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創建擬進軍新能源

2010-1-25  AD





 

【本 報訊】去年底新創建(659)成功出售大福證券(665)予海通證券,執行董事鄭志明表示,套現18.2億元料於今年度入賬,預計今年度業績勝於去年度。 新創建出售金融業務後,鄭氏稱,擬專注發展內地基建業務,冀利潤貢獻比重增至佔70至80%,料最快一至兩年內可達標,現正物色新能源和水務項目,冀於上 半年有消息公佈。

今年派息額將勝去年

鄭志明續稱,現時集團無負債,處於淨現金狀態,加上出售大福的資金入賬後,財力更雄厚, 但他指集團一向不派特別股息,惟派息比率一直維持於50%水平,反映今年度派息金額將較去年度高;而資金回籠傾向投資於日後的發展項目,按過往經驗,集團 每年資本開支均逾20億元,料今年也不例外。

旗下持股22%的中鐵聯集集裝箱中心站項目,涉及18個中心站,鄭志明預期,2012年底將全面落成,料該項目每年收入可達60億至70億元,估計2015年錄得經營溢利,成為集團日後的增長動力。

中鐵聯集副總經理黃小平說,首個中心站昆明站已於08年初營運,至該年底已錄得盈利,去年辦理量達18.4萬個標準箱,按年增長19%,平均日辦理量500標準箱。

水務業務增長穩定

由於鄰近的中心站本月1日起停辦集裝箱業務,加上鐵路運輸較高速公路運輸節省至少30%成本,年初至今,平均日辦理量急升至1000標準箱,保守估計全年辦理量可增長逾30%。

去 年為集團帶來1.86億元應佔經營溢利的水務項目,業務增長仍穩定, 鄭志明預期,今年應佔經營溢利可達2億元,其中持股33%的重慶水廠,供水量和售水量料有雙位數增長。至於會否分拆水務項目上市,他指持股7.5%兼合作 夥伴的重慶水務集團,已獲批准今年上半年在內地發行A股上市,有利於提升新創建的價值,新創建自家的水務項目暫時未有分拆上市計劃,集團亦無集資需要,待 水務項目發展更成熟後才會作分拆考慮。

另外,持股28.75%的重慶唐家沱污水廠,去年污水日均處理量23.26萬立方米,處理能力為30萬立方米,預期明年第三期投入使用後,處理能力將達40萬立方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82

TCL发力工业地产:依托万通新创实现土地增值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5/yNMDAwMDE5MDUyNg.html


三年的运筹帏幄,万通实业的工业地产“蓝图”终于拉开了序幕。

7月30日,万通实业与TCL集团共同签署了《进 一步推进工业地产领域合作之框架协议》,根据协议,TCL集团将陆续向双方合资的万通新创工业资源投资公司(以下简称万通新创)注入旗下优质工业物业,万 通实业也将提供种子资金发起基金,为万通新创提供充足资金,而双方将力推万通新创上市或发起REITs。

据了解,万通实业与TCL集团早在2008年初就分别出资55%、45%,共计2.5亿元注册了万通新创公司。

TCL土储注入万通新创

2008年,位于无锡工业园的TCL工厂的招牌悄然被“万通工社”所替代,万通新创公司成为这里的主人。“万通工社”是以工业生产为主,综合研发、娱乐、学习、餐饮、购物等一系列配套设施的综合性工业社区。

对此,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与万通实业董事长冯仑看来,“万通工社”为工业地产开发开辟一个全新的方向与模式。

“万通工社建设之前,TCL的厂房使用率仅为60%,这也是中国众多制造业厂房所面临的普遍的资源浪费问题,而专业地产公司更懂得如何利用土地。”李东生说。

李 东生表示,此举主要为盘活土地,降低固定资产持有比例,通过对非盈利资产、固定资产的优化组合完成从制造型企业到创造型企业的转型,并通过整合和发挥旗下 丰富的工业土地储备,借助万通实业的专业化能力,进一步提高其工业地产的使用效率和增值空间,实现轻资产化运作,从而提升TCL集团整体运营效率。

对于万通实业来说,可以通过此举,充分发挥其专业化投资和地产开发的优势,实现企业快速增长并成为行业领先者的目标。

据了解,TCL集团旗下的土地储备将逐步注入万通新创公司,而经过近30年发展,TCL集团在广州、内蒙古、成都、武汉、无锡等地设立了众多生产加工基地,全国土地储备超过百万平方米。

此 外,面对媒体提出的万通与TCL的合作是否只是“圈地行为”,冯仑指出,不会改变万通工社的土地用途打政策“擦边球”,炒高工业用地地价,转商业用地。万 通和TCL的合作并非短期行为或是炒地皮。“工业企业正面临制造向创造转变,无论地产公司还是制造企业都不会甘愿做圈地公司。”

面对外界关于TCL集团主营业务受阻、寻求地产突破的说法,李东生也回应称,TCL不打算转战地产。TCL未来将逐渐减持在万通新创的股份,主业仍然专注制造业,特别是液晶研发和生产。

据了解,经万通新创收购后,后期运营采取售后回租模式,TCL集团对其中58%面积进行回租。目前,包括索尼等大型企业已进驻工社,出租率近90%。

冯仑的算盘

然而,据记者了解,万通实业工业地产的野心远不止于此。

冯仑表示,在欧美成熟市场中,工业地产是收益型房地产(或称商用地产)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与住宅地产、商业地产相比,工业地产不受政策调控影响,波动相对较小,偿债能力强,资产周转率高,而且会产生土地增值带来的资产溢价,收益稳定可靠。

据了解,未来拟把万通新创打造成中国第一家工业地产上市公司,除了TCL集团以外,未来也不排除和其他公司用其他方式合作的可能性。

同 时,冯仑透露,万通新创正在积极筹措REITs产品,目前已经和农业银行“2.77-1.07%”、兴业银行“27.51-0.90%”、北方信托、嘉实 基金等多家投资机构进行沟通。未来,将选定有意向的两三家共同合作。而万通实业方面未来3年将通过不断提供种子基金,增持万通新创。

冯仑表示,国外REITs已十分成熟,通过“售后回租”模式可确保物业收益率。万通新创总经理武伟东则表示,目前万通新创项目的净运营收益率在8%。

此外,万通实业还致力于基金管理,目前直接管理和合作管理的基金规模已经达到15亿美元,

冯仑认为,万通实业的新目标是成为类似新加坡凯德置地一样的地产投资者,万通新创则渴望5~10年内在工业地产领域成为绝对领先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196

中環在線:新創建派水果遲肥佬黎十幾年 李華華

2010-11-30  AD






 

新創建 (659)噚日「隆而重之」出咗張新聞稿,話公司對上兩個星期搞咗個「愛心果雙週」,每日向總辦事處員工送火龍果同富貴柿等時令水果,以表達對員工嘅關 懷,兼且宣傳均衡飲食嘅訊息,執行董事曾蔭培(正中間嗰位)仲同班同事加埋啲生果影咗張合照,睇到華華同班手足O晒嘴!事關我哋個大老闆肥佬黎一向都有咁 做,仲係每日一兩轉,將啲新鮮生果放喺公司嘅公眾地方,畀員工自己攞。派兩個星期生果就要出稿,咁派咗十幾年嘅肥佬黎睇怕都可以攞勳章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55

一個在朝鮮創業失敗的哥們的創業反思,新創業者必看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2590.html
很多人心裡都有一個有關創業的「夢」,然而現實面前,並非人人平等。
首先,創業需要基礎,積蓄、經驗、人脈等,樣樣都是必要非充分條件。以積蓄為例,創業前期投入不說,未來1年的生活費也要有著落,總不能再向父母張口。除此之外,並非每個人都有足夠的魄力第一個邁出這一步。去看看車庫咖啡的小黑板,或者水木創業版吧,那裡除了有創業團隊在招募外,也有很多「准」創業者,他們毛遂自薦,希望擇良木而棲。這讓我想起了兩年前的我。
彼時我正在一家全球知名的外資審計、諮詢公司工作,待過兩個部門,每年內部的round table評選都是同level第一、二名,跟每一位領導的關係都很好,並獲得了部門leader兩年升三級的promise。但我還是決定離開,因為我想創業。我曾想去新疆開一個面向驢友的驛站,但資金不夠,父母也不支持。後來開始在水木等論壇上尋找團隊加入,我在水木上發了一個帖子,介紹我自己。後來陸續收到一些團隊的邀請,我做了初步的篩選後,就一家家去拜訪。我當時給自己的定位是做戰略規劃、渠道建設等。團隊一個個看過去,我用內心的標準做進一步的篩選,具體如下:
  • 團隊價值觀要一致,聊得來;
  • 有股權/期權分享;
  • 行業發展前景好,有做大的可能;
  • 公司有現金流,沒盈利模式的不考慮;
  • 事情本身要有創新,我有興趣做;
多數團隊都很難滿足上面的所有條件,直到一個團隊的出現。那時我已有些懷疑自己的標準是否有些太理想化。我去北京北五環以外的回龍觀市場見團隊,我到現在都清晰記得當時的場景。在市場的最北側,一個五六十平米的庫房,冷庫的馬達聲,一股海水的味道撲鼻而來。幾個年輕人穿著統一的藍色T恤衫忙碌著。自我介紹後,跟一位團隊的成員聊了起來,因為是校友,又多了一份親切。這個團隊由三位我的校友組成,他們是多年的朋友。公司主要做朝鮮天然食材的進口貿易,因為其中一人家在中朝邊境,對商機非常清楚,且具有一定人脈,前期主要以日本海的鮮活水產為主。這次的見面感覺很好,後續又跟團隊的其他人見面進行了交流,並最終決定加入。回顧上面的標準,我認為這次的選擇是正確的,具體如下:
  • 團隊價值觀要一致,聊得來——因為是校友,所以價值觀沒有問題,也有很多共同語言;
  • 有股權/期權分享——口頭承諾25%(因為沒有要求對方寫下來,也為後來的矛盾埋下了伏筆);
  • 行業發展前景好,有做大的可能——朝鮮開放程度低,自然資源豐富,我認為有機會;
  • 公司有現金流,沒盈利模式的不考慮——簡單的進口貿易模式,賺錢不難;
  • 事情本身要有創新,我有興趣做——與朝鮮進行貿易,這個神秘的國度對我的吸引力大過事情本身;
有時,好的開始並不意味著成功了一半。自我加入團隊後,問題就沒有斷過。
我加入的當月,公司招來的銷售(公司只有一個銷售)就帶著我們所有的大客戶跑了,因為他發現生意的利潤空間很大,且上游渠道也並非只有我們一家,同時我的合夥人之前似乎跟他因獎金等事情發生過矛盾。由於之前的客戶都是他一個人去搞定的,我的合夥人很少跟客戶直接接觸,即使送禮也是讓銷售去送。所以,等這件事發生後,想再去把客戶爭取回來幾乎沒有可能;
然後,我們放在酒店客戶裡的設備要不回來,客戶說我的合夥人當初承諾過設備歸他們,但事實並非如此,只是由於沒有字據,且設備安在酒店裡,我們也沒有辦法,只能妥協了事;
後來,團隊成員因為公司的日常經營管理方式和發展方向發生分歧。我們四個核心成員中,有兩個全職、兩個兼職。我們兩個全職的對情況會更瞭解一些,有時因為時間原因,很難與兼職的合夥人溝通充分就必須決策,這導致其中一位兼職股東與另一位全職股東衝突不斷,後來我也不幸成為衝突的參與方。更不幸的是,因為他們是多年的朋友,爭吵過後容易恢復,但對我就沒有這樣的豁免了。究其原因,也不能完全怪兼職的股東,我的另外一位全職合夥人之前創過業,養成一些不好的毛病,比較隨性,賬弄得比較亂。而我之前諮詢做多了,很多經營方面的決策看上去很好,但很難落地;
之後是去朝鮮,也許是之前預想的太美好,但實際情況遠非我們想像的那麼順利。到了琿春之後,因為朝方問題遲遲無法動身。去採購俄羅斯的水產,但交易單位與我們的資金量不匹配。琿春的暫養池因為水泥標號、瓷磚問題漏水,始終無法投入使用,導致之前計劃擱置……我清楚記得一個雪天的晚上,我一個人走在琿春安靜的街頭,心中也像這大街一樣一片白茫茫、空蕩蕩,根本不知道明天自己會怎樣;
最嚴重的問題,發生在臨近過年時。因為公司前期主要做朝鮮的鮮活水產,利潤空間非常不錯,但我們始終無法控制空運過程中的搬運方式,一旦首都機場的吞吐量大時,搬運工人就會摔包,這會導致死亡率的大幅提升。那天我們從琿春發來的貨死亡率達到了50%,還是那位兼職股東的脾氣爆發了,對我們兩個全職股東表達了強烈不滿,我進行了反擊,並導致了事態的升級,最後大家不歡而散;
最後,在公司是否接受戰略投資上的意見分歧,讓我最終決定放棄。當時,我負責公司的市場、銷售工作,跟幾家大的合作夥伴談判後,有兩家大公司希望對我們進行戰略投資,佔股50%。這可以很好地解決公司的銷售渠道和現金流問題,但對方投資的前提一是我來主導項目,二是暫時放棄現在的朝鮮進口貿易。因為這件事涉及到我,所以在我不表態的情況下,這兩個投資意向被全票否決。我理解他們的想法,但也感受到了這件事之後關係的微妙變化;
之後,我選擇離開。就這樣,我的第一次創業在半年後宣告結束。我和我的合夥人中的兩位至今還是很好的朋友,公司也還在,只不過北京的業務已經關了。他們目前在朝鮮開了一家泡沫板廠,銷路據說不錯。
 在後來的投資及融資諮詢工作當中,我經常會看到貌合神離的團隊,一看就是像簡易房一樣臨時搭建起來的。這也讓我養成了一種習慣,即每次去車庫以及之前的必幫咖啡時,都會看看有哪些團隊在招什麼樣的人,這裡面多半是技術人員。以我這幾年粗淺的經驗來判斷,我不太看好一個人以合夥人的身份嫁接在另外一個團隊上,除非是以專才的身份加入。所以,當你決定加入一個已經存在的團隊,或者與幾個剛認識不久的同學、朋友一起創業時,一定要三思而後行。以下是基於我個人經驗給出的幾條建議:
  • 加入團隊前,一定要清楚自己的位置和價值。一般來說,專業人士、掌握關鍵資源的人更容易融入團隊,因為他們分工明確,價值也更容易體現。例如,財務總監、銷售總監、CTO等;
  • 要對團隊成員做充分瞭解,不光要瞭解對方生活中的狀態,也要瞭解對方工作中的狀態。理想的團體要有共同的價值觀,同時執行力要高,能夠主動承擔責任,經得起批評;
  • 要充分瞭解項目的前景以及團隊的競爭優勢,兼聽則明,除了團隊以外,還應該多聽聽圈內朋友、投資人的建議,會有更清醒的認識;
  • 要有股份或期權,但不要苛求與其它合夥人平等,畢竟大家的能力及所承擔的風險不同;
  • 前期要充分溝通,並用協議明確承諾及兌現條件,不要覺得是朋友不好意思,或相信朋友的口頭承諾;
  • 心態要好,一個團隊只能有一個leader,所以給自己的定位就是支持者,並在團隊內保持相對低調的行事作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260

《創新工場取經》孕育七十多家新創公司 李開復也要仰仗她 中國創業教母陶寧:台灣人充滿創意,不輸矽谷

2014-01-20  TWM
 
 

 

四年培育七十幾家新創公司、創業者教父李開復的左右手、手握五億美元創投資金、現年四十六歲,她就是「中國創業教母」陶寧。她如何挑選投資對象?對台灣的網路創業者有何建議?

如果要創業,你應該聽聽她的意見!

撰文‧黃家慧

「創新工場」是以幫助年輕人創業為使命的中國投資機構,二○○九年創立至今,已成功培育七十幾家新創公司,包括安全寶、啪啪等在中國耳熟能詳的網路公司,其背後的靈魂人物,正是有「中國創業教母」之稱的陶寧。

四年前應創新工場創辦人李開復之邀擔任首席運營官,她看到的不僅是多個團隊從創新工場成功孵化,更看見一場風起雲湧的網路創業潮,正在中關村奔騰。一三年年底,陶寧接受《今周刊》專訪,分享在這四年所見證到的北京網路創業崛起,同時向台灣業者招手。

剛接掌創新工場時,陶寧一直思考:「為什麼美國矽谷有那麼多年輕又有高科技背景的人,願意放棄進入像IBM、Google這樣有明星光環的大企業工作,走出來自己創業,而中國卻沒有。」她發現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錢」!

備妥銀彈!

中國網創風起雲湧,資源唾手可得年輕人剛出社會,財富積累少,更別說開一家自己的公司。「但是在矽谷,那裡有大批的天使投資人捧著白花花的銀子給創業者,所以初始資金根本不是問題;而在台灣、中國,天使資金卻很少。」四年前的北京,天使基金並不流行,想要找人投資極不容易。「投資人一聽到投資這些初創公司,回收至少要等個八年,都說『天啊!我的上帝呀,這也太久了吧。』」陶寧描述四年前找投資人的窘境。而當時中國政府雖然設有所謂的「引導基金」,也只給中大型企業,小型的初創公司很難分一杯羹。

「直到三年前,政府開始將基金給初創公司,我們的第一筆人民幣基金,就是上海市政府和楊浦區給的!」不僅中國政府對投資初創公司的政策有了轉變,投資人對網路創業投資的態度也變得更開放。「一三年,中國就有二十二家網路公司在美國上市,又有不少家新創公司被收購,投資人看見好結果,就更樂意投資新創公司了!」陶寧指出另一項創業門檻——環境的友善度。網路創業者多半是IT技術出身,不懂法律、財務,偏偏這些卻是新創公司的必備知識。「在矽谷,有很多大型財務公司願意幫助這些小公司,或者入股,或者免費服務;四年前的中國,誰理你!」瞄準市場!

中國人口六十五倍於台灣,適合當第一戰場但今天的北京乃至於整個中國,有無數的孵化器(育成中心)在幫助這些創業家築夢。除了前文提到的「車庫咖啡」等提供創業環境,還有以大學或地方政府背景為主的孵化器提供資金,或像「創新工場」的投資機構,提供財稅、法律、管理公司等創業必備知識。豐沛的資源在中國,特別是北京,唾手可得。

當中國網創正在蓬勃發展,陶寧也給了正在起步的台灣創業青年建議:「把中國當成你的首要市場!」在資訊業,立足的市場小是一大弱勢,除非你只想做小眾市場。她認為,擁有台灣人口六十五倍的中國,又有相通的語言,正是台灣人的機會。

「有一些台灣創業者想先在台灣做好,再到中國發展,我心想:『台灣做好又怎樣?做好你也活不下去!』你應該馬上來中國發展!不然就太慢了!」兩地的習慣風俗不同,產品在台灣做得好,在中國卻可能適應不良,最後也得從頭來過,還不如一開始就直搗中國市場。

組團登陸!

台灣創意人才多,方便團體作戰陶寧建議,如果台灣創業家打算將中國當成第一市場,首先在台灣就要把團隊的人先找好,再將整個團隊一起帶到中國,讓創業者能更貼近市場。

在她看來,台灣的資訊人才多,許多人還具備與硬體相結合的科技背景,是獨一無二的好資源。她也讚賞台灣創業人充滿創意,堪與美國矽谷比擬。相對於中國,在劇烈的競爭下,創業者變得過於狼性、過多抄襲、創意不足,讓大陸有些局限。「但是網路市場競爭激烈已是全球性問題,所以不要抱怨被抄襲,你只能不斷開發新點子,在挫折時堅強活下去。」未來,無論台灣或中國創業者想要創造世界級的公司,陶寧認為「人才」的培育相當重要。「即使資訊產業已經擁有最多國外回來的人才,比例依舊很少,而且多數工程師英文不好,如何去做給歐美人的產品?」要國際化,就需要更多懂國外市場的產品經理、行銷人才等,才能把產品推向國際。

陶 寧

出生:1968年

現職:中國創新工場首席運營官兼合夥人

經歷:谷歌中國運營總監

學歷:耶魯大學MBA、北京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家庭:已婚,無子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071

迪化街 悄悄變身新創公司基地

2015-02-16  TCW
 
 

 

台北市迪化街上,一棟深邃不見底的三進式長形街屋,這是台灣名醫郭火炎、台南幫大老侯雨利家族的舊宅,後為蘇氏家族,大稻埕富豪李春生家族的親家所持有。

如今,店門口懸掛著「民藝埕」的旗幟,人們可走進這歷史街屋,優游陶藝館、展示空間、咖啡酒館。

揭開這棟百年建築的神秘面紗的是世代文化創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世代文化)執行長周奕成。四年間,他陸續租下五棟街屋,帶領三十個創業公司,平均三十歲左右的年輕人,在迪化街成立特色店家。

迪化街,位於百年前北台灣貿易中心的大稻埕、最精華的地段上,台南幫侯雨利、聯發紡織葉進德、新光集團吳火獅、統一集團高清愿、潤泰集團尹書田、聯華食品李國衡與力麗集團郭生木,他們在此陸續創辦公司,現在市值超過新台幣七千億元。

起家厝招租,挑女婿般挑上世代文化

但這僅僅只是冰山一角。迪化街的富豪,神秘、低調、不喜張揚,許多屋主都擁有千筆土地,財力雄厚,不缺租金;要登堂入室做生意,最重要是取得「信任」。這二字聽來簡單,實際上卻困難重重。

這裡,是許多富豪的「起家厝」,意義格外不同,寧可大門深鎖,也不會輕易屋子出租給不熟識的人,尤其又是新設的小公司。

周奕成早在二○○八年時,就想進駐迪化街,但直到二○一○年,才終於找到一處屋主願意跟他談──「屈臣氏大藥房」,這棟建築是一九一七年迪化街上最大的西藥商李氏家族所建,並持有至今。

簽約期間,因為金融風暴衝擊,街上人潮少了大半,「那時候的迪化街,那叫沒有人(逛街),」台北市產業發展局局長林崇傑說。

但,惡劣的經濟環境,並未影響屋主李媽媽對於此事的謹慎態度,還遠赴周奕成在台北藝術大學,關渡山上的辦公室,前後加起來總共談了四次才點頭,讓他開玩笑稱「哩系勒看囝婿?(台語,指你是在看女婿嗎?)」

三年的尋覓加上等待,李媽媽的簽字,才得以讓世代文化如願,有了第一棟在迪化街上創業的基地,取名「小藝埕」,意即「在大稻埕上賣小藝」。

創業,對周奕成並不陌生,擁有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史隆管理學院碩士、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外交碩士漂亮學歷,曾是野百合學運領袖,擔任民進黨文宣部主任,並組織第三社會黨。他在二○○○年網路興起時創業,燒光千萬元後宣告失敗。

在二○○八年金融海嘯時期,他看到華爾街崩盤,網路、金融業建築起的空中樓閣瞬間倒塌,而迪化街的傳統店家卻屹立不搖,比許多大企業更有生存能力;當創業的意念再起,他第一個、也是唯一鎖定的地點,就是迪化街。

「我在這裡做的是傳統產業,文創不文創沒有意義,」初進入迪化街,他隱藏過去的政治經歷,也不談文創,而是開茶館、賣陶藝的小生意人。

鎖定一九二○精神,重現大稻埕榮光

認同迪化街的殷實價值,他一開始即鎖定「一九二○年代」這歷史符號,做為創業群的思考主軸。

一九二○年代,歐洲有社會革命、日本有大正民主潮、中國有五四運動,台灣的新文化運動,則由蔣渭水從大稻埕發起。

當年,大稻埕有「台灣文化協會」、《台灣文學》雜誌社,不但是台灣政治、商業重鎮,文化思潮也在此風起雲湧,是台灣進入現代化的入口。

「我們一方面在爬梳(歷史)、二方面在重新建構大稻埕的意象,」周奕成強調當年存有的「世界性」。因此,在世代文化的團隊組合中,不斷調整調動,就是想重現輝煌的「一九二○年」。

因為日本統治期間,皇民化運動壓迫下,大稻埕中的書店都被迫關閉,直至四年前,世代文化團隊在迪化街中,開設出近半世紀裡唯一的書店「Bookstore 1920s」,這也是他們在此的第一家店。

開書店,擺明不會賺錢,但精神意義強過實質收入,卻打動許多人的心,包括當地屋主們,以及想法相同的年輕人。

書店主要銷售迪化街重要人物的相關書籍,並選定蔣渭水成立台灣文化協會的日子的當週週六,每年舉辦「大稻埕1920變裝遊行」。

「好像時間(一九二○年)凝固在這裡一樣,」曾參與活動的inBlooom印花樂藝術設計工作室創辦人之一的邱瓊玉說,「周大哥告訴我們唯有認識、了解、進而尊重(歷史),才能在這裡茁壯。」

因為搭起時光的橋樑,屋主與屋主的子孫輩都成為街屋的常客,「讓家族不同世代之間的情感,變得有話題。」周奕成說。目前,世代文化三十家公司的客人中,鄰居、文青、日本、台灣各占四分之一,顯示年輕團隊獲得在地人認同。

當地經營超過七十年的天山行第二代周家安表示,「他(世代文化)所製造出來的『粉絲群』,來是就為了尋找文創及文藝氣息的迪化街。」

在團隊努力下,迪化街的街屋屋主,陸續交付祖厝鑰匙,讓年輕人進駐。

產業結合布、中藥,龜毛打造文化街屋

為求重現迪化街一九二○年代的風貌,世代文化在空間設計上也頗講究,例如特地掛上當年的「醫生燈」,挑選大稻埕開埠時期,混合台味與洋味的典雅地磚;民藝埕的「民藝」二字,更是來自當年的日本思想家柳宗悅的稱號,店裡也規畫展覽出生於當年的柳宗悅之子柳宗理的陶藝品,吸引許多日本客。

世代文化篩選合作的新創公司,也有講究,僅限能結合迪化街傳統產業,包括布匹、茶、中藥、戲曲、建築等相關產業。其次,協助入駐公司設計及商品開發,以符合迪化街風格。

再者,合資入股新創公司,打造長期獲利模式。

這樣龜毛,為的就是打造每棟都是獨特的「文化街屋」。

超越一般企業,交友也納入KPI考核

當中,將手工印花表現在生活織品的「印花樂」,由三個女生,成長為十人團隊,在世代文化底下,從迪化街裡創業,現在在高雄開出第二家分店,六成營收來自日本客;在小藝埕設立分店的「爐鍋咖啡」,也在此出名,而開出三家新分店。

與一般企業經營目標很不同,世代文化的KPI指標是「十年、百業、千家、萬朋」,意即用十年創造百家企業、千人工作機會、結交萬名朋友。

在世代文化創業群出現後,迪化街出現新創公司的群聚效應,目前已有逾五十個新創公司,超過五百人在這裡創業,成為老街中的新力量。

店家形態改變,讓迪化街的人潮已從二○○九年的低潮,二○一四年底回流至常態,有百萬人次到訪,其中兩成是國際觀光客,其中又以日本人最多;就連Evernote,全球最大的雲端筆記公司來台設據點,都選中迪化街。

雖然這五十個新創公司,只是這裡的一小部分,但如同百年來的迪化街,中西並陳、兼容並蓄,這股新的力量,讓迪化街從歷史的軌跡中蛻變,顯得更多采多姿。

【延伸閱讀】怎麼玩

■ 活動吃美味:王永慶也愛的永樂雞捲店逛舊城:穿梭百年建築,到城隍廟拜月老嚐新意:到3進式大宅院中,搭配咖啡、點心,想像回到百年前場景

【延伸閱讀】商圈經營術

■ 敲定主題:以一九二○年代為主訴求,開書店、辦活動。

■ 嚴選團隊:要新創、非專櫃、開本店,並能結合當地傳統產業。

■ 鎖定客群:結合傳統與創新,主攻年輕人、文藝青壯年、觀光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749

蔣家第四代將選立委 竟獲新創團隊按讚力挺


2015-04-06  TWM  
 

 

有沒有搞錯?在去年九合一連勝文大敗後,政治第二代參選已成為票房毒藥,但沒想到,蔣家的第四代蔣萬安居然在三月二十九日宣布參選立委,一時間讓人感覺頗錯愕。

然而,當蔣萬安宣布參選後,許多台灣年輕新創企業家紛紛在臉書表態支持,如EZTABLE創辦人陳翰林、心元資本創辦人鄭博仁、愛料理創辦人蕭上農等都按讚表態,看來蔣萬安在年輕世代中未必全然沒票房。

為什麼新創企業家支持他?原來,蔣萬安在舊金山矽谷開設的律師事務所,一直是以網路新創公司為主要客戶,成功協助台灣設計師產品平台Pinkoi等新創公司完成募資,而他平易近人的個性與專業態度也在新創圈頗獲得好評。

一三年底,蔣萬安從矽谷搬回台灣,他太太石舫亘也離開美國eBay工作,隨他回台,去年底創辦WeTogether.co,加入台灣新創圈的行列。

三十七歲的蔣萬安,以幫助年輕人當作參選主軸,以他過去的經歷,似是順理成章。

然而,選民似乎更在乎他與羅淑蕾的對決。四年前他的父親蔣孝嚴就在同一選區敗給羅淑蕾。此次蔣萬安能否打敗「蕾神」贏得國民黨初選,上演「王子復仇記」?也是另一個熱門話題。

(何佩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381

台灣StorySense三億元出嫁中國電話邦 贏不了就加入 台灣新創人才闖蕩學

2015-05-11  TWM
 
 

 

台灣又一家新創公司被購併,出手的是成立才三年的中國新創公司電話邦。雖然各界對人才外流有些惋惜,但仍看好沈育德可以率領StorySense團隊以另一種方式闖蕩全球,走出自己的一片天。

撰文‧何佩珊

「要拿創投資金再拚拚看?還是接受購併?」二○一四年十月,入秋的北京微涼,但台灣新創公司StorySense創辦人沈育德的心和腦袋卻是滾燙的,因為在他面前的,是創業五年多來最重要的一次抉擇。

六個月後,StorySense旗下擁有百萬下載量的App「WhatsTheNumber」已悄悄下架,同時中國新創公司電話邦以一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三.一億元)購併StorySense的消息則在創業圈快速傳開。一時間,沈育德臉書上恭喜聲不斷,但歡欣之餘,卻也感受到各界的一絲惋惜。

「電話邦後面有小米與紀源資本,都是中國一流的精明投資人。能夠得到他們的肯定,顯示我們這些天使沒有看走眼。」不過StorySense的天使投資人胡一天認為,如果從收購戰略人才的角度來看,電話邦其實是撿了一個大便宜。

換舞台 轉個彎賺全球錢「這個團隊的品格操守、開發能力和留學背景等素質,即使在人才薈萃的北京也不多見。」相信只要給他們多一些時間與資本,配合更大的舞台,這些一流人才一定會持續進化。「可惜我個人財力有限,不然一定會繼續加碼支持。」影音直播平台LIVEhouse.in共同創辦人鄭鎧尹也感慨:「現在連人帶技術,還有資料都被併到電話邦,對台灣真的是損失。」但他很清楚在台灣發展互聯網產業有多麼不容易。

與一二年才成立的電話邦相比,沈育德○九年就以做出「連阿公阿嬤都覺得簡單好用」的使用體驗為目標,創辦了StorySense。

經過一年多摸索,他開發出電話簿查詢功能App「WhatsTheNumber」。因為切中消費者查餐廳、百貨公司等需求,推出十天就突破十萬下載量,有了很好的起步。

接下來幾年,團隊擴大,產品功能也持續提升,但胡一天表示,因為商業模式不明確,資金消耗速度超出預期,他和沈育德對公司的未來方向與融資策略有過非常多次討論,「無奈產品與台灣本土市場的局限,一直未能有大突破。」往海外發展成了沈育德不得不的選擇,「我從去年六月開始到中國找錢,在這之前也去過新加坡、印尼和日本好幾次。」他說,「台灣團隊創業很辛苦就是這樣,東也要試、南也要試。」直到去年十月,他遇見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童士豪,他明確告訴沈育德,電話邦在中國已發展出成熟的商業體系,StorySense要打中國市場恐怕沒有勝算。但他也知道電話邦有意前進海外,因此鼓勵兩邊合作。

「我們技術真的不錯,產品也OK。」一開始面對購併,沈育德是有些猶豫的。「但我真的不知道怎麼去做一家十億美元的公司。」他說,在和電話邦創辦人毛羽建聊過後,他相信兩邊確實可以做到很好的互補。

增資源 補足做不到的缺失StorySense網站開發工程師謝沛剛舉例,因資源有限,過去他們的作法是盡可能藉由演算法,將電話辨識的精準度提高;但再怎麼努力,八○%至八五%已是極限。而電話邦讓他們大開眼界,「他們有一個三十到五十人的團隊,每天的工作就是以人工方式打電話確認資料的正確性。」謝沛剛說,「這是我們不可能做的事。」但如果兩邊合作,就能補足StorySense原本做不到的一○%。

不要小看這一○%,曾有一次電話邦和另一個團隊爭取和某家手機廠的合作機會,最終該手機廠決定給兩邊一樣的電話清單,比較準確性,最後他們發現,有一筆只有電話邦成功辨識的電話,就是因為不久前電話邦才以人工方式確認過。

加入電話邦後,擔任營運長的沈育德主要協助毛羽建執行策略,並扛下開發海外市場的重責。不只是他一下有了管理逾百人團隊的機會,StorySense團隊也得到直接與小米等一線大廠合作的歷練機會。

當然沈育德也清楚,一旦合併,團隊多數人須到北京工作,並面臨文化磨合等考驗。因此去年十二月、合併完成前,他就帶著團隊常駐北京。

完成合併後,胡一天曾與沈育德在北京長談,「我覺得他現在經營能力與戰略格局突飛猛進。」時代基金會Garage+專案經理盧志軒也看好沈育德,能因電話邦的經歷更了解大市場的遊戲規則。

而如同中華開發金控投資部協理郭大經所說的,「既然打不過,就加入它」,其實也是變相前進中國市場,去做全世界生意的方法。

中、台兩大電話簿App團隊電話邦 公司名 StorySense 2012年 成立 2009年電話查詢相關服務 主要業務電話查詢相關服務約12億筆 電話資料量 約5億筆約150人(含StorySense) 員工數約20人小米、聯想、騰訊、百度等手機、軟體及電信業者 主要客戶 一般消費者約5億人 用戶數╱下載量 約百萬次下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421

估值五百億美元的新創公司為何惹毛歐洲人? Uber法國行不通的六大爭議

2015-07-13  TWM

Uber在法國遭到前所未有的抗拒,兩高層遭到拘留,被控詐欺與違法活動。它最引人詬病的,除了對有執照的計程車生意帶來威脅外,濫用客戶行動資訊、從事不道德競爭、未嚴格篩選司機等,都是未被社會認可的主因。

譯者•吳國卿

乍看之下,Uber最近在法國的問題,似乎是頑固保守國家對科技破壞的反應特別激烈的例子。我也曾忍不住想從這種觀點,看Uber在歐洲的法律問題。

現在,我想法國政府有一個正當理由,可以抗拒Uber的擴張。這家公司在說服政府或歐洲大眾相信它不是騙局上,做得還不夠。

Uber的問題,在法國特別嚴重。上周,巴黎有執照的計程車司機圍堵馬路和機場、焚燒輪胎和垃圾車。在此之前,法國總統歐蘭德已要求Uber旗下的UberPop服務「解散」,並沒收其車輛。

六月二十九日,警方拘留兩名Uber法國高層主管問話,分別是Uber法國分部總經理辛法爾和西歐區主管高爾柯提,他們九月將出庭面對詐欺和違法活動的指控。

未獲「社會營業執照」

但Uber並不是受害者,它是自己活該。管理顧問業者Futureye總經理蒂懷特說,新事業創立,必須建基在所謂的「社會營業執照」上。

他指的是一個組織的營運和產品,被社會或社區認為可接受、並符合社會的價值。如果社會開始感覺某個產業或一家公司的行為,不再可接受,就可以撤回其認可,要求採取新的和更高的規格,甚至「取消」執照。基本上,這就是Uber在歐洲和世界其他地方遭遇的問題。

Uber之所以引人爭議,可從以下六個面向探討:一、對既有運輸體系造成財務威脅。

Uber據稱價值五百億美元,但其商業模式能否存活仍是未知數,且該公司對其財務向來保密。

《彭博資訊》(Bloomberg)六月二十九日報導,Uber已計畫對潛在投資人發行十二億美元的可轉換債券,並在公開說明書上表示,公司營運虧損達四.七億美元,比營收四.一五億美元還高。

一家快速擴張的科技公司虧錢、卻有極高估值,並不是問題。但問題是,它是一家運輸事業,如果用低價與傳統計程車競爭,會不會導致所有或大部分計程車沒生意或倒閉?誰會受害?

二、對客戶隱私的顧慮,尚未提供令人滿意的解答。

去年,《Buzzfeed》兩位記者布宜安以及華澤報導,Uber美國紐約公司總經理莫瑞爾曾在訪問中誇稱他跟監布宜安。Uber表示,已對莫瑞爾採取行動,然而這名主管仍保有他的職位。

正因為這一點,我已經決定永遠不再使用Uber。這是個人的選擇,但政府也應停止鼓勵一家可輕易取得和濫用大眾實體行動資訊的公司。

三、曾經從事不道德的競爭活動。

這包括對競爭者Lyft下假訂單,目的是要挖角其司機。過程中曾用到拋棄式手機和信用卡,以避免被偵測,這已超越「科技破壞」和競爭性定價的範疇。

Uber否認故意取消向競爭對手叫車,但對挖角對手司機的作法,毫無悔意。

機制不透明頑抗法律

四、司機篩選作法不夠透明,有些甚至沒有篩選程序。

印度發生的一樁強暴案,牽涉一名曾因性犯罪遭判刑的Uber司機。這暴露出雖然Uber依賴印度政府做必要的查核,比如要求司機必須擁有執照,但印度和其他許多國家一樣,傳統計程車的監管,其實相當鬆散。

在一些國家如德國,Uber也碰上司機保險的問題;在美國,一名Uber司機輾死一個六歲女孩,Uber卻拒絕理賠,因為當時車上並未搭載客人。

五、對待司機的方式,不被眾多歐洲國家接受。

近日一項Uber委託的調查宣稱,Uber司機每小時賺的錢比計程車司機多,但它未計算載運客人的等候時間,也不包括汽油和保險等成本。

在歐洲,這些人的生活可能比大多數勞動人口差,因為他們不受歐陸保障勞動市場法規的保護。政府不希望這類法規遭到侵蝕,特別是這有違社會黨政府的主張。雖然許多美國人可能不在乎這類法規,但這並非大西洋彼岸的主流態度。

六、頑抗法律規定。

在數個法國城市禁止Uber服務,並開始對司機開罰後,Uber對罰款的金額表示不服。在德國,Uber的策略也一樣,儘管法院命令對它不利。Uber可能把這種頑抗,包裝成是為進步而勇敢奮戰;但對歐洲人來說,那只是美國人對他國法律的輕蔑。

Uber提供的運輸模式,如彈性定價、以先進軟體減少等待時間,以及司機不必依循固定工作時間,其實都是進步的想法。不過,並不表示Uber最終可以從中獲利。

法國政府有一個正當理由,可以抗拒Uber的擴張。這家公司在說服政府或歐洲大眾相信它不是騙局上,做得還不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619

獨角獸型新創企業 歐洲一年孵13家

2015-07-13  TCW


六月中,英國的投資銀行GP Bullhound排名四十家去年身價高於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百一十億元)的初創企業,即時語音軟體Skype、線上串流音樂龍頭Spotify等老面孔居多,但仍有十三家是去年四月入榜的新生。

美國媒體彭博專欄作家波希斯基(Leonid Bershidsky)直言這份榜單「平淡不起眼」,因為他主張:最珍貴的獨角獸(編按:比喻身價逾十億美元的初創企業)是「在歐洲土生土長,而且是從家鄉出發,站上國際舞台。」很可惜,在這份榜單中看不到。

根據矽谷知名創投Accel Partners分類,有些獨角獸是在地稱王,好比籌資圈 Funding circle),是英國最大的中、小企業點對點借貸平台,五月中成功籌集第三輪資金所需的一億五千萬美元,推升身價飆漲。

有些獨角獸則是先跑先贏,像是法國的長途共乘平台八卦車(BlaBlaCar),成立以來已深入十多個歐洲國家,每月平均仲介兩百萬名車主與乘客會員交易。去年七月拿到一億美元融資後,今年跨出海外的第一步就是進軍印度市場。

更多的是複製型獨角獸,它們都被歸類為美國之敵,代表之一是英國的電子商務平台Powa。彭博說,它的名氣低,卻視美國為第一目標市場,就從四月才推出實體物品辨識系統,如今已創造超過一億五千萬美元營收,將是市場龍頭方塊(Square)的頭號勁敵。

追蹤網購垃圾車也是生意

至於線上服飾、食品配送、電子支付系統等類型的獨角獸,波希斯基表示,說不上令人眼睛一亮。不過,排行榜上有一隻獨角獸身形模糊,他敢打賭:「看了官網簡介還是不懂它在做什麼。」這家初創企業叫Ve Interactive。

簡單來說,全球數十億網購人口中,每十個就有七個會把一大堆產品放進購物車,然後就拍拍屁股走人。這些突然沒人要的垃圾車價值高得驚人:光美國一年就有四兆美元。Ve Interactive的工作就是每天追蹤逾一兆筆網購過程,然後幫電商業者挽回其中一五%。

《金融時報》 Financial Times)分析,雖然歐洲監管制度比美國嚴苛,創業風氣相對保守,不過若從十年來共孕育出四十隻獨角獸,單單去年就冒出十三隻,稱得上一大進步。「如今歐洲科技業追趕美國勁敵並不像資本密集的製造業一樣困難,全憑專業技能,外加與眾不同、前瞻宏觀的思考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1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