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放貸人唐寧

http://www.eeo.com.cn/2011/0910/211047.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胡蓉萍 唐寧或許是中國目前累計放貸額度最大的個人。

他是個人信用貸款諮詢服務機構宜信集團的CEO,據宜信內部人士透露,唐寧本人,放貸餘額已至少20餘億。

唐寧的模式是,以個人身份放貸給需要資金的客戶,然後再將其個人債權轉讓給有投資需求的出借人,出借人投資到期,宜信公司再幫助出借人尋找下家回購債權或者唐寧再把債權回購。

他管理下的宜信匯才商務顧問有限公司,營業網點已遍及全國數十個省、市、區,可以說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沒有小額貸款牌照的小額貸款公司。

和他的其他同行相比,他卻最受到資本市場的追捧,目前已經獲得了凱鵬華盈對其共5000萬美元前後兩輪風險投資,並擁有四、五千名全職員工,從事著尋找和服務借款客戶和出借人的主要業務。

在中國,個人放貸受到一定程度保護,但企業放貸需要特許的金融牌照,那麼如何平衡個人放貸和企業行為的關係?

在《放貸人條例》依然難產的前提下,放貸人唐寧走在政策前面。但如何走向陽光化、合法化,一直是個問題。可能正因為這部分業務遊走在政策邊緣,現在宜信已經開始和信託公司合作、並有意往第三方理財方向轉型。

據一位投資界人士透露,該公司目前估值已經超過5億美元。儘管這一模式充滿著政策、流動性和信用的風險,但對唐寧而言,5年身價達到5億美元,至少說明了這個模式得到了市場和投資人的認可。

P2P還是資產證券化?

2011年年初,張靈(化名)有10萬元閒置現金,他希望獲得10%左右的年化收益率,通過朋友介紹和宜信的客戶經理進行了接觸。

他填寫了一份信用諮詢與管理服務協議開戶申請表,裡面分成個人資料、緊急聯繫人資料和初次投資情況三部分。

他可以選擇的開立賬戶有幾種,按照金額的大小,宜信所收取的賬戶管理費不同,5萬元是門檻。50萬以下的賬戶管理費月費率為0.150%,50萬到 100萬的賬戶管理費月費率為0.100%,100萬到 300萬的則是0.075%,300萬 到 500萬 的 為0.050%,而 500萬以上的則為0.025%。賬戶管理費是宜信公司主要的收入來源。

宜信提供給張靈兩種資金出借方式,一種是對宜信推薦的借款人進行選擇,如果決定出借,則和借款人直接簽署借款協議。在這裡,宜信充當的就是一個 P2P借貸中介的角色,它在中間是一個「居間」的作用。但這種形式在宜信的業務量中佔比非常小。但有意思的是,這種「居間」模式恰恰是宜信對外宣稱得最多 的一種模式。「因此這樣每一單『居間』業務的成本很高,而且借款人和出借人如果信息對稱了,還要宜信做什麼?所以這一種形式其實在宜信的業務中佔比很 小。」宜信一位內部員工告訴本報。

其實,宜信建議它的客戶更多選擇的是另一種方式,受讓已經簽訂了《借款協議》的個人債權債務關係,將款項支付給像唐寧這樣的債權轉讓方,從而完成資金的出借。這種業務才是宜信小額信貸中壓倒性佔多數的業務。

考慮到分散風險,張靈選擇了後者,他購買了債權之後,將享有所借出款項所帶來的利息收益。而宜信,賺的則是向出借人和借款人分別收取的服務費用。

他選擇了一種名為「季度豐」的產品。事實上宜信除了這個產品外,還有宜信寶、月息通、月益通、月定投、雙季風、玖玖盈、年年鑫這些產品,主要是根據期限不同而設定的。

所謂「季度豐」,就是張靈受讓了一筆債權,相當於出借一筆資金後,在三個月內張靈委託宜信將其按月代收到的借款人償還的本息進行一次新的出借。

3個月後,張靈可以將這筆資金對應的債權資產再全部轉讓給宜信為其找到的債權轉讓人,包括收益部分。由後來的債權受讓人在3個工作日內支付到張靈的 資金回收專用賬戶中。「這很像銀行理財產品和信託的收費模式,有點是在賣信貸類信託或者信貸類理財產品的概念。」一位小額貸款公司高管表示。

借款人向張靈定期還本付息的資金由宜信與銀行的合作系統代為收取借款人每期償還的本息,代收後進行結算。

個人放貸,公司收錢

張靈選擇的第二種模式之下,原出借人和借款人之間的《借款協議》由宜信委託給張靈保管。

而這一借款協議上的原出借人是宜信集團CEO唐寧。

有意思的是,在張靈的這個案例中,從本報獲得的他和宜信公司簽訂的相關合同來看,原出借人是唐寧,後來在3個月後,承接張靈債權的,也是唐寧。

也就是說,起初,唐寧為轉讓人,借出去了一筆錢,他就是債權人。後來張靈與唐寧簽訂了一個債權轉讓及受讓協議,張靈從唐寧那裡受讓了10萬元的債權。張靈成為債權受讓人,也就是新的債權人。

唐寧將債權的基本信息都放在了相關合同中,比如借款人姓名、身份證號碼、初始借款金額、初始受讓債權價值、借款人職業情況、借款用途等等都非常詳細記載。

除此之外,還有借款人如約還款情況下債權收益信息也非常詳細,有還款起始日、還款金額、還款期、剩餘還款月數、預計債權收益率等等。

持有了3個月之後,無論這3個月中債權本息變成了多少,張靈所能獲得的收益都是固定的,本金之外,還包括年化為10%左右的利息。到期後,債權再轉到唐寧名下。

但是令人比較疑惑的一點是,宜信公司賺的錢和唐寧個人放貸的錢如何轉換,如何入賬和出賬?凱鵬華盈投資的錢如何使用?直接用於公司擴張運營呢,還是會有一部分給予唐寧以個人名義放貸了?

本報多次聯繫宜信公司和唐寧本人,但宜信和唐寧均拒絕接受採訪。

據瞭解,最近通過宜信這個平台的初始放貸人不再僅僅是唐寧一個人了,一家內蒙古小額貸款的貸款資產也通過宜信這個平台實現了轉讓。

宜信一位離職員工表示,他曾經把自己的許多親戚朋友的資金都放在宜信公司來理財,但後來擔心如果一旦出現大規模兌付危機,或者宜信公司和唐寧本人出了道德風險,那將會非常麻煩。

其實,在風險防範上,宜信公司設有還款風險金專用賬戶,是指由宜信公司設立並管理、以宜信公司的名義單獨開設的一個專用銀行賬戶,由宜信在借貸雙方 簽署《借款協議》時對每一筆借款都從宜信自身的服務費收入中提取一定金額存入此專用賬戶。該款項專款專用,用於宜信公司所服務的出借人一定程度的潛在回款 損失,包括本金和利息。

還款風險金的提取比例由宜信根據借款人的整體違約狀況進行設定,並有權進行適當的調整。

張靈說:「儘管如此,也是買者自負的,如果貸款出現了違約,誰擁有債權誰就承擔損失,一旦出了問題,補償都是杯水車薪。」

轉向第三方理財?

宜信在其網頁上說「民間借貸是指自然人之間、自然人與法人之間、自然人與其他組織之間借貸」,那麼無數個張靈這樣的出借人與唐寧之間的借貸關係,以及一個唐寧與無數個借款人的關係,是否依然屬於「民間借貸」關係呢?

唐寧並不是沒有意識到這點。從宜信目前的業務結構上看,它正在有意識地向政策上絕對安全的第三方理財方向轉型,目前國內有像諾亞財富這樣的公司做藍 本。「目前類似機構的共同情況是,想要做理財的投資人多,而需要貸款的人難找,即使有需要貸款的,其資質和信用也並不好。為了滿足這些客戶,我們就推出了 第三方理財業務。」一位宜信員工對本報表示。

除了自己正在發行的一些產品之外,宜信也漸漸在代銷一些理財產品、信託,如最近還剛剛銷售了一單8000萬左右投資重慶房地產的信託產品。

根據宜信內部人士透露,今年上半年平均一個月1億元的交易量中,有3000萬到4000萬是代銷的理財和信託產品。「我們也與信託合作開發自己的產品,但很不好賣。」一位宜信員工表示。他指的合作開發的信託產品,是指以上述債權資產為基礎的,和中航信託合作的信託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50

【吾鄉吾民】「全民放貸」原來就在身邊

http://www.infzm.com/content/68242

過去兩年,徐州民間金融機構突增。比銀行高出許多的利息裹挾了大部分普通人。然而2011年下半年七八個人跑路,丟下了數千名受害者,並引發全城民間擠兌潮,進而可能拖累這個市場上的好公司。

身邊的「放貸人」

一直以為,高利貸,只是自己和同事們採訪報導的一種經濟現象,和我總還是隔著些距離。卻不想,這次春節回家,發現在老家江蘇徐州這樣一個經濟並不發達、觀念保守傳統的中原城市,竟然也在2011年成了高利貸的「災區」之一。

臘月二十九,去初中同學家拜年。同學的媽媽徐阿姨知道我在媒體做經濟報導,急急地拉著我問:「你說,2012年國家的金融政策會寬鬆嗎?企業貸款會更容易些嗎?」我訝然。這是一個普通工薪家庭,徐阿姨夫婦皆已退休,怎麼會如此關心宏觀經濟,還問出這麼專業的問題。

「我媽拿了一堆錢出去放貸,有一家跑路了,還有一家現在到期了卻抽不出錢來,說是要等貸款批下來。我姨我叔還有我姥爺,都有放貸。」同學在上海工作,普通白領,也是過年回家,才知道全家都變成了放貸人,還出了問題。

想起來的路上,看到公交站牌、煙酒小賣店甚至電線杆子上面,到處都是大大小小、花錢的不花錢的投資抵押擔保公司的廣告,還覺得有些奇怪。原來一年沒回家,徐州竟然也全民放貸了?

「我同事的兒子、我們樓下的兒子,原來都沒有工作,現在都開投資公司了。才做了一年,就開起了小車。」徐阿姨開始詳細說起她們家這兩年的放貸之路。

最初接觸到高利貸,是兩年多前,徐阿姨的一個同事推薦的。12%的年息,也就是放1萬元,一年能拿到1200元。只比銀行略高一些,還是同事的親戚開的公司,倒也穩妥。做了一年,本息全收,相安無事。

待到2011年初,徐阿姨再琢磨這筆錢的投資去處時,徐州忽然間多了很多類似的公司。而且看一家,年息18%,再去一家,年息24%;準備下單的時候又聽說,年息40%、60%的大有所在。身邊親友參與放貸的也多了起來,都是你介紹我,我帶著你的。

徐阿姨幾經糾結,先選了一家在徐州有實體工廠的,年息24%,不高不低,投了5萬元。又繼續跟自己的姐妹們考察其它利息更高的公司。「反正退休了沒事做,我們整天看看這家的工廠,聽聽那家的講座。而且,放貸就跟有癮一樣,親戚朋友又都熱情高漲的,誰都覺得不會有事。」

擠兌潮

跑路那家的5萬元,就這麼在2011年6月份投了去。

老闆是個徐州籍的日本華僑,號稱投資了下屬縣級市邳州的一家熱電廠,跟徐州老鄉融資,有錢大家一起賺。60%的年化收益率,徐阿姨雖然覺得有些嚇人,但看了很多跟政府相關的宣傳資料,「政府總不會騙人吧。」

沒想到才收了三個月的利息後,9月份就開始欠息了,老闆跟放貸人們斡旋了兩個月後,消失了。到區公安局去報案,徐阿姨才發現,已經登記了七八家高利 貸老闆跑路,幾千號放貸人的信息。再細看那些登記信息,唬了一大跳,幾十萬上百萬的不算少數,「就算是公安局把跑路的抓回來,怎麼也會先還那些大頭的錢, 我們這5萬10萬的恐怕也指望不上」。

慌了神,徐阿姨決定,儘管看過實體工廠的那家應該不是騙子,但還是先抽出來落袋為安,反正12月底也到期了。

「抽錢的時候才知道,難啊。天天跟在他們屁股後面,還得小聲地到裡屋去談,怕影響了外面那些還在往裡放錢的人,他們不高興。」年前這幾天,同學家幾乎都在開家庭會議,討論怎麼把大家庭的錢,一筆筆地抽出來。

徐阿姨這一大家子,還有一堆錢放在了一家在徐州做了快十年的擔保公司裡。這家公司倒是只負責擔保中介,合同由借貸雙方直接簽署。但2011年下半年徐州近十家涉嫌高利貸的老闆跑路,也引發了這家公司的擠兌潮。

年前,這家公司連番邀請放貸客戶開會,徐阿姨去了兩次。「那老闆很難過地說,我們馬上都能開十週年慶功會了,什麼風浪都經過了,沒想到會碰到這次的擠兌潮。為了讓我們相信他們有實力,還獎勵了不搶著提錢的人。」

「我知道他們也有難處。那家有廠子的公司,一直跟我說能不能續2個月,3月份生產銷售能上來,貸款也有可能下來,到時候就能把本息都還給我們了。可 是你說,這貸款能下來麼?經濟形勢能好起來麼?他們的產品能賣出去麼?」徐阿姨怕報導出來會引發擠兌潮,一直也沒鬆口說那家廠子的具體信息,只是一直念叨 著經濟形勢金融政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38

地產商的N種活法:挖礦、放貸、賣酒、進電商

http://www.infzm.com/content/71853

三個月之前,中國樓市成交量降至冰點。一家從事地產開發的央企幾名高管主動約前其董事長吃飯,詢問業已退休的前領導:房地產都這樣了,還要不要繼續幹這行?

2010年,央企們正在瘋狂湧入地產業,在土地市場屢掀狂瀾,監管者國資委官員們雖反覆勒令其剝離房產輔業,亦有心無力。當年4月,史上最嚴樓市調控政策倉促推出。

2012年,地產商開始意識到樓市生意已經獨木難支,紛紛開始轉型,多元化成為一種潮流。2012年1月初,中國豪宅第一品牌星河灣宣佈,正式進軍 醬香型白酒領域;2月下旬,萬達被曝正式進軍電商領域;就連前些年打破腦袋往樓市裡擠的「共和國長子們」,也都在考慮是不是該找個其他行當乾乾了。

「房地產過去的商業模式不復存在了。房企生存空間越來越小,調控再挺兩年的話,就連萬科也很難活下去。我也從住宅開發徹底抽身,投資旅遊了。」中坤集團董事長黃怒波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有的採礦,有的放貸

易居研究院企業研究中心總經理周建成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他在通過對滬深股市132家房地產上市公司研究後發現,有1/6的房企已經或即將涉足礦業能源領域。

或已預感到樓市發動機正噼啪作響、即將拋錨,2012年伊始,保利地產就在全國四十多個城市大手筆降價促銷,「幾乎降到無可再降的空間了。」保利地 產集團的一位管理層對南方週末記者透露。然後這樣的舉動只換來1月份15億的銷售額,同比大降七成。而這一切,似乎還只是剛剛開始。

央企尚且為生存擔憂,那麼其他缺乏天然融資優勢的房地產富豪們又如何呢?易居研究院企業研究中心總經理周建成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他在通過對滬深股 市132家房地產上市公司研究後發現,有1/6的房企已經或即將涉足礦業能源領域。「進入2012年,房企為了生存紛紛另謀出路,集中湧入礦產能源、金融 等高利潤行業」。

2011年年底,主營地產和建築的浙江廣廈控股宣佈,總投資預計120億元的黃澤山石油中轉儲運項目一期工程正式開工。浙江舟山項目是目前為止中國最大的民營能源儲運項目之一,也是民營企業首次進軍包括「原油碼頭、成品油碼頭、原油及成品油儲罐」等全系列石油儲運項目。

而在此前兩年,浙江廣廈創始人樓忠福為其一個造城項目「天都城」拖累,資金鏈一直岌岌可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樓忠福就反覆強調能源產業會成為廣廈以後發展的主業,「核心競爭力就表現在能源上」。

碧桂園則在前幾年收購TVB股權未果後,對於其投資產業則更加低調。2011年,這家地產商已不聲不響地在內蒙古錫林郭勒盟建立投資公司,主營褐煤開採和煤化工,打造「褐煤綜合利用」循環經濟產業園。綠地集團、中天城投、華業地產等房企亦先後宣佈涉足礦產能源領域。

「房地產不好幹了,身邊的開發商朋友要麼去投資PE或者放貸了,要麼去新疆弄油田去了。」內蒙古佳程房地產顧問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向錦程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豪宅製造商兼賣醬酒

這家只銷售每平方米6萬元以上的豪宅的地產商,賣的醬香白酒也是一件奢侈品,有媒體報導稱,一斤或要賣到一萬元,未來幾年星河灣白酒的銷售目標為600億元。

在地產商們大多選擇金融、礦產等低門檻行業之時,59歲的黃文仔選擇了一條被大多數人視為畏途的陌生「水域」——這位打造了中國豪宅第一品牌的富豪要用賣豪宅的方式賣白酒了。

2012年1月下旬,通過一場老業主的品鑑會,星河灣亮出了「星河灣老醬香」的白酒品牌。披著紅色圍巾的星河灣集團董事長黃文仔在品鑑會上反覆強調,進軍白酒業乃籌備很久,和本輪地產調控無關,星河灣還將繼續做高端房地產。

這家只銷售每平方米6萬元以上的豪宅的地產商,賣的醬香白酒也是一件奢侈品,有媒體報導稱,一斤或要賣到一萬元,未來幾年星河灣白酒的銷售目標為600億元。星河灣副總裁樑上燕對南方週末記者稱,產品定價及推廣戰略都尚在制定中,但白酒在星河灣集團內被視為另一個支柱。

儘管黃文仔反覆澄清,但分析人士普遍認為,2011年業績的大滑坡,讓黃文仔下決心轉型,尤其是被寄予厚望的鄂爾多斯項目遭遇滑鐵盧,加快了其邁入白酒領域的步伐。

要想知道本輪樓市調控政策對地產商究竟有何影響,只需看看內蒙古沙漠小城鄂爾多斯的星河灣便知。鄂爾多斯的繁榮是構築在豐富的煤炭儲量之上的。和中 國所有新貴一樣,鄂爾多斯資金都扎堆湧入地產業。這其中,最大、最豪華的項目就是舊城邊緣的「星河灣」,1900多套豪華公寓在2011年9月首次推向了 市場,包括世聯地產、思源經紀、中原地產等多家代理機構入場,聲勢浩大的推廣活動,最終只換來不到200套的銷售——星河灣工地上突然停止工作的起重機象 徵著中國房地產氣候的急劇變遷。

這讓深受限購政策打擊的星河灣也不得不打折銷售。2011年12月16日,星河灣宣佈對旗下上海兩個套均總價在千萬元以上的項目——浦東星河灣、上 海星河灣,以八至八五折或更大優惠降價銷售,並對兩樓盤的前期業主做出高達6億元的差價補償,創下中國房地產市場差價補償的最高紀錄。

商業地產大佬闖進電商

嘗試打通酒店、旅遊、影視、百貨等上下游產業鏈的不僅僅是王健林。許家印2012年除了繼續在足球方面重金投入外,在文化產業還將更進一步。1月份由恆大集團投資的首部電影《勇敢遊戲》在北京開機。

由於本輪樓市調控政策沉重打擊了住宅銷售,商業地產領域反而成了投資的避風港。即便如此,中國商業地產大佬、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也看到了商業地產領域泡沫漸生的風險,並在尋找新的支撐點。

2月16日,王健林公開聲稱,要把文化與旅遊產業培育成企業的核心支柱產業,並將實施跨國發展戰略,力爭在10年內,實現萬達成為知名跨國企業的目標。更值得注意的是,隨後有傳言萬達欲進軍電子商務,正通過獵頭招募高管,急於構建其電商團隊。

王健林所執掌的萬達地產通過模式創新在商業地產領域坐上了頭把交椅。在融資渠道缺失的今天,王健林創造出以售養租、現金流滾資產的故事,提供了租售並舉的中國化嘗試。其圍繞商業地產主業打造的酒店、旅遊、影視、百貨四個支柱型上下游產業鏈備受矚目。

截至2011年年底,萬達已在全國開業49座萬達廣場、26家五星級酒店、730塊電影銀幕、40家百貨店、45家量販KTV,總客流達6.99億人次——這意味著過去一年,中國平均每兩個人裡,就有一人去過萬達廣場。

萬達的觸角也已伸向文化領域的各個方面,萬達投資的「大歌星」連鎖娛樂企業計劃在全國開業,預計到2012年開業65家店,並與國際投資集團美國弗 蘭克以70︰30的比例合資成立了演藝公司,有意打造全球性的文化品牌。新公司即將在武漢、大連、西雙版納三地推出綜藝節目,一台節目的年收入可達5億元 左右。

然而,萬達商業地產的一位高管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王健林也深知萬達轉型之路並未功成。經過第一輪跑馬圈地之後,萬達商業地產的經營能力到了調整與提升的關鍵時點。

2011年,中國網上零售交易額近8000億元,向傳統商業發出了強烈挑戰。萬達商業的中檔定位相對而言更容易受到衝擊。這逼迫萬達團隊將零售業態不斷壓縮,而大量增加餐飲等休閒體驗式業態——但問題是,餐飲業態每天現金流水極少,租金回報低。

拋開政策因素,生活習慣和消費方式的變化,是萬達乃至商業地產行業最大的風險。在第三代萬達廣場當中,王健林有意識地將零售業態的經營面積削減到50%以下,更多地增加餐飲、休閒、體育等業態。

與此同時,王健林也全面發力電商領域,期望將旗下商業地產、酒店、旅遊、電影院線和百貨等主營業務同時打包上線,開設虛擬的「線上商業綜合體」。據《第一財經日報》報導,其百貨業務將與銀泰網類似,聘請單獨團隊進行獨立B2C運作;而旅遊及酒店將模仿藝龍、攜程模式。

嘗試打通酒店、旅遊、影視、百貨等上下游產業鏈的不僅僅是王健林。許家印2012年除了繼續在足球方面重金投入外,在文化產業還將更進一步。1月份由恆大集團投資的首部電影《勇敢遊戲》在北京開機。

這些富豪們春江水暖鴨先知的舉動,或是目前房地產業碰到了政策的天花板,不得不轉身謀求出路的大時代註腳。

但轉型也非靈丹妙藥。易居研究院企業研究中心總經理周建成認為,多元化經營背後隱藏著難以預估的戰略風險、投資風險和運營風險,房企理應優先選擇進入風險較小的相關多元化領域。

「儘管市場步入寒冬,但還應該長期看好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它依然充滿希望。」在2011年年底,上述地產央企前董事長是這樣對他的老部下打氣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62

香港資金內地放貸的利益之旅

http://www.infzm.com/content/73234

香港與內地的貸款利率不同,讓資金在兩地開始流動。一些嗅覺靈敏的人,像青蛙一樣遊走在兩個資金池之間。

「這頭是接單難、議價難,那頭是稅負重、勞動力成本上升。」年逾不惑、大腹便便的韓斌大聲嚷道。韓是廣州一家頗具規模的服裝生產企業老闆。為維繫企業日益艱難的運營,韓斌想盡辦法融資「找錢」。

韓斌曾向銀行求助。但他2011年的1000萬元銀行貸款「虧大了」——首先,他接受的是基準利率上浮50%的利息成本,即10%的年利率;然後,銀行將這筆貸款以「全額承兌匯票」發放,韓斌要拿到錢,還需支付銀行將近10%的淨貼現利息。

此外,韓斌還要到銀行指定的擔保公司申請擔保,擔保費是貸款額的3%。再加上銀行收取的「融資顧問費」等費用,一年下來,他為銀行貸款支付的全部費用大約250萬,即實際「整體利率」為25%。

「我到銀行還貸時,銀行的行長問我去年賺了多少錢,我差點發火了。」韓斌說,利潤只夠還利息,忙活一年就是給銀行打工。

忍氣吞聲之餘,他開始尋找廉價的融資渠道:根據他身邊朋友的經驗,香港是個融資的好地方。於是,從2011年10月起,韓斌就開始著手到香港借錢。

香港資金覬覦內地信貸

算下來,這比內地的銀行成本要便宜一半以上。

由於目前國家實行外匯管制,香港機構並不能直接向內地企業貸款。香港資金介入內地民間信貸市場,依靠的是「曲線」路徑。

韓斌透露,他在香港首先找到融資中介,由其聯繫資金提供方——香港的資產管理公司和私募基金。韓斌需要在香港註冊一家「空殼公司」,經由融資中介的牽線後,他以這家空殼公司的名義來借錢,而提供抵押和擔保的則是他在廣州的企業。

「我當時打算貸款3000萬港元,用了廠房、設備和我的部分股權作抵押。」韓斌說。

提供資金的香港機構為安全起見,仔細調查和核實韓斌在內地的抵押物,確認滿足他們放貸的條件,才會發放港元貸款或美元貸款。額度一般最低1000萬港元,最高1.5億美元。

「他們分批來放貸,每次500萬或800萬。」韓斌說,要拿股權抵押讓他覺得風險有點大,但總體還是值得,年利率12%,而利息按每批的量來具體核算。另外,除了一次性的1%中介服務費,再沒別的費用了——算下來,這比內地的銀行成本要便宜一半以上。

將貸款「運」回內地則需要再申請成立一家「合資公司」。韓斌以服裝生產轉型升級的項目為由,跑了工商局等部門,要求與他在香港註冊的空殼公司共同成立註冊資金5000萬元的服裝生產合資公司。

「註冊資金到位,有3-9個月的驗資期,實際三個月就搞定了。」韓斌說,在驗資期這段時間,將貸款陸續注入合資公司中作為「註冊資金」,實際上是讓廣州的企業使用這筆錢,這樣的貸款至少兩年時間,符合他要求的長期融資需求。

當貸款變身註冊資金後,香港資金便曲線進入了內地。

「二道販子」的灰色通道

註冊資金、購買股權方式、虛假貿易和地下錢莊,是資金進入內地的灰色通道。

在內地企業急切希望到香港貸款時,一種「資金二道販子」應運而生。

香港銀行給本土企業提供的低息小額貸款,就出現被「轉賣」給內地企業的現象。例如,東亞銀行提供的一項「無抵押貸款」項目,可最高申請借入100萬港元,每月平均利息是0.55%-0.75%;恆生銀行也有類似的小額貸款套餐,月息在0.5%到1%之間。

「有些符合資格的香港企業申請了這些貸款,然後『轉手』貸給我們內地的企業。」韓斌說,這些放貸的「二道販子」首先要應付香港銀行對貸款用途的監測,躲過監測後,通過各種方式貸給內地企業。

對於這些資金販子來說,這是非常有利可圖的生意——貸給內地企業的利息一般在原利率基礎上翻一番甚至更多。

韓斌現在拿到的一筆200萬港元「轉手」貸款,平均月利息2%。「相當於借入短期資金,還是比內地動輒月息6%的高利貸要低得多了。」

怎樣把貸款「弄」回內地,則需要另闢蹊徑。被普遍採用的是「虛假貿易」和地下錢莊的方式。「虛假貿易就是圓謊——假裝有訂單,假裝在香港轉口貿易,也假裝發了貨,最後只有是錢真的匯了進來。」韓斌透露說。

無論是註冊資金或購買股權方式,還是虛假貿易,都需要反覆跟外管局等監管部門溝通協調,折騰不少時間。

最快的方法是走地下錢莊的通道:首先是地下錢莊先把客戶要兌換的外幣折算成人民幣,打到自己的內地賬戶上;然後客戶將外幣打入地下錢莊指定的香港銀行賬戶上;同時,內地的地下錢莊將人民幣打入客戶的內地賬戶上。

「香港資金貸給內地企業的現象還會持續。」招商證券(香港)投資銀行業務董事總經理溫天納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因為兩地的貸款利率差仍然存在。從 2011年上半年開始,人民銀行連續加息,信貸額度收縮,讓中小企業的財務成本驟然加大。而跟美國幾乎「零利率」保持一致的香港,就成了內地企業距離最近 的融資「窪地」。

從貸款利率差來比較,內地一年期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為6.56%,而香港的銀行經過多輪加息戰後,才從年息3%上升到現在的5%左右。另外,隨著當時人民幣升值的勢頭,用人民幣來還外幣貸款,還有匯率上的好處。

香港上市公司借道小額信貸

民間借貸火爆帶來的巨大息差,不僅吸引了中國信貸這樣的本土公司,還讓不少香港本地公司進軍內地小額信貸。

隨著民間借貸火爆,巨大息差成為小額信貸公司的暴利之源。香港上市公司也趨之若鶩,通過小額貸款公司介入內地信貸市場。

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信貸公司,無疑「近水樓台先得月」,這些公司到香港上市融資,利用這一金融市場的資源,將香港的金融服務間接傳輸給內地的企業。

中國信貸控股有限公司(08207.HK)就是這樣大發其財的內地公司。這家公司在上海和重慶開了兩家小額信貸公司。受益於小額信貸擴張,中國信貸業績迅猛增長。根據其年報,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43%;淨利潤同比增加121%。

高利差正是中國信貸的暴利秘笈。目前,中國信貸對外發放貸款月均利率為3.2%-3.5%,賺取的利息維持在年化利率約40%——雖高於銀行貸款利率,但低於民間高利貸普遍接受的72%。從其歷次公告中可發現,貸款者不乏願意承受30%、40%高息的房地產企業。

在2011年9月,中國信貸在香港發行了1億元為期兩年的人民幣債券,年利率才9%,2012年還將計劃在香港發行3億的人民幣債券——以低融資成本做高息放貸,利差高達30%。

正是由於巨大息差帶來的暴利,不僅吸引了中國信貸這樣的本土公司,還讓不少香港本地公司進軍內地小額信貸:包括FIRST CREDIT(08215.HK)、Aeon信貸(00900.HK),以及由香港「個人信貸之父」張炳煌率領的亞聯財小額貸款公司等。這些公司都在推進 內地的小額貸款業務。

此外,連原來本身業務與信貸無關的民生國際(00938.HK),也與內地機構合作,轉型來設立信貨部門或跟信貸有關的附屬公司,目標也是瞄準內地企業。

「對比內地同行,在香港上市的信貸公司在於擁有更多的融資渠道,而且集資成本較便宜。」香港金融觀察人士蔡清偉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在香港相對寬鬆的市場,這些公司可以增發配股、發行可換股債券,以及發行債券融資。

香港的商業銀行貸款要求相當嚴格,包括抵押物的現場調查、更長的貸款審批期、還款計劃書制定,以及監測貸款用途等。而信貸公司對貸款者的要求較寬泛,顯得做生意手法靈法。

無論是內地企業到香港貸款,還是在香港的信貸公司到內地放貸,在蔡清偉看來就是「青蛙打水」。他打了個比方:內地有個資金池,國際上有個更大的資金 池,現在兩個資金池對接只能依靠香港這一個水龍頭來連接。這兩年,內地的池子缺水,池子裡的青蛙太多,水不夠,「於是,內地池子裡的『青蛙長老』,組織了 一眾小青蛙跑到國際資金池打水回去。」

(應採訪對象要求,韓斌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09

外儲曲線放貸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4-13/100379409_all.html

連續下滑的外匯頭寸使商業銀行的外幣貸款捉襟見肘。「去年下半年開始,市面上外匯頭寸很緊。有的商業銀行暫停美元貸款。即使有,利率也超過了5%。」一位國有大行上海分行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

  由於人民幣目前仍在升值通道,金融機構和非金融機構都不願長期持有美元,這造成金融機構的外匯佔款持續下降。央行最新統計顯示,根據央行外匯資產數據推算,央行以外的金融機構外匯佔款已連續四個月出現負增長。

  央行外匯儲備儘管增速也有所放緩,但基數仍然呈增長趨勢。截至2011年底,外匯儲備為3.2萬億美元。

  在央行外匯儲備尤為充裕和銀行外匯頭寸持續緊張,企業又有「走出去」的外匯需求的矛盾下,外管局加大了外匯曲線貸款的力度。財新記者瞭解到,自 去年下半年始,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管局)中央外匯業務中心擴充了貸款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員。該中心為國家外匯儲備的經營管理機構。

  2010年5月,外管局曾與國家開發銀行簽署一項外匯儲備委託貸款(下稱外儲委貸)協議,針對一些特殊的戰略性項目和政府間項目,委託國開行代 理貸款業務,如「貸款換石油」等。當時參與的主要是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等政策性銀行。(相關報導見本刊2010年第20期「外儲放貸新政」)

  現在,更多商業銀行加入到了外儲的這一業務中,特別是一些中型股份制銀行。

  一位金融專家指出,外管局此舉可化解巨額外匯儲備壓力、分散外匯資產,解決了銀行目前的商業銀行外匯頭寸告急問題,同時也超越了傳統的外匯管理角色,變身為外匯貸款提供者。

  但是,外儲介入外匯貸款,存在安全性的內在要求和必要的貸款風險合理分擔等諸多問題。由於外儲的特殊地位,和商業銀行的合作中很難構建出平等的商業關係。外匯儲備適當降低、藏匯於民而非儲匯於國,才是根本出路。

曲線放貸

  銀行業人士告訴財新記者,交通銀行去年年底向中船集團下屬船廠發放固定利率2.8%美元貸款,大約二年期。

  今年初,中信銀行內部稱,可以放固定利率3.5%的三年期美元貸款,讓各分、支行找項目。

  2010年,外管局與國開行、進出口行等銀行即開始合作委託貸款業務。

  「在資金充裕的情況下,對外儲委貸沒有很大興趣。」 一位國有大行總行處長表示,各分行均不願意投入精力做這件事情。因為有此類資金需求的大型國企本身一般就是大行的客戶,有重大項目可以從大行直接獲得最優惠的商業貸款。

  相較於外匯資金充沛以及大客戶資源雄厚的國有大行和政策性銀行,外儲委貸對於中型的股份制銀行更具吸引力。它們想參與相關企業「走出去」業務,自身外匯存款有限,通過和外儲合作,可以此為營銷手段,爭搶客戶、爭取存款、中間業務,獲取綜合收益。

  近兩年外匯貸款的需求持續增加。根據央行公佈的《金融機構外匯信貸收支表》,金融機構外匯貸款從2008年開始呈現,在2009年4月大幅增 加,於2009年6月出現峰值,當月新增外匯貸款為372.03億美元。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間,外匯貸款新增額為1782.46億美元。而截 至2008年12月,金融機構的外匯存款為1791.03億美元。

  財新記者根據該表測算,僅2009年至2011年三年時間,金融機構外匯貸款每年以19%的增幅,增加額為2950.74億美元。而金融機構外匯存款只增加了959.85億美元。

  工行董事長姜建清於去年12月提出,把外匯儲備的一部分借給國內商業銀行,用於商業性和政策性的「走出去」融資,商業銀行在項目儲備和風險管理上的優勢可以保證外儲的安全性和收益性。

  商業銀行業有關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在實際操作中,外儲的貸款有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兩種。銀行收取收10個基點左右的管理費。但外管局給各家銀行的利率和金額,「背靠背」互相不通氣,一事一議,外管局佔主導地位。

  上述國有大行人士進一步對財新記者解釋,以三年期美元貸款為例,最少也要較倫敦銀行同業拆放利率(Libor)基礎上浮350基點,如3.5%,同期的市場價一般都在Libor上浮450至500基點。

  「當然,這個價格基礎上浮多少還要取決於是什麼銀行,什麼期限,另根據風險、籌資成本和當時美元市場情況。」他強調。

  比如,中遠集團下屬企業通過中行從外儲獲得的貸款利率是3.6%,外儲獲得3.5%的收益,中行取0.1%的收益。

  一位接近中石化的人士介紹,該集團獲取的一筆外儲貸款綜合成本大約是4%。

  這對企業有一定的吸引力。因為商業銀行一年到二年期的美元貸款利率均在5.25%。

  但這不是誰都能獲得的「優惠」,且有代價。

「抽屜協議」

  獲得外儲優惠利率貸款的代價是,外儲的資金需要保證安全。接近外管局和相關貸款項目的多位人士透露,無論是哪種方式,「保底」是隱性條款,屬於「抽屜協議」。

  因為外儲資金的安全性為第一位,而多年來外儲對外投資的「無風險收益率 」就在3.5%左右。這是外儲投資不可後退的紅線。

  如何保證?

  在外儲一開始和政策性銀行開展的委託貸款業務上,實際並沒有真正解決這一潛在的問題。

  委託貸款屬於表外業務,被委託的商業銀行收取佣金即代理費,作為中間業務收入。對於並不具備貸前審查、貸後管理等商業銀行風控能力的外管局,風險管控將相當程度上依賴被委託的商業銀行。但商業銀行只拿10個基點的管理費,動力何來?

   一位進出口銀行人士則說,應由委託機構承擔風險,因為貸款的性質是委託貸款。「利差讓外管局吃了,也就是說大部分利益讓外管局拿走了,風險應由誰主要承擔?」

  進出口銀行一位高層近日亦告訴財新記者,委託貸款的風險應該由委託人兜底。

  可能是汲取了此前案例的經驗,外儲放貸現採取的是一種貌似更為商業化的做法。商業銀行有關人士告訴財新記者,目前的做法中,給企業提供貸款、簽 訂協議的是商業銀行,由商業銀行組織銀團,外儲參與,外儲和商業銀行之間達成協議。企業獲得的外匯貸款中,有一部分是外儲提供的,一部分是商業銀行提供 的,這樣商業銀行對貸前審查和貸後管理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一旦出現風險,商業銀行出面處理,亦避免外儲捲入具體糾紛。

  前述接近中石化人士透露的信息印證了這一新模式:中石化向商業銀行申請的這筆貸款約幾億美元,為組合貸款,其中用外儲的這種低利率貸款約一億美元。

  「商業銀行必須保證外儲的本金安全和收益,這相當於『抽屜協議』。」一位相關項目的知情者告訴財新記者。

  「但這類貸款不可能出風險。一是獲得貸款的都是大型國企;二是真出了問題,企業在銀行都有授信和擔保,一定先保外儲,再由銀行去和企業交涉。」他說。

誰能得到貸款

  「到目前為止,外儲委貸沒有具體的額度,但金額不會太大。」一位國開行人士告訴財新記者。

  外儲貸款被看做是外管局一種新探索,將「貸款換石油」一類具有高度政策性、涉及政府間合作的海外投資項目,改成外管局委託商業銀行辦理的新機制。但外儲的這一做法也超越了傳統的外匯管理角色。

  新機制的設計者認為,此舉可化解巨額外匯儲備壓力、分散外匯資產,既符合商業銀行發展不佔資本金的中間業務方向,又能借助商業銀行的貸款專業能力,被認為是一項有益的創新。

  2009年國開行的國際合作業務大部分為「貸款換資源」項目,當年國開行作為銀團貸款的牽頭行,曾與俄羅斯、巴西、委內瑞拉簽下總金額數百億美元的「貸款換石油」大單,期限均在十年以上。

  根據兩家機構簽訂的委託貸款協議內容,從2010年起發生的涉及國家戰略的長期用匯項目貸款將作為表外業務,作為代理行的國開行收取手續費約為1%-2%。

  「這是一個互惠政策,外儲通過銀行增加其投資渠道。同時也支持了中國企業『走出去』。」國開行一位東部分行的人士表示。

  但這並不意味著眾多面臨「走出去」海外併購的各類項目上,需求都能得到有效滿足。

  「外管局不可能承受太大風險。」一位商業銀行人士稱。「符合條件的企業並不多。」他稱,憑藉其十餘年的經驗判斷,需要滿足兩大條件才有可能申請外儲貸款:首先,要有中資背景,大型國企優先 ;此外,在兼顧安全性和政策性上,符合中國「走出去」原則。

  接近中石化的知情人士亦告訴財新記者,必須要有國資背景、投向符合國家戰略方向才能有資格申請,貸款一般用於海外收購。

  「哪些業務屬於體現國家戰略意圖,是否納入銀行表外業務管理,由國家指定。」有關知情人士表示。

  另據一家商業銀行人士透露, 「儘管沒有明文規定什麼項目能借用這一通道,金額上也沒有嚴格的限制,最終是否放款還是由外儲決定。」

  不過,以目前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很難為「走出去」海外併購企業提供有效的貸款。外儲貸款的介入,也未必能夠解決相關風險和收益匹配的商業難題。

  安理國際律師事務所上海代表處管理合夥人鄒姬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指出,目前主要的商業銀行仍然是按照以往的習慣進行運行資本的貸款,主要還是 以借款人經營情況為主,通常再加上母公司擔保作為第二還款來源。但在購併融資上,主要看重的是目標公司的現金流,通過這個項目來償還貸款。「這實際上不是 真正意義上的併購貸款。」她說。

  本刊記者鄭斐、張宇哲,實習記者周群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11

放貸生意 xuy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4hz.html
布商老朋友H,早年生意紅火,後來每況愈下。他竭力企圖扭轉頹勢,可是起色不大,生意依舊萎靡,搞得信心殆盡。又後來,聽人鼓惑去炒股,結果深套。

    他多次來我這,尋問有何生意可做。

    H做布生意呢,不能隨著市場變化而改變營銷方法;而炒股呢,又不懂。於是乎,我建議他做點放貸生意吧。

    H一怔:「風險太大!一旦收不回來怎麼辦?!」

    「哈哈!」我笑道,「你這個認識不對,有偏見!」

    一、你 做布生意,差不多都是全額放賬經營的,難道這就沒有風險了?客戶退貨、索賠、拖欠貨款、找茬扣款、賴賬,等等,時有發生,這不是風險是什麼?你許多生意, 售價本來就低得可憐,經這麼一折騰,結果都成了白忙活或虧本買賣,還不及把這錢放在銀行裡吃利息呢!再有,儘管你用的都是自有資金,但也應按照銀行利息來 算資金成本呀,這樣算上去,你往往虧得就更多了啊!哈哈!

    放貨與放貸本質上都是放錢。現在營商環境很糟糕,放貨始終存在回款的不確定性,到頭來常會發生虧損,而放貸則是事先就已商定好了的契約。一般地,生意人對貨物及貨款顯得比較隨便,而對貸款則相對重視得多了,也就是說,他們對貸款更負責。你覺得放貸會有「一旦」的風險,而你就不覺得做生意會有許許多多「二旦」、「三旦」什麼的風險嗎?哈哈!

    放貨與放貸到底哪個更安全?你說呢?哈哈!

    二、其實,民間借貸交易,除了惡性高利貸、非法集資、少數誠信度很低的貸款人等,大都是正常而安全的。事實上也確實如此,長期以來,放貸者大多數是賺的,而炒股的,大多數倒都是虧的呢!哈哈!

    三、然而,必須特別注意的是,放貸一定要掌握尺寸,必須合法,做到合情合理!1、放貸利率不可過高,決對不可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息的4倍。一般地,利率越低,越安全,所以不要太貪,只要比你目前做布生意好一點就行啦!2、放貸對象一定要是可靠而有信譽的熟人,而這方面你的資源是比較多的。

    「所以啊,你何不把一部分放賬經營的錢變成放貸呢?這就是生意啊!」我最後說。

    「噢——」H瞪大眼睛,發出一絲光亮,「我試試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37

資金成本不斷上升銀行變臉 保險變身新放貸人 流水白菜

http://xueqiu.com/2340719306/25051313
資金成本上升的趨勢正在變得愈加顯性。8月29日,全國工商聯發佈了2013中國民營企業製造業500強榜單,其中寧波的民企佔據21席。寧波市工商聯調研組在調研中發現,資金成本的上升正在不斷擠壓著企業的利潤空間。6月份突發的銀行間市場利率突然飆漲的情形讓人記憶猶新,但整個融資市場資金成本上漲已是不爭的事實。星展銀行董事總經理張建生認為,銀行間競爭存款漸趨劇烈,令資金成本上升。  事實上,資金成本的上升正在改變著整個金融生態圈。「短錢長用」的商業銀行囿於資金成本的約束,越來越追求高利率的貸款,一家股份制銀行的支行行長直言,現在拉存款越來越困難,低利率的貸款基本不放了。

  而「長錢短用」的保險機構似乎正在遇到一個好機遇,現金流充裕的保險資金正間接充當「放貸人」。「只要是國家允許的行業,保險資金都可以去投資。支持險資投資於新興戰略行業,服務於國家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在近期的一次內部會議上,一位保監會領導說。

  8月28日,保監會下發《關於保險業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支持保險公司以股權、基金、債權、資產支持計劃等多種形式,為重大基礎設施、城市基礎設施、保障型安居工程等民生建設和重點工程提供長期資金支持。

  一位銀監會接近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現在銀行減少的長期貸款正轉向保險,雖然形式不是貸款形式,但這是金融結構調整與轉換的必然過程。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近期舉行的「保險資金股權投資創新」內部研討會認為,「在我國能夠大量提供長期股權資本的機構,主要是保險和社保。」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近日撰文指出,保險資金應大力發展股權投資。

  銀行變臉

  「銀行的玩法變了,『錢荒』之後,會有意識地多留一些頭寸,但以前不是這樣——那時總認為低收益資產佔比太大影響利潤,現在可能會多留些錢,以提高備付率。」一位國有銀行內部人士說。

  業務層面也是如此。作為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公司業務客戶經理,趙先生用「腹背受敵」來形容現狀。「攬客(有存款資源四處尋找需要存款賺錢機會的人)給的價格每天都在變化。像我這樣沒有太多固定存款資源的人,如果不能尋找到可以接受更高價格的貸款客戶,我很可能逐步被市場所淘汰。」他告訴經濟觀察報。

  一位在銀行業浸淫多年的從業者說,在監管機構大幅推進利率市場化的未來,「存款」的概念將逐步在市場中消失轉而由「流動性」所取代。不管是客戶經理個人還是商業銀行主體,找差價將成為經營的主線。「未來的銀行客戶經理,一種是在想法子業務如何掙錢,一種是想法子如何讓業務的成本更低。」他解釋道。

  當原有固化的定期存款不斷逃離銀行,銀行開始改變其原有的經營策略。由於貸款期限長達20至30年,個人房屋貸款成為首當其衝被調整的對象。據記者瞭解,建設銀行(4.25, 0.02, 0.47%)、農業銀行(2.47, 0.01, 0.41%)將最低折扣利率水平從七五折調整到八八折。而有三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已完全退出了個人房屋按揭市場。

  「性價比」成為銀行調整這項業務的主要原因。「首先,為防止貸款客戶虛假交易,銀行需要派人全程跟蹤房屋買賣交易。房屋成交量下降從而導致規模產生效益開始下降,在人工成本衡定下,此業務綜合收益開始下降;再者,伴隨資金成本的上升,支行為完成綜合收益考核任務,那麼就會向性價比高的業務傾斜。因此,提高借款人的成本是很自然的事情。」一家股份制銀行的支行從事貸款業務的人士解釋道。

  對此,上述那位趙姓銀行客戶經理告訴本報,由於資金成本的上升,他只有去尋找高收益的貸款項目,例如房地產融資項目。「貸款風險當然也同步上升。」

  這又無形中抬高了企業貸款的成本。在李某看來,目前對於一般企業來說,它想獲得貸款都必須存入相當於貸款數額一半的存款作為條件。由此貸款利率為9%左右的三年期貸款其只要拿出相當一部分回存存款利率只有4%左右的存款,這樣下來企業綜合的貸款利率更加高企。

  澳新銀行全球市場研究部主管Richard Yetsenga認為,資金的成本已經上漲,這是個大問題。他甚至斷言亞洲所有地區都受到資金成本上漲的影響。

  利率市場化背景下,金融抑制逐漸得以釋放:金融市場上可供選擇的投資產品與投資形式日漸豐富;在一線城市,存款不再是投資者的首選,取而代之的是不同名目種類的理財產品或投資工具,這也是導致銀行存款流失的原因之一。

  據央行的中資全國性大型銀行統計數據顯示,7月的活期存款與定期存款均在下降,環比分別減少了2283.92億、186.7億。

  在這些金融機構裡,基金公司的感受也比較明顯。以前很多基金公司發新基金的時候,總是會引入「幫忙資金」來推高初期發行規模,但是隨著資金成本的上漲,基金公司也開始望而卻步。Wind數據顯示,8月以來新成立的27只基金平均募集規模已跌破10億大關。

  據一家國有大型銀行人士介紹,目前鐵路總公司向他們推介一個總額在千億元左右的鐵路項目。這樣的項目在過去都是各家銀行爭搶的肥肉,但是現在,出於部分流動性失衡的風險,對這樣原來各行爭搶的國家信譽級別的貸款,他們現在也要好好掂量。「在利率市場化初期,傳統公司業務較強的銀行受到的衝擊更為巨大。而目前銀行競相上調存款利率只是銀行間大戰之前的預演。」上述國有大行人士說,「隨後,在銀行業績可能進一步下滑的預期下,各家銀行的競爭會十分慘烈。」他告訴記者。

  事實上,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金中夏看來,2012年下半年,利率市場化開始加快,特別是6月份和7月份,中國經過兩次不對稱的降息,商業銀行的存貸款利差在縮小,貸款利率從6%下浮30%,一年期存款利率上升10%,存貸利差被壓縮到不到1%,因此中央銀行的基準利率已經不再對商業銀行的盈利狀況形成任何政策上的保護。「這種情況會極大地影響商業銀行的經營行為,另外,商業銀行之間競爭的進一步加劇也會促使金融業結構發生一些積極的變化。」金中夏表示。

  金融業態生變 險資擔當?

  「中國財富結構發生變化的同時,保險投資也在變。」上述接近銀監會的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而金融結構的調整,保險營銷的增加,令保險需求上升。這樣,財富將會比較均衡地分佈在存款、投資、保險領域。

  那麼,「銀行減少的這部分長期貸款將轉向保險,這也是金融結構、調整與轉換的過程。」上述銀監會接近人士說。

  一位債市交易員對經濟觀察報說,現行監管政策在規範銀行行為的同時,也令短錢長用的銀行之「手腳」受到束縛。一些融資需求就會找長錢短用的保險,如此,便給保險提供了間接介入融資領域的契機。「這是好事啊,信貸風險不能都集中在銀行體系。融資渠道多元化是種趨勢,包括可以有不同層次的金融產品供大家選擇。」一位工商銀行(3.90, 0.03, 0.78%)內部人士稱。

  現在,我國經濟可能出現拐點,股本價值會逐漸凸顯。如國家逐步控制地方債務規模,企業去槓桿化進程繼續發展,則社會對股權資本的需求將不斷增加。今後一段時期,保險資金股權投資可能面臨較好機遇。

  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撰文指出,2010年以來,隨著各項股權投資政策陸續發佈,保險機構的股權投資業務進入了規範化和常態化發展階段。截至今年7月末,保險業實際投資股權餘額為3016.75億元,佔資金運用餘額的4.18%,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事實上,有別於傳統投資渠道,保險資金正在以另類投資的方式為實體經濟提供融資服務。在一些中長期投資項目中,近來不見銀行的身影,卻湧現了越來越多的險資面孔。

  8月22日,青島市政府、華夏人壽、北大第一醫院、綠城集團簽定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四方計劃在青島市嶗山灣規劃建設大型國際化健康養生養老產業園,並在園區內建設大型綜合性三甲醫院。

  這其中,華夏人壽將攜手綠城集團,預計投資上百億元,用五六年時間,在青島市嶗山灣國際生態健康城開發建設佔地四五千畝的大型國際化健康、養生、養老產業園,同時在園區內建設大型綜合性三甲醫院——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青島院區(擬命名)。

  「華夏人壽與綠城集團的合作,將實現保險公司與房地產開發商之間的優勢互補。」綠城集團董事長宋衛平說。

  中國人壽(13.86, 0.20, 1.46%)資產管理公司的一位人士也指出,另類投資正在成為中國人壽資產的重點拓展領域。上半年中國人壽投資國壽蘇州城市發展產業基金,合同金額人民幣50億元;投資首個基礎設施股權計劃「中石油西一二線西部管道項目股權投資計劃」,認繳金額人民幣48億元;推進基礎設施和不動產債權投資計劃,已投資金額累計人民幣455億元。

  中國太保(17.30, 0.45, 2.67%)2013年上半年發起設立11個基礎設施和不動產債權投資計劃,合計金額174 億元。

  不過,相對銀行,總資產8萬億的保險資金之體量還很小,即使觸及投資佔比10%的上限,最多只能拿出8000億的資金參與另類投資。「雖非主流,但保險資金可以成為融資渠道的一種補充,之所以格外強調,個人認為發展多元化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需要保險資金的參與。」香港證券專業學會委員會成員溫天納[微博]說。

  不管怎樣,「從宏觀經濟來看,中國經濟的增長方式也會因為利率市場化而發生變化。貸款會更多地投入一些效益比較好的企業和部門,投資規模會相對下降,但是投資效益會比以前有所改善。」金中夏認為,「因此,中國經濟的增長將從過去的投資規模驅動向投資效益驅動轉變。」

  而利率市場化預期之下,商業銀行傳統信貸活動被多渠道的融資模式不斷替代卻是事實。一位央行接近人士說,某種程度上,目前金融業態也是徹底利率市場化之前的一種預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580

四大行放貸提速 但信貸複蘇仍存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815

經歷了7月以及8月前兩周的信貸萎靡,四大行正在竭力增加信貸投放,但隨著壞賬反彈壓力激增,商業銀行出現明顯的惜貸、懼貸情緒。(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上海證券報的消息,進入月末,商業銀行的信貸投放能力正在恢複,僅18日至24日一周,四大行新增貸款投放就達750億元。這一周的數字比8月前兩周的總數還要高。

財新稱,前兩周,四大行新增貸款僅約560億元。這引發了市場對8月信貸延續低迷的擔憂。

今年7月金融數據的雪崩是一個標誌性事件。當月人民幣貸款僅增加3852億元,存款減少1.98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為2731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及社會總融資分別創下2009年12月及2008年11月以來新低,大幅低於市場預期。

盡管信貸數據顯示回暖,但上證報引述分析人士稱,真實的信貸需求狀況仍然令人擔憂。報道提到:

信心變化已經導致信用萎縮,在宏觀經濟走勢不明、壞賬反彈壓力激增的背景下,商業銀行惜貸情緒明顯。

“不良貸款如雨後春筍啊!”另一股份制銀行人士則如此感嘆目前面臨的風險控制壓力,並認為目前銀行信貸投放低迷的重要原因是銀行惜貸、懼貸。

申萬昨日發布的草根調研也顯示,由於不良加速暴露,銀行信貸投放和結構優先考慮風險因素,而目前來看,大行投放節奏與年初計劃基本吻合,股份制銀行惜貸情緒明顯。

其實,在上月罕見的解讀文章中,央行同樣也提到惜貸的問題:

人民幣貸款驟減與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已連續11個季度上升有關,信貸資產質量管控壓力有所加大,金融機構貸款投放,特別是對一些信用風險集中暴露的地區和領域的貸款投放更為謹慎。

從最近陸續公布的銀行財報中可以明顯看出,不良貸款出現飆升,這迫使銀行不得不加強風險管控。華爾街見聞網站最近就曾提到:

中國銀行公布的半年報顯示,中行二季度利潤增速放緩至五個季度來最低,壞賬準備金翻了不止一倍。上半年不良貸款及不良貸款率雙升,減記和轉移的壞賬規模達93.6億元,幾乎是去年同期的5倍。中行稱,下半年資產質量管控壓力依然很大。

農行方面,其二季度利潤增幅創一年多來最低,主要因不良貸款撥備增加和手續費傭金收入占比下滑,其中不良貸款撥備同比猛增56%。截至6月末,農行不良貸款率1.24%,較去年末的1.22%小幅攀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8.65%,比去年末下降0.6個百分點。

來自銀監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08%,比年初上升0.08個百分點,不良貸款余額比年初增加1024億;與此同時,上半年銀行業處置回收不良貸款992億元,同比增長13.2%;同期各商業銀行核銷壞賬1001億元,核銷率較年初提高了14.97個百分點。

為應對壞賬壓力,中國四大行已經開始密集補血,計劃發債和優先股補充資本金的規模為730億美元,未來五年這一數字有望擴大至逾3000億美元,中行甚至出訪歐洲,兜售數十億美元的優先股。與此同時,五家省級“壞賬銀行”的成立也將加速壞賬清理的進程。

目前,市場仍樂觀預期8月的信貸數據會有所恢複甚至強勢反彈,銀行還可能會在最後一周被授意提高放款規模。但財新指出,即便季節性擾動減弱,8月信貸和融資數據會有所反彈,仍將處於較低水平。申銀萬國亦表示,鑒於金融數據通常是經濟數據的先導指標,要謹防下個月金融數據進一步低於預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927

歐央行邀請銀行競標長期貸款 能刺激銀行放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297

歐洲央行周二邀請銀行業競標新一輪長期貸款,希望該長期貸款能刺激銀行向小企業借貸,並重振歐元區經濟。但分析稱,該計劃收效可能甚微。

該計劃是歐洲央行擺脫通縮威脅,向經濟註入活力的關鍵措施。歐洲央行將在北京時間本周四下午5:15左右宣布授予銀行多少新貸款。

這輪長期貸款即歐洲央行的定向長期再融資工具(TLTRO),將以接近零的利率向銀行業提供長期融資,但貸款多半將發放給歐元區經濟的支柱——小企業。就像歐洲央行在2011年底和2012年初發放的兩批期限為36個月LTRO那樣。

華爾街見聞網站文章寫到過,與三年前推出的LTRO相比,此次行動除了將時間延長至4年,還明確了“定向”一詞。

不過分析師是對該措施能否提振銀行借貸心存懷疑。評級機構惠譽的銀行業專家Fabio Ianno表示,無論歐洲央行給銀行業多少流動性,他們依然不會貸出去。

“南歐許多企業境況不佳,且需求疲軟,意味著該地區的銀行幾乎沒有發放企業貸款的欲望。”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本月早些時候表示,定向貸款將與資產購買項目形成互補。他希望歐洲央行的資產規模達到2012年初時的水平,也即較現在增長約1萬億歐元的資產。

蘇格蘭皇家銀行經濟學家Richard Barwell評論TLTRO操作:“如果歐洲央行的根本目標是擴大資產負債表,我將對該操作的效力產生懷疑。”

歐洲央行從本周開始實施TLTRO,其將在本周和12月份借給銀行至多4000億歐元資金。

路透對20個貨幣市場交易員的調查顯示,銀行業將接受歐洲央行提供的貸款量的3/4,本周四將拿下了1330億歐元資金,並在12月11日再拿下2000億歐元貸款。

Barwell表示,這似乎也難以實現德拉吉所說的,將資產負債表擴大至1萬億歐元的目標。

此外,該計劃也難以保證銀行業一定會將所有從歐洲央行得到的貸款投放出去。路透分析,銀行業可能把這些資金借給家庭和企業,因此對重振經濟起到直接幫助;或者他們會拿下這些資金,購買資產;抑或使用該資金,用來取代自己發行的債務。

後兩種可能性或降低所有銀行的融資成本,即使是那些沒有從歐洲央行處借到資金的銀行,並將寬松的信貸環境擴大至更大的企業信貸市場。

為了令TLTRO計劃更具吸引力,歐洲央行在本月初的議息會議上將利率再度降至歷史低點,並稱不會再降息。因此下一輪TLTRO計劃不會比現在這輪具有更優厚的條件。

德拉吉表示,歐洲央行降息向那些打算參與TLTRO計劃的銀行釋放了一個信號,即他們不應預計未來利率會進一步下降,因此參與TLTRO不宜猶豫。

路透認為,事實上,鎖定TLTRO資金長達4年,類似於向銀行保證,這段時間歐洲央行不會升息。

但讓資金流向企業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惠譽的Ianno稱:“我認為資金不會流向實體經濟。”(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244

銀行放貸連續28個月同比下滑 歐洲央行追加刺激迫在眉睫?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690

article-2730696-207A385600000578-45_634x330

歐元區銀行對家庭和企業貸款連續28個月下降,信貸數據持續疲軟意味著德拉吉離全面量化寬松又近一步。

周四歐洲央行公布數據顯示,8月份對私人部門貸款比去年同期下滑1.5%,而7月份下滑了1.6%。自2012年4月以來,歐元區對私人部門貸款沒有增長過。

受債務危機打擊最嚴重國家的銀行尤其不願意放貸,因為他們要正面臨更嚴格的資本管理規則和監管。與此同時,歐元區企業由於憂慮經濟前景選擇縮減投資。

二季度歐元區經濟增長“停滯”,通脹率一年之前跌破1%,落入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所謂的“危險區”。

歐洲央行在6月和9月份兩次降息,並實施TLTRO定向貸款計劃,並將在10月份購買資產支持證券和擔保證券。

但是9月份歐元區銀行申請的TLTRO遠低於市場預期,意味著歐洲央行刺激力度依然不夠。

周四歐元對美元今天跌破22個月低點1.2728,截至20:15跌至1.2711附近。

路透對經濟學家一項調研顯示,刺激計劃要想達到目標,對歐元區私人企業貸款量必須達到年化增長3%,這才能推動經濟持續複蘇和推高通脹。

 IHS Global Insight經濟學家Howard Archer對路透表示:

“歐洲央行註入的流動性究竟有多少能變成貸款,現在依然是一個問號。”

“於此同時,在經濟和政治前景如此不確定的情況下,有多少企業想要貸款同樣是一個疑問。”

歐洲央行基準利率已經接近“下限”,如果通脹仍然太長時間維持在過低水平,市場普遍預期德拉吉將采取包括購買政府債券在內的全面量化寬松政策(QE)。

周四德拉吉重申歐洲央行準備好在授權範圍內使用額外的非常規工具,並改變非常規幹預措施的規模和構成。歐洲央行已經下定了充分決心,來對抗中期通脹前景面臨的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3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