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稀土攘外須安內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4-06/100376653_all.html

短暫降溫後,稀土再度成為中國對外貿易的焦點。3月13日,美國、歐盟、日本三大發達經 濟體首次聯合起來,將中國訴至世界貿易組織(WTO),要求就稀土出口限制問題與中國進行磋商。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稱,中國對包括稀土、鎢和鉬實施了不公平的出口限制措施,包括徵收出口關稅、規定出口配額和出口價格,同時在出 口程序上實行限制。美方稱,這降低了上述產品在中國國內的價格但抬高了外國企業的進口價格,使得外國企業面對不公平競爭,且需要承受將生產和就業崗位轉往 中國的壓力。

  中方則重申,中方政策目標是為了保護資源和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無意通過扭曲貿易的方式保護國內產業。

  此前兩個月,持續近三年的九種原材料案終於塵埃落定,中方的環保訴求並未獲得WTO的支持。原材料案勝訴在手,增加了美歐日在稀土案上的砝碼。 而中國則在2010年開始加強對國內稀土產業的整合,試圖證明在限制出口的同時,國內的生產、消費也一併受到限制,以謀得WTO規則下例外的可能。

  博弈仍在進行。無論這一案件最終結果如何,仍處於WTO規則學習曲線上的中國政府都將面臨考驗,而中國稀土行業的發展模式也將被迫轉變。

稀土案由來

  由於低價格和美國競爭對手芒廷帕斯礦山(Mountain pass)的逐漸衰落,中國稀土在全球市場份額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大增,從1995年左右的約55%上升至2008年的96%。根據美國能源部2010 年底出台的《關鍵材料戰略》報告,2009年中國稀土氧化物供應量為12.5萬噸,俄羅斯為2470噸,印度50噸,美國為零。

  儘管處於壟斷地位,中國卻並未從中獲益。根據內蒙古自治區稀土行業協會網站信息,從1990年到2005年,中國稀土的出口量增長了近10倍, 價格卻被壓低到當初價格的64%。

  中國稀土業人士普遍認為,稀土賣成「白菜價」,主要是由於環保和資源方面的成本太低。

  中國政府2007年開始對稀土生產計劃由指導性調整為指令性,出口配額也開始略有削減。2010年7月,中國商務部下達的當年第二批稀土一般貿 易出口配額,不足此前數年同期配額數量的一半,使得全年配額總量較2009年降幅接近40%,成為日本、美國、歐盟不滿的緣由。

  此後中國政府多次表示,中國稀土出口配額的制定,考慮了國際市場的需求,2011年和2012年的配額總量也與2010年基本持平,但由於 2011年5月20日起,中國將稀土鐵合金也納入配額管理,有分析認為,這相當於減少了出口配額。

  與此同時,國際市場稀土價格保持上漲態勢。根據鉬礦公司招股說明書介紹,在經歷2009年下跌之後,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間,稀土 價格平均上漲約70%,其中氧化鈰、氧化鑭等常用稀土氧化物的價格上漲超過80%。

  2011年年初,伴隨著中國稀土生產、開採、整合政策的密集出台,稀土價格翻了幾番。漲幅最大的是氧化鏑,在七個月的時間內,價格上漲 858.3%,漲幅最小的金屬鑭也超過300%。儘管此後稀土價格出現跳水,但仍處於歷史較高水平。

  受價格高漲的影響,國際需求減少的同時,國外原本停產的公司也開始復產,中國稀土出口一改往年配額不足的局面,截至2011年11月,中國累計 出口稀土14750噸,僅佔當年出口配額總量的49%。

  據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2011年初的統計,2010年全球對稀土元素的需求量約為13.6萬噸,而全球的供應量則為13.3萬噸,其中 13萬噸都來自中國出口,差額部分由存貨彌補。

  中國商務部也多次表示,目前中國的稀土儲量佔全球的30%,但出口量佔到全球貿易量的90%以上。

  在訴案中提及的稀土供應鏈,細分來看由開採、分離、精煉、合金以及製造五個環節,主要稀土產品則依次為稀土礦、稀土氧化物和稀土合金。從全球範 圍來看,中國在全球供應市場上佔據了95%的稀土元素原材料供應、97%的稀土氧化物供應、90%的稀土合金供應、75%的釹鐵磁稀土永磁供應和60%的 釤鈷稀土永磁供應。

  中國稀土生產、出口的下降似乎會給全球帶來巨大影響。但是,在財新記者對美國稀土行業人士的採訪當中,數位專家都表示除了重稀土,並未發現全球 稀土供應真的存在短缺,目前的爭議更多是著眼於對未來需求的預測上。

  美國國會研究所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 2015年全球稀土元素需求量可能達到18.5萬噸,而中國的產量屆時預計為14萬噸。

產業調整機會

  此次美歐日將稀土爭端訴諸WTO並不意外。在這一問題上的爭議已經持續了一年半,而美國大選年的對華貿易話題也是推動因素之一。

  此次稀土爭議政治因素更加明顯。由於缺乏精煉、合金生產能力,美國並不直接進口稀土礦和稀土氧化物,即使中國開放稀土出口並降低價格,美國受益 並不大,而且還會對正處在重新上升階段的擁有芒廷帕斯礦山的Molycorp公司構成衝擊。

  讓美歐日聯合起來的更直接的推動因素是,今年1月WTO上訴機構最終裁決,中國對九種原材料的出口限制違反WTO規則。分析普遍認為,這一案件 與稀土案內在邏輯都頗為相似。中方均以環保為由抗訴。

  曾代表中國政府參加了十餘起WTO爭端解決案件的金杜律師事務所律師肖瑾向財新記者分析稱,WTO的根本目的是保護自由貿易,規則明確禁止出口 關稅、出口配額等措施,正面抗辯成功的可能性幾乎沒有。但WTO規則也通過例外條款來兼顧「非貿易」的利益,例如保護資源。

  在九種原材料案中,中國希望通過援引例外條款,來證明採取出口關稅、出口配額這些WTO所禁止的措施是合理的。但是,「該款規定對於援引例外條 款來證明出口限制措施的合理性規定了非常嚴格的條件。」

  肖瑾解釋,首先,出口限制措施的目的必須是為了保護資源;其次,出口限制措施要「與限制國內生產或消費一同實施」,意即不能光限制出口,還得限 制國內的生產或消費;第三,出口限制措施還不得構成「不合理的歧視」或對國際貿易的「變相限制」。「從WTO運作歷史看,其僅在一起案件中完全認可被訴方 滿足了例外條款的要求。」

  參與此案應訴工作的中方人士也對財新記者表示,中方被困在第二點上,即要證明在限制對外出口的同時,中國國內相關原材料的生產、消費也受到限 制。

  而近年來,工信部對多種原材料實行指令性生產計劃,加大對落後生產能力淘汰力度。這些措施的實施效果是否達到預期,並不清楚。「雖然生產限制能 找到文件,但實際上各地都不願關掉,而消費是否限制並沒有證據。」

  九種原材料案的失利,對稀土案結果的影響有多大?美國美亞博律師事務所(mayer brown)負責全球貿易的合夥人雷頓(Duane Layton)向財新記者表示,初步來看稀土一案和關鍵原材料案在法律和邏輯上都很相似,除非中方能列舉出在一些不同的重要事實要素,否則取勝機會不大。

  「除了申請豁免,我看不出中國還有什麼其他的武器,但即使申請豁免,除非中方能證明存在重要的事實要素不同,否則很難勝訴,」他說。

  肖瑾則認為,九種原材料案的WTO裁決,比較詳細地解釋對涉案條約條款,其對後續案件具有參考價值;但這並不直接決定稀土爭端的結果,因為兩個 案子在產品特點和產業特徵方面、國內配套措施的力度等方面,會存在一定的差別。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熟悉稀土工作的一位人士對財新記者表示,與原材料案不同,中國近年來對稀土產業的種種調整,都是在爭取符合例外條款。

  2010年5月,工信部起草的《稀土行業准入條件》開始公示,為稀土礦的開採、冶煉設置了門檻。6月至11月,國土資源部開展勘查、開採秩序專 項整治行動。

  2011年,國土資源部公佈了首批稀土礦產國家規劃礦區名單及範圍;稀土資源稅提高逾10倍;環保部與國家質監總局聯合發佈《稀土工業污染物排 放標準》;商務部將環保標準和行業准入標準納入出口企業資質條件,年末公佈的出口配額中,包括包鋼稀土在內的19家尚在進行環保核查的企業,只獲得了預留 配額,待企業通過環保核查後再下達。對稀土初級產品的國內生產、消費和出口實施同步管理。

  與此同時,在內蒙古、江西兩大稀土礦區,儘管以包鋼稀土、五礦等國有大企業牽頭的方式備受爭議,產業整合也已全面展開。去年8月和10月,由於 生產指令性計劃耗盡和價格跳水,稀土產業曾兩次倡議停產。

  前述有色金屬工業協會人士認為,這些都可以用作出於環保目的限制出口的同時,國內的生產、消費也受到限制的證據。

  這些舉措能否得到WTO認可尚不可知。但多位接受財新記者採訪的稀土行業人士均認為,中國稀土管理方式正在被迫轉變,目前國內相關的環保政策、 管理並未到位,使得開採成本低,「首先要將國內的事情搞好,將資源、環境成本納入生產成本中,這樣即使沒有出口限制,稀土出口也會是有序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57

《大力改造》先安內再攘外 三年揮別磁碟片時代葡萄王二代曾盛麟 彎腰擦亮半百老店

2014-08-04  TCW  
 

 

四十五年本土公司,又一直賺錢,還有多少改造空間?葡萄王生技創辦人曾水照小兒子曾盛麟,導入西方管理系統,花三年多活化組織,如今,已繳出營收和股價皆亮眼的成績單。

撰文‧鄧麗萍

「這是一家上市公司,讓我有點shock(驚訝)。」保健食品大廠葡萄王生技執行副總曾盛麟發現,成立四十五年的葡萄王,即使在業務上不斷成長,但這家老公司彷彿被時間凝結了,內部運作顯得停滯不前。

二○一○年九月,葡萄王生技曾家第二代的曾盛麟回台,進入父親曾水照創立的葡萄王生技時,察覺公司電腦還停留在使用磁碟片的年代,只有三分之一的員工使用電郵,而且,並非公司電郵。

不僅如此,員工平均年齡高達四十五歲,人才流動率極低,甚至有一半的員工一輩子只待過葡萄王這家公司。

從英國回台灣接家族事業,曾盛麟才開始意識到,擺在他面前的,是一場艱辛的挑戰。

曾盛麟是家中老么,上面還有比他大十歲的哥哥、大八歲的姊姊,原本自忖「接班應該輪不到我」,於是唸完博士後,繼續留在英國發展,旅居英國長達十五年。直到一○年,他才和父親達成共識,回台加入葡萄王生技,擔任董事長特助,當務之急就是組織再造,讓老公司翻新除舊。

組織改造的第一步,是企業年輕化。

由於葡萄王董事長曾水照將每位員工當家庭成員般照顧,流動率比一般企業來得低,公司裡擁有二、三十年的資歷者比比皆是。

大舉招募新血

員工年齡層降七歲

高齡化是傳統老企業的常態之一,未來五年,葡萄王將陸續有員工屆齡退休,而且要力拚轉型,重塑品牌形象,擺脫傳統與本土味,同時朝向國際化佈局。為因應企業轉型和人才接班需求,招募新血、活化組織,成了曾盛麟的首要任務。

三年多來,曾盛麟積極招兵買馬,添生力軍,員工從一七○人增加至二五○多人,年齡層也從一○年平均約四十五歲,降至目前的三十八歲。

曾盛麟指出,剛開始時,新人也會有融入葡萄王企業文化的困擾,讓他煞費苦心,經常安撫新人說:「在文化磨合上,大家要能轉念、多加溝通。」此外,在組織改造上,曾盛麟積極推動電腦化和導入電子化作業流程,同時引進績效獎金制度,以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回顧這三年多的企業組織創新,念企管的曾盛麟坦承,過程中不免遭遇公司長輩和資深員工的壓力和抗拒,因為對他們來說,即使是小改變,也像顆大石頭,難以搬動。

在進行組織再造時,面對資深員工的反彈,「十多年來都是這麼做的,為什麼要改?而且我們一直都賺錢。」曾盛麟選擇壓低姿態,不斷地溝通,代替強硬指派,逐步改變了一度停留在過去的老牌公司。

和外資打交道

股價三年漲二倍

改造葡萄王的第二步是,開始和外資法人打交道。

在曾盛麟進入公司之前,當時一七○位員工,僅一人能講流利英文,而且是研發部人員,每當外國客戶前來拜訪時,全公司都靠他救火,直到曾盛麟回台,才注入國際化基因。

許多老一輩的企業家對外資戒慎恐懼,生怕市場派「會吃掉公司」,不願和法人往來;從英國回來、說得一口流利外語的曾盛麟,卻積極和外資法人打交道。去年六月,葡萄王生技第一次有了英文版的財務報告書,曾盛麟也經常應金融機構之邀,到國外參加法人說明會,把葡萄王生技介紹給國際投資人。

三年多前,曾盛麟給自己許下三項目標和願景,首先,三年內營收要成長到五十億元,再下一個五年要上看百億元;其次是提高外資法人的持股比重;第三則是成為集團化公司,加快海外事業拓展和佈局。

如今,這些目標逐一落實,葡萄王一三年營收達到五十六.五億元,外資持股比重也從一○年的不到一%,提高到近二成;股價更是節節高昇,從他接任時約五十元,最高漲到一百五十元,三年內大漲了二倍。

「現在,組織健全了,人才到位了。」先安內、再攘外,今年,曾盛麟開始把心力投注在海外版圖,最近陸續開花結果,七月宣佈與中國大廠雲南白藥合作,共同研發保健食品,同時朝東南亞、韓國市場邁進。

以經理人自居

在公司稱爸爸「董事長」

經過三年多的努力,葡萄王的組織改造和國際化佈局,已見成效。去年十一月,曾盛麟獲得第九屆安永企業家獎之「轉型標竿企業家獎」,得獎原因是「以創新思惟,致力品牌再造、軟硬體升級與通路創新,展現老幹新枝的生命力。」同時,他也獲《經理人月刊》評選為第六屆一百大MVP經理人。

雖然曾盛麟一再強調,父親曾水照仍未把公司交給他,目前,哥哥曾盛陽督軍葡萄王的中國業務,姊姊曾美菁職掌傳銷通路葡眾,坐鎮總公司輔佐父親的他,一直以專業經理人自居,在公司也稱呼父親曾水照「董事長」,但在葡萄王二代接班明朗化之前,曾盛麟已交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

曾盛麟

出生:1973年

現職:葡萄王生技執行副總、代理發言人經歷:英國Proxima顧問資深行銷經理、精英電腦泛歐區行銷總監學歷:英國史崔克萊大學商業行銷博士、企業管理碩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034

攘外必先安內?歐佩克為何減不了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322

fracking-diagram-simple

聯盟要有效必須滿足以下三種條件:

1 成員必須相互喜歡,並且信任彼此;

2 違反聯盟的懲罰很嚴重;

3 外界太弱,不足以產生任何實質性影響。

以上三個條件,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都沒能滿足。

控制著全球40%的石油產量的OPEC代表昨日表示,OPEC決定保持石油生產目標在3000萬桶/日不變。因OPEC決定不減產,油價暴跌。

OPEC成員國各自經濟和石油產業之間的差距導致了其內部的利益沖突。

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和其他海灣生產商可以以低成本提取石油。除了伊拉克之外,其它海灣國家在銀行擁有大量現金。所以,即使油價下跌,他們的日子依然很好過。

另一方面,尼日利亞、委內瑞拉和伊朗等國家則過得很艱難。這些國家的石油成本較高,因此,它們不能接受油價進一步的下跌。近幾個月來,石油基準布倫特原油處於四年低點。

這些受油價下跌舉步維艱的國家希望OPEC能夠減產。但是,這需要沙特等國家的合作。

OPEC減產確實可以支撐油價,給這些國家一個喘息的機會。但並不是所有的OPEC成員國都將獲益。

沙特以及其它海灣國家擔憂,減產意味著它們的市場份額會被非OPEC成員國搶占。然而,事實證明,在如今的OPEC要達成一致非常困難。

OPEC成員國並不喜歡彼此。所有成員國都習慣性地作弊。即使是目前每日3000萬桶的配額都一直被突破。

如果OPEC真的減產,其他非OPEC生產商將拍手叫好。像俄羅斯這樣的國家也因油價下跌損失嚴重。俄羅斯和墨西哥這兩個最大的非OPEC產油國拒絕與OPEC合作。它們希望OPEC能減產,這樣它們可以從擴大的市場份額中獲益。如果油價還能上漲,那就更好了。

這對美國來說是個好消息。因頁巖氣繁榮,美國生產了大量廉價原油,但同時也是原油進口國。下跌的油價還沒讓頁巖油變得無利可圖,而廉價的能源將刺激美國的能源消費,並同時擠壓伊朗、委內瑞拉等國的市場份額。這也是沙特等國家拒絕大幅減產的原因之一。

簡單的來說,現在的石油市場不再是石油勘測那麽簡單。地緣政治和各國之間的博弈決定了石油市場的格局。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1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