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新制登場 新創公司與投資人還在學 股權群募能成台灣企業推手?



2015-07-27  TCW

撰文•何佩珊

在國際股權群募金額頻頻創高的火熱氣氛下,台灣的股權群募平台也在七月十二日正式上路,成為亞洲區第二個啟動股權群募的國家。不過相比啟用速度,台灣未來能否在成功籌資的規模和數量上領先,真正成為企業推手,更是關注焦點。

從太陽花學運、太白粉路跑、割闌尾計畫,到近期的台大學生募資登山事件,群眾募資登台三年多,對多數台灣人而言已經不陌生。

但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在行政院、金管會和相關業者奔走下,股權群募辦法也已經在七月十二日正式上路。現在就連股權都可以群眾募資了!

簡單來講,股權群募的本質和目前大家知道的群眾募資相同,都是藉由網路集眾人之力完成目標,只是過去募資成功後,提案者只能以商品、講座等方式回饋,而現 在則是可以提供有價的公司股權。在國際上,中國最大叫車平台「滴滴打車」、英國知名酒廠BrewDog等,都是股權群募的受益者。

資訊透明 偏向賣方市場國際研究機構Massolution指出,全球股權式群眾募資的募資金額在二○一四年已經達到十一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百四十四億元),年增率高達一八二%,顯見市場正快速成長。

群募顧問公司貝?放大執行長林大涵指出:「(股權群募)最大的好處是節省(企業和創投)交易和估值的時間,營造出一個偏向賣方的市場。」提案方可在平台上 明訂要釋出多少股份,用什麼規則、賣多少錢,投資者要做的就是決定是否參與,以及要參與多少。同時,藉由這樣半公開的平台,也可以減少投資掮客的出沒。

此外,群募平台群募貝果執行長陳威光認為,新創公司可藉此增加曝光度,同時藉由募資人氣吸引更多天使和創投注意,甚至作為談判籌碼。

而且適用股權群募的企業類型相當廣泛,除了比較常見的科技新創公司,陳威光指出,規模較小的文創型創業、農業型創業,一般都很難爭取銀行貸款或創投關注,這時就可以考慮透過股權群募平台募資。

又或者,如果一家台中知名飲料連鎖店想要到其他縣市擴點,或是經營多年的小工廠想擴大生產線等,也很適合這樣的募資管道。而且這類公司已有多年營運紀錄和獲利,不僅比新創公司更容易得到投資者信任,可被期待的股利也會是吸引投資者的一大誘因。

創投公會祕書長蘇拾忠認為,相比於台灣過去非常狹窄的募資管道,現在股權群募上路可以說滿足了台灣更多層次、更多面向的募資需求。

然而,各界對於台灣成為亞洲領先推出股權群募辦法的積極度雖給予高度肯定,從實際動作來看,卻似乎少了點信心。如一路促成股權群募上路的台灣最大群募平台flying V,就不在首波平台申請者之列。

flying V執行長鄭光廷不諱言,法規出台是一回事,整個社會有沒有準備好才是重點,「我們一定會參與股權群募,但我認為現在時機還不成熟。」之初創投共同創辦人詹 益鑑也直言:「這件事值得做也應該做,但此時此刻台灣是否有這個空間?可能還需要觀察一段時間。」或許從台灣為股權群募訂下的規則可看出端倪:一家公司一 年的募資上限為新台幣一千五百萬元,而一般投資人對單一公司的投資上限為五萬元,對單一平台投資上限為十萬元。

林大涵話說得直接,「一千五百萬元就注定了一家公司的估值。那種讓人家覺得看起來好像很興奮、估值幾億元、未來會成為『獨角獸』(指估值超過十億美元的新創公司)的那種公司,就不可能出現在這個平台上面。」目前台灣的股權群募平台恐怕缺少強大誘因。

須耐心等待新創公司成長

另一大顧慮是,股權群募平台和台灣多數投資人較熟悉的股市或基金市場不同。在股權群募平台提案的新創企業可能才剛起步,而投資人要期待一家新創公司開始獲利,甚至是上市,很可能會是數年,甚至是超過十年以上的等待。

一般投資人是不是有跟著新創公司一起成長的心理準備?陳威光相信,「這樣的投資觀念是需要一點時間去教育。」同樣地,對提案者來說,股權群募確實可以解決 不少籌資麻煩,但陳威光提醒,「所有籌資都有成本」,就像銀行貸款要利息、上市櫃公司每年做報表也要費用。股權群募取得資金的新創企業除了要支付平台費 用,也不能忘了將來面對大量分散股東的溝通成本。

舉例來說,若要集資一千五百萬元,若都是由一般投資人認購,以每個人上限五萬元計算,那麼股東人數至少達到三百人。「大家認知不一定一致,這就可能是風險。」鄭光廷說。

而且政府規定非證券商承辦股權群募業務,須設立資本額五千萬元的獨立公司。這或許就是為什麼flying V等群募平台希望等到市場更成熟後,再加入戰場。據了解,目前有業者打算在不違法的情況下,推出「非政府版」股權群募平台。

整體來說,目前台灣市場氛圍雖保守,但股權群募終究是國際趨勢,而且蘇拾忠指出,台灣的股權群募辦法屬於行政命令,不是法律。換言之,現行規則或許不完美,但未來因應現況進行調整也不會太困難,所以業者普遍仍看好股權群募在台灣的長期發展。

台灣股權群募實施要點

提案者規定

1.申請股權群募的公司資格限制:資本額低於3000萬元2.單一公司1年內在平台上的募資上限:1500萬元

投資者規定

1.一般投資人對單一專案的投資上限:5萬元2.一般投資人1年內在單一平台的投資上限:10萬元3. 專業投資人不限投資金額

整理:何佩珊

台灣股權群募平台業者比較

公司名稱 特色

第一金證券第e金FUN •與群眾募資平台群募貝果合作•有輔導企業上市櫃的承銷經驗•既有金融業務客戶為潛在客群•金融機構背景可提高一般投資者的信賴•目前已經有4個案件準備 上線元富證券 •有輔導企業上市櫃的承銷經驗•既有金融業務客戶為潛在客群•金融機構背景可提高一般投資者的信賴創夢市集 •既有創業育成中心和群募平台的客源為潛在客群

•熟悉網路行銷

•為五大遊戲公司共同投資,有來自高科技和網路圈的投資人脈與案源尚未取得資格,但已表態參與的業者,包括預計今年年底前揭露相關計畫的flying V、最快今年第3季上線的貝殼放大

整理:何佩珊

行政院院長毛治國(左四)、行政院政務委員蔡玉玲(右四)和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右三)都是股權群募平台在台灣火速上路的重要推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33

香港現場》曾助Uber寫傳奇 歐洲最大創業活動移師亞洲 台灣新創前進RISE 要做全球生意

2015-08-20  TCW




歐洲最大新創活動Web Summit以RISE之名來到亞洲,吸引三百家創投,以及包括台灣在內,逾五百個新創團隊參與。過去,Web Summit曾助包括Uber等新創企業在國際市場打出一片天,而在RISE後,台灣會不會也有下一個獨角獸誕生?

撰文•何佩珊

七月三十一日這天,本就車水馬龍的香港,似乎又多添一些熱鬧與活力,一早八點不到,香港國際會議中心已經滿是人潮,他們分別是來自全球超過七十國的國際創 投、創業機構、媒體,以及五二五家新創團隊,為的都是要參加歐洲最大新創活動Web Summit首度移師亞洲舉辦的RISE Conference。

Web Summit對台灣人來說或許陌生,但攤開歷年講者名單,一個個都是耳熟能詳的國際創業大神等級人物,如特斯拉創辦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推特創辦人傑克.杜錫(Jack Dorsey)、PayPal創辦人彼得.提爾(Peter Thiel)和Nest創辦人東尼.費德爾(Tony Fadell)等,都曾親臨Web Summit講台。

這個由愛爾蘭農場小子派帝.寇斯葛瑞夫(Paddy Cosgrave)創辦的新創活動,在四年之內,規模已經從四百人成長到突破兩萬人,一舉成為全球新創界不能錯過的盛事,其中Uber二○一一年在Web Summit期間談下二六五○萬美元投資的故事,更為這場活動增添傳奇色彩。

吸引超過五千人前來朝聖

首度前進亞洲,Web Summit化身RISE,同樣端出黃金陣容,請來一四○位重量級講者,包括LINE執行長出澤剛、滴滴快滴打車總裁柳青等亞洲科技圈知名新創企業領導 者,還有紅杉資本、紀源資本、軟銀等成績輝煌的國際一流創投,更是一個都沒少。這也是為什麼一張最高逾新台幣三萬元,最低也要近二萬元的門票,竟可以吸引 超過五千人參加。

就如同派帝所說,RISE雖是在亞洲舉辦的活動,卻是再國際化不過的一個舞台。這次參與者除了以中國、香港、新加坡和印度等幾個亞洲國家為大宗,來自美國、歐洲、中東、澳洲和非洲的團隊也不在少數。

當然,近年創新創業風氣十分盛行的台灣,在這場盛會中也沒有缺席。除了有國發會創業拔萃計畫支持下,於今年五月正式成立的台灣新創競技場(TSS)在 RISE前,先在國內舉辦競賽,選拔出四個隊伍參加,分別為:從手機檢測App發展成二手手機交易平台的手機醫生(Phone Doctor Plus);為App開發者提供使用者體驗測試工具的UXTesting;軟硬整合,提供活動場域資訊分析的loopd;以及推出擴增實境安全帽的 GHOSTA。

另外在RISE兩天活動裡,還可以看到更多台灣新創團隊身影。如提供廉價航空比價服務的tixchart、結合物聯網應用的零售業客戶管理平台 Neioo、智慧門鎖iLocky、智慧新聞App Trigger、目標成為行動世界Adobe的凱鈿(Kdan)、教育平台幫你優(BoniO),和提供遊戲開發者雲端平台服務的意門科技 (Imonology)等,展現出台灣新創團隊的多元性。而這些來自台灣的團隊,彼此未必相識,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要「站上國際舞台」。

尋找合作夥伴和潛在客戶

如同創新工廠創辦人李開復所說:「台灣市場太小,無法支撐偉大公司。不走出去,就無法創造巨大經濟價值。想走出去,就需要進入大市場。」對缺乏大市場作為後盾的台灣新創團隊來說,飛行時間不過一個半小時的RISE,或許就是他們最靠近全球市場的一次關鍵機會。

「我站在攤位前面,轉身向一個日本人介紹我們的產品,最後交換名片才知道,那個穿著平凡的中年男子,竟然是軟銀投資部門的高階主管。」UXTesting 共同創辦人黃彥嘉說,「他請我寄簡報資料給他,結果我信都還沒寄出去,當天晚上他已經先透過LinkedIn(社交網路服務網站)聯絡上我。」不僅如此, 他的夥伴們也在這兩天的活動遇到來自中國、新加坡等多家創投的關注。

tixchart營運長徐向賢也說,或許因為台灣的廉價航空比較不發達,「(台灣)投資人好像(對我們)都沒什麼感覺。」但這次報名RISE,人都還沒到 香港,已經有日本、香港和新加坡創投預約見面,「其中一家日本創投,已經有過兩次投資航空類新創項目的經驗。」當然,這樣的故事遠比不上Uber來得傳 奇,但不難感受到,機會在這裡,確實就只有一步之遙,只看你準備好了沒。而且根據Web Summit官方數據,在一四年參展Web Summit的新創團隊中,約有四十家公司在之後的六個月陸續得到可觀的投資,合計金額高達九.二五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九四億元)。

不過,來參與RISE的團隊也不全然瞄準創投,更多人將這裡視為行銷的場域,以及尋找合作夥伴和潛在客戶的最佳時機。

如UXTesting的目標族群原本就是App開發者,而RISE現場超過五百個團隊裡,約有近百家都是以App應用作為創業題目,是UXTesting最直接的潛在客戶。

還有loopd,他們背後其實已經有來自salesforce.com執行長班尼奧夫(Marc Benioff)等巨頭的資金支持,相比於募資,他們此次更是把參展目標對準RISE主辦單位。因為他們很清楚,活動會場的動線安排與設計一直都是Web Summit的一大特色,不論是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主場還是來到香港,會場四周不起眼的位置其實都架設了GoPro,目的是藉由影像記錄,進行會場的數據 分析。

而loopd的創業命題正是鎖定這樣的活動場域。loopd創辦人洪彥倫表示,美國知名雲端公司BOX、雲端會計公司Xero等,都曾採用他們的解決方案。

跨足海外市場的重要一步

這次在TSS引薦之下,洪彥倫也得到與派帝和Web Summit數據科學家洽談的機會,或許有機會能拿下這個規模在兩萬人以上的國際指標性合作案。

同樣地,手機醫生共同創辦人暨行銷長鄭博仁雖苦笑,這兩天在展場上一直被誤以為是提供O2O(線上到線下)或遠端醫療服務的公司,但也在這次活動上成功與國際電信商搭上線,或許有機會成為他們跨足海外市場的重要一步。

台灣新創競技場執行長黃蕙雯認為,除了參與RISE這樣的國際展會,台灣的團隊想要走出國際,其實也可以考慮參加海外加速器,或者,她認為若是能夠得到曾在海外市場闖蕩的創業家經驗傳承,對台灣新創團隊一定也是大大加分。

而台灣新創競技場產業發展召集人劉宥彤補充,曾經有人問過她:「難道去海外加速器、去參加國外競賽就叫作國際化嗎?」她的回應是,對外人來說,這看來只是一場創業競賽,但實際上,這就是新創團隊做生意的活動。加速器和展會都是這些新創團隊找到生意機會的方式。

「台灣現在很需要成功的故事。」黃蕙雯說,「(台灣)創業圈需要打氣,(證明)我們可以走出去!」

一分鐘看RISE

主辦單位:Web Summit 地點:香港 人數:逾5000人國家數:72國 新創團隊數:525隊

投資者:逾300位

講者:140位 媒體:逾200家與會的重量級人物:LINE CEO出澤剛、亞馬遜技術長Werner Vogels、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及執行合夥人沈南鵬、紀源資本管理合夥人李宏瑋等這些團隊,展現台灣新創多元性

UXTesting

成立時間:2014年

共同創辦人:陳暉鈞、曾映傑

黃彥嘉、賴弘文

主要業務:App使用者體驗

測試工具

成 績:2015年5月上線後,已獲得逾70支App使用(合計下載數超過一億次)

點子行動科技

成立時間:2014年

共同創辦人:鄭博仁

主要業務:手機醫生(Phone Doctor Plus),是一款手機檢測App,未來計畫發展為二手手機回收交易平台成 績:超過140萬人下載

loopd

成立時間:2013年

共同創辦人:洪彥倫

主要業務:整合軟硬體,提供展場數據分析平台成 績:獲得BOX、Xero,以及

另外兩家美國知名網路

公司等客戶採用

GHOSTA

成立時間:2014年

共同創辦人:周珮祺、Fenix Hsu 主要業務:擴增實境安全帽,預計九月進行群眾募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736

蔡玉玲:一接到棒 就要跑到極限 政委變身「創業家萬應婆」 半年推動新創七法規


2015-09-14  TWM

接任政委之初,她四周的噓聲多過掌聲,但蔡玉玲沒有被這些負面聲音嚇跑,反而以不可思議的高效率,讓被視為「不可能任務」的法案過關。接下來,她瞄準數位生活、開放資料等議題,繼續向前衝!

八月二十七日晚上七點,已過下班時間的行政院會議室仍燈火通明。藉由LIVEhouse.in的直播平台可看到,會議室裡坐著台灣大車隊總經理李瓊淑、 UBER台灣總經理顧立楷、行政院各部會官員,以及一位近來台灣網路和新創圈都十分熟悉的身影--行政院政務委員蔡玉玲。

這是一場關於「共享經濟」的線上諮詢會,並且,也是蔡玉玲自二○一三年十一月發動「虛擬世界發展法規調適」以來,第七場線上諮詢會議。不僅如此,以平均每 天至少三至四場會議的頻率,在過去這一年十個月,蔡玉玲參與的政府跨部會協調會議已不下數百場。但在繁忙的公務之餘,她仍然撥空找高中生座談,了解年輕人 的世界,私底下也經常穿梭於g0v等民間社群活動。

這些努力換得的成果是,單單今年上半年,包括第三方支付、股權式群募、開辦創業家簽證、閉鎖型公司專節等,都以不可思議的高效率一一過關。其中,閉鎖型公 司專節原本更被各界視為「不可能的任務」,隨法案過關,同時伴隨而來的,是新創圈的歡呼,以及蔡玉玲被冠上「創業家萬應婆」的封號。

九月四日,閉鎖型公司專節正式上路。少了「一股一權」等限制,多了「勞務作價」等彈性,未來台灣新創團隊可望省下到海外設公司的律師、會計等高額費用,也更有機會爭取國際資金。

但她初上台時,外界給她的噓聲其實多過掌聲。

除了想要為虛擬世界訂定法規的想法飽受外界質疑,蔡玉玲更常聽到的是:「政委,這個不可能啦。不可能在這一兩年內做到啦, 這太難了啦!」畢竟蔡玉玲一口氣盤點出網路公司及智財、網路金融等等十大議題,各個牽連甚廣。

因此不只是政府體系的人這麼對她說,「外面的朋友也勸我,幹嘛這時候進去(行政院),做不了事的啦!」蔡玉玲說。

但她並沒有被這些聲音嚇跑,回憶一三年八月,剛結束不丹之旅的她,一回台灣就接到時任行政院長江宜樺的政委職位邀請。因為長期協助企業處理科技法律事務, 她其實早就察覺台灣法規有過於偏重製造業的問題,而這正阻礙著關乎台灣下一代未來的網路發展。「我們要有對下一代更好的政策!」她這麼告訴江宜樺。

「推動虛擬世界法規」,是她答應入閣的唯一條件。而如何搭建一個舞台,提高台灣在虛擬世界的能見度,就是她這一趟給自己的任務。

堅定意志 讓敵人變戰友

其實蔡玉玲比誰都清楚,依現實的政治情勢,在這個位置上的時間可能只有二年多。但她把這當成一場接力賽,「現在這棒子在我手上,我一定想辦法走到最極限的地方!」她說。

這不只是一句口號。

台灣網路圈名人、也是數位行銷公司潮網創辦人徐挺耀,在一四年一月曾經公開投書,提出他對蔡玉玲的質疑,擔心貿然擬定法規,恐怕反而會阻礙台灣新創網路的 發展。「但她後來確實清除了我的疑慮。」徐挺耀雖然認為最終上路的閉鎖型公司專節限制太多,恐怕失去修法原意,但還是十分肯定蔡玉玲這一年多來的成績, 「如果沒有她來推,就什麼都沒有了。」而蔡玉玲辦公室前幕僚,並也是網路社群活躍人士王景弘則形容上半年看到的政績,「是準備一年之後的短跑衝刺。」王景 弘與蔡玉玲,最初其實是對立的。「我第一次碰到政委就是她發言被我嗆。 」王景弘說來有些不好意思。然而這些挑戰從來就動搖不了蔡玉玲想要連結政府與民間社群的決心,反而更積極與民間社群互動。

而一直到了一四年七月召開經貿國是會議,王景弘才真正對蔡玉玲產生信任。

在會議召開前,蔡玉玲一直想找出一個能夠讓政府與網民溝通更有效的方式。因此當王景弘提議在會議現場大螢幕放上網友留言直播牆,立刻得到蔡玉玲的支持。不過當時有官員認為,「網友意見難登大雅之堂。」因此在蕭萬長要上台演講時,提出暫時撤掉直播牆的要求。

「我跑去找政委反映。」王景弘坦言,「當時心裡其實不對她抱希望。」但出乎意料地,蔡玉玲堅持住了。「她是一個可以守承諾的人。」之後王景弘才對她改觀, 相信「她是願意為認同的事去Fight(奮鬥)的人!」事實上,蔡玉玲要挺住的不只有這樣程度的小事。就如同經濟部內部官員所說的,「閉鎖型公司法的創 新,對現有的股份有限公司制度是非常大的衝擊。」不難想像在協調過程中,她要承受多大壓力。但國發會資訊處處長簡宏偉形容,他所看到的蔡玉玲,就是一個態 度和緩,卻對專業很堅持的人。

這也是為什麼在結束柯文哲競選辦公室的工作後,王景弘沒有加入其他福利與前景都更好的企業,而是甘冒著可能被攻擊「被政府摸頭」的風險,答應加入蔡玉玲辦公室。

設SOP機制 高效率關鍵「我們應該愈多人進來做愈好啊!」蔡玉玲形容政府就是一台複雜的大機器,只有在裡面才能了解怎麼讓它轉。「所以要愈多人進來協助,轉到民間和業 界需要的方向和步調,就像我這樣。」她的語氣懇切,卻也帶點無奈,「不要只有罵,捲起袖子進來幫忙做嘛!大家都應該責無旁貸。」而這樣時常穿梭於政府與民 間的頻繁互動,也逐漸為蔡玉玲建立起一套高效率的政策推動SOP(標準作業流程)。

以上半年在驚訝聲中過關的閉鎖型公司專節為例,朝野兩黨都對台灣的競爭力產生危機意識,自是能夠快速過關的關鍵原因之一。但行政院青年顧問團成員,同時也 是直播平台LIVEhouse.in執行長程世嘉認為,蔡玉玲結合跨部會協調角色與法律專長,有非常強的執行力,同時她一步步建立的機制更是高效率的關 鍵。

蔡玉玲處理議題的作法是,先私下進行小規模諮詢,了解各方意見,當議題成形後,就召開公開諮詢會議。會議當場除了有各方意見領袖,還會有相關部會官員,以及所有透過直播參與的群眾。過程中,問題多可以得到即時回復,若有需要研議的部分,則會要求在一至兩周內做出回應。

資訊公開 避免黑箱罵名

最後這些資訊都會被彙整在「虛擬世界發展法規調適」這個公開平台。接著蔡玉玲再去找相關的顧問、專家就細節做進一步討論,形成法案或命令,送至行政立法機關。

「這樣的作法形成共識很快,也清除黑箱作業的疑慮。」程世嘉認為,這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爭議和消耗。

而蔡玉玲認為,面對變化這麼快的世界時,法令需要有彈性,但當你提到彈性,就會需要授權,讓執行的人有權力去詮釋,而這又會牽扯到信任關係,也是台灣社會現在的問題。

因此她打造了像「虛擬世界法發展法規調適」這樣的線上平台,召開線上諮詢會議,就是希望提供一個有效的理性討論空間。

而她也相信,不論是閉鎖型公司法專節的通過,還是股權式群募的上路,都證明了中華民國政府確實是可以有一套機制讓政策很快達到社會共識,並且不斷往前推。

距離明年大選還有五個月。蔡玉玲說,「我五個月就立了一個法啦,所以還可以做很多事。」握緊接力棒,瞄準數位生活、自造者和開放資料這幾大仍待完善的議題,蔡玉玲還要繼續向前衝。

蔡玉玲

出生: 1955年

現職: 行政院政務委員兼蒙藏委員會委員長

學歷: 台大法律系

經歷:理慈國際科技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IBM大中華區法務長家庭:已婚,育有兩子萬應婆出手 烏龜法案百米衝刺過關!

──2015年上半年推動的七項新創相關法規1月 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第三方支付) 影響:接軌國際,提供多元化支付管道與網路金融發展可能性4月 股權式群募 影響:創業者在傳統借貸、創投等管道之外,再添一募資途徑5月 放寬外籍白領來台 影響:吸引精英人才進駐台灣6月 有限合夥法 影響:外資來台投資更有誘因6月 企業併購法 影響:企業併購程序簡化,將加速企業整併

公司法

閉鎖型公司專節 影響:增加企業股權安排彈性,並提供多元化籌資管道7月 創業家簽證方案 影響:國際人才來台創業方便

撰文.何佩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047

愛特「拎包創業」 快過阿里巴巴、獵豹 登陸一站式服務 搶先投資五家台灣新創

2015-09-28  TWM

中國的創業加速器積極向台灣新創團隊招手,不僅種子輪投資出手大方,還一路提供從辦公空間、人才招募、法律諮詢,到創投對接等一站式的全套服務。甚至為了吸引團隊入駐,未來就連住宿問題都可以一併搞定。

今年初獵豹創辦人傅盛和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接連來台,分別宣布要拿出一億元和一百億元投資台灣的新創團隊。而今八個月過去,兩大網路巨頭的投資案還在籌備階段,倒是來自廈門的愛特創業加速器,如鴨子划水一般,至今已默默投資了五家台灣新創公司,動作比誰都快。

論名氣、論資金實力,愛特加速器明顯不如阿里巴巴和獵豹這樣的國際級網路公司,但對於投資早期新創團隊,出手卻很大器。去年底以來已陸續投資了曾入選阿里 百川創業競賽前二十強的知識電商平台「saihuX」、結婚資訊服務平台「MyBigDay」、台港合作的社交App「我在」等五家台灣新創團隊,其中最 新一家獲得愛特加速器種子輪資金,提供網路貨運撮合比價服務的「找好運」,一口氣就拿到人民幣二百萬元(約合新台幣一○二九萬元)。

主動幫忙招聘 篩選人才

找好運創辦人周子騫說,「我五月底去廈門和愛特加速器創辦人姚錦程碰面,六月中雙方就確定投資。」姚錦程的想法很簡單:「第一是看產品成熟,已經可以上市 場了;第二是這個團隊以前有IT相關經驗,所以算是一個大種子。」曾任愛特加速器台灣及海外負責人,現任矽谷創投Quest Venture亞太區合夥人陳泰谷半開玩笑地說:「如果是在台灣,大概五月底碰面,隔年六月才會完成投資吧。」畢竟這是一家去年底才成立,平台今年七月才 上線的早期新創公司。

事實上,SaihuX有過類似經歷。SaihuX創辦人王祥宇記得,當時他在台灣至少見過二十多家創投,而且大多還是主動來和他們接觸的創投,彼此花了很多時間,繞了一大圈,卻始終停留在曖昧階段,沒有結果。

後來遇見姚錦程,「我們很快就達成口頭協議,完成投資大概只花七到八周的時間。」更讓人注意的,還不只是快速且大膽的投資速度。愛特加速器標榜的「拎包創業(指只要帶著一個包包就可以創業)」,幾乎可以說是提供新創團隊前進中國的一站式全套服務。

周子騫坦言,當初在談這項投資時,他曾經擔心廈門太小,恐怕找不到網路人才。但實際狀況是,「我人都還沒過去,他們已經幫我招聘,每一天都要看三十到五十封履歷。」而且那已經是經過愛特加速器人資部門幫忙篩選的名單。

同時間,愛特加速器為找好運準備了辦公空間、協助找好運完成設立公司的資金架構設計,以及相關法律諮詢服務與補助計畫申請等等。

「你微信他們,一、兩個小時之內就會回你。」周子騫說,因為對兩岸的法令不夠了解,很多事情非常繁雜,所以這些服務真的幫了他很多忙,讓他們幾乎可以說是一到廈門落地,就能立刻開展業務。

青年創業公寓 年底啟用

就像姚錦程所說,雖然找好運找到的是一個目前競爭還相對不激烈的市場,但這塊互聯網處女地其實也開始引起關注,近期陸續在矽谷和中國都出現千萬元等級的投資規模。所以誰能最快將服務落地,誰才能有更好的機會取得先機。

「在中國最重要的就是不能脫隊。」在中國打拚的這段時間,讓王祥宇有深刻感觸。

而預計到今年底,愛特加速器的青年創業公寓就會落成啟用,屆時外來的新創團隊就連住宿問題都不用煩惱。

姚錦程認為,台灣人口雖然相對中國少,但人才的技術能力強,也具備更佳的行銷創意,並且熟知國際產業趨勢,再加上廈門與台灣地緣接近,這就是為什麼他會這麼積極投資台灣的新創團隊。

從去年底開始,他陸續和台灣新創團隊接觸,單單是今年上半年他已經來過台灣三趟,預計下半年還會再來兩次。截至目前為止,他投資在台灣團隊的資金規模累積已經達到人民幣三百三十萬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七百萬元),而且還沒有停下來的打算。

不過將近一年來的接觸與觀察也讓姚錦程發現,「決心」是目前台灣團隊普遍需要補強的部分。「有些團隊覺得可以在台灣遠端做中國的生意。」這種想法在姚錦程 看來,無疑是痴人說夢。因為在競爭這麼激烈的中國市場,一定得接地氣,唯有全心全意投入,才可能用最快的速度貼近用戶,並且掌握在地策略合作夥伴和投資 者,而這絕不是靠著三不五時地出差就能做到的。

在中國資金積極追捧下,如今對於想要闖蕩中國市場的台灣新創團隊似乎多了些選擇與希望,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對投資早期新創團隊態度保守的台灣創投,是不是也正在錯失台灣可能的未來?

什麼是 創業加速器 ?

創業加速器是一種新創公司育成機構,會提供創業者所需的資金、空間、人脈,以及投資人媒合等服務,同時也會要求新創團隊提供一定比例的股份。國際間知名的創業加速器有Y Combinator、500 Startups,國內則有AppWorks等。

愛特創業加速器

創立:2014年

創辦人:姚錦程

基金規模:

人民幣3000萬元

主要投資標的:

早期創業團隊

員工數:15人

撰文 / 何佩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878

黑科技興起,北上深迎來新創業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02/152600.shtml

導讀 : 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O2O,再到智能硬件,下一個創業浪潮將是黑科技的戰場。黑科技創業對技術有著相當高的要求,卻也是最容易樹立競爭壁壘,最容易在市場站穩腳跟的一項創業。

文/劉曠(微信公眾號liukuang110

在今天這個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創業尤為受關註。互聯網的發展經歷了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再到今天的物聯網時代,O2O、智能硬件等創業浪潮一波高過一波。時至近日,黑科技又開始流行,一股有關黑科技的創業浪潮又開始在北京、上海、深圳這類一線城市興起。物流界開始無人機送貨、餐飲界開始機器人送餐,娛樂界汪峰用無人機求婚,深圳國際工業設計大展甚至還開啟了無人機和機器人的新玩法,用無人機和機器人送大展門票。

對於黑科技,可能很多人並沒有具體的概念。這個詞語源自動漫,超越現今人類科技或知識所能及的範疇,缺乏目前科學根據並且違反自然原理的科學技術或者產品。而在網絡中又有了新的意義,代表高科技突飛猛進之後誕生的普通民眾難以接觸到的技術。

那麽對於創業者們來說,這股黑科技的機會浪潮是否又能夠抓住呢?會不會又像此前的O2O創業一樣,最後屍橫遍野?反觀互聯網創業的幾次浪潮,興許我們能從中找到一些不錯的新機會和創業經驗,然後更好地迎接正在到來的黑科技創業浪潮。

第一波創業浪潮:PC互聯網

第一次互聯網的創業浪潮,是由國內的新浪、網易、搜狐幾大門戶網站的興起,隨後很多地方門戶也跟著崛起,與此同時,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盛大等互聯網公司也相繼創立。北京、上海、深圳三大城市一時間成為了中國互聯網創業的發源地和前沿地。隨後,很多創業者以及一些傳統行業的從業者也都開始湧入到互聯網的創業大潮中。

在這次創業浪潮中,期間曾經歷了一次短暫的互聯網泡沫,讓全球很多互聯網產業都進入到了“嚴冬”。據統計,2000年的泡沫破滅,令全球至少有4854家互聯網公司被並購或者關門。不過在這輪創業浪潮中,最後堅持下來的公司,到了今天都已經活得相當不錯。

所以,馬雲先生經常在給創業者講述創業的時候,都會說“堅持”兩個字。而在這第一次創業浪潮中堅持下來並走到今天的互聯網公司,他們正在影響著整個中國的互聯網格局,尤其是BAT三巨頭。

在這次創業浪潮中,互聯網剛剛興起,技術是很多創業者當時遇到的一個較大門檻。但是PC互聯網發展到今天,技術門檻已經不是什麽大的問題了,國內的互聯網軟件研發、網站開發等技術類人才相較於此前已經是非常多了。對於創業者們來說,今天的PC互聯網市場已經比較成熟,已經沒有什麽太多的創業機會了。

第二波創業浪潮:移動互聯網

智能手機的興起可謂是帶動了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從蘋果玩智能手機生態開始,各種ios的移動應用開始興起。隨後谷歌推出了安卓系統,並全面對外開放,三星、華為、聯想、小米等智能手機開始崛起,並大力推動了安卓應用的爆發。

一時間,APP開發成為了全球開發者創業的首選項目。大量的APP開始流行,遊戲類、社交類、電商類……在這期間,湧現了一些不錯的APP公司,甚至還出現了很多新的小巨頭,比如國內的微信、陌陌、百度地圖、今日頭條、UC等,也著實有一些創業者們在這股浪潮中獲得了不錯的發展。但是由於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導致了今天的APP創業變得非常艱難。

1、隨著開發的APP越來越多,很多APP同質化非常嚴重。有的創業者自認為做了一個很有創意的APP,可是沒過多久就被模仿抄襲了。今天,要想做一個具備足夠差異化優勢的APP已經相當難,技術已經沒有了門檻,太容易被複制。

2、不管是對於創業者來說,還是對於一個中小企業來說,開發一個優秀穩定的APP實際上成本非常高。APP不同於網站,大多數的中小網站一旦搭建好了之後,就只需要做一些簡單的維護和後臺修改就行,但是APP呢,只要稍有變動,就要求要有開發很多的新功能,尤其是更新同步上更是讓很多用戶反感,每更新一次就需要用戶重新安裝一次。

3、運營成本高、推廣難更是很多創業者與中小企業難以承受的。國內百度手機助手、應用寶、360手機衛士三大應用分發渠道的廣告排名費用已經相當高,今天你若開發了一個APP,想要獲得不錯的下載安裝量,不花一筆巨額的廣告費恐怕已經難以做到。如果用戶體驗不好的話,剛下載就有可能面臨被卸載。

對於移動APP這次創業浪潮來說,如今在很多領域也都已經沒有太多的機會。每一個手機用戶經常使用的APP就那麽幾個,大多數的APP都如石沈大海般被淹沒,創業者已經很難開發一個具有獨特市場前景的APP。不過APP遊戲倒是仍然存在一定的機會,畢竟對於很多用戶來說,Html5遊戲的體驗度遠遠不及APP遊戲。

第三波創業浪潮:O2O

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其實還帶來了另一個新的創業浪潮,它就是與傳統行業相結合的新產物——O2O。O2O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成為了國內互聯網創業浪潮中最猛烈的一波,但也是最慘的一波。誠然,在O2O創業浪中,也湧現了一些不錯的O2O平臺,比如滴滴快的、UBer以及其他垂直細分領域也出現了很多不錯的O2O平臺。

但是相對於這些目前活得還算比較不錯的O2O來說,O2O的死亡名單錄卻更多。這些創業者們先是瘋狂的吹捧O2O,從投資人手中拿到錢後開始瘋狂補貼,錢燒完了之後又想著繼續融資,最後融不到資了就只有面臨倒閉,然後又是玩命地唱衰O2O。這次O2O的創業浪潮中給我們吸取了很多經驗與教訓。

其一,不要盲目相信資本的力量。誠然互聯網創業離不開資本的推動,但是這個並不是最根本的,O2O創業的最根本還在於如何做好線下的用戶體驗與服務。只有建立了這個基礎之後,然後借助資本的力量去燒錢培養用戶習慣才有可能實現規模化的擴張。

其二,傳統行業轉型互聯網的確是一個大勢所趨,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服務都適合做上門服務,不要盲目的炒作O2O概念。O2O更多的是通過借助互聯網的力量來幫助傳統的線下企業更好地運營,且線上平臺為線下來導流,而不是要用O2O徹底去顛覆傳統行業。本身O2O就是一個跟傳統行業息息相關的互聯網創業領域,現在很多創業者卻要用O2O去顛覆自己本身,這豈不是自相矛盾?

其三,做O2O創業之前,一定要對某一個領域的垂直細分市場足夠的了解,然後在這個基礎之上再去做O2O才有可能成功。很多O2O領域的創業者都是一些純粹的互聯網人士,這類人群並不懂傳統行業,這就導致了本末顛倒。

但是這麽多的O2O創業者倒下了,並不是說O2O就沒有市場了,沒有機會了。不然BAT幹嘛要磕破頭來搶奪O2O市場,未來O2O在某些領域仍然還存在一些細分的機會,但是最終走出來的大部分一定是來自於傳統行業的創業團隊。這輪所謂的O2O資本寒冬即將過去,很快O2O將會迎來新的春天。

第四波創業浪潮:智能硬件

物聯網的興起,又帶來了新的創業浪潮,它就是智能硬件。今天,各種智能手環、智能手表、智能電視等正鋪天蓋地朝我們走來。在這些智能硬件產品滿天飛舞的背後,是無數個創業團隊沒日沒夜地在幹活。

從當前的整個智能硬件創業市場來看,它還是比較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至少相對於O2O來說,智能硬件的創業團隊更容易拿到融資。但是對於廣大的智能硬件公司來說,他們卻面臨著一個共同的難題:除了樂視、小米等少數公司的智能電視、路由器等賣得還算可以,大部分的智能產品當前卻並不是特別流行,還沒有完全走向市場,何時能夠迎來盈利是他們當前最需要突破的。

在這股智能硬件產品的創業浪潮中,很多智能硬件創業團隊都會犯一個與O2O同樣的錯誤,那就是炒作概念!走到市面上去看,大多數所謂的智能產品其實就只是一個簡單的聯網設備,並沒有體現任何的智能,這是劉曠最要提醒智能硬件創業團隊的。智能硬件最終要贏得市場,靠的一定是產品,這也就是為什麽蘋果到今天仍然遲遲沒有推出它的系列智能硬件產品。一旦這個產品推向了市場,最後用戶體驗不好,也沒有什麽智能,最終砸的是自己的牌子。智能硬件創業者一定要記住:只有基於好的智能產品基礎之上,再去玩生態,炒概念,才有可能成功!

從整個互聯網的發展走向來看,物聯網一定是未來的大趨勢所在,也就是說智能硬件領域蘊藏著很多巨大的機會。但是對於很多中小創業團隊來說,前期產品的核心技術以及支撐產品從生產到銷售前的資金支持同等重要。

第五波創業潮:黑科技

每一次的創業浪潮都會湧現新的機會,但同時對於創業者們來說挑戰也不小,北京、上海、深圳又在開始引領中國的黑科技創業浪潮。

在北京,各大互聯網公司都在開始競相角逐黑科技這個新的科技領域,比如百度推出了“Du Ring”戒指投影儀,其最大可支持投射50英寸大屏幕,采用鈦合金材質,直徑僅18mm,匯聚全網最全資源,隨時隨地看大片;搜狗推出“智”齒,采用全新的人體植入技術,結合大數據與雲計算技術智能矯正發音,能夠提高說話的流暢度,自動識別發音錯誤,實現無障礙溝通。

深圳更是已經走到了前面,諸如正在研發警務無人機的AEE;仿人性骨骼智能娛樂機器人“阿爾法”;光啟科學甚至啟用了他們的阿波羅基地,並且首次展示飛行器“雲端號”,其推出的酷似鋼鐵俠戰甲裝備的光啟飛行包,在中國首發也標誌著個人飛行時代正式來臨;大疆創新,則是讓之前遙不可及的無人機黑科技真正走到了人群中,成為消費類無人機領域領軍企業;完成國際人類單體型圖計劃、水稻基因組計劃的華大基因;發布了AMOLED柔性顯示器的柔宇科技等。

同時在深圳,各種“黑”勢力也正在形成,最大的“黑”勢力深圳國際工業設計大展甚至要推動深圳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並計劃於11月6日—8日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辦第三屆深圳國際工業設計大展,以“智造未來”為主題,以路演及參與互動的方式展現中外優秀創客創新項目,充分展示深圳國際創客中心的強大力量。聚集深圳首個Fablab旗艦店深圳開放創新實驗室、最具動手能力的深圳開放制造空間、眾創工廠、墨西哥Fablab等中外知名創客、創客空間及創客機構、孵化器、加速器及眾籌平臺。

對於創業者們來說,黑科技創業與智能硬件創業在很多方面有著類似的地方,是一項對技術要求相當高的創業,但是黑科技創業卻是最容易樹立競爭壁壘,最容易在市場站穩腳跟的一項創業。只要你的產品能夠滿足一定的市場需求,差異化的優勢將幫助你很快走向市場。

總體看來,人類從農業時代到手工業時代,而後經歷了工業時代,再到今天的信息科技時代,每一次變革來臨的時候都蘊藏著巨大的機會。通過吸取每一次互聯網創業浪潮中的經驗和教訓,創業者們在正在興起的黑科技創業浪潮中定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

作者:劉曠,以禪道參悟互聯網、微信公眾號:liukuang1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607

黑科技興起,北上深迎來新創業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5/1102/152600.shtml

導讀 : 從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O2O,再到智能硬件,下一個創業浪潮將是黑科技的戰場。黑科技創業對技術有著相當高的要求,卻也是最容易樹立競爭壁壘,最容易在市場站穩腳跟的一項創業。

文/劉曠(微信公眾號liukuang110

在今天這個全民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創業尤為受關註。互聯網的發展經歷了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再到今天的物聯網時代,O2O、智能硬件等創業浪潮一波高過一波。時至近日,黑科技又開始流行,一股有關黑科技的創業浪潮又開始在北京、上海、深圳這類一線城市興起。物流界開始無人機送貨、餐飲界開始機器人送餐,娛樂界汪峰用無人機求婚,深圳國際工業設計大展甚至還開啟了無人機和機器人的新玩法,用無人機和機器人送大展門票。

對於黑科技,可能很多人並沒有具體的概念。這個詞語源自動漫,超越現今人類科技或知識所能及的範疇,缺乏目前科學根據並且違反自然原理的科學技術或者產品。而在網絡中又有了新的意義,代表高科技突飛猛進之後誕生的普通民眾難以接觸到的技術。

那麽對於創業者們來說,這股黑科技的機會浪潮是否又能夠抓住呢?會不會又像此前的O2O創業一樣,最後屍橫遍野?反觀互聯網創業的幾次浪潮,興許我們能從中找到一些不錯的新機會和創業經驗,然後更好地迎接正在到來的黑科技創業浪潮。

第一波創業浪潮:PC互聯網

第一次互聯網的創業浪潮,是由國內的新浪、網易、搜狐幾大門戶網站的興起,隨後很多地方門戶也跟著崛起,與此同時,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盛大等互聯網公司也相繼創立。北京、上海、深圳三大城市一時間成為了中國互聯網創業的發源地和前沿地。隨後,很多創業者以及一些傳統行業的從業者也都開始湧入到互聯網的創業大潮中。

在這次創業浪潮中,期間曾經歷了一次短暫的互聯網泡沫,讓全球很多互聯網產業都進入到了“嚴冬”。據統計,2000年的泡沫破滅,令全球至少有4854家互聯網公司被並購或者關門。不過在這輪創業浪潮中,最後堅持下來的公司,到了今天都已經活得相當不錯。

所以,馬雲先生經常在給創業者講述創業的時候,都會說“堅持”兩個字。而在這第一次創業浪潮中堅持下來並走到今天的互聯網公司,他們正在影響著整個中國的互聯網格局,尤其是BAT三巨頭。

在這次創業浪潮中,互聯網剛剛興起,技術是很多創業者當時遇到的一個較大門檻。但是PC互聯網發展到今天,技術門檻已經不是什麽大的問題了,國內的互聯網軟件研發、網站開發等技術類人才相較於此前已經是非常多了。對於創業者們來說,今天的PC互聯網市場已經比較成熟,已經沒有什麽太多的創業機會了。

第二波創業浪潮:移動互聯網

智能手機的興起可謂是帶動了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從蘋果玩智能手機生態開始,各種ios的移動應用開始興起。隨後谷歌推出了安卓系統,並全面對外開放,三星、華為、聯想、小米等智能手機開始崛起,並大力推動了安卓應用的爆發。

一時間,APP開發成為了全球開發者創業的首選項目。大量的APP開始流行,遊戲類、社交類、電商類……在這期間,湧現了一些不錯的APP公司,甚至還出現了很多新的小巨頭,比如國內的微信、陌陌、百度地圖、今日頭條、UC等,也著實有一些創業者們在這股浪潮中獲得了不錯的發展。但是由於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導致了今天的APP創業變得非常艱難。

1、隨著開發的APP越來越多,很多APP同質化非常嚴重。有的創業者自認為做了一個很有創意的APP,可是沒過多久就被模仿抄襲了。今天,要想做一個具備足夠差異化優勢的APP已經相當難,技術已經沒有了門檻,太容易被複制。

2、不管是對於創業者來說,還是對於一個中小企業來說,開發一個優秀穩定的APP實際上成本非常高。APP不同於網站,大多數的中小網站一旦搭建好了之後,就只需要做一些簡單的維護和後臺修改就行,但是APP呢,只要稍有變動,就要求要有開發很多的新功能,尤其是更新同步上更是讓很多用戶反感,每更新一次就需要用戶重新安裝一次。

3、運營成本高、推廣難更是很多創業者與中小企業難以承受的。國內百度手機助手、應用寶、360手機衛士三大應用分發渠道的廣告排名費用已經相當高,今天你若開發了一個APP,想要獲得不錯的下載安裝量,不花一筆巨額的廣告費恐怕已經難以做到。如果用戶體驗不好的話,剛下載就有可能面臨被卸載。

對於移動APP這次創業浪潮來說,如今在很多領域也都已經沒有太多的機會。每一個手機用戶經常使用的APP就那麽幾個,大多數的APP都如石沈大海般被淹沒,創業者已經很難開發一個具有獨特市場前景的APP。不過APP遊戲倒是仍然存在一定的機會,畢竟對於很多用戶來說,Html5遊戲的體驗度遠遠不及APP遊戲。

第三波創業浪潮:O2O

移動互聯網的興起其實還帶來了另一個新的創業浪潮,它就是與傳統行業相結合的新產物——O2O。O2O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成為了國內互聯網創業浪潮中最猛烈的一波,但也是最慘的一波。誠然,在O2O創業浪中,也湧現了一些不錯的O2O平臺,比如滴滴快的、UBer以及其他垂直細分領域也出現了很多不錯的O2O平臺。

但是相對於這些目前活得還算比較不錯的O2O來說,O2O的死亡名單錄卻更多。這些創業者們先是瘋狂的吹捧O2O,從投資人手中拿到錢後開始瘋狂補貼,錢燒完了之後又想著繼續融資,最後融不到資了就只有面臨倒閉,然後又是玩命地唱衰O2O。這次O2O的創業浪潮中給我們吸取了很多經驗與教訓。

其一,不要盲目相信資本的力量。誠然互聯網創業離不開資本的推動,但是這個並不是最根本的,O2O創業的最根本還在於如何做好線下的用戶體驗與服務。只有建立了這個基礎之後,然後借助資本的力量去燒錢培養用戶習慣才有可能實現規模化的擴張。

其二,傳統行業轉型互聯網的確是一個大勢所趨,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服務都適合做上門服務,不要盲目的炒作O2O概念。O2O更多的是通過借助互聯網的力量來幫助傳統的線下企業更好地運營,且線上平臺為線下來導流,而不是要用O2O徹底去顛覆傳統行業。本身O2O就是一個跟傳統行業息息相關的互聯網創業領域,現在很多創業者卻要用O2O去顛覆自己本身,這豈不是自相矛盾?

其三,做O2O創業之前,一定要對某一個領域的垂直細分市場足夠的了解,然後在這個基礎之上再去做O2O才有可能成功。很多O2O領域的創業者都是一些純粹的互聯網人士,這類人群並不懂傳統行業,這就導致了本末顛倒。

但是這麽多的O2O創業者倒下了,並不是說O2O就沒有市場了,沒有機會了。不然BAT幹嘛要磕破頭來搶奪O2O市場,未來O2O在某些領域仍然還存在一些細分的機會,但是最終走出來的大部分一定是來自於傳統行業的創業團隊。這輪所謂的O2O資本寒冬即將過去,很快O2O將會迎來新的春天。

第四波創業浪潮:智能硬件

物聯網的興起,又帶來了新的創業浪潮,它就是智能硬件。今天,各種智能手環、智能手表、智能電視等正鋪天蓋地朝我們走來。在這些智能硬件產品滿天飛舞的背後,是無數個創業團隊沒日沒夜地在幹活。

從當前的整個智能硬件創業市場來看,它還是比較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至少相對於O2O來說,智能硬件的創業團隊更容易拿到融資。但是對於廣大的智能硬件公司來說,他們卻面臨著一個共同的難題:除了樂視、小米等少數公司的智能電視、路由器等賣得還算可以,大部分的智能產品當前卻並不是特別流行,還沒有完全走向市場,何時能夠迎來盈利是他們當前最需要突破的。

在這股智能硬件產品的創業浪潮中,很多智能硬件創業團隊都會犯一個與O2O同樣的錯誤,那就是炒作概念!走到市面上去看,大多數所謂的智能產品其實就只是一個簡單的聯網設備,並沒有體現任何的智能,這是劉曠最要提醒智能硬件創業團隊的。智能硬件最終要贏得市場,靠的一定是產品,這也就是為什麽蘋果到今天仍然遲遲沒有推出它的系列智能硬件產品。一旦這個產品推向了市場,最後用戶體驗不好,也沒有什麽智能,最終砸的是自己的牌子。智能硬件創業者一定要記住:只有基於好的智能產品基礎之上,再去玩生態,炒概念,才有可能成功!

從整個互聯網的發展走向來看,物聯網一定是未來的大趨勢所在,也就是說智能硬件領域蘊藏著很多巨大的機會。但是對於很多中小創業團隊來說,前期產品的核心技術以及支撐產品從生產到銷售前的資金支持同等重要。

第五波創業潮:黑科技

每一次的創業浪潮都會湧現新的機會,但同時對於創業者們來說挑戰也不小,北京、上海、深圳又在開始引領中國的黑科技創業浪潮。

在北京,各大互聯網公司都在開始競相角逐黑科技這個新的科技領域,比如百度推出了“Du Ring”戒指投影儀,其最大可支持投射50英寸大屏幕,采用鈦合金材質,直徑僅18mm,匯聚全網最全資源,隨時隨地看大片;搜狗推出“智”齒,采用全新的人體植入技術,結合大數據與雲計算技術智能矯正發音,能夠提高說話的流暢度,自動識別發音錯誤,實現無障礙溝通。

深圳更是已經走到了前面,諸如正在研發警務無人機的AEE;仿人性骨骼智能娛樂機器人“阿爾法”;光啟科學甚至啟用了他們的阿波羅基地,並且首次展示飛行器“雲端號”,其推出的酷似鋼鐵俠戰甲裝備的光啟飛行包,在中國首發也標誌著個人飛行時代正式來臨;大疆創新,則是讓之前遙不可及的無人機黑科技真正走到了人群中,成為消費類無人機領域領軍企業;完成國際人類單體型圖計劃、水稻基因組計劃的華大基因;發布了AMOLED柔性顯示器的柔宇科技等。

同時在深圳,各種“黑”勢力也正在形成,最大的“黑”勢力深圳國際工業設計大展甚至要推動深圳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並計劃於11月6日—8日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辦第三屆深圳國際工業設計大展,以“智造未來”為主題,以路演及參與互動的方式展現中外優秀創客創新項目,充分展示深圳國際創客中心的強大力量。聚集深圳首個Fablab旗艦店深圳開放創新實驗室、最具動手能力的深圳開放制造空間、眾創工廠、墨西哥Fablab等中外知名創客、創客空間及創客機構、孵化器、加速器及眾籌平臺。

對於創業者們來說,黑科技創業與智能硬件創業在很多方面有著類似的地方,是一項對技術要求相當高的創業,但是黑科技創業卻是最容易樹立競爭壁壘,最容易在市場站穩腳跟的一項創業。只要你的產品能夠滿足一定的市場需求,差異化的優勢將幫助你很快走向市場。

總體看來,人類從農業時代到手工業時代,而後經歷了工業時代,再到今天的信息科技時代,每一次變革來臨的時候都蘊藏著巨大的機會。通過吸取每一次互聯網創業浪潮中的經驗和教訓,創業者們在正在興起的黑科技創業浪潮中定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

作者:劉曠,以禪道參悟互聯網、微信公眾號:liukuang1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608

郭董拼轉型:做得好,我股票都給你 鴻海,悄悄變成台灣新創高手大金主


2015-10-26  TCW

不願只做「代工之王」,鴻海力戰電商市場,砸大錢網羅各界菁英,從馬英九外甥到台大名師都是郭董的人!

電子商務產值今年上看新台幣一兆元,電商新貴人人搶,但背後的大金主,不是龍頭PChome或雅虎,而是製造業大廠鴻海。十月一日,燦坤前網銷暨行銷部營運長陳顯立出任鴻海子公司富奇想商務長,這位四十歲新貴在燦坤年薪近五百萬元,甚至比總經理領的多,他拒絕中國蘇寧電器的五倍開價,投入鴻海麾下。

月前,本刊挖掘十位電商新貴代表(詳見第一四五四期),過程中我們發現,這十位專長不同的電商高手,交集點居然是鴻海。因為其中五人曾和鴻海接觸過,陳顯立當時首次對外透露他將跳槽鴻海,而飛信資訊共同創辦人李振璋,則是鴻海電商網站富連網寄發電子廣告信件的服務商。

不只兩岸,他放眼全球 打造跨國界電商平台

富連網今年三月開始運營,這之前它是富士康的天貓官方旗艦店,現在在中國和台灣各有布局,網站以3C電子消費品為主,從最新上市的iPhone 6S,到鴻海自有品牌InFocus手機、大電視等通通都有。

據了解,富連網在兩岸同步展開挖角行動,在中國鎖定阿里巴巴、聯想等公司人才。台灣方面,早在今年年中,東森集團所屬、國內最早經營兩岸跨境電商的網勁科技營運長陳杰,也被富連網延攬,接掌跨境電商總經理。陳杰受訪時表示,他要負責打通富連網通往印度、歐洲、北美等跨境業務。

和陳杰幾乎同一時期也加盟鴻海集團的,還有知名女裝品牌東京著衣前營運長郭奕麟,但他服務的是鴻海在中國最早的電商平台:飛虎樂購。

據國內電商界人士指出,陳杰和郭奕麟皆出身雅虎體系,前者曾一手把超級商城拉拔起來,擅長「從無到有」的事業,後者則做到雅虎奇摩拍賣業務部總監,其前同事說,郭奕麟操盤有道,接掌雅虎拍賣一年後,營收居然翻了兩倍至三倍,這對發展相較成熟的拍賣業務,十分難得。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一直沒有忘卻電商夢,從去年底富連網正式成立,已被外界視為鴻海重啟電商計畫,只是,這次著眼的不只是兩岸,而是全世界。因此,當我們在 追蹤電商人才今年的「薪情」為何比其他工作多出一三%時,已有電商界人士直接說,因為鴻海跳下來挖人,薪水都被墊高了。

不過,富連網卻低調以對,品牌公關張敬賢對挖角與業務布局都不予置評,直說未到與外界分享的時候。

不只電商,他布局物聯網 擬用一面鏡子打造生態系

就在我們蒐羅鴻海的電商人才之際,我們發現,鴻海不只是電商新貴的金主,它旗下所延攬的人才包山包海,其中不乏各領域的佼佼者,如網路圈稱「翟神」的和沛科技創辦人翟本喬、工業設計界金童謝榮雅、翻轉教育台大名師葉丙成等,鴻海都投資了他們的公司,成為最大股東,可以說,這些知名創業家他們背後的大老闆,現在都是郭董。

而陳顯立跳槽的富奇想,就是謝榮雅的奇想創造與鴻海結合的新公司,雙方的結合始於去年六月,郭台銘在員工動員大會上第一次聽謝榮雅簡報,郭大為賞識,還要各次集團主管放手給投資公司「空間」,「要讓他們來影響我們,不要我們去影響他們。」

鴻海允諾兩年投資富奇想

二億五千萬元,取得七成股權。據了解,富奇想正在打 造一個物聯網的作業系統 (OS),謝榮雅廷攬陳顯立是為了年底商業化做準備。想像一下,你以後一早起床在浴室刷牙,可以點選鏡子選購牙膏、衛生紙,這面鏡子設計可能來自謝榮雅, 內嵌的連網技術來自鴻海,而串聯商品供應商的則是陳顯立要做的事情。

鴻海要讓居家生活中,很多東西都變成這面鏡子,打造出一個生態系,像蘋果和Google 目前各自掌握的生態系統一樣,平台創建者才是老大。

如果說謝榮雅是鴻海發展物聯網的設計師,那翟本喬就是鴻海大數據和雲端技術的總顧問,今年五月,郭董親自帶媒體參觀貴州大數據中心,翟本喬當時便緊跟在郭董身邊。知情人士指出,鴻海已在六月完成對和沛第二次增資,整體投資金額破億,顯示鴻海對翟本喬的重視。

王於葉丙成與台大師生成立的教學軟體平台幫你優(BoniO) 新創公司,獲得鴻海投資一億八干萬元,是鴻海國內最近的一樁投資案。

大動作求轉型鴻海三成資源將轉入新創

從電商人才到設計師,鴻海大手筆延攬到麾下,目的只有一個:轉型。郭台銘在今年股東會上表示,未來將移出集團二〇%至三〇%的資源投資新創公司

有意思的是,郭董深知鴻海集團深似海,還特別指示底下主管,「不要想去控制年輕人!」翟本喬和謝榮雅常進出鴻海在土城總部,但和沛辦公室仍遠在北邊的內 湖,富奇想辦公室也在板橋鬧區,都離鴻海遠遠的。這位大金主甚至會當著年輕創辦人的面說,「做得好,我的股票都給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092

一個奇想 讓七百萬宅宅步行1.5億公里 谷歌新創團隊用Ingress遊戲療癒「虛擬世界病」

2015-11-30  TWM

一個想讓沉迷於手機遊戲的兒子走出家門的點子,竟催生出一款七百萬宅男宅女在全球大遷徙的手機遊戲,還讓過去稱霸遊戲機的任天堂掏錢投資、尋求合作,它是谷歌孕育出的遊戲金雞「Ingress」。

十一月十四日星期六上午,新北市板橋車站前萬頭鑽動,有穿著同樣T恤,看似同一個隊伍的群體,也有人身著旗袍與日式和服的各式裝扮,路過的民眾都停下了腳步,疑惑著這是抗議活動,還是Cosplay〈角色扮演〉?

原來,這不是抗議活動,也不是動漫人物的角色扮演,這些擠在車站外的民眾,都是為了一項手機遊戲舉辦的實體競賽遊戲而來。

這款能在周六早上動員四千名玩家的遊戲,就是由谷歌內部新創團隊「Niantic」祕

密開發的實境

遊戲「Ingress」,這款遊戲正式上線兩年,不僅在全球有一千五百萬的下載人次,甚至吸引遊戲大廠任天堂上門投資與合作。

今年剛從谷歌獨立出來的Niantic,因為任天堂的投資聲名大噪,傑富瑞集團〈Jefferies & Co.〉分析師阿圖爾.戈亞爾〈Atul Goyal〉就指出,「兩家公司的合作案,意味著手機遊戲將成為新任天堂的核心。」

掀移動熱潮

想勝出 就不能黏在電腦前Ingress到底有什麼魔力?來看看這個尚未被官方證實的數字:Ingress全球的玩家有七百萬名;上線以來,所有玩家步行的距離已達一.五億公里。

一.五億公里的距離多長?「這個距離是從地球步行到太陽的距離。」Niantic亞太區營運總監川島優志〈Masa Kawashima〉公布答案。

Ingress並非只是一款戰鬥手機遊戲,特別之處在於,這款實境遊戲在全球掀起的移動熱潮,它成功打破了遊戲就是要坐在電腦與手機前進行的傳統,並且激 勵「阿宅」若要在虛擬遊戲中得勝,必須挪動黏在椅子上的屁股,開始移動你的雙腳,走出戶外,找尋並挖掘最有利的戰鬥位置。

一位不願具名的資深玩家就說,「因為這款遊戲,我不只靠著雙腳發現自己從未注意過的地點與事物,為了贏得遊戲,我曾經在晚上走得滿身大汗,甚至為了找尋可 能贏得比賽的地點爬到山上。」這一次,為了與新北市政府合辦一年一度大型的區域實體競賽活動,川島優志特別帶著他的團隊來到台灣,並接受《今周刊》的專 訪。

川島優志說:「很多人以為Niantic就是一個遊戲公司,事實是,Niantic的中心思想是『讓大家走出去』。而遊戲,只是達到這個目標的一種方 式。」「讓玩家走出家門」的想法,催生了全球宅世代大遷徙的Ingress遊戲,而這個想法來自於幾年前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周末。

原來當時Niantic的創辦人約翰.漢克〈John Hanke〉會有這個想法,是因為自己兒子沉迷於手機遊戲。他看著自己的兒子,整天都坐在沙發上,拿著手機玩遊戲,卻一點都不願意出門享受好天氣的周末時光。

於是,設計一款遊戲,讓宅世代能走出家門的想法,就在約翰.漢克腦中浮現。接著,機會來了,就在一場與谷歌創辦人佩吉與布林的會議上,有人提出約翰.漢克 主導的「谷歌地圖」和「谷歌地球」技術這麼棒,「為什麼我們不能利用這些功能,做一款遊戲呢?」這場會議中提出遊戲的想法,正好與他想做出一款改變大家生 活態度與方式遊戲的概念不謀而合,約翰.漢克就開始著手組織團隊與遊戲開發。而川島優志就是Ingress三十位元老級成員之一。

川島笑著說起自己是怎麼從谷歌設計團隊轉換到Niantic團隊的過往。

他說:「我來谷歌已經六年,內心也一直有想要改變世界的想法,但我不知道怎麼做。」就在與約翰.漢克面試時,他告訴川島優志:「要改變世界很簡單,你就讓 大家走出家門就可以了。」他的一句話啟發川島優志。「因為走出去,你就可以改變你的世界。」川島優志加入Niantic後,他馬上跟著整個團隊成員一起成 了Ingress的試玩員。

就在二○一三年Ingress正式在安卓商店上線的前一年,川島和他的團隊,已經帶著遊戲的試用版本到處走。「沒錯,我們真的是跑遍了世界。」川島笑說。 這次跟著他一起來、坐在一旁的專案經理Carlie Chiu拿出自己的手機,一邊點開Ingress頁面,一邊分享著她在歐洲各個國家玩著Ingress並且留下紀念的照片集。

成「手機醫師」

幫助憂鬱症患者與人互動

「因為這款遊戲,我變得喜歡出去認識新朋友、參與活動。」Carlie Chiu說起Ingress為自己帶來的改變。而川島也說,以前從未認真看過自己居住的城市,也因為這個遊戲,讓他認真認識起居住的城市。

還不只如此,當初因為想要讓人們走出去挖掘世界、與其他人交流而生的Ingress,甚至成了「手機醫生」。川島說,有一名憂鬱症患者,過去都沒辦法走出家門,就在他的朋友推薦他玩Ingress之後,意外的幫助了這名患者,他開始可以透過玩遊戲走出家門與人互動。

「你看這位住在西雅圖的老奶奶,她也是玩了Ingress,開始有正常運動,糖尿病的狀況大有改善。

」他指著手機裡的照片說著,Ingress達到了讓大家走出戶外的目的,甚至促成很多情侶,「還有Ingress嬰兒!」講起Ingress的意外效果,川島音量都跟著提高了。

正因為不論是谷歌的員工還是玩家,都被Ingress「驅動」而有所改變,也讓Niantic團隊更加堅信他們的信念,這也是為什麼,除了線上遊 戲,Niantic團隊也花很多時間舉辦實體活動,為的不只是要讓玩家參與實體競賽遊戲,而是提供玩家一個社交的場域,透過合作參與遊戲方式,拉近彼此距 離。

與Ingress合辦「Anomaly Day」的新北市政府表示,這項活動達成吸引海、內外民眾藉著遊戲競賽,以步行方式領略當地觀光特色的目標,同時透過Ingress的國際媒體、社群宣傳力量,加強國際對新北市的旅遊印象。

辦實體活動

號召力吸引任天堂目光

Ingress正式推出兩年,不僅遊戲本身引發熱潮,由這項遊戲衍生出實體活動,一年就有幾十場,每一場都能吸引上千名玩家參與。也就是這股號召力,吸引了任天堂的目光。

被認為布局手機遊戲腳步過慢的任天堂,今年九月宣布重大突破性的決策,將與Niantic合作推出名為「Pokémon GO」的尋找神奇寶貝遊戲,隨後在十月宣布攜手谷歌及神奇寶貝遊戲開發商Pokémon公司以三千萬美元投資Niantic。

川島透露,這項被視作任天堂跨進手機遊戲最重要一步的合作案,其實來自於一四年的一場愚人節玩笑遊戲。就在去年四月一日,谷歌在地圖上設計了尋找神奇寶貝的遊戲。

「雖然是愚人節遊戲,卻引起全世界的熱潮,那一天,大家都在問:『哪裡有皮卡丘』?」這個尋找皮卡丘熱潮,意外促成了一年多以後Niantic與任天堂的 合作,「就連當時設計這款遊戲的工程師都進了Niantic團隊。」川島說,尋找神奇寶貝與Niantic希望人們走出去探索世界的信念契合,是雙方能一 起合作的關鍵。

不過,對於什麼時候,大家可以拿著手機,在上班途中、家裡附近,甚至是旅行時尋找神奇寶貝,川島露出神祕微笑,「喔,這不能說,明年的某個時間點吧!」靠 著「讓更多人走出戶外」的信念,Ingress在短短的三年內,從一個內部會議的點子,一躍而成讓全球宅男宅女大遷移的熱門手機遊戲,並且吸引任天堂上門 尋求合作。Niantic團隊也從不局限自己的想像,他們對未來的想像很廣,不只是做遊戲,更要成為一個連結人們的平台,「現在我們才走到太陽,希望有一 天走出銀河。」川島開懷大笑。

Niantic小檔案

成立時間:2010年

負責人:約翰.漢克

亞太區營運總監:川島優志(中)主要業務:手機遊戲與軟體開發Ingress重要里程碑2012年 開發出熱門遊戲Ingress 2013年 Ingress正式登錄安卓平台2014年 7月 Ingress正式在ios上線2015年 8月 Niantic從谷歌分出,成為獨立新創公司9月 任天堂與Niantic宣布將於2016年共同推出「Pokémon GO」遊戲10月 神奇寶貝、谷歌和任天堂共同投資Niantic3000萬美元,其中包括最初的2000萬美元以及Niantic達到預定目標,可獲得的1000萬美元融 資Ingress社群力強大,與新北市政府合作的實體競賽遊戲「Anomaly Day」,吸引4000名玩家熱情參與。

撰文 / 周品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221

注資夏普,卻否決Google超想買的公司日本新創基金 淪魯蛇救濟金

2016-01-25  TCW

為了不讓夏普、東芝等跌入經營谷底的企業垮掉,日本政府把用於育成新創企業的錢,拿來搶救電子業,一個獲機器人世界冠軍的新創業者說:我實在不想繳稅。

在經營危機中掙扎的夏普(Sharp),將切割主力產品面板事業,持續朝向和官方色彩濃厚的日本顯示器公司(JDI)整併的方向進行協商。JDI的大股東 是出資兩千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五百七十六億元)的產業革新機構,這是一個由日本政府出資的「國策基金」,又被稱為「經濟產業省的機動部隊」。

電子大廠陸續「國有化」!

「日本的半導體、面板產業之所以競爭力薄弱,都是因為以民間企業的力量,難敵韓國和台灣以產宮合作所創造的優勢。」日本經濟產業省(以下簡稱經產省)出手主導國內面板業重整,其背後思維不外乎上述原因。

但是,不能直接出資給企業的經產省,只好利用旗下育成新創企業的革新機構,持續將官方資金挹注到電子業。例如半導體公司瑞薩電子,以及JDI和索尼、松下電器等公司的OLED事業整合後所成立的JOLED,還有東芝收購的智慧型電表大廠Landis+Gyr等。

到目前為止,革新機構已斥資近四千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一千一百五十億元)參與日本國內電子大廠的整併行動,雖然該機構主張{這是民問資金」,但追本溯源,資金是來自稅收。所以透過革新機構注資給電子業,就是一種「國有化」的過程。

二0一一年經產省創造JDI的時候,曾經希望夏普也參與,但是夏普斷然拒絕,時任會長的盯田勝彥說:「夏普是全球面板業界第一名,沒必要跟魯蛇混在一起。」

雖然當時夏普的業績已經開始走下坡,但是町田認為向官方求助是一種屈辱。於是在二O二一年,與承攬iphone訂單的鴻海合作,將最先進的大型液晶面板廠堺工廠一半賣給郭台銘。

不過町田在二0二一年退休後,繼任會長的片山幹雄並不喜歡鴻海,整個經營團隊也一面倒的反對與鴻海合作,於是町田曾經寄望郭台銘能像日產汽車執行長高恩 (CarlosGhosn)帶領日產脫胎換骨一樣,將夏普帶往重生之路的構想,就在一群害怕改變的「上班族心態二高層的阻撓之下戛然而止。

等救援的夏普,瀰漫安心咸然而這個團結一致擊退鴻海的上班族團隊,對於如何重建夏普卻一點頭緒也沒有,因此資金日漸匱乏。片山之後繼任社長的奧田隆司與高橋興三,主要工作就只剩下向主要往來銀行及經產省求援。

高橋面臨著二0一六年三月底的五千一百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一千四百七十億元)的還款期限,在無法向銀行借新債還舊債的情況下,只好決定將旗下最大的資產、 同時也是集團最大負擔的面板事業出售。買方究竟是JDI還是革新機構?一點也不重要,因為兩者的背後都是政府,「國有化」已成定局。

根據剛離職的夏普員工表示,即將「解體」的夏普,公司上下正瀰漫著一股不可思議的安心感。

無獨有偶,爆發假帳醜聞的東芝,一位曾被主管脅迫「想辦法」而竄改財報數字的中問管理職,語出驚人的說:「與其說是罪惡慼,不如說是達成任務的慼覺。」

革新機構連這樣的企業也出手援救,某位市場人士透露:「假如東芝真的窮途末路了,可能連它的核電設備事業也會『國有化』吧?」

原本應該扶植新創企業的革新機構,卻成了「電子業救濟機構」,對於新創企業反而冷眼對待,在美國奪下世界機器人大賽冠軍的日本新創公司Schaft,就曾吃過閉門羹。

拚創新的小公司,募資被拒曾在東京大學擔任助理教授的中西雄飛、浦田順一,二0一二年相繼辭去教職,投入擬人化雙足機器人研發,成立了Schaft,當時已經是企業家的加藤崇因為被兩人熱中研發機器人的熱情所感動,也加入團隊擔任財務長。

二0一三年春天,加藤自信滿滿的前往經產省,希望能獲得注資以進入下個階段的研發,但接見的課長說:「我們只有規畫看護用的機器人投資額度,沒有餘錢投資 你們這種類型。如果你們真的想做,不如去美國吧!」隔週,加藤抱著微薄希望來新機構,出面的專務執行董事一臉不悅的說:「老實告訴你,我們是民間資金,不 賺錢的案子不會做,所以無法投資你們。」

一開始就完全插不上話的加藤,聽了整整一小時的說教。

Schaft想申請三億日圓的研發經費,然而擁有兩兆日圓資金的革新機構,卻無視他們。全世界第一次發現雙足機器人的重要性,是在二0一一年三月福島核電 廠的搶救行動上。面對分秒必爭的冷卻作業,人類被高輻射阻隔在外無計可施,這時候所有人都在想一件事:「機器人呢?」只可惜雖然有那麼多大企業在研發機器 人,但直正能因應現場環境的技術卻一個也沒有。

中西和浦田研發的機器人「S1」,步行時無論從前後左右哪個方向踢它,都不會跌倒,即使在瓦礫堆中,也可順利前進。如此優異的重心控制技術,後來被全球機 器人研發工作者稱為「Urata Leg}(浦田腳)。為了繼續研發可因應當地環境的機器人,這兩人才會成立Schaft。

就在這時候,美國和韓國正大舉投資雙足機器人的研發,反觀日本,卻刪除了研發預算。加藤心想:「在日本可能沒辦法了。」但是為了讓中西和浦田能繼續研發,便隻身前往矽谷。很快的就有許多投資家表示「有意了解詳情」Google也是其中之一。

二0一三年六月,三人和Google進行第二次視訊會議,對方表示相當喜歡Schaft的技術,希望能親眼看到實體。Schaft也大表歡迎。

前去日本視察的名單中,赫然發現安迪.魯賓(AndyRubin)也名列其中。他是全世界最普及的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Android的開發者,也是當時Google技術部門的副總裁。

它被日本放棄,卻賣給Google

「你們的機器人實在太棒了!要Google投資並不難,這個規模的投資案,我現在就可以馬上決定。但是由於仍有些技術不足的地方,你們也可以選擇加入Google,與其他優秀的技術人員共同開發,端看你們如何決定。」

就這樣,他們決定把公司賣給Google那一年底,在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畫署所主辦、號稱世界機器人大賽的擬人化機器人競賽中,Schaft漂亮的擊敗美國太空總署及麻省理工學院的隊伍,贏得第一名。

現在,中西和浦田以Google機器人部門的員工身分在日本工作。兩人的直屬長官是Google創辦人之一佩吉(Larry Page)。把公司賣了,頓時身價不菲的浦田,有一天不經意的這樣說:「我實在很不想繳稅。」

「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日本放棄了我們,現在我們卻得繳稅給日本政府。而且這些稅金還會透過那個曾經完全否定我們的產業革新機構,注資給那些經營失敗的大企業......。」結果浦田並未採取任何節稅方案,全額繳了稅金。

過去,三洋電機被松下電器收購之後,原本的十萬名員工中有超過九萬名被分散各處。

前會長野中知世曾說,在企業面臨經營危機時,那些上班族集團為了維護自身權益而到處奔走,簡直就像「鐵達尼號快要沉船時,還在甲板上拚命排列自己椅子的人。」

認為「國家會出手支援」而戚到安心的夏普員工,或者參與做假帳的東芝員工,他們都一樣,在龐大的組織中,只要確保自己能占有一席之地就行了。組織要走向什 樣的未來,他們一點也不在意。即使身陷難關,大部分的人還是無法跳脫上班族共同體的思維。

(Nikkei Business (c)2016NikkeiBusiness Publications,Ine)

柳井正:我看不到領導下個世代的經營者

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Past Retailing)長兼社長柳井正,對於日本的現況抱持高度危機感。這個在全世界不斷迎接挑戰的男人,主張應該徹底破壞日本企業的上班族心態,以下摘選《日經Business》總編輯飯田展久專訪柳井正內容。

飯田展久問(以下簡稱問):近幾年,社會瀰漫著一股「安倍經濟學」帶動日本成長的氣氛,安倍晉三還發表了,要把最低時薪提高到一千日圓(約合新台幣二百八十八元),接連向企業提出各種要求,你怎麼看?

柳井正答(以下簡稱答):根本擾民。政府想提高最低薪資我可以理解,但提出具體的金額和加薪比率等目標,就做得太超過了,簡直就像社會主義。

問:面對政府的舉動而不抗議的財團及產業界,是否也有問題?

答:與安倍持同樣觀點的經營者,大多是有大企業主義等老舊觀念的人。政府向來視製造業為重心,以基礎建設相關企業為優先,寄望靠基礎建設出口帶動經濟成長。但事實上目前支撐日本經濟的是中小企業,是像我們一樣的零售業和服業。

所以,一定要思考如何振興內需景氣。企業的成長力唯有仰賴能活化新陳代謝的政策。

依靠出口大企業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就連中國也正在轉型為內需導向的經濟模式。

問:是否有覺得「這個人很優秀」的經營者?答:我能想到的只有永守重信(日本電產會長兼社長)和孫正義(軟銀集團社長)。

但是他們算和我同一個世代,所以下一個世代的「指標人物」,我實在找不到。看不見下一個可帶領日本的經營者,這是個大問題吧? (譯.張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408

28 Feb 2016 - [財務報表不明則鳴] 新創建(659)撇除人民幣貶值影響的純利

若想得到更多最新訊息,請Like已有超過10,800個Fans的「紅猴FACEBOOK」(按此),謝謝支持!

於新創建(659)至2015年12月中期業績,P.16提到「股東應佔溢利增加 17%至 23.54 億港元。倘若撇除於本期間人民幣貶值所帶來的影響,股東應佔溢利則上升約 40%」,不少傳媒及分析就此搬字過紙,投資者便以為核心盈利增長非常理想。可是,P.17清楚列出業績內還有其他影響不少的「非經常收益/虧損」(參閱下圖),若扣除相關影響,股東應佔溢利按年上升應低於10%,投資者還認為吸引否?

(圖片來源:新創建(659)中期業績)


證券投資組合管理服務 (按此,再往網頁左下方) 
投資收費專欄「觀微知勢」(按此
2014年著作「港股A餐」(按此
Facebook專頁(按此)
港企專門店 (按此)
香港八十前 (按此)
上市公司財務分析摘要大公開 (按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0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