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52週新高投機的有效性即將發表

這是我的功課其中之一,資料搜集歷時兩個月完成,主要是用經濟日報投資理財週刊及港交所資料完成。翻閱了超過50本雜誌及按了鍵盤超過100,000次,經過一輪資料分析後,雖然有少量股票沒經調整供股的表現,但是和大結果也是一致的。

該次研究分析在2005年的超過550隻的在該年創新高的股票,監察其由1星期至6個月之後及1年後的表現。

待我稍後正式完成這份功課後,才告訴大家整體的結果。

總而言之,雖然風險較高,但是回報是更高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59

52週新高的有效性


今日有人問我關於52週新高的有效性這個題目,其實這個Blog大約在去年5月左右寫的,至今已經一年,但因為之後忙著其他工作,故忘記了發表。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3959


意念主要來自紅猴先生2006年的52週新高研究:


http://realblog.zkiz.com/viewpage.php?tid=185


其 實這份報告是去年畢業時的功課之一,我花了兩個月把在2005年間的投資理財週刊的報價版看了一次(1份有1,000隻股票,大約50多份),然把股價資 料及其後的1星期至1年不等的股價資料輸入Excel做出來,該年共有553隻股票創52週新高,其實結果不令人特別,回報的確較高,但風險都是較高的。

從下表中,回報當然是指投資回報啦,超額回報其實是該股的回報減恆指的回報。


t-數值指的是甚麼,當然愈高的話在統計分佈上包括得愈大,當然愈顯著啦。



表1: 52週新高的回報

 

6個月回報

(t數值)

1年回報

(t數值)

平均回報

13.58%

35.17%

 

(4.59)

(7.34)

月平均回報

2.14%

2.54%

 

(4.35)

(6.37)

超額回報

5.81%

16.55%

 

(1.96)

(3.46)

月超額回報

0.94%

1.28%

 

(1.92)

(3.22)


另外,我把股票創新高的月份做了一個統計,發現投資這些股票是沒有1月效應的,所以隨時買都可以,但是該年有一隻亞洲鋼鐵交易所(現華彩控股,8161)創52週新高後,升了100多倍,所以有1個月的數字特高,故不把資料列出了。


其實,這份報告有多少不嚴謹之處,加上我已經把全部投資理財週刊全部當廢紙賣掉(2003年10月-2008年10月,賣了60大元,可想而知有多少),所以已無法再多做一次了。


其實,我想進香港大學的特別資料藏館找一些香港股票資料研究一下,但是苦無機會,有甚麼方法可以拿到這個圖書證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30

资本金比例升降信号:释放信贷有效需求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5-4/HTML_8UL0IRQ3XQFJ.html


4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

会议决定,降低城市轨道交通、煤炭、机场、港口、沿海及内河航运、铁路、公路、商品住房、邮政、信息产业、钾肥等项目资本金比例,同时适当提高属于“两高一资”的电石、铁合金、烧碱、焦炭、黄磷项目以及电解铝、玉米深加工项目的资本金比例。

上述消息发布后,商业银行人士立即给予高度关注。“这给了银行一种信号,要继续加大(信贷)投入。”4月30日下午,一家股份制上市银行中层直言。

“可以理解为,国家继续支持扩大投资的信号。降低部分行业的项目资本金本身就有利于扩大投资,对民间投资也有拉动作用。”是日,一位国家发改委官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本次调整与前两次调整的一个最大区别是,前两次要么只下调,要么只上调,而这次是有升有降,体现了既要保增长、促内需,又要调结构、上水平的平衡。”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张汉亚对本报记者表示。

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表示,虽然部分下调资本金比例,总体上会降低资本金筹措的难度,但并不必然导致银行贷款量的增长和坏账的增加,“因为银行对(项目)风险的评估更为重要了”。

扩大投资的信号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制度于1996年开始试行,此后经历过两次调整。

1996 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将“投资项目资本金占总投资的比例”具体规定为:交通运输、煤炭项目,资本金比例为35% 及以上;钢铁、邮电、化肥项目,资本金比例为25% 及以上;电力、机电、建材、化工、石油加工、有色、轻工、纺织、商贸及其他行业的项目,资本金比例为20%及以上。

“1998年的时候,为了保经济增长,部分下调了资本金比例,以求扩大投资。但随着2004年出现投资过热苗头,中国政府适时调整了钢铁、电解铝、房地产等行业的项目资本金。”张汉亚表示。

2004年4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调整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其中,钢铁项目资本金比例由25%及以上提高到40%及以上;水泥、电解铝、房地产开发项目(不含经济适用房项目)资本金比例由20%及以上提高到35%及以上。

而“此次调整一方面是地方政府投资(部分)的资本金存在很大缺口;此外,原来一些资本金比例是在某个特定时期为了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时候而定,要求偏高,有必要进行调整。”4月30日,前述国家发改委官员表示。

截至记者发稿时,此次固定资产项目资本金比例调整的明细情况尚未公布。“比如,原来地铁项目要求资本金比例为35%,现在可能下调到25%。”上述国家发改委官员举例称。

在上述发改委官员看来,可以将此番调整理解为——“国家继续支持扩大投资的信号;因为降低部分行业的项目资本金本身就有利于扩大投资,对民间投资也有拉动作用。”

“从港口来看,降低资本金比例后可以更好地吸引民资进入。”4月30日,北京某国有银行支行行长告诉本报记者。

针对下调部分行业项目资本金比例是否会扩大原有4万亿投资规模的问题,张汉亚表示,需要分行业结构来看待资本金比例的“杠杠”效应。

“在4万亿投资中,有些项目,比如一些农业项目是不需要资本金的,这些方面的投资 不会有放大效应。有放大效应的,仅仅是涉及到资本金比例下调的项目,也就是4万亿项目中的1.5万亿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 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张汉亚续称。

有保有压:坏账不会激增

“此举可以说是刺激经济的一种方式,但不能解读为第二轮一揽子、大规模刺激方案的一部分,而只是就某一个方面而制定的政策。”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说明前期在4万亿投资等一揽子计划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某些方面存在瓶颈。

连平认为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因受到资本金比例的限制,从而延缓了某些行业和项目建设的推进;第二,此前的总量意味较浓,还需要调结构。

对于扩大投资,“大家此前说是否会给今后带来更多的产能过剩问题,而现在国家开始采取措施了。”连平直言。

“ 这次调整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对国家鼓励的行业门槛降低,而对限制类的门槛提高,体现了‘有保有压’的策略,不是单纯为搞经济而搞经济,二是综合考虑环境和 资源压力。”张汉亚说,“以前很多人怀疑4万亿投资一启动,是不是会放松环保等,这次国务院会议对这种怀疑是一个否定”。

“此次调整,体现了‘有保有压’。”4月30日,广发银行北京分行一位人士称,资金比例作出下调的项目,主要是铁公基——铁路、公路、基础设施相关项目,这和国家宏观调控扩大内需政策是密切相关的。

“而资本金比例作出上调的这些项目本来门槛较低,社会资金很容易进去,容易形成产能过剩。目前比如像电解铝、焦炭等行业已经严重产能过剩。”上述广发北分人士直言。

此番调整中提到商品住房的资本金比例亦可以降低,这被外界认为对房地产的资金链将是一个重大利好。

“其中所指的商品住房是普通房地产的开发,而非高档奢侈的房产。”前述国家发改委官员说,这对房地产的发展有积极意义。不过,他认为房地产的资金问题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关键是需求和价格的问题。

“通过降低资本金比例,可以减少房地产企业的新投资压力,目前部分房地产企业回款压力很大,抑制了新增投资。”前述北京某国有银行支行行长直言。

虽然此番调整对房地产行业是个利好。“但是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银行从风险判断出发可能更不愿意贷了。”某大型银行对公业务负责人直言,因为银行首先会关注不同行业的风险,其次,在同一行业内也会对单个客户进行评级,建立客户名单制度。

“即使同一行业,有的客户信用评级高,资本金比例要求就会低,而有的客户风险高,我们就会要求高资本金比例,甚至不给予信贷投放。”上述大行对公业务负责人说。

虽然,“资本金的门槛降低,但在行业分析、环保达标等其他方面的评审将更为严格一些,比如,我们会要求项目回收期限不能太长,项目收益率不能太低等。”4月30日,一家地方银行授信部人士直言。

对银行有利

目前,多位银行业内人士称,资本金比例下调肯定会导致单个项目的贷款出现增加,但会否导致银行贷款的激增还存在不确定性。

“ 如果项目是好的,只是资本金存在一定缺口,下调资本金比例,马上就能解决贷款。但据我们了解,这种情况并不多,很多项目是整个资本金都没有,而不是缺一点 点的问题。”一位大行研究人士直言,所以,带来新一轮贷款大幅增长的可能性并不大;当然,“对于推动二季度、三季度信贷保持一个相对较快的增长水平,还是 有积极作用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42

解密巴菲特:真正的价值投资永远有效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523/20090523031833746.html


每经记者  姜艳艳

爱丽丝·施罗德拥有一双美丽、智慧的淡蓝色眼睛。这是一个优秀的、能够碰触到他人内心最柔软处的女人。或者,正因为这样的特质,爱丽丝·施罗德能被全世界股民的偶像巴菲特选中担当其传记作者。

        受邀招商证券和中信出版社联合活动,5月17日开始,巴菲特传记《滚雪球》作者爱丽斯·施罗德在中国进行了长达一周的访问。《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也对话了这位与股神巴菲特贴身接触5年,对话超过2000小时的传奇女性。  

中国股市可以“捡烟蒂”吗?

NBD:您认为巴菲特的成功能否被复制,您或者其他人有可能成为另外一个巴菲特吗?

        施 罗德:巴菲特曾说过,搞投资不能漫不经心,不能用业余时间来做,而是要用专业时间来做。以我和巴菲特接触的经历看,目前中国股市有点像上世纪50年代的美 国股市,如果有时间的话,我会专注于小股票,努力把我从巴菲特身上学来的规则运用起来,当年巴菲特也是从小股票研究开始的。

        大家不必苛求自己能像巴菲特那样富有,但是可以努力把他的投资规则运用起来,让自己成为一名成功的投资者。

        NBD:您刚刚表示,目前的中国市场恰如上世纪50年代时候的美国,那是否意味着,市场中存在很多让当时巴菲特发财致富的“烟蒂”公司,中国股市目前是否处在一个“捡烟蒂”阶段?

        施 罗德:现在很多人说中国市场的股票是很贵的,因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股市上涨了50%,但我认为大家可以寻找一些廉价的股票,如果大家能够找到“烟蒂”的 话,是可以买入的。无论任何时候大家都是要买股票而不是买市场,如果能够找到烟蒂——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的股票,那么就应该捡起它。

价值投资是否适合金融危机时期?

NBD:《滚雪球》一书在中国出版的时候,正是金融危机剧烈爆发的时候,当时中国国内爆发了一次有关“价值投资”和“趋势投资”谁更适合市场的争论。不 少人认为,以巴菲特先生为代表的价值投资已经失去土壤,尤其在金融危机的时刻显露弊端,而趋势投资才适合当下的市场,您怎么认为?

        施罗德:在美国,这本书出版的时间也好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是2008年9月29日,这一天道琼斯创出单日股指最大下跌,而那一周也是金融危机演变最戏剧性的关键时刻。

        我 认为,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价值投资者是受影响最大的投资者,他们的损失超过了股票平均跌幅。我曾和很多这样的价值投资者进行沟通,发现他们损失惨重的原因 有几个,首先是他们自认是价值投资者,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我就认识几个大的投资者,他们买入了AIG(美国国际集团)的股票,但是AIG实际上并不是价值 投资的股票品种,它应该是成长类股票。

        价值投资者和成长性股票是不搭界的。巴菲特曾说过,买入一只股票应该做好永远持有的准备,但实际上他是近些年才这么说的。在他年轻时候,他做股票也是比较激进的,买卖比较频繁。和其他价值投资者一样,巴菲特也没有预测到此次金融危机。

        我认为价值投资的根本点是买入低于内在价值的股票,卖出高于内在价值的股票,而不是持有股票去等待,因为早晚有一天股市会暴跌,投资者不能一直拿着股票直到金融海啸爆发。如果股票的内在价值超过价值就要果断卖出。

        另外,所有的投资经理,包括巴菲特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过去10年中,可以用来投资的钱实在太多了,这使他们想一直持有股票。而那些手中钱不多的基金经理,会想办法把投资组合中价值高估的股票卖出,买入价值低估的股票。

巴菲特还能投资多久?

NBD:巴菲特一个人成就了伯克希尔·哈撒韦,那么他本人也会成为这个公司的风险所在。我们都知道他已经是个老年人了,您认为,巴菲特还能投资多久?

        施罗德:我也不知道,因为我没有能力预测未来。不过正如我在书中写到的,巴菲特的偶像是林肯的家具制造商,她活到了103岁,并且在99岁的时候还签署了一个所谓的非敬业协议。巴菲特的目标是要超过那个偶像。

        巴菲特已经78岁了,保险精算表说巴菲特还能活12年,但目前他每多活一年,保险公司也会给他更长(寿命预算)时间。

        NBD:如果巴菲特不再管理,伯克希尔·哈撒韦会怎样?我们知道巴菲特在过往的投资过程中,因为特别喜欢某家公司从而进入公司的董事会成为控股者,这些公司又会如何呢?

        施罗德:这的确很难预测。不过巴菲特喜欢经营伯克希尔·哈撒韦,因此股东很难知道他会如何安排这个公司。对于身后事,不管他选择了强的还是弱的继承者,都不会超越巴菲特的。至于他旗下的其他企业都有比较好的管理层,能够对公司进行比较好的经营。

        我认为目前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是低估的,即其中已经反映出“如果巴菲特不在了,目前公司就清算,应该是什么价格”——市场已经将巴菲特不再管理考虑在内,而不是因为巴菲特还在管理就给公司更高的溢价。

赵丹阳获得了巴菲特七句秘籍?

最近中国资本市场发生了一件比较有名的事情:知名投资人赵丹阳花费巨资和巴菲特共进午餐,有市场传言称巴菲特先生给了赵先生了7句投资箴言。

        对 此,施罗德表示,她要花些心思才能猜测出巴菲特会给出什么建议。据她所知,对于这样的商业性午餐,巴菲特都会花数个小时来准备,但很明显巴菲特并没有什么 赚钱秘技没有说出来,他是非常坦诚的人。《滚雪球》一书中已经把他的投资方法全都写出来了,包括以下几点投资原则。

        ①  定下的规定不随便偏离。巴菲特给自己定的规矩一定严格遵守,比如他给自己定下的价值投资方法是不会有例外的,不会研究股票时发现这只股票本不适合价值投资,但这次搞个例外。

        ②  投入大量精力对相关企业的历史和财务状况进行研究。

        ③  在考虑投资时,如果这个想法让你很兴奋,那么这个想法很可能是错误的。

        ④  最赚钱的行业多是垄断或近乎垄断的企业,但是这样的企业往往很难持续。就比如美国的报纸一样,它们的垄断地位并不能永远持续,因此你应该知道他们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下跌。

        ⑤  有两种公司需要特别注意。一种公司是创意性公司,它们比较难被效仿,盈利能力就很强。比如微软就是这样的企业,其他公司很难效仿它;巴菲特有一个GEICO保险公司,它的成本非常低,别人很难效仿;迪士尼也是如此。

        另一种是存在的时间越长,获得更高效益就越难的公司,比如餐馆行业,百货商店、好莱坞的电影等存在越长,越难有效益,消费者喜欢新的口味、新的时尚等,这样的公司应该引起投资者的警惕。

        ⑥  那些为了赚钱而需要不断追加现金的企业是最差的企业。最好的则是投资一次就可以持续盈利的公司,比如GEICO公司,一次性投入后就可以持续不断地赚钱;而百货公司则需要隔几年就重新装修一次吸引顾客,才能和新进入者竞争。

        ⑦  如果一个企业在一处犯错,在其他方面也会犯错,“一次不忠百次不用”,只有在各个方面都不犯错,才是好公司。

□素描巴菲特

        实际上巴菲特是非常强硬、专注的。

        他能记住十几年前一笔交易的细节,他注意力非常集中,做事极其专注。

        他会不露痕迹地在不同时间问你同样的问题,以观察你的答案是否前后一致,是不是个值得信任的人。

        他是个热爱学习的人,每天都要阅读5种以上的报纸。

        他另外一个投注巨大精力学习的内容,就是数千家上市公司的业绩情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33

生物质能尚难形成有效商业模式


From


http://www.p5w.net/newfortune/hygc/200904/t2282278.htm


对替代能源的需求使生物质能成为全球热点,中国也不例外。众多企业进行了尝试,但投产之后,原料涨价、政策反复、销售不畅、融资困难、产业环境恶劣 等问题很快暴露出来。表面上看生物质取之不尽,其实在现有条件下,能量转化效率低、中间成本高、外部性显著,原料“稀缺”的门槛更是难以逾越。而第二代技 术仍存在不确定性,生物质能无疑还是一个幼稚产业。
  大型国企在资源、技术以及渠道上更具实力,而中小企业目前难以构建有效的商业模式。面对种种困局,政府态度犹豫不决、支持乏力,产业风险很大,短期内,投资者的掘金前景黯淡。

  从复兴到狂热
  据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估计,地球上每年新增生物质量约1700亿吨,存储能量3×1021J,相当于目前全球能耗的10倍。中国每年新增有机废弃物约13亿吨,折合3.71亿吨标准煤,另外边际性土地种植能源植物潜力折合4.25亿吨标准煤(表1)。



  毫无疑问,生物质的资源量足够巨大,而更重要的是,生物质是物质型能量源,这一点是其他几种可再生能源所不具备的。因此开发生物质能意义重大,欧盟首脑会 议明确提出:生物燃料是唯一可以大规模替代汽油和柴油的可再生能源,也是替代石油化工产品的唯一渠道,在美国、巴西、日本等国也高调倡导生物质能源。中国 也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和规划,扶持生物质产业(表2)。



   产业“大发展”俨然就在眼前,社会各界躁动起来。
  地方政府开始“拓荒”。海南省研究打造生物质能源原料基地;贵州各地抢种麻风树;新疆规划种植近万平方公里甜高粱制乙醇
  国有企业积极“圈地”。中粮集团高调收购丰原生化(000930),控制燃料乙醇市场;中海油、中石油和中石化纷纷启动麻风树柴油产业化示范项目;国能生物质先后建成15家生物质直燃电厂,获得政府核准建设的项目达40项,等等。
  民间资本也不甘落后。2005年5月,从事生物柴油提炼的四川古杉集团在纽约交易所上市(NYSE: GU);2006年6月,同样从事生物柴油业务的福建卓越通过在BVI的离岸公司China Biodiesel International Holding Co., Ltd.在英国伦敦证交所二板市场挂牌(AIM: CBI)
  一个又一个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宣布”投资数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进军生物质市场。
  一时间,“21世纪生物能源产业迅猛崛起”迅速成为舆论的主旋律。甚至有人拿奥巴马当选总统大做文章,畅想美国政策如何带动中国生物质产业的发展。
窘迫的幼稚产业
  尽管理论上生物质是可行的替代能源,但实际应用并不尽如人意。
  2006-2007年,许多欧美生物柴油厂的利润被原料价格的上升侵蚀殆尽,不得不依靠政府补贴维持,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
  中国的情况更糟,根据《2008年中国生物柴油行业投资价值研究报告》,现有的300万吨生物柴油产能的利用率仅有10%,而在建项目总规模却有至少300万吨。
  对生物质的质疑也开始出现,有人提出了生物燃料的“五宗罪”:与人争粮、能效低、环境污染、经济性差、规模不经济。这些并非空穴来风,生物质能开发在原 料、技术、政策和商业环境方面都存在问题,额外的能耗和环境污染、乙醇燃料使空气质量恶化、大面积单一作物对生态的破坏等严重的副作用也暴露出来。客观地 看,这是一个幼稚产业,大的突破还要假以时日。


  原料之困
  生物质能与风能、光伏的最大差别,在于其原料更加“稀缺”。尽管生物质资源量巨大,但原料获取和转化过程中需要额外投入,导致原料总成本居高不下。


  能量密度低,原始成本高
  与其他非水能的可再生能源相类似,生物质的能量密度低,需要大量的土地。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主席Richard Pike估计,“英国若用生物燃料替代1%的柴油和汽油,种植原料所需的土地恰好是其国土面积的1%”。
  中国依靠全球5%的耕地供养全球20%的人口,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比较突出,其中谷物和食用植物油脂都是净进口。因此,利用耕地种植生物燃料作物或者将粮食 用来制取燃料不现实。为此,国家在批准了4家陈化粮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黑龙江华润酒精、吉林燃料乙醇公司、安徽丰原生化以及河南天冠)之后,于 2006年全面叫停了其他粮食深加工项目。
  考虑全生命周期能量转换所计算的生物质能量效率更有说服力。按照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的计算,甘蔗的转换效率是8倍(即1份能量输入能得到8份输出),甜 菜是1.9倍,玉米按照美国工艺是1.5倍,中国则不到1.2倍。而且,中国没有条件像巴西那样大规模种植甘蔗来发展燃料乙醇,因为把甘蔗制成糖比制成燃 料合算得多,而其他的作物能量效率又太低。
  “与人争粮”成了诟病生物质能源的主题,尽管两院院士石元春等学者极力反对这种提法,倡导种植非粮作物和利用边际性土地的“非粮”、“非耕地”路线。但这 一路线下,产量和能量密度都低于普通粮食,原料成本还是很高。近两年,甜高粱、木薯燃料乙醇项目不断上马,但普遍亏损,第一个试点的广西中粮20万吨木薯 乙醇项目不得不申请补贴。2008年4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湖北、河北、江苏、江西、重庆等5省市的非粮燃料乙醇专项规划面临同样的尴尬。
  事实上,国家从未间断向4家陈化粮燃料乙醇定点企业发放补贴,而且随着粮价上涨,原定补贴额度已不足以弥补亏损,财政部又通过颁发《生物燃料乙醇弹性补贴财政管理办法》加大补贴力度。
  我们认为,不管是否与民争粮还是与粮争地,目前的生物燃料的原料成本都很难控制,无法摆脱对补贴的依赖。


  物流不经济,中间成本高
  此外,生物质物流也很不经济,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收集、储存、运输,在生产出洁净能源的同时也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甚至污染环境,很难形成闭合的能量循环系统。
  以秸秆发电为例,考虑到收购过程中车损、燃油及人力消耗,即使宽松估计,经济收购半径不宜超过50公里,生物柴油所需的地沟油收购半径也只有300公里左 右。而木本植物制油的路线则更显昂贵,它涉及到育苗、栽培、基建、维护、采集、运输等许多环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成本到底多高迄今没有准确的估计。

  替代用途多,机会成本高
  秸秆可用于造纸、建材、制沼,同样是当作废物处理,燃烧发电所支付的价格明显偏低,何况很多秸秆还被用于还田或生活用。因此,与这些成熟产业争夺资源,秸秆发电当然没有优势,盈利难是必然的。
  地沟油也有类似的问题,近年其价格随油价一起飙升。2005年,福建等地的地沟油还有过每吨800元的价格,2007年初已升至2000元/吨,2008年又涨到5000元/吨(图1)。



  众多案例表明,企业上项目时缺乏动态的眼光,盲目上马。在以往没有商业需求的时候,秸秆、地沟油都被当作废弃物,但成为一种资源后,供应者就会更多地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考虑,在讨价还价中,企业没有议价能力,日子很不好过。


  商业环境不成熟
  同时,中国生物质产业的大环境还很不成熟。


  政策裹足不前
  大国国策的层面讲,中国政府在生物质能开发上的动作仍显缓慢。虽然在发电和沼气领域提出了较高目标,但在国家石油安全方面却缺乏前瞻性。
  其他大国对生物质开发更为重视。2007年3月,欧盟首脑会议提出了生物燃料不少于运输燃料10%的目标;同年底美国颁布《能源自主与安全法》,提出 2020年生物燃料替代20%运输燃料的目标及逐年计划;印度计划于2017年汽油中乙醇的掺混比例达到20%;而巴西在2007年已实现了用甘蔗乙醇替 代50%的汽油。
  对纤维素乙醇、微藻生物柴油等战略性技术,美国均给予高额补贴,以吸引投资和人才,加快市场培育和技术进步。
  中国的石油远比欧美紧张,且生物质原料相对充裕,但2020年的规划中生物燃料替代率却仅有2%。而且,政策的可操作性低,“雷声大、雨点小”。尽管出台了鼓励政策,但缺乏配套的计划或指导意见,规模化和商业化也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令主管部门和企业无所适从。
  此外,政策缺乏公正性。中国的油品流通主要被中石油、中石化所垄断,一些先期进入生物燃料领域的企业缺乏产品入市渠道。国家每年向4家陈化粮燃料乙醇定点企业发放补贴,但走非粮路线的企业还须“一事一议”地审批,不利于形成公开公平的市场。


  缺乏系统的产业链
  生物质能的开发还需要高效率的商业生态链条。首先种植环节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之后还需在收购、调配、销售、技术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整合。
  生物柴油的原料问题突出,废弃油脂的收集、运输等环节缺乏有效的组织,“地沟油”等废弃油资源的利用率仍然较低。培育高含油量和高生态适应性品种是生物柴 油的关键。遗憾的是,中国的生物柴油产业在初期没有打好基础,各地盲目种植油料树木,品种单一,形成“南方只有麻风树、北方只有黄连木”的局面。而大面积 单一树种增加了虫害等问题。而且,按照现有的信贷标准,树木种植不能抵押,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而木本植物种植周期长,投入大,若没有商业银行贷款支持,企 业很难独立承担。
  由于缺乏标准和系统支持,石油企业(中石油、中石化)担心低质量产品影响自己的声誉,对采购生物柴油持“暂不支持”态度。
  垃圾发电推广困难也是缘于缺乏社会系统支持。中国目前还没有实施严格的垃圾分类,垃圾成分复杂、含水量高,导致热值低和难烧透,能量产出很低,且伴随着严重的二次污染。
  因此,生物质能开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统筹和配套支持。目前看,政府的作为还远远不够。


  没有进入良性循环
  2008年3季度,有人对四川古杉的盈利真实性提出质疑,引起其股价暴跌,从约10美元大幅跌到约2美元,跌幅高达80%。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以商业化盈利为初衷的生物质企业有限,很多企业目的“不纯”,圈地者有之、贪图政策性资金者有之、造假融资者有之、造势者有之、讨好地方政府者有之,“包装”、“化妆”甚至“伪装”现象严重。
  由于大企业参与不多,现有企业大多实力不强,缺乏信誉,加上时常暴露的丑闻,市场信心很难建立,整个产业也很难走入良性循环。


  短期内投资者掘金难
  从目前的资源状况、技术水平和商业环境看,生物质能很难形成大规模的商业化,相比之下,大型国有企业比民营资本更具优势。财务投资的机会非常有限,也许第二代生物能技术的突破会带来大的转机。

  商业模式难建立,中小企业无优势
  目前,技术略为成熟的主要是糖淀粉制燃料乙醇、植物油或地沟油制生物柴油、农林废弃物制固体颗粒燃料、沼气利用等,但其中真正具备市场竞争力(成本优势)的并不多(图2)。



  我们看好能依靠自身力量实现盈利的企业,而不是依靠政府补贴和减税来获得利润的企业。原料控制能力、技术水平、销售渠道是有效商业模式的必要条件。
  然而很少有中小企业能够同时具备这些条件。按照倪维斗院士等人的主张,采取分布式的能源利用方式更为现实,但分布式运作规模小、管理难,容易导致整体运营 效率低下。北京德清源的鸡粪沼气发电项目就是一个例子,2008年8月正式发电后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但年发电很少,只有1460万千瓦时。这些循环经济 项目可以作为企业的有益补充,却无法脱离主业变成独立的业态。
  大型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更有优势,因其具备研发实力和市场渠道,也更容易得到政府的支持进而控制区域资源,如陈化粮、秸秆(新疆的甜高粱、东北的玉米秸秆、内蒙古河套地区的向日葵)和稻壳(黑龙江、新疆的农垦系统)等(表3)。



  中粮集团通过一系列资本运作掌控了除河南天冠以外的3家陈化粮燃料乙醇定点企业,随后开始拓展木薯、红薯、甜高粱等非粮作物项目,并提出2010年生产燃 料乙醇310万吨、占全国60%市场份额的目标。从其产能规划中可以看出董事长宁高宁志在成为中国燃料乙醇领导者的企图(图3)。



  国能生物发电集团(由国家电网公司、龙基电力集团投资)获得政府核准项目40项。截至2008年底,已有生物质发电厂15家投入运营,累计发电26亿千瓦时,消耗秸秆300万吨,节约标准煤12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0万吨,占国内生物质发电市场70%的份额。
  技术有待突破
  生物质的转化主要采用热化学和生物学技术(表4)。为了解决能效低的问题,学术界开始了诸如细菌光合制氢等新的尝试。

  “第二代生物质能技术”进展也比较乐观,比如依靠基因技术培育更具效率的物种;或者寻求工艺突破以提高转换效率。很多专家对培育微细藻类和纤维素发酵寄予厚望。
  相对于大豆和麻风树等常规作物,富油微藻含油量(或蛋白质)可达干重的40-70%,生长速度却高出几十倍(根据日本能源学会对大阪等地的养殖试验,植株 数每50天增长100倍甚至更多),单位土地面积产油率是麻风树的10倍以上,可用边际性土地和各种水域大规模培植。
  目前美国在微藻生物柴油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已有壳牌石油、雪佛龙(Chevron)、PetroSun Drilling等公司提出了积极的微藻生物柴油计划,荷兰Algae Link公司则开发出新型微藻光生物反应器系统。
  纤维素乙醇的能源效率高且不会与粮食直接竞争,可能是燃料乙醇的优选路线。以往俄罗斯是唯一发展木材酸分解工业的国家,现在美、日等国的开发力度更大,在 美国由DOE(能源部)和NREL(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主导,目标是2015年将纤维素乙醇的价格降至0.16美元/升以下。
  以上两类技术路线的目的都是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安全、能效低和减排不力的问题,但技术上都不成熟。目前微藻培养方式、提油技术均存在能耗大、投入高的问题; 纤维素乙醇的主要技术瓶颈在于高效转化菌种和纤维素酶(酶制剂约占成本的80%)以及前处理过程的改进,现有项目多停留在中试阶段。
  “第二代技术”吸引了欧美风险投资和大企业的关注,杜邦(Dupont)等公司已经启动研究计划。中石化、中粮也与丹麦酶制剂商novozymes进行合 作,共同开发玉米秸秆制乙醇技术,但中国起步晚,基础薄弱,力度不大,又缺乏良好的宏观环境,短期内很难有大的突破。
作者分别为威士曼资本集团董事总经理和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副秘书长


 


  老资源的新用途
  尽管是新名词,但“生物质”(Biomass)的本质无非是通过生物体(主要是光合作用)固化的太阳能,不仅是最古老的能源形式,也是各种化石能源的最初 来源。不过当下流行的“生物质能”也并非完全是新瓶装老酒,其借助热化学、生物化学等手段,将低能量密度的生物质转换成固、液、气等形态的高效能源来代替 油气和煤炭。
生物质能的开发主要是对粮食和非粮植物、农林废弃物、禽畜粪便、生活和工业垃圾等物质的转换利用,主要产品有生物燃料(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生物质发电、固体成型燃料和甲烷等(图)。普遍认为,生物质能具有产量大、可再生、可储存、碳中和等优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98

飛草: 有效的報表分析:財務報表新思維


今天忙看招股書,所以不寫文了,在網上看到中國飛草先生寫的文章,特轉貼如下,供大家學習及分享。


http://bbs.esnai.com/frame.php?frameon=yes&referer=http%3A//bbs.esnai.com/forum-4-1.html

黃世忠教授告訴我們:有效的報表分析要求善於運用非會計資料。會計資料只是企業實施其經營戰略的“財務表現”,忽略對企業所處環境和經營戰略的分析,報表分析只能是一種重形式、輕實質的“數位遊戲”。他舉了兩個事例:

1、 沒有基本面分析,任何對會計政策和估計的評價都是武斷的。

黃世忠教授舉了一個例子,兩家不同的航空公司,對相同的波音飛機運用了不同的折舊年限,分別是 10年和25年,飛機的經濟使用年限是15年,哪家公司的折舊政策更為合理呢?

10年或25年的回答都是片面的,關鍵要看折舊政策是否和公司的戰略相一 致。

第一家航空公司採用的是差異化戰略,主要為高端乘客提供高質、安全的服務,這種情況下縮短飛機使用年限,及時重置和更新飛機,保證服務品質是同公司戰 略相吻合的,因此採用10年的折舊年限是合理的。第二家航空公司採用的是低成本戰略,通過低價來吸引價格敏感度高,而對服務和安全品質要求較低的中低端客 戶,所以通過延長飛機的適用年限來降低成本,同樣具有合理性。


2、沒有基本面分析作為指導,報表分析往往得出與事實背道而馳的結論。

黃世忠教授用戴爾財務案例分析對此作了鮮活的注解。該公司的流動比率從2000 年的1.47下降到2004年的0.98,一般認為,流動比率在2左右比較合理,而且戴爾的流動比率逐年下降,是否就此得出現金周轉不靈,短期償債能力嚴 重不足,戴爾快“死”的結論呢?

答案是否定的。

對於作為低成本領先戰略的宣導者和實施者的戴爾公司而言,因為毛利率較低,公司只有通過較高資產周轉率,才 能保證一定的資產回報率,可見資產周轉率是在戰略指引下分析戴爾的有效切入點。

從存貨周轉天數來看,戴爾從2000年的6天下降為2004年的3天;存貨 周轉天數從2000年的34天下降為2004年的30天;而應付帳款周轉天數從2000年58天上升為70天。

眾所周知,現金轉化週期是存貨的周轉天數加 應收賬款的周轉天數減去應付帳款的周轉天數而得。根據上面的資料,戴爾的現金轉化週期從2000年的-18天變為2004年的-36天!

原來戴爾營運資本 管理已經達到了用供應商的資金為自己賺錢的境界,戴爾不但不是“接近死亡”,而是“活力無限”!

黃老師非常推重的哈佛商學院兩位學者帕利普及希利創立的財務報表分析框架:《有效運用財務報表進行分析與評價》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278351


該書分析框架由戰略分析、會計分析、財務分析、前景分析組成,黃老師主編的《財務報表分析:理論•框架•方法與案例》

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047550

一書深受哈佛這兩位學者的影響。

目前大部分財務分析都冠以”戰略”二字,主要是受波特思想的影響,運用波特(Michael Porter)創建的競爭戰略及競爭優勢分析工具去分析行業和企業,以形成行業及企業現狀及未來的預期。

實踐證明,波特的戰略分析在瞭解客戶方面有一定作用,是一種相對有效的分析工具,但分析結果與實際值也往往存在比較大的偏差,亦即波特也只解釋了企業經營成敗的部分因素;

哈佛分析框架第二、三部分是會計分析及財務分析,根據筆者分析,這個分析框架中的會計分析實際就是審計分析,評估會計政策及會計估計,發現可能存在的會計異常,其流程如下:


Doing Accounting Analysis

Step 1: Identify key accounting policies

Step 2: Access accounting flexibility

Step 3: Evaluate accounting strategy

Key questions

How do the firm’s accounting policies compare to the norms in the industry? If they are different, is it because the firm’s competitive strategy is unique?

Does management face strong incentives to use accounting discretion for earnings management?

Has the firm changed any of its policies and estimates? What is the justification? What is impact of changes?

Have the firm’s policies and estimates been realistic in the past?

Does the firm structure any significant business transactions so that it can achieve certain accounting objectives?

Step 4: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disclosure

Key questions

Does the firm provide adequate disclosure to assess the firm’s business strategy and its economic consequences?

Do the footnotes adequately explain the key accounting policies and assumptions and their logic?

Does the firm adequately explain its current performance? (MD&A)

If accounting rules and conventions restrict the firm from measuring its key success factors appropriately, does the firm provide adequate additional disclosure to help outsiders understand how these factors are being managed?

If the firm is in multiple business segments, what is the quality of segment disclosure?

How forthcoming is the management with respect to bad news?

How good is the firm’s investor relations program? Does the firm provide fact books with detailed data on the firm’s business and performance? Is the management accessible to analysts?

Step 5: Identify potential red flags

Common red flags

Unexplained changes in accounting policies and estimates, especially when performance is poor

Unexplained transactions that boost profits

Unusual increases in account receivable in relation to sales increases

Unusual increases in inventories in relation to sales increases

An increasing gap between a firm’s reported income and its cash flow from operating activities

An increasing gap between a firm’s reported income and its tax income

A tendency to use financing mechanisms lik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artnerships and the sale of receivables with recourse

Large fourth-quarter or fist-quarter adjustments

Qualified audit opinions or change in independent auditors that are not well justified

Related-party transactions or transactions between related entities

Step 6: Undo accounting distortions

4 approaches ( refer to window-dressing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該分析框架的財務分析包括比率分析及現金流分析,比率分析包括有名的杜邦分析(Dupont)體系。

之前,筆者對這個分析框架的內在邏輯關係存在錯誤認識,今天重溫黃老師的觀點,茅塞頓開,如何進行有效財務報表分析?

核心是要將基本面分析與財務分析緊密聯繫在一起,目前財務報表分析最大問題是基本面分析與財務分析脫節,猶如審計中風險評估和進一步審計程式脫節。

黃老師通過兩個小案例告訴大家要在基本面分析基礎上對會計政策和估計作出評估,要在基本面分析基礎上對財務指標作出評估,脫離基本面分析評估財務資料是沒有意義的,甚至誤入歧途,以下判斷都要建立在基本面分析基礎上:

1、會計政策(含會計估計)是激進、中庸或保守
2、財務指標是偏高、適中或偏低
3、經營戰略、財務策略是否恰當

不管是證券分析或審計分析,通過基本面分析和財務分析,最重要的是要形成對財務資料的合理預期,當然,審計分析師關注 歷史,是對報告期內的財務資料形成合理預期,以確認未審的財務報表與預期財務資料沒有重大出入;而證券分析師關注未來,是對未來三年尤其是未來一年的財務 資料形成合理預期,並以此為基數形成估值,對公司是否有投資價值作出判斷。

但不管是分析師還是審計師,對財務資料形成合理預期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就是在 深入瞭解企業基礎上形成對公司盈餘的合理判斷。

那麼如何深入瞭解企業呢?

“行業—公司”法是最有效的,即通過行業研究企業,哈佛財報分析框架的第一層次就是經營戰略分析,這一層次包括三個層面分析,實際上涵蓋了企業的基本面分析

根據筆者的理解,在對公司基本面分析時,在對行業分析時要關注“兩力”:行業發展潛力和盈利能力;而在企業進行分析時要關注“兩位”:企業地位與定位。

目前在行業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工具有PEST四力、PORTER五力分析(Porter's Five Forces)模型,分析師在運用這些分析工具時,要形成對行業發展空間及盈利能力的合理預期,如行業發展空間大不大、行業競爭強度有多高、行業盈餘能力有多強,對行業的競爭格局、行業的關鍵成功因素、行業的週期要深入瞭解,這些都會影響到對企業現狀及前景的判斷。

在瞭解行業基礎上對企業進行分析,在對企業進行分析時,關鍵要將目標企業與競爭對手進行比較,分析企業在行業中地位及 定位,找出該企業的競爭優勢和競爭劣勢,再形成競爭戰略的合理預期,並與企業當前的競爭戰略對比,如企業應該走差異化的路卻走低成本的路,這是戰略定位犯 了嚴重錯誤,當然分析師不是企業家,也不是諮詢師,在對企業戰略進行評估時要非常謹慎,避免教科書式的診斷。在對企業層面的分析上,最廣泛運用的分析工具 有BCGSWOT等,這些常用分析工具,不管是審計師或分析師,都要瞭若指掌,熟練運用。

實際上在對企業進行基本面分析時,也穿插財務分析,如盈利能力、償債能力、資產運營效率分析等,基本面分析離不開財務 分析,如在對同業分析時不可能離開競爭者的財務資料和業務資料,基本面分析實際就是業務(經營)分析,與財務分析是相嵌的,在進行財務分析時離不開業務 (經營)分析,在進行業務(經營)分析時離不開財務分析。


所以,我們人為將財報分析分成四階段,但實際運用是交叉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09

富士康涨薪真相调查:一场有效的“危机公关”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612/134473.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14

霸王承认防脱洗发液曾名丽涛 称已延期有效批文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720/1150132.shtml


每经记者 李亚蝉 郑佩珊发自广州、上海
昨日 (7月19日),霸王方面向《每日经济新闻》提供的文件传真显示:霸王防脱洗发液生产批号的“审批结论”定为“经审核,该产品符合《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的有关规定,现予批准”。
霸王集团公关部经理杨政书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霸王防脱洗发液和丽涛防脱洗发液成分相同,是同一产品。对此,杨政书解释为,批号是可以续时间 的,名称是可以变更的。霸王集团正是通过延续时间和变更名称继续使用丽涛防脱洗发液的批号。“我们是有效批件。”杨政书表示,霸王集团已经通过延期和变更 名称将霸王防脱洗发液批号的有效期延至2011年9月18日。
“霸王”批号现疑云
7月1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国家药监局网站 看到,霸王育发液(霸王(广州)有限公司 卫妆特字(2007)第0577号)、霸王乌发液(霸王(广州)有限公司 卫妆特字(2007)第0579号)、霸王防脱洗发液(霸王(广州)有限公司 卫妆特字(2003)第0504号)的批准文号分别与几年前的丽涛育发液、丽涛乌发液、丽涛防脱洗发液的批准文号完全一样。
事实上,丽涛最早是霸王集团在2001年力推的一系列洗护产品。记者还了解到,“霸王”防脱洗发液使用的批号是“丽涛防脱洗发液”的批号卫妆特字(003)第0504号,而卫生部官网显示该批号已经过期。
对此,霸王公司方面回应称,“霸王”使用的批号并未过期,而是国家药监局从2008年开始接手审批化妆品批号。
上周五,记者在国家药监局网站查询到,霸王防脱洗发液等霸王系列产品的审批状态均为 “建议批准”。昨日,记者再次登录国家药监局网站,发现国产化妆品的审批信息查询数据库里,所有的产品“审批结论”栏都消失了。
带着疑惑,记者致电国家药监局,一位新闻处的工作人员打开了网页进行确认。在证实的确查不到产品的“审批结论”信息后,工作人员表示,“不太清楚,有可能是系统维护”。
如果是系统维护,为何所有产品都没有了“审批结论”信息?该工作人员表示会再进行核实。
昨日下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处处长申晨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有关方面已经核实过产品信息“审批结论”被集体删除的问题,“网站上没问题”,“审批结论”一栏仍然在国产化妆品的查询之中。 当记者表示确实没有“审批结论”一栏时,申晨表示“明天一早再核实一下”。
卫生部未审核特殊功效
昨日,霸王集团向《每日经济新闻》发来一份名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卫生许可批件》的文件传真。这份文件将霸王防脱洗发液生产批号的 “审批结论”定为“经审核,该产品符合《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的有关规定,现予批准”。
该文件右下角有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字样、该局化妆品许可专用章以及编号00000584,并没有发文时间。对此,杨政书解释说该生产许可证是原来的许可证延期而来,下面只有编号,没有日期。
药监局内部人士指出,药监局无法“正式批准”的主要原因是,无法对特殊功能进行认定。在霸王集团所发“霸王防脱洗发液”的卫生许可批件传真件中确实有一句 “卫生部未组织对本产品所称功效进行审核,本批件不作为对产品所称功效的认可。”
上述药监局内部人士坦言,“特殊功能性产品的批文中,对特殊功能是否有效不做评价,意味着出了问题还得企业自己承担。”
霸王:与丽涛是同一产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了解到,霸王防脱洗发液在2006年12月14日被批准变更产品名称,原产品名称为“丽涛防脱洗发液”。
一个是霸王防脱洗发液,一个是已经沉寂的丽涛防脱洗发液,为什么批号完全一样?
昨日,杨政书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霸王防脱洗发液和丽涛防脱洗发液成分相同,是同一产品。对此,杨政书解释为,批号是可以续时间的,名称是可以变更的。霸王集团 正是通过延续时间和变更名称继续使用丽涛防脱洗发液的批号。“我们是有效批件。”杨政书表示,霸王集团已经通过延期和变更名称将霸王防脱洗发液批号的有效 期延至2011年9月18日。
记者多次就此问题向霸王集团求证,均未得到正面回复。从宣传上来看,“丽涛”防脱洗发液当初并未使用现在霸王的 “纯天然”、“中药”、“无化学物质”概念。对此,杨政书解释说该产品“以前就是特殊化妆品”。
杨政书解释,霸王防脱洗发水是该产品最早的名称,后来认为该名字“可能有些霸道”改为丽涛霸王防脱洗发水,最后又改回霸王防脱洗发水。
相关链接
“霸王”两次缺席新闻发布会
上周被媒体曝出 “二噁烷”以来,最具戏剧性的恐怕是霸王集团频生变故的新闻发布会了。
7月14日,“二噁烷事件”被香港媒体曝光之后,霸王集团迅速在其官网发布 《关于香港壹周刊失实报导的严正声明》,同时表示已将产品送至第三方进行检测,将于7月1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
7月15日,记者前往广州霸王国际大酒店,从霸王集团公关部经理杨政书处得知,新闻发布会已经被推迟,公司的重要领导正在商讨被推迟的新闻发布会举办的时间和具体地点。
当晚,霸王集团给媒体群发短信,邀请媒体在7月16日下午3点参加广东省日化商会、广东省轻工业协会主办的 “如何认识和看待二噁烷在化妆品中的含量问题”新闻发布会。霸王集团人士透露万玉华届时也将出席。
7月16日下午近3时,新闻发布会现场挤满了各媒体的记者,然而主席台上空无一人。不久,参会名牌被陆续摆上主席台,但却没有看到霸王集团的人。
有记者开始小声交谈,“是不是又被霸王耍了”。当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化妆品含二噁烷有关情况》。该通报称在开展现场检查并对相关产品进行抽检后,“结果显示,抽检样品中二噁烷的含量水平不会对 消费者健康产生危害”,但没有公布具体的检测数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42

煙頭投資法的有效性 味皇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8642

09年5月頭,恆指應該在15500-16000點左右,現在恆指23000點,加埋派息,升幅接近60%假設當時的蟹金新買入了下列非籃籌股票,買入原因是基於股價低於資產淨值,同時財政良好,它們多數都是市場認定缺乏成長的股票

                        09年5月         11年3月     累計派息        累計回報

408  葉氏化工     2.8                 8.7             0.61                   233%

806  惠理基金    2.35               7.75            0.08                   233%

820  翔龍基金    5.35               8.17              -                         53%

2006錦江酒店    1.38               1.66            0.04664               24%

2341中怡精細    1.16               2.73            0.0758                 69%

560  珠江船務    0.85               1.77             0.13                  123%

992  聯想集團    2.13               4.75             0.081                127%

900  AEON         3.59                6.6              0.64                  102%

592  堡獅龍      0.275               0.89            0.069                 249%

375   YGM貿易    2.9              14.66            1.08                  443%

258  湯臣集團    1.84               2.84              0.25                   68%

637  利記            0.64               1.05            0.195                   95%

8331 浙江世寶   0.86               4.35            0.1364               422%

350   經緯紡織   1.08               7.13            0.01134             561%

3938 三林環球   0.34               0.63            0.01243               89%

710   精電           1.55               3.92             0.085                158%

294   長江製衣   1.06               2.05               0.18                110%

2678  天虹紡織   0.53              8.14               0.39               1509%

除左兩隻基金外,佢地以往都有長期派息記錄,海嘯之後都繼續派,期間它們當中無一隻向股東集資,冇供股合股,順利過渡,在滿布地雷的港股市場,要找 18隻好賺的股唔係咁易,而且最難的是要無一隻伸手攞返轉頭(仲要係金融海嘯都唔伸手),但葛拉罕的煙頭法卻找到了,其中仲有隻15倍股添,有趣的是,名 不經傳的公司賺最多,媒體永遠唔會係最適當的時候提起佢地

 

作為對比,出鏡率最高,公認的成長股又如何?

1044 恆安  +70%

700   騰訊  +130%

2331 李寧  -20%

1088神華   +30% 

對於有媒體日日疲勞轟炸的成長股,以合理價錢買入時,回報亦不低,但取決於回報成長能夠持續,唔係日日有人吹係成長股就會真係會成長,衰一次就玩完,就算真係好似騰訊咁樣的成長力,回報亦未算誇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82

也談談有效市場理論(已補充修正) 管我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t4q.html

本文章作者明顯把股市當成商品交易市場了,這是很多股市有效市場論者犯錯的主要原因。成熟的商品交易市場和貨幣市場可以說是一個有效市場,比如黃金、石油、美元、歐元、棉花、玉米等等。有效市場最基本的條件有幾方面:1.海量的專業投資者參與單一產品的買賣,2.資訊獲取的成本趨向於零,3.產品必須高度標準化(比較和分析產品的成本為零)


在有效市場裡面,「恐慌時買入,樂觀時賣出」是不適用的,會死人的。

有效市場論對應的是商業和消費的買賣行為。在商品交易行為裡面有效市場是可以成立的,但當中也還包括內交易成本之差。假設兩家相連的店面銷售同樣的產品,理論上價格會是一樣的。但兩家相隔幾條馬路的商店,價格就可以相差甚遠了,當中價錢之差,就是尋找和比較交易價格的成本。今天的股票市場已經不是一個只有著小貓三幾隻股票的市場,明顯有著這種尋找交易的成本。不明白的可以看一下「交易成本理論」。股市包含大量股票產品,股票也不是標準化的產品,市場並不能夠立刻把信息轉化成買賣行為。明顯地股市並不符合有效市場的基本條件。

商交所可以算是理性的有效市場,也假設世界上還真有一個股票市場符合有效市場的基本條件。但 是股市卻是商交所和賭場的混合體,明白了賭的特性就會明白為什麼股市絕對不可能是一個理性的有效市場。"博弈論"裡面就用了巧妙的手段證明人性在賭博的情 況下絕對是沒有理性可言的,有著明顯怕嬴卻不畏輸的特徵,這個也解釋了為什麼很多股民賺了20%匆匆賣出,虧損20%繼續堅守、對盈利的股票減持,對虧損 的股票增持的不合常理行為。

股市中不僅包括了商業行為中的尋找交易的成本,也有著人性的賭的明顯特徵,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認為股市是有效市場都是不能夠成立的。
原文地址:談談有效市場理論作者:rzxct

曾經,我非常反對有效市場理論,但是最近我在研讀CIIA的教材,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突然想明白了有效市場理論的含義。當然,這不能說純粹得益於這套書(雖然這套書寫得確實很棒),這更得益於我本來就讀過不少關於有效市場理論的書籍並且對此進行過很多思考。

現在我開始說我對證券市場的觀點,那就是在證券市場,想獲得超出市場平均水平的收益是很難的,這句話從我這個本來的技術分析和基本面分析者口裡說出來,大家可能很驚訝,下面我開始分析原因。

首先,我想讓大家看看,其實證券市場中的人絕大多數都是很聰明的人,街上的那個乞丐,工廠裡的那個打工妹,是不會把自己的錢投進股市的,在股市上轉悠的 人,大多數都是在其他方面比較成功的人,這一點,大家應該沒有異議吧,那麼你覺得你和他們想比,有多少勝算?也許你會說,這些人在下面成功,在股市上未必 也成功,而你呢,以為自己在股市上有著獨特的能力,那麼我想跟你說,所有在股市上的人,都是和你一樣的想法。

股市,和開個小飯店是一樣的道理,這一條街上有很多小飯店了,你覺得你開一個新的小飯店會賺比他們更多的錢嗎?首先,你的經驗不如他們,或許你經過一段時間,已經學得了經驗,但是這時你也僅僅和他們一樣的水平,你不可能獲得超過他們的平均利潤率。

股市和現實生活,同樣都是謀生的場所,你所賺的錢,永遠都不會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只能取決於你的天賦和勤奮,除此以外,都是空想。在現實生活中,有個人 可能幸運中了一次彩票,但是想靠彩票過上幸福的生活絕對是妄想,一個人的生活,最終取決於他的勤奮,他很努力,就能多賺錢,他很懶惰,就得干很多體力活還 賺不到錢,這個的道理放在股市中也不會失效。

這就是有效市場理論的含義,有效市場理論不是說在股市上沒有賺得超過指數收益的方法,而是說你不能平白無辜獲得這個收益,這就好比你不可能平白無辜在那個 飯店街開個小飯店馬上就能賺得很多錢是一樣的。有效市場理論認為,假如你想在那條飯店林立的飯店街生存,你就必須有超越其他飯店的手段,而這個手段不可能 是無緣無故就到了你的大腦裡,這個手段只能是得自於你的超凡的天賦或者勤奮,同樣在股市中,這也是同樣的道理。


這也就是說,無論股市中,還是其他的領域,都遵循利潤率為零這個道理,任何人都不可能平白無辜獲得超額的利潤,沒有一個廠家能夠用一個專利賺一輩子的錢, 他的技術將很快被別人獲得,他將只能獲得平均的利潤,這個利潤只能彌補資本的成本。這個道理,真正體現了上帝的公正性,那就是不努力不得食,任何一個人的 所得,與他的勤奮是一致的。所以說股市中的有效市場理論,在現實中本有其原來的版本,有效市場理論不過是其在證券這個市場的表述方式。


而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鑽研技術分析或者基本面分析,自以為很瞭解了,結果到了市場中卻一敗塗地的真正原因。有效市場理論是如此邏輯清晰,以至於不可能被違背。


所以我們馬上就可以得出我們的結論,股市中的失敗,絕大多數是由於沒有付出真正的努力,也沒有獲得真正正確的認識,卻又有著非凡的自信導致的。股市中唯一 能長期獲益的方法,就是勤奮,勤奮再勤奮,一句話,在股市中成功和在其他人和另一種的成功一樣,都是靠超過別人的勤奮,與此不一致的任何想法都將導致必然 的失敗,任何認為證券市場比其他更容易成功的想法,也即認為證券市場有超額利潤的想法都將導致必然的失敗。這就是有效市場理論的真正意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