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康軒在上海旁建一條龍模式學校 拉攏有錢爸媽 台灣文教龍頭 賺「未來總書記」財

2015-07-27  TCW


康軒集團董事長李萬吉以教科書起家,教育事業逐漸拓展到中國,他在江蘇省崑山市花橋經濟開發區,重金打造第一間登陸的華東康橋國際學校。未來,他還要以華東康橋為指標,在兩岸打響康橋國際學校的知名度。

撰文•黃家慧

七月初,一百二十三名來自中國華東康橋國際學校的高一生,踩上單車,從新北市的台北康橋雙語學校出發,一路向宜蘭方向前進,一天完成七十公里,對這群學生來說,十二天的環島長征才剛暖身。

故事要從二○一二年說起,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李萬吉,重金砸下四十億元新台幣,在昆山的花橋經濟開發區,打造第一所登陸的華東康橋國際學校,一四年開幕,占地高達十四.三公頃的校區,正式敲響李萬吉的中國教育夢。

康軒文教集團旗下的台北康橋雙語學校○二年在新北市新店成立,初期僅有幼兒園與小學,隨著升學需求,又陸續增設國中部及高中部。去年,台北康橋國際班一百 四十五人,九成申請上美國百大學校;學測班九十七人,一半以上錄取國內國立大學。李萬吉耕耘十三年,繳出一張傲人的成績單。

對台商友善、學費有優勢

這兩個原因,讓他決定跨海康軒集團公關長許牧民表示,台北康橋每年級僅收兩百名學生,名額常爆滿;幼兒園年收費達三十五萬元,入學資格仍一位難求,可見其在台灣「高金字塔」收入群的吸引力。

除了升學成績,李萬吉最自豪的是他積極推動體育活動,如國小畢業生登玉山、國中畢業生泳渡日月潭等,讓台北康橋在兩岸打開知名度。四年前中國昆山市聞名找上李萬吉,洽談合作成立學校。

其實,康軒已在南京布局逾十年,○六年就想籌建幼兒園,卻因是外資身分,未獲批准。一一年李萬吉受邀,在昆山建置一所從幼兒園到高中部的「一條龍」學校, 讓他大感意外:「就好像是要買台小汽車,卻來了一輛大火車。」當時台灣康軒文教遭逢北北基國中教科書選書失利,五科全數槓龜,損失兩百間公私立學校市場, 內部陷入低氣壓,要在中國砸四十億元蓋學校,讓李萬吉遲疑:「真的要重金下賭注嗎?」時任南京康軒總經理、現任台灣康軒總經理的郭俊宏評估,在中國,無論 辦幼兒園或K-12學園(編按:幼兒園到高中十二年級的完全學校),都需要政府大力協助,花橋開發區正有這樣的優勢。郭的一句「現在不把握機會,以後就沒 有了。」給了李萬吉一顆定心丸。

昆山市離上海約一小時車程,國際學校眾多,當地家長經濟實力雄厚,華東校區鄰近昆山的加拿大國際學院,幼兒園年收費十萬人民幣 (約五十萬元新台幣),足足比台北康橋多十五萬元新台幣,康橋擁有價格的優勢。另一方面,當地政府對台商友善,也成了李萬吉考量設校的重要因素。

華東康橋國際學校開幕原計招收六百名學生,當地家長搶破頭,硬是多收了一倍的人數,其中台商子弟占三成,六成學生來自中國本地。李萬吉表示,今年九月,華東康橋收有兩千名學生,等一八年校舍五期工程完工,屆時學生人數將超越台灣、達五千人。

中國第二大連鎖幼兒園、大地幼教創辦人程大坤指出,在中國一般城市裡,像康軒這樣一條龍模式的學校頂多一到三所,只要好好做,華東康橋很有機會成為當地的指標學校。

李萬吉在台灣以教科書起家,二十七年前帶著幾名業務員跑遍全台四百多所的中小學,建立康軒在教科書界的品牌。目前康軒文教在國內中、小學教科書市占率達四成,高居第一。李萬吉也不諱言,台灣的出版市場競爭激烈,擁有台灣六十倍人口的中國,自然成為拓展事業的選項。

○四年中國承諾開放出版業發行執照,南京康軒文教趁勢成立,並取得首張台商外資出版物批發專營許可證。由於中國的中小學教育不容外資介入,出版業又殺成紅海,南京康軒另闢戰場,主打幼兒教材,目前銷售每年成長一至兩成,占康軒中國總營收逾九成。

幼教、職業教育教材

鎖定兩領域,產值比台灣高程大坤指出,相對於中、小學階段,父母更願意投資學齡前的幼兒。李萬吉笑說:「幼兒階段,人人未來都有可能是總書記啊!」他也看 好中國的中、高等職業學校教育市場,○九年推出「職業教育教材」,雖然尚未有顯著成績,但李說:「把這兩領域(幼教、職業教材)做強就夠了,產值比台灣二 十家出版社加起來還多。」目前康軒集團兩岸營收達四十億元台幣,中國就占了三分之一,讓李信心滿滿地說:「三年以後,中國的營收就會追過台灣!」他也透露 未來南京康軒計畫在對岸上市,但目前他最想做的,就是先讓華東康橋成為昆山市指標學校,擦亮在中國的招牌。

康軒集團

成立:1988年

董事長:李萬吉

事業體:

台灣:康軒文教、台北康橋;中國:南京康軒、華東康橋2014年營業額:40億元(含27%教科書,29%學校事業及其他)瞄準金字塔頂端,還是一位難求台北康橋雙語學校 中國華東康橋國際學校學生人數 4200 5000(估)

師生比 1:6 1:4

一年學費 幼兒園 35萬 幼兒園 25萬小學 27萬 小學 28萬

國中

(雙語部) 27萬 國中

(雙語部) 33萬

高中

(學測班) 28萬 高中 45萬註:單位為新台幣 整理:黃家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46

親子理財大調查》近6成父母擔心「滑世代」小孩亂花錢 爸媽憂啃老 不如先教會孩子記帳

2015-08-10  TWM


在低薪社會,理財的重要性節節高升。根據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二○一五全台親子理財現況調查,發現父母最擔心孩子把錢浪費在電玩或遊戲上,年輕爸媽更擔心孩子變成「啃老族」。至於孩子們最欠缺的理財訓練,則是記帳。

撰文•蔡曜蓮

三歲定終身」,都說理財教育要從小做起,但是正在和低薪環境奮力搏鬥的爸爸媽媽們,真能從容有效地教會孩子正確理財嗎?

為了解台灣父母對於理財教育的狀況與問題,中華民國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於今年六、七月間,進行「二○一五全台親子理財現況調查」,調查發現,雖有高達九 六%父母認同理財教育的重要性,但卻有將近四成的父母坦言,自己並未教導孩子如何理財。至於爸媽們教小孩理財的「自評成績」,整體而言僅在及格邊緣,六十 八分低空飛過。

進一步分析,父母對孩子最感憂心的兩大理財病,一是無法戒除草率消費的「亂花錢」習慣,而其延伸的「缺乏財務獨立能力」,更是爸媽的深層憂慮;然而,能夠治療這兩大理財病的基本功課─ 記帳,卻也正是目前孩子們最欠缺的訓練。

六成怕浪費在電玩上

「你擔心孩子亂花錢嗎?」對於這個問題,五九%的受訪者表示憂心。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又有高達六成以上的父母,認為「電玩或遊戲」是孩子消費失序的最大陷阱,擔心孩子草率把零用錢浪擲在虛擬世界中。

父母的擔心有其道理,青少年族群克制消費欲望本就不易,而現在的孩子身處「滑世代」,接觸消費資訊的管道更是「隨身帶著走」,手機遊戲的消費之外,隨著 「行動支付」環境成熟,若未能及早學習理性消費,未來的草率消費行為恐怕只會更加惡化;身為母親的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理事李秀慧就強調,相對以往,現在 孩子面對的環境更加容易造成衝動消費,盡早建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已是必須。

缺乏消費紀律的影響,即是缺乏財務獨立的能力。在本次調查中發現,超過四七%的父母擔心小孩未來經濟無法獨立,必須依靠父母支持;其中,二十到二十九歲的 年輕父母,更有高達六八%擔心孩子未來成為「啃老族」。從另一個數字來看,許多父母也正在為「孩子啃老」的命運預作準備,超過四成的受訪者表示,將等到 「孩子找到工作後」,才會停發生活費。

李秀慧解釋,孩子一輩子都是父母「甜蜜的負擔」,對孩子未來的焦慮是不分年齡層。至於越年輕的父母越焦心,則與台灣整體經濟逐年走下坡有關,某種程度來說,調查結果也折射出年輕父母自身對未來大環境的悲觀。不過,李秀慧還是對父母提出了理財教育方面的關鍵解方:記帳。

「記帳能夠幫助小孩了解『錢的流向』。雖然動作繁瑣,但終究是最基礎的理財入門磚。不記帳,就不會有後續的預算規畫。」李秀慧表示。然而在本次調查中顯 示,雖有八成受訪者表示孩子有存錢,但僅一三%受訪者表示孩子有記帳。也就是說,孩子們雖有儲蓄習慣,但缺乏財務規畫和財務紀律的養成。

父母如何培養小孩記帳習慣?李秀慧笑談自身經驗,當年於國外求學,父親要求她拿到下個月生活費之前,得拿記帳本來換,「所以父母不妨利用發零用錢的機會, 趁機訓練小孩記帳;如果記帳精確,還可以給予額外獎勵。」有教真的有差!在調查中可發現,如果父母有教小孩理財觀念,孩子進行記帳的比率達一八%,明顯高 於總體的一三%;而一個更令人意外的發現是,若家中主要是由媽媽負責教導孩子理財,記帳比率高達二○%,不僅遠遠高出整體平均值,並且大幅超越「爸爸教理 財」的四%記帳比率。

「媽媽嘴」比老爸有用

如果說,記帳是孩子現在最欠缺、但也最迫切的理財功課,那麼,「媽媽經」比爸爸的更管用,就是這次調查的意外發現。李秀慧剖析,台灣家庭仍是媽媽掌管家用居多,柴米油鹽醬醋茶,樣樣要錢,精打細算不可免,擅長預算控制,教出來的小孩自然比較會記帳。

「我就是靠媽媽教會理財觀念的。」知名理財專欄作家趙靖宇沒有顯赫家世,也沒有千萬年薪,卻能在五十歲不到的年紀就半退休,靠的就是家教嚴明的理財紀律, 「不管存錢或記帳,都是母親自小訓練出來的。」她分享自身經驗,「爸媽從小都很愛我,但方式大不同。」例如趙爸爸從小就帶她上飯店、吃好料,甚至為讓她學 琴,不惜砸重金買鋼琴;「那個時候,一架鋼琴的價格可以買一塊地啊!」相對地,趙媽媽當時就堅決反對,認為這筆錢買琴不如買地。

此外,趙爸爸花錢海派,對錢較輕心,「小時候,我三不五時就能在沙發上撿到爸爸口袋掉出來的零錢。」而掌控家用的媽媽,總是未雨綢繆,嚴格控制每筆支出,記帳毫不含糊,能省一分錢,就省一分錢。

金錢觀念大不同,但為何趙靖宇受媽媽的影響較深遠?「畢竟,父親陪伴孩子的時間較少,孩子多半跟媽媽比較親近。」根據調查結果,五二%受訪者表示孩子有金錢問題時通常會問媽媽,僅一六%的孩子會問爸爸。

此外,四二%受訪者認為媽媽對小孩的理財觀念和行為影響較大,僅二三%認為是爸爸。也就是說,教理財雖是父母共同的責任,但母親的影響力可能更吃重。

「媽媽經雖然最笨,但也最實用。」趙靖宇半開玩笑地說,「我一輩子都聽媽媽的話理財。」雖然媽媽經可能沒有太過高深的專業財經理論,但的確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金錢觀念與理財真理。

抓住機會,隨時灌輸理財觀或者應該說,媽媽的影響力之所以較大,是因為相對於父親,孩子的日常生活往往由母親料理,也最有「機會教育」的空間場域;調查即顯示,有高達七一%的受訪者指出,平常與孩子討論理財問題,最常利用「生活中的機會教育」。

所以,在親子理財教育這方面,媽媽不要輕忽自己的深遠影響力;如果你是爸爸,也該有意識地在日常生活中隨時灌輸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念。記住,孩子們正面對前所未見的消費資訊爆炸時代,理財能力的養成,越早越好。

2015全台親子理財現況調查發現1父母兩大憂心,既擔心孩子啃老也擔心他們亂花錢你會不會擔心小孩未來經濟無法獨立,得依靠父母支持?

會47.2%

不會46.5%

註:6.3%表示不知道

而且,越年輕的父母越擔心

擔心比率

20∼29歲68%

30∼39歲48%

40∼49歲48%

50∼59歲39%

60歲以上37%

你打算什麼時候開始不再給小孩生活費?

當他找到工作後41%

當他大學畢業後25%

當他滿20歲後8%

上大學之後12%

其他14%

你擔心小孩亂花錢嗎?

會59%

不會39%

註:2%表示不知道

你擔心小孩把錢亂花在哪些項目上?(複選)

電玩或遊戲61%

不需要的物品,包括衣服、文具等22%

名牌或奢侈品20%

菸、酒15%

零食14%

網咖、賭博12%

請客11%

追星、動漫公仔與3C 7%

毒品7%

發現2多數小孩有存錢,但沒在記帳你的小孩有在存錢嗎?

有80%

沒有17%

註:未滿100%部分為「有的有,有的沒有」、「不知道」你的小孩有在記帳嗎?

有13%

沒有74%

偶爾有4%

註:未滿100%部分為「有的有,有的沒有」、「不知道」發現3教小孩記帳,老媽比老爸有辦法你有沒有教你的小孩理財觀念?

有61%

沒有39%

有教小孩理財的家庭,小孩記帳比率:18% 沒教小孩理財的家庭,

小孩記帳比率:7%

註:整體記帳平均為13%在你的家庭中,爸爸和媽媽誰花比較多時間在教小孩理財?

爸爸多17%

媽媽多47%

註:未滿100%部分為「爸媽都沒教」、「爸媽一樣多」、「不知道」媽媽花比較多時間教小孩的家庭,小孩記帳比率:20% 爸爸花比較多時間教小孩的家庭,小孩記帳比率:4% 調查說明:該調查為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委託政治大學民意與市場調查研究中心,針對全台年滿20歲且家中有6至18歲子女的父母調查。時間為2015年6 月17日至7月2日,有效樣本數622份,在95%信心水準下,誤差為正負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746

爸媽忍忍 ,別問「為什麼」

2015-11-23  TCW

現在大學新生入學講習都會包括家長座談,會中父母的問題大都跟孩子的生活適應有關,我都納悶:這些不都該由小孩處理,家長有必要保護這麼多?

諸如學校發出二一不及格通知函或大小過通知,爸媽有時親自現身,看到小孩,劈頭就說:「你怎麼這麼丟臉」、「玩電動玩到被當,是想怎樣」,焦慮憤怒的家長面對不知怎麼回應的小孩,讓學校長廊的空氣頓時降到冰點。

當孩子遇到問題,家長直覺就是問「為什麼」,卻得到「上網讓我很愉快」或「被女朋友甩了,不想念書」等像是藉口的原因。

有這種行為的學生就是不想面對真實的世界,「找出為什麼」會讓他們躲進更不實際的角落,因為,「為什麼」隱含了對行為的批判,沒人喜歡被評斷的。

過去我也常問小孩「為什

麼」,且把重點放在「人」:「你就是愛玩不專心」,這是對人格的批評,「成績退步」,這是對事的描述。

焦點放在「人」身上,會讓人產生更強的防衛機制,兒子有一次說:「我就這樣,改了也沒用。」聽了彷彿被呼巴掌,沒有回話的空間。

另個錯誤,便是喜歡證明自己是對的,像是「早跟你說過了」、「看吧,結果就是……」。其實小孩都知道自己錯,但往往表現得死不認錯,只為保有自己最後的尊嚴;口語上家長贏了,實際上卻關閉親子溝通的心門。

此外,家長也常用「感覺」來推測小孩可能會做的行為,像是「我就知道我不在家,你會乘機看漫畫」,對末發生的事預想可能的結果,無疑是對他們投下不信任票,這樣一來,如何讓孩子願意說出自己內在的想法?

在無法得到滿意的結果下,我開始學習一起思考該「如何做」才能解決問題。

我陳述事實,如:「你這學期成績退步很多,」焦點放在「事」而非人,「這樣下去會如何?」讓他自己分析可能的結果。等孩子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時,我們才提供事先準備的資訊,由他們來選擇,這樣可以讓他們覺得擁有自主權,感覺良好。

面對子女,不要一直問具批判性的「why」,而是一起來面對的「how」,親子問溝通就會有溫度多了。

(本專欄由小野、柯志恩、李偉文、王浩威、夏惠汶執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01

實踐指南》爸媽、上班族、公司都該知道 從0到65歲都能喚醒天賦

2016-03-04  TCW

天生智力,並不會決定一個人成敗,正確的態度,才是跑完人生馬拉松的致勝關鍵。

教育的英文單字「education」,源自於拉丁文「educare」,原意為「引出」,也就是說,教育本意就是要引導人與生俱來的天賦。但,要如何引出天賦?

被譽為「世界教育部長」的肯.羅賓森(Ken Robinson),其《讓天賦自由》(The Element)一書指出,天賦必須經過四個歷程,才有機會被引導出來,分別為天資、熱情、態度與機會。

對父母來說,除了幫助孩子找到天生的優勢與熱情外,最重要的是建立孩子正確的態度和學習方法,同時創造機會來磨亮他們的天賦。

英國著名教育理論家赫伯特.史賓塞(Herbert Spencer)指出,有系統的學習方式,有助於培養對事物專注的態度。他舉例,發現兒子對觀察蟻窩有熱情之後,他採誘導方武,以建立螞蟻筆記、陪孩子找書或相關網站擴充相關知識,記錄螞蟻的生理特點,例如吃什麼?怎麼走路?怎麼分工等,一步步幫助孩子專注且投入興趣,最後兒子從觀察螞蟻的小興趣,擴展到其他動植物,建立了積極學習的態度。他提醒,「父母所表現出來」的興趣與態度,會使孩子獲得肯定;相反的,倘若父母表現出過強的目的性,可能會迫使孩子產生壓力而退縮。

親職教育專家楊俐容則建議,利用強項帶動弱項,引導孩子更全面的發展。例如她的大女兒視覺學習力強,但數學計算概念差,她就引導小朋友在算數時,一邊動手數綠豆,把在腦中的數字,化成實際可看到的圖像,幫助思考。「人不管到幾歲,都有發展天賦的可能,只要有無限嘗試的機會、環境,」多元作文教室負責人陳安儀就是提供多元探索的機會,讓她的孩子得到正增強。

楊俐容則表示,建議可依照年齡發展,嘗試不同方武來引導自己的天賦,最重要是給自己機會,因為機會就像引線,能把內在的天賦點燃。

撰文者王柔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208

蘋影話:《爸媽不在家》 爸媽早已不在家 仰止

1 : GS(14)@2013-11-30 16:22:3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31128/18527049

                自從我好聽叫做退休,實際上是被炒之後,時間多到用不完,以前沒看過的景象,現在天天見,其中之一是那些印傭和菲傭帶着她們的少主返學放學,我便在電梯裏遇到不少。這些外籍女傭大部份對這些大小姐大公子都不錯,但我已不只一次聽到他們說的英文有非常重的印尼味和菲味。我總覺得奇怪,香港的父母這麼嚴格,為甚麼可以忍受這些口音?其實早在二十年前,香港的父母早已不在家,將養兒子的責任非常放心地交給工人。當然,並不是說父母都在家,那個家庭便會好,兒女的學習便正常。我的父母就在家,卻每天都在吵鬧,難怪製造了我這麼一個神經病的人。
陳哲藝將新加坡的某些社會現象反映出來,而又拍得全不煽情。表面平淡的手法非常順暢,主要四個演員:父親陳天文,母親楊雁雁,兒子許家樂,還有菲傭Angeli Bayani真是演得出色,令這部寫實化的電影帶來更真實的面貌。重要的是影片拍得十分溫和,沒有因為父親的角色沒工作了而胡亂打罵小孩;那個小孩也不是甚麼真正的壞份子,至於母親即使看到兒子和傭人的感情比自己好,也沒有過於反感。這才是一般平民百姓的性格,他們只是想把家庭搞好,想兒女有好的成長,而在這個經濟不景的年代,一個人工作收入又不能負擔整個家庭的花費,於是兩個人出外工作下,被迫將子女交給傭人來照顧也是無可奈何。
不錯,就正如《過界》背後有一份資本主義的價值觀,《爸媽不在家》雖然沒有那麼明顯,最低限度那個家庭不是由貴族變成一無所有。
家樂問Terry為甚麼自己的孩子不去照顧,要來照顧別人的孩子?Terry的答案也夠反諷:為甚麼你的父母讓一個陌生人照顧自己的孩子?這便是這個世界的現實。馬克思說經濟是下層建築當然還有其他深意,但資本主義的基本結構便是這個樣子,《爸媽不在家》那個家庭和菲傭就是這樣走過了他們人生的一小段路,是現代社會的自然景象。
撰文:仰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217

被棄台警局 稱「爸媽要去死」3兒救回自殺父母

1 : GS(14)@2015-04-25 08:55:12

「爸媽要去死了!」一對住在台中姓孫的夫妻,前晚帶着三名年約3到9歲的兒子開車北上,在新北板橋一間派出所將他們扔下,並要他們到派出所「找阿公」,然後失蹤。小童向當值警員聲稱父母「去死了」,警方馬上四出尋找,發現這對夫妻開車到滿是公墓的山邊服安眠藥、引廢氣雙料自殺,但幸警員及時發現,將兩人救回。


這三名分別3歲、5歲和9歲的小童,前晚10時許到新北板橋的沙崙派出所,三人向當值警員遞上一張寫着電話跟名字的字條,要警察幫忙找祖父。沙崙派出所副所長戴明剛指出,三名小童聲稱他們來自台中,父母開車載他們到新北,並在派出所前約40米的一個路口,將三人及行李扔下,由9歲哥哥牽着兩名弟弟到派出所。



■閉路電視拍到孫姓夫婦在路口扔下三個兒子後,開車離去。

■三名男童拖着行李,到派出所向當值警員求助。



9歲兄清晰指出父駕福特

戴明剛覺得有異,於是詢問男童父母去何處,沒想到9歲哥哥竟說:「爸媽叫我們找阿公,說他們要去死了」。警員聽到小童說父母要輕生,馬上致電他們的祖父了解情況,得知小童的父母近日疑似遇到財務困難,有輕生念頭。警員於是調閱附近的閉路電視片段,並要9歲大哥到派出所外,指認父母車輛離開方向。他同時向警方稱父親是駕駛「白色福特」,更紙上畫出一個橢圓車形,還寫了一個F。警方根據這些資料,迅速縮小搜索範圍,發現孫姓夫婦的私家車往樹林大同山方向,於是馬上通報巡邏警員尋找。



服安眠藥 引廢氣入車廂

正當警員用警車載着孫姓小童的祖父四出搜尋時,孫的兄長接獲弟媳的「託孤」短訊,警方追查手機信號位置,發現孫將車停放樹林大同山區半山腰,經過兩小時搜索,警員在大同山區一處道路、一座涼亭旁邊,找到服安眠藥後、再引廢氣自殺的孫姓夫妻。警員稱,發現孫的私家車時,見到兩夫婦在車上已經奄奄一息,於是連忙打開車門、車窗,急救人員馬上為陷入昏迷的孫姓夫婦戴上氧氣罩,並且送院。幸搶救及時,醫生從鬼門關前救回兩人,目前已無大礙。三名小童則由祖父到派出所接回家中。據悉,當地社工已跟進三兄弟的生活狀況,防止意外再度發生。台灣《蘋果日報》/東森新聞雲



網民有話說

.太自私了,竟把孩子丟給老人家!.看這種操作方式,顯然欠一屁股要追債了才用此法。.有進步了,至少沒帶小孩一起死。.一點責任心都沒有!小孩才幾歲而已,就想要丟給別人照顧!.這對夫妻你們做對了一件好事:不牽拖子女,祝福你們能努力成功還債。.警察積極的作為,救回兩條寶貴生命,社會應給予鼓勵,表揚。資料來源:台灣《蘋果日報》faceboo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50425/1912479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907

【親子籽】半成港爸媽 不知深近視禍害

1 : GS(14)@2015-06-15 00:55:47

父母最關注的都是孩子能否健康成長。不過家長又對護眼認識又有多少?奧比斯於今年3月份以問卷形式進行調查,訪問了1,290名家長,了解他們對深近視的認識。結果有半成受訪家長不知深近視會增加患上青光眼、視網膜脫落、白內障的風險。


奧比斯義務眼科醫生劉凱珊


奧比斯義務眼科醫生劉凱珊指出近年多項外國研究都發現,兒童多進行戶外活動,有助減低患上深近視的風險。她說:「陽光可刺激腦部分泌有助預防近視的神經傳導物質,所以家長應鼓勵子女多進行戶外活動,減低深近視的風險。」記者:梁蔚澄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614/191834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892

男童遭遺棄幼稚園三年:想回家找爸媽

1 : GS(14)@2016-02-02 15:57:12

父母離婚,受害的卻是孩子。2013年,吉林長春男童小夏的父母離異,祖父將他送到幼兒園便不再理他,直到今天,小夏已經9歲了,仍然沒有家人來接他回家。上周五(29日)上午,小夏坐在椅上,小手扯着褲腳,拘謹地看着前來採訪的當地媒體新文化網記者說:「我想回家過年,想找到爸爸媽媽。」小夏所在的幼兒園,位於景陽大路與萬福街交界處附近。園長朱女士說,該園是其姊開設的,去年其姊懷孕,她便接手管理。交接時,其姊還特別交代她多照顧小夏,指他的父親與母親離異後再婚,祖父將他送到幼兒園,交了一個月費用後便離開了,此後一直聯絡不上其家人,園方只好照顧他。小夏的伙食、住宿都是幼兒園負責,衣服則由其他小朋友家長送贈或由園方購買。小夏獨自生活在幼兒園,3年來沒有得到家人的關愛,園方不曾放棄尋找他的父母,曾透過媒體找到了他爸爸,但對方卻以需要1個月時間準備接回孩子為藉口,趁機搬家。直至去年下半年,園方又聯絡上了小夏的祖父。祖父後來看過小夏一次,但始終推脫着,不願帶小夏回家。上周五上午,朱園長再次聯絡上祖父,游說他送小夏上小學,但對方稱沒錢,沒辦法撫養他,並再次拒絕將他帶回家。朱園長說,幼兒園將於農曆年間關門,她只能帶小夏回自己家,「我去哪他去哪,我婆婆家和娘家都不在長春,他只能跟我一起奔波了。」記者在幼兒園的教室裏見到了小夏,他顯得有些手足無措,被問及父母和祖父的情況時,他眼眶泛紅,卻堅持着沒哭出來。他說,已經不記得爸爸媽媽的樣子了,還能記得爺爺的樣子,問到他的新年願望,他大聲喊着:「想回家,想找爸爸媽媽!」朱園長說:「他已經大了,甚麼都懂,我們還是希望家長能夠負起責任,把孩子帶回去,在我們這裏,雖然能不愁吃穿,可沒教育總歸還是不行的。」如果家裏真的十分困難,這幾年的費用她們會減免一些,最主要的是孩子的成長不能缺少親人的關愛,更不能缺失教育。新文化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202/1947614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052

星級爸媽忙開學 陳倩揚揀新鞋仔

1 : GS(14)@2016-09-01 06:24:27

■陳倩揚強調沒給孩子壓力,但每月供養開支逾萬元。攝影:陳志嵐



悠長暑假結束,大多數學生今日都要開學,為迎接新學年,星級父母日前已為子女張羅。五年抱四的陳浩民、王書麒和許秋怡夫婦、陳倩揚都分別出動,帶着囝囝買開學用品,秋怡的囝囝王綽枬(Cody)有個七年之癢舊書包,Cody決棄舊迎新。浩民為囝囝買校服才知樣樣貴,陳倩揚則細心為囝囝揀返學鞋。採訪:陳杰、嵐山



■陳倩揚日前帶兒子到尖沙嘴買新鞋。

陳倩揚日前帶5歲長子陳羲廷和1歲半幼子陳羲穎到尖沙嘴買新鞋襪,兄弟表現雀躍,羲廷明年升小一,已開始面試,陳倩揚說:「除咗大抽獎(政府派位),都會試畀小朋友考其他學校。囝囝冇上面試班,平時帶佢多啲出外玩、睇書,吸收好多嘢。」羲廷現就讀本地幼稚園,課餘參加唱歌、足球、畫畫和數學等興趣班,她說:「興趣班玩嘅多,盡量安排周六、日。」但供養小朋友每月開支都逾萬元。場地:Stride Rite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901/1975575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036

【動畫】末期腦癌病童無得醫爸媽心碎停止籌錢

1 : GS(14)@2016-09-30 08:08:56

英國一名患有末期腦癌的男童病情急速惡化,他的家人原本為他設立籌款去美國求醫,最後都要心痛中止籌款。來自羅奇代爾(Rochdale)的喬希(Josh McCormack)只有5歲,去年10月確診患有惡性腦腫瘤,不久便動手術移除腫瘤,再接受連串艱苦的化療,導致他更加病重。可惜,當地的醫生指,喬希餘下時間不多,並告訴麥科馬克夫婦(Nicola and Kev McCormack)將他接回家共度最後時光。但兩夫婦未有放棄,希望將他帶去美國接受昂貴的免疫治療,於是成立眾籌網頁籌集高達20萬鎊(202萬港元)的醫療費用。幸她有家人及朋友甚至陌生人的善心捐款,他們一日之內已經籌得2萬鎊(20萬港元),可惜天意弄人,喬希可能捱不下去了,目前最適合他的是紓緩治療。麥科馬克太太在網上作出呼籲,她寫道:「看來目前免疫治療對我們來說不是一個選項,要你們為不可能發生的事繼續籌款是不對的。多謝你們的支持,以及讓這個夏天變得這麼的有意思。」她又請大家停止捐錢,「我們不再需要籌款了,只需要愛及支持就夠了。」英國《每日鏡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30/1978676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7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