的基礎上進行開發。第三,當一個好的IP拿到手里,還是要系統化做好它開發的規劃,包括此後的遊戲、衍生品等開發都要考慮進去,盡量最大價值能夠發掘到這些IP的作用。

對於IP的開發,吳文輝也表示,目前中國的IP產業正在發生三個轉向:第一、IP產業升級,進入2.0時代;第二、必須構建大IP的世界觀,實現長效開發;第三、IP生態共營,實現商業價值最大化。吳文輝認為,IP產業 “內容連接2.0時代”實現了人和內容的直連,各入口之間無縫對接,以及線上線下場景的打通。IP產業鏈各端單點合作全面升級為從點到線再到面的聯結,IP價值的挖掘由短線開發走向了長線開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041

地方AMC“增開班次” 僅剩33席遭民資瘋搶

地方AMC(資產管理公司)翹首以盼的松綁政策終於落地。

日前,銀監會下發《關於適當調整地方資產管理公司有關政策的函》(下稱《調整函》),不僅放寬了地方AMC每省一家的名額限制,更為重要的是,戴在地方AMC頭上的“不良資產不得對外轉讓”的緊箍終於摘除,這意味著地方AMC終於具備了一家AMC本應擁有的最基本職能。

“事實上,對外轉讓是不良資產投資中最為重要的手段,在此前,同為AMC,只允許四大對外轉讓,卻對地方AMC禁止;對外轉讓放開之後,對地方AMC來說是重大利好。”一位地方AMC內部人士對本報說。

民資積極布局“壞賬銀行”

“今年3、4月份,銀監會召集地方AMC在北京開一個座談會,當時這些提法也在會上提及,原來說是年中的時候相關文件會出來,如今已快到年底。”上述地方AMC內部人士說。

根據《調整函》,允許確有意願的省級人民政府增設一家地方資產管理公司。但同時指出,省級人民政府增設地方資產管理公司應當考慮以下因素:一是當地不良貸款余額較高,不良貸款處置壓力較大;二是不良資產增速較快,不良資產轉讓需求較高;三是已設立的地方資產管理公司正常經營並已積極發揮作用。

這就意味著,每省可以開設兩家地方AMC,而在此前,根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銀監會已經批複了26家地方省級持牌AMC,具體地區涉及第一批的上海、廣東、江蘇、浙江、安徽;第二批的重慶、北京、遼寧、福建、天津;第三批的廣西、山東、湖北、吉林、寧夏;第四批的河南、內蒙古、四川、湖南、陜西;以及後續的江西、山西、河北、西藏、青海、甘肅等。

迄今為止,僅剩新疆、雲南、貴州、海南、黑龍江等地仍未成立地方AMC。

在《調整函》之前,地市級城市已經在積極申請省內的第二張AMC牌照,去年下半年以來,包括山東青島、福建廈門和江蘇蘇州等三個地市級AMC相繼獲批成立。在此前,這三個省份已經分別成立了省級的資產管理公司。

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刨除香港、澳門、臺灣後,如果按照每個行政區2家地方AMC名額來計算,一共62個名額,放開限制後,如今還剩33個地方AMC名額。

本報同時從業內了解到,上述《調整函》下發之後,包括廣東、上海、天津等地的第二家AMC牌照有望落地。

在地方AMC的資本構成中,民營資本一直活躍其中,典型的諸如由海德股份的下屬子公司海德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為西藏自治區首家AMC。

事實上,最早由民資控股的地方AMC為安徽國厚,其控股股東為合肥博雅商貿有限公司,持股49%,其他股東包括深圳市朗潤集團有限公司占股21%、蕪湖厚實商貿有限公司占股10%。

吉林省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控股股東為宏運集團,占股80%,宏運集團是遼寧省一家實力較為雄厚的民營企業。寧夏順億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是睿銀金控集團聯合寧夏當地的實力企業共同投資設立,睿銀金控總部位於上海,定位為全國性民營金控集團。另外,江西省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由江西省金控集團聯合4家民企組建而成。

“據我了解,剩余的地方AMC牌照都是民間資本在搶奪,在參與不良資產投資領域,民間資本的積極性很高。”廣東某民間不良資產處置機構負責人對本報透露。

與“四大”之間的距離

但隨著地方AMC數量的增加,競爭也必然加劇,此前地方AMC內呼聲較高的跨省經營在此次《調整函》中並未涉及。根據此前的《關於地方資產管理公司開展金融企業不良資產批量收購處置業務資質認可條件等有關問題的通知》,地方AMC定位為參與本省範圍內金融企業不良資產批量收購和處置業務。

非跨區經營將地方AMC限定在本省範圍之內,這也是地方AMC與四大之間仍然存在的差距之一,但由於收購而來的不良資產標的物所在區域存在不確定性,這就使得地方AMC們的業務實際上已經出省。

“我們從本地銀行手中收購的不良資產包里面也有大量分散在各個省份的標的物,所以在處置的過程中,我們通常和當地的律師等其他民間不良資產處置機構合作。”上述地方AMC內部人士認為,行政牌照的區域割斷只是暫時的,隨著資產管理公司的逐漸成熟,市場化主體的逐漸豐富,打破地域限制是必然的趨勢。

正是考慮到不良資產標的物所在區域難以局限,所以在此次《調整函》中,不僅放開對外轉讓的限制後,同時也特別指出,對外轉讓的受讓主體不受地域限制。

“地方AMC對外轉讓的限制放開後意味著地方AMC參與不良資產處置的渠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原來以自己處置為主,其處置的手段、方式相對單一,如今已基本上享有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最基本的處置功能,增強地方AMC的處置能力,特別是受讓主體不一定是當地企業這一條,等於打通了流通領域的限制。”廣東衍恒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方偉忠對本報記者說。

“從之前的監管文件來看,銀監會也是反對不良資產簡單粗暴的倒買倒賣,希望地方AMC在不良處置方式上更多的是推動債務重組,在實際操作中,如果債務重組實在進行不下去,經過公告等其他手段後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再進行賣斷,監管部門實際上也是允許的。”上述地方AMC內部人士說。

除了跨區經營外,此前地方AMC呼聲較高的還包括給予其金融機構的定位,據了解,目前地方AMC與四大不同的是,其並非金融機構,所以在融資渠道和融資成本方面受到限制。

而不良資產投資又屬於典型的資金密集型行業。一方面,批量收購銀行不良資產包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通常在億元級別之上,另一方面,整個清收處置過程複雜冗長,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回款周期短則1年,一般在2年左右,長則3-5年甚至更長。地方AMC的資金主要來源於股東註資和債務資金,包括銀行借款、發行債券等。

方偉忠認為,如今的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已經從過去的不良資產處置逐步發展成為綜合性的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只是其業務板塊的一部分,地方AMC松綁之後剛好強化了這一方面,不排除未來四大與地方AMC聯手處置的可能。

“民間處置機構正好可以充分利用這個機會深度參與其中,例如,某個區域內的不良可由地方AMC收購,當地政府指導,民間不良資產投資機構參與處置,形成這種鏈條式的處置模式,降低地方性金融風險。”他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196

國庫現金存款被瘋搶 強監管不會舍棄流動性

近日財政部國庫現金存款招標利率狂飆30個基點,創兩年來新高,再次透露出商業銀行“差錢”的窘況。金融去杠桿的大背景下,金融機構資金利率在不斷擡升,銀行負債和資產收益率全面倒掛。

央行在一季度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首次提及了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之間的協調,強調高度重視防控金融風險,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有機銜接監管政策出臺的時機和節奏,穩定市場預期,把握好去杠桿和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的平衡,有序化解處置突出風險點,切實維護國家金融安全。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在最新的研究報告中表示,金融安全是央行政策底線。由於監管密集出臺,導致前期市場波動加大。隨後一行三會統一協調監管的加強,央行需要保持流動性平穩適度。

金融機構“錢緊”

上周五(5月19日)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進行了2017年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二期)招投標,中標利率是4.5%,較上次利率上浮30個基點,利率水平創2015年以來的新高。而最近的一次國庫現金定存招標在今年3月16日,當日央行和財政部600億元3個月國庫現金定存中標利率4.2%,較此前一次利率上浮125個基點。

國庫現金招標就是國家的財政收入通過招標的方式存到商業銀行,以利率招標即誰的利率投標高就給誰,所以國庫現金招標的利率是一個市場利率,而並非政策利率,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商業銀行的資金面情況。

中信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明明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背後說明銀行負債端缺錢,缺存款。

來自央行的金融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人民幣存款的增量在逐月減少,和去年同期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語。2017年4月人民幣存款增加2631億元,同比少增5692億元。4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155.91萬億元,同比增長9.8%,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5個和3.1個百分點。2017年一季度人民幣存款增加5.06萬億元,同比少增3506億元。3月末人民幣存款余額155.65萬億元,同比增長10.3%,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1個和2.7個百分點。

“從去年年底開始,資金成本就開始上行,根據我們銀行的測算,去年三季度負債端成本在3%左右,到今年一季度已經到4.5%以上,上行的幅度超過100個基點。”某股份制商業銀行同業部門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5月22日,一年期shibor報價4.3024%,已經高於上海銀行間市場的一年期貸款基礎利率(LPR),直逼央行一年期貸款利率4.35%。“1年期的shibor是一個相對滯後的變量,實際上,銀行負債和資產收益率全面倒掛的情況早就已經發生。”明明對記者表示。5月22日,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利率六個月期限為5.02%,三個月為4.85%。

明明稱,這主要是因為金融去杠桿和監管的影響,把負債端的價格推高,倒逼商業銀行減少資產端,實現去杠桿的效果。

前述股份制銀行同業人士也告訴本報記者,隨著去杠桿的政策基調的確立,去年年底開始,央行的流動性開始大幅收縮,尤其是中小銀行的感覺越來越緊。他所在的銀行作為一級做市商,按照過去的慣例,可以在流動性緊張時向央行申請進行流動性“支持”,但從去年年底開始,“不像此前那般有求必應了”。此外,最近兩個月以來,監管針對同業連續發文,打擊資金套利,隨著同業市場的泡沫被擠壓,同業資產回落比較厲害,金融機構的平均利率都在上行。

強監管不會舍棄流動性

國庫現金招標利率和政策利率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國庫現金存款招標利率飆升是否意味著“變相加息”?在金融去杠桿的大背景下,未來央行是否會進一步提高政策利率?

明明告訴記者,政策利率和市場利率相互影響,但是以此推測未來央行要不要加息,並不準確,是本末倒置,央行的貨幣政策目標是經濟增長和幣值穩定。

央行在2017年第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強調,下一階段的貨幣政策“高度重視防控金融風險,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有機銜接監管政策出臺的時機和節奏,穩定市場預期,把握好去杠桿和維護流動性基本穩定的平衡,有序化解處置突出風險點,切實維護國家金融安全。”

明明表示,今年一季度由於貨幣政策收緊和監管趨嚴,對市場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報告做出以上的強調表明央行不願意看到暴力去杠桿。在去杠桿的背景下,貨幣政策與監管政策要保持平衡,貨幣政策不能太緊,監管政策要註意節奏。

此外,報告提出,宏觀審慎評估(MPA)已成為“貨幣政策+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金融調控政策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本輪去杠桿背景下,監管層希望通過央行貨幣政策緩收緊與監管政策強監管共同配合引導杠桿最終實現溫和有序去化。在此背景下,央行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穩健中性,為去杠桿提供中性適度的貨幣環境。同時,監管政策的重點應該放到完善長期機制和註重逆周期調節上,約束金融機構的行為。”明明告訴第一財經。

5月12日,在貨幣市場利率已經連日趨穩、流動性得到緩和的情況下,央行繼續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4590億元,無逆回購操作,其中6個月MLF操作665億元,1年期3925億元,操作利率與前期持平。單日凈投放資金量刷新了2016年1月份4100億元的紀錄。

今年開年以來,央行也多次在市場流動性的“危難之時”施以援手。1月20日,央行通過“臨時流動性便利”操作,為在現金頭房中占比高的幾家大型商業銀行提供臨時性流動性支持,操作期限28天,資金成本與同期限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大致相同,大約釋放流動性6300億元。

今年1月到4月,央行對金融機構開展常備借貸便利(SLF)操作共2409.01億元,4月末常備借貸便利余額為102.72億元。

海通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姜超在最新的研究報告中表示,金融安全是央行政策底線。由於監管密集出臺,導致前期市場波動加大。隨後一行三會統一協調監管的加強,央行需要保持流動性平穩適度,這在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已經表述得較為明確,意味著目前市場流動性可能較長時間內處於區間震蕩格局,金融安全是央行政策底線。

方正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表示,未來央行在呵護市場流動性方面,工具主要是公開市場操作,以7天的逆回購及1年的MLF為主,同時由於8月將有600億元特別國債到期,央行可能會在市場上購買國債或地方債來對沖這一影響。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1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