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債近期遭瘋搶,認購倍數普遍在2倍以上,收益率也普遍低於5.8%,較上個與大幅回落。除了流動性寬松外,主要因國家公布地方債新規,劃清政府與企業界限,導致未來新增城投債將越來越少,存量和現在發行的非常稀缺。
據財新網引述一位債券基金經理的話稱:“現在城投債發行火得一塌糊塗,簡直就是瘋搶。一級市場新發城投債,評級和實力挺差的地方的利率才5.8%,稍微好一點的地方就到了5.5%。市場上幾乎沒有發行利率5.75%以上的城投債。”
11月3日發行的7年期AA+“14嶽陽惠臨債”票面利率為5.5%。而在上周三(10月29日)發行的3+2 年期AA的“14攀城投小微債”票面利率更是低至5.48%。
上述債券基金經理說,最近城投債不分類別,收益率下得特別驚人,上個月還在6%左右。
此外,認購倍數也顯示城投債遭到瘋搶。近期發行的城投債認購倍率多數在2倍以上。其中,“14嶽陽惠臨債”的認購倍率為2.98倍,“14攀城投小微債”的認購倍率為2.88倍,10月29日發行的7年期AA+“14 新昌債”認購倍率更是達到5.33倍。
對於城投債市場火爆的原因主要是近月來國務院、發改委和財政部陸續出臺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和防範企業債風險的一系列政策,審批規則改變的、節奏放緩,認為導致供給預期吃緊,甚至未來城投債可能從市場消失。
“城投債發行節奏將明顯放緩。”中債資信公共機構首席分析師霍誌輝認為,年內城投債的發行尚不會停止,但是發改委近期明顯收緊了城投公司發行企業債券的審核條件,在新的審核條件限制下,存量債務規模較大、投融資需求較高的地區通過融資平臺發行企業債券融資的難度加大,整體發行規模將受到控制。霍誌輝預計,年內新增城投企業債券發行量將不高於400億元。
此外,盡管政府制定了城投債存量劃分的方法,使得部分債務有失去政府背書的風險,但火爆城投債市場似乎反映出投資者認為大規模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能性並不大,投資者試圖抓住這波可能是最後的高收益債券。
十月初國務院公布《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後,欲劃清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的城投債歸屬,城投債的命運正式迎來分水嶺。上萬億可能不會被納入地方預算管理的存量城投債的違約風險將隨之增加,如何劃分這些存量債務成為市場關註的焦點。
中國財政部上周二發布《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納入預算管理清理甄別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稱將對截至2014年12月31日尚未清償完畢的債務進行甄別,其中存量地方政府性債務將被分為四類:
1. 其中通過PPP模式轉化為企業債務的,不納入政府債務。
2. 項目沒有收益、計劃償債來源主要依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甄別為一般債務。如義務教育債務。
3. 項目有一定收益、計劃償債來源依靠項目收益對應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或專項收入、能夠實現風險內部化的,甄別為專項債務。如土地儲備債務。
4. 項目有一定收益但項目收益無法完全覆蓋的,無法覆蓋的部分列入一般債務,其他部分列入專項債務。
對於列入地方政府債務的城投債來說,部分城投債券如審定為政府應當償還的債務,被歸類為一般債務和專項債務,納入政府預算內,則將明確獲得政府信用支撐,這無疑將提升其信用水平。但未列入的城投債是否會增大違約風險?
國泰君安首席債券分析師徐寒飛認為,在防範系統性風險的考慮下,這部分平臺債務尤其是城投債不一定就完全得不到政府償債支持,最終導致償債風險暴露,但階段性、局部風險仍不能排除。
此外,據財新引述債券基金經理的觀點稱,10月中旬之前,主要是市場結構性原因,包括理財產品的認購需求比較大、信用風險低等;10月中旬開始的這波利率下行,主要因為央行下調正回購利率、開展SLF(常備借貸便利)操作,導致市場總體收益率下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