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有一網打盡大牛股的交易策略? 黃祖斌

來源: http://xueqiu.com/9386038954/31240842#comment_28005109

有沒有能一網打盡類似於香港股市的騰訊,大陸股市的貴州茅臺,美國股市的蘋果、微軟、沃爾瑪,韓國股市的三星等所有大牛股的交易策略或者說是投資策略?這個,其實是有的。

最近一年多,我曾幾次提到自己搞的實驗交易,到底是用哪一種交易策略?其實很簡單,我這里公布出來,這反正也不是我的原創,而且我相信,多數知道這個策略的人,根本不會考慮用於實踐。

一個好的交易策略或是投資策略,先不要管別人的交易結果如何,也不要管歷史數據測試的結果如何,先要看看在邏輯上是不是成立,在原理上能不能講得能。香港股市據說有個丁蟹效應,就是演員鄭少秋演的片子上映,香港股市就會有較大幅度的下跌。這個在原理上說不清楚,在邏輯上也講不通,所以再多的人扯這個現象,也只能當作笑料。再比如說所謂的世界杯魔咒,即每當足球世界杯開賽,似乎全球股市表現都不好。其實稍微動動腦子,回顧一下歷史數據,所謂的1987年全球股災,和1986年世界杯差了一年多。這個所謂的魔咒,完全就是扯淡,從邏輯上,原理上,也根本不足於令人信服。

我說的這個辦法,就是買入股價創歷史新高,或階段性新高的股票。不是說股市中追漲殺跌是一幫失敗的散戶的典型特征嗎?其實這個方法從邏輯和原理上,都有令人信服的解釋:

1、所有的大牛股必然創出歷史新高,並不斷創歷史新高。這是最基本的事實,但太多的人忽略了這一事實。許多人在熊市中耐心持股,接受浮虧率不斷擴大的事實,還以價值投資做自我安慰,卻在牛市中稍微有點浮盈就上躥下跳,急於落袋為安。其實如果搞清楚熊市結束前,錯誤的賣點只有一個(熊市最低點),而牛市中正確的賣點只有一個,即牛市最高點。如果能把這個邏輯關系搞清楚,成為自己股市中的一個習慣,則不論牛市還是熊市,戰略上就不會犯大錯誤。

如果以基本相同的金額買入所有創歷史新高的股票,則必然能將所有大牛股一網打盡。雖然必然有一些股票是假突破,很快回落並導致虧損,但股票向下的空間就是100%,向上的空間1000%的股票並不少見。

2、股票創歷史新高或階段性新高,必然有資金沖破了較強的阻力。

一般來說,90%以上的人不敢追高買入持續上漲數個月,漲幅在50%甚至更高的股票。正因為這種心理廣泛存在,所以一般股票如果創了新高,就已經消化了歷史套牢盤和因恐高而獲得了結的投資人的拋售,相對來說,股票繼續進一步上漲的概率較大,潛在漲幅也不小。當然很有可能會有假突破,那就以止損來應對。

如果以基本相同的金額,平均、滾動買入創新高股票組合,以較大的浮盈率作為觸發止盈的條件,以較小的浮虧率作為觸發止損的條件,則就是一個勝算比較高的投資策略。這相當於用比較少的資金購買了一個實現概率較大的期權。假設止盈和止損分別定為20%和8%,以基本相同的金額買入約20只股票則創新高的股票繼續上漲和轉升為降的概率比達到5:2,不考慮交易費用,仍能實現盈虧平衡。

這種辦法相對於價值投資有什麽好處?我感覺優勢是比較明顯的:

1、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上市公司的價值被低估,或因為有新的技術突破、新的優勢產品上市,或凈利潤的較大幅度的上升,都是價值類股票上漲的可能的必要條件。很顯然,股市中基本上不存在股票必然上漲的條件。凈利潤上升200%股價卻下跌的例子並不少見,原因可能只是市場預期是增長220%,表現低於預期。茅臺在凈利潤出現負增長之前,股價早就跌得一塌糊塗了。一些事後大漲特漲的好股票,很有可能在一個平臺振蕩好幾年。但只要是觀察股價是否創歷史新高或階段性新高,雖然不能買入接近最低的位置,但卻不必在一只先潛伏較長時間後在短期內大漲的股票上浪費太多的時間,只參與它上漲最快的那個階段。

2、既能抓住價值低估的股票,也能抓住因重組、惡炒而上漲的股票。我小學四年級,即1987年,中國還沒有股市的時候,我就進入了郵票市場。當時看一些雜誌、報紙,或是電臺上的主流觀點,就是集郵是為了陶冶情操、增長知識,直到後來在一個雜誌上看到一個赤裸裸的說法,就是集郵就是為了高價賣出賺錢。進股市是為了什麽?是為了爭當印花稅納稅100強,還是券商最佳客戶,或是股市勞動模範,股市優秀黨員?都不是,進股市是為了賺錢,而不是為了得到一個價值投資者的身份。最近幾年,看到但斌、李馳等全國知名的價值投資者業績停滯不前,甚至所有管理的私募基金全部虧損二三成,這種價值投資者還好意思在那里吹噓?

尤其是那個李馳,我特意到他公司網站上看了發的產品,全部虧損,就這樣還好意思到處旅遊,大發微博。最關鍵是拿著別人的錢在玩。看看林奇,平均每個工作日調研三家企業,每年調研繞地球很多圈,40多歲就滿頭白發了。且不論為投資者創造了良好的回報,就是這種敬業精神,萬一有大熊市,投資人也會心平氣地和接受虧損。更何況林奇熊市中也賺錢。

同樣是價值投資者,美國的彼得林奇從未發生過年度虧損,而巴菲特每年的業績增長都不太高,但幾乎沒有發生過年度虧損。最關鍵是林奇和巴菲特不是以不虧損著稱,而是以長期的高回報著稱。

既然進入股市是為了賺錢,則只要是上漲概率非常大的股票,就是好股票。我曾經在中南重工停牌前幾個交易日買入,停牌幾個月後複停,4個漲停。從基本面上,根本不可能知道這個公司要重組。但從走勢上看,小幅穩步上漲,並突破了近1年的4個高點。股價走勢說明了有資金在拉升。這樣的股票,即使並沒有重組,並且突破失敗,形成新的下跌趨勢的概率也不大。

對於普通投資人,不大可能有靈通的內幕消息(內幕交易當然也違法),但只要關註創歷史新高或階段性新高的股票,往往就可能碰上重組股。我最多的時候,有七八只實驗交易股在停牌,目前還有天橋起重、禾嘉股份在停牌。

3、能發現市場中的熱點。一些板塊業績持續增長,估值卻不斷下跌,這是股市中的常態。典型的就是2009年以來的銀行股。從3478點算起,銀行的凈利潤普遍增長了1倍,但市盈率卻從15倍左右跌到4倍左右。當然,投資這樣的板塊很安全,但何時賺錢,真的很難預測。而創出歷史性或階段性新高的板塊,卻能提示出未來的市場熱點。2013年的創業板就是典型的例子。

不久前我的博客中有按買入創新高個股的辦法進行的18個月,100多只股票的交易清單。這個辦法是相當簡單的,這些實驗交易算是初步驗證了這個方法的有效性,同時也得到了一些經驗,鍛煉了心態。

比如我最初是按盈利20%止盈,虧損8%就止損,但最早的兩個股票中,就有鵬博士,在我開開心心止盈後,又漲了一倍不止。但也有很多股票,一到20%的止盈線,就開始轉勢(比如最近的長春一東、方大集團)。所以到底如何處理達到止盈後的操作,就需要經驗,也需要進一步的理論知識。

創新高的股票,每天可能都有近百只,如何選擇勝率較大的一組股票,也需要一定的經驗積累。

這個交易策略的心理建設也非常重要,我的心理素質較差。往往市場下跌了,實驗交易股普遍浮虧時,居然不去看了,也舍不得止損。在市場好轉上漲時,不勞而獲的心又蕩漾起來,結果往往是追高買入。另外一些細節也非常重要。我曾在收盤前一分鐘下單買進江海股份,我想的是一定要買進,就比成交價高一分鐘買入,結果鼠標按錯了,於是沒成交。第二天開盤就漲停了,11個交易日漲了近4成。

以上這些經驗,未必是正確的(其實股市中的正確往往是相對正確,階段性正確),所以不公布。有心的投資人,可以克服恐高心理,適當考慮這種交易策略。

價值投資的辦法其實是最沒有辦法的辦法,有效,但收益率肯定不會太高。歪門邪道,在股市中的收益率很有可能超過價值投資。以我最近發現的那種交易策略來看,建倉時間比價值投資的組合要晚一些,但即使算上9月1日投入的資金來算總成本,19只股票的組合,2個星期也已經有3.53%的總收益率,期間股市略有下跌。而後者,約30只價值投資股,算下來小虧0.3%。有部分網友看了我的實驗交易股票收盤價,來觀察到底是哪些股票,並想發現這個策略的奧秘。其實我對一半以上的股票收盤價做了修改。以前說我所有的交易策略都不是原創,但這個,其實真是原創,目前除我老婆之外,我只告訴了三個人,請讀者不要問我,我不會說的。股市賺錢的辦法成百上千,何必在意一兩種?

總而言之,進股市是為了賺錢,只要不違法,不違背道德,賺錢就行,要突破各類陳腐的觀念。孔子的得意門生子路是怎麽死的?在衛國卷入了政治鬥爭,本來子路和他的師父孔子一樣是好武藝,是有機會逃走的,但在逃跑的過程中帽子掉了,子路的教育告訴他這樣失禮,沒有議態,於是回頭撿帽子,結果被敵人趕上,亂刀分屍並做成了肉醬。孔子得到消息,一看到醬就難受得讓人拿走。子路因為觀念太落後而丟了性命,中國股市的環境這麽差,更應該突破舊觀念,爭取更高的收益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518

黃祖斌:有一網打盡大牛股的交易策略? 投資人黃祖斌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e1c3e0102v38t.html


有沒有能一網打盡類似於香港股市的騰訊,大陸股市的貴州茅臺,美國股市的蘋果、微軟、沃爾瑪,韓國股市的三星等所有大牛股的交易策略或者說是投資策略?這個,其實是有的。

 

最近一年多,我曾幾次提到自己搞的實驗交易,到底是用哪一種交易策略?其實很簡單,我這里公布出來,這反正也不是我的原創,而且我相信,多數知道這個策略的人,根本不會考慮用於實踐。

 

一個好的交易策略或是投資策略,先不要管別人的交易結果如何,也不要管歷史數據測試的結果如何,先要看看在邏輯上是不是成立,在原理上能不能講得能。香港股市據說有個丁蟹效應,就是演員鄭少秋演的片子上映,香港股市就會有較大幅度的下跌。這個在原理上說不清楚,在邏輯上也講不通,所以再多的人扯這個現象,也只能當作笑料。再比如說所謂的世界杯魔咒,即每當足球世界杯開賽,似乎全球股市表現都不好。其實稍微動動腦子,回顧一下歷史數據,所謂的1987年全球股災,和1986年世界杯差了一年多。這個所謂的魔咒,完全就是扯淡,從邏輯上,原理上,也根本不足於令人信服。

 

我說的這個辦法,就是買入股價創歷史新高,或階段性新高的股票。不是說股市中追漲殺跌是一幫失敗的散戶的典型特征嗎?其實這個方法從邏輯和原理上,都有令人信服的解釋:

 

1、所有的大牛股必然創出歷史新高,並不斷創歷史新高。這是最基本的事實,但太多的人忽略了這一事實。許多人在熊市中耐心持股,接受浮虧率不斷擴大的事實,還以價值投資做自我安慰,卻在牛市中稍微有點浮盈就上躥下跳,急於落袋為安。其實如果搞清楚熊市結束前,錯誤的賣點只有一個(熊市最低點),而牛市中正確的賣點只有一個,即牛市最高點。如果能把這個邏輯關系搞清楚,成為自己股市中的一個習慣,則不論牛市還是熊市,戰略上就不會犯大錯誤。

如果以基本相同的金額買入所有創歷史新高的股票,則必然能將所有大牛股一網打盡。雖然必然有一些股票是假突破,很快回落並導致虧損,但股票向下的空間就是100%,向上的空間1000%的股票並不少見。

 

2、股票創歷史新高或階段性新高,必然有資金沖破了較強的阻力。

一般來說,90%以上的人不敢追高買入持續上漲數個月,漲幅在50%甚至更高的股票。正因為這種心理廣泛存在,所以一般股票如果創了新高,就已經消化了歷史套牢盤和因恐高而獲得了結的投資人的拋售,相對來說,股票繼續進一步上漲的概率較大,潛在漲幅也不小。當然很有可能會有假突破,那就以止損來應對。

 

如果以基本相同的金額,平均、滾動買入創新高股票組合,以較大的浮盈率作為觸發止盈的條件,以較小的浮虧率作為觸發止損的條件,則就是一個勝算比較高的投資策略。這相當於用比較少的資金購買了一個實現概率較大的期權。假設止盈和止損分別定為20%8%,以基本相同的金額買入約20只股票則創新高的股票繼續上漲和轉升為降的概率比達到52,不考慮交易費用,仍能實現盈虧平衡。

 

這種辦法相對於價值投資有什麽好處?我感覺優勢是比較明顯的:

1、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上市公司的價值被低估,或因為有新的技術突破、新的優勢產品上市,或凈利潤的較大幅度的上升,都是價值類股票上漲的可能的必要條件。很顯然,股市中基本上不存在股票必然上漲的條件。凈利潤上升200%股價卻下跌的例子並不少見,原因可能只是市場預期是增長220%,表現低於預期。茅臺在凈利潤出現負增長之前,股價早就跌得一塌糊塗了。一些事後大漲特漲的好股票,很有可能在一個平臺振蕩好幾年。但只要是觀察股價是否創歷史新高或階段性新高,雖然不能買入接近最低的位置,但卻不必在一只先潛伏較長時間後在短期內大漲的股票上浪費太多的時間,只參與它上漲最快的那個階段。

 

2、既能抓住價值低估的股票,也能抓住因重組、惡炒而上漲的股票。我小學四年級,即1987年,中國還沒有股市的時候,我就進入了郵票市場。當時看一些雜誌、報紙,或是電臺上的主流觀點,就是集郵是為了陶冶情操、增長知識,直到後來在一個雜誌上看到一個赤裸裸的說法,就是集郵就是為了高價賣出賺錢。進股市是為了什麽?是為了爭當印花稅納稅100強,還是券商最佳客戶,或是股市勞動模範,股市優秀黨員?都不是,進股市是為了賺錢,而不是為了得到一個價值投資者的身份。最近幾年,看到但斌、李馳等全國知名的價值投資者業績停滯不前,甚至所有管理的私募基金全部虧損二三成,這種價值投資者還好意思在那里吹噓?

尤其是那個李馳,我特意到他公司網站上看了發的產品,全部虧損,就這樣還好意思到處旅遊,大發微博。最關鍵是拿著別人的錢在玩。看看林奇,平均每個工作日調研三家企業,每年調研繞地球很多圈,40多歲就滿頭白發了。且不論為投資者創造了良好的回報,就是這種敬業精神,萬一有大熊市,投資人也會心平氣地和接受虧損。更何況林奇熊市中也賺錢。

同樣是價值投資者,美國的彼得林奇從未發生過年度虧損,而巴菲特每年的業績增長都不太高,但幾乎沒有發生過年度虧損。最關鍵是林奇和巴菲特不是以不虧損著稱,而是以長期的高回報著稱。

既然進入股市是為了賺錢,則只要是上漲概率非常大的股票,就是好股票。我曾經在中南重工停牌前幾個交易日買入,停牌幾個月後複停,4個漲停。從基本面上,根本不可能知道這個公司要重組。但從走勢上看,小幅穩步上漲,並突破了近1年的4個高點。股價走勢說明了有資金在拉升。這樣的股票,即使並沒有重組,並且突破失敗,形成新的下跌趨勢的概率也不大。

對於普通投資人,不大可能有靈通的內幕消息(內幕交易當然也違法),但只要關註創歷史新高或階段性新高的股票,往往就可能碰上重組股。我最多的時候,有七八只實驗交易股在停牌,目前還有天橋起重、禾嘉股份在停牌。

 

3、能發現市場中的熱點。一些板塊業績持續增長,估值卻不斷下跌,這是股市中的常態。典型的就是2009年以來的銀行股。從3478點算起,銀行的凈利潤普遍增長了1倍,但市盈率卻從15倍左右跌到4倍左右。當然,投資這樣的板塊很安全,但何時賺錢,真的很難預測。而創出歷史性或階段性新高的板塊,卻能提示出未來的市場熱點。2013年的創業板就是典型的例子。

 

不久前我的博客中有按買入創新高個股的辦法進行的18個月,100多只股票的交易清單。這個辦法是相當簡單的,這些實驗交易算是初步驗證了這個方法的有效性,同時也得到了一些經驗,鍛煉了心態。

比如我最初是按盈利20%止盈,虧損8%就止損,但最早的兩個股票中,就有鵬博士,在我開開心心止盈後,又漲了一倍不止。但也有很多股票,一到20%的止盈線,就開始轉勢(比如最近的長春一東、方大集團)。所以到底如何處理達到止盈後的操作,就需要經驗,也需要進一步的理論知識。

創新高的股票,每天可能都有近百只,如何選擇勝率較大的一組股票,也需要一定的經驗積累。

這個交易策略的心理建設也非常重要,我的心理素質較差。往往市場下跌了,實驗交易股普遍浮虧時,居然不去看了,也舍不得止損。在市場好轉上漲時,不勞而獲的心又蕩漾起來,結果往往是追高買入。另外一些細節也非常重要。我曾在收盤前一分鐘下單買進江海股份,我想的是一定要買進,就比成交價高一分鐘買入,結果鼠標按錯了,於是沒成交。第二天開盤就漲停了,11個交易日漲了近4成。

 

以上這些經驗,未必是正確的(其實股市中的正確往往是相對正確,階段性正確),所以不公布。有心的投資人,可以克服恐高心理,適當考慮這種交易策略。

 

價值投資的辦法其實是最沒有辦法的辦法,有效,但收益率肯定不會太高。歪門邪道,在股市中的收益率很有可能超過價值投資。以我最近發現的那種交易策略來看,建倉時間比價值投資的組合要晚一些,但即使算上91日投入的資金來算總成本,19只股票的組合,2個星期也已經有3.53%的總收益率,期間股市略有下跌。而後者,約30只價值投資股,算下來小虧0.3%。有部分網友看了我的實驗交易股票收盤價,來觀察到底是哪些股票,並想發現這個策略的奧秘。其實我對一半以上的股票收盤價做了修改。以前說我所有的交易策略都不是原創,但這個,其實真是原創,目前除我老婆之外,我只告訴了三個人,請讀者不要問我,我不會說的。股市賺錢的辦法成百上千,何必在意一兩種?

 

總而言之,進股市是為了賺錢,只要不違法,不違背道德,賺錢就行,要突破各類陳腐的觀念。孔子的得意門生子路是怎麽死的?在衛國卷入了政治鬥爭,本來子路和他的師父孔子一樣是好武藝,是有機會逃走的,但在逃跑的過程中帽子掉了,子路的教育告訴他這樣失禮,沒有議態,於是回頭撿帽子,結果被敵人趕上,亂刀分屍並做成了肉醬。孔子得到消息,一看到醬就難受得讓人拿走。子路因為觀念太落後而丟了性命,中國股市的環境這麽差,更應該突破舊觀念,爭取更高的收益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712

【專欄】有一種降息:出來之後利率就上去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990

本文作者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債券研究員姜超、顧瀟嘯,授權華爾街見聞發表。

前晚出了“融十條”,洋洋灑灑數千字,目標的核心是降低融資成本,小夥伴們群情激昂,在群里討論了一晚上,我們也熬夜加班寫報告,結果吵來吵去、想來想去也不知道到底新政策出來之後利率是升還是降?

結果第二天就傻眼了,國債期貨暴跌,市場利率全面上升,資金緊張導致銀行間市場交易被迫延遲!第一天發文降低融資成本,第二天就錢荒,實在太令人無語了!

最新11月的PMI數據還在往下走,通脹也馬上要“0”字打頭了,房價也在全面下跌,經濟的下行風險不可忽視。而究其根源,在於作為潤滑劑的金融體系失靈,10月的全社會融資總量只有6000億出頭,都夠不上以往的零頭,如果大家都沒錢了,經濟靠什麽來轉起來呢?

為啥融資這麽少呢?有人說是銀行不幹活,不想放貸款。因此融十條的核心是增加融資的供給能力。包括引入更有效率的民營銀行、互聯網銀行,以及放開直接融資的股權、債權融資市場,引入海外廉價資金。

而銀行的兄弟們哭訴說不是不幹活,是因為貸存比超標了沒錢放,所以“融十條”給銀行開出的一劑猛藥是增加信貸供給,不是貸存比不夠嗎,那我給你增加存款,把對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同業負債都算作存款,給你10萬億,把貸存比降低5%,等於一下子至少多出來5萬億的信貸額度,總歸不缺錢了吧?

那麽為啥突然會出現錢緊呢?金融市場不是算算術、過家家,拍腦袋想出來的政策就管用,市場參與者的結構和行為對政策結果有著重要影響。

如果要把同業負債算作一般性存款,一個現實的問題就是需要補繳準備金。過去同業負債不用繳準,而一般性存款需要繳納20%左右的法定準備金。這意味著銀行需要補繳2萬億左右的準備金。

有人會說繳準沒事啊,央行可以降準啊,每次降0.5%,降個3、4次不就完全對沖了嗎?

那麽問題來了?真能完全對沖嗎?這兩筆錢的分布完全不一樣。同業存款的分布極不均衡,多的銀行占總存款的比重高達25%,少的只有5%左右。如果一齊繳納20%的法定準備金,那麽有的銀行相當於全面加了10次準,有的銀行相當於加了兩次準,如果央行普降4次準備金,那麽前面的銀行還是慘不忍睹,因為還要再上繳6次,基本可以把目前3%左右的超額準備金交幹凈了,而後面的銀行就很爽,因為超儲率還多了1%。

所以理論上可以完全對沖的政策,實施下來面目全非,有人一夜赤貧,有人一夜暴富,自然會有人漫天要價了。

而 且政策實施的順序也有很大講究,到底是先補繳準備金,還是先普降準備金?如果是前者,那麽利率一定是先升後降。而如果是後者還能夠好一點,但也不能完全彌 補,還需要央媽一家一家定向給錢。這麽高技術含量的活央媽做得來嗎,萬一沒這麽做,那不就要先出事了嗎?所以缺乏安全感的小夥伴就開始囤錢了,一囤市場錢 就少了,自然錢就緊了。

其次,增加銀行放貸能力能夠順利的增加信貸供給、降低貸款利率嗎?

在新政出臺之前,主要上市銀行的貸存比平均在67%左右,意味著並沒有達到75%的上限,存在提高空間,但銀行並沒有充分使用。說明融資總量偏少並不一定源於信貸供給不足,而很有可能源於融資需求不足。

而融資需求與貸款利率有關,如果貸款平均利率一直在7%左右,小微企業還要大幅上浮,遠超7%左右的GDP增速,那麽大家幹活都是給銀行打工,白幹活幹嘛還要借錢呢?

那麽增加各類直接融資有利於降低融資成本嗎?

從長期看,確實有利於降低融資成本。經過一年的債券大牛市之後,市場上已經很難找到7%以上利率的債券了,債券利率顯著低於GDP增速,這意味著企業是有動力發債融資的。而股票只要能上市,發行費用率更是微不足道。

但是不管是股市還是債市,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人為管制,導致發行數量不足,占比微不足道,也就對降低社會融資成本貢獻不大。

從今年前10個月來看,企業債券凈發行量20600億,雖然同比增長了25%,但是僅占同期8萬多億新增貸款的25%。因此即便企業發債利率下降100bp,也只能降低總融資成本20bp。股票就更不用說了,前10月融資總量只有3300億,只占信貸融資的4%。

因此,從長期看,發展直接融資有利於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但是遠水難解近渴。而且如果希望股市債市融資大擴張,就必須實施IPO註冊制,取消企業債券發行不超過40%凈資本的監管要求,而這都對監管提出了重大考驗,舍得放權給市場嗎?

發展民營銀行、互聯網金融有利於降低融資成本!

從長期看互聯網金融的最大優勢是信息,可以降低信息的不對稱,降低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值得大力推廣。但是短期看金融體系依然被傳統商業銀行主導,因此作用暫時有限。

發展信貸資產證券化更是作用非凡!

今年以來債券利率大幅下降,而貸款利率基本不變,充分反映了流動性的價值。債券市場流動性好,債券利率很快就隨著市場利率下行重新定價。而貸款市場完全缺乏 流動性,因而難以重新定價。而信貸資產證券化則是將信貸轉化為債券,便於存量信貸的重新定價,降低存量信貸的融資成本。

因此,信貸資產證券化是降低社會融資成本的利器,毫無疑問應該大力發展,但問題是為什麽它過去發展不起來?從我05年入行開始就寫了當時試點的國開行ABS的定價報告,到去年末總共不到500億存量規模,在龐大的債市中幾乎可以忽略。

而今年以來資產證券化提速,當年發行規模接近2000億,確實讓人看到了希望,為啥今年開始提速?

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供需雙方的意願變化。

首先看供給,主要是銀行,其是信貸資產證券化的提供方,過去銀行的發展以規模為主要導向,資產擴張都來不及,怎麽可能還去賣資產呢,因而不存在任何發行ABS的動力,所有試點都是做做樣子而已。

但如今隨著利率市場化,低成本的存款被高利率的銀行理財所取代,銀行貸存比超標了,所以導致銀行必須出售資產,否則不符合貸存比要求。因此我們看到甚至有銀行將利潤最豐厚的信用卡貸款也拿出來證券化了,這是在以前不可想象的。18%的基礎資產收益率,即便考慮3到5%的違約率,收益率依然驚人,何況國內的信用卡違約率要低得多。

其次看投資需求。過去在高利率的時代,大家可以輕輕松松買到8%以上的安全資產,而由於貸款利率只有7%左右,決定了ABS資產收益率只能做到6%左右,因此普遍不入債券投資者的法眼。但現今高收益時代一去不複返,6%以上的城投債幾乎成為絕唱,6%左右的ABS資產自然具有充分的吸引力。

由此可見,信貸資產證券化已經進入到供需兩旺的時代,是降低存量融資成本的利器。

但問題是“融十條”給銀行解套了,通過降低貸存比,直接降低了銀行資產證券化的意願,反正又符合要求了,幹嘛還要賣資產呢。現在高收益的資產都是稀缺的,自己拿都來不及,幹嘛要賣給別人呢?

如果銀行不賣了,光投資者想買,一個巴掌也拍不響啊!

各種創新工具PSL、SLF、MLF呢?規模也不小啊,動不動就是幾千億,上萬億,這玩意總有用了吧?

央媽承認9、10月分別通過MLF投放了5000億、2695億資金,期限三個月,利率3.5%。乍一看確實規模不小,但是這些工具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期限太短。如果換做是你當銀行行長,你手里頭的錢只能用3個月,你會拿這筆錢去放貸嗎?即便敢拿去放貸,1年以上的長期貸款你敢放嗎?

所以這些創新工具搞下來,對信貸投放產生了諸多不利影響,首先是銀行有錢也不敢用,錢都趴在賬上,9月末的超儲率創下2.3%的新高;其次是信貸結構短期化,基本上每個月都是靠票據融資充量,銀行拿了3個月的錢,也就只敢放3個月的貸款。而短期貸款只能補充企業流動性,對經濟增長沒啥用,道理也是一樣的,如果企業明白這筆錢只能用3個月,誰敢拿它來投資呢?

那麽,到底啥政策有效呢?其實最簡單的辦法最有效,降準、降息都很管用。

首先說降準,現在就非常有必要。

目前中國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大約在20%左右,估計放到全世界也是最高的、沒有之一了,也就是銀行的每一筆存款都要放20%左右到中央銀行,這筆錢基本上沒啥利息,意味著大幅增加了銀行的資金成本,同時也降低了銀行資金的使用效率。

我們在學校里面學過,準備金率工具是大棒,問題是這麽有力的工具,咋就被整到天上去了呢?原因就在於過去外匯占款增長太快,過去我國每年新增的外匯占款都在2到3萬億,我們知道外匯占款是基礎貨幣,就是商業銀行拿著外匯找央行換的人民幣,然後這筆錢就會在經濟里面循環、不斷放大,而放大倍數就和法定準備金率的倒數有關。把法定準備金率提高到20%,意味著這筆錢頂多循環5次,創造10萬億左右的廣義貨幣,這也就是中國過去貨幣創造的常態。

但是今年出現了新常態,前9個月新增外匯占款只有不到8000億,扣掉1月份的5000億以後後面8個月累計不到3000億,而外匯占款下降導致基礎貨幣投放嚴重不足,這個時候降低法定準備金率、增加貨幣流通速度就很有必要。

和創新工具相比,降準的優勢有兩點:一是資金投放是永久性的,銀行想放多長貸款都可以,沒有心理障礙。二是可以降低銀行的資金成本,也有助於銀行降低其貸款利率。

再來說降息,是最有效的工具、沒有之一。

如果我們從銀行角度觀察,就知道貸款利率難降的核心在於銀行資金成本的上升。

過去銀行的主要資金來源是一般存款,其中活期存款基本不用付利息,1年定期存款利率3%左右。但現在由於利率市場化,銀行低成本的存款沒了,3季度銀行總存款出現了首次凈減少,而這部分存款變成了高利率的銀行理財。從這個角度觀察,利率市場化導致了銀行資金成本的上升,銀行自然沒有動力降低其貸款利率。再考慮到經濟下行導致壞賬率上升,銀行貸款要求更多的補償,自然更不願意降貸款利率了。

目前貸款利率已經放開,央行不應該也沒有能力幹涉貸款利率,但是完全可以在降低存款利率上下功夫,存款利率可以下調,也可以進一步降低回購利率、指導市場化的融資利率下降。

而且在經濟低迷、通縮風險加大的背景下,降低存款利率可以降低儲蓄意願、促進消費、對抗通縮,也是非常合理的貨幣政策行為。

那麽為啥中國不願意降息呢,別說降息了,連降準都不用,視降息降準為洪水猛獸,仿佛降息降準一用,改革轉型就泡湯了。

回顧歷史,資產價格泡沫曾經給我們帶來巨大的教訓,房價暴漲以及依賴房地產的經濟不可持續,我們需要轉向不依賴於貨幣刺激的可持續經濟。

問題在於,過去的地產泡沫就是降息導致的嗎?中國的廣義貨幣增長確實很快,但是其增長快不是因為利率低,我們在過去10年 有過降息也有過加息,但是貨幣增速一直很快,說明利率高低只是需求的一方面,在更大的背景下是人口紅利、購房剛需持續上升,所以不管利率高低都有充足的購 房需求。而現在人口紅利出現拐點,即便利率下降,也沒有那麽多剛需要買房,房地產泡沫能再起來嗎?如果地產泡沫靠降息就能推起來,為啥美國、日本、歐洲利 率都降到零了,地產市場都沒啥大反應呢?

而如果因為擔心刺激地產泡沫而不降息,可能導致經濟整體的利率水平偏高,導致轉型行業和地產一起被渴死了,那是不是也是得不償失呢?

而縱觀全球央行以及中國歷史,利率政策都是央行所有工具的核心。不管加息也好、降息也好,都是央行的本職工作。而且這里頭降息的分量更重,從美聯儲成立的歷史來觀察,其誕生於經濟大衰退之後,天生就是以降低利率熨平經濟波動為使命的。而且次貸危機以後,美國把利率降到零了,QE也用了,經濟不也一樣成功轉型複蘇了嗎?

希望貨幣政策能夠回歸本位,減少所謂的創新。目前各類創新工具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不透明,導致市場天天疑神疑鬼。而且不公平,為啥定向給他不給我,標準是啥?憑啥你認定他就是轉型銀行,大家不都一樣是放貸的嗎?這種心態下的貨幣政策怎麽可能有效傳導呢?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171

如果有一天 流動性最好的市場突然枯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126

如果美聯儲開始加息,固定收益市場可能會出現大規模的資金流出,為防止到時候流動性枯竭,美國的基金公司正在想方設法確保手中持有的債券能賣得出去。

據路透報道,在過去幾個月中,越來越多的基金經理已經開始著手進行模擬測試,為其持有的現金、短期債券和其他流動性證券構建緩沖帶。

他們擔心,如果美聯儲開始加息,投資者會因債券價值的走低而爭相拋售。

旗下擁有700億美元資產的Thornburg投資管理公司的固定收益經理Jason Brady對路透表示,當加息來臨的時候,想要賣掉持有的債券有多難?答案是這相當有挑戰性。

目前市場預期美聯儲首次加息的時間是在明年夏天。在10月的一項調查中,大多數的交易商預期首次加息是在6月,明年年底利率會升到1%。

還有基金經理提到,他們已經看到了債市流動性枯竭的跡象。

今年10月中旬,不少基金經理被債市閃崩嚇的不輕。當時十年期美債的收益率一度暴跌至1.865%,創2013年5月以來的新低。

“當流動性最好的市場一夜之間失去流動性,這事兒就有點麻煩。”Brady在上述報道中提到。

為緩沖風險,目前已經有不少基金開始增加現金配置,Thornburg旗下一只基金已經將現金的配置比例從去年的10%提高到13%,同時也增持了短期債券和高評級債券。還有公司選擇增持非美債券,例如澳元和加元債券。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574

旦恩創投淩代鴻:有一種創業狀態叫“湧動”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26/147966.html

本文是旦恩創投創始人淩代鴻對於一種創業狀態的思考,他提出有一種狀態叫做--“湧動”是一種忘我,一種泉湧般意識流,勢如破竹,噴薄而出,創業者你曾留意和體驗過嗎? 以下是全文:
 

\我平時晚上吃的很少,十點多就會饑腸轆轆,我喜歡處於半饑餓狀態,十二點多昏昏欲睡。

今晚請朋友吃飯,一不小心就吃多了點,我這人就是這樣,胃里有貨,很難入睡。

不如就此寧靜夜晚發發呆,聊聊一種狀態,叫“湧動”。

創業朋友們,你是不是時常處於一種忘我態?什麽情境下你會出現這種狀態?

若要問我嘛,往往三種情況下可以迅速進入這種狀態。

一是跑步或暴走;二是遇到投緣的創業者,神聊海吹;三就是此時此刻,睡不著覺,胡思亂想。

這種狀態又叫“湧動態”!是一種忘我,一種泉湧般意識流,勢如破竹,噴薄而出。

當然,一個人能進入“湧動”狀態,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我也是三十多歲才有這種體驗的,我少時不更事,也就無所心得(很多人非常幸運,年輕時就有這種狀態)。

不同的人在不同場景下出現“湧動態”,有的人喜歡垂釣,只要釣竿抽出來,一桿甩出去,幾分鐘就能有一種寧靜感,進入一種忘我狀態,一坐就是半天;有的人喜歡棋牌,玩上幾把,立即就會消除幾天的煩惱---

運動普遍容易讓人進入這種狀態,我的一個科學家朋友,他告訴我很多想法都是在泳池里奮力擊水時萌生的,這也是無數人癡迷運動的原因。

處於“湧動”狀態,你一定會產生常態下無法想象的意識流,不管你做什麽,內心寧靜,一定會有極其出色的表現,第二天,當你再看看自己“作品”,或者回味這種狀態時,很難想象出自己的表現。

無數優秀運動員,當他們離開賽場,別人為他們的成績歡呼時,他們甚至不相信那種成績是他們創造的。

偉大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時而會處於這種狀態,否則,幾乎不可能有流芳千古的成就。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舒伯特的小夜曲,梵高的向日葵,李白的偉大詩篇,一定都是他們處於“湧動”狀態時的傑作。

創業也會產生“湧動”狀態,只要你全情投入,專心致誌,孜孜以求,一心想贏,你的意識就會產生巨大的能量場,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你也會毫不在乎,最終一定能克服。

處於“湧動”狀態的人,對負面信息不敏感,旁觀者總是為他們捏一把汗,但他自己渾然不知。

當“湧動”狀態來臨時,要順水推舟,悉心呵護,讓自己沈浸其中,並設法延長這種狀態。

一個有“湧動”狀態的人,是一種喜悅,一種心醉。

當然,這完全不是一廂情願或強求得來的,“湧動態”是一種自然流,來時如行雲流水,去也悄無聲息。

無數心理學家研究這種狀態,但很少人說得清道得明,卻真真實實,無數人都有這種體會。

“湧動”是創造源泉,靈感的火花,一種上帝的恩賜,一種靜思冥想的超現實境界。

一起擁抱“湧動”,享受“湧動”,感恩“湧動”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857

張向東:三次創業,每個人血液中都會有一種DNA等待激活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30/148062.html

          張向東,1977年出生陜西。199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700(700BIKE.COM)聯合創始人、前NASDAQ上市公司久邦數碼聯合創始人&總裁中國城市自行車、騎行文化推動者。著有《短暫飛行》、《創業者對話創業者》、《我手機》(合著)。

       三次創業,他對信息技術發展有著深刻洞見。五大洲騎行, 他對世界始終保持求知與好奇心。他用創業豐富旅程 ,他用騎行壯美人生。

      以下是張向東騎行歸來在北京語言大學做的演講實錄:


\非常高興能夠在今天晚上和北語的朋友們來聊聊天,

  我和北語是有一個小故事的,你們想聽嗎?

  那是我讀大學的時候,認識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孩子,她是在北語讀書的一個學生,一個韓國人,我現在還記得他的名字,叫薛姬子。

  她比我大幾歲,那時候騙我,讓我叫她怒那(누나),其實我後來才知道是那姐姐的意思。她剛來中國的時候,一句漢語都不會講,就來到了北大,在路上隨便抓了個人,用磕磕絆絆的英語問:能不能給我介紹一個老師教漢語。她抓的不是我,而是我的一個同學,我同學告訴她說,我同屋的那個人語文特別好,也就是我。當然,中國人的中文都是挺好的。

  我見到她的時候,她剛好病了,我那時候就油然而生出了一種豪氣,我一定要幫助這個弱小的外國女孩子,她是這樣這樣孤苦伶仃的一個人。我免費教她漢語,所以每周都會來北語一次,那時候我就騎著自行車過來。

  我記得她在離開中國的時候,她問我最想去的國家是哪里,我回答說是意大利的威尼斯。

  現在我想想,她真的給了我很大的影響,因為她給自己的誌向是一畢業就離開自己的國家,只身來到中國,邊上學,邊打工,邊學語言。然後她計劃在中國待兩年的時間,學會中文之後就離開中國,再到另外一個不講英語,不講韓文,也不講漢語的地方再去學一門語言,並且去看一看這個國家。

  跟她告別不久後,我收到了一張她郵寄給我的明信片,地址竟是我最想去的城市——威尼斯。她的舉動看上去任性,但實際上是灑脫。雖然我們已經失去聯系了,但是我每次回到北語後,總會忍不住問一下自己,是不是還有曾經她那樣的勇氣。

  我希望自己對這個世界保持著好奇心。這是我和北語的一個小故事。

  你的人生都不需要別人去教

  我今天和大家的分享的題目是——騎行歸來。

  我這個人其實是很恨一件事情的,它就是好為人師,也就是總是和別人講人生道理。我覺得老師這個職業真的是“學高為師,德高為範”。他要麽就是非常職業化的人,要麽就真的是在學識、德行方面非常優秀的人。可我又何德何能呢。我認為,誰的人生都不需要別人去教。

  其實,我不太喜歡精英之類的名詞。我認為每個人的活法都很好,我不覺得一個人非要成為精英,精英這個詞或許把人的生活方式分了等級。我個人不太喜歡,希望你們不要介意。

  所以,我今天來跟大家講的是我的故事。我希望對你們有點參考意義。如果你能得到一點啟發,那我覺得就挺好;得不到啟發,你就當聽一個朋友或者是在路上萍水相逢的一個人隨便說說的話,不必那麽當真。

  先談談我的三次創業,之後再講三條對我來說比較重要的人生經驗。

  誰不曾與世界為敵

  我一共創業三次。

  剛畢業的時候我還很年輕,認為自己是全世界最聰明的人,生出來就是為了改變世界。大學剛剛畢業的時候,北京的出租車有三種。一種是一塊錢的面的,一種是一塊二的夏利,剩下的就是一塊六的桑塔納。我出門的時候只打一塊六的桑塔納。實際上我是鄉下出生的小孩,家里非常窮。你們不要覺得我有錢,是錢燒的。我是認為,只有那個才配得上我,因為我厲害嘛。我要改變世界,怎麽能夠打一塊錢的面的呢?那個時候,我的工資其實根本不高。所以,從中可以看出我的一種狀態,就是真的很狂妄自大。

  那個時候互聯網剛剛席卷中國,我們又是處在風暴的核心。比爾蓋茨剛剛出版了第一本書《未來之路》,認為信息技術就是要改變世界。之後Google、Yahoo相繼出現,那個時候認為這類行業這就是年輕人要做的事情,這就是我們的職業,還有什麽好想的呢,別的都和我們沒關系。

  之後,我就和另外兩個認為自己和我一樣聰明的人,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那個公司的名字叫“解決”。這個意思就是說,有一些問題必須要解決,但你們都搞不定,讓我們來。

  人在做事的時候,其實有的東西早就註定了,你當時的狀態已經決定了你不可能獲得什麽好的結果。這個公司沒過多久,我們就以一堆無用的代碼結束了自己的第一次創業。我們幾個人在晚上兜里裝著二鍋頭,然後跑到辦公室附近的一個樓頂的籃球場上,喝著二鍋頭、打籃球、對抗,就是那種心理,發泄不出來的那種痛苦,其實自己想想有什麽痛苦的呢?就是自以為是,覺得自己很厲害,結果在現實面前受了挫折罷了。有痛苦,那是理所應當的。

  在這個公司結束之後,我和很多人一樣選擇了“鴕鳥戰術”,藏起來,因為覺得自己失敗了,見不得人,之後就選擇離開北京。我用了一天的時間,上午決定我要走,下午就打包好。想換一個城市,換一個行業,換一個生活狀態,換一個圈子。然後,我就決定去廣州,當了20個月的記者,因為自己改變不了世界,我可以看著、學習別人去改變世界。

  2003年,我在廣州的時候,一個大學時期特別好的朋友來找我,他叫鄧裕強。他是一個非常有創業精神的人,非常聰明和敏銳,隨後他就看到了一個新的機會。他認為未來人們會主要通過手機來上網,你們聽到一點兒也不覺得驚訝是麽?因為你們現在每天都用手機來上網。但是在十年前,能用手機上網的人很少。

  然後,我和鄧裕強就創辦了我的上一家公司——久邦數碼。久邦數碼的故事其實也蠻長的,因為它有10年的歷史。這10年里這個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在回看,我覺得自己就是信息化的一個縮影,我們第一次創業時的背景是PC互聯網,等到第二次創業時的背景就是移動數字化。那一次創業經歷了很多,變化也很多,這個公司跌跌撞撞,最後上市的時候,不是以最初首創免費模式的3G門戶網站,而是以我們全球的GO Launcher系列應用敲響了納斯達克的鐘聲。一年前,久幫數碼公司成為全球互聯網第一家上市公司。

  每個人血液中都會有一種DNA等待激活

  在2006年的時候,我開始了一個愛好,就是騎自行車。我最初騎自行車和大家是一樣的,沒有對它發生多大的深刻的理解。可是在2007年前後,我的第二次創業面臨的壓力非常大,而我又很喜歡旅行,希望能用一種與眾不同的方式去旅行。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一個叛逆期,做什麽事情只要和別人不同就會覺得很酷。那時,中國有飛行包,背包客也很流行,但我覺得那些很無聊。因為,我原來登山的時候去過一些地方,那個時候我就想我可以騎車去玩。因為選擇了自行車就自然想到了全球頂級賽事環法,於是就決定騎車去法國。經歷了這一次,我開始覺得騎自行車去那兒都很好,起碼有一百多個國家和法國一樣。

  不同的是,騎車之後,我遇見了那種一見鐘情的感覺。我覺得,“天吶,這個太適合我了。”後來,我和一個非常厲害的朋友聊天,他說“他特別羨慕我有一個愛好。每個人血液中都會有一種DNA,但是有的東西需要你像密碼一樣去激活它,自行車就是你的密碼,自行車就把你激活了。”我覺得他說的挺對的,那次騎車之後我就癡迷上了自行車。開始,我就給自己一個小小的目標,因為我這個人做什麽都不喜歡給自己一個莫名奇妙的目標。

  我想五年騎遍五大洲,每個州都選擇一個最美的路線去騎一下。五年下來我可以去很多地方。我雖然比不上我的那些周圍世界的朋友,但是五大洲我至少去過。我就從那年開始,每年利用假期騎車去旅行。在亞洲中國青海湖騎過三次,還有一些城市,一些地方,澳洲,大洋洲,非洲等。

  我對自己的騎車之行感到很享受,感覺生活已經離不開自行車了。自行車已經深刻的進入我的腦海之中。後來我就認識了越來越多對自行車感興趣的人,而我又特別喜歡講自行車,天天說這個,別人在社交網也會和我聊這個。我有無數關於自行車的東西,我有一個書架專用來放關於自行車的書,我有14輛自行車,我有無數的頭盔,騎包,領帶。我去上市的時候說我想有一個自行車的領帶,然後我就收到了十幾條。我太喜歡這個東西了,這使得我開始去琢磨它,希望能為此做點什麽。而且,久邦數碼上市到一個新的階段,我看到我們的團隊都很厲害,覺得他們離開我也可以。

  我總有一個習慣,就是把自己與真實的環境隔開,留一個角度給自己。所以在久幫數碼上市的路上,我就在飛機上寫了一本書。同事們都很不理解我,說我每天要在路演講7到8個小時,還要在幾個時區里面飛來飛去,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怎麽還在飛機上寫東西。我這人就這麽奇怪。我記得有一個朋友和我說過,他說“如果有一件事情讓你忘了時間,那你就多花時間給它”。我覺得這個事情就是這樣,就像寫作,我不知道自己是喜歡寫作還是自行車,我分不清楚,我在路上寫啊寫,後來等到去年12月31日,我寫完了一本書叫《短暫飛行》,這本書記錄了我在騎行五大洲路上的一些思考。它對我來講就像一個總結。

  說起來2013年對我來說很重要的。因為我原來讀書的時候有三個願望,第一個是能寫一本書,在2013年我寫完了。我剛剛畢業的時候有一個願望就是在36歲之前能有一個上市公司,2013年我剛好36歲,然後我還希望我能夠去環遊世界,我雖然沒有去環遊世界,但是五大洲我都去過。在去年我就像心願達成了一樣。但是人都會不一樣,等到你走到一個階段的時候,你對生活的態度或者期望就會不一樣。原來的期望是非常的具體,我要出書,我要一個上市公司,但是現在我不這樣想了。

  我不想白白愛過自行車

  我認為一個人真愛一個東西,唯一的方式就是為它付諸實踐。自行車對我來說太重要了。我就是想把我的時間花在我真心熱愛的東西上,比如自行車,我想為它做一些事情。所以,我在跟搭檔溝通並得到他的支持後,也希望把我的想法分享給所有友。就這樣,一個月前,寫了一封公開信,我的標題就是“我不想白白愛過自行車”。

  自行車一共有一百三十多年的歷史,我打算讓它因為我而變得有點不同。我決定加入一個團隊,這個團隊是我們幾個朋友都因為特別喜歡自行車而認識的,我們經常在一起琢磨,我說我們可以加入進來,做出更好的自行車,我們要做對於自行車有貢獻的一幫人。但這個事情才剛剛開始,你們現在什麽都看不到。但可以告訴大家的是,我們做的自行車是所有人都能買的到的,而且它的性能很好,它會很漂亮,很幹凈,而且還很安全,小偷不敢來偷,因為它是聯網的。

  我總覺得,人來到世界上會慢慢積攢一些能量,那麽這些能量你需要用在一些有價值的事情上。你有過一些經歷後,你對一些事的看法就會不一樣。當然也許再過幾年,當你回頭看今天的你時你又會覺得不一樣,我不關心幾年後我怎麽看我,但是現在往前看,我認為我非常樂意把我的時間用這樣的方式去用盡。

  對這個世界始終保持好奇心

  我經歷過你們這個時候,進入大學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上的專業和學的課有什麽用,也不知道自己下了課之後在圖書館,自習室,或在電腦前面,手機上花費的時間,都在學些什麽東西,不知道自己離開校門之後前往哪個公司去上班,從事什麽職業,在哪個個城市生活。我和你們都差不多。但是我想講三點,那對於我來說覺得很重要,希望對你們有點啟發。

  第一個就是有一點好奇心。

  什麽是好奇心?你覺得你對什麽好奇?原來我拍照,對拍照有一點小興趣,大學時也會拍照,那個時候我認識一個中國非常有名的攝影師,他年少有為,現在在德國非常有名。他認為拍照的關鍵是你要像一個外國人剛剛抵達中國時那樣去拍照。我不知道你們聽得懂這句話麽?當我在外國的時候,我也是外國人,我就覺得吃的東西都很有意思,他們怎麽用勺子吃而不是用筷子吃;而且喝的東西也很奇怪,味道怎麽怪怪的,為什麽住的房子是這樣的?為什麽他們的葡萄酒是用那樣的瓶子裝呢?這就是好奇心。好奇心不是你光覺得好奇,你應該去了解它。

  1931年的時候,有一個叫潘德明的人,他從上海出發騎自行車去環遊世界。1937年7月6日,他回到了上海。在他走過的那幾年里,一路收到了無數名人的關註。回到中國後的第二天,抗日戰爭爆發了,一個看遍了世界的人,回來之後卻英雄無用武之地。他在路上,曾經想報效中國,但沒有機會。所以他加入了聯合國賑災救所,他用他的外語能力去幫助賑災。但在文革期間,因為出身他沒辦法去獲得更好的工作,包括他的孩子都上不了大學。到1976年,文革結束時,他聽說四人幫被抓了,認為生活馬上能變得好起來,老爺子一高興喝了幾杯酒,結果心臟病猝發去世了。

  這樣一個被時代的浪潮席卷著,本來有傳奇人生的一個人,就這麽結束了生命,我覺得很遺憾。在某一年的一天,他的孫子跟我聊天,我聽了很多關於他的故事。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給我看他爺爺在出發前背的一本書,叫《名人留墨記》,那個時候他很喜歡讓名人給他簽字。在這個《名人留墨記》的前面,我看到了一段話,突然讓我明白他的人生有沒有在這個大時代里面被席卷是無關緊要的,因為他曾經有著那麽旺盛的好奇心。

  這段話這麽寫的:“德明此行,將以世界為我的大學校,將以親生經歷為我的學習方法,以風霜雨雪、炎炎烈日為我的獎學金。”這是什麽,這叫好奇心,我們很多人會說畢業旅行是為了療傷。但是畢業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一件事情是我多久能掙到第一個房子,我能不能考上公務員,這樣想的就是沒有好奇心的人。我們生活在如此大的世界里,外面還有廣闊的宇宙,我們在年紀最輕的時候,就把好奇心給扼殺掉了。我們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就是一座房子,就是希望我們戀愛的時候能夠圓滿順利。我想起潘德明先生的時候總覺得自己很慚愧,這個世界有那麽有趣並且讓人好奇的地方,而我們卻留在原地。這也讓我想起了薛姬子,我認為她很棒,我相信她一定會有非常好的人生。因為她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所以一個她能夠在年輕的時候,在不懂一句中文的情況下來到中國,也能夠在她不懂一句意大利語的時候,去了意大利。而這僅僅因為是很隨便的問我你想去哪里,“你想去意大利,好,那我先去,替你去意大利。”這是她的明信片給我寫下的話:“現在,我在你的意大利。”

  第二個我想談的,就是要有幾個好習慣。

  什麽是習慣?我記得原來有個數學家講過:人一定要養成幾個好習慣。人千萬不要養成不養成好習慣的這個壞習慣。我希望大家回去想一想自己有什麽好習慣。如果你每天為一件事情付出一小時,那麽在某些方面的積攢就可能會比別人多一些。隨著年紀不斷增加,我認為我的記性沒有以前那麽好,所以我最近不那麽依賴於記性,我開始做筆記。看到一本書中的佳句時,我就記下來。

  我在生活中還有一個好習慣可以和大家分享,它就是鍛煉。經常有人和我說:“張向東,你創業不錯。血本無歸過,但公司也上市過,你現在又在創業,已經是個連環創業家了。對於創業,你有什麽好建議嗎。”我說有,就是鍛煉身體。身體一定要好,因為最後都是拼體力,我每天早上都會花半個小時做運動,讓你知道你的身體是存在的。如果你一直堅持下去,五年之後,身體確實會比以前好一些。鍛煉身體是你做事的一個基礎,有很多關於健康的格言,比如健康第一。但是你背了再多的格言,也比不上鍛煉身體的這一個好習慣。你是否願意每天花些時間去鍛煉,比如騎自行車,我是能夠騎自行車的時候一定會去騎自行車。我希望大家都可以好好的想一想自己有什麽好習慣,在年輕的時候養成的習慣才能真正的成為習慣,等到你年紀大的時候才開始養成習慣,已經沒有什麽效果了。

  第三點就是全部的熱愛。

  在路上的時候,有朋友還會問我關於招聘的事情。其實我原來在久邦數碼的時候,就不再負責招聘了,或者說不再自己去確定一個人的去和留了。為什麽?第一個是從管理的效率上來說,誰用人,誰招人。因為久邦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所以我不會直接的去管人。另外一個是,我害怕和大學生見面,因為我曾經經歷過一次招聘,對大學生有些失望。我曾問過幾個大學生,你有什麽特別喜歡的東西嗎,一般的人都會說有,包括簡歷上也會寫很多,比如音樂,閱讀。喜歡什麽歌曲?最近流行什麽歌就聽什麽歌,喜歡什麽書?排行榜上是什麽書就看什麽書。這個叫喜歡。我也不是討厭這個回答,因為大多數人都是這樣。但是問題是,如果你和大多數人都一樣,在所有的事情上和所有人保持同樣的深度,那麽從競爭的方面來說,你就會變得可有可無。

  什麽是熱愛?你們可以試一下站在泳池邊上,跳下泳池的那一瞬間。這是一種讓你完全投入,把全身心交給它的狀態。這就叫熱愛。我希望你們想一想,有沒有一件事情,讓你願意做出這樣的付出,或者你願不願意為某一件事情作出這樣的付出。

  我曾經寫過一句話:當你全身心的熱愛某項事物的時候,你才能學會去愛這個世界。自行車對於我來說,就有這樣的意義。

  我現在打算把我的時間和走到如今人生中僅存的一點創造力全部交付給自行車。這就是我對自行車的熱愛的表達。當然,你們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尋找到這個熱愛。你們選擇了這個專業,也會熱愛它。你們的老師讓我講一講信息科學的前景,我也樂意講,因為這是我的專業。我們到了今天,去理解這個世界的新的方式,或者說最根本的方式就是信息技術。不管你做什麽,做商務、管理、生產等,都與信息技術相關。可是我也知道你們不一定會圍繞它去工作。我的大學同學們從事本科專業的也只有幾個人而已。這也很正常,但你要做好準備,也就是打算用一些時間去找到你的熱愛,那個熱愛讓你覺得你要為它付出生命的全部,也就是找到真愛,去做一份你真正熱愛的事業。

  我在演講的最後都會提到環保這個話題。我認為環保就是一種節制,是一種自我的約束。你們可以註意到我來的時候是帶自己的水杯;我在外面時,也盡可能的不喝瓶裝水;出差的時候會自帶洗漱用品,我希望你們也能夠這樣,每一個都都應該有環保意識。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2015年最佳劇本:有一種行情叫欲揚先抑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192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1-22 14:54 編輯

2015年最佳劇本:有一種行情叫欲揚先抑
作者:任澤平


展望15年的經濟和市場前景,最佳劇本可能是:經濟平著走,股市欲揚先抑。這由經濟基本面、財政貨幣政策、監管層態度和市場共同決定。

摘要:

宏觀調控最佳劇本:經濟平著走,全年7%。14年保7.5%,15年保7%。穩增長關鍵是穩投資,穩投資關鍵是穩房地產投資。人口周期決定的房地產建築長周期觀點出現以後,最大的風險是房地產投資下滑。近期商品房銷量回調,土地購置和新開工大幅滑坡,預計後面救房市的政策可能還會加碼。目前主要通過基建來對沖地產投資的下滑,14年12月-15年1月基建項目審批進度和信貸投放都有所加快,托底效果可能會在3、4月的開工季顯現。預計15年財政和貨幣政策雙松,上調赤字率,基建增速在20%左右。

監管層市場最佳劇本:欲揚先抑,牛市半山腰推註冊制。15年推動註冊制改革是證監會頭等大事,重要性可比05年股權分置改革。最佳劇本是在牛市的半山腰推出註冊制。15年下半年註冊制推出以後,怎麽能證明註冊制是廣泛接受的、成功的呢?只有一個標誌,那就是,註冊制推出來以後,股市漲!就好比,05年股權分置改革。為了保障“註冊制推出、股市上漲”這一最佳劇本的實現,監管層需要做三件事:第一,在註冊制推出之前,監管層把市場節奏降下來,慢牛相安無事,快牛監管加強;第二,註冊制推出前後釋放利好;第三,最終的註冊制方案可能是一個有節奏控制、漸進式的方案,而不是無限供給的方案,緩解市場的過度擔憂。

大類資產配置最佳劇本:大牛市第二波。此輪“改革牛”有三波:第一波14年7月-12月,快牛階段;第二波15年初,慢牛階段,波動加大;第三波15年下半年以後。一季度在流動性寬松、物價通縮、風險偏好略有下降的背景下,可能是配置固收類產品的好時機,權益類關註京津冀、國企改革、長江經濟帶、十三五規劃主題。15年股市可能先抑後揚,如果有大行情,節點在下半年註冊制推出前後。

風險提示:美聯儲加息可能引爆新興經濟體債務危機;三四線房企和中小企業可能爆發信用風險;監管層灑水降溫去杠桿,卡住脫實向虛通道。

正文:

1.宏觀調控最佳劇本:經濟平著走,全年7%

最近經濟基本面怎麽樣?坦率地說,不怎麽樣,但也沒惡化。似乎短期築底,但基礎不牢。

2015年GDP增速7.4%,在基建和統計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完成了7.5%左右的目標。2014年12月工業生產7.9%,比11月的7.2%有所回升。

消費略有回升,無論是名義(11.9%)還是實際(11.5%),主要是汽車和跟地產銷售有關的家具家電有所回暖。

出口尚可,未來存不確定性。12月出口增長9.7%,出口交貨值7.3%,有所好轉。受近幾個月出口帶動,制造業投資回升。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攀升,未來出口前景仍存變數。


我想重點講一下投資,穩增長關鍵是穩投資,穩投資關鍵是穩房地產投資。人口周期決定的房地產建築長周期觀點出現以後,最大的風險來自房地產投資下滑。2014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從年初的19.3%一路下滑到年底的10.5%,12月當月更是下降到-1.9%。尤其需要留意的是,2015年1月中上旬,房地產銷量出現了比較明顯的滑坡。其中,一線城市還可以,雖然有所滑坡,也還正增長,但是二三線城市下滑非常明顯,甚至再度出現了負增長。

圖1 地產銷量回調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國家統計局、WIND、CEIC

圖2 地產投資下滑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國家統計局、WIND、CEIC

一線城市供不應求和三四線城市供過於求,一線城市人口凈流入和三四線城市人口凈流出,形成了鮮明對比。三四線城市是房地產銷售和建築的大頭,占八成以上,一線城市就北上廣深這4個,加上二線核心城市,也才10來個,這10來個城市只能帶帶人氣,不起決定性作用。

受商品房銷售前景不明影響,土地購置面積(2014年增速-14%)和房地產新開工面積(-10%)十分低迷,沒有起色,如果這些領先指標不能觸底回升的話,未來房地產投資的下滑仍然值得擔憂。因此,我們對房地產市場的看法是,一線回暖,三四線去庫,2015年地產投資增長5%-7%,比2014年降一半,這可能就是未來房地產投資的“新常態”。

圖3 土地購置和新開工低迷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國家統計局、WIND、CEIC
  

所以,基建仍有加碼的要求。12月基建投資增速17.1%,主要是交運飆升到22.9%。這也符合我們的觀察,2014年12月-2015年1月,發改委明顯加快了項目審批力度,銀行信貸投放明顯加快,推動基建和工業生產小幅回升。

圖4 信貸投放加快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國家統計局、WIND、CEIC

如果往後看,我們對2015年經濟增速走勢的看法是:GDP一季度降到7.1%左右,然後平著走,全年7%左右。這可能也是宏觀調控部門的最佳劇本。物價上半年短期很難走出通縮,下半年再看。

2014年保7.5%,2015年保7%。穩增長關鍵是穩投資,穩投資關鍵是穩房地產投資。近期商品房銷量回調,土地購置和新開工大幅下滑,預計後面救房市的政策可能還會加碼。目前主要通過基建來對沖地產投資的下滑,2014年12月-2015年1月基建項目審批進度和信貸投放都有所加快,托底效果可能會在3、4月份的開工季顯現。預計2015年財政和貨幣政策雙松,上調赤字率,基建增速在20%左右,以對沖地產投資下滑到5%-7%。

圖5 中國:增速換擋進入緩慢下滑期,16-17年探明底部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國家統計局、WIND、CEIC

最近穩增長的壓力較大,所以基建審批和信貸投放加碼,非銀同業存款納入一般存款,MLF加量續作。那麽,問題來了,自1121降息之後,貨幣脫實向虛的趨勢越來越嚴重,杠桿上的牛市特征明顯,監管層對此有所警覺,怎麽辦?

最近證監會查兩融、銀監會公開委托貸款新規、央行連續七周暫停公開市場操作。我們認為,需要綜合這三件事來理解監管層的意圖。我們理解是:(1)卡住脫實向虛的信貸渠道,使得2014年末及2015年初基建投資和信貸投放都能流入實體經濟,實現穩增長目標;(2)希望牛市能慢一點,等一等註冊制改革。三大監管部門實際上是殊途同歸。

2. 監管層市場最佳劇本:欲揚先抑,牛市半山腰推註冊制

2015年推動註冊制改革是證監會頭等大事,重要性可比2005年股權分置改革。推動轉型創新、降低融資成本和降杠桿關鍵要發展直接融資,發展直接融資關鍵要推註冊制,這在公共政策部門有高度共識。註冊制只能在牛市當中推出,因此2014年以來公共政策部門高度呵護這輪牛市以推動註冊制、國企改革、資產證券化、利率市場化等。

但是,過去這段時間的加杠桿急漲行情顯然不符合監管層的最佳劇本。最佳劇本是什麽?是在牛市的半山腰推出註冊制。註冊制最快要到2015年下半年才能推出,按照過去的股市上漲速度,如果在股市高點推出註冊制推出可能會成為重大利空,導致改革效果大打折扣,監管層工作被動。因此,近期監管層出手灑灑水降降溫,發出了“牛兒你慢些走,等等註冊制改革和實體經濟”的心聲。

2015年下半年註冊制推出以後,怎麽能證明註冊制是成功的呢?只有一個標誌,那就是,註冊制推出來後,股市漲!只有這樣才能說明這個改革方案是市場廣泛接受的。就好比,怎麽證明2005年的股權分置改革是廣泛接受的、成功的?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推出後市場漲出一輪牛市。

為了保障“註冊制推出、股市上漲”這一最佳劇本的實現,監管層需要做三件事:第一,在註冊制推出之前,監管層有意把市場的節奏降下來,讓牛市慢下來。慢牛相安無事,快牛監管加強。從快牛到慢牛是雙贏,暴漲暴跌是雙輸;第二,註冊制推出前後釋放利好;第三,最終的註冊制改革方案可能是一個有節奏控制、漸進式的方案,而不是無限供給的方案,緩解市場的過度擔憂。

因此,對監管層和市場而言,2015年股市的最佳劇本是:先抑後揚。

3.   大類資產配置最佳劇本:大牛市第二波

我們的看法是,中期視角,牛市還沒到半山腰,此輪“改革牛”有三波(參見此前報告:《2015年的十大猜想和三大風險》2014年12月4日、《這輪大牛市的邏輯是什麽?向何處去?》2014年12月5日、《大分岔-從快牛到慢牛》2014年12月24日、《牛兒你慢些走:等等改革和實體經濟》2015年1月17日》):

第一波,從2014年7月-12月,是快牛階段,驅動力來自改革提速降低無風險利率下降,提升風險偏好,政策寬松,過度悲觀的預期和估值修複,居民大類資產配置變化,增量資金從影子銀行和房市流入股市;

第二波,2015年初,快牛進入慢牛階段,節奏放慢,波動加大。改革提速被市場確認,紅利釋放尚需時日;增速換擋的底部區間逐步探明,經濟失速尾部風險消失,去產能去杠桿仍在進行;估值修複進入合理區間,中樞上移尚待利率下降、風險偏好提升和盈利改善的進一步驅動;監管層從呵護牛市到期待慢牛,監管兩融和委托貸款,投資者有去杠桿意願,增量資金流入減少;國際市場黑天鵝亂舞,美聯儲中期加息,大宗商品暴跌,歐洲QE,新興經濟債務危機擔憂,擾動國際市場並傳導至國內。

第三波,15年下半年以後,牛市可能進入第三波,可能有一波大行情。監管層釋放利好以推出註冊制,IPO供給增加擔憂被前期消化和緩解;經濟探底,物價擺脫通縮,企業迎來盈利曙光;國企改革、十三五規劃等重磅政策落地;政策寬松,利率進一步下降,風險偏好進一步提升,估值中樞上移。

國君宏觀團隊在市場的最低谷,最早、最堅定提“大牛市論”(《新5%比舊8%好》2014年7月19日、《論對熊市的最後一戰》2014年9月2日),從2014年12月開始我們判斷“從快牛到慢牛”。在這個時點上,我們不建議火上澆油,在堅定信心的同時,12月份以來適當提示了風險。

綜合判斷,我們對2015年大類資產配置的看法是:一季度在流動性寬松、物價通縮、風險偏好略有下降的背景下,可能是配置固收類產品的好時機,權益類關註京津冀、國企改革、長江經濟帶、十三五規劃主題。2015年股市可能先抑後揚,如果有大行情,節點在下半年註冊制推出前後。

4.主題:京津冀協調發展、國企改革、長江經濟帶、十三五規劃

2014年12月9-11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2015年工作重點,也將成為資本市場的大風口:國企改革,一帶一路、京津冀、長江經濟帶三大區域戰略規劃,十三五規劃。

會議提出:“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爭取明年有個良好開局。”“推進國企改革要奔著問題去,以增強企業活力、提高效率為中心,提高國企核心競爭力,建立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明年中央將研究提出關於制定“十三五”規劃的建議,各地區各部門要按照中央統一部署,深入調研,抓緊工作,為制定好“十三五”規劃做好準備。”

4.1. 京津冀協同發展:七大要點,四大功能區

2月26日是習近平總書記布置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一周年。京津冀有望改變過去北京一家獨大的格局,實現更加均衡的地區發展,打造成為繼長三角、珠三角之後的第三大增長極和城市群。重點在頂層規劃設計方案、交通一體化、北京二機場、北京功能疏解、環保一體化、城市群建設、產業布局等。

預計近期將落實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就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提出的7點要求:一是出臺頂層設計方案,明確三地功能定位、產業分工、城市布局、設施配套、綜合交通體系等重大問題,並從財政政策、投資政策、項目安排等方面形成具體措施。習近平總書記明確了北京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二是加大協同發展,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成立以張高麗副總理牽頭的工作領導機制。三是加快推進產業對接協作,理順三地產業發展鏈條,形成區域間產業合理分布和上下遊聯動機制。四是著力調整優化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促進城市分工協作,提高城市群一體化水平。五是著力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合作,在已經啟動大氣汙染防治協作機制的基礎上,完善防護林建設、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清潔能源使用等領域合作機制。六是著力構建現代化交通網絡系統,把交通一體化作為先行領域,加快構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聯互通綜合交通網絡。七是著力加快推進市場一體化進程,下決心破除限制資本、技術、產權、人才、勞動力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的各種體制機制障礙。

根據研究,發改委已初步將京津冀區域劃分為四大功能分區,即西、北部生態保護和生態產業發展區(覆蓋承德、張家口),中部優化調整區(北京、天津、廊坊、唐山)、南部制造業與耕作業區(覆蓋石家莊、保定、滄州)、東部濱海臨港產業發展區(覆蓋秦皇島、唐山、天津、滄州)。

在四大功能分區的基礎上,京津冀的總體布局也已具雛形,即“兩核三軸一帶三重點”,“三軸”指京津塘主軸、京-保-石拓展軸、京-唐-秦拓展軸,“一帶”指沿海經濟帶,三個重點開發地區包括中關村、天津濱海新區、曹妃甸工業區。

圖6:京津冀區域發展示意圖


資料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南方人物周刊》

4.2. 國企改革:頂層設計重磅落地,大風口大象起舞

中央層面的國企改革頂層設計方案已接近達成共識,預計有望於15年一季度前後公布。各部委進行了數十次調研。“四項改革”央企試點方案編制完成。21個省地方政府發布改革指導政策或開始了改革試點,上海率先啟動新一輪國企改革地方實踐,但江蘇已走在前面,進入國企改革第二階段。

15年國企改革將提速,將成為資本市場重大風口,在增強企業活力、提高效率的同時,也將提升A股國企上市平臺估值水平,央企大象也能起舞。地方財稅體系重構,促使地方政府以更大熱情投入到國企改革中。

新一輪輪國企改革六大亮點:

(1)國企分類三類並二類。可能由原來的公益保障類、特定功能類、商業競爭類三大類,並為公益類和商業類兩大類,在三類並二類後,國企改革的空間更大,操作性更強;

(2)準入放開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點。將打破一些行業壟斷堅冰;

(3)國企資產證券化和混合所有制深度嵌合。各省均強調提高國企資產證券化率,改革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資本市場,資本市場是本輪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平臺;

(4)國資管理未來只管資本。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利於推動國資管理的變革,從管人、管事、管資產到只管資本;

(5)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有望取得突破。國資只管資本為薪酬體制改革和國企股權激勵的推進創造了空間,《關於混合所有制企業實行員工持股試點的指導意見》有望推出;

(6)資本市場將是支撐國企改革重要力量。提高國企的證券化率,可以改善國企的財務結構,並為國資劃撥社保打下基礎。多省都給出了國企證券化率的具體目標。

4.3. 長江經濟帶:構建綜合運輸大通道,城市群協調發展

預計《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有望於2015年上半年出臺,其中或將涉及長江經濟帶沿線十一省市的一批新增地方項目。

長江經濟帶是我國經濟、人口、城市密集的重要發展軸線,在全國“兩橫三縱”空間格局中占據重要地位。長江經濟帶包括九省二市,從上至下分別為雲南、貴州、四川、重慶、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和上海,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人口和生產總值均超過全國的40%。長江經濟帶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區域,具有獨特優勢和巨大發展潛力。

促進空間布局合理化,保護中上遊區域的生態環境。長江上遊地區是長江經濟帶重要的生態屏障,把減少上遊地區農村人口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點,盡可能吸引他們就近到城市和城鎮就業或轉移到中下遊地區。

發揮城市群的集聚力和輻射力。圍繞長江沿岸的上海、南京、武漢、重慶、成都等超大城市,初步形成了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遊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是帶動整個長江流域經濟發展的核心區。要繼續發揮城市群的帶動和輻射作用,加強城市群內各城市的分工協作和優勢互補,增強城市群的整體競爭力。要加強城市群的科學規劃,建立城市群的區域合作機制。

加強各種運輸方式有機銜接,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長江經濟帶建設將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升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要求加快構建綜合運輸大通道,打造高效快捷的交通走廊,加快完善城際交通網絡,提高運輸能力和服務水平。長江經濟帶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地帶,是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載體,要求提高東部地區交通網絡暢通水平,擴大中西部地區交通網絡覆蓋範圍。

促進陸海雙向開放。統籌推進沿海沿江港口建設,充分發揮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引領作用,加快國際運輸通道建設,實現與周邊國家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海陸雙向開放創造交通先行條件。

圖7:長江經濟帶示意圖


資料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重慶商報

4.4. 十三五規劃:憧憬2016-2020,一張藍圖繪到底

主要目標:規劃2016-2020年,落實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布置的發展和改革任務。

時間表:預計6月份前後完成《建議》送審稿,9-10月份集體審議,10月底公布《建議》。2016年3月兩會期間全國人大審議《綱要》。

主要內容:區域方面,“十三五”期間,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珠江—西江經濟帶、一帶一路等成為戰略重點。產業方面,調整產業結構,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成為重點。

5.風險提示

一二季度,有三大風險點值得留意,有可能擾動經濟和市場:

第一,美聯儲年中加息會否引爆新興經濟體債務危機。市場預計美聯儲在15年中加息,美元進入強勢周期,大宗商品進入弱勢周期,會否引爆俄羅斯或拉美等脆弱鏈條上的債務危機,從而導致全球風險厭惡的上升?2014 年10 月美聯儲退出QE 之前的1 個季度美股波動性明顯放大,這次加息會否擾動市場?人民幣貶值和利差收窄預期,會否增加資本流出壓力?

美元進入強勢周期,人民幣有沒有可能成為全球資金的避風港?過去避險資產主要是是黃金和美國國債。當前中國經濟基本面在全球來看還是不錯的,2015年人民幣推進國際化,不會出現較大幅度貶值,總體而言比較穩定。此外在匯兌損失可以有效規避情況下,中國實際利率水平還是比較高的,中美利差較大,因此可能是國際資金避險的選項之一。

第二,三四線房地產和中小企業會否在今年引爆信用風險事件。庫存過高,人口凈流出,即使930 救市和1121降息都救不起三四線城市的房市,這些地區的房企扛得過2014 年,抗得過2015年嗎?轉型遲緩的傳統產業喘著粗氣跟不上新時代的步伐。國企比重高,機制不靈活,紮堆傳統重化工業,喘著粗氣跟不上新時代的步伐,會否在去產能過程中引發信用風險?

第三,監管層灑水降溫去杠桿的態度。如果市場漲的比較多,監管層會出手加強監管,市場跌的比較多,監管層會出來安撫。(源自國泰君安)


有一份強烈熱血的讀後感 止凡

來源: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5/02/blog-post_14.html

近日有讀者托止凡代買新書及贈送舊書,收到著作後看了一兩天就寫了讀後感來。看到讀者的感想及得到讀者的支持,實在感恩,希望分享。



Ceci的電郵:

不好意思,打擾你,但真的好想好想寫給你。

嘩,好喜歡你本書,你是一位很值得我學習,值得尊敬的良師,不論是財務EQ,更令我尊敬的是你的心態同道德觀念,雖然我知好多人已經這樣跟你講過,但我真的無比感邀遇到你的文章,希望早日學習到你一半,思維又好,財務又好,重要是心態,及持之以恆,盡善盡美。:)

未看完你的文章,但看到這篇(見圖)真的感慨萬分,雖然現在還未有很大成就,但記得前幾年剛出來工作,有位良師提醒我,出來做事不要怕吃虧,開頭都不是太明解,只管去做,自己讀書又不算好,自己興趣是看佛學書,慢慢都抱住向善的心態做事,開頭都好多心理上的掙紮,或好多事都做錯,慢慢,就好似你書上所言,開始定型了,雖然還要保持住先不會白費功夫,但真感恩有一個好開始。

加上前兩年開始接觸財務書籍,上年都用青年人時間值「無得輸」的心態在生活上應用,上年都認清了自己方向,也有心中一張草擬藍圖,希望能在這幾年做好基本功,紮實個馬,有自己生意拉!

哈哈,我有時都很心急,更怕自己眼前得利益,心理上真是多加平衡,所以真的成日提醒自己,現在只是打基礎,一點懶都偷不得,夢想之路絕不易行,得一步一步踏實地走!
不好意思,太長氣,但真的好感激好感激遇到你:)



止凡回覆:

很高興你喜歡我的著作,收到讀者這些回應,是非常興奮的。
我相信這著作不會教到人發達,但能令有心人一步步達至財務自由,這點我十分有相信的,就算話這是不算非常了不起的結果,但始終今時今日能做到的香港人不算多,若你年紀輕輕可以達成,你可算是人上人了。

比心機,加油。多來看文章留言交流吧,亦可以向身邊朋友推介一下,blog與著作也可以,相信這會幫到更多人。


後記:

看了這篇讀後感,是寫出個人感受多,看得出Ceci很喜歡這著作,亦令她有不少體會。我經常都說,一篇文章,一本著作,不同人看,不同時間看,也有不同的感想,能否從中得到啟發與智慧,這著作佔一半,而讀者自己的個人心態與練歷也佔一半。

越是簡單直接的點子,其他越容易影響讀者,財經著作之中,常常被人提起的富爸爸窮爸爸,其中文版及英文版也好,寫得都非常顯淺易明,沒有任何技術可言,卻能啟發數以千萬計的讀者。回看我的著作,若能啟發到一千幾百人,這足以令我心花怒放了。

每三台掃地機器人 就有一台他賣的

2015-05-25  TCW

他,靠自己的部落格,八年來,在網路上共賣出六萬五千台掃地機器人、金額達新台幣十一億元,比全台上百家經銷商都會賣。

這個數字等於全台每三台掃地機,就有一台是他賣出,他的亮眼成績不只讓樂金(LG)韓國總部全球行銷部長都專程來台拜訪,甚至願意授權他的通路獨家在台販售特殊規格掃地機。

他,是至今累計近四千萬瀏覽人次的「486的大丈夫週記」、本名陳延昶的部落格格主486。

台灣樂金產品經理范盛鈞透露,去年光486賣出LG近三千台掃地機(同期間電視購物一檔只賣出八台)、占全公司業績逾三成,包括網家(PChome)、momo購物在內,全台主要通路都知道他是何許人,連經銷商也會去看他部落格,學習如何站在消費者立場介紹產品。

樂分享:吸引婆婆媽媽「我都是要解決生活問題」

「人生真的很多誤打誤撞!」很難想像,陳延昶家族是蓋台北大稻埕霞海城隍廟的第七代,從小在廟裡長大的他,只有高職學歷,擺過地攤、當過餐廳學徒、業務……,現在卻翻身年團購總金額近兩億元的電商大戶。

他能成為超越電視購物專家的超級團購王,首先和他的成長背景與獨特個人風格帶來的差異化有關。

十年前陳延昶開始寫部落格,舉凡親子、生活、購物、評測,甚至和來廟裡拜拜的婆婆媽媽聊天,都是他的文章內容,當時他以已婚爸爸生活化口吻,加上議題新鮮有趣,迅速累積人氣。

八年前,因為太太不愛做家事,愛買的他分享了世界第一台、美國iRobot掃地機器人使用經驗,看他部落格的婆婆媽媽於是拱他揪團,他向業者要到每台少兩千元的折扣(編按:約正品的七折價),沒想到第一次開團數量就衝到一百六十台,幾個月後數量仍居高不下,每台八百元的佣金吸引他全職投入,「我做網路購物以前,並沒有刻意說要找什麼來賣,我去介紹都是要解決生活上問題。」

舉例來說,他最早會分享掃地機器人是為了解決做家事問題,至於去年同樣貢獻近億元團購金額的塵蟎專用吸塵器,則源自改善他過敏兒子延伸的商機。

原來,他發現伊萊克斯吸塵器能用來吸床上的塵蟎粉塵,從自身使用經驗出發挖掘新的商品功能,在同樣有需求的粉絲追隨下,甚至一小時就能賣出四百台。「486第一次團購就把公司庫存都賣光,連百貨公司也不可能一小時賣四百台。」伊萊克斯團購經銷商負責人錢俊安透露。

部落格累計近四千萬的瀏覽人次和破十五萬的臉書粉絲數,是他首個成功差異基礎;慎選產品,講真話、不接廣告文而墊高的信用與口碑,則是他接下來能把人氣變買氣的第二個成功差異點。

講真話:絕不寫置入文「我的信用沒有人買得起」

陳延昶的原則是不輕易推薦好物,有幾個堅持:一,一年不超過四樣。二,每樣產品都自己掏錢買、親自使用與撰寫。三,十年來從不寫收費的廣告置入文。

例如,為了自己要買來試用,就連松下四月下旬剛推出新款掃地機,三天後他就透過代購拿到產品;又如他去年開始改推薦的樂金掃地機器人,則從二十個品牌、超過四十款掃地機產品中,綜合比較人工智慧、音量、穩定度等才有的結論。

和一般部落客有廠商邀稿不同,他就連一個案子動輒百萬元的現金酬勞,也一律推掉,「我不貪,因為我知道大家很信任我,……我的信用沒有人買得起。」

「十五萬粉絲通通是他眼線!」錢俊安觀察,水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只要一次不愛惜羽毛,在這個年代一定會出事。

范盛鈞指出,現在很多部落客都有置入疑慮,反觀486推薦產品時除了用自己使用經驗切入,還有想法與觀點,才能在這麼多品牌中挑出好產品,甚至別人覺得好的,他也有不同意見。例如,某品牌主打消除PM2.5的吸塵器,他卻敢寫出文章分析消費者平常不是趴在地上呼吸,吸塵器一般也不是在空中吸,用空氣清淨機就有同樣效果,「說真話的感覺,所以消費者對486有認同感。」范盛鈞透露。

重服務:爭取到府維修「有抱怨,我就找總經理」

第三個差異點,發揮業務性格把服務做到透,也讓陳延昶成功創造出另一項贏過別人的高黏著。

「這東西是我幫你打下江山,大家價格都一樣,你要給我保障什麼?」曾在震旦行一待十二年,有深厚業務經驗的陳延昶,也懂得挾著銷售實績向原廠爭取價格、贈品或售服等福利,所以樂金提供他全台獨家專賣附寵物刷的灰色款掃地機、伊萊克斯則把百貨通路二○%的管銷費回饋給他,確保他開的團購一定是最優惠價。

甚至,看到樂金既有的維修通路,今年初他也替消費者向樂金爭取到掃地機器人一有問題,比照冰箱、電視等家電到府維修服務,「全台灣沒一個掃地機能做到到府服務,這對我跟LG都是雙贏。」

不只如此,在台灣有規模的電商平台中,陳延昶也是極少數只要消費者有任何不滿意見,都能直接透過部落格、臉書粉絲團直接聯繫上本人的網購老闆,「跟我合作這些公司,服務真的要做得非常好,不然只要有人跟我抱怨,我就會直接找他們總經理。」

靠三招差異策略勝出,但現在的優勢,也可能是潛在的劣勢。一旦供應商不再合作,或網路出現能提供更大價值與創意的銷售名嘴,則所創造的傳奇也恐在一夕間消散。

 


有一種生意叫教育 佟 若喬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06/04/%E6%9C%89%E4%B8%80%E7%A8%AE%E7%94%9F%E6%84%8F%E5%8F%AB%E6%95%99%E8%82%B2/

踏入奔三之年,身邊姐妹排隊結婚,俾人情多過交稅。聚會話題離不開買樓、婚禮,還有生兒育女。

年底跟男友拉埋天窗的Karen慨嘆:「唉,我衣家唔係好想生仔。我計過,生仔真係好貴。兩公婆加埋起碼每個月要搵十萬,先可以確保唔洗為生仔,犧牲生活。」

當然,生仔嘅嘢,豐儉由人。不過,唔想仔女輸在起跑線,首先要有錢。

好似傳統名牌私立小學推出「自願性定期票據計劃」,只要家長俾得起100萬買票據,就可以提名子女優先入讀,只須進行1次面試。但買了票據也不是寫包單可以入讀。如果「有幸」成功入讀的,可以拎番100萬,不過都要等到2028年,不設提早退還,即是等仔女讀完小學都未拎得番呢筆錢。

計劃一出,即時引起很大迴響。入學優待,向有錢人傾斜,由未入學開始,已經血淋淋咁教識小朋友,「貧富懸殊」的不公平,就是香港社會的本相。Well,坦白說,國際及私立學校發行債券或票據作為入學條件,早已不是甚麼新鮮事,教育一早已淪為一盤「明買明賣」的生意,更是一盤盈利豐厚到可以上市的生意。本港首隻國際學校概念股楓葉教育(1317)去年11月正式掛牌上市。

本港首隻國際學校概念股分楓葉教育(1317)主要股東減持6.1%股權,主席增持3000萬股
本港首隻國際學校概念股分楓葉教育(1317)主要股東減持6.1%股權,主席增持3000萬股

楓葉在內地9個城市,合共有超過1.5萬個學生,由幼稚園到高中,提供一條龍服務。翻查中期報告,截至20152月為止,半年學費及其他收益約3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23.5%。國際學校有幾好賺呢?楓葉毛利率高達41.2%可以媲美莎莎等零售股。這也不難想像,做教育,賣的是知識傳授,開支最多的是教師薪酬。楓葉截至20152月底半年的薪酬開支1.4億元人民幣。

國際學校上市,陸逐有來。聽做律師的姐妹Marina講,趁港股暢旺,已經有好幾間類似的內地國際學校都找他們幫手做保薦人,準備排隊來港上市。這也絕不出奇,事關早幾年前,私募基金已經看準「教育事業」這塊肥豬肉。就如楓葉教育於2008年便獲紅杉資本,投資1.8億人民幣,上市前紅杉持有近20%股權。前年獲香港政府賣大包送藍田空置校舍的Nord Anglia,去初在美國上市,集資3億美元,後臺也是亞洲最大私募基金霸菱亞洲。管理逾50億資產的霸菱亞洲也是在08年以3.6億美元收購Nord Anglia,之後全力發展亞洲及中東市場。

英國貴族學校Nord Anglia香港學費高達15萬元
英國貴族學校Nord Anglia香港學費高達15萬元

早於2008年,Private equity以及Venture Capital便開始大量投資於教育事業,目的當然不是要辦學作育英才,看準的就是教育事業有利可圖。PE Fund多數有年期,大概五年、七年就到期,計落之前她們買落的教育項目已是收成之時。

當然,private equity要搵路做exit可以搵strategic buyer,又可以搞上市做ipo,但趁市旺,當然是打包上市更有著數。因為賣俾strategic buyer一般都會被壓價,反而上市,投資者就會factor in被炒高的可能性,出來個Internal rate of return (IRR) 會靚仔很多。所以只要股市繼續旺,可以預期將會有更多好似楓葉教育這類公司在主板掛牌上市。

聖士提反書院附屬小學是首間本地私立小學推出定期票據計劃,計劃推出兩周已超額申請
聖士提反書院附屬小學是首間本地私立小學推出定期票據計劃,計劃推出兩周已超額申請

當教育事業成為上市集團,到底是什麼一回事呢?楓葉集資金額,30%用來於主要城市擴展新校,26% 用作收購同業。當國際學校的上市目標是用來擴展業務,為股東帶來最大利益,而不是為學生利益著想,教育是商品,學生是客戶,股東就是老闆。要為老闆「賺到盡」,教育服務就要令顧客稱心滿意,畢竟「顧客永遠是對」的!學校最看重的,是自家品牌形象,要名牌先多人搶,多人搶,學費、雜費、票據先有得加,這才可向股東交代。其實,在教育產業化下,票據定價純粹市場供求關係,100萬也好,500萬也好,百貨應百客,有幾有米的父母,就有幾貴的入學門檻,明買明賣,公平得很!

還是Karen說得對,在香港還是不生小朋友為妙。叫人卻步的不止是教育費貴,更甚的是可笑又可悲的教育制度以及社會價值觀。

佟若喬

大家快來like佟若喬Facebook page: https://www.facebook.com/Financetung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