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李寧當選最得意商家 李華華

2008-12-15  AppleDaily





 

又到年尾,傳媒行家最鍾意搞各式各樣的選舉,大陸雜誌《英才》就搞咗個08年中國商業得意榜同失意榜,之不過唔係同富豪計身家,只係志在娛樂吓,結果今年最春風得意嘅係前體操王子李寧,最失意嘅就有一棚人──內地中小企老闆,真係一人歡喜萬人愁。

李寧寶刀未老,喺今年京奧開幕禮,一招飛簷走壁,即時人氣旺盛,最受惠當然係旗下同名服裝品牌李寧(2331)。

比亞廸(1211)主席王傳福亦榜上有名,當然啦,先係有股神畢菲特入股,跟住今個月初又宣佈,收到公安機關嘅文件,話撤銷富士康(2038)對佢哋訴訟所進行嘅刑事調查。真相大白股價升,仲唔春風得意咩!

女富豪失意身家縮

至 於最失意嘅,點解係內地中小企?據《英才》話今年原材料價格上漲、人仔升值、勞動力成本因為新政策出台而大漲,加上環球經濟差,出口大減,呢4大問題就好 似4把刀對住中小企老闆,想鬆人,銀行信貸又綁死,所以話佢哋係中國經濟轉型下嘅祭品。其他失意嘅企業家仲有集團爆出炒燶I Kill You Later(Accumulator)嘅榮智健,同埋股價一落千丈,令身家大縮水嘅前女首富楊惠妍、張茵等。

08年中國企業家得與失

《企 業家》排名1企業家:李寧企業:李寧(2331)

排名2企業家:劉永行企業:東方希望集團排名3企業家:朱新禮企業:滙源果汁(1886)排名4企業家: 王傳福企業:比亞廸(1211)排名5企業家:馬化騰企業:騰訊(700)排名6企業家:彭小峰企業:江西賽維LDK排名7企業家:潘石屹企業:SOHO 中國(410)排名8企業家:史玉柱企業:巨人集團排名9企業家:蔡衍明企業:旺旺(151)排名10企業家:唐駿企業:新華都《失意榜》排名1企業家: 中小企老闆企業:內地中小企排名2企業家:田文華企業:三鹿集團排名3企業家:中產階級企業:-排名4企業家:榮智健企業:中信泰富(267)排名5企業 家:張茵企業:玖紙(2689)排名6企業家:楊惠妍企業:碧桂園(2007)排名7企業家:馬明哲企業:平保(2318)排名8企業家:杜雙華企業:日 照鋼鐵排名9企業家:黃光裕企業:國美(493)排名10企業家:方興東企業:中國博客網資料來源:《英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614

中環在線:同胞想加薪商家學者開火 李華華

2010-7-29  AD





 

索羅斯想北望神 州賺人仔,o依家搞埋印度,梗係啦,呢兩個新興市場出晒名人工低、成本低喎!之但係o依家內地鬧緊加薪潮喎,好似代表商家嘅中國國際金融董事長李劍閣,就 同經濟學者、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就加薪速度針鋒相對!噚日香港中華總商會110周年高峯論壇上,李劍閣話,打工仔梗係想加人 工,但工資水平應該由市場決定,叫政府同學者唔好人為地推高工資,人工加得快但生產力追唔上,盞搞到工廠執笠。樊綱又唔認同咁話,家陣工資增長速度遠遠低 過生產力,仲串佢希望內地工資可以加快啲o忝!

李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61

如何創造驚人億元傳奇? 四大心法平價商家市場稱王!

2011-2-21  TWM




究竟億元店有哪些共同特色?他們如何在同業競爭中,快速崛起創造驚人業績?除了四大心法,最重要也最令人肯定的,就是為工作全心投入的那分專注與努力。

撰文‧黃筱雯

年營收一億元,連有些上市、櫃公司都辦不到,卻有單一店面能夠做到;一億元,等於一天得進帳三十萬元,連高價商店都難以達到的成績,這些店家又是如何做到的?

心法一:薄利多銷

平價才是王道

快速掃描這些億元店,最大的共同特點就是:低價。

台 北市南京西路上人來人往的中山商圈,這裡是平價商店的一級戰場,日系平價領導品牌大創百圓店、日本第二大百圓店seria轉投資的彩遊館,以及台灣本土自 創品牌金興發,三強鼎立。然而,在兩大日系品牌的夾殺下,粉紅色招牌,本土味濃厚的金興發南西店,卻能創造出一年營業額高達一.一億元的好成績!

成立二十年,擁有九間門市的金興發,整個集團年營業額高達六億五千萬元,位於中山商圈的南西門市,更是集團內成績最好的門市。

以 「比他人更低價」為目標的金興發,同樣的商品,他們硬是可以比別人便宜五到十元,甚至更多,什麼原因?大量切貨是他們議價的最大武器。「一項熱門商品在推 出半個月後,雖然市場上熱度不減,但在廠商眼中已歸類為下架商品,這時的批價已比之前便宜許多,加上我們一次大量買斷,更能得到比他人更低的價錢,我們的 售價也相對可以壓低。」金興發總經理魏鳳珍指出。

薄利多銷,是金興發的銷售理念,然而低價外,金興發還得走出獨特性,才能在藉著低價吸引消 費者後,靠著特有商品將利潤拉高。因此,魏鳳珍自己率團飛往大陸、韓國、日本,自己擔任中間貿易商的角色,尋找特色商品,並加以改造、委託廠商製作。這些 魏鳳珍口中具設計感、流行性強的獨特藍海商品,成為金興發的銷售強項。且因為省去中間商的費用,成就了金興發驚為天人的低價,「但品質完全不因低價而降 低。」二○○五年,金興發更開始推出自有品牌,這些特有的OEM商品推出後,金興發的年營業額暴增至四.五億元,效益驚人。

位於台中市餐飲 一級戰區的赤鬼牛排,平均客單價僅兩百元,卻也能創造單店年營業額破億元的好成績。赤鬼老闆張世仁,也是抓準顧客想大口吃肉的心情,去除自助沙拉吧、選擇 簡單服務,將經費全都撥至肉品成本上。因此,即使是兩百元的平價牛排,依舊可以吃到好品質。也因為去掉自助沙拉吧,除了主餐之外僅有少量副食品取用,客人 用完餐不會多作逗留,馬上又有下一組客人可以入座,意外創造出一天十五次的高翻桌率!因此,即使每份餐點淨利只有一○%,赤鬼仍舊可創造出億元成績。

同 樣靠低價成功的,還有國內汽車百貨大王金弘笙。原本就是批發商出身的金弘笙,與國外供應商有長期合作關係,靠著過去人脈可拿到較低價格, 此外,金弘笙每周都有專人負責到全台各同業祕密探訪價格,一發現有同業打出低價促銷,金弘笙便會立刻反應,同步將店內售價降低,緊握價格優勢,也就緊握消 費者的心。

心法二:區隔市場

創造品牌特色

位於台中逢甲夜市旁,今年邁入第七年的 富發牌,賣的是廣受年輕人喜愛的帆布鞋與運動鞋。不論是單一色系的基本款,還是搶眼配色的流行設計款,富發牌都應有盡有,現在月營業額可達五百萬元,一年 也有近六千萬元的成績,這全是創辦者呂紹楠從七年前開始,頂著寒風,在逢甲夜市一雙又一雙親自設計的鞋款換來的。

原本在友達負責勞工安全及 衛生管理的他,適逢兩個孩子出生,為了賺取更多收入,他白天在友達上班,晚上批貨擺地攤,半年後決定辭去工作專心賣鞋。一開始向廠商叫貨,商品與他人並無 不同,因此生意慘澹,一個月僅有一萬多元的營業額,「所以我就想,要做,就要做出跟別人不一樣。」家中原本就幫忙做鞋的呂紹楠,因此開始設計鞋款,客家大 紅花布的設計款,就是他的第一項作品。設計大膽、用色搶眼,一推出就大受歡迎,呂紹楠再接再厲,不斷推出更多他人沒有的款式,成績驚人。一個晚上可以有八 萬多元的銷售額,地攤零售做了一年,即改立店面。

富發牌以十六歲到三十歲為主要客群目標,呂紹楠深知流行淘汰的速度,因此富發牌現在一個月 推出二十款新系列,平均一周就要想出五款,而一個款式上架只有兩周的保鮮期。兩周後,若銷售不如預期,即無條件全面下架,補上新款,快速地推陳出新,以迎 合年輕族群變換快速的口味喜好。

一樣台中起家,北上立刻竄紅成為高人氣頂級火鍋店的鼎王,創辦人陳世明二○○○年在台中精誠路砸下八百多萬 元,開啟第一家鼎王麻辣鍋。大手筆的裝潢金額,令附近商家搖頭直言完全不看好,但陳世明有自己一套想法。在開店前,他觀察到許多老字號火鍋店,裝潢單調不 起眼,連最重要的火鍋食材擺盤更是凌亂,難怪會讓他人覺得「火鍋是個等級不高的產業」。

為了破除舊有觀感,並創造出品牌特色,陳世明投入大 筆裝修費,將中國古典風格融入現代火鍋店,從裝潢到桌椅都呈現濃濃中國味,鼎王店內不僅掛起唐朝仕女圖,連服務人員也身穿改良式唐裝,與店內風格相呼應。 陳世明更首創服務人員九十度鞠躬,獨一無二的服務態度,令人印象深刻。

心法三:節省時間

作業流程標準化

為了應付大量的來店人潮,如何有效運用時間服務,就成了一門大學問。

金 興發南西店每天要面對平均兩千多人的來客量,尤其在下午的尖峰時間,雖然有四個結帳點,但排隊結帳的客人,依舊把狹小的走道擠得水泄不通,「很多時候客人 看到結帳要排這麼久,原本拿在手上的東西又放了回去。」魏鳳珍說,為了減少客人流失,金興發規定,精簡結帳動作,每次結帳時間不能超過兩分鐘,以減少客人 等待時間,並可服務到更多客人,增加商品銷售量。

赤鬼牛排也有一套標準作業流程。赤鬼販賣菜色簡單,利於流程標準化,烤肉、夾肉、擺盤、送餐等,都有專人負責,每人每天重複做同樣的動作。長期下來,因為熟練而達到快速且不易出錯,工廠化流程的赤鬼,也因此才能應付每天高達十五次的翻桌率。

心法四:誘人獎金

刺激員工拚業績

要創造單店高業績,除了物超所值的商品外,服務人員也是重點。

台中知名火鍋連鎖店輕井澤,老闆王振模深知服務人員的重要與辛苦,因此建立分紅制度,從店長、副店長甚至一般員工,都可共同分享店內獲利,就此讓員工感到受肯定,更致力於工作上。

金 弘笙也提出高獎金機制,因為薄利,所以如何多銷是店內重點,金弘笙將店內服務人員分組。除了個人達到績效者有獎金分紅,小組若達到績效,另有小組獎金,而 單店成績當月超過績效,還會有另一筆。一個月內,一位金弘笙的員工可能就會有三筆獎金,與一般業者大多只給予一筆獎金明顯不同,如此優渥的獎勵下,金弘笙 的員工都盡全力創造多銷業績。

屏東科技大學員生消費合作社也善用分紅機制,當教授所研發的商品越受歡迎、銷售越好,依固定比率的分紅就會全數為研發人所有。為了創造更好更受歡迎的商品,教授們便會投入更多心力於產品研發,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當 然,除了這些特色之外,要做到年營收億元的好成績,最基本的專注與投入是不可或缺的。鼎王陳世明為了找出與眾不同的湯頭,腸胃不好的他,硬是在兩天內試吃 完八家麻辣火鍋店;輕井澤王振模,為了將菜盤完美呈現至客人面前,可以花上一整晚反覆擺飾,只為找出最好的擺法;為確保沒有漏掉任何一樣適合商品,金興發 團隊出國採購都睡在工廠,只為把握時間挑選下一個明星商品。如此的專注與努力,億元店的王冠才能戴得實至名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15

山寨手機退潮 華強北商家大批撤離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7/917428.html

被譽為全球手機採購中心、中國最大山寨手機集散地的深圳華強北,經歷6年多火爆後,今年初開始出現大批手機商家撤離局面。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現場調查發現,除明通數碼城還有相當部分商家堅守外,遠望數碼城、振華手機城、龍勝手機城、高科德通訊城等,大部分商舖人聲寥落,空置率近七成。

「包括中國市場在內,全球手機用戶已經過了快速增長期。」一位深圳手機廠家高層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幾個人組個公司,在華強北租個櫃檯,生意自動上門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

但相反跡像是,部分賣場,智能機、3G手機及其延伸的增值服務卻開始漸呈氣候。市場的轉向,風行6年的山寨手機開始退潮。

商家大逃亡

7月4日11點,振華手機城、龍勝手機城和高科德通訊城內,過往熙熙攘攘人流彷彿一夜間消失了。

記者現場觀察到,除一樓還有部分商家外,二、三樓鋪面空置率近九成,「櫃檯轉讓」的招牌隨處可見。為招攬商家入駐,振華手機城和龍勝手機城的管理人員不惜將招租櫃檯設在手機城入門口,卻無人問津。

相比之下,明通數碼城的人流還算維持了深圳華強北手機商圈過往的榮光,人流依然密集。但是,專門面對海外手機市場的4樓鋪面,卻基本空置。而山寨手機最早的發源地——遠望數碼城的三樓,已變成蘋果、HTC手機的配件市場。

「商家撤離,跟去年底展開的『雙打』有些關係,但根本原因還是手機市場的轉向。」曾在龍勝手機城租鋪做手機電池生意的劉江表示,採購手機的內地經銷商越來越少,生意本來就難做,政府再一管治,「大家乾脆都撤了」。

劉江所說的「雙打」,是指去年底全國展開的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的專項行動,華強北手機商舖成了嚴查整頓的對象之一。他說,現在山寨 手機生意難做,很多山寨小廠家下的電池訂單,根本沒有信用可言,要麼下了訂單不按量提貨,要麼就收不到貨款,現在他只跟品牌手機廠家做生意,但「收入同比 下滑近三成」。

「不僅高科德、龍勝手機城的商舖沒人租,就連旁邊的賽格廣場寫字樓,也有大批手機商家撤走,寫字樓租金都降了近百元(每平方米),這也沒多少人租。」劉江說。本報在賽格廣場大堂看到,「招租」招牌就擺在大堂最顯眼的位置。

龐大的採購人流到哪去了?山寨手機賴以生存的土壤為何一夜之間消失?

本報從十幾家深圳手機廠家和內地手機零售終端商家瞭解到,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由於競爭激烈,相當一部分山寨手機廠家改變了過去依靠華強北手機櫃 檯和全國總代理的操作模式,轉向自建渠道的品牌化經營之路。轉向的山寨廠家利用自己在國內區域市場的渠道優勢,可以分食遍佈全國三四級市場的手機零售網 點,當地手機經銷商根本不用再南下深圳進貨,直接採購就可以,且手機產品還有完善的售後服務;二是今年國內手機市場快速轉向智能手機與3G手機,傳統功能 手機份額遭蠶食。由於山寨手機廠家基本不做3G手機,生存壓力頓顯。

「3G手機上網方便,經過兩年多的市場推廣,三四級市場的消費者已接受3G手機。」湖北十堰手機經銷商程偉指出,消費者換手機選擇3G已成市場主流,而基於利潤空間的原因,手機零售店面也會傾向於主推3G手機。

瘋狂的3G手機?

不僅深圳華強北山寨手機廠家,就連國內知名的品牌手機廠家也感到了2G手機市場萎縮的寒意。

深圳一家手機廠家高層透露,往年4月份都是國內手機的銷售旺季,但今年春節過後,市場似乎就沒有反彈過,4至5月,國內手機銷量同比還下滑了四成。 這家公司去年底曾雄心勃勃準備加大國內手機市場品牌推廣力度,目前已基本取消這一計劃。不過,由於去年成功開拓了印度市場,手機月銷提升至30萬部左右, 抵擋了本土收縮的衝擊。

該高層指出,國內電信運營商對定製3G手機的補貼力度加大,也是傳統2G手機市場萎縮的原因。比如,國產手機給零售終端的毛利空間一般是100元至 200元,而中移動等3G手機毛利可能超過200元,個別促銷計劃甚至可以達到400元以上,零售終端自然偏向推廣3G手機了。

本報從重慶、武漢和湖北十堰等手機經銷商瞭解到,在三四級市場的手機零售終端一般也是電信運營商的服務網點,零售店面銷售有話費補貼的3G手機,運 營商一次性返利在30%左右,而且還可以享受消費者的話費分成,分成比例在15%左右,一系列政策讓這些手機經銷商與電信運營商之間形成了利益共同體。既 然是利益共同體,電信運營商對每個零售終端自然都會有一個3G手機銷量的考核指標。

「電信運營商的返利,已成為手機零售店非常穩定的收入來源之一,它佔我們店面總收入比重,超過20%。」程偉透露,今年以來,3G手機銷量已佔自家店面總銷量大約30%,如能完成電信運營商的任務指標,銷量比重將達50%。

武漢的周勇也表示,武漢周邊鄉鎮手機零售終端主要收入基本來自運營商返利,為完成運營商下達的3G手機銷量任務,這些零售店面的3G手機銷量比重也已達50%。

電信運營商也有動力。工信部之前提出,2011年3G用戶要達到1.5億戶,今年1月國內3G用戶數僅5100萬戶。而今年5個月來,中移動、中國電信和聯通三大運營商的新增移動用戶數字可能更能說明國內2G手機萎縮的原因。

截至5月31日,中移動今年累計發展1129.6萬3G用戶,月均新增3G用戶226萬戶,佔月均新增比重達42%,同比增長57%;其中,5月新 增3G用戶261.6萬戶,佔新增比重達52%,創歷史新高。中國電信今年新增3G用戶738萬戶,月均新增147.6萬戶,同比增長115.5%;其 中,5月新增3G用戶183萬戶,佔新增用戶比重達70%。聯通今年新增3G用戶803萬戶,月均新增160萬戶,同比增長70%,其中5月新增3G用戶 174萬戶,佔新增用戶比重達75%。

但上述深圳手機企業高管表示,3G手機銷售現在並未完全社會化。運營商對定製手機要求高,價格管控嚴,除個別廠家能從定製機中賺錢外,絕大部分都是在賠。

問題是,國內手機市場格局已完全改變。艾媒諮詢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手機產量為2.57億部,其中出口量為66.4%,約1.71億部,內銷0.86億部;其中國內運營商3G定製手機為0.30億部,佔內銷手機產量的34.8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28

美国团购市场过度拥挤 商家面临回头客少困境

 http://news.imeigu.com/a/1315287063047.html

导语:美国科技博客Venture Beat周一刊文称,类似Groupon的团购网站正越来越多。在外界看来,团购或许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业务。业内人士指出,团购市场已经过于拥挤,而无法吸引回头客已经成为商家面临的主要困境。

 

以下为文章全文:

Facebook和Yelp都推出了团购服务,谷歌也正在开发团购服务。然而当一些大公司开始退出团购市场时,我们需要问:团购业务是否比表面看起来更难?

运营一家团购网站有多种方式。首先,你可以与商家达成协议,然后提供团购服务。简而言之,采用这种模式的公司直接与商户接触,决定营收分享比例,并面向消费者推出团购服务。Groupon正是采用这种模式。其次,你可以聚合来自其他团购网站的团购活动,并发布在自己网站上。Facebook一开始曾采用过这种模式,但随后也转向Groupon的模式。

从理论上讲,这些团购活动是互惠的,团购网站提供免费的营销服务,吸引新的消费者,因此从商户处获得营收分成。由于团购业务的成功,Groupon已经计划进行IPO(首次公开招股)。不过与大部分交易一样,团购也有着潜在成本。正是由于这一原因,Facebook近期宣布放弃团购业务,而Yelp的团购业务也开始收缩。目前尚不清楚谷歌的团购服务Google Offers是否能获得机遇。

Sterling市场情报公司创始人格雷格·斯特林(Greg Sterling)表示,团购市场的挑战来自两方面:竞争,以及业务结构。他表示:“Groupon和LivingSocial开辟了这一市场,所有类似网站都会收集在Groupon上开展团购活动的商家名单,然后打电话给商家,询问商家是否愿意与它们合作。”

团购生态系统正受到这类小型团购网站的干扰。Groupon的客户被挖走,因为这些商家已表示愿意接受团购模式,小型团购网站没有必要再自己寻找新的客户。此外,这一领域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新的团购网站每天都在出现。而不同团购网站也瞄准不同人群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针对家庭主妇、宠物、同性恋、环保人士和犹太人的团购网站。此外还有一些团购网站只针对某一地区提供服务。

在团购的业务结构方面,Yelp CEO杰里米·斯托普曼(Jeremy Stoppelman)曾经撰文讨论过这一问题。他表示:“团购的模式并不是那么好。”他指出,团购网站往往会要求较高的营收分享比例,例如Groupon的50%。因此,小型商户在销售商品时将会受到损失。那么,商户为什么要同意开展团购活动呢?

一般认为,团购活动能带来新的消费者,这些消费者在团购活动结束后还会前来消费。然而,并不是所有参与团购活动的商家都看到了这一点。莱斯大学商学院于2010年对150家商户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在Groupon的客户中,有32%对团购活动不满意,并且没有因此获得利润。

无法吸引回头客可能是由于关注团购的消费者只是一些寻找便宜货的人。如果没有团购活动,这些人永远不可能考虑去豪华餐厅吃饭。那么,Facebook、Yelp和谷歌是如何处理各自的团购业务的呢?

Yelp

Yelp去年推出了团购服务Yelp Deals,然而该网站本周宣布,将把团购业务的员工人数从30人削减至15人。Yelp发言人表示:“去年,我们尝试开展了多次团购活动。我们已经意识到,小商户更希望参与可持续的营销活动,这样的营销活动能帮助它们吸引新的消费者,同时提升消费者的忠诚度。Yelp Deals是我们面向小商户的所有广告产品中的一款,这并不是我们的核心产品。”

Yelp的说法表明了该网站的潜在问题。团购网站需要做的包括寻找商家,确定团购商品,提供消费者服务,以及管理营收分享等。因此团购网站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业务。根据斯托普曼的说法,Yelp裁减团购部门是因为相关员工需要同时关注团购和本地广告业务。而通过收缩团购服务,Yelp的业务能够更加流畅并排除干扰。

Facebook

Facebook于今年4月推出了团购服务,然而仅仅5个月之后就关闭了该服务。Facebook上周表示:“在测试Deals服务4个月之后,我们已决定在未来几周内终止Deals。我们认为,在推动用户进入本地商户的过程中,社交工具能够发挥巨大力量。我们从测试中了解到很多,我们将继续评估如何更好地为本地商户提供服务。”

斯特林对Facebook这一举措表示惊讶。他表示:“在Facebook宣布放弃,而Yelp跟进之后,坦白地说我感到惊讶。由于Groupon的成功,我曾认为这是Facebook可以做到的,并且能更加成功。”

Facebook拥有能够抗衡Groupon的用户群体及营销能力,但Facebook最终却选择放弃。斯特林表示:“他们或许已获得一些市场的原始数据,他们研究之后认为,‘这不是属于我们的业务’。”

谷歌

谷歌于今年6月推出了Google Offers,该服务目前仍在测试中,仅仅在波特兰、旧金山湾区和纽约市可以使用。尽管竞争对手已经放弃,但谷歌仍在加大这方面的投入。谷歌一名发言人表示:“这一测试仅仅是开始。”上周三,谷歌在网站首页推广了一款团购活动,引发了外界的讨论。谷歌去年曾试图以6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Groupon。

斯特林表示,谷歌需要非常专注,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团购业务本身的挑战。他表示:“我认为谷歌能够成为这一领域的领先者之一,问题仅仅在于他们将会有多少投入,这包括组建销售团队,以及扩大规模等。”

斯特林同时指出,谷歌已经在这一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他表示:“相对竞争对手,谷歌可能要求较少的营收分成,并像AdSense发展早期一样为这一业务提供补贴。”

谷歌发言人则表示:“这是一个极具竞争性的市场。对商家来说,Google Offers与其他团购网站的不同在于它们可以在一周内收到预支付的营收。我们通常在团购开始后4天内向Google Offers的合作商家发放80%的营收,并在90天内发放其余的20%。”

结论

根据欧洲团购网站Groupalia投资人、Insight Venture Partners总经理拉里·汉顿(Larry Handen)的说法,团购网站的成功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他表示:“它们以季度和年来考虑问题,同时以小时和天数来开展活动。在这一市场,这就是你所需要的。”

汉顿的说法非常简单,即团购网站需要远大的目光,但在日常运营中需要非常专注。而Yelp、Facebook和谷歌等公司还需要处理其他很多事务,这使它们很难专注。保持专注或许是团购服务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斯特林表示:“这是一个略显拥挤的市场,但对某些类型的公司来说非常好。”(维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13

海外網絡代購收緊 商家萌生退意

http://www.21cbh.com/HTML/2012-9-12/5ONDIwXzUxOTk5OA.html

不過,日前一樁離職空姐因多次攜帶從韓國免稅店購買的化妝品入境而未申報、被認定偷逃稅113萬餘元判刑11年的案件,將一向風平浪靜的海外代購行業推向風口浪尖。不少海外賣家悄悄藏起了「代購」的標示,感到惶恐不安。

中國互聯網協會信用評價中心法律顧問趙佔領向南都記者表示,目前的海外代購分為兩種:一種是比如說空姐或是其他私人代購,屬於委託合同關係,另一種是網絡店舖經營,由海外代購取得貨品再賣給消費者,屬於買賣合同關係,這種情況下網店需要對買賣行為直接承擔責任。

海外代購受挫

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海外代購市場交易規模達265億元,同比增長120 .83%,預計今年飆升至480億元。在海外代購最受歡迎的商品品類中,化妝品、奶粉和箱包佔據前三位置,緊隨其後的包括服裝飾品、電子產品等。

南都記者在淘寶上查閱「海外代購」的關鍵詞,發現有10 .68萬件商品可供選擇,其中包括香奈爾、阿瑪尼、愛瑪仕等多個品牌。此外,淘寶還開設了專門針對「海淘族」的海外商品交易平台淘寶全球購,部分商家更是以註冊公司的身份來運行。

不過,隨著近日代購獲刑一案引起關注,不少店主在介紹中紛紛收起了「海外」的字眼,而改以「專櫃」、「正品」來代替,甚至暫時歇業或萌生退意。

淘寶店主張先生開著一家名牌化妝品商城,代購的品牌有雅思蘭黛、巴黎歐萊雅、伊麗莎白雅頓等,店舖公告稱專業從韓國代購正品化妝品,全部有小票。他向南都記者透露,國內外差價高的商品,銷量大同時利潤也相對較高。「貨品主要是靠自己『出差』代購回國,所以帶的數量很有限,以防扣稅。」記者查閱發現,很多貨品並無現貨,張先生表示可以先下單再代購,但最快要15天,一般是20天。

在張先生的店中,一款雅詩蘭黛紅石榴精華露30m l價格比國內專櫃低約20 0元,其他貨品價格便宜約在10 0 -200元之間。但這並不是最明顯的差距,奢侈品代購的國內外價格差距可以高達20%,記者隨機在一家淘寶店中選取「香奈兒雙C翻蓋包中號」(27900元)與廣州太古匯香奈兒專賣店(37000元)對比,發現價格相差9100元,幅度高達24%。

價差的驅動、以及逾100%的行業年增長率,讓海外代購行業得以迅速發展。但日前發生的代購獲刑案件正使他們的態度發生變化。「價差是行業存在的基礎,提高售價沒有競爭力,不提價利潤不夠支付關稅。而且海外代購多來自留學生、空姐、導遊,越來越少人願意為10%的提成鋌而走險,貨源會越來越不穩定。」

一位經營奢侈品代購超過5年的店主告訴記者,她準備先把現貨出清,然後持幣觀望。

借鑑奶粉代購程序

事實上,除了淘寶等第三方交易平台,近兩年大規模崛起的奢侈品網站也都與海外代購有著微妙的聯繫。對於海外代購的話題,淘寶網表示,呼籲從事海外代購的商家一定要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提高遵紀守法的意識,合法經營。

趙佔領表示,境外購物應按物品價格來報關納稅,郵寄入境應繳稅額在50元以下的免徵,個人通關攜帶自用物品入境5000元以下的可以免稅。「超出範圍就涉嫌走私,偷稅數額達到5萬以上的話構成刑事犯罪,屬於『走私普通貨物罪』,5萬以內是行政處罰。」

據南都記者瞭解,目前海外代購分為三種,一是私人包裹郵遞;二是個人攜帶通關,即人肉代購或水客帶貨;第三種則是遵循正常通關報稅渠道進行運輸。而海外代購貨品的售價通常由三部分組成:產品海外售價、當地的消費稅、國際國內快遞費用。

多位店主反映,事實上今年4月海關總署對進境物品完稅價格進行調整後,代購商品的價格優勢已經受到影響。「調整後,境外快遞企業要使用E M S清關派送的包裹,不得按照進境郵遞物品辦理手續。以前交由第三方海外轉運公司進行託運的包裹,很多須按照貿易貨物通關補繳稅,導致代購貨品價格出現大幅上漲,依靠代購獲取貨源的奢侈品網站或代購平台都大受影響。」一位位於紐約的代購店主告訴記者。

趙佔領認為,除非代購往公司化運營的規範發展,否則前景並不樂觀。「代購賣家數量龐大,如果完全嚴格按法律法規執行,打擊面太大,對經濟發展會造成負面影響。」他認為海外代購,可以借鑑此前的網絡代購洋奶粉業務規定,必須獲得《食品流通許可證》和《營業執照》的食品經營者才能進行,使整個行業獲得發展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68

分類網站現7年之癢:流量日稀 商家逃離

http://www.chuangyejia.com/archives/24579.html

  7年過去,當騎著小毛驢的姚晨像一場颶風颳過了大江南北,分類信息網站卻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在高峰期近20 0 0家分類信息網站如今已經所剩無幾,僅剩的幾家也處於流量下降的困境中。

大浪淘沙過後,即便是趕集網和58同城這樣的行業巨頭,也不得不在變局中採取策略,摸索新的商業模式。元旦過後,趕集網旗下螞蟻短租即宣佈完成千萬美元的融資,並正式分拆,釋放押寶「短租」行業的信號,而58同城早已轉身電商之路。

都喊「不缺錢」的兩家網站,如今要如何將每日千萬級別的流量轉化成可觀的成交額,顯然已經成為了迫在眉睫的任務。

 業務模式太單一

2012年,無論是大嘴姚晨騎著驢,四處吆喝「找工作、找房子、找保姆……啥都有」的熱鬧,還是楊冪高喊「58同城,一個神奇的網站」的喧鬧,都漸漸黯然。經歷了2011年鋪天蓋地的廣告大戰後,過去一年迎接趕集網和58同城這兩家國內分類信息網站領軍企業的,是一連串高管離職、資金鏈斷裂、裁員、縮減團購業務等各類不利傳聞。

趕集網和58同城,這兩家同時模仿國外C raigslist的網站,在2005年前後腳上線。經歷了7年的發展,不清晰的盈利模式與虛假信息氾濫,正困擾著國內生活分類信息網站的發展。

在過去的一年裡,兩家網站都遭遇了流量急劇下滑的困境。南都記者查閱流量統計網站alexa數據發現,趕集網在過去三個月內的平均排名為411位,排名下降52位,而58同城在過去三個月內的平均排名是245位,排名下降54位。從統計數據上看,兩家網站的流量排名都已在200名之外,並長期處於下降趨勢。

一位從事分類信息服務的業內人士向南都記者表示,這兩家同時模仿C raigslist的分類信息網站,收入的增幅一直沒有跟上 廣 告 投 放 和 運 營 成 本 的增長進度。C raigslist的員工人數不超過50人,卻創造了億元廣告收入,在全球50個國家佈局了570個分類廣告分站。而58同城和趕集網均擁有數千名員工,每年必須支付巨額的薪水和廣告費用,長期處於虧損狀態。

目前,分類信息網站的盈利模式分為「廣告營收」和「會員」兩類。「廣告營收」的模式主要是增值廣告收入,類似於搜索引擎的排名。而「會員」則是指註冊認證會員收取的費用,一般佔整體營收的50%。長期的入不敷出,使分類信息網站在面對早期的「殘酷」洗牌後,不得不著手處理增長瓶頸,兩家公司在過去幾年都曾經嘗試摸索更多元化的商業模式,佈局涉及交友、團購、短租、懸賞、遊戲等多個領域,但卻舉步維艱。

2012年4月,上線剛滿一年的團購業務,被趕集網匆忙「外包」給窩窩團,趕集團購的域名直接跳轉至窩窩團域名下的雙方聯合運營頁面。一直依靠龐大的市場投入進行業務擴張和用戶增長的團購業務,在資本的寒冬下被首先放棄。團購專家、團購導航網站團800聯合創始人胡琛向南都記者解釋稱,如今趕集以及窩窩團的關係,更像是「導航站和團購站」,趕集網其實就是流量變現。

除此之外,對虛假詐騙信息監管不嚴,也讓分類信息網站漸漸失去用戶的信賴,面臨誠信瓶頸。南都記者隨機採訪了幾位用戶,得到的回應是信息魚龍混雜,需要自己辨別真偽,信息搜尋越發困難。「比如你要找個人租房的信息,結果打過去發現大部分都是租房代理公司,租房照片名不副實,要不就是房子已經出租,難以甄別有效真實信息。」一位用戶表示。

在百度裡,如果輸入「58同城騙子」可以發現253萬條與此相關的搜索信息,而與「趕集網騙子」相關的有502萬條。分類信息網站最初的誕生,源於人們對隨時發佈或尋找有效生活信息的剛性需求,但當分類信息網站的信息質量參差不齊,成為各種「托」的聚集地,其發展前景將越來越撲朔迷離。

 依靠短租衝破牢籠?

儘管前路艱難,但無論是趕集網還是58同城,顯然都不甘於現有業務的發展,轉而尋求將大量用戶流量變現的途徑,實現快速擴張後的盈利突破。

今年元旦剛過,趕集網旗下螞蟻短租即宣佈千萬美元的融資,是目前短租行業最大的一筆融資。此次融資由優點資本領投,藍馳創投、紅杉資本參與。此外,成立一年多的螞蟻短租正式從趕集網分拆,已完成新公司註冊及相關事宜並開始獨立運營,由翟光龍出任首席執行官。

去年9月,趕集網C E O楊浩湧透露螞蟻短租業務的運營數據在最近三個月的訂單數平均增長率超過25%,已成為趕集增長最快的業務。而翟光龍給出的新近三個月的數據則是15%- 25%的高速增長,總體訂單數已達到近30萬間夜。

短租業務的商業模式,是為房東和租客提供在線溝通和交易的平台,為用戶提供普通民宅、家庭旅館等閒置房源,最初被趕集網當作O 2O模式的一種試水。

一位接近趕集網的人士向南都記者表示,目前螞蟻短租近半的流量來自趕集網,螞蟻短租獲取租戶和房東收取10%左右的分成,目前仍處於虧損狀態,暫時不會盈利。

與此同時,58同城也在嘗試從一個純粹的分類信息平台轉變為一個C 2C交易平台,例如北京站的二手3C數碼板塊開通在線支付交易功能,進入「電商化」階段。易觀國際分析師陳壽送認為,廣告費用大、運營成本高、收入的增幅沒有跟上,從2011年走入2012年整個分類行業遇到了階段性困難。

公開數據顯示,無論是趕集網還是58同城都已進行過三輪融資,前者三輪融資共計9500萬美元,後者三輪融資總和1 .2億美元。眼下上市步伐停滯,儘管兩家網站都喊「不缺錢」,但如何將每日千萬級別的流量將轉化成可觀的成交額,顯然已經成為了迫在眉睫的任務。

數據

據流量統計網站alexa數據,趕集網在過去三個月內的平均排名為4 11位,排名下降5 2位,而5 8同城在過去三個月內的平均排名是2 4 5位,排名下降5 4位。從統計數據上看,兩家網站的流量排名都已在2 0 0名之外,並長期處於下降趨勢。

南都記者 謝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519

【書摘】銷售員已死,移動時代商家如何生存?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20/58081.html

移動互聯網的普及消滅了信息不對稱,現在信息的傳播權已經掌控在了消費者自己手里。靠“忽悠”混飯吃的銷售員再也沒有生存空間了。商家怎麽辦?i黑馬發現,在消費者移動購物的6個不同階段中,營銷人員有機會促使消費者註意到他們的產品,同時影響這些消費者的購買行為。1.預購階段。移動購物用戶在這個階段主要進行思考、研究。在考慮是否要去商店購買商品前,消費者會使用它們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來研究商品。移動終端是一種拉動的媒介,而不是推動的媒介。這意味著與將信息通過電視媒介推薦給消費者不同,營銷人員必須根據特定消費者的時間點、心智模式和所處位置來決定產品信息的位置,從而使得這些信息能夠被消費者讀取。2.在途階段。這個階段存在於消費者去商店購物或者外出辦事時。有了新的基於位置的營銷能力後,營銷人員能夠利用例如智能手機定位之類的信息,向已選擇接收有價值信息的消費者發送高度精確並且相關性強的信息。營銷人員必須通過給消費者創造價值來促使他們在相關的手機App 上分享位置信息。3.在店階段。這個階段發生在實體店內。在互聯網的早期拓荒時代,實體店對於生意而言是一個負擔,因為在線零售商能夠直接向消費者銷售,相關費用更低。當一些零售商因為固守實體狀態正在失去識別移動購物用戶並與他們互動的機會時,其他競爭對手恰恰正在利用互動能力做這項工作。4.決策階段。當消費者實際接觸他們考慮購買的商品時,這個階段就到了。通過移動互聯產業所稱的“精確營銷”的手段,營銷人員能夠一邊與消費者實時互動,一邊保持實時定價的能力。例說,一些消費者在經過一件特定商品時能接收實時的優惠信息,比如說,一件商品正在打折。每當一批商品被售出,根據庫存記錄和價格記錄,在下一批顧客到來時這批商品將恢複原價。消費者可以用智能手機掃描商品並且通過一種易於使用的先進技術來進行現場比價。5.購買階段。這個階段給營銷人員提供了最後一個影響購物者的機會。由於企業將更多的移動自校驗選項和移動能力納入到銷售系統,報價和還價過程可以在實際購買和結賬過程中呈現在消費者面前。像寶潔和卡夫食品這樣的公司,他們正處在探索如何在這個關鍵點發揮更大作用的早期階段。6.售後階段。這個階段發生在實際購買商品後。消費者通過移動終端與朋友或者同事交換他們最近購買的商品的照片、視頻和信息,同時不斷地接收並且反饋信息。這對於營銷人員的挑戰是,如何在這個交流階段挖掘價值。摘自《決勝移動終端》 湛廬文化出版 相關公司: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作者:i黑馬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481

張濤:做O2O是要讓商家能真正和互聯網連接

http://news.iheima.com/show-9-144008-1.html

以下為大眾點評 CEO 張濤在接受一次訪談的對話。

「吃喝玩樂 O2O 走了 10 年,一半都沒走到」

問:從整體上看,大眾點評的演進趨勢是什麼?

張濤:一個關鍵的趨勢是,如果你真正想把消費者服務好,必須讓商家能真正和互聯網連接在一起。

以前雖然我們在做線上消費者和線下商戶的連接,但很多內容或者由消費者提供,或者我們自己通過各種方式收集過來。在早期的 2、3 年,我們跟商家沒有任何接觸,後來我們慢慢開始做一些接觸,但越來越發現需要接觸更多,因為商家的內容沒辦法跟互聯網對接。比如用點評去找餐館找南京大排檔,你進去之後的第一件事是看這裡有哪些推薦菜,點一下你就知道菜的好壞。目前我們只能通過推薦菜的方式來,但更好的方式是,商家所有的菜能直接在 App 中看到,然後點評就很方便了,並且這樣菜名也會比較準確,不會出現不同的名字。對餐館來說是這樣,對美容院來說就是美容師的好壞,對婚紗攝影來說就是那套婚紗照的好壞,這些都需要將商戶的系統與互聯網連在一起。

問:在線上,你可以通過大眾點評的客戶端用數據與用戶有比較好的互動,但如果線下不連上就沒法提供這些數據。

張濤:對,比如淘寶在早期就有很多賣家有能力自助把內容放到淘寶上。但我們的商戶在早期對互聯網不是很理解,系統和管理能力也不是很好,所以做了一件比較繞的事情:先積累信息,到有影響力了再慢慢讓商戶真正能上網,這其實是更重要的事情。如果做不到這點,整個商業其實是不連貫的,對用戶的好處和對社會的推動也都不夠,所以雖然吃喝玩樂 O2O 走了 10 年,但只走了非常初期的階段,可能一半都沒到。

問:你們最近在移動端的首屏上加入了外賣的入口,之前也投資外賣網站「餓了麼」,為什麼要做外賣業務?

張濤:消費者有三種需求,首先是對內容的需求,比如找商家、點菜,然後是對優惠的需求,無論是積分還是優惠券還是團購的形式,然後是對服務的需求,以餐館為例主要是兩個,一是預約約定,二是外賣。

在預定上我們做的比較順,但我們研究外賣一年多,發現還是非常複雜,我們發現自己做不過來,而且也沒有精力做,所以我們依託於一個平台投資「餓了嗎」,能把學生外賣領域商家服務的能力接上來,同時,也投資了一家外賣網站能把肯德基、必勝客、一茶一坐這種類型商家的能力接進來,以後還會接入其他類型的服務和商家,讓用戶能一站式找到。

「結合微信在社交方面做嘗試」

問:最近你們還有一個很重要的變化,你們在接受了騰訊的投資後在微信裡面有一個全新入口,你怎麼看跟微信的合作,給你們開啟了什麼新的東西?

張濤:我們當時選擇騰訊時看中幾方面,首先自然是它有很多流量,所以我們嘗試從微信銀行卡開始,現在在手 Q 裡做了一個吃喝玩樂頻道,我們也在摸索更多與微信的結合。

然後是社交,微信更多是一個社交屬性的產品,而點評其實一直缺這樣的社交關係和基因,但吃喝玩樂這件事其實社交屬性還是很重的,你看朋友圈裡大部分都是關於吃的,然後就是出去玩。因為人們會在吃和玩裡投入情感,所以才會拍照分享,所以我們希望在與微信結合後能將我們的內容、優惠服務與微信的社交關係發生化學反應。其實我們也嘗試了一些,比如當你在朋友圈中上傳一個圖片後,微信會讓你選一個 POI 點,這時連接的就是點評的內容,點進去後就能看到這家商戶的點評,而這其實是用非常巧妙的方式做了一個簽到。另外,在朋友圈添加圖片的地方有一個大眾點評的選項,於是你可以直接把要去的餐館信息傳給朋友,這些都是在社交層面做的嘗試。

然後是支付。現在這種實體的支付會被逐步替代,因為這是很麻煩的事情,商家也沒辦法知道消費者的真實身份,將來在線支付一定可以在這方面做出改變。我們不是特別願意自己去做支付工具,因為它畢竟是個工具,就跟地圖一樣,我們還是比較注重我們的賬號體系和服務能力。如果有微信作為支付工具在後面支持,我們就不需要做這件事,這對點評也有幫助。

問:以前說到支付覺得就得需要用支付寶這種特定的工具才能完成,但以後的趨勢會不會是支付本身不是個事兒了,用戶想支付就支付完成,是不是這樣?

張濤:對我們來說,清算就是一種功能,支付是一種工具。現在有像財付通、微信支付、支付寶或者其他的第三方支付工具,而我們可以選擇任何一個第三方,他們能與銀行對接,我就能為消費者提供支付服務。支付其實跟地圖很像,最終可能只剩下兩三家,但對我們來說,只要不是一家壟斷,我們就有選擇,那就會有競爭,最終他們的價格一定趨零。

我印象特別深的是,在移動支付還沒出現的時候,PC 端支付寶給我們的匯率是千分之幾,但一到移動端就變成百分之一了,但其實移動端成本應該比 PC 端低,但就是百分之一,怎麼談都沒用,但微信一出來馬上就降下去了。

「會根據不同行業選擇不一樣的商業模式」

問:以前用點評主要是找信息,進而影響我們的決策,但現在可以直接在點評預訂和支付,這其實涉及到交易了,在這方面你有什麼樣的思考?

張濤:當我們提供的信息是,相應的商業模式就偏廣告,現在除了信息外還有交易,這時候商業模式就更偏電商。現在這兩條線我們都在做。它們各自的發展跟行業有關,越是高頻的行業利潤率相對較低,比如餐館,這種就比較適合做交易。越是低頻的行業,最典型的如結婚,那就會更偏廣告模式。我們會從行業的不同特點來達成信息和交易間的平衡。

問:所以你們會對不同的行業選擇不一樣的商業模式。

張濤:會不一樣。拿結婚來說,這裡最重要的一環是決策,你希望知道哪家婚紗攝影好,哪個酒店好,由於它是大宗消費,所以一般需要討價還價,不存在什麼老客新客的區別,所以需要折扣信息。而餐館就不一樣,會涉及到更複雜的內容。

「不要改變商家的既有流程,這是非常難也是非常痛苦的事」

問:你們開展預訂業務之後,再去推進商家接入互聯網的過程會不會更順利了?

張濤:其實預定這件事在美國成就了一家上市公司,叫 Opentable,它在美國做了 15 年,它的做法是在餐館裡裝一個座位管理軟件,然後將座位信息發佈在互聯網上,這樣構成了預訂的模式。我們在 2003 年就看到這個模式,但這麼多年我們發現在中國要做這件事時機未到。所以一年多年我們琢磨出一個我們覺得挺巧妙的方式:用戶在 App 上預訂,然後我們把內容通過聲訊的方式播一個電話給商家,服務員接到電話,裡面是語音播報什麼時候幾個人來就餐,對商家來說它的流程沒有變化。

我們現在做一些事情非常小心,除非這個東西肯定是革命性的,可能當時的團購算一個,但即便是這樣,團購模式其實還有很大問題,整個流程是倒過來的。我們覺得一般情況下不要改變商家的既有流程,這是非常難也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問:這是很好的建議,從企業的角度看怎麼做效率高就是合理的,但要考慮現實中的體系是否能對接上。之前我們一起去深圳看了硬件生態鏈,你有沒有考慮之後軟硬件結合會帶來全新體驗?

張濤:我看這個行業還是看痛點,我作為消費者的痛點是,一進到 Shopping Mall 裡面信號就不好,其次是找不到商家,因為沒辦法定位。所以上次在深圳我看到一家公司演示怎麼做室內定位,我聽了很興奮。我們也投了一家做 WiFi 的公司,希望通過布點來解決這個痛點,我認為這是軟硬件結合裡有價值的地方。

另外,現在餐館吃過飯後服務員就會拿一個 Poss 機來刷卡,這個機器挺古老的,我覺得它完全應該變成智能的。我去蘋果店消費就覺得很爽,那裡所有營業員手上拿一個 iPhone,可以直接通過它刷卡、打印,這樣其實每個營業員都是收銀員,所以服務更及時,後續也會跟著有更多好處出現。比如你可以在裡面裝 App,不僅是付錢的 App,也可以是預訂的 App,也可以是驗證券的 App,這後面很多機會。

然後還有點菜這個環節,目前餐館用的都是點菜機,這也用了很長時間。其實以後餐館裡面應該是一個網絡,所有數據都應該相通,並且跟互聯網相連,這是我們希望看到的願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957

Yelp:美國版的“大眾點評” 全球本地商家點評的領袖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896

Yelp:美國版的“大眾點評”  全球本地商家點評的領袖
作者:李倩 蔡浩

Yelp 是全球最大的本地商家點評網站: 截至 2014 年 3 季度有 1.39 億月度活躍用戶,累積超過 6500 萬條點評。Yelp 提供的 本地商家點評對用戶有不可替代的決策支持價值。Yelp 通過嚴 格控制點評的質量和建立社區,提高用戶粘性和訪問量,成為 其貨幣化的基礎。Yelp 的收入來自本地廣告、品牌廣告和交易 抽成等其他業務。

美國本地廣告市場規模在 2016 年預期達到 1450 億美元: 其 中 370 億屬於互聯網廣告。預計純粹互聯網和移動廣告占整體 本地廣告市場的份額到 2016 年將分別增加到 12.4%和 2.6%。 Yelp 在 2014 年 3 季度營收超過 1 億美元,同比增長 67%,調整 後的 EBITDA 達到 2000 萬美元,同比增長 148%。

Yelp 目前面臨的主要挑戰是提高其付費廣告商家滲透率: 大 部分中小商家缺少互聯網營銷的意識、能力和經驗,仍然主要 依賴傳統的線下營銷手段,需要 Yelp 的地面銷售人員進行教育 和說服。Yelp 為商家提供交易和訪問量數據形成反饋閉環,並 擴大銷售隊伍,在 2011-2013 年間付費商家數量 CAGR 超過 67%,目前達到 86000 家。Yelp 的新市場開拓模式經過多年檢 驗證明有效而且可以複制,已經在全球 29 個國家開展業務。

Yelp 的競爭對手: 包括 Google,Facebook,和其他垂直網 站。作為本地商業服務的領袖,Yelp 受惠於移動互聯網的普 及帶來的從通用搜索引擎爭奪市場份額的寶貴機遇。

Yelp 的戰略是專註於本地商業服務: 依托點評,加快市場開 拓和平臺擴展,積極與第三方建立夥伴關系,形成交易閉環, 帶來的網絡效應將擴大 Yelp 作為本地商業綜合性平臺的領先地 位,並可能成為本地商業活動的標準入口。

目標價 85 美元,首次給予買入評級:我們使用 PEG 和 DCF 方 法對 Yelp 進行估值。綜合評估得出 Yelp 公司的內在價值為 85 美元。與當前股價相比有 65%的升值空間,首次給予買入評 級。


Yelp 的簡單介紹

美國版的“大眾點評”Yelp,是美國一家著名在線點評網站2004 年創辦於美國 加州,2012 年 3 月 2 日在紐交所上市;“Yelp”作為美國在線點評本地服務領域領 袖,甚至都成為了使用頻率極高的英文動詞,當人們在詢問去哪兒吃飯的時候,都 會下意識地問:“Where to Yelp?”

截止至 2014 年第三季度:美國地區及國際地區活躍市場分別達 61 及 66 個;認領 商家 188.6 萬,付費商家數量達 8.6 萬;獨立訪問用戶數量達 1.39 億,其中移動 端獨立用戶達 7,344 萬,移動端獨立用戶占比由 2013 年一季度的 39.4%攀升至 52.7%;累積評論數量由 2010 年一季度的 1,024.4 萬增長至 6,659.2 萬條。

Yelp 的商業模式
Yelp 為消費者提供消費決策支持服務,為商家提供線上營銷、客戶關系管理和銷售 平臺,減少了信息不對稱,降低了社會整體交易成本,提高了商業效率,並從中獲 取合理的價值分成。這樣的商業模式是合理的,可以持續的。

據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對 4800 家 Yelp 上的本地商家進行的調查,認領商家 每家年收入增多$8,000 美金,而付費商家在每年投入約$4,200 美金的情況下,每 年收入增多高達$23,000 美金。可見在 Yelp 上投放廣告的收益增長是沒有投放廣告 的三倍左右,從投資角度上來看回報率非常可觀。

線上廣告行業的下一次革新

每年美國公司平均花費 了數萬億美元在營銷上。信息不對稱是阻礙交易的重要原因。從消費者的角度,購買過程通常是發現,了 解,決策,和交易。商家為了影響消費者的決策花費巨大。

本地商業的傳統營銷形式包括廣告、促銷和客戶意見反饋,通過的媒介包括直郵、 報紙、電視、廣播、黃頁、雜誌、戶外招牌等等。缺點是1) 單向,缺少反饋閉環, 2) 難以定制訊息, 3) 非實時,廣告和銷售脫節,而且廣告效果難以追蹤 4) 成本 不低:印刷、物料、廣告費,5) 客戶信息難以管理。

互聯網改變了用戶的行為。在技術方面,Web 2.0 帶來更多用戶生成的內容 (UGC),移動互聯網興起:手機集成了 GPS、上網、電話、相機等豐富功能。用戶 花費更多時間上網,更多使用手機消費和生產信息(微博、照片、視頻),進行社 交、搜索,並期望更及時的服務、反饋等等。

這些變化理應帶來相應的商業行為的改變。覺悟早的商家開始 利用電郵、博客、 搜索引擎、社交媒體等進行互動營銷, 管理客戶關系,進行 O2O:線上訂餐、前 後臺管理。 但是絕大部分的商家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ZenithOptimedia 預測,到 2015 年,全球廣告預算中互聯網占的份額會從 2012 年 的 18% 提高到 25%左右,相應的報紙占據的份額從 19%降低到 15%。這個趨勢是長 期的,演進的。這個趨勢就是:技術的進步使得我們能夠做到以前不可能做到的事 情,使得消費者對於信息的獲取(相應的是,商家對於信息的傳遞)可以做到更精 準,隨時,隨地,和豐富。

在這個趨勢下,我們看到 Google 顛覆了 Yahoo。因為 Google 提供的基於搜索的廣 告能使得商家的廣告費用更準確地花費在有價值的受眾身上。相比較於 Yahoo 門戶的不加區分隨機展示的廣告,Google 的廣告更有效率,性價比更高。Facebook 的廣告則從另外一個維度增加價值:會員們的真實身份信息對於商家意味著購買力 和偏好等情報,使得廣告投放更精準有效。Google 為廣告帶來的附加信息是“我想 要什麽”,而 Facebook 帶來的信息是“我是誰”。搜索和社交一旦進入移動端, 商家的信息投送則可以更進一步精確,因為手機內置的 GPS 地理位置帶來了附加信 息“我在哪里”。相較於 PC,移動互聯網對本地商業服務的線上化推動尤其巨大。 智能手機的 GPS 和地圖功能與 Yelp 的本地化搜索有著天生的高度匹配性。

更進一步,無論是 Google 還是 Facebook 都只解決了消費者對於商品和服務的發現 和了解這兩個環節的問題,沒有涉及到決策和交易環節。尤其是對於質量差異很大 的商品和服務,決策需要更為豐富詳盡的信息作為參考。由於有利益沖突,源自商 家的信息天然有偏見和不可信。在決策環節,消費者除了自己做功課,實地體驗以 外,一個重要信息來源是其他消費者的反饋意見和建議。在商品零售領域,Amazon 已經有大量用戶對它的平臺上的所有商品進行了詳細的評價。如果一個企業能夠結 合 Google 的搜索和 Facebook 的社交功能,再加上豐富的來自其他消費者的點評、 照片等信息來輔助消費者決策,並外延到交易環節,這樣的協同效應是巨大的。

Yelp 作為一個連接商家和用戶的平臺,為用戶的本地服務消費提供了決策支持服 務,也為商家提供了廣告、促銷和客戶關系管理服務。平臺自身的價值就體現在所 創造的價值中,包括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提高客戶滿意度。

Yelp 的生態系統

在 Yelp 的生態圈里,主要有這些成員:消費者,商家,Yelp(及其合作夥伴)。 Yelp,作為這個平臺/社區的管理者,提供線上的自動評論推薦系統、網站維護與 研發和線下的社區管理員、營銷人員。整個系統類似於“Managed Democracy”。

Yelp 在線下的投入是啟 動線上社區的第一推動 力 。Yelp 雇傭的社區管理員(Community Manager)負責組織定期活動,召集積極參與 的精英用戶參加聚會,編寫期刊,強化社區意識。這一做法在市場開拓的早期是必 要的。目前,Yelp 對商家的營銷主要是通過線下的人員推銷進行的。這使得營銷費 用高昂,但是是必須的和值得的。一個本地市場和社區必須達到臨界質量才能順利 轉入自我運行。

一個成功的社區必然是妥協和平衡的產物。成員之間相互依賴、制約、競爭、合 作,以達到共和、多贏。這些關系的實現除了依賴成員的自律,社區的管理者 (Yelp)必須制定必要的規則並嚴格執行。Yelp 規定商家不能花錢刪掉對自己不利 的評論,用戶也不能發表被商家收買的軟文。Yelp 擁有一套成熟的用戶信用體系和 評論過濾系統。不符合 Yelp 標準的用戶 (如評論少,朋友少,不活躍) 的評論會 被系統自動隱藏並不影響商家已有的評級。

整體上看,價值的產生來自於整個生態體系由於信息生產和共享而帶來的效率提 升:商家能多快好省地為用戶提供商品和服務。

與團購商業模式的對比

大眾點評網雖強調他們是一個點評網站,但是從其商業形態上看,大眾點評網可能 在現在更像一個團購網站。相比之下,Yelp非常註重用戶的評論品質,因為他們相 信,他們網站的流量是完全基於用戶對其他用戶評論的信任,而不是廣告和優惠折 扣能帶來的。

雖然團購會為商家帶來很多新的潛在用戶,但是這些被低價吸引來的客戶經常不是 理想的客戶。真實意義上的團購應該是必須在達到一定參與用戶數量下才能發生和 兌換的,而現今的團購已經被降低為與普通優惠券無異,商家只有通過不斷降低自 身盈利能力去獲取更多的用戶。這種低價促銷不可持續,因為降價競爭會遇到成本 的地板。

團購的商家經常會在完成一次促銷之後不再與 Groupon 進一步持續的商業來往,而 用戶也因個人需求不定而對 Groupon 沒有建立一定粘性。Yipit 的研究表明 Groupon 的商家留存率不到 40%。對於 Groupon 而言,缺少了同一商家的重複生意 意味著缺少經營杠桿,造成營銷費用的持續高企,使得 Groupon 盈利時點遙遙無 期。

Yelp 的市場空間
ZenithOptimedia 的報告稱 2013 年全球花在廣告上的費用是 5000 億美元左右,其 中美國就有 1675 億美元。在美國,電子廣告占全部廣告費用的 22% 左右,遠高於 全球平均水平。移動廣告占全部廣告費用的 3.7%。BIA/Kelsey預測美國本地廣告 市場 2016 年會增加到 1400 億美元,其中線上部分達到 370 億美元。Yelp 直接蠶食 的電話黃頁市場目前仍有 60 億美元左右的規模。BIA/Kelsey 預測到 2018 年僅僅 互聯網黃頁市場規模就將達到 28 億美元的規模,相當於 Yelp2014 年預計總營收的 7 倍多。


當地企業滲透率
根據 Yelp 的統計,目前 Yelp 已覆蓋 6700 萬家本地中小商家,其中 180 萬家左右 認領了主頁,而付費商家有 8 萬多家。其中美國 2013 年統計有 2800 萬小企業,另 外有 2200 萬個體戶。Yelp 的付費商家只占認領商家的 5% 左右,發展空間巨大。 2011 年至 2013 年 Yelp 付費商家的複合增長率是 67.1%。

付費商家是指已與 Yelp 簽訂了廣告業務,並使用 Yelp 網站的軟件來管理自己的收 入和預測。Yelp 在已開拓的市場里所擁有的付費商家僅有百分之零點一,滲透率相 當之低。

智能手機有利於小商家 的信息化是 Yelp 的機會 。由於大部分本地商家規模都很小,沒有足夠多的資源花在信息技術系統上,所以整 體上信息化水平是很低的—大部分小商家沒有自己的網站。這種現象導致了很多浪 費:缺少線上預訂功能或者不夠方便的渠道或流程導致產能的閑置,原材料的浪 費,損失的機會;客戶關系管理不足,導致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不夠高等。這就是 Yelp 的機會。智能手機的普遍使用降低了企業信息化的門檻。理論上講,小商家不 用雇傭一個 IT 人員,甚至不用買一臺電腦,只用自己的 iPhone 就可以利用 Yelp 平臺提供的前臺和後臺服務應用 Apps,跨越式地實現信息化。阿里巴巴改變了中國 的零售業局面:千萬個小商家把前臺和後臺業務都搬到了阿里的平臺上,成為阿里 的租戶。同樣的事情完全有可能在 Yelp 上發生:小商家把部分前臺(訂單獲取) 和後臺(運營、支付)流程搬到 Yelp 上來。

網絡用戶滲透率
Yelp 每季度的訪客流量都有明顯的增長。今年以來 MAU 增速放緩,主要是 Google 改變其搜索排名算法對 Yelp 的國際用戶增長造成負面沖擊帶來的。 2011年至 2013 年獨立訪問用戶數量的複合增長率是 35%。

另一個代表著 Yelp 用戶量增長的指標則是 Yelp 的評論數量。2011 年至 2013 年 Yelp 的評論數量複合增長率是 46.1%。Yelp 在評論系統的管理上有著非常嚴格的 機制。評論系統會自動隱藏被認為是不可取,不可信,或者持懷疑、中立的評論。 以上指標會因用戶賬號的信用而定。隨著用戶的好友數、被關註度和評論數的隨著 在 Yelp 社區里的活躍體現,用戶的信用將會得到提升。另外,Yelp 在 2012 年之 前甚至只允許用戶在電腦上寫評論,因為 Yelp 認為手機客戶端上寫的評論往往是 用戶倉促下寫出的,對評論的質量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Yelp 為了保證他們評價的質量犧牲了很多評價上的數量的優勢。相反,Google+的 Places 和大眾點評都不怎麽註重過濾他們線上的評論,導致了評價的量大但不 精。Yelp 在精品評價的庫存量是他與競爭對手之間進行區分的一個關鍵支點。

Yelp 的廣告業務細分
當用戶使用 Yelp 尋找商家的時候,Yelp 會先根據用戶的搜索關鍵字、記錄和地理 位置來顯示結果。Yelp 的廣告服務分為兩大類: 本地商家廣告和大型企業品牌廣 告。本地商家廣告服務是認領商家可選的一種推銷服務。此服務又延伸成兩種產 品,廣告置頂和消除主頁上的其他競爭對手廣告。但用戶得到初步搜索結果的時 候,本地商家廣告會顯示在結果名單的前幾位,而大型企業廣告則是長期分布在 Yelp 網頁的上方。

如果搜索用戶是已經註冊的用戶,Yelp 將更據用戶的性別、郵編、常用商家等用戶 自主填寫的資料來推算出合適用戶需求和距離近的結果,並且會在結果頂部出 現更為精準的廣告給用戶。

本地付費商家廣告業務占 Yelp 總營收的 83%,其中在 2013 年第四季度,家庭和本 地服務占 24%,餐飲 16%,美容健身 14%,健康 11%,零售 10%。可見的模式是,越 是信息不對稱嚴重,決策環節需要更多更豐富信息的行業,商家就越願意做廣告。

相比之下,知名企業的廣告業務只占 Yelp 總營收的 9%,其規模和增長速度遠小於本地廣告。Yelp 有意識地抑制這塊業務,專註於其定位的核心業務:本地服務。

可持續成長的前景

Yelp 的社區存在的基石是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這也是 Yelp 的評論自動推薦系 統關註的核心。迄今 Yelp 上只有大約 75%的點評被推薦。其他的四分之一則被隱 藏,但是被用以計算統計數據。

Yelp 鼓勵用戶之間積極互動。從類似推特和微博的單向發布評論,轉向到類似 Facebook 或微信那樣的彼此為對方發布的評論點贊,甚至彼此直接點贊,私信,並 制造話題引導用戶群體大討論。不僅如此,Yelp 還對用戶分級,部分活躍用戶會給 標明為“精英用戶”。這可以加強積極用戶的成就感,並激勵所有用戶積極參與。

網絡效應會發揮作用,實現社區的可持續成長。Amazon已經讓消費者養成在購物前 先看用戶點評的習慣,而 Yelp 正在讓消費者養成在使用服務前看用戶點評、使用 後留下點評的習慣。用戶的評論會反過來吸引更多的用戶閱讀,迫使商家關註和回 應,並采購 Yelp 提供的服務以更好地影響和服務這些用戶。

一個可以持續發展的系統必然是動態的和開放的。更活躍的社區能產生新鮮的信 息,在信息消費者看來就更有價值。同樣,活躍的社區意味著同樣的展示廣告會有 更多的眼球曝光人次數,為商家帶來更多的生意。為了增加社區的活力, Yelp 主 動尋求外力幫助。Yelp 制作並公開了豐富的 API 供第三方網站調用,並與其合作增 加 Yelp 在一個更大的範圍內的影響力和業務量。例如,Yelp 把用戶評論給 Yahoo Local 直接全盤照抄; Yahoo Local 的用戶點擊這些評論鏈接會跳轉到 Yelp 的網 站上。Yelp 近與 Apple Map 蘋果地圖、YP 黃頁、Yahoo Local 開展合作。

Yelp 的增長戰略

深耕現有市場
增加內容供應:詳細點評,照片,貼士(Tips 建議),錄像,和其他。尤其是貼 士,已經超出了傳統點評的一事一議的束縛,擴大了點評的範疇,並為消費者決策 支持提供了更直接、更有價值的參考意見,從而遠遠地把其他類似點評網站拋在後 面。點評的時效性很強。與基本信息不同,越久遠的評論,其信息價值越低。為了 保持不斷有新的評論產生,必須設法鼓勵用戶去寫評論。這就是一個“活”的社區 的特征。而且 Yelp 非常重視點評的可讀性。一篇好的評論,可能象紐約時報刊登 的書評、影評、或者專欄,更吸引用戶。

吸引更多用戶:目前 Yelp 主要依靠 Google 導入流量,從而容易受到 Google 搜索 排名算法變化的沖擊。考慮到 Google 培植起自有 Google+ Local 的動機,Yelp 在 這方面的風險很大。Yelp 已經開始嘗試其他營銷手段包括線下廣告。

鼓勵現有用戶多使用服務:多數用戶還只是使用 Yelp 搜索餐飲服務,但是超過一 半的被點評的商家是在其他行業。成長的空間還很大。Yelp 努力避免被客戶認為只 是做餐館和購物業務的。其實大的廣告主是本地的非餐飲服務業:如水管工,理 發店,醫生,裝修工等等。在這些領域里,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嚴重。客戶的消費 典型是次數少,但是每次價格昂貴。質量差異大,而且無法事先直觀感受和判斷。

積極開拓新市場

Yelp 在全球已經覆蓋了 29 個國家和地區的 56 個城市,並且在其中 8 個國家已經 有成熟的廣告和產品銷售服務。Yelp 目前已經在北美洲和歐洲主要國家擁有成熟的 用戶群體和知名度,而且在未來會逐漸完善剩余的北美和歐洲國家已有用戶群體並 開始將其利潤化。但是美國西海岸仍然是 Yelp 收入的絕對主要來源。海外市場目 前只貢獻了 3%的收入,但是貢獻了 20%的 MAU 和 10%的點評,貨幣化的空間很大。

Yelp 在海外的擴張包括自然擴張和收購兩種途徑。在營銷手段上開始嘗試使用戶外 廣告、移動應用推廣等手段。

在美國下沈到二三線城市。值得註意的是,在這些市場里 Yelp 的增速並不比一線 城市慢,表明 Yelp 的品牌認知程度在提高。

持續產品創新、擴展平臺功能
在部分城市里開始給餐館衛生情況打分,在“附近商家”的功能里增加更加針對消 費者偏好而定制的建議。

增加訂餐和訂座功能:  方便用戶,為商家增加銷售渠道,從而提高雙方的粘性。 Yelp Platform 與更多夥伴合作,如 OpenTable, Eat24, Delivery。收購 SeatMe 等等。Yelp 還和酒莊、Spa、酒店行業等其他垂直本地服務網站建立了合作關系。

形成反饋閉環吸引更多商家: Yelp 強化了對商家的反饋環節,從而形成對商家的 信息“閉環”。通過 Yelp 提供的控制面板,商家對廣告效果有更為直觀的感受, 可以通過“估算” 收入、用戶行為跟蹤監測等方法測量廣告效果,從而增加購買 廣告的願望。

移動端的增長。移動用戶數達到 6100 萬,約占全部用戶數 1 億 3 千萬的一半。智 能手機的 GPS 定位與 Yelp 的本地化搜索有著天生的高度匹配性。Yelp 的 App 開發 了 Monocle 的功能,把用戶手機攝像頭拍到的街景與實時搜索的商家結果結合起 來,在手機屏幕上實時展示。這樣的功能已經超越了傳統的“搜索”在我們心目中 的印象了。Yelp 移動端自從去年 8 月左右開始能讓消費者撰寫點評。這大大增加了 用戶即興評論的方便性。手機的照相和錄像功能則使得點評內容大大豐富起來了。 Yelp 也開始允許用戶上傳不超過 12 秒的錄像,與 Instagram 上的功能頗為相似。

其他平臺:計劃進入新平臺例如汽車導航系統,智能電視,聲控移動設備,可穿戴 設備(Pebble 智能手表)。已經和 Apple 和微軟有合作關系。

加快市場開拓和貨幣化

理論上一個虛擬社區達到一定的臨界質量後會由於網絡效應而進入快速自然擴張。 但是一個市場通過自然成長達到臨界點的過程是緩慢的。在新市場的早期投入足夠 多的人力促進其成長是必要的投資。增加銷售人員是 Yelp 目前的重點工作。銷售 人員數量從 2013 年的 1,200 人增加到 1,600 人,這是迄今為止 Yelp 營銷費用高的 原因。隨著更多市場進入自然生長階段,營銷費用占比會穩步下降。

增加創收產品組合的種類—就是想出更多種能向商家收費的解決方案。Yelp 開始實 驗在部分市場推出 CPC 點擊收費方案,這相對於目前的包月費方案對懂行的商家更 有吸引力。

以美國費城的實際案例來看,Yelp 從決定了一個市場開拓的地區,到擁有付費商家 需要大概一到兩年時間,並在其後的 5 年里每年營收持續高速增長,達到 CAGR 119.1%。


可複制性
Yelp 的經營模式是經過多年檢驗證明是可以複制的。從 2014 年 2 月開始,Yelp 就 在以平均每兩個月在國外開拓一個新市場的速度來擴展。另一方面,Yelp的用戶也 是可移植的,比如在國外留學的學生可以在本土和國外同時擁有 Yelp 的高質量評 論。舉例來說,Yelp 在今年 9 月份登陸中國香港,並已有達到相當可觀的用戶量和 精品評論量,但是可以發現其中有一部分活躍用戶是在香港Yelp登陸之前就已經 是 Yelp 的資深用戶,而非新增的 Yelp 用戶。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歐洲,新增用戶 為 Qype 移植的用戶。Yelp 也希望資深用戶能夠作為新市場的前驅,來帶動新用戶 的使用和參與。

競爭對手分析
僅僅能帶來價值也還是不夠的。在“贏家通吃”的互聯網上,在每個細分市場上, 通常只有一家或是少數幾家能夠真正壟斷並盈利。成功者必須比其他競爭對手做得 更多、快、好、省,並持續改進。互聯網廣告市場除了 Google 一枝獨秀, Facebook 緊隨其後以外,其他的網站市場份額都很小。這個行業的進入門檻很低, 輕資產,運營費用也很低,退出成本也很低,所以目前體現出來的格局就是高度分 散、激烈競爭和快速變化。

搜索引擎、社交媒體
除了 Yelp,美國從事服務業點評業務的網站主要有兩種:搜索引擎(含電話黃頁) 和社交網絡。前者以商家為中心,代表有 Google+ Local, Amazon Local 和 Yahoo Local;後者以消費者(人)為中心,代表有 Facebook。

與搜索引擎如 Google 相比較,Yelp 的優勢何在呢?核心的是,Yelp 是一個垂直 細分市場的領導者,享受網絡效應帶來的正反饋效益。具體而言,Yelp有對手缺乏 的豐富的點評內容數據庫,戰略上的專註,和在消費者和商家心中長期形成的品牌 和口碑—所謂的“Mind Share”。Yelp在點評方面的優勢具體而言有三方面:雙向 交流; 內容更豐富; 實名點評。因為專註於服務本地中小客戶,Yelp 可以深耕這一 領域,為之提供豐富而具有特色的服務,例如客戶關系管理、後臺管理等等。

Google 作為一個通用搜索服務,不可能為了本地服務這一項服務而重新設計它的界 面乃至整個系統和流程。Google 的特長在於組織、整理 (curate) 已經存在的第三 方信息,而非生產信息。Google 通用搜索依賴於商家已經有了自己的網站,對於尚 未建立自己網站的商家,Google+ Local的用意在於給商家一個統一的模板開始經 營自己的網頁,發布內容(博客、圖片、視頻等)。盡管 Google 的技術很強大, 但是因為推廣服務需要時間和人力的投入來說服商家,所以 Google 在這方面並不 占據明顯優勢。更重要的是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使得通用搜索引擎不再是互聯網的主 要入口,為 Yelp 帶來爭奪市場份額的寶貴機遇。Yelp 在 2014 年 3 季度有 45%的點 評來自移動端,用戶打了 4 千 4 百萬個電話,查詢了 4 千萬次路線。

Facebook 是一個通用的社交平臺,商家是和個人用戶平等的會員—後者是前者的; 而不象在 Yelp 里處於點評的兩邊,用戶更可能給商家相對客觀的評價;而且 Facebook 是一個封閉的社區—非 Facebook 用戶無法搜索內容。

Amazon Local 作為電商的領袖,在本地服務行業並沒有任何優勢。它所宣稱的本 地服務與購物的協同效應其實是很有限的。何況,Amazon 過去這段時間在非電商零 售領域的嘗試,除了雲計算以外基本上都是失敗的:Fire Phone, Fire TV, Video Service, Music Service, 等等。

與 Yelp 相比,Amazon Local 對於商家和用戶的粘性會相對較弱。Amazon Local 更 類似於一個帶有評論系統的 Groupon,並不對 Yelp 構成大的威脅。
Yelp 的影響力日漸上升。哈佛商學院的 Michael Luca 教授研究表明,商家在 Yelp 的星級上升一顆,可以增加銷售額 5 到 9 個百分點。

Yelp 在年輕人當中,東西海岸,城市里都有比較好的接受度。在用戶尋找本地商家 的使用排名里,僅次於 Google。以 Yelp 早進入的加州為例,有 29%的受訪者使 用 Yelp 查找本地商家,僅次於 Google 的 65%。Yahoo Local 和 Yellow Page 的份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線上餐飲、旅遊點評、其他細分行業垂直網站
OpenTable 是目前全球領先的餐桌預定系統服務公司,OpenTable 歷史悠久,使用 老式終端,而且對商家用戶收費昂貴(月均 600 美元左右)。Yelp 既與 OpenTable 合作—Yelp Platform,同時也通過收購的SeatMe與它競爭。Yelp 宣稱以廣告收 入為目標,而非電商交易傭金。

旅遊點評網站 TripAdvisor 與 Yelp 有部分重疊,尤其是在旅遊者經常去的大型國 際化城市,在餐飲、酒店等垂直行業。Yelp則在用戶和服務的廣度方面占優勢:覆 蓋對象不僅僅包括旅遊者,還有本地居民,不僅僅是餐飲,還有本地其他服務。

Yelp 與其他細分行業的垂直網站區分在於:Yelp 把自己定位成一個跨行業的網 站,而非僅僅是餐飲和購物;而且通過與其他網站合作,能實現閉環的一站式服 務。這個協同效應和外在性是 Yelp 的一個核心優勢。畢竟,消費者的註意力和時 間是有限的,在移動端常用的 Apps 安裝和使用頻率分布也是嚴重傾斜的:為每一 個具體的需求(如餐飲、Spa、Salon、酒店等)安裝一個應用是不方便的。也就是 說:垂直細分到一個什麽程度是佳的?Yelp 以其跨行業、但是專註本地服務的 定位,在占據用戶 Mind Share 的努力上更容易取得成功,一旦成功取得本地服務 標準化入口的地位,長期相較於其他更細分的垂直網站更有生命力。

Angie’s List 的訂閱費服務模式在 Web2.0 時代已經顯得過時了,目前在衰落中。

收入及盈利能力預測

公司 2014 年第三季度營收 1.02 億,全年預期 3.76 億美元。2014 年比 2013 年增長 61%, 2013 年同比增長 69%,2012 年同比增長 65%。2014 全年 EBITDA 預期為 9.13 百萬。

根據公司收入細分,本地廣告業務收入占比超過 80%,其持續增長的驅動力來自三 方面:1、本地商家總量的迅速擴張;2、認領主頁商家數量滲透率提升;3、付費 商家滲透率提升。

我們相信隨著新市場的開拓,總體本地商家數量將繼續維持低雙位數的同比增長, 我們假設 2013-2017 年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 11.8%,預計 2015、2016 及 2017 年本 地商家總數將分別達到 77175 萬、7892 萬及 8523 萬。

認領商家數量於 2013 年為 150 萬,同比增長 50.9%,占總體本地商家數量的 2.8%。截止於 2014 年第三季度,認領商家數量已經攀升至 188.6 萬,按照這一增 長速度,我們認為 2014 年年末認領商家數量占比提升至 3.3%,即數量提升至 210 萬完全有可能實現,而 2015、2016 及 2017 年這一數值將預計分別增長至 273 萬、 339 萬及 409 萬,滲透率分別達到 3.8%、4.3%及 4.8%。

我們預計 2014 年全年付費商家數量將提升到 10.7 萬,滲透率達到 5.1%。由於 Yelp 付費商家的高留存率(據 Yelp 公布為 70%)和 Yelp 地面推銷隊伍的擴張, 2015、2016 及 2017 年,我們預計付費商家滲透率將分別提升至 5.6%、6.1%及 6.7%,數量於 2017 年突破 27 萬,2013-2017 年複合增長率為 42.2%。

根據往季財務表現,單一付費商家平均年度貢獻廣告收入為 2880-2967 美金,假設 這一付費標準固定於 3000 美元每年以內,則 2014 年全年公司來自於廣告收入為 3.17 億美元,同比增長 64.3%,而 2015、2016 及 2017 年預測收入分別達到 4.62、 6.39 及 8.63 億美元,2013-2017 年年均複合增速達 45.4%,是公司總體營收的主要 增長動力來源。  

而公司第二大主營收入來源為品牌廣告,2013 年收入同比增長 35.9%至 2800 萬美 元。根據第三方數據研究 eMarketer 統計,2013 年全美數字廣告花銷規模約為 423 億美金,占全美廣告支出總額的 24.7%。eMarketer 預測到 2017 年,數字廣告占總 體廣告支出總額的份額將逐漸提高至 31.4%。

Yelp 的品牌廣告屬於數字廣告中的一種,2013 年這一收入相當於全美數字廣告支 出總額的 0.066%,占比微乎其微。盡管基數較低,但我們仍然傾向於保守預測, Yelp 這一收入將維持比美國數字廣告支出總額增速略快的速度發展,2013-2017 年 預測年均複合增速 24.9%,預計 2017 年這一收入規模約為 6800 萬美金,市場份額 (相對於數字廣告總價值)約為 0.11%。

其他收入包含了電商業務(Yelp Platform),折扣券 (Deals)、禮品卡、訂桌訂 餐及類似服務。

2013 年全年公司其他收入同比增長 53.9%達 1200 萬美元,基於公司已經陸續宣布 與 Eat24 及 Delivery 等網站的合作,並且擴展到紅酒、Spa、Salon 等領域,我們 認為這一收入仍將保持高速增長。預計 2013-2017 年其他收入的年均複合增速將高 達 79.6%,到 2017 年預計該項收入規模將可能達到 1.25 億美元,收入占比從 2013 年的 5.2%提升至 11.9%。

該項業務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其自身產生的收入上,更大的意義在於在 Yelp 的平 臺上形成的交易閉環有利於增加用戶和商家粘性,帶來更多廣告收入,加深公司的 護城河。

自 2008 年上市以來公司市場營銷費用占比逐年降低,截止 2013 年已經下降至 56.6%。我們假定,公司每年市場營銷支出的投放對象為當年用戶增量加上 30%的存 量用戶(付費商家留存率約為 70%),則 2013 年 Yelp 每捕獲一個商家所投入的市 場營銷費用約為 3384 美元。而每一商家所貢獻的本地廣告收入為 2880 美元/年, 以 5 年預期壽命計算,終身價值達到 14400 美元。 因此就營銷費用而言,邊際投 入效應和經驗杠桿非常明顯。隨著公司捕獲用戶平均費用隨付費商家規模增加而逐 步降低,公司的市場營銷費用占比有望從50%以上下降至 2017 年預測的 36%左右, 大大改善其盈利水平。

綜上所述,我們預計公司於 2014、2015、2016 及 2017 財年將能獲得 GAAP 凈利潤 分別為 1000 萬、6000 萬、1.32 億及 2.31 億美元,3 年年均複合增速達 185.4%。 如果加回非現金支出的股票報酬,那麽 2014、2015、2016 及 2017 財年預測的 NonGAAP 凈利潤將分別是 5300 萬、1.01 億、1.69 億及 2.66 億美元,複合增長率 71.4%。

估值
基於公司的生態系統屬性,我們采用 DCF 估值,采用 Non-GAAP 條件下的自由現金 流作為折現分子,長期增長率 4%,WACC 10%,求得股價為 78 美元。該股價相當於 公司 2015、2016 及 2017 年預測 Non-GAAP 每股盈利的 59、35 及 22 倍。而由於公 司的成長屬性,我們采用 PEG 估值法作為參考,假設 PEG 為 0.5,則估值結果為 92 美元,相當於 2015、2016 及 2017 年預測 Non-GAAP 每股盈利的 69、41 及 26 倍。

為了更客觀地給公司估值,我們參考同業相關的美國上市股票 PEG 均值。其中,美 國本地生活服務同業 PEG 均值為 1.4,高於其他板塊均值;社交網絡、垂直應用、 廣告同業及中概相關股票的 PEG 均值分別為 1.2、1、1.3 及 0.9。美國股市對於高 成長企業的價值認同,使得我們更傾向於采用 PEG 及 DCF 估值法兩種估值結果的均 值對公司價值進行評估。因此我們以 85 美元作為首次覆蓋公司所給予的目標價, 與當前股價相比有 65%的上升空間。




風險

監管和法律風險

由於 Yelp 的社交、搜索、和點評三位一體功能,用戶的隱私、商家的名譽等都處 於比較敏感的地位。有訴訟案指控 Yelp 利用用戶的評論迫使商家購買 Yelp 的廣告 等服務。也有商家起訴發差評的用戶乃至 Yelp 的案例。Yelp 用以過濾點評的秘密 算法系統成為訴訟對象。但是美國對言論自由保護的傳統使得 Yelp 沒有輸掉官 司。我們認為,隨著遭遇差評的商家渡過剛開始面對真相時的震驚和憤怒階段,逐 步認識到被點評的不可避免,並轉而擁抱互聯網互動營銷,這些風險會逐步減少。

計劃進入的城市會越來 越小
隨著大城市的市場被逐步開發,Yelp 計劃進入的城市會越來越小。外延式的發展會 減慢。我們認為 Yelp 在未來數年內的主要使命應該是深耕已經有的市場,擴大付 費商家滲透率。所以影響其財務表現的決定因素在於其人員營銷的投入和產出比 例。在成熟市場如加州的貨幣化表現良好,預示著其未來向東發展的前景看好。

競爭風險。Google 可以改變它的算法,降低 Yelp 在搜索結果中的排名。這個已經 發生了,並直接影響到 Yelp 的海外用戶數增長。Yelp 已經開始采取其他營銷手段 (戶外廣告等)增加用戶數。Google 在歐洲面臨反壟斷調查,這將對 Google 的某 些做法產生約束。


商家對 Yelp 的付費服務接受程度和速度不達預期。由於本地中小商家利潤微薄, 同時有很多其他的線上營銷手段,包括電子郵件、通用搜索、其他垂直網站等等, 可能對於 Yelp 的 CPM 按月收費方案持謹慎態度。CPC 按次點擊收費方案更容易被商 家接受。因為需要時間和人力的投入來說服商家,所以這本身也是一個很高的進入 壁壘。


整體宏觀經濟惡化。當經濟放緩時,本地中小商家們一般首先會削減營銷經費。 Yelp 的業務會受到拖累。

由於程序化廣告購買(Programmatic Buying)的流行導致競爭更激烈,品牌廣告的 CPM 下降,Yelp 在這塊業務的收入會下降。

附錄:  
Yelp 和大眾點評對比





(源自第一上海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1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