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廁所革命新三年計劃:不能廁所有了汙染還在

“一個土坑兩塊板,三尺土墻圍四邊”,很多年來,這都是農村廁所的真實寫照。第一財經走訪的一些村民說,以前上廁所的時候要拿東西趕蚊子,不然屁股上就會被咬幾個包。

廁所的好壞關系到鄉親們生活的幸福程度,隨著廁所革命的持續推進,鄉村的衛生條件改善了不少。硬件設施變好,如何改變人們的衛生習慣,提升鄉親們的精神面貌,成了村里最重要的工作。

早在2015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就“廁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抓“廁所革命”是提升旅遊業品質的務實之舉。去年11月,他又指出,廁所問題不是小事情,是城鄉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區、城市要抓,農村也要抓,要把這項工作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具體工作來推進,努力補齊這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

第十屆中國國際旅遊商品博覽會本月25日開幕,同期舉行的“2018中國廁所革命研討會”和環保廁所展示、廁所革命展都吸引了不少眼球。

今年是“全國廁所革命”新三年計劃的起始之年。按照計劃,從2018到2020年,全國將新建、改擴建旅遊廁所6.4萬座,其中新建4.7萬座、改擴建1.7萬座,比上一個三年計劃增加7000座,達到“數量充足、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服務到位、環保衛生、如廁文明”的新三年目標。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辦事處水與環境衛生項目主任楊振波博士認為,廁所革命首先要革掉舊觀念和舊習俗,再把體驗提上來。這麽多年來,廁所革命也做了很多工作,但是廁所文化被忽視。即使建了廁所,比房子還高級,可是沒有人的觀念提升也不行。

“廁所革命,我們需要明確要解決什麽問題,才能有清楚的改革路徑,否則又走上了改革就是建造廁所的路。”楊振波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

廁所有了

世界廁所組織數據顯示,全球有24億人沒有廁所或生活在廁所衛生較差的環境中,一些國家因此引發大量疾病,因為直排汙物造成土壤、食物和水汙染。廁所作為衡量旅遊服務的重要標尺,某些時候更被視為國家“維持聲譽和增強投資信心”的關鍵。

“飲水與廁所有關的疾病是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安全供水和廁所與兒童生長遲緩有關,影響全球1.56億兒童。”楊振波說。

“為了保證人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們必須使用衛生廁所,對廁所進行改造,糞便要在進行安全處理後方可排放到環境中或者作為肥料用於農業生產,不能造成糞便暴露。”楊振波表示。

中國政府十分重視對千年發展目標的承諾,投入大量資源,15年間,超過5億人獲得了改善的飲用水水源,使獲得改善飲水水源的人口比例達到了95%,其中,城市為98%,農村為93%。改善的廁所使用率也有極大提高,有76%的人口使用衛生廁所,包括64%的農村人口和87%的城市人口。

在沈陽市西北100多公里處一個村莊,全村有80多戶,其中有四分之一的家庭擁有了兩個廁所。一個是無公害化廁所,一個是傳統的廁所。

“當前北方的農村廁所已經改到戶,有墻有頂,都是彩鋼板做的,很多人把它當成了夏天的洗澡間,因為新建廁所也不能沖水,費用也不少,每家每戶要出400~600元。”第一財經在走訪時遇到的農戶解釋稱。

但是這樣的廁所,在建成之後就被擱置了。“有的人家做了洗澡間,有的放點農具。廁所沒法用,用完後沒辦法處理糞便,還不如我們原來的坑廁,比如容易挖。這里沒有下水道,也沒有水沖廁所,建成了就是一個擺設。”該村其他的農戶表示。

其實這樣的廁所,在北方很多省份都鋪開了。

2004年,中央財政設立農村改廁轉移支付項目,推廣建造無害化衛生廁所,提出了三格化糞池式、雙甕式、三聯沼氣池式、糞尿分集式、雙坑交替式及完整下水道水沖式衛生廁所等6種模式。2009年又將農村改廁納入深化醫改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予以大力推進。2004年以來,中央財政累計投入83.8億元,新建、改造2126.3萬戶農村廁所。

根據1993年第一次農村環境衛生調查的結果,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僅為7.5%;到2016年底已經大為改觀,普及率達80.3%,東部一些省份達到了90%以上。在一些基礎條件比較好、居住比較集中的農村地區,具有完整上下水的水沖式廁所已經基本普及。

在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中國政府承諾到2015年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5%。在《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中提出,到2020年,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這個目標中國已經提前完成。

北京科技大學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李子富多年來一直在積極推進廁所革命,他說,公共廁所增加了,人口也在增加,每萬人擁有的公共廁所數量變化不大,從1979年~2014年,看起來基本上是穩定的。

“廁所革命第一個階段是可及性革命,將廢物統一收集到一個地方,包括農村的改廁、城市公共廁所建設等,雖然有些廁所設施簡陋,但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可及性問題。”蓋茨基金會高級項目官劉東表示。

上世紀90年代,中國將改廁工作納入《中國兒童發展規劃綱要》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在廣大農村掀起了一場“廁所革命”。新世紀以來,中央和地方持續加快推進農村改廁工作。

為扭轉中國“臟廁大國”的國際形象,改善公共場所衛生條件,國家以旅遊業為突破口,將推動廁所建設與管理的現代化,改善公眾的如廁環境,作為推進文明進步的切入點。

根據國家旅遊局網站的統計數據,截至2017年10月底,全國已新改建廁所6.8萬座,各地安排配套資金超過200億元;44億人次中外遊客的如廁需求問題基本得到滿足。

與全世界仍有近26億人無法獲得馬桶或廁所等改良過的基本衛生設施相比,中國的廁所革命已經取得了第一階段的勝利。

汙染還在

可是,有了廁所依然沒有最終解決根本的問題,就是生態汙染的問題。

國家衛計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農村衛生研究室副主任苗艷青調查發現,雖然各地農村改廁工作成績出眾,但使用衛生廁所後續管理問題,尤其是糞便處理問題正變得日益嚴重。超過90%的受訪幹部都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在個別地區,糞便處理問題已經開始影響到衛生廁所的使用率。

苗艷青稱,中國公共區域的廁所問題涉及到管理機制和工作機制。在城市,即使有人負責公廁,有些公廁還是臟亂不堪;在農村,連下水都沒有,談不上沖。很多鄉鎮衛生院都沒有公廁,更談不上廁紙、洗手之類。

“很多公廁只能捏著鼻子進去,沖水式馬桶沒有水或者設備壞了不能沖,或者下水道堵塞,洗手池有水就不錯了,很難看到公廁里面有紙、洗手液或者烘手機,這就是中國城市公廁的現狀。”苗艷青說。

按照李子富的解釋可以知道,糞便里面含有很多致病的微生物、蛔蟲卵等,尿液里的致病微生物的量相比較而言非常少,又含有大量的尿素,這個實際上是一種肥料。對人類生存環境影響較大的便是富含致病微生物的大便。

“我們正常人日均產0.5公斤大便。”楊振波說。按照這個數字推算,14億多人一年要生產2555億公斤大便。這些帶有致病菌的大便如何處理,成為一大難題。

中國的廁所主要分為旱廁和水廁,缺水的農村和偏遠山區以旱廁為主,城市以及較發達地區以水廁為主。隨著農業生產方式的改變,過去旱廁的汙穢物通過傳統的發酵方式處理後作為農家肥已大為減少。“直接扔到了附近的河溝里,沒有人再去發酵了。”遼寧一位農民表示。

“相對於建造而言,農村公廁的管理更是棘手,當前部分農村自建公廁後,由於沒有專門的管理單位,農村公廁的環境衛生及使用難以規範,很容易變成全村最臟、最臭、最汙染環境的地方。”苗艷青表示。

大規模持續性的農村改廁行動,是否真正促進了農村環境衛生狀況的改善?

“廁所的普及率的確已經很高,但是廁所化糞池里的物質沒有進行合適的處理,很多廁所的糞便就直接排放到一些露天的場合,這會對地下水、對環境造成汙染。”劉東說。

使用水廁是不是就解決了汙染問題呢?“沖水式廁所,是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在使用的方式,但是這種技術仍然存在很多局限,特別是增加了後期的處理量和成本。”劉東對第一財經表示。

與農村糞便直接扔到自然中不同,沖水式廁所的大便進入地下管網,進入汙水處理廠,產生汙泥,再進行處理。而這些汙泥的處理目前也不樂觀。

環境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侯立安曾對第一財經表示,我國對汙泥的無害化處置手段比較落後,其中土壤填埋占65%。土地填埋、露天堆放和外運的汙泥絕大部分屬於隨意處置,真正實現安全處置的比例不超過25%。

統計顯示,作為城市汙水處理的衍生品,我國市政汙泥年總產量目前已超過4000萬噸,預計2020年,總產量將達到每年6000萬~9000萬噸。

“近80%汙泥沒有進行穩定化處理,現在新建的汙水廠大多沒有配備汙泥處理裝置。汙泥中富集了汙水中30%~50%的汙染物,里面含有病原菌、寄生蟲(卵)、有毒有機物、重金屬,甚至一些抗生素成分也包含在內,同時含有大量的氮、磷、鉀等營養物質以及微量元素。如果處理不當,就會汙染地下水、土壤甚至傳播疾病。國外對汙泥出廠有標準,需要達到穩定化標準,即汙泥中易腐易臭的有機物應該在汙水廠降解掉,才能進行後續的處置工作,比如填埋或者焚燒。”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戴曉虎對第一財經表示。

革什麽命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協同創新生態設計中心主任武洲認為,廁所三分建七分管,廁所維護難主要原因在於:基礎建設不合理,留下硬傷;人員維護不及時,使用維護產品不科學;使用人不能正確使用廁所,不文明如廁造成廁所環境汙染快。

經過三年轟轟烈烈的廁所革命,中國廁所與如廁環境已經得到很大改善,但也有許多需要反思和改進的地方。

在武洲看來,過去三年的廁所革命中,更多註重廁所外觀建築的美觀性,卻忽略了廁所本身的如廁功能性。廁所內各種設施配套很齊備,有的卻安裝錯了位置,更對不同條件不同場景下的用戶行為、使用心理、切實需求等調查研究還不透徹,造成後期廁所保潔壓力增大,維護成本居高不下。

“潔凈能源的利用不足,新材料新技術的引入滯後等也是目前廁所建設的短板,常常造成‘新挖的茅坑香三天’的尷尬局面。廁所建設項目前期缺少專家論證,後期缺少可持續評估標準,這些都為後期公共設施運營留下了隱患,甚至新建廁所投入使用出現問題後反複改建補救,造成巨大的社會資源浪費。”武洲說。

農村廁所汙染物的無害化處理仍有問題,城市廁所的臟亂差現象仍然存在。新一輪廁所革命,任務還很艱巨。

對於農村廁所革命,武洲稱,農村主要需要家用廁所,因為很多農村地區配套管網與汙染物處理設施配套還不完善,甚至因地域風貌與投入過大等原因很難完善,所以在滿足衛生廁所要求的基礎上,要做到糞尿就地減量化,有條件的地區要做到排泄物的資源化,國家有關部門要求2020年農藥化肥零增長,全國有機質缺口估算近15億噸,而經過科學處理的糞便是生態農業需要的有機質重要來源與補充。

“農村沒有下水道,如何去處理這個問題?西北部農村沒有水,建了廁所也沒法用,有些地方進行集中管理,但是成本很高。有水的地方,卻沒有處理裝置,對環境的汙染問題仍然沒有解決。”李子富表示。

對於城市水沖式廁所,糞便可以進到中央處理設施,這套系統的問題是,造價非常昂貴,首先在沖廁所的過程會用掉很多寶貴的可飲用水。另外,這個廁所沖下去的糞便,也需要通過下水系統和管道去輸往最後的處理廠進行處理,所以整個過程是很貴的,很多發展中國家是用不起的。

劉東表示,在21世紀應該去重新反思這套系統的有效性,是否可以采用一種不同的思路去發明一種新的廁所系統,能夠節水、節能,同時能夠環保,還能夠造價比較低。蓋茨基金會目前正在做相關的項目。

“廁所的可及性解決了之後,下一步應該是用什麽廁所的問題,這一階段涉及到技術上的革命,現在廁所以水沖式為主,也是世界上很多地方采用的方式,但是這種技術,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修建管網投入很大,管理與處理都需要投入,後期的維修成本也越來越高,也會出現對環境的汙染。另外還有一些地區發展不平衡,財政不足,只能使用化糞池,這也是需要被革命的地方,另外一些山區即使有水也不適合做管網。所以,修建管網的局限性成為了環衛最後一公里。”劉東說。

“廁所的基本功能是舒適、衛生,但是過去的使用屬於初級應用階段,不太安全,不太衛生。在未來的改革中,如何變得安全、衛生,應該從技術層面進行解決,還涉及廁所文化的問題。要根據不同的地區采用不同的廁所,盡可能使用旱廁、無水廁所。”李子富表示。

除了廁所硬件上所要進行的技術革命之外,楊振波更認同文化的重要性。“很多人認為廁所是一個很臟的地方,都不願意待很久。對糞便暴露所帶來的危害不了解,所帶來的經濟負擔也不了解。我們只有把觀念改變了,廁所革命才能順利進行下去。”

民眾素質水平和社會發展水平密不可分,例如現在隨地吐痰、車窗拋物的不文明現象越來越少了。“我重點想提出讓廁所教育進學校,尤其是小學,讓孩子們從小就建立起文明如廁的好習慣,養成珍惜他人勞動成果的好品質,維護好公共環境的好德行,而且普及廁所知識對於青少年衛生疾控知識的普及與身心健康發育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們現在做的小學科普廁所‘生態屋’與‘小學廁所設計指導原則’就是針對青少年進行廁所教育。”武洲表示。

廁所革命任重道遠,只有清楚了要革什麽,才能把革命之路走到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8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