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香港資金內地放貸的利益之旅

http://www.infzm.com/content/73234

香港與內地的貸款利率不同,讓資金在兩地開始流動。一些嗅覺靈敏的人,像青蛙一樣遊走在兩個資金池之間。

「這頭是接單難、議價難,那頭是稅負重、勞動力成本上升。」年逾不惑、大腹便便的韓斌大聲嚷道。韓是廣州一家頗具規模的服裝生產企業老闆。為維繫企業日益艱難的運營,韓斌想盡辦法融資「找錢」。

韓斌曾向銀行求助。但他2011年的1000萬元銀行貸款「虧大了」——首先,他接受的是基準利率上浮50%的利息成本,即10%的年利率;然後,銀行將這筆貸款以「全額承兌匯票」發放,韓斌要拿到錢,還需支付銀行將近10%的淨貼現利息。

此外,韓斌還要到銀行指定的擔保公司申請擔保,擔保費是貸款額的3%。再加上銀行收取的「融資顧問費」等費用,一年下來,他為銀行貸款支付的全部費用大約250萬,即實際「整體利率」為25%。

「我到銀行還貸時,銀行的行長問我去年賺了多少錢,我差點發火了。」韓斌說,利潤只夠還利息,忙活一年就是給銀行打工。

忍氣吞聲之餘,他開始尋找廉價的融資渠道:根據他身邊朋友的經驗,香港是個融資的好地方。於是,從2011年10月起,韓斌就開始著手到香港借錢。

香港資金覬覦內地信貸

算下來,這比內地的銀行成本要便宜一半以上。

由於目前國家實行外匯管制,香港機構並不能直接向內地企業貸款。香港資金介入內地民間信貸市場,依靠的是「曲線」路徑。

韓斌透露,他在香港首先找到融資中介,由其聯繫資金提供方——香港的資產管理公司和私募基金。韓斌需要在香港註冊一家「空殼公司」,經由融資中介的牽線後,他以這家空殼公司的名義來借錢,而提供抵押和擔保的則是他在廣州的企業。

「我當時打算貸款3000萬港元,用了廠房、設備和我的部分股權作抵押。」韓斌說。

提供資金的香港機構為安全起見,仔細調查和核實韓斌在內地的抵押物,確認滿足他們放貸的條件,才會發放港元貸款或美元貸款。額度一般最低1000萬港元,最高1.5億美元。

「他們分批來放貸,每次500萬或800萬。」韓斌說,要拿股權抵押讓他覺得風險有點大,但總體還是值得,年利率12%,而利息按每批的量來具體核算。另外,除了一次性的1%中介服務費,再沒別的費用了——算下來,這比內地的銀行成本要便宜一半以上。

將貸款「運」回內地則需要再申請成立一家「合資公司」。韓斌以服裝生產轉型升級的項目為由,跑了工商局等部門,要求與他在香港註冊的空殼公司共同成立註冊資金5000萬元的服裝生產合資公司。

「註冊資金到位,有3-9個月的驗資期,實際三個月就搞定了。」韓斌說,在驗資期這段時間,將貸款陸續注入合資公司中作為「註冊資金」,實際上是讓廣州的企業使用這筆錢,這樣的貸款至少兩年時間,符合他要求的長期融資需求。

當貸款變身註冊資金後,香港資金便曲線進入了內地。

「二道販子」的灰色通道

註冊資金、購買股權方式、虛假貿易和地下錢莊,是資金進入內地的灰色通道。

在內地企業急切希望到香港貸款時,一種「資金二道販子」應運而生。

香港銀行給本土企業提供的低息小額貸款,就出現被「轉賣」給內地企業的現象。例如,東亞銀行提供的一項「無抵押貸款」項目,可最高申請借入100萬港元,每月平均利息是0.55%-0.75%;恆生銀行也有類似的小額貸款套餐,月息在0.5%到1%之間。

「有些符合資格的香港企業申請了這些貸款,然後『轉手』貸給我們內地的企業。」韓斌說,這些放貸的「二道販子」首先要應付香港銀行對貸款用途的監測,躲過監測後,通過各種方式貸給內地企業。

對於這些資金販子來說,這是非常有利可圖的生意——貸給內地企業的利息一般在原利率基礎上翻一番甚至更多。

韓斌現在拿到的一筆200萬港元「轉手」貸款,平均月利息2%。「相當於借入短期資金,還是比內地動輒月息6%的高利貸要低得多了。」

怎樣把貸款「弄」回內地,則需要另闢蹊徑。被普遍採用的是「虛假貿易」和地下錢莊的方式。「虛假貿易就是圓謊——假裝有訂單,假裝在香港轉口貿易,也假裝發了貨,最後只有是錢真的匯了進來。」韓斌透露說。

無論是註冊資金或購買股權方式,還是虛假貿易,都需要反覆跟外管局等監管部門溝通協調,折騰不少時間。

最快的方法是走地下錢莊的通道:首先是地下錢莊先把客戶要兌換的外幣折算成人民幣,打到自己的內地賬戶上;然後客戶將外幣打入地下錢莊指定的香港銀行賬戶上;同時,內地的地下錢莊將人民幣打入客戶的內地賬戶上。

「香港資金貸給內地企業的現象還會持續。」招商證券(香港)投資銀行業務董事總經理溫天納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因為兩地的貸款利率差仍然存在。從2011年上半年開始,人民銀行連續加息,信貸額度收縮,讓中小企業的財務成本驟然加大。而跟美國幾乎「零利率」保持一致的香港,就成了內地企業距離最近的融資「窪地」。

從貸款利率差來比較,內地一年期人民幣貸款基準利率為6.56%,而香港的銀行經過多輪加息戰後,才從年息3%上升到現在的5%左右。另外,隨著當時人民幣升值的勢頭,用人民幣來還外幣貸款,還有匯率上的好處。

香港上市公司借道小額信貸

民間借貸火爆帶來的巨大息差,不僅吸引了中國信貸這樣的本土公司,還讓不少香港本地公司進軍內地小額信貸。

隨著民間借貸火爆,巨大息差成為小額信貸公司的暴利之源。香港上市公司也趨之若鶩,通過小額貸款公司介入內地信貸市場。

在香港上市的內地信貸公司,無疑「近水樓台先得月」,這些公司到香港上市融資,利用這一金融市場的資源,將香港的金融服務間接傳輸給內地的企業。

中國信貸控股有限公司(08207.HK)就是這樣大發其財的內地公司。這家公司在上海和重慶開了兩家小額信貸公司。受益於小額信貸擴張,中國信貸業績迅猛增長。根據其年報,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43%;淨利潤同比增加121%。

高利差正是中國信貸的暴利秘笈。目前,中國信貸對外發放貸款月均利率為3.2%-3.5%,賺取的利息維持在年化利率約40%——雖高於銀行貸款利率,但低於民間高利貸普遍接受的72%。從其歷次公告中可發現,貸款者不乏願意承受30%、40%高息的房地產企業。

在2011年9月,中國信貸在香港發行了1億元為期兩年的人民幣債券,年利率才9%,2012年還將計劃在香港發行3億的人民幣債券——以低融資成本做高息放貸,利差高達30%。

正是由於巨大息差帶來的暴利,不僅吸引了中國信貸這樣的本土公司,還讓不少香港本地公司進軍內地小額信貸:包括FIRST CREDIT(08215.HK)、Aeon信貸(00900.HK),以及由香港「個人信貸之父」張炳煌率領的亞聯財小額貸款公司等。這些公司都在推進內地的小額貸款業務。

此外,連原來本身業務與信貸無關的民生國際(00938.HK),也與內地機構合作,轉型來設立信貨部門或跟信貸有關的附屬公司,目標也是瞄準內地企業。

「對比內地同行,在香港上市的信貸公司在於擁有更多的融資渠道,而且集資成本較便宜。」香港金融觀察人士蔡清偉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在香港相對寬鬆的市場,這些公司可以增發配股、發行可換股債券,以及發行債券融資。

香港的商業銀行貸款要求相當嚴格,包括抵押物的現場調查、更長的貸款審批期、還款計劃書制定,以及監測貸款用途等。而信貸公司對貸款者的要求較寬泛,顯得做生意手法靈法。

無論是內地企業到香港貸款,還是在香港的信貸公司到內地放貸,在蔡清偉看來就是「青蛙打水」。他打了個比方:內地有個資金池,國際上有個更大的資金池,現在兩個資金池對接只能依靠香港這一個水龍頭來連接。這兩年,內地的池子缺水,池子裡的青蛙太多,水不夠,「於是,內地池子裡的『青蛙長老』,組織了一眾小青蛙跑到國際資金池打水回去。」

(應採訪對象要求,韓斌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