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Kindle降到五十美元 才有得拚

2011-1-3  TCW




二○一○年美國的耶誕購物季買氣暢旺,據估計總金額將超過四千五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十三兆五千億元),創下金融海嘯以來的最高紀錄,總算讓市場對美國經濟恢復一些信心。

彭 博新聞社(Bloomberg News)在耶誕前夕,引述知情人士說法,披露全球最大網路書店亞馬遜(Amazon.com)全年售出逾八百萬台電子閱讀器Kindle,不僅比前一年 的二百四十萬台成長二.三倍,也較分析師的預期高出六○%,暫且打消原先市場預期可能出現替代效應的疑慮。

不過,抽絲剝繭亞馬遜銷售揚眉吐氣的原因,恐怕未來還不能太樂觀。

自 二○○七年亞馬遜推出第一款Kindle以來,連續三年都榮登公司口中的熱賣商品之一。不過,那是蘋果公司(Apple)在二○一○年四月推出平板電腦 iPad之前的事。當iPad推出兩個月內賣破兩百萬台,直逼Kindle單年銷售量時,讓許多預測機構都悲觀的預期,長江後浪將推倒前浪。

挑戰一:業者削價競爭 銷量雖增,獲利不如預期

光是六月以來,從美國最大實體連鎖書店邦諾(Barnes & Noble)調降旗下電子書Nook售價,從二百五十九美元降至一百九十九美元,降幅達二三%;隨後是亞馬遜被迫四十天內連降兩回價錢,硬是一口氣把單價砍到當時業界最低的一百三十九美元。

雙雄低價搶市,換來銷售量三倍跳,但獲利不如分析師預期,亞馬遜的股價應聲大跌;原先還靜觀其變的三星(Samsung)八月宣布退出電子書市場,轉向開發平板電腦。

像是賠本賣產品還不夠痛似的,第二大實體連鎖書店疆界(Borders)在第四季中還傳出將推業界首款僅九十九美元的電子書,讓原是一步冠軍保衛戰的降價策略,轉眼成為血流見骨的割喉戰。

更值得憂心的發展還在二○一一年第一季,因為內建開放系統Android的平板電腦大舉出籠,不僅尺寸、風格和品牌有更多選擇,價錢而言,比起現在由蘋果主導的賣方市場,消費者發言權大提升,預計將會更「親民」。屆時,功能單一的Kindle還有什麼搞頭?

挑戰二:iPad高調推出 功能豐富,吸走嘗鮮玩家

行銷大師高汀(Seth Godin)直指,無論從價格或體積看Kindle,它還是停留在與iPad一較長短的「精裝本」電子書思維,但配備陽春的小客車現在應該認清時勢,想要與保時捷(Porsche)並駕齊驅恐怕只是異想天開,推出「平裝本」電子書才可能找到活路。

那什麼價位才夠「平」?高汀建議,五十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五百元)!難道不會太夢幻?簡直不切實際到極點?他坦言:「或許有這個可能,但也許Kindle或任何電子書閱讀器市場的玩家都沒有第二選擇。」

論外觀,Kindle的黑白色調比不上iPad的彩色炫目;論功能,Kindle只能下載數位文體,比不上iPad的多媒體影音豐富;論性能,螢幕已經夠小,為了劃出鍵盤區,只能嵌置六吋螢幕,讀者無法享受舒適的閱讀品質,比iPad的九吋全螢幕多點觸控更顯單調許多。

高汀甚至向亞馬遜喊話,別再一心想裝配觸控式螢幕、內建3G連線等時髦的技術了,把握住超低價的關鍵原則,再加上功能更簡單明確、更易於攜帶,這樣「亞馬遜才有機會把這樣一個小玩意兒送到每個識字的讀者口袋裡。」

這個夢幻價格其實不是第一次出現,早在去年九月,市場研究機構Forrester Research的調查報告就說出四千七百多位消費者的心聲:五十美元至九十九美元才是電子書合理的價位,僅一四%表示願意考慮買一百九十九美元的產品。

解方:破除硬體思維 加強軟體,結合手機搶市

只不過,分析師愛普絲(Sarah Rotman Epps)說,電子書螢幕成本高達六十美元,Kindle成為市場最好的倖存者唯一方法就是強力售出兩千萬台,然後靠數位內容收費獲利。她斷言:「面對iPad,成功的唯一方法就是價錢壓得極低,讓人們不得不使用它。」

還有一個可以充分利用亞馬遜優勢的替代方案,那就是徹底根除Kindle只當硬體賣的做法。分析師說,有一種科技產品已售出遠超過兩千萬台,而且年年消費者都升級更新,那就是手機。

如果亞馬遜採取病毒式傳播,為越來越多的手機與其他連線裝置提供Kindle應用,電子書有機會出現「爆炸式成長」。雖然這並不意味著新模式終將成功,贏面還是很大。

回顧電子書發展歷程,二○○四年,索尼(Sony)與松下(Panasonic)首開市場先河,最後招致「雷聲大雨點小」的譏評,黯然退出市場。三年後Kindle卻讓亞馬遜一戰成名,成敗的關鍵都出在對硬體性能與內容含量的理解截然不同。

當初亞馬遜成功移轉典範,卻在另一個三年後的今天,面臨強敵壓境,也陷入之前索尼與松下競逐高階硬體性能的迷思,執行長貝佐斯(Jeff Bezos)想要藉由Kindle點燃「新閱讀運動」的火花(編按:Kindle意指燃燒),未來難保不會淪為燃燒一瞬間的過眼傳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12

一千萬買樓有得揀 左丁山

2011-2-2 AD




 

消費者委員會與 一啲議員,大概抱有父母官心態,以保護消費者權益自居。其實香港人精過鬼,買棵菜都會格價,爭取最佳服務。惡佬明平時到街市買魚,魚販會係咁意同佢打鱗, 點知最近打鱗打得好落力,好乾淨,服務有進步噃。返到屋企同老婆講起,老婆話:「最近街市不遠嘅超市賣埋鮮魚,打鱗打得好徹底吖嘛,你唔見我呢排多數去超 市買魚咩?」

一啲師奶消息都唔知幾靈通,邊度駛倚賴消委會打價、教路吖,買魚買菜都咁精,一啲市民用兩百萬買個上車盤,一千萬買個豪宅區域 嘅細單位,會唔會俾人誤導呀?或者會嘅,成數好低囉。用一千萬買個威水地區細單位(七百幾呎),絕非受瞞騙,而是有意如此,係要住高尚地段呀。如果唔係, 做乜有人要用近千萬買西九凱旋門嘅五百呎與河內道名鑄嘅細單位?以同樣價錢,兩三年前在沙田設施、環境最好嘅駿景園,可以買千六呎向馬場大單位啦,難道買 樓人士唔知道咩?一上網稍作搜尋就知道全港物業價格,銀行網站立即提供估價資料o忝。

花千萬元買干德道細單位,左丁山絕對唔會,但香港有好 多人鍾意城市生活,鍾意干德道近有行人電梯直達中環街市,夠晒方便,晚上到蘇豪區玩樂,話都冇咁易,在IFC返工又好盞啫,行路返工放工都得。所有價格都 反映晒市場心理、居民偏好,消委會唔會搵到有人揸住支槍逼人買樓嘅啫,業主就係業主,聰明到極,絕唔會係苦主──尤其是係有能力交幾百萬元首期去買干德道 單位嘅業主。

 

一位編輯本想做大The Icon嘅新聞,佢對左丁山講:「我睇過你寫I Con,拆字拆得幾幽默,於是派人查田土廳業主登記,睇吓冇乜人被Con。做齊之後,發覺The Icon有六十八個單位,賣咗六十個。賣出六十個ABCD單位之中,買家有45間係公司業主,只有15個係以個人名義登記,首先向陳淑莊議員投訴嘅19D 單位,亦係以公司名義買入嘅。你知啦,買樓用公司名義,肯定係有經驗之買樓人士,作投資用途者多,未必全部自住。諗諗吓,佢地識得用公司買樓,好可能叻過 施永青啲中學未畢業嘅夥計o忝,受誤導嘅機會比較細,既然係咁,單新聞冇乜業主變成被騙苦主嘅角度,唔得juicy,人有我有就算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21

元朗人教路西餐有得做

2011-6-23  NM




沒錯,又是元朗!近年市區鋪租飛 升,旺角、銅鑼灣地鋪動輒以十萬元計,在新界西以人流旺及消費力高聞名的元朗,成為最受年輕人歡迎的另一個創業天堂。曾於同一間酒店工作的王迪恆 (Shingo,二十五歲)和何子峰(Joe,三十一歲),分別任職意菜廳及中菜廳,原本風馬牛不相及,但相識後三個月,即決定一齊創業,開設西餐外賣店 Lasagne House,主打意式千層麵及薄餅。兩個後生仔,開鋪前入元朗的次數少於五次,但小店成績不俗,一開即賺,為免只是「三日鮮」,本刊請來元朗原居民兼時裝 設計師鄧達智(William),以及元朗西餐廳代表New York Cafe n Bar老闆Randy,親身試食兼教路,助他們在元朗芸芸食店站穩陣腳。

上週五早上十一時半,距離店鋪開門時間還有半小時,Joe和Shingo正在店內預備午市食物,半開的鐵閘外面已有客人探頭進來叫外賣,話口未完,電話又 響了,二人一邊搓粉﹑撈肉醬,一邊接「柯打」,忙得不可開交。「試過有人明明見我哋食緊飯都要叫外賣,搞到飯都無得食,而家食飯要拉閘。」Shingo笑 說,店鋪上月二十一號才開張,他們也想不到生意這麼好。訪問當日,在附近工作的客人謝生中午時來買外賣,Joe手忙腳亂下落漏單,謝生在烈日等了十數分鐘 才拿到外賣,但同日晚上又來吃飯。「之前經過見到新店開張,今日第一次來食,幾好食呀,所以做完運動又嚟食多次。」謝先生說。「可能係啲人貪新鮮,唔好話 我哋賺呀。」Joe表示,雖然有錢賺,但要在食肆林立的元朗站穩陣腳並非易事,兩個老闆仍戰戰兢兢。接下來就由兩位元朗飲食達人,分析小店的優勢與不足, 教他們如何打好根基。

New York Cafe n Bar老闆Randy,曾留學美國,並於當地酒店工作,回港後曾於香港五星級酒店任職餐飲部主管,○三年創業,開設New York Cafe n Bar。

位於元朗交通廣場地下的New York Cafe n Bar,主打美國菜,是最早一批進駐元朗的高級西餐。初期幫襯的主要是區內的外國人,捱了數年終於累積口碑,現顧客八成為元朗人。近年經飲食雜誌介紹及鄧達智在專欄中推介後,打響知名度,成為元朗長龍西餐廳。

選址●元朗人唔係淨係識揸筷子

Joe和Shingo花了半年時間搵鋪,原屬意在旺角登打士街附近開小食店,主力賣薯蓉,可惜一看到租金便咋舌,「十幾萬一個月,賣幾多先交到租?」 Shingo搖頭說,太子和尖沙嘴區同樣揦脷,退一步去睇荃灣福來邨附近的鋪位,但發現有不少老牌食店紮根,針也插不入,最後經紀推薦元朗鋪位。「我住黃 大仙,Joe住葵盛,大家都好少入元朗,以為呢度係偏遠山區,直至租鋪前入來企咗一日,發現人流好多,尤其係學生。」Shingo又發現,元朗與旺角氣氛 很不同,決定轉做西餐外賣。「旺角好像士林夜市,流轉快,元朗嘅人悠閒啲,好多食肆都擺咗枱櫈喺門口,俾客人坐低慢慢食。」原來元朗租金亦不便宜,最初看 阜財街鋪位,鋪仔細細居然月租近五萬,唯有向後「褪」,在舊式食肆較多的建業街落腳。一百八十呎鋪位月租也要三萬元,但Joe睇中門口有泊車位,適合做外 賣生意。兩位老闆起初仍擔心元朗人不好西餐,「預咗要守。」但客人反應卻令他們十分鼓舞。「午市大多係寫字樓客及附近嘅鋪頭來買外賣或叫外賣。最好生意係 晚市,尤其係週末,佔七成生意額,有時擺四張枱都唔夠用,主要係元朗及天水圍嘅家庭客。」Joe難掩興奮道,餐廳開業未夠一個月,已有十三萬營業額,盈利 約三萬元。

William

元朗原居民嘅第二﹑三代好多曾往海外留學,包括我同Randy,所以對西餐有認識亦有要求。另外圍村人好多係old money,消費力高又鍾意食嘢,街口有間連鎖Pizza鋪,生意非常好,難食嘅都做到,好食嘅一定有得做。

Randy

近一﹑兩年元朗多咗唔少西餐廳,蠔吧都有,很多人以為新界人始終鍾意揸筷子,但其實新界人好simple,試過覺得價錢公道就會幫襯。依家元朗變了一個美食區,不少市區人覺得呢度食物平又多款式,假日都會走入來,所以在元朗開食店是一個好選擇。

食物●酒店食物外賣價吸客

小店主打千層麵﹑薄餅及黑松露薯蓉,全是酒店最好賣的菜式。「千層麵係意菜代表之一,而且可以預先焗定,客人來買再翻熱就可。」起初,他們依照酒店的做法 煮千層麵,麵中保留「粉骨」,咬落才會有口感,但卻遭客人投訴千層麵未熟,要他們取回再煮,自此Shingo便把千層麵焗腍一點。另外,凍咖啡偏 甜,Mocha用朱古力粉而不用帶甘味的唂咕粉,都是為迎合客人口味。由於本錢不多,Shingo指蔬菜及肉類等均就地取材,在元朗購買,但最重要的意粉 ﹑番茄醬牌子,就和以前酒店用的一樣。「意粉係意大利Granoro牌,質素有保證,另外意菜一定要用羅馬茄,一換成本地茄甜酸度完全唔同。」 Shingo表示,開店時未找到供應商,唯有到city'super掃番茄罐頭,一次過買了千多元,但每罐只有兩個番茄,開罐頭開到手軟,而且成本很高。 「後來搵到供應商,三十元就有一大罐,除番比喺city'super買平近十倍。」開店初期,Shingo嘗試讓客人自選材料配意粉,推出不久就放棄。 「客人諗住俾四蚊加洋葱唔抵,偏向揀幾種肉配埋一齊,味道好怪。」Shingo笑言,新餐牌十分簡單,午市主打千層麵加薯蓉套餐,晚市則為散叫,薄餅最受 歡迎,批底事先搓好發酵,落單後再推薄,鋪上配料即焗,保持鬆脆。現時午餐平均消費約四十元,晚市為六﹑七十元,每日五千元營業額中,食物成本約佔三成。

William

千層麵夠味,但太腍欠口感,黑松露薯蓉好香有驚喜,番茄醬亦好正宗,但pizza上嘅pepperoni(辣肉腸)和oregano(意大利香草)少咗啲,可在pizza面加rucola(芝麻菜),賣相更好,口感亦更豐富。

Randy

Pepperoni可以切薄啲鋪滿pizza,吃時應該提供pepper flakes(黑胡椒碎)。不要只顧迎合客人,以前有客人唔敢食未熟嘅扒,話一見血就暈,我同佢解釋全熟嘅牛扒會硬,俾佢揀。食物成本方面,唔超過三成就 可以收支平衡,尤其係呢種小店,其他成本最貴係人工,食物成本去到五成都做得住。

運作●一腳踢烏龍百出

現時,由Joe負責樓面及財政,Shingo負責廚房和食物出品。店鋪剛起步,他們以兼職形式聘請了四名店員,其中三個都未滿二十歲。只有一個在十二時上 班,其餘安排在下午兩點後。為互相「補位」,Shingo教識Joe搓薄餅,但每逢午飯時間,店內三個人仍忙得團團轉,不時落錯單,而且未統一落單寫法, 誤會頻生。上週五晚收鋪後,Joe即刻與職員溝通落單寫法。另外,本來他們用焗爐翻焗千層麵,但開張數天後發現客人太多,根本「做唔切」,惟有買個微波爐 來翻叮千層麵,再用火槍把面上的芝士燒成金黃色。這個星期,店鋪打算正式提供外賣服務,已買了部單車,送外賣到鄰近四個屋苑,反應好會再請員工。Joe 指,餐牌定價偏低,現熟客增加,打算加價一至兩成。「試過有客人一星期食五日,淨係食千層麵同肉醬意粉。」Shingo說。Joe和Shingo分別做中 菜點心及西餐出身,因酒店人手調配,Joe由中菜廳調到意菜廳而認識,共事只三個月,但閒談間卻談出了一個創業大計。「打酒店工好穩定,一年出十五、六個 月糧,創業雖然仲辛苦,但始終都係自己嘅。」打了六年酒店工的Shingo說,自小讀書唔叻,中五畢業便去學廚,但家人全都做生意,賣魚賣菜開洗衣鋪,小 生意五花八門,間接鼓勵他創業。「食團年飯都唔使買餸,一人拎啲上嚟就得。」相比性格開朗的Shingo,說話不多的Joe對自己的背景不願多談,只表示 二人一拍即合,決定要闖一闖,更不約而同道﹕「我哋嘅平均年齡可能係呢條街最細,但我哋要證明一樣可以做得好!」

Randy

午市通常佔全日營業額約三﹑四成,但因為要快,需要嘅人手同晚市一樣,可以調配得平均些。年紀細嘅員工易溝通,但未必肯務實幫手,上了年紀嘅反而較穩重。 另外,依家加價太急,做街坊生意要俾人覺得係街坊價,如果一個pizza賣一百元,元朗人會覺得唔抵,寧願去Pizza Hut,仲多花款及配料。

營業資料(21/5 - 21/6)

營業額$130,000租金$30,000人工$27,000 #入貨$31,200雜費$10,000盈利$31,800# 四名兼職員工

開業資料(05/11)

租金$120,000*機器$136,000裝修$160,000雜費$14,000入貨$6,000開業成本$436,000*三個月按金,一個月上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15

裕通收攤 嚴凱泰再娶福斯有得拚

2012-2-20  TCW




二○○八年那場金融海嘯,沒把百 年歷史的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擊倒,反倒是剛上路的台灣裕隆通用,因此熄火停擺。

《華爾街日報》報導,通用去年淨利年增近一倍,估計達八十億美元,改造成果令人刮目相看,也打敗福斯、豐田等競爭對手,重回全球汽車業龍頭寶座,揮別自金 融海嘯以來,深陷破產重整的泥淖。

不過,這則外電對國內的通用車主來說,卻高興不起來。

走進新北市新店區中興路的裕隆汽車城,招牌是通用旗下凱迪拉克、別克、歐寶品牌的展示間,裡頭卻停放裕隆自主品牌納智捷待交新車,「去年底賣完最後一批 (指通用新車),就撤掉了。」現場人員表示。

銷售失利:美系車國產化,不被埋單

現在這個場景,並非裕隆集團執行長嚴凱泰所樂見的。

時間回到二○○五年七月一日,同樣是在新店汽車城,當天和嚴凱泰攜手的,是通用中國區總裁瓦勒(Kevin E. Wale),兩人共同宣布,由裕隆與通用合資成立的裕隆通用(簡稱裕通),將首度在台組裝別克國產車款,並訂出四年內擠進國內車市前五大品牌的目標。這宗 全球汽車業龍頭與台灣汽車業一哥的「強強聯姻」,成為當年業界最受矚目的大事。

隔年裕通隨即推出Lacrosse、Excelle等別克國產車,打造面寬百米的經銷據點,展現大軍壓境的強烈企圖。然而,新車上市蜜月期一過,國產別克 竟被國內消費者打入冷宮,成為每個月平均僅售出不到百輛的冷門車種。

其中,又以由裕隆慶齡研發中心操刀改款的Excelle,因一年賣不到五百輛,讓裕隆原本希望藉此兩岸造車模式,打進通用零件供應鏈的計畫觸礁,種下雙方 合作停擺敗因。

通用抽腿:一元賣出持股,形同撤資

二○○八年金融海嘯前後,裕通兩度增資,期盼靠第三款新車翻身,但通用方面不但無意擴大投資,更宣布以新台幣一元的象徵性價格,將持股讓售給裕隆,形同撤 資,嚴凱泰也悄悄卸下裕通董事長一職,由裕隆汽車總經理陳國榮接任。

陳國榮坦言,由於國產別克銷售,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兩年前,內部即決定暫緩通用品牌後續的新車導入計畫,「別克一推出就遭遇金融海嘯,裕隆決定保留現金 縮小經營規模,這是很正常的事。」

然而,生不逢時,並不足以說明,全球車市龍頭通用,在台全軍覆沒的原因。

回顧通用來台成立分公司,這二十年來,一開始合作對象是授權國產汽車,在新莊廠組裝德系歐寶Astra與Vectra國產車,但雙方合作不到七年,國產就 爆發張朝翔、張朝喨兄弟掏空公司資產事件,通用換來一批滯銷的庫存車,重創金字招牌。

隨後,通用也曾將品牌代理權,交給太子集團旗下的永美汽車,因太子許家財務狀況欠佳,品牌經營每下愈況。

兩度「所託非人」慘痛經驗,讓通用旗下品牌,成為國內車市的票房毒藥。事實上,美國車新車品質近年來已見提升,根據業界最具權威的市調公司J.D. Power調查,凱迪拉克、別克等美系品牌,新車可靠度均高於業界平均水準,不遜於德國車。

至於,通用和裕隆攜手再闖台灣車市,是二○○一年,由出任台灣通用總裁的大陸人劉小稚,居間促成的合作案。這回,通用找上的雖是財務健全、專注本業的裕隆 集團,但雙方撥的如意算盤,卻因產品策略失當,通不過市場現實的考驗。

後續影響裕隆品牌代工策略受考驗

《汽車購買指南》總編輯林大維認為,以別克Excelle為例,是以韓國大宇車廠底盤為基礎開發的美、中、韓混血車,這樣的車在大陸雖是暢銷車款,但卻完 全沒對到台灣消費者的口味,「不比尚未成熟的大陸車市,台灣每一吋市場都是一級戰場,裕通收攤結局,是可以預期的。」

另外,裕通發展不到七年就熄火,固然受金融海嘯衝擊,但裕隆評估過度樂觀,亦是原因之一。因為,對於像通用這樣的跨國企業來說,台灣市場胃納量有限,當有 條件佳的合作對象,願意協助開拓市場,等於多伸出一隻觸角,保留未來發展機會,但若無法創造獲利,當母集團進行財務瘦身,卻也是最優先被捨棄的對象。

裕通合資計畫失敗,十餘億元的投資金額泡湯,雖不致動搖裕隆國本,但卻考驗其品牌代工策略。不只通用,裕隆集團與克萊斯勒的在台合資計畫,亦早已停擺,代 工業務連番受挫,是否影響裕隆近來爭取德國福斯,成為在台代工夥伴,值得後續觀察。

對通用和裕隆兩大車廠來說,這場露水姻緣,或許只是一個美麗的錯誤,不過,最無辜的,是以為有富爸爸撐腰,品牌就能永續經營的國內通用車迷們。

【延伸閱讀】全球汽車龍頭在台行不通!——通用集團在台大事紀

1991 來台成立台灣通用傳動機械公司

1993 授權國產汽車,在台組裝通用旗下歐寶 Astra車款

1995 年銷突破2萬輛,創通用在台銷售高峰

2000 因國產汽車爆發財務危機,終止歐寶國產車生產合約

2000 授權太子汽車關係企業永美汽車,銷售凱迪拉克、別克品牌

2001 國內首位大陸總裁劉小稚,出任台灣通用負責人

2005 裕隆通用合資公司成立,持股51%的裕隆執行長嚴凱泰出任董事長

2006 國產別克Lacrosse上市,喊出進軍國內車市前5大品牌的目標

2007 慶齡研發中心操刀設計的國產別克Excelle上市

2008 美商通用撤資,以1元價格將裕隆通用49%持股售給裕隆汽車

2009 裕隆汽車總經理陳國榮,接任裕隆通用董事長

2011 裕隆汽車董事會通過決議,購回通用經銷商股權

2012 裕隆通用停止國產與進口新車銷售業務

資料來源:通用、裕通官網 整理:尤子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90

有得執? Money Cafe

http://moneycafe-icable.blogspot.hk/2014/06/blog-post_17.html
大行報告對個人投資者來說,建議準繩度在在其次,最重要作用,其實來自刺激個人思考,信與不信之前,先啟發自我辯論,繼而隔渣,並從而得益。

大行當然並非LU LU明燈,但大行撰寫報告每位專業人士,說到底都屬於有感情,受個人喜好左右決定的正常人,不偏不倚,立論公正?

世界邊有呢回事!!! 正如某大行,某大分析員,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扣除假期,平均每年二百日都預期股市升,而預期的同時,亦不斷預期週期股、舊經濟跑贏。

無疑,P BOOK對P BOOK新經濟比舊經濟股貴五倍,但SO WHAT!!

鍾情半山豪宅,絕不會因為呎價較新界貴,而到沙頭角買樓一樣!

以為便宜,就等於吸引,及構成潛在爆炸力,容易陷入投資者經常面對Cycle of impatience 問題。

「平」野係咩一定有得執,有斬獲?Philip Fisher 提到,買股票從而不應該介意買貴,事關貴代表仍然有增長行業,反之「平」股,除非行業未經發掘,否則的話,根本絕不適用於價值投資。

年頭,個個話週期股好,年尾個個亦水晶球上身,預示明年必跑贏。內地經濟持續結構轉型,經濟增長放緩的同時,卻製造一班股市狂熱份子,奈何近期仍然敵不過每週泥價、煤價變動,從而影響股價。

寧買當頭起,但渣打策略員歐文卻建議要買當頭跌。

渣打為數十多頁策略推介,建議沽地產,買豪賭,理由在於:
一,估值、
二,內地拆息回落,等於信貸供應充裕、
三,內地企債供應增加,意味更多「賭」資供應、
四,新增貸款內的中長期貸款佔比升,即流動性ok!!

歐文法巴年代曾經武功高強,某年最佳策略員大獎曾打入三甲。今日的我跟以往的我未必有變,惟思路判斷上似被質疑:
首先,內地拆息低,但未有轉而惠及長期利率,國開行新一批十年債中標利率亦遠超預期,資金流動性充裕,既然解決不到信貸困局,難道錢多就要賭?
其次,企債增發多,亦可能代表企業水緊,及再融資壓力大增,公司發債豈非是為過大海?

當然,無人能預示地產股會連續跑贏,或大海股繼續石沉大海。但引用黃師傅,每有股份一而再,再而三穿試250天線,總會點起一首歌-- 你沒有好結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542

乜都有得劏師奶「劏」田賺千萬

2014-11-13  NM
 
 

 

樓價跌唔落,現時一個上車盤,入場費最少四、五百萬。望一望銀行戶口,得嗰十幾萬,可以做啲乜?家住紅磡、外表如屋邨師奶的姚利娥(娥姐),幫大家諗到好橋。今年初,她買入錦田一塊兩萬多呎的農田,使出一招「劏、劏、劏」,拆細並包裝成九十塊「格仔田」出售。格仔田一塊最平八萬八,買家可耕田自用,精明的娥姐更打造成投資工具,推出「兩年租金回報保證」,向買家售後租回,租金回報逾六釐。計計數,娥姐賣田套現逾千萬元!呢位曾劏迷你倉、劏寫字樓的師奶,果然有計。

娥姐的格仔田,位置偏僻,由錦上路西鐵站,乘約十分鐘巴士前往謝屋村,又要再步行約十分鐘才到達。早前「田主」娥姐,在農莊搞了個開幕禮兼展銷會,找來專家示範種菜,又有人唱田園歌曲表演,吸引近百市民前來參觀。有一家大細一同前來,家長說:「睇吓小朋友有無興趣啦!」亦有喜歡耕作的市民專程來了解價錢及條款。已買入一塊百多呎農田的買家洪先生,指自己家住大埔,已在花園種滿蔬果,但地方不夠用,故再斥資近廿萬買多一塊田,他招積地說:「其實係我個仔知道我鍾意種嘢,買來送俾我,我考慮緊現階段係投資定自用。」

劏一劏升值5倍

耕田都可以變投資?原來娥姐想出首兩年收租回報保證。負責推銷的經紀黃先生說:「發展商保證,頭兩年每月用四蚊呎租同你租番!」以一塊二百多呎售十八萬的田計,租金回報達六點五釐。就算兩年後租金回報「到期」,經紀黃也拍心口指不愁租客:「有好多餐廳、會所,同你哋租,餐廳用來種菜自己用,會所就俾居民嚟玩。呢度土地肥沃,夏天可以種菜、冬天可以種士多啤梨。農田仲有升值潛力,而家好多發展商入嚟錦上路發展豪宅,你將來唔想用幅地,仲可以賣番出去。我哋會幫你做分契,好似一般業權買賣咁。」「劏田」推出至今,共九十格只賣剩四「格」。翻查土地註冊處資料,娥姐與拍檔只用了二百六十萬元,便買入兩萬呎農地,即每呎一百三十蚊。只須「劏」一「劏」、加點概念,格仔田每呎即升值五倍,至七百五十元,娥姐成功套現千多萬!見此招受歡迎,娥姐再下一城,近日在錦上路的大江埔村,繼續搞另一個「劏田」大計,預計明年四月開售。

魔鬼在細節

購入「格仔田」的買家又如何?魔鬼在細節中。原來,每塊田的實用率只有六成多。如一塊二百呎田,可耕面積只是一百三十呎,其餘的,是所有買家共同攤分的公共面積。這類面積共三、四千呎,包括通道、燒烤場及廁所等等,而娥姐一方則成立管理公司,向買家每月收取每呎八毫半的管理費,實行賺多一筆,又可補貼其「售後租回」的租金支出。經紀黃落足嘴頭:「你哋隨時可以約朋友嚟燒嘢食喎,抵番晒啦!平時仲有專人幫你塊田淋水。」一塊二百多呎的「格仔田」,每月要交二百多元管理費,一年就要交二千多元,小數怕長計,扣除管理費後,實際回報亦相對減少。此外,娥姐收下的管理費,只是用作日常營運開支及維修用途,如果公用地方日久失修,要搵人出錢維修,小業主亦責無旁貸。律師梁永鏗便提醒買家:「買這類『劏田』前,必須睇清楚公契內容,了解責任誰屬。如果買嘅時候仍未訂立公契,買家可於臨時買賣合約內,加多一項條款,表明『交易視乎公契條款而定』。如日後公契內容『太辣』,最好取消交易!」翻查土地註冊處資料,現時該農田的分契手續仍在處理中,故未見公契。一份分契成本約七千元,由買家及娥姐各出一半。

最叻分契拆細

娥姐與一眾拍檔,現階段已「袋袋平安」。想出這個「劏田」大計,認真有計。事實上,翻查資料,娥姐最叻就係「劏」。她曾和幾個師奶,劏過辦公室、迷你倉。去年她以八百多萬元,買入一個約四千呎的工廈單位,「劏」成迷你倉分拆出售。每個約九十呎的迷你倉,售價由三十至五十萬不等,全數拆售可套現起碼千五萬元。於一二年開始,她又投資葵興一帶工廈,部分持有出租,部分分拆成幾百呎的辦公室單位出售,收入可觀。農莊開幕當日,娥姐亦有出來招呼買家,說話略帶鄉音的她對記者說:「我負責投資o架咋,我朋友策劃,我梗係睇好先投資。」她口中的朋友,有份諗計的Paul說:「以前我哋做工廈,有客問我哋有無農地,先諗到呢個商機。」記者說他們「刀仔鋸大樹」,他笑說:「智慧唔可以用金錢嚟衡量,呢度咁多蚊,唔係個個肯做o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018

印度網路慢五倍 郭董攻電商有得等

2015-08-17  TCW

全球電子製造業霸主的下一步,正瞄準擁有超過十二億人口的印度。

八月四日,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宣布,鴻海將展開印度的「十年計畫」。

據《印度經濟時報》(The Financial Express)報導,鴻海初期至少投資二十億美元,蓋十到十二座工廠,成為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新政「印度製造」下最大國際投資者。

印度做為全球人口第二大國,因為年輕、低廉的勞動力,被視為繼中國後的下一個製造大國。但,如今郭董壓寶印度,想的並非只有複製中國的代工模式。

二○○六年,鴻海在手機大廠諾基亞(Nokia)帶領下,前往印度設廠,代工該品牌手機。後來諾基亞手機銷量不見起色,加上印度政府指控其欠稅,波及工廠營運,今年二月,鴻海旗下富智康正式關閉工廠,還一度引發勞資糾紛。

高規格,12個次集團全動員

鴻海過去在中國投資通路、搶進十三億人口內需市場,但因為起步晚,缺乏領先優勢。現在,郭董在印度看到下一個機會,要求內部十二個次集團全部動員。

「這次鴻海的布局層面比以前更廣,也更小心了,」瑞銀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謝宗文觀察。

郭董的小心,除了把投資進度拉長到十年,也慎選合作夥伴,有多年交情的日本軟體銀行創辦人孫正義、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便成為首選。

想賺印度內需財,電商是一大破口。為了打造印度的阿里巴巴,傳郭台銘將與馬雲合資五億美元,入股由孫正義擔任最大股東的印度第一大電商Snapdeal,並與軟銀投資的另一家印度公司InMobi合作,布局行動廣告業務。

同時,他也趁在印度期間,和當地新創公司碰面,從叫車App到電動車,找尋帶領鴻海轉型的金雞母。

不過,即便郭台銘親自督軍,印度電力供給不穩定,光打開網頁上網,所需時間是台灣的五倍,尤其,莫迪推行的稅改方案仍卡在國會,諸多外部問題不解決,未來鴻海集團能否在印度起飛,即使郭董抱負再大,也得看印度政府的行政效率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951

有得揀 揀唔揀



今日,區議會選舉。

今年,氣氛很淡。報章報道少得可憐,一不小心,就走漏眼。就算有,都只是巴掌大小的訊息。記憶中最搶眼的,不過是個多月前介紹過一些年輕的參選者。

大台的區選環節更有趣。在節目與節目之間,主要用來攝時間。內容,一個模,大致如下:「(遠鏡橫掃某區)XX區的XX問題,一直備受關注,不知兩位候選人,又會如何處理?(稍頓,鏡頭轉)阿甲,XX歲,職業XX,XX黨。(再轉)阿乙,XX歲,職業XX,XX黨」──一分鐘不夠,講完。那問非所答的程度,叫人啼笑皆非。

無氣氛,無話題,候選人認知度自然低。友儕飯局中,有人說,她那一區,兩個人候選,一個,她不喜歡,另一個,完全不認識,如何是好?眾口一詞,竟然是──投白票吧,也算是盡了公民責任。

近年流行投白票,但問心,我覺得,白票只適宜在一個情況下使用:當所有候選人的質素都低得不能接受的時候。即是如果阿爺先選好三個一丘之貉讓我選一個特首,我會投白票。

但是,如果情況是,一個質素低,另一個質素不清楚。那麼,至少可以:一、用剔除法,剔除討厭的一個,選未知的一個。二、嘗試認識新人,例如花幾分鐘看看政綱單張,或親身聊幾句,感覺還可以的話,讓他一試。假如表現不佳,下屆不選他就是。

有人說,想清楚才投票,是盡責。不清楚就不要亂投票,也是另類盡責。我不敢苟同。因為按這個邏輯,可以一世投白票。

為甚麼要主動認識候選人?離地的話不說,最落地的解釋是,區議員的糧是我出的,我不會花錢請一個自己無份揀的人。今天,票站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013

跌9成都仲有得賺? 有冇咁勁呀? 探險家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6/07/08/%e8%b7%8c9%e6%88%90%e9%83%bd%e4%bb%b2%e6%9c%89%e5%be%97%e8%b3%ba-%e6%9c%89%e5%86%87%e5%92%81%e5%8b%81%e5%91%80/

尋日港股跌左255點,但一眾市場焦點卻落在L&A INTL HOLD(08386)。L&A INTL HOLD在昨天單日大跌90%,由$0.38直奔$0.032,途中無水花,猶如自由落體。正當大家都以為所有人都會因為今次暴跌而勁蝕時,咁就錯喇。事實上,即使以$0.032沽出,承配人仍然是有水位的。

首先,先講下一d背景資料,8386是其暫代編號,真正編號為8195,所以大家係hkex睇通告時係唔會搵到有關8386的消息。L&A INTL在2014年10月上市,當時配售價$0.6。照咁計,承配人能該輸鑊甘先巖。但實情係,少年你太年青喇,8386曾在去年1拆10,再在今年1拆5,也就是說8386當初的1股已經拆成50股。用計數機一計,$0.6除以50,$0.012是也。

因此,當初上市的承配人,他們的成本是$0.012,就算現在以$0.024沽,仲賺緊100%。呢一點可以以新煮意控股(8179)既通告得知。公司尋日出通告指出,於市場上出售合共524,800,000股上市股份,平均出售價為每股上市股份0.0234港元,而銷售所得款項總額約為12,300,000港元本集團預期將確認收益約6,000,000港元。

出售5.24億股,平均售價$0.234,成本係$0.012,所以賺取5.24x(0.234-0.012) = $5982720,巖巖好600萬。咁姐係代表咩? 姐係代表承配人可以繼續沽,沽到$0.012都仲可以。探險家認為8386呢一隻股票會越沽越散,散戶主導的力量會越來越強,未來股價將會越來越Free style。

更多文章詳見於:
「股市探險家」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tockadventurer/

(以上純屬個人意見,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04

眾籌產品有得睇兼有得摸

2016-08-04  NM

不少外國startup都源於眾籌網而來,由最初「百無」階段,經由網上集資成功,將原本天馬行空的概念,變成實實在在的產品,然後再推出市場,不過對香港用家而言,在眾籌網上「購物」,其實亦有一定風險,又驚走數又驚無貨收又驚貨不對辦,所以有香港人就索性搞眾籌實體店,顧客拎過上手玩過先買,毋須再隔山買牛。

眾籌網的吸引力,不限於想籌錢搞自己構想產品的人,對一般人來講,亦都好有吸引力,因為可以在眾籌網上,搵到不少異常天開的新奇產品,而吳文俊(Damien)亦是其中一分子,「鍾意試玩新產品,所以經常在眾籌網上購物,雖然多數都收到貨,不過之前試過買了一個名為鐳射剃鬚刀就出事,俾完錢之後,整個project竟然俾眾籌網下架,原因是被懷疑造假。」事後,Damien覺得眾籌網購物其實未必穩陣,於是萌生搞實體店BACKERS(意即助籌者)的念頭。

火速開店

原本任職數據分析顧問的Damien,雖然經常幫襯startup,不過自己就從未創過業,當然亦無開零售店的經驗,所以搵來拍檔幫手,「上年十月開始搞,十一月就開鋪,因為大部分眾籌網上的startup,都是外國人,當時日日只瞓兩個鐘,不停跟外國startup傾,然後以最快速度出貨,籌備五個星期之後,就正式在荔枝角D2 Place開鋪。」

忽略零售

對於滿街都是大型品牌連鎖店,Damien的產品夠另類兼少見,BACKERS兩個月就已經收支平衡,為Damien打了一支強心針,月初更將店鋪搬至尖沙咀K11。「最初自己認為得意就入貨,點知反應竟然一般,反而以為吸引力麻麻的產品,銷量就不錯。最重要是眾籌產品賣點是創意,毋須以平價吸客。」Damien坦言,不少人在眾籌網集資後,就將大部分資金投放在研發上,對後期的銷售方面就較為忽略,「一般眾籌網產品,多數利用網絡作銷售渠道,較難接觸到零售層面,如果之後轉為零售,當中牽涉物流、批發等範疇,所以無奈要加價,令人覺得產品具有知名度後便加價,對生產商產生不良影響。」

支持本土

現時BACKERS不但售賣外國眾籌產品,更落力推銷本土startup產品,目前大概有三分一產品由香港人研發,「外國眾籌startup,不少只得個概念,拍條片就放上眾籌網,可能連R&D都未開始做,等到正式有製成品,還有漫漫長路,時間難以掌握之餘,如果眾籌金額未符預期,更隨時爛尾收場。反觀本地startup多數已經做好產品原型,甚至做好測試,可以短時間投產推出市場,而且當中有不少出色產品,穩陣得多。」接觸不少本土startup的Damien,亦樂意將心得和別人分享,「例如包裝、銷售等,始終零售業能最快了解市場反應,趁未大量生產前作出修改,可以減低風險。」

撰文:劉耀祥攝影、攝錄:廖健昌[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2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