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0萬投資變多少? 微軟:3640萬元 電盈:3000元 何車

2005-05-19  AppleDaily



港股朦朧搵食難,暫時不寫股評,寫寫趣味統計。有些數字令人開心,有些令人傷心。若干年前投資10萬元,今日可以變成數千萬元,但亦可以變成數千元。

■ 公平起見,指點人家之前,先看看出版《蘋果》的壹傳媒(282)。壹傳媒員工3246人,部份曾是股東,現在可能仍是股東,眼看股價走勢圖如同旅遊景點的 奇峯絕嶺,富貴與浮雲更迭,大概別有滋味。壹傳媒前身是百樂門出版,再前身是威華航業,99年中由百樂門變成壹傳媒之前,最低價0.81元,00年1月狂 飆至29元。假如最低價上車最高價落車,10萬元在9個月內變了360萬元,可喜可賀。華爾街有句老話:What goes up must come down。梁錦松在辭任財政司司長前一段時間,正值樓市一泓死水。他用這句話描述樓市由當年(97年)過熱的高峯摔落,意思是「有咁耐風流有咁耐折墮」, 風涼話惹來反感。這句話也應了壹傳媒後期的股價變化。00年1月以10萬元買入壹傳媒,今日只剩1.1萬元,蒸發了將近9成。

■見股票跌價 9成而將股票視作洪水猛獸,大可不必,且看Bill Gates的Microsoft(微軟),如何為股東創造財富。「無為而治」老祖宗老子「一變二、二變三、三生萬物(無窮)」的幾何級數概念,2500年 前出現,在Microsoft股價上翻版。Microsoft 86年3月招股,招股價21美元,經送送拆拆後調整成本只是7美仙,掛牌初期只較招股價高出26%,前晚25.46美元,19年下來,10萬元變成 3640萬元。若然在00年初落車,更不得了,10萬元變成8570萬元!

和黃為股東創巨富

■Microsoft這個外國的月亮又圓又大,本港也有,就是和記黃埔(013)。 79年,長江實業(001)由滙豐(005,當時未叫「控股」)手上,以4.6億元購入和記企業(013,當時未合併黃埔船塢)22%。今日,和黃市值 2700億元,長實佔1半值1350億元。長實在和黃的投資總成本與增值多少倍已難計算。79年4 月,和記經調整後的最低價僅0.445元,今日67.25元,26年下來,10萬元變成1510萬元!期內如持有「恒生指數」,10萬元只變成250萬 元,其實已不錯。

■李家的和黃為股東創造巨富,後期分拆的公司,卻如「黃鼠狼下耗子」,「一窩不如一 窩」,例如Tom集團(2383)等,但以不切實際價格搶貨的股民,亦應負上責任。第二代的電訊盈科(008),更是「白骨足以斷流」,甚至有人說當年拉 低了本港的GDP,在00年最高價投下 10萬元,今日只剩3千元。當年盈動市值四五千億元,幾乎與和黃相同,用耳仔炒股的貪婪股民付出非常沉痛代價。電盈股價由高峯溶掉97%,跌至4.70 元,不必為持股量最大的李澤楷感覺sorry,因為他大部份的成本只是0.30元(本應6仙,5合1至0.30元),他的每10萬元成本,今日仍值160 萬元。

■明日說1個在極短時間內10萬元「變」1380萬元的故事。

(趣味統計系列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